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3-25

第 1 版

1. 美国副总编戈尔携夫人二十四日晚抵达北京

戈尔今晚结束对日本的访问,乘飞机离开东京抵达北京。他是八年来访华的最高级别的美国官员,预计他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为期四天的访问将开创华盛顿与北京合作的新纪元。(法新社)

2. 阿曼冻结同以色列关系

阿曼外交大臣阿卜杜拉二十三日说,只要以色列继续违反巴以和平协议,阿曼就不能发展同以色列政府的关系。(路透社)

3. 波黑塞族同意在布尔奇科北部部署二百多名联合国警察

波黑塞族内政部长二十三日说,联合国警察将与塞族警察一起加强该地区的安全。(法新社)

4. 阿拉法特谴责以色列破坏中东和平进程

他二十三日在出席伊斯兰会议组织特别首脑会议时表示,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计划可能意味着和平进程的崩溃。(美联社)

5. 印度总理访俄

高达是二十四日启程前往俄罗斯的,他此行的目的是促进两国的军事和贸易关系。(法新社)

6. 孟加拉国反对党发动全国罢工

孟民族主义党发起的罢工使全国主要城市陷入瘫痪,罢工中出现的暴力事件至少造成三十人受伤。(法新社)

7. 俄罗斯副外长卡拉辛接受记者采访说:俄中伙伴关系是世界稳定重要因素

【俄新社3月19日专稿】题:俄罗斯需要强大的中国——俄罗斯副外长卡拉辛对《俄罗斯》杂志记者的谈话记者:格里戈里·鲍里索维奇,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是与中国建立信任的和平等的伙伴关系。现在我们两国关系如何?21世纪与中国的战略协作构想是什么?卡拉辛:在超级大国对峙时代之后形成的多极世界里,俄中关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这一作用将继续加强。对于俄罗斯来说,与中国的关系永远是重要的,因为中国是我们最大的邻国,它正满怀信心地成为世界力量的中心。    从国民生产总值看,中国已经跨入了世界10强的行列,按最近10年的发展速度(每年超过了9%),再过15—20年中国在这一指标上将超过日本,与美国并驾齐驱。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1000亿美元,只逊色于日本,在香港回归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将大增。与中国合作,如同与美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合作一样,对远东和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对俄罗斯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    俄中战略协作表现为解决类似的内外政策问题。首先,我们两国都在艰难地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另外,我们对许多国际问题的立场实际上是吻合的。现实要求我们更多地交往,相互学习,协调一致。    我们希望有中国这样强大的伙伴。一个世纪以前,俄罗斯的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活动家维特明确指出,为了俄罗斯的利益,需要一个完整而强大的中国作为自己的邻国。他把这看作是俄罗斯在东方的安全保障。而中国也关心俄罗斯的强大与稳定。我们目标是建立稳定的、长期的和可预见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两国都有利,能够促进国内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能加强我们的国际地位。    问:请谈一谈两国关系正常化后经贸关系上取得的成绩。    答:俄中贸易额的增长表明,我们能够按新的条件来改变我们的外贸活动。重要的是让企业家、银行家和实业界人士十分了解最近几年的贸易前景和主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俄中贸易增加了新的内容。绝大部分贸易(尤其是大公司之间的贸易)使用可自由兑换的外汇。中国仍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最大的伙伴,是消费品、食品及原料市场的重要供应商。中国方面则主要购买俄罗斯的机械、肥料、黑色和有色金属、化工产品。    问:您认为,经贸合作发展前景如何?    答:双方对生产性协作、投资合作和联合经营的兴趣越来越大。中国公司有兴趣向俄罗斯经济投资,我们也想这样做。我们认为,两国首都以及圣彼得堡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直接建立联系可在这方面起很大作用。    在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共同利用俄罗斯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可以成为前途远大的合作方式。这主要是在能源、冶金、航空、原子能和航天工业方面。有前途的合作项目有:三峡工程的建设、伊尔库茨克州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的铺设、从东西伯利亚至中国东北的石油管道的建设、实施在江苏省建设核电站的协定、扩大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实施在中国建设火力发电网的计划。(下转二版)(上接一版)问:可以举例来谈谈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吗?    答:作为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俄罗斯与中国对人类的命运负有共同的责任,参与解决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俄中对世界形势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认为世界从两极模式转变为多极模式,俄罗斯与中国都是其中独立的一极。两国都希望世界更稳定,更具有预见性,新的世界秩序应当是公正和民主的,从这一点出发,俄罗斯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是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是,俄中伙伴关系不是针对某国的。我们不想建立某种集团和联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世界上树立了一个没有分界线和不与别的集团对峙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榜样。    我们实际上通过外交部系统和在联合国的代表合国的代表经常对所有重要的国际问题进行磋商。    问:我们关系的发展是否会推动50年代那首《俄罗斯一中国永远是兄弟》流行歌曲的思想的实现?中国老百姓是怎样看待两国关系改善的呢?    答:重要的是两国相互尊重对方选择的不同发展道路,不对别国内政进行任何干涉。    可以有把握地说,俄罗斯和中国对全面加深和发展相互关系已达成广泛的共识。不久前中国进行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中国老百姓支持与俄罗斯发展健康的友好关系。绝大多数人回答说,他们认为俄罗斯对于中国是友好的和重要的国家。他们对双边关系的评价也很好。    我们之间也存在着问题,例如,中国人非法居住在俄罗斯的问题。在边境地区的经济活动中也存在着问题,所有这些都十分重要,应当解决。但不要大肆宣扬,不要相互谩骂,而是坐到谈判桌前来,让市、边疆和州的领导参加。这些问题解决得越快,我们的合作就越顺利。中国李鹏总理去年底的访问就是我们商定“启动”政府首脑经常性会晤机制的结果。今年应当有两次总理级会晤。4月将在莫斯科举行又一次首脑会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要到俄罗斯来,计划签署重要的文件,包括签署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总统为一方、中国领导人为另一方的文件。这将为这一地区国家间关系树立良好的榜样。

8. 戈尔赴日途中谈美中关系

【路透社东京3月23日电】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今天抵达日本,在前往中国举行会谈之前进行磋商。他说,他访华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善美中关系。    戈尔在“空军二号”飞机上与记者交谈时,似乎对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美国与中国近年来时有冲突,尤其在贸易、台湾和人权问题上。    他表示:“中国内部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美中两国都明确地向对方表示,我们希望找到一条促进双方关系发展的途径。”戈尔计划讨论包括环境和香港前途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戈尔说:“我希望在中国进行富有意义的讨论。”他还表示,他将“谈及一切对我们两国关系有特殊影响的问题”。    戈尔指出,他此行的一个重要日程就是讨论南北朝鲜、美国和中国举行四方会谈的问题。在戈尔努力改善华盛顿与北京的关系的同时,美国国会的保守主义议员却一直主张对中国政府采取强硬态度。    戈尔说,他离开华盛顿之前与众议院共和党议长纽特·金里奇进行了几次交谈。金里奇将率领一个调查团前往亚太地区。

9. 日本首相和美国副总统会谈

【共同社东京3月24日电】桥本龙太郎首相24日在东京的迎宾馆与美国副总统戈尔边进午餐边进行了会谈。    会谈后,双方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首相谈到部分冲绳美军设施到5月14日使用期满的问题时说:“稳定地向美军提供必要的基地是日美安全条约确定的义务,不能在没有使用权的情况迎接5月15日。”首相强调今后要提出美军用地特别措施法的修改方案。    关于亚太地区的美军兵力构成问题,戈尔副总统说:“美国今后仍将继续维持目前部署在这一地区的兵力。”他再次明确表示,美国将不削减美军在这一地区的10万兵力。    桥本首相同戈尔副总统会谈后将于25日同冲绳县知事大田昌秀会谈,并准备就冲绳要求裁减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事作如下说明: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很难削减。首相将要求冲绳方面予以理解。与此同时,首相还将正式转告知事准备修改美军用地特别措施法的方针。    首相与副总统通过会谈还确认,日美今后将在环境问题等方面加强合作,以此作为全球规模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10. 伊斯兰会议组织特别首脑会议闭幕

【法新社伊斯兰堡3月23日电】穆斯林领导人特别首脑会议今天晚上在这里闭幕。在会议结束之前,穆斯林领导人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表示他们将在巴勒斯坦同以色列的会谈中支持巴勒斯坦人。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主持了为纪念巴基斯坦脱离英国取得独立50周年而举行的伊斯兰会议组织特别首脑会议的闭幕式。在这次为期一天的会议上,穆斯林领导人谴责了以色列在耶路撒冷扩大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    关于耶路撒冷的一项特别声明重申,圣城耶路撒冷是“1967年被(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声明呼吁联合国“迫使以色列立即停止侵占巴勒斯坦领土和兴建新定居点”,其中包括以色列政府最新下令兴建的犹太人居住区。    穆斯林领导人还决定在巴勒斯坦同以色列的会谈中“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立场”。    声明还呼吁在阿富汗“早日达成政治和解”,在波黑全面实施代顿和平协议,反对侵犯阿塞拜疆,并强调了阿尔巴尼亚的领土完整。一项特别声明重申在巴基斯坦同印度关于克什米尔的争端问题上支持巴基斯坦。

11. 蒙博托呼吁保持扎伊尔统一

【法新社金沙萨3月23日电】患病的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两天前回到金沙萨之后今天首次公开露面,他发誓不使扎伊尔落入在东部大部分地方横冲直闯的反政府武装的手中。    蒙博托与今天早些时候抵达扎伊尔首都的南非副总统塔博·姆贝基会谈了30分钟。会谈之前,蒙博托于午后在特沙特希军营里的住所会见了记者,他发誓要为国家统一而奋斗。    蒙博托说:“我回来了,不是仅仅为了处理我的私事或者蒙博托命运,而是为了国家的更高利益    ——那就是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他表示,他仍在考虑是否参加26日在多哥的洛美举行的讨论扎伊尔危机的首脑会谈。    姆贝基抵达时受到扎伊尔总理肯戈的欢迎。姆贝基与蒙博托讨论了非洲国家就扎伊尔局势提出的最新和平倡议。姆贝基表示,他对会谈将会解决扎伊尔危机抱有希望。

12. 桥本强调加强军事情报工作

【法新社东京3月23日电】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23日在国防学院毕业典礼的讲话中,强调日本在东亚紧张局势下应加强军事情报工作。    他特别提到,黄长烨事件继续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他还说,日本周围的一些国家“在经济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正采取一些行动来加强国防能力和使国防现代化”。    桥本强调,日本必须更加警惕地注视这一地区的局势。为了对付动荡的国际局势,极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能搜集和分析对国家安全来说具有切身关系的高级情报的体系。    桥本还重申日美安全条约的重要性,并表示要坚决让美驻军继续使用冲绳岛的基地。

13. 白俄宣布美一外交官不受欢迎

【俄通社—塔斯社明斯克3月23日电】白俄罗斯外交部今晚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宣布美国驻白俄罗斯使馆工作人员亚历山德罗夫为不受欢迎的人,已建议他离开白俄罗斯。    外交部宣布,亚历山德罗夫是在明斯克被拘留的,他当时参加了白俄罗斯人民阵线拥护者搞的未经批准的游行。他被指控有“挑衅行为”。在弄清其身分及外交人员地位后,亚历山德罗夫被释放。外交部声明说,“亚历山德罗夫的行为方式超越了关于外交关系的维也纳公约所规定的范畴”。    反映官方观点的每周一次的政治性电视节目《共鸣》透露,亚历山德罗夫是以一秘职务为掩护在大使馆工作的美国特工。

第 2 版

1. 美日报纸文章认为:叶利钦默认了北约东扩

【日本《东京新闻》3月24日社论】题:美俄妥协是走向“新秩序”的一步    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的主张并没有放弃,但是却表示了默认。这一选择从避免“国际孤立”来说,也许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在结束了赫尔辛基美俄首脑会谈之后出现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克林顿和叶利钦两位总统,并没有像两年前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上那样进行激烈的争吵。美俄的对立在这次的首脑会谈中进一步缓和,向“世界新秩序”迈出了一步。    在俄罗斯,反对北约的不光是共产党和民族主义政党,就连民主派和改革派意见也是一致的。不过,俄罗斯没有反对北约的决定的法律权限,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同美国发生决定性的冲突,那么俄罗斯反而有可能在国际上遭到孤立。克林顿总统也担心在这一问题上过于蛮干的后果。就此问题进行争论是这次首脑会谈的重点。    其结果,叶利钦总统默认了北约东扩,并且导致了明白记载东扩条件的联合声明。在北约和俄罗斯今后将签署的宪章中写入了俄罗斯的如下要求:(1)不在新加入的国家部署核武器;(2)修改欧洲常规力量条约等。    【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23日文章】题:一次有建设性意义的最高级会晤    21日在赫尔辛基,克林顿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东西——俄罗斯在事实上默认了北约东扩。作为报答,克林顿似乎也送给了叶利钦一点点战利品——今年6月在丹佛召开的西方七国集团会议将被称作“八国首脑会议”。克林顿还做了符合俄罗斯利益但也同样符合美国利益的“让步”,如承诺进一步削减核武库。不过,双方还得把这一揽子计划竭力打扮成是经过精心权衡的妥协方案。    尽管这么说,此次会晤是一次卓有成效、有建设性意义的最高级会晤,这一点也是事实。叶利钦来到赫尔辛基时手中的牌力很弱,但他打得很好,既有策略性又有原则性。他阻止不了北约接受像波兰这样的新成员国。他选择了扮演一个政治家的角色。在八个小时的谈判开始前,他说欧洲和全世界都在关注我们,“我们不能失去我们这些年来发展的伙伴关系……我们在最高级会晤结束时要像朋友一样分手”。    那一天让人感到最实际的成就可能要算两位领导人就一项新的军备控制条约,也就是《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达成的协议。    叶利钦还同意,即使他还要继续反对北约发展成员国,但也要与北约建立一种新型关系,并且不再坚持新的北约—俄罗斯宪章必须得到每一个北约成员国议会批准的要求。这种新的协商机制的优点何在?这将取决于该机制的具体做法:将俄罗斯拉到这种机制中来对每个成员国都有好处,但是这需要克林顿履行他的承诺,即莫斯科有“发言权,但没有否决权”。

2. 俄报文章:北约「入场券」价格昂贵

【俄罗斯《红星报》3月6日文章】题:加入北约的“入场券”未免太贵了(作者    叶林娜·苏罗夫采娃)    前社会主义国家谋求加入北约会不会破坏他们那么费力才取得的经济稳定?这个问题绝非多余。东欧人为自身安全究竟要花费多少代价呢?    在现在才公开散发的美国国会预算委员会去年的报告中,东欧和中欧国家加入北约的费用分配如下:420亿美元用于提高武装力量的战斗力,36亿美元用于扩大北约空军基础设施,62亿美元用于“在必要情况下”把北约军队部署在新成员国境内,1亿美元用于部署物资技术保障仓库和设施。因此,初步计算,东欧人成为北约新成员要花费519亿美元。    1996年谋求加入北约的国家的军事预算总额约为80亿美元。即使加上在向成为北约新成员国过渡期,美国为帮助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提供的6000万美元,情况也不会有多大变化。而且华盛顿还提醒说,北约不需要“安全的消费者”,从而暗示,美国许诺的6000万美元很可能是仅有的帮助,指望美国纳税人自愿慷慨解囊满足东欧的需求是不切实际的。    显然,前社会主义国家要成为北约成员国就势必要大大增加军费开支。考虑到最近的经济发展指标,现在急于加入北约的国家能承受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负担,把对军事需要的投资增加60%吗?    波兰总统已经表示必须在今后5年把军队现代化开支增加一倍。他说:“如果我们希望成为北约机构中重要的伙伴,就应当再筹集28.5亿美元。”不言而喻,将靠减少其它方面的开支来筹集这笔资金。    波兰人会由此感到异常高兴吗?未必。至少美国新闻署半年前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只有23%的波兰人、9%的匈牙利人和8%的捷克人同意增加军事开支。

3. 阿尔巴尼亚紧张局势趋向缓和

【法新社地拉那3月23日电】意大利今天向叛乱分子控制的阿尔巴尼亚南部运送了首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与此同时,阿尔巴尼亚官方在高度警戒下开放了阿尔巴尼亚最大的港口。    军用直升机向发罗拉城运送了两吨医疗物资。意大利一个医护小组将于明天抵达该城。    在阿尔巴尼亚北部的主要港口都拉斯,一艘阿尔巴尼亚货轮从意大利运来了1200吨面粉。这是自10天前该港口关闭后首次开放。    粮食和援助物资的运抵进一步表明,巴尔干半岛上这个欧洲最穷的小国正在恢复正常。尽管许多地方时有犯罪活动发生,但大部分地区紧张局势已得到缓解,特别是在首都地拉那。    官员们说,在南部,阿尔巴尼亚同希腊的边境已经重新开放,今天公路客运也已恢复。    【路透社地拉那3月23日电】阿尔巴尼亚总统萨里·贝里沙今天在接受采访时,拒绝了南部叛乱分子让他辞职的要求,并敦促国际社会帮助阿尔巴尼亚避免内战。    贝里沙许诺,如果他的党在6月举行的新一届选举中失败,他将辞职。

4. 英报文章:阿拉法特的权威面临危险

【英国《卫报》3月20日文章】题:阿拉法特的权威“面临危险”    一位巴勒斯坦高级官员昨天警告说,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的霍马山上建定居点的行动正损害巴勒斯坦领导层的信誉。    巴勒斯坦人士说,负责耶路撒冷事务的部长费萨尔·侯赛尼按照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的指示在霍马山的山坡上进行了两天的监视,他是在结束监视之后说这番话的。    许多巴勒斯坦人认为,阿拉法特默许以色列开发霍马山来换取与以色列达成一揽子协议,其中包括允许他的私人飞机使用在加沙新建的巴勒斯坦机场。    当以色列记者向巴勒斯坦委员会主席艾哈迈德·库赖问起一揽子协议问题时,库赖说:“我们不要经济,我们不要海港,我们也不要机场——我们只要土地。”    阿拉法特和许多内阁成员之间正出现分歧,这一点昨天变得很明显。大多数巴勒斯坦部长号召公众走上街头,抗议以色列在霍马山上建定居点的行动。另一些人称推土机的作业是和平进程的葬礼,并且说,不会再与以色列谈判。    但是,阿拉法特——他一直呼吁他的人民不要诉诸暴力——在他的核心集团内部不赞成这种做法,他有意缓和措辞。有记者问他是否还有可能拯救和平进程,他说:“是的,如果国际社会迅速采取行动,仍有可能。”

第 3 版

1. 美报文章:伊拉克靠经济转轨渡过制裁难关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3月5日文章】题:伊拉克靠“牛仔”资本主义安然渡过制裁(记者巴巴拉·尼姆里·阿齐兹发自巴格达)    在海湾战争失败后的六年里,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经受住联合国旨在迫使他解除武装的制裁。尽管他的政权几乎完全与世隔绝,但还是稳定的。    伊拉克安然渡过难关的关键是经济转轨。一度基本上由国家控制的经济现在靠新兴的资本主义支撑着。    比方说,政府官员过去有大批汽车供他们使用,但是去年许多人突然接到通知说,他们享有的使用公家汽车的特权已被取消。政府卖掉的不只是汽车,而且还有粮食、汽车零件和其他金属器具。甚至一些工厂也卖给了伊拉克私人投资者。    在伊拉克大街上,转向自由企业的倾向显而易见。从医院到银行,由于政府行政事务部门濒临崩溃,所以市民都另找出路。    在海湾战争之后,伊拉克货币不值钱,非法的货币兑换处业务兴隆。它们与国营银行争夺难得的外汇。但是1995年,政府开始让货币兑换处自由营业。不久,若干私营银行成立了。私人办的医院也纷纷建立。而在战前,大多数伊拉克人都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但是由于禁运,药品匮乏,这些医疗中心不得不把病人推开了事。    取代它们的是一些资深医生,他们有钱投资,而且由于名声好,吸引了自费病人。在巴格达近郊有一个只有45张病床的诊所。它雇用的是像莫伊德·哈伊里这样一些年轻医生。他在一家国营医院干非全日性工作,但是下午在私人诊所工作,他除了政府提供的月薪3500第纳尔(合3.5美元)之外,还有1.5万第纳尔的收入。    政府积极鼓励大生产商和贸易商建立私营企业。这种进一步开放的政策是1980一1988年两伊战争时开始实行的。在禁运的压力下,这种政策不断向前发展。    新企业家中最富有的是从伊拉克境外走私商品到国内的人。    许多观察家一致认为,在建立自由企业方面所做的这些努力使政府摆脱了为人民搞到食物的负担。作为回报,这些商人也获益匪浅。    既然这些新的富人开始积累资本,他们也就能够买下工厂和其他昔日政府的机构。他们可能成为伊拉克新型实业家阶层。    对战前的伊拉克情况非常了解的一位观察家说:“萨达姆要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经济状况的改变看来不会威胁到政府在政治上的控制。    一些观察家认为,伊拉克商人必须向在全国各地担任要职的萨达姆家族成员上交保护费。但这是新近致富的人似乎都愿意付出的代价,特别是因为国家开始拍卖更多的企业。    政府除了彻底出售某些工厂以外,去年12月还宣布采取新的措施,把政府和私人合办的公司股份的一半向公司的职工拍卖。    但是私有化只能搞到这样的地步。石油能进入自由市场吗?    巴格达经济顾问穆斯塔法·穆克塔尔说:“不行。我们的石油是国有的,这是原则问题。改变这一点是办不到的。”

2. 白宫记者的活儿真的迷人吗?

【美国《洞察》周刊2月17日一期报道】题:温文尔雅些的记者就抢不到真正重大新闻吗?(记者保罗·M·罗德里格斯)原文提要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脚的总统健康状况不佳曾被白宫记者团掩盖在公众的目光之外,涉及另一位总统的强迫通奸案也被忽略了。有些人说,白宫记者团仍有意护着总统。情况是这样的吗?    白宫记者团的生活决不像世人所想象的那样迷人。在世人看来,记者们可以同各位总统、副总统和来访的各种显赫的大人物攀谈。尽管在白宫北草坪上人们每天从晚间新闻中所看到的精心营造的兴奋气氛,但想见总统就见总统的事情只是在街头剧中才有。    白宫前面电视新闻记者站立的记者区是块长度限于约莫一辆公共汽车长短的草地。新闻发布室像个小戏台,深蓝色的讲台上有着白宫的徽章。在这里,提问和回答都受到严格控制。游客们所认为记者使用的那些别致的办公室都很小,就连颇有影响的电视台记者所使用的“工作间”也不比放笤帚的地方大。    唯一与实际采访报道白宫有关的,可能就是“泳池报道”这个词组。现在,集体报道(在英语里,泳池报道与集体报道两个词组相同)这个词组已成了新闻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历史上,白宫记者区的的确确是在游泳池上。这个泳池是专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修建的。泳池位于白宫正房和西厢之间,南面与玫瑰园相接,离椭圆形办公室很近。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因为对在西厢北门正式人口处徘徊的“记者们”烦透了,于是在1969年下令将这个泳池封了顶。    除了在行动空间上有限制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严格规定:记者在哪些地方可以随意走动,甚至记者可以同哪些人见面。现驻白宫的一位记者说:“我可以想象到的唯一类似的地方就是监狱里的囚室。你要听‘那人’发号施令。他会告诉你何时露面、何时集中、何时吃饭、何时说话、该怎么想和该怎么说。这工作名声臭极了。”    曾经在白宫采访过几届政府、现与他人一道主持美国广播公司的一个新闻节目栏目和星期天上午的访谈节目《这一周》的萨姆·唐纳森说,在白宫干记者是他所干过的最好的也是最糟的工作。但这项工作教会了他一些应该记住的有用的东西:“绝不要害怕提问——然后对他们告诉你的或没有告诉你的东西进行报道。”    本刊报道,白宫一直在使用由纳税人资助的170万美元所购置的一台计算机来协调进入白宫和竞选筹资活动,《时代》周刊作了证实。跟踪对此事和最近的“印尼门”丑闻进行报道的另一位驻白宫记者说:“也许我们能进行更加充分的调查——但现在,要我们花时间对以前从未报道过的问题进行采访报道的要求那么多,我们真是难以继续集中精力报道令人感兴趣的新闻了。”

3. 俄报披露俄与北约谈判细节

【俄罗斯《消息报》3月19日文章】题:北约向俄罗斯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让步(作者康斯坦丁·埃格特)    北约与俄罗斯有关签署全面合作协定(亦称宪章)的谈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消息报》记者在北约某成员国外交官的帮助下,秘密探到了文件的主要内容,了解到了莫斯科与布鲁塞尔之间谈判的某些细节。    据悉,今年2月,俄罗斯外交官曾向北约同行提交了四份文件。第一份介绍了克里姆林宫对俄罗斯和北约在欧洲作用的看法,第二份阐述了俄罗斯和北约相互关系的普遍原则,第三份包含了对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的建议,第四份涉及了最敏感的问题——北约与莫斯科之间的军事关系。北约伙伴收到这些文件后,草拟了一份完整文件,即今天提出的条约草案。草案共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实际上是序言,题为《建设新欧洲》。第二部分题为《忠于普遍原则》,包含了宪章较为具体的法律准则及对联合国宪章和欧安组织原则的引述。第三部分名为《磋商与合作机制》。    第四部分介绍了合作领域,其中包括防止冲突、维和、军备控制、核安全、废弃武器对环境的污染、军工生产转产等。这里还规定“交流国防政策和国防战略情报”。某些专家认为,如果同西方关系发展顺利,俄罗斯可以从宪章的这一规定中获益。例如,一旦同中国爆发冲突,俄罗斯可以获得北约的侦察情报。    如果说头四部分没有引起较大分歧的话,题为《军事量度》的第五部分则成了绊脚石。据起草宪章的外交官说,两周之前,俄罗斯建议北约承诺不仅永远不在中欧国家领土上增加军队部署,而且不在那里建设任何基础设施。布鲁塞尔认为,克里姆林宫对基础设施概念的解释范围非常广泛。    北约一位外交官斩钉截铁地说:“这种让步莫斯科永远也不会得到。这将意味着北约新成员不能与其他成员享有同等的权利,这是不能容忍的。”北约上星期正式宣布,“在现有情况和可预见的情况下”,将不增加部署任何军队。去年12月,北约外长曾经声明,北约“没有在中欧部署核武器的打算、计划或者理由”。西方外交官认为,这些声明是莫斯科能够指望的最大限度的让步。    他们说,不在北约新成员国建设某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是不行的。北约某成员国外交部官员说:“我们准备向俄国人详细说明,我们需要建设哪些设施、在哪儿建。我们同意定期检查,让他们来看看,我们在匈牙利或波兰在干什么。”他认为,在重新审议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之后,俄罗斯的许多担忧便会烟消云散。    如果成立俄罗斯—北约磋商委员会,相互信任可以增强。条约草案也谈到了成立委员会问题。预计委员会将设在布鲁塞尔并拥有一个不大的常设机构。北约国家在该委员会将由各成员国驻布鲁塞尔大使代表,克里姆林宫则向北约单独派驻外交代表。目前在委员会由谁领导问题上存在分歧。北约建议选举一位主席,莫斯科则坚持设立两主席。

4. 鲜明对比

【美国《纽约时报》3月22日报道】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昨天从法国回国,但却没有公开露面,致使人们对他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议论纷纷。    蒙博托总统的专机21日下午飞抵首都。在他下飞机前,等候在机场的记者和政府官员被下令离开。这一不同寻常的场景立即在金沙萨引起种种猜测。    这是蒙博托七个月内第三次从欧洲治病回国。此次与去年12月份第一次回国时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扎政府动员了数万人夹道欢迎。    今年2月,蒙博托第二次回国正值扎伊尔内战形势对政府不利之时,当时,总统直接乘专机飞到了扎伊尔北部他故乡的私人别墅。    而今天,在蒙博托回国时,反政府领导人卡比拉却在抵达基桑加尼省省会时受到数万名兴高采烈、载歌载舞的支持者的热烈欢迎。

第 4 版

1. 亚洲:电力需求日增 开发方式各异(上)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1月7日至14日连载文章】题:亚洲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亚洲电力需求正在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扩大。电力是吸引企业的最重要基础设施,然而,在亚洲某些地区,电力供不应求的矛盾正在日益加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各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促使电力公司民营化,吸引独立发电事业人(IPP)以及采用BOT(施工·经营·转让)方式兴建发电站等新的手段。然而,在开发电力的同时,僵化制度的束缚以及环境等问题也相应出现。菲律宾优先采用BOT方式    菲律宾在引进BOT方式方面走在亚洲的前列。特别是电力部门,基本都采取这种形式。    截至1996年初,菲律宾的装机容量已达953万千瓦,其中民营发电站占40%,采用的是BOT等形式。国家电力公司(NPC)的发电比率呈不断下降趋势。    国家电力公司计划在2005年将全国的总装机容量增加到2100万千瓦。新增部分几乎全部采用民营化的形式,国家电力公司将集中精力从事电力采购业务。    在距首都马尼拉东南约150公里的吕宋岛中部,一座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在去年春天建成。    该发电站是由香港合和集团在当地的法人“合和电力公司”承建的,总造价为900亿日元。日本和美国的进出口银行以及日本大的城市银行提供了贷款。    该发电站归台和集团所有,电力卖给国家电力公司。用电费支付运转成本、建设费用和利息等,25年后无偿转让给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力公司投资很少,只负责输电相关设施建设,是一种典型的BOT方式。    从80年代开始,电力短缺一直成为困扰菲律宾的一大难题。政府背负巨额外债,自然拿不出资金,同样,国家电力公司也无法筹集建造发电站所需的资金。1992年至1993年期间,每天停电甚至超过了10小时。    菲律宾政府采用BOT方式引进民间资金,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电力危机。自从1990年制定BOT法,允许民间资本参与电力建设以来,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企业相继进入了电力市场。1987年至1992年,菲律宾装机容量只增加了50万千瓦,而此后的3年间却增加了260万千瓦。    菲律宾采用BOT方式发展电力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电力公司效率低,致使电力价格居高不下。菲律宾的电价约相当于日本的60%,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是最高的。印度实施民营化计划    在位于印度中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沿海,一座大型电站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美国安龙天然气公司计划在此兴建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的液化天然气发电站。    印度在推进经济自由化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健全电力供应体制势在必行。高达政府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印度的基本电力政策是:(1)允许外国企业独资兴建发电站;(2)民间企业可以在获得16%利润的前提下设定电力价格;(3)享受税制上的优惠等等。    截至1996年3月,印度的总装机容量只有8300万千瓦,印度计划在第九个五年计划(1997至2002年)期间增加57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其中大部分电力设施将由民间兴建。    印度拥有9亿人口,正在步入增长轨道,对外资很具吸引力。自从民营化方针出台以来,各国企业提出的电力建设项目已经超过了200项。    亚洲其它国家也在不断推出民营化计划。泰国为了提高运转效率,制定了火力发电民营化的方针。新加坡也制定了同样的计划。    亚洲国家希望有效利用民间资本,减轻负担,在短时间内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另一方面,民间方面也看准了亚洲发展的前景,将基础设施部门作为重要的投资领域。    不过,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民营化过程未必一帆风顺。    例如,在印度,要使发电站投入运转,必须与电力、财政、森林环境、铁路等部门进行交涉。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方式事实上阻碍了民营化进程。    迄今为止,印度一直以极低的价格向农业部门供电,以此作为一项国策,因此,电力开发行业人士担心今后在电价问题上发生争执。一些指望获得农民选票的政治家有可能对提高电价发难。(上)

2. 澳计划五年内使铀产量翻番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3月4日文章】题:澳大利亚将从铀生产中受益    在今后五年内,随着澳大利亚解除开采新铀矿的禁令,各公司计划使这种核反应堆燃料的产量翻番。    澳大利亚低成本铀的储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现在,全世界440家商业核电厂的燃料储备日益枯竭,到2002年,全世界对铀的需求量将从目前的7.3万吨增加到近8万吨。铀的价格再次上涨,最近为每磅14.50美元。铀的出口每年为澳大利亚赚取2.4亿澳元(1.861亿美元),预计这一数字也将翻番甚至更多。    尽管储量大,但澳大利亚的铀产量只占全世界铀供应量的十分之一,而世界最大的铀生产国加拿大虽然储量只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产量却占40%。    澳大利亚的铀产量短期内不会超过加拿大,但势必将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澳大利亚目前拥有世界上8%的铀市场,如果按计划实现产量翻番,达到近1.2万吨,那么在今后五年内,它将占领15%的市场。

3. 法国企业积极涉足越南环保市场

【法国《论坛报》3月3日文章】题:法国公司在越南把赌注押在环境治理这张牌上    越南自1993年经济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毫无节制,从而导致环境日益恶化。那里的环境污染情况很严重,胡志明市的领导人2月28日宣布,他们打算从现在起3年内将50万居民搬迁到建在郊区的居民区。这项耗资25亿美元的计划只不过是越南打算清除其废料、污染水、生活垃圾的诸多计划中的一个。    国际环保工业的大企业、还有中小企业都试图涉足这个市场。由于越南是继印度之后世界第二大国际援助接收国(去年得到24亿美元),因此,日本人、韩国人、德国人、芬兰人已经打入了越南市场。由法国环境部长科琳娜·勒帕热率领的一个20人代表团6天前抵达河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计划。同时将环境问题列为11月将在河内举行的法语国家首脑会议的主题。    阿尔卡泰公司的一家分公司认为自己有条件争取到胡志明市的合同。它已经参与了该城市一项由亚洲开发银行投资8000万美元的恢复饮用水的计划。法国另外一家环保企业认为,它能够提供一个检验大气质量的活动实验室。    越南北部的下龙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那里预期要进行大规模的消除污染工程。煤炭运输使这个美丽风景区的水域遭到严重破坏。埃勒夫—阿托歇姆公司为了提供清除污染的材料和化学产品而对此进行勘察。环境有可能成为法国人重返越南的跳板。尽管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存在已有一个世纪,但是它却在世界投资国排行榜中名列第九,位于亚洲人之后。

4.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去年流入发展中国家资金创新纪录

【法新社巴黎3月23日电】世界银行在今天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说,去年,由于私人投资者热情高,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数额创下了新的纪录,达到2850亿美元,比前一年几乎多500亿美元。    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说,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中,私人资金现在占80%以上。报告说,在6年的时间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增加了几乎3倍,其中私人资金增加了6倍。虽然资金流动的趋势是向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去年仍像往年一样主要流向几个国家。排在前面的12个发展中国家占资金总量的73%,中国排在第一位,资金流入量为520亿美元。墨西哥排第二位,流入资金280亿美元,下面依次为印度尼西亚180亿美元,马来西亚160亿美元,巴西140亿美元。    印度的资金流入量去年增加一倍,达到80亿美元,俄罗斯得到36亿美元,匈牙利25亿美元。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私人资金流入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与其他洲相比,仍然很低,数额为110亿美元,而且集中在南非和尼日利亚两国。

5. 德国咖啡生产商愁眉不展

【德国《商报》3月5日报道】题:咖啡价格继续上扬    去年的咖啡零售价格令德国咖啡联合会扫兴。营业额减少10亿马克,减到81亿马克使咖啡烘烤者感到不快。咖啡消费量停滞,商业方面的竞争造成了压价。德国咖啡联合会抱怨说,目前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比两年前还要少两马克。    零售贸易部门为赢得顾客而进行的斗争和全世界范围内进价上升,使得咖啡烘烤者感到压力重重。在1996年12月的第一周,受德国欢迎的小果咖啡的价格在纽约每磅还不到110美分。3月份交货的合同价格在纽约从每磅190.40美分上升到198.45美分,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据从事统计工作的F·O·利希特公司的赫尔穆特·阿尔费尔德说,有关巴西港口罢工的传闻和对哥伦比亚咖啡收成所作的悲观估计是咖啡市场上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哥伦比亚是全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也是小果咖啡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美国农业部1996年12月预测哥伦比亚的咖啡收成将为1250万袋(每袋60公斤),这种预测已经过时了。    现在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联合会说,哥伦比亚咖啡产量将为1040万袋,如果想达到1100万袋的出口目标,那么就得动用库存。据美林证券公司的分析家们估计,哥伦比亚1996/97年度的咖啡产量为940万袋到1050万袋。    据万全—贝奇证券公司观察,人们还对巴西1997/98年度的咖啡收成情况表示关切。有人估计,巴西的咖啡产量可能会减产700万袋。美国农业部估计,巴西1996/97年度的咖啡产量为2700万袋。

第 5 版

1. 世界围棋谁主沉浮

【韩国《朝鲜日报》3月5日报道】题:韩国围棋:占据“不可动摇的世界最强地位”原编者按韩国围棋在90年代后期横扫各种国际比赛,占据了世界最强国的地位。以李昌镐为代表的韩国围棋,已经引起围棋的发源地中国和把围棋誉为国技之一的日本的羡慕和敬畏。本报记者分别在当地采访了颇受中国围棋界尊敬的聂卫平九段和日本最受欢迎的棋手之一武宫正树九段,请他们谈谈韩国围棋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围棋观。    问:如何评价东亚三国的围棋现状?    武宫:当前世界围棋的中心在韩国。对围棋的热情也是韩国最高。日本在几年前还是世界的中心,而现在的版图完全变了。韩国棋手依靠国民的热情似乎变得更强大了。中国的围棋热情不如韩国高,围棋学习也落后于韩国。但是,中国围棋具有灵活及人多的特点,在争取胜利的韧性方面与韩国相似。日本虽然职业棋手多,基础广泛,但是缺少气魄,容易认输。    问:韩国围棋的长处与短处是什么?    武宫:从棋谱可以看出韩国棋手学习非常认真,也可看出他们全力以赴的投入和灵活性。但是韩国棋手过份现实和重视实战,棋谱给人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缺少想象和浪漫。    问:韩国具有代表性的棋手有哪几位?    武宫:曹薰铉九段曾在日本学习过,是我的好朋友。他感觉敏锐,常下出天才的棋谱,他在下棋时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感情,使对手能强烈地感受到。徐奉洙九段个性鲜明,但是有时他的着法莫名其妙,甚至能让职业棋手大吃一惊。李昌镐下棋总是毫无表情,着法非常大胆。刘昌赫九段的围棋风格与我相似。    问:在韩国职业棋手中,哪位棋手最能体现韩国围棋的特点?    武宫:李昌镐。从总体上说,韩国棋手战斗精神强,冷静沉着,在这些方面李昌镐表现最为突出。围棋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精神力量。所有战斗都是如此,必须要有精神力量,技术才能发挥出来,李的棋艺本身也许并没有令人吃惊之处,但他失误少,特别是中盘以后计算非常精确。如果说他有什么短处的话,那可能就是他的脑子好得过份了。一眼就看到底也并不好。    问:人们用技、道、艺来表现围棋。一般来说,年纪越大,道、艺会越精熟。但围棋有时却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其原因是什么?    武宫:我认为在于每个棋手的性情。李昌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很老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老人一样。而我虽然已年近半百,但总是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个人如果开始想“年纪大了,不行了”,那他必然会变得衰弱起来。    问:如何展望10年后的世界围棋版图?    武宫:如果现在的状态持续下去,韩国将继续占领世界围棋顶峰。在如火如荼的围棋热中,韩国将出现更多的优秀棋手。日本和中国能否赶上去,取决于围棋热到什么程度。同时,10年后也会出现不少“蓝眼睛棋手”。去年在日本名古屋,有一名匈牙利人已经入段,成为职业棋手,另一名德国人也快入段了。    问:真露杯比赛显示韩国围棋在最近几年已占据世界顶峰,其原因是什么?    聂卫平:原因在于韩国有李昌镐、曹薰铉、刘昌赫、徐奉洙这样的世界级棋手。他们不仅是代表韩国,而且是代表世界的棋手。韩国棋手对围棋的研究和实战经验比日本、中国多。    问:韩国围棋的长处在哪里?    聂:围棋(在韩国)已相当普及。顶尖棋手在世界上取得好成绩,就能掀起围棋热,就能激起其他棋手的竞争心。韩国棋手临战的精神状态也比中国和日本棋手强。    问:有人认为,韩国围棋称霸世界靠的是几名高手,因此韩国围棋并不是真正的最强。    聂:是这样。韩国现在依靠的是顶尖棋手,如果他们停滞不前,韩国围棋马上就会垮下来。韩国要想继续保持好成绩,必须培养有才能的年轻选手。    问:韩国棋手中最具韩国围棋特点的是谁?    聂:曹薰铉和刘昌赫。曹的令人目眩的变化和求胜精神、刘的突出的攻击力,可以说是韩国围棋的特点。李昌镐则比其他韩国棋手要高一筹。    问:韩国棋手中最难对付的是李昌镐吗?    聂:当然。他的实力出众,弱点和失误很少。即使有失误也不大,很快就能挽回。他是世界棋手中最难对付的一个。    问:那么,李昌镐能独霸天下多久?    聂:从他的年龄看,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他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很好,能持久作战,直至对手自己倒下。曹薰铉的实力其实并不弱,他之所以落后于李昌镐,就在于李有他自己的长处。现在还没有发现李有什么突出的弱点。    问:韩、中、日三大围棋强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聂:三国维持着微妙的均衡。从顶尖棋手和总体水平来看,韩国顶尖棋手实力超群,日本总体水平较高,有70多名九段棋手。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处于中间水平,在顶尖棋手方面赶不上韩国,但总体实力比韩国占优势。1995—1996年韩中团体对抗赛时,中国棋手获得了胜利。4对4比赛时,韩国占有利地位,7对7比赛时,中国就能赢。    问:比较一下韩、中、日三国新手的实力,你认为10年后的世界围棋版图将是怎样一种情形?    聂:难以预测。这取决于哪个国家更多地培养出高水平的年轻棋手。    问:在培养新手的制度方面,日本实行的是门下生制度,中国是把围棋作为国家体育项目进行集中培养,韩国采取的是个人研究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    聂:把中国和韩国的方法结合起来比较好。集中培养能唤起竞争意识,是有效的方法。

2. 曼谷亚运会准备工作进展缓慢

【法新社曼谷3月22日电】《曼谷邮报》22日报道,亚奥理事会总干事穆塔利布·艾哈迈德敦促泰国加速1998年亚运会的准备工作,否则泰国的声誉将有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任何机会举办其它的赛事。    泰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它必须向亚奥理事会和各参赛国家提供新情况,增加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并加紧宣传和寻求赞助商的工作。报道说,泰国方面已向亚奥理事会保证将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    穆塔利布说:“我感到意外的是泰国为什么不重视亚运会或者说没有得到泰国方面足够的重视,众所周知,这种大型活动将引起世人对这个国家的广泛注意,并增加这个国家在将来举办其它大型运动会的机会。”    穆塔利布在上周到达泰国时说,亚奥理事会到目前为止所接到的都是来自成员国对泰国组织工作的抱怨,通讯问题是最令人烦恼的事情,“他们不希望打电话的时候遇到语言问题。”    穆塔利布这次显然没有提到早些时候困扰泰国的基础建设问题。亚奥理事会的官员一直抱怨,曼谷亚运会组委会在运动员住房问题以及将他们运载到曼谷郊区各个比赛场所的道路设施问题等方面缺乏进展。    曼谷亚运会组委会负责人、目前也是泰国教育大臣的素甲威说,1998年亚运会组织工作上的问题将得到泰国的高度重视,并说,目前没有实际权力的曼谷亚运会组委会将于25日被授予一定的权力。

第 6 版

1. 波兰记者卡普希钦斯基

【美国《时代》周刊2月17日一期文章】题:丛林主人(记者安东尼·斯佩思发自华沙)    理夏德·卡普希钦斯基看上去就像一个欧洲知识分子,从不干预与己无关的战争,也绝不会孤立无援。他曾到过27场革命运动的现场(他承认这个数字不太准确,实际上很可能更多),唯一的武器就是一个记者的纸和笔。在土崩瓦解中的第三世界乡间小道上,他曾四次被下令处决,却最终死里逃生。1966年,尼日利亚叛乱分子给他全身浇上了酒精,准备把他烧死,幸亏一个喝醉酒的叛乱领导人放了他。    每次大难不死之后,卡普希钦斯基都要回到他热爱的华沙,把他的那些经历记录下来,写成了一系列其他作家连想都不敢想的故事,这是一个诗人讲述的故事。他在华沙的书房简直就是一个书的海洋,他说:“在非洲的丛林深处,我经常处于危险境地,心中的恐惧不断膨胀。我心想:‘他们会杀了我,没人知道我葬身何处。’”卡普希钦斯基惯用手势来描述跌宕起伏的生活。这位64岁已做了祖父的人满头银发,他似乎不想也无法停止写作。他正写一本书讲述他在非洲的全部经历,为此他多次重返非洲大陆,包括1995年在四分五裂的利比里亚逗留了两周。    卡普希钦斯基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在文坛上独树一帜。自从1978年《皇帝》一书问世,他在整个欧洲成为受人尊敬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文学家。在外国记者当中,卡普希钦斯基的胆量具有传奇色彩,尽管他认为有些同行的勇敢足以与他媲美。他说:“唯一的区别是,我还活着,而他们许多人死了。而且,我仍然从事这种工作,而他们在两三次可怕经历之后就洗手不干了。”卡普希钦斯基在第三世界的政变和革命风云中奔波了30年。1989年,卡普希钦斯基暂时放弃了第三世界,把目光转向苏联的瓦解。    卡普希钦斯基出生在平斯克,1940年举家逃往华沙附近的一个村庄。他说:“我出生那年,希特勒上台,斯大林开始了他最可怕的肃反运动。我出生在20世纪最黑暗的那段日子,我们这些人没法学习,没有书本,没有电视,实际上也没有收音机。”    战争期间,卡普希钦斯基在华沙街上卖肥皂,后来坚持读完了中学,并在华沙大学取得了历史学学位。他在大学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但战后的中欧如一潭死水,他焦躁不安,于是在印度、日本和中国游历了几年。后来,他偶然发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非洲丛林。他回忆说:“当时,最激动人心的事就是第三世界的诞生。””60年代和70年代,他密切关注着非洲和南美洲的事态,先是为波兰国家通讯社波通社撰稿,后来为华沙的《文化》杂志供稿。他马不停蹄,正如他在《足球战》一书中的一段话所说:“在一个月时间里,我开车走过了5个国家,其中4个国家处于紧急状态。”    他谈到在前苏联的三次旅行时说:“我总是在冒险。有时候,我完全迷了路,拎着行李,在寒风中又冷又饿。我实在不得不强打精神,继续前行。”    关于他似乎乐此不疲的冒险活动,他坚持认为,不管对于他自己还是其他活着的任何人,生死攸关的危险处境绝不是什么激动人心的事情。他说:“危险让人感到难受,真正恐惧的感觉真是糟透了。这种感觉让人觉得耻辱,它会贬低你在自己眼中的形象。”

2. 南非传媒处境艰难

【英国《非洲秘闻》杂志1月31日文章】题:南非新闻界的处境越发艰难了    实行种族歧视的南非政府憎恨新闻界,非洲人国民大会对新闻界不信任。不过,某些情况已经发生变化。黑人集团如今控制着几家报纸,外国企业拥有许多家报纸。    南非英美公司卖掉它的几种英语报纸,多半是卖给爱尔兰巨头托尼·奥赖利,其余卖给以角逐非洲人国民大会领导人职务的实力雄厚的候选人西里尔·拉马福萨为首的联合企业。    南非主要的荷兰语新闻集团国民报业公司和佩尔斯科尔报业公司正结成联盟,与黑人伙伴成立合资企业。    南非广播公司正与政府争吵不休。由于独立的南非广播机构和大约80家以社区为基础的电台的成立,政府的控制能力受到削弱。    决定性的变化始于1994年。当时,南非英美公司卖掉它的《守卫报》报业集团(该集团的报纸在大多数大城市以《星报》、《开普卫报》、《开普时报》、《每日新闻》、《纳塔尔信使报》和《比勒陀利亚新闻报》的名字出版)。买主是由奥赖利控制的独立报业公司。奥赖利的主要报纸是都柏林的《爱尔兰独立报》;在伦敦,奥赖利拥有财政上陷于困境的《独立报》的部分股份;他在澳大利亚也拥有几家报纸。    1995年12月,南非英美公司把约翰尼克联合大企业卖给以拉马福萨为首的黑人授权联合企业。约翰尼克的一大资产是在出版《约翰内斯堡星期日时报》和南非首屈一指的商业报纸《商业日报》和《金融邮报》的《时报》报业公司中的控股权。    在黑人读者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由黑人托拉斯——非洲公司拥有的《索韦托人报》。奥赖利的独立报业公司已原则上同意把它在这个托拉斯的股份卖给《时报》报业公司的拉马福萨。这可能随着独立报业公司打算今年晚些时候创办拥有大规模市场的黑人通俗小报而发生变化。如今,在黑人读者中发行量位居第二的报纸是由南非最大的南非荷兰语报业集团——国民报业公司拥有的《城市新闻报》。它们打算把其51%的股份卖给以曼戈苏·布特莱齐的因卡塔党前秘书长奥斯卡·德洛莫为首的黑人联合企业。国民报业公司还正就一项价值6500万至8500万美元的协议进行谈判,以使它在教育出版业的股份与法纳工业控股公司的股份合在一起。    政府今年准备批准创办商业电视台,从而对南非广播公司的3个国家频道的收视率构成威胁。以国民报业公司的托恩·沃斯卢为首的出版商联合企业拥有M一Net电视台。这个有利可图的收费电视频道取得了成功,诱使其他企业转入电视行业。    独立报业公司也引起人们的争议。荷兰语报纸业主对说英语的外国人的到来心怀怨恨。非洲人国民大会的某些人士本来情愿创办该组织自己的报纸,但他们现在说,独立报业公司集团未能满足非洲人国民大会提出的条件,其中包括黑人股本和由黑人担任负责人。    对传媒提出批评的主要人物是南非副总统塔博·姆贝基。他认为,报界对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建国计划态度冷漠,报纸业主雇佣的同情诸如南非泛非主义者大会和阿扎尼亚人民组织等黑人意识运动组织的激进分子太多了;他认为,一旦黑人作者为大公司工作,他们就失去了自己的根。去年,曼德拉本人对“黑人高级记者”提出了批评。

3. 英《金融时报》将扩大在美国发行量

【美联社伦敦3月17日电】英国《金融时报》今天说,在今后5年中,它将斥资1亿英镑(合1.6亿美元)增加它在国际上的发行量,其主攻目标是美国。    这家英国金融界的主要报纸说,从7月份开始,主编里查德·兰伯特将在该报驻纽约的办事处工作12个月,在那里领导展开一场对北美市场发起的攻势。兰伯特发表声明说:“美国商业的特征是越来越全球化,因此它需要一张全球性报纸。”    《金融时报》1979年首次在海外印刷,现在它在全球已有10个印刷点。它计划在意大利和新加坡再增设两个印刷点。这家报纸在35个国家设有编辑处,在12个国家设有广告部。    这家报纸在英国的发行量是19万份,另外还向海外发行11万份。    该报总经理斯蒂芬·希尔说:“我们已经牢固地确立了作为全球性商业报纸的地位,但这些计划将使我们走向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高度。”

4. 图片新闻

七十三岁的法国编舞家罗兰·佩特与他的真人大小「舞伴」共舞。佩特成功地替法式芭蕾注入哑剧、百 老汇及轻歌舞剧等元素,他一月在巴黎歌剧院表演十一天,这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在台上献艺了。(美联社)

5. 俄《真理报》的麻烦事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3月13日电】莫斯科市仲裁法院今天作出判决,禁止“国际真理报社”股份公司在出版《真理报—5》时使用《真理报》商标。如违犯这一规定,每出一期《真理报—5》法院执行员有权处以相当于最低工资200倍的罚款。    《真理报》的麻烦事是1992年开始的,当时《真理报》同希腊商人合伙成立了“国际真理报社”股份公司。1994年以林尼克为首的《真理报》编辑部的一部分人主张该报纯粹俄罗斯化,成立了“《真理报》编辑部”股份公司。从此,就《真理报》出版权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并且无数次地对簿公堂。    莫斯科仲裁法院对关于认定把《真理报》商标转让给希腊人的合同无效的诉讼进行了审理,然后作出了上述裁决。合同是由《真理报》的伊利英以编辑部的名义1994年6月签订的。去年,新闻纠纷法院判决此合同无效。    尽管仲裁法院作出了判决,但《真理报》的这种麻烦事并没有最终解决。不久以后还要就关于认定“国际真理报社”成立文件无效的诉讼作出裁决并撤消这家股份公司。    如果仲裁法院能对此问题作出妥善解决,不久就会由俄罗斯投资家出资恢复纯俄罗斯化的《真理报》出版发行。

第 7 版

1. 杨振宁谈科技发展进程(二)

(续昨)今天的科技研究,在全世界都较重视,下面我与大家简略描述科技研究到底有些什么种类,以及每个种类有什么作用;必须要怎么掌握,才能够使得在经济状况还不是特别优越的前提下,能够进入高速发展。    一般讲,科研有三种,世界各国分类不一样,但总的来讲,都是这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研究,第二类是发展性研究,第三类是应用研究。我把基础研究圈划得很小,发展研究圈大点,应用研究圈划得特大。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从费用、参与研究的人员、从立刻对社会的贡献来讲,基础研究直接的影响很小,参与人员也很少,费用也较小;发展性研究参与人员多些,费用大了一些;最后应用研究所包含的人力、财力和直接产生的影响就大多了。所以一般讲来,这三种科研是互相关联但又不一样的。下面我还要举几个例子讨论。许多东西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然后有发展研究,可是发展研究又常常影响基础研究,为什么?因为在发展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了解到原先基础研究里的一些原则还没有被掌握,又或者是有了新发展,所以这里是相互作用,不过当然主体是基础研究向发展研究方向走。发展研究与应用研究呢?也同样如此。    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本来不直接发生关系,可是实际上也发生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应用研究可以产生许多新的技术、新的设备,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可以帮助基础研究做更深入的研究,反过来,基础研究也可以直接影响应用研究,因为有一些应用研究的问题跟基础研究领域里最直接最基本的原则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三角形的关系。从一个国家的政策来讲,可以这样说,基础研究是一个不问经济成果的研究,这种研究通常在15年、20年,甚至于50年之内不问它是不是发生经济效果;发展研究就比较接近有经济效果,这种研究通常是希望在3年、5年、最多10年之内要有经济效益,这种研究是发展性的研究;应用研究是更迫切的,是要研究出直接与产品有关系的,可以说是2—3年内要直接与生产发生关系的研究。所以,从投资时间效益这个观念来讲,这三种研究也是截然不一样的。对于这三种研究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了解,那么,在研究时,就常常发生困扰。(二)

2. 谁最先迎接新世纪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3月14日报道】题:下一个千年将从哪里开始?    第三个一千年在2001年1月1日来临,那么庆祝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由于时区不同,第三个一千年到达欧洲的时间早于北美洲,到达日本的时间还要早,这样下去一直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位于变更线向东凸起部分的南太平洋汤加群岛声称下一个千年将从那里开始。查塔姆群岛仅晚15分钟。    有人指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纳德尔可能是另一个一千年开始的地方。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诺姆商会的谢里·麦克布赖奇在内的另一些人报告说,阿纳德尔的时区实际上落后,因此下一个千年到达那里的时间较晚。另外,由于北半球届时将是冬季中期,因此阿纳德尔将没有日光,赶上这个时间不利。    不管怎样,第一座看见下一个一千年的大城市将是新西兰的奥克兰,最后一座目送旧的一千年离去的城市将是夏威夷的火奴鲁鲁(檀香山)。    有人建议在新的一天降临时庆祝新年,并建议在新西兰看到第三个一千年第一缕光线的山顶上举行庆祝活动。实际上,越往南天亮得越早。在南极洲的新西兰斯科特站,太阳在午夜就升起。

3. 车上办公

【德国《商报》2月24日报道】题:汽车办公室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决策人必须随时随地都能作出决策。因此,移动办公室已成为一种具有特定用途的设备。时间就是金钱,把办公室安在车轮上的商界人士,在交通堵塞之时也能保持冷静,安之若泰。    巴伐利亚州经济和交通部长奥托·维斯霍伊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他不再会因中环路上的堵车而心烦意乱。通过车上的电话和传真机,他继续和外界保持着联系。像维斯霍伊这样有必要、也愿意花钱在汽车上安装完备通信系统的人目前还是少数。在一辆宝马7501汽车上安装这样一套设备的附加费用最高达到2.5万马克。宝马公司有一个专门机构负责这项业务,它们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    车内前后座电话的串接是一种很实用的做法。号码不同、一前一后的两部电话使在行车时打电话更舒适、更安全。驾驶者不用再为递话筒而身体后仰。他可以把电话转到后座去。    在办公时汽车后座自然就变成了信息库。副驾驶座靠背后面安有一张能够折叠的写字板,它的功用是作为便携式电脑的支架。在发生车祸时,写字板会自动折叠起来将便携式电脑紧紧夹住。车内自然还装有一台传真机。这种路上传真机安装在后座电话下面的扶手内。这种具有各种精密装置的传真机和电话设备以及个人电脑联网,不仅能够接收和发送文件,还能够打印和复印。

4. 科学家发现蚊子抗杀虫剂机理

【法国《法新社科技电讯》周刊2月20日一期报道】题:蚊子是怎样抵御杀虫剂的    在消灭疟疾的传播者——蚊子的斗争中,法国科学家的一项发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科学家揭示了蚊子抵御杀虫剂的基因机制。    自从大量使用滴滴涕和经常开展消灭蚊子的运动以来,蚊子已变得越来越有抵抗力了。然而,法国蒙彼利埃进化科学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妮科尔·巴斯德和米歇尔·雷蒙最近却弄清楚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蚊子——尖音库蚊体内形成对杀虫剂的抵抗力的基因演变过程。    这种抵抗力的形成要归功于两种酶——酯酶A和B的过量产生,正是这两种酯酶中和了杀虫剂的毒性。两位科学家通过对蚊子的染色体组的研究发现,有两个现象可以促成这种过量产生:一是基因的扩大,二是对基因表达方式的调节。其中基因的扩大是产生对化学品的抗药性的最普遍的原因。染色体组的变化引起带有酯酶A和B的密码的染色体复制的数目的增加,而这种复制的增加则导致这两种酶的过量产生。    他们的发现对于消灭蚊子的斗争具有重大意义。蚊子的抗药性向它们的下一代的传递主要决定于最初的基因变化的性质。这种抗药性还可能不是来源于多次的和独立的基因变化,而是来源于唯一的一次变化。    为了证实这种假设,科学家们对带有酯酶A密码的基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当蚊子不具有抗药性的时候,它们中每一个的基因都是各不相同的。相反,那些具有抗药性的蚊子基因的顺序却非常相似,即使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大陆。

5. 专家们强调基因研究重要性

【埃菲社墨西哥城3月22日电】题:60个国家的专家一致支持基因研究    60个国家的300多名专家参加了第四次人类基因南一北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支持促进在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麻烦以外的基因领域开展研究活动。    在由瓜达拉哈拉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这次会议上,专家们强调了组织好科学家在基因领域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拉丁美洲人类基因计划主席、墨西哥人何塞·玛丽亚·坎图研究员指出,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是令人激动不已的,因此南半球的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各国需要努力,以便跟上美国或欧洲联盟的发展水平。    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采取具体行动,以便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建立“人类基因网络”改善伊比利亚美洲各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即将建立的“人类基因网络”将会有利于情报的交流并协调这一领域的研究。    “多莉”羊的诞生在世界舆论中产生了极大反响,与此同时,国际科学界一致表示反对把这一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    但是,他指出,强调这一事件所表明的进步程度以及它对健康领域进行基因研究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西班牙人圣地亚哥·格里索利亚说,基因不是唯一的,因为尽管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基因物质并且把它遗传给后代,但是这一基因是属于人类自身的。    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基因研究所所长克雷格·文特尔说,抱着增进公众对这一领域事物理解的目的,宣传科学家们取得的研究成果愈来愈显得重要。    文特尔说,新技术可以用于积极的目的,也可以用于消极的目的,因此科学家们应该团结起来,使积极的东西占据上风,而且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自由讨论来实现。    在此次会议召开之际,墨西哥人权阵线发表声明,主张在基因领域制定一项国际法,以便防止这种技术制造出一个“高等种族”。

6. 台湾一万头猪死于口蹄疫

【中央社中兴新村3月23日电】口蹄疫疫情袭卷台湾西半部养猪场,根据台湾省农林厅最新统计,已有11个县市112个疫场12104头猪只遭感染死亡。    省农林厅表示,自行政院农委会宣布台湾为口蹄疫区后,省府即成立“口蹄疫扑灭小组”,已专案订购的200万剂疫苗,将于27日起陆续交货分送养猪场注射,另还追加100万剂疫苗,强制对小养猪户进行预防注射,将以花东、宜兰及澎湖未感染区、优良种猪、乳牛及遭感染养猪场附近未感染猪只优先提供注射,以维护养猪事业的发展。    此外,为扑杀感染口蹄疫的病死猪只,省农林厅也订定扑杀、掩埋、焚毁的标准作业流程作为军方执行时的参考,采取就地掩埋或焚毁为原则,而在执行过程中应考虑人道扑杀方法,事后则应做好养猪场的消毒工作,确实扑灭病原,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为防止病死猪肉流入市面,农林厅也将派员加强进场毛猪的卫生检查,如发现有违规情形,将依法重罚。

第 8 版

1. 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

倒数百日喜迎回归    【香港《天天日报》3月23日社论】题:倒数百日喜迎回归    香港回归,只剩下100天了。以言政权移交,中方认为大局已定,“轻舟已过万重山”;以言前景,英方估计好坏参半,甚至是“前景堪虞”。香港回归问题,现阶段仍然是中英两国政府间的事;100天后,就是中国的内政和特区政府的高度自治,若论香港前景,英国人虽然可以基于“吃不到的葡萄”之心态,多泼几勺冷水,但是否真的“堪虞”?则由不得他们作主了!    倒数百天之时,不少团体举行庆祝回归活动,虽然庆祝活动早已拉开序幕,百日之期却是一个整数又适逢周日,各个庆祝场合会更热闹些。站在倒数百天的这个位置上,回顾1982年中英开始谈判香港问题的历程,15年来的道路,曲折、险阻、荆棘满途而终于出现坦途,这就更值得大众感到欢欣的;在这一历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不少港人从悲观失望回返到充满希望,移民了又回流;又可以体会到国家日益繁荣富强对香港回归的作用。庆祝回归,不为粉饰太平,非为歌功颂德,是歌唱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出重要的一步。人人献力共筑繁荣    【香港《新报》3月23日文章】题:容忍合作适应转变百日回归人人献力    倒数100日香港便正式回归祖国怀抱,百年殖民历史百日终结。上一、二代港人缔造香港繁荣,这一代港人则见证政权回归。今日香港得来的成就是几代人的努力,作为炎黄子孙的港人有一番心愿,每个人都期望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下能继往开来,令特区继续繁荣安定。香港被英国管治百年毕竟是历史耻辱,很多人不想记起和缅怀过去,希望向前看。    全体港人在这百日内必会百感交集,本港目前被房屋、新移民、赤贫问题困扰,每人都期望董特首率领一个强势政府解决此等问题。全体市民应尽量给董建华的新体制一个机会。市民尽量忘记过去的不满,在这百日和以后日子里与特区政府合作。我们坚信凭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可把特区治理得更好,港人的管治能力绝不逊色于外人,甚至更好。只要港人本着为港人好,为中国人好的心态,一定可搞得香港更加繁荣,特区一定有更辉煌的前途,共同为特区的千秋大业努力,愿与港人共勉。庆祝活动表达心情    【香港《成报》3月23日报道】今日距离香港回归刚好100日,许多团体,纷纷举办各种以“回归倒数100天”为名的庆祝活动和展览,为迎接回归活动揭起序幕。但民主派人士则认为,他们不会做些粉饰太平的工作,因为社会上仍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此外,一些团体亦藉着这个时机陆续上京访问,其中香港青年联会代表团于今日访京,以凸显回归倒数100天的意义。今日由早上至晚上,分别有多个团体举办回归活动,包括有植树、长跑、花车巡游、兴建避雨亭、歌唱比赛、图片展览、酒会、论坛、联欢晚会和演唱会等,其目的均是要表达主办单位对香港尚有100天便回归中国的热切心情。昨日的政党论坛讨论“回归前百日议程”,部分亲中政党成员被问及回归前感想时,部分亲中政党认为,是一个令人兴奋及值得庆祝的日子,由于大局已定,加上候任班子亦顺利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已经消除,近期楼市及经济情况可以反映市民对前景相当有信心。一些少数民族22日在北京一个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下列队合影。(法新社)

2. 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截止到1995年底,估计共有6307900人。香港是个移民的国际性城市,人口统计比较复杂。一是人口流动性大(包括移进、移出以及过境旅客和滞留难民等);二是“香港居民”这一概念情况特殊,既包括香港中国人也包括在香港定居的外国人,还有“永久性居民”与非永久性居民之分等。现在一般讲法是600多万香港人,其中98%左右是华人,另外还居住着20多万外国人,其中菲律宾人最多,其次是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东南亚人等。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港岛和九龙组成的旧市区,1995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6130人。香港居民平均寿命男76岁,女81岁。香港人口出生率约11‰,死亡率约5‰。

3. 洗刷百年屈辱 一吐亿众心声

【法新社香港3月23日电】今天距香港回归只有100天,成千上万香港市民参加了游行、集会和其它纪念活动。    有1万人参加了庆回归的游行活动。他们手中挥舞着中国国旗和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浩浩荡荡地穿过繁忙的商业区湾仔区。游行队伍中有老人,也有年轻人。    这次由庆祝香港回归活动委员会组织的大型活动,体现了此间香港人的爱国之心。    在附近的湾仔体育场,有3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庆回归长跑接力活动。参加者每人跑数百米,合计2000多公里,正好是香港至北京的距离。这项活动象征着团结。香港未来的领导人董建华主持了开步仪式。    【日本《产经新闻》3月23日报道】(记者相马胜发自香港)23日是香港回归倒计时100天。香港的亲华团体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将庆祝气氛推向了高潮。然而,英国的彭定康总督却对回归后的民主化前景表明了强烈危机感,中英间的对立依然没有化解。    23日,香港各团体举行了10多项庆祝活动,纪念回归倒计时100天。从上午9时半开始,由100多个团体组成的香港各界庆祝委员会,在香港最大的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了纪念集会,参加者多达1万人以上。举办者代表说:“让我们一起来庆祝这一洗刷百年屈辱时刻的到来”,公园内随即响起了阵阵掌声。    回归后的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当天也出席了为纪念回归而举行的马拉松开幕式。他满怀自信他说:“香港回归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北京也举行了纪念活动。据香港的电视台报道,23日上午零时前,数百名学生和市民聚集到天安门广场东侧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前。他们高举着“百年变迁、百日期待”等横幅标语,待零点到来时,一齐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另一方面,香港民主派集团也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了集会,参加者寥寥无几,不过10人左右。他们使用麦克风发表煽动演说,无奈却被纪念活动的声势彻底压倒。

4. 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中央社香港3月22日特稿】题:政权移交前100天香港经济的回顾与展望(记者刘坤原)    “1997”像个梦幻数字,世人对它既好奇,又担心。    香港政权移交倒数计时已进入100天,包括香港的新旧房东——中共与英国在内,全球在主观上都期盼这颗东方明珠未来会持续灿烂。而从客观形势的表现看来,香港经济在可预见的未来,似乎没任何足以迫使它倒退的理由。香港股市持续高温,以及房地产从去年第三季以来疯狂飙涨,都显示各界看好香港经济前景。    从邓小平过世后,中共政权未见任何不稳定征兆,以及中共无论在面子上或实质利益上都必须继续呵护香港这只会下金蛋的小天鹅的角度看来,香港的明天应该是会更好。    在展望“九七”后香港经济之前,有必要回顾过去一年香港经济的表现。    香港人在期盼与忧虑中渡过了1996年。在这一年里,香港经济由年初的谷底迅速复苏。本地生产毛额增长显著反弹,从第一季的3.3%低位,回升到第三季的5.1%,第四季更超过5.3%。1996年下半年的本地生产毛额超过港府预估的5%。以整年计算,1996年全年本地生产毛额达4.7%。    展望九七,承接1996年的增长动力,预料1997年香港经济会进一步加强。私人消费和资本投资将保持蓬勃,并继续推动本地需求上升。此外1996年表现欠佳的外贸可望改善。惟1997年经济成长幅度仍取决于国际利率趋势,以及全球需求复苏的程度。整体而言,根据香港政府官方预测,1997年香港经济实质成长将达5.5%,比1996年上升0.8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大陆政治情势未因邓小平去世而动乱,使香港经济消除了一个长期不确定因素。此外,大陆经济持续蓬勃,通货膨胀受到慎密的控制,也赐予香港经济继续增长的空间。

5. 港报报道:三份不平等条约文本流落台湾

【香港《成报》3月23日报道】题:三份不平等条约文本流落台湾    满清政府当年与英国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尽管属于丧权辱国绝不光彩的事,但它毕竟是历史文献,且可让中国人鉴古知今,起着警惕的作用,故值得予以保存及珍视,而三份条约今日流落到台湾,当中亦经历不少沧桑,见证近代中国一段血泪史。    据了解,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建都南京后,满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多份不平等条约,顺理成章地由国民政府接收,并运送到南京存放。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这批珍贵历史文物亦一并运往重庆,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辗转运回南京。不过,这些历史文献运回南京不久,又因中国大陆政权易手,国民政府不欲其落入共产党政权手中,把它们一并运往台湾,之后便一直由台北外交部保管,存放在外交档案资料室,未有作公开展示。    据了解,1982年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前,台北政府曾计划向外公开这三份一直由其保存的条约正本,以表明其对香港的主权立场,指出英国政府应与台北政府商讨香港前途问题,而非北京政府,但不知何故当时总统蒋经国未有落实此计划。

6. 港报透露:《南京条约》真本将在台公开

【香港《新报》3月23日报道】香港回归中国从今日起已踏入倒数百日之期,根据台北外交部向外透露,当局正计划在7月1日前,向外界首次展示具有155年历史,中国一方所拥有的《南京条约》真确本。据台北外交部向本报证实,这份真确本从1949年始,连同另外两条决定香港命运的条约,即是《北京条约》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一直保存在台湾;外交部称暂未有计划把条约公开展示。    本港市政局博物馆委员会主席莫应帆表示,会考虑向台湾商借条文真本,来港公开展出。    不过,有消息指台北外交部已计划在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前,在台湾向国际传媒公开展示其中在清宣宗道光22年,即1842年签订及中国的《南京条约》,清廷决定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    另方面,本港市政局博物馆委员会主席兼立法局议员莫应帆表示,作为中国人,当然希望可一睹当年决定香港命运条约的真迹;莫说,既然台湾方面证实持有该等文本,他愿以委员会主席身份致函台北外交部,商借条约文本来港展览。他认为,就算台湾不愿把文本永久存放在香港也不重要,但如能于回归之际在港展出,是一项非常遂港人心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