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08-15

第 1 版

1. 传伊朗正在日内瓦同美国和以色列进行极其秘密的谈判

据日内瓦《瑞士报》十三日报道,伊朗代表团由霍梅尼的儿子率领,美以代表团则由美非官方人士和以色列顾问组成。谈判的目的在于防止美伊在海湾发生冲突和伊朗想通过以色列得到新武器。

2. 菲律宾十三日遭受三年来最大台风的袭击

美联社报道说,至少有九人死亡,数千人无家可归。台风已进入南中国海。

3. 阿富汗游击队十三日用美制「毒刺」导弹击落一架苏运输机

喀布尔电台说:这架飞机运载一些重要物资,机上十二人全部死亡。

4. 苏联和民主德国部分撤出叙利亚的军事顾问

英国《外事报道》十三日报道,有一千人已撤离,另一千五百人将撤离。苏还拒绝向叙提供SS—23导弹。

5. 埃及前内政部长伊斯梅尔十三日在其家中遭人暗算险些身亡

据中东社报道,伊斯梅尔是萨达特总统时期的内政部长,萨达特执政时期的另一位内政部长哈桑·阿布·巴沙在今年五月五日也遭人暗算并身负重伤。

6. 民主党说对里根既往不咎 共和党保守人士感到失望

【美联社华盛顿8月13日电】(记者拉里·马加萨克)美国民主党的一位发言人说,里根总统在向伊朗出售武器并将所得款项转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的事件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一旦他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我们对他的错误就应该既往不咎”。参议员乔治    ·米切尔在代表民主党对里根就这一事件发表的讲话作出反应时说,总统承认责任“在他身上”,这是对的。    但是,他说,向伊朗出售武器以换取美国人质获释的政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米切尔是前联邦法官,同时也是参议院伊朗武器事件调查委员会成员,他在严厉批评的同时又伸出了橄榄枝,说他希望总统获得成功,因为那时美国也会获得成功。    这位参议员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实现武器控制。”他赞扬了里根为达成一项武器控制条约而不断作出的努力。    【法新社华盛顿8月13日电】保守的共和党人13日说,里根总统昨天的讲话缺乏他就任总统之后最初几年所具有的那种魄力和坚定信念。保守派积极分子理查德·维格里说:“里根早年的魅力、精力和热忱都消失了。”这次讲话非常乏味,非常令人腻烦。”他还说,因此,他的支持者都感到沮丧“灰心”。    原来宣传,里根的这次讲话是就人们等待已久的总统有关“伊朗门”事件的表态,但是,开明派和保守派都一致认为,这次讲话同这一许诺是不符合的。因为他的讲话三分之二都用于谈论拟议中的超级大国核武器条约以及预算和贸易政策等保险没有争议的问题。    《纽约时报》说,里根“小心翼翼地避开没解决的问题、矛盾和指责”,“他躲开了大多数尚未解决的问题”。    参议员保罗·西蒙说,虽然里根承担了责任,但他“并没有谴责违反法律、销毁证据或破坏宪法的行为”。

7. 西方专家认为:苏将在工业开发太空方面领先

【英国《泰晤士报》8月10日文章】题:俄国在工业上控制太空的总计划副题:价值200亿英镑的“能源”式火箭旨在用太阳能开发能源和矿物资源    西方专家们认为,苏联即将在工业开发太空方面居领先地位。    在英国拒绝增加太空研究开支的时候,俄国却计划在太空设置一公里宽的反光镜,以便为城市照明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这项计划的第一阶段只需要10年就能成为现实,计划在2002年开始的下一个阶段将发展巨型太阳能发电站,用红外线激光束送下数百兆瓦的电力。    苏联宏伟的太空计划旨在解决世界上的能源和污染问题,使全世界能够利用太空的无限矿物资源和能源资源。这会使设在地面的发电站过时,从而消除再次发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威胁。    价值200亿英镑的“能源”式火箭使这些计划可以成为现实。它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试飞。据苏联人士说,这种新火箭运行良好,经过充分改进之后一次能把270吨的载荷送入轨道。    “能源”式火箭高200英尺,能运载相当于9架美国航天飞机重的物品。它的8台主发动机产生1.7亿马力的动力,在技术上远远领先于任何西方的火箭发动机。    它能够在前往火星和月球的途中发射大型的永久实验室,并且建立绕轨道运行的太空工厂。俄国人声称,不久他们就能够每年从3个大型发射平台上将数万吨物品送人太空。“能源”式火箭使太空站进入的轨道还比任何载人地球卫星高78倍。这种太空站在22500英里的高空运行,适合执行侦察任务,而卫星却在低得多的轨道上运行,只能对地球的一半进行监视。    设在卡勒姆的联合王国原子能局太空推进器负责人和英国主要航天咨询公司商用太空技术公司的火箭专家艾伦·邦德说:“我的同事和我研究了俄国的许多主要专家发表的太空研究材料。我们确信,在太空工业化的道路上俄国人领先多年,并且即将受益,这会使他们在经济上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始终如一的局面:早在1975年,俄国人放弃了同美国进行太空竞赛的想法,转而执行了一项非常长远的经济计划。美国人仍然不相信这一点,他们不能想象在美国之外能有任何重大创举。但是,苏联的计划显然彻底落实了。他们的火箭看上去可能显得粗糙,但是它们的发动机性能领先若干年。”    一些专家认为,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是对苏联太空总计划的最初线索的初步反应,但是邦德先生说:“星球大战计划是由于对俄国人最近几年在激光上的大量研究工作的误解造成的。他们设想军事意图是主要动力,而事实上主要动力不是军事意图,而是经济意图。”    从1986年的发射次数可以看出苏联活动的频繁程度:在各国进入地球轨道的103次航天活动中,其中俄国占91次。    现在,俄国人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将宇航员从一个太空站调到另一个太空站,屡次打破耐久纪录,首次对失重影响进行研究,并在练习对接、分离、在太空行走、修复航天器和为航天器补充给养。

8. 法报文章:欧洲在宇宙空间崭露头角

【法国《世界报》7月15日文章】题:宇宙空间:欧洲崭露头角    欧洲在宇宙空间方面能否得到发展,以及它在这个领域与美国、苏联及中国、日本这样的国家相比将占据什么位置,这一切都取决于欧洲国家作出的选择。    全国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达勒斯认为,欧洲应“在未来15年内继续作出努力,以加强它在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领域中的地位”,而且还要征服一个新的领域,即“由人来开发太空”。    欧洲航天局起草了一份欧洲航天远期(1987    ——2000年度)活动计划:    一、“阿丽亚娜—5”重型运载火箭可以在海拔36000公里的高空把一个近7吨的弹头送入轨道,这枚运载火箭预定在1995年首次发射;    二、哥伦布计划,其中4个组成部分将在1994年作为尤里卡计划的第二部分开始实施;1996年在元件上突破,将把它们放到美国载人空间站上去;1991年搞极地发射场(发射一种专门的卫星);1988年搞一种独立的飞船,为未来的欧洲空间站打下基础。    三、赫姆斯航天飞机,1998年第一次发射。

9. 《巴西邮报》报道:巴西和中国将联合制造卫星

【《巴西邮报》8月10日报道】巴西还没有完成其空间计划,这项计划预计从1989年起发射4颗卫星,现在可能要推迟。但是,巴西已经在同中国谈判联合制造一颗技术上更为先进的卫星,而且可能于1991年发射。巴西的卫星重115公斤至150公斤,而两国制造的卫星将重1300公斤。    这是中国在发展空间技术方面第一次尝试同外国合作。最近巴西人士说,“卫星将是两国所有”,两国制造的这颗卫星,将对两国的自然资源进行勘察。除了利用卫星发回的图象资料以外,还可以向其它国家提供服务。

10. 中曾根谈“理想的首相”

【本报东京8月13日电】日本首相中曾根本月12日接受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NHK)采访时,就“理想的首相”发表了看法。    宫崎绿(NHK播音员):在这种时代,如果考察国际社会中的领导人,例如总理大臣曾在国会等场合就理想的首相发表过看法,并提出五项条件。其中哪条最重要呢?    中曾根:那还是“不管众人怎么说,我干我的”这一条。所以这么说,日本的政治特点是任潮流发展。大家都推诿责任,随波逐流。我当上政治家后特别注意到的问题是发展到太平洋战争的过程。当时,不管近卫、米内,甚至东条,没有一个总理大臣想打仗。即便同中国的战争,也没有人想扩大。当地的军人们要扩大,结果随波逐流了。日本的政治是顺流而下的,最后落进深潭。当时,如果有人挺身而出,说绝对不能那样做,或许能够阻止。战后不能让这种事情重演。因此,由于总理大臣掌握的信息最多,能够分辨好坏,所以应以自己的职责阻止坏事发展。错了,自己承担责任。这种类型的政治家多少都是需要的。

11. 日将以国际合作方式研究超导

【时事社东京8月8日电】通产省8日决定了1988年度新方针,要在国际合作体制下,推进下一代技术的核心    ——超导的研究开发。具体做法是:从今年秋季到明年春天设立由国内外企业参加的“国际超导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及由国内外研究人员参加的“超导工学研究所”,以委托研究的形式促进研究。超导工学研究所预定于明年3月在东京近郊设立,将进行广泛的基础研究,其中包括靠个别企业难以进行的高温超导理论研究材料探索、开发新的加工程序技术等。将呼吁参加国际超导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国内外企业及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广泛参加研究,打算把超导工学研究所建成国内一流的研究设施。

12. 霍梅尼恨美国 温伯格无奈何

【路透社尼科西亚8月5日电】(记者休·波普)美国比苏联坏,苏联比美国坏,英国比美苏两国坏,这三国一个比一个坏。    这是伊朗领导人阿亚图拉霍梅尼1963年说的话。在德黑兰南部人口拥挤的城区的墙上偶尔还能看到用油漆写出的这些话。    这一名言表明伊朗对大国的复杂心理。这个伊斯兰共和国不时地说它正在同这些大国进行殊死的斗争。    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说:“我们简直无法同这样的人打交道。”这是西方愤怒之余作出的典型反应。

第 2 版

1. 叱咤美国出版界的杨蕾孟

【纽约《华埠双周刊》1987年第82期文章】题:美国出版界唯一华裔行政主管——杨蕾孟女士(特约记者满岚)    美国华人有一个共同感觉,摇笔管的炎黄子孙要能进入美国出版界工作,真是难乎其难,当然要出人头地,那更是难上加难,半个世纪以来,能够在“高处不胜寒”的出版领域长袖善舞的,就只有幸运的杨蕾孟女士了。    她39岁时担任了美国名出版社哈泼—罗W的总编辑,翌年,又受聘为利平科特的执行编辑,后来续升到副总裁,1977年她即转任为利特尔·布朗的资深编辑。1985年之后她又转到文学书会当主编去了,她在一生的编辑工作中,编写过的著作多达250本,其中包括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三本巨作。    杨蕾孟的成就使她成为叱咤美国出版界锋头最健的人物,与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出版社编辑平起平坐。她的生平和履历早已被列写在美国名人录当中。但是她十分谦虚,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大成就,不承认已是个成功人物。    杨蕾孟年已五十开外,她和书籍打了半辈子以上的交道,说她与书有缘,是十分确切的。她从小就喜欢看书,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她说过:“我在菲律宾长大,因为战乱,除了看书,没有其他娱乐。当时一块长大的孩子有8个,他们喜欢在屋外疯,我却爱在屋子里看书。”她把邻居的各类好书都借回来看,她最爱《飘》这本书,到了14岁那年,杨蕾孟移民到美国。在高中阶段,学校因为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熟悉美国的文学作品,而对她特别器重。    杨蕾孟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杨浣生是个外交官员,在日寇南侵时,不幸在马尼拉遭日军刺杀;母亲含辛茹苦,将子女抚养成人,后来嫁给了中国著名外交官顾维钧博士。    杨蕾孟在事业上,被认为是成功的,但在个人的家庭生活方面,颇多曲折。    在西方的美国,中国作者的作品能否打入美国市场,对这一问题,杨蕾孟说“可能性很低”。    她认为,中国的中国作者,其情形与日本作家差不多。日本小说因为在布局、笔法、形式和格调上非常怪异,很难被美国人所接受。

2. 新加坡《联合晚报》署名文章:我看近年新加坡华文诗坛

【新加坡《联合晚报》7月19日文章】题:等待自己——我看我想近年新加坡华文诗坛(作者周维介)    这两三年来,新加坡诗坛并没有显著的退化,虽然整个文艺界闹著低潮。    统计一下,这两三年来多产的诗人包括周粲、原甸、刘奇俊、南子、成君、希尼尔、董农政、康静城、力匡、郭永秀、方舟、杨羽、苗芒、吴垠、韦铜雀、陵旭、黄广青、梁文福、木子、文恺、得楠、伍木、谢清、敏瑜等人。旧人依旧,新人涌现不多,有潜质的新诗人更难寻觅,这无疑是诗坛的隐忧。缺乏本土生命    作为一个海外华人社会,新加坡华文文学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加坡缺乏深厚的本土文化生命,在最初的阶段自然为外在因素支配。历史的因素,使本地诗作一开始便同中国五四文学发生血缘关系,五四阶段的创作理念便成了本地诗人创作的指示灯。进入六七十年代,台湾出版物大量流入,为文坛带来不小的冲击。从中国诗坛蜕变谈起    中国诗坛自五四以还,一直在黑暗中摸索探路,虽然也出现一些值得传诵的作品,但多年来政治上的曲折变化,已使新诗的发展停滞了30年。曾几何时,近10年的大陆诗坛面临了一次蜕变,时间虽然短暂,但那风采绝对是中国大陆的,新加坡诗人们应在这事实上努力沉思。    在60多年的岁月里,我们在创作量上有可观的收获,却没有丰富的精神面貌。在诗质的改造与实验上,着实没有留下太多的喜悦。五四新诗为人诟病的太露太浅、太松太硬,一直在本地诗树的枝叶上长期为患。    另一方面,台湾诗作也留下影响。新进诗人虽然回避太露太浅,却在20年前的台湾现代诗里吞云吐雾,带着别人的语言,忘记了自己的声音。此外,我们的感觉严重贫血。这些年来,台湾诗坛从超现实走回乡土,从内心世界走向较为多变的生活港湾。对比之下,我们执著于迷恋自己,内容的层次低浅,生活的广度狭隘。在这方面,有一定诗龄的作者显得较为扎实。等待自己的无限天空    新加坡拥有特殊的条件,写一代民族的错综与变迁,诗人总算伸出了触角,试图画出更大的弧度,我们渴望诗人的变化。    我以为,这些年来,众多多产诗人已固定在已有的水平上,从内容到形式,少有迷人的浪花。把两三年来提笔写诗的诗人作粗略分析,约有七成在固有的框套中吟咏抒情,少数略有变化,而大突大变者则绝无仅有。    我想,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感觉事物?如何开拓一个无限的天空。

3. 世界商业巨子的共同特征

【香港《华侨日报》8月7日报道】美国最新一期《幸福》杂志报道,在世界50家最大企业公司当中,大部分公司首脑是以打高尔夫球或钓鱼松弛身心。他们对妻子忠心不二,而且都有敬业乐业的精神。这些杰出的商业巨子,大部分年龄50开外或60开外。他们主管的公司,去年取得的总收入高达1.3万亿美元。而公司雇用的雇员多达870万人。尽管这些公司首脑国籍不同,但在行政管理问题上,却是英雄所见略同。    授权、策划和传达指示,是他们的最重要职务。这一切都不是从商科学院学到的专门知识。他们当中只有8人拥有工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4. 陈慰中与加拿大中华学院

【香港《华人》月刊七月号文章】题:陈慰中和加拿大中华学院    加拿大的太平洋岸边的维多利亚市,气候宜人,风景如画。近年来,在这旅游胜地出现了名为中华学院的高等学府。    这所学校是一九八三年由陈慰中博士创办的。陈慰中博士原籍福建。一九七○年他被选为伦敦帝国,癌学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员,一九七四年被选为牛津皇家显微学会的终身研究员。陈博士出版过许多科学和人道主义方面的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有一定的声望。为了创办中华学院,他卖掉了部分房产作为办学基金。这一举动,感动了许多人,他们纷纷伸出了援助的手:英中了解协会会长,科学技术史界的泰斗李约瑟博士自愿担任了学院的名誉院长。    办学初期,陈博士首先设立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来自国内的学员学成归国后,大都成了本单位的业务骨干。    一九八五年,陈慰中博士又在中华学院内创设了中医科学院,专门招收加籍青年学习中医。如今中华学院越办越兴旺,她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学院,成为促进中加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 专业经理十戒

【台湾《经济日报》八月七日文章】题:戒之!慎之!专业经理人的十盏红灯(作者陈时奋)    在此列举造成专业经理人失败的十大原因,或可称作「专业经理人十戒」。记住,这是避免失败的十大戒律。一未认清人生目标必须及早认清人生的目标,因为在事业成长的历程中,还有许多必须准备的功课。而及早认清你的人生目标,千万别到中年之后,才发现过去多年累积的经验、技能与人际关系对自己日后的事业发展毫无帮助。二扭曲雇佣关系简单地说,雇佣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只要你承认契约仍然有效,就必须接受公司加诸于你的各种规章,此时,不应强调自己的成长经验、个性、兴趣或理想。唯有如此,才能心平气和地评估公司给你的待遇是否公平。三玩法弄权没有一位老板希望雇用一位结党营私的经理人,你所拥有的权力只要足以行使职权就够了。    尽管你不应玩权弄法,但这并不表示你应该排斥权力游戏的规则。四以公司资源充当个人赌本对自己所坚持的决策,或许你有十足的把握,一旦该决策受到公司反对,你便不应执意坚持。    千万别认为这种表现是负责任的行为。如果经营企业是一场赌博,你便是拿着别人的赌本下注。五自恃无人可替代不管你是开朝元老,或是公司的中坚支柱,请你不要认错自己的地位已无人可以取代。即使苹果电脑的创办人被扫地出门,公司的业务仍然欣欣向荣。这中间的道理太明显了——公司没有一位真正不可或缺的人。六疏于保护个人的信誉管理是一项需要取得他人合作的职务,因此,他人对你是否信服,关系你的管理成效甚巨。    抱着正面认知态度的经理人,凡事皆以欣赏的眼光为出发点。反之,抱着负面认知态度的经理人,凡事皆以批评的眼光开始。    最可怕的是抱有双重认知标准的经理人。对上司一味拍马屁;对属下,除了批评之外,没有任何鼓励。七既无反对的勇气,更缺乏接受的雅量    在公司的决策过程,意见的对立或相左是司空见惯之事。我们常见到某些经理人,在决策过程缺乏提出反对的勇气,在决策下定之后,却也没有接受事实的雅量。最后,他们只能勉强地执行既定的决策。八视公司为唯一谋生之处不论公司给你的待遇有多优厚,此处绝不是你唯一的谋生之处。    专业经理人必须忠于公司,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心怀四海。如果你视公司为唯一的谋生之处,便会过分珍惜这份工作,而逐渐丧失专业经理人应有的尊严。    有了这点认识,你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个人的风骨。艾科卡虽失意于福特汽车,却成名于克莱斯勒。九荒废专业技能专业经理人赖以谋生的最重要资源便是管理专业技能。经理人应该让自己永远保持管理的实力。除了在专业技能的进步之外,任何人都无法给你绝对的职位安全感。十堵塞跳槽管道人人都可胜任管理工作,这是专业经理人的不幸。相反地,处处都需要管理人才,这却是专业经理人的幸运。    在专业经理人的一生当中,总有机会接到类似的电话:「你可有兴趣改变环境?」千万不要未经思考就一口回绝这个邀请,你大可深入与对方详谈再作决定。专业经理人信仰的是管理技能,而非单一公司。

6. 日本的企业家大学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0日报道】最近,东京开办了一所培养“老板”的“企业家大学”。据该大学负责人称,日本今天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为了保持经济领先地位,需要大批头脑敏锐、有决断、有魄力的企业家掌握日本的出口事业和工业命脉。“企业家大学”就是为此目的而开办的。    “企业家大学”是由大和证券、东京海上保险等十多家大企业共同集资兴办的。第一期只招收学生50人,是从1500名报考者中,经过笔试、口试,个人特别洽谈之后精选出来的,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其中包括公司高级职员,大学商科毕业生,小企业的老板和政府公务员。目前,设“创业科”与“开发科”两个系。“创业科”主修“市场论”、“财务论”、“战略经营之道”。“研究开发的进程”,“领袖论”等十多种课程,主要是教导学员如何利用时机,才能使企业从小至大,迅速发展。    该大学的教师,除了聘请部分资历很高的教授外,还经常临时聘请一些出名的企业家,现身说法,讲述他们成功的经验,其中不少是日本工商界名流。    由于学员都有一个雄心壮志,所以他们学习都很认真。课后还展开讨论,互相交换心得体会,探讨如何办好企业。一个原先从事钻石工艺的学员说,他进了“企业家大学”后,确实受到一种“企业家精神”的吸引。    这间大学每学期收费80到100万日元,比一般大学高得多。不过,许多学员认为,虽然收费高,但它教会学员办企业的成功经验,使人少走弯路,还是“物有所值”。

第 3 版

1. 英国科学家把绵羊基因植入小鼠体内

美国《华盛顿邮报》十日报道,一些英国科学家已成功地把绵羊基因移植到小鼠体内,使雌鼠在奶中分泌出一种新的化学物质。

2. 美日科学家将联合研究艾滋病

美联社八日报道,日本一些科学家将与美国同行合作,努力找到艾滋病的病因、可能的治疗和预防办法。由美日两国各5名科学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每年聚会一次,以交流信息和技术。

3. 切断DNA新方法

据日本《日刊工业新闻》报道,京都大学工学部合成化学科教授松浦辉男发现了应用化学方法有选择地切断基因DNA的方法。     这个新方法是把作为抗癌剂广泛使用的抗生物质「博莱霉素」与铁(氧化铁、硫化铁)混合,在有氧的环境条件下,使之与基因DNA发生反应。

4. 法伊外交战(二)

二、包围大使馆    美丽的塞纳河象一匹柔软的蓝缎子,透迤穿过巴黎城。在塞纳河右岸,与雄伟的埃菲尔铁塔隔河相望的巴黎第16区,有一幢3层楼房,它所在的庭院,树影婆娑,花红草绿,这就是伊朗驻法国大使馆。包括5名外交官在内的45名伊朗人就住在这里。    第16区乃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居住区,这里环境幽静,风景优美,是巴黎人和游客们喜欢光顾的地方。但是,自从法国警方为迫使古尔吉出庭作证而于6月底包围使馆以来,这里出现了另一番情景:但见大使馆所在的主要街道布满了荷枪实弹的警察,使馆周围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为防止古尔吉等伊朗人潜逃,警察不仅在地面巡逻,而且“上天入地”,进行立体警戒。在使馆周围的房顶上,不时可以看到手持枪械的警察的身影,在与使馆相通的下水道里,一批批警察猫着腰,提着灯,仔细搜寻着一切可疑的痕迹。在使馆门口,警察还架起了牢固的金属路障,以防里面的汽车冲出来。每到夜幕垂临时,使馆外的警察立即打开耀眼的探照灯,一束束洁白的光柱把使馆院落照得如同白昼。    使馆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是外面的人向里面递送食品和饮料。每天一次递送食品的工作在上午进行。一到时辰,法国人把一箱箱食品和矿泉水从铁栅栏的缝中递进去,伊朗使馆人员则把递过来的食品和饮料接进去,然后把前一天的空箱子再从栅栏缝中塞出来。    法国司法部门在搞清古尔吉是一名重要间谍之后,负责审理巴黎爆炸案的吉尔布卢法官几次传讯古尔吉出庭作证,但躲进使馆的古尔吉有恃无恐,根本不理睬法官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希拉克在同密特朗总统磋商后,决定采取断然措施,下令包围了伊朗大使馆,并声明,除非伊朗方面将古尔吉交出来,否则法国警方将不会解除对使馆的包围。    在法国封锁伊朗使馆之后,伊朗立即采取了相应的反措施,并于7月17日起派出大批警察和革命卫队,包围了法国驻德黑兰大使馆,禁止使馆内的15名法国人(其中有11名外交官)出入使馆。伊朗当局说,只要法国不解除对伊朗使馆的包围,伊朗就不会让法国人离开使馆一步。至此,两国实际上都把对方的外交人员扣作人质,使馆战达到了高潮。    (二)

5. 培养出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中学

【美国《交流》杂志第3期文章】题:一所学校的成功之路。    在纽约市布朗克斯理工中学的一间教室里,16岁、黑头发的丹尼·佩尔蒂迫不及待地举起手,一边伸出一个手指头表示强调,一边说:“各个墓场里的空地越来越少,是不是?”    同学们都惊奇地看着他。因为大家正在讨论需要新能源技术的问题,和城市居民的丧葬毫无关系。但是,在布朗克斯理工中学,思想活跃是录取学生的一个标准,因此班级讨论时根本料想不到学生会说些什么。    丹尼说,“我是说,我们死了以后,为什么不把我们的尸体当作生物量的一部分,拿来作燃料呢?”    没有人起哄,没有人讥笑,只有一阵寂静的沉思。一个名叫翁文生的男生发言:“尸体产生的生物量太少,在经济上不合算。”    动脑筋思考的人,不论他的见解多么奇特,都会获得这所拥有3200名学生的特殊公立中学的同学们的尊重。每年约有7000名青年报考这所学校,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入学考试,大约只有900人获得及格被录取。一些布朗克斯理工中学的老校友开玩笑地称他们的母校是“智商公立中学”。这所学校的教育成果确实辉煌。    布朗克斯理工中学自1938年建校以来,培养出了8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72年获奖的利昂·库珀、1979年获奖的谢尔登·格拉肖和史蒂文·温伯格以及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该校历届的毕业生名册上,还有两位将军和前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激进的黑人运动领袖斯托克利·卡迈克尔以及象《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威廉·萨费尔那样著名的记者。    在历年由专家们评判的西屋电气公司青少年科学人才选拔赛中,布朗克斯理工中学的获奖人数在全美学校中也位居榜首(最新统计为95人),几乎是名列第二的学校的获奖人数的两倍。每年,布朗克斯理工中学的毕业生获得的大学新生助学金约共200万美元,升学率也达到百分之百。正如卡内基教育促进    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的那样,“这是一所成功的公立学校。”    这所学校成功的奥秘,乃是它充满着一种师生相互激励、协同配合的严格治学的气氛。    “不是我们的学生特别聪明,”布朗克斯理工中学的校长米尔顿·科佩尔曼说。“和一些高收入家庭聚居地区的学校相比,那里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亚于我们的学生,而且他们还有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经济条件。”    确实,布朗克斯理工中学大约1/4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校内也没有豪华的设备,值得夸耀的只有两间温室、一个模拟天文馆、一些电子计算机室和专科实验室。    ‘‘唯一特殊之处,是学生们自己选择到本校来,”科佩尔曼说,“而这些学生的出身也非常广泛,各个经济阶层的人都有,也有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背景。”    米尔顿·科佩尔曼校长坐在他那宽敞的办公室里,室内的奖品琳琅满目,代表着布朗克斯理工中学的学生们在从网球到校际物理比赛等各项活动中赢得的荣誉。每个学生都面临着繁重的课业,他们要学4年英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3年难啃的数学,还要在概率和统计、微生物学、人类遗传和进化、天文物理学及激光光学这些课程中选择两门学习1年。    其它必修课有制图(包括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音乐、美术、卫生、体育和电子计算机入门。作为调剂,学生还在校办工厂里制作望远镜和长笛。外语课则有西班牙文、法文、俄文、意大利文、拉丁文、现代希腊文、日文和中文,每个学生必须选择其中一门学习3年以上。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学习各种大学课程,包括写作、欧洲史、社会学、天文物理学等等;他们还可以涉猎诸如新闻学、亚洲史或海洋学等五花八门的课程来“充实”自己。大约有1/4的学生更认真参加一些实际的“研究工作”,在二三年级时学习一些科学实验的方法:他们往往得利用纽约市各医院和大专院校的实验设施,根据自己的设计来进行大型实验。很多西屋青少年科学人才竞赛的获奖项目就是从这些实验中产生的。    布朗克斯理工中学的教师们认为,他们自己并不是超级教师。    校长米尔顿·科佩尔曼在布朗克斯理工中学执教已有34年。教师们都非常喜爱在这里工作,事实上极少有人辞职。用一位教师的话来说:“用棍子也难把我赶走。”    约瑟夫·斯凯冯在布朗克斯理工中学教授英文已有18年。他说:“对我来说,在哪个学校教书都是一样的——我没有什么诀窍,只是和学生们一起探讨文学和文学作品,”斯凯冯说,“但是到了学年终,结果就显出来了。”布朗克斯理工中学在英国文学方面越级选修大学学分的学生比美国大多数其它学校都要多。“我们的一些学生表现出处理复杂资料的丰富创造力。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为这些才华横溢的学生提供一所特殊的学校?”    “这些孩子对知识确实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斯凯冯接着说,“30个头脑一起开动,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这当然比我的一副脑筋要强得多。”

6. 西德历史学家发现:希特勒自画像

【路透社西德施派尔7月28日电】西德一位历史学家说,世上唯一已知的纳粹大独裁者希特勒的自画像,已被发现。它是维也纳一户人家的收藏品。    维尔纳·马塞教授说,这幅没有署名,面积为58厘米乘41厘米的油画,画的是35岁时的希特勒,他当时是个失意的油漆匠。画中的希特勒穿着一件暗绿色的巴伐利亚传统服装,配上及膝马裤及白色及膝袜子。    马塞教授说:“这幅肖像是真品。”马塞是在住所接受电话访问时作此表示。他的家在距离法兰克福不远的施派尔。    教授又说,自60年代以来,他便知道有这幅画像,而且曾亲自看过这幅画,他的评论是这幅画的艺术手法差劲。    马塞说,这幅画是由一名已故艺术家的家人收藏在维也纳的一个银行地下保险库中。他拒绝透露该艺术家的姓名。    他补充说,希特勒在他36岁生日之前不久,而于1925年4月20日所绘的。他是根据自己的一张照片而画的,它成功地捕捉了他的“悒郁情绪”。    他说:“这是他获释出狱之后不久画的。当时,他的政党是非法的,他被禁止发言,因此,他的无助,从画上即可一目了然。”

7. 洗澡的历史有多久?

【香港《华侨日报》8月2日文章】题:关于洗澡的历史    洗澡的历史有多久呢,根据印度梵文记载,早在公元前4000年已有人宣扬洗澡的好处,最低限度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已有浴室及自来水工程。    古希腊人崇尚禁欲主义,以吃苦为好事,故此他们只在体育活动后才用冷冰冰的水洗澡。    罗马人将洗澡变成社交活动,光顾公共浴室不仅是保持个人清洁,还是朋友聚集的社交场所,据估计公元前315年时,罗马有100多个公共浴场,其中多个是热温泉水供应的,其他的则在池底下设炉烧火加热。    土耳其浴室则在公元500年才出现,最初是为方便旅客休息歇脚而设的,特点是在大浴场旁边加设蒸汽室。    巴黎人首先使用粘土来敷面及身,作为一种护肤方法,他们并在粘土内加入了草药及浮石粉,后者有助擦洗去皮肤表面的死皮细胞。清教徒认为沐浴会促进污秽的思想,故此直到18世纪前,沐浴的风气在殖民地时代的美国还未流行开来。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带来了关于个人清洁的新思想,直到那时富人才在家中装修浴室,开始用大量热水和肥皂洗澡。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沐浴开始被视为必需,后来甚至好莱坞影片也常有女星洗澡镜头。

8. 现代木乃伊制造业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这是三百六十五行外的行业——制造“木乃伊”。这在美国已经成为新兴行业。    45岁的阿曼开了一家专制木乃伊的店,开业不久,订货者便超过了50人。事实上这种木乃伊并非古时的木乃伊,严格地说,只是外观做得木乃伊样式的棺木。    订货者有的要求在木乃伊上饰以黄金、宝石,一如古代。这样的木乃伊一具要价高达100万美元。一般用的木乃伊只要7000到2.5万美元。订货中有人签订契约,用死亡后的人寿保险费付款。(陈)

9. 小幽默

年轻的爸爸是个电脑博士,也是个标准的书呆子。在孩子六个月时,妻子兴奋地告诉他:“看,我们的宝贝会坐了。”他听了很高兴,把孩子高高举起说:“哇,我们的宝贝由软件变成硬件了!”(翟)

10. 漫画:全神贯注(西洋漫画)

(原载香港《明报》)

第 4 版

1. 霍梅尼生活一瞥

【英国《星期日快报》8月9日文章】题:霍梅尼深居简出生活一瞥    这个晚上,正当世界密切注视海湾上空风云迭起的时候,霍梅尼,这位身患关节炎的老人,洗完一个热水澡,感到浑身舒展自如,走出浴室。    然后,他躺到一张低悬的吊床上,等着一名19岁的女按摩师前来按摩。    女孩是他同乡,都是伊朗西部地方的人。在她进行按摩,给他舒筋活络,减缓关节疼痛的时候,她得小心翼翼,不要碰到这位裹在大袍里面的86岁的精神领袖的肉体。    接下来,他可能会打开一架小型的日本收音机,收听深夜的新闻广播。他常常用一根细绳把这架收音机挂在脖子上。    霍梅尼在他城堡中这些极其神秘的私人生活是由一位前去西方治病的随从第一次向西方透露的。    外电纷传霍梅尼行将就木,说他患有心脏病和关节炎。但他日常的生活仍然很有节奏。    他在来客面前,拄着拐杖行走,不过客人一走,他得有人搀扶。    他在一个褥垫上睡觉,褥垫放在铺满屋地的地毯上。屋子宽敞,陈设简单,坐落在德黑兰城北,是革命前外交官和伊朗豪富喜爱光顾的地方。    每天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霍梅尼就起床进行祷告。深思冥想之后,他就在花园里开始一天两次的散步。这是他在一天中作出大部分决定的时间。    然后是早餐,同其他几餐一样,十分简单,只有酸乳酪,一片面包和茶水。    中饭是同她妻子巴图勒和孙儿们一同吃的,饭后便是午休。    晚饭之前,霍梅尼收听英国广播公司、以色列电台和美国之音播发的新闻。    霍梅尼对老是播放他讲话的德黑兰电台不感兴趣。    他甚至下令停止每次广播之前用他名字开头的作法。    同他夫人吃晚饭的时间是唯一能听到霍梅尼同家里人说说笑笑的时候。晚饭之后便是洗澡、按摩,并开始准备第二天攻击西方的事宜。

2. 穆巴拉克走出纳赛尔、萨达特的影子

【德新社开罗8月3日电】题:穆巴拉克走出了纳赛尔和萨达特的影子    他被认为明智而民主,为人们所喜爱,受到外国的尊敬。    埃及国家元首穆巴拉克已接受提名为竞选第二任为期6年的总统候选人。一股宣传和争取民心的浪潮把他推了上来。    以腼腆和不爱出头露面而著称的这位59岁的前空军军官第一次允许人们对他大唱赞歌,从而使人想起了萨达特及其前任纳赛尔所受到的个人崇拜。    因此,此间的观察家说,穆巴拉克终于决定走出他的前任们的影子。    埃及人民议会的458名议员中有400名(远远超过宪法规定的2/3多数)支持他作为领导这个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的唯一候选人。    连穆斯林反对派都从他的身上几乎找不出什么过错,虽然他们立即机敏地提到他们的实行伊斯兰法要求。    选举制度和来自执政党民族民主党的议员人数占绝对优势这一情况,使得反对派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提出什么候选人。穆巴拉克预期将在10月5日举行的一次公民投票中被确认连任总统。    各种不同阶层和色彩的埃及人都要求他竞选第二任总统,由穆巴拉克亲自担任主席的民族民主党更是如此。    《金字塔报》最近以喜洋洋的语气说:“人民    议会简直象开了锅一样。成千上万的贺电和数以百计来自地方的代表团源源不断地来到议会敦促穆巴拉克接受提名。”    《金字塔报》说:工人、农民、士兵、公务人员、穆斯林、基督徒、青年、妇女、在国外的埃及人、大学教授——全都“从内心深处自发地表达了感情”。    开罗反对派报纸《人民报》作了自己的较为清醒的计算:“如果把所有这些支持穆巴拉克的团体人数计算起来,那么埃及人是1.2亿人,而不是5000万人。”    与此同时,正在象以前从未有过的那样允许对纳赛尔以及萨达特提出批评。《消息报》最近写道:““30多年来,埃及一直生活在压制自由的极权政权的统治下。”但是,现在穆巴拉克已同专制的过去决裂,“纠正了1952年的革命”。

3. 昂纳克的决心:确保不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

【路透社东柏林7月16日电】东德共产党领导人昂纳克将于九月访问西德。    多年来,他一直想访问西德,但是,由于苏联的压力或由于同波恩的分歧,他一次次地被迫取消了访问计划。    人们都知道,昂纳克在意识形态上属强硬派,对于任何要把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强加于他的国家的企图,他都要抵制。    昂纳克出生在现位于西德的萨尔州,其父母均为共产党员。昂纳克8岁时就开始替共产党工作,当时他同母亲一起送报。    当纳粹分子于1933年夺取政权的时候,昂纳克决定留在德国,在柏林参加了一个地下抵抗运动。两年后,昂纳克被盖世太保秘密警察逮捕,以“企图叛国”罪被判处10年监禁。    就在纳粹向挺进柏林的苏联军队投降之前,他获释了。    1961年,昂纳克主管建筑柏林墙的工作。这座墙将德国分成了两个德国,使家人亲友分居在两边。    昂纳克说,这对于使年轻的东德国家免遭西德的破坏来说是必要的。东德将这一屏障叫作“反法西斯保护墙”。    昂纳克最近在一次讲话中说,“当柏林墙没有理由再存在的时候,可以把它推倒”,但是他又明确表示,这就是说那时西德已接受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    1971年,东德共产党领导人乌布利希在一次党代表大会上出乎意外地被解除了职务,随后昂纳克当上了党的首脑,在这件事上,莫斯科显然进行了干涉。5年后,他除了担任党的领导人以外还当上了国家元首,从而巩固了他的权力。    1972年,他同波恩签订了涉及双边关系的第一项“基本协议”。    昂纳克在1949年建国后就创建了共产主义青年联盟,牢牢控制着安全部门,最重要的是他深受莫斯科的赞赏。    他认为,他的职责是使这个华约组织的前线国家不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他对东德国内统治的原则就是奉行一项“划清意识形态界线”的政策:对文化的各个领域实行严格的马克思主义控制。

4. 阿朱别依谈赫鲁晓夫

【香港《大公报》8月9日文章】题:阿朱别依谈丈人赫鲁晓夫    1954年到1964年,在赫鲁晓夫当红时代担任《消息报》总编辑的阿列克谢    ·阿朱别依,目前正执笔为赫鲁晓夫在任10年撰写回忆录。    阿朱别依非比寻常,他是赫鲁晓夫的东床快婿,今年63岁。他对丈人的许多事情,包括当时的政坛秘闻知之甚多。    阿朱别依也是赫鲁晓夫的政治心腹。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阿朱别依也被解职。他在沉默了20年以后复出,再写评论文章。他还应日本《读卖新闻》之约写了一篇评论,由他观察今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阿朱别依说,赫鲁晓夫也曾经实行改革,但是他被官僚主义者打败了。他被官僚主义者打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当时提出的改革,没有在苏联造成普遍的、统一的概念。    他称赞苏共第二十七次大会(1986年2月召开),这次大会宣告苏联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改革计划。    他认为,今天苏联的情势和20年以前大不相同,“改革将会成功”的信心颇大。苏联的历史进入了向良好的方向推动的新时期。今天有利于推动改革的,第一是围绕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狂热已成过去。苏共“二十大”对净化苏联的社会气氛大有帮助,赫鲁晓夫做了不少在苏联历史上将会长期存在的、有意义的事情。在赫鲁晓夫时代,民主和情报公开在社会和人们精神生活上都得到高度的发扬。当时苏联的文学、戏剧、电影、艺术都出现过蓬勃的新气象。在经济上,赫鲁晓夫也做了不少事情,他使当时莫斯科等城市的几百万人,从住在地下壕中搬进了新住宅。1955年1月,克里姆林宫向市民开放,这也是赫鲁晓夫作出的决定。还有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将太空人加加林送上太空飞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发电站,那时苏联在经济、科学、文化方面代表着最先进的方向,那时赫鲁晓夫还解决了许多国际重大问题,签订了一些重要国际条约。    阿朱别依说,苏联现在坚决要克服的经济管理和国民经济的落后局面,之所以未能在赫鲁晓夫时代得到解决,是因当时的改革观念未能普及社会和民间之故,斯大林创造的行政系统还有力量。    阿朱别依也指出赫鲁晓夫在做事方面,常常欠缺一贯性,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

5. 贝·布托的婚事

【本报伊斯兰堡8月10日电】(记者李家声)“布托小姐订婚了,布托小姐订婚了。”贝娜齐尔·布托小姐订婚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布托小姐领导的巴基斯坦人民党是全国目前最大的反对党。她的未婚夫阿西夫·阿里    ·扎尔达里虽然目前没有加入什么党派,但他的父亲哈基姆·阿里·扎尔达里则是另一个反对党——人民民族党信德省主席,因此两党的群众,特别是年轻人见了面互相祝贺布托小姐与阿西天联姻,祝贺两党结成亲戚关系等。    关于布托小姐订婚之事是她最近赴英国伦敦看望她母亲时才公诸于众的。据布托小姐本人和亲戚最近披露,早在一年以前两家和少数人民党领导成员就开始对这门亲事进行酝酿和讨论了。据布托小姐本人讲,考察和讨论的内容主要不是对方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而是看结婚后对方是否能配合和支持布托小姐所从事的政治斗争。作为一个政党主席,她要花费巨大精力;作为将来妻子的布托小姐比丈夫名气大,在这种情况下,丈夫是否能正确对待?她现在进行的是反政府的活动,是冒着被抓被杀等风险的,作为丈夫也可能被株连和指控,他能经得起吗?……    贝娜齐尔·布托小姐是巴基斯坦前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的长女。布托在1977年7月5日被推翻,两年后被绞死。布托小姐发誓要为父亲报仇,推翻现政府。于是,她就全心全意投入了政治运动,后来成了人民党的代主席。至于她个人的婚姻大事,早丢在脑后了。她不止一次说过,她正常的结婚年龄已过,她早与政治结婚了。    她本人说她对结婚和家庭已不太感兴趣,起初对阿西夫的印象也不太佳,只是由于对方穷追不舍,母亲已答应这门亲事,再加上后来发现对方有不少优点,因此才改变初衷同意订婚的。    阿西夫·扎尔达里也是一位名门望族的子弟。和布托小姐一样,他也生在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阿西夫聪明能干,曾留学英国,现在主要在卡拉奇经商。他在与布托小姐订婚之前没有亲眼见过她,但几乎每天都从报纸、电视里读到和看到关于她的消息和音容笑貌,他渐渐地崇拜起她来。“她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勇敢坚强的人,在全国找不到象她这样的女性”,他不止一次这样想。在他心目中,布托小姐是一位年轻漂亮、伟大非凡的人物。不久,他的父亲在得悉自己的儿子已深深爱上布托小姐后,便亲自去找布托夫人。布托夫人常常为女儿的终身大事犯愁。她今年已经34岁,搞政治也不能一辈子不结婚啊!她应允了这门亲事。    布托小姐说,她相信与他结婚后,他不会妨碍她的政治斗争和事业。“他非常体贴人,非常聪明能干,并且具有一定幽默感,”她称赞道。    布托小姐是国内外知名人物,她的订婚自然而然地会在全国引起各种反响。    也许布托小姐了解人们的心情,她在订婚的当天(7月29日)就向全国人民保证她的结婚绝不会影响她对祖国和人民所肩负的“使命和职责”,她表示要继续斗争下去。她还说:“作为一个妻子,我决不承袭巴基斯坦的传统做法,我的政治生涯比什么都重要。”    布托小姐的未婚夫阿西夫在追求她时并不是没意识到要冒一定风险,然而他说,他不怕这些。“她需要足够的力量坚持斗争,我希望自己能使她的决心更坚强,能给她以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