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5-01

第 1 版

1. 西哈努克二十九日在王宫简报中预测柬埔寨政府不可避免要解体,现在「已经名存实亡」

正在北京接受治疗的西哈努克国王在另一场合还宣布,他将不再提及退位一事。(美联社)

2. 以解除边界封锁

在以色列政府宣布放松边界限制之后第一天,三十日已有五千多巴勒斯坦人从加沙进入以色列工作或从事其它活动。这次封锁是以政府上月在特拉维夫发生炸弹爆炸之后实行的。(路透社)

3. 叶利钦同意到格罗兹尼同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会晤

这是俄罗斯官方二十九日宣布的。(俄通社—塔斯社)

4. 桥本表示支持新西兰参加亚欧会议

桥本首相三十日与博尔格总理会谈时表明了这一观点。两位首脑一致认为,美国的存在对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很重要,中国作为建设性伙伴参加国际社会也很重要。(共同社)

5. 美企业界反对政府单方实施经济制裁

【日本《读卖新闻》4月22日文章】题:美国外交的内外不和谐音——美企业界反对经济制裁(记者藤本直道发自华盛顿)    经济制裁是美国外交的强有力武器,但围绕经济制裁问题美国内外已出现不和谐音。    美国经济界认为单方面的制裁措施只是把美国企业赶出了市场,这种做法不利于美国企业的发展,要求修改制裁措施的呼声日渐强烈。    另一方面,欧洲各国也反对同样适用于外国企业的美国的制裁措施,它们虽然也召回了驻伊朗大使,但却没有迹象表明欧洲国家赞同美国对伊朗实行的封锁路线。    近日在华盛顿成立了大约有400家美国企业参加的、要求美国政府修改单方面经济制裁措施的压力集团——“美国参与”。他们认为,美国政府为建立所谓美国主导的和平而多次实行经济制裁的结果是“让日本和欧洲占领了市场”。    对克林顿政权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弗雷德,本月16日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1995年美国的制裁对象是26个国家,美国的出口因此蒙受了150亿至200亿美元的损失,由此而丧失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    美财界的一位领导人抨击说:“当美国正在对中国、印度尼西亚和缅甸采取新的制裁措施时,日本正在制定新的投资计划。单方面的经济制裁措施,将使美国丧失领导力和竞争力。”    此外,(共和党)参议员理查德·卢加和众议员汉密尔顿等有影响力的议员也超越了党派的界限,发出了“美国希望通过经济制裁来实现外交意图的做法是幼稚和拙劣的”呼声。    前不久,美国以支援国际反恐怖活动为由制定了对伊朗和利比亚加强制裁法和赫尔姆斯—伯顿法。这两项法律的出台招致了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强烈反对。    在以人权为由实施制裁方面,美国试图强加给别国“美国式思想”,结果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来,由于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制裁,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受到了限制,但“如果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每桶原油的价格将下降5美元。就目前而言,美国每年将因此损失130亿美元,而伊朗却因此而获利66亿美元”(《休斯敦纪事报》语)。    有人认为,美国实施单方面制裁的效果是令人怀疑的。由于对古巴持续了大约30年的制裁,古巴人民变得更加贫困。然而,至今为止被作为打倒目标的卡斯特罗政权却没有丝毫动摇的迹象。    “美国参与”压力集团认为经济制裁有明显的局限性,该集团提出:经济制裁取得实际效果了吗?在丧失就业机会等问题上,实施制裁已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利益。在此基础上,该集团要求严格修改现行的制裁措施。由于克林顿政权也追求实际利益,所以克林顿政权不可能对经济界的这种呼声漠然视之。

6. 中国女队技压群芳再捧考比伦杯

【路透社曼彻斯特4月29日电】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在今天进行的世乒赛女团决赛中直落三盘击败朝鲜队,第十二次捧回考比伦杯。由于有三位世界前五名的选手参赛,中国女队证明是无坚不摧的,她们在八场比赛中以不败的战绩再度夺冠。    现年24岁的世乒赛和奥运会双料冠军邓亚萍以2:0战胜朝鲜17岁的小将金贤姬,继续保持100%的胜率。这位世界头号选手在比赛中意识到她的年轻对手有点紧张,所以她没有像平时一样大力扣杀,甚至在11i3的情况下让对手将比分追了上来。    世界排名第四的杨影首先出场迎战朝鲜的韦福顺,尽管她在第一局的比赛中吃不准对手的旋转球,在20:17领先三个球时被对手将比分扳平,但她最后还是以22:20获得第一局的胜利,并在第二局利用韦福顺的急躁情绪再下一城。    在邓亚萍取胜第二盘以后,朝鲜队已经对中国队构不成威胁,因为接着上场的李菊面对的是排名比她低63位的杜贞实。李菊的实力是杜贞实无法战胜的,结果她快刀斩乱麻般地将杜斩于马下。这也是继1979年、1985年、199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之后,朝鲜队第四次在决赛中败在中国队的拍下。    【德新社曼彻斯特4月29日电】无往不胜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在第4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以3:0战胜朝鲜队,第十二次获得世乒赛女团冠军。    在奥运会和世乒赛双料冠军邓亚萍的率领下,中国的实力令对手望尘莫及。在角逐考比伦杯的70个国家的代表队中,只有中国真正有实力夺冠。    在今天进行的男子团体半决赛中,卫冕冠军中国队击败韩国队,在保住斯韦思林杯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美联社曼彻斯特4月29日电】由奥运会冠军刘国梁领衔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在今天进行的第44届世乒赛半决赛中以3:1战胜韩国队,获得决赛权。    刘国梁直落两局击败世界排名第五的韩国第一单打金泽洙表明,他已经可以与中国以前的任何一位世界冠军相媲美。奥运会银牌得主王涛使中国队更加确立了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位左手握拍的老将的大力抢攻令韩国选手吴尚垠毫无还手之力,并很快以2:0胜出。王涛还在第四盘与金泽洙的比赛中以2:1获胜。

7. 日防卫厅长官访韩时首次表明:日美防卫合作「不在外国领域进行」

【《日本经济新闻》4月29日报道】正在韩国访问的日本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28日晚同韩国国防部长官金东镇进行了会谈。    就为重新认识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而正在研究的“日本周围有事”时的对美合作问题,久间长官说,“除了人道援助和为了疏散非战斗人员而进行的活动外,将在日本的领域内或公海上进行”,表明了自卫队扫雷和为美军提供补给及帮助运输等活动不在外国的领域内进行的方针。关于人道援助和疏散非战斗人员,久间长官还表明了这样的想法:在他国的领域内进行时,前提是要取得接受国的同意和合作。    日美两国关于日本周围有事时的合作,目前集中研究以下五点:①人道的援助活动;②疏散非战斗人员活动;③美军使用设施;④对美军的活动提供后方支援;⑤自卫队的运用和美军的运用。    防卫厅长官是第一次向国内外具体表明了自卫队的活动地区和活动的条件。    日韩两国确认了以下几点:互派留学生、促进各层次的安全保障对话、加强防卫交流,例如训练舰继续互访等。此外,还决定国防部长官明年访问日本。韩国方面建议为了进行技术领域的交流和防止海上事故,日韩进行联合训练等。双方决定今后在事务一级进行研究。

8. 俄军改革今年裁军20万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4月29日电】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处今天向本社宣布,总参谋部制定了1997—1998年度武装力量改革计划。    该计划规定在裁减军人数量的同时,继续完善武装力量的结构和建制。根据俄联邦总统1997年2月12日发布的命令,预计今年要裁减在编人员20万,把军人数量减少到150万。    计划规定保留五大军种。首先必须裁减装备陈旧的兵团和部队;将改编大部分部队,将其编制压缩到最低限度。

9. 塔吉克斯坦总统遇刺受伤

【路透社杜尚别4月30日电】塔吉克斯坦总统新闻秘书扎法尔·赛多夫说,埃莫马利·拉赫莫诺夫总统今天遇刺受伤,已被送进医院治疗。    赛多夫说:“今天当地时间上午10点半,在列宁纳巴德地区的库德建德镇有人对拉赫莫诺夫总统采取了恐怖行动。”    他说,拉赫莫诺夫总统在参加了该镇一所大学建校65周年庆祝活动后,驱车来到附近一家剧院。当他一下车,就有人向他投掷了一颗手榴弹,使他腿部受伤。    至少已有两人死亡,49人受伤。赛多夫说,21岁的费尔达沃斯·杜斯特波波耶夫对这次事件负有责任,他很快就被治安部队逮捕。杜斯特波波耶夫去年五月曾在库德建德镇组织反政府抗议活动。    赛多夫说:“这是一次政治性的恐怖活动。”    拉赫莫诺夫是1992年12月上台的,自那时以来,他的政府一直在同穆斯林反叛分子进行斗争。

10. 日澳商定加强区域军事合作

【法新社悉尼4月29日电】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和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今天强调,日澳军事合作不会大幅度增强。他们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两国的防务关系将“循序渐进地”发展。桥本通过一名翻译说:“我们都认为,日本和澳大利亚应该通过高层政治军事磋商,进一步加强区域安全方面的合作。”作为第一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伊恩·麦克拉克伦不久将访日。    去年,堪培拉旨在加强与美国的防务联盟的举措使北京大为恼火。    中国认为这一举措目的在于遏制中国日益增加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也许是为了安抚北京,桥本重申要努力“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而将中国作为建设性的一员纳入世界大家庭”。霍华德拒绝了关于日澳两国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像澳大利亚与美国那样定期会晤的建议。

11. 俄斯签订军事技术等协定

【俄通社—塔斯社布拉迪斯拉发4月29日电】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斯洛伐克总理梅恰尔今天签署了15项协定。新协定中有两国贸易自由化联合声明、军事技术合作协定、边界问题合作协定等。    梅恰尔说,俄斯双边关系对斯洛伐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联社布拉迪斯拉发4月29日电】俄罗斯今天同斯洛伐克签署了军事合作协定,这使人们更加怀疑这个前苏联集团国家加入北约的愿望。    【路透社布拉迪斯拉发4月29日电】斯洛伐克总理梅恰尔今天说,斯洛伐克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成为北约东扩第一批新成员国之一,并批评美国“态度消极”。

12. 启事

本报今日出四版。祝读者节日愉快!

第 2 版

1. 日澳加强在安全方面的合作

【日本《东京新闻》4月30日报道】题:日澳首脑会谈就通过“南北之锚”维系安全达成共识    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与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29日举行的首脑会谈,商定日澳之间要把加强安全保障方面的合作的最大目标置于支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桥本龙太郎首相在访问澳大利亚前夕参加日美首脑会谈时表示,日本无意要求美国削减在亚太地区部署的10万兵力。可以说,这次日澳首脑会谈进一步巩固了这种支援美国的“路线”。    桥本龙太郎首相把“加强日澳之间的政治合作关系”作为这次访问澳大利亚的目的。日澳两国在去年分别与美国发表了关于安全问题的联合宣言。日澳都加强了与美国在安全方面的合作,双方这次达成的共识就是基于上述联合宣言的精神。    具体来说,双方会谈的目的就是要扩大与深化日澳在安全方面的对话。这次双方商定要按照预定计划进行部长级的政治磋商。    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在职期间对美国与日澳两国发表的关于安全问题的联合宣言有个比喻,他说:“在太平洋,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北方的锚,美澳安全保障体制是南方的锚”。今后这两个锚将正式连接在一起。    这次与澳大利亚在安全方面加强了合作关系以后,可以说桥本龙太郎首相已经“忠实地”满足了美国方面关于加强广大地区的安全保障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冲绳要求削减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呼声,桥本龙太郎首相在与霍华德总理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日本并不认为由于澳美商定澳大利亚同意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澳大利亚进行训练而减少日本的负担。桥本首相强调日本并不打算要求美国把驻冲绳的海军陆战队及其训练基地迁移到澳大利亚。霍华德首相也表示同意这种看法。    【日本《读卖新闻》4月30日报道】题:日澳合作意在中国(记者饭田政之发自堪培拉)    桥本龙太郎首相这次出访澳大利亚,是在日澳间以贸易和投资为中心的互补经济关系顺利扩大的情况下,把着眼点放在了提高政治和安全保障的比重上。其背景是,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保障体制尚未固定下来,各国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并没有充分形成。从这种意义上说,通过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去年4月)和美澳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去年7月)重新确认了日澳两国同美国的安全保障体制。这次就加强对话达成了协议,面向今后加强该地区的安全保障,似将对有关各国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这种动向有可能刺激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两国首脑在29日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异口同声地强调了慎重的姿态说,“与其跑步比赛,莫如一步一步地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桥本首相语)、“前进则予以支持,而戏剧性地合作是不可取的”(霍华德总理语)。可以认为这是出于两国首脑不过分突出日澳关系的考虑。    【日本《产经新闻》4月30日报道】日澳首脑会谈决定了“日澳伙伴关系的课题……18个合作项目”。    在这些课题中,作为双边合作的有7个领域,作为关于地区和世界性问题的合作有11个领域。

2. 十国集团呼吁改善新兴市场金融制度

【法新社华盛顿4月28日电】发达国家的最高财政官员今天要求国际上共同努力改善新兴市场中的金融制度,他们说,扩大使用电子货币能带来好处。    十国集团在这里举行一次会议后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要求采取“一致的国际战略来加强金融制度”。十国集团说,在诸如“银行监督和由各国专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监督证券市场”之类的领域就健全的金融结构和做法的“关键因素”达成国际共识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呼吁表明,国际金融界认为应该采取措施来避免墨西哥货币危机重演。    在别的方面,这些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指出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货币的意义,特别是因为它们影响到对消费者的保护、执法和监督。    十国集团说,虽然电子货币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使用电子货币“可带来大量好处”。    但是,该集团又说,各国当局必须注意诸如“透明度、金融健全、技术保障和易受犯罪活动侵害’”之类的问题。    这些部长和行长说,目前不需要“建立专门处理电子货币发展的新的正式国际协调机制”。    十国集团还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考虑用来促进资本更自由地跨越国界的流动的措施。    来自比利时、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瑞士、英国和美国的部长以及德国和瑞典的中央银行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3. 黑海沿岸国家呼吁建立贸易集团

【美联社伊斯坦布尔4月28日电】黑海沿岸各国领导人今天呼吁密切经济联系,并最终建立一个贸易集团,该贸易集团有朝一日可以与欧洲联盟合并。    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罗马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7国的总统是在一次地区经济会议上向约600名国际企业家发出这一呼吁的。    土耳其总统苏莱曼·德米雷尔说:“我们的目标是发展黑海盆地,使这里的人、思想、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地往来,没有任何障碍。”    这次会议旨在激发西方投资者对这个地区的兴趣。这里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罗马尼亚总统埃米尔·康斯坦丁内斯库说,黑海沿岸各国的一体化会“有力地推动整个欧洲大陆的一体化进程”。    1992年,10个国家为了加强经济联系而建立了黑海经济合作组织。俄罗斯、希腊、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也是该组织成员。    政治和资金难题一直是建立一个真正联盟的障碍,而且,该组织一些成员国陷入激烈的冲突。

4. 全球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开始生效

【美联社联合国4月28日电】联合国宣布,在世界范围内禁止化学武器的条约将于纽约时间今天午夜(格林尼治时间明天4:00)生效。    截止到今天傍晚,87个国家批准了这项条约。美国是在24日批准这项条约的。这项条约禁止使用、研制、生产或储存任何化学战剂,并要求在今后10年销毁现有的化学武器储备。    仅有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承认有化学武器。俄罗斯议会25日推迟批准这项条约,说这个国家目前负担不起销毁化学武器的费用。它说,这项任务可能花费50亿美元。俄通社—塔斯社说,俄罗斯下院——国家杜马——保证在今秋之前批准这项条约。    伊拉克和北朝鲜也还没有批准这项条约。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4月29日电】俄罗斯和美国是拥有化学武器最多的国家,两国已于1993年1月签署了这个公约。但是与美国不同,俄罗斯国家杜马没有在规定的期限之前及时批准公约,使国家处于不利的境地。销毁化学武器的国际援助将减少。为了销毁在俄罗斯储存的4万吨毒剂需要至少50亿美元。    拖延批准这个公约使俄罗斯无法从一开始就平等地参与禁止化学武器国际组织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建立有效的多边国家组织,建立销毁化学武器的监督和互助国际机制。

5. 欧盟决定允许成员国大使返回伊朗

【路透社卢森堡4月29日电】欧洲联盟今天决定暂时中止同德黑兰的部长级关系。但是在卢森堡举行会议的欧洲联盟外交部长们一致同意,如果他们的政府希望,那么三周前从德黑兰召回的大使现在可以返回德黑兰。    美国敦促欧洲联盟对德黑兰采取强硬态度。它对欧洲联盟采取的暂时中止同德黑兰的部长级关系的行动表示欢迎。但是国务院发言人尼古拉斯    ·伯恩斯说,华盛顿本来是更希望欧洲联盟不让其大使返回德黑兰的。    欧洲联盟的部长们说,他们还将继续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不给从事情报或安全使命的伊朗人发签证,并且采取行动把伊朗所有情报人员赶出欧洲。    但人们认为,欧洲联盟让大使返回是一个迹象,它表明,欧洲联盟不情愿破坏它同伊朗的有利可图的关系。欧洲联盟是伊朗的最大的贸易伙伴。    【法新社巴黎4月29日电】法国总理阿兰·朱佩在会晤来访的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的兄弟、利雅得市行政长官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之后强调不要“孤立”伊朗。    朱佩今天说:“不同它对话,就是孤立伊朗。这似乎不是一件好事情。”    朱佩的这番话是在欧洲联盟在卢森堡作出将4月10日已经召回国内述职的各国大使重新派往德黑兰的决定之后发表的。    【路透社迪拜4月29日电】伊朗官方的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今天说,欧洲联盟允许被召回的大使回到伊朗,以此显示出它希望挽救与伊朗的贸易关系。    该通讯社在发自伦敦的一篇报道中说:“欧盟的部长们不顾美国的压力,表示希望与伊朗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但是为了保全面子,他们同意暂时停止部长级会议。”该通讯社说,这一行动是“一个政治姿态,表示欧盟不想进一步损害关系”。

6.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报告指出:南亚国家应削减军费用于社会发展

【路透社达卡4月26日电】今天在达卡发表的一份年度报告说,南亚应当削减军事开支以作为教育、卫生和供应安全饮用水的经费。    巴基斯坦前财政和计划部长马赫布卜·哈克起草的这份报告说:“如果南亚每年的军事开支实际削减譬如说5%,那么一年就能给和平带来大约80亿美元的好处,并能作为大部分基础社会服务的经费。”    报告说:“如果南亚国家表现出应有的政治家风度和远见,如果它们找出悬而未决的问题的和平解决办法,它们就能彻底改变这个地区的发展前景。”    哈克说,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成员国领导人应当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削减军事开支,并把资金用于社会上急需的事情。    报告建议为这个联盟的成员国制定15年行动计划,帮助他们为所有人提供初级普及教育、基础保健和安全的饮用水,为营养不良的儿童提供足够的营养、至少为80%已婚夫妇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并使穷人得到信贷。    孟加拉国前财长穆希特说:“孟加拉国的国防开支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5%。”    他要求孟加拉国的领导人把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社会发展。世界银行驻达卡的负责人说:“如果孟加拉的军事开支能转到人力资源开发,那么这个国家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目标方面就能前进一步。”

7. 法国与北约关系面临三种选择

【法新社布鲁塞尔4月19日电】法国面临着三种选择来确定它今后与北约的关系,而美国人始终拒绝巴黎关于把北约南欧司令部的指挥权交给欧洲人的请求。    巴黎人士解释说,从1月份开始的法美讨论现在针对的是如何“公正地分配”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北约南欧司令部“领导权”。    然而,据同一消息说,到目前为止,讨论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而法国总统希拉克已把5月视为决定它的国家与北约关系前景的最后期限。    法国在这方面面临着三种选择:    1.注意加强欧洲在北约中的影响力,以此决定重返北约;    2.鉴于美国坚持反对分享权力,决定不再加入北约;    3.让北约的大门敞开,等到1999年北约成立50周年再决定。    在悬而未决的问题中,还存在着制定关于可能将美国司令的权力转让给欧洲军官的“会商条款”的问题。    美国主张五年后“重新讨论”这个问题,而不对“重新讨论”的结果加以预料,而巴黎主张在已定的日子里对有效转让作出“强制性”保证。    据北约一位领导人说,“对美国人来说,妥协并不意味着将南欧司令部交给欧洲人”。他还补充说,华盛顿更愿意提供“全方位”建议,以便承认欧洲人的影响力。    法国和美国的北约盟国十分关注法美争论的发展势态,它们始终持谨慎态度。许多国家承认,由于美国人大批撤离欧洲,重新分配欧洲人和美国人在北约中的角色是很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德国以外,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支持由欧洲人担任南欧司令部指挥官。    还有待于了解法国总统是否认为加强欧洲在北约的影响力就足以决定法国是否重返北约。如果是这样,第一种选择就会使法国的欧洲盟友感到高兴。    一位外交官对北约许多人所持的观点加以概括,指出,“如果法国不重返北约,就不会有欧洲防务特性”。

第 3 版

1. 印古什人:在夹缝中求生存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4月1日报道】题:印古什人既不想成为俄国人的朋友,也不想成为他们的敌人(作者克·霍夫曼)    4000米高山的山脚下,阳光明媚,使人感到北高加索的春天来了。1830年,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从远方描写俄罗斯帝国这个边境地区时写道:“啊,我亲爱的高加索!”但是,这个被讴歌的地区在当时已经不仅属于俄罗斯军人和哥萨克人。过去和现在都有山地人在这里定居,其中有山地犹太人,但主要是穆斯林。印古什人只是北高加索众多的民族中的一个。    印古什首府纳斯兰以东20公里就是车臣。半年前那里还在进行着反对俄国的独立战争。印古什人不卷入战争,甚至从他们的危险处境中得到好处,这可是件不可小视的杰作。因为在历史上车臣人和印古什人休戚相关。他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虽然印古什人在19世纪比车臣人早几十年落入了沙皇的殖民统治之下,但是,两个民族在众多的起义中共同反对苏联的统治。1944年,斯大林指责两个民族同德国人合作,把他们迁到了中亚,直到50年代后期他们才得以从那里返回故乡。印古什人在被问及他们同车臣人的关系时说,“我们是一个民族”。但是,印古什人同“车臣兄弟”相反,不去谋求同俄罗斯分离。当格罗兹尼在杜达耶夫领导下越来越同莫斯科针锋相对的时候,他们在1992年脱离了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    此后,印古什在俄罗斯联邦内成立了自己的共和国。这块土地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估计人口有50万,其中1/3是所谓难民。苏联在高加索实行的混乱的民族政策对印古什是沉重的负担。因为俄罗斯人在这里不仅对少数民族分而治之,而且翻来复去地分了又分,赶了又迁。各个民族“自治的”行政单位时而相互分离,时而相互联合,时而又被取消。印古什的地位和领土自20年代以来变更了六次以上。    但是,当中央的控制力量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放松的时候,就很容易爆发争吵。印古什人关心的是,他们以往的首府弗拉季高加索的一个市区(那里的居民多数是印古什人),在他们迁回后依然留在南部邻居奥塞梯手里。1992年印古什人和奥塞梯人在弗拉季高加索爆发了流血冲突。俄罗斯军队开了进来,并在事实上支持奥塞梯人。此后在弗拉季高加索几乎就再也没有印古什人。    自1992年起,纳斯兰才是印古什人自己的第一个首府。那里至今仍是一个小县城。奥舍夫的总统府是一个简陋的四层办公楼。鲁思兰·苏丹诺维奇·奥舍夫是一个典型的高加索人。他穿着俄军迷彩服接待我们。这同亲俄国没有什么关系,毕竟人们没有解除他的红军少将军衔。    奥舍夫是阿富汗战争中的“苏联英雄”。他既不是莫斯科的朋友,也不是莫斯科的敌人。他在顺从与反抗之间巧妙地平衡,一会儿表示合作,一会儿挥舞着分离的王牌;他不怕恐吓,他有他自己的骄傲和原则。在俄国人1994年12月入侵车臣的时候,他是高加索当地领导人中唯一敢于公开对俄国人表示不赞成的人。尽管他声援车臣人,但是他寻求同俄罗斯和解。副总统就是最好的证明。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阿加波夫是俄罗斯人。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他们俩人的合影照片。在格罗兹尼,这样一种表现俄罗斯—高加索团结的举动是不可思议的。    另一方面,奥舍夫批评俄国人时毫不客气。他指责莫斯科用印古什同奥塞梯的冲突、用经济杠杆和在宣传上把印古什同车臣混为一谈的手法对印古什人施加压力。他当然很清楚,独立对于他的小国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让莫斯科提心吊胆却可能产生效果。    印古什人并非没有受邻国战争的影响。来自车臣的难民有10万多人,印古什的村庄受到轰炸,街道被俄国坦克压碎。但是,印古什人也从邻国的分离主义中得到了好处。莫斯科在1992年就已鼓励印古什同车臣分离。车臣的形势进一步激化后,莫斯科便用利诱手段拢住印古什人。1994年印古什共和国被宣布为“经济优惠区”。奥舍夫声称,他当时要叶利钦和切尔诺梅尔金作出选择:要么给印古什人金钱,要么给他们独立,要么给他们自行致富的机会。自1994年以来印古什成了免税的天堂。    据印古什的材料说,在这个俄罗斯的“摩纳哥”,自建立免税区以来已经成立了5000多家公司。大多数公司可能是皮包公司。企业家要想获得在印古什建立公司的权力,不仅要支付4000美元,而且显然还要承担义务资助印古什的一些项目。奥舍夫说,街道、一座涡轮机厂和一个国际机场都从经济特区受益。60多个项目得到公司资助。另外,纳斯兰不向联邦预算缴税。1994年前,印古什是俄罗斯最穷的地区之一,2/3有就业能力的人失业。现在失业率降到40%以下。过去几年的得利者在国内各地建设大别墅。豪华型的西方汽车在颠簸的路面上奔跑。奥舍夫无可争议、十分满意地进行统治,他根本不容许反对派出现。    小小的繁荣可能是短暂的,因为人们不能肯定,今年夏天莫斯科会不会再次延长印古什的特殊地位。对车臣的和平奥舍夫也没有太大的信心。“只要莫斯科对车臣的政策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就随时可能有人要用暴力让车臣人安定下来。”奥舍夫认为莫斯科可能使用的施压手段是“哥萨克牌”。打哥萨克牌就是在说俄语的居民比率高、有许多哥萨克人生活的车臣北部地区制造动乱。然后利用动乱作借口进行军事干涉。虽然目前这不可能,但是,莫斯科往往用压力实行不稳定的政策,使高加索人始终抱着怀疑态度,这却不能责怪高加索人。对奥舍夫来说,威胁联邦的不是高加索各族人民争取独立的愿望,而是莫斯科的无计划性。

2. 一个志向远大 一个倾心家居

【法新社伦敦4月13日电】题:切丽喜欢编织,诺尔玛爱喝茶    英国人知道,工党领导人布莱尔之妻、志向远大的律师切丽喜欢编织,而首相梅杰的妻子、家庭主妇诺尔玛爱喝茶。    但这两位夫人不大知道妇女对经济的看法和英国加入欧洲统一货币体制的事情。现在,她们随丈夫在英国大选运动中作巡回游历,常常面带微笑并和选民亲切握手。但她们不公开各自的政治观点,所以传媒只能对她们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的着装观念和家庭事务加以揣摩和评论。上个月宣布开始大选那天,切丽·布思(她坚持使用娘家姓)和布莱尔站在一起,《泰晤士报》对她的评语是“她的着装是女性化的,柔和的”。    这家观点保守的报纸有把握地对读者说,这位雄心勃勃的律师和三个孩子的母亲“已经使发型的风格变得柔和起来,好让动摇不定的保守党人更容易接受”。    可行家们一致认为,现年42岁的切丽仍和诺尔玛·梅杰的家庭主妇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如果民意测验的预言是正确的,梅杰将在5月大选之后下台。    切丽和布莱尔是在读法学院时相识的。切丽的父亲是一个电影演员。切丽努力不介入工党事务,怕有人指责她在幕后设法影响她丈夫。    但1994年布莱尔—当选工党领导人,就有人把他妻子比做希拉里·克林顿。高级律师希拉里作为总统夫人经常被批评为是“幕后的强硬掌权者”。    切丽在1983年曾竞选工党议员,但失败了。如果布莱尔成为首相,她将是唐宁街10号第一位有全日工作的首相夫人。    此外,切丽的薪水超过20万英镑(32万美元),因而她将是首相家里挣钱最多的人。    梅杰去年曾力图说服选民把他选为带领英国进入21世纪的人。那时,诺尔玛曾被吹嘘成是她丈夫的“秘密武器”。    诺尔玛性格腼腆,言行谨慎,因而没人怀疑她对这个称谓感到气愤。诺尔玛有两个孩子,都已成年。    尽管如此,惊慌失措的保守党人仍认为,诺尔玛的形象从外表和心理上都能吸引选民,因此她被视为该党的一笔财富。    诺尔玛是军人之女,当过家政学教师。她在1970年4月1日与梅杰相识,六个月后便嫁给了他。婚后诺尔玛一直担任母亲和家庭主妇的角色,但她也有机会干自己喜欢的事:办起一个小裁缝店,并撰写了女高音歌剧演员琼·萨瑟兰的传记。如果不那么挑剔的话,传记的写作水平还算不错。    最近,诺尔玛编了一本供喝咖啡时阅读的书。这本书概括介绍了梅杰的乡村寓所契克斯的历史。    据说,诺尔玛对梅杰可能丢掉首相职位并不担心,而且早就在考虑离开唐宁街10号了。她一向比较喜欢住在乡间。    诺尔玛最近在接受《星期日电讯报》记者采访时说:“我相信,假如我们竞选失败——我认为不会失败——我们就会过一种脱离政治的生活。”

第 4 版

1. 敌视中国+强权政治+愚昧无知(下)

(续昨)敌视中国的态度在下列事实中也很明显:许多作者、记者和评论员几乎一律对关于中国的消息或评论给予恶劣的歪曲。香港的过渡就是一个合适的例子。《波士顿环球报》的一篇文章的大标题为《香港重新殖民地化吗?》。筹备委员会确实提出了废除或修改治理香港的大约25条法例,包括1991年的人权法案。但是,没有一家新闻机构联系历史来看这个问题。英国人为什么在它统治的150年里从来没有感到需要使立法机构的选举民主化和保护人权呢?    现在出现了竞选捐款丑闻。有那么多指控和含沙射影的暗示说,中国政府卷入了捐款丑闻。但是,领头发动进攻的《华盛顿邮报》没有提供丝毫证据。然而,这个问题变成了重炮,所有反华分子用这门重炮轰击北京。美国是一个维护法治和无罪推定原则的国家。新闻媒体践踏这些原则,使美国对华政策复杂化。    为什么美国喜欢俄罗斯而恨中国呢?因为中国是一个新崛起的强国。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向来是阻止在欧洲或亚洲出现一个能对其霸权提出挑战的强国。俄罗斯处于急剧下降之中,不对美国构成威胁。而中国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按美国确定的调子跳舞。中国的经济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俄罗斯去年下降了6%。    当然,意识形态也起作用。有相当一批亨廷顿教授在《各种文化的冲突和改造世界秩序》一书中所说的“普救论者”,这些人企图按美国自己的形象改造世界。但是,如亨廷顿所说的,普救论是虚假的、不道德的和危险的。    最后一点,但是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是愚昧无知。对中国表示强烈不满的一些美国评论员和作者没有访问过中国,特别是自从20年前实行经济改革以来没有访问过中国。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越来越多住在中国和在中国工作的西方官员和商人认为,许多外国新闻报道没有正确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正在那里发生的变化。    美国的报纸往往集中注意一小撮持不同政见者的境况,而不注意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大大改善。密歇根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受尊敬的学者肯尼思·利伯索尔说,美国新闻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绝大多数是消极的,绝大多数传递这样的错误印象:中国是管理得很严的独裁统治。实际情况是,中国社会非常生气勃勃,在社会变革方面进行着大量的工作”。    新闻媒体的同仁愿虚心一点努力多了解一些确实在中国发生的情况吗?人们真诚地希望如此,这样他们将停止给新闻报道一个坏名声。(下)

2. 德国《商报》认为:外商看好中国股市

【德国《商报》4月9日文章】题:在中国短期投机利润有吸引力副题:中国寻找长期的投资战略(记者彼得    ·赛德利茨)原文提要香港的证券交易所和银行认为,从长期来看在中国股市投资是有很大的机遇的。它们寄希望于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现在只有几百家中国企业股票进入股市。不久成交额有可能超过东京。    香港的姐妹城、未来的竞争对手上海在香港移交之前,再次引起香港银行和证券交易所的关注。收入丰厚的分析人员坐在香港银行和证券交易所摩天大楼办公室里不只是在仔细观察着中国的政治形势和政治风险,而且还关注着中国经济政策的细微变化。他们对正处于机构改革之中的中国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    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因为中国企业的目标是进入上海、深圳、香港或者是新加坡、纽约、多伦多以及伦敦的股市。在这方面信息是最重要的。在香港有关“中国概念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人们常常说的话题就是:作为投资者如何通过股市从中国的繁荣、改革、崛起中获利?为了获得信息银行愿意拿出数百万的开支。    瑞士联合银行的查尔斯·德特朗克说:“我们的眼睛紧盯着上海,我们对这个城市充满了信心。”    从今年年初起香港股市指数就不断上下波动。而中国股市曲线则呈直线上升趋势。据香港的分析家们估计,现在在中国只有几百家企业的债券被允许上市,不久将会有几千家企业的债券上市,成交额将会超过东京。中国股市的成交量早就超过了香港的不到20亿马克的成交额。    坦普尔顿新兴市场基金会的马克·默比乌斯说:“从长期来看,上海将超过香港,15年至20年后上海将成为一个比香港还大的市场。我们首先想到了在中国的投资者,因此打算在中国成立一个基金会。”不仅仅是坦普尔顿新兴市场基金会有这样的计划,全世界12个最大的保险公司(其中包括德国联盟保险公司)也计划或者已经成立了中国基金会并对投资项目进行选择。    许多人估计,4至5年后目前只局限于经常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将促使中国股市完全开放。在此之前外国银行和证券交易所打算逐渐去适应形势。德特朗克说:“中国不会发生大爆炸,而是逐步开放市场。”    “中国概念股”是香港股市分析家们的口头禅。迄今为止机构和富有的私人投资者可以在香港股市上以H股方式直接投资(中国国有企业在香港股市上市的股票),也可以在上海和深圳购买为外国人发行的B股。“中国概念股”指在中国有合资企业或工厂的香港企业的债券也可以在香港以H股形式上市。

3. 三菱集团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援助

【《日本经济新闻》4月28日报道】题:三菱集团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援助(记者汤浅健司)    三菱商社等三菱集团8家公司日前做出决定,为了协助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将向北京郊区的农业示范事业提供3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由上述各家公司总经理组成了三菱访华团。三菱集团做出上述决定的目的是,在满足中国加快振兴农业需求的同时,表明该集团要致力于对华贸易的姿态。    接受无偿援助的对象是,以中国农业部等为中心计划在北京郊区建设的园艺示范农场。中国方面将利用三菱集团提供的资金,从日本引进种子、培养液、农用乙烯树脂等材料和尖端技术。

4. 中国汽车将进入南方共同市场

【乌拉圭《国家报》4月22日文章】题;装配中国汽车,投放南方共同市场销售(作者    卡洛斯·保莱蒂)    从明年起,乌拉圭将装配中国制造的汽车和卡车,随后投放乌拉圭的国内市场和南方共同市场销售。为此,乌拉圭将新建一个工厂,乌拉圭和中国已就此签署了一个协议,这项协议是在中国首都王府饭店举行的中国和乌拉圭企业家的会谈中签署的,桑吉内蒂总统和随同他出访的官方代表团参加了签字仪式。    最初阶段每年将装配大约500辆,之后将达到平均年产5000辆到1万辆的目标,为此还将需要一笔投资,乌拉圭和中国将就这个问题继续进行谈判。    据协议一方的乌拉圭DIRESUR股份公司认为,协议意味着是一种互补的重要尝试,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既有中国的参与,也有地区和乌拉圭的参与,产品主要是通过乌拉圭国内的劳力来完成。    DIRESUR股份公司负责人科斯坦萨和玛丽亚·巴尔韦说,双方还将在某些细节问题上进行谈判,估计1998年将可开始投产。    此外,这项协议还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在2000年前进入南方共同市场的汽车市场,届时将可能实施汽车交易的统一条例。    同时,他们还说,同中国企业的关系自1992年以来有明显加强,从而为中国制造的汽车进入乌拉圭和其它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创造了条件,应该说,中国汽车将拥有一个广阔的市场。

5. 香港前景吸引着海外华人

【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4月25日文章】题:香港的前景吸引着海外华人(记者约瑟夫·卡恩)    掌握两种语言、雄心勃勃而又经常对西方生活感到厌倦的大批海外华人正拥向香港——预示着这块领地作为向内地提供服务的门户前途光明。    香港繁荣的服务性经济、中西合璧的生活方式和即将回归中国的前景,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大陆人。但香港即将回归中国的前景及其联系两地的重要地位,甚至对一些直至最近还打算到伦敦、纽约或多伦多谋求发展的中国人也产生了吸引力。    在香港工作的斯蒂克曼公司的律师王南说:“或许有一天我退休后会定居加拿大,但现在我决定在这里度过我事业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现年40岁的王先生生于北京,他说:“在香港,效率和能力得到有机结合,而这里正是我作为中国人真正能显示出价值的地方。”    香港回归实现了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理想。邓小平允许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到西方,特别是到北美留学,希望这种做法有一天会为中国造就大量的智力人才。到目前为止,1978年以后出国的留学人员中,返回中国的还不到1/3。但是当中国的五星红旗7月1日开始在香港上空飘扬的时候,将有一些最优秀的人才回到中国。    这些人喜欢香港,这一点同样会促进为中国提供服务的香港经济的发展。有人说他们专门寻找那些使得他们可以靠近中国,但又不必居住在那儿的工作,特别是银行、法律、咨询和教育领域内的工作。这些人中几乎没有人会说香港的本地语言——粤语,但许多人发现他们可以靠英语和普通话来应付。    西方的投资银行一直在讨好这些专业人员,甚至对那些只有一点点工作经验的人也提供丰厚的工资和奖金。银行希望中国雇员的私人关系会有助于它们在中国的原始资本市场获得好处。

6. 香港自民党港进联决定合并

【中央社香港4月29日电】香港两个亲中共的政党香港协进联盟(港进联)及自由民主联盟(自民联)已决定于5月底合并。新政党名称仍沿用“香港协进联盟”。    新政党成立后,将由原来港进联主席刘汉铨担任主席,另外四位副主席为自民联的谭惠珠,港进联的杨钊、温嘉旋及陆达权。    据了解,两党进行合并的目的,除菱一访问频率不会改变。    来访军舰属于驻日本的美国第七舰队。

7. 短讯

▲香港《明报》二十九日报道,香港社会福利署长梁建邦表示,社会福利服务方向会因应需要而作出调整,「九七」后,新移民赴港定居,香港老人北上均会有所增加。    ▲香港《大公报》二十九日报道,香港汇丰银行表示,以七百八十万美元在北京购入写字楼,其中一部分将作为该行北京分行的办公用房。    ▲香港《信报》二十三日报道,日本债券信用银行香港分行专家表示,因受坏帐拖累及香港经营成本昂贵,日资银行将关闭部分香港分行,估计由现在的八十家下降至四五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