1997-10-27
第 1 版
1. 萨苏─恩格索二十五日宣誓就任刚果总统
他说,新政府将在几天内组成。(美联社)
2. 英联邦为南亚设立两亿美元投资基金
在爱丁堡举行的英联邦首脑会议二十五日宣布设立该项基金,以资助孟加拉、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企业。(法新社)
3. 世界银行向印度提供二十亿美元贷款
印政府二十五日宣布,世界银行决定把这笔贷款用来帮助其在南部兴建道路和改善灌溉系统。(美联社)
4. 立陶宛总统表示将认真详细研究叶利钦声明
布拉藻斯卡斯二十五日表示,叶利钦有关确保波罗的海国家安全的声明是一个强有力的步骤,但他重申立陶宛对外政策重点未变。(俄通社|塔斯社)
5. 叶利钦祝贺哈萨克斯坦国庆
他二十五日在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贺电中称赞哈在独立短短的五年内,在国家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俄通社|塔斯社)
6. 南非总统表示支持英国女王作为英联邦领导人
曼德拉二十五日在爱丁堡说,鉴于历史和讲英语的英联邦成员国情况,这是可以接受的。(路透社)
7. 美朝韩下月恢复四方谈判预备性会谈
韩国外务部二十四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届时三国官员将「在恢复预备性会谈问题上交换意见」。(法新社)
8. 印巴总理举行会谈
古杰拉尔和谢里夫二十五日在英国的爱丁堡就有争议的克什米尔问题举行会谈,双方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路透社)
9. 艾滋病将成为亚洲新的灾难
联合国艾滋病组织负责人皮奥特二十六日在马尼拉说,不出几年,亚洲在医治费用、生产率和市场方面的损失都将达数十亿美元。(法新社)
10. 欢迎中美建立建设性大国关系
【日本《读卖新闻》10月26日社论】题:美中建立建设性大国关系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实行改革开放路线,使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越来越充满自信。中国这条巨龙正在作为国际政治的主要力量,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在国力增强的背景下,江泽民主席26日前往美国,这是过去12年里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美。29日,江主席将同克林顿总统举行首脑会谈。我们希望亚太地区的这两个巨人能够通过积极对话取得成果。 在此次首脑会谈之际,两国也将讨论定期举行首脑会谈的计划。两国关系将建立在稳定的对话基础之上。我们希望此次会谈能够为建立多层次旨在增进信任关系的框架,最终为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有利增进相互信任 【《日本经济新闻》10月26日社论】题:通过美中首脑会谈进一步增进信任关系 美中两国处于唯一的超级大国和潜在的超级大国的关系之中,各自又分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西方和东方的代表。 特别是29日即将在华盛顿举行的美中首脑会谈,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即使用“历史性的会谈”来加以概括,也毫不夸张。美中俄三个大国的关系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从这一点来说,美中修复关系的意义显而易见。美俄以及中俄已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美中关系的不稳定曾经是世界性的问题。两国关系接近,意味着自冷战开始以来,三国首次消除了敌对关系。 美中两国国民也有必要正确地认识对方,冷静地解决问题。两国都应努力相互尊重。为此,经济和人员方面的交流不可缺少。希望两国以此次首脑会谈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各个层面的交流。 美中关系的改善和稳定,对于亚洲和太平洋国家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对于日本来说,也是值得欢迎的事情。从另一方面来说,日本也应该认真地思考美中接近对日美中三国关系所具有的意义。 美中接近将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并促使中国加入到国际体系当中。如果基于这一点来思考日美中关系,我们就有理由为日中间仍存有的相互不信任而感到忧虑。日本应该为改善日中关系而发挥聪明才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日本《每日新闻》10月26日社论】题:建立良好的三角关系 克林顿总统24日发表了与中国发展现实性合作关系的政策性讲话。这是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之前,要求国民给予理解。这一认识和政策是正确的。 中美两国就首脑互访达成协议,其间耗费了九年的时间。考虑到这一背景,美中关系的改善将蕴含着改变日美关系分量的因素。 我们希望美中两国首脑坦率地进行交谈,考虑如何为21世纪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 我们希望会谈能够把日美中三角关系同时纳入友好、合作的视野,促使会谈获得成功。日本应发挥协调作用 【日本《朝日新闻》10月26日社论】题:美中首脑会谈和日本 江泽民主席今天将踏上访美之途。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在时隔12年后首次正式访美。在这12年里,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今后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中国的发展。香港回归后的中国,其经济规模迟早会超过美国,这决非异想天开。 中国今后将选择怎样的道路?将与美国建立怎样的关系?对于日本,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 克林顿总统说,中国将对21世纪的形势发挥重要作用。江主席也指出,中美关系将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和平。 美中关系的新发展,将对日本的作用提出挑战。日本不应该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左右摇摆,而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为促使美中两国保持克制与合作发挥协调作用。
11. 外电报道:江主席启程前往美国访问
【法新社北京10月26日电】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动身前往美国进行一次里程碑式的访问。 这次为期八天的访问是1979年以来中国领导人最重要的出访。1979年,在中美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之后不久,已故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访问了美国。 中国的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江主席送行。江泽民预计将主持签订购买17亿美元的波音飞机合同以及其他商业合同的签字仪式。 他还将按计划会见美国工商界的许多领导人。 【路透社北京10月26日电】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动身前往美国进行一次里程碑式的访问。有迹象表明,中美双方已接近达成一项协议,允许美国向北京出售核反应堆。
12. 普里马科夫访问叙利亚
【法新社大马士革10月25日电】俄罗斯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今天在这里同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举行了会谈。他说,阿拉伯人同以色列人之间的和平只能来自对“土地换和平”方案的承诺。 普里马科夫对记者们说:“俄罗斯坚持认为需要遵循以‘土地换和平’方案为基础的马德里进程。”普里马科夫是昨天开始对中东访问的。他还说:“我们还坚持认为,谈判必须继续,同时我们确信,没有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参加,和平是不可能实现的。” 阿萨德的发言人吉卜兰·库里耶说,阿萨德“谈到赞成俄罗斯发挥有效的作用来挽救和平进程,并使它朝着公正而全面的和平方向取得进展”。 库里耶说,叙利亚总统还说,他的国家“(1991年)参加了一个发起和平进程的有效方式……它现在愿意恢复(同以色列的)和平谈判”。叙利亚同以色列的和平谈判是在1996年2月中断的。 普里马科夫说,俄罗斯“希望使和平进程能够导致实现所有各方和国际社会的目标”。
13. 伊拉克表示决不向美国屈服
【法新社巴格达10月25日电】伊拉克副总理塔里克·阿齐兹今天宣布,在制裁问题上,巴格达决不会屈服于美国。 阿齐兹是在议会讨论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决议的会议期间讲这番话的。安理会的这项决议威胁要对伊拉克实行新的制裁。阿齐兹说:“伊拉克人民和他们的英明领导人不可能屈服于美国政府的要求和它的邪恶目的。” 阿齐兹说:“第1134号决议是按进入同伊拉克的安全和主权有联系的敏感场地的(联合国武器)检查团成员的挑拨通过的。”官方的伊拉克通讯社已经报道了阿齐兹的讲话。 他说,伊拉克的“裁军目标在1991年年底和1992年头几个月就已经实现了”。 在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委员会证明巴格达已经销毁它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之前,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继续对伊拉克实行石油禁运。 阿齐兹还要求“在伊拉克同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委员会和联合国安理会之间的关系中建立一种新的机制,以改善这种关系,目的在于解除这一不公正的制裁”。他说:“最近几年已经证明,指导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委员会活动的是美国政府,它正在千方百计延长制裁。”
14. 德国批评以色列扩大定居点
【美联社波恩10月25日电】德国今天指责以色列扩大犹太人定居点并说欧洲正在寻求加紧实行中东外交政策以协助打破中东和谈僵局。 德国外长金克尔在同阿拉法特会晤后说,他对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表示,德国认为以色列的定居点政策是违反国际法的。 由于德国的纳粹历史,德国通常避免公开指责以色列。但自从内塔尼亚胡去年当政并在同巴勒斯坦的和谈中采取强硬立场以来,波恩变得越来越直言不讳。 金克尔说,欧盟正在为同美国合作发起一次和平倡议活动作准备,但他拒绝透露细节。 他说本周末在卢森堡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欧盟外长们将讨论“使我们变得更加活跃的方式”。 金克尔说:“很明显双方必须建立信任。绝不能再使局势进一步恶化。”
15. 伊朗希望与美国改善关系
【法新社德黑兰10月25日电】伊朗今天表示希望同它的头号敌人美国改善关系,但是发誓,华盛顿决不能够破坏它与其他国家的武器合作。 外交部长卡迈勒·哈拉齐说,尽管德黑兰同华盛顿没有外交关系,但是伊朗赞成与美国建立经济关系。 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就我们而言,从来没有任何东西妨碍我们同美国的经济合作。设置障碍的是美国人,是他们不让自己得到这种合作的好处。” 这位部长抱怨说,自从比较温和的伊朗总统哈塔米8月就任以来,华盛顿“对伊朗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 在谈到美国试图暗中破坏别国向伊朗出口武器问题时,哈拉齐发誓,美国施加的压力决不会影响这个伊斯兰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哈拉齐尽管否认伊朗得到了外国帮助来发展它的导弹计划,但是他说:“美国参议院采取的一贯立场决不会影响我们与其他国家合作的趋势。”
16. 美国考察团抵达平壤
【美联社东京10月25日电】北朝鲜国家通讯社报道,一个美国代表团于今天抵达平壤以对北朝鲜的缺粮情况作出估计。 从东京监听到的朝中社的一则报道说,这个代表团的团长是美国国际开发署代理助理署长罗杰斯。日本的共同社报道说,这七人代表团是访问北朝鲜估计其缺粮情况的第一个正式美国代表团。北朝鲜的农作物因近些年的洪灾和今年的旱灾而减产。负责援助的官员们说,陷于饥荒的北朝鲜至少还需要一年的大批粮食援助。
第 2 版
1. 克里斯托弗和佩里撰文称:北约的战略应当适应当今现实
【美国《纽约时报》10月21日文章】题:北约的真正使命(作者 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 前国防部长佩里) 50年前,当时的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曾要求美国人民为建设自由、和平与繁荣的统一新欧洲作出贡献。后来的几代美国人团结起来支持马歇尔的远见,选出了决心促进和保持美国同欧洲新老民主国家之间最牢固关系的领导人。 表达这个承诺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北约。北约确实已完成了原来的军事使命,阻止了华约的进攻。但那绝不是惟一的作用。赋予北约那个使命是根据马歇尔的一个更大的远见:建立一个决心共同合作而不是反对自己的民主欧洲,美国则作为那种合作精神的最终保证者,坚定不移地参与欧洲的事务。 现在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北约的目的是什么?北约需要使自己的战略适应今天的现实。把北约的重点从保卫成员国的领土转到保卫成员国的共同利益是战略需要。为了对付威胁,北约成员国需要设法迅速建立能实现北约领土范围以外目标的军事联盟。这样的联盟将包括北约的一些成员国——并不一定包括所有成员国,一般来说将包括和平伙伴计划中的非北约成员国。在海湾战争和波黑,这样的联盟没有只包括北约成员。因此,正式成员和伙伴之间的区别在未来的联盟中并不那么重要。 如果在北约领土以外使用北约部队,则要求包括美国在内的成员国一致作出决定。 北约该如何对待俄罗斯人?北约的焦点和部队从保卫领土到保卫共同利益的演变会向俄罗斯的怀疑派表明,北约原来遏制莫斯科的目的已发生了变化。北约和俄罗斯的基本文件为新北约和俄罗斯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是双方建立富有成果关系的重要步骤。 北约对谋求参加的其它国家该怎么办?北约应当对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所有国家敞开大门,参加与否将取决于这些国家能否满足北约组织的严格要求。但是,在现已排队等候参加的三国做好履行成员国责任的充分准备并正式参加北约的军事和政治机构之前,不应该再指定参加的新成员。 北约同其它非北约成员国的关系如何?东欧和前苏联的大多数国家所关心的安全问题将在参加北约问题范围之外解决。但是北约和美国必须发挥关键作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应当和北约扩大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应当从北约成员国得到更多的财政援助。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国家应当能同北约成员国一样同北约合作。北约也必须继续坚决支持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成员国之间的军事合作。 有一件事是清楚的:美国公众或其盟国公民都不会继续支持看来把重点放在欧洲并不存在的侵略威胁上的北约——不管北约扩大还是不扩大。北约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发挥适应今天的安全需要的能力。
2. 美政府开始调整对印政策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周刊10月16日一期文章】题:美国认识到印度的潜力(记者 奈杰尔·霍洛韦 希拉兹·西德瓦) 印度从未在这样短的时期内受到美国高层这么大的重视。美国国务卿以及商务、能源和卫生部长将在今后几个月对该国进行访问,然后,美国总统克林顿本人将于明年年初访问这个国家。 50年来,华盛顿和新德里的关系一直摇摆不定,现在,华盛顿想重新开始。这一政策的转变是基于务实的观点。克林顿认为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很可能在21世纪和中国并肩取得经济大国地位。有鉴于此,使美印关系建立在比较牢固的基础之上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说,两国关系的建立要以两国的共同点——经济利益和民主——为基础,而不是老是纠缠使两国发生分歧最大的问题——核扩散。 过去四年来,美国和印度的经济关系大大加强,争取改善关系的努力也得到那些看到印度的潜力的美国公司人士的支持。然而,尽管克林顿有可能在经济方面采取合乎逻辑的步骤,但他的工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除了保证不加剧已经很紧张的南亚局势外,他还必须说服对印度持批评态度的美国国会议员,因为他们坚决反对印度发展核力量。 自柏林墙倒塌以来,妨碍两国关系的最关键的绊脚石,是印度发展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拒绝签署限制核扩散和核武器试验的国际条约。 另一个重要障碍是美国谴责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践踏人权,而印度称这是美国的“干涉”。这个矛盾最近才缓和下来。克林顿在9月对古杰拉尔总理说,美国不希望进行干涉。克林顿9月22日在纽约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单独会谈时重复了这一点。 核问题是更难以解决的问题。印度外交部的官员排除了印度在核问题上改变立场的可能性,但对他们所说的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比较现实的观点”表示欢迎。印度一位高级官员说:“美国方面已主动表示要和印度进行广泛的战略对话。” 预计这场对话将不仅以双边和地区问题为重点,而且还将以范围更广的国际问题为重点。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皮克林定于10月对印度进行的访问将是这场对话的开始。而皮克林的访问很可能以核问题为重点。 所有这一切表明,美国不想让美印关系继续受核问题的牵制。但回旋余地的大小取决于美国国会的反应。许多国会议员坚决要求尽快实施防止核扩散的法律。这就大大限制了美国向印度或巴基斯坦提供帮助的程度。
3. 时事社报道:俄罗斯重视对日经济合作
【时事社莫斯科10月25日电】在日俄即将举行首脑会谈之前,俄罗斯政府以及管辖北方四岛的远东萨哈林州近日拟就日俄经济合作计划。俄罗斯方面希望通过这次首脑会谈,为扩大两国目前处于停滞状态的经济合作开辟道路。 据俄罗斯政府人士透露,叶利钦总统为了达到通过首脑会谈使两国关系上升为“战略性伙伴关系”的目的,已经确定了下述方针:加强俄日经济合作,尤其是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叶利钦总统在本月初就给政府下了这样的命令:要制定合作计划,尤其要注重与新技术开发相结合的技术领域的合作项目。 根据总统的指示,俄罗斯政府业已拟就了一份内容繁多的合作计划。其中包括资源开发、实现西伯利亚铁路现代化、建立联接欧亚各国的通讯网,以及在核能领域合作和在日本培养商业人才等等。 萨哈林州的合作计划包括:在国后、择捉两岛建立渔港;开发地热;利用海藻等资源进行药品和食品开发等。萨哈林州之所以急于同日本合作,主要是因为难以从处于财政困难状态的联邦政府得到援助,而本地区又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4. 英联邦会议发表爱丁堡宣言/旨在确保成员国“共享富裕”
【法新社爱丁堡10月25日电】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与英联邦秘书长埃梅卡·阿尼奥库今天公布了旨在确保成员国“共享富裕”的一套“强有力的”经济原则。 爱丁堡宣言表达了一种信念:“在极度贫困和贫富不均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世界和平、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宣言保证要采取一系列贸易、投资、发展和环境措施,到2015年使英联邦的赤贫人口减少一半。 英联邦将谋求实现通过建立一个旨在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小国家引向全球市场的机构,确保“全体成员国实现全面发展和繁荣”的目标。
5. 美报文章:美欧在中东问题上意见相左
【美国《商业日报》10月21日文章】题:美国和欧洲在中东问题上意见相左(作者 扎尔梅·哈利勒扎德 丹尼尔·比曼) 原编者按 扎尔梅·哈利勒扎德在布什政府任过国防部官员,现任兰德公司高级战略家;丹尼尔·比曼是兰德公司的政治学家。 美国和欧洲盟国在中东问题上分道扬镳。法国托塔尔公司与伊朗20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只是欧洲最近的一项有效抵制遏制伊朗政策的行动。同样麻烦的是,法国希望联合国结束对伊拉克的制裁,尽管萨达姆·侯赛因仍然无视联合国有关伊拉克武器计划的决议;意大利和德国也要求加强与伊朗的经济关系;意大利议会最近要求解除对伊拉克资产的冻结。这些是美欧关系比较广泛的危机的一些症状。对确保能源安全、制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弹道导弹的扩散,以及对付中东出现的其他挑战,美国和欧洲没有统一的战略。 美欧在中东问题上隐隐出现的争斗,只能有利于伊朗和伊拉克这类胡作非为的国家。它甚至可能预示着美国和欧洲在其他重要领域的分裂。为了防止这种分裂,美国和欧洲应该就中东问题进行广泛的战略对话,以制订对付南部威胁的统一战略,并确定分摊负担的新办法。第一步是设法加强与欧洲的军事合作。理想的权宜之计,是让欧洲国家在加强自己能力的同时负担美国驻军的一部分开支。它们拿出的钱应能抵消由于欧洲与伊朗的经济合作而使美国军事负担加重的部分。然而,在出现战争的情况下,金钱不能代替鲜血。因此欧洲人最终需要向海湾部署他们自己的军队。 第二步是改变欧洲与伊朗的“重要对话”,使之成为得到大西洋两岸支持的比较稳固的政策。今天同伊朗的对话比过去可行。最近哈塔米当选总统,使伊朗令人厌恶的对外政策出现改变的可能。 然而,同过去的对话不同,同伊朗新的对话要有明确的最后限期,如果不成功,到了限期就放弃,并采取比较强硬的立场。 采取这些步骤要求欧洲和美国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美国领导人有必要承认,保持海湾的力量平衡要求欧洲人合作,而要得到他们的合作,就必须考虑到欧洲关心的问题。欧洲领导人则需要少注意有利可图的企业合同,多注意确保世界上这样一个动荡不定的地区的稳定。大西洋哪一边不发挥领导作用都会使所有方面受害。
第 3 版
1. 法国将公布镇压阿尔及利亚人事件档案
【法国《解放报》10月18—19日(合刊)文章】题:帕蓬案件揭开了1961年10月的疮疤 在帕蓬案件引起人们关注的时候,若斯潘于10月2日发出通报,指示开放1940—1945年的档案。但有关巴黎警察局长在血腥镇压1961年阿尔及利亚人示威活动中的作用的话题又使开放法国档案的问题被提了出来。1961年10月17日,数百名阿尔及利亚人被巴黎警方杀害。其中一些人被捆住手脚投入塞纳河中。 法国文化部长卡特琳·特劳特曼16日作出决定说,有关10月17日事件的档案将被开放。她解释说:“这是个多年来困扰法国人和受害者亲属的事件。许多阿尔及利亚人的家庭失去了亲人。它们希望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位部长接着宣布,一个新的档案法草案将在1998年中被提交审议。 巴黎警方的档案被存于警察局。如果特劳特曼的决定得不到内政部长的支持,这个决定也是无效的。在国民议会,让—皮埃尔·舍韦内芒立即表示准备为档案的开放提供便利,以“弄清事实真相”。他还说,警察署的档案包含有一些对搞清历史真相有用的东西。 开放1961年10月17日的档案的主张受到了一致的赞赏。 社会党对将开放档案是满意的。该党发言人认为,开放档案“不是要煽动仇恨而是要人们不忘这个事件,是想表示,政府决心要搞清这个悲剧性镇压事件的真相”。 在1961年10月17日的周年纪念日这天,巴黎发生了多起示威游行活动。
2. 美国人心目中的米老鼠
【台湾《新新闻周报》9月27日一期文章】题:迎接21世纪媒体乐园的民主游戏 谋刺米老鼠!(记者杨德昌发自洛杉矶) 在黛安娜王妃车祸身亡的同时,发生了一起应该属于同样类型的新闻:突然意外“死亡”的可能比黛安娜更有名,更受全世界的爱戴,他的名字叫做米老鼠。选米老鼠当总统 美国加州一个五岁女童的父母,向法院控诉迪斯尼乐园,要求巨额赔偿,原因是他们善良的小女儿在迪斯尼乐园后台看到米老鼠卸妆时,才发现她的偶像竟然是一粗俗的人装扮的,那人脱下了头饰之后的第一个动作竟然是用手挖鼻孔,完美善良的米老鼠就如此在她这天真的心灵里被无情地谋刺,造成她心灵上一生难以恢复的永恒创伤。她的父亲认为,既然迪斯尼乐园在她幼小清纯的心灵里建立了这么完美的一个偶像,然后又对这个偶像竟然作出如此残酷的毁灭,它应该为此负起全部责任。 如果你知道米老鼠在美国有多么重要,你就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奇怪;每次在美国总统大选的选票上,除了两党提名人的圈选空格,也有由百姓自由填写候选人的空格,但每次米老鼠的得票都有数万张!如果不是选民年龄规定在21岁,这些构成全国人口30%的未成年人口也可以投票的话,米先生应该每届都在当选边缘。 那么,为什么连最民主的美国,都刻意禁止它自己接近1/3的人口使用选票来表达他们的意见呢?可能他们的判断力还不成熟,他们的意见容易被人操纵不足以采信,就像这五岁女童,甚至连她的父母,都会受报章、电影、电视、漫画、广告的影响,去相信米老鼠这样一个虚构的商品,平常花花钞票到迪斯尼乐园去和米老鼠握握手就罢了,还天真地想用选票来支持他当选总统?偶像与媒体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米老鼠。”这位五岁的女童当事人,在电视新闻节目里,如此回答一群记者的问题。 “对呀!21岁以上的人,心里就没有他们自己的米老鼠了吗?黛安娜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她还活着的话,谁敢说她选不上下一届的英国首相?”女童的母亲在一旁积极地表达她对小女儿的支持。 媒体记者拍掌赞同:“黛安娜这么有名,受人爱戴,还不是这些年我们媒体对她作的报道所累积的成绩,现在有些人还要怪我们。” “对不起,自从我女儿这件事发生以后,我不能信任你们这种作法。”女童的父亲突然插话。 “您的意思是……?” “你们不写米老鼠是假的,我女儿怎么会知道?你们不讲实话就等于在骗她!你们一定跟迪斯尼乐园有勾结!你们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一位记者答辩:“唉,还怪我们?我写了的话,她还会买我们的报纸吗?还不是你们想看这种东西,我们才照着你们的意思这么乱写,要不然谁会出钱买呀?” 女童的父亲:“总统?如果我小女儿真的可以投票选总统,她不就选了那个假冒米老鼠了吗?” “别开玩笑了,难道你要跟我说连你都以为米老鼠是真的?”记者感到荒谬。民主的悲哀 “不要跟我油腔滑调,也许你笑我们土,我们可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老实人,别忘了,我们可占有全国70%的选票喔!我们选错了总统,是大家跟着一起倒霉喔!” 一位记者抢着问:“这么讲……上次总统选举,你投票支持哪个党?” 女童的父亲一脸严肃:“米老鼠。”全场突然愣住,鸦雀无声。一位记者向身边的另一位记者低声地说:“说的也是,我看我们国家的选民年龄再应该提高一些,难道我们全国70%的选民都像他一样,已经降到21岁以下的程度了?……” “难讲,假如他们真的只看我们的报道的话……民主应该没有那么悲观,新一代才能真正代表民主未来的前景……”这位记者说完之后接着问女童:“小朋友,假如米老鼠和黛安娜竞选总统的话,你会投谁的票?” 女童突然愣了一下,回头问抱着她的母亲:“妈咪,妈咪,黛安娜也是那位挖鼻孔的人装的吗?” 很可惜,这时电视画面不知为什么突然被切换到台内主播,只见主播匆忙反应,口吃地说:“以下……让大家来一起关心黛安娜事件……”那播了一半的记者会,就这样不知下文了……
3. 非洲和平进程路漫漫
【俄罗斯《国际生活》月刊8月号文章】题:非洲,一个冲突不断的大陆(作者 俄罗斯外交部非洲司非洲问题和地区组织处处长别利斯基) 非洲是世界上发生冲突最多的地区,这样说是再恰当不过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稳定的程度不仅没有提高,而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在非洲摆脱殖民地状态以后的时期一共发生了35次武装冲突,死亡约1000万人。非洲的难民达700多万,约占全世界难民总数的一半左右,移民数量也非常庞大,达2000万之多,占全世界移民总数的60%。许多人的命运十分悲惨,整天为生存而挣扎。他们成为为权力而斗的交战各方的牺牲品。 非洲国家间的冲突和国内冲突反映了非洲当代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错综复杂的冲突因素造成的。许多冲突的根源是在非洲殖民主义分裂以及东西方之间的集团对抗时期形成的。 非洲欠发达和经济的长时间不景气也是造成冲突局势的温床。世界上有48个最贫穷的国家,非洲就占了33个,5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些国家尽管国内总产值有所增长,但却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非洲的外债不断增多,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比出口总值还多一倍半。 非洲的危机并不能很快得到解决。缔结和平协定远不能成为取得成功的保证。要使冲突各方达成一致并非易事,因为冲突方有时足有数十个,而且各怀自己的目的与计划。参与武装冲突的常常是一些匪帮和少年帮。交战各方常常把平民当做“活的盾牌”。 非洲的“热点”局势最近几年来也并不平静。由于联合国采取了行动,也由于非洲统一组织的努力,非洲有时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莫桑比克大规模维和行动的顺利结束、南非共和国民族和解进程的迅速进展,都是维和行动取得的成就。一些复杂局势也得到了和平解决,例如,乍得和利比亚之间的领土争端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莱索托、斯威士兰和中非共和国的内部冲突的扩大之势得到了制止,尼日利亚和喀麦隆之间、厄立特里亚和也门之间以及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得以解决。 但是,非洲安全气氛的明显好转目前还看不出来。许多冲突地区的局势目前仍然很紧张。大湖地区局势的发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表现,该地区已成为非洲的一个主要“痛点”。胡图和图西两个部族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已扩展到了卢旺达和布隆迪范围之外,该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卷入了这场冲突中。 索马里的局势也陷入了绝境,六年来对立的部族集团实际上是在国家分崩离析的情况下企图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取得军事和政治优势。 由于苏丹联合反对派力量采取了攻势,1997年初冲突局势再次激化。 西萨哈拉局势的解决依然未见进展,这里至今也未能组织起关于该地区自决的全民公决。 单从非洲悲观论去看待非洲“热点”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是有失恰当的。在和平进程的某些方面也出现了好转。利比里亚的和平进程发生了质的变化。安哥拉的形势对实现南部非洲的稳定具有特殊意义。现在,冲突的解决已处于尾声。 最近30年来,非洲发生过78次政变,造成25位总统死亡。仅去年一年就有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布隆迪通过非宪法手段改换了政权。极端反对派的频繁活动、军事叛乱、少数民族的地位得不到解决和分立主义趋势、宗教方面的非建设性表现以及仍然存在的国家间分歧等也是非洲许多国家当前不稳定局势的表现。几乎在非洲的各个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热点”。只有几个国家能算得上是幸福的“绿洲”。
4. 汤加国王在减肥
【德国《世界报》10月6日报道】重量级的汤加国王陶法阿豪·图普四世想减肥。9.8万名臣民很久以来就看到这位79岁的统治者在首都努库阿洛法的港口划船,或者看到他在减肥健身中心。 这位国王在减肥之前体重200公斤,他的目标是到2001年减到115公斤。
第 4 版
1. 期权定价理论的实用价值
【香港《信报》10月17日文章】题:学以致用 大发其财(作者 林行止) 西方传媒对今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人与事”,兴趣甚浓,所以如此,原因不外二点。第一是与一般学说只能“启迪思维”不同,斯科尔斯和默顿的学说深具实用价值,正确掌握便可减少投机风险、增加赚钱机会;第二是目前股市大旺,期权市场的成交额急速增长(美国期权市场成交额1995年1180亿、1996年1480亿,今年前九个月已达1550亿美元),意味参与期权买卖者众,期权定价理论遂有殷切的市场需求。 期权(一种有权利无义务的投资工具)是指投资者拥有在特定时期以某种价格购买某种资产(包括股票)的权利。显而易见,由于股价每分钟在变,准确的期权定价极端困难,长期以来财务学家对此束手无策,直至布莱克、斯科尔斯悟出期权的风险已从股价本身反映,股市投资者的买卖已把其对有关公司的业绩预期计算在内;这种突破使他们能够把股价、期权行使价(StrikePrice,亦译敲价)、有关股票的波幅及期权期限内的利息等融入为“期权定价公式”! 期权的妙用在于令投资者能够以低廉代价为其投资组合购买“止蚀保险”,举例而言,如果投资者甲的“防跌能力”或愿输的幅度是20%,那么,指数跌幅若超逾二成,甲便要“止蚀”;为了防范指数跌幅超逾二成,甲可以较现货指数低二成的行使价,购进适量的认沽期权(Put Option),在这种情形下,如股价大挫,甲当然要亏蚀,不过所持的认沽期权则有利可图。这种操作的“保险”功能,十分明显。 除了股票,期权(和其他衍生产品)还可作为利率及原材料等的对冲工具;由于利用期权令有关投资项目价格的跌幅受一定规限,不仅令企业免受股价或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之苦,对经济亦有稳定作用。不少经济学家便认为期权交易的普及,令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较为轻微! 不过,期权并非“一定赢”的保证,投资者“逆市而行”,损失可以极为惊人。1994年美国加州橙郡在利率期权上“押错宝”,一共输了16.4亿美元;翌年英国老牌投资银行巴林银行的炒手利森在东京期指上“落错注”,累积亏损达13.8亿美元,便是两个大家记忆犹新的惨痛例子。 默顿(53岁,为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斯科尔斯是位于康州格林尼治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的合伙人,该公司成立三年,每年回报率高达40%,令《华盛顿邮报》肯定默顿和斯科尔斯是“最富有的诺贝尔奖得主”。今年9月,这家公司作出一项令华尔街意外的宣布,把其60亿美元资产的一半按比例退回给投资者,原因是“资金太多不易管理”! 期权定价理论不但令期权市场迅速壮大,亦使其“发明人”大发其财。对于学术界来说,默顿和斯科尔斯诚属异数。
2. 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简介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0月18日一期文章】题:期权 默顿和斯科尔斯在1973年所做的工作是给风险定价。他们两人同已故的布莱克所做的给金融期权定价的工作把处理风险从猜测变成了科学。 复杂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布莱克曾说:“这个公式大概应当称为布莱克-默顿-斯科尔斯文件。”)及其后来的演变已导致购股选择权和其它金融衍生产品猛增。这个公式也开辟了华尔街火箭科学家的新时代。所谓火箭科学家是指学过物理和数学的战略家,他们用计算数字赚钱而不是凭感觉做事。虽然金融衍生产品常常有美妙的名称,但是归根结底只能分成两类基本金融手段:期货合同和期权。握有期货合同的人可以按具体的日期和具体的价格买卖一笔资产。定价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主要的困难是算出持有这笔资产直到易手这段期间的费用。 期权使买主有权(但不是有义务)在一个具体日期或在一个具体日期之前按某种价格买卖某一笔资产。给期权定价是更棘手的事情。直到1973年以前,给期权定价基本上是一种猜测。这就是期权虽然在几百年前早已出现但期权市场一直很小的原因所在。但是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在1973年5月公布,正好是在世界上第一个期权交易所在芝加哥开始营业之后不久。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每个行业都开始使用期权了。 这个公式的一大优点在于并不要求出售期权的人观察一种资产的价格向什么方向变动。这个公式并不完全是简单得连笨蛋都会用的。有些变数如无风险的利率和资产的变化无常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这个公式也不处理非常大的价格变动问题。尽管如此,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向期权出售者提供了算出期权价值的确切得多的办法。 这三个人提出的期权定价公式是以聪明的基本洞察力为基础的。任何一种资产——从一张政府债券到一块金条——基本上是期货合同或期权的混合物。把资产的组成部分分解开来就有可能摆脱你恰恰不需要的那些风险并承受你恰恰需要的风险。 实际上,把资产分解开来就恰恰能使精明而谨慎的投资者识别出隐藏在比如说意大利债券或美国抵押有价证券中的某种风险同市场平均风险相比是定得过高还是过低。通过套购可以从价差赚钱。 这种套购正是默顿和斯科尔斯通过三年前他们帮助建立的一个对冲基金所做的工作。这笔基金带来的结果是丰硕的。据说已给创立这笔基金的人带来了10亿美元的收益。但是由于广泛使用这个公式,这种套购的机会已越来越少。
3. 图片新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说明 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两位得主斯科尔斯(图左)、默顿(图中),以及与斯科尔斯一起发明期权定价公式的已故经济学家布莱克(图右)。 (原载香港《信报》)
第 5 版
1. 韩国的高尔夫产业
【韩国《每经周刊》10月1日文章】题:高尔夫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有代表性的新兴产业 据估计,包括高尔夫球场和高尔夫用品在内的韩国高尔夫产业的总规模约为2万亿韩元。长期以来,高尔夫产业被看作是奢华产业,其成长受到限制。但是,最近人们认为,它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业有必要加以扶植。《纽约时报》最近则把它看作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产业。 我国的高尔夫产业现在处于怎样一种情况呢?在我国,无论是高尔夫球场的数量、高尔夫用品市场,还是利用高尔夫球场的人数,都以年均15-20%速度增长。但是,我国的高尔夫产业并没有得到它的增长速度所应得到的待遇。这里既有政策支持不力的问题,也有打高尔夫的人喜好外国产品的问题。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普通人对高尔夫球的偏见也是阻碍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因素。 在社会的冷遇和毫不关心之中,我国的高尔夫产业别说发挥潜力,甚至都没有找到其应有的位置。解决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就是果断地改变对高尔夫运动的观念,要认识到它的特性和长处,把它变成从质量上满足国民休闲文化的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减免以至废除对高尔夫球场的各种重税和限制,使高尔夫产业活跃起来,在21世纪兴旺的体育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截至1997年7月,我国运营中的高尔夫球场共有97个,其中会员制球场79个,公共球场18个。从1991年起,我国平均每年增加9个高尔夫球场。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球场有55个,还有50个球场已经获得批准,但还没有动工建设。 有人认为,高尔夫球场会破坏自然和污染环境,从而提出了“高尔夫球亡国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许多人认为,高尔夫球是一种健全的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应该加以扶植和发展。高尔夫球是体育运动,它不仅已经被定为亚运会的正式项目,而且很可能会成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随着收入的增加,高尔夫运动将成为需求日益增大的主要休闲活动。 我国打高尔夫球的人数70年代仅2万名,现在已经猛增到300万人。据韩国高尔夫球场协会统计,去年打高尔夫球者达到900万人次,这是职业棒球540万名观众数的2倍。韩国产业经济研究院估计,到2001年,高尔夫球场利用者将达到1920万人次,是现在的两倍。 高尔夫产业作为“不冒烟的工厂”,创汇率很高。东南亚国家和共产党国家都在鼓励建设高尔夫球场,极力吸引外国的高尔夫球游客,其原因就在于此。最近,我国到外国打高尔夫球的人以及到我国来打高尔夫球的外国游客都出现了剧增的势头。如此看来,高尔夫产业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高附加值产业。
2. 体育给德国钢城增添活力
【德国《世界报》9月13日文章】题:从钢城转变为体育城 位于德国萨克森州的里萨过去是民主德国最大的产钢城市之一,市区高大的烟囱林立,有1.2万名炼钢工人。在发生转折之后,设备陈旧的钢厂被拆除,高大的烟囱被炸毁。经济专家们当时曾预言这座小城会迅速衰落,居民将外迁。但他们作出这种预言太早了。里萨并没有衰落,它改变了产业结构,发展成为一座可以进行各种竞技活动的体育城。 里萨克服钢厂停产带来的巨大困难应该归功于沃尔夫拉姆·克勒。克勒在里萨主管体育、文化和经济。他喜欢人们称他为体育市长。自他担任这个职务以来,里萨建立了许多新的体育设施,在这座位于易北河畔的小城市里举行的正式锦标赛要比德国任何一座城市都多:迄今为止,已在这里举行了5次德国锦标赛,两次世界锦标赛和两次欧洲锦标赛。9月底,一个可容纳6000名观众的田径运动场又将在这里竣工。在新建成的可容纳2000名观众的世界锦标赛体育馆里还设有相扑竞技场。 里萨不久将承办踢踏舞世界锦标赛,明年将承办欧洲举重锦标赛。此外,它还打算在两年后邀请世界上最好的相扑运动员到其所计划的1万平方米的竞技场进行角逐。 建造体育设施,举办体育比赛给里萨人带来了就业机会和丰厚的经济收入。目前仍有4.3万名居民生活在里萨,他们并没有像经济专家们所预言的那样外迁。昔日的厂区成了工商业区。不动产市场和旅馆业的需求都在增加,建筑工地到处可见,这座“黑色城市”的前景并没有变得暗淡。 克勒在这方面肯定起了重要作用。但他本人只想间接地承认自己所起的重要作用:他的“1”号车牌引人注目。在体育运动中,第一名挣钱最多。这并不是说,其他人一无所得。目前体育在全国的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约为320亿马克,可以与石油加工工业的份额相媲美。目前在德国从事体育工作的人与化学工业的职工一样多。克勒说,“体育运动不再是次要的事情,而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 因此,克勒把建造体育设施列为优先项目,争取投资者到里萨建造体育馆。他也说服奥运会大雪橇金牌得主楚达伊在里萨,而不是在州府德累斯顿建立价值数百万马克的业余时间活动中心。正在训练的德日两国相扑选手
3. 俄制最新式歼击机开始试飞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0月7日电】第五代最新式的C—32多用途歼击机的第一次试飞是9月25日在莫斯科郊区上空进行的。此前两周美国最新式的F—22战斗机也在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的试飞基地进行了首次试飞。 C—32歼击机是第五代试验飞机,它具有按“一体化三翼机”方案设计的以往歼击机没有过的组合。这种前掠翼飞机可进一步提高在近空战中的机动性。前掠翼同可控拉力矢量相结合使新式歼击机具有独一无二的飞行技术性能,使它成为西方正在研制的最新式飞机无法比拟的一种飞机。 C—32试验歼击机上安装有2台双路式喷气发动机(就是米格—31歼击机上用的那种)。今后打算为C—32歼击机安装具有可控拉力矢量的新一代发动机。C—32歼击机可携带“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C—32歼击机的飞行技术性能和外形大致相似于苏—35歼击机。 C—32歼击机同苏—27等其他飞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它采取了综合措施使之更不易被雷达发现。机体涂有辐射吸收材料,火器只用专门的吊架挂在机体下。机翼下没有航空军械,当然,必要时火器也可安装在翼下发射装置上。
4. 布朗徒步穿越澳大利亚
【美联社珀斯十月二十日电】前白金汉宫骑卫兵布朗创造了徒步穿越澳大利亚的最新纪录。 二十三岁的布朗现在是英格兰的一家酒吧老板,他徒步穿越澳大利亚只用了七十七天时间,比另一位英国人埃贝尔的纪录整整缩短了十八天。埃贝尔一九八八年用了九十五天时间穿越澳大利亚。 在布朗穿越澳大利亚的同时,英国妇女里德也进行着同样的尝试。里德与布朗是在同一个周末出发的,里德抵达终点时,用的时间仅比布朗多了不到四十八个小时。作为以最短的时间穿越澳大利亚的妇女,里德获得了安慰奖。 三十六岁的里德二十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以这么大的优势打破了现有的纪录,我为此感到高兴,不过我要是早一周出发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将我创造的纪录保持一段时间。」里德说:「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到高兴,因为我创造了女子最佳成绩。」 里德说:「也许只有少数几个澳大利亚人曾经设想过徒步穿越澳大利亚。我和布朗两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都拜读过埃贝尔写的书,并且都决定效仿埃贝尔穿越澳大利亚。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俩人都来自英国,而且是在同一个周末出发穿越澳大利亚的」。 布朗说,两个人同时穿越澳大利亚肯定有助于提高成绩。他说:「当我听到里德比我早一天出发的消息时,我大吃一惊,我当时就想,我必须赶上她。」「十年来没有一个人想过要徒步穿越澳大利亚,忽然间同时有两个人打算打破同一项纪录,真令人感到好笑。」 里德说,她和布朗的行军路线大体相同:从悉尼的邦迪海滩出发,途经堪培拉、墨尔本、阿德莱德,然后跨越纳拉伯沙漠。布朗于十月十七日十五时四十分抵达了印度洋岸的科茨洛海滩。里德于次日上午八时二十分抵达目的地。尾随里德的一辆计程车统计数字显示,里德总共步行了四千四百四十四公里。 布朗和里德安排行军路线同埃贝尔在书中描述的路线大体相同,以便能获得承认,载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5. 英国拟成立扫雷培训中心
【路透社莫斯塔尔10月21日电】为了纪念已故王妃黛安娜倡导的禁止使用地雷运动,英国政府今天提出了一项为在波黑和其它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扫雷提供军事技术的计划。 国防大臣乔治·罗伯逊在访问波黑时说:“在黛安娜王妃最后进行的几次出访中,她曾到过波黑看望那些被地雷炸伤的人。我希望她留给我们的记忆不是只停留在画面上,而是在她所从事的事业中。而这是英国军队可以继承她的遗志的地方。” 罗伯逊在波黑西南的一个雷区附近发表讲话时对记者说,作为这项投资12.5万英镑(20万美元)的计划的一部分,英国国防部计划在伦敦附近的一所军事工程学校开设一个地雷情报和培训中心。 他说,为这些提议提供的资金并不算多,但他希望英国的作法可以鼓励其它国家分享防御技术——通常是专门为作战保留的技术。罗伯逊说,英国政府正考虑以黛安娜王妃的名字为这个培训中心命名。黛安娜王妃今年8月在巴黎的一场车祸中遇难前,曾倡导禁止使用地雷和为地雷的受害者提供援助。
第 6 版
1. 作家律师一肩挑
【德国《世界报》9月29日报道】题:“勤奋是热爱生活的表现” 路易斯·贝格利总是身穿合体的花呢西装,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是纽约一位有名的经济律师。1991年他发表了小说《战争年代的谎言》。这部小说是他发表的第一部著作,当时他已经56岁了。在这部小说里既有文学虚构也有对真实生活的描写,该书一问世就在美国文学界引起了轰动,他也因此而成为美国文学界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战争年代的谎言》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马西克的犹太人。马西克1933年出生在波兰,在纳粹的恐怖统治下,在姑妈的帮助下他伪装成天主教徒才得以存活下来。但是,这个与所有人都保持距离、几乎是玩世不恭的青年人却头脑冷静。1947年贝格利同家人一起到了美国。是他的母亲教会了他读书认字,由于战争,他12岁才开始上学。后来他在哈佛大学攻读文学。贝格利非常欣赏美国小说家厄普代克的作品。 有人认为,一个人既从事文学写作又担任繁忙的律师职务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贝格利的回答是:“勤奋是一个人热爱生活的表现。” 贝格利生活经历丰富,正是这种复杂的经历为他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1993年他又发表了《迟到的人》一书,在这本书里他详细描写了一位卓有成绩的金融家是如何在大屠杀中幸免于难而活了下来的,这位金融家失去了爱和幸福。在贝格利的书里不是通过说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来表现。 在最近发表的《施米特》一书里,贝格利一改以往主要是描写抑郁人物的传统,而是运用了讽刺手法。他对主人公那种卑躬屈膝的样子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2. 维也纳歌剧院经理;泽费尔纳
【德国《世界报》9月27日报道】他是缪斯女神的宠儿,同时又是一名美食家;他热爱生命,同时又喜欢到公墓去散步;他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法学家,又是一位剧院经理……刚刚以85岁高龄辞世的埃贡·泽费尔纳,首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柔和力量,让人不能不满怀尊敬与欣喜之情为他以及他的判断所倾倒。 泽费尔纳为人坦诚,光明磊落。这在维也纳和维也纳以外的音乐与戏剧界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良品质。他对友谊和信任忠贞不渝,在变幻无常的艺术界这也极为少见。 二战结束后泽费尔纳就承担了音乐重建工作,被任命为维也纳音乐厅的秘书长。在这个百废待兴的时刻,泽费尔纳得以显示其交际能力和灵活性,他建立友谊,传播理解,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对目标孜孜以求,坚韧不拔。 在柏林墙建成后那段最困难的时期,剧作家古斯塔夫·鲁道夫·泽尔纳担任了重建后的德国歌剧院剧团经理,泽费尔纳来到柏林成为他的助手。很快,泽费尔纳就成为这家剧团的音乐良知。他与泽尔纳一起,为剧团策划了多起规模宏大的巡回演出。这种演出方式在当时还极为少见。这使得柏林歌剧院声名远扬,妇孺皆知,不再仅仅是歌唱家心目中的音乐圣殿。 1972年,泽费尔纳被顺理成章地任命为剧团总经理,成为泽尔纳的接班人。但是,泽费尔纳提前中止了合同,返回维也纳担任国家歌剧院经理,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泽费尔纳曾两度出任这个职务。当接替他继任经理的洛林·马泽尔因领导不力而辞职之后,人们不得不请已安享晚年的泽费尔纳重新出山,继续领导国家歌剧院一段时期。 在泽费尔纳80寿诞之际,维也纳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泽费尔纳对这种荣誉当之无愧,他与维也纳人的心息息相通,深受他们的喜爱;他忠于传统,热爱传统,同时又不断引导维也纳人接受新鲜的艺术事物。
3. 瑞士导演格洛尔为孤独者说话
【德国《世界报》9月27日报道】题:孤独的瑞士导演库尔特·格洛尔 看看瑞士导演库尔特·格洛尔执导的影片里的人物,也许对了解他为什么刚刚54岁就结束自己的生命是有帮助的。 在《寂寞的康拉德·施泰纳》一片中,老鞋匠的妻子死去,不久土地投机商还想占用他赖以生存的作坊并试图把他赶到养老院去。 在《发明家》一片中,全家和村里的人都认为农夫雅各布·尼斯利是一个爱动脑子的人。为减轻牲畜的负担,他发明了履带式车辆。在一次展览会上他的发明公布于众,在军界人士中也有过这种考虑,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是出于对动物的同情。《没有记忆的人》中的主人公一天被人抓住,从他身上找不到任何证件,他自己也失去了记忆。他一句话不说,就连心理医生也拿他毫无办法。 这部影片是库尔特·格洛尔13年前拍摄的,直到现在这部影片仍然大受欢迎。在这部片子里他认定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人们应该互相尊重。 诊断结果对医院和病人是否真的有必要?发明者周围的人是否应该让他放弃自己的发明计划?对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情是否康拉德·施泰纳本人知道的比一位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妇女还少? 格洛尔始终是站在有利于个人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一直无法摆脱抑郁的心情,他无法再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去生活和工作。 60年代末,瑞士一度成为世界上电影业繁荣的国度之一,库尔特·格洛尔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1975年格洛尔开始拍摄《寂寞的康拉德·施泰纳》时,他亲自前往养老院和福利院体验生活并进行调查。 在拍摄《没有记忆的人》时,他在伯尔尼大学心理病医院当了几个星期的助手。 因此,他在影片里塑造的人物性格有血有肉。西格弗里特·施泰纳由于在《寂寞的康拉德·施泰纳》一片中的出色表演而出名,《发明家》也因为布鲁诺·甘茨的上乘演技一直受到观众的欢迎。
4. 美国通俗艺术家
【德国《世界报》10月1日报道】题:“我认为不是反艺术的” 罗伊·利希滕斯坦的通俗艺术作品同现实是什么关系?他自己说:“不能说画出来的一根带有黑线条或白光点的法兰克福小香肠同一根真的香肠差不多。画中的香肠只是一种抽象的、装饰性的东西,虽然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它是一根香肠。” 当然,这一点或多或少也适用于表现人们熟悉的东西的一切造型艺术,不管它是表现圣母的,还是表现法兰克福小香肠的。所以利希滕斯坦的这一段自白证明了通俗艺术也是艺术。 这位艺术家最有名的一些画是用漫画手法画的。现在他已死于肺炎。 他是在克利夫兰开始画版画的,像立体派画家一样画画。在50年代他采用了抽象表现主义的手法。当时人们讨论的问题是,在想象一架飞机进入云层的时候,一幅描写这种情景的平面画应当有多大的表现深度。利希滕斯坦和另外一些试着搞通俗派艺术或它的变种光效应绘画艺术的人结束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他们的画是平面的,仅此而已。 利希滕斯坦所画的淹死一个女孩的波涛就是传统画法,它令人想起日本人葛饰北斋的简单传统的线条风格。利希滕斯坦还喜欢引用塞尚和毕加索的话。他的榜样全都是有名望的和有特色的艺术家。 利希滕斯坦通过画中人物的自白以及旁注来消除对他所画题材可能产生的怀疑。 上述正在被淹的女孩的自白是:她宁愿淹死也不向一个男友呼救。因此,那是一个人情味过于强烈的故事,其情节是悲剧性的。 战争气氛浓厚的三幅联在一起的画《我开火的时候》有着极丰富的含义。这个“我”字表明画家对所画题材的认同。画中是孩子们在玩空战游戏,配有象声词“啪!啪啪啪!啪!”空战英雄们事后想起自己的英雄事迹时大概就是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至于画家本人认为他所画情节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的,就要看他有多少幽默感了。
第 7 版
1. 美发现可能会诱发阿耳茨海默氏病的脑蛋白
美联社10月22日报道,科学家们在脑细胞和身体其他部位的一些细胞内部发现了这种叫做ERAB的蛋白。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在试管试验中,这种蛋白似乎可以与另外一种叫做淀粉样β蛋白的物质结合起来,增强其杀死脑细胞的能力。
2. 日本厚生省怀疑意大利一种抗癌药物使30名患者丧生
法新社10月21日报道,日本自1995年6月开始进口IDAMYCIN,作为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药物。在接受这种药物治疗的约500位患者中,其中30位死于败血症和肺炎。
3. 印度允许国内公司和合资公司提供因特网服务
法新社10月20日报道,印度电信委员会主席正式宣布,允许国内公司和印方控股的合资公司参与因特网服务经营活动,以打破以前由一家印度国有公司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的垄断局面。
4. 世纪末汽车交通状况
【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10月号文章】题:交通的老大难问题 历史与现状 如果你在每天的交通高峰时驱车走上美国的高速公路,那么有大约一半时间只能缓慢行进。美国汽车事故每年造成大约3百万人受伤。根据美国肺脏协会估计,约有1亿美国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里车辆排出的废气常常使空气中的臭氧含量高出联邦标准。 然而在1899年,汽车是一种合理、进步的选择,因为它帮助人们实现了对流动、空间和身份的普遍渴望。 它仍然能起到这种作用。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步发达国家后尘,从而给它们的城市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后果。同样由于这一原因,人们试图减少汽车使用的努力大多已经失败。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可能为我们提供更快、更安全和更洁净的交通手段。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迈克尔·梅耶尔指出:“许多人认为目前美国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问题将通过使用更为洁净的车辆得到‘解决’。” 确实,由于车辆燃油效率以及汽油质量的提高,从1984到1993年,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减少了35%。梅耶尔接着说:“不过,车辆行驶里程的增长预料将会掩盖车辆尾气排放方面可能出现的任何改善。”只要城市在继续向外扩大,汽车上的里程表将会转得更快。 道路总赶不上交通需求 加州大学交通研究中心的马丁·瓦克斯说,城市规划人员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永远无法修建足够的道路来赶上交通的需求。交通总是超出道路的容量”。 交通管理工程师迪特里希·布雷斯曾在1968年证明,增加道路常常使交通堵塞现象变得更加严重。似乎每个时代都有过这样的困扰。 汽车——尤其是在1945年后受到政府补贴住房贷款的支持——点燃了城市郊区迅猛扩展的火焰。这种情形今天还在继续:据梅耶尔的报告说,1970年以来美国的人口增长有大约86%出现在郊区。出行的两大特征 麻省理工学院的安德烈亚斯·谢弗最近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尽管汽车已经声名狼藉,但美国人——以及还有越来越多的欧洲人——的行车里程还是一年比一年长,并且常常为了这一目的重新安排社区。在研究了几十年来人类出行情况的调查结果后,谢弗发现,美国、欧洲、俄罗斯以及东亚的城市居民,甚至还有加纳的村民,都有两个似乎已一直存在了至少30年的特征。 首先,这些地方的人们每天平均的出行时间为60-90分钟。此外,在除日本以外的每一个工业国家中,人们平均把收入的10-15%用于出行。 随着世界各国变得比以往更加富裕,人们不断拿出他们财富的一部分购买速度。 如果谢弗指出的倾向属实,它可能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第三世界的大城市已经面临交通的大混乱。麻省理工学院的拉尔夫·盖肯海默预言,有车族的不断增多将使发展中的城市不堪重负,导致它们无限制地扩展。于是,恶性循环再度开始。
5. 科学家研究移动电话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
路透社10月23日报道,在维也纳出席世界卫生组织会议的科学家们说,他们并没有找到关于使用移动电话致癌的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发言人在会后说,在特定情况下,电磁场可能有危险。
6. 越南很多成年人染上幽门螺杆菌
法新社10月20日报道,胡志明市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95%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和80%以上的胃炎患者都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70%的越南成年人染上幽门螺杆菌。
7. 美航天局将在世纪之交发射两艘探测器
法新社10月21日报道,计划于2001年发射的创世纪号探测器,将飞近太阳并对太阳风进行研究:这将对太阳和太阳系行星起源的研究产生重要意义。计划于2002年发射的等高线号将拍摄并研究三颗彗星的彗核和尘埃。
8. 美俄宇航员将于明年5月最后一次联合登上和平号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0月5日报道,美国航天局的弗兰克·卡伯特森将指挥这次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还有59岁的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留明。这次飞行将把在和平号上工作的最后一位美国宇航员安德鲁·托马斯接回地球,同时把研究反物质的科学仪器送上太空。
9. 日本转移地震研究重点
【美国《时代》周刊9月15日一期文章】题:它根本不能发挥作用 日本用了30年才建成地震预报系统,但摧毁这一系统仅用了20秒。1995年,一场强烈的地震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袭神户地区,造成近6400人死亡、3.5万人受伤和40万人无家可归。与此同时,那场里氏7.2级的地震使一种已在日本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受到了打击——这一观点认为,如果拥有适当的技术,地震最终是可以预报的。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南直夫教授说:“如果我们能准确预报一场大地震的话,那简直太好了,但神户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世界其他地区的地震学家对人类预报地震的能力一直持更强烈的怀疑态度,但日本现在刚刚开始赞同这一观点,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地震预报堡垒的动摇给地震预报研究的未来发展造成了威胁。在东京大学任教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罗伯特·盖勒说:“美国对地震预报的乐观态度已经消失了,日本最终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日本的决策者们已开始把地震研究的重心、更重要的是资金的投入从地震预报转向地震防备,对建筑物、桥梁、高速公路和公用设施进行加固。地震预报研究的主要支持者文部省用于地震研究的预算已经比神户地震前减少了近60%,而支持灾难工程有关计划的科学技术厅的预算翻了一番还多。 文部省最近宣布,现在应重点进行旨在预防和减少灾难损失的研究。在此之前,文部省的研究重点一直放在地震预报方面,用精密的仪表仪器对潜在的地震前兆进行探测。 那些仍然充满信心的人已经从主流变成少数。气象厅地震灾难预防委员会的负责人沟上惠痛苦地说:“‘预报’这个词现在甚至也成了禁语,仅凭我们没能预报神户地震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我们不能预报未来的某一场‘大震’。”沟上等人说,政府事实上应对这方面的研究投入更多的资金。 然而在神户地震发生之后,日本几乎再也没有任何人会安心等待有关部门发出地震警报了。1200多万人在上星期举行的防灾演习中学习求生技能,举行这种演习是为了纪念日本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
10. 澳实施地震探测国际计划
【法新社悉尼10月19日电】澳大利亚科学和技术部长约翰·穆尔今天说,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将与澳大利亚专家一道,实施一项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勘测地震活动的国际计划。 他说,实施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开发能够逼真地再现地震发生全过程的超级计算机模型。 穆尔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计划的实施,将改进人们对地震危险地区和地震征兆的了解,并且可能在了解地震活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这项计划的实施可能有助于提高人们预测地震的能力,并且对采矿、计算和工程等行业也有帮助。 穆尔说:“这项计划付诸实施表明,澳大利亚科学家具备了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的能力,并使澳大利亚置身于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解决全球范围重要问题的前沿。” 他还说:“这是第一项将由澳大利亚领导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研究计划。”
11. 马拉维出土最古老的人类化石
【路透社马拉维布兰太尔10月18日电】马拉维几家报纸今天都报道说,马拉维和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250万年前的人类颚骨化石,这是在非洲东部或南部发现的已知最古老的人类化石。 当地报纸说,马拉维文物局和德国黑森州州立博物馆研究人员组成的考古小组,在马拉维靠近坦桑尼亚边境的东非大裂谷地区的卡龙加发掘出RUDOLFENSIS人颚骨化石。 《每周新闻》援引德国考古学家弗里德曼·施伦克的话说,“它有250万年高龄,所以说它是最古老的”。施伦克是该研究小组在布兰太尔向马拉维总统巴基利·穆卢齐展示他们的发现时讲这番话的。 施伦克说:“这意味着人类实际上起源于非洲,尤其是马拉维,而不是起源于欧洲、美洲或亚洲。” 这块带有10颗牙齿的颚骨是1991年发现的,经过缜密的科学鉴定后才公之于众。 这项研究计划的目的旨在确定马拉维原始人的来龙去脉。更早些时候的一些发现,为发掘这类古人类化石提供了线索。
第 8 版
1. 永远的中国人
【澳大利亚《澳华时报》10月16日文章】题:永远的中国人——记澳大利亚中国公民公会和马利民先生(作者 袁玮) 1997年7月1日这个世界性的庆贺日,澳大利亚的新老移民被特邀了11个名额去香港参加庆典活动,中国公民公会的名誉会长马利民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澳大利亚新移民中唯一的代表。 马利民先生稍微有点发福,在相谈中给笔者感觉是平和、沉稳、儒雅而且怀旧。1953年9月马利民出生在中国北京,马利民的父亲是中国“三八”式的老干部,在马利民少年时代,父亲便因病过早地离开了人间。马利民的母亲独身抚养着马利民的哥哥、妹妹和马利民三个孩子。 马利民自小喜欢绘画和乒乓球运动,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祖国的医学作为他的定位点,在中医方面,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并且在行医方面也得到病人的赞誉。作为一个中医在澳大利亚是不会赚不到钱的,然而马利民对笔者说,对于新一代的中国人来说,成立一个中国人的社团,为几万中国人干一些实事似乎更为重要。 1990年11月23日中国公民公会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正式宣告成立,澳大利亚的总理、移民部长、参众两院的一些议员们都纷纷发来了贺电、贺信。 1990年的澳大利亚,几万名从中国来的留学生的生活是艰难的不堪回首的,至今不少新移民当年的中国留学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泪光盈盈。但是谁也没有忘记,当时的中国公民公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过他们,初来乍到的中国留学生虽然举目无亲,然而渐渐地都把中国公民公会当成了自己的家,留学生中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难事,找公会。 那时候,中国来的留学生大都语言能力不强,生活费捉襟见肘,在陌生的环境中甚至连吃饭和住宿都无法解决。 中国公民公会在马会长的领导下组织了一批比较早来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大家怀着都是中国人的信念无偿地为新到的留学生安排住宿并送上大米。 有一年三家英语语言学校倒闭,数千中国留学生学而无门流落街头,而且学校倒闭学生签证被取消就意味着立刻被遣返回国,中国公民公会再一次出面同澳大利亚的有关部门进行了接触,踏踏实实地为留学生安排了转学的事宜。 因为澳大利亚中国公民公会先期打下了基础,所以马利民以新移民的身份三次当选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民族社区议会这样一个半官方性质的执行委员,他并且还协助也是华裔的陈玉兰女士当选主席。 1994年9月,应当时的在野党现在的执政党外长唐纳的邀请,马利民先生以新移民社团主持人的身份,第一个进入国会,并接受了唐纳关于香港问题、西藏问题的咨询,马利民当时就提出澳大利亚应该就自身利益出发,千万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在那次会谈中,马利民先生还就遗留中国学生的问题向朝野两党进行了呼吁。 对于台湾和西藏,中国公民公会的马利民先生坚持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坚定立场,受到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事段津先生的称赞。 谈到公会如今的情况和今后的打算时,马利民先生说,如今的中国公民公会在所有的中国留学生得到居留权的形势下,当然说已经完成了公会的阶段性工作,但是无论是不是入籍澳大利亚,中国人将永远是中国人。中国移民中的老年问题,还是需要公会去做工作的,中国移民中的孩子学习问题,公会还将开设一些中文学校。
2. 日报文章:美中对首脑会谈寄予不同期望
【日本《朝日新闻》10月26日文章】题:美中各自寄予不同期待(记者藤原秀人和水野孝昭分别发自北京和华盛顿)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从26日开始访美,力争通过首次正式访问确立长期稳定的美中关系。克林顿政府也希望推进两国的合作关系,但美国国会和传媒依然对中国抱有不信任感。两国对此次访问各自寄予不同的期待。 对中国来说,实现江主席访美,这本身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以上。江主席以国宾身份访美,不仅符合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国际环境这一最重要的外交目标,而且也将给世界留下美中关系修复的印象。 中国希望克林顿总统能够确定访华日期,两国外长和国防部长能够定期进行互访。中国方面认为,首脑之间频繁接触,是国家关系处于正常的象征,将有助于减少摩擦。 中国方面事先已作好了充分准备。中国政府派出的经贸合作代表团购买了美国价值40亿美元的产品,其中包括飞机、化肥、火力发电设备等。自1990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6次派遣了采购团,此次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除了加强政府和军事交流以外,中国还不断地邀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访华,江主席本人也亲切地接见这些议员。美国国会是产生对华强硬论的据点,中国方面希望通过此举来缓和国会的对华气氛。今年已经访华的美国国会议员约有80人,相当于1994至1996年期间的总和。中国政府人士说,中国采取了灵活的态度,能够让步的就尽量让步,目的是促使江主席访美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希望寻求稳定的对华关系,使之演变为面向21世纪的大国之间的关系。虽然在人权和经济等重点关注的领域,两国无法达成令人满意的协议,但是,克林顿政府强调说,将把中国作为对安全保障负有共同责任的大国来加以对待,建立“战略关系”。 克林顿政府认为,此次首脑会谈从长期来说只不过是美中关系的一个里程碑,事先对一些人提出的“会谈缺乏成果”的批评设置了防线。在克林顿政府看来,只要实现首脑互访,就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3. 美国会研究处报告透露:美政府就中美首脑会谈考虑的议题(下)
(续昨)经济和贸易问题。虽然人们一度认为10月份的首脑会谈可能就中国参加世贸组织达成协议,但是美国官员表示,现在做到这一点的可能性极小。据美国官员说,美国谋求的是中国对世贸组织付出“定金”—— 在贸易方面作出一些让步将被看成是朝着最终参加世贸组织的正确方向迈出一步。美国官员说,付出“定金”就足以使总统主张使中国享有永久性最惠国地位。 执法/法治。在同北京讨论时,美国一直强调法治的重要性。美国政府官员认为,中国希望制定它的法律制度是认真的。美国已通过国务院向中国提出一个“法治”计划。 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官员期望进行高级交流和培训,并可能最终签订一项共同法律援助条约—— 一种双边协定,目的是对付跨国金融和毒品犯罪活动。 此外,美国政府官员希望首脑会晤导致彼此加强在两国共同的跨国问题上的合作,其中包括对付国际恐怖活动和毒品管理。作为后一种努力的一部分,美国官员希望能在北京设立麻醉品管理局办事处。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中国的能源需求巨大,并且越来越大,中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得最快的国家。美国政府官员希望彼此在这两个领域进一步合作和交流。特别注重的领域,包括净煤技术和农村电气化计划。美国愿意实施核能合作协定,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中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合作。 科技合作。自1979年以来,美国和中国有一个关于科技合作的总协定,这个协定包括20多项议定书,涉及美国政府各部门。美国政府官员希望努力加强在这些方面的中美合作。 此外,美国政府还希望看到扩大美中富布赖特奖学金计划,并希望在空间技术研究方面开始合作。 一些观察家认为,对美国来说,这是美中关系取得进展的好时机。这些观察家说,美国多年来制裁和批评中国,结果造成令人深感不安的关系,危机四伏。 在美中关系中强调共同基础,在中国和美国领导人之间增加相互信任的因素,逐渐处理一些重要的双边问题,这更符合美国的利益。(下)
4. 埃菲社报道:中国掀起消除贫困运动
【埃菲社北京10月21日电】题:全国掀起消除贫困的运动 中国当局正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消除贫困的运动。冬季即将来临,政府正将大批棉被、衣服和其他必须品运往农村,以救济那里的贫困人口。 此外,国家去年还批准了一项价值13亿美元的扶贫计划,以此作为实现江泽民主席愿望的第一步。 江泽民曾经许诺,要在下个世纪初解决全国58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根据民政部等国家机构的建议,北京已经设立了数个救济中心。其他城市,如上海、南京、重庆、青岛、烟台、大连、无锡和呼和浩特也对此作出了回应。 政治分析家们说,这场运动就是要让老百姓、特别是那些生活困难的人看到,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正如中国领导人说的那样,在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同时,国家还将继续在某些方面实行规划。 中国政府还决定,从现在起每年将拨出4.8亿美元的扶贫专款,主要用于帮助那些不发达地区的农民。此外,一系列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项目即将付诸实施,如铺筑公路、修建引水渠道等。 各级政府机构支持扶贫运动的做法,与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意愿相一致。江泽民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上表示,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将在短时期内消除贫困现象。 今天出版的香港《南华早报》援引中国残疾人基金会主席邓朴方的话说:“全国现在还有1700万残疾人,他们受到贫困的打击最为严重。” 邓朴方呼吁政府要更多地关注残疾人群体。中国当局称,自1992年以来,已有300万残疾人实现了“脱贫”。
5. 台湾当局称:台对中美首脑会谈保持高度警戒
【台湾《中央日报》10月25日报道】根据外交部的一份背景资料评估,由于中共与美国在若干实质问题上仍存有重大歧见,克江会谈难有重大突破,对我可能造成的实质损害可能不大,但中共已成为全球事务之要角,会谈后的发展,我国更应保持警觉与戒心。 这份名为《克林顿、江泽民会谈背景资料》,包括:“江泽民访美行程”、“克江高峰会可能谈论议题”及“克江会谈对我之可能影响”等三大部分,昨日首度公开。 深受关切的克江会谈对我国的影响部分,外交部表示,根据我方的了解,美方不会也无意在高峰会主动提出“台湾问题”,若中共提出台湾议题,美方将重申立场,绝不会有惊人之举。 外交部表示,克江高峰会可能谈论的议题包括反扩散、军事安全、战略咨商、人权、经济、能源与环保、法治及区域等八大议题。 外交部认为,此次江泽民访美、中共为改善双边气氛,扩大对美采购,但我国也会加强向美国朝野说明,大陆市场固然有潜力,但亦得力于台商的投资,台湾作为美货市场及亚太营运中心,经济前景也不可小觑。 外交部重申,我方无意干涉美国与中共发展关系,甚至乐见克江会谈能有助台海和平及亚太局势稳定,但美国与中共发展关系,必须不以牺牲我国的利益为代价,也不应对中美关系有任何负面影响,美国并应平行增进对我国的关系。美国对我多次表达的立场,都有善意回应,并一再保证克江会谈不会损害中美关系及我方利益;但我方仍不会掉以轻心。
6. 短讯
▲台中央社报道,台「经济部投审会」二十四日审查通过三十件台商赴大陆投资案,总投资金额为七千二百八十九万美元。 ▲中央社报道,台「经济部次长」尹启铭二十四日表示,台商赴大陆投资补办登记手续的工作已统计完毕,共有八千五百九十二件补办案,总金额为三十七亿一千七百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