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06-23

第 1 版

1. 越南部长会议及国务委员会主要成员名单

部长会议主席(总理):范雄;副主席:武文杰、阮基石、童士元、武元甲、阮庆、阮玉就、阮文政、段维诚、陈德良。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武志公;副主席:阮友寿、黄晋发、黎光道、阮决、谭光中、阮氏定。国会主席:黎光道;副主席:陈度、黄长明、黄冈、冯文就、阮氏玉凤。

2. 鲁斯特可能于七月六日前获释

法新社报道说,苏新闻社社长法林二十一日对记者说鲁斯特的行为「没有政治背景」。他还说,西德总统将于七月六日访苏。

3. 印两士兵枪杀正副团长、团副官和一上尉后逃遁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十七日报道,这一事件发生在驻扎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度军队。

4. 冲绳二万五千多人二十一日冒雨举行反战示威

《每日新闻》二十二日报道,这次示威是由工会团体组织的,示威者包围了美军嘉手纳基地。

5. 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正在研究两国合并问题

路透社十八日报道说,阿利两国高级官员进行了历时三天的会谈,并研究了关于两国合并的一个政治文件。

6. 菲外长劳雷尔说美国可能关闭其驻菲基地

美联社二十一日报道,劳雷尔参加东盟国家外长会议回国后说:「如果美国感到我们出于民族利益已不需要美国基地时,他们将撤离菲律宾另找基地。」

7. 日本通讯社评即将举行中日政府成员会议

【时事社东京6月20日电】即将在北京    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部长级定期会议,由于光华寮判决以来两国间出现争执,将带有空前浓厚的政治色彩。可以肯定,在7月7日的芦沟桥事变50周年前夕,中国必将对日本态度严厉,这次时值建交15周年的部长级会议的讨论将回到“什么是日中友好”这个出发点上。    日本参加这次时隔两年举行的会议的共有7名内阁成员,以外相仓成为团长,包括大藏、通产、农林水产、运输等省大臣和经企、科技等厅长官。    引人注目的将是日中两国外长的个别会谈和日方内阁成员与赵紫阳等中方要人的会谈。在这些会谈中,中方将严厉指出日本政府在光华寮问题上的态度,并根据日中战争等历史,提出日本增加防卫费的问题。对此,日方将重申三权分立、行政不能介入司法和遵守日中联合声明、遵守友好条约、不搞两个中国的主张,要求中方理解,两国将就此展开激烈的争论。    【共同社东京6月21日电】题:日中定期政府成员会议从26日开始,因“两个中国”问题会议气氛可能紧张    在近一个时期日中之间的争论中,中国方面对光华寮裁决等问题没有改变态度,依然批评“日本制造两个中国”。也可以预料,在7月7日卢沟桥事件5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前,中国将对日本的“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加强批评。据认为这次会议将是一次气氛紧张的会议。    在这次政府成员会议上,除了讨论政治问题外,经济合作、纠正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也将是讨论的焦点。    在经济合作方面,对中国方面要求提前使用第2次日元贷款和第3次日元贷款开始协商问题,日方认为为时尚早,要慎重对待。    另一方面,在贸易上,中国强烈要求日本扩大进口,开放市场。日本的想法是,为扩大进口要求中国要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

8. 法报认为:中苏改革都遇到了价格问题

【法国《经济论坛报》6月18日文章】题:苏联和中国: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价格问题(作者卡特里娜·安托万)    人民中国和苏联这两个共产党大国进行的经济改革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障碍:价格问题。中国略胜一筹。它从1979年以来就对中央领导的经济进行了改革,但是在关于放开价格的思想辩论方面处境相似。    从长远来说,“放开”价格将能减少国家对这样的一些企业的补贴,它们耗费国家补贴成性,而不考虑竞争力。北京的《经济日报》13日发表的评论说:“这是百慕大三角”。    辩论还没有结束,因为中国的经济学家、甚至赵紫阳总理不时强调价格改革的重要性,然而在制订有关价格的法律方面没有进展。    与此同时,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推动下,试图下放企业管理权,并希望根据一项经过激烈讨论的法律给予国营企业以更大的财政自主权。苏联的辩论似乎是激烈的。塔斯社12日报道了有关企业管理改革法的辩论情况。在这场辩论中,戈尔巴乔夫似乎处于守势,多次强调对经济改革的理由是意见一致的。    但是苏联丝毫没有提到过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价格改革。专家们认为这是辩论紧张的迹象。    苏联人十分关心中国的模式,无疑注意到了放开价格所带来的各种不平衡。

9. 日报认为:亚洲核载军比欧洲更难

【《日本经济新闻》6月17日报道】题:亚洲难以就撤出中程核武器早期达成协议    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基本上近似于苏联提案的削减中程核武器方案,全面废除欧洲中程核武器的谈判已经走上轨道,这样,撤走和废除亚洲中程导弹的问题就成了下一个核裁军谈判的焦点。    亚洲的中程核武器也将对欧洲核裁军体制的稳定产生影响,因此,美苏两国都把彻底废除当作最终目标。另一方面,亚洲核裁军同欧洲不同,谈判的历史很短,对于日本是否有美国核战力问题,东西方在基本认识上存在巨大分歧。这个谈判也许需要一直延续到90年代。    据说,在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废除核武器设想中,包括亚洲中程导弹问题在内的第二阶段谈判最迟也要在1990年前开始,将持续五至七年的时间。    但是,正如现行的中程核武器谈判想避开全面废除亚洲核武器达成协议所表明的那样,前面横着极难解决的问题。日本的一位军事专家指出:“亚洲既无军备控制的历史也无这方面的设想。”    也有人说,苏联在亚洲保留中程核武器是为了抑制中国。中国强烈主张在中程核武器的谈判中要把亚洲的中程核武器包括在内。在欧洲,谈判是在代表东西方两阵营的美苏两极间进行的;但是,在亚洲,可以认为问题将同中国的存在复杂地纠缠在一起。    由此看来,在亚洲,中程核武器与其他军备的关系有可能比欧洲更复杂。继欧洲中程核武器谈判之后,亚洲中程核武器问题可能成为20世纪重要的裁军课题,但是,其谈判的道路是险峻的。

10. 中苏分歧不影响中国和东欧重逢

【法新社索非亚6月21日电】题:赵紫阳结束对东欧的历史性访问    观察家认为,赵紫阳以中国党和政府的首脑对东欧五国的首次历史性访问,向世人表明,在没有和苏联恢复两党间的正常关系的情况下,中国是可以与莫斯科的一些盟国在最高一级恢复关系的。    匈牙利消息灵通人士指出:“在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曾普遍认为,与苏关系的正常化和与东欧各国关系的正常化这两种现象应是相互关联的。现在,人们认识到,中苏关系的正常化还要等一段时间。”    观察家们提到,中国总理的访问同样突出地证明,在得到苏联同意的情况下,最近几年,东欧各国开始采取了接近中国的政策。而北京实际上从未与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中断关系。    赵紫阳是最近几年在中国实行大胆的经济改革的主要倡导者,所以,作为一个内行,他对东欧各国为“解决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所进行的“探索”表示敬意。    在中国总理与东欧国家领导人的会谈中,除了在世界裁军与和平问题上双方立场一致外,他们在涉及国际政策的问题上谈的东西并不多。    然而,在赵紫阳访问过的好几个国家中,当地新闻机构谈到了双方在“某些国际问题”上的分歧,观察家们说,这主要是越南占领柬埔寨问题和苏联干涉阿富汗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这类分歧在任何时候都未使北京和莫斯科的东欧盟国之间的重逢受到影响。一位外交官评论说:“在访问期间,仅仅是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罢了。”    然而,观察家们感到不解的一个情况是,6月17日赵紫阳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怎么会同时都在布达佩斯。是简单的巧合还是有意识的安排?这两个人没有会晤,观察家指出,从中苏关系的现状来看,这样一种会晤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经济方面,赵紫阳的访问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东欧各国来说都使双方有机会重申,双方都愿意扩大它们之间的贸易,特别是在补偿贸易基础上的贸易往来。    中国和东欧已经开始着手寻求一些新的合作办法。正象中国总理多次重申过的那样,双方经济体制上的相似性使合作变得更能尽人意。今后,中国与东欧五国将要搞的、直至2000年的一些经济、科技合作协定将为双方今后贸易的发展确定一个总的范围,这也是对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合作的真正挑战。中国在对苏外交中地位更加有利    【共同社北京6月21日电】此间的东方消息灵通人士认为,赵总理通过同五国首脑的会谈,除了同意扩大双边贸易外,还在外交、国内经济改革等许多方面找到了一致点。可以说,中国以这次完全恢复同东欧各国的关系为立足点,在对苏外交上处于比以往更加有利的地位。    赵总理在同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日夫科夫会谈时,总结了这次对东欧的访问。他的话给人以达到了完全恢复同这些国家停滞了近30年的党和政府间的关系这一预期目的的强烈印象。    赵总理17日在布达佩斯会见记者时谈到了中苏关系,他说,“由于最大的障碍柬埔寨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政治关系没有特别的、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他又说,“我们希望同苏联也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暗示出中国将把这次对处于苏联强烈影响下的东欧各国的访问作为改善对苏关系的新的立足点。

11. 越新总理范雄说:必须抛弃建立在国家补贴上的官僚主义

【路透社曼谷6月20日电】越南新总理范雄说,对经济管理不当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国家补贴必须削减。    据这里收听到的河内电台广播,范雄在对记者发表谈话时说:“生产、销售和流通环节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物价仍在日益上涨。”    范雄说:“我们必须坚决抛弃建立在国家补贴上的官僚主义。”    范雄说,经济管理上的缺点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他又说:越南“必须革新思想,特别是要革新经济管理的思想,并且要解放生产力”。    这位共产党的政治局委员希望通过奖励经理人员、工人和农民以促使他们努力工作的办法给停滞不前的经济注入活力。    这场改革运动是由政治局的首脑阮文灵和一批年富力强的技术专家领导的,这批人绝大多数都比范雄年纪轻一些,范雄虽德高望众,但体弱多病,外交官们认为,范雄被任命为总理是过渡性的。

第 2 版

1. 美联社认为:中国在同沙漠化斗争中仍未占上风

【美联社兰州6月8日电】中国在过去5年里种了60亿棵树,但是在和沙漠斗争中仍未占上风。    过去50年内,中国每年有1000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如今已有1/6的土地不是成了沙漠就是成了半沙漠。    中国有能力动员广大人民进行垦荒,在世界各国为放慢沙漠化速度而作的努力中,中国一直站在最前列。    但是,沙漠化以及森林砍伐和土壤侵蚀带来的问题对中国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10亿人口每人只有0.1公顷可耕地,只占世界平均耕地面积的1/3。    全国每年有500亿吨土壤被侵蚀。中国有23%的牧场的大部分牧草已经荒芜。5月份发生森林大火的东北黑龙江省的森林覆盖面积已从50年代的52%下降到了现在的35%。    20世纪加速了沙漠的扩展速度。耕种过多的土地,放牧过多的牲畜以及过多砍伐树木都是造成今天沙漠化的主要原因,而上述这些情况都与人口过多的压力有关。    在10年动乱以后,植树已经成了中国的一种爱好。1978年,中国开始修建“绿色长城”,这是连接西北新疆和东北黑龙江的7000公里长的一条绿色长廊。    另外还取得了一些较小的成绩。象兰州这样的城市如今也已到处绿树成荫。    由于植树和耕种田地起了保护作用,近几年北京春天的风沙也大大减少了。    兰州西北面的一个县已经建成新绿洲,在这块10年前寸草不生的地方,现在已经有128户人家在那里落户。    今年1月1日实行了新的土地管理法,规定不经批准不许非法使用公共土地。    有些地方自己还作了些规定,如内蒙古农民每户只准饲养30只羊,以防牧草消耗过多。

2. 重蹈覆辙 再吞苦果

【本报巴马科6月10日讯】(记者韦巍方裕贵)1986年1月19日《参考消息》曾刊登一篇题为《从幻想到痛苦——一位中国姑娘同外国人结婚的悲惨遭遇》的文章。现在这位中国姑娘D的情况又怎么样呢?记者通过了解和与D本人的交谈,才得知她后来同一位在马里做生意的美国古董商人米勒的结合又是一次失败的婚姻。幻想破灭由于米勒的插足,加速了D与马里人S的离婚,然后D很快地与米勒成婚。婚前,米勒曾许诺婚后去美国生活,送她去大学深造美术专业,并供养已有的两个孩子。但是结婚后,米勒便违背诺言,从不提及去美国的事。更使D伤心的是,米勒不允许她与S生的小孩住进家里。D无奈,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在巴马科开中餐饭店的哥哥抚养。当D去饭店看望孩子次数多或给孩子带食品及衣物时。米勒就对她大发雷霆,甚至用离婚来威胁,每次事发总是以D的妥协而告终。现在,D只能趁丈夫出差或自己外出办事的机会偷偷地去看望孩子。D谈及此不禁流下了伤心泪。她说:“现在的打算是过一天算一天,不再奢望什么了。”互相利用D与米勒成婚过于草率,他们的结合根本没有感情基础,而是出于各自的目的。D原以为同美国人结婚,便可马上去美国,还可以把已在巴马科的哥哥及在上海的姐姐都弄到美国去。至于米勒同D结婚,也有其目的。米勒在美国一家经营古董的公司任职。当年他已33岁,还未成婚,找个妻子可排解孤愁。另外,中国妻子有助他搜集中国文物。今年初,他们去上海探亲,D就帮米勒买到了中意的古董。当D在上    海的姐姐提出请米勒帮忙去美国时,米勒满口应承。但等D的姐姐满怀信心地来到马里后,米勒却变了卦。    重D与米勒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多,致使他们的关系已濒于崩溃。D诉苦说,结婚到现在,她不知道米勒的月薪是多少,米勒从不告她银行存款有多少。米勒掌管家庭的财政大权,亲自经手采购一切生活用品。而她口袋里总是空的,米勒从不给她零用钱。米勒从未拿她象妻子那样对待,而老是提防她,她对这次婚姻的前景感到渺茫。去年底,D生下一女孩。米勒很不高兴,一定要D再为他生个男孩。由于长时间精神上的不愉快和产后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D目前的身体很虚弱。现在D与米勒的婚姻处于维持阶段,D心里很明白,说不定哪天,米勒就会抛弃她。    D未能从与马里留华学生S的失败婚姻中吸取教训,又草率与美国商人米勒成婚,导致了今日重蹈覆辙的后果。

3.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全力提高工业设备自给率

【《日本经济新闻》6月7日报道】中国开始竭尽全力地实现工业部门的国产化。计划进口设备的企业相继被迫采用国产设备。预定进口的材料中,有一半突然改用国产。与此同时,从明年起,机械和电气设备的几乎所有引进项目,都将实施以国内厂家为对象的投标。    最近,国家计委制定了在今后几年里把彩电、数控机床、连续铸造设备、出口用船舶以及机车等12个行业的国产化比率提高到80%以上的政策。中国于5月下旬结成了旨在实现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的企业联合体。另外,中国也将着手实现现在相当部分依赖进口的家用电器产品的铸型国产化。    另一方面,因为推进国产化的最大原因是外汇短缺,所以中国政府在推行国产化政策的同时,还开始加强对进口的控制,要求只进口国内不能供应的设备。

4. 日本《国际贸易》报道:上海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奏效

【日本《国际贸易》六月九日报道】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已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大手术」。在六十八个工业公司中,已撤消了五十三个,还有六个公司已改为企业单位。这一措施在增加企业活力方面取得了成效。    上海撤消一有行政管理性质的工业公司之后,有    一千八百多家企业获得了自主权,其中包括生产经营权、研制产品权、劳动人事权和调整产品价格权等等。因为减少了一个中间管理机构,工作效率提高,产量增加了。此外,企业间的横向联合得到发展,已经形成四十多个新的企业集团。在改革中,原在各工业公司工作的一万一千多名工作人员都被分配到新的单位。另外,这些公司原来负责的管理生产之外的业务,如财务、劳务和卫生等都移交给市和区的各主管部门。因此,也推动了那些部门进行改革。

5. 世界小麦销售量到二○○○年将增加百分之六十五

美农业部官员十九日说,其销售量八七——八八年度为九千六百九十万吨,到二○○○年将增加到一亿六千万吨。

6. 世界石油需求量到九十年代可能超过供应量

国际能源机构二十二日说,西方工业国石油需求量八五年为三十八亿多吨,到九十年代将增加到四十六亿至五十亿吨。

7. 欧佩克将增加石油产量

石油分析家们最近说,为满足工业国的石油需求,欧佩克今年第三季度的石油日产量将会定为一千六百六十万桶,第四季度将为一千八百三十万吨。

8. 埃及发现一个大天然气田

埃及石油部长二十日宣布,该气田位于距埃及海岸三十二公里处的地中海水域,其储量约为四千亿立方英尺。

9. 国民党面临新挑战

【香港《广角镜》5月号文章】题:中央民意机构怎样改?国民党面临新挑战(作者日本《读卖新闻》驻香港记者户张东夫)    在台湾,将来的中央民意机构(指立法院、监察院、国民大会)中,是否应该继续保留大陆省籍代表之席位的问题,目前已引起了台湾各界人士的热烈讨论。在解决这个重大难题中,国民党政府将会面对许多的困难。大陆代表敏感问题    台湾的中央民意机构,对台湾本土的老百姓来说,有不少地方是不合理的。最突出的是在目前的中央民意机构里面,大多数代表是1947—1948年在大陆选出来的,而并不是台湾本地的老百姓推选的。因此这些民意代表到底代表了哪个地区的民意,便成了很大的问题。然而问题又出在,自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之后,这些在大陆获选的代表,根本不可能回到大陆参加所谓的全国性选举。因此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的国大代表任期6年、立法委员任期3年、监察委员任期6年的条文,便暂时不能在他们身上实施,这就自然地导致了这些代表不得不变成终身代表的现实。然而,台湾当地人要求参政的呼声越来越高,故1972年国民党当局决定特设增额名额委员的席位予台湾当地人,希望替中央民意机构增添当地代表。    可惜的是,增额名额代表的人数与终身代表的人数相比,实在是太少了。因此台湾内部一直有人希望能够全面改革台湾的中央民意机构,令其能够真正代表台湾的民意。    不少台湾当地人,对中央民意机构提出了很尖锐的批评。“民主进步党”籍立法委员朱高正这样说过:“在现行体制下立法院没有尊严,连乡民代表对乡公所的尊严都不如。”    民进党中央执行委员陈水扁说:“这些人(注:指终身立委)只是当国民党的打手、表决部队及强奸民意的帮凶。”    《自立晚报》指出:“有人定期改选,每隔几年搞得头昏脑胀;有人却永久不必改选,天天下棋喝茶,公费照拿1”    至于国民党政府当然是希望能够尽量保留大陆省籍代表的席位。国民党高层的观点    支持国民党这种讲法的人在台湾可以说为数不少。赞成保留大陆省籍代表席位的人的观点主要有两个:(一)台湾政府可以公开说自己是整个中国的代表,理由是因为中央民意机构中有大陆各省的代表。假如没有大陆省籍的代表,我们就变成“台湾国”了。(二)目前在台湾所产生的中央民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台湾本省人。本地代表越来越多,一定会出现本土利益至上的倾向。而外省代表越来越少,这对外省人第二代的前途也将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以上两种看法,反对保留大陆省籍代表席位的人有如下的反驳:(一)台湾地区选出来的增额立委本身就具有全国的代表性,他们的代表性超越选区,并不发生国民党所担心的没大陆籍代表台湾政府就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情况。(二)中央民意机构中假如继续留有大陆代表的席位,将加深省籍分歧,对消灭省籍差异,增加融洽气氛不利。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国民党内部也有不少人反对保留大陆省籍代表的席位。当然假如国民党方面决定保留大陆省籍代表席位的时候,恐怕仍有些问题不得不需要详加考虑。例如应该怎样推选大陆省籍的继承代表等问题。据报道,台湾内部对此有三个建议:(一)按政党在选举的得票比例分配;(二)在自由地区直接选举;(三)授权总统遴选。    如何改革中央民意机构,可以说是摆在国民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可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吧!

10. 宋美龄缘何发表反美言论?

【香港《大公报》6月15日文章】题:宋美龄缘何发表反美言论?    在台湾的宋美龄上周末以辅仁大学董事长身份,发表一篇对毕业生的赠言,大事批评美国的自由主义。    曾经长期居留美国的宋美龄为何在此时候发表严厉批评美国的言论?看来她在借题发挥,实有所指。翌日辅仁大学校长罗光等人对记者谈话,即加以引伸解释,说宋美龄的(赠言)对台湾教育界和整个社会都有意义,还提到“最近有几个大学因受社会风气影响,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外界事务,引来若干纷扰。”    近期在台湾引起较大纷扰的,自然是“民主进步党”的活动。宋美龄于此时刻强调要分辨民主的真伪,就很有现实的针对性了。宋美龄这篇讲话无疑把台湾出现的纷扰与来自美国的影响联系起来。

第 3 版

1. 本世纪震撼世界的大事件(三十四)

一九六三年肯尼迪被暗杀    美国第35届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0日在美国南部的达拉斯市遭暗杀身亡。他执政1037天,死时才46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被暗杀的背景,至今依然没有搞清。    当时,美国总统竞选已预定在1964年举行。为了争取对他人权政策颇多非议的南方各州的选票,争取连任;同时也为了调解民主党内两派之间的分歧,显示党内的团结一致,肯尼迪于11月决定携夫人杰奎琳依次访问副总统约翰逊的故乡得克萨斯、沃思堡和达拉斯三处地方。肯尼迪和夫人从飞机上下来之后,乘着敞篷汽车,在官员和保安人员的车队护送下,缓缓进入达拉斯市,通过埃尔姆大街时,一名枪手出其不意地从得克萨斯学校图书馆高层的一个窗户开枪,击中了肯尼迪的背部。第二颗子弹击伤了坐在肯尼迪总统身旁的康纳利市长。第三颗子弹穿过肯尼迪的头部。    刺客几乎肯定是一个名叫哈维    ·奥斯瓦尔德的人,据说他是“共产党人”。然而,他却只字未吐暗杀的动机。    事隔3天之后,此人也成了一个名叫杰克·鲁比的刺客的牺牲品。肯尼迪死后,副总统约翰逊就任总统。    肯尼迪的夫人改嫁希腊船王——一个世界级的大富翁。    (三十四)遇刺身亡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2. 少点清规戒律 多些实事求是

【苏联《苏维埃文化报》5月21日文章】题:对国际新闻报道的两种看法(作者政治评论员布尔拉茨基)    报道苏联记者同英国首相玛·撒切尔的谈话以及苏联专家同联邦德国的一批政治家的对话这两个电视节目,在观众中引起广泛反响,如果说第一个节目引起了高涨的批评浪潮,人们指责我们的记者训练不够,那么第二个节目则到了普遍赞扬。    说实话,在苏联国际新闻中早就形成了两种做法和两种风格,一种可称作报道小品式的,另二种是分析提问式的。敏锐而幽默的政治小品在我们的新闻中极为罕见,掌握了这种体裁的国际新闻工作者只有两三人。然而更为艰难而且往往更具有冒险性的是写分析提问式的新闻。这种认真的分析文章往往陷入困境,它需要打破传统框框,要说服编辑人员,有时还要说服几十年来已经形成的舆论。    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对苏联公众在国际信息上的孤陋寡闻承担责任。第一,我们没有及时地报道日本、美国以及西欧国家70年代中期开始蓬勃兴起的新的工艺革命,没有报道同制造微型计算机和新的信息手段有关的革命,没有报道农业中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我国社会为缺少信息的重要来源付出了代价,耽误了对工艺革命问题的解决。而我们往往用战后或战前的水平,甚至用1913年的水平来同自己的发展作比较,聊以自慰。第二,到现在为止,我们缺    少关于国外社会与文化生活的广泛信息,我们这里形成了一种奇怪的风格:只写失业者,不写工作着的人。国际新闻工作者写得最多最卖力气的是“西方的大众文化”。在我国举行外国电影节、戏剧及流行音乐演出时,在展出来自巴黎、罗马、伦敦和马德里的艺术作品时,往往出现人为的骚乱,这就是对消息闭塞付出的代价。第三,在描绘西方国家的统治集团时,应从“简单地”设想他们为敌人过渡到更为复杂地设想他们是对手和竞争者。在这方面,国际新闻报道仍落后于我国领导人的新思维和新政策。不要仅仅限于“反击”对手,而应当善于寻找和找到使立场接近的点。不这样做,我们不但不能帮助党,反而会妨碍党和国家在裁军方面、在发展经济合作方面取得实际效果。还有,我们应当学习对话。迄今为止,我们仅限于在自己人中进行对话,参加对话的苏联人费尽心机地想法对付一些不同意见。从电视上可以看见这种可笑的场面。现在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同各种各样的论敌进行真正对话的时刻。按新方式来思考和描写社会主义国家也很重要。家长式作风,不加思考地批评不合我们经验的现象,对别国人民独立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重视不够,这一切都是我们重要政策中所摒弃的老做法的残余。新闻应当真正掌握列宁的一个思想:只有在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完全的社会主义”。诚恳地寻找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有益的积极的经验,平等地交换意见,和我们的朋友坦率地讨论错误和失误的教训,现在应当成为一种原则。

3. 意共《团结报》改版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题:意大利共产党人改善自己的形象副题:枯燥乏味的党报面目一新    意大利共产党今天开始以新的形式出版它的枯燥乏味的论战报纸。该报的改版象征着意大利共产党在争取意大利非共产党左派选民时正努力为自己树立新的形象。这家报纸,即《团结报》,以较清爽的头版、较大的字体和一种新的、现代化的识别标志出现在报摊上。    《团结报》以前在头版注明它是“意大利共产党机关报”,现在则只宣称它是意大利共产党的“报纸”。    《团结报》的副主编法比奥·穆西在宣布该报改版时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发行……一种登载现代的评论性信息的报纸,而不是一个党的新闻简报。”    这一变革是意共为改变自己的形象和增加对意大利选民的吸引力而进行的一些努力中最新的一次努力。近些年来,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意大利选民对意共的传统信息已不那么感兴趣。在全国选民中,支持意共的似乎占30%左右。但是,在过去两年举行的两次选举中它得票的情况很糟,还不到30%。在贝蒂诺·克拉克西总理领导的执政3年半的政府最近垮台后,意共和它的竞争对手期待着在今年夏天举行新的大选。    意共书记处成员马西莫·达莱马在宣布对《团结报》进行改革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这份新报纸将努力“使一部分民主派和左派舆论——不只是历来由共产党选民构成的那一部分舆论——对它发生兴趣,并成为这部分舆论的代表”。穆西说,作为吸引新读者的措施的一部分,这家报纸将增添有关书籍、唱片、文艺以及科学技术的版面。

4. 尼日利亚:残疾人在街头行乞

【本报拉各斯6月12日讯】(记者蔡国忠)驾车在尼日利亚城市里穿行,随处可见沿街乞讨的残疾人。他们或在路旁向缓缓移动的车流招手乞讨,或在亲友带领下到时开时停的车队中间徘徊讨钱。他们中有四肢残缺者,有盲人和烂掉手指的麻风病患者。有的打赤脚,有的穿一双穿底的塑料凉鞋,终日在滚烫的柏油路上往返奔走乞食讨钱。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之一。据官方统计,全国1亿多人口中残疾人占1/10,达1000万。据说,仅在拥有500万人口首都拉各斯,流落街头的残疾人数就以万计。最近,记者采访北方名城卡诺时发现,几乎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一群残疾人和其他乞丐围着等候绿灯的车辆隔窗讨钱。今年5月该市政府以有碍观瞻为由出告示禁止乞丐沿街行乞。大批残疾人闻风而动蜂拥一般来到未出告示的卡杜纳州首府卡杜纳市。乞丐之剧增使该市市容突变,居民叫苦连天。    尼日利亚城市街头残疾人多产生于战争、交通事故和传染病。1967年至1970年,联邦政府和当时东区之间进行的比夫拉战争除使150万人死于非命外还留下大批伤残者。70年代,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和石油美元滚滚而来,尼进口汽车猛增。由于交通管理混乱,尼交通事故频发,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官方宣布尼每年发生车祸3万多起,许多受伤者后来沦为街头乞讨的残疾人。    10多年来,尼政府也注意到了残疾人流落街头问题。1975年至1985年,联邦政府拨款1600万奈拉    (当时约合1600万美元),在全国各地办起6所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康复中心。但对1000万残疾人来说,这毕竟是杯水车薪,大批残疾人依然流落街头。    主要靠出口石油维持国民经济的尼日利亚,去年因受国际石油大跌价打击,经济衰退。今年以来城市街头残疾人行乞现象趋于严重。为此,尼多家报纸、电台最近发表文章社论呼吁社会团体关心残疾人问题,要求联邦和州政府拨出更多款项兴建新的康复中心,收容沿街乞讨残疾人,以改善尼国际形象。

5. 女报业大王戴杜嘉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3日文章】题:报业女大王戴杜嘉    欧洲报业女大王西蒙妮·戴杜嘉拥有一个文化帝国,在意大利及法国,她拥有多种具影响力的日报及杂志,最令人称颂的是,她非常乐意资助那些研究人员及文学家,可称是文化事业的重要赞助人。她在法国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每年拨出1.2亿法郎,辅助有关文化计划,因此她赢得了欧洲最阔绰的慈善家的美名。除了热心公益之外,她还有自己的特殊嗜好,这些年来,戴杜嘉很想设立一个由她自己管理的名种马场,买下各地的名种马,在那里配种。终于她的美梦得以实现,在70年代,她投下重资,买下一块55公顷的土地,其中包括一座路易十三年代的古堡,就在这片葱绿广阔的原野上,戴杜嘉所拥有的纯种名驹可以四处自由奔驰,她每逢有空余时间,便喜欢来此观赏良驹的美妙跑姿。    目前,她拥有的名马达到八十多匹。

6. 苏青年教育面临的问题

【苏联《社会学研究》季刊第2期文章】题:我们年轻的现代人(世界观教育问题)(作者苏联高级团校科研中心主任伊林斯基)    如果昨天我们尚能说有80.9%的青年在思考生活的意义,有84%的年轻人认为社会主义是唯一真正    能实现人的重要社会政治权利与自由的社会制度的话,那么今天的青    年又会怎样回答这些问题呢?这就很难说了。    苏联经济上的长期停滞现象,在解决许多社会文化问题上的疏忽不能不影响青年人的理想和信念。其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对集体事业失去兴趣,出现精神空虚和怀疑主义,对集体劳动的精神刺激作用降低。许多青年把生活的目的归结为物质享受,用一切办法发财致富。    同时揭发出来的许多有关严重违犯社会主义法律、贪污贿赂、投机倒把、徇私行为等现象也过份地伤害了青年人的意识。    1984年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男女青年(占80%以上)完全或基本上接受苏联社会的道德准则。青年高度评价创造性劳动、友谊、家庭和清白的良心,尊重周围的人,个人精神世界充实,对妒忌心理、逢迎谄媚、个人名利、个人主义和自私、无所用心的消磨时光的现象持不能容忍的态度。在被征询意见的青年人中,坚决谴责那些试图靠别人生活的人占67%到80%。    然而在青年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方向上也日益滋生一些不良倾向。在被征询的1260名区团委书记中,有28%的人指出同行中有名利情绪,有人企图利用公务上的联系和关系不择手段地达到个人目的,取得高级职务。大约有12%的书记认为,他们的同行对待生活、家庭、婚姻持轻率态度。    消费心理是当今青年人中间最流行和最危险的现象之一。依赖心理决定着相当大一部分青年的思维和行为状况。2/3以上的中学毕业生指望得到父母的物质支持。    个人的创造积极性和社会积极性下降,精神空虚,自私自利,妒忌,虚伪,无原则以及犯罪现象的滋生,这都是消费“哲学”造成的后果。    消费心理会导致社会精神上和政治上团结的崩溃。社会和家庭不单单应当给子女和年轻人所想要的一切,从而使他们产生依赖思想和消费倾向,而是要让他们做想要做的事情(当然是合乎社会利益的事情),使他们发挥独立自主、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的精神,对自己的行为和周围发生的一切负责的精神。青年人需要批评,但同时也需要关心,要相信他们可以做重要的事情。

第 4 版

1. 运动员吃素食可提高运动成绩

【美国《新闻日报》6月13日文章】题:吃素的运动员    运动员们发现他们吃什么食物对他们的比赛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尖子运动员发现,多吃素食少吃肉类食品会使他们感觉良好,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运动成绩。    事实上,世界上距离最远的三项运动的冠军就是一位吃素者。加利福尼亚33岁的戴夫·斯科特曾5次获得夏威夷140英里世界铁人三项运动锦标赛冠军。1974年,有人向他建议,改变饮食可以提高他的体力,他从那时起逐渐停止吃肉。他发现这样做使他的身体变得更健康了。斯科特说:“从体力上来说,我的‘身体机器’总是天天运转正常。”    24小时自行车耐力赛(全程521英里)世界纪录保持者约翰·霍华德是另一位不再食肉的世界级运动员。霍华德说,“3年前,我认识到吃水果和蔬菜,再不是顿顿吃肉,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是最有益的。从那时起,我开始戒肉,但我的精力却一直十分旺盛。”    现已发现,细心安排的满足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营养要求的素食可以为运动员提供他们在运动场上所需的能量。    体育营养学家南希·克拉克说:“一个食素的运动员照样可以吃得很好。”克拉克发现,许多食素的运动员把蛋类和奶类产品包括在自己的饮食中,一般都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但是,克拉克发现如果运动员不注重自己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其最终结果往往是精力不支。所以她劝告运动员们看一看营养知识方面的书籍或者请教一下营养学家,了解怎样才能从蔬菜和粮食中获取充足的蛋白质。    戴夫·斯科特每天早餐要吃两道菜,中餐要吃6个玉米面饼和一些奶酪,晚餐要吃通心粉和大量的蔬菜沙拉。除了3顿饭以外,斯科特还要吃一次水果点心(50个草莓、几个苹果和杏子),以使自己能够经受每天消耗4000卡路里热量的训练。

2. 运动与艾滋病

【埃菲社马科兰六月十九日电】瑞士联邦体育学校《马科兰》杂志最近发表文章说,血液、精液、唾沫和泪水是艾滋病的传播媒介,而在体育运动中,伤口则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    运动员的活动、出访、比赛和受伤,都有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尽管对任何一个运动队来说在这方面的「危险性不大」,但是,也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    目前,在体育运动中还不存在传播的危险,除非两名运动员碰撞受伤出血,其中一名运动员带有这种病毒,而另一名队员就有染上的可能,但是,这种情况还不多。    对于任何一种受伤都应小心谨慎处理,这是值得运动队的按摩师和医护人员注意的。    每个运动队都应采取十分严格的卫生预防措施,对训练场地、游泳池和浴室等要保证安全卫生。    对一些体育比赛项目,如拳击和摔跤,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如禁止那些受伤或患有皮肤病的运动员参加这一类项目的比赛。

3. 为什么法国有70万人喜爱柔道

【法国《费加罗》杂志5月16日文章】题:为什么法国有70万人喜爱柔道?    法国的柔道10多年来发展迅速,并取得显著成绩。法国的柔道已能使许多世界冠军和奥林匹克奖牌获得者望而生畏。    柔道目前在法国已成为十分普遍的运动项目,这也许是由于柔道本身似乎特别对法国人有益。    热爱一种与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的传统,可以解释为什么约70万法国人醉心于柔道运动的原因,或者是因为柔道带有“智力挑战”的性质。    但是,柔道在法国之所以成风的真正秘密似乎是由于这是一门有教育意义的学科。    在法国,柔道协会负责组织各级别的流动锦标赛,使柔道运动员不论在训练方面,还是在运动员的比赛和安全方面都要根据程序和可靠的规则来进行活动。该协会还使得体育与学习相结合,体育与军事相结合,而目前,只有苏联和东德有类似的协会。柔道运动要有一种气氛和准则。运动员须讲究某种“平等主义”、注重友谊、尊重对方、礼貌待人和谦虚谨慎。    同样,“战斗精神”也不可缺少,但应是“法国式”的战斗精神。这是因为,第一,柔道是一项智力占有一定地位的运动;第二,柔道需要有灵活机动的意识。    最后,不应该低估柔道对那些想学防身术的人所具有的吸引力。

4.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说:如动乱继续奥运会可能改地举行

【法新社华盛顿6月21日电】国际奥委会一名高级官员21日说,如果南朝鲜的政治动乱继续下去,1988年奥运会会址将从汉城迁出。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理查德·庞德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中说:“我想说,如果局势到奥运会前3个月左右还很严重,就不得不作出决定。”

5. 西柏林市长表示愿意接办奥运会

【路透社西柏林6月21日电】西柏林市长在6月15日说,如果事实证明南朝鲜由于目前政治动乱而不能主办1988年奥运会的话,柏林愿意主办。埃贝哈德·迪普根对《星期日图片报》记者说,“我仍然认为1988年奥运会将在汉城举行。但如果需要换场地的话,柏林已作好准备。”他说,把柏林西部和共产党控制地区隔开的柏林墙不会成为障碍。柏林有举办奥运会的理想设施。

6. 美报文章:戈尔巴乔夫激进经济计划有破产危险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8日报道】题:戈尔巴乔夫的激进的经济计划有破产的危险副题:党的领导集团很可能会阻挠工厂管理体制的彻底改革(记者马克·达纳斯塔西奥发自莫斯科)    据西方分析家们说,苏共领导集团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有可能会打破戈尔巴乔夫的要求彻底改组苏联经济结构的计划。    有307个成员的苏共中央委员会将在6月26日左右召开全体会议,这样的会议通常一年只举行两次,是重要的政治事件。这次会议本来是要批准戈尔巴乔夫等待已久的、旨在对经济体制进行彻底改革的蓝图的。但由于有明确的迹象表明,戈尔巴乔夫未能赢得高级领导人对他的经济计划的支持,西方外交官和其它苏联问题专家说,戈尔巴乔夫在党内的反对派将设法冲淡、甚至打掉他的计划的要点。戈尔巴乔夫的方针包括在13份文件中。    核心文件是关于国营企业的一项法律草案,其它是关于中央经济管理机构的12项法令。西方一位高级外交官说:“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已经碰壁。尽管他在改革的道路上曾取得过一些高级领导人的支持,但这些人现在似乎已将他抛弃。”    专家们说,由于实行经济改革完全必要,又由于找不到替代戈尔巴乔夫建议的办法,执政的政治局中的11位成员起先被迫对戈尔巴乔夫的计划表示支持。但现在,当这些建议已形成文件、有待批准时,这些“支持者”又却步了。    如果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建议在这次全会被否决,他在今年1月份的中央全会上遭受的政治损失就会变得更加严重。在上次全会上,他提出的关于选举党的最高领导人的程序的建议未能得到人们的支持,他也未能把他自己的人提升到执政的政治局的关键位置上。西方外交官们说,如果在两次全会上都遭到失败,戈尔巴乔夫作为国家政策的主要制定者的权威就会遭到损害。这种情况最终可能迫使他放弃大胆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并采取比较保守的政策。一位西方官员说:“他们向他发出的信息是,他们是不会让他得手的。”然而,分析家们明确表示,虽然在政治局及其下面的中央委员会有一股强大的反对戈尔巴乔夫的经济计划的势力,但是看不出有什么推翻他的动向。    哈佛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马歇尔·戈德曼说:“目前他们还不想把他拉下台,但是他们确想打掉他的雄心壮志。”西方人士说,由于戈尔巴乔夫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领导人,由于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改善了在世界的形象,竞争者目前尚奈何他不得。

7. 苏军进行大改组的迹象增加

【路透社莫斯科6月17日电】苏联军队大改组的迹象今天增加了,莫斯科防空军首脑们被指责为横行霸道、懒散和贪污而使军队士气低落。    国防部报纸《红星报》说,自1980年以来一直任莫斯科周围防空军司令的康斯坦丁诺夫元帅今年早些时候已被解除职务。    该报说,两名空军将军、一名陆军将军和一名上校以及一批数目不详的其他军官已被开除出党,这通常是他们被解除军内职务的第一步。    康斯坦丁诺夫被指责凌驾于党之上,专横傲慢。他显然在西德人鲁斯特的飞机上个月降落红场附近之前就被解除了职务。    在莫斯科的外国分析家说,虽然这些被开除党籍和被指责不称职的人都是莫斯科军区的,但是,这也是告诫苏联全军要提高警惕。    《红星报》报道说,莫斯科党的首脑叶利钦在这次防空军会议上严厉批评了一些军队首脑。他说,这些指挥官热衷于旧作风,实行专断领导,害怕革新。他们多年来的错误已导致军队纪律松弛、搞裙带关系和官官相护。    由于军官们不称职和横行霸道,已使军队纪律涣散和士气低落。    据报道,被开除出党的这些指挥官是马尔科夫空军中将、列兹尼琴科少将、布拉日尼科夫陆军少将和雅库边科上校。这篇报道表明,莫斯科防空军总参谋长戈尔科夫上将、莫斯科空军和雷达兵司令以及莫斯科军区政治部主任可能也要受到惩罚。    叶利钦还批评康斯坦丁诺夫的继任者察里科夫上将在今年初接任莫斯科防空军司令后没有改进防空军的工作。

8. 日报评论:朝鲜逐渐向西方打开“窗户”

【日本《产经新闻》6月21日评论】题:北朝鲜对外姿态有所缓和(记者相马胜)    最近,北朝鲜对外姿态有所缓和,例如向日本的旅行代理店发出邀请;对解除美国外交官同北朝鲜外交官接触的禁令发表了“欢迎声明”等等。可以说,这是1984年制定合营法等一度实施的缓慢的对外开放的重新出现,是一种“微小的变化”,其目标在于实现韩国与北朝鲜共同举办明年的汉城奥运会,打开经济不景气局面,并且为金日成之后的金正日体制作准备。看来,北朝鲜今后将逐渐地打开“窗户”,尽管它对西方还满怀疑惧。    最近,北朝鲜对西方各国尤其对日本开展了频繁的接触活动。    北朝鲜是严格限制同韩国、美国、以色列、南非和日本5国进行交流的。不过,大概可以说,象对日本所采取的措施,虽说是微小的行动,却依然表明北朝鲜在一点一点地摸索开放门户。    东京的北朝鲜问题观察家说,“北朝鲜领导层已经一致认识到,向西方开放是绝对必要的”,这样做才能使北朝鲜摆脱经济不景气的境地。还有人认为,原来预定去年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之所以至今尚未召    开,一个原因就是经济不景气。对于北朝鲜领导层来说,重振经济已是燃眉之急。    北朝鲜尽管存在着经济问题,却一贯奉行“锁国政策”,而现在外交姿态的缓和,其背景就是北朝鲜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    美国国务院3月上旬宣布,解除已经执行3年零几个月的关于美国外交官和北朝鲜外交官接触的禁令。10天以后,北朝鲜才对美国的政策表示“欢迎”,作出了前所未闻的反应。美国和北朝鲜接触是“北方的愿望”(中国共产党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语);可以认为,也有这样一种盘算在起作用,就是:同美国保持接触,可以抓到打开和西方各国关系的转机,由此而可以谋求搞活经济。    关于明年的汉城奥运会,北朝鲜建议同韩国共同举办,为此需要开放门户,既可以对外改善形象,同时又等于做出接受西方人的实际行动。    再有,从建国以来的“锁国政策”转变为逐渐地打开“窗户”,这个变化反映了金日成主席的意愿。    鉴于上述情况,可以认为,过渡到金正日体制以后,对外开放路线也将得到承袭。静冈县立大学副教授伊豆见元分析说:“中国的事例也表明,对外开放对于共产主义国家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因此,北朝鲜将一步一步地并且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推行对外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