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2-24
第 1 版
1. 圣诞树走俏 警察禁伐木
【本报圣地亚哥12月19日电】智利警察最近发起了一场阻止乱伐树木的行动。 据警方说,为准备圣诞节用的圣诞树,智利全国每年要毁掉树木10万株,这对国家的森林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为防止这种现象,智利警察部队已开始在通常砍伐树木的地区加强巡逻,并在所有通往圣地亚哥及各大城市的交通要道上设立了检查哨,在各集市甚至超级市场监视所有非法倒卖圣诞树的“二道贩子”。另外,警察还在首都各公园日夜布岗设哨,以避免盗窃树木。警察部门还规定,所有向城市运送圣诞树的车辆均须持有全国造林协会签发的伐木证明文件及通行证。
2. 「圣诞明星」
【埃菲社马德里11月26日电】自动车辆、模仿成年人生活的玩具和交互式玩具(一种人和计算机交流的玩具——编者注)是西班牙今年圣诞节期间的“明星”产品。 西班牙去年的玩具产值高达7亿美元,20%以上的玩具销往国外。玩具厂商在已经开始的销售季节中推出的新产品以模仿成年人的生活为主,使孩子们可以重复其父母的日常动作。但推出的所有玩具几乎都是交互式玩具,其设计目的是让儿童和洋娃娃交谈、学习烹调和利用一种玩具进行多种游戏。 有些厂商针对市场需求,推出新颖玩具,如装有自动系统的儿童赛车、接吻后出现灯光和音乐的洋娃娃、形象逼真的动物玩具等。
3. 三十米高的圣诞树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12日电】耸立在阿根廷首都闹市区的一棵圣诞树高达30米并装有复杂的光、声系统。 这棵该市历史上最大的圣诞树使用了6万米钢管,装备了闪光和音乐报时系统。为这棵圣诞树提供金属结构的乳品公司将此树作为和平象征送给首都市民。
4. “圣诞老人”抢钱
【法新社西哈特福德12月21日电】题:圣诞老人是强盗 美国西哈特福德当地警察局宣布,19日,当两名取钱的人从一家银行刚出来,就被“圣诞老人”抢去了70万美元。 这个干坏事的人穿着传统的红色服装,面孔被浓浓的白胡子遮住,他从背篓里抽出一只大手枪,并用枪威胁那两个刚从银行出来、带着钱袋的人,他说:“这不是在做游戏。你们对着墙站好,把钱袋给我。” 两个取钱的人乖乖地听从了他的话,而“圣诞老人”又重新登上了他的雪橇。一辆汽车快速驶过,而“圣诞老人”和他的同谋也不见了。
5. 谢瓦尔德纳泽二十日抵达平壤访问
合众社转发朝中社报道,朝副总理金永南到机场迎接,双方将进行「工作会谈」。
6. 匈牙利将允许大赦国际在匈开设办事处
匈牙利国家广播电台二十二日说,匈牙利是东欧国家中第一个开设大赦国际办事处的国家。
7. 伊朗否认与泛美客机坠毁事件有任何牵连
美联社二十二日报道,一个自称是「伊朗革命卫士」的组织曾打电话说,这一英勇的制裁行动是对今年七月美国击落伊朗客机的报复。
8. 罗马教皇准备会晤阿拉法特
美联社报道,梵蒂冈教廷二十二日宣布,教皇接受巴解要求,愿意在阿拉法特二十三日访问罗马时会晤他。
9. 巴勒斯坦国将在南斯拉夫建立大使馆
南通社二十二日报道,这是阿拉法特二十一日访问南斯拉夫时双方一致商定的。
10. 里根和布什向卡扎菲提出严厉警告
据合众社报道,里根和布什二十二日分别表示,利比亚如不停止生产化学武器,美国可能作出激烈反应,并不排除采取军事手段。
11. 阿盟发表声明告诫美国不要袭击利比亚的化学武器工厂
外电二十二日报道,阿盟秘书处在一项声明中告诫美国说,不要再犯一九八六年袭击利比亚那样的错误。
12. 南朝鲜民正党决定对卢泰愚进行一次全国公民投票
南朝鲜《京乡新闻》报道,如果卢不能赢得多数人的支持,他将在六个月内辞职。
13. 西德撤销两家公司的出口许可证
西德政府二十二日宣布这两家公司被指控非法向巴基斯坦、印度和南非出口核技术。
14.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将于本月二十九日在伊斯兰堡举行
外电二十二日报道,这次会议将集中讨论经济计划问题。
15. 美国还有第二个两百年吗?
【台湾《中央日报》12月9日文章】题:没落的美国人(作者陈必文) 美国是一个很天真的国家。如果说“天真”是它的优点,那么“矛盾”则是其最大的“民族性”危机。社会:贫富悬殊 懒得干活 美国ABC新闻节目曾做过一个专访,针对纽约市无家可归的人进行意见调查。他们发现在这号称“最富有的城市”里,贫富悬殊得可怕。在街上行乞的人当中,有一半以上其实是可以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的,而他们却嫌现有的工资给得太少,宁可夜宿街头,向人伸手,不费什么力气就可得到双倍以上的赏钱。这使我想起一个真实的笑话:曾经有位记者访问一名街头流浪汉,问他为何不去住收容所?他的答复竟然是收容所的食物虽然免费,但三餐一式,令人乏味。他虽然穷,却也有选择吃什么的权利,于是他决定上街乞讨,这样他才有吃汉堡包的可能。在这个“金钱挂帅”的社会里,对我们这些外国人而言,能有一份固定收入的工作已不容易,哪一个不是战战兢兢,全力以赴,以求保住饭碗?工资低没关系,要加班无所谓,人要生存,那还有选择的权利?而美国人“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使他们一方面埋怨“外来民族”侵占了工作机会,一方面又不愿意“屈就”自己去为工作卖命,如此一来,社会问题便相继产生,而他们却始终看不见就在眼前的事实,更别提有什么具体方案可对症下药了。经济:固 步自封 主品失色 另一个明显的“矛盾”例子可见于汽车工业的竞争上。有人曾经做过非正式的调查,发现如果以同样的价格,要老美在本国车与日本车之间做一选择,三分之二的人会毫不考虑地选择后者。理由很简单,日本车性能好,外观新颖,故障率低,加上售后服务周到,相形之下,美国车“大毛病常犯,小毛病不断”显然失色许多。妙的是,日本车年年推陈出新,美国大兄仍依然故我,于是在社会大众偏好“又好又便宜”的车型情况之下,进口车需求量激增,本国车乏人问津,试问如此贸易方式,那一天能平衡得了?这又是谁的错呢?教育:侈谈自由 青春虚度 除了经济方面存在着“矛盾”之外,在“知识输入”(或称“智力输入”)方面,老美也无法平衡。譬如在美国念书,法律里明文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是“有教无类” ——没有种族与性别之分。于是大批外国知识分子涌入,付出他们的智慧与心力,为自己也为这个慷慨的国家,做了贡献也有了收获。然而,这些“外来佣兵”学成后,大多数留在美国,构成了新的就业竞争,而这股压力已严重威胁到老美本身的权益(尤其是亚裔民族的成功所带来的压力),于是对学校实行限制数量接纳外籍学生,减少奖学金;学生毕业后寻找出路更是关卡重重。坦白说,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美式教育本身,应该负有相当的责任。 美国小孩念书的方式向来讲求“启发”与“自由”,玩的时间比看书的时间还多。小的时候如此混混,倒也差强人意,到了初中高中的“青春期”,不爱念书的比比皆是,加上社会风气不良,酗酒、服药、未婚父母等问题反而成了学校所面临的当务之急。 高中毕业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赚钱比念书重要,于是把大好时光都花在“服务生”生涯上;而多数的父母也不认为进大学是必要的条件,于是有许多人就这样白白浪费了青春。有学者专家直截了当地承认当今美国若无这批优秀的外国人在默默耕耘,整个国家无疑是个空壳!政治:以利为先 道义其次 谈完了经济与教育,另外一项老美“矛盾”最多的,便是“政治”。谈到政治,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平心而论,美式政治实在是不按牌理出牌,凡事以“利”为先,道义其次。它的外交模式,早已为人诟病多年,干预他国内政,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畅销书《剖析拉丁美洲》发行后,由于书中道尽了强权视拉丁美洲为殖民地的心理,美国泱泱大国的美好形象已大受动摇。 总而言之,套句我的一位老美同学的口头禅:“美国还有第二个两百年吗?我怀疑。”或许他是悲观了些,但是,依目前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也未尝不是没有可能。好在我们只是客居求学,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只是看了别人的好处,要懂得拿来做为借镜,看了别人的短处,更应警戒在心,万不可重蹈覆辙。
16. 苏外长指责军方没有及时公布军事预算
【法新社莫斯科12月21日电】题:外交部长指责军方抵制政治决定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今天向苏联军方发起了赤裸裸的攻击,指责它抵制苏联领导人作出的政治决定。 外长在接受《莫斯科新闻》周刊采访时明确指出,这种抵制反映在答应要公布的苏联军事预算一拖再拖这件事上。 谢瓦尔德纳泽说:“有了一个政治决定,就必须在实践中执行。”但他接着说,也有这样的决定仅仅得到部分执行,而且“有时是遭到明确的抵制”。 虽然谢瓦尔德纳泽没有明明白白地攻击苏联军方,但他讲话的上下文表明,防务当局没有及时向外交部提供所需要的资料。
17. 赠撒夫人圣诞礼 一把花生米 二等火车票
【埃菲社伦敦12月20日电】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今天收到了一份圣诞节礼物——一个包得很好的小包,小包里面仅有空气和一把花生米。 送礼者是一批护士,她们想以此表示对所得工资和新的护士评定计划的不满。 今天在首相官邸递交这份礼物的一名护士指出:“给撒切尔夫人的这份礼物就当作是我们的工资袋,里面除了一把花生米外一无所有。”礼物上附了一封信,信中说,希望撒切尔夫人“在吃圣诞火鸡时能想到我们这些穷护士”。 前几天,利物浦天主教神甫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最想送给撒切尔夫人的圣诞节礼物是一张二等火车票,好让她亲眼看看这个城市的失业和贫困情况。
18. 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重新当选
法新社二十三日报道,沙德利获票数为百分之八十一点一七,这是他第三次当选,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四年沙德利分别以百分之九十四点二三和百分之九十五点三六的票数当选。
19. 海湾六国提出与伊朗实现有条件的关系正常化建议
路透社二十三日报道,二十二日结束的海湾首脑会议指出,只有整个海湾实现和平、睦邻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局面,它们与伊朗的关系才会改善。
第 2 版
1. 台报透露:美台十年前断交内幕
【台湾《联合报》12月16日文章】题十年前的今日凌晨(记者周玉蔻) 民国67年12月16日凌晨2时15分左右,美国最后一任驻华大使安克志,在台北市郊大直经国总统的官邸里,正式向中华民国元首转告美国国务院给他的训令:美国总统卡特即将在台北时间当天上午10时发表电视谈话,宣布美国已决定于下一年1月1日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时和中华民国中止外交关系。安克志的报告,由在旁的钱复传译,宋楚瑜记录。 如今,中美断交届满10周年,现任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钱复与现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的宋楚瑜,终于同意透露那夜官邸密谈内幕。他们与另一位关系人物安克志,分别回忆述说了当年那夜不为外界详知的往事:美大使深夜求见宋楚瑜预感不安 话要从“卡特重大宣布日”的前两天——12月14日说起。那天,身为蒋故总统的英文、外文和私人秘书的宋楚瑜在办公室接到安克志要求安排晋见蒋总统的电话。 安克志要求晋见总统,语调平顺,却很不寻常地“指定”了在16号上午9点见面的时间。宋楚瑜感受到这种往昔未曾出现的异样现象,心底有些“不安”,也在瞬间闪现了些“不祥的预感”。 14日奉美国国务院指示要求晋见经国总统时,安克志并不觉特别。他在美国接受台北越洋电话访问时说,当时对这道指令的“内情”毫无所知。 也因此,15日傍晚,安克志按照原订计划,换上燕尾服出席了台北美侨商会主办的耶诞舞会。 “大约是晚上11点到11点半之间,”安克志说,他接到命他等待国务院重要训令的通报,立即赶赴驻华大使馆办公 室。 电话那一端,是美国国务卿万斯与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大部分谈话出自霍尔布鲁克,他指示安克志在卡特电视宣布前两小时(台北时间16日上午8时),告知我国蒋经国总统,美国决定与“中国”在半个月后正式建交,美方将与台湾维持实质交往等决定。 安克志认为这么短暂的时间太过匆促,将令中华民国政府措手不及,美国没有必要如此对待老朋友,他当即要求提前通知,华府不同意。 一番争议后,安克志说,他下决心 “抗命”,擅自主张立即与宋楚瑜电话联络。 15日夜里11点半至午夜12点,宋楚瑜在家中接到了安克志拨来的电话。 多年来,安克志与宋楚瑜联系,都以办公室为中心,从未曾来电家中。第六感告诉这位总统秘书:事情不妙。 ““James(宋楚瑜的英文名字),请问你,明天早上最早,蒋经国总统什么时候可以见客?”安克志接着请求安排16日早上7点会见蒋总统。 宋楚瑜听到安克志这第一句问话后,立即觉得事态严重。 “告诉我,大使,是不是那件事要发生了?” 安克志与宋楚瑜有默契,“那件事”指的是美国与中共正式建交。 “我现在不能讲,要与蒋总统谈。”安克志不肯再说什么。 宋楚瑜决定若真是“那件事”,应当要求安克志立刻向蒋总统报告,这个关头,时间最宝贵。宋秘书擅自作主蒋经国甜梦被搅 然而,半夜惊扰经国先生,是否太过轻举妄动?蒋总统有早睡早起习惯,冬夜寒冷,睡梦中遭受惊扰,总统先生会怎样反映? 不过,“那件事”要真是美国与中共建交,稍有迟疑,岂不会贻误大事? 不多想了?宋楚瑜约略记得是16日零点过后,他拨电话把事情告诉总统府办公室主任周应龙。 周主任也赞成他立即叫醒总统先生,报告安克志求见之事。 就这样,怀着一肚子的问号,宋楚瑜自己驾车,飞车上路。 宋楚瑜是在大约凌晨一点抵达官邸,穿过重重警卫,停妥车后,他步入屋内找到经国先生的卧室,室内一片漆黑,宋楚瑜放轻脚步走至床边,轻轻摇醒经国先生。 经国先生听毕宋楚瑜说明原委,指示要安克志大使立刻前来会面。 宋楚瑜说:“先前曾与钱复次长通过电话,是否请钱次长来?”他请示经国先生。 “通知君复立即来!”话说完,总统缓缓着衣,换上西服等待访客。中美建交定大局台当局无所适从 安克志是穿着出席舞会的燕尾服在2点15分前后来到官邸的,当安克志大使证实了我国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后,经国总统神态沉着,但话锋转厉。 钱复说,总统那段与安克志的对话极力保持尊严与沉稳,但语调与气氛迥异于平日两人的会谈。当经国先生严厉指责美国政府举措不当时,钱复一个字接一个字,逐字翻译。他说,这样做,是要忠实地传达总统的原意。 当谈话触及是否要将这件事暂时“保密”时,经国先生与安克志有了争议。 安克志认为他有指令在身,请求蒋故总统配合保密,不早做宣告。经国先生不答应。他说身为国家元首,他有责任保障民众福祉。 安克志迟疑、为难着,谈话为此有些僵持。在似乎无法结束对话的那一刻,宋楚瑜观察到总统礼貌地“下了逐客令”。他断然向美国大使说:“我们的谈话到此为止。”起身送客。 屋子里,经国先生已指示通知与党政首长们紧急集会,时间是16日凌晨近3点。 清晨3点45分,政府首长赶抵官邸,决议早上7点举行执政党临时中常会,接受外交部长沈昌焕辞职,以示负责,党、政、军全面动员,正在进行的选举暂停。 不多久,曙光升起,中华民国全体民众所迎接的,是一个久久难以平复的震撼。
2. 招工面试的要点
【香港《快报》12月15日文章】题:主持面试有秘诀(作者方舟) 有人前来应征工作,身为主管的你,能够从中挑选出理想的人选吗? 面试也是一门艺术,并不是担任经理或人事部主管的人,就能胜任愉快。 综合专家们的意见,面试过程中应该掌握十项要点: 事先要有完善的准备,详细分(1)析职务上所需的条件,同时也要 避免自己主观的喜恶渗入这些条件中,毕竟,你要的是称职的手下,而不是迎合你胃口的马屁精。 面试之前对过程中所要提出的(2)问题、说明的事项、乃至于应征者 可能发问的内容都要有所准备,以免在实际过程中陷入乱打乱撞的结局,甚至出现由应征者主导面试方向的悲剧。 面试之初,可以用聊天的方式(3)培养友善轻松的气氛,因为轻松 的气氛最能让一个人表现自我。 多采开放式问题,让应征者谈(4)谈自己,话太多是主持面试的大 忌,多听少讲才是最佳法门。 如果有必要,可以提出一些必须深思的问(5)题,例如“你觉得推销人员应该如何塑造新形 象?”或者,也可以就近拿一样东西请对方表演一下推销方法。这类问题所要发掘的不是答案,而是应征者的思维、组织及临场反应能力。 要仔细聆听,千万别只听自己要听的部分,(6)最好还要作点笔记。唯有用心倾听,你才能发 觉应征者的个人目标是否符合公司的利益。 多看,仔细观察应征者的表情与肢体动作,(7)由应征者的外在反应中获得一些讯息,从而可 以和口头上的说法相互印证。 结束面试之前要详细说明公司状况,让应征(8)者能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毕竟,即使会“因了 解而分开”,及早分手总比浪费几个月的时间及难以计数的训练成本来得划算。 可能的话最好安排多次面试,以后的面试不(9)仅可以考验应征者的诚意,同时也有助于发掘 应征者真正的自我,如果由另一个人主持,更可避免你可能流于主观的问题。 最后,切记要注意礼貌,即使你贵为董事(10)长,仍不能忽略这点。主持面试的同时也就代 表公司的形象,要知道,今天你多得罪一位应征者,未来商场上就可能多了一位可怕的仇敌。
3. 亿万富翁 豆花状元
【台湾《经济日报》12月16日文章】题:亿万富翁豆花状元(作者吴一余) 我不是做大买卖的生意人,只是卖豆花的小贩。但是,我认为做豆花生意,除赚了大笔金钱外,自己也从顾客那儿学到更多的知识与哲理,因而由区区一个小摊贩摇身变成十分充实的“大富翁”。 20年前,我服兵役时,学会了点“豆”成“脑”的技艺,能将豆浆变成豆腐脑(即豆花的俗称)。 退伍后,我在台北东闯西试地过了8年。有次,军中朋友聚会,大家回忆起当年的老程豆花,也想起当年我发神经学做豆花的往事。大伙异口同声地念着小学课本上的一课:“豆腐、豆腐,营养真丰富;做豆腐真辛苦,半夜起来磨,磨好还要煮,加上新石膏,才成好豆腐。” 过去,他们每每以此调侃我,这回听起来好亲切呀! 回家途中,妻子在摩托车后要我教她背诵那首“豆腐歌”,刚到家门口,她突然拉住我说:“别进去了,我们出去转转,找个好地点,自己当老板卖豆花!” 学商的妻子平日便懂得充分运用我们有限的收入,她的决定,我一向很少反对。那夜,我俩象探矿的人,在市区转了2个多小时,最后在某大学对面的巷子里,找到一处十分简陋的店面。 这家店面符合下列4条件—— (一)位于文化区,文化人注意营养,却吃不起动物蛋白质,又不会自己做豆花。 (二)文化区基本顾客多,而且会彼此推荐这家平民小店。 (三)房租便宜,成本低。 (四)地点好,位在距大街10多公尺的巷弄里,闹中取静。 回家之后,我们兴奋地拟订经营原则—— (一)清洁卫生:凡用过的餐具就收进屋里,待会儿清洗,绝不象一般小贩只在一桶水里晃两下再用,桌椅也时时刻刻擦抹干净。 (二)廉价政策:每碗豆花只卖两元,因为销售成本低以及原料成本稳定,每碗利润均在3至4成。 (三)品质稳定,售量固定:绝不因销路好而影响品质;更不会为解决供不应求而超量生产,产生隔夜豆花。 20年来,我除了在洗碗机等硬体设备扩充之外,平均每年盈余超过200万元,均已转投资,目前资产逾亿。 更难得的是,文化区的文化人顾客也使我铜臭味冲淡不少,并将我的声名传到国外,偶尔也会有人慕名来尝豆花。没想到年近50,竟成了“豆花状元”,也算了却此生未念大学的心愿了。
4. 台湾短讯
▲台《联合报》二十日报道,台医学界明春将组团访大陆,与大陆医学界作较「深入的接触」,如有可能,还将讨论双方医疗合作的可能性。 ▲中央社报道,台在美「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举行的第六次联合会议决定相机组团前往南京,恭谒孙中山陵寝。 ▲《台湾时报》报道,台「中华奥委会副主席」吴经国十二日说,海峡两岸体育交流明年将有重大突破。 ▲台《民生报》十七日报道,台「国防医学院」最近成立「大陆医学资料特藏室」,搜集大陆医学资料,以比较两岸医学现况。 ▲台《中国时报》报道,台独分子李宪荣等十五日在美成立「台湾国际关系中心」,其宗旨是研究并促进台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立主权」和「平等关系」,并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等。 ▲台《大华晚报》十六日报道,台原则决定,通过提高师资待遇等管道,使台在香港投资兴建的十五所大学政治与实质意义平衡。 ▲中央社报道,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十九日抵台进行私人访问三天。此行目的与经贸投资有关。 ▲台《民生报》报道,台「中华体育协会理事长」张丰绪十六日说,未来台将以西德做为拓展欧洲体育交流的据点。
5. 漫画
(原载苏联《鳄鱼》画报)
第 3 版
1. 用遗传学手段侦破凶杀案(上)
【美国《读者文摘》12月号文章】题:巧破奸杀案 凯丝·曼恩和她的两个孩子能搬到纳堡居住,看来似乎是由于运气好。纳堡是英国中部的一个村庄,位于列斯特市西南8公里。当年她知道她弟弟要迁离他那幢廉租房屋时,立即就把它租下,带着6岁的苏珊和4岁的琳达离开拥挤的城市,搬到那里去住。 凯丝·曼恩和两个女儿在这幢没有供暖设备的房子里住了8年之后,她认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艾迪·伊斯伍德。他们在1980年结婚之前,搬到村内一个新兴地区,住在一幢与别的住宅相连的房子里。 又过了3年之后,琳达已15岁,用她母亲的话说,是“一个真正少女”了。她开始爱穿时髦的衣服,烫流行的发型,听热门音乐,还开始化妆。她很少一个星期出外多过一两次。如果她外出的时候到晚上9点还没回家,她父母都不会特别担心,因为他们知道她在哪里 1983年11月21日星期一的晚上,外面天气很冷,艾迪和凯丝准备到附近一个联谊会去看掷飞镳比赛。琳达在晚上7∶10已经出去,到附近恩德比村一个朋友家去取唱片。她本该最多步行半小时就能到达那里,可是,她永远没有到达。 艾列·杰福瑞斯是列斯特大学的遗传学教授,在70年代,当研究人员找到了方法,可以直接观察那些影响遗传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时,他心里非常兴奋,产生了要去探察人与人之间彼此如何不同的念头。他和若干其他科学家认为,对遗传现象的变异进行研究,也许能发现那些遗传性疾病的标记,从而能及早诊断和治疗。这种理论很合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脱氧核糖核酸大致上是相同的。“要想发现任何的变异,必须十分努力研究才行,”杰福瑞斯说。 1980年,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极易出现变异区”——在每一个人显然独有的长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的一个混杂区域。于是,杰福瑞斯开始去寻找可靠的方法,希望能确定这些显露秘密的区域。1984年初,他发现有某些短化学序列似乎总是在这些区域显现。 1984年9月,杰福瑞斯从显影剂里取出第一张照片。他把那张底片举起,看到若干清楚的模式:堆聚成窄柱状而轮廓清晰的灰色和黑色带状物。他马上就知道自己已经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幅脱氧核糖核酸特征图。“这些都是每个人特有的模式,”杰福瑞斯说,“大致说来,你的模式中的带状物有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它们是并排摆列的,很简易地就可以解释,并可用来鉴别一个人的身分。” 除了同卵孪生子以外,没有一个人会和过去、现在或将来活在世上的任何一个人具有相同的模式。 藉着脱氧核糖核酸特征,可以解决一个人的生父是谁的疑案——甚至可以侦破凶杀案。 伊斯伍德夫妇在晚上11点左右回到家时,发现琳达还没回家,不禁担心起来。 他们知道,如果她在朋友家过夜,朋友的父母会打电话到联谊会去告诉他们。于是艾迪又走出外面的黑暗中,到琳达一些朋友的家门口去查看,看看有没有谁家的灯还亮着。他又朝阴沟里面看,甚至走进那条位于纳堡和恩德比村之间、贴近精神病院的黑垫路,从头走到尾查察。到了凌晨一点半,他终于报警。 6小时后,警方在黑垫路旁边的矮树丛里发现了琳达的尸体。她曾先遭强暴,然后被人用她自己的围巾勒死。 调查工作随即展开,由列斯特郡警察局侦缉总队长大卫·贝克主持,有30名警员和一组警犬参与——这个组织后来迅速扩大,人手增至超过100名警员。他们在恩德比、纳堡和邻近的里特索普村逐户调查,到了7月间,他们已累积了5000份报告,但是始终没有查到凶手。 于是琳达遇害案无可避免地开始被大家淡忘了,在报纸上,渐渐地也看不到有关这宗案子的报道了。 3年之后——1986年7月31日,又有一个15岁少女失了踪。(上)
2. 苏杰出艺术家莫伊谢延科逝世
塔斯社 十一月三十日电,今天这里宣布,叶夫谢伊·莫伊谢延科生前是苏联艺术研究院院士,主要作品有油画《第一骑兵军》、《红军来了》、《樱桃》、《土地》等。
3. 意将拍摄有关拿破仑的影片
埃菲社十二月十二日报道,意大利著名导演迪诺·里西将拍摄一部有关拿破仑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的影片。现在他正在阅读有关拿破仑这段经历的作品。著名电影演员阿兰·德龙将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主角拿破仑。
4. 苏将出版讽刺小说《洛莉塔》
苏联《莫斯科新闻》报道,苏联《外国文学》杂志将出版弗拉吉米尔·纳巴科夫用俄文写的这部寓言小说,塑造了一个无英雄气质的人物赫伯特对年轻少女的迷恋。纳巴科夫一八九九年出生于俄国彼得堡,后加入美国籍,一九七七年去世。
5. 政治杀手贝利亚(一)
(编者按:本文摘译自波兰历史学家撒迪厄斯·威特林所著的《贝利亚》一书。) 贝利亚乘坐普尔门式火车一等专列前往莫斯科,专列前后有一名警卫员。 就在前一天夜里(即1938年7月28日),他在梅捷赫城堡他的阴暗的办公室里又独自工作到深夜,当时他接到命令——斯大林亲自打电话——要他立刻到莫斯科去,但没说要他去的原因。 今天早上动身之前,贝利亚对他的妻子说,因公出差。他没有说上哪儿去,也没有说要去多久。他的任务总是机密的。他以一种漫不经心的神情提到这次出差,这是他的老习惯了。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给他的一个最亲密的同事鲍格丹 ·科布洛夫留下一条命令:一旦他在莫斯科被捕,就立即把绝密档案中的材料销毁,这些档案材料是贝利亚精心收集的,里面有强迫假证人写的证明材料、有伪造的文件以及对目前仍在党内身居要职的某些人不利的证据。 一上火车,种种矛盾的思绪一起涌上贝利亚的心头。他很难指望在克里姆林宫得到愉快的接待,特别是当斯大林要他的下属立刻去见他,又不做任何解释的时候。 他想起两年前发生的血腥清洗,那是现任苏维埃国家保安机构的领导人尼古拉·叶若夫刚上任的时候。 贝利亚十分清楚,叶若夫恨他,因为他在高加索是同叶若夫权力相等的人。就在几个月以前,贝利亚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列入叶若夫准备逮捕的危险人物的名单里。叶若夫命令贝利亚的一个副手谢尔盖 ·戈格里泽逮捕贝利亚。叶若夫在给戈格里泽的私人秘密备忘录里向他暗示,他的上司入狱后,他将接替他的上司。但是叶若夫头脑简单,他没有想到,贝利亚和他的同伙结成了一个十分密切的集团,对这个集团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抱成一团比互相倾轧对自己更有利。戈格里泽认为,与其取代贝利亚当头儿,不如当贝利亚的副手,能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好处,也少冒一些风险。戈格里泽打定了主意,他不但不逮捕他的上司,反而把逮捕证拿给他的上司看。贝利亚立即赶到巴库,借口是去正式视察米尔·贾法尔·巴基罗夫领导下的当地秘密警察,同时,戈格里泽回电报给叶若夫说,他无法执行命令,因为贝利亚不在格鲁吉亚。 贝利亚从阿塞拜疆打电话给在莫斯科的米高扬和莫洛托夫,要他们去向斯大林为他说情,让斯大林相信,贝利亚正在为打算出版的斯大林全集准备一些文件。(一)
6. 他想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医生
【法新社巴尔的摩11月28日电】题:他的目标是争取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医生 一个年方11岁的神童目前正在准备参加普通课考试,他要争取成为世界上获得文凭的最年轻的医生。 现在,世界最年轻的医生是一位意大利人,他成为医生时的年龄是18岁3个月。 这个神童名叫巴拉穆拉利·安巴蒂,出生于印度,3岁时随家迁到美国。 据他在工业部门担任会诊医生的父亲说,这个孩子用4个月时间就学会了用英语会话和书写,9岁时由于天资聪颖被录取到数学中心学习。 他目前正在巴尔的摩中学学习。这之前,他已同他17岁的哥哥合著了一部关于爱滋病问题的著作。他解释说:“我们的目的主要是向开始接触性和毒品的青少年介绍情况。”巴拉穆拉利爱好集邮和篮球,喜欢提出一些数学方面的难题。他指出,他希望成为一名大夫,从事临床医学和在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7. 百岁专栏作家
【香港《文汇报》报道】当你100 岁的时候,你还会继续自己的事业、给报纸当专栏作家吗? 美国肯塔基州一名老汉,在过去72年的时间里,从未间断为该州斯普林菲尔德的《太阳周报》当专栏作家,每周工作5天,每星期写一篇专栏文章。 这位老而不衰的老人家,叫詹姆斯 ·莫兰,他自从28岁开始为报纸写专栏后,就一直写了72年,如今已是百岁人瑞,但他仍然毫无倦意,从没试过脱稿。 詹姆斯还认为,自己虽然年已满百,但从来没有想过需要退休,他口口声声地说:“我不反对别人需要退休,但我却不认为人老了就必须退休。” 至于有什么秘诀使他这么大年纪仍能充满活力地办事,他毫不吝啬地公开对大家说:“我经常保持运动,不但做柔软体操,而且还主动不坐电梯而爬楼梯,而且我还保持每天只吃两餐,少吃能养性嘛!”
8. 只有一个演员的“独角戏”剧团
【塔斯社莫斯科11月17日电】这个演出季刚出现的莫斯科“独角戏”讽刺剧团正在准备首演。新的演出的举办人,当然有好几个,有作家,有导演,有美术家,而演员只有一个——根纳季 ·哈扎诺夫。 获得苏联“功勋演员”称号的哈扎诺夫当初登上舞台时是莫斯科建筑学院的学生,后来在杂技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当上了职业演员。 扎哈诺夫说:“我的创作生涯是在停滞时期开始的。当时,艺术界的官僚堵住了讽刺剧的嘴,或是企图使它变得软弱无力。但是,讽刺剧是压不倒的。即使在困难年代也有一些勇敢的人在舞台上说真话。他们教育公众,使人们理解改革的必要性。” 他打算在“独角戏”剧团新的演出中利用过去很受欢迎的讽刺作家潘捷列伊蒙·罗曼诺夫(1884—1938)写的讽刺故事。他认为,这些故事没有丧失自己的尖锐性。
9. 美科学家发现了“失踪”的地壳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1月26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和伊利诺伊的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分析地震的冲击波确定地球内部化学成分的方法,发现了地球“失踪”的地壳。如果这些研究人员是正确的,那么以前已被科学家们接受的关于地球内部情况的观点就是错误的。
10. 漫画:无题
(原载捷《画中世界》月刊)
第 4 版
1. 萨哈罗夫眼中的戈尔巴乔夫
【美国《美洲华侨日报》十二月九日文章】题:萨哈罗夫谈戈尔巴乔夫 苏联学者、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安德烈·萨哈罗夫十一月十四日在华府国际学者中心参加会议。「纽约书评」刊登了萨哈罗夫对苏共总书记、苏联国家主席戈尔巴乔夫的评论,以下是内容节译:爬上顶峰戈尔巴乔夫,我相信,就象苏联任何一位领导人一样,一步一步地在党和政府统治集团里面向上爬而获得权利,他自己曾经说过,他在一个「危机」时刻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我不知道戈尔巴乔夫是否已有一套全面而有连贯性的计划去克服这个危机——一个他要实行的改革计划。 在我的印象里,他过去只是临时凑合一些「点子」不时同反对力量讨价还价,看一步,推行一步。因此,除了他所说的他想要做的事情之外,我不知道他是否有长远的目标。无论如何,他最近所做的,同他以前所说的并不一致。并不民主 在政治方面,他最近的策略可以相当正确地形容为一项「透过不民主的方法去达成民主改革的运动」。以我看来,那是一项将带给苏联人民一个不民主结构、使苏联人民必须在一段长时间内不断斗争的极端危险的策略。我们指的是宪法改革、对最高苏维埃的间接选举、所有权力集中在一个身兼国家元首及党总书记的人的身上。请让我强调一点,共产党是国家的唯一政党。新草拟的宪法甚至未提起过政治多元化的可能性,亦无一项多党制的条款。 结果,最高苏维埃主席将有权在立法会期与会期之间发出实际有法律效力的「指导思想」。最高苏维埃将在完全不能被称为真正民主的环境之下由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毫无疑问地,这些选举将完全由党和国家机制所控制。换句话说,二千二百五十名人民代表将只是花瓶,而其中四百人的被选入最高苏维埃,是完全不能被形容为民主选举,而选举人民代表的制度亦只跟「开玩笑」差不多。因此,被允许提名候选人的组织并不包括最新民众运动。前途难料 戈尔巴乔夫一直采用的反民主手段,将来的结果无人可以预料,或者,他将能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克服所有反对他的人而实施他的计划。但问题是,戈尔巴乔夫除了面对主观障碍之外,还有客观的困难:从上至下,雄据着政治经济整个国家结构的行政命令体制和斯大林体制。这个体制、结构能在什么时候改变、怎样改变,甚至能否纠正一部份、改变一部份,完全不可逆料。或者,一个只改变一部份的制度会比旧制度更坏,因为部份改变会打乱「正常秩序」而带来危机。 例如,国家有一个计划——看来是经济改革的基础——要把工业完全置于自负盈亏。问题是,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下这个制度能否有效;在产品没有自由市场、原材料没有自由市场的情形下,工厂能否运作。要想象将变成怎样的后果是很容易的。
2. 贪污腐化 并非“癌症”
【美国《新闻周刊》12月19日文章】题:第三世界的癌症 哈佛大学前公共政策副教授罗伯特·克利特加德向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府提出解决经济效益差和政治腐败的办法。《新闻周刊》的彼得 ·麦克费伦采访他时谈话如下: 问:在发展中国家,贪污腐化是个多严重的问题? 答:那是个癌症。贪污腐化破坏对生产的刺激。既然别人靠行贿受贿和徇私舞弊发迹,为什么还要苦干呢?贪污腐化导致经济停滞,官员贪得无厌,政治不稳定。 问:为什么在贫穷国家有那么多贪污腐化? 答:贪污腐化与其说是意识形态或文化水平的问题,不如说是动机和机会的问题。在公务员无法靠他们所挣的工资生活时,在贪污所得的收入很大,而被抓住和被惩处的可能性很小时,就产生贪污的动机。 在独揽大权和掌握任意处理权而又没有向上负责制的情况下,就出现机会。不管你是谈那国人,那都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一名官员独揽大权和掌握任意处理权,而又不受责任制的约束,那就很可能出现贪污腐化。在许多国家,往往只有一个政党,私营部门力量薄弱,没有竞争力。责任制和举报制很差。在这种环境下,贪污腐化猖獗。 问:照你所说,第三世界的境遇绝望了。 答:不绝望。智利、博茨瓦纳和新加坡控制了官员的贪污腐化。新加坡约在30年前靠腐败行径调查局清除了大部分贪污腐化。办法是:改善刺激,削弱垄断权,减少官僚机构任意处理权,加强责任制。 不管职务和地位高低,一律给予严惩。新加坡领导人没有腐败行为,他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问:是不是国家领导人自己腐败就很难打击贪污腐化? 答:是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贪污腐化问题不是象扎伊尔的蒙博托或海地的社瓦利埃那样的出名的案例。那是有系统的贪污腐化,扰乱政府政策,使官员和老百姓把时间用于设法钻现行制度的空子,而不是用于增加商品和劳务。 但是,可以用有系统的改革来对付有系统的贪污腐化。举一个例子: 在最高法院法官普拉纳于1975年接管菲律宾的税务局时,他发现那里行贿受贿、敲诈无辜的纳税人、欺诈、贪污和内部出卖职务等等无奇不有。普拉纳在两年内清理了税务局的大部分问题。他同职工制定适度的目标,把他们的工资和职务晋升同他们的实绩挂钩。他削减垄断权,随时审查,轮换人员。他简化税则,把税则公诸于众,以限制税务官违法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普拉纳加强了责任制,使用调查办公室、便衣人员、电子计算机记录和公众检举之类的新的情况来源。在法制迟迟不执行惩处时,普拉纳便把腐败官员和逃税人员公诸报端。
3. 或大喊大叫,或沉默寡言
【美联社伦敦12月9日电】俄国革命领导人尼古拉·布哈林的遗孀说,布哈林在他预感到斯大林决心要搞掉他时,大概就失去了理智。 安娜·拉琳娜·布哈林在她所谓首次同西方电视台记者谈话中描述了布哈林在1938年被捕和被处决前最后几个伤心的日子里的情况。 布哈林夫人告诉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记者说:“他不断给斯大林写信,证明他是无辜的……这时候,他心理上已失去了平衡,我不能说,他这时能完全控制自己。” 她说:“如此大的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除此之外,他有一个年轻的妻子和一个只有10个月的新生儿,所有这一切对布哈林产生了可怕的影响。” 布哈林是苏维埃国家奠基人列宁的亲密朋友和顾问。但是,在列宁1924年逝世后和斯大林独裁统治开始后,他和斯大林在经济政策上发生了争吵。 斯大林相信强行实施集体化以使其封建的、80%务农的人民现代化,必要时不惜使用暴力手段。而布哈林则主张实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和大工业国有化相结合的政策。 苏联军事史研究所的德米特里·沃尔科戈诺夫谈到了布哈林曾给斯大林打电话的情况,布哈林在电话里对斯大林说:“柯巴,你真的相信我是敌人吗?”斯大林回答说:“尼古拉,镇静点,我们将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一切都会好的。” 布哈林夫人在她的莫斯科住宅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时被问道,布哈林1936年在他的处境已很危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从巴黎返回莫斯科呢?她回答说:“尼古拉没有发现任何细微的迹象,一点也没有。” 她说,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导致了灾难性的饥荒。“布哈林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他看到饥饿的儿童鼓着大肚子。他到我父亲那里讲起了这一切。他讲话时激动地叫喊着。这是一段可怕的插曲,使他非常不安。”格拉斯哥大学苏联问题专家阿列克谢诺夫说:“但是,布哈林在自己的家里沉默不语”。他说:“布哈林是苏联共产党忠实的党员,斯大林利用了这一点。”他指出,没有任何记载,表明布哈林曾公开表示过他的疑虑。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现在是摇晃这艘船的时候吗?我认为,布哈林保持沉默不仅因为秘密警察在门口监视着他,而且因为他认为保持沉默是他的义务”。 布哈林49岁时被处决,他的坟墓无人知晓。
4. 帕尔梅被刺案的蛛丝马迹
【香港《文汇报》12月3日文章】1986年2月28日深夜,奥洛夫·帕尔梅偕夫人看完电影,漫步在斯德哥尔摩街头时,惨剧发生了:这位在国际上颇有声望的瑞典首相被刺客连击数枪,饮弹而亡。这一震惊世界的谋杀案发生后,瑞典警方立刻开始了侦察工作。两年多来,警方将举报凶手的悬赏从8.5万美元提高到850万美元,拘留审查了几十个嫌疑犯,分析了1.4万多条线索,然而案情仍然是重重迷雾,侦破工作几乎没有进展。 今年夏天,瑞典一家报纸突然爆出一条独家新闻,宣称英国情报机构军情6处早在1985年就根据自己的情报来源,向瑞典情报机关通报:帕尔梅首相已成为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目标。但是瑞典情报机关竟将此情报束之高阁,既不提醒首相,也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终于使凶手得逞,瑞典失去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消息公布后,瑞典全国舆论大哗。现任首相英瓦尔·卡尔松下令对情报机关可能的渎职行为进行调查。 瑞典新任的司法大臣安娜·格蕾塔决定将这个重任交给埃伯·卡尔松。此人是帕尔梅生前密友,与前斯德哥尔摩警察局长汉斯·霍尔默也很熟悉。 埃伯·卡尔松深知英国的军情6处有广泛的情报网和高效率的分析系统,遂携带了司法大臣的密函在今年5月前往伦敦求见军情6处的官员,并要求查阅有关情报。当时卡尔松已经怀疑库尔德人与帕尔梅被刺案有关。争取独立、反对伊拉克的库尔德工人党受到伊朗的支持,而该党1985年8月在大马士革的一次秘密会议上讨论过伊朗情报机关要求该党暗杀帕尔梅的命令。 神通广大的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窃听了这次会议,并将这一情报通报给军情6处。 伊朗一直从瑞典秘密采购性能优越的武器,但是当帕尔梅得知此事后,就下令中止这种有损瑞典中立国声誉的军火交易。库尔德人是一个不幸的民族,他们散居在西亚和中东。在瑞典也有一些库尔德人,其中的极端主义分子不仅与国际恐怖组织有联系,而且还分裂成互相仇杀的小帮派。帕尔梅下令驱逐这些犯罪分子出境,因此遭到库尔德人的怨恨。 因此,伊朗和库尔德人都有杀害帕尔梅的动机。 瑞典近200年来没有发生过暗杀,这或许是瑞典情报机关忽视英国情报局警告的原因;但事情并不止于这么简单,可能还牵涉到军火工业集团的利益和其他因素。卡尔松想进一步了解军情6处向瑞典情报机关通报的详情,却不得要领,而且据说瑞典情报机关首脑在4月间已经拜访了伦敦的军情6处。卡尔松的随行人员因携带窃听设备在回国时被扣,又引发了执政党、情报机关、警方、司法部之间的相互指责,使得卡尔松的秘密使命天机泄露,安娜·格蕾塔被迫引咎辞去司法大臣之职。 但是帕尔梅被刺的真相已经有珠丝马迹可寻。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这位前首相在遇刺的那一周曾秘密会晤过伊朗大使,在遇刺当天又接见了伊拉克大使,而这两次会见都从未透露过。
5. 漫画
里根指使以色列总理沙米尔打击和平努力(原载约旦《人民之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