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03-28

第 1 版

1. 宣布几不变 掌声两度起

当赵紫阳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在整个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过程中,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布局不变,进行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方针不变,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政策不变时,台下全体代表两度热烈地鼓掌。

2. 记者备有望远镜

中外摄影记者二十五日一早就赶到人民大会堂,争取有利位置拍摄主席台上的镜头。    有些记者出动“大炮型”长焦距镜头。    文字记者亦纷纷备有望远镜。    当领导人出现在主席台时,闪光灯立即闪个不停。

3. 代表争购首日封

人民大会堂特别出售一款纪念今次会议的首日封,引起与会代表的购买热潮。人们购买后又排队盖上人民大会堂的邮戳和日期,以作纪念。

4. 外籍记者混入 保安人员请出

大会开幕不久,一位大会保安人员突然发现一个外国人胸前记者证上的照片,与他的外貌特征完全不相符。多位保安人员立即闻讯赶来,将这位外籍人士请出会场调查。会后,记者向一位保安人员探问,方知该人是澳门一家新闻机构的外籍记者,并未申领记者证,借得同事的记者证混入会场采访。

5. “这里毕竟是中国了”

【法新社澳门3月26日电】题:对宣布澳门最后归还中国一事的反应有好有坏    今天宣布结束四个多世纪葡萄牙在这个小小的娱乐性前哨的统治以及最后恢复中国行使主权一事,人们的反应有好有坏,有的感到焦虑不安,有的感到满意。    今天在中国首都草签了在1999年12月20日给葡萄牙帝国拉上帷幕的联合声明。香港一家电视台从北京实况转播了签字仪式。简短的仪式吸引了人们聚集在商店和饭馆的电视机旁。    赌场的赌博继续进行,没有停顿。    在北京草签这项关于这个南华飞地前途的协议时,一位出租汽车司机说:“不会有什么不同,不管怎样这是要发生的。”    澳门是西方在中国的第一个殖民地,也是根据声明将归还中国统治的最后一块西方统治的领土。葡萄牙商人是1557年在这里定居的。    中央声明在许多方面反映了1984年12月签订的关于香港的中英联合声明。    文件本身一般来说得到的反应很好,虽然许多人说,他们怀疑中国是否真的会允许实行所许诺的自治。    目前正在里斯本的总督马俊贤在本地电视台广播的一次讲话中号召澳门居民努力使协议生效。    只有一些年迈的葡萄牙人对曾经是庞大的葡萄牙帝国最后一个小碎片的成为过去表示了毫不掩饰的遗憾心情。    74岁的马尼埃尔·泰克西埃神父说:“我感到很难过。这是葡萄牙帝国的最后堡垒,随着中国实行统治一切都会发生变化。”他是一位历史学家,写过几十本关于这块飞地丰富多彩的历史的书。有1万人的中葡混血种居民(本地称为澳门人)的一位领导人昂里凯·费尔南德斯说,他担心的是他的后裔是否能同葡萄牙保持联系。他说:“我的家族已在这里定居250年了。这是我们的家乡。但是1999年后在这里出生的小孩就必须是中国人。这是为什么?这对居住在这里的葡萄牙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大多数中国居民对这项声明只是耸耸肩,并且断言,那些在1999年以前能走得了的人都会离开。但是有些人表现了一种爱国主义感情,这在这个以赌博为主的飞地是不常看到的。一位在澳门出生的中国专业人员说:“当然,人们有担心,但是这里毕竟是中国了,它不再是葡萄牙的领土了。”一位衣衫破旧卖水果的人说得更简单:“这是中国。中国重新取得控制当然是好事。”    澳门富商何鸿燊说澳门协议的直接影响有利于商业    【英国《泰晤士报》3月25日报道】题:今后半个世纪将实行资本主义副题:澳门大有希望(记者马莎·德拉卡尔发自里斯本)    据澳门大富商何鸿燊说,把澳门移交给中国的协议产生的直接影响将有利于商业。他认为,在1999年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发生的事情将取决于中国政府上层。他说:“如果他们象最近这样实行开放政策,1999年后的商业甚至会更为健康发展。澳门和香港都是希望投资的人通往中国的桥梁。它们是通往中国的最佳门户,可以提供极为良好的机会。”何相信,不会有很多在澳门出生的中国血统或葡葡牙血统的澳门人离开澳门。

6. 不知是否有缘 英葡大使比肩

在人民大会堂的二楼设了一个区域,是供各国驻华使节出席人大会议的。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有意安排,英国驻华大使和葡萄牙驻华大使今天坐在一起,两人均很认真地翻阅手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英文译本。记者发现后立即趋前拍下一张难得的照片。(均据香港《文汇报》、《大公报》)

7. 外电评中葡澳门问题联合声明:中国对祖国统一增强了信心

【共同社北京3月26日电】题:以香港模式迅速谈判,澳门问题达成协议,当前的目标是台湾(记者布施)    虽说谈判是轻而易举的,但是,中国在澳门归还前的过渡期和归还后的资本主义时期,不能对其采取马虎态度。澳门和香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澳门发生问题,就很可能波及香港。中国大概将会诚实而慎重地履行归还澳门的协议。    继香港之后,通过和平谈判并迅速地解决了澳门问题。这样,中国领导机构对祖国统一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与此同时,当前已把目标集中在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上。在这次人代会上,中国也有可能会以归还澳门协议为背景,对台湾发出新的呼吁。可以说,中国正在竭尽全力为实现多年的愿望——和平统一台湾创造条件。法新社:中国的下一个目标是台湾    【法新社北京3月26日电】此间分析家今天说,随着关于把香港和澳门归还北京治理的协议签署完毕,中国的下一个统一的对象将是国民党的堡垒台湾。    中国现在可能会加紧施加压力,逼迫台北浪子回头。但是分析    家们怀疑82岁高龄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有生之年是否能实现其统一中国的理想。    澳门归还中国的时间比香港晚30个月。在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协议签署之后,唯独剩下台湾这个海岛还没有被中国控制了。    此间分析家说,中葡协议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的一项外交胜利。他们还说,共产党人会毫不犹豫地利用这项协议压台湾同意同大陆统一。西方外交官说,想使国民党人同意举行谈判,将比就香港和澳门问题达成协议困难得多,所需的时间也要长得多。    分析家们说,到1999年12月中国将更加能够迫使国民党人屈从北京的意志。例如,中国届时将更容易对台湾岛实行经济封锁,采取的办法可以多种多样,譬如说不允许台湾的船和飞机使用香港和澳门的港口和机场等等。香港和澳门是台湾的两个重要的转运点。

8. 中国要求节约和提高经济效益

【美联社北京3月26日电】题:中国官员们要求节约和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的国家计委主任和财政部长26日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说,中国在1986年出现了70.8亿元的财政赤字,今年必须严格控制开支,提高效益和生产。    王丙乾部长和宋平主任的报告与赵紫阳总理在人大会议上所作的重要讲话相一致。    宋平告诫中国人民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    但是他重申了一些基本的改革政策。他说,强制性计划的范围和由国家统一调拨的商品将减少,并为市场指导所代替。    【《日本经济新闻》3月26日报道】题:中国的财政收支转为赤字(记者藤村发自北京)    中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26日听取了财政部长王丙乾关于1986年度国家预算决算和1987年度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王部长的报告说,在去年中期预测全年收支情况的时候就发现将出现大幅度的赤字,遂迅速地采取了增收节支措施。    尽管采取了改进措施,还是造成了70多亿元的赤字,因此,财政当局有很大的危机感。从1987年度的预算看,财政情况已越来越缺乏伸缩性了。    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对向国外借款的依赖正在增加。1987年度的岁入中规定从国外借款为146亿元,比前一年度增加一倍。    而在岁出方面的还本付息这一项,在1987年度的预算中已增加到59亿元。可以设想,这在今后将成为压迫财政的一大因素。    就国防开支来说,在严格控制岁出的财政情况下,只限于小幅度的增长。

9. 香港报纸评论:中华儿女无愧祖先

【本报香港8月27日电】今天香港各中文报纸就中葡解决澳门问题草签协议发表评论。《天天日报》:澳门问题竟然以和平方式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完全符合国父孙中山先生临终时的遗训,以“和平奋斗”来达成,所以中华儿女,可以说是无愧祖先,亦无愧于国父的训嘱。    只有强大的国力,我们才可以受到有关的尊重……,只有绝对的和平诚意,我们才可以不必使用任何手段,致使版图重归我中国的伟大成就。    这样的和平诚意与政治技术,看起来又不止适用于香港的归属,不止适用于澳门的归属,亦同样适用于台湾的归属,但愿中国人民都能继续致力,迈开历史最大的一步。《明报》:澳门问题是中国统一政策的一部分,如果能在澳门的谈判上做得圆满一些,则香港人的信心会增加一些;同样,如果香港问题能处理圆满一些,则台湾对统一政策会更有信心一些。”《信报》:澳门问题解决之后,“招降”台湾将成为中国统战工作的重心。照目前的发展形势看,统一台湾是颇为不易的;不过蒋经国之后又如何,则较难意料了。《华侨日报》:中葡联合声明的版本和中英联合声明的版本不仅大同小异,性质亦完全一致,……但中英联合声明能够在香港实行无阻,中葡联合声明是否一样可以在澳门实行无阻,却是疑问。

第 2 版

1. 巴西华人协会会长谈一次回国观感

巴西华人协会会长叶伦纷最近同记者谈三次回国观感如下:    我1979年第一次回国,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邓颖超大姐的接见。那真是一生难忘的时刻。之后,又于1982年和1986年两次回国观光。国内的发展和变化使我高兴和自豪,但许多不正之风又使我不理解和生气。年轻人应该有礼貌    文化大革命造成一些年轻人排外和自大,不懂礼貌。我在国内旅行时看到了许多这样的年轻服务员。我不希望他们对华侨和外国人低声下气,但应该有礼貌。去年5月,我陪父母、岳父母和夫人回国,他们都是首次回国。老人家都70多岁了,想看看大陆,也就是这么一次机会。有一天,老人家想买件汗衫,我们到了友谊商店。我问服务员汗衫号码是否与国外一样。他拿出了一件48号的。我说,老人家喜欢穿宽大些的,同年轻人不一样。服务员竟大声嚷道:“我都能穿,他就不能穿?”我们从国外回去的人是接受不了这种态度的。老人和我太太都是首次回大陆,感到奇怪,不可思议。火车上的制度应该改    我们在火车上也碰到了不愉快的事。我们一行六人从杭州坐火车到福州。到福州的前一个多小时,乘务员叫我们起来,说要整理床铺。老人家还在睡觉,我不同意这么早就整理。在国外那有不到站就赶旅客离开座位的事呢。顾客的票是买到福州的,就应该睡到福州。我说明道理,但乘务员却说:“你一到站屁股一拍就走了,我们怎么办?”我请他叫列车长来。列车长解释说,他们一到站就交班,一直习惯这样做。我说这样做不对,要改变这种习惯。在厦门机场受到刁难    我们最后从厦门出境时,在机场遇到麻烦。厦门台湾联谊会一直把我们送到边防部队检查口。我们六人,四位老人拿的是台湾护照。不知为什么,年轻的边防人员问了许多。我们已在国内呆了一个多月,如果证件不符合规定,是不可能入境的。    他们问老人在美国和巴西有没有居留证。我说这不是你应该问的,我们现在到香港,你看到香港有无合法手续即可。到美国是我们到香港再办的手续,是香港机场的职责。这可惹怒了他们,闹得很厉害。    我只好请四位老人先出去等候,我和夫人先检查。我们是巴西护照,手续是很清楚的。我顺利通过了,但夫人却被刁难。说她的入境签证印章不清楚,拿进去问站长。站长说没问题。回来也    不向我夫人打个招呼,说明是否已通过,更不说声对不起之类的客气话,而是把护照丢到柜台上。我太太气极了,说你们简直是拿人开玩笑。年轻人跑过来说:“你认为我们罗嗦,下次就不要再来这里。”我听到这句话气得不能忍受,冲过去说:“邓小平都不敢说这句话,你敢这么讲!你对华侨就如此无礼!”    我去见了站长。站长是有水平的。我向站长提了建议,希望改进工作。站长要我留张名片,我当然留给他。我说:“年轻人让我们下次不要再经过这里,我是中国人,不到这里到哪里!这是我的国家,我感情上受不了年轻人的这句话。”全国都要讲国语    我曾向国内建议,全国都应讲国语。国民党在台湾推行国语就是做了好事,值得赞扬。    外面来的人一进广州,就听到的是广东话,莫名其妙。    中国所有海关口工作人员都应讲国语。台湾公共场所除非是台湾熟人,不认识的人一开口绝对讲国语,不会用台湾话交谈,不会使对方难堪。    这一点我们大陆一定要迎头赶上。在全国学校都应该让学生讲国语。每个公民首先必须学好国语,这是公民的第一个义务。巴西这么大,就是一种语言,走到哪里都通。语言不统一,容易滋长地方主义。华侨并不都是富翁    国内现在还有一种不正风气,就是伸手向国外亲友要东西。    我看大陆人人都穿得起衣服,都能吃得饱。大陆许多人多年来有个错误看法,认为国外的华侨都是百万富翁。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有的人在国外本来生活很困难,为了回国让亲友看得起,就打肿脸充胖子,给大陆亲友送东西,从国内返回后日子很难过。有的说,大陆亲友有要东西的习惯,别人回去送,我回去不送,脸无处摆,干脆不回去。    还有的大陆亲友要求海外华侨寄钱接济他们。    这种要求使侨胞不安。大陆人的生活还过得去,不应该这样做。    政府应加强教育,提醒大陆人不要总向海外亲属伸手要东西。

2. 万事开头难

【台湾《经济日报》2月25日文章】题:创业只是奋斗的开始(作者廖斌得)    创业成功的果实是甜美诱人的。但创业成功的过程必须付出许多代价。    创业只是奋斗的开始,因为只有在事业建立基础之后才能有所收获。    让我们谈一谈创业者需要具备那些认识?    (一)创业的动机和认识:创业不是投机,成功须要长期的累积才能成就大业。创业的行业最好是您所熟悉而有能力掌握的。先审慎检视一下创业的时机以及自己的适合条件。对市场必须深入了解,行销计划必须具体可行。    (二)寻求志同道合,真正能共创事业同甘共苦的伙伴:因为在创业过程当中,人才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三)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评估自己的实力是否足以担当?    (四)充裕的资金计划:如果可能,自有资金多筹措一些是最理想的。无可否认,如能预先妥善规划详尽的资金运用表,当然会倍增奋斗的信心以及成功的机率。    (五)有了上述认识,创业者还须同心协力追求下列重要创业指标:    (1)设立资金回收期限计划表——如要3年或5年回收。(2)追求损益平衡点。(3)追求收支平衡点。(4)追求合理的利润。(5)加速缩短回收的年限。    这些基本指标达成之后,才表示公司已经建立了基础,之后即可迈向成长的坦途大道。“生存、收益、发展”是企业追求成功的三个重要步骤。生存是创业的主要阶段,力求生存,再求收益发展。    (六)创业计划要有乐观的盘算,也要有最坏的打算。如果市场或者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无法按照预定计划执行时要如何应变?如何掌握东山再起的机会?如何让损失达到最低程度?这些在心理上都必须有所准备。君子慎始。创业需要决心和斗志,也须预作妥善的准备,以增加成功的机率进而尝到创业成功果实的甜美。

3. 香港《东方日报》报道:孙中山兄长玄孙在英开“颜色诊所”

【香港《东方日报》3月9日报道】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年在香港习医,以悬壶济世为志,他兄长的玄孙孙浩华(译音)最近在伦敦北部郊区开设了一间诊所,特色是弃药物不用而用颜色。    “颜色治疗”在西欧属一种较新的治疗概念,让病人在不同颜色的环境下,透过天然的免疫能力而自行痊愈。    孙浩华的父亲艾德华(译音)早年移居中美洲牙买加,在当地结婚生子,他的母亲是古巴及苏格兰混血儿,他说父亲很少提到孙家与中国的关系,只知道有一个祖先是中国国父孙文,后来他移居伦敦,才得悉孙文曾在伦敦被绑架囚禁。    孙浩华说,在家族中似乎只有他知道这一段历史,数年前孙中山先生遗孀宋庆龄在北京病危,他曾写信慰问她,却没有收到回音。他表示很高兴自己可以循着祖先的路,以治病为业。    桃乐妃是孙浩华的妻子,为英国首位注册颜色治疗员,他们1980年在伦敦认识,孙浩华受妻子影响,终于放弃经营的餐馆而开设了颜色诊所。

4. 超级市场的起源

超级市场最早出现于美国,至今已有50多年。它的创始人是麦克·古伦,第一间超级市场在1930年创办于伊利诺伊州。    麦克·古伦原来经营杂货店。为了方便顾容一次购齐多种物品,他把一间废弃汽车库改装为商店,里面设置一排排货架,又将各类货物分门别类放在架上,让顾客自由选择,要买任何货品,均自行拿到收银处付帐。这种“自助式”商店,货品较齐备,为顾客节省时间,又可节省管理费用,备受欢迎而渐成风气。现在世界各大城市普遍以超级市场为大众化的购物处。(原载2月26日新加坡《联合早报》)

5. 林颖珠名列美国科学工程界最伟大女性

【纽约《世界日报》8月11日报道】两年前膺选为“全美最杰出女性工程师”的华裔航空学专家林颖珠博士,最近又获得一项荣誉,和美国近代另外三位在医学、物理学及电脑学方面各有重要贡献的专家,共同名列为美国历史上在科学工程界成就最伟大的女性。    据林颖珠博士说,科罗拉多州自8月8日起展开一星期的“妇女历史纪念周”,主办单位数月以前就采取审慎的研究调查,从全美国选出她与另三位女性作为妇女周表扬的对象,其中两位女性业已辞世,另一位女性刚届80高龄。主办单位把四人的照片和简介,印制成宣传海报散发。    林颖珠说,宣传海报中强调她的华裔归化公民背景,并介绍她是全国第一个以少数族裔身份得到“最杰出女性工程师”成就奖的磁流体发电专家,目前不仅在田纳西大学太空研究中心负责能源转换研究计划,率领130人的庞大研究队伍,每年支配8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另外还兼顾教学、发表文章,以及经常前往国会作证等。    目前居住在田纳西州的林颖珠,现年54岁。当年自中华民国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来美留学,先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后来又在加州理工学院取得航空学博士。多年来她在科学工程界赢来的荣誉不胜枚举。她总是强调华裔人士在美国社会中发挥智慧潜力及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意义。    她曾以美国官方代表身份,和美国能源专家三度前往苏俄参加美俄合作研究计划。

6. 顾客至上 和气生财

【本报讯】美国有几家普普通通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兴隆,因为它们处处为顾客着想,讲究信誉,服务到家。它们的信条是“顾客至上”。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2月2日一期报道的一些典型事例。诺德斯特龙百货公司百货行业赢利低,竞争激烈。但这家公司却以热心为顾客服务取胜,1986年的营业额达到16亿美元。这里的售货员训练有素。公司鼓励他们,只要在情理之中,可以想方设法使顾客满意。公司经理的格言是:“无论多贵的东西,只要顾客要换就换给他,不提任何条件”。一位顾客一年前在这家公司买了一双皮鞋,走起路来吱吱作响,本想修修再用,而这家公司却换给他一双新鞋。顾客说:“我简直不能相信他们的服务会这么好”。欣喜之余,他在这里又买了一双鞋。    拜尔利公司这是一家从未为推销其商品而做过广告的公司,它把广告费用在服务上,结果效果显著。公司每个商店都有专职家庭经济学家,帮助顾客处理问题,从安排菜单到计算300人的聚餐需要购买多少食品都可以解决。商店备有“特殊食品一览”,上面列出各种各样的低盐、低胆固醇和低热食品,而且送货上门。小女佣服务公司公司设一本300页的小册子,详细论述能做和不能做的事,它成了训练新人员的依据。公司成员由年轻的妈妈和主妇组成。公司的四人小分队平均在55分钟可完成22项杂活,从清洗厨房地板、擦洗瓷器到整理床铺。她们带着笑容去,最后以博得主顾的满意而归。L·L·比恩公司这家公司每天营业24小时,有6000种商品,主要从事邮购业务,其特点是服务周到、效率高。新雇员必须接受40小时的业务训练,重点是如何认真地、详尽地填写订货单以及礼貌待客。在销售旺季,每天有近3万个订货电话。该公司在72小时内可把商品邮送到美国和加拿大的任何地方。同时,公司还设有咨询电话,回答顾客的各种问题。

第 3 版

1. 美国教育界在弥补“德育空白”

近来,美国教育界对各级学校的伦理道德教育展开讨论。这无疑是由美国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水平下降引起的。正如克拉克大学的哲学教授霍夫·萨默所说:“对道德问题,学生们根本就未予以思考。他们不知道道德意味着什么。”造成这种道德危机的原因是,“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很多关于应尊重诚实等的道德行为的教育”。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的下述事实为萨默的论点提供了论据:各级学校少女怀孕的数字一直很高,1985年分娩者达75万人;学生吸毒在全国是普遍的;纽约一位高中女学生把拾来的装有1000美元的钱包还给失主,而包括她的师长在内的周围的人却不以为然,不认为这是一种美德。    美国报纸把学校不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状况称作“德育的空白”。这一“空白”已延续了20年之久。据称,造成这种“空白”的原因是:6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决定,在学校里禁止宗教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形成的政治和社会的一致性,经过越南战争而分崩离析;在学术界,社会科学的崛起和在学校课程中文化多元论的兴盛,都使各级学校逐步削减了对学生应该进行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教育。    目前,美国学校也在进行道德教育。今天的德育中心含义是,生活是一种“旅程”。在这一“旅程”中,要求人在处理“善”与“恶”两大问题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品德和性格。但是各个学校向学生灌输的“旅程”概念各有自己的一套,学生们并没有得到伦理道德思想的规范。有的学校把“旅程”的德育内涵抽掉,只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因为“美国的天堂是劳动市场”。而且学生们对于德育,对于“善”与“恶”、“品德”与“性格”,甚至“民主”等字眼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这一切只不过是说教而已。因此哈佛大学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我根本不知道是否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不知道‘美德’的真正涵义。”    “德育的空白”引起家长、教育工作者和政界人士的严重关切。他们越来越感到学校需要向学生们进行认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教育部长贝内特和纽约州长丘奥莫也都强调:“学校责无旁贷地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学生们应该学习‘爱你的邻居’这类基本的价值观念”。许多人主张,应该由现在多子女的一代为美国的下一代确立新的价值观念标准,因为这些人曾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勤劳、诚实、正直、忠贞和笃信宗教——提出过怀疑,青年的一代正是由于没有受到传统价值观念熏陶而缺乏道德修养。    目前,美国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分两个方面:一是性格教育;二是讲授社会和民主的价值。    性格教育的倡导者希望恢复美国奠基者的理想,即:一个社会单纯依靠法律是无法存在的,而是必须从其人民的美德中汲取力量。他们设置的课程,目的不仅帮助学生自由地思考性格问题,还为性格教育确立了标准。他们希望弥补20年来学校德育的空白,主张培养学生们的正直、诚实、勇敢和善良的品格。关于社会和民主价值,一种新的理论正在形成。10年来,美国学校总在强调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上的多样性。现在有比较多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必须让学生懂得民主的内涵,向他们讲授“公德”、“联合”的意义和要尊重不同的意见。学校还要求学生集体学习。行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要为社会服务75小时等等。    还有些教育工作者强调在高等教育中智育和德育应该并重。这些人认为,高等学府的教育无论在智育上对学生提出怎样严格的要求,而如果忽视德育,则是不完全的教育。只要不再度同时注重德育和智育,则美国难以解决的问题会有增无已。    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并非那么容易。许多教育工作者发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教育不能用直接方式,而是应把这种教育融汇进所讲授的课程中,也就是把德育和智育结合在一起。教师们发现,如果只给学生讲“平民的价值”课,学生们会心不在焉。而如果让学生们举办音乐会,一起跳舞或是绘画,参加体育活动,再伴以德育课,则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有的学校把讲授文学作品也作为德育课的一部分。教师在讲解作品时,不仅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更要分析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意义。

2. 北海沉船(三)

(三)生死搏斗    在接到翻船的警报之后,比利时当局立即派出直升飞机和救援船只赶往出事地点。在10多分钟的时间里,赶往现场抢救的拖船、游艇等大小船只达50多艘。援救人员爬上翘得高高的右舷,砸碎门窗,凿开钢板,奋力将困在舱内的乘客抢救出来。    由于船体猛然翻沉,舱内一切可以活动的东西和固定不太牢靠的饰物用具,满舱乱飞,砸向人群。有的乘客被当场击得昏死过去,有的人胳膊和腿被砸断,许多人因失去重心,被挤撞得鼻青脸肿。舱内喊叫声、啼哭声响成一片。由于船舱没水部位灌满了海水,犹如一个巨大的游泳池,那些来不及抓住固定物体的人和受伤者纷纷滑入水中,淹死在冰凉的海水之中。没有跌进海水里的旅客开始了一场毫无心理准备的生死搏斗。    斯坦·马森今年23岁,是一名英国军人。他同妻子和刚满4个月的女儿一起回英国度假。他在这场天降大祸中表现出超人的勇敢和毅力。在翻船的一刹那,他一把抓住了妻子凯瑟琳和女儿凯丽。就在这时,一件飞来的物体向他袭来,击中他的腰部,他受了重伤。凯瑟琳从他手中滑脱,跌入水中。眼看孩子也抓不住了,在这紧要关头,他猛地一口咬住凯丽,硬是用自己的牙齿拖着女儿爬出了船舱。    18岁的英国女大学生卡布雷回忆说,出事时,一辆载着残疾人的轮椅从她们面前滑过,她的祖母想抓住轮椅,搭救那位可怜的残疾人,但祖母和那辆轮椅一起滑进了海水之中,再也没有露出水面。    刚刚上学的英国小学生马丁·哈特雷淘气好动,他母亲警告他不要乱动,否则会翻船的。他母亲的话音刚落,就发生了灾难。哈特雷的双腿被砸伤,但他用双手爬出了船舱。他的所有亲人,包括父母、祖父和婶婶全部淹死在刺骨的海水里,小哈特雷成了孤儿。    在生死关头,许多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值得一提的是84名船员。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本可弃船离去,保住性命。但他们为抢救处于危险之中的乘客,克尽职守,没有擅离岗位,结果40多名船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安德鲁·帕克也是传奇式的人物之一。    他今年37岁,是英国一家银行的职员。出事时,他同妻子和1岁的女儿正在餐厅就餐,翻船造成的惯性把他们和其他20多人摔到了餐厅的另一侧。这时,他们发现通向安全出口的唯一的通道被一条相当宽的裂口隔开。对体魄健壮,身高1.9米的帕克来说,跨过这条裂口并不难,但对那些妇女和孩子来说,却成了难以逾越的“天堑”。帕克毫不犹豫,一个漂亮的鱼跃动作,扑在裂口上,用身体搭起一座人桥,让包括他的妻子和女儿在内的20多名乘客从他身上爬过去,终于使这些人死里逃生。帕克也安全脱险。    由于抢救人民的全力抢救和遇险旅客的勇敢自救,最后有409人幸免于难。打捞人员已捞出尸体54具,现在尚有80人下落不明。据估计,这些人仍被数以吨计的杂物压在舱底。(三)

3. 名人病难医

据美联社报道,一名医生说,知名人士如果能象普通病人般接受治疗,他们会康复得更快。    布里罗医生曾经花多年的时间,向一些医过富豪及名人的医生寻根究底。他在最新出的一本书《特殊的照顾》中说,希特勒、猫王皮礼斯利、霍华德·休斯,由于身分特殊,名声响亮,使他们成为“不可理喻的病人”,因此饱受病魔折磨。布里罗说,里根总统和教皇保罗二世,所接受治疗与一般人无异,他们康复得较快。    布里罗说,名人的敌人往往是他们自己。布里罗也是美国医学协会周刊《美国医学新闻》的记者。    他在接受访问时说:“象休斯、皮礼斯利、希特勒,他们都是因为名气妨碍了健康。他们三个是不可理喻的特殊病人。他们没有朋友,他们只相信药物。”他说:‘‘如果他们能听任何一个普通医生的话,他们会活得更好。基本上,我们谈的是一般的常识。”    布里罗1985年访问过为希特勒治病的一名医生,据申克医生说,希特勒在接受检查时不肯脱衣,他认为脱衣有失身份。申克说,希特勒在临死前几天,动脉硬化、心脏病恶化,他所患的其它疾病也越来越严重。布里罗说,猫王和休斯宁愿自己服食药物,也不相信医生,据说休斯让满口牙齿蛀烂而不愿求医。    布里罗说,伊朗王患上白血病,最初他因害怕影响他的政治生涯而拒绝治疗。他说,伊朗王的医生基恩告诉他,伊朗王无法象普通人般接受治疗,结果他得到的医药照顾差极了。他不能接受他患上白血病的事实,直到后期他才肯相信。布里罗说,里根和教皇保罗二世,险遭杀害,他们中弹后送入医院紧急病房,医生给他们进行一般性的急救。布里罗的结论是:身份地位会有妨碍,而里根和保罗接受普通的治疗,结果证明他们是对的。(肖希)

4. 世界上最短的铁路

【日本《朝日新闻》3月6日文章】题:既没有时刻表也没有客车的梵蒂冈铁路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梵蒂冈也有“国营铁路”。这条铁路860米长,只有10名职工和1个车站,是1条超小型铁路。    这条铁路距离虽短,它的名字却很长。它的正式名称是“梵蒂冈教皇宫委员会行政区货物办事处”。    缓缓驶离意大利国营铁路圣彼埃特罗车站的列车不一会儿就驶进了右侧的支线,前面的铁制电动门顺当地打开,列车穿过这扇电动门就到了终点站。终点站的名字叫做梵蒂冈车站。列车运行的距离实际上大约600米。    这条铁路不运送乘客,穿过铁制电动门驶过来的都是货车,每天1至4列。因此,车站显得格外寂静,隔壁罗马市内的喧嚣和噪声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这条国营铁路没有时刻表,也没有客车运行,所以货车进站的时间每天都不尽相同。职工的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    此外,梵蒂冈国营铁路既没有货车也没有养路工。    1929年《拉特兰条约》决定了梵蒂冈城国的诞生,同时决定修建梵蒂冈国营铁路,所需的车辆和机车等机械材料以及养路工均由意大利国营铁路局提供。    过去,教皇曾经在这个车站乘坐过列车。只在1965年有过1辆客车运行,运送了190人的铁路爱好者团体。梵蒂冈过去几乎所有的“进出口”货物都要通过这条铁路。    通过这条铁路运进来的东西主要是教皇宫等使用的事务用品和印刷用纸、汽车用的汽油以及免税出售给神父、修女的食品和衣料。另一方面,梵蒂冈出口的主要东西是教皇宫出版的宗教方面的书籍。    因为进口货物是生活必需品,所以经过这条铁路的“进口量”近20年里非常稳定。    梵蒂冈铁路引以自豪的是,它自通车以来尚未发生过人身事故。

5. 苏拟出版《苏联长篇小说丛书》/影片《心灵的危险》将开拍

【塔斯社莫斯科3月3日电】苏联的14家中央出版社和共和国出版社打算出版《苏联长篇小说丛书》。《丛书》共70卷,将收入马克西姆·高尔基、费奥多尔·格拉德科夫、亚历山大·法捷耶夫、瓦连京·卡塔耶夫和肖洛霍夫等经典作家的作品,以及代表苏联现代多民族文学的钦吉兹·艾特玛托夫、穆斯泰·卡里姆、尤里·邦达列夫、瓦西里·贝科夫、约恩·德鲁采、诺达尔·敦巴泽、尤里·雷特海乌和弗拉基米尔·桑吉等作家的作品。    【埃菲社伦敦3月16日电】80岁高龄的电视制片人洛德·格雷德和83岁高龄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巴巴拉·卡特兰,将合作摄制一部颂扬传统道德观念和有助于同艾滋病作斗争的影片。    这部影片耗资500万英镑,取材于巴巴拉·卡特兰的一部名为《心灵的危险》的小说,由洛德·格雷德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摄制。    该片导演特伦斯·菲利说,政府和医生一再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配偶,不能再允许存在性混乱。同其他许多电影界人士一样,洛德·格雷德认为,是应回到纯洁的爱情生活的时候了。

第 4 版

1. 沙漠中游动不定的卡扎菲行宫

【英国《观察家报》3月1日文章】题:沙漠中游动不定的卡扎菲行宫(记者史密斯和特雷尔福德)    自从美国去年空袭利比亚以来,卡扎菲的行踪变得飘忽不定,现在他很少在的黎波里和他的住地阿齐齐耶兵营露面。我们乘坐一架伊尔式飞机飞行了45分钟,在沙漠中的一个军用机场下了飞机,又换乘汽车在沙漠中行驶了一段时间。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晚,我们发觉车停在两栋平房前,旁边还有一座贝都印式帐篷,周围停放着几辆汽车。一名陪同人员对我们说:“领袖正玩球呢。”我们看到卡扎菲正同卫兵打排球,他显得很随便,并不引人注目。    当我们被引进帐篷时,卡扎菲已坐在一张皮椅子上了。他面前的桌子上面有一部红色电话机和书写用具。    他信手写张纸条交给旁边的助手,随即我们开始了对他历时一小时的采访。    我们向他提出了从国际恐怖活动到他对撒切尔夫人的看法等等问题。卡扎菲一一作了答复。他说:“当美国开始空袭时,我迅速穿上军衣,我断定空袭是冲着我家来的,我赶紧跑去救孩子。那时炸弹正落得到处都是,房子已摇摇欲坠。当时我身边除了一个亲戚之外一个人也没有。    “供电已被切断,我只好打起了手电筒。    “我努力要把孩子们救出来,但我的养女已被炸死了。”他又说,由于英国直接参与了美国的空袭,他已增加了对爱尔兰共和军的援助;他还对豪伊在爱尔兰选举中获胜表示欢迎;他认为美英已堕落到了人猿之间,空袭中遇难者的家属可以在英美复仇;韦特可能是间谍,他还认为西方将妄图再搞一次十字军东征,以期再次使东方殖民化。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卡扎菲除了停下来5分钟做晚祷之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看上去无拘无束,镇静自若,虽然空袭已过去了10个月,但他对美国的激愤之情仍溢于言表。

2. 有国难归的泽登巴尔

1984年在苏联直接参与下被突然赶下台的泽登巴尔,下台后一直同他的家人住在莫斯科郊外的一所别墅里。目前,他内心苦闷,多次向苏方提出想回蒙古看看或长期定居,均遭到拒绝。    据了解,泽登巴尔下台后,除蒙古向他提供了专车和生活费用,并由外交部第一副部长云登(曾担任过泽登巴尔的秘书)就生活问题同他保持联系外,苏方也向他提供了部分生活费用。但他现在感到苦闷,有时神经有些错乱,夫人费拉托娃(苏联人)经常折腾他,有一次竟动手把他的头打破了。泽登巴尔多次向苏方提出,他想回蒙古看看或者长期定居。苏方通过医生对他说,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不适宜长途旅行。实际上,是软禁起来了。去年曾有几个在苏联的蒙古留学生前去看望他,事后这些学生还遭到苏联秘密警察的讯问。    苏联不让他回蒙古和同蒙古人接触的主要原因是,怕他泄露蒙苏关系的秘密,因为他作为蒙古多年的主要领导人参与蒙苏之间的重要会谈太多了,至于他在蒙古的影响,看来不大,一些年轻人提到他时都觉得无所谓。年老一点的提到他时一方面骂他,一方面觉得他一生中对苏联那样忠顺,只是到了晚年同苏联在经济利益上发生一点矛盾,就落得如此可怜的下场,不免对他有点同情之感。    蒙古官方对他下台后采取的做法是:对他不作公开批判,而在内部清除他的影响。    目前,除在公开场合已完全取掉他的画像和照片外,在公开出版物中已不再提他的名了。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悄悄删掉了对他的介绍和照片,而增加了对前任领导人乔巴山的介绍和照片。    现在,蒙古对各个时期主要领导人的排列次序是:苏赫巴托—乔巴山—巴特蒙赫,泽登巴尔当政的这段很长时期似乎已不复存在,成为一个空白点。    (郭文)

3. 日刊文章:《“超级独裁者”中曾根》

【日本《现代》月刊2月号文章】题:“超级独裁者”中曾根康弘的野心(记者田尻育三)    有人说,中曾根办事决“不犹豫”,但是也有人说中曾根是“见风使舵”的机会主义者。对于一个政治家、一个人,为何评价如此大相径庭呢?中曾根决不会轻易离开权力的交椅,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当权者的全貌。不会轻易说再见去年12月的第一个周末,中曾根估计自民党税制调查会已经得出了结论,便到静冈县热海市温泉疗养去了。他在下榻处写了句和诗:今又爱赋诗,意在秋长浴。    第二天上午他向同行的记者披露了这句诗。有位记者讥诮地说:“你没听到人家说洗澡别洗个没完没了吗?”    中曾根自我解嘲地高声笑道:“不,我随时准备说再见。……只要到时候。”    可以认为,在说这句话时,重音也在后半句上。它表明了中曾根的决心:“我不会轻易说再见的。”    中曾根的心腹之一、众议员山崎拓(自民党总务局长、前官房副长官)就首相何时引退的问题说:“中曾根本人恐怕也在考虑进退的问题。自从掌握政权以来,何时卸任就一直是个最大课题。今后如果国民不提出让他干,他恐怕就要卸任。倘若希望他继续干下去的呼声高,那他也要考虑的。国民的支持率是个关键。”    的确,从对历届政权的支持率动向来看,有急剧下降型(田中角荣)、始终支持率不高型(福田纠夫)、渐渐降低型(大平正芳)等。但是对中曾根政权的支持率却和这些类型都不同,尽管支持率剧烈地上下波动,可是总的来说则维持着高支持率。同「美学」无缘    从中曾根迄今施展过的政治手法来判断,他不会坐等期待他延长任期的舆论增加,而会为延长任期使出十八般武艺,积极地促进期待他延长任期的舆论不断增加。这是个关键。    在中曾根身上有所谓美学的体现吗?中曾根政权已建立4年多,其亲信每到一个关键时期就极力宣传“中曾根美学”。美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如果从政治上进退的角度来说,那就应该是不恋政,比人们想象的更果断地、干净利落地交出政权。    但是从中曾根的素质来说,他同美学是无缘的。中曾根政治同美学是背道而驰的。    在迄今的中曾根的政治生涯中,其“不犹豫”的性格随处可见。因为不犹豫,才导致中曾根表现出下述一些特征:有实力,小心谨慎,有节奏,善变,走极端,言行不一,违反诺言,欺骗人,随机应变,善于表演等。    对中曾根美学的宣传也只是不犹豫这个商业广告的内容之一而已。现在无法想象中曾根会“干脆利落地说再见”,那样做也不象中曾根其人。利用外交得分    中曾根政权之所以能维持高支持率,外交帮了不少忙。在舆论调查中,对于为什么支持中曾根政权的提问,回答说,“外交姿态好”的人数始终居第一位。无论战前或战后,在日本从来没有靠外交提高领导人威望的情况。从这点来说,中曾根是巧妙地利用外交得分的第一个首相。    中曾根就任首相以来16次出访。其中,包括参加发达国家首脑会议和出席联大在内,共去美国5次,访问中国和韩国各两次。从这个数字也不难看出,里根一中曾根关系是中曾根外交的核心。在重视对美外交这点上,从吉田茂当政以来一直就是如此。    但是,关于中曾根外交的缺陷,学习院大学教授齐藤严肃地指出:“中曾根爱表现自己,演技也显得造作。同里根总统站在一起照相时也是一副得意的样子。这是他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实质的表现,他想尽量让人对他怀有好感。田中、福田和大平都是充分发挥一大批官僚的能力,但是中曾根在外交中只用那些合自己心意的智囊。所以,中曾根的外交战略没有根基。从外交能力来说,如果田中能得70分,那么中曾根充其量能得50分。即便是那50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借同里根总统的个人关系的光才得到的。”想当超吉田的领导者    前面已经说过,中曾根的特性有三点:“不犹豫”、“随机应变”、“抢先主义”。他发挥这些特性,避开了战后传统的坚持保守路线的道路,提出了“战后政治总决算”这个响亮的口号,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当沿着总决算的路线着手进行几项改革时,又以自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为基础创出了“八六年体制”这个新词。以往一直被看成是鹰派人物的首相宣布要使自民党势力向左翼发展。    是否成熟暂且不说,中曾根表明了要在新体制下建设新的国家的政治姿态。在这一点上也许可以说中曾根是战后第一位敢于这样做的领导人。    另外,去年夏天,中曾根曾在长野县轻井泽别墅长时间疗养,当时他曾对来访的人流露说:“我想成为第二个吉田茂那样的政治家。”    或许令中曾根着迷的不是吉田茂的政治,而是吉田那种独断的性格。    由于自己的派系弱小,所以中曾根必须把舆论吸引到自己一方来,必须把自己装扮成大众政治家。目前是电视的时代,中曾根那看上去很顺眼的高个子,通俗易懂的雄辩、争取主动的手腕,再加上运气好,这些都取得了乘数效果。    但是,中曾根的真正意图是为自己树立一个超过吉田茂的新的专断的领导人的形象。一方面运用也许会遭到大众鄙弃的独裁者的政治手法,一方面操纵群众——这4年间,中曾根一直在这中间走钢丝。如果从表演者来说,中曾根的演技非同凡庸。    总之,今年,中曾根的政治表演要进行到最后一刻。不得不把表演继续下去,作为当权者这是命运注定的。

4. 阿铁偃武修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三月二十二日文章】题:阿铁当作家(作者刘振廷)    久违十个月的泰国前三军最高司令兼陆军总司令阿铁将军,如今判若两人,主张「偃武修文」,甚至有志进军文艺界。    当初,许多人不相信阿铁有写作人的细胞,但是他最近在泰文月刊《曼谷三○》发表一篇处女作之后,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军事强人「一鸣惊人」,文笔不比成名作家差。    阿铁的《我的曼谷》赤裸裸描绘这座拥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大都会的畸形现象。一针见血地指责脏乱、空气污染、无秩序的交通系统。欣赏其文,如见其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就是阿铁的本色。    泰国作家协会最近不时邀请阿铁演讲,回顾往事,谈谈经验,甚至有意请他作为作家协会的会员,但阿铁自谦他是初出茅庐,还须千锤百炼,暂时当个「小作家」就行了。    阿铁强调:「他即使是作家,笔锋虽利,但不能凭着私心,随意对人「行刺」。每字每句,都要负责任。「    阿铁正计划写一本自传。他自认为有丰富的传奇性经历,他有别人比不上的七情六欲,文章定会生动、精彩。阿铁相信他的《宦海浮沉录》可能不幸被列为「禁书」。

5. 漫画:要求增税的中曾根

(原载英国《经济学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