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3-19
第 1 版
1. 苏联支持越南向我提出的外交偶议
塔斯社报道说,苏外交部新闻局副局长十七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越提议越中两国就南沙问题举行谈判反映出越南方面的诚意。不允许采取会使东南亚局势复杂化的行动,反对在解决领土问题上使用武力。
2. 台湾计划在一些与台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设立贸易代表处
据中央社十七日报道,被优先列入计划的有埃及、希腊、墨西哥、葡萄牙和文莱。
3. 苏越老和金边政权副外长开会讨论柬问题
塔斯社报道说,「四国」副外长十六日至十七日在金边就解决柬埔寨问题和东南亚局势问题举行了会谈,赞成洪森与西哈努克继续对话,主张在政治解决柬问题上协调一致。
4. 老挝一直升机失事
据外电十七日报道,泰国高级军官透露,此次空难有二十四人死亡,其中包括老挝国防部的一个副部长。
5. 印度首次发射成功遥感卫星
据印报托十七日报道,卫星是用苏联的商用火箭发射的,卫星已进入轨道。
6. 日美十八日举行第一百零九次联合空军演习
据法新社十七日报道,日自卫队军官说,演习的地点在冲绳岛海面上空,日本将派四架飞机参加演习。
7. 漫画
说明:①全球战略家②技术的主人③杰出的政治家④领导者兼鼓动家(原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8. 哥伦比亚的一架直升飞机727客机十七日在其北部山区坠毁
说,机上有乘客一百三十六人,目前没有发现幸存者。
9. 日本关东地区发生里氏六点一级地震
地震发生在十八日上午五时三十四分左右。据气象厅观测,震中在东京都东部、震源深度约为九十公里。这次地震不会引起海啸。
10. 下世纪的经理应该是……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3月7日文章】题:21世纪的经理 美国未来的经理们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为了在未来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而需要做些什么?要想在21世纪取得成功,美国的公司经理们不仅必须整顿它们的车间,还必须整顿它们的思想。本刊采访了几十位经理、管理咨询人员和商学院教授,从中发现的主要特征有:全球战略家明天的经理在札幌和斯特拉斯堡必须象在旧金山一样感到“无拘无束”。带一本用旧了的护照和一叠搭机常客会员证。设计和销售能满足几个国家需要的货物或劳务应该成为他们的第二个特性。未来的公司老板必须懂得如何在国际环境中经营。早日把眼光放在这种国际扩张上对前途来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的主人从便携式计算机到装配线上的自动装置,随着技术变化的速度加快,公司总裁们不仅必须赶得上创新的速度,而且还必须学会如何利用新技术来制造更好的产品和作出更精确的决定。 对下一代高级经理人员和他们的雇员来说,懂得计算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前大多数总裁们知道怎么使用的设备大概只有一种,那就是电话。同以前仅仅使公司处理文件的速度快一些的办公室自动化浪潮不一样,最新的工具通过工作人员敲打电算机的键盘,就可以处理大量的事实和数字。 能预见到技术突破可能迫使公司作出哪些变化,也是21世纪的一个必备条件。杰出的政治家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罗伯特·杰迪克预言,“非市场力量”,例如地方和国家的条例、条约、法规和国际机构的要求,将会占去一位总裁比现在多得多的时间。一些规章制度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公司越大和越具有全球性,它的总裁就越需要成为一位完美无缺的政治家。阿瑟利特公司的咨询家们预言,未来属于“大公司”或从事数十亿美元经营的全球性联合体,这些联合体的高级管理人员考虑的主要是怎样使他们的联合大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当地文化的利益保持平衡。今天最接近于适合“大经理”模式的人也许是美国运通公司总裁詹姆斯·鲁宾逊。他在金融界和政界之间运转自如,既监督新企业的发展,同时又找出时间来就自由贸易问题向华盛顿的官员们说项。领导者兼鼓动家在21世纪,老式的领导特性不会消失。实际上,在令人晕头转向的变化时期,要成功地引导公司前进,公司的总裁既需要有充沛的精力,还需要有迷人的魅力。作为一位总裁,他(或她)必须少一些指挥员的色彩,多一些教练员的色彩,他能“改变人的思想,使他们产生共同的价值感”。象改进工厂那样创造性地改变人事安排的领导人必然会战胜他的竞争者。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公司的层次正在减少,组织得象一个交响乐团一样,各个“有知识的劳动者”的班子都把专业知识汇集到一支乐曲上。这种在日本广泛使用的做法已在美国取得很大进展,因为董事长们开始理解这种方法在发掘雇员的主意和精力方面所具有的潜力。 也许今天没有一位经理人员能完美地体现所有这些被专家们认为是对21世纪的成功极为重要的特征。每一个组织都有不同的需要。但是,不管是通过协作还是个人的命令,企业领导人都必须驾驭住大规模的迅速变化,预见到5年或10年以后的情况,并鼓起勇气来把公司引向崭新的方向。
11. 纳粹战犯赫斯死后七个月于十七日在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温西德尔公莫下葬
德新社说,葬礼在极为有限的家属范围内进行。赫斯去年八月十七日死于西柏林施潘道战犯监狱。原计划去年八月二十六日进行安葬,由于极右翼势力示威被取消。
12. 吃一个菠萝 丢两个饭碗
【法新社勒芒8月15日电】法国民主工联今天说,拉米莱斯一家超级市场的两名职工2月26日因吃了一个菠萝而被解雇。 据这个组织说,这两名水果和蔬菜售货员在下班后分吃了一个菠萝,并撒谎说是给顾客品尝了。 这个超级市场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说,“这两位售货员在超级市场已工作几年了,他们知道内部的规章制度”。 这位负责人说他没有对他们的偷窃行为向司法机关提出起诉。
13. 日本《世界日报》文章:四季青乡接受商业社会洗礼
【日本《世界日报》3月8日文章】题:北京“四季青乡”的挑战,农村朝农业经商的方向迈进(记者池永达夫) 在大城市近郊的农村,大部分劳力指望着城市居民的“巨大胃口”而种植白菜、菠菜和柿子椒等经济作物,这比种植谷物赚钱。北京西郊的四季青乡为保证北京市居民的“厨房”供应而专门种植蔬菜。 现在,四季青乡的农民开始从靠土地生存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接受商业社会的洗礼。 四季青乡能人云集,它与新加坡合资经营坐落在北京市一角的五星级饭店香格里拉,并参与北戴河的夏宫饭店的建设,北戴河是北京首脑人物的避暑胜地。据说四季青乡下一个目标是建设大型“仓库”。这是为了将利润高的经济作物保存在冷库里,观察市场供需的动向,以便在最有利的时机出售。 中国没有采取“食品低温保鲜运输系统等连贯的物资流通系统”,所以每年要出现大量的浪费。但是,正如四季青乡所表明的那样,以富裕农村为中心,情况正开始发生某些变化。 四季青乡估计到北京市民将来的需要,准备从现在开始大量增加奶牛。
14. 外电报道:北京和台北军方人士谈南沙冲突
【合众国际社北京3月17日电】题:中方人士谈中越船只交火经过 中国人士今天透露,在中越有争议的南沙群岛的冲突中,中国巡逻艇击沉了一艘越南货船,船上的一些船员死亡,大约有20人被俘。 这些人士说,伤亡人数比中国和越南两国官方公开承认的数字要多。 越南3月16日声称,6艘中国军舰首先开火袭击了它的3艘货船。但是这些人士说,中国巡逻艇拦截了由越南海军的一艘水陆两用艇护送的两艘货船,这两艘货船当时正在向越南的哨所运送物资。一艘越南船只首先用机枪向中国军舰开火,但遭到中国军舰用重武器进行的还击。中国军舰击沉了一艘越南货船,另一艘货船“升起白旗”投降,而那艘登陆艇却逃之夭夭了。 【路透社香港8月15日电】北京的军方人士15日说,中国和越南军队之间在南中国海发生的一次冲突是河内为阻止中国在有争议的南沙群岛加强海军力量引起的。 这些人士告诉记者说,由两艘驱逐舰和数目不详的潜艇以及补给船组成的中国海军特遣舰队已于1月底抵达这个群岛。 这些人士说,继14日发生冲突之后,中国可能考虑向这些岛屿派出增援部队,海军护航队抵达这些岛屿通常要花几天时间。 他们说,北京主要感到头痛的是河内的停在海岸沿线基地的飞机。这些飞机离这些岛屿还不到320公里。 台湾在太平岛对面的一个岛上驻有100人的部队。台湾的一名海军上校(几年前曾在这个岛服役)在台北告诉路透社记者说,这支驻军有时遭到越南炮艇的袭击。 他说:“过去经常同越南人交火。迄今没有哪一方有效地控制了这个群岛。中国共产党和越南人分别占领了其中的一些岛屿。” 这位不肯披露姓名的上校说:“尽管我们同中国共产党人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分歧,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同他们发生过冲突,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双方的士兵都知道,他们驻在这些荒芜的群岛上就是为了把越南人赶出去。” 他说:“几年前当我们驻守的岛屿缺乏淡水的时候,我们向这些中国共产党人要水喝。他们向我们提供了淡水,直到我们的补给船开来为止。”
15. 法新社报道中国知识分子身体状况差生活待遇低
【法新社北京3月16日电】题:中国知识分子年纪尚轻就离开了人世 中国的官方报纸16日说,由于生活条件差,加之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因此,与其他居民相比,中国知识分子患病的比较多,而且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就去世了。 中国《体育报》公布了对20余所大学或科研机构调查的结果,目前,中国60%以上的知识分子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而最近几年死亡的知识分子中有一半人年纪是在40—60岁。 最近,40—50岁之间死亡的知识分子占31.84%,在50—60岁之间死亡的知识分子占25.84%。 该报还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条件还“不尽理想”,工作负担过重,而且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 在文化革命期间,中国知识分子继特务、小偷、反革命之后属于“臭老九”一类。观察家指出,后来,他们的地位得到了恢复,但他们的工作条件往往很糟,而且与工人、私营部门的人员相比,他们的收入普遍很低。
第 2 版
1. 印尼华人近况
【香港《大公报》2月28日特稿】题:印尼华人近况种种(作者林宏才) 到印尼探亲一个多月来,多方接触故旧新知,甚感40岁以上之华裔居民普遍“饿中文”。 中文学校,中文读物,中文招牌早已不存在。唯一例外的中文读物,是香港版教会圣经书公开发售和流行。华族传统的农历新年也早已不存在,新春大吉,人们照常上班上学。奇特的“双语”报纸雅加达出版的全印尼唯一的一份中印文报——《印度尼西亚日报》,天天出纸两大张,共八版——一、三、五、八为中文版:二、四、六、七为印尼文版。一份报用两种毫无相关的文字印出,世所罕见。但中文不致于斩尽杀绝,已属万幸。朋友说,家中订阅一份,主要目的在于天天看到中文。 一家客厅,显眼处高挂中文“治家格言”。主人笑着相告,格言日读有益,可日见“中文”亦一乐也。以教授中文为业一位朋友任家庭教师,上门给人补习中文、教人认字和会话。十多年来,他仅靠此收入,竟然可以养活妻儿、维持一家四口之生活。补习者多为中年医生、公司经理、银行文员,甚至印尼学者也有。问及为何而补习,有说以识得中文为乐事,或拟旅游新加坡、香港、台湾以及中国大陆便于沟通,或为日后同大陆和台湾贸易直接对话创造条件。渴望了解中国现况就所接触的雅加达、万隆、巨港等地的华裔人士而言,青年多不了解中国的情况,甚至不知道九龙和大陆土地相连。40岁以上者则想方设法以能知道中国内情一二为乐事。据说,印尼研究并熟悉毛泽东之后的中国问题专家奇缺,有关部门已经察觉,这是个不可长此下去的缺陷。 印尼华裔一如美国华裔,祖根难断,或藕断丝连。一位中年华裔商人,心甘情愿出重金,装置特种线路设备,可直接收看华盛顿和北京的电视节目。此项特种装备业已公开化,只要肯出高昂的“路线钱”,便可如愿以偿。1988年元月12日星期二下午二时许,该商人扭开北京线路,彩色武打表演,画面清晰入目。身旁一青年不禁惊呼:“啊哈我的妈,中国大陆也有武打片!”
2. 在无声的世界中取得成功
【美国《行列》周刊1月31日一期文章】题:在无声的世界中取得成功(作者杰克·安迪生) 约翰·叶已经走过了一段坎坷不平的道路。 为了给他们的两个聋哑孩子寻找最好不过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约翰的父母希望离台湾去美国这个“机会之乡”。在1962年,约翰一家终于到美国定居了。约翰·叶抵达美国,他生活在一个极度寂寞的环境中,为了打破沉默他不得不学习两种语言:学习读、写英文,然后把英文译成手语。他回忆说:“我无论到哪儿都随身带着一本汉英词典。”他于1971年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 尽管他取得了成就,但是,约翰发现大门向他关闭着,“机会之乡”显然只是向那些有听力的人提供机会。 他在马里兰大学攻读计算机学硕士学位。在他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不久,被批准加入美国国籍。 但是,他仍然发现可能成为雇主的人将不愿意雇佣他。 70年代末,约翰认定,一名聋哑人能够在商业方面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是开办自己的公司。他要求他的兄弟帮助他建立一家公司,以开发计算机软件。 当然,约翰的斗争才刚刚开始。尽管他的父母提出把他们的房子作为附属担保,但是,各家银行都拒绝了他提出的贷款申请。后来,他听说有一个小企业管理局援助残疾人贷款计划。约翰向这一特别计划提出了申请,与此同时通过小企业管理局的专题讨论会和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学习会计及企业管理知识。不屈不挠的约翰叶于1979年从小企业管理局获得了10万美元的贷款。集成微型计算机系统公司就这样诞生了。约翰叶第一年没有从该公司拿薪水。他靠他的妻子马丽(她也是一名聋哑人)当聋哑教师的收入维持他和他的家庭的生活。约翰的公司从只有两名雇员扩大成为拥有将近400名雇员的企业。 今天,该公司专门生产计算机软件、电讯器材、办公室自动化装置和工程系统。约翰的兄弟现在担任该公司的副总经理,他的姐姐范妮担任该公司听力正常的人和聋哑人之间的协调员,并且教授手语。去年,该公司收入达2100万美元,计划在今年收入达到2800万至3000万美元。集成微型计算机系统公司还同陆军、海军和司法部签定了价值数以百万计美元的合同。约翰·叶说,他的目标仍然没有变:“我希望企业界懂得,任何人都是有能力的,如果提供机会的话,他们可以工作,而且还会干得很好。”
3. 胡志明市华人度日难
【日本《读卖新闻》3月5日报道】题:胡志明市的唐人街堤岸地区,出现超级通货膨胀,经济萧条(记者藤野彰发自胡志明市) 在南北方统一后屡屡出现混乱的形势中,堤岸地区的商店大街的衰败象是火种熄灭了一样,对越南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经济改革并未取得多大成果,现在出现的超级通货膨胀直接打击了居民的生活。 在堤岸中央市场背后的街道上,我看到有一座中国式的庙宇。一位中年男子便上来搭话说:“你是日本人吗?一起喝喝茶吧。” 他是管理这所庙宇的黄先生,58岁,广东人。另一位姓彭的管理人也参加了我们的谈话。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重视地缘和血缘关系的中国人的那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似乎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但是,当话题转到生活问题上时,他们两个人的脸色便变得阴沉起来了。黄先生说:“你瞧眼下的通货膨胀!解放前一个人挣钱可以养活全家,而现在是一个人挣钱只能养活一个人。物价天天上涨,日子越来越难过。”光靠工资根本无法生活,因此每当夜幕降临时,堤岸地区便有不少人利用业余时间出来打工,用自行车帮人运输。 最后,我问两人对祖国中国有何感想。他们说:“总之,如果中国同越南的关系不改善……希望大陆与台湾早日实现统一。都是中国人嘛。”从他们的谈话中我觉察出了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在中越关系改善的征兆时隐时现的形势下,关注祖国未来的心情。
4. 波斯地毯:可保值升值的艺术精品
【台湾《联合报》3月2日文章】题:波斯地毯(作者陈启明) 波斯地毯是富有社会最新的宠物之一。 来自波斯地毯故乡的伊朗人罗马杰指出:在2500年前,波斯人民开始用绵羊的皮铺在居室的地面,以便坐卧;后来将绵羊的毛纺成纤维织成衣服,再慢慢地演变出织成地毯的高超技艺,而产生了被世界各国视为瑰宝的波斯地毯。而土耳其、巴基斯坦及阿富汗等三国的人民,也习得制造波斯地毯的技艺。土耳其生产的波斯地毯率先进入欧洲市场,由于手工精细,图案及颜色等极富波斯文化特色,被欧洲贵族视为极名贵的艺术品,舍不得铺在地面,而挂在墙上作为“挂毯”。许多极为名贵、有历史价值的波斯地毯目前都被世界各地的大博物馆所收藏,反而伊朗国内保存的不多。他指着一幅制作精致的波斯美人地毯说,波斯地毯都是手工精制的,一名织工要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有时也由默契良好的两名或两名以上的织工合力织成。一名优良的织工倾其一生大概可织出30幅地毯。 波斯地毯的花式大致可分四类: (一)对称的图案:有花卉、鱼等。(二)伊朗著名古代都市的建筑物。(三)文字:波斯文或阿拉伯文。(四)有故事性的画面,以人物、马匹、猎犬、花卉、小鸟等为主。 至于应如何鉴赏波斯地毯,罗马杰表示,一张上好的波斯地毯、应线条匀净、图案对称、颜色鲜明、细致,绝不混杂,人物则气、韵生动。此外,要观察其“结”的多寡:“结”愈多,显示织得愈紧密、品质也愈好。他抚摸着地毯说,丝质地毯摸起来比较细滑,也比较薄,而且地毯都是愈摸愈漂亮,因羊毛和蚕丝极有弹性,经抚摸后会慢慢伸展,颜色会更鲜艳、饱满,像花朵一般盛放。 波斯地毯的价钱差距极大,端视其织造精巧程度而定。 而一幅上好的波斯地毯,与精美的艺术品一样,有保值、升值作用,如西德、挪威等国便有拍卖场拍卖波斯地毯。自伊朗直接进口的波斯地毯,每一幅均附产品证明书三份,一份存在伊朗政府有关单位,另外二份分别由贩卖者和消费者收执。 波斯地毯是列为管制出口物品,只有领有特许执照的公司才可出口。
5. 台湾短讯
▲据中央社报道,台「中华奥委会」新任秘书长李庆华十六日表示,台是否派队参加一九九○年北京亚运会,目前尚言之过早,不过「中华奥委会必会作成最好的决定」。 ▲台湾《民众日报》十四日报道,台湾史学研究会将于八月暑假期间,组团到大陆访问,与大陆学术界举行数场演讲和座谈。 ▲台《联合报》十五日报道,台湾留美学生范景扬将向台当局申请赴大陆进行四个月的访问。 ▲台《民众日报》十四日报道,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日前邀请张学良前往华盛顿,参加四月十六日建校六十五周年及张学良兼任校长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并演讲当年建校史。校友会会长张捷迁等说,俞国华已在台「立法院」表示张学良到美应无问题。 ▲台《自立早报》十四日报道,宋美龄决定国民党十三全会后方考虑返美计划。台政界人士分析,宋美龄将可能对国民党的权力重组产生一定影响。
6. 合理授权
【台湾《经济日报》2月25日文章】(作者士弘)身为经理人,就必须要有经理人的想法。例如,你所说的“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工作等着我去做”,应该改为:“每天有很多工作必须在我的指导下,由我的部门来执行。” 授权是管理的中心问题,而学习将任务授权给最合适的人选,则又是授权过程中最主要的执行技术问题。 在授权的时候,必须让部属觉得: ·他们已被赋与责任,而不单单是工作。 ·有问题时,由团体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解决。 ·他们说的话及提出的建议,上级都会重视。 总之,授权意味着,一个部门里所有的人在下述的情况中参与工作的执行:一、各人均充分发挥其潜力。二、团体士气获得提升。三、工作都已分配给合适的人选。四、工作的最后成果由经理人做公正的评估。
7. 奇异的机械芭蕾舞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月9日文章】题:世界上最快的汽车装配线 在本田公司设在日本铃鹿的巨大工厂里,生产汽车的过程好象是一种奇异的机械芭蕾舞。 没有装饰的车门在悬空的传送带上静悄悄地移动。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掉下来,滑入到精巧的机器手手掌之中。 机器手用它的弧形手指轻轻抚摸车门,喷出金色的光芒把车门焊接到车身两旁。焊好的车身被喷上一层漆,然后再转到工人手中。 这些车身沿着车间里的传送线移动,身穿白色连衣裤的工人们在旁边来来回回地忙碌着。他们似乎永不休息,又铆又钻,把一辆辆小汽车装配起来。 本田公司说这是世界上最快的装配线。每隔42到47秒钟就有一辆小汽车驶出,一天生产2800辆。15年前完成一辆小汽车要两分钟,一天只产300辆。 5年前,造一辆车需要3.3人,现在仅需2.05人。生产率提高主要由于广泛采用了机器手,然而本田公司说,在进一步自动化过程中没有一个工人失业。 尽管操作速度快,气氛却是轻松得令人惊讶。坐落在铃鹿的发动机厂的总经理铃木说,本田公司的工作条件跟其他日本汽车公司的那种刻板的工作环境大不一样。本田的操作规程是由雇员们自己制定的,公司的老板本田先生提拔雇员是看他们的创造性,而不 看年龄或学历。
第 3 版
1. 和服表现了传统美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题:表现传统美的日本和服(原编者按:一向被视为日本传统服装的和服,由于色彩华丽,以及能衬托出女性特有的端庄典雅气质,才不致在讲究“方便轻快”的时代里,遭到淘汰的命运,同时还深深受到日本女性的喜爱,但凡节庆典礼或重要场合,均以身穿和服为荣。)附袖贯头衣的初创从公元前3世纪绳文时代的土偶及埴轮(陪葬用陶俑),可以发现当时日本人的服装,上半身系高领衣、下半身为中国式长裤,与早期亚洲北部游牧民族的服装大致相同。及至弥生时代(自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00年之间),稻作技术传来不久,日本人的生活形态就从狩猎变成农耕,此时北方系统的窄袖上衣与长裤就不适种植水稻时劳动之用,为了适应实际需要,他们乃将南方系统的贯头衣,从前方做纵形剪开,先制成裹住身子的“身顷”(无袖、无领的衣服),再从胸前两侧的领端下各添加上一块三角形的“衽”(底襟),以使前面腰部以下的两端自然合拢,避免肚皮露出之弊,接着再在左右两端缝上通气性较佳的北方筒袖(窄袖),有趣的是,在加缝袖子时他们采用的是不完全缝死的“身八口”方式(即和服袖根下的通风口),这就是日本人将南北系统的服装予以折衷,所创出的“附袖贯头衣”。 这就是和服第一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唐装带来美的讯息“小袖”发明后不久,又传进了“唐衣”(唐朝的服装),而令小袖退居到贴身衬衣的地位。到了平安时代(公元784年至1192年)与镰仓时代(公元1192年至1333年),唐衣已成为贵族女性的特权,于是竞相争艳、崇尚豪华的风气大开,乃有“12单衣”仪式用礼服的出现。 公元1442年,室町时代(公元1392至1586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与中国明朝贸易交往骤然增加后,和服又展开了第二个演进过程。他们将附于女性外衣的下摆与短裙省略,再把贴身的小袖加长至膝盖以下,完成了“长丈小袖”。小袖在加长后,特将袖口放宽,于是袖口内不仅可盛装物品,同时手臂挥动时袖口还会自然显出动态美。日本带源自传教士桃山时代(公元1573年至1600年,为丰臣秀吉所创)因丰臣秀吉奖励对外通商,西洋文明遂大量涌入。当时东来扶桑的基督教传教士们,均身穿长袍、腰系绳状布带,日人见之甚觉其便,并参酌朝鲜人所使用谈宽之“平帝”,创制出一种两端带穗的女用带子,使用时将其重重缠绕于腰,名之为“名护屋带”。名护屋带出现未久,就有人另创制出一种宽约3至4公分的“博多带”,并逐渐取代了名护屋带的地位。 日本属食米民族,自古以来一般人就是“身长腿短”的不雅身材,在长丈小袖被采用后,这项缺点更是暴露无遗。博多带的创新多少能掩去一部分不雅的身材,随着时日的增加,他们又动脑筋将其渐渐加宽,而演变成今天对折式宽约20公分左右的“日本带”。不过他们并未因此而满足,为求完全抹去“身长腿短”的缺点,遂将日本带慢慢从腰部上移至胸部,同时把结眼尽量结得大些,保持不向下坠,如此一来,带子以下的身段,看起来就显得修长且婀娜多姿,此乃是和服演进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美的原点凝聚背部此时为了支撑住结眼的重量,步行时不但要挺起胸脯,得缓慢而稳当地迈着外八字步以防跌倒;木履的底部也另加上一块木条而成为3块。如今这种大结眼的和服,只有在东都岛原每年举行祭典时才得一睹真面目。 在距今约300年前的江户时代元禄年间,和服又进入了第四个阶段的演进过程。 他们先把结眼从腰前移转到背后,再除去原先使用的胸饰与项链等装饰品,而完成了今天和服的基本型式。为求变化,他们又陆续开发出200余种的结眼,并分别命名。在日本带的结眼正式定型后,女性们为了显现出自己的妩媚与美丽,乃将长发向上梳整,以露出雪白的颈部,于是日本女人所独有的那份传统艳姿,就完全集中到了身体的后面。 经由前述的四项演进过程,可以明确地了解到和服系日本人吸收外来文化,再配合其本身的需要,突破种种客观的不利条件,所独创的一项文化产物。 (摘自《日本社会万花筒》。此书由中国国际信息资料中心中文部编印、新华出版社今年5月出版)
2. 意布雷拉美术馆二十幅画损坏
美联社三月五日报道,该馆暖气设备发生故障使二十幅画在木板上的绘画损坏,其中有德拉弗兰切斯卡的《对话》和乔瓦尼·卡洛·卡拉的《救世主》等名画。
3. 拒绝现代文明的“富达莱特”信徒
【日本《读卖新闻》2月6日文章】题:拒绝世俗的“富达莱特”信徒(记者村上大介) 目前,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基督教徒:他们拒绝看电视和听广播这种社会文明,平静地生活在被称为“移民区”的村落。他们就是否定私有制的‘‘富达莱特”信徒。 在加拿大艾伯塔州南部的德拉姆黑勒,记者头一次遇见了“富达莱特”信徒。 他们身着的异样服装使记者大吃一惊。男子是清一色的黑衣黑裤,而女子则身着古色古香的印花布服装,穿上围裙,头裹围巾。 约翰·斯达尔家位于德拉姆黑勒以北约30公里处的“斯达兰德移民区”。他的屋里没有任何装饰品,只摆放着一张餐桌和一张床。记者把照相机对准正在刺绣的斯达尔太太时,她大叫一声“不”,便离开了。他们认为,照相是不可信赖的文明。 “富达莱特”是16世纪瑞士宗教改革中产生的再洗礼派的分派之一。他们因激进地解释圣经和主张彻底的非暴力主义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当时执政者的镇压,被迫流浪四方,北美是他们的最后一个“安居地”。 他们从事农业,实现了力所能及的机械化。他们以种植小麦为主,兼搞养猪、养牛、养鸡等多种经营。 他们的收入共同管理,用来购买拖拉机和汽车等等自己不会制作的商品,买哪些东西由大家协商决定。
4. 贝尔托卢奇获美国导演协会导演奖
【美联社纽约三月十三日电】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托卢奇因执导《末代皇帝》获美国导演协会故事片导演奖。 美国导演协会奖是奥斯卡奖的先兆。在导演协会颁奖四十年来,仅有三次获此项奖的导演未获当年奥斯卡导演奖。
5. 印尼创首家有线电视网
【法新社雅加达2月24日电】印度尼西亚第一家有线电视台将于今年年底之前开始运营,向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及其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节目,补充国家电视台的单一频道节目的不足。 此间的新闻机构援引印尼官员的话说,新的有线电视网开始时只对雅加达及周围地区服务,然后逐渐扩大。这家电视网的开办将对印度尼西亚电视事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印度尼西亚国家电视台于70年代末开办,一直在印尼处于垄断地位。据说,新的有线电视网可登电视商业广告,而印尼国家电视台过去7年里不准播发商业广告。
6. 美影片《小分队》吸引数万越南观众
法新社三月十一日报道,越南通讯社今天报道,关于越南战争的美国电影《小分队》(又译《野战排》)成了这里录像俱乐部的最佳电影,吸引了数万观众。
7. 意、日建筑师获一九八八年沃尔夫艺术奖
合众国际社二月八日报道,米兰建筑师贾思卡洛·德卡洛和东京的枚文彦将分享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颁发的十万美元奖金。
8. 美国社会群雄录(五)
现代知识分子 人人都在悲叹伟大的思想家消失了。在信息时代,专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知识分子看来是濒危的一部分人。 美国知识界曾是思想家的大聚会,一度繁荣兴旺,但是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0年代的黄金时代里,埃德蒙·威尔逊把文化和政治学融为一体,30年代和40年代出现了坚决反对政府的先锋派。麦卡锡主义给知识界泼了一瓢冷水。60年代里知识界发生剧烈分化,年轻的激进派抨击传统文化。左倾分子的理想破灭了,新保守主义乘虚而入。 专业化扩大了知识分子同公众之间的距离,如果说知识分子没有其先辈那样的渊博知识,部分原因在于知识本身的急剧扩展。但是也 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思想家,他们通过自己的专长探索带普遍性的问题、 《纽约书评》是左派的园地,《评论》、《公共利益》是右派的论坛。大学仍主要由自由主义者所统治欧文·克里斯托尔:思想的政治学克里斯托尔对一切都感兴趣,都有鲜明的见解。他的经历如同一部20世纪美国知识界的历史。他在30年代是一名社会主义者,以后先是对共产主义,后是对自由主义的幻想破灭。70年代早期成为“新保守主义的教父”。他不但信奉而且改造了保守主义,他的目标是塑造“能赢得未来的保守主义”。斯蒂芬杰伊古尔德:为一切人的科学46岁的古尔德在哈佛大学教授生物学和地质学,他曾荣 获过“国家图书奖”和麦克阿瑟基 金会“天才”称号等称种桂冠。 古尔德很早就以“间断平衡论”的提出者之一闻名于世。这种理论认为,进化过程不象正统达尔文理论描述的那样是渐进过程,而是相对来说无法预测的一系列突变。古尔德同科学的敌人作着不倦的斗争,揭露“科学神创论”的危险实质。他还研究生物学中的决定论以及核冬天理论。艾伯特·尚克尔:教师的选择59岁的尚克尔现在是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政界人士和政府官员同声称赞他富有远见的领导人。尚克尔认为,教师的报酬应当根据他们工作的质量而不是仅仅根据工作年限而付给。他主张建立一个全国委员会制定录用教师的更高标准。这一主张得到卡内基教育和经济研究会的响应。 尚克尔呼吁大力改善公立学校,他说,教师应当是改革的领导者而不是改革的牺牲品。(五)
9. 南每年发行三千种出版物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二月十一日电,南斯拉夫每年约三千种出版物:二十七家日报 报、二百○四种周刊、二百九十三种双周刊、九百五十三种月刊和约一千五百种不定期刊物。南斯拉夫还有九个全国性广播电台、二百○六个地方台、九个电视中心和一家通讯社。
10. 漫画:无题
(原载保加利亚《地平线报》)
11. 洗衣盆里抢出来 的名曲
【新加坡《联合晚报》8月8日报道】题:洗衣盆里抢出来的名曲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了462首乐曲,被人们誉为“圆舞曲之王”。其中《蓝色的多瑙河》更是流传百年,经久不衰。 然而有谁知道,这首名曲还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呢。 施特劳斯在37岁时才和相爱多年的捷蒂·德雷芙丝结婚。德雷芙丝当时是很受人们欢迎的歌唱家。施特劳斯所写的歌曲一直都是由她来演唱的。 有一次,捷蒂·德雷芙丝发现丈夫换下来的衬衣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她低声哼唱着这首乐曲,发现这是丈夫心灵的再现。她把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准备抄录下来。可是,等她出去小解后回来,却发现衬衣不翼而飞了。她四处寻觅,怎么也找不到。这时,邻居告诉她,是洗衣店的洗衣妇拿走了她家的脏衣服。于是,捷蒂德雷芙丝急忙跑到洗衣店,看见洗衣妇正要把丈夫那件衬衣放进盛满肥皂水的洗衣盆里,她冲到跟前,一把抓起这件衬衣,抢救出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
第 4 版
1. 非同寻常的穆巴拉克
【《青年非洲》周刊3月9日文章】题:非同寻常的国家元首穆巴拉克 除了教埃及人学会了其他的东西以外,纳赛尔还教埃及人学会了给一些重要人物取法语绰号的本领。例如,他的第一位继承人萨达特就得了“黑驴”的绰号,而穆巴拉克也一度被称为“‘得意的母牛”。但现在,这种粗俗的玩笑已不时兴了。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本国,穆巴拉克总统都以自己的崇高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穆巴拉克使他的国家回到了阿拉伯世界,但并没有因此在使埃及离开阿拉伯世界的戴维营协议问题上让步;他同以色列保持了关系,但并没亲自前往以色列;他同美国保持着良好关系,尽管美国支持以色列;他医治了与萨达特政府有关联的许多社会创伤;他消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安和担心,但并没有触发贫苦农民的“面包骚乱”。 他既无纳赛尔的魅力,亦无萨达特的威严。他衣着简朴,执政廉洁,笃信宗教而又从不张扬夸耀,厌恶吹捧风气,难以容耐凡夫俗子。喜欢同其在空军的老同志轻松愉快地进餐,不喜欢参加拘束豪华的晚宴。 他的性情可以说是急躁粗暴的,但他能自我克制。他讲风趣话并不很有名。 最近,他对参加艺术品展览会的人们说:“我希望在一年之内你们的艺术品生产能完全自动化。”不管他这是不是开玩笑,人们至今仍在争论他这种说法。 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出现的混乱使以色列蒙受了耻辱,也使穆巴拉克得到了从没得到过的机会:使美国不那么偏向戴维营协议的签字国。尽管没有任何人认为他提出的被占领土休战计划会被采纳,但是,经过仔细推敲、没有任何咄咄逼人之词的这一计划仍给英国人、美国人和法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国内问题上,穆巴拉克强调指出,经济自由化作法对生产的影响会大大超过对消费的影响。 这是因为,在萨达特执政时期,在美国的鼓励下,外国消费品充斥了埃及市场。 穆巴拉克的新方针巩固了经济,不过需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另外,能制造社会混乱的势力,特别是穆斯林兄弟会,正在避免同他直接冲突,尽管他拒绝重新实行穆斯林兄弟会要求实行的“真主的法律”。
2. 日本皇后和太子妃应具备什么条件?
【日本《选择》杂志三月号文章】题:日本的皇后和皇太子妃应具备什么条件? 将来成为皇太子妃——皇后的人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首先,能够为天皇家传宗接代。其次,天资聪颖,可以协助天皇工作,在国际上成为日本的象征。了解并能够继承传统和历史。这些都是必备的条件。 在历代天皇中,曾经在八个朝代有过十位女天皇,但她们都是下一代男天皇成人前的「过渡天皇」。现在,「皇室典范」规定,皇位必须由「属于皇室血统的男子」继承。 成为皇太子妃的条件之一是「身体健康」和「能够生男孩」。 条件之二是天资聪颖。明治时代以后的皇后都是因天资聪颖而被选中的。值得一提的是,大正天皇的皇后(追授的称号为贞明皇后)代替因体弱而过早去世的天皇,向政府和元老们陈述意见。进入昭和时代后,她成了年幼的裕仁天皇的后盾,扶助他执政。 条件之三是可以协助天皇工作。天皇夫妇是「双职工」。这种情况突出地表现在开展皇室外交方面。 天皇和皇后于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五年秋天访问了欧美。当时,严肃的天皇表现得呆板和拘谨,而使气氛活跃并导致天皇外交成功的因素主要是皇后的「内助之贤」。皇后从容不迫的举止使得天皇周围的气氛显得轻松了。皇后的「秘密武器」是她的微笑。 另外,在接待访日的国宾等方面,皇后往往因腰疼不能出席,皇太子妃便助天皇一臂之力,在皇宫的晚宴上作陪。美智子妃所以能够作为日本的象征而从容地应酬,是因为她了解陪同皇太子出访过的世界各国的情况和国际形势,并且有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很好的教养。 条件之四是了解传统和学问。美智子妃接受「皇妃教育」是订婚后开始的,为期三个月,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学习一二门课。 主要学习了宫中祭祀仪式、宫中节日、和歌、书法、宪法和历史等。皇后订婚后进入建在久迩宫邸内的御学问所学习五年。除了一般课程外,皇后还学习了法语和军事学等。 贞明皇后学习了日本古典学、汉学、法语、音乐、和歌和书法。 皇后和皇太子妃的必修课是和歌和书法。她们要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能够牺牲家庭。 在成为皇太子妃的条件中有许多障碍。财界人士说:「浩宫和将成为妃子的人都有要建立自己家庭的理想,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从宫内厅的安排来看,她们的理想也许难以实现。真够可怜的。」他还说:「我若有女儿也不愿意嫁给皇太子。」
3. 密特朗希拉克星期三密谈
【法新社巴黎3月15日电】题:联合执政两周年:密特朗——希拉克每星期三上午的秘密会谈 在每次内阁会议之前,密特朗和希拉克之间星期三的密谈是两年来左翼和右翼联合执政的最迷人的时刻之一。 共和国总统与总理之间每周的会晤已达近百次。每逢星期三,9时正,总理的“雷诺25”防弹汽车进入爱丽舍宫正门。希拉克被一名接待人员领到爱丽舍宫二楼爱丽舍宫秘书长让—路易·比昂科的宽敞的办公室里,他在那里喝些茶,然后进入总统办公室。总理有时利用这短暂的等候时间来会见总统的政治顾问雅克·阿塔利或米歇尔·夏拉塞。“您好,总统!” “您好,总理!” 总统办公室的两扇门又关上了。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两位现任领导人在为国家事务的发展而努力工作。象往常一样,总理对这类会谈的内容是守口如瓶的。 唯有他的办公室主任莫里斯·于尔里克知道一些隐情,但他也是保守秘密的。爱丽舍宫人士对会晤的内容也同样一丝不露,他们仅限于指出,“由于共和党人的谦恭”,两年来,“制度化的联合执政”一直在运转,而这种“谦恭”对于这种困难的行使权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总统选举临近的时候,尽管两人之间的关系看上去是紧张的,但在国外,法国要在国际舞台上“以一个声音说话”这个两个人共同关心的问题还是占了上风,因为密特朗和希拉克在这点上是一致的,就是不要给一贯指责联合执政的雷蒙·巴尔以什么攻击的把柄。 密特朗与希拉克会晤之后,他们两人离开总统办公室与在米拉大厅大桌子边等候他们的各位部长重聚在一起,部长们在大厅里利用两位首脑经常迟到的时间来处理许多文件。 于是,内阁会议开始了。
4. 日本晦涩的官场用语引起非议
【日本《朝日新闻》3月3日文章】题:公明党议员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要求不使用难懂的答辩用语 在3月2日召开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公明党议员井上和久说:“例如答辩时说‘锐意进取’而实际上却是‘不干’的意思。这种国民难懂的官场语言应该停止使用。” 井上曾经独自搞过一次关于官场用语问题的社会调查,他根据调查的结果等材料举出了51个官场语言的例句,比如“可及的迅速”、“根据各方的见解”等等,这些用语也是国会答辩时所使用的“套话”。 井上强调,这些用语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他主张应该改用常用的措词。 被要求对此作出答辩的官房长官小渊惠三表示,井上的要求基本可以理解。但是,当谈到某个具体措词时,小渊讲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野党的质问方式也应负一半责任。他说:“在日本的议会是由在野党方面提出疑问,政府一贯是作答辩的姿态。我想,如能象许多国家那样,采取由双方(政府和在野党)展开议论的形式,情况就能得到改善。” 井上没有同意他的说法,认为“重新认识答辩用语将关系到面向国民的政治态度”,井上建议成立由语言学家组成的研究机构,让他们研究答辩使用的语言问题。小渊未对井上的建议作直接答复,他以“表示遗憾”这句答辩用语为例,说:“它表示完全否定,半否定,还是肯定,就不能不根据使用这句话时的情况去作出判断。这也就是日语某些词汇的暖昧性造成的。”他的口气好象是说:官场语言难懂的原因就在于日语本身。
5. 莫萨德巧施美人计 瓦努努沦阶下囚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曾在以色列迪莫纳地下秘密核工厂工作多年的瓦努努1985年11月因政治原因被开除出厂,单身出走。1986年8、9月间,瓦努努向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兜出了以色列秘密生产和储存核武器的老底。以色列当局闻讯震惊,责成秘密情报机构“莫萨德”把正在伦敦的瓦努努“弄”回国。但前提是一定不得触犯英国法律,以免令历来最亲以色列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难,于是“莫萨德”决定施用美人计把瓦努努诱离英国,然后伺机绑架。这样,一个化名欣蒂的以色列女特工来到伦敦。 9月24日,瓦努努闲来无事,信步来到伦敦莱斯特广场。在那里他“偶见”一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子向自己频送秋波,不由上前搭讪。那女子自我介绍叫欣蒂哈宁,在美国佛罗里达搞美容,是来英国旅游的。两人萍水相逢,他们很快就混得如漆似胶,天天见面,出双入对,上影院,进咖啡厅。 正在这时,最早从瓦努努那里获悉以色列核秘密的哥伦比亚记者格罗雷抢先在英国《星期日镜报》上发表这一消息,报纸同时刊出瓦努努的照片。这使得瓦努努担心以色列的报复而焦虑不安。欣蒂见机会已到,一边催促瓦努努暂离英国,到罗马她姐姐家躲避一时,一边答应离英后找个熟悉的环境以满足瓦努努要与她同床共欢的要求。在瓦努努犹豫之际,欣蒂已买好两张赴罗马的飞机票。瓦努努终于在9月30日半推半就地与欣蒂一同登上英国航空公司504航班,幻想着去度过一个浪漫的“罗马假日”。 下午6点半左右,飞机抵达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欣蒂带着瓦努努乘汽车来到一幢公寓中的“她姐姐家”。满心欢喜的瓦努努一进房间就被人打倒在地,并被麻醉过去。当他醒来之时,发现自己已被捆绑在一艘正高速驶往以色列的快艇上…… 《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为搞清这个“欣蒂”的真实身份,根据“莫萨德”好借用他人真名实姓的特点,经广泛调查,先在美国找到了真欣蒂,然后顺藤摸瓜,终于在以色列找到了假欣蒂——真欣蒂的小姑子谢里尔·本托夫。两名英国记者遂登门采访谢里尔,认出她就是那个诱骗瓦努努的女子,谢里尔矢口否认记者所说的一切。 可当记者离开几小时后再回来时,谢里尔一家已不知去向。 (殷实)
6. 漫画:通往载军的遥远航程
(原载日本《读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