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5-23

第 1 版

1. 阿反对党提出大选先决条件

阿尔巴尼亚社会党领导人纳诺二十一日说,如果国际观察员能对选举提供足够的监督,他们将参加六月举行的选举。(美联社)

2. 俄国家杜马拒绝「亚博卢」集团打算对政府提出不信任的要求

该组织领导人亚夫林斯基二十一日宣布,他的组织已经征集到了九十三名对政府表示不信任的杜马代表的签名。(俄通社—塔斯社)

3. 阿富汗反塔利班联盟举行紧急会议

阿富汗反塔联盟二十一日开会讨论因其内部重要将领倒向塔利班而引起的严重危机。(法新社)

4. 俄朝二十日签署航空协定

协定要求两国参加国际民航组织的工作,并规定两国飞机可以从对方领空飞往第三国。(俄通社—塔斯社)

5. 叙外长说同俄外长的会谈积极而富有成果

正在俄罗斯访问的叙利亚外长沙雷二十一日还表示非常满意同叶利钦总统的电话交谈,并指出叙俄关系发展正常,前景广阔。(俄通社—塔斯社)

6. 美谋求韩朝和解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普吕厄二十一日在马尼拉称,美国先谋求朝鲜半岛双方和解,在它们之间建立一条和平边界,然后实现朝鲜半岛统一。(法新社)

7. 英国将禁止生产地雷

工党政府二十一日说,英国还将在二○○五年之前销毁现有地雷。(美联社)

8. 俄罗斯排除加入北约可能性

【路透社莫斯科5月21日电】克里姆林宫今天拒绝考虑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建议。美国一位官员20日说,北约的大门仍然对数目没有限制的国家敞开。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高级外交政策顾问谢尔盖·普里霍季科在接受“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现实和常识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假设的可能性,同现实没有任何关系。”    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20日说,在7月份马德里北约首脑会议接受第一批新成员后,俄罗斯是北约大门为之开放的国家之一。    作为叶利钦的顾问还不到两个月的普里霍季科说,莫斯科仍然认为北约东扩是一个错误,那样做无助于地区的稳定。但他欢迎俄罗斯同北约就新关系达成的协议。叶利钦和北约领导人计划27日在巴黎签署该协议。普里霍季科说:“我们将把北约东扩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并避免对抗。”    不过,极端民族主义者日里诺夫斯基谴责俄罗斯同北约达成的协议,将该协议同莫斯科1939年和纳粹德国签署的没能阻止纳粹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的那份协议相提并论。

9. 卡拉季奇考虑向海牙国际法庭自首

据南斯拉夫一家独立报纸二十一日报道,他可能交出的文件会使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受到牵连。(美联社)

10. 海湾六国拟进一步加强防务合作

【法新社马斯喀特5月21日电】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三军参谋长今天在这里举行会议,讨论在六个成员国之间进行更加密切的军事合作。    阿曼国防秘书巴德尔·本·沙特·布赛义迪说,几个技术委员会正在部署联合空中警戒系统并加强联合部队,即所谓的“半岛盾牌”的力量。    海湾合作委员会在事实证明其4000人的联合部队1990年无力阻止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之后,决定加强联合部队的力量。    1995年,海湾六国达成协议,决定把“半岛盾牌”增加到2.5万人,同时还要建立覆盖六国的空中预警系统,并把它们的军事通讯网络连接起来。

11. 美国务卿主张:应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

【路透社华盛顿5月21日电】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今天在国会图书馆与约40名新议员见面,解释了克林顿的立场。她说,每年一次的争论太困难了,她希望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    奥尔布赖特会后对记者说:“刚才我们谈到,每年一次的辩论……太难了,因此我想,我们中间有人——其中也包括我    ——认为,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比较好。”    右翼基督教徒、劳工组织、一些开明的和保守的国会议员以及一些商人集合在一起,共同抨击比尔·克林顿总统作出的延长中国最惠国贸易待遇的决定。    但是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特拉华州的威廉·罗思说,一旦今年决定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他就将提出议案,使美国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永远保持下去。    他对全国新闻俱乐部说,他提出的议案将给这种变化规定一个条件,即中国必须提出“在贸易上切实可行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一揽子计划。

12. 俄罗斯国防部长总参谋长被解职

【法新社莫斯科5月22日电】官员们说,叶利钦总统今天解除了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和总参谋长萨姆索诺夫的职务,指责他们推行军事改革不力。    这一决定是在叶利钦主持国防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作出的。此前有报道说,叶利钦称他自己“对罗季奥诺夫领导下的军队改革进行的情况不仅不满意,而且很气愤”。    罗季奥诺夫曾经直言不讳地反对叶利钦所赞成的军队迅速改革,包括转变为完全职业化和大量裁减兵员。    俄军战略火箭部队司令谢尔盖耶夫被任命为临时国防部长。远东军区司令切切瓦托夫很可能将取代萨姆索诺夫担任总参谋长。    国际文传电讯社说,叶利钦在会上说:“你们忘记了军队的使命。……士兵们越来越瘦,而将军们却脑满肠肥。将军们现已成为军队改革的最大绊脚石。”    据报道,叶利钦是在会议开始以后才宣布这一改组的,事先并没有这样的计划。

13. 乌波签署两国和解声明

【俄通社—塔斯社基辅5月21日电】“乌克兰和波兰数代人期待已久的事已成为事实。目前,乌波关系中已经没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从这个观点来看,对乌克兰和波兰和解声明及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在全欧安全方面的意义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这是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今天同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声明签字后发表的看法。克瓦希涅夫斯基目前正在基辅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    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指出了两国和解声明的历史意义。他说:“目前,欧洲正在建设一体化大厦,乌克兰和波兰也将在这座大厦内和平地生活。”克瓦希涅夫斯基相信,欧洲安全的许多方面取决于乌波关系。克瓦希涅夫斯基说:“我们打算建立一个没有过去影子的未来。”    【俄通社—塔斯社基辅5月21日电】乌克兰总统和波兰总统反对孤立白俄罗斯。库奇马今天在同克瓦希涅夫斯基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说:“白俄罗斯是我们的邻国。我们应当同它合作。”

14. 乔森潘表示支持拉那烈

【美联社金边5月21日电】新组建的红色高棉政党名义上的领导人乔森潘今天表示支持联合政府首相拉那烈王子领导的政治联盟。    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位温和人士的乔森潘今天在红色高棉秘密电台说,最近组建的政党将支持拉那烈领导的民族团结阵线。    他说:“因为国家正面临严重的危险……我们支持民族团结阵线和它的14点政治纲领。”    这个政纲等于是抨击柬埔寨人民党,敦促收回腐败的柬人民党政府官员1993年大选前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基础上出售给外国援助机构的国家资产。这个纲领还保证支持民主和人权。    乔森潘称他最近组建的高棉团结党不包括波尔布特、切春和宋成。

15. 美刊文章:大城市应有效利用时间资源

【美国《未来学家》双月刊5—6月号文章】题:不停顿的城市以及其他一些与众不同的时间概念(作者国际开发法研究所所长迈克尔·黑格)    想像一下人口几乎比现在多一倍的世界。想像一下拥有四五千万居民的城市;想一想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火车和公路;使人呼吸困难的污染;失业大军;感情疏远的家庭;繁重压力下的个人;日益增多的犯罪活动以及严重的恐怖主义活动。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危机呢?我们需要寻求更有创造性的办法。其中一个办法涉及时间问题,即把时钟当成一种资源使用。有一种花钱不多的解决方案可以大大增加就业机会,保护城市环境,并改善生活质量。    这种方案就是考虑时间这个不可捉摸的东西,并围绕它来安排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把时间当作一种经济和社会资源加以对待。简言之,我们必须提倡连续倒班的24小时经济。    在北美,许多行业的营业时间一直持续到深夜,并且周末也要开业,特别是在服务行业。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最近发表的一些文章指出,这种差异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失业率远远低于欧洲。营业时间越长,意味着工作时间越多,工作机会越多。    如果各行各业逐步采用“不停顿”政策,或者市政府颁布并全面实施这项政策,那么夜间和白天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界线将基本得以消除。它可以使人们日夜不停地开展各种经济活动,三班倒或四班倒将有可能取代目前流行的一班倒。由于不同班次的工人可使用相同的设备和车间,因此一个城市的就业机会有可能增加1—2倍。    随着24小时就业在大城市成为一种规范,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丰富多彩的与白天相同的经济活动。不仅商店、银行和证券交易所不会停业,而且政府部门也不会停止办公,教堂和学校永不关闭。    由于2/3的劳动力在白天或晚上某一时间不用上班,因此一些辅助性服务设施承受的压力将会有所下降,如交通、电话、街道、公路、公共汽车和火车等。由于上班人数始终只占城市人口的1/3,因而诸如餐馆、剧院和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可以24小时连续开放。    尽管目前“夜班”的形象使晚间工作的想法对我们来说不太具有吸引力,全息图的利用以及创造性地模拟日光条件很快可以使天黑后工作像白天工作一样令人可以忍受。由于在特定时间段内有规律地工作不会干扰人体24小时生理节奏,倒班工作带来的不利健康影响很可能可以避免。    在今天的大都市,住房条件通常都极为紧张,导致房价高扬。如果城市能够实行不间断工作,那么穷人就能够与室友或大家庭成员分时享用住房空间。住在一所房子内的各房客可以选择上不同的班次,这样他们就用不着争抢睡觉、做饭和洗浴用具了,由此可使一天任何时间家庭用具承受的压力减少1/3。    制定政策的人现在就应该开始为一个人口密度更大的世界做计划,那些到下个世纪人口也许达到3000—5000万的超级大都市尤其应该如此。24小时经济在这些城市最见成效。    不停顿的城市只是把时间作为经济资源看待的一种办法。该是经济学家和行政人员们重新考虑时间概念的时候了。

第 2 版

1. 俄总理说俄经济呈现增长趋势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5月21日电】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说,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1997年1—4月俄罗斯经济的积极趋势已稳定下来。    总理在国家杜马作联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指出,1—4月国内总产值大约保持在去年同期水平,工业产量增加,通货膨胀率下降(物价只上涨6%)。机器制造业的经营积极性高涨(主要依靠汽车制造业)。    纺织工业正在出现积极的进展,产量增加8%。增产的还有石油开采工业、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部门以及有色冶金工业。    1—4月居民收入增长4%,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居民减少3%。国家食品保障方面也出现了好的趋势,食品,包括食糖、食用油、鲜冻鸡和鲜冻肉的进口减少了。    总理承认,他的内阁在第一季度没能执行1997年联邦预算的指标。主要原因是税收不足。1—4月只完成了预算收入的64.4%,预算支出却达到70%。在此期间收税70.3万亿卢布,低于1994—1996年同期的水平。欠缴税款达80万亿卢布。    切尔诺梅尔金重申,政府近期的主要工作是偿还工资和退休金欠债。俄罗斯总理说:“制定增加预算收入的一系列补充措施的工作即将结束。”通过实施这些措施能使国库至少再增加30万亿卢布。其中大约一半打算从欠税企业和私有化收入中得到。另一半靠调节消费税和采取措施调整现金流通的措施来实现。还将建议对征税办法作一些改进。    切尔诺梅尔金说,已开始在酒类产品的销售方面进行整顿。政府认为,有必要对调节酒精生产的联邦法规进行修改。采取这些做法还可得大约3.5万亿卢布。    政府规定对制铝工业企业和石油公司进行检查。政府还认为,必须简化对小企业的税收制度。为了活跃国家经济,计划降低工业部门铁路运输运费以及天然气费和电费。还打算把贷款利率下调20%,以恢复企业的资金流通和帮助农村。    他在谈到将要进行的住宅公用事业改革时说,不会把硬性标准强加给任何人,各地将有主动权。

2. 建立反蒙博托的国内国际联盟

【路透社卢萨卡5月20日电】纪律严明、外国支援和蒙博托总统的武装部队的崩溃这三个因素帮助卡比拉的武装部队打赢非洲最速战速决的战争之一,并在7个月中夺取扎伊尔政权。    卡比拉的联盟是去年10月成立的,由四个默默无闻的组织组成,图西族班亚穆伦格人是反对蒙博托的先锋。    西方情报人士说,邻国乌干达和卢旺达为了扼制从扎伊尔出来活动的敌对游击队组织,因而支持卡比拉,向他秘密提供部队、训练、后勤和外交支持。    一位地区军事分析家说:“蒙博托的最大错误是鼓励这些敌对组织从他的领土出发开展活动。由于这样做,他直接迫使乌干达——主要是卢旺达——寻找最后解决办法,这个解决办法就以卡比拉的名义出现。    在大约有40万人的班亚穆伦格人抵制扎伊尔企图把他们赶到卢旺达去的试图时,在扎伊尔东部爆发了战争。卢旺达是他们在200年前离弃的一片土地。    西方情报人士说,卢旺达人对东部刚刚出现的叛乱活动提供了他们能提供的一切支持。在叛乱部队得势后,蒙博托的外部敌人秘密地联合起来,例如,安哥拉提供空中后勤支援和装备。    在扎伊尔的第二大城市卢本巴希的一位西方外交官说:“卡比拉的最大成功是建立一个反对蒙博托的国内和国际联盟。”这些情报人士说,甚至于离得遥远的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的政府也向卡比拉提供指导,因为他们把蒙博托看作西方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在叛乱联盟得势和发展壮大时,蒙博托的武装部队崩溃了。军队中有些士兵几年来没有得到军饷,由于没有经受训练和由于贪污腐败和部落制度破坏了指挥机构,因此部队士气低落,他们利用叛乱活动进行抢劫和逃跑。    蒙博托的所谓“精锐”总统卫队的前军官卢班加说:“我们没有值得一谈的军队。我们拥有的只是一些没有得到军饷的穿军服的人。”这位军官加入了叛乱部队。    卡比拉还因扎伊尔腐败的经济和政治结构而得益。大多数人感到失望,因此支持卡比拉,提供有关蒙博托的系统的急需情报。反政府军的一位高级官员说:“这是一场得到人民支持的和得到我们的外国朋友帮助的地方战争和革命。”

3. 图片新闻

扎伊尔平民在首都金沙萨街道游行,支持卡比拉成立新政府。(美联社)

4. 国大党领导层动荡又起

【法新社新德里5月19日电】印度报纸今天说,因腐败丑闻和一个多世纪以来最惨重的一次竞选失败而陷入困境的印度国大党(英迪拉派)又面临着领导层危机。    这些报纸说,要求国大党主席凯斯里辞职并让位给索妮亚·甘地的压力越来越大。神秘莫测的索妮亚·甘地是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的遗孀。    生于意大利的索妮亚本月宣布正式进入政界。18日,印度某邦的一位高级领导人在指责凯斯里治党不力之后辞职,这加强了要索妮亚上台的要求。    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国大党领导人兰达瓦要求索妮亚·甘地出面干预,拯救国大党。与此同时,国大党领导人、原英迪拉·甘地的助手安图莱指责凯斯里为个人利益而危及该党的地位。    凯斯里3月30日突然撤消了对脆弱的联合政府的支持。安图莱在谈到这件事时说:“众所周知,他一心想当总理。”安图莱在接受《印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他的野心没有得逞。他作出的某些决策以彻底失败告终。他应当辞职。”    国大党曾说,索妮亚·甘地进入政界将使党“焕发活力并振作起来”。

第 3 版

1. 卡比拉忠于自己事业的战争领袖

【法国《解放报》5月19日文章】题:卡比拉,一个忠于自己事业的战争领袖    洛朗·卡比拉真的像克格勃在1964年所说的那样,是“中非地区最可怕的反叛领袖”吗?还是像切·格瓦拉在1965年的战争日记中所写的那样,是“寄生军队”的领袖,一个贪财的、经常远离前线的指挥官?这一矛盾或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切·格瓦拉本人也承认卡比拉“头脑清醒、务实、信念坚定”。克格勃也很快发现卡比拉是一个“政治经营家”,一个搞颠覆的“行家”。靠着坚定的信心(如果使用得当),再加上资金的保障,他将来必定前程无量。果然,他刚刚宣布自己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总统。    卡比拉很早以前就确立了自己的阵营。他当时并没有把反对蒙博托作为个人的目标,也没有把革命作为自己的理想。1984年12月他在接受《亚非》周刊采访时说出了自己一贯的心愿:“人民应当在那些熟悉阶级斗争的干部领导下团结起来,以便建立一个革命的民主政权。在这个社会里,无论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还是工人阶级出身的人都可以领导国家,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可以了。”如今,他却又宣布要在扎伊尔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这一概念是从德国社民党人那里借鉴来的。1988年,他作为苏丹游击队领导人约翰·加朗的“钦差大臣”,与蒙博托在巴多利特进行了会谈。据当时亲自去迎接卡比拉的一位西方人说,那时的卡比拉态度十分恭敬。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30多年来卡比拉忠于什么事业的话,那么他只忠于他自己的事业。    卡比拉是个民族主义者,一个独立英雄,他反对任何企图分裂他家乡的行动。他在巴黎和贝尔格莱德等地到处旅行了一阵子,后来回到扎伊尔并拿起了枪。1975年他抓了四名人质,并靠着这笔赎金资助了自己的抵抗组织。10年后,他在军事上彻底失败,他的游击队被迫撤到扎伊尔东部的山区。他只剩下一个军事和贸易基地,通过那里向布琼布拉和达累斯萨拉姆出口黄金。    处在政治蛰伏期的卡比拉成了中非地区许多国家元首的“朋友”。乌干达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和卢旺达的铁腕人物保罗·卡加梅使他重新回到了政治前台。他们把在扎伊尔生活了几代的图西族人——班亚穆伦格人——交给了卡比拉,并给予足够自卫的军事支持。从此,历来受到种族清洗的班亚穆伦格人成了扎伊尔反叛力量的先锋。    诚然,刚果(扎伊尔)解放民主力量联盟通过战斗使自己获得了一些合法性,但当它进入首都金沙萨时仍带有很浓重的外国色彩:它的突击队员全部由讲英语、甚至是讲葡萄牙语的人组成。扎伊尔政权主要是靠卢旺达和乌干达的士兵摧毁的。从后勤和资金方面看,卡比拉只能算是反蒙博托联盟的一个“马前卒”。    昨天,新总统承认他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是“管理一个被摧毁的国家”。更糟糕的是,卡比拉几乎是孤身一人。虽然他身边有十五、六个“高级专员”(其中许多是通过互联网络招募来的),但新总统既没有干部,也没有管理经验。为了控制矿藏丰富的加丹加省,他把自己的一位表兄加埃唐·卡库吉任命为该省省长。他的矿业部长坎巴莱·穆图图洛原是一位英语文学教授,如今他正在宾馆中研读20年前出版的《非洲现代地理》,而该书有关地下矿藏资源的章节仅薄薄的几页。更不用说胡图族难民的这个“小问题”。对卡比拉来说,这些都是解放的代价。

2. 有争议的“比比”

【美国《读者文摘》5月号特稿】题:以色列的危机与契机(作者拉尔夫·金尼·贝内特)    47岁的“比比”(以色列人都这样称呼内塔尼亚胡)是以色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理。他面对的是以色列两大政治现实:一是境内巴勒斯坦民族主义高涨;一是在阿拉伯世界根深蒂固的敌意之下,如何与巴勒斯坦人共处并同时维持国家安全。    内塔尼亚胡除了要处理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大问题,另有一大堆困扰,一波接一波的通货膨胀(现在是“可以掌控的”12%—14%)及高税率削弱了国家经济,这些都必须进行整顿。保守的耶路撒冷智囊组织“夏洛姆中心”成员约拉姆·哈佐尼说:“以色列的经济非常排他,带强烈的垄断色彩。就一个企业经营中心来说,这个国家已因此而瘫痪。”很少美国籍犹太人回以色列去创业,却有不下50万的以色列人目前居留美国工作。    犹太人移居1967年战争所占地区而引起的问题,他也必须想办法解决。移居者部分是别有图谋的活跃分子,把内塔尼亚胡视为志同道合的领袖。内塔尼亚胡须维系他们的支持;对于好斗的人(这些人视犹太人殖民区为奇耻大辱)也要小心应付。    内塔尼亚胡去年5月经过激烈选举战,打败当时的总理佩雷斯,率领保守的利库德集团重掌政权。他所承袭的是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局面,以及危机四伏而且迫切需要经济改革的国家。    他是复杂而富争议性的人物,是强烈爱国的以色列子弟,在美国住过多年,常被人形容为“太美国化”。他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积极分子,却反对该运动主流派一向赞同的社会福利——中央集权政策。他跟一般犹太人不一样,离过两次婚,并曾涉及一宗通奸丑闻。但他和笃信宗教的激进分子关系密切,这类社团人数不多,影响力却不小。他大半生致力于打击恐怖分子,现在却必须和这些人打交道。他尽管在公众场合极具魅力,本性其实落落寡合。父亲的预言    内塔尼亚胡生于1949年,以色列与入侵的阿拉伯国家联军交战争取独立之后几个月。1962年,全家人搬到美国,他在费城郊区读中学,很快就美国化了。他有个哥哥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因此他知道家乡的动态。    1967年5月,他的高中同学忙着筹备毕业舞会,他却提前毕业考试,因为家乡战云密布,他要赶回国去。6月5日,他伫立在耶路撒冷一幢公寓大楼的屋顶,目睹炮弹在街上爆炸。这是阿以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始。    以色列战胜后,完全占据了以往和约旦分治的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叙利亚边境的戈兰高地,以及南方整个西奈半岛。    举国欢腾中,内塔尼亚胡的父亲班锡安却对儿子预言:不出一个世代,以色列就得把抢占的领土退还给阿拉伯人。    这预言是了解内塔尼亚胡父子的线索。班锡安现年86岁,原为复国运动修正主义者,复国运动主流派人士多属社会主义者,憧憬以色列建国之后能与阿拉伯国家和睦相处,如兄弟之邦。但班锡安等人反对社会主义,不信任阿拉伯人。    1948年以色列建国,建立了远景广大却耗费不赀的社会主义体制,由政府拥有90%以上的土地。但与阿拉伯人和睦共处、兄弟邦谊的理想却始终没有实现。    结果,以色列的处境岌岌可危,虽有经济潜力、军事实力,并可从美国获得每年30亿美元的援助及安全保障,但是600万以色列人居住在不到2.1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周围有1.5亿阿拉伯人。难忘的教训1967年战争后几个星期,内塔尼亚胡从军,被编入精锐突击部队,后来升任队长,甚受队员爱戴。    1973年10月6日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接着的19天中,以色列军遭受重创。经过重新部署、反攻,付出惨重代价后,以色列赢得了胜利。以色列军在不到三个星期内有2552人阵亡,损失重大。    “赎罪日战争”在内塔尼亚胡心头留下永久的教训:幸亏以色列占有1967年之役攻掠的土地,才有空间承受阿拉伯联军的突袭,幸免亡国。他坚信,在那片土地上不论给巴勒斯坦居民多大的自治权,以色列都必须掌握控制权。不辱使命    1967年,内塔尼亚胡的哥哥约拿单随所属突击队远赴乌干达恩德培机场抢救被劫持的98名犹太人质,在行动中殉职。这次大胆的突击行动震撼了全世界,对内塔尼亚胡的一生也影响深远。为了纪念约拿单,内塔尼亚胡家族创办了“约拿单研究院”,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    1982年,内塔尼亚胡出任驻美国使团副团长。1984年出任驻联合国大使。    有一次,以色列的企业家洛郎多·艾森到华盛顿拜访他,问他为什么不多做些外交圈的交际活动。内塔尼亚胡摊开一页白纸,画了一个网格。在页边,他写下他想打交道的对象:国会、白宫、犹太社区。在页顶,他列出了工作方式:会谈、酒会、上电视。接着他在每个小格里打叉。到停笔时,他抬起头望着艾森——电视那一栏打叉记号最多。艾森说:“这是他所以竭力在电视上给人好印象的原因。”    由于常常上美国电视新闻节目,有人以该节目主持人科佩尔的名字给内塔尼亚胡起了个诨号,叫“比比·科佩尔”。他最有名的一次电视亮相是1991年海湾战事方炽之时。伊拉克对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电视背景是空袭警报的啸音,内塔尼亚胡戴着防毒面具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CNN)的访问。    内塔尼亚胡1996年5月当选以色列总理。他只希望以色列得到两样非常根本的东西:和平与繁荣。他赞同企业私营,有意把经济体制由国家管制改为自由经济。可是,推动经济改革之前,他须先处理巴勒斯坦人的问题。    内塔尼亚胡相信,真正的现实是:“除非阿拉伯集团与非阿拉伯国家伊朗都接受现实,否则以色列与阿拉伯之间的冲突无法结束”。内塔尼亚胡相信,在那以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和平须以以色列的实力为后盾。一位以色列著名评论家指出:“不管争执的问题是什么,底线都是生存。”而在这底线上,内塔尼亚胡的勇气和他的政治宿命都会受到真正考验。

第 4 版

1. 埃及“克隆”尼罗河:将使沙漠繁荣,还是使水井干涸?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5月19日一期报道】题:埃及克隆尼罗河:将使沙漠繁荣,还是使水井干涸?    在埃及的西部沙漠,痛苦劳累的穆罕默德因为风沙双眼红得发痛,嘴和鼻子都用白布蒙着。他礼貌地停下了手中的活儿。他说自己是“建造现代金字塔的奴隶”。    这个23岁的压路车司机皮肤粗糙,他所在的单位只是挖掘新河谷运河的埃及人中的一支小队伍。新河谷运河将是贯穿地球上最热、最干地区之一的一条水泥渠道。在运河的一端,将有一个巨大的抽水站,每天从纳赛尔湖——阿斯旺高坝将尼罗河截流而成的水库——抽水36亿加仑。制订计划的人士说,抽到几百英里之外的水将喷洒在沙漠中间,将一条狭小的古老的绿洲变成茂盛的新河谷并营造100万英亩农田。    不只是穆罕默德,还有许多埃及人,开始把这个巨大的工程看作是胡斯尼·穆巴拉克总统的金字塔——这位埃及领导人将因为这一建筑而被人们记住。唯一的争论是,该工程将证明他有远见卓识呢还是愚昧无知?改善自然环境    支持这一工程的人对许多世界之最充满了热情:这条世界最长的运河将通过最险恶的地带将水从世界最大的一个人工湖输送到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土壤改造工程。    但不少研究自然资源的专家说,该工程只显示了,要说服个人和一些国家的政府以一种新的方式——水是珍贵商品而不是从古到今农民一直不花钱就得到的东西——来思考水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和多么困难。他们认为,浪费20亿美元搞一项试图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无法承担的工程来把水几乎无偿地供应给农民,这是埃及最不需要的。开罗的内科医生马格迪是位环保主义者,他说:“尼罗河就在我们眼前,埃及人禁不住就会觉得我们的水又多又好。但这是一种错觉。”    埃及已经用了根据国际条约分配给它的尼罗河水的全部份额,主要用于灌溉农作物。然而,埃及一半多的粮食,包括每年约1000万吨谷物,仍靠进口。据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问题研究院的教授、水问题专家托尼·艾伦说,因为种出1吨谷物要耗费1000吨水,所以,也就是说,埃及已每年进口了大约100亿吨“虚体水”。    整个中东是世界上出口石油最多的地方,但这里也是进口虚体水最多的地方,但似乎该地区各国的政府和它们的人民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一事实。艾伦说:“每年包涵在谷物中的水比沿尼罗河流到埃及农民地里、家里的水更多。”他计算,1972年前后,中东就“用完了水”    ——因为中东已无法用这里有限的供水来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从那以后,中东就一直通过进口虚体水的方式来弥补对水的需要。    相对来说,这还没有令埃及及其邻国感到痛苦,因为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联盟长期以来一直补贴谷物出口。艾伦说,80年代,在没有直接出口补贴的情况下,生产1吨小麦可能要花200美元,而这些谷物生产大国却以平均每吨100美元的价格向埃及及其邻国出售小麦。流淌的资本但虚体水的价格看涨    ——去年,谷物价格达到1吨250美元——中东对水的需求也在增加,主要是因为人口迅速增长。结果将出现缺水现象,因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一直存在着。上周,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警示:因为在共享供水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约旦愤怒地取消了王储哈桑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会晤。    通过淡化海水的方式来缓解缺水现象绝不是万灵药。    这样做虽能提供饮用水,但用这种方式来灌溉    ——灌溉是干旱的中东地区用水最多的方面——可就太昂贵了。因此,西方顾问一直敦促阿拉伯国家停止追求粮食自给自足这一难以实现的目标。相反,专家们说,中东国家应当进口它们所需的谷物,团结起来运用他们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来降低粮食价格。它们自己的农业则可集中种植单位用水能创造高价值的作物,如蔬菜;它们还应逐渐提高水的价格,鼓励保护水资源和提高灌溉效益。    但在粮食自给自足仍为受欢迎的政治目标的许多国家中,很难这么做。例如,沙特阿拉伯在沙漠里用淡化水种植小麦,每蒲式耳小麦价格约为世界小麦价格的7倍。约旦是该地区最缺水的国家,它几乎是免费地向农民供水。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已花了10多年、耗资300亿美元搞一项庞大的灌溉工程,穿过沙漠钻到努比亚沙岩地下蓄水层——这是3万多年前冰河时代形成的蓄水层    ——打了几千口深井,但他没有补给来源。结果,他所称“巨大的人工河”的灌溉工程被其他人称为“大疯子的河”,因为这将耗尽宝贵和有限的所谓古地质年代蓄积的地下水资源。    迄今为止,以色列是中东唯一听从西方经济学家的忠告的国家。60年代,当时的以色列总理列维·埃什科尔及其内阁就开始减少农业的供水量。以色列将农民的用水费逐渐提高到平均每1000加仑80美分,这是世界灌溉水费最高的国家之一。以色列不再增加小麦或肉类的生产,而是集中发展蔬菜、水果和鲜花。在极其有效的滴灌方面,以色列处于领先地位,以色列下水道中的污水,55%得到处理和再利用——主要用于灌溉如棉花和亚麻之类非食用作物。褒贬不一    但埃及存在着许多以色列没有的问题,穆巴拉克推动新河谷运河工程不只是作为解决本国人口过分拥挤和失业问题的一条途径。由上可见,埃及是一片广袤的干旱平原,只有一条窄窄的绿色地带——尼罗河从埃及中间流过。埃及6000万人口中,有95%拥挤在这条只占国土5%的狭长地带上。预计,20年内,埃及人口将达到8500万之众,真难以想象,新增的这2500万人口将在何处生活或工作。根据官方统计数字,埃及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为11%左右,而实际失业率估计达到20%。埃及政府希望在今后20年里用暂时免税、廉价土地和足够的水来吸引700万人到新河谷去。    埃及制订计划的人士说,他们能通过节约该国目前用水的10%来向运河注水。通过修缮泄漏管道和衬砌渠道、运用新的灌溉技术和减少诸如稻米、棉花和甘蔗等需水多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就能实现所需的节约。    尽管运河现已开工修筑,但额外的供水和应会创造的就业机会还只停留在纸上。因为供水将继续收很少的钱或根本不收钱,农民可能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人们对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可能希望过大。穆巴拉克政府说,私人投资商将在新河谷开办外向型农场。但为了具有竞争性,私营出口商必须利用自动灌溉系统并控制劳动力成本。研究沙漠农业经验丰富的埃及水文地质学家鲁什迪·赛义德预言:“这个工程将为几千人而不是几百万人提供就业机会。”他和另外一些对该工程持批评态度的人士认为,更明智的做法是停止城市对尼罗河河谷及三角洲的侵蚀并在最近发现的沿海油田周围建设新的工业城市。但是,穆巴拉克决心要搞这个工程,对此,埃及人几乎毫不怀疑。埃及从哪里去弄到挖掘运河和建造抽水站所需的20亿美元和在新河谷兴修道路、创办学校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另外150亿美元,仍不得而知。“穆巴拉克的金字塔”,穆巴拉克总统和新河谷运河图片说明:在人口迅速增加、供水有限的情况下,埃及已开始修筑耗资20多亿美元的新河谷运河。这条运河将使尼罗河延伸至埃及西部沙漠,从而新辟耕地100多万英亩。该 工程第一阶段:在两年半时间里完成新河谷运河从阿布·辛拜勒北面不远处到图什凯洼地的修筑任务,长度为41.6英里。第二阶段:在2017年之前,新河谷运河将修到巴里斯绿洲,总长度192英里。另外,一些长远计划已拟将新河谷运河修到拜哈里耶。该运河底部宽100英尺,顶部宽175英尺,深20英尺。图中英文Suez Canal指苏伊士运河,Nile River指尼罗河,Cairo指开罗,Aswan指阿斯旺,Aswan High Dam指阿斯旺高坝,Lake Nasser指纳赛尔湖,Abu Simbel指阿布·辛拜勒,Toshkadepression指图什凯洼地,Baris oasis指巴里斯绿洲,Canal指运河,Land to be newly irrigated指新灌溉地,Kharga指哈里杰,Dakhla指达赫莱,Farafra指费拉菲拉,Bahariva指拜哈里耶。

第 5 版

1. 到温布尔登称霸的男孩

拜师为徒    【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5月号文章】题:到温布尔登称霸的男孩(作者豪威林)    1996年一个星期日,理查德·克拉吉塞克成为第一个赢得温布尔登网球赛男子单打冠军的荷兰人。当天,我在任教了几十年的阿姆斯特丹网球俱乐部餐厅里,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电视机。克拉吉塞克一走上有如圣地的温布尔登球场中央,我就知道他有取胜的信心。相反,他的对手华盛顿那天却神色黯然;克拉吉塞克发球像炮弹般强劲,正反手击球都凌厉顺畅,攻守自如。还有一点更重要的,那天下午没有任何事情能挫败他的锐气。当天他的模特儿女友德克斯到场观战。    童年时期艰苦得几近奴隶劳役的训练是他的成功基石,帮他登上网坛高峰。他14岁那年来见我,虽然还很害羞,已经是个真正的职业网球手了,可是他还须从头学起怎样投入比赛。    那是个闷热的八月天,我教完一节网球,迎面见到彼德    ·克拉吉塞克。这个高大的地理学家当年带同家人从捷克斯洛伐克来到荷兰开始新生活;他的样子好像很担心,一向充满自信的眼神无精打采——他的儿子一直被视为荷兰网坛神童,突然老是输球。    我很奇怪彼德会在阿姆斯特丹这个网球俱乐部出现,因为以他为首的捷克裔一向群居往南75公里的地方。他在那里原与捷克籍教练罗定合作,要把儿子培养成职业球员,此番来找我,肯定要克服他的民族自尊。彼德几乎是怯生生地说:“你去给理查德上一节课看看他有什么问题,好吗?”    理查德垂头丧气地坐在不远处的长凳上。他瘦骨嶙峋,两腿细长,身体和双腿比较起来又显得太短。他双手托着头,鬈曲的头发乱蓬蓬的,双臂搁在纤瘦的膝上。这年轻网球明星曾在国际青少年比赛中大败华裔球星张德培,现在只是低头看地下。我对他的父亲说我会跟他练习一课,然后前去自我介绍,又问他近况如何。他咕哝着说:“我想,还好吧。”    他拖着脚跟我一起去球场,始终低着头。我心想,他的动作就像个老头,难怪在毫无威胁的情况下打球也错误百出。这个少年几乎没有我四年多前初见时的影子。当时他在全国少年赛中,凭他击球落点准确把块头比他大的对手打得落花流水,所用的战略成熟得不逊于成年球手。    三星期后,彼德又打电话来,问我是否愿意替代罗定做理查德的教练。1986年夏天,他来我这里试两个月;相处得来的话,他就加入我的网球学校。严格要求    我们两人的沟通开始有些困难,他总是不愿意说话。我想,要打破僵局,最好的办法便是打球。看过他比赛的人都知道,他的球技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好。他的反应和步法都不错,也能照顾全局,但散漫得很。他临场懒于走动,所以抽击不够有力、不够准,同时上旋球打得太多。    三个星期后他一点一滴说出以前训练的情形,我才明白,原来他上小学之前已经每天要在球场呆上三四个小时,起先由父亲训练,后来才跟罗定。    他反手击球的问题最大。他像很多被煎熬出来而成为好手的孩子那样,是学用双手打反手的。他现在到了身体快速成长的年龄,瘦长的身躯却变得碍手碍脚。他一定要学习用单手来打反手抽击;虽然我对他尽量客气,但在这关键课题上却绝不容情,否则他永远无法跻身高手之林。    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次深谈,是在球场上,隔着网谈的。我对他说得很明白,在这里打失了球没有任何惩罚;我们都在这里学习,并不互相指责。他又把头垂下了,我于是大声说:“你如果不抬头看着我,一切努力都白费。”    他勉强抬起头来,我看见他眼里有害怕的神色。他犹豫地说:“我每打错一个球都很不痛快。”我开始明白,他害怕的不单只是他父亲和前任教练的严格要求,还害怕自己有辱从小就是网球神童的声誉,每遇上失败就以为自己的网球事业永无翻身之地。其实他的事业还没开始呢。    我给他打气,鼓励他以他的捷克同胞伦德尔作榜样。我告诉他,伦德尔凭苦练取得了叫人难以置信的成就。我想要他明白,光靠天分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乐于投入训练,要设法让自己每天都有一点点进步,才会出人头地。此后他练球轻松多了。他反应更快,打球更有力,有时候我看他还真的练得很开心。后来他有些球打坏了我还开他的玩笑,他也笑了。我们总算上了轨道。    理查德进了我们在阿姆斯特丹的网球学校。他胜而不骄,处处显得谦虚,这一点我很喜欢。但有一天发生了不愉快的事。    和他一起练球的是一个来自阿姆斯特丹很自大的男孩,故意惹理查德生气。理查德打得很差,突然间大发脾气,把整篮网球打得满地乱跑,把球拍摔得破碎支离,并用脚踢墙壁。这正是我以前见过的愤怒青年;我不能可怜他,决定罚他停止练习一个星期。给予父爱    惩罚结果是他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脸色苍白的理查德恢复练习时首先道歉,练习一开始就干劲十足,连一般的练习也全力以赴。那段时间他的父亲每星期有四天在他放学后开车接他。我看得出彼德关怀儿子,但他并未干预练球。后来接送的车突然变成一辆旧的小汽车,他一下来车子就开走。这样又差不多过了一个星期,有一天,车上下来一个身材高挑的金发女人,她便是理查德的母亲卢米拉。    她在我对面坐下来,喝咖啡时手有点抖。她伤心地说:“我们的婚姻出现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决定离婚。最糟的是我不知道怎样让理查德继续练网球。”彼德在离婚时完全没有让步,所以卢米拉和儿子现在很穷,没有能力交学费。钱可以留待将来再说,我最关心的是理查德,现在突然明白了理查德为什么经常沉默不语。    我渐渐觉得自己是他的第二个父亲。练习前,我把他带到一边,说他的母亲已经把家里的情况告诉我,我心里很不好受。他也闷闷不乐地说:“母亲和我以后要相依为命了。我希望打球赚钱养活我们。”我告诉他不要担心学费,他听了马上开朗了。从此他的网球越打越好。成功之路    我肯定他打得很好,但得明白一个道理:理查德要能懂得输球并非世界末日,通往冠军的路途上一定要经历许多挫折。理查德如果能够克服畏惧落败的心理,肯定会出人头地。于是母子俩毅然决定让理查德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网球上。卢米拉相信:两年内,也就是理查德17岁时,一定能赢得第一项大赛冠军。    这时理查德发育得特别快,一年长高了差不多10厘米,因此长时间苦练使他更加辛苦。我每次看见他回家时筋疲力尽的样子,都很担心。不过卢米拉告诉我,理查德对成为顶尖运动员所需既单调又有纪律(例如早睡早起)的生活完全没有问题。其实他从小就习惯了。而身高增加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发更有力的球。    他练球如果连发几个有力的球,我会鼓励他说:“再加把劲”。炮弹式发球是他取胜之道,而他也把这战术渐次完善。虽然很艰苦,但他上网速度越来越快,毫不留情地封杀对手的回球。他练球的时候,偶尔会突然出现茫然的神情,跟着便在场内飞奔,挥洒恰到好处,脸上还露出一丝笑容。    “你临场比赛如果能发挥到这种地步,总有一天会赢得温布尔登网球赛的冠军,”我这样对他说。可是在心里,我还是担心他正式比赛时恐惧失败的心理又会出现;有一天,理查德叫我不用担心这种情况。他说话的声音很轻,却满怀信心。我也感觉到是时候了;不久之后,在1989年,18岁的理查德参加了荷兰全国精英锦标赛,参赛的大多是巡回赛的国际职业网球手。理查德打进了决赛,对手是荷兰最优秀的职业球员哈乌依斯。由于比赛重大,星期日的决赛有电视现场转播。理查德步进球场时,看都没看哈乌依斯。我打从心底里高兴起来。哈乌依斯三盘都在挨打,理查德打的球忽左忽右,他无法招架,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第二天荷兰报纸都说网球奇才克拉吉塞克卷土重来。我倒觉得应该说是具备称霸球坛条件、克服了过去、脱胎换骨的理查德有了突破。他出色的表现完全基于对网球的热爱,他的地理学家父亲从苦难中脱颖而出。儿子从他身上继承了自律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用这种力量为母子二人创造更好的未来。    理查德不到两年就赢得他第一项大赛冠军,跻身职业网球手行列。他常受伤患困扰,但仍勇往直前,很多世界名将都视他为未来球王。

第 6 版

1. 因材施教 顺乎自然

【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5月号文章】题:我也要自由奔驰(作者米德)    从我长大到可以在我们家的农场上帮忙时起,我就知道父亲对我有什么期望。家庭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待人要公道。做了错事不要找藉口。还有,我长大了要当医生。    我们祖上三代都是医生。我知道自己将来也会干这一行。我6岁就有了第一个听诊器。    每年我过生日,父亲都会交给我一些行医用具,全是长辈留下来的。他还指给我看将来我的名字会刻在诊所门铜牌上的什么地方。因此,注定要做医生这种想法早就铭刻在我心里了。    我逐渐接近大学之门,开始感到做医生并不是我心底的愿望。最使我惴惴不安的是我怕达不到父亲的期望。我不敢把患得患失的心情告诉他,希望自己能够把问题解决。    上大学前那个夏天,我正为了是否该选读医科而烦恼,父亲给了我一项有点困难的任务,我希望可借此暂时转移注意力。当时父亲在农场里养了几匹马和一批捕鸟猎狗,那些猎狗一向由我负责训练。有个病人看病后送了一只幼小的英国塞特猎狗给我父亲当做诊金,我父亲照常把这狗交给我。“看看你能把它训成什么样子,”他说,“不过我不会对它有太大期望。”    我相信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那小狗约10个月大,很机灵,我们给它取名为捷利。它的毛皮大部分是白色的,零零落落间杂着些红斑。    训练工作的第一部分很容易。它很快就学会了各种基本动作:坐,站住,蹲下,走。唯一学不会的是“过来”。    每天的训练结束之后,我会和它一起坐在一棵老树下对它讲话,重复一遍它理应已经知道的事情。有时候我也会谈到我自己:“捷利,我就是不喜欢跟生病的人在一起。假如你是我,会怎么办?”    不久,我向捷利介绍各种禽鸟的习性。它姿势完全正确,会蹲得低低的,朝猎物的气味前进,步子小而密,落脚很小心,追上鸟雀时,它的身子会突然绷紧,头尽量伸前,右爪稍微提起,摆出典型的准备攻击姿势。    一天,我带捷利到草地上去遛。我们在草高及膝的草丛里走了约90米,忽然发现有只家燕正在黯淡的暮色中低飞寻找昆虫,并且在捷利头上掠过。    我过去一直只用鹌鹑来训练捷利狩猎,而鹌鹑是从来不会像家燕那样行动的。捷利站在那里,愣住了,过了一阵子才开始去追逐那只家燕。那小燕子飞得很低,忽前忽后,左转右折,故意逗捷利,跟捷利嬉戏。捷利很亢奋,疯狂奔跑。不久,家燕振翼高飞,没人天空。捷利站定看着家燕飞走,过了一会儿才气喘吁吁地跑到我身边。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它这样洋洋自得。    其后几天,我注意到捷利已经不再对鸟雀感兴趣;它感兴趣的是奔跑。它会突然拔步飞奔,穿越草丛,捷如羚羊。“这死狗究竟发什么神经?”我心里嘀咕,“为什么不肯做我要它做的事?”    捷利以奔跑自豪。尽管我渴望能好好训练它,但是很奇怪,它奔跑时我也有欣喜的感觉。    到了9月,我终于不得不告诉父亲,这只捕鸟猎狗不肯狩猎。“既然这样,”父亲说,“只好阉了它送给城里人当宠物。狗不肯做它天生该做的事,还有什么出息。”    捷利抬起头,像它平常感到惭愧时那样眯起眼睛看我。我感到伤心,仰天躺下。它也在我旁边趴下,头枕在我胸膛上。我一面闭起眼睛搔它的耳朵,一面苦苦思索。    接下来那个星期六的清早,父亲带捷利出去,准备亲自看看这狗能够做点什么。起先捷利的表现中规中矩,俨如老手。遇到鹌鹑群时,它的姿势完全正确。我父亲射中了两只鹌鹑,捷利顺利地把它们衔了回来。    父亲用带着异样的眼神看看我,好像怪我诬赖捷利似的。但就在那一刻,捷利突然撒腿奔跑。    “它在搞什么鬼?”    “跑呀,”我说,“它喜欢跑。”    一点不错,捷利在跑,专心致志地奔跑,好像奔跑就是表现从容优雅,仿佛奔跑可以使它与旷野、光、空气融合为一。    “它不是猎狗,是鹿!”父亲说。我站在那里看着我的狗搞砸了它一生中最重要的考验,父亲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说:“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它不是那种料。”    第二天,我收拾行李准备去学校。然后我走到狗屋去跟捷利道别。它不在那里,我猜想也许是父亲带进城去了。我走进屋,看见父亲正坐在壁炉前的椅子上看书,捷利则趴在他的脚边睡觉。    父亲把书合上,注视着我。“儿子,我知道这狗不能尽本分,”他说,“不过它倒也很了不起。看着它奔跑,会叫你精神振奋。”    他继续目不转睛看着我。在那一刻,我感觉到他可以看穿我的心事。父亲接下去说:“任何生物只要有用,而且知道自己有用,透彻知道,就值得活下来。”    我深吸了一口气。“爸,”我说,“我不认为我适合做医生。”    他垂低了头,好像刚才听到的就是他一直害怕听到的话。他的脸色很差,我猜想我马上就要挨训。不过他抬起头来再看着我的时候,眼神中带着我以前从未见过的尊重。    “这个我知道,”他说,“看见你跟这只没出息的傻狗一起玩时的样子,我心里就知道。你看着它飞奔时你自己脸上的神情,我但愿你能看到。”    我能体会到他多么失望,不禁泫然欲涕。我真希望自己具备做医生的天赋,能不负父亲的期望,让他高兴。“爸,”我说,“我很抱歉。”    他目光锐利地盯着我看。“儿子,我不是对你失望。等你到了我今天这个岁数,你就会了解这一点。你不愿意做医生,我当然失望,不过我对你这个人并不失望。你不妨想想你曾为捷利做的那些事情。你期望它成为出色的猎狗,达到你的目标,可惜它根本不是那种料。你有什么感想?”    我瞧瞧正在睡觉的捷利,看见它的爪子抽动了一下。它似乎甚至在梦中也要奔跑。    “有一阵子我以为自己失败了,”我说,“但后来我看着它奔跑,看到它那么热爱奔跑,觉得那倒也挺不错。”    “的确挺不错,”父亲说,目光炯炯地看着我,“现在我们等着瞧你怎么跑了。”    他拍拍我的肩膀,道了晚安,然后走了出去。在那一刻,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了解我父亲,心中尽是对他的敬爱。

2. 路不拾遗

据美联社报道,波兰警方说,一名火车调度员在路轨堤围上拾到一个塑料袋,内有由100元钞票组成、面值共10万美元(约78万港元)的现款。他将钱袋送交警方。    铁路公司及警方拒绝透露该名调度员的身分。但《共和报》报道,该男子有两个孩子,其妻子正失业。

3. 硬币救命

据路透社报道,巴西一名售卖彩票的商贩说,他因笃信上帝和在胸袋内藏了4枚小硬币,才不至被劫匪射死。    他说,有两名持械男子闯进他的小店,声称打劫。卡尔内罗开门让他们入内,求他们不要开枪,但一名劫匪仍用手枪向他射击。幸好子弹射中卡尔内罗胸袋内藏着的钱币。两名劫匪后来均被捕。

4. 剪发受罚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弗吉尼亚州堡垒军校的3名女学员,为了想更融入军校生活,互相把头发剪得和男生一样短,结果受到军纪处分。    堡垒军校的发言人说:“剪头发就像是动脑部手术,不是业余人士可以做的。”    堡垒军校对女学员的    头发要求是整齐,并且不    能太短。必须看起来还是    像个女人才行。

5. 再生三胞

据路透社报道,今年的母亲节对一位刚诞下她第二个三胞胎的美国妇女来说尤其具有特别意义。12年前,34岁的葆拉·鲁滨逊生下了她第一个三胞胎(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今年5月9日她又在巴尔的摩的圣阿格尼斯医院产下了她的第二个三胞胎(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她的第二任丈夫杰弗里·鲁滨逊说,为了养活新近增长一倍的子女,他得努力工作。他说:“我们会做好的。”

6. 漫画

这只树熊哪能睡得很香。(原载香港《大公报》)

7. 图片新闻

在圣彼得堡检阅仪仗队:先看我的。(原载法国《周末三月》)

第 7 版

1. 香港研究高热治癌获重大进展

【香港《快报》5月4日报道】题:中大研究高热治癌症解开生化现象之谜43摄氏度可杀死细胞    外国研究显示高热可“杀死”癌细胞,但这方面的了解仍有限;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最近探讨此现象背后的生化作用,首次发现高热可降低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增加酸度及降低B23蛋白质,从而减慢细胞生长及阻碍其分裂过程,令癌细胞迅速“灭亡”。    虽然这项研究还未到临床阶段,但研究人员相信,研究结果有助发展高热及高热配合其他癌症疗法的治疗效果。这项研究计划刚被香港研究资助局评为“卓越”等级。    中大生物化学讲座教授李卓予表示,37摄氏度的人体温度最适宜细胞生长,无论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均会扰乱细胞的活性机制。经过各国30多年的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在42至43摄氏度下死亡,但正常细胞的死亡温度则是45摄氏度,所以在43摄氏度下的影响情况轻微。    李卓予教授于1991年获研究拨款,与系内冯国培教授研究癌细胞在加热情况下的生化反应。据冯国培介绍,研究人员在白老鼠体内培植了脑癌、血癌及乳癌细胞,然后测试癌细胞在“死亡温度”43摄氏度的反应。    研究结果发现,当加热一至两小时后,三种癌细胞先后死亡,次序依次为脑癌、乳癌及血癌。冯国培称,这项研究首次发现加热对癌细胞造成三种影响。    他解释,葡萄糖犹如癌细胞的“能源”,所以加热后减低其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就减慢了细胞生长。此外,癌细胞的分裂需在略带碱性的环境下进行,加热后增加了细胞酸性,直接阻碍细胞内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分裂。    至于B23蛋白质,则是用以组合DNA转化为其他蛋白质,这是细胞分裂的必需过程,若降低癌细胞核内B23蛋白质,便会阻碍、甚至中断DNA的转化过程,大大降低细胞活力,加快死亡速度。

2. 人造虹膜除眼疾

【德国《星期日图片报》3月30日报道】题:人造眼球虹膜移植手术    波茨坦眼科医生福尔科尔·拉施博士与斯图加特莫歇尔公司的研究小组合作,发明了一种将人造虹膜移植眼球内的新方法。    这是眼外科医学的一个重大进步,可以解除天生就没有虹膜或在事故中失去虹膜的病人的痛苦。    拉施博士的新发明是受了照相机光圈的启发。人们在使用照相机时能够根据亮度对光圈进行调节。人眼虹膜的工作原理也与此相似。它通过自身的变大或缩小来增加或减少穿过瞳孔照射到眼睛晶状体上的光线。人造虹膜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和照相机不同,它仅有一个固定光圈。    拉施博士已经成功地完成了7例人造虹膜移植手术。无论是部分虹膜缺损还是完全没有虹膜,都同样能进行移植手术。从前必须在角膜上割开一个10毫米长的口子,现在,只要割3毫米长就够了。这样,手术后出现角膜弯曲和感染的可能性就大为降低了。    术后第一天,病人往往感到视力有明显提高。刀口很小,几天后就会痊愈,手术后眼睛也不会变红。由于眼睛内部的压力,微小的刀口会自然愈合,所以根本不需要缝合。    图片说明:1.在正常的眼睛中,虹膜能够调节射入视网膜的光线。    2.没有虹膜,光线就不能集成一束射入视网膜,人的视力就会很差。    3.人造晶状体可以折叠。    4.第一个夹圈被装进晶状体囊;第二个夹圈安放在第一个夹圈上,这就出现了一个人造虹膜。    5.在角膜上割开一个3毫米长的切口,将其植入眼球内。    6.被吸空了的坏晶状体囊是安放人造晶状体和虹膜的地方。

3. 长期紧张会加快血管老化

【德国《彩色画刊》4月17日一期报道】题:生活在紧张状态下会加快血管老化    神经紧张时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这种负担如果时间不长,那么一切会很快恢复正常,肌体会“解除警报”。    如果较长时间处于“消极的紧张状态”下,情况就不一样了。不一定职业负担过重或私人的问题会导致这种状况,有害的环境如不断的噪音也会使肌体出现剧烈的应激反应。一种可能的后果是,血压居高不下。多数情况下有关人员自己还不能发现这一点    。    现在人们知道,这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很大的风险。因为持续的高血压会使血管提前老化。高度敏感的血管内壁会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因此容易出现微小的出血裂痕。这里会沉积钙及脂肪的微粒。如果这种沉积过程持续下去,那么血液循环出现故障只是个时间问题。这种人们通常称之为血管钙化的过程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这是我们所了解的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仅德国每年就有约45万个这样的急性病例。身体的一些主要机能会因此受到严重损害,以至需要进行长期治疗。    除此之外,过多地处于紧张状态会使不良的血脂指标继续恶化,血管总的钙化过程因而会加剧。

4. 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多有问题

【路透社伦敦5月12日电】英国研究人员今天说,患有帕金森病的绝大部分病人在嗅觉方面都有困难,这可能为了解这种疾病的原因和诊断提供线索。    里兹总医院的神经病学家克里斯托弗·霍克斯和他的同事们说,把96名帕金森病患者同96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进行比较的试验结果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嗅觉系统有很大的损害。    他们发现,70%到90%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被削弱,同鼻腔和大脑相连的嗅球受到损坏。    他们表示,嗅觉试验或嗅球检查可用来帮助诊断帕金森病和诸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这样一些大脑受损的其它疾病。    但是大脑疾病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这些研究人员在英国医学会《神经病学、神经外科与精神病杂志》上写道:“有一种可能性是,帕金森病、或许还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可能是由于一种通过鼻子进入中央神经系统的病毒或者一种化学剂引起的。”    霍克斯列举了一些报告,表明疱疹病毒可能是通过鼻子进入大脑的。    情况也可能是,失去嗅觉只是帕金森病造成的大脑损伤的结果。    接下来可能是基因组成有问题。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有些人的P—450基因有一种缺陷,人们已经在猴子身上嗅球大量集中的地方发现了这种缺陷。

5. 注射抗体治可卡因毒瘾

【德国《世界报》4月18日报道】题:接种疫苗治疗可卡因毒瘾    全世界滥用可卡因的人数达到了危险的规模。戒毒治疗和心理治疗都收效甚微,药物治疗也不起作用,在这一点上同治疗海洛因毒瘾是相反的。    现在,美国研究人员首次指出了走出治疗可卡因毒瘾困境的出路。他们的论点是:如果所有治疗方法都失败了的话,也就是说不能阻止可卡因对大脑的影响或者说是不能抵消可卡因的作用,那么人们就必须设法阻止可卡因进入大脑边缘皮层。在血管系统就要把可卡因截住。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约并中和可卡因分子的循环抗体,只有在血液里才能起到补救作用。美国研究人员巴巴拉·福克斯女士正在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福克斯把可卡因同一种名为BSA的血清蛋白结合在一起并连同生化药物一起接种到老鼠身上,之后老鼠便产生了排异可卡因的抗体。把这种经过提纯的抗体注射到有可卡因毒瘾的其他老鼠身上,30秒钟内老鼠血液里的可卡因浓度就大大下降,可卡因到不了或者只有很少一点才能到达大脑的边缘皮层。结果是,老鼠没有产生兴奋,而且将来能自己戒掉可卡因。为了抵消微量可卡因,需要大量的抗体,100毫克可卡因至少需要100克抗体。正常情况下,血液里的抗体总量大约为45克。美国研究人员唐纳德·兰德里通过免疫疗法研制的新抗体,有着不寻常的能力。这样的抗体一方面可以识别外来的物质,另一方面它们还具有酶、生化反应分子的作用。这些所谓的催化抗体是专门制约可卡因分子的,从而在几秒钟内就把可卡因分子分解为无效的成分。只需500毫克这样的催化抗体就可以抵消可卡因的作用,这个剂量只需打一针就可以了。

第 8 版

1. 在香港的英国打工族

【美国《财富》杂志5月12日一期文章】题:在香港的英国苦力的最后日子(作者凯瑟琳·桑普森)    全世界都拭目以待香港在7月1日回归中国之后是否还能保留其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但对成千上万年轻的英国冒险者来说,进入香港广阔的经济机遇的一扇窗户正徐徐关闭。由于香港经济增长率高——更不用提这里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英国高出20%——英国人早就开始到这里来立业,甚至连工作许可证都不用办。他们大多两手空空出来闯世界,一开始在酒吧为有钱人倒酒,或在建筑工地浇水泥——这些都是当地人不愿从事的工作。许多寻求发迹的英国年轻人最终挣脱下等职业而去从事技术性较强、赚钱更多的工作。对这些人来说,英国国籍便是一张发财致富的通行证。但他们是享受这种便利的最后一代人。从4月1日起,英国人要想在这里工作必须首先取得工作许可证。三明治送货服务    四年前,马克·戴恩利开始在香港创业。当时,他站在街上向上班的人流叫卖早餐。他回忆说:“我总共卖出了一个松饼和一个硬面包圈。”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可以直接给顾客送货上门,因为他95%的顾客都是忙得无法离开办公桌的英国侨民。从此,他的业务蒸蒸日上。现在,戴恩利和他的同伴们每天在800个办公室兜售三明治。保姆    27岁的妮基·兰福特做了10年保姆,她曾先后在摩纳哥和费城以及南威尔士工作,去年2月来到香港,照看刚满13个月的马克斯·费利克斯。香港令她大吃一惊。她说:“我原以为它比较西方化。”兰福特说,中国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跟随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学英语,而英国侨民则希望找一个能辅导功课的保姆。兰福特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她或许可以留在香港看到年幼的马克斯长大。心理咨询者    43岁的琳达1983年与当公务员的丈夫一起来到香港。四年前,她开始提供心理咨询。拜访她的大多是寻求生活新起点的移民女性。琳达打算在7月1日以后留下来。她说,她一直觉得香港的未来一片光明。杂耍者兼宝石匠    26岁的简·普里斯是一名宝石匠,他玩杂耍本来是为了使双手更加灵活,没想到却喜欢上了这一行当,现在每周在儿童集会和商场表演四到五次。但是,他仍然靠珠宝生意赚钱,并将以此为业留在香港。铺路工人    31岁的约翰·奎尔说,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奎尔每天工作12到13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天,有时甚至七天。他估计,他在这里的收入比在英国高大约1/3。他把大部分薪水寄给国内的妻子和孩子。奎尔来香港时,他的儿子康纳尔出生才两周,现在已11个月。他说:“要想谋生,就必须作出牺牲。”美容和按摩师    27岁的吉尔·巴克斯特到香港定居前在轮船上工作。她喜欢香港的社会生活和高消费。但她也发现了香港喧闹生活中一个不良现象,这就是情绪紧张。她说,她的客户大多是“肩膀挺得像砖头一样的”经理人员。个人教练    28岁的李·希恩在澳大利亚取得个人健美教练的资格之后来到香港。他说,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来说,香港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他每周工作四天半,每小时收费62美元。关于是否想回英国的问题,他说:“当然不想。那儿寒冷潮湿,而且生活方式和这里不一样。”

2. 终审权和终审法院

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沿用英国的法律和法律制度。香港的法律诉讼案件按类别和等级分别由裁判暑、地方法院和最高法院审理,但香港从来没有终审权,终审权在英国的枢密院。    1997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为使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和完整、独立的司法权,基本法规定,除了关于国家领土完整、涉及国防和外交以及中央与特区关系的案件之外,香港特区享有终审权。在香港特区的法律诉讼案件,可由特区终审法院作最终裁决。    终审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按规定应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香港终审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的任免,还需由特区行政长官征得立法会同意,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3. 李国能将任特区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

【《香港经济日报》5月21日报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昨天表明,将委任御用大律师、现行政局议员李国能,破格担任特区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这项决定旋即受到多方面欢迎,认为有利维持香港的法治。    特首办公室昨天公布候任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八名成员(包括法官、法律界人士和社会领袖),一致赞成推荐李国能出任该职,让董建华7月1日正式委任。    不过,手续上,这个推荐必须得立法机关同意,行政长官才能任命。    故此,候任律政司长梁爱诗,将在临时立法会上提出动议,以取得临立会的支持。    董建华说:“李国能是一位杰出的律师,具过人才智,表现卓越,备受法律界和司法界人士推崇。”    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之职,为日后特区司法机构之首。    48岁的李国能未担任过大法官而直接获委任为大法官,在司法界属罕有。    推荐委员会表示从140位人选当中挑出李国能。    对于李国能获推荐为特区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港府高官、法律界纷纷表示欢迎,认为有助维持香港未来的法治。    港督彭定康更高度赞扬李国能,形容这项推荐是项极佳消息,得到法律专业、社会各界和世界各地认识李国能的人,真心赞同。    外国传媒普遍亦以十分正面方式报道此事,形容这个选择,有助增强对九七后香港司法独立的信心。    署理首席大法官鲍伟华昨日的声明强调,司法机构对此推荐深感欣慰,李国能7月1日履新后,司法机构各成员定必给予全力支持。    法律界方面,大律师公会主席余若薇和律师会主席周永健都欢迎这项推荐,并认为李国能是适当人选。

4. 香港被提升为「先进经济体系」

【香港《星岛日报》5月20日报道】题:获国基会提升为“先进经济体系”香港与七大强国看齐(记者袁洁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资料研究处主管格雷厄姆·阿什昨日表示,由于经济环境改变,香港及其他四个国家(或地区)均首次被该组织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分类提升为“先进经济体系”,与世界七大工业国及其他十余个国家看齐。    另外,阿什亦认为,香港之经济活动于回归后,将不受政治环境所影响,香港和内地的经济活动亦可进一步加强。    阿什昨日于记者会上指出,由于香港人均收入已达至、甚至超逾先进经济体系之人均收入,同时,香港经济能作多元化发展,而服务业之发展亦越加重要,加上香港已发展为重要金融中心,故将香港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分类提升为“先进经济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亦预料,香港1997及1998年之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均为5%,较一般先进经济体系之2.9%为高。至于香港之失业率预测则较一般先进经济体系为低。    另外,阿什亦认为,由于香港已制订宏观经济运作模式、及监管经济活动之审慎制度,加上中国及香港之经济联系亦稳健,故他预料,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前提下,香港之政治环境将不影响经济活动,而内地及香港之经济活动亦可进一步加强。

5. 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

【香港《新报》5月21日社论】题:严正不阿公而忘私终审庭大法官深庆得人    候任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推荐李国能出任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香港有自己的终审法院,其首席法官亦由港人出任,大大体现港人治港的精神。    李国能有学养,家庭背景良好。1970年已取得英国大律师执业资格,1973年在香港执业,1988年获委任为御用大律师,对普通法熟悉。他为人低调,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受朋友、中外人士高度赞扬和尊敬。他更热心公职,最难得是其一丝不苟,严正不阿的处事态度,很适合做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一职。    【香港《星岛日报》5月21日社论】题:大法官要务是维持司法独立    李国能从140位可能的人选中脱颖而出,而消息公布后,特首办那方面的人马、港府、法律界,不管左中右,同表欢迎,可见他是众望所归。    终审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是根据《基本法》第90条产生的,这职位的重要性仅次于特区行政首长。李国能本身是大律师,为现任港府行政局议员,对司法事务、行政事务熟悉,而他的新职位除司法外,还带有政治性,所以他是适合人选。而他今年只有48岁,年轻有为,可为特区的司法部门建立新气象。    李国能昨日表示,愿尽他的力量保持香港司法的公平与独立,他的话听似理所当然,但对未来的特区政府应有特别意义。    香港要继续繁荣,要件之一是“法治”。无论如何要保持法治,而这法治的大任,有一大部分落在未来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身上,港人也以此期待新的首席大法官。    【香港《快报》5月21日社论】题:香港有终审庭显示高度自治    7月1日,香港回归,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一切如常,但有一个职位是新设的,而且意义极为重大。这个职位就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此职前所未有,是因为过去香港无终审权,对香港最高法院的判决如有不服,向伦敦枢密院上诉,枢密院的裁决才是最后裁决。    因此,香港本身拥有终审庭,不但是司法史上的新页,更显示香港的高度自治,并非口号,而是名副其实的。

6. 李登辉声望降到最低点

【法新社台北5月19日电】20日是李登辉在台湾第一次民主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获胜的一周年纪念日,由于岛内犯罪率上升和外交受挫,他的声望下降到最低点。    由于一系列人命案悬而未决和政府无能引起公众强烈不满,这次周年纪念笼罩着一层阴影,不会大肆庆祝。    过去两个周末的群众游行示威每次都有5万多人参加,要求国民党领导人承认错误,并要求解除行政院长连战的职务,因为他未能维护法治和秩序。    台湾公众曾以54%的选票选择了李连二人,现在,他们怀疑李登辉是否诚实,并怀疑他想通过宪法改革增加总统的权力。    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黄匡国(音)说:“所谓的民主化和政治改革不再吸引人民,在日益恶化的社会秩序下,人民更关心的是家人的安全。”    黄教授说,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争斗、政府腐败现象和不断增多的犯罪活动动摇了人民对李登辉领导能力的信心。    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重大案件震惊了公众。去年11月,一名地方政府领导人在家里与另外七个人遭枪杀;一名著名的女权主义者被强暴并被刺死;上个月,一名电视演员的女儿被绑架并遭谋杀;此后,上周又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