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0-08

第 1 版

1. 阿尔及利亚政府六日宣布全国处于戒备状态并在首都实行戒严

据外电报道,两天来阿尔及尔几千名青年上街闹事,六日事态进一步扩大。政府已调动军警镇压,目前局势已得到控制。

2. 南斯拉夫伏击伊伏丁那省共盟省委主席团集体辞职

据报道,在六日晚召开的南共联盟该省省委会上,以八十七票赞成、十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接受了这一辞职。

3. 团结工会是波兰共产党的主要威胁

法新社七日报道,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在向全国党组织发出的指示中认为,波共必须尽一切可能来阻止团结工会的再生。

4. 美国大幅度削减星球大战计划费用

路透社报道,美国防部官员六日告诉国会,星球大战计划第一阶段部署工作所需的费用已从原先的一千一百五十亿美元削减到了六百九十亿美元。

5. 皮诺切特接受失败

路透社报道,他六日晚在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说,「我接受和尊重多数智利人的裁决」,但他拒绝接受智利政府当天提出的辞职要求。

6. 日本和意大利七日缔结日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时事社报道,协定包括两国进行信息交流、专家往来和实施合作计划等内容。

7. 美报《商业周刊》文章:“大中国”将成为亚洲经济超级大国

“大中国”由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3部分组成。大陆拥有科研优势、原材料和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台湾拥有资金和推销技能;香港拥有金融和通信渠道。这三者的联合将使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经济大国    【美国《商业周刊》10月10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题:亚洲的新喷火者副题:大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的崛起(作者黛娜·李钟德瑞·杨)    一个新兴的亚洲经济超级大国正在渐渐形成。今年它的出口额将达1360亿美元,比南朝鲜的出口额高出一倍以上。它的外汇储备大约为900亿美元,而且从服装和玩具到汽车、化学制品和钢材,它样样都能生产。它的科学家在生物工程、激光和超导的研究方面居于优势。它的企业经理以优质产品控制着世界市场,它的银行家管理着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它的集装箱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为10亿以上的人口服务,那里有着全球数量最多又最廉价的劳动力。    这就是大中国——这不是未来主义的梦幻,而是已经发展了一半的设想。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经济正在合并。香港大学教授爱德华·陈说:“政治统一在近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3个地方的经济通过香港已经联合在一起了,根本没有必要举行谈判。”    在中国继续实行其自由市场改革之时,香港和台湾的企业家对不要过分依靠共产党中国的警告满不在乎。台湾纺织联合会的负责人菲利普·陈说:“商人是最不受约束的。当他们看到有利可图时,他们就去干。”    大中国的鼓吹者们说,三方的经济联合是不可避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血统。就连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乔康这样持怀疑态度的人也说:“联合的势头正在加大。或许双方都在接近,只能进不能退。”    持乐观态度的人相信,把中国的科学研究、原材料和劳动力,台湾的资金和销售技巧,香港的金融和通信系统三者联合在一起,就会把大中国的地位一下子提高到仅次于日本的地步,成为亚洲的下一个经济超级大国。    的确,这8个地方的经济都缺少长远的计划,这是众所周知的。大陆的中央计划实际上不过是北京发出的一套变换的命令。台湾的经济是由靠出口谋取巨额利润的中小企业组成的混合物。在香港,工业的增长由于市场劳动力短缺而受到限制。因此,大中国对这三方都有吸引力,因为它们通过联合其经济力量能克服它们的短处。大中国还是统一祖国的一条轻松、不含有政治色彩的有益道路。台湾和香港的投资者去大陆投资时,对祖国的那种民族感情常常起着很大的作用。刚刚在中国开办了一家工厂的台湾玩具制造商吉姆·孙说:    “要是赔钱的话,我宁愿赔在中国。”    有一个秘密武器可能使得大中国不仅仅成为亚洲的又一个廉价劳动力的汇集场所。中国拥有大量未开发的曾发射了卫星、设计了核武器和制造了超级计算机的军事和科学智能。有了这个智能,再加上香港和台湾的企业家与金融家的管理和销售本领,大中国今后威胁的将不仅仅是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而且还有南朝鲜,甚至还有日本这样一些发达的国家。

8. 马海德----- 新中国第一位入华籍的外国人

【美联社北京10月6日电】马海德这位为毛泽东的红军治过病的美国医生、而且是第一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非华人,因身患癌症而去世,终年78岁。    马海德1910年出生在美国布法罗的一家贫穷的黎巴嫩移民的家庭里。他在中国组织消灭了差不多全部性病并把麻风病例减少了80%,成绩卓著。    布法罗州立大学校长史蒂文·桑普尔在一项声明中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他领导了中国同霍乱、性病和麻风病这些可怕的疾病的斗争,在此过程中,挽救了数百万中国人的性命。”    1987年9月,桑普尔在北京授予马海德荣誉理学博士证书。1933年马海德和另外两名医生去上海研究热带医药。随后马海德一直生活在中国。他在1983年对记者谈话时说:“当时在我周围是一片贫穷、营养不良、受剥削的凄惨景象。我发现旧中国的社会弊端对穷人比疾病更为致命。问题不仅仅是医药不足,而是政治性的。”    马海德说,他最初是在上海读到《共产党宣言》的。“它对我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我当时想,现在也在想,越穷越容易理解这个宣言。”

9. 关于苏加诺一书引起轩然大波

【法新社雅加达9月25日电】一本批评印度尼西亚第一任总统苏加诺的书在这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在这本名为《恶有恶报》的书中,一名前情报上校指责1945年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并且执政了20多年的苏加诺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本书是本月出版的。    书中所得出的这个对苏加诺不利的结论已成为人们广泛讨论和私下辩论的问题,并且成了这个国家的报纸每天辩论的题目。政府官员也加入了这场辩论。    内政部长鲁迪尼对议会说,他认为这本书不该出版。    他说,讲一位“国父”的坏话不是印度尼西亚的风俗习惯。    国务部长穆迪奥诺却表示支持这本书。    苏加诺的女儿拉赫马瓦蒂说,如果真的怀疑早就会对这件事进行彻底调查了。    一所穆斯林大学的校长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现在有人写关于苏加诺的书,那必定是有利可图的,这样的书肯定会畅销。”

10. “胜利广场”工程风波

【日本《朝日新闻》9月24日报道】题:莫斯科市民要求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声高涨    莫斯科市民大声疾呼:“不许破坏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现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战争胜利的“胜利广场”建设工程计划被迫中止,并从根本上重新研究。在过去的苏联,市民反对政府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戈尔巴乔夫政权实行改革和推行公开性政策后,市民活跃地提出批评意见,现在政府再也不能无视这些意见了。    从莫斯科红场的一条放射状干线公路库图佐夫路乘车大约10分钟,来到被称为“行礼山(波克隆山)”的小高岗上,便是纪念对德战争胜利的“胜利广场,建设工程现场。前面是混凝土浇灌的大广场,后面是半圆形的二层楼。莫斯科市10年前就开始建设这项工程。为此,已经支付出4000万卢布。    莫斯科在德苏战争时,曾经历了激烈的攻防战,结果把纳粹德国军队全部击退,因此获得“英雄城市”的称号。根据前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意见,苏联决定“在莫斯科建设不亚于列宁格勒和伏尔加格勒的纪念对德战争胜利的历史建筑。”可是,未和市民商量就砍树、削平山岗,并浇灌混凝土。市民见此情况敢怒而不敢言。    勃列日涅夫逝世、安德罗波夫政权成立后,开始揭发勃列日涅夫时代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市民获得了力量,随即便要求“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市民们不仅向中央委员会写了信,还在市政府门口游行示威。市政当局担心市民们的这股反抗力量继续高涨,终于在1986年秋停止了已修建一半的工程。    据反对建设“胜利广场”的市民团体、俄罗斯共和国保护历史文物协会莫斯科分会副主席科洛劳夫说:“现在,由于协会活动的影响,莫斯科停止的工程计划约有200项。”

11. 世界公路上死伤人数惊人

【本报讯】据合众国际社10月4日报道,北卡罗来纳大学公路安全研究中心3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说,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公路交通事故。而到本世纪末,交通死亡人数可能达到每年100万。    到2000年以后,因交通事故受重伤而需住院的人数将为每年500万,受伤总人数将达每年3000万。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象中国,埃及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小汽车和摩托车的数量增长过快,但又缺乏优质公路和确保公路交通安全所必须的先进设施和技术。    公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坎贝尔博士说,中国的情况很典型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1986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美国相等,然而中国的汽车数量只及美国的1/12。他说,在中国一些省份,汽车的数量每年递增10%到20%。    坎贝尔建议设立一个国际性机构,以便发展中国家分享发达国家在公路交通安全方面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12. 美国对智利公民投票结果表示满意

【法新社华盛顿10月6日电】美国今天对智利就延长皮诺切特总统的统治问题举行的公民投票的结果表示满意,说这次投票证明了“投票箱的权力”。    国务院女发言人菲利斯·奥克利说:“我们向智利人民表示祝贺,祝贺他们向世界如此有力地证明了投票箱的权力。”    她说:“我们也向智利政府表示祝贺,祝贺它实现了举行一次公正而有秩序的公民投票的诺言。”她还说,智利安全部队“以令人钦佩的方式”守卫了投票站。    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说,里根总统的政府认为,智利“走上了”恢复民主的“正确轨道”。

第 2 版

1. 合理利用工时 提高经济效率

【台湾《经济日报》9月20日文章】题:工时合理化(作者周可)    企业的作业时间,我们可概分为三个部份。    一、为有附加价值的动作;即这些动作本身能替公司换得金钱。例如,我们用冲床来冲孔,每冲一个孔,这个动作的本身,就能替公司换得收入。    二、为准浪费;即有些动作,虽然是必要的,但它本身却无法产生产值。就拿刚才所谈到的冲孔这个动作来解释,要把材料放到冲床里去冲孔前,我们一定得先一个动作,即“拿”材料,这种“拿”的过程,是完成冲孔前的准备动作,是必要的,但它本身却无法得到产值。    三、纯浪费,表示这项动作或行为,根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它的存在,不但公司无法得到产值,反而还要投入一些成本来“伺候”它。    例如在锁螺丝之前,我们先得去拿把起子,万一很不幸,我们不知道起子放在哪里,没有起子,当然无法执行锁螺丝这项任务了。    因此,为了完成任务,我们一定得去“找”起子,这种“找”的行为,在管理上,就属于纯浪费。    再说,如果我们把事情弄砸了,或是把产品给做坏了,这些行为更是一种可怕的纯浪费。    而大多数的企业,在后两段所占的比率,往往是非常的重,当然,有这些状况的存在,对企业的成本,以及人力的运用上,会造成莫大的伤害。    因此,企业如能从这些方面,加以有效的掌握,把投入在准浪费及纯浪费的时间,转换成有产值的工时,不但可以透过合理的运作,让劳动力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同时,更能因劳动力充分发挥,将所得到的成果用于环境及待遇的改善方面,那么,不是皆大欢喜吗?

2. 东京迪斯尼乐园生财有道

【台湾《经济日报》8月28日转载日本《企业东京》杂志文章】题:东京迪斯尼乐园五年有成。    今年4月15日是东京迪斯尼乐园五周年纪念日。    该园开幕后没多久,便已成为在日本经营得最成功的美国企业。    从东京迪斯尼开幕迄今,已吸引了5400万名以上的游客,这些人不是来自日本就是海外。单单去年一年,就有1200万名迪斯尼迷进入园内游玩,其中成人占65%。·游客超过五千万名平均每名游客的开支约为59美元,超过了原先预估的金额,东京迪斯尼全年营业额高达6.4亿美元。经营该乐园的东方土地公司由于经营成功,以及邻近地区房地产的畅销,使得该公司业绩稳定成长,所有债务也早在1986年即已全部还清。    东京迪斯尼成功的原因很多。第一个原因是其选择的地点无以伦比:刚好在成田国际机场及东京闹区的中间,对日本人及外国观光客交通都十分方便。此外,还有一条铁路正在兴建中,其中一站将设在该园的大门前。    其次,就是新知识及新技术不断从娱乐业十分发达的美国输入,财务投资也空前庞大。东方土地公司公关部的副主任福岛表示:“东京迪斯尼提供的服务是大家所向往的真正娱乐,绝非赝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美国输入最重要的技术——与迪斯尼业务息息相关的品管观念。教育新进员工与兼职工人,是此一品管业务的重要项目。学员们研究的项目包罗万象,包括迪斯尼的经营哲学与方法。其他的企业现在都在审慎地研究,看看这种制度是否能用来训练自己的员工。·占尽天时地利之便东京迪斯尼开幕的时间也恰到好处,由于日本人已逐渐富裕,他们已学着接受,将休闲当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部份。日本政府也企图藉休闲活动来刺激国内经济。    东京迪斯尼的成功,对日本休闲业造成相当大的冲击。    新日本钢铁公司最近宣布要在日本南部建一座游乐场“太空世界”。“太空世界”预订在几年内开放。在那儿,年轻人可以看到模拟的太空飞行器,此外,太空博物馆将展出太空飞行器所使用的用具。日本的大贸易商也在伺机跟进。松下公司已表明要在东京附近兴建一个具有特色的游乐场。该公司发言人表示,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过该公司已决定投资数十亿美元。为取得必要的技术,该公司已在加利福尼亚州设三个分公司。    几年前,东京迪斯尼就已预知未来的潮流,采取了多项措施,使自己能持续地领先其他竞争者。该园每年都增添一、两个新设备,在未来五年内,还打算在新设备上投资3.2亿美元。·跨越国界梦想乐园邻近东京迪斯尼的一些土地已出售给旅馆业者。东方土地公司也打算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旅馆,目前旅馆及休闲设施已连成一体,预料购物中心及开会设备也将一一兴建。预料东京迪斯尼将与其四周的各种设施组成日本第一个都市休闲区,使他们拥有另一项优势。    东方土地公司目前打算在剩余的土地上兴建第二个甚至第三个有特色的游乐场,期盼这些游乐场都能将日本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然而当它们一旦跟迪斯尼乐园结合在一起,就会脱离国家疆界,成为沃特·迪斯尼梦想的一部份,并将随着他的梦想成长。

3. 联合国里的华语导游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1日文章】题:联合国里的华语导游(作者刘列励)    联合国里有一个导游组,导游员30来人。导游员来自不同国家,以代表世界主要的20种语言为其工作语言。    在联合国工作的一位美国人有一次偶然对我说:“这儿的导游员中有一个会讲美国英语的中国人和一个会讲汉语的美国人。”对此我当然颇感兴趣。    几天后,我在联合国游览起点处看见一位亚洲人模样的女导游员正在接受游客的咨询。    她是从香港来的美籍华人,今年25岁,芳名李丽扬,17岁到美国上加州大学,学了五年的国际关系,毕业后定居纽约,1987年起在联合国做导游工作。    讲了几句话,小李要去导游了。她邀请我听她用英语完整导游一次。她的美国英语讲得非常熟练而纯正,与美国人讲的没有什么区别。当然,用标准的粤语和流畅的汉语普通话导游,对她来说就更不在话下了。    李丽扬十分热情,第二天还约我到导游组办公室去会见了那个“会讲汉语的美国人”。    “你好!”一位金发碧眼,人高马大的女青年向我迎来,主动地向我伸出了右手。    她叫戴安妮,1983年去中国留学,1986年回到美国,去年5月考入联合国当英语和汉语导游。我对她仅有两年零六周的汉语学历却能达到联合国严格的汉语导游标准,表示十分惊讶和佩服,她却用广东话说:“惭愧啦”。说实在的,她对汉语中卷舌音和鼻音的正确掌握程度,连我这个出生上海的中国人也自愧弗如。    “联合国导游员的工资虽然比较丰厚,但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我们的话题转到导游员的工作和报酬时,小李对我说:一个导游员平均每天要导游5轮,1轮1个小时,嘴巴不停地讲解,还要走很多路。有时两轮之间简直没有空隙让人喘一口气。一天下来,累得头昏脑胀腿打闪,喉咙嘶哑舌头麻,五脏六腑就象掏空了似的。    “辛劳还好说,对付提问不客气的游客,还要耗费脑汁呢!”戴安妮告诉我。导游员介绍联合国时必须恪守中立,只能讲联合国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实践事实,而绝不能在解说中对这些事实和各国代表所作所为的是非曲直掺杂个人的看法。对于刨根问底,非要导游员说明道白的游客,你既不能来个“无可奉告”让人扫兴,又不能违背中立原则大发厥词,如果脑汁不够用,准保叫你当场变个满脸红。

4. 澳大利亚的华裔富豪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8月23日报道】题:澳大利亚的华裔富豪家族    每个财政年度开始之时,《澳大利亚商业周刊》都发特刊刊出澳大利亚全国的首富,今年照例刊出全澳首富300名。    全澳300名首富榜上,有9名华人,他们是:    一、丹斯里·邱德发,财产2亿澳元。他在海外由银行书记做起而成为银行家。1981年入澳大利亚籍,以1.05亿澳元收购南太平洋大酒店公司。《澳大利亚商业周刊》认为邱德发在世界各地均有贸易和投资活动,所以难以确切估计其财产。    二、莎莉·胡,即胡仙,54岁,住在新南威尔士州,财产7000万澳元。一向被澳报界称为“万金油女继承人”。胡仙在澳“仙人掌澳大利亚”公司的投资最多,达5700万澳元。但胡仙刚刚把资本南移澳大利亚3年,便又开始把大本营移回香港去。胡在香港拥有星岛集团的67%股份。    三、李明治,48岁,住新南威尔士州,财产7000万澳元。李是马来西亚出生的华人,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70年代李氏开始创业,而被澳贸易界誉称为“公司大夫”。李的家庭拥有哈斯丁·迪林公司的24%股份,值1320万澳元;他本人的名义拥有香港海外联合投资公司的10%的股份,值2000万澳元。    四、陈大年,70岁,住在新南威尔士州,财产7000万澳元。陈氏是潮州人,30年代末期移居澳大利亚同佐·贾萨合作做纺织业生意。在悉尼华埠拥有大量地产业。    五、谢豪华,60多岁,财产6000万澳元。谢氏也是潮州人,他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香港的知名商人,战后谢氏家族有人移居澳洲,在这里创立了进出口商行。去年谢开始进军地产业。    六、蔡氏家族,财产5000万澳元,住新南威尔士州。这个家族在70年代从印度尼西亚移居澳大利亚,投资于烟草种植业和贸易,最近开始投资地产业。    七、陈百纳,75岁,财产4500万澳元,住新南威尔士州。陈出生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以种植椰子树和可可树致富。陈在悉尼拥有地产业。他4个儿子都是商业人才。    八、王氏家族,财产3500万澳元,住在维多利亚州。1948年王大伟从上海来澳大利亚。王和他的太太在墨尔本市开了一间小商店,经过不断发展而拥有很多间商店。王大伟是澳第一位中国出生的市议员。1977年他逝世之前,已开始实现他的心愿,创立了一间中国货公司。    九、蔡·多米尼克,41岁,财产2500万澳元,住在新南威尔士州。蔡以开餐馆起家,目前在悉尼拥有8间餐馆,其后又投资地产业。在中国大陆拥有两个大酒店及一个办公楼。

5. 澳大利亚十三万多人讲华语

【香港《华人月刊》9月号报道】澳大利亚首位华裔上议院议员沈慧霞7月间在访港时表示,澳洲政府虽然希望吸引更多移民,但不忍向香港招手,原因乃不欲加深香港面对之人才外流问题,影响港、澳之间邦交。    根据澳洲最新公布之人口统计数字显示,1988年,香港出生者在澳洲之人数,肯定已超过5万人。如果全澳洲华人估计是18万,则香港人几乎已占了1/4强。澳洲此项人口统计,首次查问受访者家中所说之言语。    回答家中用华语者约为130769名。

6. 港台短讯

▲台《中央日报》报道,台「内政部长」许水德三日说,有关开放大陆同胞到台奔丧、探病措施,将从十一日起正式实施,并开始接受申请。    ▲台《中央日报》报道,台湾「新闻局长」邵玉铭最近称,岛内出版商申请印行大陆作家著作,应直接与大陆作家联系取得授权,「而不宜与中共官方的人民出版社接触」。「纯学术性马列书刊将从宽处理,允许在岛内发行」。    ▲台《联合报》五日报道,台「内政部」最近建议「个案审理」滞留在大陆的台湾老兵返台探亲问题,但返台定居者则严加限制。    ▲台《联合报》报道,在大陆电影仍不准进口的现况下,台「巨轮公司」已买下大陆故事片录像带八十部,其中包括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    ▲台《联合报》报道,从十月一日起,大陆产品「闯关」行为鉴定、处理权责,由台警备总司令部移交给「财政部海关总署」。台报认为此举意味着对大陆产品的管制放松。    ▲台《民生报》报道,台湾第一个以研究武术理论为目的的社团「中华民国武学总会」九月二十八日正式成立,黄善德为该会理事长。    ▲《台湾新生报》报道,台将于十月十日举行定名为「光武演习」的阅兵典礼,「以展示自制新武器装备」。    ▲香港《明报》三日报道,英国王储查尔斯有兴趣出任香港总督,英女王也非常赞成。

第 3 版

1. 谁谱写了贝多芬的第十交响乐?

【法国《快报》9月2日报道】(特派记者米歇尔·乔治发自阿伯丁)题:谁谱写了贝多芬的第十交响乐?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10月18日将在伦敦举行的音乐会上演奏一首交响乐,全曲只有14分钟,这是很少有的。    那天晚上,大家将第一次听贝多芬的第十交响乐!    第十交响乐?大家知道贝多芬只有9首交响乐。而这首是一位在阿伯丁(苏格兰)的音乐家刚刚改写的第十交响乐,他就是巴里·库珀,39岁,音乐和音乐学教授。外界对这首乐曲的评论是“这首交响乐不如第九交响乐那么雄壮,但它更抒情。第一句降E大调的柔板和第二句的C小调快板在贝多芬原来的作品中是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库珀极度兴奋,挥动着乐谱说,“你们瞧,一切都是真正属于贝多芬的。我唯一的功劳就是辨认了这些谱表。我把它作了调整和补充,就象贝多芬本来就会这样做的那样。在这方面我是很在行的,因为我是一名专家”。    这是确实的。1983年库珀准备写一本书,书名是《贝多芬的创作过程》。因此,他在柏林钻进了普鲁士文物国家图书馆,他非常艰难地辨认了贝多芬乱涂乱写的音符。有一页纸上标明是“交响乐”,其它一些纸片是奏鸣曲和四重奏的初稿,某些主调就在那几张谱表上。库珀说,“在可以辨认的一堆杂乱的字迹中,我能分辨出这是有目的有步骤地写下的第十交响乐的谱表”。    历史证明了苏格兰研究员的论述。1827年,贝多芬55岁。他从1792年就生活在奥匈帝国的首都。当时他已闻名遐迩,但十分孤独,生活不幸,病魔缠身。    由于贝多芬蜚声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从伦敦赠送了他100英镑为他付医药费。贝多芬告诉爱乐乐团,为了感谢,他将把第十交响乐奉献给它。这是当时为感谢对艺术事业资助者的一种传统办法。自1822年以来,贝多芬已有打算谱写一首交响乐,由于要为维也纳宫廷写三重奏和四重奏而不得不往后推,其实他一直没有间断过写交响乐,他甚至还想写一部歌剧。1827年3月18日,他对他的秘书申德勒说:“我所有的交响乐谱表都在我办公桌里。”    不久之后,贝多芬的另一位音乐家密友赫尔茨说他听过用钢琴弹奏交响乐的第一乐章。    实际上,贝多芬常常夸大其词,自以为已经写完了他起草的作品。    但他又确实没有撒谎,因为基本思想已经构成,乐章也是现成的……赫尔茨甚至还保证说:“降E大调的序曲非常柔和,然后是C小调有力的快板。”这和巴里·库珀找到的谱表的片断确实是完全吻合的。    贝多芬在对爱乐乐团作出允诺一个星期后溘然长逝。他刚合上眼睛,他的继承者们就开始抢夺他橱柜里的财产,他的“忠实”朋友申德勒把所有的乐谱和手稿都偷走了。    在1845年,申德勒又把这些乐谱和手稿转卖给普鲁士国王以换取终身年金。因此,在普鲁士文物国家图书馆又看到贝多芬的手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天,大家对这首交响乐又怎么看呢?皇家爱乐乐团经理约翰·丹尼森说:    “这首交响乐是贝多芬的。但它也属于我们,因为它被奉献给我们。我们非常高兴演奏它”。EMI公司打算将它录制成唱片。

2. 历史性的转折(一)

决定命运的投票    10月5日,智利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天。740万选民将在公民投票中决定皮诺切特总统能否继续执政。    这一天春风和煦,天空晴朗,人们大清早就去踊跃参加投票,有人为了投票足足等候两个小时。设在全国各地的2万多个投票站外排起长队。这场举世瞩目的公民投票在紧张而又平静的气氛中进行。    智利总统皮诺切特将军在一所学院的投票站参加投票,他把一张印有“赞成还是反对皮诺切特?”字样的黄色选票轻轻投放在木制票箱中,数千名投票者毫无表情地看着他,在他走出学院时,有几十名支持者向他发出欢呼声。    根据智利宪法规定,由海、陆、空三军司令及警察司令组成的军人执政委员会任命一名总统候选人,然后在公民投票中决定其命运,如获通过,将于明年3月11日宣誓就任新总统,任期8年。皮诺切特是军人执政委员会提出的唯一候选人。    如果反对票在投票中占多数,皮诺切特延长执政期一年,明年12月14日举行直接选举,1990年3月11日当选的文人总统宣誓就职。    政府对这次投票态度乐观,因为有许多有利因素,例如反对派组织松散,阿连德时期的过激政策使人们心有余悸,政府控制着宣传机器,仅为皮诺切特竞选的宣传费用每月就高达100万美元。而皮诺切特手中还有一张王牌:经济成就。智利去年经济增长率5.5%,通货膨胀率由1973年的1000%下降到现在的15%,其它拉美国家债台高筑,而智利外债却减少到200亿美元。一些经济专家从智利访问以后连连惊叹:智利正在发生静悄悄的经济革命。    踌躇满志的皮诺切特在公民投票前断言,投赞成票者一定会获胜。他的支持者也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对皮诺切特的胜利充满信心。    10月6日,公民投票初步揭晓。    结果大大出乎皮诺切特和政府的预料。    据官方对71.73%的投票站的统计,赞成票仅占44.34%,反对票占53.31%。    反对派指挥部公布的第8份计票报告说,在93.35%的选票中,赞成票占41.83%,反对票占55.91%,领先85万张选票。    反对派获胜的消息不胫而走,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在灿烂的阳光下欢庆胜利。    (一)

3. 纽约电影艺术博物馆

【合众国际社纽约9月17日电】世界各地的影视工作者最近陆续来到纽约参观纽约电影艺术博物馆。    在争建美国第一个20世纪电影和电视艺术博物馆的长达10年之久的角逐中,纽约战胜了好莱坞。好莱坞的计划现在仍在梦中,但位于纽约市皇后区的阿斯托里亚电影厂旧址上建立起来的美国电影艺术博物馆已于9月10日开馆。    这座耗资1500万美元的博物馆建在纽约市属地产上,建筑费中的890万美元是市政基金拨款。    这一博物馆的建成表明美国的电影业于本世纪初始于纽约,而不是好莱坞的所在地洛杉矶。    自从阿斯托里亚电影厂改为考夫曼—阿斯托里亚制片厂并于1981年重新开业以来,纽约每年要生产大约200部故事片和电视片。    阿斯托里亚电影厂的老建筑的一部分转交给建筑师查尔斯·格瓦斯米和罗伯特·西格尔,由他们设计建造美国电影艺术博物馆。    纽约电影艺术博物馆第一期开放的是2000平方米的两层展览厅和门廊,两个电影院、一个赠书陈列室和一个咖啡厅。    博物馆拥有6万件涉及电影片和电视片对美国文明有影响的制品,但是这座博物馆不保存任何电影片和录像带。    博物馆主任斯洛文说,“其他机构搜集录像带和电影片已很长时间了,我们能从它们那里借用。我们保存的藏品是要表明电影和电视是如何对美国人的生活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    在二楼展厅是“银幕背后”展品,其中有胶片、录像带、照片、服装、头饰、广告画和舞台布景。这些展品展示了制片人、演员、布景人员、化妆师、发行人员和参与影视工作的其他人员的贡献和作用。    展厅中还有著名影星奥尔森·韦尔斯、梅·韦斯特、伊丽莎白·泰勒、嘉宝等扮演的角色的塑像,并且有关于美国现在著名影星的电影创作的图片和制品。参观者可以对从嘉宝到穆尔的各个时代的明星的表演风格加以比较。    展厅中展示了从商业广告片到电视系列片的道具,如娃娃、旗帜、彩画、扑克牌、雕像、钟表、脸谱和化妆用品等。此外,展品中还包括丰富的电影杂志、电影歌曲和音乐唱片。    贝尔公司制造的最早的闭路电视系统、爱迪生制造的放映机等也吸引了不少观众。

4. 保存在水下的聚居点遗址

【英国《独立报》9月6日文章】考古学家在南威尔士发现了3000年前的一个史前聚居点。    这个聚居点位于卡尔迪科特地区,由于数千年来一直淹没在水中,挖掘出来的物品均完好无损。这是南威尔士最近的第二个重大考古发现,第一个重大发现是在布雷肯附近发现的公元九世纪的一座威尔士王宫。    挖掘出来的物品有一只木碗以及一些保存得相当完好的植物、昆虫、骨骼、蜗牛、谷类、树枝和数十根木料等。考古学家推测,这个聚居点的居民当时过着相当富裕的生活。

5. 风光还是故乡好

【合众国际社伦敦9月14日电】英国电影制片人戴维·普特南今天说,他计划在华纳兄弟公司、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和富士产经通信公司的支持下拍一系列新的国际故事片。这位制片人在哥伦比亚制片公司只担任了一年的总经理,就失去了那个职务。蓄着胡须的普特南今年47岁,他所拍摄的电影中有《烈火战车》和《末代皇帝》。他说,他已经放弃了好莱坞老板的生涯,今后几年,他将回到自己的故乡英国,以那里为立足点再干一番事业。    在为他新建立的电影公司“谜”公司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普特南说:“我的新片都将在英国拍,但是我想要把它们拍成叫座的带有国际性的影片。我认为,如果影片太英国化了就会失败,这就是为什么我邀请美国和日本公司参加拍片的原因。”他说,他期待着计划在1990年以后拍摄的7部影片中的第一部影片问世,这是合资公司拍片计划的一部分。这个公司是同华纳兄弟公司、富士产经通信公司和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合建的,总投资5000万美元。    华纳兄弟公司的董事长特里·塞米尔说:“无论你到世界什么地方,文化和趣味都在变得越来越近似。世界村不再是未来的一个梦,而是现实。我们越来越爱谈论世界文化:这就是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的人民的共同点越来越多。”他说:“他们在音乐、风尚、文艺、电影和电视方面的口味已十分近似。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对文化领域中的这些文化作出反应,如何满怀希望地帮助缔造这一领域的未来。”

6. 世界珍禽俱乐部成立

【埃菲社马德里9月11日电】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最近在两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世界珍禽俱乐部,旨在保护世界上数千种处于灭绝危险的鸟类。    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主席,荷兰亲王贝恩哈德及其女王朱丽安娜是这个新建俱乐部的第一批成员。他们捐赠了5500美元,旨在保护苏联西伯利亚的鹤和波多黎各的鹦鹉。    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还决定在1992年以前进行3项计划:研究西班牙的大鸨并对其采取保护措施;编辑出版西班牙语的拉美鸟类红皮书和保护阿根廷的密西昂奈斯森林。    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拟定了一个世界上1千多种处于灭绝危险的鸟类名单。    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创建于1922年,是保护自然环境最早成立的组织之一。

7. 漫画:无题

图中观众说:「这是我们巴西唯能破记录的机会。」      图中怪龙是「通货膨胀」。      (原载巴西《圣保罗州报》)

第 4 版

1. 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素描

【苏联《工人阶级和当代世界》文章】题:庸才有福——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素描(作者历史学家罗伊·麦德韦杰夫)    勃列日涅夫不是个伟人,连杰出人物也说不上。他既没有列宁的超群智慧和政治才能,又没有斯大林的超人铁腕和无度权欲,更缺乏赫鲁晓夫的独立思考、改革灵感和非凡精力。    西方报刊把勃列日涅夫描绘成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未免言过其实。他仅是一个意志薄弱,性格软弱的人。    勃列日涅夫首次当领导是1938年,当时已32岁。此人并非官迷,从不左右开弓打击别人,卖友求荣。他对同事随和,对上级忠顺,与其说是自己往上爬,倒不如说是别人推他往上。最初助他一臂之力的是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冶金学院的同窗、该市市委第一书记格鲁舍沃伊。格鲁舍沃伊死于1982年,军衔上将,勃列日涅夫扑倒在他的灵前,号啕大哭。    赫鲁晓夫推荐勃列日涅夫当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1952年,苏共19大,勃列日涅夫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会上,斯大林第一次看到勃列日涅夫,当时勃列日涅夫才46岁,身材伟岸,血气方刚。斯大林夸了一句:“好漂亮的摩尔达维亚小伙子。”    1954年初,赫鲁晓夫派勃列日涅夫去领导垦荒。20大后,当了中央书记、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主管重工业,后又主管军工和航天。大主意全由赫鲁晓夫拿,勃列日涅夫只是一位不声不响、忠诚老实的助手。1957年6月中央全会后,勃列日涅夫成了中央主席团委员。赫鲁晓夫赏识他的忠诚,但并不认为他精明强干。    伏罗希洛夫退休后,勃列日涅夫当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3年,科兹洛夫失宠,而且中风,赫鲁晓夫思考再三,还是选中了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当苏共中央第二书记。    搞掉赫鲁晓夫的策划者不是勃列日涅夫,虽说勃列日涅夫是这一阴谋的知情人。这些人在搞倒赫鲁晓夫之后,在许多问题上未能取得一致,为避免扩大分歧,都同意让勃列日涅夫继位作为一名过渡人物。    在赫鲁晓夫下台后,他们不希望让强有力的人当领袖,而希望生活平静,工作轻松。于是,软弱无能、权欲不强成了勃列日涅夫取胜的基础。    勃列日涅夫的肉体死亡拖了很长时间,但他的政治死亡却出奇的快。为了彻底铲除勃列日涅夫主义,仅仅撤销以他命名的街道、广场和城市是不够的。

2. 《制止犯罪》节目触动公众良知

【英国《泰晤士报》8月10日文章】题: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系列节目    通过电台和电视台的《制止犯罪》节目重新立案侦破遗留案件的做法大大地触动了公众的良知。    伦敦市的5名警官被抽出来专门处理由于设立这一节目而接到的电话。自6个月前设立该节目以来,人们打来的值得进一步采取行动的电话就有1500多个,完全因电话举报而实行的逮捕有90起,其中包括两度持械行抢的罪犯和一名杀人犯,找回了价值50万英镑的失窃物品。    《制止犯罪》节目10年前始创于美国。这是警方、新闻媒介以及地方实业界人士(他们提供奖金)之间的一种合作。《制止犯罪》节目给举报者以奖励。    警方认为,这一计划成功的关键是其匿名原则。    刑警特恩布尔说:“我们不想让知道谁干过坏事的人出庭作证,而是由我们来查找证据证明他们反映的情况。”    现在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举报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经常性的反映情况中心,亦即通过电话扩大了传统的警方举报系统。    另一个趋势是通过在荧光屏上表现实际犯罪情况,促使人们反映有关类似案件的情况。

3. 美一药物实验室证实曾向约翰逊私人医生提供康力龙

【法新社多伦多10月6日电】美国一个生产康力龙(在约翰逊的尿液里发现的一种类固醇激素)的药物实验室在10月6日宣布,曾经向约翰逊的私人医生杰米·阿斯塔凡出售过这种兴奋剂。    在北美地区唯一生产这种药物的这家实验室的发言人乔·凯弗说,“我们对我们的登记档案进行了清查,证实我们曾向阿斯塔凡大夫出售过康力龙。”    这一情况是在加拿大政府对体育活动中使用兴奋剂事件进行调查,以及安大略地区医师公会对阿斯塔凡大夫的行为进行调查时透露的。    杰米·阿斯塔凡大夫在近几天一再否认向本·约翰逊提供过兴奋剂,而在南朝鲜奥运会上被剥夺百米短跑金牌的这位运动员也说他“从未有意识地服用过非法药品”。

4. 她在公民中享有特殊的声望

【在巴黎出版的《青年非洲画报》月刊9月号文章】题: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统:维格迪丝·芬博加多蒂尔    她从未从事过政治,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政党,然而她却成了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统。在今年6月份冰岛普选中,她已经是连续第三次被她的同胞们推举出掌管全国最高的公职——国家元首的职务了。    今年58岁的维格迪丝·芬博加多蒂尔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至少要年轻15岁。这是寒带的生活所造成的:冰岛人的平均寿命(80岁)是世界上最高的。这位身材高大,头发金黄,眼睛明亮的冰岛妇女是知识界的代表,她喜爱法国文化,曾经学过法语并教过法语。    维格迪丝的共和国总统的权力只限于行使现在已逐渐废弃不用的否决权,然而她却可以代表她的国家出访外国和作为国家文化身份的担保人。    冰岛这个国家没有军队,它憎恨暴力,以致于禁止在电视中播放拳击比赛。它被看作是一个中立的国家。它的总统在国内事务中也持中立态度,维格迪丝作为国家团结的象征,立身于一切政治纠纷之外。她说,“我与这些不沾边,我保持中立,但我的消息非常灵通。”    维格迪丝总统丝毫没有女军人的风度,也没有学究的味道,尽管她喜欢谈论1975年的一天全体冰岛妇女都“请假”的故事。    她说:“那不是一次真正的罢工,妇女们只是在24小时的时间内拒绝为男人服务。全社会都瘫痪了。男人们以很幽默的态度对待这件事,他们自己做饭,到幼儿园看管孩子,安排电视节目。那一天,妇女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权力。”    在这个国度里,既没有失业,也没有贫困。冰岛人的收入属世界最高者之列,分配比较平均。但是,通货膨胀率每年达60%,经济形势可能随时恶化。    在一个人民自愿取消每星期四的电视来多阅读些书报和加强社会联系的国度里,各种好的建议都是会很快被采纳的。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要会见总统的要求,“特别是当人们有什么明智的建议要向我提出的时候……,”她说。这位世界上的第一个女总统愿意随时接待他们。    她在她的公民中享有特殊的声望。按照冰岛的传统礼仪,在国家元首出席正式宴会的时候,元首的配偶必须坐在对面,所以,维格迪丝总是用一张圆桌来安排宴会。

5.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法国《世界报》10月1日文章】题:14次执行和平任务,现在7次,过去7次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9月29日获诺贝尔和平奖,它在欧洲、亚洲、非洲和近东发生的冲突中执行过14次任务。7次正在执行中,另外7次已属过去。下面是现在正在执行任务的7次:    1、联合国负责观察1948年6月11日开始的停战组织,共有299人驻扎耶路撒冷,由16个国家组成,其中有美国和苏联。该组织是为了确保以色列和它的阿拉伯邻国之间的停战而建立的,它现在还在西奈、贝鲁特和安曼存在。每年的费用为2000万美元。    2、联合国驻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军事观察员小组(1949年1月24日)。36人在巴基斯坦的拉瓦尔品第和印度的斯利那加。该小组分散在查谟—克什米尔地区停火沿线,它现在继续在两国自1972年以来承认的边界巡逻。每年的费用为700万美元。    3、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持和平部队(1964年3月27日)共2100人驻扎在尼科西亚。成立这支部队是为了在发生争执的土耳其族和希腊族之间起缓冲作用,它保证由于土耳其军队的入侵而划定的分界线不再被 入越过。每年的费用为2500万美元。    4.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1974年6月3日),共有1330人驻扎大马士革。根据以色列—叙利亚的协议,它要保证敌对的部队在戈兰高地脱离接触。每年的费用为3300万美元。    5、联合国派驻黎巴嫩临时部队(1978年3月19日),共有5800人驻扎纳库拉,这支部队负责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之后阻止巴勒斯坦在以色列边境地区进行军事的或恐怖主义的活动,还负责阻止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军事入侵。每年的费用为1.4亿美元。    6、联合国派驻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间的斡旋小组(1988年4月14日),共50人,分别驻在喀布尔和伊斯兰堡。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联系,保证阿富汗内战各派之间的接触。每年的费用为800万美元。    7、联合国派驻伊朗和伊拉克的观察员小组(1988年8月9日),共350人,分别驻在德黑兰和巴格达。这个小组是根据联合国第598号决议建立的,它负责观察今年8月20日交战双方都同意的停火得到遵守。每年的费用为1.4亿美元。    下面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过去执行的7次任务:    1、朝鲜(1950—1953年)。由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联合国干预部队(由美国和另外14个国家组成的部队)1950年7月1日在南朝鲜登陆。在两年多的战斗之后进行了谈判,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联合国的部队有3.85万人在朝鲜丧生。联合国的一个指挥部一直在南朝鲜,美国的部队至少在理论上也一直站在国际组织一边。    2、苏伊士(1956一1967年)。在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之后,英、法、以(色列)联军出征埃及。在此之后,联合国大会1956年11月把一支由6000人组成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派往西奈以监督停火。1967年5月纳赛尔总统使这支部队同意撤退。不久就爆发了以色列—阿拉伯6日战争。    8、刚果(1960—1964年)。根据利奥波德维尔(现在的金沙萨)政府的要求,安理会派了一支2万人的部队以“恢复秩序和维持国家的团结”。到当地去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1961年在飞机失事中丧生。联合国部队在被迫对加丹加的叛乱进行干预后,在1964年6月30日撤离前比属刚果。    4、新几内亚(伊里安查亚)(1962—1963年)。在荷兰人与潜入新几内亚的印尼突击队进行斗争的时候,荷兰在1962年10月把国家的行政权交给联合国。联合国的一支临时部队进行了干预,以便荷兰的权力顺利地和平过渡给印尼。    5、北也门(1963—1964年)。联合国小组的任务是沿着也门和沙特阿拉伯之间那一部分边界巡逻,目的是避免沙特阿拉伯向也门保王党人提供武器。联合国小组在1964年年末被解散,它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6.近东(1967年7月—8月)。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发生6日战争之后,联合国派遣了观察员以维持苏伊士运河两岸的停火。    7、近东(1973—1979年)。在1973年10月基普尔战争之后,联合国的观察员就安置在苏伊土运河的西岸埃及人和以色列人之间。在部队脱离接触之后,联合国紧急部队的“蓝盔”(7000人)1973年10月25日又重新在西奈部署,在苏伊土运河以东占领了一块缓冲地区。在以—阿和平条约签署后4个月,联合国紧急部队在1979年7月24日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