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4-28

第 1 版

1. 西方国家将讨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

日本官员二十六日说,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的代表将从三十日起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举行三天的四方会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将是一个优先要讨论的议题。(法新社)

2. 俄罗斯将用退役洲际导弹为德国发射小型卫星

据俄德航天合资企业二十六日透露,从明年到二○○五年,俄罗斯将用SS—19导弹把四十五枚商业卫星送入太空。(俄通社—塔斯社)

3. 越南加强保密措施

越南报纸二十六日报道,武文杰总理签发指示,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加强保密工作,新闻报道需制定新的管理条例。(法新社)

4. 阿成立争取民主运动党

该党由一批脱离贝里沙总统民主党的政治家组成。他们保证要恢复阿尔巴尼亚的法制,并希望与其它中、右翼党派结盟参加六月二十九日的大选。(路透社)

5. 菲律宾一家饭店起火造成四十二人伤亡

据消防部门官员说,二十六日午夜菲南部城市哥打巴托一家六层饭店起火,造成二十七人死亡,十五人受伤。(法新社)

6. 俄罗斯高度评价江主席访俄成果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4月26日电】俄中关系当前的性质、两国间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的平等信任伙伴关系的加深,是一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长远利益的方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4月22—26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俄中两国国家元首在克里姆林宫会谈时表示的观点。    俄罗斯总统新闻处的公告说,俄中关系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起着稳定局势的作用,是对抗时代结束后国家间关系的一种模式。    叶利钦总统和江泽民主席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声明中确定了双方对21世纪前夕国际形势的共同立场,从两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角度阐述了俄中伙伴关系的原则。    公告说,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俄中边界的勘界工作有望结束,这将成为两国边界变成和平、睦邻与合作地区的重要前提。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这项重大的军事政治协定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因为亚太地区五国第一次通过平等谈判(谈判目的是在共同的边境地区建立平静的和睦邻的气氛)解决了同国家安全有关的一系列尖锐问题。    公告说,江泽民同切尔诺梅尔金会晤时讨论了加强俄中在具体领域的合作问题。    【俄通社—塔斯社杜尚别4月26日电】俄罗斯联邦边防局局长尼古拉耶夫认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国在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是史无前例的。    尼古拉耶夫说,五国协定为在边境地区建立新的监督制度创造了条件。这是从相互权利制度向相互义务制度的过渡,对独联体四国和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尼古拉耶夫接着说,俄罗斯通过这一协定维护了自己的利益,也没有损害自己的伙伴和中国的利益。从俄罗斯军队在远东的兵力部署的特点角度看,这是十分重要的。尼古拉耶夫指出,协定敞开大门供其他国家签署,这样,亚洲安全体系将会实现新的发展。    欧洲在建立安全体系方面走过了漫漫长路,同欧洲不同,亚洲过去没有集团对抗。俄罗斯及其伙伴和中国采取的方针,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无集团对抗的安全体系的新方针。    【美联社莫斯科4月26日电】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结束五天的访问之后于今天回国。在访俄期间,他加强了同俄罗斯的关系,并且签署了裁减中俄等五国边界沿线驻军的协定。    双方都称赞这次访问是在苏联时代经历了几十年的磨擦之后朝着使这两个邻国关系升温的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江泽民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保证要建立没有一个国家居于支配地位的多极化世界,这在某种程度上被看作是对北约和美国打了一巴掌。    华盛顿和西方在评估中俄联合声明时很是谨慎小心,担心这两个大国之间形成伙伴关系。

7. 古杰拉尔重申愿改善印巴关系

【路透社新德里4月26日电】印度中间偏左的新总理因德尔·库马尔·古杰拉尔今天说,他准备改善印度与主要对手巴基斯坦的关系,并使经济沿着高增长率的道路前进。    现年77岁的古杰拉尔在接受路透社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他期待着今年5月与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举行政府首脑会谈。    古杰拉尔说:“当我回顾过去几周时,我认为,印巴关系大大改善了。”“如今,作为总理,当我会晤纳瓦兹·谢里夫时……我将(争取)恢复印巴关系,而且我认为,我们正在发现越来越多的合作领域。”    古杰拉尔在谈到印度本财政年度7%的经济增长率时说:“印度正在前进。我坚信,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最低共同纲领所确定的目标,哪怕只实现10%,我们的经济就起飞了。”这项共同纲领预期印度每年的外国投资额将达到100亿美元,而1995—1996年度还不到20亿美元。    对于印度与美国的关系问题,古杰拉尔说,他力求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8. 缅甸领导人表示:缅甸不会改变现行路线

【美联社仰光4月26日电】据今天的报纸报道,缅甸执政军方的一位资深领导人对美国的经济制裁不屑一顾,并发誓不会改变这个国家的现行路线。    钦纽中将说:“美国正企图通过实施经济制裁使缅甸政府和人民陷入困境。但是不必担心,只要团结并有坚定的信念,我们努力奋斗以实现我们的目标。”    执政的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的这位秘书长是在昨天对彬马那的文职官员讲这番话的。    【法新社吉隆坡4月26日电】一位政治分析家今天在这里说,东盟不会受美国施加的任何形式压力的影响而拒绝让缅甸加入该组织。    马来亚大学的东盟问题专家拉延德兰说:“东盟不会放弃它对缅甸加入该组织的支持。”他说:“东盟的立场是很明确的。它希望东南亚所有国家都加入这个区域集团,以加强本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增长。”    拉延德兰说,东盟在这个问题上持团结一致的立场是该组织取得的积极进展。

9. 叶利钦没有参加北约首脑会议的计划

【路透社莫斯科4月26日电】国际文传电讯社今天援引俄罗斯总统发言人的话说,叶利钦没有参加将于今年7月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的计划。前苏联集团的一些国家将在这次首脑会议上被接纳为北约成员国。    谢尔盖·亚斯特任布斯基说:“我敢说,俄罗斯最高领导层从未认真考虑过参加即将在马德里举行的这次首脑会议。”他强调,叶利钦的工作日程中没有安排参加这次马德里首脑会议。    记者能够直接联系到的克里姆林宫官员拒绝对此发表评论,也不愿回答这项决定是否反映出叶利钦在一个月后与北约签署一项协议的决心有任何改变。    亚斯特任布斯基是在黑海疗养胜地索契对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说这番话的。他说,俄罗斯对要不要参加这次马德里首脑会议的立场并不取决于是否受到北约的邀请。    他说,俄罗斯官员有的是机会与北约及其主要成员国交换意见。

10. 洪森说他无意发动政变

【美联社金边4月26日电】柬埔寨第二首相洪森已向外交官们保证他无意发动政变。    洪森昨晚在金边南边的一个地方用三小时向外交官们介绍了情况。他的一位顾问对他们说:“洪森已有足够的权力。”他说,洪森会见他们是为了消除洪森将发动政变的谣言。    这些外交官今天说,洪森向他们保证,联合政府中两党之间的问题不会通过武力解决。

11. 美联社报道:土耳其军队又进入伊拉克北部

【美联社安卡拉4月26日电】一家库尔德人的报纸今天说,大约130辆土耳其坦克已越过边界进入伊拉克北部,向库尔德族反政府武装发动一次重大的春季攻势。    《民主报》说,那些坦克24日越过边界,为土耳其军队提供保护。    另外几家主要日报也报道了土耳其军队调动的消息,但官方没有证实土耳其军队发动越界突袭。控制边界地区的一个伊拉克库尔德人组织说,它不知道有进攻活动。    《土耳其报》报道这一越界攻击时说,调遣到边界的土耳其军队的数量到27日预计将达到2.5万人。    在最近几年的春季,土耳其利用温暖的天气,向伊拉克北部的反政府武装发动攻势。巴格达在伊拉克北部地区失去了管辖权。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伊拉克库尔德人在伊拉克北部建立了一个事实上的国家。

12. 桥本首相结束访美

【路透社华盛顿4月26日电】桥本龙太郎首相今天结束了对华盛顿的访问,这次访问确认要在加强经济和安全关系方面扩大同美国的双边合作。    在华盛顿的48小时中,他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官方会谈,集中讨论了日本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及美国在日本的驻军问题。    桥本向克林顿总统保证,日本不要求美国削减在日本和亚洲的驻军。    日本官员说,克林顿赞扬了桥本为使特措法在国会得到通过所做的努力。桥本说,日本要遵守日美安全条约,需要有这个特措法。    今天在同国防部长科恩作短时间的会晤时,桥本向美国保证,日本将在今秋之前完成对1978年确定的日美安全合作共同“防御方针”的修改。    美国希望日本保证,在万一爆发新的朝鲜战争时允许美国军队利用在日本的基地进行作战或运输活动。    日本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对记者说,日本将确保不使中国等亚洲邻国得出错误的印象,即共同防御方针将导致日本的军事扩张。

第 2 版

1. 塔俄两国对阿难民大量拥入深感不安

【俄通社—塔斯社杜尚别4月26日电】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和俄联邦边防局局长尼古拉耶夫今天在杜尚别表示,塔俄两国对阿富汗难民大量拥向独联体南部边界深感不安。    拉赫莫诺夫透露,据他掌握的情报,在塔吉克斯坦边界聚集的阿富汗难民近期将达到100万人。他担心不受塔吉克联合反对派控制的武装分子会趁机闯入塔吉克斯坦。    他认为,局势要求采取具体措施,加强塔阿边界的保卫。独联体国家,首先是中亚国家应当更加积极地参与保卫独联体南疆。    拉赫莫诺夫说,塔吉克斯坦无力独自阻止这股难民潮,国内的安全也在面临威胁。他指出,塔吉克反对派可能因此加紧地下活动,贩毒网也会随之扩大,最终会使毒品、武器和爆炸物大量流入独联体国家。    塔吉克斯坦总统强调,当务之急是中亚地区就涉及边界安全的所有问题进行协调和协作。他希望俄罗斯在建立和加强各国边防部队方面给予更加有力的支持,首先是提供武器装备、物资技术援助,帮助各国培训干部。    俄联邦边防局今天在杜尚别召开军事委员会会议,商讨塔阿边界骤然出现的紧张局势。据俄罗斯联邦边防局局长尼古拉耶夫介绍,目前在塔吉克斯坦边界已经聚集了近10万躲避塔利班的阿富汗难民,一些武装团伙有可能闯入塔吉克斯坦。    尼古拉耶夫指出,该地区的局势要求俄罗斯驻塔吉克斯坦边防军,以及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3国边防军进一步采取紧急措施,巩固和保卫独联体南部边界。    他说:“令人担忧的是,不受塔吉克联合反对派控制的武装分子企图破坏塔阿边界局势,进而破坏塔吉克斯坦国内的稳定,其目的是想撕毁塔吉克各派间达成的和解协定。”    尼古拉耶夫保证,俄罗斯将同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边防军采取一切措施,稳定边界局势,阻止阿富汗难民和武装分子拥入塔吉克斯坦。

2. 美对外关系委员会报告认为:美对两伊政策缺乏战略可行性

【美国《商业周刊》4月21日文章】题:前总统顾问敦促政府与伊朗做有限的生意(作者迈克尔·莱利维尔德)    据今天发表的事先撰写好的一篇调查报告说,两位前国家安全顾问敦促克林顿政府允许商人与伊朗做有限的生意,作为对中东“双重遏制”政策作重大修改的一部分。    卡特总统的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和布什总统的安全助手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在一份报告中说,应该以一种“区别遏制”做法(允许美国与德黑兰做石油生意)取代美国控制伊朗和伊拉克的政策。    为对外关系委员会拟订的这份报告称,克林顿的同时禁运政策“与其是一个战略不如说是一个口号”,它坚持认为,该政策“缺乏战略上的可行性,而且要付出高昂的财政和外交代价”。    前大使理查德·墨菲在《外交》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同意这两位助手的看法。他认为,美国的制裁“没有取得重大成果,而且越来越使美国孤立,反而没有达到目标”。    他们嘲笑对伊朗的禁运是“考虑不周,并取得了相反的效果”,建议对恐怖主义和核计划作出更具体的反应。    报告主张采取一种“比较微妙的做法”。这种做法将不排除美国公司重新开始在伊朗的活动和从中亚建造石油管道的可能性,除非这些交易“会具体帮助美国所反对的伊朗的活动”。此项调查报告已经激起支持美国对伊现行政策和达马托法案的人强烈的愤怒。    参议员达马托的一位助手否认了这种断言:遏制行动一直是无效的。他还抨击欧洲没有参与制裁行动,特别是在德国法院上月对伊朗1992年在柏林一家饭馆杀害库尔德持不同政见者事件作出裁决后。达马托的助手说:“欧洲人既可以成为解决办法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问题的一部分。他们对贸易的兴趣胜过打击恐怖活动。”    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支持达马托法案的驱动力量)的一位官员对这份报告表示失望,并指责说,在克林顿政府改变政策以前斯考克罗夫特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时美国与伊朗的贸易猛增。    上月,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强烈要求加倍作出双重遏制的努力。这显然是针对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报告进行的先发制人的努力。    但是,即使没有这个思想库进行争辩,似乎也在出现一些裂痕。上周,克林顿政府在可能放弃达马托制裁法案问题上与欧洲联盟达成的谅解中定下了合作的调子。    如果欧洲联盟对恐怖活动采取共同的做法并采取有计划的步骤停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蔓延,就可能暂时中止遏制行动。    据报道,美国一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还会晤了参与里海沿海开发项目的美国石油公司,讨论了当伊朗在油田中占少数股份时减缓对其制裁的办法。    禁止与伊朗做生意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赶走了美国公司;使德黑兰有效地控制了里海的资源,即使它在主要项目中只获得微小的好处。

3. 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民对前景感到不安的人数创记录

【时事社东京4月26日电】题:对日本的前景感到不安的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总理府今天发表了关于社会意识的舆论调查结果。据调查,对于目前日本的形象问题,有67.4%的人认为,“日本具有高度的经济实力”,这是自1969年开始实行这项调查以来首次低于70%。由此表明,在日本人的经济大国意识中已经产生了阴影。另外,认为“日本正在走下坡路”的人所占比率也超过55%,创造了开始这项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    自1969年以来,总理府每年都进行一次有关国民对国家和社会的意识调查。这次调查是去年12月以全国的一万名成人男女为对象进行的,有效回收率为71.2%。

4. 路透社新闻分析:苏丹和平协议难以带来和平

【路透社开罗4月22日电】新闻分析:在主要反政府战争分析家看来,苏丹的和平协议不是灵丹妙药(记者克里斯蒂纳·豪泽)    分析家们今天说,苏丹同前反政府的叛乱派别达成的和平协议对于非洲最旷日持久的内战之一来说,不是灵丹妙药,因为它已把主要的反政府组织排除在外。这个反政府组织发誓要一直同这个伊斯兰政府战斗下去。    欢庆的炮火和和平鸽标志着昨天在喀土穆签署了同五个派别的所谓和平协议。但是苏丹指责在南部和东部发动战争的主要党派并没有参加这项协议的签署,这是值得注意的。    苏丹人民解放军叛乱分子拒绝了这项协议,他们一心要改组政府。这项协议上的墨迹还未干,他们就在继续计划为夺取南方首府朱巴并切断喀土穆同苏丹港的联系而战斗。    苏丹人民解放军是反政府组织中的骨干。它正在战场上取得它自1991年分裂以来的最大的胜利。    由许多组织组成的机构庞大的反对派组织全国民主联盟的发言人法鲁克·阿布·伊萨说:“尽管他们在总统府签署了这项协议,但是战争仍在发生。”他说:“这项协议毫无意义。他们(五个派别)不是舞台上的真正演员。使得战争结束的唯一办法是撤换政府,恢复民主。”    在这项协议上签字的组织是从主要反对派组织中分裂出来的小组织,没有多少部队,它们主要是作为亲政府的民兵同苏丹人民解放军作战的。    苏丹指责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在帮助以苏丹人民解放军为主的叛乱分子发动袭击,这些袭击在今年1月份已经升级。    这三个国家否认它们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任何作用。苏丹的这场战争是1983年开始的。    乌干达驻埃及大使易卜拉欣·穆基比说:“这是一项装门面的协议。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把头埋在沙子里并不会使问题消失。他们必须认识到实际上是存在问题的。”    签署这项协议的五个派别是苏丹人民解放军加扎勒河派、赤道防御力量、卡瓦兹·马克韦独立派、博尔独立派和苏丹南方独立运动。    苏丹政府说,这项协议将解决战争的根源问题。协议许诺实行自由,禁止歧视,在南方实行一个临时经济恢复时期,建立一个民主制度和就实行自决问题举行一次公民投票。

5. 科尔强调德美关系至关重要

【美联社德国杜塞尔多夫4月25日电】德国总理科尔今天感谢美国始终作为德国的朋友,并且说,美国盟友必须在新欧洲享有一个“永久的位置”。    科尔在德国的美国商会发表讲话时,不断强调美德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上溯到二战后美国依照马歇尔计划向德国提供财政援助,这种关系在冷战期间继续保持,而且在德国于1990年统一之后仍然非常密切。    科尔在该商会的年会上说,美德关系的高质量“在德国统一期间变得尤为明显——我们的美国朋友毫无保留地予以支持。”    在东德的共产党领导人干1989年被推翻之后,美国政府是支持科尔统一德国的第一大盟友。    科尔表示,随着欧洲的发展,美国必须继续参与欧洲事务。他说:“让我们来建造我们的欧洲大厦。”未来的欧洲“必须使美国有一个永久的位置”。

6. 大国对国际外交安全事务兴趣锐减北约东扩导致北约俄罗斯关系紧张

【路透社伦敦4月24日电】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1996—1997年度的战略研究报告说,世界大国越来越关注国内政治,它们对国际外交和安全事务的兴趣锐减。    报告说,这一新趋势意味着,自冷战结束以来多边外交的前景堪忧。    报告说,1996年,全世界的国际外交和安全事务受到普遍存在的地方主义的支配。    报告还说,各国政府发现它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虑国内问题上……要设法争得选票,求得支持,那些一心想争得最高职位的领导人要调整他们的政策,使之反映他们认为他们选民的要求。    大国把重点放在国内事务上意味着,美国和欧洲国家不可能致力于采取一些有政治风险的行动,如:出兵到遥远的多事之地帮助恢复秩序或防止出现饥荒等。    报告说,对外政策和国内政策一样现在具有双重的意义,这也许就是冷战后世界的新特点之一。    报告说,国内政治已经成了其它国家关注的问题,即使这种关注始终不会变成行动。    【法新社伦敦4月24日电】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1996—1997年度的报告说,北约东扩和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东扩仍将是北约与莫斯科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报告说,当北约今年夏天在一次首脑会议上宣布它将邀请哪些东欧国家加入时,俄罗斯至少有可能会改变它的防御态势,它也许会把更多的重点放在核威慑上以弥补北约在常规武器方面的优势。    该报告说,俄罗斯有可能采取的报复措施包括:从波黑撤走俄罗斯的军队和拒绝签署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报告还提请人们注意未能第一批加入北约的那些国家的命运,这些国家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态度更加敌对的俄罗斯。    报告说,在1996年,俄罗斯经历了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结束了车臣战争,出现了叶利钦总统患病造成的权力真空,议会支持共产党,并在经济上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它经过努力战胜了这些困难,在这一年结束时保持着强劲的经济势头。通货膨胀率比较低,出口继续增加。

7. 美国发生运载仿造导弹卡车失踪事件

【法新社华盛顿4月25日电】一位空军发言人说,联邦调查局今天发现了一辆装载四枚仿造导弹的失踪卡车并逮捕了该卡车的司机,罪名是偷窃政府财产。    空军上校拜伦·詹姆斯说,装载四枚仿造的AGM—130导弹的箱子上的封条没有触动。    詹姆斯说:“联邦调查局计划把这名司机带到亚特兰大去审问,如我们所知道的,罪名是偷窃政府的财产和偷窃州际运送的货物。”    空军调查人员和五角大楼特别调查办公室的人员正在前往出事地点。    空军发言人格洛丽亚·凯尔说,这辆卡车应该在4月21日把这四枚仿造的AGM—130导弹运到新墨西哥州的坎农空军基地,但是一直没有运到。凯尔说,这些导弹“没有装弹头或炸药,不对公众造成威胁。    制造这些导弹的波音公司的官员阿尔加罗蒂说,但是这些每枚造价15万美元的导弹都装有AGM—130的电子装备,其中包括其红外线和电视制导系统。

第 3 版

1. 全球化的经济影响

【委内瑞拉《新社会》双月刊文章】题:全球化的经济影响原文提要被理解为世界一体化和打破边界的全球化现象产生的经济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加以深入探讨,即世界贸易、国际金融和技术革新。从贸易交流、投资和技术的深层含义来看,全球化的进程有助于推动出口和现代化。最近几年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出口方面的确取得了有力发展,但是,由此而得出“取消地域”的看法将可能是错误的和冒险的。    全球化正在加强,但仍然还是局部的和不均衡的,因为,某些方面虽很突出,但某些方面尚显不足,如商品与劳务贸易和外国投资增长迅速,而国内贸易和国内投资显然不足。的确,拉美国家还必须继续加强外部交流,然而,这并不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是无需付出代价,因此,各国的政策和各国的一体化努力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还远不能实现所谓“取消地域”的目标。    此外,由于各国的政策具有鲜明的特点,因而,还远非能协调一致地来实现这个“历史使命”。可以这么说,目前尚未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可以用来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能否利用国际贸易受益取决于国内    二次大战后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各国的国际贸易增长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快。从40年代到90年代,世界贸易的增长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高出1.5至2倍,这种趋势又被关贸总协定的作用和随后的乌拉圭回合的谈判所推动,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外部市场的发展速度飞快。东亚地区(主要是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的发展也很强劲,拉美也有明显的增长,拉美地区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80年的14%上升到1995年的23%。然而,最近25年来,拉美出口产品价格急剧下跌,出现供过于求现象,对此,正如东亚地区所做的那样,关键在于需要改变产品供应结构和设法打入那些尚不饱和而又盈利很大的市场。    以下材料足以说明目前的状况:美国和日本的产品和劳务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德国22%,瑞士33%,韩国和智利为28%。世界的总出口量占世界各国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20%,也就是说,世界产品的80%至85%未能在国际贸易中交流,即使在达到15%至20%比例的贸易中,地区内的交流还是占主要。例如欧洲的情况,目前它还远没有成为世界的主要出口地区,12个国家只占国际贸易的36%,几乎60%的出口是在欧盟内部进行。同样,美国和加拿大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外国家的国际贸易也只占其总出口的37%左右。拉美的情况也是如此,地区内的经济联系比较活跃。    因此,很显然,地理位置是确定贸易对象的一个突出的考虑因素,因为,同邻国进行贸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鉴于南方共同市场的重要性和同安第斯国家共同体成员及拉美其它国家的一体化的可能性,这无疑将有助于推动地区内的贸易和促进国家的发展。因为,加强拉美国家间贸易所取得的成果,显然比地区对美国、欧洲或日本等其他国家要显著。总之,拉美内部的贸易交流,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好动力,这被称之为“自生发展”,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从国家经济内部产生的东西,它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推动力。    值得指出的是,能否利用国际贸易受益,很大程度取决于各自经济的实力和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全球化的不统一影响国际金融健康发展    30年代危机时已经消失的国际资本市场,二次大战后在外国直接资本、有关协议和建立多国机构的基础上慢慢又开始出现,尽管有时可能出现偏航,但是,应该承认,它在各国的发展中起到了一个重要作用,这一点在危机时期尤为明显。    自60年代起,各国开始积极发展银行贷款。随后,1981—1982年出现债务危机,10多年来的私人资本市场毁于一旦,实际上等于失去了资本来源。这种形势到90年代才开始扭转,这是因为国际市场出现了变化,特别是美国。    在拉美,90年代初外国私人资本有很大恢复,地区得以吸收大量外国资本,使拉美开始从一种资金极其缺乏的状态转向极其雄厚的状态。国际资本流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方式是提供资助。1991年至1994年的四年中,流入拉美的每四个美元中,直接投资只有一美元,而大部分是短期贷款或外币的银行存款和购买短期股票,由于这是一种投机资本,所以很容易流失。    1994年,140个国家的外国私人投资达近2500亿美元,只占当时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据统计,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21%的总投资中,其中5%是外国直接投资,其余95%是当地投资,然而,这个比例也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外国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要快,这就是世界经济的现状。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是,外国直接投资占4%。1994年,在拉美的外国投资是300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为220亿美元。实际上,外国投资大部分未能直接用于生产,而是用在金融市场上,并由此来进行再投资和用于消费,当然,这要看各国的国内经济环境以及采取的措施。例如,自1991年以来,墨西哥和阿根廷的国内利率比智利高,这意味着这两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更开放、短期资本收入大量增加,以及银行提供贷款能力不足。    这种状况导致用于消费的不是来自国内的资本,而是来自外国的资本,特别是对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这恰恰是国际收支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前奏,结果必然产生一种未能用于创造就业,未能促进国民生产和只能增加债务的费用。    国内储蓄率也受到这种现象的严重影响。实际上,墨西哥和阿根廷在1990—1994年的经济是处于衰退,而智利自1993年起在国内储蓄率和投资方面却有很大增长。智利与墨西哥和阿根廷的失业状况形成鲜明对照,这是由于墨西哥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得到的资本收入基本上是大量的短期贷款,而智利,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多数,因为,智利当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对资本流入和短期资本进行了限制,通过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的积极措施,使流入智利的资本数量保持在一定适当的限度。    许多国家的短期资本市场的相互联系(包括拉美),比生产市场要广。在金融资本的流通中,进出数额非常大,结果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问题。这一切意味着没有一个统一的全球化,这种不统一不利于发展,而成了消极的东西,因为,短期资本的不稳定性,对生产和均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墨西哥的龙舌兰酒效应就是一个明证。技术革新与人力投资相结合    最近15年,世界技术有很大革新,尤其在通讯、信息和电子等方面。无疑,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得到了改进,加强技术力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这段时期的世界经济的增长情况如何?不可思议的是,增长非常缓慢,增长率从1965—1980年的4%下降到1980—1995年的3%。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技术的进步不是促进生产的基本条件,而是表明需要通过资本和劳动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确,应该满足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但问题在于光有技术革新不行,这其中还包含了劳动力的素质和资金到位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生产投资,需要更多的财力和高技术的劳动力,这样才能推动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生产力。    另一方面,高科技的进步,要求具有一种灵活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这样才能避免所谓的“技术失业”,才能避免因不适应现代先进技术而被淘汰。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因工人的技能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工资报酬,从而造成世界的工资差别悬殊。为此,必须加强人力投资,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特别需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在这方面德国和日本以及东亚都做得比较好。结论    最近世界的趋势是投资减少,例如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近几年来的纯资本投入用在生产上的只有16%,这个比例同60和70年代相比是很小的。据世界银行的材料统计,美国的储蓄率已从1960—1979年的19.9%下降到1990—1993年的15.3%。投资和储蓄的减少,一方面同宏观经济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同资本市场僵化有关,因此,加剧了资本从这个国家飞速转向另一个国家的现象,结果导致生产资本减少和投机资本增加。    在拉美,投资的比例显然很低,70年代中期,地区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24%(超过世界的平均比例),然而1995年下降到17%,这是由于1994年12月墨西哥的危机和龙舌兰酒效应的影响结果,造成对墨西哥和阿根廷的投资急剧下降。    金融方面的这一切现象,应该同正在出现的一些运作机制和正在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联系起来看。关于出口部门的发展,应该考虑到加强技术革新、金融市场和生产活动的交流,出口应有助于生产的发展,促进更多的投资和充分利用生产力以进一步创造就业。    目前所做的是,出口是发展了,但却拖住了其他经济项目的后腿,因此,在这一点上,如何使人们能从经济增长和更加均衡发展中受益是重要的,而关键在于要谋求世界贸易的更有力的发展,以及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提高我们的技术参与能力,如加强对教育、基建、技术革新和劳动技能的投资,以及发展长期资本市场等。    任务很多,因此,走向经济发展的道路漫长而又艰难。这种不同类型的全球化,提出了如何充分利用和指导这种方向的挑战,在这方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财政手段,特别是外国的短期资本和国内资本市场的组织问题。应该具有必要的能力在数量和运作上来调节这些资本,而智利最近几年在这方面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和经验。

第 4 版

1. 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数字经济时代(上)

【台湾《天下》月刊文章】题:数字经济    ——美丽又危险的科技年代    在这个世纪交替的时候,一场前所未见的革命已经在你我身边展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以及电脑、通信、存储信息这三者的结合,全新的交互式多媒体已经登场。就像汽车的问世改变了物理与心理的世界版图那样,影响力远超过印刷、电话、电视等所有媒介的交互式多媒体,将革新一切游戏规则。    《数字经济时代》就是描绘这一场革命面貌的未来著作。作者唐·塔斯考特指出,晶片、微处理器以及和头发一样细的玻璃纤维共同织出网络智慧时代,掀起新时代的数字革命。    网络智慧不仅是科技的连线,更是人类智慧的新形态。翻新的科技将无远弗届的知识连接起来,让人类的思考与知识更上一层楼,彻底改变我们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面对问题的方式。不论个人、企业或政府,都必须转型再造。    未来到底有哪些冲击?我们又该如何再造?《数字经济时代》试图找出答案。书中描述了经济、企业、科技的新变化,以及这三者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为大家提供在新时代成功转型不可或缺的思考方向。    数字经济时代的十二个趋势    塔斯考特在书中首先指出划分过去与未来的12项发展趋势,帮我们抓住思考转型的基本原则。    一、数字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应用知识、添加创意是经济活动的新核心。例如领子装晶片的智能衬衫、依照路况自动调整轮胎压力的车上智能地图,都是带着知识的产品。    在新时代,知识取代土地、厂房,成为最重要的资产,改变了组织评估与管理资产的方式,也改变了国家的成长模式与国际竞争力。    二、数字时代一切信息数字化。过去有形的现金、支票、报告、面对面的会议、照片都转变为数字的0与1,以光速在光纤网络中飞快流动。这不但提升了信息传输与储存的数量、速度与品质,也增加了信息相互组合的可能性。只要比比电子邮件与传统邮局的差别,就能了解数字化带来的改变。    三、信息数字化使得一切都可虚拟化。逐渐浮现的虚拟办公室、虚拟企业、虚拟百货公司,将彻底改变经济活动。    四、网络的诞生将企业组织分子化。每一个脑力劳动者就是企业的最小单位,可以应工作需要做机动的组合。在分子化的组织中,自动自发、主动学习的脑力工作者,通过网络合作,以知识与创意为产品增添价值。    五、企业可以依循互联网络的发展模式,建立网际化的组织。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寻找资源与结盟,让组织内外的疆界可以像流水一样任意延展。这对小型企业的帮助最大。    六、现在消费者与生产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接触,使得两者之间的中间商消失。各种产业的中间商必须找出自己的新价值,向价值链的上方爬,提供更多附加价值,才能免除被淘汰的命运。    七、产业间相互结合发展新产业是未来的趋势。结合电脑、通信与存储信息三者而生的新媒介就是一例。新媒介及其衍生的相关服务已经占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现在新媒介也开始与艺术、科学研究、教育相结合,带动各产业的新发展。    八、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远胜过原料与厂房。软件业龙头微软公司交战守则中的一条就是“淘汰自己的产品”,否则别人就会毫不留情地超越你。这是微软成功的秘诀之一,也是新经济时代的生存法则。    九、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经由网络直接接触后,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界线也变得模糊。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意见加入到生产过程,使自己成为部分生产者。而迎合消费者个别要求与品味的少量订做,就将取代过去的大量生产。(上)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敦促欧盟坚持实施欧元计划

【路透社华盛顿4月23日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天敦促欧洲坚持实行在1999年开始使用单一货币的计划,但是警告说,这个地区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来深入解决根深蒂固的失业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查研究部副主任弗莱明·拉森在简单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半年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时对记者们说:“我们感到非常乐观的是,(欧洲货币联盟的)这份时间表可以得到遵守。”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希望从一开始就参加单一货币的国家今年必须努力把它们的预算赤字减少到等于或者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如果不采取进一步措施削减预算,它们今年的预算赤字看来全都会达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3%。    拉森说,如果有些国家的赤字略微高于3%这个标准,那么最终就要由政界人士来决定哪些国家从一开始就参加货币联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说:“必须通过在一致商定的时间框架内实施这项计划的办法来迅速渡过这个时期,这是至关重要的。各国政府需要坚持履行它们在政策方面作出的承诺和实现它们的政策目标,在财政上和结构上都要如此。”    但是,鉴于欧洲许多国家的失业率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这些工作将不会全都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无论是预期的经济增长,还是在劳动力市场改革中所取得的进展,都不能成为预计失业率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大幅度下降的理由。”    欧洲联盟的经济在去年增长1.6%之后,今年和明年的增长速度很可能加快,今年的增长速度将达到2.4%,明年将达到2.9%。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这就是德国和法国进一步降低利率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的缘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为了帮助确保这项计划一旦实施就能取得成功,财政政策在处理影响一个国家、但不影响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动荡方面必须发挥某种作用。    它说:“在一些例子中,就像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表明的那样,欧洲联盟可能要从它的预算中拨出款来提供财政援助,以帮助一个国家解决由它所控制不了的特殊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困难。”    但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比这更为重要的是,欧洲国家急需改进它们的劳动力市场。

第 5 版

1. 中国队未遇强手双出线 瑞男团先赢后输爆冷门

【德新社曼彻斯特4月26日电】卫冕冠军队中国队今天晚上在第4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的比赛中保持了牢固的势头,而2号种子队瑞典队则意外地遭受了挫折。在今天女团的比赛中,德国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队新的挑战者。    在今天早些时候的比赛中以3:2战胜白俄罗斯队之后,瑞典队也以同样的比分输给了比利时队。比利时队已经取得了5场循环赛的4场胜利,目前在B组领先。比利时队在27日可望战胜奥地利队,从而以该组第一的身份直升8强。如果瑞典队在最后一场对罗马尼亚队的比赛中获胜,它将进入前16名。    在对白俄罗斯队的比赛中,白俄罗斯队迅速升起的新星萨姆索诺夫以21:6、21:7力克1989年世界冠军瓦尔德内尔,随后在输了第一局后打败了1991年冠军佩尔森。    在今晚对比利时队的比赛中,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各自战胜自己的对手先胜两盘,在1995年输给中国队之前曾3次蝉联世界冠军的瑞典队希望在对比利时的比赛中靠赢得这前2盘比赛的胜利来振奋士气。然而,瑞典队随后形势不妙。在第三盘比赛中,瑞典队的卡尔松输掉了,在另一场实力悬殊的比赛中,佩尔森又以2分之差输给了赛弗。瑞典队的命运只好寄托在了瓦尔德内尔的身上,但瓦尔德内尔却又以21:9、21:19输给了塞弗。    中国队在A组轻松过关,它分别以3:0和3:1击败了台湾队和南斯拉夫队,尽管世界冠军孔令辉和奥运会冠军刘国梁尚未上场。    德国男队在亚特兰大奥运会铜牌得主罗斯科普夫的鼓舞下,在C组也保持了辉煌的记录,以3:1和3:0战胜荷兰队和韩国队。德国女队则爆出冷门,以欧洲冠军施特鲁斯为先锋的德国队通过艰苦奋战以3:2战胜亚洲两支强队香港队和朝鲜队,从而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以3:1击败台湾队从而为5场循环赛扫清路障之后,德国队以C组的老大地位直接升入8强。    德国女队认为,他们将在这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取得重大突破,打破长期以来由亚洲强队统揽世界乒坛的局面。德国女队教练说:“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小组,我们能获得第一也许是比赛迄今爆出的最大冷门。”    开赛以来,没有任何人真正认为,中国女队的霸主地位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夺得过最近10次团体赛冠军的中国女队在A组获得巨大胜利。日本队在该组列第二名。    在B组,中国队的老对手韩国女队今天也以3:0战胜立陶宛队,领先匈牙利队和罗马尼亚队。韩国队在1973年曾获得冠军,6年前它与朝鲜组团参赛,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一统天下的局面。目前韩国队在小组赛中已经取得了5场比赛的胜利,仅失一分。为小组第一。韩国女队的3名主力朴镜爱、柳智惠和朴海晶很有实力,冲劲十足。当柳智惠抵挡不住左手使拍的匈牙利选手托特时,人们并不怀疑这支实力雄厚的球队会一蹶不振。他们随后战胜立陶宛队,从而率先进入8强。

2. 日本相扑处在十字路口

【美联社东京3月19日电】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日本为数不多的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传统项目之一相扑也开始出现一些重大的变化。    变化之一就是女子开始加入到这一运动。曾以中量级选手的身份参加今年一月份举行的日本全国首次女子相扑锦标赛的冈田阿昙说:“我一直都爱看相扑比赛,并且为此着迷。如今我也终于能够亲自参加比赛了。”    对于这一变革,冈田和其他一些女子相扑选手要感谢那些全力倡导改革的人们,他们所要做的是让相扑运动向柔道看齐,也就是说,让相扑走向世界,走向奥运会。    业余性质的新相扑联合会执行委员之一田中表示:“我们要让相扑走柔道的道路,改变相扑目前的情况,让妇女参加,并且让它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    有关人士的努力已经使职业相扑和业余相扑之间出现了一些明显不同。差别之一是,职业相扑只有一个级别,所以一流的职业相扑选手大多拼命地增加自己的体重,个个都是庞然大物。业余选手的块头则要小得多,因为他们之间分四个级别:轻量级、中量级、重量级和自由重量级。其中许多人同时也参加柔道和奥运会摔跤项目的训练。    业余男选手们因为不希望穿着缠腰布上台比赛,所以都穿上了衬裤。此外,他们已开始每年举行一次世界锦标赛。这一赛事去年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的100多名选手。    与业余相扑相比,对日本人来说,传统相扑的意义还不仅仅停留在体育运动的层面。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关注六大职业相扑赛事,这些比赛均向全国实况转播。    相扑的吸引力之一在于其历史悠久,并且无上荣光。与其他体育明星不同,职业相扑选手奉行的是封建社会的一套道德标准,他们被称作是了不起的武士,是当今日本社会仅有的梳顶髻的男人,而且进行集体训练和生活。在公众场合露面时无一例外地都穿和服。    职业相扑选手实际上是唯一被允许在一种由夯实的土台子上进行摔跤的人,这种土台被认为是某种带宗教性质的祭坛。    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遵守的是同一比赛规则,但是他们的比赛场地通常是不一样的。例如,女子锦标赛在塑料垫子上进行。在比赛前,业余的男女选手也不会像职业选手那样在场地内撒上一大把盐。业余比赛的裁判穿的是白衫白裤,打着黑色的蝴蝶结领结。职业裁判的穿着则像神道里的住持。    对于那些一流的职业相扑选手来说,相扑是他们的终身职业,他们在日本受到极大的尊敬。退休后,其中绝大多数人继续从事与相扑有关的工作,例如担任训练场馆的主管等。    但是,即便是职业相扑选手也无法阻止变革。在相扑运动中,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一名出生在夏威夷的外国人占居了最高的头衔横纲,另有三名外国人跻身最高级别的比赛。外国选手的崛起给相扑运动的追随者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但这也给传统人士带来了极大的忧虑,他们担心相扑选手的传统生活方式将会受到削弱。    日本相扑协会发言人、前大关级选手阵幕说:“我们职业选手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保持传统。我们不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目前,职业选手对业余选手推动相扑运动世界化的努力并不担心。阵幕认为,职业选手的技术水平要比业余选手高得多,职业头衔的荣誉也比业余的高贵。业余选手大多属于学校或是公司的相扑俱乐部。“好的、技术高超的相扑选手自然都会到我们这里来。”    不过,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随着日本生活日益富裕,找到一个愿意接受传统相扑的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难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都愿意上大学而不是进相扑训练馆,他们更愿意以业余选手的身份参加比赛,然后再转入职业相扑生涯。    如今职业比赛中一些最好的新秀有不少是大学毕业生。不过,“学生”的思考和训练方式大多更加现代,对教练不那么言听计从。

3. 下世纪的“第四代战争”

【俄罗斯《红星报》3月21日文章】题:下个世纪为我们准备了什么?(作者尤里·潘科夫)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世界将爆发新型军事冲突。起码某些西方军事分析家持这种观点。这些专家认为,在下个世纪,人类将会遇到第四代战争,这种战争将取代目前运用高精度武器、引发殖民战争和世界大战的当代军事冲突(第三代战争)。    专家认为,新一代冲突的特征是,两国或几国间将不存在传统的军事对抗。在这种冲突中,一国或几国将同没有直接国家属性的恐怖组织发生武装对抗。法国国防问题鉴定委员会主席布勒塞将军说:“这指的是贩毒集团、各种革命者组织和宗教组织等。”以色列一位军事史学家进一步证明说,目前全世界发生的30起军事冲突,没有一起不是跨国性的。爱尔兰共和军、伊斯兰救国阵线、哥伦比亚贩毒集团、奥姆真理教的恐怖活动便印证了这一点。    调查表明,目前已出现恐怖犯罪组织的数量增多,规模增大、机构分化,军事实力增强,同犯罪交易彻底勾结,沆瀣一气。它们的野心日渐增大,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代表交谈的口气愈加强硬,要挟的范围也不断拓宽。    这种前景自然引起了世界大国领导人的不安,他们已经开始着手研究集体行动方案。七国集团和俄罗斯的外长、国防部长去年在巴黎的会晤,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西方军事专家认为,为遏制恐怖主义浪潮,今后几年必须拥有大量训练有素,受过专门培训并配备特种装备的武装力量,为快速调动大量受过专门培训的后备军创造条件。例如,美国军队里就有用坦克、大炮、作战飞机装备的国民卫队,英国有6.5万人组成的民兵部队,这支部队可迅速调动以增援职业部队。德国的解决办法略有不同:做到90%职业化的只有快速反应部队,其他部队则由经过培训的后备力量紧急补足。    随着向新一代战争过渡,还出现了武装抵抗大规模恐怖活动的方法和手段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打击手段和作战方式无法得到有效应用。美国特种部队的一位将军说:“我们的高精度武器常常无法摧毁恐怖组织的基础设施。这类组织往往没有固定的集中地。此外,恐怖分子常常伪装成平民,居住在人口密集区,他们的武器和弹药也隐藏在这儿。用我们的高精度武器来打击这些假想中心只会造成平民大量死亡,恐怖分子则几乎毫发无损。”

第 6 版

1. 艾滋病侵入印度传统家庭(五·完)

防患于未然    在国际上,研究人员声称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把防止病毒在人体内繁衍的药物抗逆转转录酶与降低病毒抵抗力的化学物质蛋白酶抑制剂配制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但这种药物的价格令人望而却步。在印度,按照所用药物的不同,这种疗法每月要花费1.5万至2万卢比,这是很少有人能负担得起的。    德里经济发展研究所调查发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每月用于咨询、诊断、用药、住院和交通上的费用平均为6600卢比。而完全染上艾滋病的患者每月开支达3.5万卢比。单从费用上说,如果普通中产阶级家庭里出现一个艾滋病患者,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印度的卫生体系在对付所谓常见疾病方面已经不堪重负,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艾滋病病毒带来的问题。班加罗尔的全国精神病研究所所长钱纳巴萨瓦纳认为,鉴于艾滋病病毒传播广泛和印度卫生保健体系不健全,这种病不可能在医院得到治疗,“社会必须参与,否则社会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在与艾滋病的斗争中,家庭、非政府组织、受过培训的志愿医务人员,甚至宗教领袖——他们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并把所有人动员起来——都应共同参与。但正如古吉拉特邦艾滋病防治机构主任拉迪乌姆·巴塔查里亚所说,其中患者的家庭最为重要,因为“这是患者的生命线”。全国范围的防治艾滋病运动应从提高人们的整体意识转向专家们所称的“重点干预”,即针对具体群体——如大学、办公室、工厂,甚至社会俱乐部和小型舞会——以不同的宣传方式,向人们说明艾滋病的无孔不入。一个良好的干预计划应该提供预防性咨询,并解释性生活安全问题。    随着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增加,艾滋病早晚会取代肺结核和疟疾成为最可怕的无形杀手。韦洛尔基督教医学院的专家迪利普·马塔伊警告说:“从来没有哪种传染病对社会、文化、人类、道德和发展造成这么恶劣的影响。艾滋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五·完)

2.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数理教育

【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21日文章】题:上学的任务是解决问题(作者蔡月云)    有一家工厂的门前堆满了钍这种化学物,工厂附近的一部分居民感到健康受威胁。如果你是美国国家核安全局的科学家,会采取什么行动呢?    一个类似地球的行星,它的生物层遭受严重破坏。假设你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顾问,你会做些什么?    美国伊利诺伊数学与科学院学生,每天都面对很多这种接近真实,甚至是真实的问题。他们上学的任务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上课。    伊利诺伊数学与科学院自称是一间“教育实验室”,专门设计和测试各种创新教学法及理论,供美国伊利诺伊州内的学校参考及使用。    这所学院在1989年推出一个住宿数理教育计划,招收对象是数理高才生(完成中学教育)。被录取的学生都需要留宿校内3年,接受以“解决问题”为学习导向的数理教育。    学院主管马歇尔博士坦言,采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给学校造成很多“混乱的场面”,因为要解决一个问题,大家就必须围在一起讨论,而问题又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大家都在努力寻找最好的答案,所以免不了要展开辩论,甚至发生争论。    解决问题并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边用餐边解决问题的场面是屡见不鲜的。马歇尔博士说,这就跟现实生活一样。    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能够灵活变通,触类旁通,甚至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动学习者”。    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是扮演“教练”的角色。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迷宫”中迷失了方向,教师就会在旁给予提示,让他们能够继续前进。    马歇尔博士说,每个问题都有很多个答案,学生找到的答案或许只是最简单和表面的答案,教师的角色就是引导他们去找第二个更好的答案,然后再找第三个,第四个,直到大家都认为“满意”后,才进入另一个问题。这个过程就好像剥洋葱皮一样,大家努力剥,一层又一层,剥得越多,嗅到的洋葱味就越浓。    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中学到必要的知识,而且会印象深刻,即使不必考试也会牢记心中。另外,这个过程也培养学生发问、想象、推理、思考、辩证、寻根究底和创新等精神。他们在为自己的答案或理由辩论时,思维就会更清晰,沟通技巧、合作精神及寻找资料的能力等也会加强。    这种不上课而只是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马歇尔博士说,设计高明的问题,能够刺激学生突破科目的限制,真正进入知识世界求知。    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挑战,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考验。马歇尔博士说,教师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一本书走天下,或者一份讲义用数年。“教师面对的挑战不再是如何教50分钟课,而是如何设计出富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提高思考能力。教师和学生在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中,都在学习,并且主导学习,这正是21世纪社会应有的特征,即人人都在不断学习。”

3. 学制:日本教改话题

【日本《读卖新闻》3月28日报道】题:再次兴起重新审视学制问题的讨论(记者五十岚)    在战后的教育改革中,从引进“六·三制”(小学六年、中学三年)义务教育到今年3月31日正好50年。教育改革是桥本首相最重要的政策之一。现在再次出现了重新审视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学校制度的动向。    3月12日举行的自民党文教小组委员会和文教制度调查会联席会议,宣告成立了“教育改革推进会议”。会议决定“改革六·三    ·三学制”(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是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小杉文相说:“文部省认为,前提并不是废除六·三·三·四学制(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而是想尽可能把单轨制的教育体制改为双轨制,增加选择的余地。”    国立教育研究所学校经营研究室室长小松郁夫解释说:“教育内容明显僵化,不如打破现有教育体制,重新建立一个新体制收效快。”    战前实行的是“双轨制”教育制度,即按修业年限和教育目的的不同细分成很多学校。可供选择的学校很多,但是实际上升学的学校和升学本身都受到社会阶层等因素的限制。与此相对,六·三·三·四学制是“单轨制”,这种“单轨制”的确为增加国民的教育机会和提高教育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一刀切的教育“弊端”也日趋表面化。尽管有人指出,力图通过学制改革一下子就解决以背诵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严重的升学考试竞争、欺负同学及辍学人数增加等问题是不现实的。    据认为,学制改革要增设、废除、合并学校,需要几万亿日元费用。另外,聘请教员、修订课程和各种法规也是不可或缺的。学制改革可能增加财政负担和招致学生家长的思想混乱,因而文部省不得不慎重对待这件事。人们对实行初、高中一贯制的教育制度忧心忡忡。譬如有人认为,“升学考试竞争的年龄越来越低”,“一部分学校实行初、高中一贯制,只能成为培养尖子生的学校”。这种特殊教育体制很难普及。    前文相保利耕辅对实行义务教育的中学和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实行“一贯制”持怀疑态度,并曾建议设立小学和中学合在一起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他认为在教育改革方面“没有禁区”。

4. 欧盟提出减少交通事故计划

【法新社布鲁塞尔4月9日电】欧盟交通委员金诺克今天提出一项行动计划,其目的是把欧盟国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4.5万人死亡,160万人受伤)减少一半以上。    金诺克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减少伤亡人数,欧盟国家每80人中就会有1人被撞死在汽车里,每3人中就有1人可能因交通事故至少住一次院。    这项行动计划的一个目的是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在欧洲建立信息交流制度,以促使把“安全”国家的好的做法传授给那些“危险”的国家。    ——在欧盟范围内通用各国对“危险”司机的禁令。    ——加强并统一对货车司机驾驶时间的控制。    ——欧盟资助有关车内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    ——进一步推动所有欧盟国家把禁止开车的血液中酒精含量限度定在0.5毫克/升。    ——专门发表有关汽车抗撞击的比较材料。    在1991年至1994年间,葡萄牙是发生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每10万人中就有32.9名司机、乘客和行人丧生;而英国是最安全的国家,每10万人中有6.9人丧生。    排在葡萄牙之后交通事故多发国依次是希腊、奥地利、西班牙和法国。排在英国之后的安全国家是瑞典、荷兰和瑞士。

5. 日一机构提出保护知识产权建议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4月8日报道】为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21世纪知识产权问题思考会”7日发表了以八项建议为主要内容的报告。特许厅将根据报告的精神实行新的知识产权战略,以便在21世纪得以生存。    报告具体提出了八项建议:①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专利申请由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②坚决保护知识产权,要求取得与美国同等的赔偿损失;③大学和研究所要确立知识产权意识,应该把知识产权看作研究成果;④创建专利市场,挖掘和利用搁置的专利,并把专利看作商品;⑤争取2005年实现“电子专利权”;⑥同模仿别国专利问题突出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合作;⑦在进行专利审查的基础上确立世界共同的专利;③知识产权是增加国家知识资产的一种办法,国家应创设知识产权学科。

第 7 版

1. 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放斗激烈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3月24日文章】题:在全球变暖问题上,谁也不可能幸免(作者美国能源部负责环境、安全和卫生事务的前助理部长玛丽·沃克)    对全球变暖不要抱有幻想。国际社会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展开的争斗从一开始就与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如今,在全球变暖的最新阶段    ——在全球市场时代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个问题仍然属于经济性质的问题:如果各国政府就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时间表达成一项新的条约,谁将是赢家,谁将是输家?    战略目标应当是明确的:控制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日益增长。许多科学家认为,正是这种温室气体造成了气候型式的变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一项得到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一致接受的行动计划。全球参与    在今后9个月里,国际社会将举行谈判,旨在达成一项全球气候条约。现在就应当考虑采取让所有国家参加会谈而不是只有工业化国家参加会谈的建设性措施。    美国担心的是,不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做任何事情。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工业化国家减少的排放量——这恰恰与新条约希望实现的目标相违背。事实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今后将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绝大部分。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在全球范围预计将要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85%将是发展中国家和东欧新兴国家排放的。然而,经济方面的因素将促使这些国家拒绝同意减少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克林顿政府已接受了一项拟议中的条约。该条约迫使工业化国家作出了具有约束力的承诺,却没有要求发展中国家作出这样的承诺,甚至没有要求像韩国和新加坡这样的经济强国作出这样的承诺。美国已经接受了在2000年以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时间和常规措施等等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限制,上述限制将使我们在大约10年时间内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15%至20%。其设想是,工业化国家将通过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的办法实现目标,使能源消费更加昂贵。美国担心于己不利    不论这项条约最终将以什么形式出现,必须避免此项条约使美国在竞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对付气候变化的措施应当注重成本效益。人们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水平将受到影响。    虽然克林顿总统曾经说过,要防止把美国的就业机会转让给外国,但是这项条约将给美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冲击,工薪阶层受到的影响最大。如果发达国家单独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能源密集型企业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将导致发达国家把它们工业基础的大部分转移到控制不太严格的国家。美国大多数重工业行业将感受到征收温室气体排放税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但是受打击最沉重的将是汽车制造业、炼油厂、煤矿、钢铁和石油化工企业。    成本的增加以及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的损失将达到惊人程度。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估计,美国限制湿室气体排放的开支可能高达70亿美元。    这并不是说我们无需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大部分目标已经实现。技术共享意义重大    发展中国家还将需要更好的技术,如果发展中国家愿意的话,它们可以采取有意义的行动。应当把力量放在向诸如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出口先进的电力系统,让这些国家在不丧失经济增长机会的同时,开始使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稳定。

2. 地球面临三大环境问题

【法国《费加罗杂志》4月4日一期文章】题:地球十分脆弱,脆弱得要消亡    4月5日离2000年刚好还有1000天。我们的地球将以什么样的状态跨入21世纪?人类还会继续掠夺地球的资源、污染它的大气和海洋吗?还是采取相反的行动?在1992年6月召开的里约热内卢会议闭幕近5年的时候,人类终于镇静下来,开始要为避免出现最坏的情况而努力了吗?30年来,人类对地球造成的破坏增加了三分之二。除了垃圾增加外,荒漠化、人口过剩以及森林砍伐成了生物圈的三大创伤。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地球得以保持温度的自然现象。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将是冰的世界:它的平均气温将是零下18摄氏度,而不是目前的15摄氏度。问题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二氧化碳、甲烷、含氯氟烃等气体的排放量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加剧了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是人所共知的:森林砍伐造成的火灾;使用天然气、煤及石油等矿物能源作燃料(其中包括交通运输)以及工业废气的排放等。如今,人类每年要向大气中排放230亿吨二氧化碳,比本世纪初增加了25%。科学家们今天都承认地球气温正在上升的现实,但对这一现象的严重程度看法不一。如果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数量增加一倍,地球的温度就将上升2摄氏度至5.2摄氏度,并将随之带来一些有害的后果。冰山开始融化,海平面将上升,像马尔代夫等一些岛屿将被吞没,大片的海滨地带和三角洲将被淹没。热带和温带地区将北移。疟疾等疾病也将出现大流行。臭氧层遭破坏    包围着地球并保护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和其他气体(1%)组成,其中包括臭氧。臭氧位于平流层,它的作用很关键: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而紫外线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它能引起皮肤癌并损伤眼睛及人体免疫系统。那么什么东西在破坏臭氧层呢?这些气体主要是工业制冷、气雾剂及溶剂所排放的含氯氟烃、一氧化氮、甲烷。自从1987年9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以后,许多国家都表示要在2000年以前减少含氯氟烃的排量,但它们会遵守诺言吗?物种灭绝    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大约在1000万至1亿种之间。但是,被人类所确认的物种只有140万种。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说,每年有1.7万种物种消失。海洋中的鱼类总量减少了70%。140种哺乳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更不用说那些鸟类、爬行动物类以及两栖动物类。然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意味着保护地球的遗产:或许有一天我们就需要靠它来治病、来充饥。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协会世界野生生物基金决定再次为2000年发起一场运动,借此发出警报。该行动向各国政府、工业界以及个人都发出呼吁,要求他们为了改善地球的环境而有所行动。这一行动的第一个目标是:保护224个“生态区域”。这些“生态区域”包括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国家公园、科隆群岛、俄罗斯泰梅尔冻土地带以及东非的珊瑚群等。生物多样性中95%的物种都生活在这224个“生态区域”里。该行动的第二个目标是保护3种濒临灭绝的动物:黑犀牛、大熊猫和印度虎。第三个目标是改变每个人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这些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今天就应当作出决定:是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恶劣的地球,还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再生活几千年的绿色世界。

3. 日开发出常温分解氮氧化物技术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4月4日报道】题:日本开发出新型催化剂    日本千叶大学理学部化学专业教授金子克美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可以在常温下,使以往不使用高温就不能分解的氮氧化物分解成氮气。由于在ACF(纤维状活性炭)表面固定了具有汽车排气催化剂成分的金属钌,因此仅用3分钟即可使一氧化氮浓度减少一半,1小时分解一氧化氮约达到95%。利用ACF的微细孔,在乘客满员的车厢内通过装满一氧化氮分子,从而促进了其分解。在常温下实现氮氧化物的分解,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ACF本身没有分解氮氧化物的能力,附在微细孔表面的钌可以将一氧化氮分解成氮气。    试验中,在30摄氏度的温度下,95%的一氧化氮被分解。根据试验结果可以推定,80%的一氧化氮分解成氮气,剩余的15%被吸附在ACF的表面。    该研究小组计划,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催化剂进行改良,在分解一氧化氮时使氮气和氧气同时生成。

4. 科学家找到艾滋病毒弱点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4月18日报道】题:科学家说他们在艾滋病病毒内部发现了目标    据今天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怀特黑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艾滋病病毒结构中发现了新裂缝,未来药物也许能利用这种裂缝使艾滋病病毒失去作用。研究人员彼得·金说,在艾滋病病毒成分中发现的一个空洞,可能是打算使这种病毒无法感染人体细胞的药物的理想目标。    金所在的剑桥实验室科学家在弄明白艾滋病病毒外包膜有一种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前,并不知道这种病毒的弱点。    这种病毒包膜表面上分布着不同的蛋白,使之与人体细胞结合在一起,并感染人体细胞。金说,他的研究小组已经能够确定构成这种包膜蛋白的一个关键性的亚单位(即gp41)晶体的结构。    金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研究小组在观察gp41原子的三维排列时,发现“部分蛋白中存在一个很深的类似眼窝的空洞,另一部分的呈球状部分,就像球窝关节一样合适地嵌在其中”。另外一些试验表明,中断这两种蛋白成分的相互作用可阻止艾滋病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从而防止病毒感染。

5. 图片新闻

日本研制出一种与信用卡一样大小的超薄型电池,它将固定的电解液装入塑料容器里,可以随意弯曲,这种超薄电池有助于进一步实现手机和个人电脑的小型化。(日本《产经新闻》)

第 8 版

1. 外电外报评中俄签署联合声明:中俄之间友谊迅速加强

【路透社北京4月24日电】中国传媒今天欢呼中俄本周发表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联合声明。    中俄这次发表的联合声明,是两国自1689年签署尼布楚条约以来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和公报中的最新的一个。    外交官们说,联合声明显然是向美国发出的一个信息:它不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垄断世界舞台。    那位西方外交官说:“中国认为,在一个多极世界上其它几极(中国、俄罗斯、西欧、也许还有东盟国家)的力量上升的情况下,美国是一个衰落的超级大国。”    外交官们说,俄罗斯和中国不同程度的担心——莫斯科更担心北约东扩,中国担心美国——可能防止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形成一个轴心。    另一位外交官说,北京和莫斯科可能认为它们都能从这样一项联合声明中得到好处,因为双方都希望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力量有所削弱,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可能限制中俄两国的发展。他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否能持续下去以致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将拭目以待。”    尽管有历史的阴影,以及对联合声明是否能长期有效存在着疑虑,但是,外交官们说,双方能达成这样一项协议的事实证明,这两个前对手之间的友谊正在迅速加强。    那位西方外交官说:“在面对美国主宰世界的局面下,中国把俄罗斯看成其心心相印的伙伴。”    外交官们说,中国还看到了中俄发展贸易的好处,它着眼于俄罗斯的技术。    【英国《卫报》4月24日文章】题:极地来的暖锋席卷俄罗斯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称俄中两国领导人签署的联合声明,是两国问题很多的关系的一个突破。在签署这个声明之后,叶利钦似乎暂时放弃了他同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特殊关系。    虽然俄罗斯和中国的官员说,他们的联合声明不是想要建立与北约“对抗的集团”,但是,两国新建立的友好关系所传递的政治信息却是明白无误的。    俄中联合声明还警告西方,不要使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作为扩展其力量的掩护。

2. 美国白宫科技室主任吉本斯文章:美中在环境问题上展开合作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23日文章】题:环境问题:美国—中国的合作正在进行中(作者白宫科学技术室主任杰克·吉本斯)    美国—中国的关系包括在人权、贸易和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上有重大分歧的一些方面。与此同时,美国决心奉行在环境问题上广泛对话的建设性接触的政策。    在戈尔副总统最近访问中国时,与中国领导人会谈的一个重点是关于把环境和开发的讨论从双方关系中的次要地位上升到主流地位。这次访问包括一个由美国高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我是其中的一员。    在迎接全球环境挑战方面,没有哪两个国家比中国和美国更重要。李鹏总理和戈尔副总统主持了中美环境与开发论坛的成立仪式。该论坛承认,两国确信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应携手并进。    它还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条件,使我们共同面对我们在环境、能源、科学和商业所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我认为,这标志着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和为全球的健康发展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我们已确定了合作的领域,包括提高能源效率、把美国的技术用于防止和控制污染、共同研究沿海地区的管理、监控空气质量和海洋情况、共同制定有关森林的可持续管理和有毒化学物管理的国际谈判的政策。    然而,没有比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了。戈尔对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对付全球气候变化是美国国内和对外政策的当务之急。    在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气体方面,中国仅次于美国。我们两国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36%。    在短期里,中美两国必须合作,促使就现在正在谈判的关于在今后几十年里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问题达成国际协议。从长远来说,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制定可持续的战略,以便大大提高能源效率,并导致更多地使用比较干净的能源。    很显然,我们不能期望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承担和我们一样的义务。尽管如此,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没有他们的参加,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    从关闭产生污染的工厂到安装污水处理系统,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对经济持续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意义。    美国和中国朝着从环境保护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的大门已经打开。现在是我们大家通过这扇门的时候了。

3. 神州掀起一波捐献遗体热

【香港《亚洲周刊》4月20日一期报道】题:神州新一波捐遗体热    最近,北京、南京一些医科大学和医疗单位,接到国内民众身后捐献遗体的申请越来越多。专门负责这项事务的北京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实验中心主任王卫说,邓小平2月19日逝世后,他生前关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机构做医学解剖的嘱托,的确感召了不少后来者。    目前,北京地区遗体捐献者的成份日趋多元,当地工人、知识分子、干部、普通市民,甚至外来劳工都有,真是形形色色。另一个特点是,在自愿捐献遗体的人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开明。许多家庭都是老年人自立遗嘱,并郑重声明,子女不得以任何理由反对或阻挠。    南京市的社会问题研究学者刘力明也透露,该市的医院自1982年开始接受公民自愿捐献遗体,至今为止已有500余人自愿登记。特别是邓小平去世后的一个多月以来,又有上百人到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铁道医学院办理捐献登记。    北京虽然和南京一样在遗体捐献方面卓有成效,但存在的问题却也令人反思。首都医科大学教授、解剖教研室副主任许永照说,北京目前还没有一家专门的遗体捐献中心,因此问题颇为复杂。所捐遗体,不知该送到何处。“我们学校是北京市卫生局直属机构,人们便请教卫生局,结果理所当然是让送到我们学校来,但我依然看到不少公民捐献无门,费尽周折。”    “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校每年需要数量可观的遗体做解剖课教材,但由于缺少名正言顺的遗体捐献中心征集遗体,使来源严重匮乏,而我们又没钱购买,解剖课的教学效果难免大打折扣。”许永照说,作为基础的人体解剖课,平均一学期仅有一次实体解剖机会,还是好几个学生用一具遗体;教授也往往只能用模型和图表讲解。    许永照对《亚洲周刊》说,1996年12月,他们和北京市卫生局就成立北京遗体捐献机构的问题进行了磋商。校方就该机构基本设施,比如房舍(包括一间简单的告别室)等的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专门负责遗体捐献的段杰对《亚洲周刊》说,遗体的捐赠工作不像同仁医院眼库进行的角膜捐献工作,后者已经比较规范化。现在,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承担着接受北京地区相当一部分遗体捐献的工作。当然,他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专门设施、运输、车辆等问题,但根本上是资金短缺。所以,从1989年起就筹备这个机构,可叹直到现在也还没建立起来。

4. 太湖地基不断下沉面积扩大

【日本《朝日新闻》4月16日报道】题:太湖地基不断下沉,面积扩大    日本大学文理系教授远藤邦彦领导的研究小组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研究调查确认,在1000至1500年之前,位于中国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的太湖面积与日本琵琶湖的面积(约670平方公里)几乎相等,但如今太湖的面积已经扩大至原来的3倍了。据认为,太湖面积扩大的原因是地基逐渐下沉。如果今后地基继续下沉,将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远藤教授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太湖面积为2281平方公里,湖面高度为海拔1米,湖水平均深度约为3米,非常浅。此外,太湖还是上海的重要水资源。    调查中,在很多地点进行了钻探,对湖底下方约3米处的地层土进行采样,并对其中含有的花粉和硅藻等植物类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在3000年前的地层中,沉积着大量的曾生长在比较浅的湖水中的莲。但在后期的地层中,发现了很多陆生植物,却没有发现水生植物。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大约从3000年前开始,整个太湖逐渐陆地化了。    但是,大约从1500年前开始,陆生植物消失,出现了海生植物及生长在海水和淡水交替处的水生植物。据认为,这一时期太湖可能通过河川与海相接,从而使湖的面积开始扩大。    如果对湖底的海拔高度进行推定,那么在大约1500年前为零米,此后逐渐下沉,如今已经下沉约负2米。当时的面积约为730平方公里,目前该湖面积已经是原来的3倍。    据说,太湖周边地区地基下沉明显,每年平均下沉约0.5毫米。如果地基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下沉,那么不久就会低于海面,海水就会涌入。这样,就可能会出现太湖水不能作为水源利用的结局。

5. 香港的历史沿革

香港,(明末清初,香港岛上的香港仔已成为东莞等地所产沉香的出口要地,“香港”一名由此而起。)别名香江,位于珠江出海口东侧,濒临南海,毗连深圳,包括香港岛、南九龙和“新界”三个部分,面积约1069平方公里。从秦代到清代的2000多年间,现今香港地区上属的行政区划经过多次演变。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攻灭岭南后首次在此地设立三个郡,其中的南海郡地跨粤东、粤中及粤北大部,下辖番禺等四县,香港隶属番禺县。南海郡和番禺县的治所都在番禺城(今广州市)。一直到东晋初年,香港隶属番禺县不变。公元331年(东晋成帝成和六年),从广州南海郡中划出东官郡,下辖宝安等六个县,香港隶属宝安县。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又在岭南道广州都督府下设立东莞县,香港遂隶属东莞县。公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从东莞县又划出一个新县——新安,香港改属新安县。民国以后,为了避免与河南省新安县重名,改用古名宝安。

6. 美学者波特称台应成为“亚太科研中心”

【台湾《中央日报》4月8日报道】应邀来华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麦克·波特昨日强调,台湾的特色就是在科技,因此,相当有潜力可以发展成为“亚太科技研究中心”。他认为,台湾的发展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太多的指标很难让人清楚明白。    波特认为,台湾在高科技方面相当具有潜力,因此,可以定位发展成为“亚太科技研究中心”,这是台湾不可或缺的资产。    麦克·波特昨日下午在行政院院会会议室,向副总统兼行政院长连战、全体阁员及“提升国家竞争力行程小组”成员讲授如何提升国家竞争力。    波特强调,一个国家繁荣富裕的来源就是高生产力,台湾现在要做的就是拥有更高的创造力,并找出自己发展的特色。    对于政府在增进国家竞争力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波特提出五项看法:一、政府应建立稳定且有预期性的政治环境。第二、创造一个清楚的经济前景。三、政府应改善成本取得的品质和效率。四、政府创造一个鼓励提升创造力的环境。五、政府要创造群聚的环境,让资源、交通等互动能集中在一起。    波特说,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台湾提出139项指标,这实在是太复杂了,没有人能够搞得清楚这么多项目,在这方面,应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让每个人都能了解并获得激励。    波特并认为,发展亚太营运中心容易导引台湾成为对中国大陆更为依赖的地区,台湾应该要找出自己的特色来,而答案就是在“科技”。    对于台湾在迈入下一世纪时应努力的方向,波特指出,首先要改善行政效率,其次,加强基础建设,第三,提升人力资源水准,第四,加强科技发展,使企业更投入研发工作,取代过去完全由政府负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