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4-30

第 1 版

1. 李焕二十六日说他将在「十三全会」后辞职

台《联合报》二十七日报道,身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李焕说,这是为了配合国民党的年轻化政策。

2. 纳吉布拉说苏军事顾问将无限留在阿富汗

美联社二十八日报道,他发誓不让叛乱分子接管喀布尔政权,说他的部队听取莫斯科建议已有三十三年,今后还将这样做。

3. 世界上有三十五到四十个国家有制造原子弹的技术能力

美联社二十八日援引英国核专家的话报道,其中有些国家尚未签署禁止核扩散条约。

4. 法国共产党二十七日决定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支持密特朗

法新社报道,这是法共中央委员会在一次秘密会议上一致商定的。

5. 苏一作家透露:《苏俄报》文章曾在党内军内广泛宣布

【路透社莫斯科4月27日电】题:据说苏联党内和军内都曾经宣传反对改革的宣言书(记者罗伯特·埃文斯)    苏联一家报纸27日指出,苏联共产党和军队内部的一些人曾经宣传一项文件,这项文件现在被正式谴责为反对戈尔巴乔夫改革计划的人所起草的宣言书。这项文件是上月戈尔巴乔夫访问南斯拉夫的前夕公布的,它为斯大林的统治积极地辩护。这项文件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引起了人们猜测苏联领导班子内部有矛盾。    专栏作家阿纳托利·斯特列尔扬尼在《莫斯科新闻》周刊上说,这项宣言书的拥护者们今年3月份曾经十分高兴地对他说,它现在被用作党的政治教育的基本教材,军队的各家报纸予以转载。    斯特列尔扬尼在他的专栏文章中说,苏联政权的上层有些人“不愿意承认,同戈尔巴乔夫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政策遭到有权势的人有意识的反对,他们是一分一秒也不肯停止他们的活动的”。他指名提到其中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党报主编,这个主编“为他的斯大林主义公开辩护,愤怒地拒绝为30年代他的(也是斯大林的)反对者恢复名誉”。    《莫斯科新闻》27日刊登的另一篇文章说,尽管官方发出了叫转载《苏维埃俄罗斯报》这篇文章的信号,有好几家州报拒绝转载。

6. 保共关于思想意识形态改革的议题

【本报索非亚4月27日电】(记者王金柏)保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下月举行中央全会,讨论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问题。为开好这次会议,政治局决定把这次全会要讨论的问题全部公布出来,事先进行全民讨论,特别要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讨论,把科学、文化和教育界的知识分子变成实现精神领域改革的主体。    《工人事业报》今天还全文刊登了保共中央总书记托·日夫科夫在政治局会议上就实行精神领域改革的基本考虑和要点所作的说明。    从日夫科夫在政治局会议上所作的说明来看,这次中央全会将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统一对精神领域改革的认识。日夫科夫认为,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加深,把精神领域的改革提上了日程,不允许再有任何迟缓,因为精神领域的改革对推动各个领域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改革有重大意义。第二、重视知识分子对当前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作用。日夫科夫对这一问题的提法是: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是关系当前改革的社会基础和动力这一重大政治问题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社会精神生活的主体,是党关心和注意的中心,是国家发展的突击力量。他们占据重要位置,对实现经济、社会、精神生活、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施加重大影响。所以,他主张对知识分子采用新的报酬制度,取消一切能够导致对创作采取官僚主义评价的方法和措施。与此同时,保政府已作出决定,提高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工程师和新闻工作者的工资。第三、消除党内和群众中的某些议论。日夫科夫强调,保加利亚同别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个人迷信”等许多问题在1956年以后都已解决了。1956年以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是正确的。目前的改革趋势是好的,同苏联的步调一致,但也有由于两国特殊条件而出现的某些具体做法不一样。第四、强调要正确理解改革的“公开性”。日夫科夫认为,当前的主要构想是加深和全面实行改革。改革的“公开性”,这是指要勇敢地把所有管理机关的活动都无例外地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对许多原则性的立场要实行批评性检查。“公开性”还意味着要把人变成改革的主体,但民主管理一定要建立在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基础上。第五、改革文艺团体的活动方式。日夫科夫提出,让文艺团体和业余文艺团体自治,以便造成文艺创作繁荣昌盛的活跃局面。要打掉妨碍发展的垄断主义。第六、主张对新闻报道实行改革。日夫科夫批评有些编辑部“不仅不反驳不正确的观点,甚至不许刊登坚持正确立场的文章和材料”,这些情况“令人担心”。    他提出,今后只许在党报上发表对改革等重大问题的争论,并且要求报刊、电台和电视等认真进行总结,根据今年一月全国党代会的决议精神完成对自身的改革。

7. 越南闹饥荒 部长喊缺粮

【路透社曼谷4月22日电】越南说,由于1987年农作物歉收,它的某些地区实际上在闹饥荒,因此它呼吁外国和外国机构提供紧急援助。    越南高级官员过去两周在河内和曼谷会见潜在的捐赠者们时说,这个拥有6500万人口的国家1987年底共缺少150万吨粮食。    越南官方提供的情况表明今年一开始生产情况就不佳,预示着将连续第二年歉收。    一些参加过捐赠者会议的外交官和官员说,越南要求提供40万吨化肥和3200吨杀虫药剂,以确保今年的收成。    农业部副部长朱孟4月14日说:“我们正面临1987年农作物歉收带来的严重后果。”

8. 美国已同意让加拿大购买其核潜艇技术

美联社报道,这是里根总统二十八日告知来访的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的。

9. 共同社评孙平化严历谴责奥野讲话

【共同社东京4月28日电】题:孙先生在日中民间人士会议上对奥野讲话发出警告(记者伊藤正)    在28日下午举行的第4次日中民间人士会议小组会上,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对国土厅长官奥野的成为问题的讲话严厉地发出了警告,他说:“这个讲话没有辩解的余地,(如果辩解),只能起反作用。”    孙会长的讲话表明了中国方面的严厉态度,按现在的情况看,这似乎会影响下月初的宇野外相的访华和8月的竹下首相的访华。孙会长指出,奥野讲话“明显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妨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孙会长同时强调,奥野讲话证明,日本还有不打算抛弃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想的人,双方必须对此予以重视并提高警惕。    在孙会长的讲话中,引人注意的一点是,和中方在去年外务省高级官员说邓小平是“高高在上的人”时作出的反应相同,而且还说一切辩解都没有用。可以认为,这不只是针对奥野的,也是对包括竹下首相在内的政府首脑对奥野讲话态度暧昧表示不满。

10. 不受欢迎的朋友

【西德《世界报》2月26日报道】题:苏联士兵,不受欢迎的朋友(作者迪特尔·多泽)    42.5万名红军战士(相当于整个人民军的两倍)驻扎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共产党的宣传至今仍把他们赞誉为    “解放者”,但是在国家的现实中他们通常是不受欢迎的外国人。    对于皮帽上带着红星的士兵来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虽不是什么天堂,但反正总比到阿富汗好。军饷是用卢布支付的,很少,每月折合24民德马克。伙食特别差:经常是粗麦粥加上一点点肉,只有星期天才能在桌上看到白面包。    宿营地也很简朴,没有窗帘,天花板上吊着一盏光线微弱的灯泡,还有一张床、小板凳、床头柜。士兵们大多数都挤在国防军以前住过的、破落的旧兵营里。    兵营里绝对禁止喝酒。但在往往是歪歪倒倒的木栅栏外物物交换仍很盛行,廉价的汽油和汽车零件是同德国人至少在商业上保持接触的交换基础。在林中散步的东德人经常会遇到苏联士兵上来搭话:“你烧酒,我照相机,或者表?”不过,谁要因为从事这种非法活动被抓住的话,他就要受到惩罚,从惩罚性训练直到关禁闭,不许吸烟。    每当苏联军官的太太们为了赶在圣诞节前给国内的朋友赠送受欢迎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产品而将本地商品几乎是洗劫一空的时候,当地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总是面临着难题。在梅克伦堡有苏联驻军的城里,据说发生过苏联军官太太们同德国家庭妇女动手打架的事件,德国家庭妇女在下班后发现商店里一无所有,就对那些成群结队的俄国女人摆出一付威胁的样子。    当地新闻媒介几十年来禁谈的题目还包括一切有苏联人参与的酒店斗殴。苏联载重汽车或坦克造成的众多交通事故或者刑事犯罪行为。    不过,特别是在大的苏联驻守区周围,这些事件对居民都瞒不住。现在情况已起了变化,隐瞒事实真相的作法已成为过去。广播、电视和报刊允许报道这些事了。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德国人和俄国人互相并无好感,尽管双方的宣传要人们相信与此相反的事情,并且反对俄国人的标语受到严厉惩罚。一名20岁的电信技术员不久前在奥得河畔的法兰克福的一座兵营的墙上写了“俄国人滚出去”的标语。他被判处20个月的监禁。    使联邦国防军和北约官员吃惊的是,1987年他们作为观察员观看华约联合军事演习时,被苏联人请入帐篷享用自助冷餐,而这时东德国家人民军军官只能抽烟休息,围着帐篷散步。“人家没有邀请我们这些战友”,在西方人士参观时,国家人民军军官对德苏友谊发出这些怨言,其中还有几名身佩将官服饰的人。

11. 台湾成立“大陆体育研究小组”

【台湾《联合报》4月26日报道】中华奥会“大陆体育研究小组”预定5月1日成立,邀请国内学者和体育界人士,组成研究委员会,展开对大陆体育研究工作。    中华奥会秘书长李庆华昨天表示,原则上,参加研究小组的体育界人士以曾和大陆体育接触过者为主;学者为对大陆事务有专门研究者。    李庆华表示,“大陆体育研究小组”将整理统计大陆体育资讯。在第一次委员会议中,拟定4个大议题,包括:大陆体育现况报告;国内体育现状报告;过去海峡两岸运动员比赛情况;开放与大陆体育交流后的影响。委员会还讨论大陆体育对我统战的问题及因应之道。

12. 美国二十八日早晨成功地试放了一枚三叉戟Ⅱ型潜载导弹

合众社报道,这是美自一九八七年一月以来第十一次发射这类武器。

第 2 版

1. 海峡两岸京剧艺术孰优孰劣?

【台湾《中国时报》4月22日报道】台湾发展了40年的国剧水准真的比不过大陆京剧?自从大陆京剧录影带流入台湾后,已有不少剧评家开始指责,但是从目前不只戏迷观众,即使国剧圈内的演员都有盲目崇拜大陆戏倾向的迹象看来,答案确实教人泄气。不过,台湾学术界人士则认为,现阶段做这样的比较,对台湾国剧演员极不公平。    一方面现在正是海峡两岸久隔重逢的“激情时期”,初见对方的感觉是那么美好,就像回乡拥抱亲人的刹那,情感澎湃,必须相处久了,才看得到对方的缺点;艺术好坏问题,也得要冷静之后才能评断。    另方面,纵然舞台上我们的演员功夫不够,并且用功不足也是事实,但是艺术的成就绝对关系环境因素、历史承传以及观众的反应等。    姑不论当年绝大多数京剧好角都沦陷大陆的历史背景,也不谈台湾国剧早被各方视为夕阳艺术的悲哀待遇,仅就两岸的平剧大环境来说,在待遇及社会地位方面,就极为悬殊。大陆上京剧演员的收入算是中上阶层,并且演员仍是大众注目的焦点。台湾则否,国剧演员收入可算是演艺行业中最低的,社会地位也不如一般影视演员,又不受大众关注,鼓励的诱因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在大陆,演员如果不好好演戏,或许就没饭可吃r而在台湾,国剧演员不仅无此压力,大家心里还想着到电视、电影界去赚外快或跳槽,刺激的诱因也显然不够。    因此今天观众看两岸的平剧艺术,不妨以开阔的心情,捕捉欣赏双方的特质优点,为气势饱满的大陆戏叫好之际,也为台湾国剧的温和宽厚颔首怡然。

2. 台湾短讯

▲台《自立晚报》报道,台北国宾戏院二十三日晚放映《末代皇帝》,由于一票难求,数十名观众冲进戏院抢位子,爆发大冲突。    ▲据台《自立晚报》二十四日报道,由台湾儿童心理学家及新闻界的老兵筹组的《国语时报》定于五月一日创刊发行。该报系采用台「教育部」订的标准字体、字旁加注音符号,尤新闻报道以儿童口语化为其特点。    ▲据法新社报道,台湾报界二十六日说,国民党已决定公开选举台北市和高雄市的市长。    ▲台《民生报》二十六日报道,大陆剧本《红梅阁》经台湾剧作家贡敏修编后定名为《新红梅阁》,目前获得台有关当局审查通过,成为台对大陆「国剧剧本开禁后的第一个被审查通过的剧本」。据报道,《富春院》、《春草闯堂》、《状元》等大陆剧本在台也都「急于出笼」。    ▲台《中央日报》二十七日报道,台「外交部次长」章孝严称,中共所提的「一国两制」,实际就是一种「霸权主义」,「以这种主张强加于我们上面,毫无还价余地,我们断然无法接受」。

3. 迟来的天伦之乐

【台湾《联合报》4月24日报道】题:两岸亲情从第三代获得慰藉(记者臧保琦)    自从开放大陆探亲后,别离40年的乡愁与亲情,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探亲热潮,逐步获得抒发与慰藉。除了赴大陆探亲聊慰亲情,也有人以“反方向”来填补这份无奈的怅惘。张勇小朋友的故事正是这个大时代的缩影。    目前就读基隆市建德国中一年级的张勇,坐在安乐区行政大楼10楼的青少年福利服务中心电脑教室,专注地聆听老师讲解。    在老师口中,张勇是个反应快、聪明乖巧的学生。他脸庞白里透红,笑起来有浅浅的酒窝,穿着一身运动服,和前后左右坐着的同学并没有两样,但他的际遇却和在台湾出生长大的孩子大不相同。    14岁的张勇去年12月4日才来到台湾,他的家乡在海峡彼岸的福建省福州市。透过某种方式,先到香港住了两个月,再由从未谋面的爷爷接到台湾,与70多岁的爷爷、奶奶住在基隆市安乐社区国宅,祖孙3人相依为命。    张勇的适应力很强,虽然才来建德国中读了三四个月的书,但这次段考却已是全班第4名。    张勇虽然也会想起妈妈、妹妹,但对于新环境,却也充满好奇,想去探求了解。    他在福州曾就读台江第四中心小学、福州第四中学,最喜欢数学和电脑。他说,电脑也是在类似青少年服务中心的福州“少年宫”学的,但少年宫的电脑多一些,40个人20部。他觉得青少年服务中心少了一点,再多一些书籍、多几部电脑更好。    不过,张勇也说,大陆和台湾最大的不同就是台湾的生活很好,吃、穿、住都很富裕,路上好多私家轿车、计程车,这在福州很少见。可是车子多交通也相对紊乱,张勇就对台湾的车川流不息咋舌,公车也很挤,出门乘车还不太适应。    张勇也爱看电视,不过觉得中学生智力竞赛的节目太少了,每天晚上8点钟都是连续剧,他坦率地说:“好无聊哦!”尤其是春节期间,都是一些综艺节目,张勇觉得不好玩。    平时张勇也喜欢打桌球(乒乓球),青少年服务中心有一张球桌,同学家也有。    不过,张勇说,他的同学平时好象也没地方跑,大多待在家里,基隆又常下雨,也让活泼好动的他觉得不习惯。    张勇说,台湾的生活很好,但消费较高。    张勇的爷爷、奶奶在民国39年来台湾,和张勇的父亲就此分别。前几年张勇的爸爸因白血球过多去世了,两位老人家便念着一定要见到孙儿。    张勇的妹妹本来也要一起来,但手续一直没有办妥,为了不耽误张勇的学业,妈妈只好让儿子先走。    张勇何时能和妈妈、妹妹相聚呢?张勇的爷爷说,他们也不便赴大陆探亲,只有等等看了。    分离40载的亲情,毕竟在第3代身上寻回了,这份迟来的天伦乐,在许多人身上却是再也唤不回的。

4. 创业人士七戒

【香港《华侨日报》4月14日文章】题:创业人士应有七戒    美国租车业排名第二的艾维斯公司的创始人瓦伦·艾维斯自述在其创业数十年的过程中曾犯过无数的错误,其中有七大错误,值得有心创业的人参考:错误一:股权各半的合伙生意。许多有创意但缺乏资金的年轻人为了创业只好找人合作,各人投资一半。但也因为年轻,缺乏经验,又不善于管理,导致合伙人之间意见分歧,常生纠纷。又由于彼此的股权相等,谁也不比谁大,结果往往闹得不欢而散。错误二:迷恋于自己的产品“敝帚自珍”。他们简直是“爱上了”自己公司的产品,而不能以挑剔、冷酷的眼光看看产品到底有无市场,能否赚钱。    错误三:在独资几年后,由于经营顺畅于是开始动股权公开发行的脑筋。但也因此致命伤就来了:股东人数一多,成分一复杂,政治游戏就演不完了,尤其是那些握股较少的创始人情况更糟。许多公司的经营效率就因此江河日下了。错误四:签订合伙契约时掉以轻心。签约不谨慎,将来万一有纠纷,恐怕不是你被迫吃下整个公司,就是自己心不甘情不愿地被人吃去股权。错误五:贪心。为了多赚10元,往往最后贴上了20元。贪心之所以会没好下场,主要因为人们往往超越了自己的能力与个性的范围。要能不贪心,就必须克制自己那些不适于企业经营的能力与个性。错误六:缺乏对未来经济的展望。创业过程都会有错误。所以我们必须要认清现实,对不可知的将来做一番准备,一旦错误发生,就须立即纠正。错误七:对梦想太过执着。创业的动机是因为心中有梦,想要梦境成真。但也就因为是一场梦,常使人不能脚踏实地。    最后还有二点,就算是给创业者的二支强心剂吧:    一、经营企业绝不能渗入感情的成份。    二、今天所踢到的石头,也许会使脚趾抽痛肿大,但如果用点脑筋,有点远见,也许明天这块石头会成为一块踏脚石。

5. 丹麦的购物机场

【香港《天天日报》4月18日报道】机场。是旅客们出入境的地方,而机场的候机室,却是旅客们最感无聊的地方。不过,丹麦哥本哈根机场却符合了消费者的梦想,巧妙地将消费中心和航空设施结合。    哥本哈根位于北欧交通网的中心点,每年有18万架次班机升降。前年,当着手改建机场时,设计人员便准备设计出一个最快、最有效率的机场。首先,是透过电脑,精密操作飞机的起降,并配合停机坪的位置,使旅客可以在同一个门上下转机。另外,电脑也把行李安排好跟着旅客走,不会有遗失之虞。    最特别的,是经过多年的规划,以及加入旅客的意见后,将机场设计成一个购物机场,整个机场的购物场地,可容纳22家当地各具特色的商店,并保证旅客在这欧洲最大的免税店购物,价格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机场商店便宜得多。    机场购物中心每一家商店一年只休息一天,每日从早上7时至晚上11时都为旅客服务,至于免税店,每天从第一班飞机抵达起,直至深夜最后一班机离开后才打烊。    哥本哈根购物机场已成功地将一处乏味无聊的地方,变为一个消费者的购物天堂。

6. 雇主提供松弛指导减轻工作压力

【香港《星岛日报》4月23日报道】题:雇主助员工解除工作压力(作者卫淦)    工作上的压力不但伤害个人的身心健康,亦对公司造成损害,引致生产率下降,旷工率上升,以及医疗支出激增。    在美国,据一项调查发现,3/4的美国人声称他们的工作使他们遭遇压力。一些专家估计工作压力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050亿美元,几乎是联邦赤字的一倍,另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大公司每年支出的员工医疗费用,超过2亿美元。    但医疗费用并非唯一国扰雇主的问题,还有法律费用。去年,美国员工提出的压力赔偿诉讼的个案,创出纪录,要求赔偿的理由,从遭上司压迫到办公室不安全皆有。    越来越多员工,通过向法庭要求公司赔偿来平息他们的怨气。但亦有一些员工,则采取报复手段。加州一名电话公司雇员,因为愤怒没有退休金,挟持人质,并毁坏价值一千万美元的电话设备。芝加哥大英百科全书一名编辑,不满遭解雇,便将书中的耶稣名字,换上阿拉。为了避免损失,很多公司开始采取行动,为员工提供控制压力计划,其中包括集体辅导、催眠,如何奉行较健康饮食的演讲。最有效的方式,则是找出压力来源,然后“对症下药”。    波士顿—间化验所,设立太极班,让员工有发泄机会。长岛一间电力公司,则以20万美元年薪,雇请一名生理反馈顾问。另一些公司则采取协助员工恢复控制人生感的计划。笑可以成为克服压力的工具。一些公司便设立幽默班,协助员工松弛,教导员工对工作不必太过认真,成为“压力顾问”最喜欢采取的策略之一。一名顾问有一次要经理级雇员,用颜色颈巾变花招,他说:“笑声具有治疗力量。”    另一方面,抗压力产品亦应运而生,一种电脑软件,让员工在工作时,可从电脑荧幕看笑话。一种体温粘贴,则可贴在手上来测量压力水平,生产商指出可测出流往四肢的血液是否减少,而这乃是普遍的压力征兆。佳士拿汽车今年便派发这种粘贴,以鼓励员工参加压力控制班。

7. 台世风严重败坏

【台湾《民众日报》4月19日报道】美丽岛系的龙头老大黄信介在屏东说,社会风气日渐败坏,治安每况愈下,连办丧事也跳脱衣舞,令人不敢置信。    黄信介说,社会风气败坏情形实在太严重了,死了人,办丧事应该很庄严、哀悼才是,可是现在不同了,办丧事又是请来“五子英墓”拉拉唱唱,扭跳不停,更甚者是电子琴聘来舞娘,大跳脱衣舞,一方面办丧事,一方面娱乐大众,实在不成体统。    他说,治安方面更糟糕,以前拿把武士刀杀人就成为社会轰动的大新闻,现在不同了,枪械比比皆是,杀人不要紧,还要将尸体剁成肉酱才算“英雄”。

第 3 版

1. 日新月异的东南亚电影业

【英国《南方》杂志4月号文章】题:太平洋地区电影的新浪潮    东南亚电影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香港、台湾岛、菲律宾和南朝鲜的新潮电影导演大发其财,国内电影院场场爆满。在国际上也赢得好评。    对于香港电影制片商来说,1997年是电影新题材来源,许多年轻导演都用自己的手法和风格来拍摄这些题材的影片。    越南出生、受过美国教育的导演崔哈克说:“观众正在寻找某种东西、某个去向,而我们却在谈论民族主义和革命等概念,这些都在电影中表现出来——人物的政治意识比较强。”    为了弥补亏损,香港电影必须在外地区发行,尤其要打进台湾岛。但是在台湾上映的影片不能在大陆上映。这使许多投资者不同中国合作生产影片,尽管中国出钱资助制片厂,中国无与伦比的拍摄场景对制片人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导演们过去5年在台湾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试验机会。一度强大的台湾电影业由于失去越南这个主要的国外市场,以及来自香港的喜剧片和惊险故事片更加激烈的竞争而衰落。在绝望之中,当局于1982年开始支持商业色彩比较少的年轻导演。因此而出的电影新潮抓住了台湾的基本特点,尽管主要是一些关于台湾岛在成长的情节简单的骗人的故事片。    菲律宾的商业电影在激烈的政治环境中欣欣向荣。菲律宾电影制片商利诺·布罗卡说:“到电影院去看电影的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他们去看那些尽可能远离他们生活的电影。”他最近一部受到赞扬的影片是《巴扬·科》。    过去不被马科斯重视的菲律宾导演现在都在促进电影业的改革。他们提出抗议,建议改革税制,改变影片分类方法。    新法律也使南朝鲜的电影业起死回升,它使成立电影制片厂变得更容易了。    汉城也在放松对上映外国影片的限制并鼓励外国投资。美国和南朝鲜合拍的一部关于朝鲜战争无辜士兵的影片即将完成。    尽管公开讨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开放,但整个东南亚的审查制度仍然很普遍。对政府在推销和投资方面的作用也在进行辩论。例如,菲律宾许多电影制片商在马科斯政权倒台后,对政府的任何介入都不信任。不同国籍的电影制片商之间的合作在增加,但是争夺上映机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 多产的英小说家伯吉斯30年发表50部作品

【法新社瑞士卢加诺4月10日电】曾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英国小说家安东尼·伯吉斯宣布,他即将出版的第50部小说将是他的关门之作。    他说:“我的文学创作力已经枯竭。我已是71岁的老者,不想再写小说了。”    杰克·威尔逊以安东尼·伯吉斯的笔名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发表了50部作品——小说、散文和传记,这还不包括他写的一些电影脚本和歌剧脚本。    他现在潜心于音乐。他说:“我的母亲和父亲都是音乐家。我已经创作了三部交响曲,并为詹姆斯·乔伊斯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创作了一部歌剧。”

3. 埃及挖掘出三部完整的古希腊作品

【美联社伦敦4月8日电】考古学家在埃及挖掘出了三部可能是最早的保存完整的古希腊作品,其中至少有一部为亚里士多德所作。    安东尼·米尔斯教授说,加拿大一支考古队在埃及中部的达赫莱绿洲上的一座古代希腊式城镇挖掘遗物时发现了两本公元3世纪出版的书,其中一本是关于文学的,另一本是关于农业的记载。    米尔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学书稿中的一篇是关于政治的论著,显然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一篇是亚里士多德的同代人伊索克拉底写的论王权的文章和一篇作者不明的文章。

4. 法国举行第十二届布尔歇之春歌唱会

法国《世界    报》四月十日报道,布尔歇之春歌唱会四月一日至十日举行,二百五十名艺术工作者和一千名音乐工作者出席了本届歌唱会。该歌唱会重点是为无名歌唱者和乐队提供演出机会,因此享有人材发现者的美称。

5. 马德里举办「现代雕塑百年」展览会

埃菲社四月六日报道,美国的世界著名现代雕塑品珍藏家纳泽,在马德里文化中心举办了「现代雕塑百年」展览会。展览会收集了二十世纪三十七位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主要展出了毕加索、马蒂斯、米罗、戴维·史密斯和亨利·穆尔等人的作品。

6. 墨西哥发现十一尊半身木雕塑像

墨西哥报纸四月十四日报道,在墨西哥未拉克鲁斯州首次发现三千年前欧尔梅卡文化时期的十一尊半身木雕塑像。这一发现对于了解欧尔梅卡部落的文化、宗教、社会和经济等是极为重要的。

7. 第十六届斯特拉斯堡电影节闭幕

法国《世界报》四月一日报道,南斯拉夫米罗斯拉夫·曼迪克导演的影片《行走在水上》获本届电影节大奖。斯特拉斯堡电影节系国际人权协会组织的国际电影节。

8. 印度新建一电影城

【法新社新德里4月18日电】官员们今天在这里说,为了进一步发展印度欣欣向荣的电影业,印度的工程师们在新德里附近建造一个新的电影城,城内建有模拟监狱、寺庙、法院和丛林。    官员们在现场对本社记者说,耗资数百万美元、占地108英亩的设施是印度第二座电影城,备有拍摄电影的最现代化设备。    印度的电影业集中在孟买和马德拉斯,属于世界上最发达的,每年生产700多部片子。为大约50万人解决生计问题。    然而,观察家们表示怀疑新建的电影城是否能把大的电影制片商从印度的南部和西部吸引过来——南部和西部有印度的“好莱坞”之称。

9. 历史上最大的海难营救行动(完)

被救上“博特维尔”号之后,布里克斯说:“我站不起来了,”说着,他向一旁瘫下去。六双手接住了他,把他抬到急救室的手术台上,剥光了他的衣服,全身擦试两次,静脉注射,然后吃固体食物、晕船药和胰岛素,最后被用毯子裹起来放到一张床上。后来他说:“我这一辈子也没受过这样高级的护理。”    最后一个离开6号艇的是中士卡西迪。那时已是午夜2点30分。    第二天下午,“博特维尔”号带着87个旅客回到了港口,那里已经有60位旅客乘直升飞机先到。当天下午,“威廉普”号——它的船员已经44个小时没有休息了——满载着370名获救旅客到达瓦尔第斯。旅客们受到了当地热情的欢迎,并且免费获得了一份生活必需品。    大多数获救者都很愉快。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损失了财产,但是,他们都安然无恙地回到陆地上来了。洗过澡,穿上干净衣服以后,他们在吃午饭前坐在旅馆的酒吧里大声谈笑。他们并不象一群刚从灾难中逃生出来的人,倒象是一群悠闲的度假者。    10月6日,“普林斯坦”号从温哥华启航后一周,孤独地在海面上漂浮着,渐渐地倾斜了。一艘海岸监测船“梅伦”号在半英里外进行跟踪观察。中午过后不久,船员们听见一小声爆炸,一大团黑色的烟雾升了起来。    10月8日黎明时分,火势更旺了,厚厚的舷窗象赛璐珞一样爆裂着。海水从一个舷窗涌入,使船体发生了15度的倾斜,而且越来越斜。24小时后,船的倾斜度增加到30度,“普林斯坦”号的散步甲板慢吞吞地断裂了,大量的海水涌入船体。船壳的温度很高,一接触到海水便地冒起一片蒸气。    10月11日,轮机起火后一个星期,船体倾斜增加到40度,船上的入港稳定器爆炸了。上午8点30分,拖船缆被解开。“普林斯坦”号在海面上犹豫了一下,然后开始下沉。    1981年11月,丹麦海事调查法庭开庭听取“普林斯坦”号沉没案的证词。11月7日,法庭宣布认定船长、轮机长、第二轮机长、第三轮机长和大副(起火时值班)在灭火中犯有错误,并分别判处他们三周至二个月不等的监禁。    处罚轻得不能再轻了,但他们的名誉和前途还是受到了永久性的损害。我们和我们的时代没有注意到这艘巨轮的沉没,同样也未注意到这次航海史上最无懈可击的海空营救行动,说来也可笑,这仅仅是因为这次海难中无一人丧生。(完)

10. 西德影片《猫》获第七届法国科尼亚克侦探片国际电影节大奖

法新社四月十七日报道,该片导演是多米尼亚·格拉夫。    此外,西班牙影片《吕特》获特别奖。

11. 漫画:猫鼠“合作”

(原载苏联《真理报》)

12. 美苏将举行献给和平的音乐会

【美联社莫斯科3月31日电】一位乐队指挥说,他今天同苏联官员达成协议,决定在苏联的塔林市举行一次献给和平的音乐会,苏联和美国各有15000人参加。    约翰·威廉斯是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的合唱队指挥,他对美联社记者说,这次音乐会将于1991年在苏联爱沙尼亚共和国首府举行。    威廉斯说,他希望从美国50个州中各选300名歌手,从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各选1000名歌手。他说,双方都得学会8到10首美国和苏联歌曲。

13. 秘鲁设艺术科学和文化奖

埃菲社四月十二日报道,秘鲁众议院今天通过一项法律草案,决定设立艺术、科学和文化奖。此奖由评奖团每年评一次。凡是以各种形式对秘鲁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秘鲁人和外国人均可获得。

14.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技术革命(二)

欧洲共同体加强产业化技术    1987年9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了共同体成员国研究开发部长会议,会上确定了共达54亿欧洲货币单位的“欧洲技术开发总计划”,会后有3000多个研究项目在各成员国展开。在计算机、集成电路、机器人等尖端领域大大落后于日美两国的欧洲共同体,将按照技术开发总计划,积极开展产业界和大学共同协作的研究项目。不久,欧洲共同体将成为“欧洲技术共同体”。    “欧洲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战略计划”是1984年开始执行的,现已把它纳入技术开发总计划,并已进入实施的第二阶段。技术开发的对象不仅是电子技术,高温超导体开发计划和生物技术行动计划也将开始执行。    和欧洲技术开发总计划并列的还有“尤里卡计划”,可见欧洲已把研究重点转向国际性共同开发产业化技术。美国力图恢复主导权    美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刻地感受到本国产业面临的严重竞争危机,正在试图把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等大型项目中开发的技术用来加强其产业基础。美国国防部在介绍“星球大战”计划时,除列举光电子计算机、大功率激光器和传感器等该计划必要的基础技术外,还特别强调了这些技术的商业价值。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从1988年3月开始调查日本的研究开发政策,以便取长补短,恢复竞争力。美国正以21世纪为目标实行根本性的政策转变。(二)

第 4 版

1. 墨索里尼之死新说

【埃菲社罗马4月25日电】统治意大利逾20年的法西斯鼻祖墨索里尼,当年是死于同游击队的冲突,而不是象官方所说的被处决。    这是曾在罗马法院任法医30年之久的阿尔多    ·阿莱夏尼对大量资料研究后得出的看法。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德国战败时,墨索里尼在逃跑中被游击队认出,于1945年4月28日将他及其情人佩塔奇枪毙。    但法医阿莱夏尼不同意他被枪毙的说法。他在第二次大战一结束就研究法西斯头子的死情,他查阅了所有资料,包括尸体解剖(4月30日作的)。解剖表明,他不是站着不动等待行刑队处决,而是在运动、在战斗中死去的。    法医认为,他是在藏身的屋里同一名游击队员交火时身中九弹而倒下的。此外,他死的时间至少比所说的枪毙时间早10小时。    阿莱夏尼经过研究认为,他被处决的说法是游击队演出的一场“滑稽剧”,以此掩盖墨索里尼之死的真相,毁坏他的声誉。

2. 不甘作寓公 只盼返故国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4月23日文章】题:流亡异乡的马科斯把他的过去视为开端(阿什布鲁克发自檀香山)    最近一段时期,马尼拉一直纷传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死了。为此,记者们被请到马科斯在这里的住所。马科斯正在起居室里悠闲地踱步,伊梅尔达·马科斯站在门厅笑容可掬地迎接记者。她一看见记者们就大声嚷道:“你们瞧见了吧,他还活着!”    同记者谈话时,马科斯说:“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返回祖国,帮助菲律宾摆脱目前的危机。”    记者问道:“你想回国是不是想去过隐居生活,是不是想平平静静地度过自己的余生?”马科斯回答说:“不,我希望担任某种顾问。毫无疑问,为了实现我昔日的未酬之志,为了实施我过去制定的但却在1986年2月26日遭到摒弃的计划,我必须返回菲律宾。”    在逃到夏威夷后头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马科斯夫妇一直猛烈攻击科·阿基诺总统,对她采取的行动无不横加指责。但是,最近情况有了变化,马科斯已经开始同科·阿基诺政府就他回国的可能性举行秘密谈判。但观察家们猜测,如果马科斯交出他侵吞的财产,科    ·阿基诺政府可能会允许他回国。    现在,马科斯已经突然停止攻击科·阿基诺总统。近来,不管记者怎么追问,马科斯一概拒绝对这位女总统说三道四。他说:“我正在努力同她谈判,可你们却想要我冒犯她!”    他究竟是怎么被推翻的?如果当时菲律宾人民真的象他现在所说的那样是过着繁荣幸福的生活,他为什么会被推翻呢?    “是美国的宣传机构借助美元的力量把我从菲律宾赶出来的。”这位前总统沉着脸说:“此外我不知道还有其他任何原因。”

3. 马约尔的魅力支配着教科文组织

【《青年非洲》周刊3月8日一期文章】题:在费德里科·马约尔的魅力支配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各个机构的人都会对你说,1987年11月7日当选为该组织总干事的费德里科·马约尔(54岁)是一位对话能手。他具有魅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该组织总部的气氛显然比前任总干事时期轻松得多。    该组织内各机构的人都在盼望马约尔行使新的权力,实行新的领导方法。由于该组织的预算减少了30%(因为美国在1984年退出了该组织,英国和新加坡也于1985年退出了该组织),加之美元比价浮动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面临财政危机。因此,人们期待着在该组织内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该组织的公务员们终于可以表明自己的批评意见了。变革的另一个积极迹象是,马约尔不是一位人们总是见不到的总干事,他并不总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人们只要到该组织总部去就能见到他。他常在走廊里走来走去,同某个合作者交谈。他给人以这样一种印象:稳重平和,无拘无束,只要你碰到他,他总是会同你打招呼,尽管他并不认识你。    马约尔从不拒绝同记者会晤,会晤日程表上填得满满的。如果你向他的秘书打听他是否已外出或外出的地方,你总会得到明确而客气的答复。    费德里科·马约尔是一个坦率的人。他在1988年1月21日举行首次记者招待会时就向报界宣布了公开性政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的所有决定都被公诸于报界。马约尔不喜欢神秘化,相反,他十分重视沟通情况。    马约尔重视透明度,他在同英美观察家们打交道时也是如此。在以前,英美观察家们是最难以得到消息的。现在,他们甚至无需打电话索取信息,他们在自己的大使馆内的办公室就能得到有关的文件材料。    他们十分欣赏马约尔的这种首创作法。这是一种魅力攻势吗?很可能是。但这种魅力攻势也明显地表明了要改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形象的意愿。    但尽管如此,仍然出现了一些流言。一位拉美人士担心地说:“第三世界能够期待这位曾亲近佛朗哥将军的人做什么呢?”人们开始指控马约尔是一个爱乱花钱的人,说他外出旅行太多,而他曾许诺“限制出国访问以节省开支”。    但人们也不可否认,马约尔一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就开始着手实施一系列平衡预算的措施。马约尔上任刚刚100天,就宣布节约了300万美元的开支。    集中各项计划,下放权力,各机构之间减少中间环节,所有这些措施似乎就是这个组织的新式管理措施。

4. “我可不是怕风险的人”

【苏联《莫斯科新闻》周报(德文版)4月21日文章】题:叶利钦(记者米伊尔·波尔托拉宁)    当我还是《莫斯科真理报》的编辑时,我收到大批从乌拉尔寄来的信件,信上注明:叶利钦同志亲启。这是他被撤销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以及被任命担任部长之后。在这些信里,写信人表明了对1987年11月举行的莫斯科市委全体会议的态度。关于这些信为什么投向本报,我将在下面作出说明。    1月中旬以前,叶利钦还躺在医院里。当大夫一批准他出院,我就请求和他谈一谈。在苏联国家建委3层一条走廊的尽头,我找到了他的办公室。    初一看,叶利钦和生病前一个样:大高个,显得精明干练。只是他的动作没有以前敏捷,在地毯上走动时显得有点困难,而且不时用一只手抚摸左胸。    在去年11月举行的那次莫斯科市委全体会议上,我见过他。那时候,他是被别人从医院领来开会的。他那张肿胀的脸,使我吓了一跳。    现在,他看起来和往常一样,但是多了。“开会的一天,他们给我打了很多药”。这位部长说,“我必须重新恢复健”康。”他说话的声调给人一种“无所谓”的感觉。可是,当他回忆起11月会议那一天时,他愤怒地皱起了双眉。    我从文件袋中拿出群众给他的信。他匆匆地一封一封地浏览。我问他担任新的职务后情况怎样。叶利钦说,他正在熟悉他的职责。毫无疑问,苏联国家建委第一副主席和部长这个职务,要求他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他是熟悉这方面情况的。他大学毕业,是建筑工程师,过去曾担任一家住房建筑联合企业的经理。他担任苏共中央书记,同样主管建筑业的问题。尽管如此,他不得不去适应担当副手的角色,而这对于一个年届57岁,迄今几乎一直担任第一把手的人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又向他提出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莫斯科到处在流传他于10月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所作的发言。我问,是谁印发这份涉及党内文件的讲话全文的。这个人怀有什么样的目的。叶利钦对我的提问感到非常吃惊和不安。在这之前,他对以副本的形式散发“他的讲话”毫无所知。他说,“这是一件伪造品”,“我在10月举行的中央全会上的讲话根本没有文稿。”    他对我未能搞到一份“他的讲话”复印件感到遗憾。我们商定,如果他重新恢复健康(那时大夫只允许他每天工作4个小时),我们再见一次面。    在这之后不久,我搞到了“讲话”的复印件:在一个地铁车站,一位年约35岁的男子把它卖给了我。接着,我又获得了法国和联邦德国报纸登载的这次讲话的译文。    我给叶利钦办公室几次挂电话,但没人接。后来,我给他家里打电话,他妻子娜佳告诉我:叶利钦又住院了。他心脏有点不好,但是整个情况是令人满意的。叶利钦的妈妈刚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来。她同样想去看看儿子。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和她一起去医院。    在去医院的路上我才得知,叶利钦的妈妈不是偶然到莫斯科来的:英国广播公司广播,叶利钦将不久于人世。这样,任何东西都不能把她留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了。上次,当她看到报纸报道莫斯科市委全体会议的消息时,她立即给大儿子叶利钦家里挂电话。可是,电话日夜都占线。她到邮局去拍电报,那里却贴着一张布告:“寄给叶利钦的任何邮件都不发送。”就因为如此,人们把信寄给《莫斯科真理报》。也许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这个大城市根本找不到一本苏联宪法。发布这样命令的人,他本应当去翻一翻宪法的……。    在医院里,我把买来的“他的讲话”复印件和译文递给他。他看了很长时间后说,“我在10月举行的全会上讲话时没有文稿,我什么也没写。我很想知道,谁那么勤快,发明这种伪造品,而且还拿来散发!这个人干嘛要这样做?难道要表明,我是憎恶这个人或那个人而发言的吗?”    “您那时到底说了些什么7”我问。“中央没有作出决议,要发表在全会上的讲话。我作为中央委员,不能违反纪律。我再也不打算重复我在半年前讲过的话。我在某些事情上可能有错误,但我的发言是真诚坦率的。我谈了我所感觉到的、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有。有人说得很对:每个人必须独立思考,别到以后才一下子恍然大悟。”“对于一个同样的问题,人们的看法为什么如此相左?我可是准备走坑洼不平的道路和不怕风险的人。”    叶利钦该去治疗室接受治疗了。他迈着有力的步子,朝着门口走去。

5. 里根卸任何处去 黄金海岸享天年

【台湾《中国时报》四月一日文章】题:里根年底卸任迁入牧场式巨宅,阳光绿野汪洋黄金海岸享天年    美国总统里根的任期即将届满,明年一月,他与第一夫人南希就将回到加州,迁入邻近好莱坞的贝莱尔地区一座价值二百五十万美元、占地一又四分之一英亩的巨宅中,安度晚年。    这座巨宅的屋龄已达三十五年,房屋本身是牧场式,可以远眺太平洋及洛杉矶市区,由于四周种满了果树,因此十分隐秘,车道前面是一座安装有电子设备的安全门,一般人根本无法窥其堂奥。    这个地区本来就是全美最富有的人所聚居的地方之一。事实上,贝莱尔与邻近的比佛利山庄及霍姆比山庄所形成的一个三角地带,长久以来就被人习称为洛杉矶的「黄金海岸」,美国影艺界的许多名人均住在此地。    正因为如此,此区的宅第均价值不低,平均价格在四百万美元上下,有一栋曾经创下一千四百五十万元成交的纪录,从这个标准来看,里根即将迁入的新居实在并不算大。    里根的新居包括:三间普通卧房、六间浴室和厨房、配餐室。    主卧房分为两大间,另有阶梯连接往户外游泳池。    这个地区的治安情况也十分良好,由一个名为「贝莱尔巡逻公司」的私人机构提供服务。不过,里根新居的安全将更为稳固,因为除了这间私人公司的服务之外,里根势必还会带来自己的特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