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3-30

第 1 版

1. 三千二百名美国士兵二十八日开始撤离洪都拉斯回国

埃菲社报道,这批士兵是在两周前应洪政府的要求前去对尼军队的所谓入侵起威慑作用的。

2. 美民主党众议员格普哈特二十八日宣布退出总统竞选

法新社报道,他曾因鼓吹贸易主义而在艾奥瓦州预选中获胜,但在后来的一些州预选中连连失利。他表示将投入连任众议员的竞选工作。

3. 以色列当局将断绝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外界的联系三天

外电报道,以军方二十八日宣布这一决定时称,此举是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暴力示威。这样的行动是一九六七年以占领这两个地区以来的第一次。

4. 越南外长二十八日声称越南将不与西哈努举行任何会谈

法新社报道,阮基石表示愿意继续与西哈努克进行信件往来。

5. 印将成为亚洲军事大国

印报托二十八日说,这是美一名亚洲问题专家的看法。他还说,苏从阿撤军是一个外交战略。

6. 西德巴伐利亚境内莱茵河发生七十年未遇洪水

美联社二十八日报道,成千上万居民已撤离洪水区。

7. 美军舰将在南朝鲜海域演习

法新社说美太平洋舰队负责人二十八日宣布,届时美航空母舰「中途岛号」将参加演习。

8. 外电评述:中国首次报道人代会表决票数

【共同社北京3月28日电】新华社28日报道说,在正在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28日选举专门委员时,有许多人表示弃权和提出了反对意见。中国的宣传机构报道人代会的表决票数,这还是第一次。报道中还介绍了反对意见,这表明报道已有了一定的自由化和民主化。    【时事社北京3月28日电】中国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的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人代会常设的各专门委员会的成员选举中不断出现反对票和弃权票,在包括这次新设的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内的7个委员会当中,以“全场一致通过”方式选出的委员会一个也没有。这是人代会有史以来的首次“快举”。    代表特别集中反对的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的人选。事先准备选出的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候选人是六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周谷城    (89岁)。在通过之前,台湾省出身的人大代表黄顺兴(65岁)发表了反对周谷城继续担任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演说。其反对的理由是,这与领导班子年轻化的方针背道而驰。黄顺兴说:“(周谷城)年龄太大了,应该让他休息。”对此,很多代表拍手赞成。举手表决的结果,表示反对的是8人,弃权的是69人,还是通过了。不过,这一勇敢的发言使会场沸腾了起来。

9. 天天看《参考消息》

【香港《文汇报》3月28日文章】(作者刘乃强)在香港,《参考消息》十分有神秘感,里面登的都是一般平民老百姓所不知的“秘密消息”。在这里(委员和代表驻地),《参考消息》天天都有得看,与《人民日报》等一起鱼贯送到我们的房间。这里的报纸,外国内容差不多千篇一律,而且每张都只有四版篇幅,我们很快便可以看完,《参考消息》因为多了外国的消息和评论的转载和摘录,所以可读性较高。    再说电视新闻。每晚的节目中竟然有人民币与外汇牌价资料,跟香港电视新闻中的经济新闻差不多,我奇怪有多少电视观众会对此有兴趣,但这多少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心,夜夜熏陶,中国人民大概会对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有一些概念吧。

10. 汽车闯警戒 一场虚惊

【《香港虎报》3月27日报道】26日上午发生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入口处的误会使中国保安部门为七届人大会议制定的反恐怖活动措施得到了第一次尝试性实施。    当天上午9点左右,一辆没有外交旗子和会议标志的轿车突然越过警戒线,驶向人民大会堂入口处,负责安全保卫的公安人员的两辆吉普车马上起动,追上了这辆贸然驶入的车辆。6名荷枪的警察跳下来包围了它。车内乘坐的原来是被邀参加七届人大会议的阿尔巴尼亚外交官。由于他们的疏忽使中国保安人员虚惊一场。

11. 《改革与新思想》获文学奖

埃菲社二十八日报道,联邦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将今年的文学奖授与戈尔巴乔夫,他的《改革与新思维》近几个月成了最畅销书。

12. 群众关注两会

【香港《大公报》3月28日报道】一项民意测验表明,中国公民的民主观念在逐步增强。被调查的公民中,有83.5%的公民对“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大事小事都得关心”的观点表示“同意”、“基本同意”或“不反对”。    25日下午,天安门广场戒严,人代会即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和一些北京市民在警戒线外围成人墙,他们在等待,希望一睹代表10亿人民的近3千名人大代表步入大会堂的盛景。    当他们被记者采访时,都踊跃发表意见,“我关心人大是想看看今后改革还有什么新道道”,“希望人大多解决一点老百姓关心的事”,“希望政府刹一刹不正之风”,“希望真正做到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他们中间有工人、农民、职员、知识分子。

13. 一次旨在提高办事效率的改组

【法新社北京3月28日电】一位高级官员今天说,中国将对其部委系统进行精简,精简将涉及到运输、能源和电子等关键性部门,这是一次旨在提高行政机构办事效率的改组。    官方的新华通讯社援引国务委员宋平的话说,这次改组是以10个新设置的部委取代14个老部委,裁减1万名工作人员,这个数字占现今国务院(中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工作人员总数的五分之一。    宋还说,改组方案将由目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批准,方案规定各部委不再直接管理本部门的企业。    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说,一个新成立的人事部将承担起使党政分家、改革录用制度并创立一个高级公务员机构的任务。    一些观察家说,由此可见,这个部将负责执行并监督讨论了数年之久的政治改革的基本方针,政治改革是在第13次共产党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的。    一些西方外交官说,在采取把决策权力集中起来的做法的同时还在普遍下放行政权力。    这些外交官说,新部委下面设置的各个公司将拥有相对的自治权力,各部委在理论上只保留为这些公司制订总体指导方针的职权,但不能直接干涉它们的经营管理。    一些观察家说,这次政府改组最后将扩展到全国各地方机构,但是这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成这项工作需花费数年时间。

14. 趁休会一睹卫星中心

【香港《文汇报》3月28日报道】港澳地区的人大代表27日参观了中国的卫星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参观中,代表们获悉,中国正在研制一个更大型的通信卫星,以解决未来的通讯需求。此外,中国正在集中有关部门的力量,研究把太空人送上外太空的计划。经过了3天紧张的会议,港澳的人大代表借着星期天休会期间,浩浩荡荡乘坐专车以一睹为快的心情直驶研究院,在研究院内还参观了中国空间科技成果展览。展品包括中国历次发射的“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等模型和实物。

15. 日报说 我经济路线为“中庸增长型”

【日本《每日新闻》3月26日述评】题:经济路线为中庸增长型(记者    金子秀敏)    增长率的指标为7.5%——这是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规定的1990年经济增长的指标。中国要实行的经济路线将是在促进经济改革同抑制通货膨胀这两个相反的课题之间寻求平衡的“中庸增长”型经济路线。    中国在1978年确立邓小平体制,推行了以日本高速增长为样板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快速增长的路线。    但是,其结果出现了超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急剧的通货膨胀。1987年的通货膨胀率正式公布的数字是7.2%,直接冲击了国营企业中低工资的职员以及城市中大多数市民的生活。

16. 西方观察家说人代会头三天表明:中国对改革态度认真

【合众国际社北京3月28日电】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头几天开会的情况使西方观察家相信,尽管政府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对改革的态度还是认真的。    中国今天宣布彻底改革政府工作机构,其目的在于精简中央政府机构;进一步使地方管理人员放开手脚;对臃肿的机构实行人员精简。    这是在人大会议第三天宣布的,西方观察家认为,这是决心实施高级领导人邓小平的改革的最新迹象。他们说,这次机构改革加上刚刚公布的1988年预算方案(包括提高物价补贴,帮助城市居民应付飞涨的食品价格)表明,领导人们决心进行改革,并在设法解决改革造成的经济影响。    西方外交分析家认为中国的机构改革计划是中国朝着使地方管理人员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以及使中国改变中央对决策的控制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的一部分。一位外交官说:“随着政府承担责任的减少,许多部门存在的必要性也将减少。”

17. 香港《天天日报》认为物价上涨是好现象中的坏现象

【香港《天天日报》3月27日社论】题:“物价问题”探讨    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昨日在“人大”会上作了工作报告,特别提到了“物价问题”。而且指出:物价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农副产品。目前正在致力于改善供应。    农副产品供应的失调,是否由于农副产品的减收而造成?就数字统计看来,这问题并不存在。问题真正的症结,应该在于:一、农副产品需求大增。二、供应调度不当。以前者来说,乃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必然的现象。生活好了,大家都要“多吃一点”。10亿多人,人人要“多吃一点”,或是“吃好一点”,问题就来得大了。    因为人民的需求,是以“几何级数”增加的;而农副产品的增产,则只是以“算术级数”增加,自然供应不上。本于供求与商品价值的理论,物价不上升,才是不可理解的事。人民因“经改”而生活好转,农民会多留一点农副产品以供家庭享用,需求者也要“吃得更多,更好”,而农民也有了“善价而沽”的权利,本于自然的供求率,我们自亦不能把“物价上升”当作是“罪恶问题”。    直言之,这是“好现象中的坏现象”。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真正要致力的,是找寻出“治本之道”。也就是全面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力。这是对供求率的顺应,任何国家政府都不能扭转这种情势,自然也不能全部出之以压抑。出之以压抑,就是老一套的“公社制度”重现,违反了商品经济的原则。政府所能做的,除了积极提高生产之外,也就只有就供求情况作出较为合理的物资调配和提高工资待遇。

第 2 版

1. 台湾《民众日报》披露:张宪义潜逃赴美真相

【台湾《民众日报》3月19日报道】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长张宪义潜逃出境案,掀出滔天巨浪,也使得国防科技极机密泄露无遗,对我国造成巨大的伤害;也同时暴露了国际间谍在我国的渗透和深入的可怕。本报对此一重大案件,特指派记者深入调查,已查出本案真相。安全单位约谈心虚根据可靠消息来源指出,张宪义携带国防科技资料潜逃至美,已确定为CIA(指美国中央情报局——本报注)协助安排出境。    据了解,张宪义之所以出走,主要是民国76年8月,国内安全单位即以一份秘密资料约谈张宪义。自此张宪义心虚难安,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则与CIA联络,开始筹划出走路径。筹划出走故布疑阵今年元月8日,张宪义妻子洪美凤携8子女赴日观光,并对外宣称12日返国。安全单位以张宪义本人仍留于台湾而未起疑。    元月11日,军方单位召开每年例行一次为期5天的“自强会谈”会议开始当天傍晚,张宪义一待会议结束,即持“新加坡护照”直奔机场,搭机离台。到日本会合妻儿,转抵美国。    元月12日,张宪义缺席。军方自强会议以为他回核能所办事,核能所以为他在军方开会。再不然,两头都不见张宪义的人,则以为他去机场接观光返国的妻儿。就在这样的空档下,无人察觉张宪义的缺席有所异样。国丧留下可乘之机元月13日,原本该被及时查出的大漏洞,又被另一件更重要的大事盖过。即蒋故总统经国先生逝世。大家把注意力集向国丧,而疏忽张宪义失踪。这是第二个空档。    接连3天,到了17日会议在国丧的哀痛下结束,张宪义逾假未回核能所。安全单位警觉有异。一查其妻儿12日并未返国,始知事态严重。    18日国防部立即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查出张宪义人已在美,并证实其所使用的“新加坡护照”为CIA美国本部所给。乃发布通缉令,逮捕张宪义。发表不利台湾言论据悉,张宪义去美后,在美国有关单位安排下,秘密参加一项重要听证会,发表极不利于台湾的言论。    而后元月28日日,美国吊丧团来台。随同国际原子能总署、国会议员等一干数十人,区分二批。一批在中正机场下机,另一批在松山机场入境。在中正机场入境的这一批,正式参加吊丧;另一批则由军方单位陪同,至中科院查验台湾发展核能的现况。    此次查验,并无拆封,只寄了一份调查报告回美。然后半数留台,半数回美。2月初,国防部派一位军方高级将领率同助理数名,赴美谈判磋商,并得到张宪义下落。谈判7天。磋商对象是五角大厦的国防部,不是CIA。重水式反应器被拆10天后,这位高级将领返国,并伴同美国有关单位的工程人员,2月中旬一起抵台。    2月中旬,除夕前,美工程人员进驻中科院,与我有关人员,拆卸核能反应炉,把重水式反应器改为轻水式(按:重水式反应器可用来制造核子弹,轻水式只可做为实验用),并将中科院重要资料及全部工作日志悉数复印带走。前后3天,除夕当天离台。带走真实详细记录总计,张宪义带走的资料除了脑中所记忆外,还有照片、文件,及无法计数的拷贝磁碟片。但确定并无“公文资料”被窃。不过研究单位的工作日志是无法造假的,真实而详细的记录全被带走,这层损失就无法估计了。    至于那整整10年费尽心血才拼装完成的重水式核子反应炉,一日之内拆解卸散,更是教呕心沥血的中科院工程师们心痛不已。

2. 舆论监督是政改成功的一大关键

【香港《经济日报》3月29日文章】题:舆论监督第一条——确立法制推行政改以外    人大会上两项重大议程续受中港人士关注,其一是由国务委员宋平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作专门报告,其二是推选出七个人大辖下的专门委员会名单,以下同大家提出一些看法。    回看宋平报告,今次改革有哪些措施值得一书?    第一,国务院机构转变职能,下放权力,精简人员。    第二,政府内部制度化,确立较完备的公务员制度。    最瞩目的措施是组建“国家计划委员会”,其职能之大、责任之重,前所未见。    现在当然无从评价这个新设施的实际作用,我们只想指出几点:(1)中央计划经济的决策集中化模式异常明显;(2)我们未知道上述委员会的实际权力将有多大?特别是人大常委会是否有足够职能可以适当制衡国务院及其辖下委员会的权力?如果“国家计划委员会”权力过大,而人大不过行使橡皮图章,这份危险性可大了。权力过大其影响无远弗届,职能集中所管之事便包罗万象,多时成为政治现代化的很大障碍。    也就是说,政制改革之于中国而言,必须由无限权力向有限权力的政府过渡,包括中央放权给地方,政府放权给企业。必须确立完备的行政法,依行政法规实施严格的公务员制度,然而,考验“赵李体系”政改识见的关键,仍取决于是否有让政府官僚受公众监督的雅量,这将是决定“政改”成败的一大关键!    人大辖下七个专门委员会已组成,部分成员年纪之大,及他们对本身委员会事务的隔阂,已被与会代表一针见血多所揭示。以教科文卫生委员会为例,主任周谷城已八十九岁之龄,竟然一再连任,难道以德望及学术成就竟然无人可以及得上一个周老先生?真有国家“无人”之叹!又或者是人才辈出,请缨无路而已!    法律、内务司法、财经及外事等委员会的人事名单,看来都较受港人关注。然而,甚么时候在人大辖下也提出设立专责港澳事务的专门委员会?这是我们最感关注的课题。

3. 美国一专家认为中国的八十亿赤字没有什么了不得

美一研究公司的专家说,在实现根本价格改革前,预算中的赤字与贷款是过渡体制的润滑剂,中国有大量手段清偿赤字。

4. 中国向塞舌尔提供一笔贷款

塞舌尔通讯社说,这笔一百二十万美元的贷款将用于住房。电站等工程。这是中国向塞提供的第笔货款。

5. 印尼稻米可望增产

安塔拉通讯社报道,今年印尼水稻产量可望达到二千八百九十万吨,比去年增产六十万吨。

6. 亚洲经济明今两年仍将坚挺

美保险公司研究报告考察了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形势后认为,今年亚洲增长率平均为百分之五点五,但通货膨胀率也将高达百分之五点一。

7. 台湾核准的侨外资减少

台「经济部」说,今年一月份核准的四千五百余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五十。

8. 日报《东京新闻》报道:撞车事故对中日交流影响不大

【日本《东京新闻》3月29日报道】最近发生的上海列车相撞事故使计划去中国进行修学旅行的一部分高级中学和去中国旅游的一部分团体表示要取消原来的计划。但是,这似乎不会左右大局,成为大潮流。    日中旅行社人士说:“最近计划去中国旅游的人很多,他们不会因这次事故而取消原来的计划。”    自1972年以来,每年组织100名左右的青年访华的世界青少年交流协会(会长是日产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石原俊)说:“发生事故是令人遗憾的,但是,今年仍将派人去访问。”    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之间有互派青年代表团和研修生的协定。    这个协议会说“没听到有人议论事故后如何办才好”,因此它将按原定计划在8月募集希望访华者。    这次悲剧被始终认为是一次事故,而不会对正在出现高潮的日中青年交流产生大的影响,似乎可以说还算是一点安慰。

9. 台逮捕一涉嫌张宪义案的军官

【台湾《中国时报》3月27日报道】中山科学研究院电子研究所中尉军官黄鸿铭,涉嫌弃职潜逃26天后,前天在台中一家旅社躲藏时被宪兵单位逮捕到案,并移送国防部军法局收押侦办。    据有关人员透露,情治单位初步查出,黄鸿铭的弃职潜逃与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长张宪义潜美滞留案有关,情治单位正全面查证张宪义在逃亡前还与哪些人有接触?是否提供张某其他机密情报?是在知情或不知情下泄露机密?以深入追查张宪义事件。    黄鸿铭系于张宪义事件爆发后,情治单位全面清查中科院安全业务时,于2月29日弃职潜逃,军法机关并下令通缉他。经情治人员缜密侦查后,由一通黄鸿铭打给友人的电话监听,得知他于3月24日住宿台中市府路喜来登旅社内乃立即埋伏守候,终在前天下午在旅社内逮捕他到案。    据悉,黄鸿铭在侦讯中颇为合作,对张宪义事件也多供述,并称事发后甚为后悔被人利用。

10. 《南华日报》载文说:中国执行企业法可能遇到麻烦

【香港《南华早报》3月25日文章】题:企业经理前面的艰难道路(记者马洛·胡德发自北京)    在妊娠八年、假产数次之后,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几乎肯定会通过有关国营企业的立法。    自从这项立法的草案公布以来,中国的报界对它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辩论。经理、工人、律师、经济学家和行政官员在全国和地方举行的几十次“讨论会”上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讨论的结果是对草案进行了一些较小的但却是意义重大的修改,从而很可能会削弱经理根据生产情况独立作出决定的权力。    在对草案、拟议中的修正案和外国经济学家的评论进行了分析之后,可以看出有下列五个麻烦的方面:    (一)新企业法应当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但是对于企业法是否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适当工具,依然有许多人说不准。外国和中国的经济学家指出,政府作为企业的所有人和市场管理人的职能依然是紧密连在一起的,这项拟议中的企业法不足以使他们分离。    (二)另一个模糊不清的方面是共产党组织在工厂企业的作用。这个草案只规定企业的党委书记必须“支持”厂长,这明显地暗示,所有同生产有关的决定完全应当由经理作出。然而,一项拟议中的修正案似乎给党的工作人员以较为具体的授权。    (三)许多厂长发表评论说,企业法草案并未充分保护他们不受政府的干预。他们抱怨说,企业法草案对他们责任的规定过严,限制了他们的权力和所得的好处。    (四)如果说经理对他们同上级的关系感到忧虑不安,那么他们同工人的关系就更紧张了。企业法的一些修正案名义上加强了工人的地位,可草案原文对工人的“权利与义务”就基本上没有作出什么明确的规定。    企业法草案说,工厂厂长有权“根据企业法奖惩工人”,但是在工人表现不好是否可以被解雇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没有明确加以说明,这一点很是引人注目。但是,即使对这个基本的管理权加以明确规定,也几乎没有几个厂长敢使用它。    (五)最后,中国的一些法律专家和经理指出,企业法草案与现有的五花八门的党政“规定”有些重迭,有些地方还与这些规定相冲突。    一位厂长告诫说,在旧有的规章制度继续起支配作用的情况下,企业法很可能会变成有名无实之法。    也就是说,要贯彻执行这个法将是非常困难的。

11. 澳大利亚去年经济增长率为之四点六

据澳官方统计,去年农产品产值下降百分之三点四,但非农产品产值增加了百分之五点一。

12. 台湾核准的侨外资减少

台「经济部」说,今年一月份核准的四千五百余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五十。

第 3 版

1. 世界十大出版公司

【法新社巴黎3月14日电】题:世界10大出版公司    西德的贝特尔斯曼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大出版公司。它的营业额为310亿法郎,在世界各地的职工达3.2万,拥有图书和唱片发行公司、出版社(30多家、4种文字)、印刷厂以及报刊杂志出版社。    其次是大日本印刷公司。它的营业额在1986年为300亿法郎。该公司与美国的时代杂志公司并驾齐驱。居于它们之后的是纽豪斯报系(营业额为270亿法郎)和《时报—镜报》出版公司(营业额为260亿法郎)。    居于第六位的是日本凸版印刷公司(营业额为250亿法郎),跟在它后面的是美国鲁珀特·默多克公司(营业额为210亿法郎)和甘内特报业公司(营业额为200亿法郎)。    第九家和第十家大公司是富士产经公司(营业额为195亿法郎)和英国里德国际出版公司(营业额为190亿法郎)。    在拉西泰集团成立后,法国的出版业由三个集团组成。这三个集团是:阿歇特出版公司、埃尔桑出版公司和拉西泰集团。英文在世界出版业中占统治地位,占世界市场的50%。

2. 用疟疾疫苗医治癌症的试验

【埃菲社墨西哥城3月5日电】墨西哥全国肿瘤研究所正在试验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对已被判处死刑的癌症患者注射疟疾疫苗。他们对8名自愿接受这种试验的患者注射疫苗,病人反应很大,每3天发一次高烧,但也许正是这种发烧可以医治那些被判处死刑的患者。    进行这种试验的理由是,在非洲地区,没有癌症,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患过疟疾。因此,有人认为,疟疾和癌症是水火不相容的,但目前还不能确定这种疗法能否取得积极的结果。

3. 中国电影面面观(二)

这些离经叛道、别开生面而又感人肺腑的影片是怎样得以面世的呢?    第一应当归功于北京电影学院“文革”后的首批毕业生。这些1982年毕业的青年电影家是很久以来中国第一批可以接触较多西方影片的幸运儿。在校四年中,他们苦心研究的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和联邦德国导演R·W·法斯宾德的作品,所以他们能把握国际影坛的动向,眼界远比他们那些可怜的前辈开阔得多。1986年以后,在校学生的课程开设进一步扩展,现在深受在校学生推崇的是美国导演阿夫雷德·希区柯克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可是,并非每个新毕业的学生都有机会独立执导。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电影生产量一再下降。1983年以来,观众减少了1/3,而且,1987年产量还要下降。1984年产量为140部故事片,1987的指标是120部;另一方面,大陆的21家电影制片厂里已有400多位导演,他们可以5年不拍一部片子也不少拿一分钱工资。平均起来,一个导演等3年还拍不到一部片子。    可是,报考导演专业的学生并不因此而减少。北京电影学院每年只招收15个导演专业的学生,而报考者总是超过500人。    毫无疑问,当局对那些内容大胆的影片越来越担心,而且对电影界的复苏亦毫无准备,尤其要看到,出现了一些不宣传社会主义道路,不颂扬共产党、解放军和少数民族的电影。另一方面,人民对当局的电影政策也很茫然。电影局原由文化部领导,1986年1月起又改由广播电影电视部领导,其理由据称是电影有别于其它艺术,更加接近广播宣传。一改之下,问题多多,诸如电影局与电视台没在联系,经济利益时时受到损害,官僚主义趁机也日益得势。广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一位副主任说:“现在我们做的这些是一种试验。如果电影与电视合得来,就维持现状如果合不来,电影局还可以划归文化部。当然,目前还没有将电影局划回文化部的打算。”总的看来,电影局作为审查机构将得到更大的权限。这也是说说而已,尚未有正式条文颁发。经过这一段的试验之后,很多电影工作者犹豫了,他们目前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

4. 妇女杂志-----出版业的摇钱树

【日本《周刊时事》1月9日系列文章之三】题:西德:“发行竞争时代”到来,有七种超过百万份的妇女周刊(记者大野博良)    现在,在西德创办杂志的热潮尚未减退,各出版公司为了生存展开激烈竞争。    西德有150种杂志发行量超过5万份,其中有30种最多也就办了两三年就被迫停刊了,杂志行业的新陈代谢是相当快的。    新创刊的杂志多以争取特定的读者为目标,例如有关饮食、健康、余暇、环境和电视节目等方面的内容,都有一群读者。从综合性杂志向专门杂志转变的潮流,是西德杂志行业的特征。    在这个潮流中,值得注目的是面向女读者的杂志在顽强拼搏。西德面向妇女的周刊和月刊加起来销售量有2000万份,有人说,它是杂志行业的“摇钱树”。其中,自称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周刊就有7种。记者在汉堡采访了西德最大的报业托拉斯施普林格公司。这家公司发行妇女周刊《妇女图片报》。在西德有影响的《世界报》和群众性报纸《图片报》也是这家公司发行的,它与政界的保守势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妇女图片报》编辑部发行负责人弗雷特说,该杂志发行量大约为270万份,在面向妇女的杂志中,居第一位。《新邮报》是第二位的妇女周刊,但发行量比《妇女图片报》少100万份。    据说,这家周刊成功的诀窍是以有两个孩子的标准家庭主妇为对象,把争取读者的目标集中在她们身上。    这些杂志定价低,但是,装帧华美,同售价两三马克的周刊相比,毫不逊色。在编辑方面,虽然其特点是突出家庭主妇关心的时事问题,但是,诸如时装、菜谱以及知名人士的动向等内容亦应有尽有。这份《妇女图片报》与其他杂志不同,一概不受理定期的订阅,全部在超级市场等场所零售。

5. 老年妇女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更大

【英国《泰晤士报》2月11日文章】若干时期以来,人们认为,女性雌激素使绝经前的妇女对心脏病具有内在的免疫能力。现在人们认为,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看法。一位名叫米利森特·希金斯的女医生发现了心脏病同性别有关的、新的令人不安的特点。她是美国全国心肺血液研究所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希金斯说,妇女的心脏病症状可能不同于男性,结果可能被误诊,或完全被忽视。由于缺乏对这种差别的了解,妇女可能被指责犯了疑心病或装病。    妇女在心脏病发作之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感到断断续续的胸痛和胸闷,而对男性来说,胸痛通常是心脏病即将发作的一个迹象。如果妇女的心脏病果真发作的话,她在60天内死亡的可能性比男性的大一倍。如果女性的血液里含有很高的三酸甘油脂(这种脂肪会把胆固醇带到血管里,同动脉受到阻塞有关),即便她们的胆固醇没有高到危险的程度,她们也有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而对男性来说,如果胆固醇计数没有达到相应高的程度,三酸甘油脂的高低并不重要。    女性得冠心病的年龄通常比男性大,65岁至66岁的妇女的第一死因是心脏病。当妈妈的人的冠动脉比较宽,这有助于说明她们早期心脏病发病率较低的原因。    糖尿病对循环系统有消极影响,这促使女性在早期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增大,使她们得病的机会同男性相等。    使她担心的是,在为时太晚之前,很难对妇女的正在发展中的心脏病作出诊断。希金斯对“静止的症状”或“不规则的症状”的比例增长惊人感到担心,因为这些症状是妇女的心脏病马上发作的唯一警告。

6. 苏又发现一颗超新星

塔斯社三月十三日报道,苏联天文学家借助「天文」号卫星观测站今天又观测到一颗超新星,它是不久前在大麦哲伦云星系内爆发的。

7. 电子止汗器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三月十日报道,洛杉矶综合医疗公司研制出的这种止汗器,它应用离子电渗疗法原理。帮助出汗非常厉害的人保持身体干燥

8. 法国制成宇宙面包

塔斯社三月二十二日报道,法国一家食品公司为宇航员们研究出了宇宙面包配方,烤出可保存四个月的不掉碎屑的面包。

9. 用血液过滤法获得骨髓细胞

合众国际社三月二十三日报道,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二十六名患者的骨髓细胞,以便用来给他们置换在化疗或放疗期间毁坏的骨髓。

10. 怎样刷掉牙斑

【美国《行列》周刊2月7日文章】牙齿保健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除掉牙斑。用来除掉牙斑的武器有牙刷、牙膏、牙缝拉线、牙签和除掉牙斑的新式漱口法。为了消除牙斑,您得正确使用这些武器。但是,绝大多数人甚至还不能正确地使用对付牙斑的最好武器——牙刷。    如何才能除掉牙斑呢?    ·用柔软的牙刷至少每天刷一次牙,时间至少为60秒(每顿饭后刷牙更好)。    ·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    ·用擦蜡或未擦蜡的牙缝拉线在牙齿和牙龈之间进行清洁。或者使用牙签。    ·请牙科医生清除沉积在牙面上的牙斑和牙垢,特别是牙龈下面的牙垢。每年至少清除两次。    每日三餐,少吃零食。    ·使用含有控制牙斑的杀菌剂漱口液漱口。    与此同时,要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牙刷:使牙刷和牙龈线成45°角,然后轻轻地将牙刷旋转。这样彻底的擦洗就能去掉牙斑。此外还应用牙刷清洗舌头。    牙膏:许多牙医说,使用含有小苏打和氢氧化合物的牙膏有助于杀菌和防止牙斑的形成。

11. 推动读书的图书展销会

【法国《世界报》3月8日文章】题:布鲁塞尔国际图书展销会20周年    “除法兰克福图书展销会以外,布鲁塞尔国际图书展销会现在是欧洲最大的图书展销会之一。”这是该展销会主席维利·范德莫伊伦的看法。他还说:“在布鲁塞尔进行的调查表明,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比利时人已由1969年的47%上升到了78%。布鲁塞尔图书展销会是一个巨大的推销图书的橱窗,我们现在可以认为,它已成了普及图书和阅读的动力。”    参加展销会的人数已由1969年的6.1万人增加到1987年的42万人。在这段时期,展销会面积扩大了3倍,达1.5万平方米,展商达2500家,展出图书200万册。    许多报刊也参加了展销。法国《世界报》于3月11日召集其记者和一位作家座谈。《费加罗画报》周刊于3月6日举办图书节,参加者有40来位作家。在展销会期间,人们还将颁发数种文学奖。

12. 人体不能缺少盐

【合众国际社巴尔的摩2月25日电】美国一位74岁的老妇不听医生的劝告,坚持把盐的摄取量控制在极低水平,结果发生严重昏厥。医生说,她的病是缺盐造成的。马里兰大学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81%的人每天摄取的钠量过低,只有1.1克或更少。负责该调查的维加医生认为,一些人把盐的摄取量降低到极点。

13. 出售氧气的酒吧间

【墨西哥《至上报》2月6日报道】很多人有喝咖啡的习惯,常到酒吧间喝上一杯感到心旷神恰。然而,日本一家酒吧间非常奇特,不卖咖啡和酒,而出售氧气。给那些长期居住在大城市里的,而又特别注意自己身体健康的人们随时提供氧气。    据市场分析家说,在东京,人们流行吸氧气不仅是由于城市里空气污染严重,吸一吸氧气来换换空气,更多的是由于日本人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认为吸氧气是预防疾病,保养身体和增强体质的一种方法。

第 4 版

1. 苏一杂志对赫鲁晓夫褒贬参半

【法新社莫斯科3月24日电】苏联一家杂志今天对已故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政策作了褒贬参半的评价。    《论证与事实》周刊刊登的一篇文章批评了赫鲁晓夫的“种种错误”,同时又把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取得的成就归功于他。    文章写道,从1954年起,赫鲁晓夫就不断强调必须使苏联的“国家机器更加民主化”。    他给斯大林时期发展起来的官僚主义领导方法以“第一个打击”,还对“盲目的个人崇拜”进行了抨击。    文章说,但是他对文化事务的干预产生了消极的后果。    文章还说,赫鲁晓夫的做法不是对政策作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而是时不时地搞一项“决定项目”,如提出从1961年到1970年期间的“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和技术基础”的计划。    文章指出,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同时也批评了他的错误,其中包括大力提倡种植玉米。

2. 美刊文章:「公开性」海洋中的《真理报》

【美国《新闻周刊》3月21日一期文章】题:在公开性政策海洋中的《真理报》    《真理报》总编辑维克托·阿法纳西耶夫追述说,他在1985年4月对路透社记者说,他认为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可能出席联合国大会。    阿法纳西耶夫在午饭后一回到他的办公室就看到他的桌子上放着路透社的一条电讯,电讯援引他的话说,戈尔巴乔夫将访问联合国。电话铃响了。戈尔巴乔夫说:“结果你比我更清楚,我将干什么,我将去哪里。”    阿法纳西耶夫回答说,他只是表明他个人的看法。戈尔巴乔夫告诫说:“谨慎为好。”    这家受人尊敬的共产党报纸的销售量已明显减少,人们越来越感到在公开性时代,《真理报》的办报方式已经过时。因为,《真理报》比大多数报纸更注意哪些消息适于刊登。    正当苏联的政治和文化辩论的水平提高的时候,《真理报》继续采取一般来说是保守的立场。    《真理报》不止一次地攻击比较自由化的苏联刊物走得太远。《真理报》的评论员特卡琴科说,“让它们在西方说它们想说的话吧。    “但是确实使人感到痛心的是,你会发现,我们的某些刊物的文章利用公开性实际上损害了无可争辩的政治和道德价值。”    去年《真理报》的订户减少了25万,而《消息报》的读者增加了。    一位持不同政见的历史学家麦德维杰夫说:“我们的订户名单象一次民意测验。”    阿法纳西耶夫说:“戈尔巴乔夫常常打电话给我。他非常仔细地阅读报纸……有时他称赞我们,有时批评我们……他给我们的文章加标题……戈尔巴乔夫和我的思想十分相似。这就是说,我们的观点非常接近。”    一位苏联人士说:“众所周知,戈尔巴乔夫最喜欢《消息报》。”

3. 苏可能建立莫斯科“海德公园”

【路透社莫斯科3月23日电】《莫斯科新闻》周刊今天说,莫斯科当局可能准备建立一个“海德公园”式的演讲者之角,允许人们在那里自由议政。    莫斯科市检察官列夫·巴拉诺夫在接受该刊记者采访时说:“检察官办公室和民政官员已就这件事向市政委员会提出建议。我认为会得到支持的。”    在现行的制度下,苏联人必须向当局申请批准才能在莫斯科举行游行和示威。但绝大多数申请都未获准。    组织者们自行其是,但往往是警察把示威者们驱散了。    这家周刊还特别提到了苏联人在斯大林逝世纪念日3月5日举行的“反斯大林主义”抗议活动,当时警方用扫雪机将示威者驱散。    巴拉诺夫说,即使为恢复秩序,也不应采取类似的强制手段。警方在对付示威方面尚缺乏经验,往往采取过激手段。他说,有关方面已建议当局为人们自由谈论政治问题开辟一席之地,建立莫斯科的“海德公园”。

4. 英又一科学家神秘死去

【法新社伦敦三月二十七日电】题:第八名科学家神秘死去    从事导弹研究的科学家特雷弗·奈特被人发现在他的汽车里因窒息死去。    奈特是第八名在近两年内死去的从事国防工作的科学家。    一位工党议员要求国防部调查奈特的死是否同前七名科学家之死有联系。

5. 非洲体育最高委员会扬言抵制奥运会

【法新社瑞士3月28日电】国际奥委会发言人维迪尔28日说,拟议中的一支国际橄榄球队今年夏天前往南非比赛一事不会影响到9月举行的汉城奥运会。    维迪尔说:“奥运会同这件事毫无关系。这只涉及橄榄球,而奥运会没有这个项目,这不会给奥运会造成任何后果。”但是非洲体育最高委员会已经发起了一场阻止这支由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阿根廷运动员组成的国际全明星球队前往南非的运动。该委员会秘书长拉米内已警告说,如果这支球队到南非去,那么可能会有多达50个国家抵制今年的汉城奥运会。1976年新西兰一支球队出访南非曾导致了许多非洲和加勒比海国家退出蒙特利尔奥运会。

6. 美报惊呼“欧洲虎”将比“亚洲虎”更可怕

【美国《纽约时报》3月24日文章】题: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欧洲虎    目前在贸易方面正在朦朦胧胧出现这样一个新的竞争者,它的生产能力可以超过美国,它的这种潜力比日本或亚洲“四虎”(南朝鲜、台湾、新加坡和香港)都可怕得多。这个竞争者就是欧洲经济共同体12国。共同体已在实施一项旨在1992年以前拆除其内部所有贸易壁垒的计划。    将出现一个统一的欧洲市场这种挑战是令人吃惊的。如果所存在的政治障碍和官僚主义障碍能得到消除,欧洲共同市场到1992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人口为3.23亿,对外贸易额将占全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40%还要多。欧洲共同体的计划将造就一个在规模和世界性影响上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市场。    欧洲各国公司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发挥出了巨大的力量。美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的贸易收支从顺差变成了1983年的逆差。    美国对欧洲的出口下降,而且一直未能弹回以前的水平,其原因是,欧洲共同体及其成员国继续通过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国内市场,使之免受外国竞争的损害。    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总共对1000多种工业品和农产品规定了进口限额。这与成为1992年计划之基石的自由贸易建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是几个例子:    ·去年,欧洲进口控制使日本小汽车在意大利市场上的销售量只占那里的小汽车市场的0.7%,在法国市场上只占2.9%,而来自日本和欧洲的汽车却占美国汽车市场的1/3。    ·自14世纪以来一直在实施的德国啤酒法最近作了修改,让其他共同体国家的啤酒进入西德,但美国的啤酒不准进入。    ·欧洲共同体各国的电信业和公用事业垄断公司到1992年将进入共同体内部的竞争环境。迄今各国的法律草案规定非成员国不得到新开放的市场上来进行竞争。    正如这些例子所表明的那样,共同体看来想同时在两条轨道上实现贸易自由化,而共同体内部的公司占了其中的快速轨道。    只有规模最大的外国公司才具有在欧洲开展和维持业务所需要的那种经济力量。资金比较少但同样强烈希望在欧洲为自己的产品争得一块宝地的其他外国公司将发现自己要受到共同体决策者们的摆布。    在1992年以前进行的一系列全面改革将使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可以享受到一支大的贸易力量可以得到的那种特权,而如果这些国家作为单个贸易国家是不能要求得到这些特权的。

7. 约旦徒步旅行家抵阿联酋

【科通社阿布扎比3月27日电】约旦旅行家瓦利德·阿马伊里徒步绕地球旅行进程中今天到达这里。    他说,他将从酋长国前往阿曼、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门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和其他国家。    他接着说,这次旅行的第二阶段包括欧洲、美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第三阶段包括远东诸国。    这位阿拉伯旅行家是去年10月26日从约旦出发的,到现在为止,他已经走过沙特阿拉伯、巴林、科威特、伊拉克、卡塔尔等国家。

8. 瑞典决心在奥运会把中国乒乓球队拉下马

【法新社巴黎3月28日电】题:瑞典队通往汉城奥运会的长征    瑞典雄心勃勃的年轻选手们规划了一个为期四个月的战役,决心要把中国从乒乓球世界的顶峰上拉下来。    瑞典乒乓球选手在27日于巴黎结束的欧洲锦标赛上囊括了所有男子比赛的奖牌。    瑞典国家队教练厄斯特说,“我们现在必须当作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心中只想着中国队。”瑞典队已经连续三次在世界锦标赛上负于中国队。    瑞典队拥有六名职业选手,他们准备在5月份投入训练前只放三个星期的假。    他们打算在6月份访问中国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回国后再进行训练,在登上飞机前往汉城前,于8月份再进行一系列的比赛,其中包括与苏联队进行一次交锋。    但是,在布达佩斯获胜六年后再次获得欧洲单打比赛冠军的阿佩伊伦发现自己东山再起的时间太晚了。    阿佩伊伦在本届欧洲锦标赛的半决赛中击败了瓦尔德内尔,然后又在决赛中淘汰了苏联冠军马祖诺夫。马祖诺夫将参加奥运会的单打比赛。    佩尔松和瓦尔德内尔既取得了参加汉城奥运会单打比赛的资格,也取得了参加双打比赛的资格。在今年1月举行的欧亚对抗赛上,他俩加上林德曾使中国人感到大为震惊。在罗马和英格兰,佩尔松和瓦尔德内尔显示出他们对世界冠军江加良、世界杯冠军滕义和陈龙灿占有优势。    瓦尔德内尔说,“打败中国选手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它鼓舞了我们的士气,证明中国人是可以打败的,但这对汉城奥运会来说并不意味着什么。”

9. 纪政吴经国撰文:主张参加北京亚运会

【香港《大公报》3月25日报道】台湾立法委员、著名运动员纪政,台湾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3月24日同时在《中国时报》撰文,他们同时强调,参加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    纪政在文章中说,“外交部长”丁懋时日前在立法院“外交委员会”发表一项声明,向国人说我们不参加1990年的亚运会。    纪政指出,前几年通过民间热心人士的奔走,我们好不容易争取到恢复亚运会会籍,有了会籍,参加亚运会就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    吴经国在文章中则指出,国际奥委会自创设以来,即以打破政治、宗教与种族的藩篱,达到世界的和平为目的,身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我对应否参加亚运的问题,也是以这个理念来看待。派参加亚运,可以在不违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而参加恢复会籍后的第一次亚运,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我们的运动选手在跻身世界体坛之前磨练训练成绩的最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