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11-07

第 1 版

1. 地拉那电台四日攻击中苏和东欧等国的改革

电台播发的文章说,这些涉及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改革,采取具有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措施。

2. 北约盟国一致支持美苏签署中导条约

美联社五日报道,西欧国防部长们一致支持美苏达成中导协议,但同时保证要增强一些力量以弥补削减导弹所造成的损失。

3. 纳吉布拉说苏军只驻扎在阿十八个省

这位阿富汗领导人五日在莫斯科说,阿总共三十个省,只有十八个省驻有苏联军队。

4. 一些阿拉伯国家可能在阿拉伯首脑会议期间宣布同埃及复交

埃及外交部人士五日说,在首脑会议上将提出一项由阿盟各成员国自己决定同埃及复交问题的建议。

5. 美四家大银行五日降低优惠利率

合众社说,这一行动惠利率合众社说,这一行动旨在在股市大泻后振兴经济。

6. 南非政府五日宣布释放黑人领袖姆贝基

外电报道,姆贝基同曼德拉一起于一九六三年被捕并于第二年被判处无期徒刑。观察家们认为这可能会导致曼德拉获释。

7. 美国对南非政府释放姆贝基等人表示欢迎

国务院发言人雷德曼五日希望有关各方利用这次机会创造对话条件,和平解决南非的政治问题。

8. 苏联最近驱逐了二十名带有艾滋病毒的乌干达留学生

苏驻乌使馆新闻专员四日证实了这一消息。

9. 巴布亚新几内亚五日正式承认斐济政府

巴是承认兰布卡政府的第一个南太平洋国家。

10. 共同体决定对我向法出口鞋重新审查

这是在共同体委员会四日签发的一份开展调查的通知中宣布的。

11. 美国《洞察》杂志文章:世界共产党人数增加威信提高

【美国《洞察》杂志十一月九日一期文章(提前出版)】    据新出版的一九八七年国际共产党事务年鉴说,在过去两年内,全世界共产党党员年增长率为百分之五。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两年出版一次的这个年鉴报道,今年有八千九百七十万党员,而一九八五年只有八千一百七十万党员。    这个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理查德·斯塔说,这些数字并不完全可靠。例如,世界党员人数的增加有一半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它的党员人数从四千万增加到四千四百万(应为四千六百万——本报注)。    斯塔说,他认为,自从苏联开始对他们的左翼批评者采取比较温和的路线以来,苏联统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威望和影响已有提高。    出席去年在莫斯科举行的苏共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比一九八一年上一次代表大会多百分之十五。列席苏共代表大会的有来自一百一十三个国家的一百五十二个共产党组织、左派组织和社会主义组织。    自从一九八五年以来,好几个国家的共产党也已获得合法地位。它们是菲律宾共产党、乌拉圭共产党、海地统一共产党、巴西共产党和苏丹共产党。但西欧许多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已下降。

12. 保加利亚党报文章:十三大是现实主义和广泛民主的大会

【保共中央机关报《工人事业报》11月4日文章】(记者德鲁麦什基发自北京)    中共十三大为中国党确定了在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实行改革的新方针,将以突出理论贡献载入中国史册。    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这个大国的全体党员一致承担使命,要在步入21世纪以前团结全国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将努力做到使全国工业产值翻两番,这将导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成倍提高。    中共十三大的理论贡献在于为中国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改革确定了新的方针;强调中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并且指出这一阶段将持续到中国可以跻身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在某些方面甚至要超过它们。中共十三大的这些理论贡献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    大会通过的决议使人相信,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社会将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将能为中国人民确保更美好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大提出要实行新的社会政治结构。可以预见的政治体制改革,目的在于使党的领导从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各种行政和经济任务的重负下解脱出来,以便让别的专家去施展他们管理国民经济的才能。这样党的工作者就能更有创造性地实现他们的政治领导职能。    中国某些城市和某些省所进行的各种试验表明,政治改革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这给这次代表大会决定要在全国推行政治改革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将来也许会有很多专家要对中共十三大的工作和理论贡献作出各种结论,然而现在就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十三大是现实主义的大会,是体现了广泛民主的大会,是党的领导干部实现年轻化的大会。

13. 欧洲共同体和经互会今年不大可能建交

欧共体对外事务执委德克莱克五日说,主要问题是苏联拒绝承认西柏林属于共同体的领土范围。

14. 西班牙报纸说:十三大表明中国改革进入起飞阶段

【西班牙《阿贝赛报》11月2日报道】题:中国的新一代接过权力    中国的新老交替现在迈出了一大步,一大批新的专家治国论者取代了党的思想家们。这些新的领导人中大部分是经济和生产方面的专家。    此届中央委员会的变动之大是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十三大表明,改革进入了一个起飞的阶段,主张改革的领导班子得到了加强。    据认为,大会之后,中国官方将发动一场广泛的运动以使改革精神深入到人民心中,也将特别坚持强调在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团结思想。    党的很多领导人认为,在此次以实现现代化和更换老一代领导人为目标而载入史册的十三大上选出的新干部,将肩负起为这个国家在下个世纪实现现代化奠定政治经济基础的使命。    这种现代化将把这个亚洲巨人推上最发达国家的地位。

15. 中国加强同西欧合作减少对日美依赖

【南通社北京11月5日电】中国主席李先念离开这里前往法国、意大利、卢森堡和比利时访问。    中国一直努力促进它同西欧的政治对话和加强同西欧的经济合作,在过去几年中尤其如此。中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它在高技术领域对日本和美国的依赖以及使它在世界的贸易布局更趋合理。

16. 苏联驻华大使说:苏准备出版《邓小平选集》

【时事社北京11月5日电】苏联驻华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5日在北京的苏联使馆会见记者,他说:“苏联希望同中国进一步扩大政治对话。”与此同时他还表明,苏联正准备出版收集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著作和演说的《邓小平选集》。    苏联出版中国领导人的选集,这是自60年代中苏对立以来的第一次。    据认为,这是苏联借中国领导班子焕然一新的机会进一步推动改善两国关系的动向,因而值得注意。    今天的记者招待会是为纪念苏联革命70周年,以中国和东方的新闻机关的记者为主要对象而举行的。中国党的总书记赵紫阳在2日会见记者时曾说:“祝苏联的改革取得成功。”对于赵的这一讲话,这位大使说:“赵同志的讲话对苏联方面作出了高度评价。”    但是,关于改善两国的政治关系,这位大使就悬而未决的两国外长互访问题只是说:“希望早日实现。”此外,关于恢复两党关系,这位大使说:“令人悲观的是不能实现。”他暗示,在两国之间仍然存在隔阂。

17. 蒋经国要求下属「切实研究」我十三大情况

【本报讯】据《香港时报》发自台北的消息报道,蒋经国4日主持国民党中常会听取对中共十三大的分析报告后说:“中共十三大会议的闭幕,并不是其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束,中共内部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有关单位应切实研究,以使我们在对敌作战方面,收到克敌制先的效果。”    蒋经国还说:“这次中共十三大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搜集资料,作精确的研判。    “以十三大本身来看,实不止是显示其内部长期斗争的现象而已,并且存在了思想上的矛盾、政策上的矛盾、人事上的矛盾,这些矛盾并没有在这次会议中得到任何解决。中共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论完全是为了掩饰其改革的失败。”

18. 中曾根谈离职后的打算

【时事社东京11月5日电】题:首相卸任前与记者们座谈,表露出要积极开展“元老外交”的热情    中曾根首相5日在首相官邸与记者们即席座谈,谈了他执政5年期间的一些内幕以及去职后如何安身等等。这是首相6日卸任前的最后一次与记者会见。    在谈话中,首相说:“我将休息一阵子。(棒球)已经打完9局。我毕业了。”但是,他又说:“各国的大学及其他单位给我发来了六七份请柬。我想在明年就很快行动起来。”这番话表露了他要积极开展“元老外交”的热情。首相和专门采访他的记者座谈,自从去年12月以来,几乎相隔了一年。首相步入吸烟室以后,就向记者们深深地鞠躬致谢,说是“5年里多蒙诸位关照了”。他坐下后,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历时45分钟。当记者提到首相就职后发表“不沉的航空母舰”谈话这件事情时,首相苦笑说:“我没有料到总理大臣的讲话竟会被如此大张旗鼓地报道。一见报,我慌了,心想‘哎呀,这可怎么得了’。”    记者们问首相如何在首相官邸度过假日,首相欣然披露了他的日常生活。他说:“我不大看娱乐节目。不过,星期天下午,有时也看一看相扑、打高尔夫球的现场转播节目。(今年的)全日本棒球循环赛,我只是断断续续地看了。”记者问首相:“您喜欢哪支棒球队?”首相机敏地说:“不到明天,我不能说。”这个绝妙的回答使得记者们大笑不已。首相还披露,他常常读法国《人道报》、美国《纽约时报》的摘要,所以了解一些世界形势,这就道破了他成为“外交通”的秘诀。    首相说,他在职5年里亲自记的笔记,摞起来高达70厘米左右。首相是位“笔记迷”这一点,早已广为人知。    话题一转到日本前进的道路,首相的表情立即严肃起来,他说:“日本的经济繁荣存在着犹如空中楼阁般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最后,首相对竹下政权提出希望说:“政治家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即席座谈就此结束。

第 2 版

1. 五光十色的免税商店

【美国《读者文摘》月刊(中文版)10月号文章】题:五光十色的免税商店(作者詹姆斯·霍维茨)    全世界第一家免税店创办于1947年,设在爱尔兰善农机场的一个角落里。在它临时设置的东歪西倒的架子上陈列着廉价的威士忌酒和香烟,出售给少数横渡大西洋而正在等候他们的飞机加油的旅客。    这种可说是根据偶然的念头而创立的免税店生意,到了今天已经发展成为60亿美元的兴旺国际商业。而且它仍在不断成长和变化中:    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霍尔机场购物中心出售的货品远超过传统的免税烟酒,至少有5万种之多,包括医药用具,音响设备,微波炉,甚至价格昂贵的钻石。    15年前,丹麦斯特灵航空公司的包机只携带50公斤免税商品在机上出售。今天,每一班包机携带的免税商品都超过1600公斤。斯特灵航空公司在1986年的免税品营业总额达三亿丹麦克朗,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飞行中免税销售活动。飞行销售经理芬奇说,“我们的口号是:坐我们的飞机,坐定了,买东西。”    在大约30多个国际机场和海港,到达的旅客通常在通过移民和护照检查之前,可以在到达站的免税店中买到任何东西,从剃须刀到电冰箱都有。这个主意来自埃及航空公司客运部副总裁西罕·勒奥夫。他说:“到达站免税店是开拓新销路的一种办法,既可避免乘客携带沉重的购得物品上飞机,又可使他们有一次购买免税品的最后机会。”    美国以前只“输出”免税店顾客,可是现在已开始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和迈阿密兴办自己的免税店。    北欧人民居于全世界纳税最重者之列,他们购买的免税品约占世界总销售额的15%。他们的渡轮已经变成航行中的商店,出售的免税品数量甚为可观。    英国的“海联”是世界第八大免税销售渠道。它已经重新装修所有属下船只,使其拥有一个真正免税品超级市场。该组织的市场推广经理台维斯说:‘‘我们要使这些船只有一流高级市场的气派。”    免税品买卖非但为旅客所喜爱,许多厂家、航空公司、机场和航运公司都非常依赖它。例如,圣罗兰公司出口的香水,有百分之七十五是经由免税店售出的。如果没有遍布全球的免税店,金垦公司出品的“金条”巧克力糖恐怕在日内瓦以外便很少人听到过。    据包机航空公司和渡轮公司估计,如果没有免税品买卖盈利的补贴,它们的低廉收费至少要提高20%。至于占世界免税品销售总额几近2/3的各大国际机场,它们的建造和经营费用已经越来越浩大。政府和机场管理当局如果没有这些商业活动的收入,肯定会感到经费支绌的。    但是,在免税店买东西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免税店这个名称,可以说有点名不副实。这里所谓的“税”,指的是进口税和货物税,主要是对烟酒类产品征收的;在有些国家中,这种税可能超过100%。至于其他东西,实际上全属于“国内税”范围,只征收像销售税之类的税项,税率从0至33%不等。    免税店的经营由于不在一国的海关管辖范围内,所以真正免税购入货品的是免税店,而不是顾客。顾客所得的好处,只是免税店根据免税节省而给予的一个折扣而已。

2. 你对雇员粗暴 雇员便对顾客粗暴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2日文章】题:不好好对待雇员,雇员也同样不好好对待顾客(作者罗伯特·凯利)    美国的“服务性行业”现在出现了大问题。其原因是:今天大部分服务的质量象15年前的许多工业制成品的质量一样坏透了。    服务不好在过去重要性很小——至多是使顾客感到不痛快而已。但是现在服务性行业将遇到双管齐下的竞争性威胁。    首先,白宫顾客事务局最近公布了一些令人吃惊的统计数字:96%的感到不满的顾客不直接向公司表示对服务质量差的不满。相反,他们从此以后绝不再登这家公司的门,并把他们的不满向朋友和熟人散布。    其次,在今年7月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发出警告说,国际上将在服务行业方面开展竞争。    服务质量为什么这么糟?经理们归咎于愿意干低薪工作的人的质量低。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为什么拿高薪的工人多年来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高薪并不和好的服务划等号,而麦克唐纳快餐店的经验表明,低薪并不一定服务就差。在管理不善的机构中,存在着一级压一级的等级制度。老板最受尊重,表现不太好,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宽容。如果高级经理对中级经理粗暴无理,中级经理将上行下效,也以同样态度对待他的下级,这样依次类推,直至机构最低的一个人。既然在机构中再没有人可做他的出气筒,于是他就把顾客当作他的下属来对待。    经理们要想改进服务质量,就必须象雇员对待顾客那样对待雇员。经理是雇员的公仆,不单单是老板。他们必须采取友好、有益和有效的态度向雇员提供服务,以使雇员能改进对顾客的服务。    要是美国各行各业的经理学不好这一课,那么美国人在日本人开设的银行中开户存款,乘新加坡航空公司班机旅游或在法国人开的饭店中就餐,他们便不应感到意外。

3. 泸州特曲荣膺国际金奖

【本报讯】曼谷消息:“泸州老窖特曲”最近在这里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饮料食品展上夺得唯一的金奖——金鹰金奖。这是我国曲酒类自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以来第二次赢得最高荣誉。泰国《新中原报》就此写道:“来自中国四川省泸州曲酒厂的各类老窑曲酒格外引人注目,该厂的曲酒以‘浓香、醇和、回味净爽’的风格闻名国内外,在世界市场上享有盛誉”。参加本届展览会的有美、日、匈、澳等20多个国家的70多家公司。

4. 海峡碎了团圆梦?奔丧无路悲剧多!

【台湾《自立晚报》11月2日特稿】题:海峡碎了团圆梦?奔丧无路悲剧多!(记者张弘光)    国内报端广告经常出现的讣闻中,在“友戚世寅学乡,谊衷此讣”的内文里,常出现“亲友陷大陆”的情形,这种至亲亡故无法奔丧尽孝的人伦遗憾,这些年一直在海峡两岸重演着。    国人的观念习俗里,“奔丧”一直是重要的人伦之礼,40年来由于海峡两岸对峙的局势,使得两岸同胞在面临此问题时都有无尽的怅然无奈。    国画大师张大千病逝,他在中国大陆的长子、长女曾到达香港,并向国内有关单位申请到台北奔丧,但被有关单位基于安全理由拒绝,此事曾在香港被渲染成政府不注重人伦的新闻。国内警界一位最近去世的高级警官,生前是公务员无法返乡,去世时在大陆老家太太和儿子都无法回来奔丧,虽然他死前一再嘱咐台湾的家人要跟他们取得联系,但直到瞌上眼睛,他的眼睛始终噙着泪水。他的一位同事回忆此事时说:“老林走得真不甘心!”    这一些悲剧在目前情况下将继续发生下去,因此有人认为政府在开放大陆探亲政策的同时,是否也该考虑这一层面的人道问题呢?    【台湾《自立晚报》11月2日报道】本报近日来接获不少民众来电表示,政府既已基于人道考虑,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但是对于大陆民众来台奔丧,却仍以国安法施行细则以及有关入出境管理办法加以禁止,予人有“为德不卒”的感觉。他们呼吁有关单位秉持开放心胸和人道悲悯,尽速解决大陆民众奔丧的禁令。

5. 梁实秋晚年生活片断

【香港《快报》11月5日报道】文学家梁实秋,前因心脏病告别86年人生。生前遗言:“人死如烛灭。不发讣文,不举行公开丧礼,唯希望葬在台北近郊视野广阔处。”    他于民国64年续弦,娶菁清为妻。他人生最后的12年,有菁清陪伴照顾,生活安定如意。他在民国73年10月24日的遗嘱中写道:“我依然爱你。我故后,你不必悲伤,因为我先你而去,是我们早就料到的事。”    梁实秋的一对子女,赴美留学后,落脚新大陆。他在80岁生日时,以子女都成家立业,不需要照顾,宣布放弃美国绿卡。    80岁过后,他的听力逐渐减退,晚近几近全聋;但是生命力旺盛,临终前,大声呼喊:“给我更多的氧气!”使随侍的亲友断肠。    梁实秋的公子梁文骐目前在台,女儿文蔷在美国。他和韩菁清没有孩子,养的两只白猫,也是他在病床上惦记的对象。

6. 胶囊旅馆在东京吃香

【台湾《中国时报》11月4日报道】由于东京地价节节高涨,薪水阶级住得起的房子距离市区愈来愈远。长时间通勤的疲劳,已够累人的了,万一公司加班,赶不上终班电车,搭计程车的费用更是一大负担。脑筋动得快的日本生意人看准上班族这个弱点,纷纷在市中心开设收费低廉的“胶囊旅馆”,提供最基本的住宿服务,果然生意大好,且有供不应求之势。    所谓胶囊旅馆,就是房间只有2公尺长、1公尺高和宽,仅以容身的旅馆。顾客上门,多半是钻进来就睡,醒了就走,一个晚上收费约4000日元,相当便宜,上班族一个星期利用个一两夜,的确可纾减不少精神压力,难怪利用的人愈来愈多。    目前正热中于多角经营的东日本铁道公司,也计划明年春天在中野车站附近,设立直营的胶囊旅馆呢!

7. 日本的“眼镜城”

【日本《时事周刊》文章】题:“眼镜城”福井县鲭江市    福井县鲭江市被称为“眼镜城”。这座有6.1万人的城市生产的镜框和太阳镜占全国总产量的95%,1985年产品的销售额达788亿日元。眼镜企业大约有700家,从业人员约有7500人。其中,职员在2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92%。这个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手工操作,有200多个工序需要精细的手工劳动。    鲭江市的眼镜制造业已有92年的历史。最初,技术人员是从东京和大阪招聘的。其后,这一行业顺利发展,奠定了有代表性的当地企业的基础。尤其是,在1983年前后,当地的眼镜业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既轻巧又坚固的钛眼镜框,从而形成一股与“轻薄短小”时代相呼应的“钛框眼镜”热,导致眼镜需求量的增长。    从50年代开始,日本光学公司等眼镜和钟表厂商也进入制造镜框的行业,开始对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检验的制度,整个眼镜行业的质量因此得到提高,已经发展到“日本的眼镜走进国际市场”的水平。    现在,在眼镜市场,消费者追求的是独特、花样翻新和时髦。    因此,各家企业都在式样的设计上大作文章。    此外,在日本的国内市场上,太阳镜等廉价品的销路也在扩大。现在,日本的眼镜业正在设法摆脱这种形势,要确立可与意大利和法国并驾齐驱的生产中档和高档产品的地位。    鲭江市的眼镜在国际市场上正以质量、式样和价格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国家的产品展开竞争。

8. 台湾短讯

▲据台《中央日报》报道,台「交通部观光局」十一月四日宣布,台旅行业可组织探亲团,但不能直接带团进入大陆。    ▲据美联社十一月二日报道,台湾前「立委」雷渝齐说,如果他能够访问大陆,将把大陆答应给的两只熊猫带回台湾。台有关官员说,熊猫不得进入台湾。    ▲据台湾《中国时报》十一月四日报道,台湾民众前往台红十字会抢办赴大陆探亲登记的热潮有所缓和,三日约有八百六十人登记,但领表盛况未曾中断。    ▲据台湾《民生报》十月三十一日报道,台「新闻局」出版处表示,远流出版公司申请出版的两部大陆画册《长城万里行》、《千年古都西安》已经通过审查,可望近日核准印行上市。    ▲据台湾《中国时报》十月三十一日报道,匈牙利已同意台「民间」机构在匈设立商务办事处。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民进党二日举行全体中央执行会议,决定不以提案方式将「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的自由」列入党纲,不过,这项决定能否实行仍是未知之数。    ▲据台《联合报》十一月四日报道。台「中华体协」理事长及「中华奥委会」主席张丰绪三日宣布,台将组团参加汉城奥运会。

第 3 版

1. 影坛长青树茱莉·安德鲁斯

【美国《读者文摘》10月号文章】题:影坛长青树茱莉·安德鲁斯    风光如画,一群游客正陶醉于美景中:蔚蓝色的天空,野花点点的翠绿田野,巍峨矗立和白雪皑皑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忽然,空气中传来了熟悉的歌词:“仙乐飘飘,群山含笑,”接着,有个人走进眼帘,莫非真的是……?“我知道他们认得我,”茱莉·安德鲁斯笑着说,“他们一定以为我常常这样,永远是剧中人玛利亚·冯达拉普!”    这是安德鲁斯小姐最爱讲的个人轶事。那时她住在格斯塔特镇她自己的寓所,正在为了准备在伦敦举行演唱会而健身练声。她解释:“我不断在山路上跑上跑下,而且不时吊吊嗓子。”主演《音乐之声》长留亿万观众心中    在世界上亿万人心目中,茱莉·安德鲁斯将永远是1965年影片《音乐之声》中的男爵夫人玛利亚。奇怪的是,她的生活和影片中那位勇敢女人的生活很相似。同样是充满了孩子和歌声。    “安德鲁斯超越了银幕,简直是伸出手臂来拥抱观众,”一位影评家写道。观众也报之以拥抱。尽管她在事业上起落很大——她有一些电影票房纪录奇差,在1970年代中期更完全没有拍过一部影片——但她至今仍是好莱坞一位受欢迎程度历久不衰的明星。    《音乐之声》发行迄今已经有22年,但她似乎一点也没有老。她那头有如商标的红金色短发已经稍微改装,现在的发型显得更清雅而少了几分淘气。她身段苗条,白皙的典型英国人皮肤散发出健康活泼的神采。    茱莉·安德鲁斯所扮演过的角色,包括歌剧《卖花女》中的土气卖花女伊丽莎,和喜剧电影《雌雄莫辨》中那位冒充男扮女的落魄歌手等。不过,茱莉    ·安德鲁斯的真人更像……对了,玛利亚·冯达拉普。她是个以家庭为中心而对事业怀有矛盾心理的人。她喜爱演戏,但却经常推辞要她远离家庭的工作。    茱莉·安德鲁斯1935年在伦敦附近的瓦尔顿——泰晤士镇出生,父亲是教师,母亲是钢琴演奏师。她4岁时父母离婚,后来母亲改嫁加拿大男高音泰特·安德鲁斯。泰特发现小茱莉嗓音洪亮,而且音域广达五个八度音程,令人惊奇。    茱莉10岁就和父母在音乐厅同台表演。她虽然要站在木箱上才够高对着麦克风,但是一鸣惊人。1953年,当时正筹备在纽约上演伦敦音乐剧《男朋友》的导演,在伦敦马戏场看了她的默剧演出后,马上邀请她演一个角色。《男朋友》一剧令她在19岁便成为了明星。一年后,她在一出改编自萧伯纳《皮格梅隆》的音乐剧中,扮演伊丽莎·杜丽多一角,从此便在戏剧界一帆风顺。接着她又在《英雄肝胆美人心》剧中扮演姬纳维尔,和饰演阿瑟王的李察·波顿演对手戏。    茱莉·安德鲁斯并非只有甜美的声音和俏丽的容颜,不过,这个事实好莱坞直到约20年后才承认。不错,60年代中期她确是最大的明星。她的第二部电影《丁副官》大受影评家赞赏,第三部影片《音乐之声》更是卖座鼎盛。不过,茱莉为了避免戏路受固定,于是冒险地演了些难获观众好感的角色,例如《星光灿烂乐升平》中脾气暴躁的女演员罗兰士、《艳谍飞龙》中的敌方间谍和《激情》中的叛国秘书。这些片子在影评和票房上都一败涂地。她把家庭放在第一位1969年,她和电影编剧家、导演、制片布莱克·艾华斯结婚。她以前曾和英国布景设计师东尼·沃顿结过婚,而且生了一个女儿爱玛,这时已7岁。艾华斯则有一个11岁的女儿珍妮法和一个9岁的儿子杰夫。    茱莉作了一个她自称‘‘深思熟虑的决定”,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如有需要宁愿牺牲事业。她留在家里陪伴孩子,直至1972年才东山复出。    她在丈夫游说下,于离开银幕4年后重出江湖,在影片《十全十美》中扮演‘‘年纪较大的妇人”。接着又在另一部也是艾华斯制片的电影《乌龙好莱坞》中,饰演一位公众形象完美得无懈可击的影后——和她本身的形象很相似。    1982年的影片《雌雄莫辨》,使她取得了个人的胜利。    在她的最新的影片《个人二重奏》中,茱莉又成功地扮演了一个难演的角色:一位患多样性硬化的小提琴演奏家。她以一贯的一丝不苟态度去演这个角色,而且学习拉小提琴,务求在银幕上的“演奏”逼真。

2. 中央情报局的秘密战争(十三)

面对国内外众多的敌人,贝希尔向中央情报局发出信息,要求与其建立新的关系。他要求提供安全与情报援助。凯西认为,中央情报局有义务帮助贝希尔,但是这件事不能公开进行,而是应采取秘密行动。为了保证计划行之有效,中央情报局就得更加密切地卷入黎巴嫩情报部门的工作,就得给他们配备先进武器和电子监测及通讯设备。    里根总统批准了这项行动计划,计划最初申报的费用为60万美元。但实际上,这项计划一年的费用就超过200万美元,很可能达到400万美元。    1982年9月14日是贝希尔就任总统的前9天。这天下午,他在其长枪党贝鲁特东区办事处大楼发表讲话。按计划,他要在下午5时会见正在贝鲁特访问的几名以色列情报部门的官员。下午4时10分,一声巨响,楼内一枚炸弹突然爆炸,大楼完全倒塌,贝希尔一命呜呼。    中央情报局秘密帮助贝希尔的计划尚未实施,亦无迹象表明这件事情已经走露了风声。然而,贝希尔毕竟被暗杀了,这对于中央情报局来说确实是一种灾难性的打击。    贝希尔被暗杀成了黎巴嫩一连串灾难性事件的先导。两天后,以色列部队允许长枪党民兵进入贝鲁特巴勒斯坦难民营进行报复。现在,贝鲁特萨布拉和夏蒂拉这两个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名字已经载入了黎巴嫩大屠杀的史册。以色列情报部门估计,难民营中约有700到800名巴勒斯坦人惨遭屠杀,其中许多受害者是妇女和儿童。    两周之内,贝鲁特机场附近兵营的一些战略要地部署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多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一部分,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黎巴嫩,监督外国部队最终从黎巴嫩撤走。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和以色列军事情报机构开始调查是谁谋杀了贝希尔。经过深入了解,他们追查到一位负责处理这起谋杀案官员的头上,这位26岁的长枪党的反对党的成员实际上是叙利亚情报机构的一名上尉。以色列人确认,这位上尉会向叙利亚在黎巴嫩的情报活动负责人直接报告周围的一切情况。    以色列人认为,叙利亚总统阿    萨德以一种铁的手腕控制着他的国家,以致使人们感到在秘密策划这样一项计划,但是没有证据。有关情报表明,这项所谓叙利亚情报官员们制订的计划属于绝密文件。    (十三)

3. 昔日报童尼哈夫创办出美国最畅销报纸

【香港《明报》10月27日文章】尼哈夫计划要创办一份报纸的时候,人人耻笑他不自量力。他没有气馁,纵然是孤军作战,也要实现理想。由他一手创办的《今日美国》日报,已成为美国如今最畅销报纸,拥有读者500多万人。尼哈夫老怀大慰,却不自满,照样用心做好份内的工作。    他说:“我的出身是一个送报童,尝透穷困的滋味,所以从来不敢以大人物自居。”尼哈夫的成功,全赖自己不断的奋斗,贯彻始终,屡败屡战,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而成,他冲刺的能量来自小市民不甘心一生处于卑微境况,山自爱、自励,以致信心百倍,独自走上一条崎岖的人生路途,勇夺锦标。    尼哈夫今年已经63岁,满头白发,两鬓如霜,精神矍铄,目光如炬,健康的身体,好像永远有用不完的活力,与他不断添增的财富与名誉,刚好成正比例。尼哈夫满意地笑着说:‘‘年轻的时候,自己忙于奠基创业,无暇停下来细致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今天我已年届退休,才发觉这个世界的确很美。”    《今日美国》日报从内容、设计、包装,以致售卖情况、读者反应等等,无一不胜过国内其他报纸,达至骄人的成就。尼哈夫办报的成功秘诀,遂引起大众强烈的好奇心。    他说:‘‘我把公司上下职员视为一支军队,自己肩负主帅一职,要求大家严守纪律,遵行机构的宗旨,尽忠职守。他们有失误的地方,我绝不会容情,或会拍桌大骂,或予以撤职处分;若是他们表现良好,我会予以奖赏。但无论如何,私下我们都是好朋友。”    尼哈夫自幼父亲去世,母亲把他抚养成人,还不到10岁,便懂得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他做过送报、送外卖的工作,虽然今天已是一位显赫的富豪,对于自己卑微的出身,却从不讳言。    他说:“否定自己过去的人,试问又怎能迎接将来,把握今天?”

4. 美儿童办的报纸:《记大事新闻》销量达三十二万份

【香港《文汇报》10月30日报道】这群记者是最具潜质的新闻工作者,他们访问市长、教育部门的高层人士,甚至是亚利桑那州的州长,他们报道有关虐待孩子和学生自杀的消息,但这群新闻工作者其实只是一群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    一份以凤凰城为基地的儿童报纸《记大事新闻》的工作人员,就是由数百名年龄由6至14岁的孩子组成的,他们负责一切的大小采访,而且将有关消息写成新闻报道,印成报纸,在亚利桑那州各地免费派发。    不要以为报纸是孩子办的,读者一定不会多,事实上这份孩子办的《记大事新闻》,销量达32万份,比该州不少地方报的销量还多。    这份儿童报的合伙出版人,是35岁的王安森和他的妻子莎伦,两人是8年前开始着手创办一份“和孩子们息息相关”的报纸的。    结果这份真正由孩子办的报纸十分成功,现在,这份报纸出版12至28页,广告所得收入,已完全能抵消整份报纸的经营开销。    这些由孩子们负责的访问,不仅只在他们的报上和读者见面,该州不少电视台和电台,亦往往喜欢采用他们的消息及新闻。这班十岁左右的记者都已很“老”资格的了。

5. 称赞其《震撼世界的十天》「坚持了真理」

【法新社莫斯科10月22日电】题:苏联报刊纪念《震撼世界的十天》的作者的诞辰    苏联报纸22日在纪念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诞生100周年的文章中,赞扬他关于布尔什维克1917年革命的第一手材料的报道“坚持了真理”。    在过去几天中,苏联报刊以大幅版面介绍了这位名字与许多苏联英雄一起用金属板镶刻在克里姆林宫墙上的记者。但是,他的书却被禁了二三十年,直到1957年。    由列宁作序的《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出版于1919年。后来,因该书提及了托洛茨基的作用而被斯大林所禁止。1924年11月,斯大林公开攻击里德的“错误”。    《共青团真理报》22日说:“这本书在十月革命这一问题上坚持了真理”,尽管一些人“直接或间接地”试图对这一点提出质疑。    法新社记者从苏联一家图书馆中获得的《震撼世界的十天》1957年俄文版显然是这本书未经删节的版本,该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列宁和托洛茨基。    在此间纪念布尔什维克革命70周年的前夕,托洛茨基仍没有恢复名誉,尽管苏联新版的关于十月革命的百科全书中提到了他。    约翰·里德32岁时因患斑疹伤寒死于莫斯科。

第 4 版

1. 阿里亚斯及其“厨房内阁”

【美国《新闻周刊》10月26日一期文章】题:朋友的一臂之助    无论是在勇敢地面对里根,还是在驳斥奥尔特加时,奥斯卡·阿里亚斯都一再证明他就是他。但同其他政治家一样,这位哥斯达黎加总统周围也有一批可靠的顾问和亲信。阿里亚斯极大地禀承了他一直赞扬的已故约翰·肯尼迪的作风,行事多依家人和朋友提供意见。他组成了年轻的、有时是保守的三驾马车顾问班子。他的所谓厨房内阁包括他的妻子玛加里达、现任办公厅主任的律师、其弟罗得里戈和他在英国学习时的同学约翰·比尔,比尔曾为阿里亚斯1985年竞选出谋划策,是智利血统的经济学家。    据大多数人认为,39岁的玛加里达期望她丈夫成就一番事业,正如阿里亚斯自己期望的一样。他俩1970年在阿里亚斯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学习3年回到哥斯达黎加后开始会面。如今,阿里亚斯称他妻子为“政治上极其敏感的女人”,由于她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使阿里亚斯得以在1985年大选中获胜。“是玛加里达为我赢得了胜利。”他这么说。玛加里达拒绝接受这样的称赞。她说,她确实同阿里亚斯“极其坦率地”讨论问题。    47岁的比尔看来是对阿里亚斯政治上转变起了关键作用的人物。一些批评阿里亚斯的人把比尔描绘成在幽暗中活动的人。比尔也许是对总统最有影响的顾问。但一位驻圣约瑟的西方外交官说:“并无阿里亚斯受他控制的事,因为他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一位总统助理估计,阿里亚斯80%的讲话稿是由比尔起草的。他又说:“没有一篇重要讲话的内容玛加里达事先不清楚。”    比尔的左倾政策,尤其是对桑地诺分子的温和立场遭到哥斯达黎加一些保守报刊的猛烈抨击。但阿里亚斯通过任命63岁的罗德里戈·马德里加尔·涅托为外交部长有效地平衡了比尔的观点。马德里加尔是律师,对马那瓜持强烈的怀疑态度。他受到哥斯达黎加保守分子和华盛顿的信任。阿里亚斯41岁的弟弟、办公厅主任罗得里戈为总统处理安全和国内政策。此外,罗得里戈还领导一个委员会,监督管理哥斯达黎加9000人的保安部队和该国情报机构。有些哥斯达黎加人批评阿里亚斯搞裙带风和着力为自己树立总统形象。反对党天主教社会统一党的议会少数派领袖鲁道夫·门德斯·玛塔说:‘“我认为,如果内阁只致力于树立总统形象并为此耗费国家资源的话,那是危险的。”但上周诺贝尔和平奖公布前在哥斯达黎加举行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71%的人支持阿里亚斯。阿里亚斯现在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阿里亚斯及其厨房内阁可以欣慰地笑了。

2. 桑戈尔:最富法国情调的非洲人

【法国《费加罗报》10月16日一期文章】题:桑戈尔,一位担任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的非洲人    列奥波尔德·桑戈尔是葡萄牙人后裔,属塞雷尔人种,1906年生于塞内加尔的若阿勒。从他的一生来看,他将成为一位最富法国情调的非洲人。    对于担任过教授、议员和部长的桑戈尔来说,法国是他写出了许多伟大作品、实现了许多伟大抱负的地方。法国这片土地也是他可以表现自己的黑人气质的地方。在他看来,是各民族成功的融合造就了法国。而且他无疑将把自己的情况作为例子。他的光辉的大学生活为他提供了便利。    所有参加贤人委员会的人都强调了一点:学校教育和军事训练是融合的最重要因素。    1928年10月,桑戈尔在达喀尔樊尚大街的学校毕业后,进入巴黎路易—勒格朗公立中学。    在达喀尔上学时,他在拉丁文、希腊文、法文、代数方面都名列第一。    1935年,桑戈尔成了第一位获得法国学衔的非洲人。    然而,他没有丢掉他的根,并成了黑人气质和性格的颂扬者。    1937年,桑戈尔在法国图尔市的德卡尔特公立中学当教师,给工人们上法文课。1955年,作为法国总理府国务秘书,他成了埃德加·富尔内阁的成员,并在1960年当选为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后于1981年辞职。    由于他精通各种语言,通晓各国文化,因此,他在1984年曾因善于捍卫一些普遍的社会准则而当选担任了莱维—米尔普瓦公爵的职务。    桑戈尔一直在捍卫着“第三世界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方面的交流”。    他主张“恢复非洲的价值”,但同时,他也提到有33个国家把法语作为国语和官方语言,并准备与法国联接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共同建立一个“有机的共体”,这个共同体具有法国的文化影响,但也会在经济方面产生影响。

3. 温伯格因何挂冠

美国官员2日宣布,国防部长温伯格因夫人癌症恶化而提出辞职。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在美苏首脑会谈前夕他提出辞职的真谛到底何在?    温伯格于1981年担任里根的国防部长至今已达7年。他为扭转美国军事力量不断下降的局面不遗余力。他是“星球大战”计划最有力的鼓吹者和支持者,并为此拨出了巨款……    由于美国政府预算连年出现巨额赤字,1988财政年度的财政预算赤字可能达到1900亿美元,因此,朝野纷纷要求里根采取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削减国防开支。特别是10月19日开始的持续已达半个月的股票暴跌之后,各界纷纷认为巨额赤字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形下,里根同意考虑继续削减国防开支。美报说,这是温伯格最近几周来遭受的一个重大挫折,    其次,温伯格是里根政府中有名的鹰派,素以对苏联采取强硬方针著称。他认为,“星球大战”计划是对付苏联的重要战略手段。现在,里根政府可能同意在美苏首脑会晤后,在下一轮的军备控制会谈中讨论“星球大战”计划,这使温伯格十分不满。美国前副国务卿劳伦斯·伊格尔伯格说,温伯格的辞职“大概将除掉政府里最反对军备控制的人”。    第三,在对外政策方面,特别是在军备控制问题上,温伯格和国务卿舒尔茨总是经常发生争论。美国报纸说,温伯格辞职后,舒尔茨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高级官员将可以放手去搞了。(本报驻联合国记者洪育林)

4. 首相管得宽 众臣大不安

【英国《泰晤士报》10月21日文章】题:大臣们对撒切尔夫人“工作太努力”表示担心(记者菲利普·韦伯斯特)    高级大臣们对他们所认为的撒切尔夫人工作负担过重和决心参与来年各项重要立法的细致的制订工作表示担忧。    首相已负责内阁三个委员会的工作:处理政府立法议程中争议最多的项目;征收社区税和在教育与住房方面普遍实行改革。    她还是至关重要的内城委员会的主席,该委员会的工作影响到政府好几个部门,她已把该委员会的任务定为她的第三届议会的首要任务。    高级大臣发表了这样的观点:首相以她在保守党内无可争议的地位和作为世界舞台上的领袖人物,应该准备退出这些有争议的问题,把贯彻执行她的纲领的细小事情交给她的内阁同事去做。    她也许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政府应该一个人说了算,她不相信自己的同事能完成这项工作    大臣们认为,由于她用来处理国内事务的时间过多,她还可能失掉她对国际事件的控制力。

5. 当今世界女杰

【美联社纽约10月6日电】据遍布全球的250家报纸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英国首相玛·撒切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妇女。    发表于《妇女家庭杂志》的这项调查结果是根据包括苏联的《真理报》、伦敦的《观察家》周刊、《中国日报》和《印度时报》在内的遍布世界各大洲的出版物的回答得出的。其他重要妇女的排列顺序是:    ——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    ——特雷莎修女    ——南非民权领导人温妮·曼德拉    ——伊丽莎白二世    ——《华盛顿邮报》董事会主席凯瑟琳·格雷厄姆    ——美国第一夫人南希·里根    ——希腊文化科学部长、女演员迈利斯·迈尔库里    ——苏联第一夫人赖莎·戈尔巴乔娃    ——欧洲议会的第一任议长西蒙娜·韦伊

6. 克里姆林宫深院探秘

【日本《读卖新闻》10月29日文章】题:揭开克里姆林宫深院帷幕——书记处会议实现民主(驻莫斯科记者木村晃三)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外界所知甚为有限。因此,10月初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在摩尔曼斯克市同当地居民对话时,有人问:“给你寄信能收到吗?”这位总书记立刻回答说:“会收到的。信件全部都看。其中最重要的要提交给政治局。每月一两次定期把来信按内容分类,在政治局上研究。”    在定期举行的星期四政治局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人的发言内容是不公开的。政治局的决定自1982年底安德罗波夫政权成立时开始在各报刊登。内容虽然简单,但这项揭开克里姆林宫深院帷幕的尝试却是颇有新意的。    顺便提一下,从今年8月6日到10月15日共刊登了9次决定,从项目类别看,经济为16项,占绝对多数。其次是外交11项,福利6项,其他9项。内容涉及到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取消阿塞拜疆经济大学决定的,处分造成卡缅斯克铁路惨剧的有关人事的,成立高质量点心、面包合作社的,对怀孕女工要进一步优待,等等。    准备这些议题及资料,待政治局作出决定后具体执行的是书记处。    据苏联新闻社社长法林介绍,出席书记处会议的包括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书记、政府各部部长、中央委员会部长以及专家等。有时因讨论问题的需要,连各共和国、州及地方的党委书记和企业的党组织负责人也列席会议,举行百人以上的大型会议。总书记一般是不参加会议的。不过对于重要议题,会上要传达总书记的意见。会议主席由“第二书记”、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担任。若他缺席则由政治局委员兼书记的扎伊科夫和雅科夫列夫代替。    谈到最近会议的特点,法林认为“气氛相当民主”。“不仅国家的、一般的问题,涉及到个人的具体问题也提出来讨论。对一个问题会有10个人或20个人发表不同意见。即使意见针锋相对也没关系,但不喜欢抽象的空话”。    会议上的决定不仅仅是要求或只是批评,而是明文写上限期和由谁负责执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公布负责人的名字,接受评价。    因此,负责筹备会议的中央委员会各部是相当忙碌的。为提高会议的效率,搜集资料要花费很多时间。    涉及地方问题时要派调查团去当地进行调查。有时为了解真实情况还要会见投寄书信的人。

7. 漫画:风见鸡

风见鸡(风标是中曾根的绰号)选一个稳定的竹(竹下登)桩(原载日本《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