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07-05
第 1 版
1. 前纳粹罪犯巴比被判无期徒刑
里昂重罪法庭三日以侵犯人类罪作出了这一判决。
2. 危地马拉总统塞雷索宣布不参加中美洲总统会议
据埃菲社二日报道,这次会议预定七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
3. 斯里兰卡五个反对党集会要求提前大选
自由党领导人班达拉奈克夫人二日在会上号召人们以菲律宾和南朝鲜为榜样,迫使贾亚瓦德纳接受这一要求。
4. 印苏签署为期十二年的科技合作协议
法新社三日报道,拉·甘地和戈尔巴乔夫签订的这项协定是两国所签订的「最广泛的协定之一」。内容包括在科学技术的「尖端」部门的合作、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以及在同将来有联系的其他领域的合作。
5. 苏联在太空进行首次有关血液方面的医学试验
塔斯社三日报道,试验是苏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进行的。
6. 南斯拉夫六月份通货膨胀率上升百分之百以上
外电说南目前困难的经济状况已迫使南推迟偿还某些债务的期限。
7. 李光耀说共产主义对新加坡仍有威胁
他在二日纪念新加坡军队建立二十周年发表讲话时说,地方自治主义是另一个潜在的威胁。
8. 竹下登决定打出竹下派旗号
据时事社报道,日本自民党田中派的竹下三日向二阶堂进正式转告了这一意向,二阶堂表示同意。
9. 共同社报道我严厉查处党员索贿的决定
【共同社北京7月3日电】题:中国党的纪委决定,给有贪污行为的党员以开除党籍的处分 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共产党员接受外国企业的贿赂,乃至向对方索贿的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批评。据新华社3日报道,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认为党员的贪污行为妨碍了经济改革的发展,最近决定对有贪污行为的党员不论其地位如何都要开除党籍。在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中有人诉苦说,在同中国方面洽谈业务时,如果不给对方一点“好处”,事情就不好办。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具体实例说明,目前受贿索贿现象正在部分地区和部门中蔓延。
10. 英报报道:中国再次加强人口控制计划
【英国《金融时报》7月2日报道】题:中国在突然出现生育高峰之后将加强计划生育措施(记者罗伯特·汤姆森发自北京) 中国已在出生率出人意外地增长之后加强它的有争议的人口控制计划。 去年第二胎生育增加了20%,而且据信今年的数字还要高,从而使得中国大概不会在本世纪末达到使其人口保持在12亿以下这一目标。 官方的《中国日报》昨天报道,第二胎生育的猛增正在“危及”计划生育计划。 最近两年在一些省份略微放宽了每个家庭只生一胎的限制,但是出生率的猛增使政府感到意外。 据国家统计局说,有一个省去年的计划外生育80%是违法的,而南方的广东省生第三胎的人数去年上升了60%。 外交官们搞不清楚政府将采取什么新措施,但是在那些过去一年放松了限制的地区肯定会加强控制,并在那些高出生率是普通现象的边远地区增加监测工作。
11. 中国改变国家目标的优先顺序
【《日本经济新闻》六月三十日文章】题:中国外交中出现修改轨道的动向 半年以来,中国外交中意外地出现了几个动向。 可以看出,中国是想停止对日、美两国的过分依赖,并且通过积极地推进同欧洲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来再次巩固自己的阵脚。 中国外交中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对日本的看法变得更加严厉了。 美中之间虽有温伯格国防部长、舒尔茨国务卿访华和杨尚昆中央军委副主席访美,但那可以说是冷淡的互访,一九八四年里根访华前后高涨起来的蜜月气氛已经消失。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五月份的访华,给人以中朝之间近几年的隔阂已一扫而光的印象。 六月份,赵总理代表党和国家历访东欧五国,中国同东欧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已真正建立起来。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苏关系的暗中形势正发生扎扎实实的变化。 认为上述一系列的变化是中国由靠近西方转为靠近东方,这未免为时过早。 因为中国同西方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好的。 中国对撒切尔夫人再次当选的反应是非常善意的,而且,西德总理科尔将于七月访华,首脑往来也是频繁的。 上述动向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改变历来的路线:即要为现代化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经营方法。 只是正在根据国内外形势,改变国家目标中当前应该采取的课题的优先顺序。
12. 《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将利用苏火箭发射卫星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日文章】题:苏联争取把美国民用卫星送上轨道副题:新的“质子”火箭可能填补航天飞机的空白 华盛顿的律师认为这是好消息,空军将领认为是坏消息,但是他们一致认为是重大消息。这位律师说,到今年年底,至少有一家美国航空航天公司将采取前所未有的步骤,请苏联把美国一颗通信卫星送上太空。里根政府可以拒绝签发把美国卫星运到苏联发射台所需的出口许可证,从而使合同无法执行。但是认真的谈判不管怎样还是在进行。
13. 台“行政院”批准废除戒严法
【美联社台北7月3日电】台湾内阁今天批准了一项废除历时38年的戒严法的建议并把它提交立法院。戒严法一直是执政的国民党独裁控制的支柱。 这项建议是行政院在2日晚上的一次会上通过的。建议说,戒严法过去保证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现在可以废除,以改善台湾在国际上的形象和促进民主改革。官员们说,估计由国民党控制的立法院将于下周通过这项建议。 然后由蒋经国总统签署,正式废除戒严法。 行政院长俞国华今天发表讲话说,台湾人民现在“有能力以民主方式处理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
14. 国安法与戒严法有实质不同 台反对党立委表示将继续反对
【路透社台北7月3日电】行政院长俞国华在一项声明中说,废除戒严法是“我们走向宪法民主过程中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但是,立法院反对党成员康宁祥对本社记者说:“新的国安法只是修改了戒严令的一部分。我们将继续反对。” 他说,国安法的50条规定有许多与戒严令的规定相似。 他说,军事戒备司令部将继续检查出入境许可证并且不准人们进入该岛的战略地区。 另一位反对党立法委员王义雄说,这些规定限制人民返回大陆探亲访友。他又说:“这将严重违反人权。” 【法新社台北7月3日电】观察家们说,他们预料蒋经国总统下周会正式宣布解除戒严令。它的最终解除是他去年开始实行的一揽子改革计划的一部分。 一些观察家说,废除蒋经国之父蒋介石实行的这项严厉法律将是一个划时代的行动。但是,其他观察家说,将于7日由立法院批准的这项改革不会对平息反对党的抗议和要求起多大作用。
15. 美印等国洪灾严重
【本报讯】据外电近日报道,美国的俄亥俄州遭到了28年来最大的洪水袭击,已造成了数百人无家可归。与此同时,得克萨斯州、印第安纳州和俄克拉何马州连遭暴雨,被雷电击中的储油罐和天然气管引起了大火,至少已有6人在洪水和暴雨中丧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1500万美元。 在印度,因雨季造成的河水泛滥已使印度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阿萨姆邦,在那里直接受洪水影响的达50万人,有数百家人家的住宅被冲,大片的稻田和黄麻地被淹、公路被毁、交通断绝。目前部队已处于戒备状态,以便必要时参加救灾活动。 在尼泊尔,孙科西河的泛滥已使尼泊尔东部地区的大片土地受淹,数百人丧生。尼《社会报》3日报道说,目前在孙科西河上已发现了25具尸体。因暴雨和山洪引起的山崩严重破坏了加德满都至拉萨的公路,毁坏了一个发电厂。另外,孟加拉国东北部因大水已有10万人无家可归。
16. 美报认为:苏联改革已从宣传转向实验阶段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7月1日文章】题:苏联人表决通过改变对经济所拥有的权力,副题:议员们决定将减少中央的控制(记者 安特罗·波蒂拉) 苏联议会昨天通过了一些扩大公开性的措施,并且通过了一项法律,专家们把这项法律称之为自20年代以来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法之一。 这项新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斯大林式的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具体做法是削弱设在莫斯科的部和计划局对工农业企业所拥有的权力。这些企业过去经常效率不高而且国家要给予大量的补贴,今后它们就必须要挣得利润,否则就会破产。 今年晚些时候,还要发布11项具体的指示。整个一揽子计划将在明年1月生效。 与此同时,拥有1500名成员的最高苏维埃还通过了旨在使公民更多地参与公共生活的法律,具体做法是授权在全国范围内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辩论。另一项新通过的法律确定了公民求助于法院对付不公正的官员和不正当的决定的程序。 苏联国内和西方国家的分析家说,关于公开性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但是,这些措施,再加上新的国家企业法将使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口头宣传阶段过渡到实际试验阶段。 从所有的报道来看,戈尔巴乔夫力图改变苏联自斯大林时代以来的运转方式将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一位外交官说:“这简直可以说是在下令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这位外交官说他表示怀疑。可是,上周,苏共中央委员会使戈尔巴乔夫扩大了在执政的政治局的地位,并为他提供了同改革的反对派作斗争的手段,从而大大增加了他得以推行自己计划的可能性。 苏共中央委员会不仅下令所有党组织必须在今年年底举行的正式会议上研究改革的进程,而且还下令于1988年6月28日举行全国范围的党的会议讨论这个问题。英报说苏政治改革走在经济改革之前 【英国《金融时报》6月30日社论】题: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刚刚在莫斯科闭幕的苏共中央委员会会议标志着从零星的经济改革走向对苏联整个经济体制实行彻底改革的决定性转变。 事实上,在过去两年里,政治改革,尤其是以扩大言论自由方式的政治改革,比经济改革快得多。由莫斯科指导整个经济的体制是斯大林在1929年至1932年间建立的,至今仍然没有多大变化。这正是戈尔巴乔夫先生现在打算改变的局面,办法是让中央经济机关的权力限于制订全面的政策,使企业独立,最终让批发贸易决定供求平衡。 戈尔巴乔夫先生在概述改革的日程和时间时说,他预料要用大约3年才能实行改革,正好赶上从1991年开始的下一个五年计划。 同中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联的政治改革走在了经济改革之前,这使政治保守分子攻击戈尔巴乔夫采取的措施变得困难多了。
第 2 版
1. 日中关系的创伤(上)
【共同社东京8月29日电】题:日中关系的创伤——纪念卢沟桥事件50周年日本不断提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难题 不停地向军国主义敲警钟,对日本的政治大国化表示担心(驻北京记者布施)日中两国在今年7月7日将迎来成为日中全面爆发战争导火线的卢沟桥事件(七·七事变)50周年。从这次事件起进行了8年战争的两国终于在1972年恢复邦交,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不过,战争的创伤还没有痊愈。中国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不断批判,人们似乎感到,今天,对力争从“经济大国”变为“政治大国”的日本,正需要猛敲警钟。 最近,中国的对日人员同以前相比已经相当坦率地谈论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了。把他们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一、日本在战后一直存在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二、企图复活军国主义的势力只是一小撮,但他们有影响和能量;三、伴随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已经更加明显了。 而且,他们强调“日本已经傲慢起来了”这句话。作为其实例可以指出,在1985年日本内阁成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以后第2次发生了教科书问题,还有藤尾文相谈话,最近又爆发了光华寮问题,再就是外务省首脑谈话。就是说,日本方面“不断提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难题”。他们强烈指出,由于日本方面认为“日中关系概括起来便是经济合作”,所以它采取的姿态是轻视同中国的政治关系。 最近在谈论日本军国主义时必然举出的例子便是西德。国防部长张爱萍5月底会见当时访华的防卫厅长官栗原时说,西德正在严格控制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它清楚地了解,如果出现新的法西斯主义,就将妨碍同邻国的关系。毫无疑问,这是对日本提出的要求。 中国当局并不是要利用过去的历史来“威胁”日本。而且,中国比对任何国家更重视同日本的友好,这是不容混淆的事实。 在纪念卢沟桥事件50周年的时候,中国切望力争成为“政治大国”的日本至少要坚持不与日中联合声明相抵触的政治姿态。日中联合声明已明文记载日本应对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件事表示深刻的反省。历史的见证北京市计划把卢沟桥变成游览胜地(驻北京记者高田)坐落于北京市西南郊外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不久前第3次修葺完毕。在即将迎来日中战争全面爆发转折点的卢沟桥事件50周年的时候,这一现代史的“现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交火第一天,中国军队牺牲了100多人。”住在原宛平城内桥边的蒋庆山(今年80岁)慢条斯理地开始讲述当年交战的情景。蒋至今仍居住在现场附近,是目睹这次事件的为数不多的生存者之一。 蒋说,那时宛平城及其周围约有400户人家,相当于现有住户的1/4。战事是在城外铁路通过处发生的。交战约一周以后,居民在29军(军长是宋哲元)的引导下转移到城外安全地带。29军的士兵分住在老百姓家里。交战1个月后,居民回到家里,那时日军已占领了卢沟桥,成立了“维持会”这样的组织。 另一个目击者张桂荣(73岁,女性)也谈了日军占领后的情景。她说:“家中荒凉,杂乱无章,连筷子也被抢走了。”据张介绍,被迫为日军干活的中国工人尽吃粗糙的食物,有人泻肚,有人患病。他们在严格监视下干活,经常挨打。进出城门的时候,还要被迫向哨兵鞠躬。 中国《解放军报》6月23日呼吁人们“不要忘记七·七事变”。它积极地提醒读者不要从记忆中抹掉这屈辱的日子。恢复原貌的卢沟桥和新建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是把卢沟桥事件的意义传给子孙后代的绝好“教材”。诉说历史的屠杀纪念馆至今也不忘旧帐(记者冢越发自上海)以卢沟桥事件为转机开始全面侵略中国的日军,同年12月占领了南京。在那里,日军在6周内大量屠杀了中国人,据中国方面说,牺牲者达30多万。 在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的1985年8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开放。纪念馆就建在屠杀现场的一隅。纪念馆内安放着在破土动工过程中挖掘出来的许多遗骨。 中国国内已有46万人前来参观。至今,每天仍接待四五百名参观者。杨正元馆长说:“这里的陈列品都是历史的见证。参观者从这里吸取营养,从而不忘历史的教训,判断当代的形势。”在12月的大屠杀50周年到来之前,该馆打算把日本方面寄来的各种资料也陈列出来。记者直接采访了几名参观者,了解中国的平民百姓怎样看待日军的这种暴行和现在的日本? 几乎所有的回答都认为昔日的军国主义者同现在的日本人民是有区别的,希望同日本友好相处。在南京大学就读的日本留学生们也说:“我们已作好了思想准备,但并没有因为是日本留学生就受到冷遇。” 记者同时注意到,在渴望同日本保持友好关系的谈话中还隐约看出人们对日本在经济方面进入中国抱有强烈的不满。南京的一位日语女教师(今年32岁)说:“日本如果想帮助中国,那就不只是出口商品,而是应在技术方面给予支援。”江苏省某单位人士批评说,“日本对转让技术是吝啬的。”他奚落道:“南京没有一家日中合办企业。这难道不是因为曾发生过大屠杀事件而唯恐会出现什么问题吗?” 日本企业有一种逻辑,就是以为它们同过去的历史无关而只追求利润。但中国方面却指出:过去日本给中国添了那么多麻烦,难道应该只顾赚钱而不更多一点地提供合作吗? 藏身于尸体之间幸免于难的陈德贵(今年70岁)一面让记者看留在他身上的伤疤,一面喃喃自语:“每逢阴天下雨,伤疤就隐隐作痛。” 日中邦交正常化已经15年。在这些岁月里,两国间还未曾有过雨天。但教科书问题和日本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等“阴密布的日子”还是不少的。倘若中国今后对日本在经济方面进入中国日益强烈地感到不满,那么两国上空的阴云就会再次扩大。与陈德贵的创伤一样,过去的历史这块“旧伤疤”的疼痛便会具有现实的意义了。(上)
2. 世界物价上涨
据法新社报道,世界市场铜价二日在每吨一千零十四到一千零二十七英镑之间,是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3. 日本增加矿泉水进口
德新社一日说:今年头四个月日本进口矿泉水一百零八万公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七倍,因为日本人目前已把矿泉水当作健康饮料。
4. 外国在南朝鲜的投资剧增
南朝鲜官员三日说,今年一至六月外国在南朝鲜的投资达四亿一千一百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三百四十。
5. 台《自立晚报》社论:台湾乱源何在?
【台湾《自立晚报》6月29日社论】题:乱源探微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礼运篇这句话的意思是:从饮食男女里,可以看出人民的大欲;从死亡贫苦里,可以看出人民的大恶。如果人民的大欲不能使其满足,就是政治不安,社会脱序的乱源。 以礼运篇的道理观诸今日台湾,经济发达,国民所得提高,人民生活相当富足,政治应该安定,社会理当安宁才是,但事实不然。年来台湾的政治社会反而吵吵嚷嚷,叫叫闹闹,自力救济,街头抗议,示威游行,层出不穷。民众在相当安定富足的生活中,还吵闹什么呢?其实要解释这个迷题很简单: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君权专制,数千年来君临天下,只注意治术,能将老百姓的肚皮喂饱,并使男有分,女有归,大体就能满足人民的大欲,不注意治道,不顾及老百姓的“参政需要”,不能开拓民主制度的规模。是以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先圣先贤或明君良相,莫不充满着“牧民思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宾,莫非王臣”是也;而老百姓只要安份守己,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做个顺民,则“帝力于吾何惧哉!”然而现在绝不相同了。今日是民主时代,民主者以民为主。倘若政府及其官员百端行政,有欠公道,不能符合或满足人民的欲望需求,人民当然有权批评,要求改革,否则可以用投票方式加以否定。 我们深盼今日执政的国民党当局有鉴及蒋总统经国先生“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在变”的昭示,在开放党禁、报禁之余,仍应赶快力行民主而合乎公道的政治建设,使人人获得普遍而公平的政治竞争与政治参与,以满足人民大欲,平止纷乱之源。
6. 台开拍新电影《跨过海峡》
【台湾《联合报》6月29日报道】飞腾公司筹备两年,以写实手法刻划海峡两岸亲人在香港会晤的新片《跨过海峡》昨天开拍。 飞腾公司两年前开始筹备描述大陆舅舅和台湾外甥在香港会晤的新片,原拟由杨德昌执导,后来因故停止筹备。 半年前,飞腾鉴于国内政治环境大幅开放,对于当年因战乱分离无法团聚的海峡两岸亲人,也有正面且富同情色彩的公开言论,因而决定恢复筹备该片,改请戡平出任导演,吴念真编剧。 《跨过海峡》目前已确定由影帝孙越饰演大陆舅舅,男星庹宗华饰演台湾外甥。两年前即已争取演出的孙越表示,这类海峡两岸亲人聚晤的题材颇具历史意义,若能成功描述,不但可供当代中国人省思,亦可作为历史现象的见证,他希望该片能比3年前《老莫的第二个春天》引起更多中国人的关注。 《跨过海峡》将先在国内开拍部分戏,然后转往香港拍摄主戏,由于该片探讨政治现象下的人性伦理,已引起片商注目,正在洽谈版权。
7. 台当局考虑局部开放金门观光
【台湾《民众日报》6月29日报道】开放金门观光,在各方殷切盼望之下,终于有了突破性发展。有关方面虽仅考虑局部性开放观光,但由于取消严格设限,对于一般民众“自强活动”组团观光者亦可能核准,情况与过去自有不同。欲往金门旅游观光者,透过向内政部入出境管理局提出申请,显然是比照港、澳地区侨民申请入出境模式,而就金门仍属“前线”特殊情况言,由入出境管理局严格审查申请者背景资料自有其必要性,因此将来被容许前往金门旅游者,自属“身家清白”且无不良纪录者。而有关方面所谓的“局部”开放金门观光,其直接意义即在此。至于军事区禁止涉足,则属客观性的“局部”开放必要限制。如韩国38度线板门店“特区”,也属局部开放观光,但遥望北韩的远程 瞭望镜设备,采取“定点”位置,瞭望范围完全“避开”军事设施。预料未来金门局部开放观光时,将容许游客透过望远镜遥望大陆,但极可能采取板门店模式。 而容许透过望远镜瞭望大陆,对欲往金门观光者确实已经“值回票价”,而绝大部份欲往金门观光者的最大心愿也在此。
8. 台报介绍大陆航天计划
【台湾《中国时报》7月1日报道】题:大陆太空科技机构着手发展载人计划(驻华盛顿特派记者傅建中) 中国大陆计划在90年代发射由人驾驶的太空舱,中共的太空机构正大力研究送人上太空的科技。 最新一期的《美国航空及太空技术》周刊自北平报道,“北京太空医学及工程研究所”已开始研制太空装,同时着手计划挑选太空人。 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太空专家们将先在美国的太空梭中从事试验飞行,然后组成自己的核心队伍,希望在20世纪结束以前,驾驶中国人自制的太空舱探索太空。 报道说,中共首次由人驾驶的太空舱在技术性能上相当于60年代的美国双子星座太空舱。目前正在设计的太空装也类似双子星座太空人所穿的太空装。这种太空装具有压力,手套及头盔均可取下。中共的专家们告诉美国访客,3年前他们就开始研制太空装了,现在也在研制液体冷却式的太空衣,这是美国太空梭内所穿的衣著。 中共计划透过送人上太空来研究人体在太空中适应变化的医学问题,并准备利用针灸来治疗太空适应症候。 为了实现在90年代送人上太空的计划,中共正致力发展威力强大的火箭,大量发射不同类型的太空舱,以累积经验及技术。
第 3 版
1. 瑞典科学家培育出新抗生素
美国《纽约时报》六月二十六日报道,瑞典阿斯特拉制药公司制成的这种 抗生素有助于治疗由某些最危险和耐药性最强的细菌引起的感染。这些抗生素能被细菌吸收,然后从里面侵袭这些细菌。这种抗生素是专门用来对付革兰氏阴性细菌的。
2. 英国科学家试验新法处理工业废水
据《印度教徒报》报道。英国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实验室中用新法处理工业废水取得成功。他们在聚乙烯管中盛装砂子,在这些砂子的表面培养厌氧菌。活水通过聚乙烯管时砂子翻腾,加速污水处理。
3. 保护视力从母亲孕期开始
【在巴黎出版的《青年非洲画报》第38期文章】要使孩子有良好的视力,母亲从怀孕时起就要采取预防措施:凡怀孕的妇女都应知道,某些疾病(风疹、弓浆虫病等)和婴儿在分娩时受的创伤,都可能使孩子眼睛受损害。 你的孩子刚生下来时,医生用消毒过的棉花擦干他的眼睛,并给每个眼滴一滴1%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这是为了预防损害眼睛的化脓性眼炎。如果没有硝酸银,亦可用柠檬汁,它同样有消毒作用。 在孩子出生后第二周,可能附带出现结膜炎;这是一般微生物造成的,如果得到及时治疗,一般是不会有危险的:用医生开的洗眼剂和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孩子的视力不好或者视力减退是能够及时发现的。视觉障碍大多始于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治疗及时,它是可以避免的。看出了异常,你就要告诉医生,例如:孩子歪着脑袋;有节奏地摆动;用手去揉眼,好象感到眼睛不舒服;斜视;眼睛发直发呆,不能随着摇篮上方东西的移动而转动;似乎畏光避光。 第6个月之后。看到孩子显得比同龄孩子迟钝,不如同龄孩子活泼,看到孩子对熟悉的面孔和对微笑没有反应,或者在孩子身体正常而智力发展不正常的时候,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在孩子到了三四岁之后,以前未被察觉的其他视觉问题可能表现出来:孩子常眯眼睛,眨眼睛,斜视;表现出举止错乱或看图识字感到很费劲。 这些情况应报告医生,尽快检查是很重要的,因为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增加治愈的可能性。
4. 妇女痛经与体内缺镁有磁
据香港《快报》报道,大多数妇女有时会出现痛经的情形,多年来,专家提出过许许多多不同理论,而最新的研究显示,痛经可能和身体缺乏一种重要矿物质有直接关系,这种矿物质就是镁。 据调查发现,痛经患者有45%体内的镁水平在平均值以下。 负责进行这项研究的史超霍医生说,他的发现使他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身体缺乏镁质可能会引致痛经的出现,尽管这并非痛经的原因。 不过,他认为很多妇女可以从摄取镁补充片剂而得益。他建议每日的摄取量是200毫克。 目前的问题是,没有人确实知道需要多长的疗程,也不清楚镁的水平能否单靠饮食方面提高。那些讨厌吃药片的妇女,可以通过减少或停止喝酒,吃绿色蔬菜和扁豆,来增加身体的镁质。(捷)
5. 读者评报
华北煤炭医学院吴敬柯:读了6月22日《阿纳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颁奖》一文,令我思索良久。中国三部参赛片为何榜上无名?评委的批评很中肯,认为中国片子都背离了中国的艺术风格,“这不是中国文化了”。中国的艺术家应突出中国的艺术特色,用中华民族的东方艺术魅力去征服海外观众。郑州测绘学院陈景雄:“民族化”是“国际化”的基础,没有“民族化”就没有“国际化”。我深信: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才有希望。
6. 来信综述
6月13日《中国为何要勤俭建国》刊出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共鸣。福建罗源一中吴乐进说,这篇文章很好,读后很受启发。作者以平心静气的谈心方式,通过详细比较中美两国的土地、资源、人口和地理环境等基本国情后,阐述了中国必须走勤俭建国道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广西柳州中心医院韦绍认为,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压缩膨胀空气,实行“双增双节”形势下,这是一篇很好的学习教材。江苏东台赵汉邦指出:现在有那么些人,置国情于不顾,搞建设贪大求洋,谈生活爱摆排场,讲消费好追赶潮流,论交往喜充阔气等。如此治国,则国难兴;以此治家,则家难富。河南安阳解放军某部李家华认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光荣传统。我们不能小富即安,丢掉节俭、勤奋的民族精神。
7. 来函照登
中国美术馆:你报6月13日《如此赚钱?令人畏惧》一文中提到:“美国罗伯特·劳申伯格为他个人的画展向美术馆付了50万美元”实际情况是:我馆共收人民币20925元。结账是主办单位办理的,劳申伯格与主办单位如何签订协议,我馆不清楚。
8. 一睡千万年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日文章】题:一睡千万年动物有冬眠本领 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或者说生物,都具有在低温下保存生命的本领。 美国科学家曾记载,他们在1974年在南极大陆严寒的冰块中,发现至少冻结一万年的细菌。经过在实验室精心的调理下,细菌竟恢复原状,继续它们的生命旅程。 这是低等生物的生命韧性。高等一点的动物呢?也有过令人惊异的科学记录—— 本世纪40年代,人们在北极圈附近西伯利亚冰冻地带施工时,从几米深处挖出一条石头般硬的晰蜴。 人们的直觉是,它早已一命呜呼。 然而,暖和的阳光却唤醒这只生命:它终于苏醒过来。活动了两天后才真正死去。 更惊人的还在后头: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这只晰蜴品种是5000年前已在地球上完全灭绝的品种。换言之,这只晰蜴竟在低温中,将生命保存5000年以上。 科学家富兰克林,也曾记录下他亲眼目睹一只100万年前的蛤螟,被挖掘出来后复生的经过。低温速冻法 有这些实际的例子,至少明动物保存生命的本领是存在的,而要度过较长的时间则可能要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人类呢?是否有幸踏入这种境界呢? 长远来看,研究这个问题对未来远距离宇宙探索航行,具有肯定的意义。 科学家排除万难,目前已发现了贮存动物生命的一种方法:低温速冻法。这方法的关键,在于“速冻”二字,因为如果冻结过程缓慢,会使生物体内细胞液体结成冰块而使动物死亡。 科学家们已成功地以金鱼作试验:将它放入零下210摄氏度的液态氮中,它立即被冻得坚硬起来。在低温下保存一段时日后,解了冻的金鱼便活过来,而身体机能丝毫无损。有人“以身作则” “速冻”的理论至少已得到实践,就有人设想把这种方法用来冷藏人类,缓慢生命成长步伐。 在美国,好几个此种地下冷冻储藏室早已设立,其中还存放着速冻处理后的人体。 而第一个“以身作则”,接受速冻的是美国物理学家贝德福,时间是1967年1月19日。医生首先将他全身液体抽出,注入另一种化学液体。 之后将他的躯体冻至零下198摄氏度,装入不锈钢容器内,放入专制的贮藏室中。在零下200摄氏度的贮藏室,相信是能保存贝德福的身体机能的。 也许你会问,贝德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决心勇气,敢接受这种前所未有的实验呢? 原来,贝德福身患癌症即将死亡,而他希望将来医药技术发达能治癌症时,方将他解冻,治好病后再让他复活过来。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而言,低温速冻技术尚未臻完善,它对人体会造成何种损害尚不得而知。至于解冻后,人体会产生什么副作用也是个谜。
9. 漫话食肉类植物
【法国《费加罗报》6月8日文章】题:法国奥尔良展出50种食肉类植物原文提要:这些食肉类植物贪吃昆虫甚至哺乳动物。它们使人类既感到着迷,又感到心悸。但这种植物在植物世界并不多。 这种食肉类植物既能活动,又能捕捉并吃掉猎物。几千年来,人们对这种植物一直有一种掺杂着恐惧的奇怪感情。法国瓦尔德卢瓦尔的玫瑰园里集中展出了来自全世界的50种被称为食肉类植物的植物。 这些食肉类植物象其他植物一样主要是靠光合作用生存的。它们捕取昆虫只不过是为了补充它们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和矿物质的不足。如果需要的话,它们完全可以不吃昆虫。法国植物学家菲利普·当东认为:“虽然它们不吃昆虫也能存活,但它们的繁殖力就会减弱,生长也会减慢。” 这些植物的捕猎能力不尽相同。它们中有些植物在叶子的尾端长有一种漏斗形的东西,“漏斗”里有雨水和蜡质液体,散发着花蜜香味。被这种花蜜香味吸引的昆虫投身液体中,从而被这种植物吸收(吃)掉。液体中含有一种酶,可以分解昆虫,这类似于人的胃消化食物的过程。食肉植物的这种消化过程是很慢的,往往要持续两个星期。 瓶子草(有些瓶子草可以长到80公分高)没有这种“漏斗”。它是靠叶子上的粘性绒毛捕捉昆虫的。茅膏菜则是靠分泌的一种气味吸引昆虫。只需几秒钟,昆虫就被粘在叶子上,就象苍蝇被粘捕蝇纸上在一样。然后,叶子便将昆虫包卷起来,开始消化过程。 捕蝇草靠动作迅速捕捉猎物,它有一个活瓣(象 一个阀门),活瓣能在不到80毫秒的时间内关闭! 全世界共有500种食肉植物,分布在各个大陆,主要生长在潮湿的含泥炭的土质地带或河流岸边。人们还不知道这些食肉植物究竟是过去存留下来的植物呢还是植物的新演变的预兆。不管怎样,在现存的全球50万种植物中,食肉植物是为数很少的植物。由于遭到过分采集,它们现在正处于灭绝过程中。
10. 本世纪震撼世界的大事件(完)
一九八三年韩国航空公司客机被击落 1983年9月,韩国航空公司007号班机(波音747大型喷气客机),在从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飞往南朝鲜汉城途中迷航,误入苏联领空,苏联一架战斗机根据地面指挥部的命令立即采取行动,发射一枚导弹将其摧毁,机上26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消息传出,苏联的这一行径遭到了国际上的强烈抗议。这架波音747客机,被苏联导弹击中后在空中爆炸,飞机残骸和机上受害者全部坠入日本海。受害者中,有61名美国公民(包括一名国会议员)、110名朝鲜人和28名日本人。 苏联人称:这架飞机没有灯光信号,被误认为是美国的RC—135间谍飞机;苏联战斗机曾沿其飞行航线发射了曳光弹,以示警告——美国后来也证实确有其事。情况似乎属实。 尽管这是一场悲剧,一场误会,但苏联领导人却认为无需承认这一点,无需表示歉意。韩国客机如何偏离航线以及驾驶员是否发现了警告信号,虽然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可以肯定,这架民航客机没有从事间谍活动。 国际民航驾驶员协会联合会建议所有国际航班取消60天对苏联的飞行任务;里根总统要求苏联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并要求对美国遇难者予以赔偿。由于这一事件的发生,南朝鲜更加靠近日本了。南朝鲜国防部长官说,这一事件表明了地区安全合作的重要性。 (完)
第 4 版
1. 艾滋病患者卖血 图金钱损人利己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一名男性艾滋病患者据称曾出售他受感染的血液,六月二十九日他否认企图谋杀等控罪。 地区检察官相信,二十九岁的马尔科斯基是艾滋病患者,因故意捐出或售卖他的受感染的血液而被控犯法。 检察官说,马尔科斯基对调查人员说,他曾二十三次把感染的血液卖给血库,因为他极度需要金钱。马尔科斯基说:「我知道(艾滋病初期患者)检验并非经常测出艾滋病毒的。你要生存下去,就要什么都干。」
2. 戈尔巴乔夫举错手
据美联社自莫斯科报道,6月29日早晨,来自苏联各条战线的1500名男女代表聚集在克里姆林宫,参加苏联最高立法机构会议——即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 尽管正在讨论的某些法案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代表在会议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翻阅《真理报》和《消息报》、与邻座的代表交谈、甚至有人打瞌睡。戈尔巴乔夫坐在会议主席讲台后面的高台上,当代表们对一项议案进行表决时,他正在同旁边的政治局委员扎伊科夫交谈。当会议主席要求表示赞成的代表们举手时,除戈尔巴乔夫以外的所有1499名代表都举起了右手。主席问:“有反对的吗?”戈尔巴乔夫从扎伊科夫那里转过脸来,举起了手。 会议主席忽视了这一情况。他说:“无人反对。议案通过。”
3. 小里根指责老里根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里根总统的儿子在一部关于艾滋病的电视纪录片中说,他父亲的政府在制止艾滋病蔓延方面做得不够。小里根说:“华盛顿的某些人应该明白,你们不要以为你们什么都做到了。”
4. 抽水竟出油 农民喜变愁
据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澳大利亚的史蒂文森拥有一个小型农场,他和家人倾尽积蓄,目的是要钻一口水井。他们不断往下钻,直至深达1170米,才发现有水。可惜,那水源供应很少水,不久涓滴的水竟变成黑色——石油。史蒂文森说:“我们对这种情形不感到愉快,因我们不想成为百万富翁,我们只想要水,给牛群饮用,而不是石油。”
5. 基辛格预言美将面临严重外债问题
【巴西《圣保罗州报》6月20日报道】题:基辛格预言美国将面临类似债务国那样的危机 昨天,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断言,在3到5年时间内,美国将象墨西哥、巴西和智利一样,面临严重的外债问题,并将被迫实行节俭的经济计划和降低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因为它没有办法偿还债务利息。 基辛格强调说,他不充当美国大债权银行的中间人,他的文章经常表明与那些银行家相反的意见,赞成下述观点: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解决办法是发展经济,不实行生产多余产品以供出口的节俭计划。 基辛格指出,他是以个人身份而不是代表美国机构讲话的。他说,他一直赞成下述立场:第三世界的债务是政治问题,而不是金融问题,必须找到新的替代解决办法。“我认为,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的经济战会给世界造成灾难。” 他提出的解决债务问题的建议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点:1、每个国家必须按照自己的特殊条件,而不是外部强加的条件,进行自己内部的经济改革;2、经济计划中最根本的是保持增长率;3、外债利率应根据不同的增长率来确定。 基辛格说,不愿看到采取低利率的解决办法,这最终会使债务本金增加,将来就必须支付更多的债务利息。
6. 南朝鲜十六天放催泪弹三十五万枚
【法新社汉城7月1日电】据南朝鲜治安本部1日说,防暴警察在全国性群众示威的16天中,为平息群众的抗议示威,施放了35万枚催泪弹,平均每日2.6万枚左右。警察抓了17244名示威者,不过大多数已释放。6305名防暴警察受伤,群众受伤的有146名,某些人伤势严重。其中一名警察被汽车轧死,一名大学生被催泪弹壳击中休克。
7. 南斯拉夫宣布:不能按期偿还欠西方债务
【路透社贝尔格莱德7月1日电】当南斯拉夫在出现经济危机和国内政治不和的情况下努力保持国家的团结的时候,欠外国银行的大量债务又成为它的一个严重而难办的问题。 这个共产党国家宣布,它将不能及时偿还欠西方银行的2.4亿美元债务。它正在谋求借3亿美元新贷款,以便渡过7月。这是南斯拉夫自1983年以来第一次没有按时偿还债务,从而使人们重新产生的希望破灭:在最近硬通货贸易取得适度好转的基础上使经济复苏。 一位外交官说,南斯拉夫总理米库利奇象一个正用微弱的蜡光在一条黑暗的隧道里摸索前进的人,但是隧道另一头的刺眼亮光是一辆向他猛开过来的列车的前灯。官方通货膨胀率正以100%的幅度上升,许多必需品价格和服务费用是一年前的四倍。这已削弱了贸易,加速工业的下降,南斯拉夫工业设备陈旧,无法在西方市场进行竞争,而南斯拉夫一直依靠在西方市场赚取货币来偿还其200亿美元的债务。一位西方使馆的债务问题专家说:“今后6个月,南斯拉夫还会遇到更多的还债问题,更需要紧缩开支。”
8. 金大中和金泳三的分歧在扩大
【法新社汉城7月3日电】题:两位反对党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在扩大 反对党人士今天说,南朝鲜反对党的两名主要领导人明天将举行会谈,目的是要消除已在他们的反全斗焕政府统一阵线内部表面化了的分歧。 金大中和金泳三过去经常发生争吵。 他们保证要在建立统一阵线来领导主要的反对党统一民主党反全斗焕“军人独裁”的斗争的时候,各种分歧被丢在脑后。 在全斗焕宣布要实行包括直接选举总统在内的全面改革两天之后,金大中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赞成建立一个“超党派的”中立看守政府,以确保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 统一民主党领袖金泳三在会见该党成员之前表示反对这一主张,说既然全斗焕已公开答应要严格不偏不倚地进行选举,就“没有必要”建立看守政府。 两金在举行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的时间上也有分歧。 统一民主党领导人金泳三提议议会应在今年8月15日(南朝鲜独立纪念日)之前制定并通过新宪法,以便能在今年10月举行选举,直接选举总统。 然而,金大中说,更重要的问题应当是释放在押的政治犯以及对象他这样的反对派政治活动家实行大赦,并恢复他们的政治权利。 当局已在上周解除了对金大中的长达11周的软禁,但是,由于在1980年被判犯有发表煽动性言论罪,他仍被剥夺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反对党人士说,这两位姓金的将在明天举行会谈,目的是要消除他们之间的分歧。 观察家们说,他们两人必须取得一致意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将由谁作为该反对党的候选人去竞选总统。 金大中说过,他目前没有想要参加“竞选的意图”,但是他已广泛暗示,如果人民要他参加竞选的话,他可能会改变主意。 金泳三说,他还没有就这个问题作出决定,但他坚持说,他不会同金大中去争当候选人,他将努力以友好的方式妥善处理这个问题。许多观察家认为、如果金泳三和金大中不能就参加竞选总统的候选人问题达成一致的看法的话,那么,由他们的政治上的支持者们组成的主要反对党将会一分为二,支持他们两人去参加竞选。 观察家们说,反对党内部的分裂将会加大执政的民正党的候选人在选举中获胜的希望。
9. 企望与失望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7月1日文章】题:苏联人排队为了对少见的美国生活看上一眼 苏联人排着长队,等上四五个小时才能走进经济成就展览馆去看一下“美国信息”展览。 凯瑟琳·扬女士说:“你要知道,这可能是他们遇见一个活着的、喘气的美国人的唯一机会。”扬是到展览会做解说的24名美国服务员之一。安排这次费用达数百万美元的展览会的美新署说:“这次展览全面地显示出了一个接触信息几乎毫无限制、有创新的见解会受到鼓励的社会的情况。”参观者看到的展品有:计算机、小型旅游车、血压测量计、活动电话、摇滚音乐录象机、商店电脑结帐机、电视商业广告、复印机、录象机等等。许多产品有日本商标。有些在技术上比较懂行的苏联青年人对这次展览感到失望。一位青年抱怨说:“这些东西我们早就知道了,我原想看些新东西。”扬女士说:“这不是最新技术展览会,这是关于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展览。”“美国信息”是美新署于1959年开始举办展览以来的最近的一次。第一次展出的是美国厨房用品,那次导致了赫鲁晓夫—尼克松“厨房辩论”。
10. 伊朗可能对美展开海上游击战
【美联社尼科西亚6月30日电】新闻分析:伊朗海军可能对美国展开“游击战” 军事分析家们认为,如果美国和伊朗在海湾发生冲突,伊朗海军更可能展开一场“海上游击战”,而不大可能对美国军舰发动大规模进攻。 海军司令穆罕默德—侯赛因·马利克扎德甘准将说,他已经集结了一支“在伊朗海军史上是空前的”力量——80多艘军舰、武装直升机、武装气垫船和后勤车辆——来对付“美国在波斯湾的威胁”。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鲍勃·埃利奥特少校说,用美国造的“鱼叉”式舰对舰导弹装备起来的“石弩”级快速攻击舰在对付美国的驱逐舰、护卫舰和巡洋舰时可能“起到致命的作用”。 一位西方分析家说,“最大的威胁很可能是用小艇或类似的船只进行自杀性攻击。”据认为,坚决支持阿亚图拉霍梅尼的革命卫队是最大的威胁。
11. 漫画:全斗换施放催泪弹
(原载《香港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