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12-12

第 1 版

1. 美苏正起草一项关于削减百分之五十战略武器的联合声明

美联社援引苏武器谈判代表的话说,这项协议将在明年五月里根访苏时由两国领导人签署。

2. 齐奥塞斯库十一日不参加听取戈尔巴乔夫介绍情况的华约首脑会议

民德外交部说,他正准备罗共中央全会。

3. 钢琴名家助兴 戈尔夫妇唱和

【本报华盛顿12月10日电】在里根举行的国宴上,乐队演奏了《国际歌》和《星条旗》。接着,由曾在苏联赢得柴可夫斯基比赛奖的钢琴家范·克利本表演。奏毕,戈尔巴乔夫上前拥抱克利本,赖莎也起立,并请克利本加演一曲。于是,克利本弹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自己用俄语唱,戈尔巴乔夫夫妇随即低声唱和,全体苏联客人跟着唱,使国宴达到高潮。

4. 一对双胞胎分取首脑名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二月十日电】据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今天报道,一名莫斯科妇女在罗纳德·里根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签署具有历史意义的消除中导条约的时候产下了双胞胎,她决定给这一对男孩分别取名为米哈伊尔和罗纳德。

5. 里根操俄语 戈说非常好

【美联社华盛顿12月10日电】戈尔巴乔夫9日晚在苏联大使馆用香槟酒和鱼子酱招待美国总统里根。    当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夫人赖莎走到使馆的前门迎接里根和美国第一夫人南希时,有人问他首脑会议进行得如何。戈尔巴乔夫回答说,“迄今为止非常好。”里根在结束他的祝酒词时用俄语说:“祝你健康。”逗得苏联人大笑、鼓掌欢呼。戈尔巴乔夫说:“非常好。”

6. 赖莎的老一套

【本报华盛顿12月10日电】赖莎所到之处,总有一批记者跟着,他们提的问题,大体相同,赖莎也总是那么几句回答。如:“请您发表几句讲话。”“我实在没有时间。”    “您喜欢美国吗?”“啊,顶可爱的。”    “您想参观哪些地方?”“华盛顿所有地方。”

7. 中途下车 警察吃惊

【法新社华盛顿12月10日电】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决定在华盛顿市中心走走,当他走出自己的小卧车同出来吃午饭的人们握手时,造成了重大交通混乱。    当戈尔巴乔夫停车同人们握手时,车队的前半部分,包括开道的警察摩托车队已开到了3个街区以外的地方。于是,这部分车队很快又调头,使沿路的保安人员大吃一惊。一位旁观者说,这位苏联领导人同路人谈了世界和平问题。

8. 日教授论社会主义国家三次改革浪潮

50年代的第一浪潮以苏联为代表;60年代的第二二浪潮以匈牙利为代表;第三浪潮以波兰、中国、匈牙利竞相改革为标志。中国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当然代表    【日本《世界》杂志11月一期文章】题:从80年代经济改革的潮流看作为“第三次浪潮”的改革(作者横滨市立大学教授佐藤经明)    进入80年代以后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或多或少正在被人们发现。三个浪潮    如果看一看社会主义国家过去30年来不好说是很成功的经济改革的潮流,那么就会很容易地发现,不管是整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是个别的国家,都曾有过特别重要的三个浪潮。    第一个浪潮是以调整经济管理机构为核心的小浪潮。这是在批判斯大林之后的50年代中期,由当时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提出、在苏联首先搞起来的改革,部分东欧国家也效仿苏联的作法。在改革经济机制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改革是毫无成果的。但是,这个时期开始的经济讨论却为后来的60年代中期的第二个改革浪潮的到来作了准备。    远远超过第一个浪潮的第二个大浪潮的到来是在60年代中期。最初的目的是要认真搞经济机制的改革。如果第一个浪潮是以苏联为代表的话,第二个浪潮的代表则是匈牙利的“新经济机制”和“布拉格之春”——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方案。当时苏联是以柯西金改革加入了经济改革的洪流。    重要的一点是,在当时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模式与苏联模式的不同已经表现出来。前者是总体上要放弃指令性、计划性经济,而后者是既要保留集权这一大的框框,又要在这个框框内让市场要素发挥作用。讴歌社会主义“新经济体系”的东德与保加利亚介于两者之间,但时隔不久便加入了苏联模式的队伍。值得注意的是,“改革”作法与“改善”作法的不同在这个时候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是,众所周知,在第二个浪潮中产生的改革理论保留到70年代的只有匈牙利一个国家。    第三个浪潮的标志是:在1979年到1982年的东欧经济危机中首先提出的波兰的经济改革方案、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匈牙利的经济改革。不过,由于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政权下的苏联加入到这股洪流中,使第三个浪潮形成超过60年代第二浪潮的重要阶段。第三浪潮的特点    改革第三浪潮的共同特点的轮廓还没有完全浮现出来,当然就很难说是形成了。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看到某些倾向性的东西。    首先要指出的是,非国有部门的改革,在60年代第二浪潮当时以出乎预料的形式和规模崭露头角。    非国家部门的改革在第三浪潮中迅速取得进展的原因是,它不是作为一时权宜性的战略,而是作为搞活经济的重要手段受到积极评价。    第二,国有部门的改革比非国有部门要困难得多,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倾向。    (1)加强“实际成绩主义”。就是把企业的实际成绩与劳动报酬联系起来。如果企业因亏损而不能自救,最坏时不得不破产。    (2)重视市场调节。提高横向的、市场调节的比重,用以取代纵向的、官僚的调节,这是经济改革的中心目标。    (3)调整经济管理机构。    (4)调整企业内管理机构。    (5)制定复数金融制度。在商业银行与企业相互负责和承担风险下进行投资以此改善投资效率,这项改革在匈牙利已经进入实行阶段,中国也开始试验。对外开放政策    发生戏剧性变化的,不言而喻是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其代表当然是中国。承认外国直接投资,成立合资企业这一方向,尽管程度有所不同,但却成为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股潮流。苏联今年实施的外贸机构改革中允许和东欧国家、西欧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任何一方成立合资企业。苏联这一作法不仅无法同中国相比,同东欧国家相比也过于慎重,但有必要注视其今后的发展。一部分人已经提出建设“特区”设想,这点恐怕也不应该忽视。

9. 握手费时饿煞人

【本报华盛顿12月9日电】今天中午,舒尔茨和夫人海伦娜在国务院大楼宴请戈氏夫妇。    进餐前,戈尔巴乔夫先到8楼杰斐逊厅会见其他250名先行到达的客人。与每个人握一次手,并与其中若干人交谈几句,共用去一个半小时。午宴直至2点30分才开始,有的人已饥肠辘辘。

10. 西哈努克说:「我不能让洪森及其主子占便宜」

【本报巴黎12月10日电】下面是西哈努克于12月10日在法国鲁瓦西昂弗朗斯就取消同洪森会晤一事向报界作的说明(摘要):    一、在“民族和解与和平的进程”问题上,我和洪森先生并没有决裂。不过实际情况是,洪森先生本人现在不能、今后也不能具体地推动我们共同寻求公平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办法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考虑和组织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哈努克——洪森会晤完全是无益的和没有价值的。洪森先生希望举行这种会晤是为了作宣传,是为了迫使法国和国际大家庭事实上承认非法的金边政权——“河内”和“莫斯科”的仆从。    这次洪森先生是“两手空空”地来费尔昂塔德努瓦我的住处同我会晤的。我说他“两手空空”地来这里,是指他没有为爱国的高棉人民提出任何主张。既然,我已清楚地认识到了洪森先生的这种不那么光彩的手法(虽不说是“不道德的”和“狡猾的”手法),我西哈努克就不应该同意在没有乔森潘和宋双参加“第二轮圆桌会议”的情况下会晤洪森先生,从而让洪森先生及其“河内”和“莫斯科”主子占便宜。    我还要明确指出一点,那就是我同洪森先生于1987年12月3日和4日在费尔昂塔德努瓦举行的会晤是很有益的和必要的,因为我十分需要知道洪森先生“肚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货色以及他的越南和苏联主子究竟“想干什么”。    二、在洪森先生和我于1987年12月4日在费尔昂塔德努瓦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没有一处提到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问题,尽管我的儿子诺罗敦    ·拉那烈曾十分明确地要求在公报中提到这一问题。

11. 竹下说:解决光华寮问题需双方拿出智慧

【共同社东京12月10日电】关于同中国之间的悬案光华寮问题,竹下首相在10日上午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说:“我充分理解中国方面的主张的意思。”表明了要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竹下虽然说:“我自己处于三权之外,不好说三道四。”但他又对中国的主张表示理解说:“在友好关系下(日中)双方需要拿出智慧求得问题的解决。”

12. 阿甘别吉扬说苏改革不会仿效中国

【路透社华盛顿12月8日电】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一位高级顾问今天说,苏联改革派不打算仿效中国,而使他们的经济采用大量市场机制。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美苏学者会议上,在有人问到苏联领导人是否会仿效邓小平的取消中央对市场的许多控制的做法时,阿甘别吉扬说:“我们将不会这样做,以后政府仍将实行管制。”阿甘别吉扬又说:“我们不会开设股票市场。这样我们晚上能够安安稳稳地睡觉。”他这句笑话是指最近西方股票市场价格暴跌的事。阿甘别吉扬说,莫斯科不仿效中国的农业改革,因为两国的农业制度差别太大。    阿甘别吉扬说:“在中国,劳动的成果是用体力劳动创造的,农民有自己的土地。我们不会把土地分成小块。我们的技术适合大规模生产。”他说,在今后两年苏联经济将经受种种困难,因为它进行了诸如取消国家对企业的补贴和调整过时的定价制度等改革。    这位经济学家说:“这将是一个困难的、折磨人的时期。但是没有坏,就没有好……在这个过渡时期权力集中的程度要大一些,以后会减少。”

第 2 版

1. 一个有钱而落后的社会

【纽约《中报》12月2日社论】题:从台湾流行“登革热”说起——一个“有钱”但“落后”的社会    从11月份起,山埃及斑蚊与白线斑蚊为媒介的传染病“登革热”开始在台湾流行。在号称“富裕”、“国民所得日增”、“已接近开发国家标准”的台湾,居然仍会出现这种传染病,这证明了台湾或许是个“有钱”的社会,但绝对不是‘‘进步”的社会。    台湾虽然“富裕”,但“富裕”的品质却极其低落,交通拥挤、空气肮脏、家家户户皆铁窗、都市规划混乱、环境脏且乱。    在堂皇大厦后面可能就是不堪的巷弄,在美轮美奂的餐馆背后,可能就是一个使人不忍卒睹的厨房和溲水缸……对台湾的人而言,似乎有一套独特的生活观,那就是他们只要把一切他不需要的、坏的、脏乱的东西挡在私人生活领域的外面,他们就认为可以了。台湾每一个风景区的后山,百分之百都是超级垃圾堆,蚊蚋苍蝇云集,它显示的不只是公共卫生的问题,实在是一个更深刻的“社会形成”的问题。    由于中国人社会的这种“他律”传统,中国人对于许多公共事务,都必须政府才能执行,以公共卫生为例,目前在台湾的人,他们除了会将垃圾往外丢之外,即不会再作任何事,环境脏乱,社会的人士也绝对不会自行约束。    当政府的卫生工作还算健全的时候,脏乱或可减至某种程度,而当政府松懈,或者效率减退,情况即不堪闻问矣。    而目前台湾的官方公共卫生,正处于这样的时期。    事实上,不只公共卫生事务而已,整个台湾目前的公权力运作,由于权威的逐渐解体,来自上面的督促减少,因而国家机器运作开始趋向缓慢,它的整个功能愈来愈变得只成了“例行公事”,公共防疫由于人民的不予理会也逐渐瘫痪;而相对应的却是台湾人民的国际活动增加,病源进进出出的机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传染病的流行遂难以避免。    当前台湾各类公权力均告解体,个个公务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事马虎。    “登革热”一开始流行,南部和中部开始喷洒消毒药水,喷洒伊始,蚊子没有消减,第一件新闻却是喷洒工人中毒。问题的另一面是,自“登革热”出现之后,我们根本没有看到任何社区自动出来整顿环境,消减脏乱。    一切都等待官府,当官府无能,就千疮百孔,各种问题均浮现了出来。这就是台湾真正的危机所在。

2. 慎选行业最关键

【台湾《联合报》11月20日文章】题:行业选择(作者蔡其勇)    成功创业要慎选行业,尤其经验较浅的创业新手更须慎重。创业前应该注意下列事项。选择“基本需求”清楚的行业    ——基本需求意味消费者对你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即市场)有普遍、持续的需要。许多行业属于“基本需求”很清楚的行业,因此,食、衣、住、娱乐等“民生必需”行业孕育了最多的创业机会。选择毛利高的行业——行业的毛利高低不同,影响到实质获利的多寡与难易。例如,经营书店,毛利率只有25%,而餐饮业的毛利率可达50%以上(无怪乎创业者对投资餐饮业最热中)。投入同样多的人力、资金与照顾,在利润的获得和累积上,差异很大。选择经营及专业知识困难度低的行业——创业新手初试啼声,最好不要选择太“困难”(专业知识、技术经验、人才、资金规模)的行业,从一些较基本的零售、服务、生产行业开始投入,比较稳健。要留意竞争——有道是:“越容易进入的行业,越容易‘出来’(淘汰)。”较易创业或经营的行业,有兴趣从事和投资的人一定较多,因而市场较拥挤,生存竞争激烈。选择有前途的行业    ——创业者对产业环境要有深入的观察和了解,要从事有前瞻性的行业,有一些行业已经日薄西山,也就没有创业的价值。

3. 美记者自北京报道:「关系大王」的不寻常交易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27日报道】题:避开党的传统途径被公认为办成事情的关键(记者邵德廉发自北京)    一位有“关系大王”之称的中国生物学家,最近在一家地方医院住院8天办成了好几件不寻常的事情。    首先他在通常专门为党的高级干部准备的小病房里给自己搞到了一个床位。接着他又设法在这家医院里给自己朋友的儿子安排了一个工作。    最后,这位关系大王把他的一位亲戚介绍给医院的一位护士。这两个人很快就结了婚。    这位关系大王在医院成功地割除了阑尾之后,带着一种大功告成的心情出了院。    这位大王的秘诀是巧妙地利用私人关系。    注重私人关系一向是中国的制度的一部分,不管是共产党制度还是非共产党制度。    这位“关系大王”同医院的人私人关系最深,因为他以前的一些学生在医院工作。他为朋友们弄稀缺药品、安排预约门诊和住院床位;作为交换,他得到酒、录相带、飞机票和火车票等等。    在中国,由于人们对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和可以买到的商品越来越多,出现贪污腐败现象的可能性增大了。有时在关系交易中交换的“商品”是特别宝贵的——电话机、护照、驾驶执照、上大学甚至使被捕者获释。    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中间人阶层。他们利用后门渠道为他们的主顾弄到各种东西:从香烟和进口服装到电冰箱、钢材和木材,应有尽有。    那些没什么关系的人对那些有关系的人感到不满。    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西方企业家说,当他向中国的地方官员提到中央政府的规定与条例时,他们有时会哈哈大笑。他说:“现在可以看出,这里不存在什么法律和条例。只看你认识什么人。”    不过,象这位“关系大王”这样一贯搞关系的人抱怨说,他们的时间几乎全都用在建立必要的关系上了。    这位“关系大王”说:“我恨它,但又离不了它。”

4. 日式管理完美乎?

【台湾《经济日报》11月21日文章】题:日本管理的迷思(作者官如玉)日本人真具有勤劳的天性吗?日本知名的管理顾问大前研一却表示,那只是外国人的幻觉。    他指出,本田、索尼、松下等日本国际性企业的生产资料显示,他们在日本、欧洲、北美、亚洲各个工厂的员工生产力并没有很大的差异。    大前研一认为,日本人工作勤奋是不得已的    ——有时候,是太太给先生的压力,希望他多赚些钱,先生就只好多加班了;有时候,是因为主管晚下班,底下的人不敢先离开办公室。    外国人也将和谐的劳资关系,列为造就日本经济奇迹的一项因素;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岛田春雄却认为,其中暗藏著许多敌对及冲突。    他解释,日本企业实施强迫性退休,在55到60岁之间便得离职另谋高就,事实上,他们在就业市场已不受欢迎,纵使有人愿意雇用他们,给的待遇也不再那么优厚。    而且据估计,只有1/3的日本就业人口可以受惠于终身雇用制,他们都任职于大公司。其他2/3的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便觉得朝不保夕。    有关“日本人不跳槽”的幻觉也与事实有很大的差距。岛田指出,根据日本劳工部的调查资料显示,每年有20.8%的女性从业人员及10.8%的男性从业人员弃老板而去。    尽管达成共识的决策过程与终身雇用制度,过去一直是日本企业成长的功臣,但是在竞争日烈、变化迅速、从业人员新价值观(工作意愿不似上一代那么强烈)的冲击之下,日本企业也面临了变革。    日本生产力中心的荒井便指出,日本的经理人越来越独裁了,几乎有1/2的日本经理人独断地为自己的部门设定年度目标,而且只有18%的日本经理人会让部属参与决策的制定。

5. 港台短讯

▲台「司法院长」林洋港十日说,国民党十三大将于明年下半年召开,届时「恐怕会撤换年老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    ▲据台《联合报》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回大陆探亲台胞多是五十五岁到六十九岁间的中老年人;百分之七十八的人认为探亲对他们相当重要,但对顺道观光的兴致不大。    ▲据台《自立晚报》报道,台「立委」纪政六日建议当局应尽量开放与大陆非政治性的接触,拉近双方距离,以转化两岸人民目前普遍存在的「有亲无情」现象,阻遏「台独」意识的升高。    ▲据台报七日报道,台「教育部」将修改地理教科书,将大陆新兴的交通建设「适当引用编入」教材,但对「中共擅改的地名与行政区划」则绝不承认。    ▲台《中国时报》六日发表社论,建议台当局设「文化部」,以改变台「文建会」似有若无以及文化建设「远远落后」的状况。    ▲据台《中央日报》报道,台「北美事务协调会」驻美代表钱复七日说,美国将过去一年台美实质关系的进展比喻为「丰收年」,显示台美关系受到相当的重视,但是,台湾对美国政治之变化,仍当持有备无患态度。    ▲据香港《天天日报》七日报道,耗资二亿元兴建的香港最长桥梁青荃大桥,定于十一日开放通车。这条青衣岛对外连接的第二条跨海大桥全长一千零一十五米。

6. 大陆往事十忆

新婚芦沟晓月起烽烟,战乱频惊谣诼传。落雁沉鱼新婚貌,洞房花烛忆当年。离家男儿立志出乡关,若不成名岂愿还。胜利回京金屋住,昔年贤妇仍娇颜。丽文出生往事如烟迹似云,出双入对羡同群。神仙不慕鸳鸯侣,爱女来临唤丽文。诀别抗战方完炮火生,金陵风貌失承平。娇妻爱女忍分手,一别谁怜永诀情。获知丽文消息飘零海外等浮萍,天际忽传有晓星。事实果然消息好,丽文出落已亭亭。女肖其母神州别去即无家,有女风神肖智华。寄语丽文须自重,时机一到便还车。丽文已生儿女家书相片两芬芳,面对丽文意兴长。昔日怀中称弱质,如今儿女已成竹。丽文索诗    丽文来信索诗篇,万语千言意笔先。半夜披衣灯下坐,抽丝剥茧话从前。亲友凋零老成逝去料胸中,同辈凋零意不穷。纵使故乡山水在,人非物是枉吟风。不信不信阳春唤不回,万千草木尽成灰。有朝一日东风起,大地河山笑口开。(原载十二月一日台湾《自立晚报》)

第 3 版

1. “非洲社会主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二)

政府剥削国民    在1982年至1986年这4年期间里,我曾作为记者驻在非洲。在这段期间,我参观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后发现它们的行政太差。官僚主义、效率低、不自觉、消极、不负责任、腐败等现象到处可见。    例如,有一位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队员在坦桑尼亚中部的农村共同体负责指导种稻。他告诉我了这样一件事——    1982年,农村的稻田里发生了大批害虫,需要立即撒杀虫药。协力队员向坦桑尼亚革命党中央派到村中的党员提出购买杀虫药的问题。这位党员要队员写信给地区党支部。协力队员拿着信骑摩托车跑到远离200公里的地区党支部。但是,支部在第二周才开会研究,支部决定把信送到党中央本部处理。当一个月后接到中央准许购买杀虫药的通知时,稻子已经全部被虫子吃光了。在坦桑尼亚,农业上出现这样的失策,谁都不受处罚。这是体制问题。    在党和政府中当了官后,就根本不想去生产现场了解情况。这些官员继承了殖民地时代英国官僚的妄自尊大。他们穿着西服,扎着领带,在装有冷气的房子里装腔作势。剑麻同咖啡和红茶一样,是坦桑尼亚的重要出口产品。自1967年工厂实行国有化以后,生产逐步下降。1985年的产量只有实行国有化前的40%。其原因是,工厂的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的工资一样多,工人们懒懒散散无人管,机器零件补给供不上,机器维修差,等等。    莫桑比克在独立以后,把组建农场振兴农业作为国家的最大的重点课题。农业预算的90%用于国营农场建设。    在干旱严重的1983年,我参观了林波波河流域的一家专门种稻子的国营农场。这个农场计划开发1万公顷水田,其中2000公顷已经完成。在用拖拉机平整的一望无际的农田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水渠。水渠中的水位不高,只有30公分深,细水长流。但是,水田中一棵稻子也没有,农场工人坐在树荫下,呆呆地等待着配给食品。    工人说,水少无法种田。我觉得水少可以种高梁和木薯一类植物,但这都不能种。这是因为不能随便改变政府指定农场种植水稻的计划。甚至连农民利用农场的一角种植自己消费的杂粮也不允许。法律禁止私人随便使用国营农场的土地。    (二)

2. 拾巨款发横财以后方知-----“金钱是个‘可怕的东西’”

【日本《东京新闻》11月22日报道】题:金钱是个可怕的东西    1980年4月25日傍晚,出租汽车司机大贯久男在东京银座捡到1亿日元现金。    见到大贯久男真不容易,因为他没有公开其住处。即便询问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的查号服务台,回答也是“电话登记簿上没有这个名字”。    费了好大精力总算找到了他的住处,可门上写的住户名字不是“大贯”,而是“OUNUKI”。    大贯久男说:“自从捡到1亿日元一事传开以后,风言风语、恐吓电话和信件就接踵而至。妻子躲到了朋友的家里,说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跟我离婚。孩子在学校也经常受到胁迫,流氓头要求给他们零花钱。因此,我就拆掉了电话,搬了家。不过,我们全家都经受住了那些恐吓和胁迫,意志变得更加坚强了。孩子上高中后的零花钱都是自己打零工挣的。孩子上大学的入学费和学费要花70万日元,因此由我负担,但是,说定等参加工作后挣了钱还我。当然,我是不会指望还我的。”    经历了这一事情以后,大贯形成了他自己的“金钱观”,那就是,“金钱是个可怕的东西。没钱就被别人瞧不起,有了钱就有一些家伙通过恐吓向你勒索。钱最好还是由自己去赚,而且够花就行了。我对孩子们也是这么教导的。”    虽说捡到了1亿日元,但交税花了3400万日元,购买现在住的公寓花了3700万日元,因此,实际手头剩的钱还不足3000万日元。据说,大贯把现金分3个户头存放在银行里。    大贯说:“人们说现在不是存钱的时代,而是用钱赚钱的时代,但是,想到以后如果自己或家里人受伤了,或者生病了,没有一些积蓄是不行的。”    在厨房做饭的大贯太太说:“现在使用的电视机是在那以前就有的旧电视机,录象机是在土木工程技术公司当学徒的儿子给我们买的。网球拍是女儿用打零工赚的钱买来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的。丈夫每天晚餐都少不了酒,但好象从没有在外面的酒店喝过。他充其量只是参加一些街道举行的迎新会或纳凉会等,是一个不爱花钱的人。在捡到那1亿日元以后,他好象花钱更加谨慎了。”    关于今后生活的打算,大贯说:“明年,孩子就要离开我了,我也快50岁了。把家搬到靠近大海的游览胜地去住,每天尽情地钓鱼,这很不错。钓来的鱼用作晚餐下酒……不过,捡到的那笔钱是不打算动用的。”

3. 美出版新书《送礼的艺术》

【合众社洛杉矶12月1日电】作家雅可森写了《送礼的艺术》。这本书举了许多例子,说明特殊人物赠送特殊礼物给别人。摩纳哥兰尼埃亲王赠出的一座铜雕,是三条右臂交缠在一起,这表示他疼爱嘉露莲公主、丝蒂芬妮公主。对他来说,这铜雕价格不高,因为他是一国统治者,有的是钱,但这礼物的价值却很大。    西德工业家沙赫的礼物有点奇特,有一次,他用巨资订购一架直升机飞到女星碧姬芭铎住所上空,抛下无数玫瑰花。雅可森说:赠送礼物,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出自内心。我访问了许多欧洲名人,他们对社会贡献良多。我要求访问他们谈谈送礼艺术,从未受到拒绝。他们也告诉我有关别人送他们礼物的情况。    美国监狱中一个不透露姓名的囚犯曾赠一部八弦琴给女星姬娜。姬娜说,这部八弦琴的音色极美,是囚犯用了无数火柴枝制作的,表达了囚犯对女星崇敬。    歌莉亚王妃举行了三天豪华派对庆祝丈夫佐罕王子的生日,请了二百五十名贵宾,人人穿上十八世纪的服装,欣赏一个歌剧团表演,最后由歌莉亚王妃自己高歌一曲结束派对。著名的巴尼斯特爵士赠给奥运会金牌得主柯尔的礼物是一条丝领带。这表现了心意。雅可森说:赠礼要花时间、动脑筋,价钱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出自内心。

4. 沧海桑田话白宫(上)

【香港《快报》文章】题:白宫的沧桑    白宫为华府的第一幢公共建筑,奠基于公元1792年;由乔治·华盛顿选定位置,并批准其建筑计划,但他自己并未能进住。    初次进住白宫的房客,为1800年的约翰·亚当斯总统及其夫人。是时,亚当斯总统夫人利用尚未竣工的东厅晾晒家人洗过的衣物。其中没有水管、煤气及电力等设备,房顶则仍不时漏水。    在托马斯·杰斐逊任内又增建东西街巷的房屋。当论及面积之大小,杰斐逊曾说:“其面积足可容纳两位皇帝、一位教皇和一位达赖喇嘛。”    当詹姆士·麦迪逊于1809年就职时,他那位身为社会名流的夫人杜丽,将白宫极尽富丽堂皇地重新布置了一番。但是这一高雅秀丽的好景只维持到1814年8月24日,当英国军队占领华府时,总统大厦及其他联邦建筑均被付之一炬。    1815年春间重建,1817年12月竣工,詹姆斯·门罗总统进住。    南门廊增建于1824年,并经正式指定为正门;但当宾夕法尼亚路一侧之北门廊于1829年兴建完成后,乃取代南门廊而为正门。在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时,白宫内的家具,真可说是花样繁多,形形色色,外表则多经剥蚀。此时经国会拨款将主楼梯由回廊西端移至休息室之东,使国宴厅的面积扩大。    1902年中的最大变化,为将原在起居室区域举行的正式典礼仪式移至西厢,直至现在依然如此。    白宫命名之由来,可能系由于1815年重建后使用白色油漆之故。其实这个名字于1810年时即已见于报端,惟至西奥多·罗斯福任内方正式确定而已。    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之早期,由人民以募捐方式筹款兴建一个户内游泳池。二次世界大战时东厢改为办公室,增建防空掩蔽部,在东巷增设一电影院,并在游泳池旁建造一小型体育馆。    多年来,由于难以数计的修建与增建,使甚多原有的木梁与内部墙壁均已乏力。杜鲁门总统发现其浴缸深陷于地板之下。国会授权组成一个总统大厦整修委员会,经该会决定仍保留原有之沙岩外墙,但其他内部一切则几乎全部予以更换。    重建工作于1949年12月开始兴工,至1952年3月完成。工作范围包括地基、钢架、水泥地、隔间及地下室等。    此后数年中甚少重大改变。1961年由约翰·肯尼迪总统夫人任命一委员会,专事各项来源真实的装饰品之搜集;另外一个委员会从事油画之收集。现在白宫内部之装饰,几全为18世纪末期及19世纪初期之物品。    白宫中最大的房间为华丽的东厅,长82英尺,宽42英尺,用于官方接待与舞会。这里悬有古伯特·斯塔特绘制的著名乔治·华盛顿画像。当年总统大厦惨遭英国兵变之际,这幅画为杜丽·麦迪逊抢救,始免毁坏。    多数非正式的接待,均在绿厅举行。绿厅厅壁用绿色有波纹之绸加以被覆,壁炉上悬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油画像,绘制于1767年,1962年赠予白宫,其价值估计约为20万美元。    蓝厅以其椭圆形状而著名。在其带有淡黄色镶边的豪华墙壁上,悬有由华盛顿至杰克逊等最早7位总统的肖像。在飞檐之下绕房子四周有蓝色折缀短帷幔,饰以紫色的流苏边,窗帘与帷幔均为相同的布料与设计。总统在这里欢宴与接待国宾。(上)

5. 意大利天主教的闭关修道院

【日本《每日新闻》11月22日报道】题:意大利天主教的闭关修道院    天主教中有一种闭关修道院。修女只要一踏进这一修道院的门槛,就永世不得出门。她们清贫度日,持贞节,虔诚敬神,就这样在修道院内了却一生。在外界看来,修道院的生活死气沉沉、十分单调。    修道院里一天只有三个时刻,“第三时刻”(上午9时)、“第六时刻”(中午)和“第九时刻”(下午3时)。据说,这种时间单位同古罗马时代的时间单位相同。    修女们住的是单人寝室,相当于铺六块日本“榻榻米”大小的房间。早晨5时许起床,然后闭目祈祷。早餐有面包、牛奶和咖啡。吃过早餐后,从“第三时刻”起开始唱圣歌。然后,整个上午就用来劳动。修女们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有的耕种土地,有的洗衣服,有的烧饭,有的准备做礼拜。    “第六时刻”一到,要唱第二遍圣歌。吃过中饭后,举行乒乓球、舞会等娱乐活动。到了“第九时刻”依然要唱圣歌。    在经历了漫长的修道院生活之后,也许有的修女希望离开修道院。这种情况原则上是自由决定。据罗马修道院副院长苏菲娅说,地位低的修女要想还俗,要经过院长同意,地位高的修女还俗,由罗马教廷批准。

6. 企业博物馆

【日本《朝日新闻》11月27日报道】题:企业博物馆    企业借创立纪念的机会纷纷建立博物馆的情况一日胜似一日。在纸张、烟草、食盐、酒、酱油、照相机、音响设备、木工用具、药品、文具等各领域都分别修建了专门的博物馆。    全国的企业博物馆,到今年7月份为止,已经达到285个。是从80年代开始,修建博物馆的步伐迈得更快了,全国43个都道府县共修建了119个。    这些博物馆中,有很多是以企业创业纪念为契机修建起来的。例如,日本油漆公司、服部精工公司和富士银行等的博物馆就是在本公司创立100周年纪念之际修建的。    日本经营史研究所的森真澄正在就企业的史料保存问题进行调查。他分析说:“虽然还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对保存产业遗产和技术文物的问题越来越关心了。前景十分明朗。现在,也许有一个企业战略的问题,即在这一时期不断修建企业博物馆,是想证实一下在日本企业社会进入成熟时代和自己在剧烈变化时代的地位。”

第 4 版

1. 巴林不急于引渡真由美

【日本《每日新闻》12月11日报道】题:巴林当局不急于引渡“真由美”,警视厅认为可能是避免引渡给韩国    乘坐据认为已经坠毁的大韩航空公司客机到中途、并在巴林想服毒自杀的“蜂谷真由美”,迄今一直在接受巴林搜查当局的调查。搜查当局10日研究了搜查资料以后决定,不急于把“真由美”引渡给韩国,并且要一直等到发现大韩航空公司飞机的机体以及“真由美”供认出同事件的牵连。    警视厅公安部等治安当局根据从巴林当局得到的情报判断,这次的供述很可能是“真由美”事先由情报机关教给的虚构情节讲的。    看来,巴林当局的意图则是要避免将“真由美”引渡给韩国。治安当局还认为,用于供述的中国语、英语和日语均不是母国语言。    不过,从搜查结果来看,“不是日本人”这种供述则是事实。治安当局还就“真由美”供述假情况的理由说,巴林当局暗示出要将“真由美”引渡给韩国以后,她已经发生摇摆并感到困难。

2. 「孩子将在和平环境中幸福生活」

【美联社莫斯科12月10日电】在农产品市场和火车站接受记者采访的苏联公民对中导条约赞不绝口,对美国非常友好。    在莫斯科南部居住区的切列穆什金斯克农产品市场,60岁的瓦莲京娜    ·米卢科娃对记者说,她能碰上西方记者,很幸运。    她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但是我希望向你们大家问候。你们国家大概有好人,也有坏人,但是我不在乎,我向大家问候。”    在市场上卖苹果的塔季扬娜·洛吉诺夫斯基赫回忆从广播里听到条约签署的消息时,不禁流下了眼泪。    她说:“我十分激动,我的孩子将在和平的环境中过幸福的生活。”    在基辅车站工作或等车的苏联人说,他们希望里根明年访问莫斯科,一方面签署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一方面看看苏联人是怎样生活的。    来自文尼察的阿纳托利·瓦西连科说,他认为里根非常理解苏联,如果里根明年访问莫斯科,他会看到苏联人在努力争取“同美国人民和平相处”。    在车站卖面包的亚历山大·罗曼采夫在讲到里根8日的讲话时说:“在我看来,他讲得不错。他也在努力争取和平。”    来自库班的尼古拉在农产品市场上对记者说,他认为里根的讲话“很明智”。    他对苏联放弃的导弹比美国放弃的多这一点表示担心。

3. 胡桃木会议桌-----历史的见证

【美联社华盛顿12月9日电】里根总统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8日签署中程核导弹条约使用的胡桃木会议桌已有悠久的历史。这张桌子是1869年尤利塞斯·格兰特政府执政期间为白宫内阁会议室购置的。在这张会议桌上已签署了大量的历史性文件。最早一次是1898年8月12日,西班牙和美国双方在这张桌上签署了停战和平议定书。1929年1月15日,它曾被用来签署巴黎和约。1972年,美苏双方用它签署了一项限制军备的协议。1976年又再次用它签署了一项限制核爆炸的条约。1979年3月26日,它又被用来签署埃以条约。这张桌子上装有可上锁的抽屉,总统和他的7名内阁官员可将自己的文件锁在抽屉里。这张桌子平常一直放在白宫的条约室里。

4. 苏将首次出版《斯大林传》

【美联社莫斯科12月9日电】苏联文学周刊《文学报》今天报道,自从斯大林1953年逝世以来,苏联关于他的第一部传记预定明年脱稿。这家周刊刊登该书作者沃尔科戈诺夫的文章,介绍了《斯大林传》一书的写作情况。文章说,斯大林的性格有明显的矛盾之处,需要对这位执政29年的领导人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探索这段“没有定论的历史”。《文学报》说,作者沃尔科戈诺夫预计《斯大林传》明年完稿,但没有说何时出版。沃尔科戈诺夫是苏军政治部宣传鼓动部副部长、哲学博士、教授,1976年晋升少将。他还是《旗帜》月刊编委会成员。    《文学报》文章说,现在流传着数十种外国版斯大林传记,但是,在苏联没有一本完整的斯大林传记。沃尔科戈诺夫在文章里说,《斯大林传》基本上遵循戈尔巴乔夫11月2日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讲话中对斯大林行为的提法。    但是,沃尔科戈诺夫更多地强调斯大林的错误。他说:“斯大林摧垮了‘敌人’,攻击波不断向前推进。这是罪恶势力的悲剧性的成功。谁知道,斯大林有精神病?这从来也没有人承认过。”    沃尔科戈诺夫说,在最近谈论历史时,非常需要有一本《斯大林传》,因为斯大林给苏联人留下了所谓的“没有定论的历史”。    沃尔科戈诺夫说,这种情况也适用于他自己,他的父亲在1937年清洗中被杀害。    这位作者说,他有机会研究了许多过去未公布的经斯大林之手的文件和个人档案,并采访过记得斯大林情况的人。

5. 沉默多年吐心声

【日本《读卖新闻》12月8日报道】题:赫鲁晓夫长女拉达采访记(驻莫斯科记者小岛敦)    最近,记者采访了赫鲁晓夫长女拉达·阿朱别伊,请她谈了1964年赫鲁晓夫被解职前后的情况和她当时的想法。这是拉达自她父亲被解职以来第一次会见新闻记者。    拉达至今难以忘怀的是1959年9月随同父亲对美国进行历时13天的访问。当时从机场到华盛顿市内,沿途站着许多群众,一点声音也没有,在死一般寂静中紧张地注视着来自莫斯科的一行。据说在其他城市也可以看到类似情景。当时美国市民是把克里姆林宫的主人看成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据拉达说,赫鲁晓夫通过这次访美,感到“可以和美国人共处”。在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会谈中,赫鲁晓夫看着在座的将军们说:“在我国,军人们一听说美国又搞了新计划就要钱。”据说艾森豪威尔总统笑着说“我国也一样”。    拉达还讲了下述一番话:“美国给赫鲁晓夫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赫鲁晓夫也给美国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父亲访美不仅带了我,而且带了我们全家。我想父亲并不是为了让全家高兴,而是要让美国人看看我们这个家庭,使他们能了解俄国人决不是头上长了角的怪物。父亲同艾森豪威尔总统进行了非常坦率的会谈,称艾森豪威尔是‘老朋友’。父亲在年轻的时候,曾幻想当个技师,因此他对富有创造性的美国人很尊敬”。    关于1964年她父亲被解职前后的情况,拉达披露了作为女儿的感想。    她说,赫鲁晓夫的改革遇到阻力,陷入走投无路的状态,而且,从70岁高龄这一点看,也该辞职。但是,对于解职的背景,拉达说现在还不到说的时候。联系到这个问题,拉达透露了这样一个秘闻:赫鲁晓夫的接班人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曾打电话说:“你的被解职不会连累家属”。    拉达在苏联国内长时间保持沉默之后,由于出现了重新评价赫鲁晓夫的动向,她表现出作为“赫鲁晓夫女儿”的自豪,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父亲不论作为普通人还是政治家都受到了高度评价。”    拉达认为,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上批判斯大林是“在父亲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她又透露说,赫鲁晓夫决定批判斯大林,事前连家属也没有告诉,对她来说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拉达把现在的改革路线同二十大以后的气氛加以比较,表示将积极支持现在的改革,同时指出,现在改革面临的形势是很严峻的。

6. 美给丑闻主角授衔:马科斯夫妇获桂冠

【法新社洛杉矶电】流亡夏威夷的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和妻子伊梅尔达及美国4名丑闻主角——无缘竞逐总统的哈特、美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诺思和福音传教士吉姆和碧加,11月27日赢得“博索”奖项。    这个讽刺奖项在洛杉矶由电视剧《博索》小丑主角哈曼宣布得奖名单。马科斯伉俪获颁一项特别荣誉“终身成就”奖。美国众议员哈特因为被发现与女模特儿赖斯有染,被迫退出总统竞逐行列,故他获颁“幽默家”奖。

7. 白宫厨师的回忆

【路透社纽约12月7日电】题:白宫厨师的回忆    许多人在谈到尼克松总统辞职或美苏签订戴维营协议这种历史性时刻时都能回忆起自己当时在何处或在干什么。    亨利·哈勒则是回忆他正在做什么菜。    这位白宫大厨师曾为5位总统当过厨师。他还编写出版了一本《白宫家庭菜谱》。这本书被说成是“20年的食谱,外加一些回忆和历史”。    哈勒在白宫的厨师生涯始于1966年2月1日,1987年9月30日结束。    在白宫的21年里,哈勒写下了本世纪第一本白宫菜谱。它汇集了福特特有的丰盛的密执安饭菜和里根偏爱的精制的奶油冻和肉冻。    他写下的菜谱中有他自己的拿手好菜,也有总统家人爱吃的食物:帕特·尼克松爱吃的烤肉糕、贝蒂·福特偏爱的家制烤面包以及南希·里·根每星期天晚上吃的牛肉丁烤菜。    约翰逊一家很喜欢他。尼克松、福特、卡特和里根夫妇对他没什么怨言。而哈勒则称自己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厨子”,并夸耀自己能做出任何食品,从“小馅饼到五香烟熏牛肉”。    他对记者说,白宫主人的更换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痛苦的”。    “为每位新总统做菜都感到有些紧张……每个家庭的口味都是不同的。”    此时,哈勒就必须了解应该用什么调料,谁的胆固醇高,总统一家是喜欢肉煮得嫩一点还是老一点。    他说,他得同每位总统夫人密切配合,一起制订出总统一家人一周的菜单。    哈勒经常要在几天内准备好一次重要的国宴;还有某位总统的孩子突然带个客人来吃饭也得让他临时作安排。    哈勒对尼克松总统的好胃口仍记忆犹新。尼克松身处逆境时也不会失去食欲,而且相反,还能使他食欲大增。1974年8月在尼克松辞职的前几小时,哈勒看见他穿着睡衣在厨房里找吃的。哈勒说:“他早餐通常吃麦胚芽粉、咖啡和水果。但那天他却要了咸牛肉和水煮荷包蛋。”

8. 朝党报指责汉城要求引渡真由美

【朝鲜《劳动新闻》12月9日评论】题:傀儡们新的不纯企图    据报道,傀儡外务部长官7日派遣所谓“特使”,向巴林方面要求引渡与(南朝鲜客机失踪)事件有关的、持有日本护照的女人给南朝鲜。    既然南朝鲜统治集团把客机失踪事件同我们联系在一起,掀起反对共和国的骚动,我们保留就事件的搜查、处理说明自己主张的应有的权利。    将拘留在巴林的女人移交到南朝鲜,是给事件的公正解决蒙上阴影,进而造成危险的不当的作法。    即使从国际法来看,把她移交给南朝鲜也是不妥当的。她是具有日本国籍的女人。只有在有搜查权的巴林当局在巴林现场搞清楚她是谁以后,才能够提出引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任何理由将她移交给南朝鲜。南朝鲜统治集团企图匆忙地将日本国籍的女人带到南朝鲜,在黑幕中掩盖它们自作自演的罪行,用新的捏造把这一事件和我们联系起来,隐藏着不纯的政治企图。如果把拘留在巴林的日本女人移交给南朝鲜,她将在那种惯常的拷问暴行中被迫进行虚假坦白,成为和我们有关的人物,这是谁都能想象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