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11-01
第 1 版
1. 重大的成功在于解决了理论问题
【路透社北京十月二十九日电】(记者马克·奥尼尔)中国总理赵紫阳在概述中国今后五年将走的道路时所用的最聪明的一招是一种逻辑上的跳跃,这使得可以进行广泛的改革而又使这些改革不会受到批评者的批评。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初级阶段论的新提法使中国的改革者能够放手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这种新提法今年早些时候就出现在官方的报纸上,赵在讲话中强调了这一提法使它具有前所未有的份量和权威。 在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策对头与否,不仅要看它们的效果,而且还要看它们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否正确。 他还说,就经济政策而论,赵的讲话的重大的成功之处是它解决了理论上的问题。 他说:「新的提法为得到股利和债券利息、收入有差别、搞私营工商业和办其他事情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另一位外交官说:「社会主义对历史和变革有一种强烈得多的观念。社会主义国家确定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从而确定它们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是重要的。」
2. 困难很大但可以做到
【路透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马克·奥尼尔)据出席党代会的代表说,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和行贿受贿现象正在共产党内蔓延,党内的改革是一个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刊登了一些代表的异常坦率的谈话,这表明代理总书记赵紫阳在实现他所宣布的清理党和改革政治体制的目标时,面临的任务艰巨得吓人。这些代表是在讨论赵紫阳25日发表的基调讲话时讲这些话的。赵紫阳在谈到共产党的现状时说的非常坦率。 赵紫阳说:“在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上,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主要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封建主义影响远未肃清。” 北京的一位家庭妇女说,老百姓对大会上讨论的党内滥用特权和物价上涨问题感到关心。 中国的一位编辑说,党内进行改革是困难的,但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努力清理自己的队伍。 自1921年建党以来,它经常开展运动,清除那些在政治上和道德上背离党的方针和纪律的分子。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这次清理党的队伍成功的可能性比过去历次都要大,因为政府正在建立监察和调查统,目的是同党的系统分开。 他说:“已经逮住并惩处了一些大鱼,其中包括一位省长和一位中央委员。” 他还说:“谁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可能说的是一回事,实际情况是另一回事。但是,中国共产党是在努力。”
3. 日记者「责问」许士杰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9日报道】海南岛建省筹备组组长许士杰在记者 招待会上说:“海南岛欢迎外国人士投资,也欢迎各位先生们有空来旅游,洗洗海水澡、晒晒太阳。” 在一片笑声中,时事社记者站起来说,不久前,他和另外两三位日本同行向中国有关当局申请到海南岛一行,但未获批准,理由是海南岛建省工作尚未完成。在又一片笑声中,许士杰说,他对此事实不知情。但无论什么人要去海南岛,都是欢迎的。
4. 「资本家」参加党代会
【德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一个名叫关广梅的“资本家”作为党代表参加党代会,成了这次大会引人注目的人物。 据这次党代会说,大家必须忘掉因“关广梅象”在全国引起的有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争论。 关广梅说,因她的成功的管理方式而引起的争论是“荒唐的”,就好象有人问你的鞋子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一样。
5. “希望邓小平蒋经国见个面”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8日报道】10月27日下午两点,皮介行在西交民巷新闻中心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在谈到《自立晚报》记者访问大陆之事时,他说:“有人走在前面,就一定有人跟在后面。”他说,到大陆来并没有到外国的感觉,除了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记者招待会有点不习惯之外。 最后,他表示希望邓小平与蒋经国能在有生之年见个面,“即使是随便谈谈”也好。
6. 骨肉缘何不相爱 何必转与外人亲
【《美洲华侨日报》10月30日报道】台湾记者皮介行到北京后发表了一篇题为《和平、民主、统一——我来大陆采访探亲的说明》的文章。文中说他“身为台湾年轻知识分子,想不出两岸必须仇视对立的理由”。 他说:“不要让‘骨肉不相爱,转与外人亲’的悲剧再持续下去了”。他说,“我认为十三大决议会对海峡两岸前途影响很大,所以我借便到北京理解十三大”。
7. 虽是“初级阶段” 却已累煞记者
【日本《东京新闻》10月31日报道】仿照赵紫阳把中国确定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说法,在每天都参拜人民大会堂的记者中,也有人说,这次向外国记者的开放程度也是“初级阶段”。中国第一次设置新闻中心,服务是细心周到的。若问记者能否得到想要了解的情况,那是要打问号的。 从26日至31日,每天都是上午和下午轮番举行记者招待会。记者中常有人说:‘‘这完全是集中授课。”“记者招待会一个接一个,真是累煞人。”
8. 共同社述评:中国在改革的理论化方面遥遥领先
【共同社东京10月29日电】题:中国在改革的理论化方面遥遥领先(记者伊藤正) 美国《时代》周刊1986年第一期曾经指出,通过邓小平的改革,中国国民恢复了活力,停滞不前的经济得以迅速增长。该刊还预言,苏联和东欧国家有可能从中国的方式中寻求已经没有生气的社会主义的出路,那时候,世界形势大概就要发生变化了。 似乎可以说,《时代》周刊的预言已经言中。苏联在1986年2月召开的第27次共产党代表大会效仿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提出了改革和公开性政策,从而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开始着手重建工作。苏联的改革也是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其结果,出现了同西方以及中国改善关系,停止军备竞赛的趋向。国际关系正在出现明显的变化。 莫斯科电台10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开幕后不久,马上播发了苏联国际评论员的座谈节目。在这个节目中,评论员们指出,中国的改革“成果惊人”,并说,对于苏联的改革,中国的经验“非常有益”。苏联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中国的10倍,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军事大国,已迎来革命70周年。今日的苏联大概不会同中国一样也把自己放到“初级阶段”的位置上。但是,我在前不久访问苏联时看到的苏联国民的生活“远远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赵紫阳报告语),同中国相比并没有拉开多大距离。这恐怕是因为,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当中与国防生产相关的数额太庞大了。让人感到,如果把那一部分去掉,不是连中等发展国家的水平都赶不上吗? 最痛切地认识到这一点的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看到初级阶段论会有何感想呢?让苏联的改革起动的这位总书记曾经使用过一个修正的措词,那就是把过去“发达”的社会主义降了一级,改成了“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但是苏联把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改革的实践加以理论化的工作完全落后了,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了传统教义的抵抗。 赵紫阳的报告说,在技术革新和国际化向前发展的今天,中国如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就不能取胜,在经济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就不会缩短。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与之完全相同。正如日美贸易结构所表明的那样,在今天的技术(日本)剥削资源(美国)的时代,中苏两国都不能麻木不仁。 中国以适应这一时代的改革走在了前面,在加速改革的理论化方面也走在了社会主义国家各国的前头。克里姆林宫的理论家们大概现在正在精心研究初级阶段论吧。
9. 惊人坦率谈致富
【路透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罗伯特·巴斯勒)中国新的共产党企业家们今天大谈利润、承担风险、投资和高薪。这种场景与华尔街更相称,而与长城的故乡不相称。 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4名代表被介绍给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记者们时用的是“农民企业家”之类的称谓。他们以惊人坦率的态度谈论一些仅20年前还会受到严厉批判的经济概念。 关广梅称经济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这些身为企业家的代表避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而且常常提到职工从办得好的企业得到的利益。创办上海一家养鸡场的42岁的企业家解释了他的致富为什么是合法的:“标准是看你是否帮助别人与你一道富裕起来。” 关广梅坚持说她在经济上的成功与她在政治上的成功没有关系。但是一位由农民变成的厂长(她今年43岁,雇用着1200名工人)所持的看法看来使她的一些同志感到吃惊: “我们富起来了,政治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美联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艾博论)关广梅说,致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好事情。关是中国劳动阶层的女中之杰,是中国最有成就的妇女之一。 关女士坚持认为,她的收入和她雇用1000名工人的做法是符合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主流的。 实行经济改革的邓小平的政府同意这一看法,授予了她劳动模范的称号并对她的成就表示祝贺。 在中国,致富仍然不是没有阻力的。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曾报道了关女士在走向成功的曲折道路上所遭到的各种批评、干涉与反对。
10. 北京决心放弃空想社会主义
【德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最近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谈得不多,因为他们不想把马克思主义信条作为束缚这个国家的发展的教条。 大约30年前毛泽东作出的建立人民公社的决定一 夜之间实行了共产主义,而他的务实的继任人则采取了比较理智的做法,时间要维持到下个世纪中叶。 自从5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的因素是“发展生产力”。 这种新方针表明北京决心放弃空想的社会主义,赞成采取现实态度。 现在在理论上相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以生产数字和财富为后盾。 中国领导人继续谈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思想,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思想基础和概念使他们有了活动的余地,因为为了继续进行他们的改革试验,他们需要有这种活动余地。 这次党代会表明,以前禁止谈论的题目如市场经济、竞争、利润、私有制和私有贸易等现在正在付之实施。土地私营、租赁交易、雇用和解雇工人的选择、贷款、公司破产和股份等问题已不再被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或资本主义的,而是进行发展的必要的手段。
第 2 版
1. 世界谷物产量预计将减少
国际小麦理事会最新估计,一九八七——八八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可能为八亿零二百万吨,而上一年度为八亿四千八百万吨。
2. 日本财团在澳大利亚修筑铁路
日本多家银行、企业组成的财团与澳合资修筑一千五百公里铁路,连接澳北部的达尔文同澳西部、东南部珀斯、悉尼等城市。
3. 苏联与印度同意扩大双边贸易
印度报纸报道,苏印双方预定今年贸易额为二十九亿美元,比去年有进一步增长。
4. 股市下跌可能影响美国农民收入
据农业经济专家估计,股市暴跌,影响投资,在今明两年里,可能使农民收入从四百亿美元降至三百八十亿美元。
5. 欧洲经济共同体执委会提出一项取消资金流动控制的建议
路透社二十八日说,根据这项建议。到一九九二年年底前,共同体成员国应全部取消对共同体内部资金流动的控制。
6. 台湾将减少对美国输出
台「经济部」官员二十六日说,五年内由现在的百分之四十五降至百分之三十三,以抵消美国保护主义压力和扩展海外市场。
7. 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数连续第四天上升
据合众社报道,三十日一天上升了五十五点二○点,收盘时达到一九九三点五三。
8. 中共进行两项大胆尝试
【台湾《自立晚报》10月27日文章】题:中共进行两项大胆尝试(该报政治经济研究室特稿) 中共“代理总书记”赵紫阳在十三大开幕报告中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后,随即有两个主管改革的高级官员证实了两项大胆尝试。 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经济改革研究室主任杜润生在周一透露,中共考虑大陆的土地权可以在农民间互相转让。中共“国家体制及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说,中共正制定法规保障私人企业的权益及引导其走上“正确方向”。 中共的改革理论往往落后于实际发展。当然,理论亦反过来影响实际发展。在大陆的农村由于发展乡镇企业,有大批劳工转到该等企业,自然产生土地使用权变动的问题。 中共现时的观点是农民只能拥有土地使用权而不能享有拥有权,拥有权属于土地的拥有集体——即“乡村委员会”。这种一分为二的方法会否使土地转向私有化,仍有待观察,但是中共集体所有制可能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土地权的可以转让及私人企业扩大其规模,是中共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后颇值注意的方向。中国以农立国,农村的改革必然带动整个大陆的变化。初步可预见的一个可能的发展是:农村可能出现土地使用权集中的现象;农村人口会涌向乡镇企业或城市,扩大私人企业的规模,这似乎逃不脱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农村必然出现的情况。总的来说,大陆的经济可能进一步搞活,农民因投资土地改善土壤,在其转让后可获得补偿,也乐意保养其永恒土地。生产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从某一角度来说,中共的土地及私人企业的政策似乎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靠近。
9. 从削足适履到「削履适足」
【纽约《中报》10月30日社论】题:从削足适履到“削履适足”——评析十三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共十三大揭橥的政治路线,对今后数年内的政策制订将有极大的影响。 首先,人们注意到,赵紫阳虽然在报告中仍然声称“四个坚持”,但实际上却对大陆社会上一些已经冒头的资本主义做法,一一予以肯定,其中包括私有制、股份制、利息分红、“剥削性收入”(即非自己劳动所得、而是资本投资所得的收入)、计件工资制等。在关键性的市场问题上,赵紫阳特别强调要加强市场功能,而且将市场体系自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扩充到资金、劳务、技术、房地产和信息方面。市场机制的扩展,势必大量削弱中央计划的功能,使整个经济体系的结构与运作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中心思想,其实就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纲,所有政策的出发点与依据,视能否提高生产力而定。在这前提下,赵紫阳重申必须集中力量进行建设、全面改革、对外开放,并且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与其说是中共理论上的突破,不如说是在“四个坚持”的大旗下,试图将改革措施合理化的一项尝试。今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虽然政治作用重于理论贡献,但至少官方愿意“削履适足”,宁愿修正马列以迁就中国的现实,就以此点来说,不能不说是个大进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马列主义的研究中,无疑有值得重视的地位。
10. 改革家的风格
【纽约《美洲华侨日报》10月26日文章】题:这是改革家的风格——读中国民航的一封信(作者 李基凯) 今年夏天,我在北京因购机票、坐飞机一事心里窝点火儿,回美后就写了一篇小文《老兄,你们搞什么名堂?》(见本报9月11日二版——本报注)直指北京售票处,语气很不客气。事后,虽有不少读者赞扬意见提得好,但我却并没指望它会产生什么实际效果。随之也就丢到脑后了。 我的估计错了。 10月15日,《美洲华侨日报》社的一位负责人交给我一封信。打开一看,是中国民航寄来的。当时我的心稍稍往上一提,立即挤出一句潜台词:咦?难道是反驳我的那篇小文章?于是双目急扫全文。 我的估计又错了! 原来,这是一封郑重地、诚恳地接受意见的信,是一封认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是一封真正对国家、对旅客利益负责,并充溢着改革者的情感和风格的信。 这说明,现在中国民航的领导作风已经大大改观了,不能再用过去的老眼光看他们了。 过去,我们海外同胞常常有种情绪,觉得国内有些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很难听进批评意见,工作很难改革。这也有些道理。然而,事务总在变化。在中国今天的一片改革形势下,对有些事情似乎也应刮目相看。过去一直被有些人称为“老大难”单位的中国民航,近几年来,工作也确有不少进步,事业也在迅速发展。据说今年年初,领导班子又作了较大调整。这就更是一个有利条件。从这封来信中,人们也不难看出,目前中国民航的领导班子确实显示出了某种改革家的风格。这是十分可贵的。我们预祝中国民航的工作今后取得更大的成绩。
11. 纽约《中报》报道:台新闻界争相报道十三大
【纽约《中报》10月28日文章】题:十三大与中共对港澳台的政策 十三大是有史以来最受外界注目的一次。相信是台海两岸彼此开放的交互作用,台湾新闻界对十三大也极其注目。由于《自立晚报》触发的保守冷风,各报刊派员赴北京采访中共党大会的企图虽告打消,但《中国时报》、《联合报》以至国民党喉舌的《中央日报》均在报禁下宝贵的篇幅内,拨出显著篇幅报道敌对党的大会。十三大召开当天和第二天,《中央日报》每天均以3篇文章报道评析十三大。两张“民营”大报则除了透过该报香港记者转折报道十三大外,更分别借用香港两份英文时事周刊《远东经济评论》和《亚洲周刊》发自北京的评析。
12. 合众国际社报道:三名英教师在拉萨开非法书店被查获
【合众国际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麦杰思)一些官员和一位英国人士今天说,西藏警察搜查了3个英国教师开办的一家“非法”书店,拘留了其中一人,促使另一人逃离中国,并没收了大约1000册图书。 自从当局10月7日在西藏首府拉萨发生反中国示威以后采取的行动把外国记者赶出西藏以来,这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对外国人采取的第一次公开报道的行动。 西藏外事办公室发言人在接受来自北京的电话询问时说,这起案件涉及到在与西藏政府有联系的西藏政协创办的一所学校里教英文的两位英国人。他说,这两个人还非法开办了一个私人英语学习班。 他说:“他们的(语言教学)录音磁带有达赖喇嘛的一些讲话。”
13. 我们叩开大陆之门(十)
从老百姓的生活中,也可强烈地比较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别。他们的生活显得非常悠闲,但是,如果你经历过几次他们那种消极、不负责的态度后,你就会知道,悠闲和不进取有时只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侯德健跟我们说,他刚到北京时,觉得“这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中午一点半想找家餐厅吃饭,找遍大街小巷居然都打烊了!因为他们要午睡了!”午睡是中国大陆很普遍的习惯,而且不是“小憩”而已!一位曾在台湾设厂现在在大陆设厂的瑞士商人告诉我们,一样的厂,一样的技术设备,在台湾,他只花了9个月便完成了,在大陆,他已经花了一年多还没进入状况。除了因为文革的教育断层,使得大陆的中生代知识素质较差之外,他们那种一睡要睡到下午三四点的“午睡”习惯和消极的工作态度是最令这位瑞士商人印象深刻的。 文革十年的浩劫在现在的大陆仍到处可见其斑驳的遗痕。这位瑞士商人所切身感受到的“知识素质低落”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因此,中共在这几年拼命发动“在职进修”。但是,除了使得人才断层之外,文革也成了中国大陆很大的一个心结、一个社会问题。 在大陆车站买票,有三个窗口 ——“人民币”、“外汇券”、“港币”。排长龙的都是“人民币”的窗口,而且只见售票小姐拿着一只小麦克风对着顾客吼来吼去的。我们曾在广州火车站的“人民币”售票口暗中地观察了一下,结果发现售票小姐售出一张票,从“对吼”到“成交”,至少要5分钟。另外两个窗口就利落多了。而且,有许多观光大饭店是不准本地居民进去的。我们曾碰到3位广州的年轻人,他们有好几次是以广东口音骗过了饭店的服务生,以为他们是港澳同胞,才有机会混进一些大饭店参观。如果换上一口四川或是山东音,那就“门都没有了”。 计程车司机是大陆最为人羡慕的职业,他们的收入约为一般人民的2倍。不过,在北京,计程车虽然满街跑,但大多数都是“拒载”的,因为他们的奖金提拔比较少;在广州就完全不一样,计程车像台北一样,只要有生意上门,一定来者不拒,而且横冲直撞。 (十)
14. 纽约《美洲华侨日报》认为:皮介行的大陆采访与李徐有不同点
【纽约《美洲华侨日报》10月30日社论】题:台湾记者采访中共十三大 台湾“环球新闻社”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夏联会成员皮介行22日经菲律宾到达中国大陆探亲,并采访中共十三大开会新闻。这是继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赴大陆采访和《人间》杂志记者赴大陆采访之后,第三批前往大陆的台湾记者。 皮介行跟李永得、徐璐年纪相差不多,但人们很容易地看到他跟李、徐两人有一个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李、徐虽然不顾台湾当局的禁止,仍然坚决地在大陆采访探亲,但他们大致是以台湾当局统治下的言行尺度与立场写文章和报道的,对大陆疑心重重,不时还故意讽刺一下“中共”,以显示长期“戒严文化”影响下台湾养成的政治式的“客观”习惯。皮介行则全然不同,他虽然以“台湾的年轻知识分子”、“新闻工作者”、“一个台湾人民”、一个“党外人士”名义来发言,他实际上的发言内容却令人感到,他是以中国人一份子的主人身份,跳出两岸政权对立的框架与束缚,表达了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看法与愿望。 如果说,李永得和徐璐的大陆之行产生的是开路作用和争取了台湾的新闻自由,那么皮介行的大陆之行则是开创了台湾新闻人员脱离了国共对立的框架,以中国人一份子的身份到对岸去公开评论国事、进行交流和展望国家前途的行动先河。
第 3 版
1. 答读者问
河北井陉矿务局邵树生等同志问:《参考消息》明年订费为何上涨? 答:中共中央1956年12月18日“关于扩大《参考消息》订阅范围的通知”规定,《参考消息》每月订费9角。“文化革命”中《参考消息》月订价因政治需要被降为5角。粉碎“四人帮”后才调至8角。在目前情况下,如月订价继续维持8角,《参考消息》的出版发行已难以为继:一,纸张价格比以前上涨2倍多,订价连纸钱都收不回来,加上发行费率和其他费用都上涨,《参考消息》严重亏损,增加国家负担(实际上也是广大读者的负担)。二,《参考消息》目前订价低于同类报纸,而其成本大大高于同类报纸,因为它的材料均来自国外,仅电讯费就十分惊人。同时,它在全国有25个印点,各种费用较高。三,《参考消息》是全国唯一正版不登广告的报纸,广告收入大大少于一般报纸。四,《参考消息》需要技术更新等种种自身发展的经费,有亏无盈势必影响其发展,结果也对读者不利。 鉴于以上原因,本报不得不报请中央批准调价。我们如实向读者交底,希望一贯支持本报的广大读者理解并继续大力支持。我们将加倍努力,使《参考消息》以新的面貌回报读者。 江苏朱琳、四川余江、湖南肖建国等读者来信:我们觉得《参考消息》明年调价是合理的。每月订费一元二角,不过半斤肉钱。现在,知识产品不值钱,知识分子待遇低,这是很不正常的。遵照价值规律,比起一般物价,《参考消息》的报价还是低的。在尊重知识、崇尚知识的时代,我们应该大力支持象《参考消息》这样使人增长见识的好报纸。
2. 中央情报局的秘密战争(七)
1983年,接受这种安全和情报援助的重要人物大约有12个。其名单是不断变化的。在那个时间内,它包括有:前法国殖民地乍得总统哈布雷。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带头开展了推翻哈布雷政府的运动。哈布雷在中央情报局秘密提供的准军事援助下,于1982年上台了。中央情报局之所以向他提供援助,为的是使卡扎菲陷于困境。利比里亚领导人塞缪尔·多伊。多伊的贴身警卫摩西·弗兰扎马顿中校,变成了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后来他于1985年带领一支机枪队伏击多伊的吉普车,企图夺取政权。多伊未曾受伤,可是弗兰扎马顿被捕了,他供认了同中央情报局有关系,供出了他为中央情报局从事的间谍活动,包括中央情报局组织的这次暗杀活动。事件发生后,中央情报局的高级官员们担心了好几天,他们担心中央情报局会被不公正地指责搞暗杀活动。然而,弗兰扎马顿在此次政变企图败露一周后被处决了,因此,中央情报局原来担心的事并未发生。菲律宾总统马科斯。马科斯是美国的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他曾准许美国在菲律宾保持海空基地。他也曾对付共产党叛乱活动。马科斯的统治以他去年逃离菲律宾而告终。同美国保持着密切关系的尼迈里。是卡扎菲在非洲的又一障碍。尼迈里在1985年4月被他的国防部长发动的一次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黎巴嫩总统阿明·杰马耶勒。中央情报局迫切希望得到保证:阿阴·杰马耶勒不被推翻或者象他的兄弟贝希尔·杰马耶勒那样被杀害。贝希尔在198年9月即将担任总统职务的时候在炸弹爆炸事件中丧生。 还有一些情况——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不太明显的。可是在凯西专放情报的公文包里,安全援助活动是一项最重要的活动。 凯西认为,他必须坚持不懈地为这些秘密活动和关系辩护,即使这些活动和关系所取得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的,或者是没有明显效果的。 这是一种使中央情报局保持有成功机会的办法。而就凯西而言,中央情报局需要使它在世界上保存一切这样的机会。这些安排是否走得太远了?他认识到,是走得太远了,至少从理论上讲是这样。因此,如何对之加以控制呢?凯西的回答很简单,他要亲自参与监视和控制。 (七)
3. 要敢于向“不治之症”抗争
【日本《周刊时事》10月17日报道】题:使癌症患者成功地登上勃朗峰的“认识生活价值疗法”(记者伊豆仓哲)原编者按:今年夏天,“癌症患者登上勃朗峰”的新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功地登上勃朗峰的是“认识生活价值疗法实践会”的成员。这一成功往往被认为是“超人的壮举”。不过,关于“认识生活价值疗法”本身,主要倡导者伊丹仁朗医师指出,“谁都能做到”。据说,这一点是这种疗法的最大优点。记者以伊丹医师的话为中心,探讨了这种疗法的内容。 所谓认识生活价值疗法、是说,“每天以建设性的积极态度生活”能治疗癌症等多种疾病。这不仅仅是面临死亡的病人的一种消遣或安闲,而始终是一种治疗方法。 在人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抗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能力,这是众所周知的。比如在治疗癌症过程中,人体本身对癌细胞的增殖也不是袖手旁观,而往往是同癌细胞进行斗争。进行这一斗争的主角之一是一种叫作淋巴细胞的白血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淋巴细胞是“免疫作用的中心”,它具有攻击癌细胞的力量。 因此,问题在于,在进行各种各样的人为治疗的同时,如何加强身体本身具有的这种作用。据伊丹说,这种作用“因人的精神准备和生活方式而异,既能加强,也能削弱”。 伊丹医师解释说,“这是因为,如果坚持具有‘生存意义’的生活方式,那么,在大脑就会产生希望和期待等‘良好的兴奋’。”即这种良好的兴奋通过大脑边缘系这一本能的中枢,传输到自律神经的中枢——丘脑的下部和同激素有关的脑下垂体,造成免疫活动的增强和异常细胞的减少,促使癌细胞退化。 伊丹医师指出:“很多人一谈到癌病的治疗,就只想到在医院进行的治疗,譬如作手术或吃药等。却忘记了医院以外的由自己进行的重要治疗。应该在医院接受可能的治疗,不过,如果不同时实行‘后一部分的治疗’,就会吃亏。” 伊丹医师说:“惧怕死和疾病是非常健康的心理。没有这种惧怕心理,是不正常的。因为想干不能干的事情,所以紧张感就会越来越强烈。对恐惧的心理不去管它,重点放在追求有意义的度日上。” 认识生活价值疗法利用这种“感情的法则”,使癌症患者积极生活,目的在于提高免疫力等自然治愈力。 另外,伊丹医师还指出,这种疗法对“各种疾病,如胃溃疡、风湿病等都有效”。
4. 妻子要理解「钻研迷」丈夫
【英国《星期日快报》9月27日文章】题:太空发明成功夫妻言归于好(作者迈克尔·沙纳汉) 两年前,珍妮特·基德差点儿提起行李离开她的丈夫桑迪·基德。 原来,桑迪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后即钻进他的花园小屋琢磨起他那不切实际的想法,她对此非常生气。一天深夜,他突然冲进家门,高声喊道:“成啦!” 今天,基德夫人住在世界另一边的一所奢侈豪华的房子里,而且还有一辆高级小汽车,因为航空工业科技人员认为,她的丈夫搞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发明之一。基德在花园小屋里的发明可能意味着人类有一天将用34个小时就能登上火星,从伦敦到悉尼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这一发明可以使这位早年的机床学徒工成为亿万富翁。 现年50岁的基德是5年前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时开始自己的探索的。他确信,科学家们所谓的“太空推进”——用最少的能源达到最快的速度——可以通过陀螺仪获得成功。 基德所设计的装置形似钻石,高度约18英寸,在一条横臂的两端各有一个陀螺仪,接上一个电钻,就可以使机身旋转,然后用一个模型飞机发动机转动陀螺仪,于是陀螺仪就使机器升空。 但是,英国公司现在也许不得不出高价买下他的发明专利,因为一家澳大利亚公司的经理人员从电台广播中听到关于基德的消息后就立即乘飞机前来与他签订聘用合同。 现在,基德在墨尔本有一个办公室和一个车间,并获得了数百万英镑的资助来从事研究工作。 基德的工作得到了伦敦某大学教授的支持。这位教授说:“这项研究工作基本上意味着,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而无须从后面排出大量废料。基德的机器将旋转运动改变成直线运动,它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5. 千姿百态添情趣 一缸金鱼满室春
【香港《快报》9月28日文章】金鱼,是人类经过近千年驯化培育而得的一群具有千姿百态的观赏鱼类。 体型,有狭长的,也有短圆的;头部,有皮肤皱起成肉瘤的,也有皮肤细嫩而平坦的;眼部,有眼球突出眼眶的,也有眼眶内生成二只充满液体的水泡。另外,有鳃丝裸露的翻鳃类,有鼻膜特别发达而形成的立球,也有因缺乏蓝色反光层而使鳞片变得透明的种类,以及鳞片中间凸起而两边凹陷的珍珠鳞。其胸、腹、背、臀各鳍,有的成双,有的单一;有的较长,有的尚短;有的发达,有的则退化。金鱼的色泽更是变化多端,难以捉摸,有木色、黑、蓝、紫、紫蓝花、素蓝花、五花、红白花、透明花、网透明花、红、橙、银白、铁色及喜鹊花等,多达15种。 金鱼各部位的种种变异,在鱼体上的不同组合,导致了各品种金鱼的形成,但按其体型特征区分,一般分为:金鲫种、文种、龙种、蛋种4大类,按其变异特征可分为:文鱼、高头、龙睛、虎头、狮头、丹凤、水泡、朝天龙、蛤蟆头等。
6. 日本制成耐高温电子元件
【时事社东京19月16日电】科学技术厅无机材料研究所宣布,它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制作出即使在温度大大超过以往温度的情况下也能工作的半导体电子元件。通过开发被称作立方晶氮化硼的大型单晶体,制成了这种半导体电子元件。据认为,可以把这种电子元件应用在宇航器和原子能方面。 这种大型单晶体,其晶体结构、硬度和导热性都同金刚石相类似,是用被称作“温差溶剂法”的特殊方法制作的。据说,以这种大型单晶体为材料开发的半导体电子元件即使在650摄氏度的高温下也能发挥作用。 无机材料研究所的综合研究负责人山冈信夫等人指出:“目前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集成电路中还不能利用。不过,这次的成功为开发高级的半导体元件开辟了道路。”
7. 计算机绘制艾滋病毒产生的蛋白酶结构
据美国《科学新闻》报道,英国科学家使用计算机绘制了艾滋病毒产生的蛋白酶的三维结构,这种结构在研制新的抗艾滋病毒药物方面可能是重要的。
8. 动物患梅毒的历史可能早于人类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九月十日报道,美国芝加哥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检查印第安纳州出土的一万二千年前的更新世熊骨损害情况时,发现这种损害是由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引起人患性病梅毒的细菌相似。迄今发现人最早受梅毒细菌损害约在三千年前,而这些熊骨则比之早了八千五百年左右。
9. 提取铅中贵金属新方法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10月1日报道】英国的不列颠金属精炼公司研创了提取铅中所含贵金属的新方法。 这个新方法称作“底部吹氧吹灰法”,不仅可节省能源费用60%以上,还实现精炼方法的高速化。这个方法主要是为提取银而研创的,但也可能用于处理贵金属。 这种方法是,不对熔化的金属的表面吹空气,而使用特殊设计的倾斜炉。 这种倾斜炉的特点是从底部注入液态金属,使氧化处理时间比过去短得多。
10. 速度最快的存储元件
日本《每日新闻》十月十三日报道,富士通公司十二日试制成功能够以零点五毫微秒的速度取出所存信息的存储元件。
第 4 版
1. 苏美首脑会谈定于12月7日举行
美国务卿舒尔茨10月30日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会谈后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都同意从1987年12月7日开始在美国会晤。
2. 苏联要求在海湾部署一支联合国海军部队
这是苏副外长沃龙佐夫10月30日在访问科威特时说的。
3. 英国保守党主席特比特30日辞职
他将留任一周,以便让撒切尔夫人有时间确定新的人选。
4. 洪森首次表示愿在12月与西哈努克会晤
柬伪总理洪森10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愿意在12月12日至30日期间在巴黎与西哈努克进行会谈。
5. 苏朝再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国际军事人士30日说,苏联和北朝鲜10月中旬再次在日本海举行较大规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6. 南朝鲜对大学进行突袭
美联社报道,南朝鲜警方31日凌晨对4座城市里的至少15所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突袭,搜获了数以万计的燃烧瓶、标语等示威游行用品。
7. 伊朗向巴格达发射导弹
伊拉克通讯社报道,伊朗在30日又向巴格达发射了一枚导弹,这是伊朗本月第5次用导弹袭击伊拉克首都。
8. 印军可能一周内撤离斯里兰卡
印度总理拉·甘地30日说,他对印度部队很快就能扫清斯里兰卡的泰米尔叛乱抵抗力量满怀信心。 有外电说,维持和平部队可能在一个星期内离开这个岛国。
9. 的士装电椅 对付劫车匪
据美联社报道,为了对付劫车匪徒,现在巴黎街上已有五辆装有“电椅”设备的的士。 法国交通业全国工人联合会秘书阿路斯说:“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装置。它看不见但很有效。” 阿路斯说,“电椅”通电后会使坐在后座、企图袭击司机者有两分钟时间瘫痪,但不会昏迷。
10. 苏联便衣警察30日拘留《公开性》杂志两名编辑
美联社说,他们是在走出编辑部大楼后被抓走的。
11. 美总统竞选 花掉五千万
据美联社报道,联邦选举委员会说,想在1989年接任里根入主白宫的候选人迄今已在选举中花费了5000多万美元。 共和党筹款比民主党多。共和党候选人共筹集了4370万美元,已花掉3540万美元;民主党集资2660万美元,已花费1910万美元。
12. 鸣枪贺婚礼 走火伤八人
据路透社报道,在约旦的婚姻风俗中,被邀观礼的嘉宾往往以鸣枪表示庆祝,新人亦引以为荣。但在最近的一次婚礼中,1名嘉宾却因此而意外走火,射伤8人。 据警方说,该宗意外事件发生于约旦以北的马弗拉克附近的赞区村。虽然官方极不赞同婚礼的鸣枪礼仪庆典,但该村居民却阳奉阴违,结果造成8人遭枪伤的悲剧。
13. 扫文盲变成扫文化 教育局主席闹笑话
据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帕斯科县的成人和社会教育局促请当地的商人参加反文盲运动,但却在宣传运动中闹了笑话。 成人和社会教育局把传单寄给当地商人,上面竟写着:「让我们一起扫除文化。」「文盲在美国是对我们的经济、失业和生产力损失的一大威胁。在这个科技年代,美国只有扫除文化才可以在世界市场有竞争力。」 成人和社会教育局主席里德·温茨十月二十日说,传单是由他的部门发出,并经他审阅。 里德·温茨对此事「感到尴尬」。
14. 世界协定时间:今年底闰一秒
据《香港时报》报道,国际报时局已在巴黎决定,1987年12月31日世界协定时的最后时刻23时59秒,要加闰秒一秒,成为59分60秒,然后就是1988年1月1日0时0分0秒,以符合国际原子时的世界协定。
15. 美报传戈尔巴乔夫受到挑战
【美国《纽约时报》10月30日文章】题:人们认为推迟安排最高级会议同戈尔巴乔夫受到挑战有关副题:苏联助手们的报告说,前盟友指责他搞个人崇拜(菲利普 ·陶布曼发自莫斯科) 据苏联官员们说,戈尔巴乔夫的一个主要支持者上周在一次党的会议上指责他助长个人崇拜,从而点燃了一场政治危机。这场政治危机可能已造成推迟安排一次最高级会议。 一位官员今天说,戈尔巴乔夫似乎已经经受住了这个挑战,现在感到很放心,放心到足以把举行最高级会议的事干下去,以便签订一项消除中短程导弹的协议。 这位官员说,戈尔巴乔夫的问题是这样开始的: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党组织首脑叶利钦10月21日在中央全会上,在一次引人注目的、事先没有安排的讲话中同戈尔巴乔夫决裂。 叶利钦一直是戈尔巴乔夫为改造苏联社会而作出的努力的热情鼓吹者。但是这些官员报告说,他指责戈尔巴乔夫正在助长一种有破坏他的计划之势的个人崇拜,从而使得中央委员们目瞪口呆。 他们说,叶利钦对委员会的委员们说,由于对首都地区变化的速度缓慢感到沮丧,他要辞去他的莫斯科党内职务。一位官员今天说,他几天后撤回了这一辞职威胁。 总书记的政策讲话是常常公开发表的,但是辩论总是秘密进行,会上的发言通常被认为相当于国家机密。 因此,苏联官员们谈论上次会上出现的不和谐的声音,是很异乎寻常的。 据这些官员报道,叶利钦还批评党的第二号人物利加乔夫,说他缺少同情心。 这些官员说,在叶利钦发言后进行的激烈讨论中,利加乔夫指责他管理不善,并说,他已提出警告,他不适于当莫斯科党的首脑一职。 据认为,利加乔夫的发言是给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两人的一记耳光。利加乔夫和戈尔巴乔夫在公开讲话中常常听起来有矛盾。 中央委员会委员当中出现任何反叛,或者只是闷在心里的反对,都会是戈尔巴乔夫严重关切的一个问题,叶利钦事件大概已使他为巩固权力而作出的努力受到了挫折。 苏联没有公开报道叶利钦的行动,但是最近几天首都纷纷谣传,上周的会议上发生了某种对抗。官员们愿意讨论这些事态发展这一点似乎部分地是由于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增加了公开性的结果。还不清楚戈尔巴乔夫是怎样控制住这场危机的,或是这场危机是否可能在革命70周年纪念庆祝之后再次爆发。 苏联官员们说,叶利钦上周同戈尔巴乔夫的决裂看来主要是由于对变化的速度慢不耐烦和担心这位苏联领袖正在成为一个比实际更高大的人物。
16. 阮文灵谈越过渡时期 初级阶段的任务
【本报河内10月27日电】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在22日发行的《共产主义》杂志十月革命70周年特刊上发表题为《十月革命与越南革命》的文章。 文章说:“我党六大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特点,并且指出越南在过渡时期的困难、复杂和长期的性质。越南的最大特点,不通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从小生产起步。六大指出,目前越南经济是多种成份的经济。这些特点具有决定性地支配着越南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内容和形式。我们过去所犯的主观、急躁的错误,主要是因为没有牢固地掌握和深入地研究这些特点”。 文章说:“根据列宁主义思想,我国的过渡时期一定要经过许多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它的特殊历史任务。当前在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经济社会基本稳定,为今后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创造必要的前提。” 文章说:“在经济方面,越南共产党强调改变思维必须正确确定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以便发挥劳动者的主动作用和创造性,解放生产力,开拓国家的所有潜力,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关系,首先是同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关系,以便促进生产,稳定生活。” 文章说,关于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六大强调越南经济社会全面改革工作的范围之广和性质之复杂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改革的任务提出了必须改组机构和更新干部的迫切要求。如果我们正确贯彻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实行民主化和公开化,所提出的任务就可以解决。必须更新评价干部的观念。 现在评价干部的最高标准是在更新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符合革命的总的改革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任务的成效。
17. 战后美苏首脑会晤一览表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10月30日电】里根总统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计划12月7日在华盛顿会晤。以下是美国总统和苏联领导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进行一系列会晤的一览表:瑞士日内瓦 1955年7月18一23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以及英国和法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他们讨论了裁军、放宽对东西方接触的限制等问题。美国戴维营1959年 月25一27日、艾森豪威 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对美国进行两周的 问结束时与他举行了会谈。双方同意设法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特别是裁军 处于分裂状态的柏林问题。法国巴黎1960年5月16日,一次东西方首脑会晤在开始当天因赫鲁晓夫要求艾森豪威尔就美国U—2侦察机侵犯苏联领空一事道歉而流产。奥地利维也纳1961年6月3—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举行会谈。双方同意保持接触,但未就核试验、裁军和德国问题达成协议。美国葛拉斯堡罗1967年6月23—25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中东危机、越南战争和限制军备等问题,但没能解决他们间的分歧。苏联莫斯科1972年5月22—2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双方在东西方缓和问题上取得进展,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和反弹道导弹条约,还就卫生和环境保护以及空间合作问题签订了协议。美国华盛顿1973年6月18—25日,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在避免核冲突方面进行合作。苏联莫斯科1974年6月27日—7月3日,尼克松总统同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并签订了限制核武器的临时协议。苏联海参崴1974年11月22—24日,美国总统福特和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芬兰赫尔辛基1975年7月30日—8月2日,福特和勃列日涅夫在欧安会35国首脑会议上再次就限制战略武器问题举行会谈。奥地利维也纳1979年6月15—18日,美国总统卡特和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双方结束了长达7年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签署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瑞士日内瓦1985年11月19—21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马乔夫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加速削减军备会谈,但没有就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和人权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冰岛雷克雅未克1986年10月11—12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谈。会谈因苏联要求美国保证10年内不部署太空武器不欢而散。
18. 科报透露:苏准备派兵去伊拉克
【德新社麦纳麦10月30日电】在苏联副外长沃龙佐夫30日与科威特高级官员进行会谈之际,科威特新闻媒介报道说,苏联已做好派兵去伊拉克的准备,如果这对保卫伊拉克和莫斯科在中东的利益有必要的话。 科威特《火炬报》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苏联外交官的话说,如果苏联想派兵去伊拉克,那么他的国家就有可能在某个时间派兵去伊拉克。这句话还有阻止伊朗越过伊拉克边界作战的一层意思。 这位外交官抱怨非交战的海湾阿拉伯王国使用它们的石油美元援助伊拉克,企图在巴格达与莫斯科之间“制造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