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5-13

第 1 版

1.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抵达北京

这位美国陆军上将十二日开始其旨在改善中美军事关系的中国之行。(路透社)

2. 南亚地区合作联盟部长级会议结束

为期两天的部长级会议十一日在马累结束。部长们同意加快执行地区贸易协定,为在二○○○年至二○○五年建成南亚自由贸易区而努力。为期两天的首脑会议十二日在马累召开。(法新社)

3. 伊朗总统十一日抵土库曼斯坦访问

在为期四天的正式访问期间,拉夫桑贾尼将就石油、天然气和交通等问题同土领导人举行会谈。(美联社)

4. 法国十一日向伊朗提供三十九吨紧急援助物资

包括毛毯、帐篷、衣物和食品。伊朗十日发生强烈地震,约二千四百人死亡,另有数千人受伤。(法新社)

5. 美国表示愿向伊朗提供地震灾害援助

白宫发言人十一日说:「如果我们得到这样的要求,我们将通过像红十字会这样的非政府组织提供援助。」(美联社)

6. 法新社认为:希拉克访华将重新推动法中关系

【法新社巴黎5月11日电】题:法中关系从今以后将实现正常化(记者布鲁诺·弗兰切斯基)    希拉克总统5月15—18日对中国的访问,将给现已正常化的法中关系以“新的推动”。希拉克总统这次访华是14年来法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华。    法国在中国人权问题上彻底改变态度之后,它现在已不再掩饰它在经济方面对这个国家所抱有的野心了。    今天,法国外交力图使亚洲成为它要征服的新地盘,它打算协助法国工业家在这一地区投资,其办法是首先在这里创造一种有利的政治氛围。据法国官方的统计数字,法国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为1.9%,德国占5.5%,美国占8%,日本占16.2%。    法国对北京采取新的务实步骤的一个迹象,是巴黎最近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不再支持西方提出的谴责中国人权政策的传统提案。中国总理李鹏立即对此举作出了评论,他说:“这是希拉克总统作出的有远见的明智的决定。”    尽管法国在1964年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是西方第一个与北京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但由于两国间不断出现一些政治纠纷,从而使法国在中国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相比经济上的差距越拉越大。    无论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还是中国在邓小平推动下开始进行的经济改革,都未能使法国成为这个国家的重要投资者。然而,1989年末柏林墙的倒塌以及两年后苏联的消失,都促使法国领导人恢复与北京的关系。    社会党的外交部长罗朗·迪马在1991年春天访问了中国。但由于法国决定向台湾出售军事装备,这种关系的回暖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法国的公司被排除在中国所有大的项目之外,法国驻广州领事馆被关闭,最高层的往来中断。其结果是,这对法国的竞争者德国、特别是意大利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7. 安南盛赞中国改革开放说:中国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榜样”

【埃菲社上海5月11日电】据当地人士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今天在上海结束他对中国的五天正式访问后前往日本。    在上海一天半的逗留期间,安南参观了该市的一些经济和文化设施,秘书长在复旦大学举行了一次报告会,特别提到了上海的巨大经济活力。    联合国秘书长说,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得到好处,日益增强的市场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以及增加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得到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安南赞扬了中国自1978年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以来所取得的进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它的经济年增长率达到9%。他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榜样”。    安南为复旦大学师生所作的报告,主要议题是中国在世界和联合国的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作用。联合国秘书长希望中国利用它的进步在冷战结束后正在建设的世界新秩序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关于联合国,安南说,它是协调各国进步行动的惟一途径。他说,“如果我们想发挥有效的作用,那么,就需要使它得到加强”。    安南在上海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参观被认为中国最好的上海新的艺术博物馆。

8. 金里奇在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上改口

【美联社华盛顿5月11日电】美国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今天改变了把中国最惠国待遇与中国对香港的所作所为挂钩的态度。    金里奇一直支持两种有关的建议,一是国会表决的时间推迟到秋天,以便使中国有机会显示它的善意;二是最惠国待遇只延长三个月或者六个月,到香港的情况比较明朗后再定。    但是香港领导人,包括港督彭定康和支持民主的政界人士强烈反对把贸易作为对北京施加压力的手段。    金里奇在全国广播公司《会见报界》节目中说:“他们都赞成延长一年。我们要说我们比香港人民更关心香港,那就有些过份了。”他说:“所以,另一方面有这样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论点,即香港人民自己希望在这个过渡时期保持经济稳定。”    金里奇过去是支持最惠国待遇的。他说他希望正常贸易关系继续下去,同时以比较明确的态度表明对中国的人权记录感到不安。

9. 日报报道:美要求日美防卫合作范围包括台湾海峡

【《日本经济新闻》5月11日报道】题:美国政府要求以整个远东地区作为日美防卫合作范围(记者宫本明彦发自华盛顿)    记者日前获悉,在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过程中,美国政府提出了具体实施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防卫合作范围扩大到整个远东地区的要求。现行“指针”是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五条制定的,第五条对“日本的防卫”作了规定。与此同时,第六条规定了“维护远东和平与安全”的义务,美国方面提出,修改“指针”必须反映第六条的内容。    根据第六条修改“指针”,不仅涉及日本行使集团自卫权的问题,而且有可能把日美防卫合作扩大到包括台湾海峡等区域在内的1000海里的范围。    台湾海峡等区域一直被视为日本“海上航路的防卫范围”。    美国国防部人士日前就修改“指针”问题明确表示:“以第五条为主,但第六条也在研究之中。”    国防部人士指出:第一,如果依据1982年日本政府关于海上航路防卫的观点,那么至少在1000海里范围内提供后方支援不成问题;第二,1969年发表的佐藤—尼克松联合声明,承认“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日本的安全也极为重要”这一点。    修改“指针”的焦点是“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不测”时日美合作的方式。    目前,日本方面正在从事一项研究,即在“朝鲜半岛出现不测”的情况下,能否派遣自卫队扫雷艇、运送武器弹药、为美国舰船护卫等等。

10. 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法新社德黑兰5月11日电】据伊朗官方的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伊朗海军和空军今天在海湾和接近战略要地霍尔木兹海峡的阿曼海举行军事演习。    该通讯社说,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提高对来自敌人的袭击作出反应的能力。此次演习的代号为“殉教者侯赛因”,意在纪念死于公元608年的什叶派穆斯林第三位伊玛目侯赛因。    这家通讯社说,参加演习的有军舰、直升机、导弹发射巡逻艇、潜艇、轰炸机和4000名军人。它说,这次演习可能要在伊朗沿海湾和阿曼海的海岸全线持续好几天。    【路透社麦纳麦5月11日电】一位美国军官说,美国将不管伊朗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威胁,立即采取行动保卫这个海峡。    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宾福德·皮艾在美国第五舰队总部所在地巴林说:“我们将立即采取行动保卫霍尔木兹海峡。”在伊朗的海军和空军开始在海湾举行一场新的为期六天的军事演习时,美国大使馆今天期发了他在昨天讲的这番话的文本。    在被问及伊朗关于如果受到攻击就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威胁时,皮艾说:“霍尔木兹海峡的通行权极其重要,这不仅是对美国而言,它对整个世界都非常重要。”

11. 桥本结束访问秘鲁

【埃菲社利马5月11日电】日本首相桥本今天结束对秘鲁的20小时访问,访问中他对秘鲁总统藤森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对藤森令人钦佩的人质营救行动表示“深深的谢意”。    桥本说,人质事件加强了秘鲁和日本之间的关系,今后还将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双边关系。他说:“作为我来说,我将努力促进这种关系。”    桥本首相宣布,他已邀请藤森和曾作为人质的15名秘鲁政府官员能“尽早”访问日本,这些官员中有外长弗朗西斯科·图德拉。    桥本追认在营救活动中身亡的两名秘鲁军官的功绩并授予他们荣誉勋章。桥本重申,日本“决心同国际大家庭一起进行反恐怖斗争,绝不向恐怖分子让步”,他特别提到了秘鲁的这次经验。    秘鲁总统藤森指出,营救人质的决定,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抉择”,在危机过程中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信任。

12. 俄罗斯与车臣签署和平条约

【美联社莫斯科5月12日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今天在克里姆林宫与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和平条约,双方称该条约是结束几个世纪以来俄车冲突不断的一项重大举措。    该条约说双方“希望结束几个世纪以来的冲突,建立稳定、平等和互利的关系,双方同意:    “永久放弃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来解决任何分歧;    “根据普遍接受的原则和国际法准则建立双边关系,在具体条约阐明的领域内进行合作。”    该条约立即生效,并具有法律效力。    该条约指出,它将“作为涉及整个双边关系的所有未来条约和协议的基础”。    叶利钦说该条约有助于双方发展经济关系。    马斯哈多夫的助手定于12日与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签署一系列社会、经济协议,涵盖关税、金融和其他一些领域。

13. 朝宣布军队将为农业生产作贡献

【路透社东京5月11日电】北朝鲜今天宣布,它的武装部队正全力以赴地参加对付粮食短缺的战斗。    在东京收听到的北朝鲜官方电台的广播说,武装部队将承担农业任务,以确保今年的“大丰收”。这个迹象表明,为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北朝鲜已经孤注一掷。    一些西方国家不肯向不顾经济困难而保持110万军队的北朝鲜提供援助。北朝鲜问题分析家说,平壤此举可能是对这些国家作出的含蓄回答。    北朝鲜电台说,陆海空三军官兵、劳动党官员和各界人士举行了会议,决定向粮食短缺造成的困难宣战。会议一致认为,军人要参加农业领域的战斗,为农业生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 2 版

1. 环境污染将影响本地区经济发展

【路透社福冈5月11日电】亚洲开发银行今天说,亚洲地区的环境污染已经变得十分严重,以致不仅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今天在日本的这个南部城市举行30周年的年度会议,此报告是在会议的开幕式上宣读的。报告说,在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5个城市中,有13个在亚洲地区。    尽管该地区的经济迅速和稳步发展,收入也增加得很快,但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亚洲人不能享用无污染的饮用水,至少有二分之一的亚洲人不能在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下生活。报告说:“无视环境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有些儿童的智商受到影响。他们和他们的父母还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其它一些疾病。    亚行的报告说,亚洲的环境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不奏效和不重视而造成的。不能直接归咎于经济的发展。    根据对亚洲地区的环境污染给经济造成的损失所作的估计,这种损失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从1%一9%不等。例如,1995年对巴基斯坦的一份研究报告所作的估计表明,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达17亿美元,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    亚洲开发银行说,1996年的另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环境改善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的好处和产生的成果价值200—360亿美元。    亚行的报告告诫说,亚洲地区的环境污染今后完全有可能变得更加严重,森林变得更稀少,生态的多样性受到破坏。报告说,迅速城市化有可能使情况更加恶化,亚洲地区生活在城市的人口1995年是35%,到2025年可能上升到55%。    亚洲开发银行认为,该地区的政府必须改变它们对环境问题的政策。    【法新社福冈5月11日电】亚洲开发银行今天在此间举行会议,在通过的一份年度报告中告诫说,如果该地区要保持30年的发展势头,必须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在其30周年的年度报告中说:“尽管大家对亚洲地区的环境状况作了种种悲观的预测,但是,采取一种新的政策后将给环境的改善带来希望。”    报告说:“亚洲国家政府面临着双重压力。”它举例说,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但资源却越来越少。报告说,亚洲地区的政府将求助于私有部门来满足“大大增加的”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    这篇题为《新兴的亚洲:变革和挑战》的报告预言,该地区将出现彻底的变革。

2. 美联社报道:以图谋保留西岸百分之六十土地

【美联社耶路撒冷5月11日电】一位以色列高级官员今天说,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总理打算在一项永久性解决方案中保留约60%的西岸领土。    也是在今天,内政部发言人证实耶路撒冷市官员和内政部正制定一项旨在把耶路撒冷边界延伸到西岸以内的计划。    目前西岸领土有3%以上完全由巴勒斯坦人控制,有24%以上由他们部分控制。    这位官员说,按照内塔尼亚胡的计划,以色列将在如下地区保留领土:约旦河谷;沿自北向南贯穿西岸的一道山脊;耶路撒冷以南的古什埃齐翁定居点四周;沿西岸和以色列的西部边界以及连接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其他地区的通道两侧。    内塔尼亚胡反对巴勒斯坦实体与约旦有共同的边界。因此,以色列军队将继续永久地驻扎在约旦河沿岸,以防止阿拉伯军队过河。    以色列报纸《青年晚报》说,在谈判的最后阶段,内塔尼亚胡将同意撤销几个孤立的定居点,以避免它们“被阿拉伯人的海洋包围”。定居者将搬到较大的定居点中去。    据《青年晚报》说,内塔尼亚胡曾在公开讲话时表示反对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但是,他在私下里却说,只要巴勒斯坦实体没有用重武器装备起来的军队,他就不在乎巴勒斯坦人怎么称呼这个实体。    内塔尼亚胡的计划是以国防部官员画的一张地图为根据的,这张地图标明了被认为对以色列战略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    这位官员说,这张地图已给内阁看过了,这项计划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呈交。    《国土报》今天报道,耶路撒冷市官员和内政部正制定一项旨在把耶路撒冷边界延伸到西岸以内的计划。该报说,政府官员认为这是一种确保巴勒斯坦人不能在东耶路撒冷建立首都的办法。    内政部女发言人托娃·埃兰松说,这项计划最初是由前工党政府提出的,其主要目标是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她说,该计划尚处于非常早期的制定阶段。

3. 俄与北约就相互关系条约达成协议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5月11日电】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相互关系条约将具有“约束性质”,将由国家元首签署。这是俄罗斯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在对俄罗斯电视台记者发表谈话时说的。    普里马科夫说,目前在同北约进行的“艰苦谈判”过程中已经就此达成了协议。此外,双方还商定,北约要进行改革,应加强政治职能和维持和平的职能,应增加“欧洲因素”。普里马科夫强调指出:“我们已把这一点确定了下来。我们还规定,我们同北约将建立一个共同的理事会。我们规定了将要进行的磋商对象。我们还规定了一条原则,即在应任何一方要求进行磋商期间将讨论任何一个题目。”普里马科夫说,如果俄罗斯和北约要采取某种联合行动,那只能在“经过协商和平等地参与作出决定之后”采取联合行动。    普里马科夫认为,还有一些问题“悬而未决”,主要是与“军事政治有关的问题”。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即将访问莫斯科,访问过程中“就会清楚5月27日能否签署俄北条约”。普里马科夫指出:“我们希望达成妥协。这种妥协应符合我们安全的利益。”他又说,不能完全排除5月27日不能签署俄北条约。    最后,普里马科夫回答了关于在同俄罗斯方面会谈时北约会不会“以胜利者”自居的问题。他说:“俄罗斯不是一个别人可以以‘胜利者姿态’与之会谈的国家。”普里马科夫指出,尽管目前俄罗斯在经济和军事方面比前苏联要弱得多,但是,任何人也不可以,莫斯科也不允许任何人像与一个失败了的国家一样与之谈话。

4. 印巴官员称双方将达成一系列协议

【路透社马累5月11日电】印度和巴基斯坦今天说,它们预计,在解决已争吵了50年的克什米尔问题之前,两国将会达成一系列的协议以缓解长期以来的紧张局势。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古哈尔·阿尤布汗说,解决克什米尔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预计两国将能尽快在其它领域,如放宽对旅游的限制和促进双边贸易等问题上取得进展。    阿尤布汗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在马尔代夫举行首脑会议前对记者说:“一旦我们成立了专门小组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会看到它的进展如何,因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他还说,两国计划建立专门小组以解决包括克什米尔问题在内的每一个问题。    阿尤布汗的讲话表明,虽然巴基斯坦仍坚持必须把克什米尔问题列入双边谈判的议事日程,但它愿意在一些争议较小的领域取得进展。    印度对阿尤布汗的讲话表示欢迎,而他是在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和印度总理古杰拉尔在这个印度洋岛国举行面对面会谈前夕发表上述讲话的。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塔尔米兹·艾哈迈德在接受本社电视台记者采访中在谈到克什米尔问题时说:“我们赞同这种说法,因为这正是我们过去所说的,一些棘手的问题不是一夜间就能解决的。”    人们预测,古杰拉尔和谢里夫之间拟议明天举行的会晤将会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两国总理四年多来的首次会晤。    艾哈迈德说:“这是一次增进了解的会晤。他们没有具体的议事日程。这是给两人举行会晤创造的一次机会。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活动,但我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不会讨论非常具体的问题。”

5. 日报认为:日美在防务范围问题上出现分歧

【《日本经济新闻》5月11日报道】为加强日美安全保障体制而进行的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问题,是涉及到把“日本周边地区”范围划定在哪儿的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日美两国的分歧越来越明显。日本政府的意图是,在“日本周边地区”范围不明确的情况下,把事实上的援用时间限定在容易使国内和近邻国家理解的“朝鲜半岛出现不测情况”时。这与美国着眼于整个远东地区的战略有很大分歧。    1978年签署的现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曾明确地设想了“苏联的威胁”。随着冷战的崩溃,这一前提条件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但美国的战略却没有从过去的全球战略的一环对付“苏联威胁”,向对付“朝鲜半岛危机”地区战略转变。美国的高级官员强调说:“驻日美军并不仅仅是为了对付朝鲜半岛形势而驻扎在日本的。”这表明了这样的事实:以日美安保体制为中心的美国亚洲战略,是针对从东亚到南亚以及中东海湾地区的。    尽管日本负责安全保障和外交方面的人士对此十分清楚,但仍然强调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第五条规定的“保卫日本”的条款。这是因为,日本对国内和近邻国家,尤其是对中国的反应感到担心。    如果明确第六条规定的适用范围,那就可能继修改美军用地特措法之后,成为使政局动荡的因素。在外交方面,很可能刺激在香港回归后对“台湾问题”敏感的中国。    在去年发表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中“再次被确认”了其重要性的日美安保体制,在修改过程中将被迫在实质上“重新下定义”。

第 3 版

1. 美联社报道:布雷默曾试图暗杀尼克松

【美联社加拿大卡尔加里4月14日电】题:录像表明,开枪打伤乔治·华莱士的男子在渥太华悄悄跟踪尼克松    在一盘25年前录制的录像带中,开枪打伤亚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的男子曾悄悄跟踪当时去渥太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1972年4月14日,阿瑟·布雷默这个干净清秀、年轻的餐厅侍者,从密尔沃基开车来到渥太华。他面带微笑,嘴唇噘起,穿着西装、戴着太阳镜站在渥太华的议会山上。《卡尔加里先驱报》根据加拿大的《获得信息法》得到了由加拿大皇家骑警录制的这盘录像带。    人们很久以前就知道布雷默在1972年4月13日至15日尼克松对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时跟踪他。布雷默在日记中抱怨加拿大抗议者妨碍了暗杀行动。他写道:“我把我暗杀活动失败部分归咎于他们。”    不过,那盘录像带表明了他行动的一些细节。    尼克松4月14日在众议院演讲之后准备离开议会山时,录像带中的布雷默站在议会大厦中央大楼外面。    当尼克松总统的车队接近时,布雷默的射击目标线被保卫车队行经路线的渥太华警官挡住。尼克松乘车经过时,挥手致意,安然无恙。由于反对越南战争和加拿大民族主义抗议者的活动加剧,加拿大加强了保安措施。    1972年5月15日,布雷默在马里兰州的劳雷尔市曾冲进人群,向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华莱士开枪。华莱士受伤瘫痪,而承认精神失常的布雷默被判入狱53年。    现年77岁、健康状况糟糕的华莱士在两年前宽恕了布雷默。    马里兰州管教所的工作人员说,46岁的布雷默是沉默寡言、行为端正的囚犯,他有时对自己和无生命物体喃喃自语。布雷默要到2025年才能刑满释放。

2. 苏台德地区问题

苏台德地区是指捷克摩拉维亚北部边境苏台德山脉一带的地域,与德国接壤,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1938年根据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将此地区割让给德国。次年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二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和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内斯的命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收回苏台德地区,同时把世代居住在此地区的约250万德意志族人驱逐到德国,并没收其财产。半个世纪以来,被驱逐的德意志族人从未停止过要求返回家园和归还其财产的各种活动。德国统一后,他们更不断地通过德国政府向捷克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返回家园和归还其财产,并要求捷克政府公开道歉等。    1995年以来,为了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捷德两国政府曾举行多次谈判。1996年12月,两国外长在布拉格签署了旨在实现最终和解的“捷德联合声明”。1997年1月21日,捷克总理克劳斯和德国总理科尔在布拉格签署了捷德和解联合宣言。和解联合宣言的签署结束了两国关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从而掀开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3. 波黑难民返乡记

【德国《世界报》3月29日报道】题:家乡变成了什么样?    从南面飞来的一架包机开始徐徐降落,乘客们看到了萨拉热窝郊区的疮痍景象。他们最先看到的是被摧毁的房屋。到处是断壁残垣和窗户窟窿。在这架汉堡航空公司的喷气机停稳后几分钟,41名男男女女走了下来。他们走过两架战斗直升机,迈进机场大楼。这大楼像一座脏兮兮的工厂,上面还有弹痕。波斯尼亚警察在这里接待了他们。这些波斯尼亚人是上午11时30分左右被从慕尼黑遣送出境的,飞行了一个小时。    塞娃拉·穆伊哈诺维奇说:“德国警察对我们很坏。”这位波斯尼亚金发妇女一边抓起自己的两个旅行包一边说:“纽伦堡的警察是前天17时30分去接我们的。在警察局里我不得不脱光衣服接受检查。今天早上他们把我绑着送到机场,因为我哭了,喊了。”其他难民则说被关押了四天后才被押解出境。    多数难民被亲戚接走了,只剩下八个人留在阴暗的大厅里。萨德贝拉·努基奇和她的丈夫也在其中。这位47岁的妇女放声痛哭。一位波斯尼亚难民部的官员试图安慰她说:“不要害怕。我们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您现在是在自己的国家里。”    几小时之后,一辆大轿车经过坑洼不平的公路把这八个人送到了萨拉热窝以北30公里的斯雷德涅。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的一个收容所设在那里,周围是布满岩石的山坡。这个住处是几周前修缮完毕的,有108个床位。难民在这里最多只能逗留48小时。这些人放下了行李,到餐厅里喝土耳其咖啡和加肉的豆粥。    祖赫拉和穆斯塔法·卡迪里奇夫妇都59岁了,是从柏林被驱逐的。当他们抵达萨拉热窝时,不知道他们原来的房子还在不在。一位官员告诉他们,房子已烧毁。据说他们有远房亲戚住在桑斯基莫斯特,可是难民部还没有同他们联系上。    祖赫拉身穿深色大衣,一块头巾包着她的圆脸。她同穆斯林萨德贝拉坐在一张桌子旁。萨德贝拉眼泪还没有干,手颤抖着——这同屋里供暖差因而温度低有关。这位妇女低声说:“今天凌晨3点起我的心就乱跳,好像要跳碎了。”六个警察来到他们家里,给他们夫妇10分钟时间收拾行李。“匆忙中我不得不把衣服穿在睡裤外面”。萨德贝拉边说边撩起裤腿以资证明。祖赫拉点着头。她说,在慕尼黑机场上她不得不在两名警察的眼皮底下上厕所。    “最糟糕的是我们不知道上哪儿去。”萨德贝拉继续说道。努基奇一家曾经富有过。机械工人尤苏夫·努基奇在瑞士工作过好多年,用赚到的钱造了两栋房子。然后战争爆发了。两个儿子尼亚兹和哈利德逃到德国,父亲躲在家里,直到塞尔维亚警察来没收了这些穆斯林的财产。萨德贝拉说,来自图兹拉的塞尔维亚人米兰带着家眷住进了那两栋房子。萨德贝拉说,她被允许留下,但是她的丈夫不得不逃进森林。他在洞穴里睡了一年,用草和树叶遮体。萨德贝拉给他送食品和香烟。现在这个圆胖矮小的男人头发已经变白,站在一边抽着烟,一语不发。    晚上的电视新闻播送了难民到达的画面。住在萨拉热窝的曼杜里奇一家在看电视时说,他们不知道应如何看待所有这些现象。现在波斯尼亚已经有1.5万人生活在难民营里,钱像工作岗位一样缺乏。各族之间充满了仇恨,就是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之间也有仇。莫斯塔尔那样的情景到处可见,甚至在萨拉热窝也有人炸天主教堂,有一名克罗地亚牧师遭殴打。    克罗地亚人耶尔科·曼杜里奇说:“我们还算感到安全。”他的女儿米尼娅是从德国回来的医生,她摇着头说:“我不再理解我们的国家了。这些都是政治。”耶尔科说,“不,这是我们的生活”。    第二天,难民们仍然没有感到舒服一些。他们坐在餐厅里抽烟、喝水、等待。萨德贝拉躺在床上发抖。昨天她晕过去了,被送进了医院。夜里她几乎没有睡着觉。下午区里的官员戈里奇来了,他宣布,明天政府将把萨德贝拉和她的丈夫送到图兹拉去,将由那里的区政府照顾他们。23岁的儿子哈利德两个月前已从德国来到了图兹拉,住在一个朋友家。萨德贝拉说:“我们没有住的地方。在那拥挤的城市里一间房的月租金要150马克。我们还有1500马克。我们该怎么办?”    又在冰冷的收容所待了一夜。然后,在下飞机后的第二天,卡迪里奇夫妇坐车去桑斯基莫斯特,萨德贝拉和她的丈夫还是去图兹拉。“我们会找到办法的”。临别时人们又向他们许诺。这种话他们已经听到不止一次了。

4. 殖民地:英帝国难言的尴尬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28日文章】题:帝国最后的碎片刺痛规模缩小了的现代英国(作者麦克里奥德发自伦敦)    英国外交部称之为“粉红色的零碎儿”。它们给当地的文职官员们构成困境。    在6月30日香港归还给中国之后,英国仍将有13个殖民地。它们从南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在英国外交部的地图上,它们被标为粉红色。    “母国”看来不知道如何处理英帝国的这些残留物。在19世纪英帝国的鼎盛时期,它们占据了全球的1/4,包括了人类的1/5。    今天,英国剩下的附属领土上的人口不到20万。那里的居民并非都幸福。    提醒英国他们的怒火有多烈的是,边远的圣赫勒拿岛的6000名居民4月初写信给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谴责斯莫尔曼总督的“独裁倾向”。这些岛民所抱怨的是:失业率高达18%,伦敦所给予的每年800万英镑(1300万美元)的补贴被削减,英国还不许圣赫勒拿人到英国找工作。    他们还说,斯莫尔曼对他们的怨言充耳不闻,并阻止任命与他有分歧的地方官员。斯莫尔曼回英国度假期间,又有两处殖民地告急。    阿根廷国防部长4月22日说,阿根廷期待着工党政府在英国当选,因为它期望工党将会同情阿根廷,把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编者注)归还给它。    工党领导人布莱尔迅速否认,他所领导的英国政府会让福克兰群岛及其2100名居民回归阿根廷。在其1994年宪法中,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提出领土要求。    今年早些时候,从英国驻马德里大使处传来消息说,西班牙政府也期待着英国发生政治变化,因而准备再次要求“归还”直布罗陀。这个巴掌大的半岛(2.5平方英里)有3万人口,于1714年被西班牙割让给英国。在过去30年里,它一直是两国间的一个争端。    大多数属地都坚持说,它们不想独立。这很成问题:它们大多需要伦敦的财政支持。例如,圣赫勒拿岛去年的出口收入仅为24.5万美元。它的居民没有英国的补贴就不能生活。    此外,每年在联合国,都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批评英国,指责它顽固奉行帝国主义。事实是,英国想要摆脱其大多数剩余属地却不能自拔。但这个事实未能给英国的批评者们留下印象。    1995年,建立于1609年的英国最老的殖民地百慕大的选民被要求在全民公决中决定该殖民地的前途。他们投票选择了继续被拴在母国的围裙带上。

第 4 版

1. 与高技术产业息息相关的新经济周期(上)

【美国《商业周刊》3月31日一期文章】题:新经济周期(作者迈克尔·J·曼德尔)原文提要通常是住房和汽车,但是现在,高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高技术一旦停滞不前,就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90年代的经济增长已经持续6年,社会生活一帆风顺。仅去年一年,就业机会就增加了300万个,消费者信心陡增。公司钱柜里塞满了利润,股市行情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实际上在下滑。    对许多人而言,最好的消息是眼前的好时光似乎能够持续多年。照目前的一般看法,过时的资本主义怪物——经济周期——已被驯服。昔日周而复始的繁荣和衰退周期不会再现,经济走上稳定发展之途。各公司通过利用计算机和先进的通信来更好地管理库存并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方式,避免出现过去的生产过剩现象。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2月26日国会听证会上说:“信息技术无疑巩固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但是这次经济增长持续的时间不会取决于股市,也不会取决于库存甚至通货膨胀。    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经济周期,一个与高技术部门健康状况息息相关的经济周期。迎合了技术乐观主义的潮流,计算机业、软件业以及通信业在过去3年间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领域中的其他行业,这有助于延长经济增长的持续时间。    但是这种经济繁荣也是有代价的:由于高技术的发展达到如此举足轻重的程度,现在经济容易受到以前从没有真正出现过的高技术衰退的打击。这些行业中已经出现种种令人不安的疲软迹象,如果持久不退的话,这可能会预示一场广泛的衰退,甚至股市暴跌。    新经济周期鲜明的特性增加了政策失误的可能性。就像参加上一次战争的将军们一样,联邦储备委员会似乎将焦点集中于传统的周期性指标上,例如零售额、新住房的数量以及工业产量,这些指标最近一直都呈上升之势。    可以肯定的是,高技术已经取代传统周期性行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3年中,27%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高技术部门,相比之下,民用住房和汽车部门创造的产值分别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和4%。去年一年,高达33%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信息技术行业(从互联网络蓬勃发展到直播卫星电视的崛起等,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高技术引导的经济发展的独特本质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能够在保持低失业率的同时实现出乎经济学家预料的经济快速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尽管出现程序员、网络技术员以及其他高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和相应的工资看涨现象,但是像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这类产品不断下调价格抵消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但是经济周期并没有消失。正相反,高技术产业比汽车产业更容易波动,而且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波动幅度更大。    还有另一个加重技术周期影响的因素:高技术已经增长到如此大规模和如此重要的程度,对其他经济部门也产生影响。    据《商业周刊》的新统计,高技术工作和高技术行业占去年实际工资和薪水增长的大约20%至25%。    但是如果事情变糟,或者当事情开始变糟时,就要当心了。如果信息技术产品周期变长,或者由于(比如说)利率暴涨而导致经济领域其他部门出现滑坡,那么现在许多公司资本预算中单项最多的信息技术容易成为紧缩成本的目标。美国企业界精简了库存,并且自1989年以来裁员350万,几乎精简了所有的冗员。下次出现经济滑坡时,这些已经精简过的公司节约开支的唯一方式会是推迟无关紧要的信息技术项目。    新经济周期的衰退趋势对就业、投资以及经济增长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硅谷、波士顿以及在美国其他高技术温床地区,众多的软件公司以预期20%的年增长速度膨胀,成批雇用程序员、测试员和技术编写员,如果高技术销售出现滑坡,这些人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如果利润剧减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几乎所有的高技术公司都将被迫中止新产品开发和工厂生产。(上)

2. 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指出:拉美就业形势继续恶化

【哥伦比亚《时代报》5月1日文章】题:拉丁美洲经济发展,但是就业没有增加    1996年拉美国家的失业率增加到8%。就业平均增长了2.6%,劳动力的增长率为3.2%。尽管这个地区的经济有了巨大恢复,但是1996年拉丁美洲的就业形势继续恶化。    这是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有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劳动市场的年度报告《1996年就业概况》得出的主要结论之一。    国际劳工组织负责人维克托·托克曼认为,尽管拉美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但是“这份报告表明,这种增长仍然不足以改善该地区的就业和工资形势”。    1996年各国的就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只有两国就业形势较好:智利和巴拉圭。7个国家在就业和工资方面情况恶化: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巴拿马、玻利维亚、牙买加和委内瑞拉。    另外7个国家的形势中等:巴西、巴巴多斯、阿根廷、哥伦比亚、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乌拉圭。    1996年第三季度失业率增长到8%,达到90年代最高水平。该地区的就业平均增长率为2.6%,不足以吸收增加的劳动力,劳动力的增长率达到3.2%。    新增加的劳动岗位大多数仍然是低生产率和低收入的。100个新的劳动岗位中,就有84个是从事非正规经济活动的。    这主要应该归咎于经济活力不足和不稳定。另外,公共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    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哥伦比亚的失业问题很严重,失业率从1995年的8.6%增加到1996年的11.2%。    这份报告认为,为了使就业形势得到改善,要求经济发展达到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实际上,大多数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够快和不够稳定。90年代只有玻利维亚和智利保持了较快和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另外,该地区国家实行新的贸易开放政策和提高竞争力,是取得增长并创造就业机会的基本条件。    但是,企业把减少雇员作为提高竞争力和恢复赢利幅度的方法,特别是工业部门。同样,在几乎所有拉美国家,私有化浪潮和减少财政赤字损害了国家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因此,劳动市场越来越依靠私人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    尽管该地区平均通货膨胀率从1995年的25.9%降至1996年的21.8%,但是1996年的实际工资没有增加。    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工业部门的实际工资增加了,但是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购买力下降了。    只有5个国家(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巴拉圭和巴拿马)的最低工资增加了,而其它9个国家却减少了。    最后,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认为,创造充足和好的就业机会要求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坚持进行投资努力和增加国内储蓄。这种经济增长应该是稳定的,包括短期也应稳定。    此外,报告提醒急剧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会带来的危险:导致劳动就业形势恶化,因为这使得失业增加和非正规程度加深。

3. 古巴第一个自由区揭幕

【埃菲社哈瓦那5月5日电】古巴经济合作和外国投资部长易卜拉欣·费拉达斯今天在瓦哈伊为其4个自由区中的第一个主持了开幕式。这个自由区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开始启用并促进外国的投资。    另据官方人士今天说,已有24家贸易公司在距离哈瓦那机场1公里的瓦哈伊设点。不久,还将建立4家工厂、1家技术服务公司和1家建设规划公司。    官方人士还说,7月份在距哈瓦那43公里的马列尔港的另一个自由区也将开放,该区占地553公顷。12月份,位于哈瓦那以南270公里的西恩富戈斯海湾的第三个自由区也将开放。    这三个自由区由古巴国营的环球仓储公司控制。位于距哈瓦那很近的巴罗阿的第四个自由区将受古巴国营企业CIMEX公司控制。    根据为自由区制定的法令,区内企业生产的75%的商品将面向出口,25%可供应国内市场。    根据一年前制定的这条法令,自由区的定义是“在一个限定的区域内,没有常住居民,可自由从事进出口业务,并进行工业、商业、农牧业、技术和服务活动”。

4. 英特尔在哥斯达黎加设厂

【埃菲社圣何塞4月26日电】随着英特尔公司的一家生产微处理器工厂的建立,哥斯达黎加在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方面实现了引人注目的历史性的跃进。这家工厂的建立也为该国成为美洲太平洋地区的第一只“虎”提供了可能性。    与该地区其他国家一样,近一个世纪以来这个中美洲国家的经济是以咖啡和香蕉出口为基础的(专家们称之为“甜食经济”)。目前,该国梦想完全进入“芯片”和高技术的时代。    4月24日,在哥斯达黎加总统何塞·玛丽亚·菲格雷斯的主持下,英特尔公司为其建在圣安东尼奥·德贝伦(距离圣何塞约15公里)的工厂举行奠基礼。    首次在拉美设厂的这家美国跨国公司,将为此投资3亿至5亿美元。这是哥斯达黎加历史上从一家公司那里得到的数额最高的投资。

5. 日本汽车公司扩大对台湾出口

【《日本经济新闻》5月5日报道】题:各汽车公司扩大对台湾出口    丰田汽车、本田技研工业等日本五家大汽车公司将一道扩大对为了加入世贸组织而加紧推行自由化政策的台湾的出口。台湾将取消对进口日本车的限制,为此各汽车公司将于年内对台出口在日本生产的整车。此外,丰田汽车公司等将在当地的合办企业开始生产新的娱乐车,在收入水平高的台湾市场上展开攻势。    台湾历来是进口欧美国家生产的汽车,但是从今年起重新允许从日本进口。为配合日本汽车厂商,设定了1997年的进口限额为7700辆,而且今后每年将递增10%。

第 5 版

1. “深蓝”是如何备战的(上)

【美国《新闻周刊》5月12日一期文章】题:人机之战(驻莫斯科记者    比尔·鲍威尔、驻芝加哥记者布拉德·斯通)    4月底一个春寒料峭的星期天,在我们从莫斯科动身去纽约报道历时9天的人机对弈之前不到一个星期,加里卡斯帕罗夫在莫斯科母亲宽敞的寓所里,兴奋地同来访者谈论着他为了如何对付由先进的硅芯片制成的怪物——为了击败人类,尤其是为了击败卡斯帕罗夫而专门制造的一台超级计算机——而——进行的训练。这次对弈有朝一日可能成为技术必然会超越其制造者的首要标志。    这次于5月4日开始的对弈是去年以卡斯帕罗夫获胜而告终的比赛的继续。卡斯帕罗夫在第一局对弈中获胜。这次人机对弈终将有一天可能会成为约翰·亨利在寓言中描写的景象的真实再现。所有担心会被计算机抢去饭碗的人都希望卡斯帕罗夫获胜。    当然,这次比赛是在棋盘上进行的,这种境况似乎对卡斯帕罗夫有利。卡斯帕罗夫不仅是世界冠军,而且是举世公认的迄今最优秀的棋手。但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位曾经被认为是人类最高智慧的国际象棋大师能否击败从来没有生命的机器?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按照具体要求制造的重1.4吨、装在两只黑色铁柜中的“深蓝”RS/6000SP超级计算机比去年与卡斯帕罗夫对弈的那台计算机有了很大的改进。“深蓝”有32个节点同时工作,使得它成为具有可怕能力的计算工具。“深蓝”没有思维能力,它通过摆弄数字和估价棋子的几十亿步走法来下棋。另一方面,人脑虽然只能看到几步棋,但是人具备的优点正是“深蓝”所没有的思维能力。然而,如果“深蓝”获胜,它将证明人工智能若想超过人脑,并不需要模仿人脑。    5位计算机科学家15个月来一直在设在纽约州的托马斯·沃森研究中心对“深蓝”进行改进,使它成为世界上从未见过的能够下棋的机器。这5位科学家当中有两人自从“深蓝”于80年代中期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诞生以来一直在对它跟踪研究。这次,他们闻到了胜利的味道。    “深蓝”小组的负责人谭崇仁说:“说实话,我认为我们今年使用的系统远远优于我们去年使用的系统。我预计我们在今年的比赛中将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如果卡斯帕罗夫以去年的同样水平参赛,我们将击败他。”    他们何以能信心十足地认为能赢得今年的比赛呢?因为他们通过几乎是完全重新编制程序,把“深蓝”变成了能力高得多的下棋机器。参与“深蓝”程序编制的科学家乔·霍尼说:“‘深蓝’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新的。”    “深蓝”的智能更高。“深蓝”最早的设计者许峰鸿说,曾被卡斯帕罗夫击败的那台“深蓝”是个“对国际象棋知之甚少的婴儿”,卡斯帕罗夫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它的缺点。一年多来,IBM为这台硅芯片奇物开设了一所“象棋学校”。参加新生“深蓝”研究的正式成员、象棋大师乔尔·本杰明与它对弈,找到它的不足之后就让程序编制人员对它进行修改,使它加深对棋局的理解。因此,新版本的“深蓝”软件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1996年的软件版本。    “深蓝”的计算能力更强。今年4月初,一台新的运算速度更快的RS/6000SP计算机被运到沃森研究中心,它使“深蓝”分析最有利的走法的能力提高了一倍。谭崇仁说,“深蓝”去年每秒能分析1亿步棋,今年每秒能分析2亿步棋,有时能分析3亿步棋。    “深蓝”更灵活。“深蓝”的程序编制人员一直在研究能使他们在比赛的间隙对“深蓝”进行重要调整的手段。比如,在1996年的比赛中,他们发现“象”在走法的计算上有错误,但是不敢对程序进行修改,因为他们不能肯定这种修改会对整个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什么影响。新的软件使程序编制人员很有把握地对程序进行调整。研制人员默里·坎贝尔说:“深蓝可能永远不会像人那么灵活,但是将比去年灵活多了。”(上)

2. 「深蓝」获胜 卡氏不服

【俄通社—塔斯社纽约5月12日电】题:卡斯帕罗夫对“深蓝”获胜提出置疑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星期天在与计算机“深蓝”的第六局对弈中败北。这一局,计算机“深蓝”执白先行,双方共下了约一个小时。在计算机下完第19步后,卡斯帕罗夫认    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引人注目的不是对棋赛的分析,而是卡斯帕罗夫的那番讲话。他指责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制造的是专门用来对付他的软件。他说:“只是为了一个目标——战胜卡斯帕罗夫,这不符合科学。当一个有着无限资源的大公司企图这样做的时候,那它有的是办法可以达到目的。它的目的达到了。我相信,这部计算机目前什么都不能证明。我认为,不会用它来进行广泛的试验。”    当记者们请求他谈得更详细一些时,他只是呼吁尽快公布计算机的数据,使研究人员有可能通过其他计算机来分析“深蓝”的着法。卡斯帕罗夫对“深蓝”的发言人说“人机大战”还将继续进行表示吃惊,他说,“大概是要进行比较低水平的比赛。”对卡斯帕罗夫与“深蓝”是否还会进行第三次比赛的问题,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代表没有做出回答。    在谈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时,卡斯帕罗夫说,他不掌握有关计算机棋谱的必要信息。他还承认,对对手的实力估计不足,他只是在比赛前10天才开始做准备。“应该像对待世界冠军赛那样进行准备。如果这是一场正常的比赛,我敢说,我能打败计算机。”    卡斯帕罗夫表示他愿意与计算机再比一次,但是得按他提出的条件进行,应当赛8—10局,每隔一天赛一局。并且比赛的主办者不应当是国际商用机器输。至此,这场引人注目的“人机大战”宣告结束,卡斯帕罗夫以2.5:3.5的总比分败给超级计算机“深蓝”。    34岁的卡斯帕罗夫与“深蓝”的“人机大战”始于5月3日。双方先后共进行6局较量。在首局比赛中,卡斯帕罗夫执白先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苦战击败“深蓝”,力拔头筹。在次日举行的第二局比赛中,“深蓝”以凌厉的攻势和精确的计算击败卡斯帕罗夫,扳回一局。第三局和第四局比赛紧张激烈,双方分别鏖战数小时,最终战成平局。10日进行的第五局比赛使“人机大战”进入高潮。尽管卡斯帕罗夫占有执白先行之利,但因下至第29步后错过胜机,失去优势,被迫在第49步时与“深蓝”再度和棋。    去年卡斯帕罗夫曾与“深蓝”举行过首次“人机大战”,结果卡斯帕罗夫以4:2的总比分获胜。今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将“深蓝”的运算速度提高一倍,达到每秒2亿步。公司。他认为,“友好的气氛”不利于比赛,比赛的目的就是胜利。    有记者问“您说的话给人一种印象,好像有人在帮助计算机下棋。是这样吗?”卡斯帕罗夫的母亲站在旁边说:“当然是这样的。”然而卡斯帕罗夫本人只是再次要求尽快分析计算机的数据,他还提到比赛中有许多走法令他吃惊。

第 6 版

1. 以正确心态教育子女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日文章】题:以正确心态训导儿女(作者康宁)    管教孩子是天下父母的重任,其中包含的不只是一门学问,它还应该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    在管教孩子的当儿,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执行训诲或惩罚的一方(父母或师长),本身必得先具备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让我们试着从情绪智商这方面去探讨,在测定情绪智商的其中一项中就是自制力。对一个心理正常的人,在一般的情况下,都具备某个程度的自制力,只有当心理有压力的时候,又受到外在环境冲击,自制能力才出现激烈的波动。    打个比方说,当孩子犯错时,一旦事件给家长带来了不安和困扰,就会刺激到父母的情绪,而父母的反应通常是愤怒、责骂,甚至是动手打人,这一连串的行动皆于事无补,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父母除了暂时达到出闷气的目的外,全无管教效益;在孩子方面,根本得不到教诲,有的只是沮丧和自尊受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问题就出在:父母未能理智地克制自己的情绪。人们往往自以为成人应该能理智地处理孩子的问题,却忽略了这牵涉到感情的范畴。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在这个以爱为出发点的基础上,父母总认为真理在自己一方,理直气壮,情绪无比激动之下所使用的字眼、说话的语气,都是“气话”,一生气的时候,不经意出口的尽是骂人的话。在那一刻,父母的用语只为发泄自己一时的怒气,却没想到这语言的杀伤力竟是那么强!    我常遇到孩子向我抱怨,为何父母总不能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话,孩子们都渴望向大人倾诉;有时候,他们在行为上的过失,是在某个客观环境下偶然造成的,是无心之过,却无法得到大人的谅解。曾有个不快乐的小女生悄悄问我:“为什么我妈妈一定要我得100分,我得96分她还打我?”    也曾有学生问我:“为什么爸爸妈妈说不可以打人,他们却可以打我?”望着孩子充满不解和怨怼的眼神,我不禁怀疑:到底出毛病的是父母还是孩子?    我认为,在管教孩子方面,应该让父母接受再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天下确有不是的父母,凡为人父母,最起码应该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放弃旧家长式的权威手段,才能心平气和地执行教诲任务。至于如何教养孩子恰到好处?我认为绝无捷径,一定要通过学习,这包括:    一、学习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    二、学习使用正面意义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以达到教育效果。    三、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身体语言以促进亲子关系。    四、学习尊重孩子的人格。    五、学习如何以身作则去坚持和强调某些基本的道德标准。    六、学习如何在孩子行差踏错时询求专业辅导,为孩子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七、学习接纳孩子,尽管犯了错误,仍严守“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让孩子知道家门永远为他而开。    我相信,只要父母用心做好“功课”,当孩子在成长路上跌倒时给予充分扶持,并沟通良好、爱心满溢,孩子一定可成为有教养、有责任感的新生代。

2. 法国学生吃不起学校食堂

【法国《星期四事件》周刊4月23日一期文章】题:共和国再也无法养活它的孩子    现在,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在法国4893所中学里,本应有60%的学生中午需要在学校就餐,而这个比例在教育优先地区下降到36%,在所谓的“较差”中学仅为22%。    虽然有些学校躲过了20世纪末这场不合情理的灾难,但是应该承认,法国1997年有数百名儿童每天只吃一顿饭。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如失业、生活不稳定、当局的等待政策、救济制度更加苛刻等。    自1991年以来,在学校食堂就餐的人数日益减少令人担忧。国民教育总检查处对学校食堂进行的最新调查报告表明,“学生们明显地对食堂不满,同时在经常就餐于学校食堂的学生中,营养不良的人数增多”。学生低血糖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人们还指出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每个星期一面包的消费量要增加一倍,尤其是在波尔多、利摩日和南锡。波尔多一所学校的校医弗朗索瓦丝解释说,“那些在食堂就餐的学生口袋里装满了面包,他们要把这些面包带给不在食堂就餐的伙伴”。    难道是食堂的伙食过于昂贵了吗?问题不仅仅在于此。在楠泰尔,马尔贝一家有4个孩子,平均每人每天的生活费为10法郎,在学校食堂的一顿饭只需1法郎。然而,孩子们还是离开了学校的食堂。    国民教育总检查处的报告指出了学生放弃在食堂就餐的原因,一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另一个是因为中学助学金分发制度的改革。过去的中学补助是一年分3次分发,而自1995年以来则改为一年一次性分发。这样一来,本应该属于孩子的“食堂就餐费”就可能被家庭挪为它用。    在滨海阿尔卑斯省,申请中学生社会福利基金的人增加了42%,从668人上升到951人。在格勒诺布尔,1993年放弃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学生为297人,1995年为453人。芒特拉若利的安德烈—谢尼埃中学共有620名学生,只有6人中午在学校就餐。

3. 对待子女早恋的策略

【德国《妇女》双周刊4月9日一期报道】几个星期来,梅拉尼(14岁)和米凯(16岁)常在一起,他们产生了初恋。梅拉尼的母亲对女儿的初恋忧心忡忡,但不知所措。德国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向梅拉尼的母亲提供了如何最好地对付这种情况的建议:伙伴策略在青春期认真对待孩子是很重要的。因此,您不要把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您应该向孩子说明,您正处在感情的矛盾之中,并且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告诉孩子。但您得注意,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分。准则策略孩子需要帮助指明方向。您得仔细考虑一下,哪些事情您能够忍受,哪些事情您不能忍受。您得确定界限。背景策略打听一下,您的女儿在与谁交往。您把她的男朋友邀请到家里,并且去认识一下您女儿的男朋友的父母。重要的是要向孩子发出这样一个信号:我对你所做的事情感兴趣。回忆策略您考虑一下自己年轻时在这方面有过哪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4. 胎儿也在找感觉

【德国《妇女》双周刊4月9日一期报道】题:胎儿在母体内能学到什么?    母亲腹中的胎儿变得圆圆的,有时他还在动,似乎他想运动。对胎儿来说,母亲的子宫是他的第一个家。胎儿在子宫里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他是在听外面的动静、在想事情。他可以感觉到任何微妙的变化。    科学界人士认为,胎儿从16周起就有了学习能力。小生命可以感觉到外面发生的事情:父母对自己是否喜欢,母亲是不是伤心,他都能感觉到,尽管这种感觉是无意识的。父母越是多关心胎儿,对胎儿来说就越好。父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同胎儿接触。    在怀孕的后期,胎儿可以清楚地听到响声(如说话的声音和音乐)。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说,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里就能分辨出自己父母同别人的不同声音。如果在播放摇滚乐和古典音乐的情况下来观察胎儿心音,那么就会发现小生命对音乐很早就有了兴趣。在播放摇滚乐时他显得紧张不安,而在播放古典音乐时他们就很安静。还有的音乐能很快使胎儿入睡。心理学家阿恩德·施泰因就这个问题说:“母亲在怀孕期间听的音乐节奏应该与自己的心律相符(心律每分钟大约跳动60次)。否则的话就会使胎儿感到紧张。”    美国专家艾尔斯女士坚信:“孕妇多散步、荡秋千对孩子发育有好处。”原因是:每次对胎膜囊壁的碰撞都会对胎儿大脑组织产生积极影响,因为通过这种触及孩子大脑的神经纤维互相连接起来了。事实上一个人的性格早在母体里就已经打下了基础,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个阶段里一个人的性格、创造性、生命力、爱好,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就已经形成了。

5. 美国研究报告表明:婴儿教育不容忽视

【美国《华盛顿邮报》4月18日文章】题:白宫专家小组强调小孩出生后头3年的重要性    一个专家小组昨天在白宫的一次会议上叙述引人入胜的新的科研工作,说明儿童的语言、思想和感情上的健康大体上在3岁以前就形成了。它提出理由说,如果要改变许多贫困儿童的生活,国家需要提前过问此事。    在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和儿童发展专家参加的不寻常的会议上,专家小组成员主张要有高质量的日托、父母的教育和扩大对儿童的医疗保险。    这次会议情况通过卫星向全国将近100个地方转播,会议的目的是要重点表明越来越大量的科研工作显示儿童从出生到3岁是一个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直到几年前,婴儿还被普遍认为大体上是没有认识能力的和不受环境影响的。但是新的研究方法,包括头脑扫描,使科学家能够研究儿童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内在智力发展方面受到环境的影响。据家庭和工作研究所就昨天的会议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和特定的,不仅影响发展的总方向,而且实际上影响头脑错综复杂的神经通道的贯通。”    实际上,这项科研结果显示,儿童在出生后脑结构仍在形成,他们听到的语言、他们所玩的玩具,甚至他们看到的形象全都在影响头脑的长期发育。    专家小组成员敦促采取一些帮助儿童的计划,包括那些将强调向日托保育工作者提供较高工资和加强培训、改进家长教育方法、改进对儿科医生的培训以帮助家长的计划,以及加强产前护理和扩大医疗保险范围的计划。

第 7 版

1. 英特尔承认奔腾Ⅱ存在重大缺陷

【法新社华盛顿5月10日电】英特尔公司已承认新推出的奔腾Ⅱ芯片存在缺陷,但是该公司称,这一问题可用软件加以解决,从而可避免因收回而造成重大损失。    英特尔公司的经理们说,5月7日投放市场的奔腾Ⅱ芯片的确存在重大缺陷。在某些情况下,这一缺陷会使奔腾Ⅱ芯片在处理极为庞大的数字时出现错误。    但是,该公司说,这一缺陷短期内即可用改变软件的方法加以去除。这一名为Dan0411的缺陷是由加利福尼亚硅谷的软件工程师罗伯特·柯林斯披露的。    英特尔公司说,该公司将在未来生产中修改奔腾I芯片,以彻底消除这一缺陷。    这一缺陷之所以在英特尔公司的投资商中引起震动,是因为两年前第一代奔腾芯片投放市场时也出现过类似问题,使英特尔公司遭受了最惨重的一次打击,共花费4.75亿美元来回收有缺陷的产品。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微软公司和奥瑞克公司说,这一缺陷不会对其产品或软件造成影响。

2. 科学轨迹十六年(二)

1987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大洞    1987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一个大得几可覆盖南极大陆的洞。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高度20~30公里的上空,对生物而言具有隔绝有害紫外线的重要功能。臭氧层若遭到破坏,皮肤癌和白内障的罹患率会增加。臭氧洞后来不断扩大,1995年10月破洞约为南极大陆的1.6倍。臭氧层遭破坏的情形,除了热带地区以外几乎遍及全球。雪伍德·罗兰德和马里奥·莫里纳于1974年指出,臭氧层系遭到含氯氟烃破坏,两人因而获得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各国开始展开管制含氯氟烃使用的活动。但即使管制工作进行顺利,要消除臭氧洞,预料仍需要到2050年以后才有可能。1988尝试全面分析人类DNA    国际人类基因图谱组织(HUGO)开始实施“人类基因组分析计划”,希望解析人类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总碱基排列。日本文部省则在1991年展开“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正式进行研究。人类的基因组由30亿个碱基排列组成,分配成22对正常染色体和一对X、Y性染色体。    截至目前,科学家对于大约5000个基因已解开部分谜团。科学家同时还制作染色体图(mapping),以定出致癌基因、制癌基因和引起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等位于染色体的哪个位置。分析人类的基因组,可以了解遗传、生病原因等生命现象。科学家期待这种分析有助于诊断、治疗癌症和遗传性疾病。    1989“深海6500”抵达深海底    可探测地球98%海域的载人潜水调查船“深海6500”于1月19日下水。    后来,日本又建造了可潜至1.1万米深的无人探测船海沟号,以弥补“深海6500”之不足,调查“深海6500”达不到的深海地带。海沟号在1995年3月24日到达地球海洋最深地带——马里亚纳海沟的查林杰海渊,水深1.911万米。    日本调查船目前已能探测地球上所有的深海地区,未来更期待结合“深海6500”和海沟号进行深海探测。1990人类向宇宙空间挑战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天文学方面陆续有许多重大发现,例如观察到星球诞生的瞬间、黑洞的证据、最远的星系等。哈勃太空望远镜投入宇宙空间探测是在1990年4月25日。宇宙空间不会有大气晃动阻碍观测行动,人们对这种观测充满期待。但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主镜歪斜,只拍到模糊的影像,无法发挥令人期待的性能。1993年12月科学家在太空中成功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之后,便陆续传回惊人的影像。从修理后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的造父变星资料,也引发宇宙年龄可能比以往科学家认定的150亿年年轻的问题,造成科学界极大争议。金星探测船麦哲伦号于1989年5月发射升空,1990年9月开始调查金星表面。金星表面覆盖厚厚的大气,详细地形过去一直不为人所知。麦哲伦号分辨力120米的高性能雷达,反映出金星地形有火山丘(dome)、熔岩流和火山口等,显示过去金星上火山活动非常活跃。麦哲伦号完成将近90%的金星地貌全图,1994年10月结束调查工作,冲进大气层起火燃烧。    旅行者1号在1990年2月14日由60亿公里外回顾太阳系,传来最后的画面。旅行者1号于1977年9月5日发射升空。1979年3月5日接近木星,1980年11月12日接近土星进行调查。在木星发现环的存在和木星卫星木卫一的活火山等。在土星上则了解到土星环由无数细环组成,并发现许多新卫星。传来最后画面之后,旅行者1号为了调查以太阳为中心的巨大磁层“日圈”(Heliosphere)的范围,又以每年4.5亿公里的速度飞向鹿豹星座(Camelo—pardalis)。预计在2017年左右,旅行者1号搭载的核能电池将耗尽电力而结束探测船的寿命。届时,旅行者1号可能在200亿公里外。(二)   ●依据人造卫星雨云7号(Nimbus7)搭载的TOMS(臭氧全量交换分光计)所显示资料制作的1987年10月12日南半球臭氧量。南极大陆上空有的地方臭氧量极少,臭氧层看起来像破了洞,这种洞就是臭氧洞。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建造的“深海6500”载人潜水调查船,为可潜至最深底的潜水调查船,深度可达6500米。  ●1990年4月25日,哈勃太空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到太空中。右上图为哈勃太空望远镜修理前拍摄的图像,右下图为修理后在1994年12月拍摄的M100。M100为其修理后拍出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同时也反映出“宇宙年龄有矛盾”的大问题。   ●根据麦哲伦号传回资料制作的金星立体影像。由于垂直方向放大20倍,看起来峰峦迭起,但事实上金星表面平原占了60%,地形起伏极小,最高峰马克斯韦尔(Maxwe11)山山顶平均高度为11公里。

3. 俄发现特大臭氧洞

【德国《世界报》4月30日报道】题:莫斯科科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臭氧空洞    在俄罗斯上空发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臭氧空洞”。据莫斯科《共同报》报道,臭氧空洞的面积为1500万平方公里。这块迄今为止是最危险的臭氧空洞的中心位于西伯利亚中部上空。那里的臭氧层已经减薄了37%。过去,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厚度一个半月内减薄10%一直被认为是正常的。    位于莫斯科附近的中心高空气象天文台的格里戈里·克鲁钦斯基提醒说:“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已经成为危险区。”克鲁钦斯基又说,不久西方也会受到这块巨大的臭氧空洞的威胁,在西部它已经延伸到了与挪威接壤的科拉半岛,在东部已经接近了堪察加半岛。    据克鲁钦斯基说,在摩尔曼斯克和圣彼得堡上空,臭氧层已经比原来薄了1/4。科学家们说,在俄罗斯的塔伊加,紫外线辐射已经增加了40%多。    【埃菲社圣地亚哥5月9日电】智利一所大学的科研人员最近在南美洲南部的阿根廷和智利的一大部分领土的上空,发现了一个新的臭氧洞。    圣玛丽亚技术大学利用西班牙科学技术部资金研究“臭氧计划”的负责人路易斯·达席尔瓦对本社记者说,这个臭氧层变薄的现象是今年4月5日在智利中部地区对面的太平洋上空发现的,之后移动到了南美大陆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上空,它的边缘已经接近大西洋。    达席尔瓦教授说,今年4月26日,臭氧已经下降到了222个陶普生,这个指数被认为是严重的低水平,因为平均标准是高于270个陶普生。    这位科学家还说,5月5日至7日,这种现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上空也出现了,当时臭氧下降到了210个陶普生。    他说,在智利上空出现的这一现象已经开始减弱。

第 8 版

1. 日报报道:中国认真全力对待垃圾问题

【日本《东京新闻》4月27日报道】题:为了建立没有垃圾的社会    建设不出垃圾的循环型社会是我国十分关切的一件大事。在改革开放的体制下国内总产值每年增长10%左右的中国也在认真地全力对待垃圾问题。今天,我们以首都北京市为中心介绍一下中国的垃圾情况,同时亦愿观察日本的现状。    北京一天的垃圾量为1万多吨。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1978年相比,垃圾增长了3倍多。垃圾的增加虽然证明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垃圾的处理却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造成了污染和恶臭等新的社会公害。    把生活垃圾扔到固定的场所,这一点同日本是一模一样的。分别收集垃圾只是从去年开始在市内8个地方进行实验。生活垃圾和大件垃圾几乎完全放在一起。垃圾车一天收集一次,一部分垃圾运到转运站,大部分垃圾则原封不动地运到处理场。    改革开放以前,垃圾是“自行处理”的。只不过是把垃圾运到郊外扔掉而已,这样便给农民添了麻烦。于是有关方面开始研究海外处理垃圾的方法,随后采用了填埋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在当前已成为主流。1991年北京建设了两处堆肥处理场。1994年北京郊外的昌平县,垃圾填埋处理场正式启动。在该县,靠中国技术兴建的垃圾焚烧处理场亦投入使用。    在北京市的垃圾当中,回收后可以重新利用的约占1/4,同10年前相比增长了1倍。因而北京市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即通过垃圾处理消除公害,减少垃圾排出量,同时变废为用,使之成为资源,让垃圾的处理实行企业化。    “处理垃圾,最大的难题仍然是钱。”目前中国正在研究有偿收集垃圾的做法。对一部分排出大量垃圾的工厂和商店,每吨垃圾要征收16元人民币,普通市民免费,因市民的意识和经济力量尚未达到可以接受有偿收集垃圾的地步。其余的措施便是使垃圾资源化。尽管作为堆肥可以重新利用,但这里仍然碰到资金不足的困难。    在街头巷尾,中国式的快餐饭盒十分走俏,泡沫塑料做的饭盒,用完便随手扔掉,扔到路上,成为垃圾,妨碍城市的美观。在中国,这被称为“白色污染”,北京市当局已向工厂和商店发出呼吁,要它们避免使用这些材料。    日本处理垃圾的能力已达到极限,日本的垃圾状况堪称是严重的。    作为全国一般垃圾最终处理场留下来的可以填埋垃圾的容量,1993年度为1.49亿吨,比前些年减少了约400万吨。据厚生省推测,如果长此发展下去,那么在8年多时间内垃圾的处理能力就将达到饱和状态。有一种推测认为,产业废弃物在2008年处理场的剩余容量也将变成零。    厚生省推测,垃圾的再生利用率1995年达10%,而1988年仅达到4.1%,几乎增加了1.5倍。尽管如此,为在2000年使垃圾再生利用率达到15%,无论地方政府或者居民都要进一步想办法作出努力。    由制造者负责回收垃圾,使之再生利用;或者对瓶装饮料和罐装饮料实施押金制度,以退瓶和罐来取回押金。包括这些办法在内,只有居民和企业都积极参与建设“无垃圾”的社会活动,才不失为处理垃圾问题的关键所在。

2. 美国《洛杉矶时报》文章:中国治理污染任务艰巨

【美国《洛杉矶时报》5月4日文章】题:北京成为新雾都(作者利·朱)    张小姐有她的老顾客,即每隔一天就来过一次瘾的顾客。这些人靠在躺椅上,张小姐把一根管子插进他们的一个鼻孔里。他们深深地吸上20分钟,然后精神焕发地离去,感到更有能力应付紧张劳碌的城市生活。    这种令精神振奋的东西是什么?北京康乐宫墙上的广告招贴画上写着,“医用纯氧”。张小姐每天在这里接待衣着考究的顾客。    顾客想从氧吧得到的益处多种多样:美容,长寿或提神醒脑。    按一种标准衡量,北京的空气比洛杉矶的要脏到2至5倍,这是个令北京一千多万市民警醒的数字。    北京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一直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可以接受的限度。专家们说,由于工厂不断排放煤烟,越来越多的私人小汽车也不断排出废气,空气污染的状况不大可能迅速得到明显改善。    北京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主席梁先生说:“我小时候,北京的天空很蓝,给人印象很深。现在,你很难看到蓝天了。”    情况如此严重,以致中国政府宣布,污染已成为全国性危机。中国已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净化空气,办法是分阶段取消含铅汽油,并关闭了数千家严重违反环保法规的工厂。中国政府加强了反污染法,甚至要求在重大环境犯罪案件中施以死刑。    然而,对一个经济以两位数速度持续增长的国家来说,保护空气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北京的空气污染大部分是由工厂造成的,比如离颐和园不远的首都钢铁公司。    据世界银行说,在以墨西哥为首的世界十大雾都中,中国就占了5个,其中包括北京和上海。    一些学者对中国能否在近期摆脱生态困境感到怀疑。但他们也抱有一些希望,因为中国政府已表示决心改善环境。    去年,据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批评了先追求经济利益然后再净化环境的陈旧做法。《中国日报》上个月报道说,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底,政府关闭了近6.3万家小工厂,以取缔这些严重污染空气和水的污染源。

3. 港社报论:江泽民以身作则号召人人遵守基本法

【香港《天天日报》5月10日社论】题:江总论法以身作则    几天前,江泽民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人学习基本法;昨天,在接受美国CNN驻京记者访问时,再一次谈到基本法,他希望香港同胞和全国12亿人民都遵守基本法,包括他自己,也包括特区行政长官。    人人都遵守基本法,那么香港居民享有的各种权利和自由,就可以依法得到保障。江泽民同时指出:“如果没有外来势力的干预,我们坚信‘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一定会顺利进行的。”这类阐述,江泽民之外的其他中国领导人,最近也不只一次向外国记者、访客作出表达。不惜累赘,不避重复,目的显然是表达北京的既定政策,是期望消弭海内外一些人士的疑虑。    一切依照基本法,人人遵守基本法,江泽民表态“以身作则”,诚属好事!

4. 法报文章:香港回归不会减少港人社会权益

【法国《世界报》4月30日文章】题:香港回归不会打乱港人的社会权益(驻香港特派记者瓦莱丽·不伦瑞克)    7月1日香港回归之后,是不是意味着香港的“工会自由”和一些“既得权”进入了黄昏?基本法第27条规定,香港的居民将保留“创建和参加工会权”以及罢工权。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香港的“生活方式”也将不会发生变化。然而,尽管最后一任港督力图留下一丝民主的印记,但应当对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社会自由及“既得权”有清楚的认识。    香港这个全球“资本主义的天堂”,却保持着一些中世纪的社会传统:这里没有最低工资、没有就业保障、甚至没有针对随意解雇作出保护性的规定、没有对罢工权进行特别保护、劳动现场没有工会合法的代表、对健康问题没有作出强制性的社会保障措施、退休制度没有推广等等。失业救济金呢?那就更加不用谈了。就连一些英国承认的国际劳工公约也没有在香港实行。    香港的大部分公司都不承认工会(法律并没有这样要求),只有在行政部门以及一些公营企业才有为数不多的工会。不过,香港的工会总数到1995年底仍达到了565个(10年间增加了133个),员工入会的比例达21%。    如今,香港的工会如何看待回归问题呢?立场不同的工会所提出的观点显然是不一样的。支持北京的香港工会联合会认为,香港回归后“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无论是工会的作用还是劳动权利都不会有任何转变”。民主派当中则有人担心“只有那些亲共产党的工会才能生存下来”。    至于未来香港的员工保护及工会作用等问题,谁也没有抱任何幻想,因为在香港这个地方,保持竞争力才是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在没有社会保护网的情况下,经历了数次工业革命的香港居民会不会行动起来改善自身的地位呢?香港民主派就业问题发言人迈克尔·何解释说:“在这个失业率不到3%,员工工资能继续从专业化分工中获得好处的市场上,没有人对就业保护和集体谈判感兴趣。”

5. 台将制定“港澳资金进出台湾管理办法”

【台湾《工商时报》5月8日报道】政府为确保本国金融、外汇市场稳定,决制定“港澳资金进出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平时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港澳资金在台流动情形。港澳资金若企图藉由资金进出,干扰台湾金融、外汇市场机能,总管香港事务的陆委会将紧急出面协调,先由中央银行“冻结”该笔资金,再由检调机关与财经主管部门接手,完成后续的处置。    据悉,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在日前邀集中央银行、财政部、经济部、内政部、法务部、劳委会与交通部等相关部会,共同会商“香港澳门关系条例施行细则”内容。行政院相关决策官员昨天表示,诸如“对香港澳门投资暨技术合作审核处理办法”、“取得华侨身份香港澳门居民聘雇及管理办法”、“港澳资金进出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均在研议范围之内。    行政院相关决策官员进一步透露,行政部门预定在今年6月底以前,对外公布“香港澳门关系条例施行细则”的绝大部分项目,并从7月1日开始同步实施,其中只保留“港澳资金进出台湾地区管理办法”的内容,以避免外界产生过多不必要联想。

6. 法国《回声报》文章:房地产繁荣兴盛 香港银行受益

【法国《回声报》5月5日文章】题:香港的银行从房地产业的繁荣中获益    香港不愧是全球金融之都,香港银行的赢利是最丰厚的。香港金融管理局最近发表的年度报告却表明,香港367家银行的处境并不都是一样的。1996年,香港银行业税后利润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趋势:1995年增长了14.5%,而1996年仅增长3.8%。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设在香港的外国银行不是将业务重点放在香港本土,而是面向整个亚洲地区。    不过对香港当地银行来说,去年的经济环境还是很有利的。香港某些企业出现问题后,银行方面提高了保证金的数额并适当控制税前利润的增长。香港当地的银行基本上是些小银行,它们从房地产业的繁荣及经济的复苏中获得了巨大好处。1996年香港的信贷增加了17%(1995年增加11%),其中住房信贷增长22.7%,房地产开发的信贷增长了26%。收入的增长使银行的行政费用相对降低。    香港银行的纯利润率从1995年的2.33%增加到了1996年的2.41%。到1996年底,香港的房地产业吸纳了39%的贷款额。这一比例在亚洲地区是最高的。然而,香港金融管理局对香港日益增加的洗“黑钱”现象感到越来越担心。一家名为联合金融信息机构的监督机构认为,香港银行的“可疑”交易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管理。它不久将宣布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弄清幕后股东及受托人的身份。

7. 短讯

▲中央社十一日报道,「台港航运会谈」第二轮会谈预定五月底前于海基会举行,台湾主谈代表海基会副秘书长张良任近日将与香港船东协会主席赵世光联系会谈时间及议程。    ▲香港《大公报》十日报道,香港工业署长何宣威表示,在今年七月后将向特区政府提交有关香港工业长远发展的意见。    ▲《澳门日报》八日报道,澳门保安政务司孟明志表示,澳府高度关注本地近期的治安情况,并采取行动,包括修订法例和采用新科技手段搜集证据,以打击帮会活动。    ▲中央社九日报道,世界贸易组织官员透露,在世贸组织居举足轻重地位的「四巨头」(即美国、欧盟、加拿大及日本)贸易部长最近在加拿大多伦多开会时,曾密商如何安排台湾和中国大陆同时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