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6-25

第 1 版

1. 美国的干热天气已向东部推移

外电报道,二十一日,美二十三个州的气温高达三十八摄氏度,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干旱已使美国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将对世界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2.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彼得·谢列斯特二十三日批评已故苏共领导人苏斯洛夫拼命维护官僚体系

据苏联《建筑报》文章报道,他说一九六四年把赫鲁晓夫搞下台并非客观需要,勃列日涅夫和苏斯洛夫攫取权力的动机远远胜过了民主观念。

3. 苏二十三日向美国军用飞机开放东部边界

合众社报道,这些飞机是设法寻找七名在三周前失踪的阿拉斯加州爱斯基摩人的。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军用飞机第一次进入苏联边境。

4. 没有农业便没有发展

【南斯拉夫《政治报》6月6日文章】题:没有农业便没有发展(作者布兰科·柳蒂奇)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经验,表现出了一种不间断的能力,即向不断增加的人口提供越来越多的人均商品和服务。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看出当代世界经济增长加快的特点。在谈到农业的时候,特别重要的因素是自然储备的有限供应。这以某种方式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人们却越来越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口增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依赖性。从客观上讲,自然资源的限制并不是经济正常增长的很大障碍。    成功地走过了经济发展道路的国家的经验表明,衡量成功的尺度是能否增加农业的平均收成。因此应该通过采取依靠市场的经济措施,为争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持久而多方面的提高而斗争。    当今世界的问题是,富裕世界的粮食生产有剩余,而那些经济发展缓慢、缺少外汇、没有足够的食品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更不用说改善饮食质量的国家却粮食不足。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围绕着用农产品来调节国际贸易而产生的冲突。    今天的主要忧虑是,非洲粮食继续短缺,一些专家提出把从粮食剩余国家出口粮食作为解决办法。遗憾的是,鸿沟却进一步加深。饥饿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没有钱去购买尽管十分便宜的粮食。解决办法是:加速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国家的食品供应和提高食品质量,也可以促进其他经济部门就业的增加。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个人收入和个人消费也会增加,从而提高穷国的地位。因此,专家们越来越多地建议走新的农业发展道路:增加有市场剩余的国家的粮食出口,同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粮食生产。    应该对农业投资关系进行深刻变革,实行建立在市场标准基础上的农业政策,同时更有效地利用别国的现代技术、发明和经验。    在世界发展中,农业将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5. 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拒绝现在就美驻菲基地问题作出决定

外电二十三日报道,这是她对副总统劳雷尔一封信的答复。劳雷尔在信中要求总统明确政府对基地问题的态度。

6. 罗朗·法比尤斯二十三日当选为法国民议会议长

法新社报道,法比尤斯是社会党人,今年四十一岁,在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六年任过总理。这次当选使他成为第五共和国史上最年轻的国民议会议长。

7. 海地军政府将于下周释放被捕的二十多名前政府官员

埃菲社二十三日报道,海地军政府是在美国的压力下作出这一决定的。

8. 南朝鲜考虑改称“中共”为中国

【南朝鲜《中央日报》6月12日文章】题:是中共还是中国    迄今为止,我们通常指大陆中国为中共,但现在有人提意见说应该叫中国了。他们指出,中共是中国共产党的简称,把中共当成国号是错误的。    亚运会时,入场式引导牌、发奖仪式、正式文件上用的正式国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但新闻媒介和一般人仍然用“中共”一词,这恐怕是“分裂意识”的后遗症或者有别的意思。这里有因为韩中两国没有建交而怀疑其合法性的问题,也有相互均等的原则问题。我国政府几次发出信号,说我们称它的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希望它称我国的国号为大韩民国(韩国),但每次都遭到了拒绝。    上次总统选举时,总统候选人卢泰愚称呼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这很显然是“破格”的,使记者们都感到惊讶。可以说,卢泰愚的这次讲话是属于极其政治性的行为。

9. 路透社报道:匈将由非党人士任国家元首

【路透社布达佩斯6月23日电】匈牙利和西方人士今天说,匈牙利执政的共产党已选定一位74岁的党外生物化学家担任国家元首,这是下周进行的重大改组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俟获得议会正式批准,生物化学家什特劳布将成为东欧共产党国家的唯一的一位不是党员的国家元首。    党内的一位高级人士说:“他是一位无党派人士。”另外一位人士说,什特劳布同意在1990年之前担任这个基本上是礼仪性的职务。预计到1990年要修改宪法。    这次改组还将撤换司法部长毛尔科克·伊姆雷、文化部长科派奇·贝拉和其他一些高级官员。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这些人事变动实际上是格罗斯在当选为党的领袖之后“在挑选自己的班子”。    现任主席内梅特·卡罗伊现在正式病休,他是没有被选进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的卡达尔的几位朋友之一。65岁的内梅特是在去年刚被任命接替洛松齐·帕尔担任主席的。什特劳布是匈牙利科学院颇受尊敬的成员,过去当过总部设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理事和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的主席。    预计,著名的激进派人物波日高伊·伊姆雷将担任新设的国务部长职务,受命帮助总理承担部分工作和负责领导政治改革。波日高伊是上个月被选进政治局的几位改革派人物之一。上述党内人士说,波日高伊将“实际上是匈牙利仅次于格罗斯的二号人物”,他的国务部长职务可能是他晋升为总理的踏脚石。

10. 美联社说:美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改变亚洲政治面貌

【路透社东京6月23日电】尤如定期震撼日本的大地震,变化中的亚洲贸易格局正改变着亚洲的政治面貌。    由于美国一部分人的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亚洲国家正在加强相互间的贸易联系和谋求把出口对象从美国转向欧洲和共产党集团国家。    一些经济学家们说,这将导致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政治影响削弱,日本的地位上升,昔日相互仇视的国家增加往来。    日本大藏相最近说,“日本过于依赖对美国的出口”,应该改变这一状况。亚洲四小龙的决策者们也要抛弃过于依赖美国市场的做法。它们正期待日本帮助吸收一些它们目前输往美国的商品。今年第一季度,日本从四小龙的进口比去年激增了50%以上。    经济学家们说,亚洲贸易格局的这种变化已使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增加了,并使日本更加意识到它作为一个亚洲国家的作用。    与此同时,苏联正在寻求扩大它在亚洲的影响和更多地参与亚洲的经济活动。苏联一位高层顾问上个月说,“我们确实想要成为太平洋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一个真正伙伴。”    尽管对中国感到不安,但中国10亿多人的巨大市场是难以被忽视的,甚至对台湾来说也是如此。    出于减少对美国贸易依赖的需要,南朝鲜还在重新考虑它对中国和苏联的态度。    经济学家告诫说,虽然以上的这些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要过于强调其重要性。美国由于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仍将是亚洲的一支支配性力量和亚洲商品的一个主要市场。

11. 日报说「高级专职人员」时代到来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6月10日文章】题:“高级专职人员”时代的到来,给优秀的职员以董事待遇    最近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优秀的专职人员设立了新的职务,如“研究鉴”、“审议官”和“法务主监”。目的是让这些专家在研究开发,法务和人材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对同生产管理人员相比略显逊色的职员也给予相应的地位。实力人物同干部待遇一样。“高级专职人员”登上舞台的时代终于到来。    “对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研究人员,即使不是董事,也要给予同董事一样的待遇。也可以付给同常务、专务及经理同样的工资。”信越化学工业公司今年3月在硅酮电子材料技术研究所召开了课长研修会。负责人事的若杉史夫专务一讲出上面这段话,会场瞬间沸腾起来。    该公司在4月底的干部会上正式决定采取“董事待遇制度”。新制度对专职人员取消了工资和奖金封顶的作法,而且,退休年龄也延长到67岁,目的是要让优秀的专家能够长期积极发挥作用。伊藤忠商事诞生了具有“审议官”头衔的职员。他们是伊藤忠公司澳洲分公司经理林真彰和健康管理室长井手健彦两人,都是董事待遇。起用这两位的直接目的是:“今后要得到井手那样具有特殊技能的人,不管怎么说要给予特殊待遇。”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公司为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设立了“研究鉴”(研究人员的榜样之意),对取得杰出成果的研究人员给予崇高荣誉的“社内诺贝尔奖”。除了在工资方面给予优厚待遇外,计划在预算和研究课题上也给予决定权。这项制度是把职务和资格分开。

12. 苏一作家公开点名批评利加乔夫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6月22日电】苏联领导集团中的2号人物利加乔夫22日在一次官方记者招待会上遭到公开批评。在公开场合批评一位政治局委员是没有先例的。    在党举行一次特别会议之前6天出现的对利加乔夫的这种批评,把报道的有关保守的利加乔夫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之间存在的分歧置于了众目睽睽之下。    在记者招待会讨论正酣之际,莫斯科57岁的作家尤里·卡里亚金在预先没有什么迹象的情况下被邀请到会发言,他把利加乔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比较。    卡里亚金说:“戈尔巴乔夫使用的语言是听取人民的意见。”并说他不居高临下地对任何人讲话。    他说:“我对利加乔夫同我们——包括我和你们这些坐在桌旁的人——讲话的方式非常担心。他的话总带有一种指挥腔和压制别人的味道。”    卡里亚金比过去更直截了当地指出利加乔夫可能是支持一家报纸今年3月刊登的现在被官方新闻界称之为“反改革势力宣言”的那篇文章的。    卡里亚金指出,当时发表这篇文章时,戈尔巴乔夫已去南斯拉夫访问,而雅科夫列夫也不在莫斯科,“(因此)只有两种选择——他(利加乔夫)要么同意发表这篇文章,要么不同意,”

第 2 版

1. 价值=效果÷成本

【台湾《经济日报》6月14日文章】题:创造利润的最新法宝(作者廖孟秋)    工商业追求的是企业利润。创造企业利润的方法有几种。提高售价可以创造利润,但是提价之后,也许业绩锐减,利润也就不增加了。另一个方法就是想办法增加业绩,但是为了增加业绩,就必须投入许多努力,例如多做广告,也许反而得不偿失。最后一条路就是如何降低成本,把看得到的浪费以及看不到的浪费找出来,然后消除这些浪费。    降低成本的方法很多。价值分析又称为价值工程,是最好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为了改善制品及制造方法,而把制品与制造方法之机能作成本分析,以便提高价值。现在,它们的适用范围,已由制品与制造方法而普及到任何事物。简单地说,价值分析的基本观念就是,价值等于机能除以成本。成本是投入的金额或努力,而机能就是效果。成本是分母,机能是分子。成本越低,机能越高,他们之间的商数——价值就高。    这是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用的公式,套上任何事物都管用。例如,冰箱的机能保持不变,而把材料尽量减少(合理的偷工减料,不危害到冰箱本来应该保持的功能),则这个冰箱的价值,也就是获利能力会大为增加。日本经营企业管理顾问会社是靠价值分析起家的日本最大的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据佐藤社长的介绍,价值分析也可以用到人事或营业,效果非常好。    佐藤社长说:“美国一家大学的图书馆没有管理员。校长说,本来丢的书就不多,为什么要雇用管理员呢?管理员的薪水比丢掉的书总值还要多。用管理员的薪水补充遗失的书绰绰有余,还可以用来购买更多的新书。”    这就是价值分析的基本观念。我们可以用价值等于机能除以成本这一个公式,重新估计任何一件东西或事情,或工作的价值,而从事改善。例如,要改善一项制造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一制造方法的动作细分,看看哪一个动作价值高,哪一个动作价值低,甚至于要找找看哪一个动作根本没有价值。顾客愿意付钱的动作,就是有价值的动作。    日本经营企业管理顾问会社就把这一个观念扩及人事部、营业部,甚至其他更多的部门,现在在台湾已经成功地辅导了约四十家企业。把从接近顾客到商谈成功、拿到订单为止的一切要做或过去做过的工作全部整理出来,然后以价值分析的眼光去重新检讨,哪些是应该做的工作?或者甚至于要加强的工作?哪些是要剔除的工作?于是建立相当精致的推销工作系统。

2. 「商业连环画」流行日本

【日本《朝日新闻》5月22日文章】题:以浅显易懂的方法阐释经济问题的“商业连环画”    现在出现了一种叫做“商业连环画”的书,大约有250种。    日本经济新闻社1986年底出版了《日本经济入门连环画》。该书65%的读者是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其余的读者从40岁到70岁不等,其中高中老师也为数不少。出版社说,“读者以40岁到50岁的人居多,似乎表明父子都喜欢这种连环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这种连环画培养新职工和经营人员。以连环画形式出版按照英国科学家的有关原理制定的销售战略一书的和光出版社说,“虽然有解说书,但是解说书很难懂,不好理解,所以决定改出连环画”。这家出版社认为,这种连环画不仅能在专业领域销售,还能在其它领域销售,所以初版印刷了5000册,在以后的两年里则超过了20万册。    最近,连环画的领域不断扩大,从实用书籍到正式的商业书和经济理论书籍等等。堺屋太一著的《知识价值革命》,盛田昭夫著的《日本制造》等畅销书都被改编成连环画出版。反映理财热和股票方面的连环画也颇受青睐。    记者读了《知识价值革命》这本书,读原作要8个小时,而看连环画只要1个半小时。连环画虽然省略了部分内容,但是,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抓住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所以很方便。出版社认为,“看连环画觉得不满足时可以再买原作,看原作有不理解的地方再买连环画。这两种人都相当多”。

3. 谈生意的技巧

【香港《明报》6月16日文章】运用一点心理战术,待人诚恳有礼,是创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因此你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一、不要与客人隔着办公桌握手,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应该走到对方的面前与他握手。    二、就算你想表示自己很热情,也应避免第一次见面便请对方到高级餐厅进膳,否则对方可能会感到很不自然,以为你急于讨好他。    三、你说话不宜过于大声及高音,保持声线略为低沉,语气坚定,态度平静,很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认为你是一个稳重而具自信的人。    四、在刚认识的客户面前,不可过于自我标榜,如此人家会觉得你很肤浅。    五、与客户进膳的时候,不要再谈公事,最好是闲话家常,就算真的有些生意上的问题要讨论,也应留待最后吃甜品时才谈。    六、合身的穿著打扮也是重要的,能表现出你的品味与个性,须以整洁、大方、得体的衣服为主。    七、你与日本人做生意,对方习惯时常叩头,表示他们的意见,你只须心里明白便很足够,无须仿效他们一样叩头,这反而显得自己的样子很滑稽,适得其反。

4. 台湾短讯

▲中央社二十日报道,国民党十三大开幕典礼已大致排定。李登辉致祝词,俞国华作政治报告,李焕作党务报告。    ▲台《联合报》报道,国民党「国大代表」党部「十三全代会」提案整理小组二十日原则决定,将于全会中共同联署提案,要求当局准许滞留大陆台胞和公职人员的直系亲属到台探亲。    ▲《香港时报》报道,台「新闻局」二十日宣布,除苏联、阿尔巴尼亚外,台将开放保、罗等东欧七国影片进口。    ▲据台《自立晚报》报道,台湾民意测验协会最近公布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台湾目前有百分之七十二点六的家庭订报,每户订报一点三七二份。    ▲据台《民众日报》十二日报道,台湾竹东「国小」蚊子猖獗,学生上课竟要「燃香驱蚊」,学校要求卫生单位派人喷洒药物,但无人理睬。    ▲台《自立晚报》十七日报道,台湾电影制片厂于二十一日开拍台湾第一部三百六十度立体电影《美梦成真》,拍摄人才及器材均来自美国。目前,只有美、日、法国等拍摄过这种电影。    ▲香港《星岛日报》二十二日报道,台湾联伟投资公司与澳门赛马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台湾公司以五点六亿港元买入八成赛马公司的股权。

5. 东风吹遍世界

【新加坡《联合晚报》6月18日转载台湾《光华》杂志文章】题:东风吹遍世界——全球学华语热(作者陈雅玲)从笑话谈起    据说留学生到国外念书,大都在语言上吃过不少苦头,在深深感慨“全世界有1/4中国人,却要来番邦说胡语”之余,不免偶尔耍“报复”一番——一面微笑,一面用中文骂洋人。    不过这招渐渐行不通了。一位留美学生在家书中写了一个笑话:有一次他和同学在游泳池畔看见一个身材矮小的洋人从面前走过,顺口就说:“这老外怎么长得那么矮?”没想到那人竟回过头,说着清楚的四声华语:“天生的,没办法!”    身在海外的华人可能发现,这样的事真是愈来愈普遍了。由于近10年来学中文形成一股全球性的热潮,懂华语的老外,已经不再是“特稀有动物”。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非华裔的人口中,正在学中文的学生已超过10万人,设有中文课程的国家一共有60多个。在这股热潮袭卷下,法国出现了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系——巴黎第三大学的中文系共有1800名学生;在去年,西德约有2000名大学生申请学习中文,许多申请者必须等待一年才有机会上课;在日本,中文是仅次于英文的第二外国语,而大阪外语学院中文系的入学分数,甚至超过了英文系;在美国,排有中文课的高中约有130所,大学则有486所,更有许多基金会每年拨出大笔款项来赞助中文教育。学华文有“钱途”    就美国来看,美国的华语热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问北京时开始的,卡特和中国建交时是这股热潮的第二波。    普林斯顿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周质平指出,大陆市场近年来的开放政策,以及台湾震惊世人的经济实力,使得全世界的人都相信,21世纪是太平洋盆地的世纪,而中文是跟上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其实,不必等到21世纪,学中文现在就极有“钱途”了。“现在韩国三星、金星等大企业招考新人时,第一个条件不是会讲英语,而是会讲华语。”一位韩国学生指出。“加拿大近年来特别注重中文教育,其实也是看中和太平洋盆地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波等地做生意的机会。”在多伦多废弃物处理公司任职的巢志成这样解释。犹太人也学华文    “学中文有前途”的趋势,家庭环境良好的子女最敏感,这与他们的父母注重孩子教育有关。    “美国的贵族学校、私立学校、东西两岸的学校比较重视中文;华侨中也以受过良好教育的新侨比较会要求子女好好学中文。”师范大学华语教学中心主任李振清,根据多年来的观察提出了这个看法。    他指出,中国留美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杨振宁的子女,就在去年分别到台湾来学中文。无独有偶,另一位国际知名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索苏尼辛之子,也曾是周质平在美国明德中文学校的学生。“头脑精明、掌握美国商业主力的犹太人和中国人一样重视子女教育,因此在美国也有许多犹太入学中文。”夏威夷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李英哲说。他指出,纽约有许多犹太人,但纽约学费昂贵,犹太人便到相邻不远但生活费及学费低廉许多的俄亥俄州念书,因此俄亥俄州立大学拥有全美国最大中文系。大部分选修中文的大学生,都是看准了将来中文对自己的事业会有助益,但小学、中学的孩子,他们又是为什么来念中文呢?会讲华语真神气    夏威夷普拿荷私立中学的中文班主任果华女士指出,小孩子还想不到工作一类的事,所以经常还会有一些极为有趣的理由。    “我爸爸妈妈都住过中国,他们有时说的话不想让我知道,就用中文说。”今年11岁的范德瑞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决定参加学校的中文课;全世界有最多的人说中文也吸引了他。况且,白人小孩会说西班牙话没什么稀奇,但如果会讲中国话就很特别。    写汉字和说四声对西方学生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美国有些学校规定,成绩达A的学生才可以选读中文。夏威夷伊拉尼私立中学中文老师赵子仪说:“能念中文是一种荣誉呢!”    的确,由于中文的难加上现代中国的吸引力,会讲中文在西方已成为一件很时髦、很威风的事了。    “他们只要一有机会,都很喜欢显示一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文系教授萧迎春为了满足“高足”的表现欲,多会在当地华人举办艺文活动时邀他们当当司仪,“他们自己是神气得不得了,别人更是羡慕得眼睛都直了。”「大美国心态」转变    中文的形象由“古董”变成“时髦”,西方人学习中文的心态也和过去有所不同。    “过去大家学中文是看中国的过去,现在是看中国的未来;过去着重文化的研究,现在则着重语言,把华语当成他要达到其他目的,例如赚钱的工具。”李英哲分析。    有人因此认为,现在学中文的人虽然多了,但中华文化并未跟着传播出去;有人却不那么悲观。持后者看法的人认为,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一开始人们或许只着重其实用性,但在不知不觉中自会受到文化方面的影响。    旧金山州立大学中文系学生韩苔明认为,美国商人开始想要学中文,其实已是一种“大美国心态”的转变。    从那么多人的想法、做法看来,这一股中文热,大概不会只有“3分钟热度”。

第 3 版

1. 《末代皇帝》幕后的主角

耗资2500万美元的历史巨片《未代皇帝》,从开始酝酿到与观众见面,历时4年,经历了许多困难曲折。这期间,杰里米·托马斯四处奔波,全力以赴,为影片的问世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有人称他是《末》片幕后的一位主角。    杰里米·托马斯现年40岁,英国人。他作为一位独立制片人,有着十分成功的纪录。自1976年以来,他先后集资摄制了《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风行一时》等多部非常叫座的影片,在英国电影界颇有名气。他为人十分谦恭敦厚,却有一股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末》片导演贝尔多鲁齐赞扬他“是一位精力非常充沛的实干家”。    1984年初,贝尔多鲁齐找托马斯谈了他想要在中国拍一部反映溥仪曲折的一生的影片,希望得到托马斯的支持。托马斯一向钦佩贝尔多鲁齐的导演天才,对影片的主题也很感兴趣。但两人都预见到这项任务的艰巨:首先,拍这部影片至少要花2000万美元,必须向各方筹集;其次,必须取得中国方面的通力合作。托马斯决定个人出资30多万美元,并开始征求剧本、物色班子、派专家去中国考察以编制预算等项先期工作。    伦敦金融城证券银行希尔·塞缪尔银行商业信贷部主任布赖恩    ·奎克是托马斯的密友,托马斯以前筹资拍片多次得益于他的帮助。1984年秋,托马斯把选定的剧本送给奎克,奎克读后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搬上银幕的动人故事”。1985年2月,奎克应托马斯之请前往中国。奎克在会见了中国文化部负责人和溥杰,并得到中国方面全力合作的许诺之后,决心支持托马斯,但他在说服希尔·塞缪尔银行出资方面遇到阻力。    正在托马斯走投无路之时,奎克终于说服同事们,由希尔·塞缪尔银行新成立的电影融资部出资200万美元作为正式开拍前各项准备工作的费用,并且由该行牵头,与四家欧洲银行一起组成一个财团。看来《末》片经过一番曲折之后终于起步了。    然而,好事多磨。正当摄制人员准备前往中国开拍之际,风波又起。四家欧洲银行提出,托马斯必须找到一家大影片公司承担影片发行工作,否则不再投资。这时,哥伦比亚制片公司总经理普特南伸出援助之手,承接了影片的发行任务。设在好莱坞的赫姆戴尔制片公司老板、英国大亨约翰·戴利在托马斯的劝说下也拿出一大笔资金’换取《未》片在北美的发行权。影片摄制工作又渡过了一道难关    。    影片上映之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首先在美国引起轰动,继而在西欧上演,得到好评。到今年2月在英国首映时,票房收入已超过9000万美元。在《末》片荣获奥斯卡九项大奖之后,对该片投资最多的英国大亨戴利喜气洋洋地预测,票房收入将会超过2.5亿美元。他还说,《末》片的获奖,对英国电影界是一个鼓舞,同时也证明独立制片人能够摄制这种大型影片。    这部影片的成功,使托马斯登上奥斯卡的领奖台而名声大噪。英国报纸纷纷向他表示祝贺,赞扬他“有胆略,有气魄”。托马斯在获奖以后不久,对英国记者说:“‘这是历来独立制片人摄制的耗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影片,也是第一部描写现代中国的西方影片。”他赞扬中国给予的合作,并为影片不久将在中国公演而感到高兴。他说:“这部影片的摄制,得到中国方面的充分合作,不但允许我们在紫禁城拍片,而且为我们安装了通讯设备,还从军队派出19000多名群众演员参加。中国方面甚至帮助进行调查研究。”

2. 九个月减肥大见成效

【埃菲社纽约6月15日电】题:9个月减少300公斤    这一天,对于日益减肥但仍还结实的沃尔特·赫德森来说,是多么奇妙,因为,在近20年的日子里,他居然第一次能探身窗外,观赏长岛海峡的晴朗天气。    “啊!多美的世界,”赫德森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减肥使他能迈步,使他能看到外部世界,使他能心旷神怡地呼吸到新鲜空气。    赫德森既不会作画写诗,也不会踢球,更没有从事过任何政治活动,然而,42年前他一生下来就注定将是出名的,而且还特别有名。他的名字广为人知,人们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重的人。    赫德森从小就很粗壮,后来慢慢变得发胖,胖得象吹足了气的皮球,体重竟达600公斤。    在1971年的一天,他起床后想上街看看,谁知到了门口又退了回来,因为他已胖得连门也出不去。他在房间里转了半圈,又重新躺倒在他的那张由邻居木工特别加固过的床上,他期待着有一天变得瘦一些能走出门去,就这样,他一直等了7年,结果情况依然如故。7年后的一天,他再次萌生到室外去的念头。当他费劲地走到门口想走出去时,他那庞大的身躯一下子卡在门框里动弹不得,结果不得不请消防队员用铁铲和镐把门框拆除,然后重新让他平躺在床上,让他继续保持他那种不应放弃的姿势。    后来,一位名叫迪克·格雷戈里的营养师断言能出现奇迹,说他能使赫德森减肥。9个月后的一天,赫德森在格雷戈里搀扶下从床上站了起来,此时的赫德森,脑门上的头发完全秃光,后脑勺的长发结成辫子拖在后面。    在营养师格雪戈里精心调理下,赫德森的体重开始减轻,而街上的那些肉铺和鱼店老板却满面愁客,因为他们的销售明显减少。    在圣诞节,赫德森作出重大决定,他决定再作一试,他下了床,在屋内试着走了几步。当他走到门口时,他屏气收腹,用足全身力气冲出了房门,在客厅里他看到了亮着各色彩灯和挂满礼物的圣诞树,这使他激动万分。    赫德森终于又能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饭了,这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这使他下定决心继续遵照医生的嘱咐去做。3天前,他又能探身窗外,呼吸到室外的新鲜空气。9个月内体重减少300公斤,这一奇迹使赫德森对前景充满信心,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走出家门,上街自由地散步。

3. 叫声--动物交谈的语言

【合众国际社图森6月13日电】斯洛博奇科夫教授说,人们认为语言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但是有些草原犬鼠似乎有较强的互相交谈能力。    北亚利桑那大学教授斯洛博奇科夫说:“草原犬鼠能用叫声熟练地传达信息。”斯洛博奇科夫为听懂它们的叫声已花了几年的时间。斯洛博奇科夫认为,动物的语言是有一定句法的,也许还有一定的语法规则。    现在看来黑长尾猴有描述不同敌害的语言。黄鼠和鸟也是如此。它们报警的叫声能告诉邻居如何躲避危险,这对动物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副教授多萝西·切尼说:“如果只有一种形式的叫声,那就不知道作出什么样的逃避反应才是最好的。”切尼研究了猴子的报警叫声后认为,危险来自地面还是空中,猴子的报警叫声是不一样的。    斯洛博奇科夫说:“一种草原犬鼠还能把信息与它们的叫声结合在一起,形容每个敌人的情况。”犬鼠的叫声如此细致,似乎它们在交谈一个人的高度、重量和腰身,它们也许在交谈有关狼捕捉草原犬鼠的本领。草原犬鼠有8种叫声。斯洛博奇科夫集中研究了其中的一种,即报警叫声。他在过去的3个夏天里观察草原犬鼠遇到敌害时的反映,并记录下了它们的报警“声”

4. 西班牙发现海底一百米长的石墙

据埃菲社六月十七日报道,一家寻找红珊瑚的公司在阿尔沃兰岛一百四十五米深的海底发现的石墙高两米至五米,有一拱门。该公司还录了象供研究用。

5. 墨西哥纪念诗人拉蒙·洛佩斯·贝拉尔德诞辰一百周年

埃菲社六月十六日报道,洛佩斯·贝拉尔德被认为是美洲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使墨西哥的诗发生了变革。贝拉尔德一九八八年六月十五日生于墨西哥中部的赫雷斯,一九二一年六月九日在墨西哥城去世。

6. 总统府的枪声(完)

没有结局的斗争    马尼加就任总统后一面积极争取外国的经济援助,一面企图摆脱军人的控制,这两方面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去年选举那一天发生的大屠杀,不仅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经济上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些国家中断了对海地的经济援助,其中有美国的7000万美元,加拿大等国的3000万美元。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冻结了3900万美元的贷款。    马尼加总统想方设法,只得到了30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在恢复经援方面一无所获。    在政治上,马尼加想从军人的阴影下走出来,摆脱控制。他任命前执政委员会成员威廉·雷加拉将军为国防部长,以分化军队。他的另一位军人盟友是德萨林兵营司令让—克洛德·保罗上校,这位高级军官曾被美国指控犯有走私毒品罪。    军队总司令南菲则针锋相对,撤换亲近总统的军官。6月14日保罗上校从德萨林兵营被调到总参谋部任行政职务,失去了指挥权。第二天马尼加发表公报,说南菲未经他的许可,擅自调动高级军官的职务,调动令应予撤消。他还免去南菲的总司令职务,由莫顿·古斯将军取而代之。南菲退出现役并被软禁在家中。    南菲出生于1933年,是一议员和女裁缝的私生子。在拥有7000名官兵的海地军队中,南菲以才能出众而享有很高的威信,1984年晋升为总参谋长。杜瓦利埃垮台后,南菲登上政治舞台,出任全国执政委员会主席。他解散了议会、主持制定新宪法,组织选举。因纵容暴徒屠杀选民、中断选举而声名狼藉。南菲在马尼加就任总统后,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南菲被总统解除总司令的职务,引起一批高级军官的不满。马尼加在此情况下又撤换了大批亲南菲的军官,使矛盾愈加尖锐。19日晚,忠于南菲的部队把他从家里救出来,让他领导军事政变。南菲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攻打总统府,在阿里尔上校的策应下,很快攻占了总统府。马尼加总统只好逃到邻国多米尼加共和国。南菲发动的政变,中断了这个岛国的民主化进程,马尼加和南菲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随之告一段落,然而,海地国内的矛盾并没解决,各派力量之间的斗争还将继续下去。(完)

7. 拉丁美洲文盲指数下降

埃菲社六月十四日自巴黎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表明,拉丁美洲的文盲指数从一九七○年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三下降到一九八五年的百分之十七点三。文盲人数从四千四百四十万减少到四千三百六十万。

8. 漫画

(原载台湾《联合报》)

9. 日本银座的“地下通道画廊”

【日本《朝日新闻》6月4日报道】题:日本银座的“地下通道画廊”    银座的地下通道洋溢着艺术的芬芳。公团地铁银座站到东银座站间的164米长的地下通道成了“银座艺术长廊”。3日上午11时举行了落成式。平日行色匆匆的职员和女事务员也为墙上的画略为驻足。    这条地下通道建于1964年,现已老化。它与周围的通道相比,显得黑暗而污浊。    因此,东京都根据当地的要求拨款36亿日元进行了改建。    长廊的大理石壁面上有16个陈列窗。在用花岗岩板铺贴的地面和柱子上装点着象煤气灯一样的灯,整个通道灯火通明。    展窗里陈列着业余美术团体的画和照片53幅。

10. 第一届加勒比国际文化节十五日胜利闭幕

埃菲社六月十五日报道,十六个国家的大批优秀艺术家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为时六天的各种表演活动。

第 4 版

1. 到底是谁「救了」列宁

【苏联《真理报》6月3日报道】本月初,苏联历史学家副博士穆欣娜就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其中包括是谁“救了”列宁的情况回答了《真理报》记者问。    记者:人所共知,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6次代表大会,列宁并没有出席,他同季诺维也夫一起隐藏在拉兹里夫。临时政府要求审判列宁和季诺维也夫,诬蔑他们犯有“背叛”和“组织武装起义”罪。六大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通过了一项反对列宁出庭的决议。在斯大林的《简历》中曾写道:“斯大林坚决地反对将列宁交给反革命法庭,为党、为我国人民,为整个人类,挽救了列宁宝贵的生命……”。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穆欣娜:主张列宁不出庭的是奥尔忠尼启则、捷尔任斯基和斯克雷普尼克等人。主张列宁(在保证人身安全、公开进行审理和有苏维埃中央执委会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出庭的是沃洛达尔斯基、曼努伊尔斯基和拉舍维奇。现在谈谈关于斯大林对这个问题的立场。斯大林在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讲话的结论部分说:“关于列宁和季诺维也夫回避出席法庭的问题。政权在谁的手里目前还没有明朗化。    “谁也不能担保他们出庭不会遭到粗暴的迫害。如果法庭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并确保不使用暴力,那又当别论。对于这个问题,中央执行委员会给我们的回答是:‘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因此,当形势还没有明朗化,当正式的政权和实际的政权之间的暗斗还在进行时,让同志们出席法庭是根本不必要的。如果领导国家的是一个能够保证我们同志不受迫害的政权,那末他们就会出席。”    斯大林上述的立场是基于对国家政权状况不正确的估计之上的。可见,这种立场就是允许“廉洁”的资产阶级法庭审讯列宁。实事求是地讲,代表大会通过的不让列宁出庭的决议是以布哈林提出的方案为基础的。

2. 杜卡基斯 布什 身材与风度上的较量

【埃菲社华盛顿6月15日电】如果马萨诸塞州州长杜卡基斯入主白宫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不仅将是美国近40年来最矮的一位总统,而且将是一位最不具有“美国人”特点的总统。    他的双肩在浓密的胡子下耷拉着,显得没什么精神,但除了身高和风度外,在其它方面杜卡基斯与别的竞选者旗鼓相当。    杜卡基斯身高1.73米,而布什身高1.88米,这是近40年来美国的两位总统候选人身高相差最大的一次。布什象一位高大的棒球运动员,尽管已达64岁高龄,但却看不出比他的对手老10岁。布什特别喜欢室外运动,所以身体特别强壮,皮肤黝黑发亮。    美国人还不习惯于杜卡基斯的身材,已出现一些辛辣的议论。美国电视台深受欢迎的最著名的解说员卡森说,如果杜卡基斯当上总统,那么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必须靠人扶上高处才能看清楚就职仪式盛况的总统。显然,他的对手布什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布什总是为自己的匀称身材沾沾自喜,并且四处炫耀。里根总统比布什矮2.5厘米,经常拿布什的身高来开玩笑。有一次,当里根和布什这一对搭档在白宫接见一些身材高大的体育运动员时,电视观众听到他用一种诙谐的口吻对布什说:“你看到了吧!还有比你更高的人呢!”    杜卡基斯是一位专家治国论者,人们把他看作一个对人冷淡的希腊人,如果他同希腊人在酒馆里打牌的话,人们将不会认出他是一个美国人。因此,他将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赶走40年来一直压在小个子们身上的妖魔。    在美国总统竞选史上,一般都是大个子战胜小个子,但也出现过两次例外,一次是卡特在1976年击败了比他高1厘米的福特;另一次是在1972年,尼克松击败了比他高得多的对手麦戈文。

3. 巴西的私人军队

【巴西《圣保罗州报》6月8日文章】题:巴西的私人军队    巴西社会治安混乱,特别是大城市经常发生抢劫枪杀事件。警察无力应付如此众多的事件。两年半前,司法部同意私人警卫公司购买武器,以应付日益增多的业务。于是,私人警卫公司在不断增加。    现在,巴西私人警卫公司可以组成一支真正的军队,总共拥有警卫人员30万、短枪6.5万支、长枪2200支和65.4万发子弹,此外还拥有1500辆运输贵重物品的各种车辆。这些武器掌握在分布在巴西全国500家私人警卫公司手中,它们雇用的警卫人员总数相当于巴西三军人数总和,负责原先由警察负责的广场、街区和超级市场的警卫工作。然而,如此大量的武器掌握在私人手中,不能不成为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又一个因素。

4. 苏刊报道:萨哈罗夫一家的肖像:传说与事实

【苏联《莫斯科新闻》1988年第20期文章】题:萨哈罗夫院士一家的肖像:传说与事实(记者根    ·扎沃龙科夫)    穿过沉重的大门,进入前厅,然后乘电梯升到第七层,这里是安德烈·萨哈罗夫的住宅。    按电铃。每次我都听到:“您怎么不进来呢?门是开着的!”    我进到屋里。这是两居室的一套住宅,一眼就能看清屋里的一切。萨哈罗夫每时每刻都是俄罗斯知识分子。这一点甚至也表现在他听别人说话时的那种特殊姿态上    ——几乎是侧着头听你说。但是,你还是能觉得他是在听、在深思你说的话,考虑你的意见,尽管这种意见与他格格不入。也许,你第一次意识到,对你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不迫的同情,那种对你表示理解的本领,是多么可贵。    萨哈罗夫固执,并产生了这种品质所固有的一切好的和坏的结果。他的家总是高朋满座。在立场上,大家肯定不会是一致的,萨哈罗夫本人的立场也和大家不一致。    在1968年,他在他的那篇《关于进步、和平共处和智力自由的思考》的论文里就表现得与众不同。既不同于西方,同时,也不同于东方。    这篇论文并非凭空杜撰。他本人认为这篇论文是许多人表达的思想的一个总结。在国际方面,是罗索、爱因斯坦和玻尔的思想总结。至于国内问题,那些主张则产生于现实环境中,产生于实际形势中。1975年,他把这些思想集中在《论知识与和平》一书中。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他当时的言论与我们今天提出的那些主张之间有明显的共同点。但是,他自己无意把自己看作有先见之明的人,只是认为某些言论有助于把大多数人的思想形成一种国家政策。他认为改革是我国和全世界的一件大事。    门铃声、来访、发表谈话、学术磋商、作为一位所长参加人类生存与发展基金会的工作。的确,萨哈罗夫有时伤心地开玩笑说,想回高尔基城住几个月,以便只干一件事——科学研究。他认为,他已经落后于科学发展两大步了,现在很想“达到水平”,因为还没有发挥自己的科研潜力。象60年代一样,目前他正在研究基本粒子物理学和基本粒子与天体演化学的相互联系的问题。    现在,当某个时候曾在世界上生活过的科学家有9/10已经得到现代人的理解的时候,萨哈罗夫认为自己在世界智囊团里只起一粒沙的作用。他为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奉献感到惋惜。虽然到现在为止,科研工作仍然是第一爱好和永不厌倦的爱好。    原先,安德烈·萨哈罗夫的工作日不迟于夜间12点结束,现在则要到凌晨三四点钟才结束。    第一个妻子逝世后,他给自己想出一种特殊的“食谱”。午饭只吃一道菜。很长一段时期都是遵守这个食谱。现在则“承认”午饭应吃三道菜。离他家不远的市场的顾客每逢星期天都可以看见他手里提着两个装满蔬菜的草篮子。    对他和他的妻子叶连娜·邦纳相识的经过有两种说法。当然,一种说法出自男人(萨哈罗夫)之口,另一种说法当然就出自女人(邦纳)之口了。    根据第一种说法,他们是在1970年秋天在共同相识的友人的住宅里邂逅的。根据另一种说法是在卡卢加法院相遇的。    可是也流传着第三种说法。这种说法已经由发行量为几百万份的刊物和书籍广泛刊登出来。说什么叶连娜·邦纳结识萨哈罗夫是为了染指他数以万计的存款。    到了恢复真实情况的时候了。有没有成千上万的存款呢?是的,曾经有过。国家奖金、个人积蓄。总共为13.9万卢布。但是,在同邦纳相识之前两年,萨哈罗夫已经将这笔款子捐献给红十字会和肿瘤中心建设工程了(院士的第一个妻子死于肿瘤)。

5. 既为修理房屋 也为树立希望

【路透社费城6月21日电】前总统吉米·卡特在离开白宫将近8年之后,本周在地处美国最穷困的城市贫民地区之一的一个残破不堪的地方努力地劳动。    卡特带着锤子和钉子前来帮助修理费城北部的房屋。费城北部是一个犯罪率很高、吸毒成风的地区,有一万所被人遗弃的房屋。    卡特一边为一所房子上壁板,一边对本社记者说:“我来这里既是为了修理房屋,也是为了树立希望。”他到这里干活是为“给人类以栖身之所”组织进行3天义务劳动。“给人类以栖身之所”是一个帮助低收入者修理房屋的非营利组织。    卡特说:“我们这样做是要使全国都来关心无家可归者的问题。”    这位前总统说,他和他的夫人罗莎琳在过去5年中每年都抽出一周的时间到“给人类以栖身之所”的工地上劳动。    卡特说:“这对我们就等于休假了。”他承认:“我的技术不太好。我会做家具,不大会干其它木匠活。”    “给人类以栖身之所”组织是在1976年由前百万富翁米勒德·富勒(他后来把他的财富全都用来帮助穷人了)在佐治亚州的阿梅里克斯建立的。该组织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修建了3500座低成本住房。    富勒说,卡特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对提醒人们注意美国无家可归者的苦境起了作用。”    富勒说:“一位前总统穿上粗布工作服到贫民区来劳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声明。”

6. 《抓间谍者》作者赖特说:手中仍握有十大秘密

【英国《泰晤士报》6月15日文章】题:赖特暗示手中还有10大秘密    前军事情报5处官员彼得·赖特在昨天领到他所写的《抓间谍者》一书的第一笔巨额稿费时声称,他有新的证据证明他的前上司罗杰·霍利斯爵士是一名苏联间谍。    他还说,他还了解10个同保安部门有关的重要机密,但没有写进《抓间谍者》一书。英国当局早就知道赖特先生知道的事情,特别是同他作为军事情报5处官员在北爱尔兰的工作有关的事情,要比他在《抓间谍者》一节中披露的多得多。    但是,赖特先生昨天说:“我有10个重要故事没有写进去,要是我再好好想一想,大概还有更多。我也许会把这些事情写进一份秘密报告中,也许什么也不写。我还没想好怎么办。”    他昨天说他有进一步证据证明已故的罗杰·霍利斯爵士是间谍,其根据是他最近同威廉·斯蒂芬森爵士进行过的几次电话交谈。威廉    ·斯蒂芬森爵士是军事情报5处的一名前高级官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有“无畏的人”之称。    出生在加拿大的威廉爵士(今年91岁)现在住在百慕大。他曾是根据邱吉尔的倡议在纽约建立的英国安全协调处的处长。建立这个机构是要在英国被德国人占领的情况下以它作为出兵欧洲的情报基地。    赖特先生在澳大利亚接见电台记者时说:“我现在握有证据证明罗杰·霍利斯是间谍,很确凿的证据,。……到时候我会公之于众的。”赖特先生说,罗杰霍利斯给英国情报工作造成的损失简直无法衡量。    赖特说,对于写《抓间谍者》续集的事,他连想也没想过。他的妻子路易斯说得更坚决:“只有在我死去之后才会有《抓间谍者》续集。”    记者问赖特先生,他认为英国政府出于什么考虑想让他保持缄默。他回答说:“因为我还知道一些别的事情。但是我从一开始就宣布我不会把那些事情张扬出去,我也确实没有这样做。他们老是对我所知道的事情感到害怕……”今年72岁的赖特说,他过去这一年身体很不好,原因就是这场历时两年半的官司使他身心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