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2-16

第 1 版

1. 叶利钦要求起草俄联邦与车臣权力划分条约

总统新闻处十四日说,这项工作应在三月三十一日前完成。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同日表示,他对起草上述条约持否定态度。(俄通社—塔斯社)

2. 美以首脑会谈未能在恢复叙以和谈问题上取得突破

这是以色列内阁秘书纳韦十四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路透社)

3. 北约秘书长结束对独联体国家的访问

索拉纳十四日称,他的访问有助于加强欧洲安全。(路透社)

4. 俄罗斯成功发射六颗卫星

俄官员十四日说,其中三颗是军用卫星,另外三颗是民用卫星。(美联社)

5. 阿拉法特为新一轮巴以谈判作准备

阿拉法特十四日在杰里科召集一些顾问开会,为十六日举行的会谈作准备。(法新社)

6. 叶利钦将于三月六日在议会上院发表国情咨文

总统新闻秘书十四日说,国情咨文将历时三十至四十分钟。(俄通社—塔斯社)

7. 斯洛伐克议会十四日决定就加入北约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根据法律,总统应在三十天内宣布举行全民公决。(俄通社—塔斯社)

8. 捷克议会批准捷德和解协议

捷议会下院在十四日的表决中以一百三十一票对五十九票通过了这一协议。(路透社)

9. 美国副总统访问南非

戈尔十四日抵达德班开始对南非的三天访问。他将与南非副总统姆贝基一起主持美国—南非委员会第三次联席会议。(法新社)

10. 叶利钦下周将进行一系列会晤

总统新闻秘书十四日说,其中包括与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会晤。(俄通社—塔斯社)

11. 国际议会联盟召开妇女参政问题的国际会议

来自七十多个国家的议员出席了十四日在新德里开幕的为期四天的会议。(美联社)

12. 韩国将向朝鲜提供三百万美元的食品援助

韩国官员十四日说,汉城还将向平壤提供核电站的主机。(法新社)

13. 外报评奥尔布赖特出访欧亚九国

【日本《朝日新闻》2月15日文章】题:奥尔布赖特出访欧洲和亚洲,意欲进行大国间调整(记者    水野孝昭)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从15日起出访欧洲和亚洲,这是她上任后首次访问外国。根据国务卿的“把亚洲与欧洲同样加以对待”这一强烈意向,这次出访的日程安排是,用11天的时间绕世界一周,访问九个国家。她这次不仅要访问盟国,而且要访问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大国,这意味着“奥尔布赖特外交”的开始。    奥尔布赖特国务卿13日向专程到国务院进行礼节性拜访的日本驻美国大使齐藤邦彦说,“尽管日程很紧,但是对美国来说,亚洲也很重要,因此,欧洲和亚洲都要去转一转”。之所以改变优先访问欧洲的惯例,就是为了要打破人们对她的“不熟悉亚洲”的评价。    之所以选择欧洲、亚洲的主要盟国以及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大国作为首次出访的国家,可以说是要以实际行动表明第二届克林顿政权的外交战略,即:“加强成为轴心的同盟关系,同时,进行大国间的关系调整。”    出访欧洲时,北约组织的扩大问题将成为中心。出访俄罗斯时,将就欧洲安全保障的未来表明美国的“实现统一的、民主的欧洲”这一想法,要求制订北约和俄罗斯间的“宪章”。3月份美俄会谈在即,预定国务卿将同叶利钦总统进行会谈。    关于对华政策,国务卿将强调“对华关系极为重要,决不拘泥于一个问题”。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3日文章】题:现在掌管着雾谷的精明政客(作者阿尔伯特·亨特)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本周末启程进行她就任国务卿后的首次出访。她的东京与汉城之行将以说服老盟友相信我们的共同利益——既有战略利益也有经济利益——为目标。访问中不会出现任何新的政策突破,但是她必须打消韩国人始终怀有的疑虑,即担心我们同平壤的关系过于近乎。    最关键的到访地点将是莫斯科和北京。它们分别面临重大事件的发生:北约东扩和中国7月1日接管香港。    在莫斯科,她的任务是在北约东扩问题上采取坚定立场,但又不让那里的强硬派得到在其他方面制造麻烦的口实。考虑到叶利钦面临的政治与健康难题,她最终可能需要开始同俄国的其他势力打交道。    最棘手的是对中国的访问。正如一位观察家所说,中国是此行中的魔方。奥尔布赖特是相当善于上电视的,但在北京,她的这种本领派不上多大的用场。任何建设性的工作都必须在私下里进行。她必须坚持美国的这一立场:设法在诸如人权、武器扩散和公平贸易之类的问题上同中国人交往,这与设法遏制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她能带去的最重要的信息大概是,阐明如果中国对接管香港问题处理不当、从而激怒了美国舆论,那会给美中关系带来多大的破坏性。    尽管奥尔布赖特国务卿不会进行任何高层会谈或者阐述任何新政策,但她将要举行的会谈仍然是很重要的。

14. 俄杜马否决停止总统权力议案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2月14日电】国家杜马今天否决了关于提前停止叶利钦履行俄联邦总统权力的决议草案。由俄联邦共产党议会党团的伊柳欣提出的这项草案,得到208名议员的赞同,但未达到通过决议所需要的最低票数226票。    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地区”议员团提出的决议草案得到杜马批准。它责成俄罗斯卫生部在为总统治病的医生参加下,在1997年3月1日前向国家杜马提交有关叶利钦健康状况的书面鉴定。责成国家杜马下属委员会也在3月1日前结束一系列与“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的连续性”有关的法律草案的制订工作。    伊柳欣提出的草案招致国家杜马法律局的反对。法律局的鉴定指出,根据俄联邦宪法,俄联邦总统在三种情况下提前停止履行权力:辞职;因健康状况确实不能履行属于他的权力;被解职。    法律局的鉴定强调指出,对因第二种情况提前停止总统权力之程序,法律上未作规定。有鉴于此,法律局认为,可以以修改宪法或通过联邦法律的途径,将有关宪法条款具体化。从法律上看,除此之外,这一问题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15. 亚欧25国外长展开讨论

【美联社新加坡2月15日电】亚欧25个国家的外长今天在这里召开会议,致力于加强经济合作以及增加在犯罪、贩毒和人权问题上的磋商。    欧盟15国、东盟7国以及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外长们为双方进行更密切的经济合作制定了一项行动计划。    【法新社新加坡2月15日电】亚欧外长会议在引起争议的政治问题以及亚欧会议增加新成员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亚欧双方各执一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亚洲外交官在这次为期一天的会议期间说:“亚洲人觉得,亚欧会议应当集中讨论经济问题。”但法国外长德沙雷特说:“开展政治对话是创建亚欧会议的国家元首们决定的。这是亚欧会议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外长们说,可能成为亚欧会议新成员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和俄罗斯。

16. 谢里夫被提名为巴总理

【路透社伊斯兰堡2月14日电】获得2月3日大选胜利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14日提名该党领导人谢里夫出任巴基斯坦总理,这将是谢里夫第二次担任总理。    穆斯林联盟的议会团及其议会盟友14日一致选举谢里夫担任它们的议会领袖,这一职位意味着谢里夫将自然成为它们的总理候选人。    在2月3日大选中惨遭失败的巴基斯坦人民党14日正式表示接受新议会,并决定参加议长和副议长的竞选。人民党大选失败后曾指责莱加里总统幕后支持谢里夫的穆斯林联盟,大选舞弊。人民党领袖、前总理贝·布托14日召开该党议员会议,表示为了国家的利益,人民党愿意与谢里夫合作。    【美联社伊斯兰堡2月14日电】巴基斯坦国家办的通讯社今天报道,巴基斯坦不愿考虑恢复同印度的会谈,除非双方将就棘手的克什米尔问题举行“有意义的谈判”。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报道说,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反对印度总理高达前一天的说法,认为克什米尔问题是两国之间的“核心问题”。    这位未披露姓名的发言人说:“不就这个核心问题进行谈判而仅仅讨论一些次要问题,将无助于局面的改善。”

17. 国际仲裁法庭裁定:波黑布尔奇科市暂由塞族控制

【法新社罗马2月14日电】仲裁人员今天在这里宣布,有争议的波黑城市布尔奇科将暂时留在塞族手中,被置于国际监督之下。此举使在这一爆炸性问题上的最后决定推迟了一年。    国际仲裁法庭关于布尔奇科的这份43页的裁决书说,将委派一名拥有广泛权力的美国监督员“暂时”监管目前由塞族控制的这座城市,帮助难民在这一地区重新安家落户,并协助经济振兴。    该法庭说,地方当局、法庭和警察必须服从他的命令。“各方面都应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与监督员充分合作,执行这一规定。”布尔奇科的市政府选举即将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主持下举行。    【法新社萨拉热窝2月14日电】西方国家今天对关于将有争议的布尔奇科市置于国际监督之下的决定大加赞扬,与此同时,萨拉热窝的官员们反应谨慎,布尔奇科的塞族群情激昂。波黑来自穆斯林的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说,这项决定本身是不公平的,它只是“向着正义方向迈出的一步”。波黑三人主席团中的克族代表祖巴克说,这项决定是他预料之中的。塞族认为,这项决定是旨在将该市留在他们的控制之下的行动,因而表示欢迎。

18. 以色列总理要求美国阻止两伊获得远程导弹

【法新社华盛顿2月14日电】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今天告诫,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正疯狂地武装自己。他敦促美国阻止这些国家获得远程导弹。    内塔尼亚胡还说,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没有采取足够行动镇压恐怖活动。他重申,他准备与叙利亚举行和谈,但立场与以色列前政府不同。    这位昨天会见了比尔    ·克林顿总统的以色列领导人说,他这次华盛顿之行的“许多”谈话都以阻止以色列的敌人获得导弹技术为中心。    内塔尼亚胡在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发表讲话说:“伊拉克、伊朗还有叙利亚等主要国家正疯狂地用弹道导弹武装自己,正研制弹头——化学和生物弹头,如果伊拉克和伊朗能随心所欲的话还有核弹头。”    他告诫说,这些武器“会打破该地区的均势……改变和平的地图”。    在他发表这番讲话前不久,有报道说,以色列和美国情报机构发现俄罗斯向伊朗转让了SS—4式导弹技术。    华盛顿已在外交上就传闻的转让一事向俄罗斯发出警告,但莫斯科否认了这回事。

19. 纳印领导人呼吁重振不结盟运动

【路透社新德里2月14日电】纳米比亚和印度今天呼吁重振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这个运动是在苏联垮台后失去势头的。    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在他对印度的四天访问伊始便呼吁为不结盟运动注入新的活力,这项主张得到印度总统夏尔马的支持。夏尔马说,现在是振兴这个112国集团的时候了。    努乔马在印度总统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对记者们说:“我们希望以更有意义得多的方式重振不结盟运动。”    努乔马还呼吁印度公司通过在纳米比亚投资来增进这两个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努乔马说:“不结盟运动一直是一个推动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解放事业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纳米比亚。”    在为努乔马举行的宴会上,印度总统夏尔马说,他预料今年将在新德里举行会议的不结盟运动国家的外长们将考虑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这个运动。

第 2 版

1. 路透社新闻分析:阿尔巴尼亚危机可能在巴尔干蔓延

【路透社伦敦2月11日电】新闻分析:小小的阿尔巴尼亚可能在巴尔干制造更多的麻烦    一贫如洗的小小的阿尔巴尼亚几乎被西方忽视,但该国街头的暴力冲突可能使变幻莫测的巴尔干半岛出现更多的麻烦。    外交官和分析家们说,已造成三人死亡的阿尔巴尼亚动乱可能影响到生活在塞尔维亚科索沃地区和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阿尔巴尼亚人。    这些地区已经是高度敏感区,尽管前南战争已经结束,但这些地区的种族和少数民族问题尚未解决。在这些地区出现新问题可能牵涉到希腊——希腊对它和马其顿的关系非常敏感——和土耳其,从而使这两个本已争吵不休的北约盟国有可能发生冲突。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西方外交官说:“这件事可能引起某种连锁反应,有些人对此感到不安。当前阿尔巴尼亚的问题是有关贫穷和法治的内部问题,但事态恐怕不会一成不变。”    前南问题权威克里斯托弗·茨维克说:“阿尔巴尼亚的局势非常关键。它可能导致不稳定局面在该地区蔓延,最终影响塞尔维亚的局势以及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前南战争期间,美国对科索沃地区出现动荡的危险性高度重视,警告塞尔维亚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不要在那里挑起事端。    外交官们说,有人担心阿尔巴尼亚政府在科索沃问题上会采取更具挑衅性的立场,目的或许是以此转移饱受穷困和政治伤痛之苦的国内人民的注意力。    另一位西方使节说:“如果同时考虑到米洛舍维奇面临的难题,就会明白人们为什么这么担心、。”    在马其顿,处于少数民族地位的阿尔巴尼亚人人数众多,他们对文化和语言权利的不满情绪严重。    在一定程度上由于马其顿与希腊在文化遗产问题上争执激烈,并由于阿尔巴尼亚问题,西方国家认为马其顿也是一个有潜在危险的地区。    1992年,联合国在马其顿部署了一支人数不多的维和部队,其中包括美国和北欧国家的人员,作为阻止南斯拉夫其它地区的冲突向这里蔓延的预防措施。    由于希腊目前因塞浦路斯和其它问题与土耳其关系紧张,它对其邻国的局势高度敏感。外交官们说,如果马其顿出现新问题,局势会进一步恶化。    批评家说,西方在波兰和匈牙利等即将加入北约或欧盟的国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多,而对巴尔干半岛上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国家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2. 路透社新闻分析:波黑和平能否维持

【路透社伦敦2月14日电】新闻分析:波黑的麻烦地点又沸腾起来    从布尔奇科到莫斯塔尔,波黑又慢慢沸腾起来,并向全世界表明:有缺陷的和脆弱的和平在明年最后一批北约军队预定撤离之后可能维持不了很长时间。    在过去一周中,分裂的城市莫斯塔尔爆发了自战争结束以来的最严重的暴力事件。关于由谁控制战略重镇布尔奇科的决定现已推迟到明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方外交官说:“当你看到莫斯塔尔发生的事情和布尔奇科问题如何再次引起冲突时,你必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和平究竟是否有可能维持下去。”目前,波黑的和平局面得以维持下来,是因为由北约领导的维和部队驻在那里,并且有坦克作保证。但是,这支部队已从去年的六万人减少了一半,并定于1998年6、7月间撤离。    另外一个问题是,波黑以外的巴尔干地区也空前不稳定。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面临的局面是反对派继续抗议他的统治,据说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患了不治之症。阿尔巴尼亚也处在动乱之中。    代顿协议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波黑国家。目前,波黑分裂成穆克联邦和波黑塞族实体。    这个协议规定建立民政机构,但到目前为止这样的民政机构都不起作用。经济重建也进展缓慢。    这个协议规定行动自由和难民安全返回家园,而实际上这一点对莫斯塔尔的穆斯林和波黑的许多其他人来说仍是纸面上的许诺。    人们担心,在最后决定布尔奇科由哪一方控制时,塞族和穆斯林可能再次爆发战斗。

3. 久加诺夫发表纲领性声明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2月14日电】俄联邦共产党和人民爱国联盟领导人久加诺夫今天发表纲领性声明,实际上呼吁其志同道合者为总统选举做准备。    久加诺夫在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协调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做了报告,总体上重复了反对派对执行权力机关所持的众所周知的态度,但也提出了一些新建议。    他的第一点建议是“使权力回到宪法轨道上”,即呼吁叶利钦“放弃总统职务,根据宪法将总统的职责交给总理履行”。总理应该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筹备新的总统选举,而“不符合宪法的权力机关和违反俄联邦法律的命令,应该予以撤销”。    在总统选举开始前,久加诺夫建议修改宪法,“削减总统权力,增加政府和联邦会议的权力”。    会议通过的一项专门声明说,国家政治领导人无论以何种方式同意北约东扩计划,都将被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视为出卖国家利益”。国家杜马中的反对派多数“将被迫阻挠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并对苏联和美国之间自80年代末签署的类似协定进行修正”。

4. 克林顿国情咨文(摘要·完)

(续昨)但这并不仅仅涉及经济。通过扩大贸易,我们可以推进世界各地的自由与民主事业,拉丁美洲是说明这一真理的再好不过的例子。在那里,民主与开放的市场如今正在共同发展。这就是我今春要到那里访问以增进我们的重要联系的原因。    我们大家都应该感到骄傲的是,美国曾带头作出努力拯救我们陷入经济危机的邻国墨西哥。我们大家还应当感到骄傲的是,上个月,墨西哥还给了我们五亿美元的利润,比原定计划整整提前了三年。    美国应当继续充当一支为和平而不懈努力的力量。从中东到海地,从北爱尔兰到非洲,由于我们为和平而甘冒适当的风险,我们后来才没有被拖入耗费更大的冲突。由于美国实施了领导,波黑的杀戮停止了。现在,和平的习惯应当扎下根来了。新的北约组织部队将使重建与和解得以加速进行。    第五,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安全所面临的新威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过去四年中,我们已同意禁止核试验——我们带头朝着在世界范围内达成核禁试协议的方向前进。    我们同俄国一道大大削减了核武库,双方都已停止把自己的武器瞄准对方的公民。我们正在采取行动防止核材料落入不恰当的人之手,并清除世界上的地雷。    我们正在与其他国家一道,加大打击贩毒活动的力度,在恐怖分子采取行动之前制止他们,在他们采取行动之后则使他们承担一切后果。    现在我们必须迎接领导地位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新考验——批准化学武器公约。对此请不要抱有误解。它将使我们的军队更好地免受化学武器的进攻,它将有助于我们同恐怖活动作斗争。这是我们所肩负的再重要不过的义务,尤其是在发生了我们现在知道在海湾战争中发生过的那些事情之后。    这项条约从一开始就得到两党的一致赞同,而且它现在已经得到68个国家的批准。但是,如果我们在4月20日——到那时,不管我们批准与否,公约都将生效——之前不采取行动,我们将失去使美国人发挥领导作用以及由美国人来实施这项努力的机会。    最后,我们必须拥有应付所有这些挑战的手段。我们必须保持一支强大而有备的军队。我们在2000年之前必须增加拨款使武器现代化。    我们必须重新强调我们致力于开展外交的决心,偿还我们欠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改革中的联合国的债务和会费。我们为防止冲突、促进民主、制止疾病与饥馑的蔓延所付出的每一个美元都肯定会在安全与节省开支方面带来收益。然而,今天我们的国际事务开支只占联邦预算的1%,这只相当于冷战开始时美国为确立领导地位、摒弃逃避态度而在外交上投入的财力的一小部分。    美国要想继续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我们这些领导美国的人就必须具有支付份内费用的意愿。过去50年中,目光远大的美国促使世界的状况有了改善。今后50年仍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如果美国目光短浅,那它就会发现它的话在世界各地都没有人听。    说到底,我们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主要取决于我们国内的榜样的力量,取决于我们美国作为一个整体能不能保持强大。(完)

5. 英刊文章:英不参加单一货币会影响外国投资

【英国《情报文摘》2月7日一期文章】许多反对英国参加欧洲单一货币的人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全民公决上,但是我们不能肯定英国公众将会作出正确的回答。    首先,只有在英国政府想要把英国带人欧洲单一货币的时候,才会举行全民公决。而在那种情况下,要想获得赞成,政府宣传机构就要动员一切力量予以支持。    正是在这一点上,应该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总经理奥田硕最近发表的讲话的重要性作出评价。    奥田硕1月29日警告说,如果英国不参加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丰田公司就不大可能再向英国投资。奥田硕的警告与其他人遥相呼应。去年,巴伐利亚汽车厂董事长里茨勒曾说,如果英国不参加单一货币,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减小”。    今年1月初,西门子公司总经理格雷斯说,如果以前感觉到英国在长时期内不会加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话,他认为这家德国公司本来是不会在1995年就开始投资11亿英镑建一座半导体工厂的。最后的结论是,下届英国政府(几乎可以肯定是工党政府)将受到极大的压力,要求英国参加单一货币。这种压力不仅来自英国在欧洲的伙伴,而且来自多国企业的领导人。

6. 俄制定对波罗的海国家长期方针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2月11日电】受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委托俄罗斯制定了对波罗的海国家的长期方针。    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战略目标是:全力实现俄罗斯与波罗的海各国的睦邻友好,在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双边经济合作、各国安全不可分割、尊重个人和少数民族的权利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国家关系的建设性模式。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在考虑相互利益的基础上解决双边关系乃至整个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在这方面进展顺利,我们认为,有必要作出下列决定:    1、保障地区安全。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会成为它们和俄罗斯之间的严重障碍,对在这一地区形成长期的建设性合作模式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相反,如果它们不加入北约,则可以奠定一个基础,以便采取共同的和我们单方面的具体行动,消除波罗的海国家对自己安全的担心。    2、保护同胞在波罗的海国家的权利。这是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长期任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双边对话,为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宣布独立时有户口的所有俄语居民获得国籍创造条件,简化入籍手续,保障按出生地取得国籍的权利和重新组织家庭的权利,制止爱沙尼亚对东正教信徒的排挤。    3、发展经济关系。波罗的海国家经常把俄罗斯商品,首先是把能源和有色金属进行转口和再出口,从而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完全有必要加强国家调控和海关监督以及合理地将俄罗斯货物的转口渠道多样化。因此总统批准的对波罗的海国家的方针规定了许多具体做法。我们认为,互利才是经贸合作的唯一坚实基础。为整个国家的利益应加强边境地区的联系。    4、按照国际法确定俄罗斯与波罗的海国家的边界。我们坚决反对拉脱维亚毫无根据的领土要求。爱沙尼亚想在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发展时不谈边界问题,这一要求也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的出发点是:在签署俄爱边界条约时,应同时采取具体措施改善爱沙尼亚俄语居民的状况。    5、消除来自波罗的海地区对俄罗斯的刑事犯罪威胁。这是对俄罗斯社会及其公民安全来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除了推动俄罗斯与波罗的海国家的护法机关合作外,重要的是保证有效的边防合作。    6、发展文化和信息合作。俄罗斯为来自波罗的海国家的记者、作家和艺术家的工作创造了条件,没有任何歧视性限制。我们将努力使这种交流具有双边的性质,帮助波罗的海国家克服对“俄罗斯文化帝国”尚存的恐惧。    俄罗斯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联合国、欧洲联盟、欧安会、欧洲委员会范围内的合作机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波罗的海国家建立建设性的互利关系。

第 3 版

1. “看守政府”与“看守总理”

“看守总理”是“看守政府”的总理。“看守政府”亦称“过渡内阁”、“过渡政府”。“看守政府”是指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后,而新政府还没有组成,或新国会没有产生前仍暂时负责维持日常工作的内阁。“看守政府”一般由原政府或原政府中的部分成员组成,也可以由其他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继续处理日常政务或筹备下一届大选。新政府组成后,“看守政府”即行解散。

2. 德报文章:黑山共和国与塞保持距离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月14日文章】题:小伙伴在变得不忠实副题:迄今为止受塞尔维亚溺爱的黑山在与米洛舍维奇保持距离(作者马蒂亚斯·吕布)    由于已经持续50多天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越来越陷入困境,越来越多的前盟友在与他疏远。军队领导表示,如果发生冲突,他们打算采取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态度,他们只维护“国家的稳定”。这种模棱两可的表态可能不会使米洛舍维奇感到意外。对他来说军队早已不再是维护权力的支柱。由于在克罗地亚、部分地也在波黑遭到军事失败受到耻辱、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过去所享有的特权、装备差和得到的军饷少,由前南斯拉夫人民军建立起来的塞尔维亚军队已经发展成为米洛舍维奇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建立一支约10万人的塞尔维亚警察部队使军队感到失望。米洛舍维奇通过建立警察部队实际上为自己建立了一支近卫队。这支警察部队受到米洛舍维奇的溺爱,它的装备与军队一样,始终按时得到其所需开支。    黑山领导人的退却使米洛舍维奇受到沉重的打击。来自黑山共和国首都和政府所在地波德戈里察(以前叫铁托格勒)的威胁在变得越来越明确。先是一般性地建议塞尔维亚领导人应该尊重人民的意愿,后来向贝尔格莱德发出越来越明确的警告。据称,如果南联盟内的黑山共和国因塞尔维亚持续的内部紧张关系而面临严重的政治或经济困难,那么波德戈里察的人们将不得不考虑采取独立的外交政策,甚至建立自己的货币。自年初以来南斯拉夫的通货膨胀率开始迅速上升,在黑市上,新第纳尔与德国马克的比价下跌了近30%。政府打算通过大型建设项目,如跨南斯拉夫的高速公路,来使居民得到经济繁荣的错觉,并认为反对党对出现新的通货膨胀负有责任,因为反对党的抗议活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有影响的黑山共和国议会主席和社会民主党主席马罗维奇以抵制南联盟两院的议会相威胁。反对党“团结”联盟的领导人早已要求,黑山不要只是在口头上承认塞尔维亚的民主运动,最好同贝尔格莱德的各种南斯拉夫机构断绝关系。因为没有其黑山姐妹党社会民主党的支持,米洛舍维奇的塞尔维亚社会党就会失去其多数,甚至可能失去决议权。    在1996年11月3日选举南斯拉夫公民院的准备阶段,塞尔维亚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结成非神圣同盟使黑山的选区发生变化,以至以前由黑山反对党控制的选区变大或缩小,至少被重新划分。这个计划获得成功。社会民主党在11月3日举行的所有选举——黑山共和国议会选举、南联盟议会公民院选举和地方选举    ——中都巩固了其实力地位。    当米洛舍维奇80年代后期通过集会演讲在贝尔格莱德上台执政时,布拉托维奇总统在米洛舍维奇的帮助下也在黑山共和国上台执政。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和马其顿独立之后,新的联盟宪法符合黑山的利益。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居民中有约94%生活在塞尔维亚,只有约6%生活在黑山。在有资格参加南联盟议会选举的总共约760万选民中,来自黑山的选民只有约50万。但黑山向总共有138个席位的公民院派送了30名议员,占22%。在南联盟共和国议会共和国院,来自塞尔维亚和黑山的议员甚至相等,各为20名。据说留下的最后一个共和国的忠诚是用给黑山明显地超比率的议会席位换来的:黑山使塞尔维亚获得通向亚得里亚海的通道,南斯拉夫的海军驻扎在科托尔港口。    在对南联盟实行经济制裁时期,黑山因通向大海和与阿尔巴尼亚相邻而从大规模的走私活动中——尤其是从燃料和香烟走私中——获得巨大好处。与塞尔维亚不同,黑山按时支付养老金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薪水。黑山的政治气候也不比塞尔维亚好,社会民主党几乎与塞尔维亚社会党一样专制,独立的传媒也受到折磨。但由于经济状况在好转,社会民主党的实力地位暂时得到了加强。去年夏天,黑山获得在亚得里亚海海滨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权利,目的是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吸引投资者。    黑山至少不再对大塞尔维亚表示忠诚。在波德戈里察,人们不愿意为贝尔格莱德的严重政治错误共同承担责任。对米洛舍维奇感恩万分的黑山总统布拉托维奇还持观望态度。但在波德戈里察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政治人物是社会民主党主席马罗维奇和总理久加诺维奇,这两个人向贝尔格莱德发出的警告越来越明确。要求独立的呼声可能重新高涨起来。有些人说,拥有60万居民的黑山完全可以靠旅游业、商业和造船业来养活自己。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狂妄。但由于大塞尔维亚对黑山来说已经成为包袱,过去的约定肯定早已失去了效力。

3. 黎巴嫩:政治和军事矛盾的露天剧场

【沙特阿拉伯《中东日报》1月17日文章】题:黎巴嫩将处于政治和军事紧张之中    黎巴嫩成了叙以之间军事上剑拔弩张和美叙之间政治关系紧张的露天剧场。    黎巴嫩南部的安全问题不再是以色列军事领导人所致力解决的问题,黎巴嫩南部问题已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对这个问题,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主张,其中主要有两点:第一种观点是对以色列军队继续留在黎巴嫩的好处表示怀疑。第二种观点认为,必须加强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存在。    以色列“反恐怖组织”领导人说,从黎巴嫩撤退有三个危险:战争将会转移到以色列国内;以色列将会屈服于军事压力,从而对未来形成严重威胁;将会不光彩地放弃那些同以色列交往并同以色列有关系的黎巴嫩人。    内塔尼亚胡的如意算盘是,以色列军队继续留在黎巴嫩和戈兰高地,但不要有人员伤亡;保留土地,但不为此付出代价;获得安全,但不为和平付出代价。可是他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要么继续这种艰难的占领和耗费人力物力的战争,要么为阿以之间达成解决办法做出必要的让步。    必须指出,只要以色列能以最小的代价继续占领阿拉伯领土,它就决不会对领土做出任何让步。以色列决不会从阿拉伯领土撤出。除非它为占领付出的代价比撤退的代价高。    对于中东局势的变化,令人奇怪的是,克林顿曾坚决支持佩雷斯对付内塔尼亚胡,现在,他又坚决支持内塔尼亚胡对付阿萨德。美国和叙利亚之间的政治关系已经开始紧张。    看来,大马士革和华盛顿之间政治关系的紧张正在促使以色列在黎巴嫩绷紧军事上的弦。因为每次美叙之间的接近都会使华盛顿和特拉维夫之间政治上的紧张关系升级,以色列忍受不了它的敌人叙利亚和它的盟友美国之间建立任何关系。而每次美叙之间的疏远都会使以色列处于临战状态,并借机加强它的既成事实政策。    据一些新闻媒体透露,今年,以色列军队制定了一项对付“叙利亚可能对戈兰高地进行陆地进攻”的计划,以色列计划“将用导弹对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其他一些战略要地进行反击”。因此,我们明白了去年底叙利亚军队进行不公开军事总动员的原因。但我们仍然认为,以色列不会在戈兰和叙利亚领土内进行任何军事活动。与此同时,我们预计,如果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可能会使部署在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参战。    预计,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军事对峙的危险将在黎巴嫩领土而不是在叙利亚领土上发生,谁都无法控制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4. 约旦国王:中东和平进程的牵线人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月16日文章】题:约旦国王侯赛因    在安曼的巴斯曼宫和侯赛因国王的其他宫殿里,可能充满着欢乐和满意的气氛:约旦哈希姆王国的君主对希伯伦协议的签署起了重要作用。希伯伦协议是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在边境城市埃雷兹签署的。侯赛因国王在出乎意料地访问加沙时肯定劝说阿拉法特在有关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农村地区撤军的问题上作出妥协,以便得到内塔尼亚胡的赞同。他达到了目的。    当阿拉伯人在电视屏幕上看到阿拉法特和侯赛因国王再次亲密地站在一起时,阿拉伯人会产生怎样的回忆呢?他们早就被看作是死敌。尤其是在巴勒斯坦运动狂飙突进时期,阿拉法特和侯赛因是死对头,当时恐怖活动不仅针对非阿拉伯的外国人,而且也针对阿拉伯的政治家。在1970年的“黑色十月”里,巴勒斯坦人曾试图用武力推翻安曼的哈希姆王朝。侯赛因国王的贝督因人把巴勒斯坦人驱赶到黎巴嫩,后来那里爆发了内战。    这些时代已经过去了。约旦已经与以色列签署了正式的和平条约,与阿拉法特建立了正常关系,尽管对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圣地还有意见分歧。约旦国王侯赛因通过缔结和约要比阿拉伯国家的其他政治家走得远。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家——如海湾地区的小国家或突尼斯——虽然也想同以色列恢复正常关系,但还没有缔结和约,更确切地说,只是与以色列建立了比较松动的关系。侯赛因国王明白,他的统治的成败完全取决于通过马德里会议和奥斯陆协定开始的中东和平进程。他的国家(与整个阿拉伯世界一样)只有与过去的敌人长期和解,才能使政治和社会状况保持稳定,使狂热的信仰者不能达到其目的。

第 4 版

1. “石油大腕”逐鹿亚洲 欧美中东各显其能

【《日本工业新闻》12月4日文章】题:中东产油国进入亚洲石化领域的下游部门(作者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藤井秀昭)亚太对中东原油的依赖    亚洲和大洋洲进口的原油,70%来自中东地区。这对非产油国来说,已成为能源安全战略方面的一个大问题。    据认为,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内的原油产量不大可能急剧增加,到2000年时,中东原油占该地区进口原油的比率将超过80%。    当然,由于亚洲和大洋洲地区也能生产一部分原油,因而中东产原油在该地区炼油厂原油处理量中所占比率为52%。到本世纪末,中东产原油在原油处理量中所占比率将达到57%。    中东地区原油产量约相当于全球原油产量的30%。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及阿曼这4个海湾产油国与亚洲地区有着密切的原油交易关系。这4个国家的原油产量约占中东地区原油产量的70%。    另一方面,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原油产量只占全球原油产量的约10%(日产量为727万桶)。其中,中国(日产量为299万桶)和印度尼西亚(日产量为158万桶)的原油产量约占60%。产油国的多样化战略80年代以后,中东海湾产油国采取不同的方式,相继进入原油消费国下游部门。科威特采取的是100%的接收方式(进入90年代以后转换成合资方式)。沙特阿拉伯采取的是合资方式。阿联酋则采取收买股份的方式来获利。目前,中东海湾产油国参与亚洲石油精加工设备项目的规模将超过145亿美元。    首先看科威特。海湾战争以后,科威特对国内外下游部门采取的战略有以下4个特点:    第一,根据已投入了15亿美元预算的10年计划,要努力提高原油的生产能力和海外石油的炼制能力。    第二,科威特国营石油公司重视裂化设备投资,投资重点放在亚洲的石油消费国。    第三,除科威特国营石油公司的企业战略之外,政府还以石油贸易与印度发展政治关系。    第四,科威特国营石油公司改变了对海外下游部门的投资战略:80年代采取的是独资方式,最近转为合资办厂。    沙特阿拉伯石油政策的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稳定石油价格;建立强有力的石油产业;维持市场占有率。在实施这种基本政策的情况下,下游部门战略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4点:    第一,要把国营石油公司建成国际石油大公司;第二,重视在国外发展事业的经济效益;第三,追求原油销售的市场占有率;第四,推进海外合资事业。国际石油企业先行    关注急剧增长的亚洲石油市场的不仅仅是中东海湾产油国。事实上,国际石油企业已经先行进入亚洲。欧美石油市场的下游部门强调投资效率,尤其是进入1996年以来,下游部门改组的步伐正在加快。这种现象的余波也正在对亚洲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它们与中东海湾产油国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首先,2月份国际大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宣布,将合资从事欧洲地区的汽油和润滑油的炼制和销售事业。两家公司计划在1998年之前合资办企业,并准备在从欧洲至包括土耳其、俄罗斯在内的43个国家中进行汽油和润滑油的炼制和销售。    1996年10月,美国骨干石油企业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宣布,将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总额高达27亿美元的炼制和销售部门的资产分开,以扩大对亚洲的投资。    上述事例表明,欧美石油产业的下游部门正在以打破常规的形式,实现投资效率化。因为亚洲市场可望发展,他们正在计划将其作为投资对象。    如果从保障亚洲和大洋洲能源的观点出发,中东海湾产油国在该地区的动向值得欢迎。这意味着亚洲地区石油产品的利用率提高,而这一因素反过来促进产油国对亚洲的稳定供给。    但是,中东海湾产油国对亚洲的投资规模是有限的。据认为,即使目前公布的所有投资计划都实现,在21世纪初石油炼制能力也不过增长到日产150万桶的程度。

2. 阿拉伯国家石油收入创14年来最高纪录

【法新社阿布扎比2月6日电】银行家今天说,1996年阿拉伯国家石油出口收入创14年来最高水平,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季漫长使石油价格上涨。这些银行家引用官方的数字说,1996年,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其他石油生产国的石油收入总共达1120亿美元左右,比1995年的收入增加将近150亿美元。    在利雅得的一位银行家说:“1996年的收入是自1982年以来最高的。收入增加的原因当然是石油价格比1995年大大提高,因为它们的出口数量并没有大的变化。”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提供的数字表明,1982年阿拉伯国家石油出口收入为1426亿美元左右。1981年达到2137亿美元的空前高的纪录。那些年头收入高是因为石油价格猛升到每桶30美元以上,沙特阿拉伯的日产量达到将近1200万桶,而目前的日产量为800万桶。    1996年,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日产量超过1800万桶,其中1600万桶供出口,大多数出口到日本和西方国家。由于对伊拉克实行制裁,加上严寒时间漫长使西方石油库存减少,因此,原油价格由1995年的每桶16.8美元上涨到1996年的平均20美元。    阿联酋的一位银行家说:“实际上,由于阿拉伯国家通货膨胀率不断提高和美元的购买力日益下降,去年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比往年并没有高多少。”他说:“我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是我认为,按照美元的实际价值计算,1996年的石油收入还不到1980年收入的1/3。”    海湾国家曾希望利用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来扩大它们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但是,全球消费量的增加大半靠其他石油生产国供应。

3. 日报报道:亚洲面临“石油争夺战”

【日本《每日新闻》1月27日文章】题:亚洲可能出现石油“争夺战”原文提要亚洲经济持续飞速发展。但是,持续增长的亚洲经济可能会使石油等能源资源的供给产生问题。泰国:从近邻国家购买天然气    如今,泰国经济充满活力。泰国石油公司正式宣布,“今后也将继续提供稳定的石油供给”。但是,该公司副总裁吉拉蓬又慎重地表示:“如果不加紧资源开发,就不能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该公司的预测显示,目前按石油换算的能源消费量为日消量108万桶,但到2001年时,将上升至167万桶。泰国政府在第八个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1997年—2001年)中设定的政策目标是:①国内能源产量的年增长率为5%;②加速与近邻国家的能源开发合作。泰国已经与缅甸达成下述协议:通过铺设管道,在30年中购买缅甸的天然气。    韩国:10年之后把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比率降至48%    韩国认为,“从长远观点看,中东产油国发生内乱和爆发革命的可能性很小”(大宇经济研究所理事金龙镐语),今后的石油供给仍将保持稳定。    此外,金理事说,要建立不偏重于石油的体制,“提高石油以外的发电比率,使石油依赖比率从目前的62.5%降至2006年时的48.4%”。中国:21世纪的石油消费量将占全亚洲的33%    在1992年亚洲主要国家石油消费量中,中国的石油消费量约占整个亚洲的22%(1.32亿吨)。到2010年时,这一比率将上升至33%(3.26亿吨)。据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田中康弘预测,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原因首先将是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目前中国拥有各种汽车1040万辆,到2010年时预计将增至4000万辆。中国已从1993年起变成了石油进口国。今后,它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也将上升。    印度尼西亚:促进替代资源的利用    印尼国立科学院地球开发研究中心副局长苏帕尔卡博士说,目前印尼石油的日产量为160万桶,其中85万桶是用来出口的。印尼国内石油需求虽然有所增加,但要超过石油产量的增长幅度大概要到2013年至2015年。因此,印尼有能力在首先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继续出口石油。    印尼拥有丰富的资源,除了天然气之外,还有水力、太阳能供热装置及泥煤等资源。问题在于如何开发替代能源的利用技术。这位副局长说:“我国一直保持着相当于3个月石油产量的石油储备量,以此对付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

4. 安哥拉:石油公司的新猎物

【法国《回声报》1月13日报道】题:欧美之间围绕安哥拉的石油展开斗争    法国埃勒夫石油公司的“非洲先生”让—吕克·韦尔默朗说过这样的话:“安哥拉现在是非洲最火热的战场。”近几个月来,欧洲人和美国人都竞相在向处于法语势力区和英语势力区交界处的这块前葡萄牙殖民地当局显露自己的热情。继石油公司的老板之后,政界人物又相继登场。    为什么?对于石油公司来说,就是要打入那个地方,开发安哥拉海域的深海油层。那里的开发前景到底怎么样,人们对此还没有把握,甚至可能储油量根本不多,但它已经激起了各家公司的贪欲。    据伍德·麦肯齐分析,吉拉索尔海区(它离安哥拉海岸200公里,1996年埃勒夫公司在那里打了第一口深1365米的探井,表明那里的石油含量很丰富)可开采的石油可能达10亿至14亿桶。它有可能成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最大油田。    埃勒夫—安哥拉石油公司老板帕特里克·坦巴说,“只有再打两三个探井之后才能对这次发现的潜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但是,现在所有的石油公司负责人云集安哥拉总理府和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的总部,都试图获得在吉拉索尔海域勘探石油的权利。    法国埃勒夫石油公司(它在黑非洲的石油开采量占其总量的60%)当然提出了它的建议。与它有联系的埃克森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也这样做了。但争取勘探权的还远不止它们。在罗安达,有消息说美国的一些公司曾提出投资1.2亿美元以获得对这一地区的“总体”勘探权的建议。    但据当地的一位专家说,“越是离海岸远,原油就藏得越深,开采起来费用也就越大。此外,油井越深越增加了一种危险,即开采上来的不是石油而是天然气,而天然气在安哥拉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在当地没有任何销路,既没有天然气管道也没有液化厂”。

第 5 版

1. F—22隐形战机即将上天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1月20日文章】题:国会紧紧盯住F—22战斗机    空军打算使F—22隐形战斗机成为自神话时代以来使天空变得一片黑暗的最可怕的武器。空军说,它能把任何在空中飞行的东西赶跑,甚至在雷达屏幕上不出现,并进行人能经受的任何活动。    由于第一架F—22战斗机准备在5月份飞行,这种飞机对军队来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对制造这种飞机的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来说标志新一代共同维持生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这个计划的2/3,波音公司供应机翼和机尾部分。    但是,这种超级飞机无力抵御某些敌人,这些敌人往往西装笔挺并有许多助手。国会现在紧紧盯住F—22战斗机,特别是如今空军已提出的预计150亿美元的超额费用。    F—22战斗机是为了代替老化的F—15战斗机队,F—15战斗机在1972年首次起飞。它们的作用是控制天空。    然而,同时正在发生许多情况,这些情况看来可能会给F—22战斗机带来麻烦。国会和军队其他部门中的一些人已经把F—22战斗机视为削减费用的好目标。    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主任安德鲁·克雷皮内维奇说,F—22战斗机遇到的另一个威胁是巡航导弹。那么多国家正在发展巡航导弹技术,因此诸如F—22战斗机之类传统的制空战斗机可能会变得过时。一些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能够在这种强大的喷气式飞机从地面起飞之前就把机场彻底摧毁。    他说,这种威胁将改变目前的状况,使诸如机载激光、无人驾驶航空器或像现在令人皱眉头的B—2那样的远程轰炸机之类的武器显得比传统的喷气式战斗机更为重要。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F—22战斗机计划的总经理汤姆    ·伯比奇指出,F—22战斗机的技术将为随这种技术之后的几乎一切奠定基础,其中包括联合强击战斗机。    F—22战斗机按照设计有四个基本的技术革新方面:    ——伯比奇说,这种飞机在隐形技术方面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    ——它能“超巡航”,即进入超音速而不使用加力燃烧室。这由于减少它放出的热量有助于这种飞机的隐形,并由于避免加力燃烧室的高燃料消耗而延长其航程。    ——它将包括装在机翼上的最先进的整套航空电子设备和电子装饰物。这种飞机把一批传感器和处理器装入一些部件。    例如,飞行员将看三个主要屏幕,而不是看一排表盘。发动这种喷气式飞机将变成三个容易的步骤,而不是14个步骤。它能载三台主要计算机,其功率等于六台老式的“克雷”超级计算机或270片奔腾芯片。    ——F—22战斗机设计得极为机动灵活。    伯比奇说,这些进展从单独某个方面来说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合在一起可能是创先例的。    从来没有一种飞机如此隐形,如此机动灵活,如此装满电子设备。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的F—117隐形战斗机与之相比既盲又跛。    观察家们说,当欧洲和亚洲的国家研制新式战斗机时,美国空军眼看它在技术上的优势逐渐消失,因此极想获得F—22战斗机。

2. 美前陆军参谋长沙利文认为:不应一心寄望于高技术

【美国《洛杉矶时报》1月26日文章】题:有限的选择将使我们吃败仗(作者前陆军参谋长沙利文)    冷战期间制定政策和作出决定的高级官员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是防止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国家领导人不得不把使用核武器作为取得对外政策主要目标或者保护美国切身利益的唯一手段。为此,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的指导原则是必要时控制升级,需要时以占优势的力量对付威胁。军事领导人因此提供了在地面、海洋、空中和太空作战的多种军事能力。    在地缘政治比冷战时大不稳定的战略环境下,我担心,我们进行推理分析依据的是这样一种幻觉,即技术的进步可以在所有军事和政治事务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种看法现在同过去一样站不住脚。    在今天和最近的未来,由于似乎永不满足的缩小军事能力和通过“遥控”作战的愿望,国家领导人受到的限制将大于他们的前任。打赢战争而又不使美国人冒生命危险的希望以及对不流血的冲突的永恒追求使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不管这种目标能否实现,那些追求者促使国家裁减军力,储备“灵巧的”巡航导弹这类“神奇武器”。但是这些武器并不能对事态的发展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更不用说决定性影响了。    近年来,高技术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受到质疑。不管是在海地还是在波黑恢复秩序,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取得了重要的战略目标,军队或者当地居民也没有什么伤亡。通过部署人员解决问题给我们国家带来的“附带好处”,要比通过提高武器技术可能减少的“附带损失”更明显。    在一个捉摸不定的世界上,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需要适应性强的灵活、可靠、有用、致命、部署后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我们不应一心寄希望于技术或者一心只想到保护我们自己的力量,以致限制了决策者的选择,迫使他们作出可能带来无法预见或者不利后果的选择。平衡是关键。需要多种选择意味着我们不能追求技术先进的计划而牺牲防务计划中其他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方面。

3. 印海军将购入「基洛」级潜艇

【俄通社─塔斯社德里2月11日电】印度国防部长说,印度政府近日将签订一系列为其武装力量各军种购买最新军事装备的重要合同。将在俄罗斯为海军购买两艘“基洛”级柴油机潜艇。    他说,过去,关于购买军事技术装备的决定因种种原因,而且不一定是军事方面的原因贻误了几年。现在尽管财政上有困难,但印度仍打算加速武装力量的重新装备,并与外国的武器供货者签订重要的合同。去年11月签订的购买价值17亿美元的俄罗斯苏一30MK多用途歼击机的协定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批飞机下月到货,其余的三年内交货。    印度国防部高级代表团在访问圣彼得堡期间同意购买两艘“基洛”636型潜艇,来替代在印度海军已服役20多年的几艘过时的苏制潜艇。印度观察家不排除,要与俄罗斯签订的提供两艘新潜艇的协定可能规定转让其建造技术,以及俄罗斯方面协助印方在印度造船厂建造现代化潜艇。

4. 《法德安全和防务共同构想》(简介·上)

【法国《世界报》1月30日报道】1996年12月9日在纽伦堡签署了《法德安全和防务共同构想》,摘要如下:    法国和德国强调了它们从目前欧洲的总体安全条件的变化中得出必要的结论以及承担起它们的历史责任以便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愿望。    本着这种精神,法德防务和安全委员会决定给法德在安全和防务方面的合作注入一种新的推动力。    为此,我们两国决心在大西洋联盟改革范围内推动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事业向着达成一项共同协议的方向发展,并决心将我们同北美国家之间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置于一个新的稳固的基础之上。    在欧洲联盟范围内,我们两国将一起为欧洲共同防务政策的具体化以及为将西欧联盟纳入欧洲联盟而努力奋斗。欧洲联盟和大西洋联盟肩负着扩大的使命。    本项安全和防务方面的共同构想即是法德两国在防务和安全方面继续推动其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的一个框架。    在未来的工作中,法德防务和安全委员会的各合作机构将参照本构想以及该委员会确定的各项指导思想行事。    法国和德国:一个命运和利益一致的共同体    这个命运共同体主要是建立在法德两国在根本战略问题和社会问题观点一致这个基础之上。两国都把内部和外部的安全看成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将整个民族特别是年轻一代动员起来。    由于它们的地理位置、在人口和经济方面的份量以及它们原先在欧洲建设事业中作出的承诺,作为欧洲联盟、大西洋联盟和西欧联盟成员国的法国和德国成了这个团结网络的核心。    我们两国共同确定的安全和防务政策有如下一些目标:    ——保障我们的国土完整、主权的自由行使以及对公民的保护;    ——以协作方式来为军事联盟作出更多的贡献;    ——维护和加强欧洲大陆、周边地区(包括地中海盆地)以及对我们的经济活动至关重要的地区的稳定,维护和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交往自由;    ——本着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欧洲联盟的外交政策和共同安全的目标,在世界上为维护和平和国际安全作出贡献,在参与防范和控制危机的行动级别方面进行共同协商,在联合国内部以协调方式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安全环境的共同看法    我们两国面临着共同的危险,同样都拥有进行合作和维护稳定(在欧洲和为了欧洲)的潜力。    苏联的解体、华约的解散和德国的统一结束了欧洲被分为两个对立集团的局面和我们边界面临巨大军事威胁的形势。法国和德国已不再处于有能力发动战略性进攻的对手的视线内。但是,在东欧,在很长的时期内,仍还存在着极其庞大的武库,这个武库的演变情况和受控制的程度仍是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我们不能排除欧洲的安全条件出现重大变化的可能性。    另外,在欧洲和与欧洲毗邻的地区,正在出现一些与边界争端、某些少数民族的地位和种族间的对抗联系在一起的不稳定形势、危急和冲突。这些不稳定形势有可能恶化和演变为完全会蔓延开来的和引发直接关系到我们两国的冲突的危机形势。    在欧洲以外,某些地区性大国的霸权野心和大规模摧毁性武器的扩散(这是两个互相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则是我们面临的另外的危险。(上)

第 6 版

1. 新加坡教育界九条喜讯

【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日文章】题:教育事业九张彩页    1.教师待遇改善    教育部宣布从1996年起,每年动用至少4亿元,改善全国所有教育官员的薪金待遇和擢升前景,以及招募教师的条件。    三大重要改革是,增多6000个高级教育官员等级的职位,提高教师和校长的相称职位等级,让新加入教师以薪金来取代现有的师训津贴。此外,教育部1996年内展开两次擢升计划,共有8282名教育官员获得擢升。    2.招聘教师人数空前之多    1996年申请当教师的人数创下了记录,5859人提出申请,当中甚至有月收入超过8000元而想转行当教师的申请者。    教育部1996年招募到的教师人数也创记录,高达1850人,是教育部多年来第一次成功地达到招募教师的目标。    3.数理能力居45国之冠    1996年,在一项每10年展开一次的国际数理能力调查中,新加坡的13岁学生在数学和科学的排名上,名列国际排行榜的榜首,表现比其他44个受调查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杰出许多。    4.更多女生报读工科    在政府的号召下,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下记录,招募到历年来最大批的女工程学生,共245人。    南洋理工大学也招募到比1995年更多的工科女新生,增幅是58.6%,工学院的招生也从1995学年的1096人增至1996学年的1600人。    5.首次颁发工艺教育学院奖学和助学金    政府1996年为工艺教育学院设立奖学金,最优秀的10%入学新生将受惠。这是从40年代展开技术教育训练以来,首个由政府设立的技术教育奖学金。    工教院学生1996年也首次获颁助学金和教育储蓄优异助学金。首批受惠学生预计超过3800人,领取高达240万元的奖、助学金数额。    6.全国中学将推行单班制    政府1996年宣布将拨款10亿元,2000年之前在全国中学实行单班制。我国共有151所中学,目前已有72所采用了单班制,还有79所会陆续转换成单班制,也就是从目前的上下午班制,转成所有学生都在上午上课的单班制。    7.翻新及建造更多学校    我国展开第五期的建校计划,政府预计会拨11亿元来展开这项从1996年进行到2002年的计划,用来建造或翻新57所学校。    8.15亿元电脑教学计划    今后5年政府将拨款15亿元推行资讯科技教育计划,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和掌握寻找全球性资讯的能力,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资讯科技。    9.国民教育    我国将成立国民教育委员会,推动国民教育计划,让年轻一代了解新加坡的局限性和脆弱性,以及新加坡的历史。教育部将修订小学社会知识科、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和历史科的内容。

2. 走在科学前沿的麻省理工学院

【德国《明镜》周刊1月6日一期文章】题:“这里创造未来”    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最富创造力的“发明家”大学。学院的师生走在现代科学的最前沿。他们在这里描绘人类下一个千年的前景;他们在这里创造美国公司赖以占领全球未来市场的科学知识。    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为美国航天与航空局设计新一代火星探测器。他们在不断寻找发展人工智能的材料。    麻省理工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与海滨城市波士顿隔河相望,查尔斯河穿流其间。生物工程技术革命的领头人在生物反应器中制造出人体表皮、关节软骨和外耳。他们破译遗传基因,首次发现了一种能够阻止癌细胞扩散的遗传因子。在过去几年销量最好的10种生物药品中,有9种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领导的实验室研制出来的。它们为人类同恶性肿瘤、白血病、肝炎和艾滋病等致命疾病作斗争提供了有效武器。    美国政府和一些大公司每年将数以亿计的美元投入这座“科学工厂”。这个国家最富有的家族,如洛克菲勒家族,纷纷将资本投入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经营的年轻公司。一些化学与制药康采恩、电脑公司、包括微软公司在内的软件业巨头都向学院提供赞助。西门子、德国电信和卡尔斯泰特等德国公司也出资支持学院的研究项目。    和邻近的哈佛大学不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和工业生产之间没有隔阂。几乎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能像它那样把科研和市场营销、学术上的远大抱负和追求利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麻省理工学院一直充当美国政府和公司的“发展实验室”,学院教授向来跻身美国总统重要顾问的行列。这所成立于1861年的学院之所以能上升至今天的地位,成为美国高科技的摇篮,首先要归功于美国军方。    二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简直成了一座军工厂。学院的研究人员奉命从事一些尖端军事技术的研究。美国人想用这些技术决定战争胜负。学院倾全力完成军方委托的任务。他们改进了雷达,为原子弹研制了点火和引爆装置。后来,学院的研究人员还开发出美国第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防空系统,为美国的火箭计划设计了导航系统。直至今天,麻省理工学院的财政预算仍有15%是由美国国防部支付的。    光是在波士顿周围地区,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就创造了大约30万个工作岗位。而在加利福尼亚硅谷地区,有1/5的员工受雇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领导的公司。    单是去年一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就推出了400项新发明。从1996年1月至今,他们申请的专利已超过100项,比其它任何一所美国大学都多。学院特设了一个专利办公室,负责推广专利成果。    专利办公室向学院师生提供咨询,帮助他们与银行家和投资者进行联系。另外,它还支付专利申报费,在专利卖出之后,学院要从出售许可证得到的收益中提取2%到3%,使学院也不会空无所得。    激励麻省理工学院师生不断向前的是由学术抱负、先锋精神和企业家欲望混合而成的校风,正如学院的一名学生说的那样:“麻省理工学院集激情、痛苦与反叛精神于一身。”

3. 大学文凭并非信息时代的唯一通行证

【美国《今日美国报》1月6日报道】有这么一种普遍的看法: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你要是想找到一个收入不错的工作,那么你比以前更需要大学学位。    然而,当一张高中文凭就像一台手动打字机一样有用时,不上大学而找到一个好工作或许会再次成为可能。    一些企业界领导人和教育工作者已经注意到了变化的初步迹象,这部分人虽为数不多,但数量却在不断增加。《证明你能够胜任工作——没有大学学位而工作称职者应采取的策略》一书的作者查尔斯    ·海斯预言,用人单位历来重视的是学位与资历,而不是实际能力与工作勤奋,这种传统将会“瓦解”。海斯说:“我喜欢学院和大学,但它们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实际上胜任工作。”    几年前波音公司就说,它已对高中毕业生完全失去了信心。而如今,该公司与西雅图地区的32所高中挂钩,帮助它们设置课程。那些不打算上大学的学生可以在高一便开始学习制造技术,暑假时可以到波音公司实习。这些学生在社区学院再学习一年或二年之后,就可以到波音公司上班,年薪一开始为2.7万美元。    以往,这个航空航天界大公司在五年当中才雇用了60名年龄在21岁以下的工人。而该公司负责招工的卡弗·盖伊顿说,“我们在过去的三个月中就招了60名”,并打算今后再招数百名这样的工人。盖伊顿说,拥有14.5万工人的波音公司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波音公司的一些配件供应商也是如此,它们正在让一些实习生离开公司。    对于很多工作来说,大学学位仍然是必要的。30年前,高中生一毕业,就可以在汽车或钢铁工业的企业中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而如今,谁都不认为30年前的这种情况会重新出现。    但是,《教授新的基本技能》一书的作者理查德·默南和弗兰克·利维两位教授说,问题并不在于大多数收入好的工作要求一个人受过大学教育。他们说,在过去的20年中,各公司已对一些高中失去了信心,因为从这些高中毕业而到各公司求职的人不是看不懂操作手册,就是连分数都不会算,不是无法与小组成员交流,就是学不会比开车更容易掌握的电脑技能。    由于现在的高中毕业生中有一半人在阅读和数学方面的能力不足以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汽车厂里找到工作,所以各公司转而招收大学毕业生,这只是为了补上这一块人员空缺。默南和利维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制订一些标准或想出别的办法,以让雇主确信凡有高中毕业文凭的求职者都已掌握了基本技能。    一些公立学校学区正开始制订培养高中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计划。这些教育计划参照德国和韩国的模式,允许不打算上大学的高中生部分时间上学,部分时间为法院系统和当地的律师当助手和速记员。    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后来肯定会再去上大学,然后当律师或者干别的工作。但那些不再上大学的人也会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收入不错,生活舒适。    上大学并不能保证什么。约有1/4的高中毕业生比一般大学毕业生的收入高,也有1/4的大学毕业生收入低于一般的高中毕业生。

4. 图片新闻

新加坡一群学生利用2000个汽水罐制成一只筏子,参加九七年河筏大赛。参赛的90只筏子全部是遗弃物制成。(法新社)

第 7 版

1. 慢性疼痛不药可愈(上)

【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一月号文章】题:慢性疼痛不药可愈(作者休    ·布劳德)    慢性疼痛通常指持续三个月以上、甚或经年不愈的疼痛,成因可能是受伤,或者某种渐渐加深的病。医生对付慢性疼痛一般都是处方强效的止痛药,可是这往往不是最好的办法。某制药公司资助的调查研究显示,轻微到中度慢性疼痛的病人服用止痛药之后,其中有44%仍然疼痛。    即使药物真能止痛,也可能引致人精神涣散,或者睡眠不宁。还有,长期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物可能引致严重疾病。    今天,许多著名的医治慢性疼痛诊所都鼓励病人采用不必吃药的疗法。一些曾被视为旁门左道的疗法,例如生物反馈或冥想,现在都已平反,为千千万万患有严重慢性疼痛的人带来了新希望。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36%的背痛患者,27%的头痛病人,以及26%的其他慢性疼痛患者,都已采用了无须服止痛药的疗法。    “现代医学好比一张三脚凳,”哈佛医学院副教授赫伯特·本森医生说,“药物和手术是其中两条腿,第三条腿是病人自我医治。”    以下是一些如今最受重视的不药疗法的梗概。生物反馈    有些人一精神紧张,头部与脸上的肌肉就自动绷紧;这会引起紧张性头痛。另有些人的反应是头部的血管扩张收缩;这会导致偏头痛。生物反馈疗法是使用电子“反馈’”设备(由机器发出哗哗声或闪光),教导病人控制这些生理过程。    热生物反馈机告诉病人他们手心皮肤的湿度,主要用于医治偏头痛。用肌电图仪做的生物反馈可以让病人知道自己的肌肉是否过于紧张,对治疗紧张性头痛、颚痛、颈痛和肩痛特别有效。研究显示,慢性头痛患者完成6次到20次生物反馈治疗之后,因头痛而看医生的次数平均减少了75%,吃药少了56%。专心冥想    慢性疼痛患者往往会这样想:“这病是不会好的了,我什么事也不能做了。”这种想法其实会使病情恶化。专心致志地冥想能帮助病人觉察自己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他们生活的影响。“病人往往会经历一种我们称之为‘脱钩’的过程,明白了他们对疼痛的想法与感觉是一回事,疼痛本身则是另一回事,”助人缓解精神压力的萨奇·桑托雷利医生说,“他们一旦发觉自己可以不受疼痛支配,自自然然地就能找到办法对付疼痛。”    53岁的罗伯特·赫德在家中厨房里弯腰去拿起一盒麦片,突然感到一阵剧痛,随即不支倒地。后来在医院里医生对他说,他有个椎间盘脱出了。    赫德饱受疼痛折磨。吃强力止痛药只使他昏昏欲睡,止不了痛;开刀也没有帮助。于是他去参加冥想班。现在他每天都静卧40分钟,全身放松,“观察”自己的思想。他还每周都精力充沛地运动6天,活得充实又活跃。    冥想不能代替标准疗法,但是能辅助标准疗法。研究显示,72%以冥想自疗的人报告说,他们疼痛的程度减低了1/3。(上)

2. 性病:美国最严重的传染病

【美国《华盛顿时报》1月22日文章】题:被忽视的危险的流行病    多种传染病正肆虐美国,而媒体对此却未予重视。另外,全国科学院下属的医药研究所说,还没有对此采取任何有组织的全国性行动。    医药研究所发表了一份题为《人们忽视的流行病》的报告,描述了60年代以来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急剧蔓延的情况。报告指出,在州卫生局追踪的10种报告次数最多的传染病中,属于性接触传染病的在1995年有5种。在最近的报告中,这5种传染病占全部病例的87%,但这还未能充分反映性接触传染病的流行范围。4种最常见的性接触传染病未得到官方的追踪。疾病控制中心关于它们的资料表明,如果把它们列入10种最常见的传染病中,那么最常见传染病中有7种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在新近报告的10种最严重的传染病病例中,它们将占大约94%。    新近报告的病例还只是冰山一角。性接触传染的疾病往往少报,这是众所周知的。《人们忽视的流行病》说,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每年都会出现约1200万个新病例,其中300万例出现在十几岁的青少年中。    这份报告说:“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日益威胁着美国人的健康,急需采取全国性的行动。”疾病控制中心主任把该报告称为“战斗号令”,但一些报纸并没有对这个号令作出回应。    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也没有报道此事,这很令人遗憾。反之,在很大程度上助长造成这类疾病肆虐的行为方面,电视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忽视的流行病》说,传媒“把婚前性关系、同居和婚外性关系描绘成成年人中常见的现象,却不对性接触传染的疾病、性行为和避孕提供坦率可靠的建议,也不对早孕和早育的危害提出忠告”。

3. 孕妇饮酒殃及胎儿

【埃菲社海牙1月15日电】据荷兰莱顿大学教授保罗·韦克尔克的一个研究报告说,妇女怀孕期间每天喝一杯多酒的话,生的孩子容易得多动症。    题为《酒精、怀孕和儿童发育》的研究报告说,孕妇喝酒,哪怕是适度,对胎儿都是有害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儿童的发育。    报告说,25年来的事实证明,怀孕期间喝酒可能造成胎儿脸部先天性畸形以及影响发育和使大脑受损。    韦克尔克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对1978年和1979年怀孕的3000名孕妇以及1988年和1989年怀孕的2000名妇女的调查结果。    在这两组孕妇中,研究了她们的怀孕特征和饮酒情况,随后又对所生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据韦克尔克教授说,每天喝一杯多酒的孕妇,所生孩子得多动症的可能性要多一倍。

4. 疟疾蔓延非洲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月11日报道】题:疟疾大会在塞内加尔召开    去年有200万到30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约80%到90%是非洲人,大多数是5岁以下的儿童。每年受感染的人达3亿到5亿。    最近疟疾在塞内加尔和其他许多非洲国家流行。据对塞内加尔两个省的调查,在过去10年里疟疾的死亡率提高了10倍。在受疟疾之害的热带地区,死于疟疾的人比死于艾滋病的人多约10倍。开普敦医学研究委员会负责以图表形式统计非洲疟疾风险的工作,以便更好地采取协调行动。中非和西非的风险特别大;南部非洲去年特大量下雨后,风险也大大增加。博茨瓦纳去年的发病率是有统计以来最高的,莫桑比克人有约60%带有这种病毒。    津巴布韦1995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为321人,估计1996年为2000至6000人。人数增加的原因之一是医院里有时缺少抗疟药。    南非1995年发病2万起,124人死亡。开普敦测绘工作负责人说,这是30年代以来最糟的一年。可是在1996年,一些地区的发病率增加了2倍,这是因为过去几个月以及1997年初以后雨水不断。    哥伦比亚科学家帕塔罗约说,疟疾是世界上最大的健康问题。疟疾的“回来”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人口的日益增多把居民挤向疟疾发病地区。灌溉工程、森林砍伐和筑路工程造成了一些滋生蚊虫的小水塘。蚊子抵抗杀虫药和抗疟药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家们猜测,用杀昆虫的药浸泡过的网可以明显减少传染的危险。在肯尼亚、加纳和冈比亚,自从采用这种网以来,死于疟疾的儿童减少了1/6到1/3。

5. 去年俄防治传染病成效显著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月27日电】俄罗斯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奥尼先科说,1996年俄罗斯的传染病患者比1995年减少5.3%。    奥尼先科认为,白喉的防治是卫生保健取得的一项成就,使白喉患者减少了62%。奥尼先科认为,普遍注射白喉疫苗是减少白喉患者数量的原因之一。    接种疫苗也使麻疹患者减少。去年,每10万人中只有5人患过麻疹,这是俄罗斯有记录的麻疹病史上患病率最低的一次。    肠道传染病患病率也明显下降。痢疾患者减少了55%,肝炎患者减少27%,沙门氏菌病患者减少25%。    过去,食用不洁净肉和奶制品是感染传染病的原因,现在不洁净的水成了传染源。因此,保证居民有洁净水喝仍然是首要任务。

6. 流感猛于艾滋病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第4期报道】题:流感比艾滋病更可怕(作者病毒研究所专家尤里·根东)    如果有人认为,流感只在我们这样的穷国才得以肆虐,那么他就大错而特错了。现在在西班牙、法国、瑞士、英国等国,流感的发病率都高于一般的流行病发病率。1996年8、9月份哥伦比亚突发的流感是一次不寻常的事件,1000多万人受感染。1996一1997年的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局部地区也发现有B型流感病毒。    流感的流行期通常持续六周左右,谁也不能说,我们已经躲过了高峰期。很可能今年2月份将成为患流感人数最多的月份,第二个患病高峰期可能在3月份。    流感对人体危害甚大,能引起很多疾病,美国每年有2万人死于流感,俄罗斯每年也约有1万人死于流感。每年流感患者死亡人数比艾滋病患者死亡人数还多。65岁以上的人最容易患上流感,流感的传播者首先是儿童。上了年纪的人的发病率比平均值高出70倍。    防治流感的最佳途径就是接种疫苗,这种方法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尤其适合于儿童、上年纪的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接种疫苗的总有效率大约是80%,也就是说,在接种了疫苗的人中每5人只有1人可能再患流感。现在的疫苗都是制成水雾剂出售的,只要对着鼻孔喷出药剂,用鼻子吸入,就能避免患流感。    美国有资料说,美国每年因流感造成的损失达45亿美元,这还不算因病误工带来的损失。居民接种疫苗每年可为国家节约25亿美元。

第 8 版

1. 美国在香港的利益(上)

报告一方面承认香港回归是“美国无法改变的结局”,一方面又强调“关注”香港涉及美国“最根本的国家利益”。一方面表示对未来香港自治“感到乐观”,一方面又散布我能否兑现诺言的“怀疑”论调    【本报讯】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1996年12月18日发表政策分析家斯蒂芬·耶茨撰写的《美国在香港的利益》的背景报告。序言    1997年7月1日,英国将把对香港行使的主权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政权交接是英国和中国在80年代进行谈判的结果,也是美国无法改变的一种结局。然而,香港确实关系到美国的重大利益    ——这些利益在明年7月政权移交后仍将长期存在。在香港由英国管辖转为中国管辖的过程中,美国最关注的是在香港的35000多名美国人和1000多家美国公司的安全。除了这一最根本的国家利益外,同香港当局在对付诸如贩毒、洗钱、非法移民以及武器和敏感技术扩散等国际性威胁方面实行合作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香港的过渡对美国在区域和平及市场准入方面的长久以来的利益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香港进行的,所以,香港继续保持自由、开放和安全的商业环境对于美国进入中国市场具有切身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北京以什么方针对待香港的自由市场民主制度,将成为判断北京打算如何对待台湾及亚洲其他实行自由经济的民主实体的重要依据。倘若中国侵害香港的自由和自治,或者中国在香港的驻军耀武扬威,那就会加剧同海峡对岸的台湾之间的紧张局势,使整个亚洲地区对安全问题的已经与日俱增的担心变得更加严重。移交香港的法律,依据是1984年12月19日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该声明已经作为一项双边条约在联合国备案。    在1992年制定的《美国对香港政策法》中,美国承认中英联合声明是合法的国际条约。《对香港政策法》宣称,在香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的同时,美国支持在香港建立民主制度,保护人权,保持香港的信心和繁荣。该法律还要求国务院向国会提出有关香港政权移交情况的年度报告,因为这些情况与美国在香港的利益有关。    这种年度报告应当包括诸如立法局和行政长官的选举是否公开和公正、司法机关是否独立以及香港权利法案的地位等内容。但是,由于美国不是上述条约的缔约国,美国不能对英中双方根据这项国际协议所承担的义务作出任何法律解释。    距离7月1日越来越近了,但是关于北京是否愿意或能够信守它在香港自治程度和保持它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方面许下的诺言,仍旧存在些重大的疑问。关于美国能不能做些什么事情来确保在联合声明中规定的义务得到履行,也依然存在疑问。美国对香港的关注    美国有好几个理由对香港过渡的进展情况感到关注。美国首先应当关注过渡所涉及的重大安全和经济利益。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向来是保持和平与稳定、航行自由和市场准人并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这一地区而排斥美国。如果香港的过渡失败,那就会威胁美国在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利益。它不仅会破坏香港的稳定,而且会破坏中国同其亚洲邻国及美国的关系的稳定。它还会增加台湾海峡地区、南中国海或东海地区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    香港作为世界上最自由和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对航行自由和进入市场、特别是进入中国市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香港是美中贸易的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1995年,美国输往中国的货物中有42%(价值49亿美元)、中国出口美国的货物中有60%(价值274亿美元)是经由香港运输的。    香港是美国重要的经济伙伴。它在美国出口市场中居第11位,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居第15位。1995年,香港本身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142亿美元的货物,比1994年增长25%。此外,单是1995年,香港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就有138亿美元。最重要的是,美国需要保护在香港的1000多家美国公司的财产和居住在香港的35000名美国公民的安全。香港依靠贸易香港对外贸的依赖是人们感到关注的一个原因,因为倘若香港失去自治地位,它在全球的竞争性就将削弱,数百万工人就会有失去就业机会的危险。1995年,香港的贸易总额为3670亿美元,相当于它的本地生产总值的256%。1995年,香港的商品贸易额居世界第8位。对贸易这样严重的依赖,使香港经受不起政府的干预——不论这种干预所采取的形式是以严格的管制破坏其竞争力,还是实行其经济机构的政治化。限制自由和民主限制自由和民主不仅使政治活动分子感到关注,也使商人感到关注。强行规定的政治限制会削弱经济增长和损害市场的效能,即便并不是有意识地要这样做。腐败与法治香港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为外国人同中国做生意提供了一个干净而现代化的商业和法律环境。尽管自1975年以来香港的廉政公署在同腐败斗争方面确实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腐败被引进香港,那会大大减少它作为一个地区性国际商业运营中心的吸引力。    香港的生活水平超过英国、瑞典和大多数其他西欧国家。它是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四大贸易实体和仅次于伦敦、纽约和东京的第四大金融中心。如果没有一个成熟、有效、廉洁的立法和司法体系为之服务,这些好处香港就全都享受不到了。人民解放军1997年之后,人民解放军在香港的作用对于过渡的成功与失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中国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取代香港现有的英国驻军,这是过渡过程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在香港的任务是捍卫这块领土,不得干预当地事务。《基本法》第14条规定,特区政府可以向北京请求让“(人民解放军)驻军帮助维持公共秩序”。感到乐观的理由    尽管有上面这些关注,但人们也有感到乐观的理由。香港的事情不仅与香港本身和美国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也与中国的利益密切相关。中国比任何别的国家都需要一个自治的香港为它带来商品和资本、防止台湾宣布独立。总的说来,促使中国保持香港自治的这些重要因素使得人们感到乐观的理由超过感到关注的理由。(上)

2. 埃菲社评中国高速公路建设

【埃菲社北京2月4日电】中国用了数10亿美元的钱来修建高速公路,这在一个共产党国家来说,只有南斯拉夫有此先例,然而,现在使用高速公路的人却是很少。    将近3000公里的高速公路,是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建成的,但是,大部分中国汽车,特别是大卡车,仍在使用老的公路,这样免得交纳较贵的高速公路费。    高速公路的通行费一般为30元(合3.6美元),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中国的大卡车主要是解放牌卡车,这种车是40年代苏联的模子,它每小时的车速往往不到60公里,但这是高速公路所要求的最起码的车速。    大部分中国汽车不容许超越本市、本地区和本省的范围外出行驶,结果使某些宏伟的计划不能取得预期的效益,如北京与香港之间的高速公路。    在中国,当两辆汽车发生小摩擦时,司机间的争论有时可长达几小时,同时还会引来一大批看热闹的人,从而造成交通堵塞。    目前,中国高速公路上的公共服务设施实际上可以说是没有,交通民警的岗楼还是苏联的那种旧模式,每隔几十公里的十字路口有一个,没有任何联络或警告的信号,尤其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处,因此,交通事故经常发生。    在另一些较为贫困的省市,也建设了高速公路,但是,用的人很少,而是被用作散步和放牧。

3. 辜振甫说香港政权交接具历史意义

【中央社台北2月12日电】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今天颇有感慨地表示,国土归属、殖民主义在东方完全结束是香港主权移交的历史意义,他期许两岸认真思考香港未来,取得默契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辜振甫今天在海基会新春团拜时,特别以九七香港主权即将移交中共为话题,他表示,今年会有许多事影响两岸关系,而立即在眼前的就是香港问题。    辜振甫今天主要以历史意义及香港各方面条件阐释心中感想,他表示,这段历史的意义在于香港主权不是以武力回收、九七后殖民主义在东方已完全结束和一个经济实力较强、较开发较先进及自由的地区即将被一个开发中的地区收回。    辜振甫说,未来香港何去何从,不但对香港重要,对我们重要,对大陆更加重要,如果两岸都可以作如是想法,就可以使香港继续繁荣,这也应该是两岸三地及亚太地区共同的期望。    辜振甫并呼吁中国人都能关注香港主权移转的时代性及历史性意义,而站在海基会的立场,他期望未来能有机会贡献一己之力。    【中央社台北2月12日电】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今天表示,九七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共时,“谁都想去看一看”,这是人之常情;至于他有无计划前往?辜振甫说,他拥有香港公民身份,随时都可以去。    【台湾《工商时报》2月14日报道】1997年7月1日当中(共)、英双方举行香港主权交接仪式时,台湾代表是否会在这一个世纪大典缺席?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决策官员昨天表示,假如大陆发函邀请我方出席该项场合,则政府会在考虑参加的目的为何与以什么身份参加等两项要件后,从朝野政党间遴派适当的人选。    由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日前在主持新春团拜时,藉剖析香港主权移转的历史意义表达愿望,希望中(共)英双方在今年7月1日举行交接仪式时,他个人亦有机会出席观礼,而引发前述热门话题。辜振甫当天表示,“任谁都想去看一看,而这亦是人之常情”。    但对总绾大陆政策的陆委会来说,决定不派员出席香港主权移交盛典,似乎比作出“去”的决定,还要来得快。

4. 国际投资基金年会10月在港召开

【法新社香港2月14日电】香港回归中国没有吓跑国际金融家,基金管理人将在香港移交中国后的几个月内来这里召开一次大会。    来自40个国家、拥有价值5.6万亿美元的工业部门的基金管理人已应邀在10月份到这里参加国际投资基金年会。    这将是第一次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城市举行这样的年会。这次年会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9月份在这里召开年会后举行。    组织这次年会的香港投资基金协会甚至建议年会延长,到北京一游。    怡富公司经理和这次年会的组织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拉塞尔指出,人们认为1997年是香港幸运的一年。    他说:“香港已被确认为亚洲的中心、。”    拉塞尔说,在香港移交后举行这次年会是为了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香港决心维护其作为首要的地区基金管理中心的地位”。

5. 短讯

▲香港《星岛日报》九日报道,香港民建联秘书长程介南表示,港府应制订全面的「扶贫」策略,正视失业问题,特别关注老年人问题。

6. 台湾企图与俄印缅建立空中联系

【路透社台北2月14日电】台湾今天说,它正在加紧努力,以同它的对手中国建交的俄罗斯、印度和其他国家建立空中联系。    外交部亚西司司长王维杰说:“我们将于3月2日左右派一个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3月5日至6日与俄方举行的工作会谈。”    王维杰对本社记者说,双方于1993年原则同意建立空中联系,台湾代表团此次将讨论有关直航和延长台北至莫斯科航线的问题。    北京在1993年台湾和俄罗斯原则同意通航之后曾向俄罗斯提出抗议。    中华航空公司的一位官员承认,如果仅飞台北—莫斯科航线,该公司注定要赔钱。她说,如果允许中华航空公司将航线延伸到其他欧洲地方,将会有助他们的生意。    王维杰说,台代表团在会谈中将努力争取延长航线。    交通部长蔡兆阳说,除可能与俄罗斯通航之外,台湾还在与印度就一项允许双方航空公司直航的航空协定举行谈判。蔡说:“我们希望今年与印度建立空中联系。”    航空官员们说,台湾还在谋求与缅甸就通航问题举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