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1-16
第 1 版
1. 巴基斯坦要求阿富汗游击队同意一项政治解决方案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十四日说,这项政治解决方案包括允许喀布尔政府中的一些成员参加未来的临时政府,以便使苏联能从阿富汗迅速撤军。
2. 伊朗今年拟派十五万人去麦加和麦地那
法新社十 四日援引霍梅尼代表的话说,这些人将在那里举行「比过去更加果断、更加明确的集会」。
3. 英刊透露霍梅尼新遗嘱内容:接班人是一个集体而非是一人
【英国《外事报道》周刊1月14日报道】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去年12月10日立下的新遗是对伊朗领导人是一个新的考验。提供消息的人士说,霍梅尼指出,由一个“领导委员会”接替他,比由一个人,即他亲自挑选的蒙塔泽里作为他的继承人更好。这个3至5人的委员会在霍梅尼死后将由一个专家会议选举产生。 这是野心勃勃的伊朗议长拉夫桑贾尼的胜利,几个月来他一直在试图削弱蒙塔泽里的影响。虽然蒙塔泽里已不会成为拉夫桑贾尼向上爬的障碍,但内政部长穆赫塔希米则成了他的一个新的拦路虎。穆赫塔希米是以坚持强硬路线著称的,他坚持两伊战争一直要打到伊朗取胜为止。 议会和专家会议的领导班子问题将在4月8日的选举中解决。穆赫塔希米正在监督这次选举的准备工作。他在各个省份的关键职位都安插了他的人,他有可能决定选举的结果。
4. 格拉西莫夫说叶利钦目前不能上全班
塔斯社十四日报道,这位苏联外交部新闻局长说,叶利钦已担任了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的职务,但是遵医嘱,目前他的负担不能过重。
5. 宋双将去巴黎在西洪第二次会唔之前同西哈努克会谈
合众社报道,宋双发言 人十四日说,宋双是否参加西哈努克同洪森会谈将取决于他同西会谈的结果。
6. 激励残疾人 盲人出影集
【日本《每日新闻》1月3日报道】题:手脚不灵活的盲人出版摄影作品集 有一位男子,双目失明,双手和双脚颤抖,患有难以治愈的疾病。他正在准备自费出版自己拍摄的摄影作品集。他就是日本社会福利音乐协会理事长河野康彦。河野现在41岁。他10岁时因患麻疹和白内障使视力急剧下降,在17岁那年不幸双目失明。其后,又患脊髓小脑变性症,致使手脚失灵。 河野说:“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我凭听到的声音和用皮肤感觉到的人们的气息来判断。在我的头脑里出现人物形象的一瞬间,我就摁下快门。” 他去年以“小仓祗园鼓舞”为题材拍摄的作品,在《每日新闻》社主办的摄影作品比赛中,夹杂在正常人拍摄的作品里被选可评大奖的作品类。这张照片和另一张“博多山笠”,在全国盲人摄影展览会上获奖。 他要自费出版的摄影作品集包括200到300张作品。河野说:“出版作品集,我是想回顾自己迄今所走过的道路,留下点儿纪念。我想,它将告诉人们盲人也能够做正常人做的事,这也许对全国的残疾人是一个鼓励。”
7. 越南校园一景:食堂缺米下锅 学生空肚上课
【越南《人民报》12月21日文章】题:住读生的伙食(作者武玉兰) 目前各大学和专业技术中学需要立即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住读学生的生活问题。 现在学生每月的助学金为1147盾。但实际上,河内周围地区没有哪一所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光靠这点助学金够在校吃饭。 例如:河内百科大学每月的伙食费为1700盾,河内综合大学每月的伙食费为1900盾,河内外语学院每月为1800盾……由于物价迅猛上涨,以及其他各种名目繁多的开支,所以现在学生的伙食非常差。如果只靠助学金,那么只够吃白饭,而没有菜吃,连盐也吃不上。有的学校从学校经费里拨些钱借给学生,不少学校干脆要求学生每月交600到700盾补充伙食费。经费不足而学生又交不起钱的学校就每月只卖给学生20天的饭票,另外10天的伙食,由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也有的学校的学生会要求大家每天不吃早饭,以便省i下2公斤大米卖掉补充伙食费。 学生助学金不够用,而粮食问题更大,主要是无米下锅。 不久前,河山平省政法大学和北太省机械工人学校就是因为没有米做饭,只好让学生放假。不少学校因为没有米,至今仍集中不起招收的新生。 在河内,各学校买不到米,因此学校只好把学生第三季度的口粮折合成钱发给学生。学校到哪儿去搞米?各学校在买米、买煤和买其他食品方面都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到1977年9月底,河内地区45所大中专院校只购买学生6至9月定量的42%的米。粮食部门欠财政大学一个学校的米就达到131吨。
8. 外电评中共中央唁电和赵紫阳谈话
南通社:前所未有 出人意外 【南通社北京1月14日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出人意外地向国民觉中央委员会发了唁电,对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台湾政权的领导人蒋经国的逝世表示哀悼。 外国观察家们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向国民党领导班子表示个人的吊哨一事更为感到意外。 这在中国的政治惯例中,特别是在中国与台湾当局的关系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另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名誉主席屈武发的唁电 屈武在唁电中指出蒋“一生爱国,正期再展长才,共竟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不意遽尔长逝,痛惜何似!”路透社:作法巧妙 调子友好 【路透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马克·奥尼尔)蒋经国去世后,中国共产党14日向台湾发出唁电。蒋经国一生的使命是要从共产党人手中收复中国。 唁电没有提及蒋经国国家元首的职务,只是称他是国民党主席。北京不承认台北政府。 驻北京的一位西方外交官称北京发唁电的作法“非常巧妙”。 这位外交官说:“它没有放弃任何东西,但是唁电的调子是友好的。台湾如果拒绝回复,那它就会显得不通情理。” 他把北京发的唁电与1975年蒋介石去世时大陆的沉默态度作了比较。 外交官又说:“这显然意味着台湾海峡两岸进行合作的新时代将要开始。” 中国官方报纸今天未加评论地报道了蒋经国的去世。共同社:老蒋小蒋 对照鲜明 【共同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伊藤信) 新中国成立后,在台湾领导人病逝时,中国共产党发唁电、最高领导人发表谈话是第一次。14日晚收音机和电视新闻都在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不仅向台湾新领导机构表示了新的和解的态度,而更重要的是向国内外强烈表明了要实现祖国统一。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方面对这一呼吁作出怎样的反应。 中国最担心的是台湾独立运动。因此,很重视有着苏经历、在大陆有许多朋友并主张国家统一的蒋总统。对台湾政府从去年10月开始允许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一事给予高度评价。 1975年4月原总统蒋介石去世的时候,新华社发的消息是“国民党反动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蒋介石死了”,与那时的报道适成鲜明对照,这次如实地反映出中国是十分重视“蒋经国之后”的。时事社:坚持原则 态度灵活 【时事社北京1月14日电】题:中国共产党发唁电,悼念蒋总统逝世,对台湾表现出灵活态度 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领导人去世时发唁电是极为破例的。据认为,这样作的目的是,借蒋总统去世的机会,向台湾当局强调中国方面的灵活态度。 唁电电文很短,对蒋经国根本没有使用代表台湾政府的“总统”的称呼,这是贯彻了不承认台湾政府的存在这一正式原则。 中国党和政府对蒋经国的病逝,除发了唁电之外,仍然控制发表正式的评论和讲话,这说明中国对“蒋经国之后”台湾的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敏感非常重视的。法新社:希望对话 畅通渠道 【法新社北京1月14日电】中国共产党14日就蒋经国总统逝世向台湾执政党国民党发了唁电。 分析家们说,自从1949年对立的两党分裂以来,这是党与党之间就领导人逝世的第一次接触。 西方分析家们说,北京在国民党的如此紧要的关头采取的姿态突出表明,中国希望与台湾之间一直很困难的对话渠道保持畅通。合众社:赞扬逝者 敦促新人 【合众国际社北京1月14日电】中国14日对一度曾是自己敌人的台湾总统蒋经国的逝世表示哀悼,异乎寻常地对他加以赞扬,并以坚决态度再次向台湾提出统一的问题,敦促台湾新的领导人把“良好势头”推向前进。 中国领导人代表官方最初作出的反应让人觉得他们犹如失去了亲人,对在晚年曾设法弥合近40年分离状况的这样一位疏远了的亲戚的死表示哀悼。中国人士说,官方的反应是在蒋经国13日死于心脏病24小时以后作出的。这种反应是中国高级官员在上午召集的紧急会议上决定的。虽然没有采取新的主动行动,但外交分析家们说中国领导人的同情语调,包括对蒋经国最近密切同大陆关系的作法给予异常热烈的赞扬,都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作法能否为蒋经国的接班人所接受没有把握。
9. 日决定向亚洲出口钢材改用美元结算
日报十五日报道,日将首先对韩国、接着对台湾,新加坡、印度尼一西亚逐步实行用美元结算,最终对中国采用这种结算方式。
10. 国际奥委会发言人说:中国已决定参加汉城奥运会
【合众国际社洛桑1月14日电】中国14日明确答复国际奥委会,它将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发言人韦迪埃说:“我们于14日格林尼治时间10时收到了中国邮来的正式确认书。” 韦迪埃说,中国是第156个肯定参加汉城奥运会的国家。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增加,因为报名截止时间是1月17日午夜。
第 2 版
1. 港台人士及外电外报评论:蒋经国逝世对台湾及两岸关系的影响
台湾政局深藏危机 【香港《信报》1月14日评论】题:台湾政局深藏危机(作者吴默然) 蒋经国昨天遽然去世,将令台湾数年来逐步进行的领导层重替和政制改革陷入不明朗境况,政治权力核心内保守派与开明派的矛盾,亦可能随蒋经国绝对权威消失而激化。 虽然台湾党政的上层改革已形成梗概,但仍存有不少问题。国民党中常委仍然由一批70岁以上的元老掌握权力,他们与开明派如李焕等存有矛盾。蒋经国去世后矛盾可能会表面化。 此外,开明派与财经官员为主的实务派,与情治系统和军方系统的保守力量亦潜伏冲突,彼此对重大政治问题意见不同,最后可能导致内部斗争。同时,台籍官员与大陆籍官员亦并非如表面般和谐,这亦为一大隐忧。由此可见,台湾政局仍潜伏不可预料的危机。 【美国《纽约时报》1月14日报道】台湾问题的中国和美国专家昨天对蒋经国总统去世后该岛的前途表示关切。 这些专家们说,他们担心的是:蒋的去世可能导致在中国国民党人中间出现政治上的明争暗斗,保守的武装部队可能发动政变或是台湾本地人掀起要求独立的骚动。三不政策不会改变 【香港《信报》1月14日报道】岭南学院商学院院长施达郎表示,蒋经国在任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政治民主化可能会遭受保守派势力的反对,但经济自由化则不会有任何人反对。 但他相信,新任总统李登辉暂时不会实行任何重大改革措施,而会先稳定局面,掌握大势。 而关于台湾当局一直坚持的三不政策,他认为暂时不会改变,因为三不政策是蒋经国订下的,不久前还重申三不政策,李登辉刚上任,不会贸然改变。政治形势胶着状态 【香港《信报》1月14日报道】香港大学台湾访问学者邱延亮对本报记者表示,蒋经国时代虽告终,但无论是台湾政府内部,或是其他在野党派,都会在此一时期静观变化,并尽量维持局势稳定。他预料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各政治势力将互相监视,亦避免冒险,政治形势将呈胶着。 他并不认为国民党内部会因蒋经国去世而出现危机。事实上,国民党新陈代谢的机能相当强,新一代如李焕等均极能干,能继续维持国民党的统治。 但他亦同时认为,台湾政府在各方面的开放步伐将会放缓,政府会更加小心处理与中国关系的问题。 据一名台湾党外人士对本报指出,台湾党外人士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国民党保守势力的回朝,他们的力量会否再度膨胀,现在仍很难说,但他相信华府和北京都会运用影响阻止极右势力坐大,而国民党内中间偏右势力应会得势。打击台独将更严厉 该党外人士认为,在各种党外势力中,台独势力相信受影响最大国民党对他们将会更加严厉,两名受审中的台独人士亦将判更重的刑罚;此外,刚退出民进党中央、主张台独的新潮流系统,相信受到的压力会更大,但亦有可能更加激进。 他认为,民进党在短期内亦会较为收敛,不会再有那么多上街头的行动;不过,其他民众自发上街事件将不会平息,例如农民和环保人士的行动,由于涉及切身利益,所以并不会因大人物的死亡而平息下来。至于工党的活动,该人士认为工党会受较小的影响,不会因蒋经国的去世而拖慢下来。军人干政可能性小 台湾籍亲国民党的开明海外学者、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邱宏达指出,军人干预政府的可能性不大,现时高层军队领导包括总参谋长等,任期均为两年,个别军人无法夺取军权。他亦同意党外在此一时期的行动会相对理性,台湾人深知倘台湾大乱,大陆必出兵干预。两岸接触更多更快 【合众国际社台北1月13日电】国民党中国总统蒋经国去世后留下一个政治真空,但是他的富于幻想的政策将使台湾的新领导人能够继续进行引人注目的改革,包括同中国大陆进行更多接触。 分析家们说,新领导将继续奉行台湾的反共政策,但是,他们可能扩大改革,尤其是在同中国大陆接触方面将会以比蒋经国在世时更快的速度进行。 他们说,自从!981年以来北京一直不断提出的直接贸易和直接通邮或许将是今后一两年的两项大改革。中国统一可能推迟 【法新社北京1月13日电】题:蒋经国总统之死使北京感到忧虑 在北京的观察家们认为,台湾总统蒋经国的去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如果一个比较年轻的领导班子掌握台湾的领导权,中国同国民党统治的台湾岛的统一计划很可能会被推迟。 驻北京的外交官们强调指出,中国过去主要考虑的是,与其同台湾年轻一代领导人商讨问题,不如同蒋经国总统谈判。一位西方外交官认为,台湾年轻一代领导人“可能会倾向于谋求台湾的完全独立”。 中国的好几位领导人把这一统一的时间定在2000年。观察家们认为,蒋经国总统去世不会改变中国对台政策。大陆统战势将加强 【香港《信报》1月14日评论】题:潮平两岸阔多难识君迟(作者林行止) 在理论上,蒋氏去世不会改变中台关系,但在实际层面上,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接替蒋氏遗缺的李登辉,他虽然在政治上属于保守派,不同情台独,但李氏毕竟是台湾本土人,他不但会令仍拥有绝对优势的“外省”老军人老政客不完全放心,中共更不认为在处理台独问题上,他会比蒋经国更可靠。因此我们预期中国对台湾的政治宣传和统战工作,将会大大升级;与此同时,中国亦会向美国和日本发出强烈暗示,以阻遏这些国家中别有用心的政客趁机鼓励台独活动升级……。如果对台政治宣传和统战真的升级,台湾会否收缩探亲政策以至收紧民主步伐,都是应予留意的。
2. 蒋经国与蒋方良(一)
【菲律宾《世界日报》1987年9月4—6日连载文章】题:从俄罗斯女士到蒋经国夫人蒋方良传奇 到1985年3月,蒋经国夫妇结婚已达50周年。蒋经国夫人是俄罗斯人,是众所周知的,但有关她的报道却甚少出现,这益发增添了她的神秘色彩。 在台湾,蒋方良女士公开露面的机会,不外乎两个场合,一个是蒋经国先生以前出国访问时,她会到机场迎送,或有外宾来访时,她不得不以夫人身份迎送贵宾和出席宴会,另一个是每逢大小选举,她和蒋经国总是一道去投票,第二天报纸上报道消息时,身后大部分也有蒋方良的影子。比较特殊的一次,在1983年3月26日晚上,当广播电视节目金钟奖举行颁奖晚会时,在灯光闪闪、达官贵妇佳宾云集的热闹场合中,当主持人介绍蒋方良莅临晚会观赏时,全场所有来宾纷纷起立,随即报以热烈掌声,借以表达敬意。当时可以从荧光幕上,看到蒋方良缓缓转过身子,挥手向数千名观众答礼,态度很慈祥,举止雍容大方。第二天报纸也刊载了蒋方良参加盛会的消息,大家对她的好奇心理更加重了。邦邦结姻缘 蒋方良与蒋经国先生是在俄国认识的。熟悉中国现代史的读者应该知道,在北伐以前,中俄关系极为密切,在莫斯科设立孙中山大学,招收中国派去的留学生。 蒋经国先生于1925年底,也就是他刚满16岁的时候,被他的父亲蒋介石送到莫斯科去留学。 在苏联,他幸运地遇到了蒋方良女士,结为异国鸳鸯,而蒋方良也由此而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蒋经国在俄国前后呆了13年,根据他事后的追述,这段期间吃了不少苦头,他所说的“历史上很少象我这样苦的人”,指的就是这段岁月。他在农场做过苦工、种过田:做过打扫厕所的卫生管理员。工厂工人和开金矿的矿工,甚至因没饭吃而当过乞丐。 根据日本人所写的《人间蒋经国》一书记载,蒋经国先生是在1934年担任重机械工厂作业所主任时,认识蒋方良女士的,当时蒋方良刚从技术学校毕业。 据说,在蒋经国先生派在那家工厂做工的时候,有一晚加班到11点多,很晚才回家,回宿舍途中,看到一个大汉拦住一位女子的路,原来她就是蒋方良,当晚也加班。大汉意图不轨,看到蒋经国先生来了,起初并不以为然,因他个子不高,以为没什么本事,没想到蒋经国体格壮硕,胳臂很粗,两三拳就把大汉打倒了。 换言之,蒋经国先生是以英雄救美人的方式,得到了这位俄国女子的青睐。 1935年8月,蒋经国先生与这位认识不到一年的女子缔结异国良缘。同年生出长子蒋孝文,次年又添一女,取名蒋孝章。(一)
3. 蒋氏四代家谱
蒋中正蒋经国蒋纬国蒋孝刚蒋孝勇蒋孝武蒋孝章(女)蒋孝文蒋友柏蒋友常蒋友松蒋友兰(女)蒋友梅(女)
4. 台报报道:蒋经国未指定国民党主席继任人
【台湾《联合报》1月14日报道】谁将继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将是极重要之事。 中国国民党主席职务,无继承之规定,中国国民党党章第23条规定,主席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之。依据惯例,可先召开临时中全会选举产生,再由全国代表大会追认。执政党考虑于近期内召开临时中全会选举新任主席。 蒋总统经国先生有充裕的时间指定主席继任人选,不过,据了解,他并未指定主席职务的继任人选,而希望由中全会自由选举产生。 目前执政党将考虑召开临时中全会的时间,并考虑是否保留“主席”职称,作为永久纪念,继任人则另定职称。 大约一年前开始,蒋主席如不主持中常会,即由全体中央常务委员轮流主持会议。
5. 蒋经国遗嘱全文
【中央社台北1月13日电】蒋总统经国今天下午3时50分逝世,元月5日立下遗嘱,全文如下: 经国受全国国民之付托,相与努力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业,为共同奋斗之目标。万一余为天年所限,务望我政府与民众坚守反共复国决策,并望始终积极推行民主宪政建设。全国军民,在国父三民主义与先总统遗训指引之下,务须团结一致,奋斗到底,加速光复大陆,完成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大业,是所切嘱。 中华民国77年元月5日王家骅敬谨记述 李登辉俞国华倪文亚林洋孔德成黄尊秋蒋孝勇
6. 台湾短讯
▲台报十日报道,大陆岭南美术出版社和友谊出版社已通过海外艺术家与台画家联系,希望代为搜集台湾具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在大陆出版《台湾画家作品选》和一九八九年海外及台湾著名画家月历。 ▲据《台湾新生报》十一日报道,台行政院表示,台有关单位正研究在香港购置大型戏院、酒店或文娱活动中心,以利文化宣传和经贸活动,同时设立协办探亲服务中心。 ▲据中央社报道,台一百三十三名「立委」七日建议台「行政院」责成「外交部」尽速研拟《日本关系法》,同时通过有效管道促使日本国会提案通过《中华民国关系法》,使双方在处理实质外交事务或问题时有法律依据。 ▲台《中国时报》十日报道,「台湾妇女救援协会」等五十五个团体,联合发起「援救雏妓再出击「活动,九日在台北举行游行,并到警察局前演讲和递交抗议书,抗议警察包庇色情。 一台《中国时报》十日报道,台第一次施行换心手术的患者杨敏聪于九日晚死亡。他换心后存活一百七十七天,是台施换心术成活最久的人。迄今台共作过四例换心术,患者先后均死亡。 ▲据台湾中央社十一日报道,台湾加工出口区去年贸易大幅成长,全年进出口总金额达四十八亿美元,较一九八六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二点一三,创下建区二十一年来最高纪录。
第 3 版
1. 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获「鲁文·达里奥」文化独立奖
据外电报道,桑地诺政府八日决定向著名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颁发「鲁文·达里奥」文化独立奖。
2. 《红楼梦》全集将译成西班牙文出版
据埃菲社十二月十八日报道,根据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和北京出版部门之间的一项协定,中国文坛的不朽巨著《红楼梦》全集将首次译成西班牙文出版。在西班牙哲学教授加西亚·桑切斯的帮助下,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振江正在翻译该书。
3. 社会地位的护照:名片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2月5日文章】题:社会地位的护照——名片 我们认为在与初次见面的人说话时,相互交换名片是少不了的事。但是,外国人却似乎认为是日本人的有趣的习惯。 前不久来日本的美国有名的专栏作家鲍勃·格林也为在5日之内收到近千张名片而感到好笑。他说很想写一写关于日本名片的事。 据他介绍说,在美国,一般只在有关做生意的会议上或餐桌上,为了签订合同需要双方取得联系的时候才使用名片。交换名片无疑是一种很方便的习惯。先看一看对方名字的读法和身分地位,也有利于生意谈判的顺利进行。 名片有其十分方便的好处。一张卡片上,除了写有自己的名字以外,还有公司名、所属部门、身分、公司所在地、电话号码和传真电报挂号码等,其作用活象一个数据库。 特别是,身分具有重要的意义。谈生意的时候,判断清楚对方众多人的上下关系,就自然会明白跟谁谈能取得多大的成果。即使在饭店或酒吧,如果是名牌公司里的有名气的人,那么其名片常常可以起信用卡的作用。 可以说,正因为日本是个讲地位的社会,交换名片的习惯才得以如此普及。 日本人要使用多少名片呢? 据生产名片用纸的大公司山樱公司说,它每个月要生产每盒能装100张名片的近100万盒名片。全国每年大约生产5000万盒。按就业人口5853万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年要使用85张名片。 代表日本的大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每年总共要使用名片63万张。就推销员而言,丰田系统的有实力的零售商店的老职工,每月使用名片100张,新职工要使用500张以上。 名片的式样也发生了变化。最近,横写的名片增多了,也有很多企业同时使用横写和竖写的名片。在三菱商事公司,高级职员使用竖写的名片,而一般职员的名片多数采用横写。公司徽章多数采用浮雕图案。 名片用纸的种类也比我们的想像还多。光是山樱一家生产的纸中,既有纯白色的,也有近似奶油色的,白质地的普通名片有32种,淡颜色的名片有20种。 除此以外,还有100多种特殊的名片用纸,如有色纸、水印纸、日本纸、香料型纸等。山樱最近新生产的一种“高技术名片”,在温度升到30摄氏度以上时,名片就变成白色,30摄氏度以下就呈现出名片原有的颜色。 随着名片用纸由奶油色向蓝色,黄色以及其它颜色的不断变换,出现一些可疑的名片似乎是难免的。
4. 日本天皇与二次世界大战(九)
尽管如此,阿南陆军大臣始终不肯让步。内阁会议一直争论到晚上八点半还没有结果。主和派的东乡外相、米内海军大臣两人商议后,认为内阁中主和派人数要多过主战派,如付诸表决,主和派必可获胜。但是他们也想到,主战的军部如果不肯接受岂不更是危险? 铃木首相一早就料到内阁主和派已占了优势,因为他控制不了内阁,不愿冒险作出裁决,只能将内阁对立双方的意见面奏日皇,让日皇作最后决定。 内阁会议之后,各臣又赶往皇宫,已近深夜。由日皇召集另一次会议。这是继上午休会后举行的第二次“御前会议”。连同刚结束的内阁会议在内已是第三次讨论投降之事,可见事态的紧急和严重性。日本挨了两颗原子炸弹之后,已不能再吃第三颗了。 当晚深夜会议,日皇坐位居中,右排是铃木首相,枢密院长平沼,陆军大臣阿南,总参谋长梅津。左边是海军大臣米内,外相东乡和军令总长丰田。 各人桌上放有东乡外相的“无条件案”(甲案)和陆军大臣阿南提出的“附加条件案”(乙案)文件。 日皇就坐后,铃木首相不想夜长梦多,立刻起身面奏日皇说,内阁中支持“甲案”的占了多数,就请以“甲案”为原案。 外相紧紧随后发言。他说,“接受波茨坦宣言已是定局,并不需要附加什么条件。宣言中也肯定不会接受我们提出的任何条件。我们已经没有选择。”海军大臣米内接着表示赞同。 但是陆军大臣阿南,总参谋长梅津和军令总长丰田三位主战派仍然反对。枢密院长平沼未表示意见。会议情形与上午一样仍旧没有结果,还是僵局。日皇裁决声泪俱下 日皇一直静听着双方的争论,神情沉重,一言不发。铃木首相以国事危殆总得早些有个决定,起身请奏日皇作出裁决。这是一个最具历史性的关键时刻——也决定日本的命运。 日皇坐着发言。“那么,我就表明自己的看法。我赞成外相东乡的意见。”他对军部不肯投降似有烦言,说:“军部的提案有很多差错。过去曾常失时机,今又强调要在国内实行本土决战。连最重要的海岸防线也都没有做好,决战部队需要的武器和装备也不充足据说要到九月才能备妥。飞机生产也遇上迟滞。这样,怎么能有足够的力量去迎击侵略,怎么能打胜仗?” “当然,一想到要解除忠勇皇军的武装和惩罚忠诚的战争责任者等事时,是很今人难过。现在情形既已如此,也得忍受。因此我赞成甲案。” 日皇说到一半已声泪俱下,与会各重臣和阁僚也痛哭起来。铃木首相等日皇说完后流着眼泪立即起身,以日皇的说话作为会议的结论正式宣布。这是日本史上最漫长的夏天之夜。 翌日,8月10日晚,日本将接受波茨坦宣言的请降书由中立国瑞士瑞典转达盟方,当中附加了一个“护持国体”的条件——保留天皇。 (九)
5. 苏为在法病故的苏歌唱家开设博物馆
据埃菲社三日报道,苏联政府为已故著名歌唱家费奥多尔·沙利亚平开设了博物馆,博物馆将展出他的剧照和演出服装。届时参观者还能通过唱片听到歌唱家的美妙歌声。
6. 有趣的“专门地图”
【日本《读卖新闻》12月22日文章】改变了内容的地图日益增多,根据用途的不同,地图的种类变得丰富多彩。交通堵塞时怎样能找到避开的公路,在一个生疏的地方如何找到一个停车场……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从专门的地图上找到答案。还有那些“轻薄短小”类型的地图,有的可以放入女性带化妆盒的小提包里,有的是附有放大镜的袖珍住宅地图。还有专为孩子们使用的带许多插图的地图。总之,现在的地图使人感到方便而有趣。如“东京分区公路情报地图”把东京各区容易发生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都标上标志。这种地图把交通堵塞的程度分7级,每天要堵塞6小时以上的路口标为7级,堵塞一两个小时的标为2级,堵塞1小时以下的标为1级。在每个容易堵塞的路口处都会指示如何绕行。 “地区住宅地图”标有地段、楼房名称和户主姓名。“超级袖珍东京住宅地图”因地图上的文字很小,所以每份地图都附带一个塑料制造的小巧的放大镜,以方便使用者。 “首都地区大学升学考试地图”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地图,它上面标有首都范围内大约200所大学的所在地。 《少年地图册·孩子国内旅行向导》配有立体的插图,它巧妙地把山脉、海峡、原野、人口、农业生产和汽车生产等方面的插图编绘到日本列岛之中,因此,不仅可用作旅行向导,也可以用来学习地理知识。
7. 减少疲劳五法
【香港《华侨日报》12月27日文章】体力的消耗和精神的紧张,都是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也是一般人难以克服的问题。根据很多实验研究的结果,提供以下几种实用的方法,可令你的工作量增多而疲劳减少。 一、检查你的健康,为了充分发挥你的活力,只有保持身体的绝对健康才能做到,因为工作时运用视力与听觉的时间比其他器官多,你应该确保自己没有眼疾或耳病才可以减少疲劳。 二、检查你的姿势与仪态:试一试懒坐在椅子上,让你的头低垂着,便会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至此,背脊挺直,头颈昂杨并张开两肩,那种昏睡状态便会立刻消失。 穿着新衣或男士刮过脸时,也会发生这种相同的情形。原来,整肃仪容可使精神振奋,感觉与行动与仪容常是一致的,你的声调也会影响活力,清晰及坚决的谈吐常会有助行动。 三、检查你的态度:使你精力充沛或疲惫不堪的感觉都是发自内心的,如果能将消极的观念驱走,便能工作得更多。 四、拟定工作目标:如果计划中必须做的是什么及什么时候去做,可以节省很多精力,并能有较佳的精力可集中,而这个只要登记于日历上就可以了。但应使计划具有弹性,因为机械呆板也能导致厌倦和疲劳。 五、确定目标:一顶完成事业的观念,可以消除疲劳,因此肯定地、明确地树立起你的目标,例如完成当前工作的最近目标,为获得事业发展上所需技术与经验的中间目标,事业上成功的最终目标,一项能实现抱负及光大生命意义的理想目标。
8. 漫画
医生:“我可以保住您的牙,但必须拔掉钱包”。(原载英国《每日电讯报》)
9. 未来世界初探
【美联社华盛顿一日电】一千层的摩天大厦,用后即弃的房子,重新出现的飞船,还有担任危险的警察工作的机器人,未来学家说,这些都可能是我们未来世界的一部分。 美国「世界未来学会」在一份叫做「八八年及以后展望」的报告中,对近程和长程的将来,做了一些预测。 一千层高的摩天大楼在技术上已属可能。据说休斯敦的一个尚在研议的大楼,将高达一点六公里。另外,在过时的东西中,至少有一些会重现于世,那就是比飞机还要轻的飞船和汽球。未来学家认为,这些东西可以担任救难的工作,又可以飞抵偏远的地区。 装置有电脑的机器人会取代一些危险性高的警察工作,如镇暴和救难。房子住旧了可以丢掉。工厂里大量生产房屋零组件,复杂性会提高,但会日益价廉。以后房子哪里不对劲,不必花功夫修理,丢了再买新的。 未来学家说,在美国,如果年轻人不愿分担越来越庞大的老病人口的费用,则拯救生命的设备。经费可能要施行分配.同时,老人自杀率会日益升高。此种情况越来越普遍后,老病之人可能获准申请自杀的许可。死亡专家会负责分派安乐死药物,而特别的死亡仪式会发展出来。 不过,在医疗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这么凄惨。譬如,新的药物可使脊椎受伤而瘫痪的人重建四肢或身体其他部分的功能。此种药物可以重新沟通人脑与肌肉中断的信号。未来学家预见的重大医疗进展包括:外科动脉杂物清除手术的改进,减少脑溢血病发的机会:生产前畸形儿的矫正;心脏病发率降低;以及医院、医务行政中心、旅馆及健康医药有关商店汇集在一起的「大医疗中心」的出现。 未来学家对不久将来的展望包括: ——由于电脑和声音合成设备低廉,可取代交响乐团,交响乐会越来越流行。 ——日本的教育制度会大幅改变,以孕育更有个人精神和创造力的国民。 ——将来的恋人双方会签署「约会契约」,明订性传染病,怀孕和堕胎等法律问题,以及双方关系终止后的财产所有权及赔偿问题。约会经纪公司会出现。 ——休闲处所和旅馆会为老年主顾推出特别的休假服务,提供特别的医护服务。
第 4 版
1. 哈特二度问鼎 夫人擂鼓助战
【法国《巴黎竞赛画报》1月1日一期文章】题:李·哈特:我们已经作好了共同迎战的一切准备 加里·哈特在他的妻子李身边度过了8个月的政治流放生活。 他还经受了盖洛普研究所最近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测验结果表明,68%的美国人认为报界对他是不公正的,选民们并没有忘记他。他的一位密友鼓励他重新走上国家的舞台。3个月来,李·哈特和她丈夫之间的谈话没有一天不涉及这个话题。加里·哈特知道,得不到李的完全同意,什么都做不成。在美国,一个政治家如果没有在他身边的妻子谨慎的、忠诚的、有时是勉强的微笑,那就一事无成。 他说,“星期日晚上,全家人都聚在一起。我对李解释说,我不能再等了,我应该重新参加总统竞选,不然的话,我可能会遗憾一辈子的。而且,只要我们大家都对所有那些将来会突然出现的流言蜚语不予理会,我就可能重新参加竞选。她考虑再三,然后回答说:‘同意,我们去参加竞选吧,。” 现在,不论是哈特夫妇的朋友,还是对手都对加里·哈特重新参加竞选的真正原因提出疑问。但她是了解的,他早就告诉她了。她同意再演一次美国政治的喜剧。 加里·哈特宣布他重新参加总统竞选,从而象他们惯常所做的那样,再次展开了一场政治游击战。他将以他的家庭为中心,特别是以李为中心。去年12月,正是她在新罕布什尔州流下的眼泪感动了美国舆论,致使有人认为报界走得太远了,打击了这个家庭。虽然哈特在他宣布重新参加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第二天的一次民意测验中居于领先地位,但是,他获得提名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因为他在公众中的可靠性并不强。
2. 雅鲁泽尔斯基的小楼
华沙南部莫科图夫区伊卡拉街是一条宽不到10米的不起眼的小街。街边有一幢已显得很老的浅黄色二层小楼,它在这一带的许多二三层独门独院的小楼中,也不起眼。街上行人从它门前经过,也不会多瞧它一眼。 这幢小楼是很普通的,在这一片楼群中甚至是稍差一些的。我曾经访问过波兰不少个体农户,他们住的独门独院二三层的花园楼房,都比这幢小楼要好一些。这幢小楼就在街边,象波兰一般居民小楼一样,只有一排约一米高的铁栏杆把它同人行道隔开。楼墙离栏杆不过一米远,楼外没有警卫站岗。这幢小楼里房间不多,楼上是卧室,雅鲁泽尔斯基、他的夫人和女儿各住一间。楼下是客厅、书房、厨房和餐厅。 实际上,雅鲁泽尔斯基每天在这里呆不了多长时间。他说,他每天早上喝一杯茶,吃一小块面包加酸奶酪和蜂蜜,然后去上班。每天都是很晚才回家,一般在24点钟左右。美国《新闻周刊》说,雅鲁泽尔斯基是“波兰最卖力工作的人”,“每天晚上只睡4个小时的觉”,“几乎没有时间呆在家里”。 他的妻子哈利娜·雅鲁泽尔斯卡在华沙大学担任德语教师,23岁的女儿莫妮卡在华沙大学学法律。哈利娜曾对人说,“近20年来,我们没有过过周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批从英国空军退役的波兰飞行员回到华沙,在这一带盖起了这一片小楼。后来,他们陆续迁居国外,小楼就空了出来。雅鲁泽尔斯基在1968年担任国防部长以后搬进这幢小楼。后来,他担任了党的第一书记、政府总理,以后又由总理改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对国家领导人说来,这幢楼房是太朴素了点。办公厅多次劝说他搬到好一些的房子去。 他说,‘“波兰现在还有许多青年人等待分配住房,我能住这样的房子就很好了。”他一直拒绝搬家。 最近,我们同一位曾在波兰成套设备进出口公司工作的退休工程师谈及雅鲁泽尔斯基的小楼。他说,那幢小楼的确很朴素。 70年代波兰党的第一书记盖莱克和总理雅罗谢维奇的住宅要比这幢小楼豪华得多。 我们还曾经与一位接近波兰反对派的人谈论过。他说,波兰反对派不喜欢现在的制度,反对当局的政策,但对雅鲁泽尔斯基的个人生活却说不出什么。
3. 几度春秋风雨 一纸难言苦衷(上)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1月25日文章】题:一位美国记者对于作为《莫斯科新闻》工作人员的回忆(记者利奥·格奥利奥) 本报一位记者最近撰文,谈到作为《莫斯科新闻》的交流记者在苏联生活三个月的情况,这勾起了我对50多年前的回忆,那时《莫斯科新闻》经常雇用美国青年记者。我一度是他们中的一员。由来 苏联当时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艰辛过程中,被1929年股市崩溃后出现的经济萧条搞得头晕目眩的成百上千美国熟练和不熟练的工人移居到苏联去。 克里姆林宫这时有人想到:苏联有必要办一份自己的英文报纸,供人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和学习英语的学生阅读。米哈伊尔·鲍罗廷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参与了此事。 米哈伊尔·格鲁森贝格(他的化名鲍罗廷更出名)是本世纪初布尔什维克搞地下活动时期的列宁追随者之一。1923年他被派去同想要统一中国的伟大的民族主义者孙中山协商大计。鲍罗廷不仅成了孙中山的导师,也成了一些在华的美国记者的导师。 拜倒在鲍罗廷脚下的这些记者之一是斯特朗。她曾在20年代初作为赫伯特·胡佛的美国救济署的工作人员到过俄国,后来又作为一家杂志的记者去了那里并成了苏联的热诚的赞美者。创办 鲍罗廷从中国回到莫斯科后,担任了同大批来自美国的工程师和专家打交道的工作。有一天,他问斯特朗是否愿意在莫斯科创办一张“美国式”的报纸。她同意招募工作人员,也同意办报,但是对于负责则犹豫不决。她对于同苏联官僚打交道的陷阱是很了解的。她的担心不久就成了现实。 斯特朗在1930年秋拼凑的班子中有一些专业记者和几位很有才华的业余记者。但是他们对付不了苏联新闻检查人员。 报社人员费心劳力地改好了清样。编好了第一期后,检查人员把它删得面目全非。斯特朗同他们大吵大嚷,但是她无能为力。最后他们开的天窗只好用翻译苏联报纸上的文章来填补。 斯特朗同新闻检查人员和负责这张报纸的苏联官员进行了三个星期的斗争,但毫无结果。随后她离开了苏联,回到美国去进行她一年一度的巡回演讲了。求援 她于1931年初返回莫斯科,并提出辞职,然而苏联官员甚至连收到了她的辞呈的表示都没有。她想方设法使苏联主编阿克塞尔罗德被解职,但是接替他的维克托·瓦克索夫更糟糕,于是她请假休息,并请富有同情心的外交部官员乔尔·舒宾(她后来同他结了婚)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她还到鲍罗廷那里去求援。她打算回美国写文章揭露苏联新闻界的内幕。就在这时,鲍罗廷建议她写信给斯大林,向他呼吁。 5天以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她。同斯大林在一起的有他的最重要的助手卡冈诺维奇和伏罗希洛夫元帅。瓦克索夫也在场。 斯大林斥责瓦克索夫剥夺了斯特朗的权力,而在报头上又保留着她的名字。接着谈到了《工人新闻》这家同《莫斯科新闻》唱对台戏的报纸。斯大林问:工程师(《莫斯科新闻》发行对象)和工人有什么不同吗?斯特朗回答说,在美国,他们的差别不大;没有必要办两份周刊,需要的是办一份日报。斯大林点了点头,于是《工人新闻》就寿终正寝了。 应当由一位苏联人担任“负责主编”。主编吆?由米哈伊尔·鲍罗廷担任吧! 1932年5月1日,《莫斯科新闻》的工作人员高高地举着第一期“新”《莫斯科新闻日报》参加了“五一”节游行。检查 象当时所有的苏联报纸一样,《莫斯科新闻日报》共有四版,没有广告。在头版发表的社论和党报《真理报》唱的是一个调子,这家报纸的新闻内容从来就没有超出塔斯社提供的东西。 有时候,一些人来报社下达命令,要报纸刊登某条消息,规定要多大篇幅,版面位置以及用什么标题,过后一看,苏联报纸都是一个样子。有些时候,传下命令来要延期出版,以便刊登某些消息。结果,这家报纸常常延误24小时之后才出版。 主编之一——鲍罗廷、阿克塞尔罗德或舒宾 ——在白天很晚的时候来值班,把每版清样一行行地过目,然后在清样上签名,而在印刷车间的检查人员也要同样过一遍。 然后一位检查人员检查一下印出的第一份报纸,以确定内容和批准的版样相同。清洗 后来,清洗在苏联开始了。报社的三名工作人员一个接一个被捕。他们都是苏联公民,都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期,他们是:国际新闻主编、业务经理、优秀的翻译和印刷报纸的外文印刷厂的拼版工长。每一次有人遭到逮捕,鲍罗廷就把我们大家召集到一起,发表一通讲话,企图为清洗辩解。我们美国人和英国人感到震惊、感到不解,保持沉默。斯特朗拒绝参加这些工作人员会议,但是她在文章和演讲中为斯大林和清洗辩护。 1938年2月底,《莫斯科新闻日报》关闭了,这时战争乌云笼罩着欧洲,斯大林准备同希特勒缔约。 斯特朗留了下来担任报纸的撰稿编辑,在报社工作的其他美国人则收拾行装回国,我是其中之一。 在1941年秋末,当德国军队逼近莫斯科时,莫斯科人把整座工厂的机器和人员通过铁路经由乌拉尔西伯利亚运往古比雪夫。1942年包围粉碎后,他们回到了寒冷、办公室都用木板封严,实行灯火管制的莫斯科。 (上)
4. 书商押宝
【本报华盛顿一月七日电】(记者鲍广仁)正当总统候选人为争夺白宫宝座而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出版商也在寻找对象,物色适当的人选,为他们出书,以便一旦这位总统候选人入主白宫,便可「书价百倍」,大发其财。 但是,为总统候选人出书又是一门投机生意,入主白宫者只有一名。大部份有关落选候选人的书就只有扔进垃圾桶的份了。因此,有人将为候选人出书称作押宝。 副总统乔治·布什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中呼声最高,出版商也乐意为他出书,一本名为《展望》的书对布什作了全面介绍,该书已经于去年出版。 在民主党方面,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杰西·杰克逊的自传《说话的时代》将于下月出版。收录杰克逊演讲稿的集子《直接发自内心》已于去年出版。有关杰克逊的书出了不少,原因是他作为美国第一个黑人出来竞选总统一事比较吸引人,而不是因为出版商估计他会当选。 加里。哈特原来是民主党方面呼声最高的候选人,出版商计划为他出书,书名取为《一个人的运气》。后来,哈特因「桃色事件」退出竞选,出版商也取消了出版计划,「运气」变成了晦气。但是,有关他一九八四年竞选的书仍在再版。他写的一本小说也将于下月上市。 为总统候选人出书、写自传,在美国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八二四年大选。总起来说,这类书都以介绍候选人的生平和主张为主。有的时候,出版商利用为候选人出书而达到影响选民的目的。一九六七年,一位名叫爱德华兹的年轻人为里根写了一本书,名为《里根:一个政治自传》。一九八○年,里根在大选中获胜,入主白宫,爱德华兹写的那本书也跟着沾光,一版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