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3-03

第 1 版

1. 曼德拉抵菲律宾访问

这位南非总统一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此次访问旨在向东盟国家学习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他还将访问文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路透社)

2. 朝鲜抨击亚洲自由电台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朝中社一日要求美国停止该电台的广播。(法新社)

3. 伊朗抱怨美国侵犯其水域

伊朗国家通讯    社一日说,伊朗在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中抱怨美国驻海湾军队屡屡侵犯其水域。(路透社)

4. 罗乌同意签署友好条约

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一日就此问题达成一致,从而结束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争端。(法新社)

5. 阿拉法特二日离开开罗前往美国访问

预计他将努力说服克林顿总统迫使以色列改变在东耶路撒冷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决定。(路透社)

6. 菲律宾总统二日开始南亚和中东五国之行

拉莫斯总统此行第一站是印度,还将访问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卡塔尔和巴林,以寻找新的市场并吸引投资。(路透社)

7. 哥伦比亚谴责美国不公正

桑佩尔总统二十八日说,哥伦比亚成了美毒品消费的替罪羊,美擅自作出缉毒评估是不公正和错误的,这将严重影响两国关系。(埃菲社)

8. 继承小平遗志 继续改革开放

把安定团结放在首位    【时事社北京3月1日电】李鹏总理在中国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承已故邓小平开创的改革路线,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香港回归临近,十五大即将召开之际,政府工作报告整体上体现了注重稳定的基调,在经济目标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慎重态度表现得异常明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推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决心,同时还特设了“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一部分,呼吁在注重稳定的前提下,把改革推向前进。    报告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公有制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强调要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报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决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法新社北京3月1日电】李鹏总理今天宣布,中国政府决心致力于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这一难题。    李鹏在此次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阐述大政方针时提出了一项计划:拯救一大批国有企业,要求数十万中小型企业严格管理以求生存。    他解释说。一部分国有企业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困境,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人的精神状态不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企业的社会负担太重、人员超编和负债太多。    他强调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决定社会主义制度前途的重要政治问题。他肯定地说,现在,舆论已广泛认识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他指出,国家将集中力量拯救1000家大型企业。24万家经营形势告急的中小型企业中的多数企业将自行决定改组、合并、租赁、承包或转让等方式。他说,我们今年必须加快这种改革的节奏。    李鹏还宣布要实行老年保险制度。这种制度将不仅适用于国有企业的职工,而且适用于所有的领工资者。确保香港顺利回归    【日本《每日新闻》3月2日报道】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香港回归与今年秋天举行的中共十五大“都将对中国的前途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中国在推行邓小平去世以后的政策时,把香港顺利回归摆在最重要的课题的位置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香港回归后“将实行港人治港”。中国重新强调了维持香港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海运、航空中心的作用的重要性,呼吁对香港回归不必担心。    同去年因军事演习等因素而越来越紧张的两岸关系相比,今年形势较缓和。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香港如期回归中国是中国统一所不可缺少的。以此强调了这样的认识:民族团结是重要的。继续推行全方位外交    【《日本经济新闻》晚刊3月1日报道】李鹏1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外交问题时说,希望“继续改善并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特别表明了希望修复因台湾问题而冷淡了的与美国的关系。    与此同时,李鹏在谈到因尖阁群岛(中国称钓鱼岛)等问题而陷入僵局的对日关系时也表明了希望修复关系的愿望,说“愿意看到两国关系得到正常发展”。另外,报告坚决否认存在周围国家所担心的中国威胁论,从中可以看出试图确保它在国际社会中的稳定地位。    报告首先谈到了去年一年的外交成果,最先提到与俄国改善了关系。他再次提到叶利钦总统去年4月访华时提出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表明中国重视与俄国的关系。其次他还强调与东盟以及印度改善关系的成果。    中国之所以强调需要多方位改善外交关系,是因为“对于中国发展来说,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国认为“中国威胁论”可能阻碍今后实现现代化,因此表示要努力消除各国的担心。

9. 阿盟呼吁国际社会对以采取坚决措施

【法新社开罗3月1日电】阿拉伯联盟今晚召开特别会议,呼吁国际社会立即采取行动,制止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定居点的计划。    阿盟的22个成员国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对以色列采取坚决措施,取消它在东耶路撒冷建立新的犹太人居民点的决定”。    在阿盟的要求下,联合国安理会将于下周开会,讨论以色列在有争议的东耶路撒冷扩建定居点的问题。    阿盟通过一项决议,敦促“所有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停止对以色列可能用于”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定居点的“经济和财政援助”。    它指责以色列“对和平进程构成了最严重的打击”,要求它立即停止“敌视巴勒斯坦人的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做法,收回决定”。在开会前,阿盟指责以色列使该地区陷入了一个新的暴力活动周期。    【法新社开罗3月1日电】巴勒斯坦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今天扬言,他将宣布成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对付以色列在有争议的东耶路撒冷扩建犹太人住宅的计划。    阿拉法特说:“我们原想在五年以后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但他作了改变,违反了我们已经达成的协议,并且忽视关于最后地位的谈判。”他说的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路透社开罗3月1日电】埃及总统和巴勒斯坦主席今天讨论了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为犹太人建几千套住宅的计划。埃及外长说,以色列的定居点政策只会导致毁灭。    在两个小时的会谈结束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没有发表讲话。    但是在阿拉法特与穆巴拉克会晤时,埃及外长穆萨在团结宫告诉记者:“定居点问题很危险,是一个没有法律依据的问题。我想,定居点政策只会导致毁灭并对和平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10. 伊朗地震逾五百人死亡

伊朗西北部二十八日发生里氏六点一级地震。伊朗官员说死亡人数还在增加。(美联社)

11. 安南访法商讨解决扎伊尔危机

【法新社巴黎3月1日电】联合国新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正在对法国进行第一次正式访问,主要是想解决扎伊尔危机问题。他要求联合国成员国研究派“多国部队”问题。    安南是2月27日抵达巴黎的。他会见了法国领导人,其中包括希拉克总统和朱佩总理。大湖地区的人道主义状况一直是双方谈话的内容。    在2月28日同德沙雷特会谈之后,安南宣布他将要求联合国成员国研究向扎伊尔东部派“多国部队”(以便解决他认为“非常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问题。    今天,安南同希拉克在爱丽舍宫进行了一小时的交谈。希拉克对安南说,“法国对扎伊尔东部的局势感到担忧”,并告诉安南“法国将支持所有能制止这场悲剧的进程”。双方还谈到了解决联合国预算危机的前景以及联合国改革问题。    安南还会见了联合国和非洲统一组织大湖地区特派员穆罕莫德。萨努恩。    安南将于3月2日离开巴黎前往海牙,继续他的欧洲之行。

12. 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告诫不要背离政教分离制度

【路透社安卡拉3月1日电】土耳其多家报纸今天欢迎由军方控制的一个委员会作出的一系列决定。    这个委员会警告伊斯兰主义者领导的政府不要背离政教分离制度和民主制度。    有权势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昨天午夜结束其九个小时的会议之后,发表一份措辞强硬得非同寻常的声明。声明说,土耳其的世俗和民主制度不能被任何其他制度损害。    这份声明还说:“在实施确保民主制度的共和国法律和宪法问题上决不能作出让步。”    会议由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主持,参加的有总理、伊斯兰主义者埃尔巴坎、政府部长以及军方将领。    该委员会宣布的决定一向反映土耳其军方的意志。

13. 普里马科夫表示:俄与北约有可能达成妥协方案

【俄通社—塔斯社伦敦3月1日电】“现在我们正处于建立欧洲安全新体系的最重要时刻。各方详细阐述了对欧洲建设前景的看法,寻求妥协的时候到了。”这是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今天在这里接受俄通社—塔斯社记者独家采访时说的。    普里马科夫强调指出:“俄罗斯愿意在参与建设全欧安全新体系的问题上表现出灵活性。同时存在一系列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说有必要阐述的情况:首先是北约军事基础设施不能越过东欧国家领土向俄罗斯边界推进。”用俄罗斯外长的话说,莫斯科正在与西方进行建设性对话,但是“一切都要有合理的界限”。    普里马科夫表示,在最近与北约一系列成员国领导人会晤时,能找到有利于把由于北约东扩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妥协办法。    另据报道,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在伦敦说,俄罗斯不打算向乌克兰提出任何领土要求。    他在谈到塞瓦斯托波尔问题时说:“俄罗斯建议乌克兰把这个城市长期租给俄罗斯,作为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每个俄罗斯人都有一个想法:塞瓦斯托波尔是俄罗斯的城市。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打算首先采取道德—政治方法。如果基辅对这个建议加以肯定,不提出难以接受的条件,我想我们就能解决塞瓦斯托波尔地位的问题。”

第 2 版

1. 英报文章:叶利钦在为自己树立新形象

【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1日文章】题:叶利钦扬言要在克里姆林宫进行清洗(作者艾伦·菲尔普斯)    叶利钦总统通过向四面八方出击来表明自己的健康状况已经明显改善。    他公开指责已任职4年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未能很好地处理俄罗斯的经济危机,说数以十亿卢布的工资和养老金没有发就反映了这一点。    他斥责他的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不断“抱怨说”武装部队正在解体,并命令他就军队改革问题采取某种行动。    昨天,他在广播电台发表讲话说,他为了保持政局稳定而不情愿地签署了今年的预算,尽管它是一份蹩脚的文件,因为它严重过高估计了政府的岁入,而且被议会的游说活动扭曲了。    看上去叶利钦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周围全是些趁着他患心脏病的时候偷懒的不称职的人。既然他现在已经康复,或者说至少每周能够工作5天,他打算加强某些重要部门。    总统已经引起了一场猜测的政治风暴:各家报纸看法不一,有些报纸确信切尔诺梅尔金将被解职,有些报纸认为他作为一条避雷导线,对总统仍然有用。    几乎可以肯定将进行一次改组。总统正在找可担任国防部长职务的几位人选谈话,这些人将会对武装部队作出一种比较乐观的估计。    叶利钦正在寻找一只替罪羊,可是他似乎不愿抛弃忠心耿耿的切尔诺梅尔金。鉴于在国家杜马里共产党人占支配地位,要想使一位新的总理候选人获得通过将是困难的。    他决心为自己树立一个新形象。然而,恢复昔日声望的困难在于,公众对你越了解,恢复声望的任务就变得越艰巨。然而,政界精英们,其中包括共产党人都一致希望他能尽可能长久地留在台上。    原因是很明显的:提前举行选举,将会使一个局外人——列别德将军上台。对于政界和金融界的精英们来说,没有比这种情况更糟的了。

2. 美报文章:俄邻国担心出现第二个雅尔塔协议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24日文章】题:俄罗斯的邻国担心出现“第二个雅尔塔协议”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上周同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的初次较量中极力向他保证计划中的北约扩大不会威胁俄罗斯。普里马科夫则说,俄罗斯并未信服,仍对北约的这种行动采取“消极态度”。    普里马科夫希望实现的是签订旨在使俄罗斯人在有关欧洲安全的决定中发挥协商作用的北约和俄罗斯宪章。奥尔布赖特说这个宪章是在北约事务中“给俄罗斯发言权而不给否决权”。    这听起来非常令人愉快,但是这引起俄罗斯的近邻——前苏联的共和国——的某种不安。这些国家正努力加强和巩固摆脱苏联影响后的独立地位。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是这些国家中的主要国家。    乌克兰第一副外长安东·布泰科说,乌克兰人一直注视着俄美谈判,担心他们的谈判可能产生“第二个雅尔塔协议”。具体来说,他们担心俄美宪章让“俄罗斯在涉及北约范围以外但在欧洲范围以内的决定问题上发挥作用”。在他看来,那就等于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重开。那次会议实际上使斯大林可以在中欧自由行动。    乌克兰的担心当然不是没有根据的。俄罗斯有时候野蛮地把独联体国家(叶利钦把独联体设计成为苏联的后续力量)联合在一起,这是众所周知的。俄罗斯的措施包括挑起战争和推翻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总统,分裂摩尔多瓦和试图从军事上保卫塔吉克斯坦的傀儡政权。    叶利钦1995年9月14日在几乎没有遭到克林顿反对的情况下发布命令,宣布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享有宗主权。乌克兰只同意作为独联体的“联系国”,据认为乌克兰太大而无法试图在军事上征服乌克兰,所以俄罗斯人施加了经济压力,即停止供应石油和天然气以使乌克兰就范。现在俄罗斯的能源实现了私有化,那个杠杆也不复存在。    叶利钦又佯攻波罗的海国家。这些国家以相当合法的理由拒绝参加独联体。这些国家提出的合法理由是他们过去从未自愿成为苏联的成员。但是叶利钦要求以同意北约扩大换取在那里的自由行动权的做法恶化了俄罗斯同瑞典和芬兰的关系。    俄罗斯邻国担心的是,美国在安抚心情下可能会再次同意俄罗斯对前苏联各国事实上享有霸权。此外,奥尔布赖特在北约参与“北约以外地区”的使命和让俄罗斯部队参与这种努力这两方面都很热情,这提出了这样一种危险:西方参与的“维和”努力实际上可能是俄罗斯的新殖民主义计划。

3. 日成立思考历史教育年轻议员会

【日本《产经新闻》3月1日报道】2月27日,由自民党当选5次以下议员为主组成的“思考日本前途和历史教育年轻议员会”,在自民党总部召开成立大会。来自众参两院的62名议员(其中代理18名)出席了大会。自见庄三郎和中川昭一分别被选为该会主席和代表。    中川代表在大会开始时说:“教科书关系到日本的主体性,我们不能不对4月开始使用的中学社会科学教科书产生疑念。”    在当天的大会上,议员们听取了舆论界人士所作的有关教科书问题争论的介绍。与会者一致认为,今后将通过听取有识之士介绍和举办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就历史教育的状况和方式进行广泛讨论,使之发展为一项国民运动。

4. 欧盟领导人即将与叶利钦举行会晤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3月1日电】欧洲联盟领导人相信,3日将与叶利钦进行的会晤能“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扩大经济合作,并使欧盟支持旨在建立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改革”。欧洲委员会驻俄罗斯代表处今天发表了上述声明。    欧洲联盟和俄罗斯的最高级会晤于3月3日进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在克里姆林宫会见领导欧洲联盟工作的荷兰首相柯克,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雅克·桑特以及欧洲联盟的其它一些代表。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从布鲁塞尔了解到,欧洲联盟认为与俄罗斯总统的会晤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有不少问题:纺织品、钢材和其它“敏感”商品贸易的谈判将不是轻而易举的,俄罗斯商人在欧洲银行开户时将遇到困难等等。最高级会晤不是讨论这种具体问题的地方,但它将造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背景。    莫斯科对最高级会晤也寄予很大希望。国家元首新闻秘书亚斯特任布斯基28日说,此次会晤的日程包括,进一步扩大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对话的新方针,以及在没有分界线的情况下建成新的欧洲大厦的问题。

5. 列别德出国访问意在竞选总统

【美联社巴黎2月21日电】俄罗斯前国家安全首脑列别德对叶利钦的健康恶化非常有把握,因而已在出国访问期间开始了总统竞选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他的国内国际形象。    列别德今天结束了对法国为期六天的私人访问。一位法国政治战略家说,列别德已邀请一个西方顾问小组下月到莫斯科,为他竞选总统做准备。    列别德声称,叶利钦总统在身体和政治方面都很虚弱,不能执政。他对法国传媒说,他预计总统选举要在今年年底举行。    列别德最近访问了德国和美国,然后,他又到法国和瑞士访问。    传媒和政治事务顾问让内特说,列别德之所以到外国访问是因为“他需要树立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列别德的形象在“国外不太好”。    让内特说,列别德出国还使他成为莫斯科媒体报道的人物。他说,俄罗斯报界曾对这位将军采取冷淡疏远的态度。俄罗斯报界“很少谈论他,但当他出国访问时便大大增加了对他的报道”。

6. 叙利亚对叙以和平前景十分悲观

【法新社巴黎2月27日电】叙利亚副总统阿卜杜勒·哈利姆·哈达姆27日在巴黎访问时坦率地表示,对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前途、特别是对恢复已中断一年的大马士革和特拉维夫之间的谈判十分悲观。    这位叙利亚领导人在同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进行长时间的会谈后,指责以色列是“和平的障碍”。    法国外长德沙雷特正在准备他下周的近东(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之行,他现在也表示不抱过多的幻想。    哈达姆认为,“以色列拒绝从被占领土(戈兰高地)上撤军,根据它最近采取的主动行动、根据它坚持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根据耶路撒冷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这届以色列政府不愿意推进和平进程”。    哈达姆强调指出,内塔尼亚胡政府“再次没有对恢复谈判提出任何建议”。他重申,他的国家始终坚持在与上届工党政府谈判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恢复谈判,当时工党政府同意,以色列军队完全撤出戈兰高地。

7. 阿尔巴尼亚总统宣布政府辞职

【美联社地拉那3月1日电】阿尔巴尼亚总统贝里沙1日在群众连续几周发生抗议金融丑闻后宣布梅克西总理辞职。    贝里沙当天通过电视台发表简短声明说,“为了解决已造成的问题,各政党领袖一致认为,梅克西政府将辞职。”贝里沙后来接受了梅克西的辞职,但要求梅克西暂时当看守总理,直到同各政党磋商确定新的总理为止。    贝里沙说,新政府将仍由执政的民主党组成,但是将召开反对党的社会党(原共产党)和其他在野党参加的圆桌会议来批准新政府的成员。    由于政府的投资计划侵吞了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积蓄,阿尔巴尼亚人民最近几周来一直在举行抗议活动。而在1日当天,发罗拉市发生了9人死亡的流血事件。

8. 欧洲安全结构正处在十字路口

【俄罗斯《消息报》2月15日文章】题:1997年:欧洲安全年(作者德国外长金克尔和法国外长德沙雷特)    对我们所有国家来讲,在建立欧洲安全结构方面,1997年将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欧洲正处在十字路口。为了欧洲的未来,我们各国人民应该共同努力,建立有效运作的机构和制度。在目前的民主的欧洲,每个国家都有权自由建立本国安全体系,但我们大家都有义务与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相协调。在这个问题上,德国和法国的观点一致。欧洲受分裂之苦时间太长。我们希望避免出现新的堑壕。欧洲安全和稳定对我们来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努力制订适合整个欧洲的一揽子安全和稳定构想。    对于将决定欧洲安全结构未来的三个重要进程来说,1997年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三个进程是:结束有关马约的政府间会议,扩大欧盟;大西洋联盟机构的适应性及其对中东欧国家的开放性;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演变成欧洲安全问题的广泛论坛。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以合作为基础的欧洲安全结构,它立足于我们各国和现有组织之间的密切的相互联系之上。我们希望加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框架地位,在这一框架内,所有欧洲国家可以平等参与制订以合作为基础的欧洲安全的规则和原则。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以讨论21世纪的欧洲安全模式为基础,对发展安全合作构想来说是特别理想的场所。    我们两国欢迎俄罗斯加入欧洲委员会。俄罗斯的加入,使该机构最终获得货真价实的欧洲资格。    大西洋联盟对欧洲安全依然具有决定性意义。它正适应欧洲新的战略形势,简化和革新机构,承担调解危机的新任务,尤其是在安全和防御政策领域推动欧洲一致性的发展。    “新的”北约在对中欧和东欧国家开放时,追求的目标是提高整个欧洲大西洋空间的安全和稳定。接纳新成员不是针对谁,而是加强欧洲安全一揽子进程的组成部分,这一进程将造福所有欧洲国家。它与北约和俄罗斯在安全政策领域,建立稳定的和充满信任的伙伴关系密不可分,这种伙伴关系的基础是定期磋商和具体的军事合作。    扩大中的欧洲联盟正在为整个欧洲的政治和经济稳定提供保证,欧洲今天正发生根本性变化。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联盟的扩大,作为未来欧洲新结构的一部分,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北约、欧盟和西欧联盟,作为欧洲安全结构的建设者,将来应该进行更为协调一致的合作。这些机构组成密切交织在一起的关系网,为欧洲安全和稳定提供保证。    欧洲几百年来经历了局势极为紧张时期和战争时期。我们可以满意地指出,从1989年开始,冲突的风险越来越小。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建立统一的和稳定的欧洲上面,我们未来的合作应该致力于实现这一伟大的构想,对于实现这种伟大的构想来说,1997年是个重要阶段。我们想与俄罗斯携手度过这一年。

第 3 版

1. 关于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位

塞瓦斯托波尔位于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半岛,现为乌克兰的直辖市和苏联黑海舰队总部所在地。由于塞瓦斯托波尔在历史上曾长期归属俄罗斯,所以,苏联解体后,俄乌两国在该市地位问题上一直争执不休。    塞瓦斯托波尔由沙皇俄国在1783年创建,1804年成为俄罗斯帝国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并逐步发展为沙俄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苏联成立后,塞瓦斯托波尔曾继续留在俄罗斯联邦的版图内,作为海军基地和共和国级城市直属苏联中央政府。1954年2月,苏联将塞瓦斯托波尔连同克里米亚半岛划归乌克兰。    乌克兰独立后,塞瓦斯托波尔和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1994年,在乌克兰决定放弃核武器之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核大国郑重承诺,保证乌克兰边界和主权不受侵犯。但由于黑海舰队问题久拖不决,俄罗斯议会多次对塞瓦斯托波尔提出领土要求,认为当年将塞瓦斯托波尔划归乌克兰属于违法。    塞瓦斯托波尔面积为770平方公里,人口30多万,其中70%以上为俄罗斯族。塞瓦斯托波尔不仅是天然良港,而且拥有先进的指挥、防空、通讯和供给系统。黑海舰队以这里为基地,可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出海口及黑海西部和中部地区,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2. 北约东扩与俄对外政策转变

【俄罗斯《独立报》2月5日文章】题: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转变副题:北约东扩可能转变为对西方不利的结果(作者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德米特里·特列宁)    近几个月以来北约东扩和俄罗斯—北约关系问题已从辩论阶段转入实际策略阶段。对如何真正解决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西方关系中首次出现的这一重大危机,提出了许多构想,其中有些构想是相当详尽的。如果未能达成协议,而北约东扩在某种军事政治、地理和时间状态下又得以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局势的发展就有多种可能。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转变    1、俄罗斯领导集团仍然把自己国家看作是一个伟大强国,是当今和未来世界秩序的一根柱石,尽管他们很清楚,俄罗斯目前国力衰弱,实际上已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但他们认为,这只是某种暂时现象。    2、在同西方的关系中俄罗斯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双重感情色彩。一方面,俄罗斯上层集团威胁说要孤立西方,而这实际上也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他们也威胁西方说,俄罗斯要自我孤立,这原则上是可能的,但首先对俄罗斯人自身不利。    3、俄罗斯力求平等参与欧洲事务。对平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在历次欧洲国家会议主席团中争取一个席位。甚至在俄罗斯能否作为成员国加入北约这一问题上,莫斯科也要在北约中占据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4、在实行了可靠的21世纪的地缘政治模式,取代了已破产的国际主义的“新思维”和“战略伙伴关系”之后,俄罗斯上层集团并未感到更惬意和更有信心。相反,在华沙条约、继之以苏联解体之后,欧亚政治进程已走向了对立。俄罗斯在西部遇到的问题是西方在向俄罗斯边界推进,在南部遇到的是穆斯林世界在扩大势力范围,在东部遇到的是中国将来有可能上升到全球大国地位。如果俄罗斯对这些进程采取遏制政策进而消除这些进程,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对,而如果这种较量像今天这样主要是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则很可能注定要遭到失败。    5、俄罗斯希望同中国接近,达到与北约东扩相抗衡的目的。俄罗斯一方面在心理上对西方施加影响,另一方面还在物质上对那些将来可能对俄罗斯发出比北约东扩更大的挑战的力量给予支持。    6、俄罗斯希望能加强独联体的军事政治一体化,以此作为对北约东扩的回答,这能给莫斯科带来什么结果尚不明确。然而主张与西方建立密切联系的一些独联体国家(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就此事重申了自己的立场,他们对任何建立防御联盟的计划都持消极态度。    7、俄罗斯军队正从欧洲力量平衡的角度着手研究北约东扩可能带来的后果,但同时他们不得不承认,已不可能重建常规武器装备的平衡,如若试图同北约进行抗争,就可能使军队改革计划化为泡影。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俄罗斯联邦到底是主张维持原状,还是最终倾向于对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形成的秩序进行调整。但是北约东扩在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转变中始终都将会起重要的、当然是消极的作用。北约东扩对西方的影响    1、西方当然不愿“失去”俄罗斯,但不管怎样它已经错过了使之成为其伙伴国的机会,这还是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国家利益矛盾的情况下。    2、与其说是西方对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影响力下降了,不如说是俄罗斯上层集团对北约领导人所奉行的方针失去了信任。西方担心的向国家共产主义转变并没有发生,而西方观念中俄罗斯统治阶级的核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人都认为西方政策是利己主义的、虚伪的、阳奉阴违的,西方的政策是无视和损害俄罗斯的利益,以达到实现自己的利益之目的。由此得出结论,俄罗斯会对所谓伙伴国奉行一种毫不退让的强硬立场。    3、俄罗斯上层集团会在比较温和的,但无疑是反西方的基础上搞好必要的、总体上来说具有稳定意义的团结。    4、如果西方和俄罗斯相互疏远,俄罗斯只要能作出努力,就不仅会减少造成混乱局面和事态发展失控的危险,而且同时能够加强俄罗斯作为竞争对手的力量以及西方反对派的力量。    5、西方大国把北约东扩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方面,那么从直接意义上说,它们同俄罗斯的关系就会走上一条光滑难行的道路。显然,围绕北约东扩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第二次冲击波,今后也还会出现冲击波。不管其具体结果如何,这本身将会对北约和俄罗斯关系造成新的、可能更加尖锐的危机。应当对下面这种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当努力使北约看到,如果接纳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加入北约,就会导致西方和俄罗斯的冲突公开化,而同时莫斯科很可能使本已平息的俄罗斯少数民族地位问题或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位问题死灰复燃。但是俄罗斯所采取的这些步骤可能会被看作是出于俄罗斯邻国安全的考虑,而是为更广泛的利益打算的。可见,俄罗斯的政策在某一阶段可能会越过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界线,而等西方认识到这一点就太晚了。    6、俄罗斯曾想打中国牌来反对西方,说要同北京建立同盟关系,这不大可能。众所周知,中国领导人并不想同莫斯科结盟,反对西方。而且如果中俄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而结成同盟,最终的胜者很可能都是中国。    7、北约东扩在武器装备的监督问题上额外制造了严重的障碍。如果同北约没能达成令莫斯科满意的协议,国家杜马就不会批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随后美国参议院也会撤回所批准的这项文件。    8、由于俄罗斯防御政策中增加了核力量因素,西方安全不会得到加强。俄罗斯军事政策部门已不再把西方国家当作战略伙伴国,而看作是军事危机,乃至威胁的策源地,这不仅使核遏制战略得以复活,而且迫使俄罗斯在与西方的力量平衡受到严重破坏之后采取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战略。发展前景    1、如果最终达成了既迎合俄罗斯利益,又不违反北约原则的协定,那么东扩所带来的危害就可能是很有限的。双方就会停止敌对情绪,有可能在诸如能源、交通、远程通信等具有广泛前景的领域发展合作关系。今后,随着相互关系的加强和双边利益的协调一致,俄罗斯会越来越希望加入欧洲—大西洋安全共同体,并且最终同西方的关系将会实现非军事化。换句话说,如果在双方相互关系中动用武力就像今天在北美和西欧之间动用武力一样是难以想象的。    2、如果不能达成协定,那么东欧将成为更加动荡的地区。由于一方缺少资源,另一方也有出口资源的愿望,双方的关系不会回到“冷战”阶段,但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政治关系将会变得紧张、不信任、相互猜疑。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将与莫斯科强烈对立。其结果与其说是造成欧洲分裂,不如说是造成了俄罗斯的孤立状态。无论如何,建立全欧安全体系的思想将具有新的迫切意义。

3. 「越战是我所遇到的最大的困境」

【美联社得克萨斯州奥斯汀2月14日电】就在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向越南大规模增兵近一年前,他称这场战争“是我见到的最大困境”,并且悲叹道:“我觉得这场战争不值得打,而且,我认为我们将无法脱身。”    约翰逊是在1964年5月27日与他的国家安全顾问邦迪在电话交谈时说这通牢骚话的。这次谈话和同一天约翰逊与其密友、来自佐治亚州的参议员理查德·拉塞尔交谈的录音带今天由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图书馆公布。    这些磁带证明,约翰逊担任总统六个月后,对如何处理越战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并对将要在他认为毫无意义的战争中牺牲美国军人备感痛心。    虽然约翰逊总统认为舆论已反对战争,但他还是担心,如果他试图让美军撤出,国会可能会把他赶下台。他还令人感动地说不想让美国军人在越南陷入危险之中。    他对拉塞尔说:“在白宫,有个为我干活的瘦小的老中士。他有六个孩子。每当我考虑作出这个决定时,我都会把他当作美国的陆、海、空军安顿在家里。想想把这个有着六个孩子的父亲送到那里去……他去那里,我们到底会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做只会让我感到毛骨悚然。”    当时担任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拉塞尔说:“这样做也让我感到毛骨悚然。我们好像陷入了没过脖子的流沙中,我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约翰逊在同拉塞尔会谈数分钟之后,也向邦迪表露了他的痛苦心理。他说:“昨夜,我一直醒着,越是想这事……越是让我心惊胆战。卷入战争容易,可一旦卷入,想要脱出身来那可就难了。”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图书馆馆长米德尔顿说,虽然历史学家写过约翰逊对美国在越南参战升级的事,但这些磁带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困境是多么令人痛苦。

第 4 版

1. 德国人如何评估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周刊》1月16日一期文章】题:寻找创造奇迹的人    看来没有什么事情会使科尔总理感到害怕,甚至连德国劳工市场上的可怕冬天也没有使他感到恐惧。官方的统计数字表明,1996年12月份的失业人数已经超过410万,1997年冬季月份的失业人数预计将达到450万。但实际的失业人数则还要多得多。据估计,目前德国总共有700万人没有工作。    只有当初在魏玛共和国结束时,情况才这么糟糕过。但科尔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目标,即到本世纪末将登记的失业人数减少到200万。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霍夫曼认为:“这需要创造奇迹。”    或者需要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2月4日是西德战后经济奇迹之父艾哈德100岁诞辰。    但偏偏在庆祝艾哈德百岁诞辰时,过去在全世界受到高度赞扬的德国现代福利国家模式却陷入了深深的危机。失业率、公司破产数量和国债创战后最高纪录。居民对经济制度的信任也相应地下降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在今后10年里经济形势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只有一小部分居民相信会出现新的经济奇迹。    居民失去对经济制度的信任(德国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重新繁荣归功于经济制度)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在阿伦斯巴赫民意调查所的一次有代表性的民意调查中得到了证明,该民意调查所就社会市场经济问题对2000多名16岁以上的德国人进行了民意调查。社会市场经济失去多数人信任    调查结果令人忧虑:社会市场经济在德国人当中已失去了多数人的信任。如果说1994年8月在整个德国还有53%的人对联邦共和国的经济制度作出“好的评价”,那么到1996年底对此作出“好的评价”的人只还占40%。在接受民意调查的人中,对德国的经济制度作出不好的评价的人相应地从23%增至29%。不作出评论的人数从24%增加到31%。    更加令人忧虑的是:无论在大多数已不再工作的60岁以上的德国老人中间还是在还有职业前途的16岁至29岁这一代年轻人当中,都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对德国的经济制度作出好的评价。显然主要是围绕养老保险的讨论使老人们感到害怕,年轻人逐渐失去对社会市场经济的信任主要是由于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减少。    根据民意调查,在柏林墙倒塌不久的1990年2至3月份,77%的东德人表明,他们对联邦共和国的经济制度作出好的评价。    从那以后,社会市场经济的声誉在德国东部便急剧下降。    今天在德国重新统一6年之后,只还有24%、即不到四分之一的东德人对路德维希·艾哈德的创造感到满意。感到不满意的占41%,明显居多数。    在与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直接比较中,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民意调查中几乎到处得分,不仅仅在东部,而且也在共和国的西部。    1995年7—8月份,只有47%的西德人把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安全”联系在一起,到1996年11月已经有58%的西德人把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安全”联系在一起。在东德,这一比例甚至从81%增至86%。“致富”被看作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物质优势。在东德,持这种观点的人从1995年7—8月的63%减少到1996年11月的近48%。    虽然东德人对社会市场经济的满意程度明显地低于西德人,但对未来经济发展作出的评价在新联邦州里要比老的联邦州里积极。1996年底,在东部至少有25%的人认为,““10年后我们的经济情况会比今天好”。而在西部只有14%的人这样看。认为10年后经济情况可能变坏的人数在西部占44%,而在东部只有21%。市场经济力量今后将不断增长    《经济周刊》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根据德国人的看法,经济制度的市场经济因素在不断增加,而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在不断下降。    在标有1至5的数字的刻度盘(1等于“市场经济胜过一切”,5等于“社会胜过一切”)上表明,现在经济制度的重点已经稍稍偏向市场经济:由民意调查人员计算出来的全德的值为2.35,西德的值为2.43,东德的值为2.06。东德人认为经济制度的重点已经明显地偏向市场力量。    过去的比例是怎样的呢?10年前市场因素和社会福利国家因素在西德人的评价中几乎保持平衡,平均值为2.97。那么10年后的情况将是怎样的呢?无论在新的还是在老的联邦州里,居民都在期待朝市场经济方向猛推一下。到2006年,刻度盘上的值在西部平均为2.01。在东部甚至达到1.7。经济界可以感到高兴:方向是对的。    在30至40岁的人当中,有半数认为10年之后市场经济在德国将非常明显地占上风。    对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的评价也表明了这一点。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在被大多数居民所接受。有74%的德国人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因素即竞争是好的,竞争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和想出新的主意。只有16%的人认为,竞争是有害的,它会使人的恶劣行为显露出来。有53%的人(占明显的多数)赞同加强私有化,只有20%的人(占少数)还赞同加强国有化。

2. 日本广告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日本《读卖新闻》2月25日报道】题:截至1996年广告费连续三年增加    据电通公司24日发表的“1996年日本广告费”的汇总材料说,1996年广告费总额比上一年增加了6.3%,达57699亿日元。广告费连续三年增加,已经超过过去最高水平的1991年,当时的广告费为57261亿日元。广告费增加是由于以景气恢复为背景企业积极参加广告活动的结果。    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四大媒体”1996年的广告费比上一年增加了7.9%,达37795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有线电视、卫星广播和卫星通讯等新媒体的广告费还只占整个广告费的0.3%,增长率为10.1%,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四大媒体各自的广告客户中,增加最多的是包括移动电话和个人电脑的“信息及通讯”方面的客户,比上一年增加了28.1%。此外,数字相机等“精密机械和办公用品”方面的客户增加了22.1%,快餐食品连锁店等“各种服务行业”的广告客户增加了15.7%。而且,周末旅游汽车等经营情况良好的“汽车及其用品”的广告客户也显著增加14.6%。    相反,广告客户减少的是以下三个领域:“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减少4%);“教育、医疗服务和宗教”(减少1.9%);还有“食品”(减少0.4%)。    据认为,今年在有望因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竞争而使广告活动积极开展的正面因素的背后,也有很多负面因素。譬如,预计景气恢复将变慢;消费税提高;由于中止对某些产业的特殊减税而抑制了个人消费以及企业效益停滞不前等。

第 5 版

1. 德国裁判接受“再教育”

【德国《世界报》2月8日文章】题:德国足球裁判接受再培训    比赛结束之后,甚至连败北的法国运动员也来到裁判穆门塔勒跟前,对这位瑞士裁判的工作表示感谢。虽然巴黎圣日耳曼队在巴勒莫以1比3输给尤文图斯队,未能夺得超级杯,但法国人失败的原因不在于这位瑞士裁判。穆门塔勒说:“这场比赛令人高兴,它既紧张又规矩,是一场非常出色的比赛。”这位瑞士裁判的工作令人信服,受到观众和运动员们的好评。    为了使担任联邦甲级队联赛的裁判在足球场上的举止能更加令人信服,德国足球协会聘请专家周末在卡尔斯鲁厄对他们进行额外的训练。德国裁判委员会主席罗特说,采取这一举措能够“开阔裁判的视野”。    在过去几年里,对裁判的要求已发生变化。裁判仅仅知道犯规和罚任意球等比赛规则已不够了,谁想在比赛期间战胜有时是放肆的国家运动员,谁想学会忍受运动员和球迷们的嘲笑,他就必须接受再培训。研究体育运动的专家哈斯去年已给裁判们传授心理方面的知识,心理学家格拉斯豪泽尔给裁判们进行了提高雄辩能力的训练。专家们的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甚至欧洲足联最近也请格拉斯豪泽尔在塞浦路斯为裁判们举办了一个讨论会。    主管教育的施特里格尔现在邀请55岁的瑞士教育家翁特内雷给裁判们传授知识。施特里格尔说:“更多地被接受和更好地被聘任”是这次讨论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施特里格尔认为,运动员太强烈的抗议应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但他也表示希望通过裁判的巧妙处理来化解矛盾。    这位瑞士教育家想方设法向领导人员和裁判传授感情移入的能力,使这些善感的领导人变得更加自信。穆门塔勒评论说,参加翁特内雷主持的讨论会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他说,他现在更加懂得哪些运动员会帮助裁判主持一场比赛,而对哪些运动员必须加以注意。在巴勒莫的比赛中,他至少不必向运动员提出警告。穆门塔勒认为,这种讨论会肯定是有成效的。    这听起来似乎使人觉得,德国足球协会的裁判再培训举措不是错误的决定。

2. 世界手球先生-------里夏尔松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月5日文章】题:法国手球名将雅克松    ·里夏尔松    里夏尔松今年27岁,留尼汪岛人,他每年的纯收入为30万马克,此外还有一辆梅塞德斯牌小汽车。1995年他同法国国家队一起在冰岛夺取了世界冠军,在比赛中他是出类拔萃的队员,后来被评为“年度世界手球先生”。在法国他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教练格洛特对里夏尔松大为赞赏。去年在西班牙进行欧洲冠军赛时,在其夫人的帮助下,他转会德国。今年赛季一开始门票的销售量就呈上升趋势,观众大多是年轻人,而且其中许多是热情的女士。    里夏尔松已经发出了3000张有他亲笔签名的名片。球迷用品销路很好,人们争相购买他穿的17号的球衣。但是,却没有真正能够摹仿得了这位总是面带笑容的手球能人的人。他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优秀的防守队员,但是,请不要以德国式的打法来理解里夏尔松的防守。他不是靠硬拼来阻止对手射门,而是以速度和技术来破坏对方的进攻。他经常冷不防地把对方的球截走并开始反攻。教练格洛特有时也把他安排在主攻的位置上,在进攻的位置上他更是得心应手,他的出其不意的战术屡屡得胜。格洛特对他的评价是:“里夏尔松打球不靠硬拼,而是靠技术,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手球运动。”    当然,一个球队单靠一个能手还是不行的。有时里夏尔松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为对方的防守队员总是死死地牵制住他。平时教练也有意识地对里夏尔松进行突破包围的训练。里夏尔松说:“我的父亲总是这样说,只有能够冲出包围圈的人才是好运动员。”他的目光里透出机智而且总是面带笑容。    在里夏尔松的家乡留尼汪岛上各种肤色的人和睦相处。他宣布,5年或10年后结束在欧洲的体育生涯,到那时他便重返留尼汪岛,回到母亲和5个姐妹的身边。

3. 韩国乒协新战略

【韩国《朝鲜日报》2月21日报道】题:向中国学习以跨越世界障碍    大韩乒乓球协会试图跨越世界乒乓球最强国中国。但是他们认为,“只有向中国学习才能跨越这一世界障碍”。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阻碍韩国乒乓球征服世界的最高屏障。大韩乒乓球协会在经过长期的内讧以后,最近选举朴洪基为新会长,从而使内部逐渐安定下来。乒乓球协会新的执行部目前把在中国建立当地的企业队,引进中国当地教练,扩大同中国的交流作为优先课题。在乒乓球协会的构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中国天津的第一毛纺织品服装厂建立一个由当地选手组成的企业队。    乒乓球协会理事李基仁说,乒协的计划是“招募中国各省市代表队中的优秀人才组成当地企业乒乓球队,然后引进中国国家队的领队和教练进行训练”。他说,这个计划“已经得到天津市当局的友好答复”。乒协计划把天津企业队作为扩大与中国交流的桥头堡。乒协解释说,仅天津市就有50多名优秀选手,如果从中国全国看,仅次于国家队队员的“璞玉”难以计数。    今后将组织当地企业队与国内选手进行直接对阵,并且把中国教练引进国内,以直接学习“秘密技术”。乒乓球协会以前为了击败中国,曾经推进过进口中国选手和教练的工作,但是,由于当时存在妨碍两国交流的外交上和政治上的障碍,这项工作最终被放弃了。

4. 韩国特种部队(下)

(续昨)在韩国战争中,一支被称为“KLO部队”的特种部队曾经负责搜集北方情报和营救飞行员等特种任务,因此被认为是韩国特种部队的始祖。但具备正式规模的第一支特种部队则是1955年11月由在美国接受正式特种战训练的32名成员所组成的UDT小组。在这以后,成为特战师前身的第一工需特战团和海军陆战队特殊搜查队在50年代末相继创建。韩国特种部队的训练与编制基本上是沿用美国特种部队的规程,同时加入一些韩国特色的东西。    特种部队的训练强度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各个特种部队都要经过大约24周的训练,只是UDT小组和海军陆战队特殊搜查队主要是加强海上训练的强度,特战师加强高空渗透训练和山地训练的强度。基本训练结束后,还要不断地训练以提高战斗力。    海军陆战队特殊搜查队的训练也非常严格,搜查队员们的基本训练首先是一周左右学会驾驶橡皮艇登陆。由于搜查队的作战是从海岸渗透开始,因此掌握橡皮艇的驾驶技术十分重要。在前16周的基本训练期间里,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上,队员们都时刻离不开橡皮艇。橡皮艇重量为85公斤,再加上其他装备,重量达到200公斤,如此大的训练强度使经过基本训练的队员们都说,“训练以后脖子都粗了0.5~l英寸,连以前的衬衫都穿不了了”。    基本训练的难关是被称为“地狱式”的为期一周的极限生存训练。这种训练极其残酷,如果把一周的这种训练和两年三个月的军队生活相比较,任何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训练的地点极难忍受。队员们要顶着橡皮艇在生活垃圾和下水道入口处爬行,教官们一旦发现哪个队员怕粪尿等污物进入眼睛、鼻子和嘴而影响训练,就不讲情面地把他的头按到污水中。教官说,这种训练就是要“使队员们摆脱一般人的羞耻心和自尊心,培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忍受的精神力量”。    在“地狱周”训练中值得一提的是胆量的训练。为了训练队员的胆量,让队员们晚上去火葬场守夜,经常有队员就靠着甚至抱着要火葬的尸体打盹,一点都不害怕。还有一项就是用手枪向穿着防弹服的队友的前胸射击。这种方法虽然极其原始,但可以培养胆量和对自己队员的信任。经过这一周训练的队员都表示肌肉强度大大增加,身体素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能够适应任何情况。    最后的生存训练就是把队员放到无人岛或山沟里孤立起来,完全切断粮食供应,在一周时间里完全以草根树皮、青蛙和昆虫来维持生命。生存训练结束时,人已经变成皮包骨了,头两顿饭要喝粥,然后再慢慢恢复胃的功能。    在前16周基本训练结束后,队员们就能够轻松地在水里游上10公里,呆10个小时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成为搜查队员了,因为还要进行游击训练和高强度行军训练,也就是身负30公斤的装备沿着山岭每天走50公里,走上8天9夜,共行军400公里。此外,队员们还要在冰天雪地中经受考验。通过种种训练,队员们都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随着时代的变化,走私毒品和恐怖等犯罪行为开始威胁到人类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高度专业化、具有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能力的特种部队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各国人民也都对自己国家的特种部队给予了特别的信赖。    但韩国则不太一样。以前,由于很多重大事件都有特种部队介入,因此以前一直被认为是韩国“权势的家丁”而名声不好。现在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特种部队的人员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均学历已经达到了大专程度。(下)

第 6 版

1. 欧洲商界女性(三)

斯佩勒—康德利合伙公司的合伙人玛赛勒·斯佩勒:“做个火星人不容易”    玛赛勒·斯佩勒自1981年在巴黎INSEAD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后,她先后在6家公司做过事。这些工作形形色色,从荷兰阿姆斯特丹海内肯酿酒公司高级项目经理到美国捷运公司(英国)战略规划副总经理。    现年45岁的斯佩勒没有将她的被解职归咎于性别歧视。她说:“我从没这么想过,因为许多男人也和我一样得离开公司。”但是她曾经因性别而遇到了麻烦。80年代初她在设在美国的一家广告公司处理了一笔2500万美元的广告业务,但是没有得到晋升,因为委托人表示,他更想要一位40岁的男性主管。当时31岁的斯佩勒离开了这个公司,攻取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开始转向营销行业。    后来,她在海内肯公司任高级项目经理。她喜欢这份工作,但终于辞职回到了英国。即便到了90年代,她担任营销主管的那家“很不错”的公司的董事们仍然不愿邀请她参加午餐会。她说:“他们想不到我会是从火星上掉下来的;他们不知道该对我说什么。”    斯佩勒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用实际行动证明她们的管理能力,这一切将改变。她极力反对美国式的赞助妇女计划。她认为,这些计划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因为它们使“性别成为一个问题”并鼓励作表面文章。1989年被解职后,斯佩勒结了婚,同她的工程师丈夫开了一家项目管理咨询公司斯佩勒—康德利合伙公司。(三)

2. 柏林向媒体大都会迈进

【德国《世界报》2月6日文章】题:柏林要发展成媒体大都会(作者米·格诺伊斯)    在各个地区竞相以最快速度完成结构转变的竞争过程中,大概没有比媒体企业家更为受人们欢迎的了。北威州和巴伐利亚州推行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尤为大胆,并终于将好些电视台吸引到了科隆和慕尼黑。柏林也迫切需要转变结构。在这个未来的政府所在地,向媒体大都会转变的良好条件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与伦比的。但在过去几年还很难看出政界对媒体向首都迁移表示支持,也很难看到这个行业展开攻势。    柏林的经济官员大概认为,首都发展成媒体的“麦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希望在政府迁来之时,电视台、报纸和杂志也会接踵而至。    但是,负责改善投资环境的官员无一是在单纯争夺传统媒体所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最受欢迎的新东西是“信息通信技术”。因此,负责改善柏林媒体环境的市政府官员决定要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在相互竞争的各个地区,处于有利地位的是那样一些地区,它们不仅能够提供传统的媒体,而且能够提供尽可能多的多媒体、软件生产厂家、通信专家或者电脑专家。最后可以看到,在网络时代,各个信息载体会渐渐融合为一体。多媒体终端器等待着进入千家万户。    柏林正在努力使她的高效能的科学界成为投资环境的最大优势。三所大学、四所学院、六所专科学校年复一年地培养出资深的科技人才。此外,大学以外还有200所研究机构。应该使他们更好地同经济结合起来。    柏林也是德国媒体和通信最大的教育场所。这一科学潜力正适合负责经济事务的市府委员皮罗特的经济促进计划。他希望科学家展开新的攻势来创建工作岗位。他观察到,离开高等学校直接走上独立道路的人,大多数都选择柏林来办企业。越来越多的现代中小企业创造着工作岗位,弥合传统工作岗位的持续消失而产生的断层。据政府统计,在柏林的信息、通信和技术领域活动的有大约6000家公司、4400个媒体供应商、1100家软件供应商、350个通信供应商。70000名从业人员实现的营业额达200亿马克。柏林有6万公里光缆,同光缆联通的家庭有120万个,数字化的电话网不久也将全部完成。政府希望,这些技术上的基础设施和信息领域的技术知识,能够对诸如医疗技术、生物或者交通技术产生磁石般吸引作用。    在电视生产上柏林市政府也感到了首都的效应。制片人总是愿意在会出点新闻的地方制作电影或者电视连续剧。巴伯斯贝格是柏林最现代化的电影制作地之一。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电视制作中心柏林阿德勒斯霍夫的DEF,正在向着电视生产中心前进。经济界也采取主动行动来改善柏林的信息通信技术环境。为了使柏林作好准备向信息时代过渡,这一行业的大约25家公司新近联合组成了一家公司,简称为“ProTIME”,即“为了通信、信息技术、多媒体、娱乐”之意。“ProTIME”要使这个地区成为领导这一新技术的地区。

3. 外企对美国人吸引力日增

【美联社华盛顿2月19日电】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受雇于外国公司    一项调查报告今天说,在外国公司工作的美国人的人数自1980年以来翻了一番,达到近500万人,这一情况突出显示全球经济对美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投资组织发现,这些工作职位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得克萨斯州    ——占总数的1/4。国际投资组织是设在华盛顿为在美国有业务活动的外国公司服务的商贸协会。    这家商贸协会说,为外国公司的分公司工作的美国人人数从1980年的203万增加到1994年的487万。1994年是能得到统计数字的最近年份。这意味着,同期美国全部工作职位上升24%,而外国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的工作职位增长了140%。    这份报告说,在外国公司工作的工人得到的工资比其他美国公司付给工人的工资平均高26%。1994年外国公司雇用的美国人中近一半在制造业。这占总数487万人中的203万人。

4. 英国北威尔士开始调查儿童性骚扰案

【美联社伦敦2月13日电】据说北威尔士70年代和80年代有数百名儿童在家中遭到公职人员的性骚扰,英国的司法部门对此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    调查者们审理了针对公职人员的650起控诉。一些幸存者说,这些性骚扰案件被这些职员和社会工作人员隐瞒了几十年。大约有10个性骚扰案中的少年现在已经死去。资深的法官杰勒德·伊莱亚斯说,大部分人都是出于绝望而自杀的。    这次调查始于1月21日,预计要持续一年,需要花费1000万英镑。调查者已经从部分受害者那里获得一些证据。    由政府任命的这个法庭的法官们已保证要进行深入彻底的调查。伊莱亚斯法官说:“本法庭要千方百计查它个水落石出。”    90年代初,北威尔士已经有7名男职员因对一些少年进行性骚扰而被判有罪。据伊莱亚斯说,一些行动不便或者弱智的孩子经常在家中遭到性骚扰,肉体被摧残。    总共有138名男孩对职员提出控诉。

5. 丹麦离家出走儿童增多

【沙特阿拉伯《中东日报》2月9日文章】题:丹麦儿童宁愿露宿街头    丹麦警方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说,丹麦儿童失踪和离家出走的现象明显增多。据丹麦官方统计,1995年,儿童失踪案件306起,1996年,儿童家长向警方报案486起,比上一年增加了约60%。根据警方所提供的数字表明,今年,失踪儿童数目将会高于去年。    专家们警告说,这个问题是十分严重的。丹麦一家“儿童之家”负责人说:“谁也不愿意离家出走,促使儿童离家出走的一定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尽管如此,但主要的原因应归咎于其家人。”    儿童心理学家乔恩·奥斯德认为,离家出走是不正常的行为,这意味着家庭有某种缺陷。儿童离家出走是另一种方式的自杀。社会和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不愿意同其家人生活在一起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之间的纠纷和争吵、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其他事情早出晚归而对孩子的忽视、作业繁重、父母对某个孩子特别是最小孩子的偏爱而引起另一个孩子的敏感、父母分居、单亲家庭或父母再婚等。    逃离家庭的儿童或少年或同他的朋友们生活在一起,或进了收容所。不论他们离开家多长时间,最终都会宣布同他们的家庭脱离关系,这种情况在18岁以下的少年中居多。    一位名叫拉斯姆斯的小男孩说,他的父母经常在家里吵架,弟弟哭闹,家里的所有事情都令人烦恼,他的母亲整天忙于家务和照看他的小弟弟。    14岁的少年汉森也离家出走了,因为他忍受不了他的醉鬼父亲。在他的父亲由于酗酒而死了之后,他又回到了家里。现在,他幸福地同他母亲生活在一起。

6. 华盛顿市长埋怨首都未获应有地位

【美联社华盛顿2月16日电】题:巴里说华盛顿受到不公正待遇    华盛顿市长马里恩·巴里今天说,法国人把巴黎当作“贵妇人”,北京是中国“王冠上的宝石”,然而在世界上作为首都的城市中,华盛顿是一座被漠视的城市。    巴里在全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中说,美国首都在结构方面有缺陷,不能征税,因而不能像其他大城市那样享受各种服务性事业。巴里说,如果由国会设立的华盛顿财政控制委员会不让他再筹措资金偿还债务来平衡该地区的预算,他将不得不削减警察、消防和学校等服务性事业。    巴里抱怨说:“世界上每个国家对待其首都都比美国对我们要好得多。法国人把巴黎当作贵妇人。在共产主义中国——我最近去过那里——他们把北京当作王冠上的宝石。”    巴里说,华盛顿收入的50%用于履行州的职能,如管理监狱或给穷人提供照顾。巴里还说,在华盛顿的全部收入中70%被哥伦比亚特区外的人挣走。他说:“我们不能对那些收入征税。如果我们能的话,我们可得到7亿美元。”    巴里说,美国总统克林顿已提出一项计划,由联邦政府接管诸如监狱之类的某些州级职能,他对此感到很高兴。作为回报,华盛顿将放弃联邦政府每年支付的6.6亿美元款项。

第 7 版

1. 嗅觉比听觉、视觉反应快

美联社2月3日报道,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戴维·扎尔德通过先进的仪器对人的嗅觉、听觉和视觉反应进行试验。监测仪器显示出受试者脑部深处的一对负责处理气味的扁桃状结构立即作出反应。眼睛和耳朵与大脑之间则没有这种特殊的结构。

2. 俄罗斯发明清理石油污染的新型反应器

俄通社—塔斯社2月21日报道,这项技术的研制厂家负责人说,每台反应器每小时可清理12吨油污,有效率达99%。

3. 松下公司将向海外推出数字视盘机

法新社1月20日报道,松下公司计划在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出售高档的A300机,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美欧推出DVD播放机,并逐步向其他国家扩大销售。

4. 与艾滋病搏斗的勇士们(上)

【美国《时代》周刊1月6日一期文章】题:一项集体合作的成果原文提要有几十位与艾滋病进行英勇斗争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人员值得表彰,何大一是其中一位。以下是另外一些人。吕克·蒙塔尼耶事实证明,80年代初的巴黎是研究艾滋病的绝好地方。病人有男有女,欧洲人、非洲人都有。患艾滋病的同性恋者非常少,因此法国医生没有被这种病是“同性恋灾难”的思想所迷惑。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因此他们求助于巴斯德研究所的著名病毒学家蒙塔尼耶寻找原因。到1983年,他的研究小组分离出了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他们的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忽视了。后来,1984年,罗伯特·加洛博士宣布,他发现了这种病毒。直到一场痛苦的诉讼战之后,这两位科学家才同意,他们共同享有因这项发现所获得的荣誉。今天蒙塔尼耶在非洲创办了一些艾滋病研究和治疗中心。罗伯特·加洛以他的脾气和蔑视权威闻名的加洛博士挺过了科学发现归属权之争,并最终与蒙塔尼耶共享荣誉。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写作或与人合著了1000多篇科学论文,他还是全世界论文被人引用最频繁的研究人员之一。70年代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工作期间,他发现了可增强免疫能力的分子白细胞介素—2,并分离了导致人类得癌症的第一种逆转录病毒。    他对艾滋病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诱导艾滋病病毒在实验室条件下生长,以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它导致艾滋病,研究出一种艾滋病病毒抗体试验,确定似乎使某些人不得艾滋病的蛋白质。1993年在正式洗清窃取科学成果的指控后,加洛离开了国立癌症研究所,在马里兰大学创办了他自己的病毒学研究所。玛丽·吉南长期人员不够、资金不足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是第一个认真研究艾滋病的医疗分支机构。在从事基本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控制中心的人员跟踪着每一个可能引导他们找到传染病源的线索。这其中没有人比吉南博士工作更勤奋了,这位性传播疾病专家会见了几十个男人、女人、吸毒成瘾的人以及囚犯,询问一些有关他们个人性生活的情况。他们的叙述使她确信,艾滋病是通过性交和静脉注射传播的,她立刻着手试图敲响警钟。    今天吉南是疾病控制中心城市卫生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在这里她仍然强调预防。她说:“人们得明白,他们的性伙伴越多,患病的危险就越大,但是他们不愿听这些。”保罗·福尔伯丁    现身兼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及旧金山总医院艾滋病项目主任的福尔伯丁受到的是肿瘤学方面的训练。当同性恋者开始染上一种称为卡波济氏肉瘤的罕见癌症时,他是首批提醒人们注意这个问题的人之一。但是,他最著名的是他在抗病毒药物AZT方面所做的工作。80年代末期,他领导进行了几次表明这种药可能推迟艾滋病症状发作的试验。后来的研究证明,病情的暂时缓解是短时间的。福尔伯丁没有灰心丧气,他像何大一那样,开始使用配伍疗法在刚染上艾滋病病毒的患者身上作试验。彼得·皮奥70年代末,皮奥博士在安特卫普行医时,他开始看到一种新的病人。几十个来自中非的有钱人(男女都有)上门求医,他们都患有一种奇怪的使人逐渐消瘦、最后都无一例外死亡的症状。直到1981年,皮奥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一次科学会议时,他才认识到,过去10年在非洲蔓延的那种病实际上是艾滋病。    当时美国许多研究人员仍然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同性恋病。但是,皮奥设法说动了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些研究人员随他同往扎伊尔。他们的调查证明,在非洲,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经常方式是异性接触,妇女可将此病毒传给她们尚未出生的孩子,梅毒和其他性传播疾病有助于艾滋病的传播。今天,作为联合国艾滋病工作的带头人,皮奥发起了一些预防计划,并游说医药公司开发一种疫苗。    (上)

5. 机器人“互扶互助”上下台阶

【《日本经济新闻》1月6日报道】题: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协调机器人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开发了协调机器人,它克服了只靠一台机器人不能上阶梯的缺点,让两台机器人互相帮助上阶梯。    一旦无线电下达奔向目的地的指令,两台机器人便一起行动来到阶梯前。紧接着担当领导角色的机器人通过无线电向另一台机器人发出求援信号,于是这台机器人把手腕放到担当领导的机器人身体下面,帮助它登上阶梯。担当领导的机器人平稳上去后,便把另一台机器人拉上去。用同样的动作也能下阶梯。    时下正在开发多台机器人互相帮助进行工作的“自律分散协调型机器人”,这是由于受到像依靠集体力量互相帮助进行高超工作的蚂蚁那样的昆虫的启示。这种性能单一的机器人构造比较简单,又可以让它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比起万能型机器人不仅在技术上容易制造,而且还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6. 由于俄未能按时造出工作舱阿尔法空间站推迟半年发射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2月24日电】据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尤里·科普捷夫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俄罗斯、美国、欧洲航天局、加拿大和日本一致决定,把他们共同参与创建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的发射时间推迟半年,从1997年11月推迟到1998年6月。    科普捷夫承认:“此次推迟时间责任在俄罗斯,俄罗斯没能按时制造出工作舱。”他说,俄罗斯的这项工作在时间上拖后了12至14个月,主要是国家拨款不足所致,但“俄罗斯有可能把研制时间缩短到七个半月或八个月”。    该工作舱价值330万美元。1997年预算对它的拨款作了规定。此外还有1.5万亿卢布计划由国家担保,由政府通过专项决定予以提供。    据称,参与该项目的各国曾提出几种解决办法。但最终各方一致决定,不对项目做任何修改,而是把开始发射时间推迟。阿尔法空间站的第一部分——货舱将于1998年6月发射,而按原计划,俄罗斯赫鲁尼切夫中心本来是准备于1997年11月27日发射的。按原计划,阿尔法空间站的第二部分——由美国研制的第一节舱应在1998年7月发射,由俄罗斯研制的工作舱应是在1998年11月底发射。

7. 十年后也门可能无水可用

【路透社也门萨那2月18日电】随着水位的下降和用水需求量的上升,有上百万人口的也门首都萨那,10年之后它的水资源可能耗尽。    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说,数十年来一直维持这个位于阿拉伯半岛最顶端的干旱、贫穷的国家生计的井水即将耗尽,萨那有可能在2008年无水可用。    也门的1600万人民每年消耗大约28亿立方米的水,但是大自然和其它资源只提供其中的3/4。    这个差额靠抽取地下水(其中包括抽取有数千年历史的矿泉水)来补充。污染和过度抽取已经毁掉了许多不可再生的地下蓄水层。    世界银行在1995年的一份报告中说:“也门正面临着一场水危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耗尽其深处地下蓄水层的速度像也门的那么快,而同时又在开发所有的地面水。”

8. 俄发明生态养鱼法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2月20日电】俄罗斯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无废生物技术,这种技术能保证一年四季养殖生态洁净的鲤鱼、鲶鱼和鲟鱼。此外,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剩下来的生态洁净的物质,如鱼粪便和剩余饲料等可以用来准备种植生态洁净蔬菜的土地。鱼和蔬菜都要在一种特别设备中养殖和种植。用这种特别设备养殖的鱼产量要比池塘鱼高出上千倍。这种技术已在“布鲁塞尔—发明—96”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银奖。    目前,水体中的鱼类储量和产量不断减少。在一种方便而效果好的特别设备中养鱼可以迅速补充生态上洁净的优质鱼的不足。

第 8 版

1. 港刊文章:克林顿应制定明智的对华政策

文章认为美政府光承认与中国的关系对美国来说很重要是不够的,必须使美国公众和国会确信需要强化他们对改善对华关系的支持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2月27日一期文章】题:克林顿应制定对华政策(作者秦家骢)    美国政府不久前发表一年一度的世界各国人权情况调查报告,严厉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    但是第二周,华盛顿强调中国以及美中关系的重要性。因为克林顿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孤立中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中国在世界上发挥适当的作用符合美国的利益。”    四年来,克林顿政府付出很大的代价了解中国的许多情况。它现在走上正确的道路,即与客观存在的而不是美国所希望的那样的中国打交道。由于与中国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因此,美国必须准备分别考虑各个方面,避免把一个方面和另一个方面联系在一起。    在去年的台湾海峡导弹危机之后,美国认识到它与中国的关系需要受到最高一级的注意。因此,当时的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5月主张“我们两国领导人应定期举行首脑会晤”。    但是,政府光承认与中国的关系对美国来说很重要,这是不够的。这种关系还很脆弱,需要强化公众对改善这种关系的支持。必须使美国公众和美国国会确信这一点。为此,克林顿总统必须亲自负责处理这个问题。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的罗伯特·曼宁不久前在华盛顿对我说,现在需要的是“两党取得新的共识”,以改变美国人民对中国的看法。    曼宁指出,“没有中国的合作,世界不可能稳定”。美国公众应当知道,高级接触乃至首脑会晤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不应认为那是华盛顿的“恩赐”。    由于这种关系的重要意义及其复杂性,因此,由克林顿定调子,就中国问题发表重要讲话确定华盛顿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很重要的。    他应当说明中国的重要性和需要把它作为大国来对待。由于总统带了头,他能够使美国就中国问题取得新的共识,而这种共识自从1989年以来已摇摇欲坠。    总统带头采取重大行动将有助于为定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的首脑互访做好准备。由于态度果断,克林顿将使主张孤立的人和极端分子难于坚持己见。是时候了,总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对看来是国民的情绪作出消极反应。总统是能改变这种情绪的。    克林顿在其讲话中应突出的不是中国造成破坏的能力,而是它在保证和平——特别是东亚和平——方面一直在发挥的作用。美中关系不稳定,将使整个地区不稳定,而这个地区在经济上对美国具有重大意义。克林顿应勇敢地采取行动,提出永远让中国享有最惠国贸易地位。目前一年审议一次的做法毒化了气氛,因为它只会对中国产生敌对情绪,与确保自由、移民或贸易毫无关系。国会也对每年辩论一次感到厌倦。    总统这样发挥领导作用,也将对中国的情绪产生有利影响。现在存在着这样的严重危险:中国对美国的信任逐步消失。必须以互相了解和容忍取代两国之间的误解、疑虑和敌对的气氛。总统带头采取的重大行动有助于使中国认识到,偶尔提出的批评丝毫没有背离华盛顿想和北京建立良好关系的决心,美国并不打算剥夺中国在世界上的合法地位。

2. 一位资深银行家认为:美日必须与中国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法新社香港2月18日电】题:银行家说美国和日本必须与中国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一位资深银行家今天敦促美国和日本必须与中国缔结新的伙伴关系,因为中国是亚洲的经济强国。    东亚银行副董事长兼总裁戴维·李说:“美国和日本需要在桌子旁边再放把椅子,邀请中国和它们一起入座。”    他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都听说过两人成伴,三人不欢的谚语。但如果在亚洲的街道上走一走,你就会看到,我们习惯人多热闹。”    他说:“无论如何,亚太地区三大强国建立伙伴关系对这一地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他说:“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和亚洲的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而中国去年得到4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    华盛顿和日本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李先生说,中国的崛起“不应引起忧虑”,因为中国领导人的“首要目标”是共同繁荣。而且他们知道,繁荣需要和平与稳定。    他说:“因此,我们需要各国的国家领导人互相合作和互相尊重,而不是公开指责对方。这是亚洲的标准,而且是向共同目标努力的最好办法。”    他说,美国公司应更多地到亚洲,尤其是中国发展。    他说:“令人关注的是,1995年美国和日本在中国的投资比例都不到10%。如果不增加投资,美国和日本都会成为输家。”    李先生在谈到香港问题时说,虽然中国和英国在政治上发生争吵,但各界对今年7月香港移交充满信心。他补充说:“对香港人而言,这并不新鲜。从1982年中英开始谈判以来,他们就目睹各种分歧的出现和解决。”    李先生说:“他们真正关注的是移交以后的事。他们希望看到非常光明的前景。”

3. 强大祖国作后盾 香港未来会美好

【香港《星岛日报》3月1日报道】题:十二亿人祖国做后盾香港未来会美好(记者陈培笙)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昨天首次参加全国政协港澳小组的讨论,江泽民在会上指出,做好香港的回归工作和1999年实现澳门的回归,将会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他强调,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人心所向,也是大家共同愿望,有港人的努力,祖国作后盾,及12亿人民支持,香港一定能够平稳过渡,一定能够实现政权的顺利交接,一定能保持长远的繁荣稳定。    【香港《快报》3月1日社论】题:江泽民到政协港澳组鼓动信心    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昨天亲自到政协港澳组委员住地,会见了小组全体委员,和他们举行了座谈会,这在过去还不曾见过。这件事有它的象征意义:第一,它表示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对港澳的重视;第二,它表示,“一国两制”构想的设计者邓小平虽然已经去世,他制定的香港工作方针政策,将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变”的承诺将会兑现。    江泽民本人昨天在座谈会上就亲自作这个承诺。他提到“一国两制”不仅是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好办法,而且可以为世界上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国家提供范例。江泽民用他自己的信心来鼓舞出席座谈会的港澳政协委员的信心,鼓舞港澳同胞的信心。他宣称,香港一定能够平稳过渡,一定能够实现政权顺利交接,一定能够在主权回归之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江泽民昨天作出的这个承诺,至少已经给香港人带来希望。更大更多的信心,将在以后中央的实践,各级涉港官员的实践经过检验后逐步增加。江泽民昨天在北京答记者问时,对香港“九七”前途只讲了一个字:“好!”我们也同意香港的前途就是好!

4. 日刊文章:中国西南地区的振兴崭露头角(中)

(续昨)具体地说就是,建设从云南省的昆明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电气化铁路“南昆铁路”(1997年3月完成),并使其与从四川省的成都到云南省的昆明的“成昆铁路”(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改成电气化)连接。这样一来,就可以构筑从内地到广西的港口的“轴线”,设法开发沿线和搞活沿线的经济,并且刺激大西南的经济发展。    引起国内外注目的三峡水力发电站的建设,也是推进大西南出海通道战略的因素之一。1997年11月将进行三峡水力发电站建设的“拦截长江工程”,这样,历来利用长江航线的西南地区的物资流通将大受影响。那时,这一“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重要。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的这一大西南出海通道战略的实施,可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绝好的机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10个沿海地区中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处于沿海地区的华南地区与内地的西南地区的接点的广西,矿产资源丰富,包括已发现的有色金属在内,矿产品有101种之多,亚热带生物达1700种,包括香辣调味料在内的有加工和出口价值的东西很多。    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海市,被指定为“沿海开放城市”。但是,在对越南关系紧张的时代,由于处于战争的前线,所以该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晚。    近年来,随着中越关系的改善和“九五”计划的实施,该自治区认识到中西部地区开发是本世纪的最后机会,因而制订了广大的地区振兴计划。该自治区计划在本世纪的最后数年间,包括完善电力和通信等社会基础设施在内,上35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000亿元人民币。    1996年,作为实施大西南出海通道战略的一环,为了构筑包括沿海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线以及空中航线在内的立体而全方位的交通网,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项目投入了32亿元人民币。    另外,关于通信领域,正在推进建设数字交换机59万条线路、长途电话35万条线路、光纤10000公里以及卫星通信台等四项计划。    电力领域,1996年举行了国家主导的“广西来宾电厂”招标(法国联盟中标),同时,推进八座中型火力发电站和四座水力发电站的建设项目。产业振兴    大西南出口通道战略的另一个受益者是云南省。云南省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的矿产品有142种。其中,稀有金属的蕴藏量居全国第二位。    但是,这些资源几乎处于未开发状态。原因之一就是处于内地的云南省缺乏对外物资流通的条件。现在,云南省每年需要2500万吨的铁路运输量,但实际上只能满足1000万吨。因此,经济发展大大受到制约。    以大西南出口战略的实施为契机,云南省意欲扶植“四大产业”,即:(1)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业;(2)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业;(3)观光资源的开发和观光业;(4)烟草产业的现代化。(中)

5.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文章:邓小平──中国的改革家(上)

【德国《时代》周报2月27日一期文章】题:中国的改革家(作者德国前总理施密特)    我认识邓小平是在所有中国人都不得不穿毛制服的蓝蚂蚁时代。当时,邀请德国政府首脑的周恩来已经重病在身,不能再接待我,而毛泽东由于得了一次中风,说话能力受到很大损伤。因此,作东道主的主要负担就落在了邓的身上。我们谈了许多小时。对中苏之间发生战争的担心在谈话中占了重要地位,此外还谈到了国际政治中的几乎所有的问题,也对中国今后的发展作了几番问答。邓在任何一点上都没有偏离党的路线。我感到,对于这样一位年龄比我大、经验比我丰富、凭感觉我就对他有好感的七旬老人来说,他是忍辱负重,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遵从当时流行的党八股口径。关于他自己在政治上或者经济上的设想,他未置一词。不久以后我们听说邓下台了,而这并不是第一次。    15年内我会见了邓四次。在第二次,1984年,他的成就已经清楚显示出来。他担心中国未来可能有失业,设想怎样才能防止人们从迄今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流入十分繁荣的沿海地区。在那些天,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他稳健自信地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三军。    我觉得,他达到了掌握这个泱泱大国的权力的高峰。但是,不久以后这个印象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此后邓虽然放弃了他的一切职务,但是他的领导威信直到90年代都继续增长,尽管人民通过电视已经可以看出他的体力弱了。    没有孙中山,没有蒋介石,没有毛泽东和周恩来,邓的成就是无法理解的。但在我看来,人们在21世纪回首中国往事时仍然有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邓完成了这个大国的现代化这个最终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就。更何况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灾难性的结局相比,优越性是有目共睹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