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06-27

第 1 版

1. 叙利亚希望同伊拉克合并

阿拉伯外交官说,伊拉克对同叙合并犹豫不决,但叙坚持认为这是结束两伊战争的唯一道路。

2. 印度释放我两名技术人员

法新社二十五日说,两名中国技术员是十三日在印度与尼泊尔边界以所谓搞间谍活动的罪名被捕的。

3. 日本各界对破坏周恩来诗碑反应强烈

【本报东京6月25日电】自京都岚山周恩来诗碑被破坏后,日本各方十分重视,反应强烈。    日本各大报今天晚刊均在社会版详细报道了这次事件和中曾根首相、后藤田官房长官对此发表的谈话。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及各民间电视台多次播出了诗碑遭破坏的消息和现场情况,各界人士也相继发表谈话。日本警察当局也很重视这次事件,表示要竭尽全力搜查犯人。事件发生后,中曾根在首相官邸答记者团问时说:“这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是一部分没有头脑的人干的,它并不代表全体日本人。”官房长官后藤田也表态说:“我并不认为一小撮没有头脑的人的行为会影响日中友好的主流。”    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自民党政调会长伊东认为,“在日中阁僚会议举行前夕发生这种卑鄙的事件令人不胜遗憾”,他说:“我希望这种愚蠢的行为不要影响日中关系。我希望政府能严肃处理这一事件。”    社会党国际局长馆林对这次事件表示遗憾,并要求彻底追查。他说:“在日中关系出现波澜、日本对华态度受到考验时发生这种不祥事件很遗憾。”他要求日本政府遵循日中联合声明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采取严肃态度。    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建立委员会、日本国际贸促京都总局专务理事村濑武士到现场查看了诗碑遭到破坏的情况。他告诉记者,目前已将诗碑遮盖起来,并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先设法清除诗碑上的油漆,尽快向游人开放,同时和诗碑雕刻者协商,设法将其修复。中国人民深表愤怒    【共同社北京6月25日电】题:新华社报道周总理诗碑遭破坏,表明了中国当局的愤怒    对于座落在京都龟山公园里的已故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被人泼上红漆的事件,新华社25日以东京电讯报道说:“京都的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遭到破坏。”    此间认为,新华社使用“破坏”一词报道这一事件,表明中国政府对这次事件深为愤怒    。    此间认为,由于这次事件是以中国国民最敬重的已故周恩来总理为攻击对象的,因此将会遭到中国国民的强烈反对。    【时事社北京6月25日电】由于这一“野蛮行为”是发生在第五次日中阁僚会议即将于26日在北京召开的前夕,因此中国方面感到震惊。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听到这一报道后立即发表谈话说:“干了一件令人为难的事。”已故周总理作为“敬爱的总理”至今受到中国人的敬慕。对此,孙会长不想掩饰内心的不快。京都警察当局设立特别搜查班    【共同社京都6月26日电】题:京都府警察当局就周恩来诗碑事件设立特别搜查班    关于京都龟山公园内中国已故前总理周恩来的“雨中岚山诗碑”遭破坏事件,京都府警、警备一科和太秦署已于25日下午设立了特别搜查班,开始展开搜查活动。警察当局认为,这是性质恶劣的犯罪行为,决定以损坏器物嫌疑罪展开搜查。    据迄今的调查推断,作案时间是在25日拂晓前。在诗碑附近还发现了77张传单。传单上写着,“粉碎阁僚会议”、“不许干涉光华寮问题和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等内政问题”等,署名为“日中问题研究会”。    传单上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均为中国驻日大使馆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日中问题研究会”是一个没有得到承认的政治团体。搜查班认为,这是一次针对日中阁僚会议的犯罪活动,正在竭尽全力查出传单上的指纹和油漆罐、铁锤等犯罪用品。

4. 中曾根向我领导人捎口信

【共同社东京6月26日电】题:首相托外相给中国要人带口信    中曾根首相在26日的内阁会议后委托出席日中定期部长级会议的仓成外相给中国要人捎口信。    他指示说:“在同吴学谦外长等中国要人会谈时,不要拘泥于小的方面,要从大局出发交换意见。”    出席部长级会议的日方阁僚能否同赵紫阳总理、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会谈尚不清楚。    但中曾根首相仍作了下述指示:在实现上述会谈时,要再次向中国要人转达日本政府决不改变日中关系基本原则的态度,在部长级会议上也要基于这个原则同中国方面交换意见。

5. 南朝鲜可能成为又一个菲律宾

【路透社汉城6月25日电】持不同政见的最高人物金大中今天说,他愿意与全斗焕总统的政府合作以换取实行更多的民主,但又说,南朝鲜可能会成为另一个菲律宾。    昨晚,在解除两个多月的软禁之后,金在他的汉城家中对路透社记者说:    “我的确认为,尽管两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南)朝鲜可能会成为另一个菲律宾。”    金大中说:“如果我们发现,政府在实现民主化方面确实有诚意和信心,我们愿意与他(全)合作并且说服激进分子。”    至于全昨天表示愿意就选举改革重开谈判这件事,金称之为“装装样子的姿态,不是真的让步”。持强硬路线的反对党拒绝了这一让步,认为它“不能令人满意”。

6. 鲁斯特母亲谈莫斯科之行

【塔斯社莫斯科6月24日电】鲁斯特的母亲莫尼卡·鲁斯特对《莫斯科新闻》记者说:“我们完全信任苏联当局,在莫斯科我们受到了非常善意的接待。”    今年5月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民马蒂亚斯    ·鲁斯特侵犯了苏联领空,将他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不久前马蒂亚斯的父母来到苏联并看望了儿子。    莫尼卡·鲁斯特介绍说:“马蒂亚斯受到的待遇的确是得体的。他可以自由说话,人们也尽力理解他。马蒂亚斯在回答我提出的他的自我感觉如何的问题时说:‘很好。我受到了最善意的对待。起居条件良好。’儿子对饮食感到满意。允许他阅读书籍。他要求多看物理、化学和天文方面的书籍,这是他的爱好。侦查员同意了。根据马蒂亚斯的要求,给他一册德俄会话读本,因为他想学俄语。”    莫尼卡·鲁斯特在回答她对儿子飞往莫斯科一事的反应的问题时说:“当然,我们对此感到很难过。    “我们懂得,进入领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事先知道儿子的计划的话,那就劝阻他不要飞往莫斯科了。”

7. 美将把超导材料用于星战

【美国《洛杉矶时报》6月11日文章】题:五角大楼大力发展超导材料    五角大楼的一些高级研究官员昨天说,国防部确信,最近超导材料取得的突破预示着一场技术革命,因此正在迅速采取行动,鼓励对这些新材料进行工业规模的开发。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一名官员对众议院委员会说,在目前研究的超导体可能的军事用途中,有用于核潜艇的超轻型无声推进系统,这种推进系统能使潜艇速度和武器装载量增加一倍,而潜艇的重量减少一半。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副局长克雷格·菲尔兹说,该局已把经费改拨给它目前的6家陶瓷供应厂家,用于研究生产超导材料的方法。该局还和其它6家公司签订了合同,共同进行探索,并已通过海军研究局开始了“一个主要的新的采购行动”。在从10月1日开始的1988财政年度中,这项超导体开发计划将花费几千万美元。    作为一些军事上可能用的例子,菲尔兹列举了新的潜艇推进系统和一种“电磁发射装置”。这种电磁发射装置能用于政府的太空防御计划。这种发射装置使用的磁体,其功率只有采用超导材料才能达到,这样它就能推进反导弹弹头,使这些弹头以速度接近每小时7000英里的冲击力摧毁它们的目标。

8. 一妇女咒骂里根被解雇 众法官裁判去留有分歧

【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25日文章】题:最高法院裁定一位诅咒里根的妇女不应被解雇最高法院虽发生严重分歧,但昨天仍重申公共部门的雇员享有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的权利,以五比四的票数裁定,得克萨斯州某县的一位职员不能因说她希望里根总统遇刺就被解雇。    法官瑟古德·马歇尔说,这位女职员是在办公室里同一位同事私下交谈时说这句话的。    他又说,从她谈话的上下文来看,是属于“政治性谈话”,并没有扰乱办公室的工作。    马歇尔说,可是这位职员却“因行使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利”而被解雇了。    法官斯卡利亚持反对意见,他说不应解雇的裁决是“荒谬的”。他说:“如果认为她有这种权利,势必会使人们的思想变坏。”首席法官威廉·伦奎斯特和另两名法官赞成斯卡利亚的观点。

9.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说艾滋病正在『敲亚洲的大门』

他说,如果艾滋病在人口稠密的国家蔓延,那就会是一场灾难。

10. 俞国华说『南星计划』可行

此计划将在五年内用建筑废弃物填海,造出二百公顷新生地。

11. 美苏争夺卫星发射市场

【美联社巴黎6月17日电】(记者劳拉·金)苏联官员今天在巴黎航空展览会上说,苏联今年将进行第一次商业性卫星发射。他对美国竭力阻挠美国顾客签署合同的做法提出批评。    美国则说,苏联可能以低成本在世界市场上大力争夺卫星发射业务。美国将就如何为这项业务确定一个公平的价格同欧洲盟国进行会谈。美国政府支持通用动力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等开展私人商业性卫星发射业务。目前正在研究私人发射一颗海洋和大气监测卫星的投标,今秋将签署合同。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已宣布,它准备在今后5年内在商业性业务的基础上为多达50次的卫星发射付款。    苏联的“质子”式火箭的发射虽然出现过两次失败,但苏联人说,这种火箭的长期成功发射历史对顾客是有吸引力的。第一个顾客印度正在付款,要苏联帮它今年把一颗通信卫星发射上天。    苏联现行基本发射价格约为3000万美元。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将用“阿特拉斯—半人马座”式火箭为顾客发射卫星,价格约为5900万美元。    苏联对外贸易部负责人瓦列里·伊格纳托夫说,美国一些公司已表示对苏联的发射服务感兴趣。他指责美国官员利用有关技术转让的规定阻止这种交易。

第 2 版

1. 中国安全和环境问题加剧

【美联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罗婉莉)由于灾害接二连三地发生,人们担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使长期存在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加剧。每年有数百人死于这方面的问题。    在过去10年中,中国从零开始,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建立了由成千上万名监督员组成的网络,以加强安全。法院现在严格按照法律处理那些有玩忽职守嫌疑的人。但是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上月发生了一场共产党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森林火灾。火灾是由吸烟和割灌机使用不慎造成的。    最近还出了其他一些事。一艘客船在长江同一艘拖船相撞下沉,99人死亡。在广西僮族自治区,有人以工业酒精冒充米酒,至少有600人中毒,其中45人丧生。四川省一座桥梁因设计和建筑质量差而倒塌,致使21人死亡。一家工厂因为机器失灵而把氰化物排到广东省的梅江,致使50多吨鱼死亡。    从中国新闻报道的不完整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的程度。从1986年1月至9月,中国发生了648起重大的工业事故,比前一年增加73%。这些事故有一半发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乡镇工业。    重大事故损及从饮用水到学校的各个方面。今年年初,山西省一家化肥厂把化学物质排进饮用水源的水道,致使2万人中毒。    今年1月,由于一所学校建造的质量很差的厕所地板塌陷,28个学生掉在粪池里淹死。    关于食品污染的报道已经司空见惯。中国至少有40%的食品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卫生标准。安装消除污染和安全装置并对工人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的努力被忽视了。    现在强调的是增加生产。    工厂设备陈旧,没有什么控制污染和保证安全的措施。    工厂的负责人不关心安全问题,一心想的是利润,这也是事故的重要原因。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工厂开工前必须得到中国工会的批准,但是工人不愿为了安全而违抗领导的命令,另外,国家所有制使工人不必对设备和建筑负责,所以许多办公室和工厂维护保养很差。

2. 他们被宠坏了

【法新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题:被宠坏的孩子(记者贝尔纳·德吉奥阿尼)    八岁的张洋洋已经是中国举国上下谈论的那种小学生。由于他打了不愿意帮助他做作业的母亲,在中国人看来,他是政府提出一家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之后出生的已被宠坏的这一代孩子的象征。    洋洋说。「我后来明白我所做的事是错的。」    高老师强调,他是「优秀生」。她说,「但是,和其他独生子女一样,他知道,没有他,就没有家庭的概念。因此,他就利用这一点。」    洋洋不是一个特殊例子。该校校长知道许许多多关于独生子女粗暴反对父母的决定的事例。他说,他的一名学生的母亲要该学生去倒尿盆,该学生不愿干,打他母亲,后来只倒了尿盆里的一半尿,理由是另一半是他父母的,应由他父母去倒。    校长把造成这样行为的错误推到父母身上,而不是推到孩子身上。他说,「做父母的把他们的一切希望寄托在这个独生子女身上,从一生下来什么都让着他,幻想把他变成一个有才干的人。从此以后,稍有不从就会引起孩子的粗暴反应。」    洋洋的学校共有一千一百九十一名学生,全校各班级平均百分之七十是独生子女,有许多班级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九十。    高老师承认,今天教书比她开始教书时要难得多。以前,孩子们习惯于什么都共同分享。现在,他们只知道自己。一旦别人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克制不住自己。    高老师强调,她班上的学生「都自私,自以为是英雄和必不可少的人」。    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八年之后,当局面临着一个真正的社会问题。新一代的孩子是被宠坏、固执、自私、患性格障碍、不善交际和傲慢的孩子。    一九七九年以来,经济上的明显富裕已改变了人们的习惯。从节衣缩食发展到了挥霍无度。    父母和祖父母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给独生子女,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往往以失败告终。    例如,不计其数的孩子,不愿意简简单单地吃一顿饭,不愿意喝白开水,他们要吃糕点,要喝甜饮料,这样做的后果是出现了一批肥胖儿。

3. 港报说中国电子琴质量差

【香港《快报》6月18日报道】题:大陆电子琴质量问题突出    据有关资料统计,1982年,内地生产电子琴的厂家仅有几家,年产量亦仅1300台,至1985年,年产电子琴已猛增为46.1万台,去年突破了60万台大关。内地生产电子琴厂家已达百余个。并仍有近百家小厂也正酝酿上马。仅上海地区就有20余家电子琴厂,年产量达20万台。    随着电子琴生产、销售的迅速增长,质量问题亦日益突出。日前,上海有一家百货店展销一种“多功能电子琴”,由于此琴进口原件的质量先天不足,毛病甚多,上门要求调换的接二连三。于是柜前发生了这样的怪现象:右边是慕名而来的‘‘购琴者”,左边是憋着一肚子气的“换琴者”,两支队伍同时延伸着。    电子琴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一是经不起碰撞,有的刚买回,琴键就失灵:二是音质差,音不准,且伴有杂音;三是个别厂家无完善的售后服务,尤其无法解决外地购买者的维修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厂家一窝蜂,同一产品齐齐上,而质量管理方面无相应的保证措施。有的是设计不合理,还有一些厂家使用的是录音机生产线上的过剩元器件。    目前电子琴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了家长及许多音乐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不满。

4. 台湾五年内将迈入老人社会

【台湾《自立晚报》6月11日报道】省府今天表示,根据统计,不出5年,台湾省将迈入“老人社会”,因此,决定于半年内在21县市成立“老人能力银行”同时,将建请拟定“老人再就业服务法”。    省府指出,民国73年年底全省75岁以上的人口数为76万余人,占总人口4.98%,75年底已高达84万余人,占总人口的5.4%,照此趋势,5年内,全省65岁人口即将占总人口的7%,超过老人社会的标准。

5. 当局意欲淡化 民众痛呼悲哀

【台湾《自立晚报》6月19日报道】新加坡代训士兵涉嫌在高雄市地下街偷窃殴打警察,连日来引起各界瞩目,立法委员余政宪、吴淑珍等人因此在立法院提出紧急质询,高雄市议会也以临时动议案,吁请警方依法究办。本报记者访问现场目击者,谈这件事情的发生经过。    地下街管理委员会总干事于家振描述,6月13日下午5点多,永裕服装店发现衣服失窃,但不能确定是哪一位新加坡士兵所偷,双方争论不休,服装店负责人吕坤茂即透过管理委员会向警方报案。    下午6点左右,盐埕分局警备队员和五福路派出所警员先后赶到,将涉嫌的黄金兴等5人带到停车场前问话,此时数十位新加坡士兵也赶来助阵,对执勤警员表示不满,又拒绝警员搜查,双方拉扯推撞,有警察手部受伤脱臼。    晚上7点多,高雄宪兵队和新加坡士兵代训中心的营、连长赶到,警方随即把案子交给宪兵队,双方同意私下和解,涉案的新加坡士兵当晚就被放回去了。    管委会另一位刘姓委员表示,前往处理的警察对这些士兵很礼遇,却仍发生事情,若是我国士兵去新加坡闹事,对方可不会这么客气。    他认为,这些来台受训的士兵都只有十八九岁,有些是华侨,年轻气盛,但可能家里穷,偷些皮带、玩具等小东西,地下街商人们也多容忍下来,大家都不希望节外生枝,影响以后做生意。    【台湾《自立晚报》6月20日评论】题:伸张法制观念与公权力——星国士兵事件之省思(作者黄桓)    新加坡代训士兵在高雄地下街,因窃取衣服被识破,后将赶往处理的员警打伤事件,据报载双方已“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令人对于政府这种只顾到外交关系,而无视司法威信及社会正义的行为深感忧虑,尤其正值社会大众对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之际,更赫然发现公信力的斫丧,实肇因于执政当局对本身公权力的玩忽,甚至国格尊严的自弃。    星国军人所涉及的偷窃、殴警事件,原只是单纯的刑事案件,依法处置原无可议之处。为了外交上“实质”的友好关系,却要由有关当局下达指示,予以“淡化”处理,相信这番好意,不但崇尚法治的新加坡当局难以理解、领情,对于我国国民更有懦弱无能之讥,对政府而言,又岂是交代得过去的呢?尤其星国并未对我外交部施压,纯为俞国华院长访问归来,两国交谊正在热切之时,便主动表态示好,置法理于不顾,实有失大国之风,徒然表现“弱国外交”的悲哀!

6. 台湾将引进大陆翻译书籍

【台湾《自立晚报》六月八日报道】据闻有一批在大陆翻译的出版品,最近将有计划地流进台湾,国内出版界为此议论纷纷。消息来源指出,一批为数百余本的出版品,将继钟阿城的著作之后流入台湾。这批书多为欧美地区的著作,内容以科技学术新知为主。    据了解,中共政权为了执行四个现代化政策,集合了数百位翻译高手,以低廉的稿费、高效率的分工,就欧美地区出版的著作大量地翻译出版。而前述即将流进台湾的出版品,就是以这批书为主。和台湾出版品流向大陆的管道一样,大陆的图书也是透过香港间接地进入台湾。据出版业者指出,最有可能的出版模式将是先在香港地区出版,然后以香港出版品的名义进入台湾。    对出版商而言,这样做有两项好处,一是没有翻译稿费的支出,大大降低了出版品的成本;二是在香港和台湾两地同时问世,可以比较有效防止香港地区的「盗印」,减少损失。    比较麻烦的地方是,大陆的出版品以简体字印刷,必须在香港先「翻」成繁体字才可出版,才能流进台湾。    由于成本降低,加上香港地区的印刷和纸张费用比台湾便宜,因此,上述大陆的出版品若大量流进台湾,对台湾的出版市场势将造成相当程度的震撼。    大陆的译作透过香港流向台湾必将全部「改头换面」,有关单位除非全面禁止香港地区的出版品进口,否则将无从管制。    过去,台湾的出版品大量流进大陆,未来大陆的出版品将「倒流」进入台湾,文化的「双方流通」似已无法避免。

7. 《华盛顿邮报》报道:有些中国人打电话态度粗鲁

【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17日报道】(该报记者发自北京)来中国访问的许多外国人常常对这里的中国人的粗鲁态度,特别是中国人彼此之间的粗鲁态度,感到震惊。    近几年来,随着游客和其他外国客人大批来访,接待外国人的服务人员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但是对普通中国人的态度却不一样。    在使用电话时,情况尤其明显。打电话的基本态度是不存在的。在中国打一个电话常常使得你想伸出手来揍人。    中国人在接电话时差不多从来不说自己是谁,不管他们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打电话的人要求同一个人讲话时,也不首先说自己是谁。    如果要找的那个人出去了,打电话的人将听到“不在”,电话接着就挂了。把打电话的人要说的话记下来,以便转达——这个概念还没有来到这个中央王国。    打需要接线员帮忙的长途电话,情况就更糟。

第 3 版

1. 美国影迷庆祝《星球大战》上映十周年

5月25日,是影片《星球大战》上映10周年。来自美国各地的9000名《星》片迷们聚集到好莱坞,每人拿出18美元为这部影片的10周年举行了3天的庆祝活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圈内最奇特的聚会。影迷们在庆祝会上化装成《星》片中的各种人物,用片中的名句“愿伟力伴随着你”互相祝福。人们不仅争相一睹在影片中饰演角色的演员们的丰采,而且也热烈地同影片中的机器人碰杯。    10年前,这部耗资2200万美元的影片却经历过一段坎坷。那时环球和联艺两大公司曾拒绝发行此片。影片能够问世,应归功于现任米高梅公司董事长的拉德,他以900万美元的赌注,力劝二十世纪福斯公司发行《星》片。这才使千年猎鹰第一次在银幕上飞驰在银河系里,从而改变了好莱坞对科幻题材影片的偏见。10年后的今天,《星》片在全世界的票房价值已达12亿美元。根据影片改编的小说、以影片中的人物为模特儿作成的玩具、印制的枕套、T恤衫等所卖的钱累计达15亿美元。小说《星球大战》销售了500万至600万册。    《星》片的成功,不仅改变了好莱坞蔑视科幻题材影片的旧观念,也重新确立了交响乐在电影中的地位。在特技的运用方面,《星》片亦有重大突破,它把音响置于新的重要地位,同时又把民间神话有机地编织进现代科学题材之中。    卢卡斯还突破科幻题材的局限性,着力于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努力反映西方的伦理道德,“并把这种行将泯灭的风格送上外层空间”。《星》片对美国影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对导演卢卡斯本人的影响则更大。    10年前,卢卡斯虽然拍摄过《美国雕刻》等成功的影片,但他那时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导演。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事业上,却为此而承受着感情上的打击:同妻子离异。《星》片一鸣惊人后,也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今年43岁的卢卡斯,已经成为好莱坞的一名巨子。    卢卡斯在10年的艰苦历程中,建起了一个占地3000英亩的制片“王国”,用《星》片中的人物斯凯沃克(意即“苍穹行者”)的名字给制片公司命名为“斯凯沃克牧场”。这座隐没在红松林中的“王国”,将成为他施展抱负的腾飞之地。卢卡斯制片公司已经创造出先进的剪辑设备,为影院设计出新的音响系统,也对特技的运用进行了革新。    卢卡斯谈到他的创作思想时说,《星》片是“用独创的手法处理古典题材的。我的一切影片,都是表现人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的”。    卢卡斯10年前的设想是,把《星球大战》拍成相对独立的9部系列片。现在他却一改初衷,到伦敦去拍摄一部神话片《柳》。他说,这部影片他酝酿了15年,是以小精灵、仙女等为题材,表现善与恶和人的义务的。至于《星球大战》的后6集,“我暂时先不考虑。但我仍在酝酿、构思。等我酝酿到自己感到很有意思的时候,等我设想的影片的基调和结构令我激奋的时候再来开拍!”    (李文诰编译自《纽约时报》和路透社特稿)

2. 保护老虎 顾此失彼 虎少珍贵 虎多伤人

【美联社特稿】印度政府正设法使孟加拉虎免于绝种。但是,在位于一片广大森林边缘的阿兰普村—或称为“虎寡妇村”—印度政府的这项努力却没有获得支持,因为这个村庄有许多男性被孟加拉虎吃掉了。    阿兰普村村长罗伊抱怨道:“政府要繁殖孟加拉虎,根据法律,我们不能予以捕杀。”在这个村落,伐木、捕鱼和到森林中采集蜂蜜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阿兰普村一度相当热闹,商人纷纷来此购买蜂蜜和鱼。如今,该村的300户人家,约80%家里没有男人。    罗伊说:“他们全被老虎吃掉了。3年前,有人说,这个村子应改名为‘虎寡妇村’了。”    阿兰普村位于桑德班森林的边缘,这片在东印度占地2585方公里的森林,是印度政府致力使孟加拉虎免于绝种的15个地区之一。这项耗资2300万美元的计划已获成功。3年前对孟加拉虎的一项调查显示—根据与人类指纹一样有特色的脚爪痕迹—印度计有4000多头孟加拉虎。    1973年,在“保护孟加拉虎计划”在世界保护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协助下开始时,印度只剩1827头孟加拉虎。    桑德班共有264头孟加拉虎,官方纪录显示,自1973年以来,栖息在这片森林中的孟加拉虎已吃掉了579人。其中373人是渔民、107人是采集蜂蜜者。其余是伐木者。    村民们表示,死于虎口者远不止此数,可能达2500人。多数受害者根本找不到尸体。    印度政府规定,捕杀一头孟加拉虎要处以10万卢比的罚金,但是,被老虎咬死的受害者家属仅能得到5000卢比补偿。    在距孟加拉边界8公里的沙尼克哈利,一名森林部门官员钱德拉坚称,人类的不断侵入孟加拉虎栖息地,已使此种老虎成为食人动物。    负责“保护孟加拉虎计划”的官员正设法保护在森林中工作的人。他们在20个主要地区设置通电的假人,这些由汽车电池供应电力的假人,在孟加拉虎触及它们时,会释放出230伏特的电流,其目的在使孟加拉虎确信要碰人类是危险的。

3. 处理垃圾新招

【《澳门日报》5月21日报道】垃圾,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外国已有一些清理垃圾的新办法。    垃圾墙芬兰科学家把炉渣、麦秆、破布、硬纸等废弃物捣碎混合,经高温、高压制成一种筑墙的材料。“垃圾墙”十分坚固,不怕碱酸腐蚀,又处理了垃圾,消除了污染。垃圾公园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座儿童公园,园内所有的玩乐设备都是用垃圾废物为原料制成的,这是为了启发教育前来游玩的儿童,垃圾并非绝对无用。垃圾作罚款在曼谷,经常有一些少年儿童结伴搞非法买卖,他们如被抓获,警察就会扣留其中一个当人质,让他的同伴去捡满一袋垃圾回来作“罚款”,赎回伙伴。垃圾当门票加拿大普罗维登斯堡市政府,采用一种独特的办法来保持市容清洁。政府在一处市民经常休息的地方建了一所现代化的澡堂,市民们到这里来洗澡不用付钱,只需带一定数量从街道上收集来的垃圾即可    。会讨吃的垃圾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一家游乐场,场内设置了许多会“讨吃”的垃圾箱。当游客将垃圾扔进去时,它会说“谢谢您!好吃极了,请再给我一些吃吧。”为此吸引了大量游客,儿童们还特意四处寻找垃圾来“喂”它。

4. 夏季宜用红枣补身

据《澳门日报》报道,调补身体并没有季节的分别。并非秋冬适宜进补,到了夏天就不必调理身体。红枣含有多量的造血不可少的营养素——铁相磷,故称得上是妇女佳品,宜于夏季进补。

5. 鉴别真假宝石的新方法

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奥地利专家研究出一种主要利用电子束鉴别真假红绿宝石的方法。电子不能通过真红宝石和绿宝石,却能自由通过人造宝石。

6. 孕妇容易忍受疼痛

法国出版的《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家发现,孕妇体内产生一种类似吗啡的止痛物质。这种物质产生于脊髓中,数量随着怀孕期的发展不断增加,使妇女机体对各种疼痛的感觉比平时减轻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7. 本世纪震撼世界的大事件(三十八)

一九六九年    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总是把非力所能及的事比作是“上天揽月”。但到1969年,这种说法行不通了。因为人类在这一年真正地登上了月球,并证明了月球不是用生乳酪作的。如果人们不是从电视转播中看到了这一切,他们是难以相信的。    7月20日,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4天前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场升空的“阿波罗11号”火箭上的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随后走下梯子的是埃德温·奥尔德林。他们俩人身着便于进行呼吸和通话,同时能在失重情况下保持平衡的古怪的太空服,对光秃秃的月球表面进行了一番考查,并收集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料和岩石样品,准备带回地球供科学家们研究。7月24日他们同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在夏威夷以南900英里的太平洋上溅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为这次为期8天的飞行花费了无数金钱和多年时间。他们对这次飞行的结果极为满意。3年后,美国宇航员再次登上了月球。    (三十八)尼尔·阿姆斯特朗把美国国旗插上月球

8. 法国文坛爆丑闻(下)

絮利泽写作“有法”    絮利泽的小说都是以现代社会经济、财政、金融界为背景,被认为是“颇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探胜”作品,其中金钱、进取欲望和最后成功是几大不可缺少的“要素”。据报界透露,絮利泽在其“文学创作”中,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商业性作法。    在《绿色国王》一书中,絮利泽几次描写书中人物饮用某种饮料(根据广告法规定,这种作法即为非法变相广告),因此得到该公司8万法郎的酬金。在其新作《匆忙的女人》中,絮又多次提到女主人穿的服装制造厂家,仅此一项就得到报酬100万法郎!此外,在宣传自己作品上也很有一套办法。每次有“新作”问世时,他都要举行记者招待会,像推销工厂产品一样大讲一番,他甚至把小说的封面设计印在T恤衫上,不仅广泛散发,而且还自己穿上,拍成照片送发新闻界,自作推销广告。表态漏洞百出    “絮利泽事件”被揭露前后,絮利泽的反应也很引人注意。在《读书》6月号上市前几天,絮抢先一步,巧妙地在《巴黎竞赛》一篇报道中放风说:“有37个人和我一起工作(指写作),每个人分工不同。我写小说,就像一位导演拍一部电影一样。”在这支37人的“写作队伍”中,上有出版商,广告商,下有发行经理、资料员,而唯独找不到迪朗的名字。《读书》出版后,絮利泽才表示迪朗是他“多年挚交”,并称“如果遇不到迪朗,我的小说肯定不会写成这样,我们互相补充”。人们发现,连日几天在不同场合,迪朗的地位正在逐步“升级”,从“朋友”变成“最喜欢的对话者”,又变成“改稿人”,最后又成为由出版社付酬的“主要顾问”。卢·迪朗本人也说他只是絮利泽的“文学顾问”,但又承认“在最初写作时,出版社曾建议共同署名,但我都拒绝了”。    “絮利泽事件”还在发展之中。有趣的是,絮利泽的“最新创作”《匆忙的女人》正在此时上市,几乎与此同时,卢·迪朗的小说《DADDY》获得了法国的“书店发行文学奖”。面对《读书》的指控,絮利泽的作法也令人有几分不解。在法国这样的国度,如说某作家的作品并非出自该作家之手,那无异于别人怀疑他不是其子女的生身父母,实在是一种耻辱,任何人都不会等闲视之。但《读书》的调查报道发表后,絮利泽既无有力驳斥,又无起诉之意,只是几次推掉了原来定好的记者招待会。这,恐怕也多少说明一些问题吧!(下)

9. 自动化熨衣箱

据法国《科学与生活》报道,澳大利亚研制成一种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熨衣箱。放入这个箱内的服装达四十件,都挂在衣架上。衣服一件一件地被送入箱子后部专门的隔间里。专门的传感器测定布料种类,电子计算机选择温度、压力大小和加工所需的蒸气量。

第 4 版

1. 匈牙利新任总理格罗斯

【路透社布达佩斯6月25日电】在匈牙利领导机构的改组中,大力支持经济改革的格罗斯·卡罗伊今天被提名担任总理,有消息说他可能接替老资格的共产党领导人卡达尔·亚诺什的职务。    格罗斯今年56岁,在这之前已连续3年担任布达佩斯共产党委员会第一书记。他出身工人阶级,是一位政治局委员,匈牙利观察家和西方观察家都认为他是可能接替卡达尔的一位强有力的候选人。    他担任总理之职,既会提高他自己的地位,也会增强政府的作用。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格罗斯是一位重视效率的人,他无疑将设法把经济搞好。”格罗斯1945年入党,同年离开印刷业,改行当新闻工作者。他在1980年当选为中央委员;1985年进入政治局。    从格罗斯的一些讲话中可以看出,他是最激进地主张经济改革的人物之一。他为工资拉开差距和谋求利润的做法辩护。    但是,西方外交官说,种种迹象表明在社会领域中,他却有欠开明,而且非常亲莫斯科。    格罗斯去年曾在电台发表讲话承认,在卡达尔和苏联作为“反革命”事件镇压下去的1956年的匈牙利叛乱期间,他对叛乱分子提出的许多要求是持同情态度的。

2. 杜芒:法国红色资本家

【在巴黎出版的《青年非洲经济》月刊五月号文章】题:让—巴蒂斯特·杜芒的红色福星    三千人!一九八七年四月十日,把「红色大富翁」送到图卢兹附近他的家乡诺埃墓地安葬的部长、政治家、东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大使、国际批发商、农民和朋友,差不多有三千人。    六十八年前,在分成制租地上的一间简陋的房子里,让—巴蒂斯特·杜芒出世时,只有一位女邻居和父亲在场。杜芒十六岁时,贫困夺去了他母亲的生命。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他选择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平等和公正的阵营」,参加了共产党。在四十年代初,他与义勇军游击队中的共产党朋友一道参加了抵抗运动,并因其出色的组织才能而出名。战后,他的政治上的朋友使他作为本省的代表被选进了农业总联合会。这就使他投身于工会活动,也使他搞起商业与金融业活动来了。一九四六年,他利用从北欧商业银行获得的信息。进行了头一回以货易货活动,用捷克斯洛伐克的拖拉机换法国的土豆。与此同时,他创立了西南农业合作社联合会和贸易公司——国际农业公司。于是,他手中就掌握了他将用以建立他的农业食品帝国的两个工具:一个是镰刀,即搞播种和收割的农业合作社,一个是锤子,即把农民的产品商业化和向农民提供农业设备的国际农业公司。随后好几年中,杜芒与东欧国家扩大了买卖(进口波兰的马、罗马尼亚的羊等等),扩大了自己在西南方的农业活动,特别是在肉类、水果、蔬菜和葡萄酒方面。由于他领导着好些合作制企业,由于他在共产主义农民运动中从事工会活动,也由于他当选为市长和随后当选为省参议员,他巩固了其本地领导人的基础。在图卢兹地区,他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而在巴黎,除了那些专业人士知道他以外,一般人还不知道他这个人物。    杜芒的不可抗柜的高升,始于七十年代。好几笔买卖使他从一个地区性人物变成全国性人物,进而成为欧洲和国际上的头面人物。    一九七二年,多亏一位地位高的朋友(戈尔巴乔夫同志)的帮忙,国际农业公司卖给苏联一百万吨谷物。    由于要经常与做大宗买卖的上层人士来往,他开始以一个加斯科涅优秀演员的身份扮演亿万富翁的角色,在诺埃给自己盖了一幢别墅和修了一个游泳池,搞了一个大牧场,然后出租给巴黎的斯克里布饭店,随后又出租给广场饭店,而且还在雅克·埃斯泰雷尔女式服装店和电影院里投资,在一家私人大银行入股,到圣特罗佩去度假……应邀而来的新闻记者又是拍电影,又是给照相,又是写见闻……「红色大富翁」就这样诞生了。    另一个出色的行动是:在一九八○年年初,在苏联人入侵阿富汗后,卡特总统决定对苏联实行谷物禁运,杜芒经阿根廷和加拿大绕过了卡特总统的这种禁运,并在与一些商船队有联系的许多公司的协助下,替被其总统的决定卡住了的美国大多国公司将协定规定的二千多万吨谷物运出去了。在这一行动中,杜芒除了得到二千万美元以外’又得到了苏联人几乎永恒的感谢。苏联人对他的这种感谢还体现在一九八三年法苏关于三百万吨谷物的一个可续订合同的签订上面。这件事使当时对杜芒的活动有很大保留意见的社会党政府知道,杜芒已是唯一有资格的对话者。一九八七年二月,在杜芒宣布签订一项总金额达六十亿法郎的贸易协定议定书的时候,这种感谢达到了顶点!这就使「红色大富翁」同西伯利亚的白狼一样遐迩闻名。

3. 国王嫁女

【法国《巴黎竞赛画报》6月19日文章】题:哈桑二世国王和他的女儿们(记者:维吉妮·梅兰)    盛会从6月12日(星期五)在王宫开始,持续了3天3夜。全国的达官贵人及其夫人,国王和王后,都参加了仪式。各部族和各省的代表也都带着献给公主的礼物来参加盛会,他们还带来了本地的乐师和舞蹈演员。然而,在那天晚上,大家都没有见到公主阿斯马阿。按照习惯,6天以来,她一直没有露面,只和姐妹们和仆人呆在一起。但她仍能躲在小窗户后面观看到盛会的场面。    对于公主来说,第二天(即星期六)上午11点钟,婚礼的准备工作才真正开始:在妇女和仆人们的簇拥下沐浴和洒香水,然后才能来到新郎面前。新郎也打扮得整齐干净,容光焕发。19点30分,当举行所有的朋友向她表示祝贺的仪式时,客人才得以一睹芳容。当时她全身散发着乳香和檀香木香味。    她在全家人的簇拥下坐上覆盖有绿纱的宝座。    接着,她被抬在一个筐里,周围是乐师,被介绍给所有的客人。这时新郎还一直没有见过新娘。    然后,人们在她的脚和手上涂散沫花汁,以此象征幸福。在她的周围有250名年轻女郎,均选自摩洛哥各社会阶层。在出嫁女儿的同时,国王也给这250名女郎主持婚礼,给她们出嫁资。应邀而来的客人中有约旦王后、西班牙公主和卡扎菲的女儿。    最后,客人散去,公主方得与新郎见面,这才是新婚之夜(星期日晚上)。星期一,国王哈桑二世举行盛宴,为的是把终于揭去面纱的公主介绍给客人们。按照柏柏尔妇女的传统,此时公主身着皮里长袍,脸上饰有一些斑点。婚礼之前她须7天不露面。她的面纱是由新郎揭去的。新郎揭去她的面纱后,要从镜子里观看她的容貌,因为镜子象征纯洁。

4. 双拳赢来金万贯 不善理财付东流

【香港《文汇报》6月21日文章】题:拳王阿里不善理财千万家财所余无多    拳王阿里早年在擂台上,真是叱咤风云,打遍天下无敌手,同时也赚到不少血汗钱。1981年,拳王宣告退出拳坛时,估计有5500万家财,但现在,只过了6年时间,拳王的家财,却象流水一样流出去,有人估计现在只剩下800万美元了。    拳王阿里在擂台上名利双收,但一离开擂台,他的运气似乎就不怎么顺利了。阿里一向是靠双拳打出天下的,而当他离开擂台转向商界,便显得毫无用武之地。    拳王今年45岁,虽然未至于身败名裂,但这个千万富翁却完全不懂经营,这样下去便有坐吃山空之忧。他的前经理人赫伯特·穆罕默德估计拳王今天可能仍有2千万美元家财,但接近拳王的人说,他现在手上只剩下800万美元了。    拳王的3次离婚诉讼,花了他好大一笔钱,报道又称他为子女设立过百万美元的信托基金,还为伊斯兰教黑人捐了不少钱。阿里转入商界后,既不懂生意之道,又常自作主张,和别人签商业合同,他就象给拳击迷签名一样随便。不懂生意之道,其实也不要紧,但阿里在用人上却遇人不淑。他把生意交给了一个追随他多年的老友莫里森,却不知道此人曾因企图打劫和拐带儿童而留有案底。去年,他把“拳王”的名字用在一些产品上,例如用“拳王擦鞋油”作市场试验,结果被人告到法院,说这是盗用了别的设计而遭败诉,把事情搞到难以收拾。    美国一家汽车公司愿意和阿里合作,把他的名字作为一种跑车的牌子,售往中东,但拳王却开不出信用状,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5. 漫画

“躲开苏联的间谍活动,回到草原上来真开心!”(原载《香港虎报》)

6. 兴趣广泛 多才多艺

【法国《费加罗》杂志6月13日一期文章】题:玛尔格蕾特什么都行,对一切都感兴趣    丹麦女王玛尔格蕾特对一切都感兴趣,她签署法令,在与各政党协商之后任命首相。    在这里,大家和谐一致地管理国家。    女王喜欢音乐,喜欢画画,搞设计,译书,对哲学、鸟类学、考古学也极感兴趣,她也是一位体育爱好者。    当然,她也研究法律、对外政策、政治科学。    她还和自己的外祖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尔夫一起去罗马附近的伊特鲁立亚古迹和苏丹的努比亚参加考古发掘工作。    她是一位很能干的妇女,既稳重,而又和蔼可亲,她身高1.80米,看上去优雅庄重,亭亭玉立,特别是当她身着红色束腰外衣,头戴黑皮软帽检阅皇家仪仗队时更是如此。    她常和两个姐妹去挪威滑雪。    她的游泳技术也相当好,她的跳水动作很漂亮。    大臣们说,她打起网球来很象纳弗拉蒂洛娃。她练击剑,参加田径运动,也是妇女航空俱乐部的首领。    她还是一位艺术家,喜欢为书籍加插图,绘制圣诞节邮票,为戏剧和电视创制服装,发明制作一些珠宝工艺品,和她的丈夫共同翻译了西蒙娜·德博瓦尔的小说《所有的男人都必死无疑》。    在60年代中,在伦敦举行的一次舞会上,她遇到了法国的拉博德伯爵亨利—玛丽—让—安德烈,一见钟情。伯爵是法国加斯科尼人,当时是法国使馆的三秘。女王夫妇的婚姻是一次成功的、奇迹般的婚姻。女王31岁时,其父去世。    女王是丹麦团结统一的象征。任何政党从未要求废除君主制。    应该说,多少世纪以来,这里的国王都是由人民选出的。最终可以说,这对和谐的夫妇是使丹麦的每一个家庭放心的。    女王说:“戴王冠的是我,但掌握大权的是我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