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7-06
第 1 版
1. 俄德总理强调加强两国经济合作
切尔诺梅尔金四日与科尔讨论了双边关系,首先是经贸领域的迫切问题。双方一致认为,为了把德国资本吸引到俄罗斯,必须创造更有利的投资条件。(俄通社—塔斯社)
2. 以军向巴示威者开枪
以色列军人四日在希伯伦同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并发射橡皮子弹,打伤至少十五名巴勒斯坦人。(路透社)
3. 日本决定负担朝鲜轻水反应堆部分建设费用
日本政府四日决定向朝鲜能源开发组织提供十亿美元长期无息贷款,并与该组织有关国家就负担金额问题进行了谈判。(日本《朝日新闻》)
4. 东盟就建立投资区框架达成一致
菲律宾投资委员会负责人萨拉查四日说,东盟国家投资机构负责人是本周在菲律宾举行的会议上达成一致的。(法新社)
5. 北约秘书长称马德里会议是北约东扩的开始
索拉纳四日称,下周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是为一个新欧洲确定一个新北约的时刻。(路透社)
6. 韩国可能推迟同日本的渔业谈判
韩官员四日说,这是表示对日本六月份扣留其渔船的抗议。(法新社)
7. 韩国提供的粮食援助将运往朝鲜
韩国有关当局四日称,韩国保证要提供的价值一千万美元的粮食援助将于本月和下月运抵朝鲜。(路透社)
8. 叶利钦四日签署中央与五地区划分权限条约
到目前为止俄总统已与三十一个联邦主体签署了此类条约。(俄通社—塔斯社)
9. 俄联邦安全局长准备起诉德国两家报纸
这两家德 报在报道俄司法部长丑闻时误用了同名的安全局长的照片。该局长表示将把赔偿金交公。(俄通社—塔斯社)
10. 双珠辉映 前程似锦
【奥地利《新闻报》7月4日文章】题:富裕是光荣的——上海在与香港竞争(作者彼得·阿赫滕) 自从过去几年里上海——在北京领导的有力支持下——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速度迅速发展以来,人们情不自禁地把上海与香港作比较。 目前香港在各个方面还遥遥领先。但这种情况是否能保持下去,人们看法不一。中国和外国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很可能需要许多个经济中心、,以便成功地结束从计划经济到“中国式”的市场经济的过渡。 瑞士的基金管理人员法贝尔认为,香港将渐渐地失去影响和光泽,上海和位于上海以北的一些城市将得到好处;香港最后将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城市”。 但大多数分析家们不赞同这种看法。他们的论点是:在中国有许多大型经济区,尤其是有富裕的沿海地区。 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和欧洲都对上海显示出兴趣,并且已经在上海进行投资。在过去五年里,上海已发生变化,变化的速度只有香港可以与之相比。 由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在两个世纪之交建起来的市中心早已不能满足需要。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令人叹为观止——地下铁道、桥梁和隧道、环形公路和快车路、城市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而且这一切都是在一个创纪录的短时期内完成的。正在建设一个供1600万人口大都会使用的新机场,不久前通往南京的高速公路已经建成。 上海发展过程中的极品当然是浦东。10年前那里还只是农民种水稻的地方,有一些船坞和仓库,而今天那里正在出现一个现代的金融和工业中心。从通用汽车公司到索尼、霍夫曼—拉罗歇,许多外国大公司迁到了浦东。 高技术是上海工业政策的新口号,而且浦东外观上看起来已经有了这个面貌。上海新的象征——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58米,是“亚洲最高的电视塔”。日本财团花10亿美元建造的写字楼已经冲上云霄,它将是“世界上最高的楼宇”。当然自不待言,浦东电话系统是完全数字化的。但上海市领导人的雄心壮志还不仅限于经济。 同上海人一样自信的香港人喜欢说:“上海的树再高也不会长到天上去。”也许是这样。但是香港特区首脑董建华却宁愿不相信这一点。他一定了解情况,因为他同许多成功的香港企业家一样出生在上海。 香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经济”现在已经出现一个新趋势。董建华在他的讲演中表示,香港必须增加对科研、开发和高技术的投资。他这样说是正确的,因为仅仅靠作为一个金融、贸易和旅游中心,香港从长远来说几乎敌不过上海。问题在于,怎样避免这一点。 不管怎样,香港企业家依然是乐观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他们将像过去几十年那样,找到一种手段胜过竞争对手,也包括来自上海的那些竞争对手。但先决条件是,“一国两制”在文字上和精神上都得到遵守。
11. 叶利钦就连任总统一年发表讲话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7月4日电】叶利钦总统今天发表了广播讲话。 叶利钦说,昨天是我第二次当选总统整整一年。这一年是我一生中最困难的一年。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年又是特殊的、非同寻常的一年。未曾想象过,在我这个年龄,人还能有这样的变化,看来能变。 当一个幸福安康的国家的总统是不错。可是困难重重、问题成堆的时候,压力是难以置信的。 这一年我还明白了一点,光是迅速和坚决地采取行动还不够。应当使俄罗斯人懂得为什么总统要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决定。人们有权知道,我们向何处去,为什么要向这个方向发展。为此他们必须克服困难,从秋天起我开始定期发表广播讲话。开始向人民解释我们的所有行动和决定。 再谈谈将来的计划,谈谈国家生产的发展。1995至1996年我们没有幻想发展。但是现在各个方面都已出现了转机。我们达到了生产有可能发展的程度,停止了衰退。在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不大的增长,但这些地区目前还为数不多。 军队改革是我们今年关心的头等问题。俄罗斯一定会有一支机动灵活、组织性强的和装备高精度武器的军队。就数量而言,我们不需要现在这样的军队。 俄罗斯的富裕和安宁将成为我们同邻国,首先是同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密切关系的基础。 今年俄罗斯成了“八国”成员,成了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俱乐部的一员。如果今天我们还没有达到某些指标,我们的伙伴清楚,这只是暂时的。俄罗斯繁荣昌盛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12. 波黑塞族议会向总统发出最后通牒
【法新社波黑亚霍里纳山7月4日电】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今天向总统普拉夫希奇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她支持强硬派,否则就辞职。 最后通牒是在普拉夫希奇宣布解散议会并要求9月1日举行大选后发出的。 议长卡利尼奇、波黑国家主席团成员克拉伊什尼克、临时执政的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人布哈联合发出了这一通牒。 克拉伊什尼克说:“我呼吁总统同我们合作。”“她没有权力使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生存陷于危机。对她来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加入到我们当中。”“如果我提的任何事都办不到的话,对她来说体面的解决办法是辞职。”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7月4日电】波黑塞族实体的总统普拉夫希奇今天指控说,南联盟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是该实体目前的政治动乱的幕后操纵者。 当地通讯社援引普拉夫希奇在贝尔格莱德独立的电台B92的讲话说:“米洛舍维奇放不下他自封的统治(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命运的权力。” 普拉夫希奇说,由于卡拉季奇在塞尔维亚共和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看来塞尔维亚共和国现在有两位首脑”。她还说,现在,米洛舍维奇的“介入使第三种势力又加入进来”。
13. 柬埔寨两派武装爆发战斗 金边国际机场被关闭
【法新社金边7月5日电】分别效忠于柬埔寨彼此不和的两位首相的部队之间今天爆发战斗,从而令人担心冲突将会升级。 可以听到从金边郊区传来的炮火声和巨大的爆炸声。初步的报道说,战斗地点离副总参谋长涅本蔡的住宅不远。在早些时候的一次郊外战斗之后,大约120名拉那烈部队的士兵向洪森部队投降。 在被拉那烈的党所控制的金边机场附近,可以听到爆炸声和进攻武器的炮火声,两军紧张对峙。 【法新社金边7月5日电】当金边郊外今天爆发派别火并时,柬埔寨第一首相拉那烈亲王的去向仍然不明。 曼谷国际机场人士说,他们见到拉那烈登上昨晚飞往欧洲的班机。但是,他的党的发言人在金边说,这位亲王今天悄悄回到金边。 拉那烈的一位顾问说,这位亲王“密切”关注着政局。但“出于显然的安全原因”他不肯说出亲王的去向。第二首相洪森目前呆在他在金边南面的一座堡垒中。据报道,他早些时候在越南度过了一个短暂的假期。 【法新社曼谷7月5日电】一些航空公司负责人说,在分别效忠于柬埔寨两位首相的军队之间,今天在金边国际机场附近爆发战斗后,该机场被关闭。 【路透社金边7月4日电】柬埔寨红色高棉游击队今天指责柬埔寨第二首相在政府和他们的谈判似乎陷于停顿之际策划推翻第一首相的政变。
14. 法国呼吁欧盟共同对付美国挑战
【法新社巴黎7月4日电】法国的一位国务秘书说,法国如果想勇敢地面对美国在非洲日渐增强的影响的话,它必须争取欧洲伙伴国的帮助。 外交部负责合作的国务秘书夏尔·若斯兰说,华盛顿出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正在加强自己在非洲的作用,他说,在美国与法国在非洲进行的新的力量对比中,巴黎需要欧盟的支持。 他说,非洲目前的不稳定局面显然给美国增强自己的影响提供了机会。“我们不得不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些变化,因为这些变化无疑会导致美国增加其在非洲的影响。” 他在议会外事委员会上说:“法国必须获得欧洲伙伴的帮助,因为它自己应付不了这种挑战。” 他是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回答五家欧洲电视台记者的问题时说他的确希望“将法国赶出非洲”后发表这番讲话的。 若斯兰说,不能无视美国日渐增加的影响,尤其是因为这个大陆具有潜在的经济利益。
第 2 版
1. 美报文章:美国傲慢无礼令欧洲人恼火
【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27日文章】题:欧洲国家指责美国在北约以及就业等问题上态度傲慢(记者威廉·德罗兹迪亚克) 就在克林顿政府在国内经济繁荣、国外和平安宁的一片赞扬声中力图以老大自居时,它的欧洲盟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他们认为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傲慢态度。 从丹佛的经济首脑会议归来的欧洲官员说,美国与会人员因为对自己的好运感到心满意足而表现出来的那种盛气凌人自吹自擂的态度,只能说明美国出现了傲慢自大的苗头。这些官员说,更让人感到忧虑的是它在大西洋联盟理事会上表现出来的专横态度。 法国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本星期对美国流露出来的“某种霸权主义倾向”进行了批评。这种批评不只是来自巴黎,就连美国的朋友,如德国的赫尔默特·科尔总理和英国的新领导人托尼·布莱尔,也开始对他们认为的华盛顿傲慢无礼的举止公开表示不满。 德国一位高级官员说,猜测美国越来越傲慢的态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出席首脑会议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代表团私下议论的主题。这位官员说:“看来大家一致认为,如果这种苗头再不加以制止,就有可能给联盟带来一些严重问题。” 这种印象由于接二连三发生令人烦恼的争吵而引发对美国人目中无人的抱怨而愈加深刻了。最近几个星期,美国受到了一系列的指责:无视北约大多数国家的意见,把自己对北约东扩的意见强加于人;藐视国际社会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请求;在贸易争端问题上横行霸道。欧洲国家对他们认为是有计划地破坏他们的外交方案,不让他们在非洲、中东和拉美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火冒三丈。 美国官员不理睬盟国的这些抱怨,认为这是他们嫉妒美国的经济成绩单,再加上自己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而感到灰心丧气才这么说的。 对美国和欧洲的社会模式看法不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欧洲人看来,更让人发愁的一种新苗头是,在直接关系到各方利益的重要外交和安全问题上,克林顿政府似乎在单方面采取行动。
2. 路透社新闻分析:柬两首相争斗可能使军队分裂
【路透社金边7月4日电】新闻分析:在柬埔寨两首相发生争斗之际,军队可能发生分裂(记者罗伯特·比尔塞尔) 政治分析家们今天说,种种迹象表明,如果柬埔寨分别忠于两首相的敌对的保安部队之间发生严重冲突,军队有可能分裂。 2日在金边以北发生的一场争斗导致分别忠于拉那烈首相和洪森首相的武装部队之间的冲突。虽然有些分析家说这场冲突主要是商业争端而不是政治争端的结果,但这是个令人不安的迹象,表明军队可能很快出现分裂。 一名武官对本社记者说:“他们实际上已经分裂了。” 军事分析家们说,虽然武装部队上层也许力图在发生严重冲突时仍能保持中立,但是,他们将面临压力而使他们不得不表态。 这位武官说:“两位国防大臣都想保持中立。他们不是战争贩子,但是,如果爆发战斗,我猜他们将不得不表态。”两人都担任国防大臣职务,分别忠于一位首相。 柬埔寨一位了解安全问题的政界人士说,他预料,如果发生重大冲突,地方一级指挥官将团结在政界领导人的周围。 他说:“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想保持中立,但是,战地指挥官将参加战斗。” 柬埔寨现有武装部队约12万人,约70%的人可能支持洪森,约30%支持拉那烈。 使局势复杂化的是有大约1.8万名前红色高棉成员加入了军队,其中包括军人、民兵和警察,这些人将效忠哪一方还不太清楚。分析家们预言绝大多数将效忠拉那烈。
3. 加勒比共同体同意有条件接纳海地
【埃菲社牙买加蒙特哥贝7月4日电】今天闭幕的第18届加勒比共同体首脑会议作出了一项历史性决定:有条件接受海地为该组织的成员国。这个决定使加勒比共同体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并且改变了其英语国家组织的特点。 牙买加总理珀西瓦尔 ·帕特森在宣布决定时说,尽管海地的加入是有条件的,但是它将能够参与共同体各个机构的活动。 帕特森说,希望在明年2月的格林纳达会议之前,海地能够签署协定并正式成为共同体的第15个成员国。 法语国家海地的加入将给加勒比共同体带来巨大变化,因为迄今为止,它一直是个带排他性的英语国家组织。 此外,海地的加入还将使共同体的总人口由目前的不足600万增加到1200万人。
4. 俄议会通过国家控制武器出口法律
【路透社莫斯科7月4日电】俄罗斯议会今天通过了一项旨在重申由国家控制武器出口、停止在世界武器市场上用“倾销价格”出售武器的法律。 由于1991年苏联解体,中央丧失了对武器销售的控制权,致使军工行业一片混乱。莫斯科失去了自己在世界武器市场上的地位,但与此同时,大量的武器绕过政府控制以及税收制度流向国外。 议会上院议员帕维尔·萨热诺夫说,在过去5年中,国家的武器贸易收入部分大幅度下降。 他说:“许多公司开始以大大低于国家确定的价格出售军事设备和武器。 由于公司直接对外出售武器,国家财政每年损失10亿美元……我们基本上是以倾销价格在世界市场上出售武器。” 最近几年,美国利用俄罗斯在共产党统治结束后政治和经济力量薄弱的机会增加了自己在武器市场上的份额。
5. 法新社报道:利维出席内阁会议以示和解姿态
【法新社耶路撒冷7月4日电】官员们说,以色列外长戴维·利维出席了每周一次的内阁会议,在他与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总理日益激化的争执中作出了和解姿态。由于他扬言辞职,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出现了两周的危机。 国有电台报道,利维还没有就是否退出内阁作出“最后决定”。他与总理之间的争端也没有离得到解决更近一点。 利维认为,内塔尼亚胡想把他排斥在中东和平进程的决策层之外。这场争端迫使内塔尼亚胡一再推迟宣布改组内阁、任命新财政部长的决定。 最有希望当财政部长的沙龙坚决要求加入“内阁决策委员会”,该委员会由3位部长组成,负责与巴勒斯坦人的和平谈判。 利维最初反对任命这位强硬的前将军,但是在内塔尼亚胡向他作出保证将由他继续全面负责和谈以后,利维似乎不再持反对意见。
6. 漫画
说明: 汽车上英文字为柬埔寨。车内人为拉那烈,车下人为洪森。(原载七月四日一期《亚洲新闻》)
7. 英报文章:沙特谋求与伊朗重修旧好
【英国《金融时报》7月2日文章】题:沙特人谋求与伊朗重修旧好(作者戴维·加德纳和罗伯特·科齐内) 沙特阿拉伯一名部长昨天带着法赫德国王和他的继承人阿卜杜拉王储的口信访问德黑兰,从而使伊朗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海湾最大产油国朝着结束两国紧张关系的历史迈进了一步。 这次访问加快了已经进行了6个月的谨慎的重修旧好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伊朗主要的阿拉伯盟友叙利亚一直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 在上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会议上,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一起做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工作,说服他们控制住石油的过量生产。 在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中,叙利亚支持的是伊朗,然而,沙特阿拉伯与其海湾邻国出钱出力帮助武装萨达姆·侯赛因政权,以之作为抵御伊朗伊斯兰革命扩张的堡垒。 自那时起,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巴林时常指责伊朗企图向它们逊尼派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中的什叶派穆斯林灌输它的伊斯兰主义的狂热思想,而且,沙特人在每年一度的麦加朝圣时与伊朗人发生过流血冲突。 但是,现在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开始重修旧好。 首先,沙特阿拉伯统治家族担心,以色列拒绝通过美国发起的和平进程归还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正引起普遍的强烈反对,这种形势尤其对诸如埃及和沙特阿拉伯这样一些与华盛顿联系紧密的国家构成威胁。 第二,阿拉伯阵营日益联合,叙利亚希望得到伊朗的支持加强这一阵营,因为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对不断加强的以色列与土耳其的联盟也都是非常警惕。 第三,一些阿拉伯政府认为,穆罕默德·哈塔米5月份当选为伊朗新总统可能为阿拉伯与伊朗的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哈塔米算是一个开明人士,他强调实行法治和为了地区稳定与邻国合作的必要性。 另外,两国都还表示担心一些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石油产量过剩在今后一年里可能会使石油市场疲软。因此,上周两国才一起出面做这些国家的说服工作。这种合作的公开表示使一些分析家们感到吃惊。
第 3 版
1. 法报文章:印度:亚洲象正在苏醒
【法国《世界报》6月17日文章】题:印度也已苏醒 工厂、大坝以及其他一些重工业的象征物将是现代印度的“寺庙”:这是50年前印度刚刚脱离英国而独立时,尼赫鲁所制订的目标。 50年后,印度的新领导人把优先目标完全颠倒了过来。虽然他们或许并没有将一切都彻底摧毁,但他们已经放弃了“尼赫鲁模式”,转而搞市场经济了。六年间,印度发生了一场真正的“革命”。虽然这一革命还不能令世界银行满意,也没能吸引到足够的外国投资者,但它所产生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当然,印度还不像某些乐观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已经成了一条“巨龙”,但这头“大象”正在抖动身躯,欲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在经济和行政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阻力,但印度在50年间仍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当尼赫鲁在1947年出任印度总理的时候,印度有3/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寿命仅32岁(如今达到了68岁),84%的人是文盲,国家的农业生产完全依赖外援,按人均收入计算,印度排在全球最低的国家之列。 半个世纪之后,印度由于60年代实行了“绿色革命”而实现了粮食的自给,饥荒早已成为历史,文盲人口仅占总人口的不足一半;尽管还有1/3的人生活条件仍相当困难,但印度经济持续蓬勃发展,人口膨胀的现象得到了控制。 自独立之后到60年代期间,尼赫鲁所选择的“印度式道路”实际上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其目的是要把印度由一个耕作型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工业化大国:既要赶上发达国家,又要缩小国内的社会差别。但这一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不过,这50年的自由政策还是取得了不少进步。 然而,印度官僚主义现象严重,产品缺乏竞争力,加之因过度重视基础设施和重工业而忽略了农村的发展。以上三个因素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正是这些因素最终葬送了“尼赫鲁模式”以及后来的“国大党模式”。 90年代初,印度开始了一个历史转折——所有的人都认为开放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印度这一新潮流的出现有着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原因。1991年5月,拉吉夫·甘地总理被刺杀,标志着尼赫鲁—甘地“王朝”的结束。在新总理纳拉辛哈·拉奥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经济自由化的道路。 拉奥执政的头几年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切来得非常之快,甚至超过了人们的预想:生产和出口的许可证被取消了。大部分进口产品的海关税降低了一半。在一些地方企业,外资的数额被允许超过一半。证券市场终于也对外国人开放了。 另外一项重大的措施是: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了22亿美元的应急资金,这无疑给低靡的经济注入了活力。 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外汇储备大大增加,证券市场飞速发展,外国资本大量注入,1996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7%,与东亚和西亚国家联合创办的合资企业日益增加,这一切都是印度实行了自由经济所带来的成果。 无论是印度人还是外国人都在觊觎着印度这个下世纪人口将超过10亿、中产阶级人数在1.2亿至2亿之间的大市场。1992年,印度共销售了100万台冰箱、25万台洗衣机、47.8万辆摩托车、1000万块手表以及480万台电视机。与众多的人口相比,这些数字并不算高,但增长幅度已经相当可观,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兴趣。 但是政治的不稳定(已连续换了三届政府)以及旧体制的阻力影响了印度经济自由化的前进速度。 在打破条条框框方面,前总理拉奥所提倡的“中间道路”或许是印度这一亚洲巨人能走的唯一道路。印度无法承受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所带来的冲击。如今有三亿印度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21世纪实现民主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向市场经济转型,二是要同贫困现象作斗争。 由于印度幅员辽阔,各地之间发展水平也不平衡。今后,印度将在国内培养出一些生命力强劲的“小龙”,但它可能也会把那些赶不上经济快车的地区抛弃。
2. 甘地家族东山再起?
【法国《问题》周刊6月7日一期文章】题:甘地家族的东山再起 在印度,甘地家族又踏上了政治道路。六年来,甘地家族一直保持谨慎态度。但现在,拉吉夫·甘地(印度前总理,1991年被暗杀)的遗孀索尼娅正式加入了国大党。她不久可能会在这个历史最悠久的印度政党内担任一个领导职务,甚至可能担任该党的主席。由于腐败丑闻和权力斗争,1947年以来一直执政的印度国大党的地位日趋削弱,去年在选举中遭到惨败。但是,索尼娅的加入有可能使这个党恢复生机。 像甘地家族的所有人一样,现年50岁的索尼娅在印度的名望很高,尽管她态度严厉。自从她的丈夫去世以后,国大党的领导人经常就一些敏感的问题来征求她的意见或来寻求她的“祝福”。她的一句简短的话,她对某一个政界人物露出的一丝赞许的微笑或冷峻的一瞥,都会立即招来大量评论。以前,人们曾多次要求她加入国大党以“挽救”这个党,但都遭到了拒绝。她现在同意加入国大党也许是为了她的孩子拉胡尔和普里扬卡的前程。此次人们要求她入党正好与博福斯事件(指向瑞典博福斯公司购买大炮时发生的行贿受贿丑闻,拉吉夫·甘地当时受到了牵连)之调查结束巧合。作为国大党的成员,索尼娅将更有能力为她的已故丈夫的名声辩护。 国大党的多数干部赞成索尼娅入党。但另一些人怪她是意大利裔人,对她的入党持批评态度,因为她的入党妨碍这些人的个人野心。这些持批评态度的人忘记了这样一点:总是身着纱丽的索尼娅非常了解印度并且精通印地语。但她的入党是否足以挽救这个党还很难说。
3. 非洲国家不希望德国迁都
【法新社波恩6月13日电】特写:缺乏现金的非洲国家不喜欢德国的迁都计划 当德国政府和议会正准备到2000年把首都从波恩迁到柏林之时,一些非洲国家对于花费上百万美元保持靠近德国政府的前景却不那么高兴。 一位外交官说:“我们从未要求迁到柏林去。当维也纳公约规定驻在国必须为购买使领馆提供方便,并帮助外交使团为它们的成员找到适当的住房时,我们干嘛还要啰嗦呢?” 1991年,令许多驻波恩的非洲国家大使馆感到非常惊讶的是,德国人迁都柏林的决定是在他们已经特别缺钱的时候作出的。 在非洲国家外交使团长喀麦隆大使让·梅拉加看来,非洲大部分国家最严重的财政危机已经过去,但是德国迁都柏林依然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德国当局面对它自己的财政危机,宁愿把根据1961年维也纳公约应当提供的援助保持在最低限度。官员们坚持说,波恩无意为发展中国家把大使馆从莱茵河畔迁到施普雷河畔提供资助。 在柏林,私人要出售的可供建使领馆的地点有许许多多,但是要价似乎超过了许多非洲国家的财力。 梅拉加又说:“每天我们都接到长长的一串建议,但是每一次他们都索要上十亿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这个价格,我们是绝对付不起的。” 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办法是把一批使馆安置在一栋大楼内,楼内还设有各使馆可轮流举行招待会的场所。但是,喀麦隆是无论如何不会在1999年打电话叫搬家公司的。 梅拉加说:“我们不可能在1999年随同德国政府一道迁往柏林。我甚至不会向我的政府提出搬迁之事,因为从财政上讲这是办不到的。”
第 4 版
1. 麦当劳快餐店英国分公司不再禁止使用英国牛肉
法新社6月26日报道,该公司今天表示将立即开始购买英国牛肉。调查显示,74%的消费者希望该公司卖用英国牛肉制的食品。麦当劳英国分公司是去年3月因害怕“疯牛病”而停止购买英国牛肉的。
2. 印度本年度粮食产量将达1.98亿吨
法新社6月26日报道,印农业部数据显示,印本年度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度增长7%。
3. 克林顿公布全球网络贸易战略
【路透社华盛顿7月1日电】题:克林顿公布对互联网络贸易免税的战略(记者阿龙·普雷斯曼)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今天公布了一项相当放任的政策,促进互联网络贸易,政府不增加新的税收。他称颂互联网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未来经济增长发动机 克林顿在白宫的一个仪式上公布了一份长达30页的关于网络贸易的报告,他说:“在21世纪里,我们能以我们多数人现在甚至无法想象的方式在互联网络各种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我们的许多繁荣。” 克林顿还说:“今天,我们采取行动以确保互联网络上的国际贸易仍然免征新的歧视性税赋、免征关税、免于各种负担与各种规定的制约和免遭盗版。” 如同克林顿第二任期中提出的不少方案,该报告设想政府只采取适度的(干预)行动。免征新税 这份题为《全球网络贸易框架》的报告强烈要求不应对互联网络贸易征收新的税赋。报告说,美国政府也不应为互联网络强制规定技术标准或规章制度。 据预测,到2000年,互联网络上的贸易(包括从书籍和光盘到赌博和真人色情内容等)金额将从去年的不到10亿美元增加到也许50亿至100亿美元。 计算机网络起初在60年代是作为政府的一个研究项目搞起来的,只是最近才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工具。 迄今,大学研究人员和政府研究人员中所达成的非正式的一致意见已为互联网络确定了政策,但工商实业界已摆出包括税收和版权保护在内的大量棘手问题,对这种方式提出了质疑。 自称“害怕技术”的克林顿说,互联网络需要一套更加明确的规则,但他设想政府只发挥有限的作用。 克林顿说:“在许多方面,网络贸易对全球经济来说还像‘荒蛮的西部地区’。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互联网络对那些愿意在上面交易的人们来说是个安全和稳定的场所。”建立网上自由贸易区 克林顿说,他希望在今后12个月中完成几个目标,他指示一些高级官员: ——同世界贸易组织合作,宣布互联网络为全球自由贸易区; ——同企业界合作,发展技术并制订行为准则,保护网上的个人隐私; ——鼓励如有人建议的电视滤暴芯片之类的技术开发,使父母能够滤除互联网络上不该让孩子们看到的内容。 在互联网络上开展贸易的公司称赞政府“放任的”态度适合于这一快速变化的媒体。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董事长路易斯·格斯特纳在仪式上说:“调节机会与创新速度的将不是政府而是私营部门、开放的市场和竞争。” 出席仪式的美国联机公司总经理史蒂夫·凯斯接着说:“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有关互联网络的前后矛盾和多变的政策可能会限制公司参与互联网络贸易的能力。” 克林顿已明确表示打算影响互联网络的一个方面就是防止孩子们通过互联网络接触色情内容。 政府上周遭到了一次挫折,最高法院以违背《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由驳倒了一项法律。该法律把在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播放有伤风化的画面的行为定为非法。 克林顿说:“对互联网络贸易采取放任的态度绝不意味着对儿童教育和保护无动于衷。”他还说,他将主持一次会议,同教师、家长和互联网络用户商讨,争取找到保护孩子不受互联网络伤害的办法。 报告主张利用技术——可能是一种自愿的分级系统——来帮助父母将污秽内容滤除。这一主张对互联网络采取相当放任态度的文件是由艾拉·马加齐纳起草的。克林顿1994年试图大规模改革美国医疗保健制度的努力失败了,马加齐纳就是那次改革的先锋。欧盟态度谨慎 【路透社布鲁塞尔7月2日电】题:欧盟对美国提出的互联网络贸易计划持谨慎态度 欧盟委员会今天对美国总统克林顿有关在全球建立互联网络自由贸易区的提议表示欢迎,并说他的提议中有许多内容反映了欧盟自己的设想。 欧盟贸易委员布里坦的发言人彼得 ·吉尔福德对本社记者说,乍一看,克林顿的提议令人感兴趣,但对整个设想显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吉尔福德说:“目前正在对许多问题进行讨论。但是网上自由贸易区究竟是什么样子,它能不能使我们比今天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克林顿昨天在华盛顿说,他希望世界贸易组织在今年内着手建立互联网络自由贸易区。 吉尔福德说,欧盟委员会很愿意同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官员举行会晤以讨论这些问题,并希望就这个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接触。 4月份,欧盟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欧洲发展电子商业的计划》的报告,以谋求鼓励该行业的发展,同时确保它免受关税和各种税收的限制。然而,欧盟委员会的这份报告设想在本世纪结束之际完成对该行业的审议工作,并定出规章制度的框架,而这有悖于克林顿提出的在一年内建立全球互联网络自由贸易区的提议。
4. 韩国放宽利率管制
【法新社汉城7月3日电】题:韩国宣布放宽利率管制 韩国今天宣布了放宽金融管制的最新政策,从7月7日起,银行可以对各自的短期存款自定利率。对存期在3个月以下的存款放宽利率管制,将使已放宽利率的比例从目前的60.5%提高到78.4%。 分析家们认为放宽利率管制对韩国实施金融“大震荡”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韩国商业银行一位负责人说,根据韩国银行宣布的这一措施,银行将会在几乎所有利率的制定上面临残酷的竞争。 然而,银行官员要求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理由是从1月份韩宝集团破产开始出现了一连串的公司破产,致使韩国的金融市场出现萧条。 在放宽利率管制的同时,韩国银行还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目前只有国家银行才允许发行债券。但是中央银行目前将债券发行量限制在相当于银行各自股本的25%,不过它答应以后再进一步放宽限制。 除此以外,中央银行还取消了对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和最小面值,以及对回购协议和商业票据的限制。
5. 马来西亚将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法新社吉隆坡6月26日电】马来西亚一名部长今天说,随着制造业部门达到稳定水平,正在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马来西亚将依靠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动力。 能源和邮电部长廖莫宜说,政府已开始走上高技术的发展道路,以确保经济增长,并使这个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廖莫宜在召开一次互联网络会议时说:“虽然制造业部门还没有达到稳定水平,我们认为,我们不能主要依靠制造业来使目前年平均增长率8%的高水平持续到下个世纪及更远的将来。”他还说:“在保持和提高现有水平的同时,我们希望建设未来。为此,我们确定信息技术为今后的战略发展动力。” 在过去15年里,马来西亚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向工业化国家转变,自1987年以来,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8%。 制造业占经济产出的33%。 廖莫宜说,政府建立了所谓的“多媒体超级走廊”(MSC),预计,将成为出色的世界多媒体产品和服务发展中心。他说,“绿野”计划也将是一个巨大的试验场所,它使其他国家可以有机会尝试信息社会的社会性。 马哈蒂尔总理对“多媒体超级走廊”尤其重视。“多媒体超级走廊”面向计算机和与技术有关的产业,目的是为马来西亚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作开路先锋。 廖莫宜说,当地的通信部门为了适应“多媒体超级走廊”,正进行一场以先进设备和增值服务为形式的革命。 马来西亚计算机工业协会负责人阿兰·冯对本社记者说,估计全国有80万台计算机,相当于每26人一台。冯预言,当地的计算机工业将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增长,今年的计算机销售额将达到60亿林吉特(24亿美元)。 他说,全国大约有10万名互联网络用户,估计这一数字将以每月10%的速度增长。
6. 美元国外流通量持续增加
【美联社华盛顿7月2日电】美国的商品在世界许多地方受到珍爱,但其中最受欢迎的也许是美元。 政府官员估计,现在流通的4050亿美元现金中,有2/3在国外,而在国外囤积的2700亿美元现金中,又有约3/4是面额为100美元的钞票。 联邦储备系统货币事务部门的理查德·波特说,美元受欢迎不仅因为它很普遍、面额大,而且因为它比价比较稳定,人们就像过去持有金币一样愿意持有美元。 国外美元的数量近年来一直在增加。
7. 财政专家说:美国通货膨胀已得到控制
【美联社法兰克福7月1日电】包括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内的美欧财政专家小组,就大西洋两岸的经济状况举行了一次电视专题讨论。参加讨论的专家今天说,美国通货膨胀已经得到控制。 萨默斯把美元坚挺归功于美国经济中的各方面因素。1995年3月,美元对德国马克的汇率达到1美元兑换1.34德国马克的低点,但从那时起美元比价开始缓慢上升,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1.70马克以上。 萨默斯说,美国经济中的各种因素包括1997年预算赤字前景令人鼓舞,经济持续增长,失业率低,以及没有通货膨胀率上升的迹象等。华盛顿今天公布的报告表明,美国今年头5个月的通货膨胀率为1.4%,而1996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3%。
第 5 版
1. 空中巨眼──美国派驻宇宙的间谍(六)
KH—11并不是国家侦察局研制的唯一照相卫星。1983年,国家侦察局开始研制一种不同于KH—11的侦察卫星,这种卫星能在最漆黑的夜晚工作,也可对被云层遮盖的情报目标进行侦察。这种代号为“长曲棍球”的卫星在航天飞机上发射,并带有一架供合成孔径雷达使用的大型天线。 雷达的分辨率受天线孔径或尺寸的限制。合成孔径雷达通过把一系列雷达快照串在一起产生静止物体详图,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作用好像卫星有一个巨大的天线一样。 在轨道上运行的“长曲棍球”卫星有两颗,且都比较陈旧。第一颗是1988年12月由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的,第二颗是1991年初由一枚“大力神”火箭发射的。据最近有关报告透露,至少有一颗“长曲棍球”卫星仍在运行之中,并且曾用来探测1996年9月巡航导弹攻击伊拉克后留下的弹坑。有人认为,装有更高分辨率雷达的新型“长曲棍球”卫星还在研制之中。 此外,国家侦察局还研制并发射了一系列信号情报卫星。尽管这些“电子窃听”卫星的体积比KH—11和“长曲棍球”照相卫星小,也不如后者有名气,但是它们可以提供有关国外强国意图和潜力的有价值的情报。 信号情报卫星的体积之所以比照相卫星小,是因为它们被发射到距赤道2.23万英里的地球同步轨道,悬停在地球的一个点上。但是,后来信号情报卫星的体积已经逐步增大。 分析家们认为,大多数信号情报卫星装有圆形天线。这种天线装在整流罩里,像一把金属网伞。改进过的信号情报卫星(如“双大酒瓶”)可能已改用直径达500英尺的新型“悬链”天线。第一颗“双大酒瓶”卫星很可能是在1994年发射的。(六)
2. “星球大战”计划的新发展
【法国《回声报》5月27日文章】题:新的“星球大战”(作者马克西姆·雅各布)原文提要民用卫星和军用卫星的结合正在打乱我们在战略方面的传统观念。 《星球大战》和在北美很流行的连续剧《星际旅行》在屏幕上的重新出现使我们想到,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民用和军用方面征服太空一直是美国人之所想。对美国人来说,太空乃是一种“新的边界”,这种“新边界”意味着科学发现、新投资和新服务的机遇。一、里根的倡议 受到太空吸引的例子之一是,十多年以前,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一项倡议:建设一个“太空盾牌”,以保护美国免受苏联的任何打击。当时,法国军方对这一倡议作出了否定反应,认为这一倡议如果得以实施,就很可能从技术和政治上使法国核威慑力量失去有效性。在当时,要想把那么多卫星送入轨道形成一个稠密的卫星网,从技术和财政方面来说,也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苏联的崩溃和冷战的结束似乎已使里根的计划被打入了冷宫。二、通讯卫星方面的新发展 我们现在看到,以满足远距离通讯的需要为目标的卫星计划正在纷纷出现。从资金情况来看,取得进展最大的计划是“全球之星”计划。该计划耗资22亿美元,能借助48颗卫星传送声音。阿尔卡泰尔公司是这一计划的合作伙伴之一。 规模更大的计划是名为“TELEDESIC”的计划。其倡导者是微软公司创办者和领导人比尔·盖茨和美国蜂窝式电话先驱之一克雷格·麦考。该计划是,将840颗卫星送入低轨道以组成一张卫星网,从而不但能传输声音,而且能传输多媒体信息,使目前的互联网络扩大一倍。在1994年,该计划在美国还颇受怀疑。但是,此后由50位高水平人士组成的计划小组的工作取得了进展,从而使这一计划比以前可信多了。最近,波音公司也卷入了这一计划,使这一计划的可信性大大得到了加强。这一计划的启动资金高达90亿美元。 这些新发展同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有什么联系呢?有两个联系:从军用到民用的联系;从民用到军用的联系。 ——从军用到民用的联系:由于公布了在战略倡议的范围内为五角大楼进行研究,“TELEDESIC”计划小组的一些技术性困难已得到了解决。同样,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还将利用为“星球大战”计划而做的工作成果用于研究城市无线电话系统。 ——从民用到军用的联系:由于技术上取得了进步(如“微型运载火箭”概念的出现),也由于可以利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火箭运载能力,伴随远距离通讯技术的发展而投入的赌注似乎已打破了火箭运载能力的防线。同样,由于能成百地生产卫星(可称之为“批量”生产),卫星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将会因此而大幅度下降。三、从技术和资金角度来看 太空盾牌计划现在是否有可能得到实现?这里有两个不同的问题: 一是部署稠密的卫星网。目前的发展情况表明,这一目标在今后5年内可以达到。许多民用卫星可以满足“军事”需要(特别是在远距离通讯和观测方面的需要)。虽然所提到的所有计划的目的是民用,但是,我们现在就可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由于掌握了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美国是否会在21世纪初在民用和军用方面控制太空(就像英国在19世纪在民用和军用方面控制海洋一样)?卫星探测手段的发展最终有可能损害法国核威慑力量的某些部分的不可侦破性,从而损害法国核威慑力量的可靠性。 二是针对弹道导弹制造纯军事工具问题。是否可以设想美国在今后10至15年内能够部署里根总统的太空盾牌和太空宝剑?虽然这种可能性比10年以前大,但我们既不是“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专家,也不是“反巡航导弹”武器专家,所以我们无法在这个问题上表明态度。但我们看到,在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研究拨款虽然有所减少,但并没有被放弃。这一拨款可能达每年10亿美元。我们最近获悉,根据美国的反弹道导弹共同防御计划,英国正在研究可以摧毁飞机或远程导弹的机载“激光炮”。四、对军转民工作有什么影响? 我们在设计我们的战略理论以及我们的核武库和常规武库(亦即我们的国防工业)时,卫星还没有普及。但此后不久,卫星的发展就出现了普及趋势;当时,人们对空间、电信、电子和信息领域技术的综合掌握还不具有战略性,但现在这种掌握已具有战略性了。因此,现在的紧迫任务是,重新考虑我们在各级具有的能力和作出的努力。 ——在军事科研计划一级,应当优先以电信、电子和信息研究为中心,必要时可以依靠国防工业(或民用工业!)。除了追求军事目标以外,还应当系统研究“军用—民用”的相互作用。这不但是由于要降低成本,而且也是由于空间技术将既是军用技术也是民用技术,防务概念已越来越是一种总体概念(即既是军事的也是非军事的概念)。 ——在设备器材(空军、陆军和海军的设备器材)计划一级,应当根据有关器材的性能的发展变化来判断其军事效能。这是因为,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人们在探测和通讯方面将会取得巨大进展。 ——在国防工业一级,应当把空间、电子和信息等因素纳入国防工业发展战略。这就意味着,某些国防工业部门可能“逐渐发生变化”。 ——在人力资源一级,即在对国防工业的工程师、技术员和工人的能力进行预测管理方面,应当进行一番估计,以确定新的发展战略所要求的必要的发展方向和新的方针。
3. 俄罗斯国防部长谈军队改革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7月4日电】在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危急情况下,“急需”进行改革。这是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大将今天对联邦委员会成员说的。他应邀在联邦会议上院通报了陆海军的情况。 国防部长在介绍了军队的情况以后,谈到了正打算采取的改革措施。他说:“为了维持武装力量的核心、国防工业、科研以及建立可靠的国家防御系统,不采取硬性的、不受欢迎的,甚至非常痛苦的措施就行不通。” 国防部的建议处于这样的考虑,在可预见到的将来,“几乎排除”对俄罗斯大规模的入侵,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仍然“相当高”,而且这种可能性还可能加大。国防部长说,已经考虑到使军队结构最优化的各个主要方面并且进行了论证。 最近几年军队改革的方针计划在1998年将武装力量的人数减少到120万人。 他还指出,今年将合并战略火箭军、宇航部队和反导弹防御部队,并改组陆军管理系统。计划大幅度精简军队的中央管理机关;1998年合并空军和防空部队,从而向俄罗斯武装力量拥有四个军种过渡。 1999—2000年将把军区的数量减少到6个,到2005年要努力提高部队的素质,在依靠使军队拥有现代化装备和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准备水平上做到这一点。
4. 美军试射拦截火箭成功
【路透社华盛顿6月24日电】美国国防部说,美国军方今天在太平洋上空成功地试验发射了一枚装有能发现和追踪实施袭击核导弹的探测器的火箭。 这项试验是美国一项耗资几十亿美元、旨在为美国提供一种全国导弹防御体系的计划的一部分。 五角大楼说,一枚装有一个光学探测器和一种数据系统的火箭从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导弹靶场发射升空,探测器找到了21分钟前从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民兵”—2地地洲际战略导弹携带的假弹头。 由波音公司制造的这种探测器尚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探测器装在小型火箭的一侧,一旦这种探测器识别并追踪敌人的核导弹,火箭便会追上去,撞向敌人的核导弹。 国防部在其一项声明中说:“最初的结果是这种探测器(外大气层杀伤飞行器)成功地识别和追踪模拟的威胁性目标。”但并没真正摧毁假弹头。
第 6 版
1. 《斯瓦尔巴邮报》:世界最北部的报纸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6月11日报道】题:世界最北部的报纸 在挪威长年城,有关车祸、袭击事件、耸人听闻的消息报道不亚于世界其他地方。但是,每周五人们在斯匹茨卑尔根《斯瓦尔巴邮报》上看到的消息都是独家新闻。因为在长年城几乎没有车祸,有时是喝醉了酒的年轻人驾雪滑艇撞到了石头或墙上。在斯匹茨卑尔根,人身袭击案件极少,所以主编谢蒂尔·安通森不得不偶尔报道一下北极熊袭击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消息。难道在地球北部的这个地方就没有什么新闻可报道吗? 半个世纪前,当《斯瓦尔巴邮报》创建时,住在长年城里的全是男人,他们为了挖煤才来到斯匹茨卑尔根群岛。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留在了大陆。矿工们只能通过广播和进港的船只同外界保持联系,冬天由于结冰,船只常常几个月来不了。当时的一名工人因此为矿工们创办了一份简报,这位工人还开了图书馆,星期天为大家放电影。现在的报纸主编安通森说:“因为在那之前,工人们只能通过广播了解外面的情况,例如有关整个挪威,还有中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情况,却听不到有关斯匹茨卑尔根的消息。” 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矿工及其家属们从《斯瓦尔巴邮报》上所看到的不再是有关整个挪威、中国或者意大利的消息了,而只是有关斯匹茨卑尔根的消息。例如,有关邮局在饭店里举行百年庆典活动,或者是一只北极熊在当地悠闲散步并没有发生伤人事件的消息。 星期五早上在长年城街可以看到许多人在专心致志地阅读《斯瓦尔巴邮报》。这份小报有时出22版,有时出24版,内容全是有关斯匹茨卑尔根的风土人情、商业、历史以及政治方面的趣闻轶事。谢蒂尔·安通森说:“报纸刊登的评论性文章很少,我来了情绪便写篇社论。”安通森既是报纸主编,也是首席记者、摄影师、资料员、广告部主任以及发行部领导。《斯瓦尔巴邮报》在挪威3/4的国土上和其他国家都可以看到。
2. 意大利:报纸不敌电视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6月10日报道】题:日报竞争不过电视 意大利的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认为,意大利报刊对电视的依赖程度超过了西方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像皮波·包多和毛里奇奥·科斯坦佐这样的节目主持人在全国受喜爱的程度是排在最前列的。他们利用这种“节目效应”在政治上向上爬。名人访谈节目在很大程度上被用于搞政治。 就发行量和读者人数而言,意大利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属于最后的几名。日报的发行量现在在680万份左右,并且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和南北之间的巨大差别。这将近700万份日报中还应扣除不到100万份的体育日报。意大利没有像《太阳报》或《图片报》这样的小报。自1945年以来,在意大利建立这种类型廉价的、发行量大的小报的一切尝试都失败了。其部分原因在于,其他报纸在内容和形式上也附带地为那些通俗的读者服务。有一部分跨越地区的报纸销售量很大,如《晚邮报》(发行量将近70万份)、《共和国报》(60万份)、《新闻报》(40万份)、《日报》和《信使报》(各为25万份)。在全国性报纸以下,有两个比较稳定的层次即地区性的和地方性的报纸。所以,政治性的日报只有很少的意大利人看,估计不超过1000万人。 周报的情况与此不同。包括《天主教家庭》、《全景》、《快报》、《时代》等在内的49种周刊每周销量在1500万份。这个数字使意大利在世界读者密度的排名表上处于前列。这些周刊中有的是日报办的画刊,如《明镜》周刊是《新闻报》主办的。意大利的报刊订阅的不多,主要是在报亭里零售。邮局运转不灵以及报社没有自己的发行系统,妨碍了订阅系统的建立。结果是订阅报刊的人相当少,越往南部越少。 电视就完全不一样了。国家办的意大利广播电视台在五十年代初就有一个覆盖面广的播送系统,最后有三套节目,在六十年代就可以覆盖全国了。现在意大利95%的家庭有至少一台电视机。从1976年到1986年,播送电视的时间从6000小时增加到了34000小时。另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地方私人电视台,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靠广告和电视直销维持。 据最新的统计数字,目前意大利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3小时18分钟,在欧洲属于最多的。而每天看报的时间仅14分钟。电视这种媒体对统一意大利人的语言、行为方式和气质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作用,其政治后果现在才开始表现出来。
3. 离开乡村 重返城市(二)
这些富于幻想的计划者的部分动机是环境保护主义,他们感到大自然正在被人类的不断扩张所吞没。他们还有政治方面的动机:那就是很早就有的拯救市中心的自由主义倾向。 但是渴望多一些“社区”的不单是左派。最近一期的《美国事业》杂志指出,对失去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怀念掩藏的是保守派的怀旧情绪。 然而美国的中产阶级会心甘情愿用草坪、花园和清静来换取像他们的祖父母曾经住过的街区中的那种邻里关系么?这似乎不太可能。汽车时代的影响可能是无法逆转的。 如此看来,这种有时被称作新城市主义的高尚思想结果是对你比对我更合适:你搬回城市,我留在这里。 然而,这种社会工程至少已经在俄勒冈州开始进行了。城市发展管理最初是由70年代曾担任州长、现已逝世的汤姆·麦考尔发起的。 如今他几乎成了该州的圣人。尽管俄勒冈州有98%的土地尚未开发,居民们仍然对土地爱护备至,好像州内的空地很快就会被占满似的。 这种精神延伸到了邻近的华盛顿州,该州仿效俄勒冈州制定了本州的城市发展管理法案。 这项事业不仅限于在西北地区。佛罗里达州、马里兰州、新泽西州、佛蒙特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几个城市也都制定了各自的法案。(二)
4. 电脑复制雕像
【法国《科学与生活》月刊6月号文章】题:电脑充当仿造者 由于空气的污染,米兰大教堂正遭受严重的破坏。它的135个大理石尖顶、2245个雕像和95个男像石柱正受到这个城市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的侵袭。化学反应正像麻疯病一样腐蚀着这些石头的表面,使它变得多孔并耐不住潮湿。如果想要长期保留这些雕塑,并对它们进行修复,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们请进博物馆加以保存,并用复制品来取代。 但如果让雕塑家来完成这件事,那得需要好些年的时间,花费也很大。所以,人们决定用新的大理石材料来复制这些雕像,并用电脑来指挥机器进行这种复制工作,就像在工业上用数控机器来指挥铣削一个金属零件一样。只不过雕像复制要比一个螺钉的复制复杂得多,必须给这位自动“复制者”提供大量的有关参数。 现在,德国卡尔·蔡司公司的INDUSCAN系统可以确定这些参数。它先要对雕塑进行三维摄影,得出一个有几万个点的坐标清单:比如,仅达·芬奇的著名雕像——佐贡达的头部就有5万个点。然后,再靠这些坐标来指挥机器对一整块大理石进行切割铣削。但是,最后还需要人工进行最后的加工,直到获得同原作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为止。
5. 艺术精品失而不得
【美联社日内瓦6月25日电】专家们今天说,毕加索、格列柯和其他著名艺术家的被纳粹掠夺的数百万件艺术品从未归还给它们的合法所有人。 俄罗斯和美国的主要博物馆收藏了这其中的一些作品,其它作品落入私人之手。专家们说,被纳粹掠夺的艺术品总数难以估计,但相当于或超过他们掠夺的黄金的数额。 法国外交部档案馆主任路易丝·阿米格说,法国早在战争结束前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归还掠夺来的艺术品,并且仍然在做这项工作。 《美丽的战利品》——主要讲述流入俄罗斯的艺术品——一书的作者康斯坦丁·阿金萨说,大多数掠夺物仍不知身归何处,能提供线索的各档案馆都对外保密。他说,仅著名的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就有547幅“来历不明”的画,这些画可能也是纳粹的掠夺物。已经知道在俄罗斯的艺术作品据说只是一小部分。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个交易中心。艺术作品被送到这里,交易者保留一两个星期后再送往美国,就像是这些作品来自阿根廷。6月26日,在德国慕尼黑马里安广场,一名妇女抓着一只鸡,端坐在市政厅对面建筑物外墙上粘着的一张离地6米高的铁椅上。这是表演艺术家希斯尔的“杰作”。(法新社)
第 7 版
1. 全球变暖危及鲸鱼生存
路透社6月25日报道,科学家注意到,在气候温暖、海冰减少的年份樽海鞘(一种鞘索海洋生物)生长旺盛,而樽海鞘可干扰鲸鱼最爱吃的食物磷虾的生殖,杀死幼磷虾,从而可能危及鲸鱼及其他爱吃磷虾的海洋动物如企鹅的生存。
2. 用混合药物治疗儿童艾滋病效果好
路透社6月26日报道,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持的一项研究表明,对儿童艾滋病患者使用AZT和3TC混合药物或AZT和DDI混合药物,效果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要好得多。该研究报告是在对全美596名42天至15岁的婴儿和儿童进行跟踪治疗后作出的。
3. 科尔筹建新环保国际组织的建议遭冷落
法新社6月24日报道,科尔是同巴西、新加坡和南非一道在地球首脑会议的第一天提出这个倡议的,科尔建议,将这个新组织的总部设在波恩。与会代表对此建议反应冷淡。
4. 双胞胎易患一种病
路透社6月26日报道,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弗洛伦斯·利维和他的同事们以2000名同卵双胞胎为研究对象,同时还考虑了其它一些诸如共同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现其中75%至91%的双胞胎同时患有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强疾病。
5. 人体皮肤可自然产生抗生素
路透社6月25日报道,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皮肤可产生一种自然抗生素,帮助肌体防止细菌侵入。他们将这种人体抗生素戏称为“人体β防线2”,据说它可作为研制新药的基础。
6. 「火星探路者」成功登上火星
【法新社加州帕萨迪纳7月4日电】美国航空航天局官员今天在这里说,美国发射的“火星探路者”飞船今天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以后,打开了它外侧的三个电池板。 这些官员说,这个机动动作表明,包在这个探测器周围的气囊中的气体已经准确地排了气,探测器上的一些系统运转良好。火星探路者于格林尼治时间17时07分 ——即在火星日出前两小时——在火星表面着陆。 【美联社加州帕萨迪纳7月4日电】飞行控制人员说,火星探路者已于今天在火星表面着陆并开始发回信号。 飞行控制主任罗布·曼宁在格林尼治时间17时过后不久在飞行控制中心向欢呼雀跃的科学家们宣布,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 重10公斤的6轮“旅居者”号火星车最早可能从今晚开始缓慢地行进,穿越一个被称为“火星谷地”的遍布尘土的漫滩。 工程技术人员说,火星探路者的探测目标非常精确,因而无需在头一天晚上为它矫正行进路线。 探路者的行进路线是事先确定好的。探路者将朝着位于预先选定的长160公里、宽97公里的目标区西南部一个长100公里、宽19.3公里的椭圆形区域缓慢行进。探路者到达预定的探测区域以后,可以对地质学家们感兴趣的由古代洪水冲刷形成的一个488平方米的小岛作详尽的观察。
7. 向红色星球进军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7月7日一期文章】题:在红色星球上行进(作者威廉·库克) 去年12月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的“火星探路者”飞船将于美国独立日在火星表面一个古老的漫滩口降落。美首次采取硬着陆方式 如果探测活动进展顺利,火星探路者将对星际探测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此次探测活动也具有极高的风险,任何失误都有可能使探测活动功亏一篑。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首次采取硬着陆方式让探测器在另一个星球上着陆。1976年,两艘海盗号探测飞船在火星上软着陆。火星探路者也是美国航天局根据“更快、更便宜、更好”的方针实施的第一项星际探测计划。此次探测活动的开支为2.7亿美元,仅占海盗飞船探测活动开支总额的1/5。 航天局局长戈尔丁说:“我们今后10年将向火星发射10艘探测飞船。”除此之外,火星探路者和将于今年9月抵达的“环火星探测器”的开支总额加起来还不到失败的“火星观察者”开支的一半。戈尔丁说,鉴于开支较低的飞船数目如此之多,“即使损失一两艘飞船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对火星的科学探测活动的重点也作了调整。继海盗号飞船1976年在火星上没有发现生命之后,美国航天局就把未来的探测重点改为收集诸如火星气候和地质等方面的数据。 美国航天局对火星的新探索的重点是那些可能存在水——因而也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区,对那些地区的岩石进行分析,然后把一些岩石样品带回地球研究。当火星和地球每隔两年处于适宜航天发射的最佳位置时,美国航天局希望能发射两艘太空飞船。例如,1998年发射的一艘飞船将在火星的南极降落,一颗沿火星轨道飞行的卫星将研究火星的大气。2001年,一个体积大于旅居者的火星着陆舱将对20英里或更大的范围进行探测并收集岩石样品,另一个轨道飞行器将在火星上空飞行。2001年的探测活动将开展旨在查明人如何能在火星上生存的实验,2003年将开展同样的探测活动。2005年,一艘飞船将在火星着陆,把以前收集的岩石样品运回地球。火星探路者的主要任务 火星探路者的首要任务是展示如何能在地球上为远在1.2亿英里以外的火星着陆器导航。科学家无法对旅居者进行实时控制,它从火星发回的无线电信号需要11分钟才能到达设在帕萨迪纳的控制中心,需要另外11分钟才能收到发给它的指令。如果火星车的控制人员看到它朝着某个悬崖的方向前进,就对它发出“转向”的指令,火星车就会掉转方向。着陆器上的摄像机将把火星车周围的地形拍摄下来,科学家们将根据图像决定火星车前进的方向。布赖恩库珀等地面控制人员将为火星车从所在的位置与要去的目标之间选定路线。控制人员将向它发出前往某个地点的指令,但不确切地告诉它如何到达目的地。 库珀等地面控制人员将通过硅图公司制造的一台24英寸的工作站屏幕对火星车进行控制。他们戴的特制眼镜能以三维图像看到火星车周围的地形。库珀说,由于图像是三维的,控制人员可以用软件工具测出岩石的高度,计算出旅居者号能否越过岩石障碍。 由于旅居者号要侦察前方的地形,它的前进速度将非常缓慢。火星车行进的最快速度每小时不到1英里,它每前进2.5英寸,就停下来用5个激光器侦察前方的地形。如果它发觉有构成危险的岩石或洞穴,它将转动45度继续侦察,直至找到没有障碍的行进路线。装有6个轮子的火星车相当灵活,每只直径5英寸的轮子上都装有不锈钢防滑条。它由自己携带的电动马达驱动。 火星车携带的主要科学仪器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提供的用于确定火星岩石和土壤中的化学成分的一台质子X射线分光仪。 如果火星探路者以及今后的探测活动能取得足以令人感兴趣的发现,可能为人前往火星铺平道路。航天局局长戈尔丁说:“在派人前往火星之前,我们将首先向火星发射机器人。机器人将帮助我们了解派人前往火星是否有意义。”假如真的派人前往火星,美国航天局的计划人员认为,发射时间可能定在2011年和2018年。
8. 俄推迟和平号修复工作
【美联社莫斯科7月4日电】俄罗斯航天局一位官员今天说,被损坏的和平号轨道站至关重要的修复工作已决定推迟到本月17日或18日开始,比原定计划晚一个星期。 俄罗斯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女发言人薇拉·梅德韦德科娃说,目前在和平号轨道站工作的三名宇航员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对一艘运货飞船送去的修复设备进行演练。 对和平号轨道站“光谱舱”的修复工作原定于7月11日开始。运送修复设备的一艘新的进步号运货飞船定于7月5日从前苏联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发射升空,并于7月7日于和平号轨道站对接。
9. 人类探测火星艰难历程
【法新社加州帕萨迪纳7月4日电】下面是国际探测火星活动的年表: 1962年:苏联火星1号探测器飞越火星的尝试失败。 1965年:美国水手4号行星际探测器飞越火星,拍摄了21张照片。 1965年:苏联发射探测器2号,探测情况没有公布。 1969年:美国水手4号探测器发回75张照片。 1969年:美国水手7号探测器发回126张照片。 1971年:苏联火星2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探测情况没有公布。 1971年: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并发回照片。 1972年:美国水手9号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发回7329张照片。 1974年:苏联火星5号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了数天。 1974年:苏联火星6号和火星7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探测结果没有公布。 1976年: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发回了5万多张照片和大量的探测数据。 1989年:苏联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探测器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失踪。 1993年:美国火星观察者在预定即将到达火星轨道之前失踪。 1996年:俄罗斯“火星—96”航天器发射失败。 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火星着陆。 1997年:美国环火星探测器正在前往火星的途中,预计于9月到达火星轨道。
10. 美日将联合发射测量热带和亚热带降雨量的卫星
法新社6月25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今天说,美国和日本将于11月1日把一颗测量热带和亚热带降雨量卫星送入轨道,用它观测热带雨和闪电的分布、变化情况以及大气层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对比情况,因为热带和亚热带降雨量占全球降雨量三分之二以上,所以这颗卫星将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
第 8 版
1. 香港高校
香港共有六所颁发学位的高等学府(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所大学、两所理工学院和一所获政府承认的专上学院),两所政府承认的大专及13所私立大专。此外还有四所教育学院、八所工业学院以及一所演艺学院。这些专上院校除开办全日制课程外,多还开设校外课程或短期课程供在职人士进修。1989年港府正式把大专学制统一为预科两年,大学三年。 香港高校的最高决策和权力机构为大学校董会。主要职责是制定办学的方针政策;决定校长人选,聘任学校高级行政职员和教师;管理学校财产和财政;决定学校的重大事宜等。成员一般包括:校董会主席、校长、副校长、司库,属下各学院及研究院院长、教务委员会选出的教师代表、校外人士、政府官员和非政府官员等。 香港高等院校的最高教务决策机构是大学教务委员会。由校长、副校长、教务长、各学院院长、系主任、讲座教授、教师代表、图书馆长等组成,其中教授占70%以上,体现了“教授治校”的原则。
2. 万象之都举办“香港魅力100”活动
【香港《信报》7月5日报道】香港旅游协会日前派员到香港启德国际机场,欢迎首100位到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海外旅客,并颁赠特别证书,纪念他们在这历史时刻到访香港。 旅协市务总经理岑许穗芬在机场向旅客颁赠证书,标志着旅协“香港魅力100”推广活动正式展开。 所有在“香港魅力100”推广活动期间访港的旅客,均会获赠“香港魅力100”活动资料,内有一本“优惠册”和“活动指南”。 她表示,这是旅客见证历史的千载难逢机会。“香港魅力100”活动由7月、日香港政权回归中国当日开始,直至10月8日举行内容包括回归后连串特备节目和庆祝活动,以及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特别优惠。旅协举办“香港魅力100”,是为了把握回归期间全球对香港这个“万象之都”的关注,能积极鼓励和吸引更多旅客来港。
3. 台报社论:以历史眼光目送香港迈向明天
【台湾《联合报》7月4日社论】题:以历史眼光目送香港迈向明天! 有人认为香港的明天会更好,有人则担忧东方之珠自此将失去昔日的光灿。但无论如何,移交典礼之后,香港回归已是一个已经启动的历史事件;此刻,世人必须摆下看新闻的心态,以历史的眼光目送香港迈向明天! 在这次九七新闻盛会中,西方媒体无疑有一种预存立场。其报导动辄反映出一种以西方价值与利益为中心的观点,所以其基本论调必然是趋向悲观。因为,从西方本位的观点出发,中共收回香港在本质上被视为是后冷战时期世界新秩序重构过程中的一个异数。正值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理念,以及私有化经济体制横扫前苏联与东欧国家,并在全球取得唯我独尊的意识形态霸权地位之际,一个亚洲最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居然将被一个仍高举社会主义大纛的威权统治政权吸纳;对此,西方人在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更是无法调适的。而在西方鼓吹“中国威胁论”的有心人士,更是担心中共接收香港之后,在经济实力上将如虎添翼,因此对于涉及香港过渡的各种安排,必然抱持百般挑剔的态度。这些观点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我们也必须指出,这是一种典型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是以一种宿命及居高临下的眼光来看中国与亚洲的历史,缺乏洞察近代世界历史的纵深。从亚洲人的角度而言,香港与澳门是西方殖民政策在亚洲的最后遗迹,港澳在20世纪结束前夕回归中国,象征着亚洲人将在下一个世纪全面走出“回应西方挑战”的历史发展模式;而开始重建自己的历史主体性,开始恢复对自己历史命运的掌控权,开始能自主性选择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也唯有如此,亚洲人才可能在下一个世纪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西方国家以及世界其他民族,一同参与建构全球的新秩序,一同化解文明冲突对人类和平的潜在威胁。 从中国人的观点看香港回归,自然会有异于西方媒体的感受。对于在本世纪饱尝国破家亡之痛、颠沛流离之苦的中国人而言,香港的回归象征着耻辱的湔雪与力争上游的契机。在本世纪封关前夕,香港的回归则似象征着中国人将向这一页不堪回首的历史正式挥手告别,而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历史新局揭开序幕。 若从亚洲人与中国人在近代世界史脉络的高点上来思考香港的前途,我们毋宁对香港的前景有极高的期待。香港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香港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自然融合,涵盖市场竞争机制与传统社会组织的弹性结合,家族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织,法治精神与人情观念的并存。香港经验不仅对于所有在现代化道路上摸索的东亚社会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于化解文明冲突的潜在威胁也将扮演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对于香港前景有极高的期待,因为我们相信香港在下一个世纪的发展格局并不限于华南经济区;如果发展顺利,香港不仅将能以两岸三地的广大市场为其经济腹地;有机会在东亚华人经济国际化以及亚太区域经济兴起的过程中扮演龙头的功能,更有机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与纽约、伦敦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一争长短。所以,香港发展的潜力不仅将受益于中国大陆的经济改革动力,或是大中华经济与文化圈的兴起,也将受惠于整体亚太地区的旺盛经济发展活力。 展望21世纪,香港与全体中国人的命运更是凝为一体,香港人积极参与全体中国人现代化的建设,也就等于是为自己开创营造新的历史机遇!
4. 香港特区第一个工作日
【香港《大公报》7月4日报道】昨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不到7点就开始有记者守候在位于中环的特区政府总部大楼门口,采访前来上班的政府职员。虽然上班时间是9点,但不到8点就有人冒着大雨来到了办公室。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一出现在特区政府总部大楼,马上就被数十名记者所包围,随即是连珠炮似的提问。满面笑容的董建华连声向大家问候“早上好”,他说:“第一天上班,好兴奋。” 平时很早就开始工作的董建华昨天也不例外,他先开了一个会后,于9点零5分出现在政府大楼门口。与陈方安生等主要官员在大厅合影后就开始商讨有关工作。他表示现在要着手处理住房等公众关心的问题。 【香港《大公报》7月4日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昨日第一日正式运作,18万香港公务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始了为特区服务的工作。行政长官董建华亲往特区政府总部探视各级公务员。董建华和多位主要官员都表示,昨日是一个新的开始。 特区政府总部昨天早上8时升起了国旗和区旗。立法会大楼及市政局大楼亦是第一次挂起了国旗和区旗。特区政府总部正是原来的布政司署,大门顶上原来的皇冠徽号已换上了中国国徽,门前飘扬着国旗和区旗,大楼各部门的指示牌换了新的名称。在场协助采访的特区政府新闻处官员西装领上别上了由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组成的领花。 最早到这里上班的司局级公务员是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她身穿一袭红色套装,早上7时多已到达特区政府总部。她表示,香港进入了新纪元,第一日上班很高兴,她会如常工作。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说,从现在起香港人是主人翁,他个人有新的鼓舞和责任感。他表示希望也有信心香港人未来会创造出更巩固、更繁荣的香港。 昨日,董建华专程到特区政府总部看望特区成立后第一天上班的公务员,并与他们合影留念。他对记者说,连日来参加庆祝活动虽然有些疲倦,但心情很兴奋。 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在特区成立后首个工作日开始上班,她是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主要官员中唯一不是原港府官员。她表示,心情相当兴奋,但深知责任重大,她会尽力做好需要处理的工作。 【香港《新报》7月4日报道】临时立法会经过近半年在深圳开会的岁月,昨日正式入主立法会大楼,在香港举行首个正式的行政管理委员会会议,并由秘书处向议员进行运作简介。而在今日举行的内务委员会会议上,将讨论成立事务委员会的事宜,据悉各党派正协商各委员会主席人选。 临立会秘书处昨日花了逾两个半小时向24名议员简介立法会大楼(前立法局大楼)的设施使用情况,质询政府工作程序及临立会图书馆和资料研究部的工作。 对于回归后首次踏足立法会大楼,港进联王绍尔表示感到兴奋。他称,过往以客人的身分进入立法局,而今次以主人身分进入立法会大楼,感觉截然不同。(路透社)
5. 港报社论:港台交流应进一步发展
【香港《星岛日报》7月4日社论】题:港台交流两岸三地共赢 港台之间的关系与交流,今后应可进一步发展,使香港可以充分发挥海峡两岸的中介地与沟通桥梁的作用。 虽然,两岸合而为一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港台关系的发展却是两岸关系的指标,港台关系愈密切,则愈有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基于此,港台关系不该较殖民时代倒退,还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个创造“三赢”局面的新架构。在台北方面,以因应香港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颁布了“港澳关系条例”及其相关许可办法,将香港视为不同大陆地区的特别区域,特区政府亦已作出善意回应,虽则台湾驻港机构的角色仍须继续磋商,但是董建华在记者会上透露,台湾人来港旅行的入境安排暂时不变,这确是一个好的开始。在英国殖民统治时代,由于港英政府的冷漠,对台湾人民来港设下种种规限,受到这种客观环境的限制,港台关系并未能大幅度开展,直到10年前两岸开始交往以后,双方关系才逐渐趋于热络,港台贸易额到去年高达280多亿港元,在香港注册的台湾企业有3000多家,投资金额达300亿港元,来港的台湾人年逾180万人次。两地交往的频繁,很大程度上是香港成为两岸的中介地而产生的,港台今后不但应继续这种关系,而且还可望更进一步,从纯粹的工商业及私人交流,扩展为两个社会的全面交流与互动。
6. 台湾远没有为统一作好准备
【美国《洛杉矶时报》7月1日文章】题:台湾远没有为统一作好准备(作者专职撰稿人戴维·霍利) 在中国已故资深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主要是针对台湾的——15年之后,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接触大大增加了。可是,还远远没有双方更接近统一的任何迹象。 恰恰相反,台北政府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现状。 李登辉的国民党政府名义上支持统一。但却说,条件尚不成熟,而且不同意北京提出的条件。 台北的立场是,只有在中国大陆变得民主和繁荣之后才能统一——它承认,大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符合这个条件。与此同时,它希望北京接受“一个中国、两个政府”的概念——即大陆由北京统治,台湾岛由台北统治。 尽管双方仍然远未达成任何全面协议,但它们各自的立场中也没有任何需要它们诉诸战争或破坏对双方都有利的现行安排之处。 在北京“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设想台湾是下一个在北京统治下实现统一的目标。 然而,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绍玉明(音)指出,在重新统治香港方面,北京是在“挥舞一把双刃剑”。 他说:“如果北京接管香港成功,国际上就会渐渐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无疑将增加北京声称台湾是下一个目标的分量。” 尽管在台湾赞成屈服的情绪微乎其微,但还是有些人担心,北京会占上风。台湾主要反对党民进党主席许信良说:“我要说,这里普遍担心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民进党在党纲中主张建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