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03-17

第 1 版

1. 伪装成渔船的苏联间谍船一直在菲海域活动

这是菲报纸十五日报道的。据认为这些间谍船上装有尖端的电子设备。

2. 科尔谈东西方关系

西德总理科尔十五日说,东西方关系显然正在改善,但他又说,不要对改善与苏联的关系抱「过高希望」。

3. 印度对斯里兰卡发出威胁

印度政府十四日警告说,如果斯政府不解除对泰米尔反叛分子的经济封锁,印就准备向被围困的泰米尔分子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4. 纽约《北美日报》社论:现代化进程中会经常出现调整

任何国家的发展道路都不会是笔直的。中国领导人的头脑是清醒的,中国并没有乱    【纽约《北美日报》3月12日社论】题:现代化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调整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不会是笔直的。    中国人民的确灾难深重,经历了不知多少天灾人祸,政争战乱。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传统社会进入现代世界,要经过痉挛阵痛、风风雨雨,毫不奇怪。    1976年天安门事件和打倒“四人帮”,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转折,是清算极“左”路线的开端。1983年秋的“清污”和当前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可以说是两次重大的事变,但却跟“反右”、“文革”大不相同,打击面受到严格控制,处理方法也比较平稳。    基辛格在5日接受澳门东亚大学名誉学位的仪式上曾经指出:“国外的人观察中国现代化过程必须有耐性,不能只看个别事件,而有必要观察整个趋势。”他认为,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调整。    在经济改革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发现没有政治改革相配合,经济改革成果就不能巩固,进一步发展会更加困难。又发现要进行政治改革,不进行文化观念方面的改革也不行。于是有全面改革的提法,要使各方面的改革配套。    去年春天,纪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30周年,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一时间,对政治文化改革的议论和设想十分活跃。    在那种情况下,有些议论在当局看来是“出了格”,特别是11月份学生上街游行,有碍安定团结,导致胡耀邦下台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开展。用邓小平的话来说,过去是反对“左”的偏差,这次则是反对“右”的偏差。这是又一次调整。    这一次调整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尤其是在知识界,特别是在海外。其实回过头来看,去年下半年,的确有些人头脑过热产生了不大现实的期望,似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出现了现实的前景。不久,这种希望就在现实面前破灭。    现在人们担心的是“左”的势力抬头。这个倾向已经引起了当局的注意,严格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反自由化扩大化,防止有人乘机打击报复。看来当局的头脑是清醒的,正在切实防止用极“左”的东西来反右。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大、情况复杂的国家,进行改革显然难度很大,加上过去搞运动的传统还在许多干部头脑中起作用。上面微风起于青萍之末,下面就刮大风。    现在形势逐渐明朗化了。中国并没有乱,更没有大乱。但是改革越深入,难度就越大。将来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正如基辛格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在外貌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5. 《朝日新闻》评苏外长访问东南亚

【日本《朝日新闻》3月15日文章】题:苏联外长遍访东南亚,引起警惕,造成民族的反感(记者大和发自河内)    谢瓦尔德纳泽外长的访问使迄今同苏联保持远距离的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在形式上接近了一步,但与此同时,这一地区包括苏联的盟国越南在内,对苏联表现出离心倾向。在政治体制上不同、在军事上更加保持警惕的东盟以及澳大利亚自不待言,就是越南,在国民意识中也表现出民族的反感,在政府之间虽然强调“认识完全一致”,企图进一步加强关系,但统一不了步调。    很显然、苏联外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形象,所到之处都以笑脸出现。但是,在澳大利亚确受到犹太人居民的抗议;在老挝访问时,苏联有关设施发生了爆炸;在河内也戒备森严,取消了预定向越南国民发表的电视讲话。    在接受苏联援助的印支三国,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苏联的反感根深蒂固,冲突常常公开化。    这不仅仅是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最根本的是“不能依附于异民族”的民族感情。    这种意识在政府有关部门中也反应出来,包括柬埔寨的政策在内,都出现了“摆脱苏联”的倾向。因此,苏联需要“健全一致”的内外政策和通过增加援助额才能巩固在这一地区的据点。作为回报,苏联自然能维持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基地。

6. 苏联电视改革迈出最初几步

【塔斯社莫斯科3月15日电】题:苏联电视的改革    苏联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克拉夫琴科在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发言说:“苏联电视在成为社会民主化和提高公开性的有效工具方面,已经迈出了最初几步。”    克拉夫琴科说,电视传播的完全是真实情况。但是,在过去我们的电视“耳”经常听得不好,电视“眼”也经常看得不尖锐或者干脆就犯了色盲症。《时代》节目尽是一些隆重的迎来送往的场面,充满单调乏味的生产成就的报道,图解技术,而没有表现人的活动。克拉夫琴科指出,如今我们已大胆地组织公开的直播,形成一种生动的直接交流的特殊气氛。在一年多一点时间里,直播节目增加了12倍。在《问题、探索、解决》节目里,大多数苏联部长向人民作了独特的报告。这些节目的收看率极高,电视台收到了几万封信和几千次电话。    国际事件的报道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已经不怕同意识形态敌人进行公开争论了。仅仅同美国就举行了13次电视转播,公开争论特别突出。同社会主义国家也在进行广泛的电视转播。同日本、瑞典和瑞士已经举行过几次电视讨论,计划也要同英国和联邦德国举行这种转播活动。

7. 英首相提出会见萨哈罗夫引起苏不快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3月15日文章】题:撒切尔夫人谋求获准会见萨哈罗夫(记者约翰·威瑟罗)    撒切尔夫人对苏联当局说,她希望在她本月月底访问苏联时会见苏联科学家和主要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博士。    她还要求会见另外两位知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她的这些要求被认为是考验俄国新的公开原则的试金石。    这两位人士是被提名作为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精神病医生阿纳托利·科里亚金和宗教界持不同政见者亚历山大    ·奥戈罗德尼科夫(他因进行“反苏活动”坐了9年牢之后于上个月才出狱)。    苏联驻伦敦大使扎米亚京未说他们是否拒绝撒切尔夫人的要求。    据说撒切尔夫人的要求在莫斯科已引起不快。

8. 越南电台说:苏希望越同中国东盟对话

【美联社曼谷3月15日电】越南官方电台今天广播说,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说,决定东南亚地区和平的关键是印度支那共产党国家愿意同中国和东盟举行谈判。    此间收听到的越南之声电台的广播说,谢瓦尔德纳泽是本月11至13日访问越南时说这番话的。    这家电台援引谢瓦尔德纳泽的话说:“为了达到(东南亚和平)这一目的,最重要的是印支三国要团结一致,并愿意同东盟、中国和其他有关方面展开对话。”

9. 谢瓦尔德纳泽说:苏将优先考虑苏越关系

【法新社河内3月15日电】越南《人民报》今天刊登了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结束对越南访问时对该报记者的谈话。    谢瓦尔德纳泽说,苏联将优先考虑苏越关系,印支和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支三国与中国、东盟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会谈结果。

10. 美专家用超导材料制成电子器件

【美国《纽约时报》3月14日报道】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们利用新型超导材料成功地制作了一种原型的电子器件。这一进展表明,过去几个月超导体研究中引人注目的突破也许可能比预料要早地应用,以制作超高速计算机器件和其他电子元器件。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用这种新材料制成了极薄的薄膜,这种薄膜可以附着在计算机芯片上。有了这类芯片,就能够最终制出比以前的运算速度快得多的计算机。他们使用这种新薄膜,还制作了一种新型电子隧道结器件的原型。    这种器件可作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装置的基本元件。    他们使用的材料是镧锶铜氧化物和钇钡铜氧化物。    这种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极薄的薄膜的厚度仅55000埃,是使材料气化,然后使分子凝结在蓝宝石衬底上而形成的。    这些研究人员说,这种材料在40K呈超导,比最近报告的一些成果的温度低,但他们有信心制出在90K呈超导的材料。

11. 不能用过时的旧形式反映现实

【塔斯社莫斯科3月15日电】《消息报》政治观察家亚历山大·鲍文主张把代表政府观点的材料和署名新闻评论明确区别开来。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鲍文强调指出,必须使苏联读者和全世界都相信,“著名观察家写文章,这决不意味着他表达的是克里姆林宫的立场”。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苏联国际新闻的改革。    如果说目前苏联报刊还刊登不少真实地反映公开性和改革过程的国内题材的文章的话,那么在国际新闻方面,“那些反反复复地使用过不知多少次的、不能给人以任何启迪、也不能打动人们心灵的千篇一律的提法”至今仍占统治地位。鲍文指出,所以,报刊就破坏了人们“对自己的信任,不相信是客观消息的来源”,迫使人们去寻找获得“消息”的其他途径。    鲍文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许多记者至今仍然用早已过时的旧形式去反映世界上发生的复杂过程。鲍文认为,论据不足、用公式化的形容词代替证据,是苏联新闻工作的另一个缺点。

12. 用牛血红蛋白短斯代替人血

【美国《洞察》周刊3月23日一期报道】题:是血的代替物吗?    一位得克萨斯医生正在完善一项技术,他说这项技术将能把从牛血里分离出的一种成分转变成用于代替人血的物质。得克萨斯技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的外科医生马里奥·费奥拉博士利用牛血里的血红蛋白制成一种溶液以代替人血,在没有人血可输的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它。    这种制品对各种病人,不论血型如何,都可短期代替人血,可使病人的身体得到几天的时间来再造自己的血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    费奥拉博士说,这种液体在猫、鼠、兔和猴身上已试用成功。他希望在一年内得到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以便开始对人作试验。

第 2 版

1. 某些月刊格调降低了

【纽约《中报》3月12日文章】题:某些月刊格调降低了?(作者凌珊)    中国大陆的刊物与年俱增,未尝不是好事。在争夺读者的竞争中,有些以精益求精取胜,有些因这种那种原因而每况愈下,有些则靠所谓“新格调”来招徕读者,居然也打开销路赚了钱。    开放城市似一马当先。《汕头文艺》第35、37期两份征订样品,封二是两名法国画家画的《洗澡者》、《睡眠裸女》油画;封面:一期是近乎裸露天体的一对男女在海滩上,一期是裸露大腿的妇女睡在树荫下;醒目的文章标题是:《她和三个恋人》、《偷情》、《爱的分野》、《爱情结果》。《珠海》创刊号更是出“艳”制胜,文章包括《吻的世界》、《我爱上了这样一个裸体模特》、《男子性爱新知》、《外国现代恋爱战术》、《危险的年龄    ——一个女中学生的自白》、《一个第三者的来信》、《一个夜总会女歌星的自白》等等。    有人或许说,以上那些刊物是文学刊物,以色情吸引读者不足为怪。然而,当我们翻阅中国大陆一些政论性月刊时,发现它们也在大贴封面女郎。广州《南风窗》月刊1986年第5期至12期,每期封面人物全是妙龄女郎,第12期的封面女郎还是来自西方。笔者对此颇有感触。在资本主义的香港也好,美国也好,大概没有一家政论性月刊象广州《南风窗》如此这般的。当然,不能否认该刊一些专栏还是办得颇有地方特色。    自从去年深圳举行的健美赛肯定“三点式”作为参赛服装后,大陆许多月刊就一拥而上登载三点式女郎彩照,某些编辑们的“敏感性”并不值得赞扬。    女性作为封面人物和封底人物并非就是禁区,但不能象以上提到的刊物那样走偏激。

2. 法报报道天津国际贸易中心

【法国《世界报》3月10日文章】题:天津国际贸易中心——消费的圣殿(记者帕特里斯·戴秉和发自天津)    中国第三大城市的国际贸易中心闻名全国。到过这里的中国人说:“今后不必去香港了。”    这个中心坐落在法国人建的天主教堂前面,每天有数以千计的看热闹的人和顾客来到这里,花费几十万法郎,这里的商品种类繁多:美国汤料罐头,法国薄荷汁、食品罐头,英国的镀银的盘子和办公用品、网球拍,美国的电子计算机和遥控器,进口的妇女内衣,日本的摩托车和收音机等等。    天津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春节期间,人们能在商业街看到许多打扮入时的妇女身穿皮大衣。女孩子们也搽脂抹粉。许多人穿着合成革大衣或狗毛、兔毛大衣,戴着新奇首饰,甚至金首饰,这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一笔小小的财富。    春节是空前消费、挥霍无度、花钱购买爆竹和大办家宴的机会。然而,现在报纸每天在颂扬艰苦劳动、大公无私、计划消费、生产粮食。

3. 开罗国际博览会开幕

有三十一个国家六百多家公司参加的第二十届国际博览会十四日开幕,埃及经济部长说,希望这个博览会有助于促进埃及出口,减少日益增加的贸易赤字。

4. 孟加拉国采取措施提高黄麻竞争力

法新社十五日报道,由于国际市场黄麻需求下降以及中国和泰国的竞争,孟官方决定采取推广良种和建立种植者协会等措施来提高黄麻竞争力。

5. 日本要求南朝鲜和台湾减少对日纺织品出口

日通产相十四日说,南朝鲜台湾纺织品已损害了日本纺织业。统计表明,去年南朝鲜毛衣、衬衣对日出口分别增长一、二倍。

6. 菲律宾预期今年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六至七

菲总统阿基诺夫人十五日说,菲经济已开始复苏,去年的那种外国投资者不愿投资的情况已经过去。

7. 澳基德斯顿金矿去年赢利增长百分之十九

据这家公司宣布,去年该公司生产黄金二十三万八千盎司,平均每盎司三百九十九美元。全年经营利润为四千一百六十万美元。

8. 中苏关系历史大型纪录片

【本报莫斯科8月11日电】《回顾……苏联与中国革命》——这是莫斯科“俄罗斯”电影院从8月9日开始公映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影片。    影片所反映的时代包括从本世纪初到80年代几十年中所发生的事件和苏中两国关系史中“一些重要的、戏剧性的、光辉的篇章”。    影片一开头是80年代的中国:中国人的家庭摆设,中国的电视机,北京的街道、建筑和新的生活。    影片以电影历史资料和照片为基础,共1个半小时,分为7个部分:一,“新世纪的开始”。镜头从20世纪初旧中国的苦难生活开始,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反映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过程,他的主要政治活动和与苏联的关系。二,“考验的年代”。影片介绍了这一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国共合作,孙中山逝世,宋庆龄访苏。这里还提到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开始革命活动以及他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三,“反对共同的敌人”。影片介绍了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到欧洲战争结束的主要事件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斗争,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物质援助。影片多次出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镜头。四,“从满洲里到北京”。介绍了从1945年苏联红军打败日本关东军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垮台的主要事件。五,“第一个十年”。影片叙述了毛泽东主席1950年访问苏联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1957年中共代表团出席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六,“艰难的时刻”。解说员说:这个时期是苏中两国关系的一个复杂时期。这里所说的事件已成为过去,但不可能回避,我们的任务是从时间的距离上看待这些问题。    影片谈到中国出现的个人迷信、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七,“变革的时代”。这一部分介绍了1976年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的事件,出现了审判“四人帮”的镜头以及江青在法庭上的反抗。影片简要列举了中国的变化: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中国卫星上天,中国领导人李鹏、姚依林访苏以及两国经济贸易文化联系的发展等。    从这部影片来看,作者在编辑、选材方面煞费苦心。影片回避了中苏关系中两国的分歧、论战和冲突,强调苏联对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支持援助和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支援。影片的落脚点是希望改善两国的关系。

9. 台一教授撰文指出:台当局应改变对大陆政策

【台湾《自立晚报》3月9日文章】题: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看法(作者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吕亚力)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使我们想到当局一向坚持的对大陆的政策,已面临检讨与调适的时候了。首先是民进党党纲中,主张应允许在台大陆人士返乡探亲;其次,若干立委,包括执政党高票当选的赵少康,在质询中建议政府基于人道立场,准许大陆人士返乡;而若干民进党人又在组织某类团体推动其党纲中之主张;数日前,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上海演讲,表示赞成海峡两岸人士非官方的接触并乐于见到转口贸易之增加,更说明国际间对此也存在一些与国内若干人士相似的看法。笔者个人在海外与外国人士与侨界学人的接触,显示许多人都关心此事。对大陆政策面临检讨政府一向的立场,是站在国家安全的立场,决不与中共作任何接触。由于中共狡诈成性,无时不想渗透台澎地区,当局对安全问题特别重视,对与彼接触采取高度的警觉,自然是正确的。    然而,今日的问题乃是在现实环境的压力下,这种不接触的政策,还能维持多久?或者其维持应采何种方法,才足以使我国家利益不受损害?都是必须慎重考虑的课题。当然,事实上,台湾地区已有不少人前往大陆,转口贸易也在逐年增加,我国华航与中共民航的会谈更是双方接触的重大例证,这种种事实说明政府的不接触政策仍具有弹性。采弹性接触利弊互见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弹性”,是否适当?有些人认为在目前的情势下,这是最佳的作法,原则上的坚持与实际作法上有限度的弹性,可以符合国家利益与现实需要。    另一些人则作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这种作法具有若干严重的缺点。首先可能使我们的政策一直处于被动,也即随中共的作为而作反应。其次可能损及我国法律的尊严,譬如我国法规明明规定国民不能前往共党占领地区。其三,国民获得的待遇颇不公平,明显的例子为若干公司与中共大搞转口贸易,获得利益,而若干渔民与中共渔民作少量交易而受制裁。再说,这种作法不仅使民众无所适从,而政府机关将来处理与此有关问题时,也必难以定夺。以目前情形来说,准备返乡的人也许不少,但胆子较大、对法律尊重心较差的人能如愿了,而那些胆子较小、奉公守法的人就只得眼睁睁看别人去而复返。    将来这种无定规可循的“接触”一旦多了,是完全不管呢?还是要管?要管,如何管?根据什么原则?最后,这种政策对我们国际形象没有帮助,因为外国与侨界仍认为我们是坚持“三不”的,必须经过唇焦舌疲的说明,才能换来一句:“你们既然已这么做了,为何还那么坚持三不呢?”

10. 民进党说有一万四千名台湾人被禁返台

【美联社台北3月9日电】反对派立法委员在一项由立法院于星期一发表的官方纪录中宣称,台湾的情治机关将1.4万名居住在美国的台湾人列入黑名单,理由是他们批评台湾政府。    7名民主进步党立委在一项送给行政院的书面质询中透露上述消息。    民进党的立委要求行政院撤销上述黑名单,他们称:“海外台湾人回国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七名反对党立委之一的吴淑珍(译音)称,黑名单的人数是由海外台湾人提供的,有关立委于上月到美国及日本访问时曾见过他们。    这些立委还说,“我们想知道在旅居世界各地的台湾人中究竟有多少被情治机关列入黑名单。”    他们说,很多海外台湾人希望返回台湾,但是被禁止入境,理由不详。他们相信,他们受到情治机关的阻挠。    根据台湾的法律,如果海外台湾人希望返回台湾,必须申请签证。

11. 香港公布公安条例引起争议

【香港《华侨日报》3月13日报道】引起本港各界人士争议之“1986年公安(修订)条例”结果在立法局三读通过,署理港督钟逸杰昨日正式签署,此项条例今日会在宪报刊登后即可生效。    律政署发言人表示:除非英女王日后行使否决权,否则法例一直会有效,至于何时将法例交往英国,发言人称会在宪报公布生效后始能呈交。    新修订的条例的第27节及第28节规定,任何人发布虚假消息而这消息有可能引起公众意见恐慌及扰乱公安,将构成犯罪。一经定罪,最高刑罚是罚款10万元及入狱两年。    【香港《华侨日报》3月13日报道】香港记者协会昨日召开执行委员会会议,议决向英女王提出请求,运用权力阻止香港立法局刚通过的公安修订条例生效。

12. 台超导研究将迈入应用研究阶段

【台湾《中央日报》3月12日报道】我国在超导体研究上获致重大成果。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材料研究所昨日正式宣布,在钇钡铜氧化物研究上,获得起始温度93K,临界温度91..8K,至88K时电阻完全消失,使得我国可以正式迈入应用研究阶段,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成绩。    材料所所长林垂宙指出,材料所的研究完全由自己进行,由于国外关于钇钡铜氧化物的报告并未出现,所以整个摸索构想皆由自己进行,有许多新的构想在其中,例如烧结的时间和技术就是一例。烧结不对,超导体会成为半导体和绝缘体。

第 3 版

1. 史密森氏学会博物馆向地下扩展

【路透社华盛顿3月1日电】美国最悠久和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华盛顿的史密森氏学会博物馆    ——的最新扩建部分正在向地下发展。    两个新的史密森氏美术馆建在华盛顿市中心林荫大道下面,深达3层楼,犹如一个大山洞。一个馆将陈列亚洲和中东的无价之宝,另一个是初具规模的非洲艺术品珍藏馆。这两个馆都将从9月起对外开放。    它们将加入声望卓著的双排博物馆群体,在这个群体中,陈列着从恐龙骨架和蒸汽机到伦勃朗和凡高画作等各个时代的珍贵文物,还有一座航空航天博物馆,内有各种飞行器。这两个地下博物馆,建有富丽堂皇的连拱廊、几个盖瓦中央大厅和一座喷水池。整个建筑面积为4.2英亩。置身其间,人们似乎觉得这好象是一座被埋葬的但保存完善的罗马城。博物馆负责人说,把博物馆建在地下是因为有场地问题,另外也想保留地面上宽广的林荫大道的特色,紧挨着林荫大道,是具有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红砖塔楼的史密森氏学会总部,这座建筑物就是有名的“城堡”。    专家们说,那座地下建筑物似乎代表了与地面博物馆群相左的风格。在世界上,现在至少有两座博物馆是部分建在地下的,一座是法国卢浮宫,另一座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但史密森氏学会的这两座博物馆是完全置于地下的,据该学会所知,这在世界上还是一个创举。

2. 西德设搜集日本生物工程情报数据库

【德新社波恩2月4日电】从秋天起,联邦德国的科学家和从事生物工程的公司就能通过一生物信息数据库了解到日本在这一方面最新的发展和项目。据联邦研究部的专家以及此数据库的创始人、生物化学家罗尔夫·施密德说,这个新系统目前设在不伦瑞克的生物技术研究协会里,然后为外界提供咨询服务。    这个数据库是为了解一个西方伙伴国家同行业发展情况而建立的第一个此类数据库,它将拥有关于日本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大约2500个研究机构和约3.7万名科学家的情报。这些所储存的情报将完全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材料,并将不断地补充最新的材料。它还将对在日本举行的专业会议定期作出评价。    联邦研究部指出,经常观察世界上有前途的生物工程的进展情况,是作出政策抉择的一个重要前提。日本在这方面属于“领先的国家”。    施密德说,这个远东国家在建立高效生物工业方面所作的努力是全面的;遗传工程实验大量增加,日本的遗传工程潜力几乎达到了美国的水平。施密德还强调了在这方面大学与企业之间进行紧密合作的重要性。

3. 哥伦比亚人看电视时间比睡觉还多

据埃菲社二月二十八日报道,哥伦比亚人每人看电视时间比睡觉还多。    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哥伦比亚人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八小时,看电视的时间是七小时,而睡眠时间只有六小时。

4. 西班牙画家比奥拉逝世

据美联社三月八日报道,西班牙画家曼努埃尔·比奥拉久病不愈,于八日在他自己的家中逝世,享年七十岁。比奥拉是著名的抽象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陈列在美国、阿根廷、比利时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里。比奥拉在一九三九年西班牙内战结束时曾流亡法国,后加入法国的外籍军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过法国保卫战。

5. 遍布全球的日本“企业大使”(三)

阿尔萨斯的“前沿哨所”    静乘中学校长诸贺定吉坐在学校的自助餐食堂吃着乏味的鸡蛋面条,如同嚼蜡一般。“我们的法国厨师是第一次做这种面条”,学校的秘书兼翻译达尼埃尔·梅尼尼在一旁解释说,“我想过一阵子他们会做好的”。    位于阿尔萨斯山丘环抱的金柴姆村的日本寄宿学校静乘中学是日本全球经济扩张的又一个前沿哨所,它还是专为在国外生活的日本人办的越来越多的各种机构之一。被派往国外的日本经理人员往往面临为难的选择:要么把子女送回日本学完高中的关键的课程;要么让他们进当地学校,而在那里,他们会感到不自在,并且还得对付外语和外国文化。    因此,当阿尔萨斯地方委员会在一家日本期刊上刊登广告,表示愿意免费提供一座由18世纪的城堡改建成的修道院时,静乘学校立刻抓住这个机会成立了。东京的静乘学校花了200万美元对这座建筑加以修缮,于今年春天开办了欧洲的第一所日本私立寄宿学校。在欧洲,只有这所学校和伦敦的另一所学校发给日本毕业证书。尽管包括学费和食宿费在内的全年收费为9000美元有点过份,但静乘学校141名学生的名额总是满员。“跟随父母出国的孩子回日本后往往落后于别的孩子”,该校教导主任约瑟夫    ·里藏阿勒说:“而在这里,他们既完全不脱离日本的教育制度,同时又可学习某些欧洲的文化。”    静乘学校的学生在巨大的3层主建筑里生活和上课。校内两座摇摇欲坠的小房子正在修理,以使静乘明年能增加学生住宿。学校共有17名日本正式教师和六名法国兼职教师。大部分外语课由法国教师上。    12至13岁的学生每周须上5小时英语和3小时法语课,17至18岁的学生必须学习自选的外语7小时,另外再加学两小时英语。    尽管教学计划雄心勃勃,但还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流利地讲法语或英语,因为大多数学生在那里只学半年。    虽然这些日本人与当地的社会有一定的距离,但他们在努力与之融合。有两名日本教师参加了教堂的合唱队,另一名日本教师的夫人在教堂学习演奏风琴。许多学生参加了附近的体育俱乐部。例如,16岁的山下春夫正在向一名法国教师学习柔道。山下说:“我们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身体进行交流。”    (三)

6. 香港《中报》文章:后现代主义

【香港《中报》文章】美国纽约在20世纪的艺坛上已建立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纷纷往纽约跑,试图寻找新的意念及新的表现形式。80年代纽约更掀起了后现代主义的热潮,影响遍及欧洲各地。    从字面上看,后现代主义好像是六七十年代现代主义的延续。其实,无论在表现形式或内容上,两者都截然不同。形式、色彩    现代主义可以说是形式主义的变相。换言之,艺术的着眼点完全依靠形式,而非内容。早于19世纪末,这个概念早已孕育在欧洲印象大师心中。莫奈开始实验光与色的效果。意思是研究一切自然物体由光的反射所产生的色彩。他的“印象、日出”(1872年)表现了水面上太阳初升的情景。但单从色彩层面上看,这幅画可以说是绿、褐、橙色的组合,混淆又分明。对于莫奈来说,他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大自然风景反而变为次要。但将“形式”进一步实践于画面上可说是毕加索了。他以几何基本造型作为构图的原则,当表现一座房屋时,从许多角度,譬如从画面上,容涵了屋的前端、后面、上面、下面等许多平面组成的形体。如果说印象派的莫奈表现的世界是光与色;立体派的毕加索便把对象世界引归到几何形体。这两派作为现代主义的先驱,都没有摒除对象世界的各种形态。现代主义经过抽象表现主义洗礼后,它的画是完全讲求纯粹及形式,再没有艺术家个人感情的注入。画面还原于它自身最基本的原素,即色与形的构图。既然这些艺术家强调本质——色与形,艺术自然是服膺于为艺术而艺术。因此也产生一连串结果。第一,一般观众不易理解画家用意。第二,这种纯知性的画,被鉴赏者称誉为高级艺术,自然放进博物馆内。也只有有闲阶级才有机会欣赏,造成中产阶级的殷物。第三,这种纯抽象的画,自然反映不到历史、文化,甚至可以说是非人性化。第四,一窝蜂类似制作,逐渐变成装饰性,掩盖了原有的意思。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种强烈回应。艺术家强调人性、感情、社会及道德。他们认为艺术家有反映身处文化的责任。他们反对现代主义所产生的纯形式、沉闷、空洞、非人性。整个艺术风格便趋向个人心理的反应,对社会的感觉,甚至是批评政界、商界所提供的既定符号及观念。他们运用流行影象,如电影影象,广告形象,以剪贴形式重新组合,产生一种新视觉效果。每个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目的是为了揭示现实。他们不惜扭曲了传媒的影象或把自己当成艺术品,重新建立新的语言架构。可惜这些新影象涵蕴着多种新的意义,造成很大的歧异性。观者必须直接参与分析及想像。由于观者程度不一,感受也自然不同。可以想像,后现代主义并没有划一的表现内容的方式。艺术家各自创作,有着百家争鸣的现象。    罗拔朗高的《装饰的爱》相信会将上述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稍作具体的理解。朗高用中古的一种艺术模式:三合一画。《装饰的爱》中,三种不同质料包括油漆布、油画板、铸青铜分别描述破落的高速公路,接吻及金叶花。每个影象原有其既定而独立的意思。但经过朗高的组合,新的及多重意义形成。这种带有存疑及矛盾的影象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作品。    艺术家没有提供答案,却要观者自我领悟。

7. 摩天楼引起波澜 建筑师左右为难

【美联社纽约3月5日电】美国建筑业最大的成就之一摩天大楼,已经成为美国建筑师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在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大城市里,对新办公楼空前未有的需求,使开发者和深感岁入不足的市政官员同主张保留城市旧貌的人、环境保护主义者以及邻近居民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建筑师被夹在中间,人们要求他们从审美的角度来解决实质上是政治和经济上的问题。    建筑师菲利浦·约翰逊抱怨说:“麻烦的是这些城市大多数都不要大楼。”    他的合伙人约翰·伯奇说:“我们发现到处都有这个问题。    “大的工程项目都难逃被取消的厄运。”    建筑师们曾一度引以自傲的高层办公大楼普遍地受到人们的挑剔,找出了一大堆弊病,例如遮挡阳光、形成大风口、出入大楼的人群造成街道拥挤以及楼群紧挨在一起造成空气污染等。    在旧金山,选民们通过一项公民投票意向书,把今后14年内的办公楼建筑面积限制在每年只建造14.25万平方米——相当于一幢中型大楼的建筑面积。    在曼哈顿,一个社区组织已经集资10万美元,作为反对建造电视城的活动经费。    唐纳德·特朗普提议建造的电视城是建在哈得孙河岸的一批摩天大楼,其中将包括世界上最高的大楼。    在费城,任何建筑物都不得高于市政厅顶上威廉·佩恩雕像的传统,由于正在建造一幢摩天大楼和计划还要建造8幢摩天大楼而被彻底打破了。    由此引起的争论促使人们制订了一项保护市中心区和保留市政厅的视域和景色的计划。

8. 修补混凝土结构物裂纹方法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2月6日报道】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和久库公司研创了修补劣化的混凝土结构物,延长其使用年限的方法:在结构物裂纹大的情况下,注入环氧树脂封闭,然后涂抹200到400毫米厚的变性聚乙烯系树脂,阻挡水分和盐分浸入裂纹。在裂纹小于0.2毫米的情况下,即无须封堵而直接涂抹变性聚乙烯系树脂即可。

9. 吃非洲绿猴肉易患艾滋病

【路透社拉各斯2月17日电】非洲的一位著名研究员今天说,吃非洲绿猴的肉容易染上致命的艾滋病。    非洲统一组织科技委员会的执行秘书威廉斯对本社记者说:“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在吃猴肉较多的地区,人们普遍都染上艾滋病。”    威廉斯说,该科技委员会的科学家们进行调查后发现,扎伊尔和中非共和国爱吃猴肉的人身上带有艾滋病病毒,塞内加尔的卡萨芒斯河流域也有许多绿猴,但那里的居民不吃猴肉,在他们身上就找不到艾滋病病毒。

第 4 版

1. 欧洲国家球迷滋事层出不穷 「英格兰病」正转变为「欧洲病」

【合众国际社伦敦3月12日电】目前,英格兰足球俱乐部和它们的支持者由于不断寻衅闹事而被禁止参加欧洲足球比赛,但是,最近的情况却表明:足球暴力行为中的“英格兰病”正在转变为“欧洲病”。欧洲足球暴力行为最近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而且经常带有政治色彩并穿越国界。    欧洲足球协会联盟本周证实,它至少在下个赛季还要禁止英格兰足球俱乐部参加欧洲比赛。    过去,人们一向认为,只有英格兰闹事者“输出”他们的暴力行为,而现在,荷兰人正向这种观念发起挑战。    荷兰球迷本赛季开始时在西德制造事端,在荷兰联赛冬季休假时,他们又跑到比利时去滋事。    荷兰的情况比其它一些欧洲国家更为迅速地变坏。荷兰球迷也正在迅速作为被人辱骂的对象,就象英格兰球迷在英格兰俱乐部被禁止参加欧洲比赛前那样。荷兰的足球闹事者集中在两个俱乐部的支持者中,这两个俱乐部是海牙的登哈格队和登博斯队。    登哈格队的球迷公开表明了其政治态度,并公开宣称阿姆斯特丹的阿亚克斯队是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因为阿姆斯特丹市居住着大量的犹太人。这两支球队本赛季开始时在阿姆斯特丹交锋过程中,许多登哈格球迷佩带新纳粹徽章,一边在街道上游行,一边呼喊:“我们要搜寻犹太人”。    由于上述原因,这两队的回访赛10天前中断了。两队球迷在上一场比赛时发生了严重的殴斗。    在荷兰,各俱乐部参加联赛都要有许可证,当地官员正在考虑撤消登哈格队的许可证。    荷兰足协的巴克尔在谈到登哈格队同阿亚克斯队比赛时发生的事件说,这是“联赛历史上最糟糕的”。足协另一位官员耶塞说,“必须结束这种局面,因为它扼杀了这个国家的足球运动。”    荷兰足协已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宣传运动,以制止暴力事件继续上升。    如果说荷兰的足球暴力事件仅仅是刚刚开头,那么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比赛中的暴力行为则已延续了几十年。    2年前在布鲁塞尔海瑟尔体育场发生的惨案中,意大利尤文图斯队也受到欧洲足球协会联盟的惩罚。自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意大利足球联赛,现在也出现许多丑恶现象,在整个赛季中经常发生殴斗。意大利内政部长斯卡尔法罗说,他希望这个国家各大体育场都安装闭路电视和电视摄象机。    西班牙的暴力行为几乎同它的比赛历史一样长。那里的主要暴力集团是皇家马德里队、巴塞罗那队和毕尔巴鄂队的支持者组织的,这些集团的观点都带有很强的政治性。    此外,最近在希腊、西德、法国、葡萄牙、比利时、匈牙利和波兰等国也相继发生了规模不同的足球暴力事件或暴力行为。

2. 朝鲜不参加奥运会足球预选赛

【法新社吉隆坡3月12日电】北朝鲜今天说,它将不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奥运会足球预选赛,因为它作为1988年奥运会的联合东道主理应自动进入下一轮比赛,尽管它的这一要求未得到承认。北朝鲜大使馆一位官员说,北朝鲜已通知马来西亚足球协会,它的队将不参加14日开始举行的预选赛。    【德新社吉隆坡3月12日电】据悉,由于北朝鲜没有在截止时间之前递交球队名单,它被取消了参加在吉隆坡举行的奥运会足球预选赛的资格。    亚洲足联主席萨马赫说,取消北朝鲜参赛资格的决定已得到国际足联的批准。萨马赫说,北朝鲜现在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即它可能被暂时停止参加国际足联或亚洲足联今后组织的足球比赛。    【法新社日内瓦3月12日电】国际足联将不会因为北朝鲜声称它同南朝鲜是1988年奥运会的联合东道主,而接受北朝鲜提出的自动进入明年的奥运会足球比赛的要求。    国际足联新闻负责人圭多·托尼奥尼说,如果北朝鲜人象所报道的那样拒绝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亚洲地区国家预选赛的话,那么他们可能会受到纪律处分。如果北朝鲜人果真不参加预选赛的话,国际足联管理委员会6月份开会时,可能会对他们作出开除、警告或中止成员地位的处分。    国际足联只承认南朝鲜为1988年奥运会的组织者,因此只有南朝鲜有资格自动进入复赛。

3. 戈尔巴乔夫愿在外交政策上作出惊人之举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3月11日专稿】题:戈尔巴乔夫提高苏联在国外的形象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对外政策的许多特点同他的国内政策一样,那就是:以批判态度重新评价以前的立场;急切地要弥补已失去的时间,愿意“在政策上作出惊人之举”,这是一位西方外交官员所说的话。此外,苏联观察家和外国观察家都认为,苏联对外政策的推动力是戈尔巴乔夫本人和一小批顾问。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政策,象他的国内计划一样,其宏伟的目标超过了实际的成就。    但是,苏联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加上里根总统遇到的种种麻烦,看来都对苏联在国外的形象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位西方外交官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东西方关系中的主动权似乎已转到莫斯科手中。”对外政策的一些原则没有变,苏美关系仍然是莫斯科的政策中心。苏联官员们说,军备控制是首要的项目,其原因多半是政治性的。一位西方高级外交官说,如果达成一项军备控制协议,那会削弱国内保守的批评者的力量。西方观察家说,他们在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政策中看到一些新成份:更大的灵活性和政治上更迅速的条件反射。苏联人士也强调了灵活性,而且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把政治考虑置于国防考虑之上。    戈尔巴乔夫对两个关键问题(中程导弹和阿富汗问题)的处理,证明他愿意作出重大让步。在阿富汗问题上,1986年2月戈尔巴乔夫说这是一个“流血的伤口”。现在苏联官员承认这场战争在国内不得人心。    美国前驻莫斯科大使阿瑟·哈特曼说:“我认为,(苏联方面)真正希望从阿富汗脱身。”    苏联官员私下则说,如果达成一项协议,他们能在不到18个月的时间内撤离。    一位苏联高级分析家说,戈尔巴乔夫的前任陷入阿富汗困境的一个原因是有一种“主要从军事的角度处理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政治的角度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倾向”。这位分析家说,这个态度已不复存在了。这是否意味着所谓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已宣告结束?

4. 美报认为:美国把沙特推向苏联

【英国《观察家报》3月15日文章】题:伊朗门丑闻将使沙特人与苏联人之间的冰冻消融    在利雅得郊区豪华的新使馆区的一个边远的角落里有一块空地,据计划人员说,有一天苏联的使馆将会在这里拔地而起。在沙特阿拉伯首都的政府高级官员和西方外交官说,(沙特阿拉伯人)对美国政府的失望已经达到空前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个结果是鼓励沙特阿拉伯领导人重新权衡他们对莫斯科的态度。近几个月里有好几项互不相关的主动行动凑在一起,使人们感到沙特阿拉伯与苏联的关系可能即将掀开新的篇章。这些行动包括法赫德国王的长子费萨尔·法赫德王储以及新任石油大臣纳泽尔对莫斯科的访问。    对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关系来说,美伊武器丑闻来得最不是时候了。沙特阿拉伯人本来就怀疑美国对中东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以紧密联盟的影响,伊朗门丑闻看来证实了他们的怀疑。它还使沙特阿拉伯更有理由认为。尽管它一直在石油问题上与西方联合,但是西方世界一直抱有不利于阿拉伯国家利益和无法更改的偏见。    沙特阿拉伯的一位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亲王说:“最初,我们对同美国发展关系下了很大的资本。但是现在,人们看到华盛顿的政府和国会都事事迁就以色列,因而我们开始感到担心了。”    虽然没有任何一位沙特阿拉伯的官员愿意就这个问题发表正式记录在案的讲话,但是一些人私下愿意承认,他们对苏联的看法正在改变。    外交部官员说:“我真的看不出莫斯科怎么会构成对这个地区的一个威胁。轰炸贝鲁特和利比亚的毕竟不是俄国人;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一旦在这里建了使馆,就会试图使我们大家都改信共产主义。”    一位官员说,“伊朗门丑闻是最难接受的。它使伊朗既得到了武器也有了信心,就好象是对他们说:‘你们干得对,继续干下去。’”    大多数分析家都说,他们预料,沙特阿拉伯人会采取逐步改善同莫斯科的关系的办法。所以,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商业关系不断改善,此后也许苏联会任命驻科威特的大使兼任驻利雅得的大使。但是所有的人都在密切注视着使馆区里的那块空地。

5. 布拉格的春风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3月13日评论】题:布拉格的春风    布拉格有消息说,20年前曾领导捷克斯洛伐克渡过了短暂的自由之春的亚历山大·杜布切克访问了莫斯科,并同戈尔巴乔夫会晤。人们猜测,戈尔巴乔夫下月访问布拉格时,多少能推动布拉格的斯大林派领导人向他提倡的公开化政策靠拢。事实是,捷克的执行强硬路线的人刚刚进行了10年来全国最大的政治审判,判了爵士乐派5个头面人物的罪。该乐派是一个鼓吹近似于人们在波兰和苏联或者20年前在布拉格所享受的那种文化自由的组织。    正如杜布切克的一位副手最近对一位英国记者所说,当捷克斯洛伐克报纸把经过“认真删改”的戈尔巴乔夫在党代会上关于改革的发言刊登出来后,“报纸很快被抢购一空”。次日,当登载全文的莫斯科报纸到了之后,“人们在大街上就跟着我,要我把文章的意思翻译给他们听”。他说,戈尔巴乔夫的发言“触及的正是我们1968年给了答案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戈尔巴乔夫的发言是1968年政治的复活”。在对爵士乐派人物的审判中,原告和被告双方都只限于辩论该派活动是否合法。原告说曾告诉这个乐派要他们解散,可他们仍继续演出,而且其头面人物还非法牟利。被告说,从来没人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解散。    法官在宣布比较温和的判决时,谈到了比较重大的问题。他说:“我们决不想损害我国的文化运动。因为年轻的一代有新的兴趣,我们想促使这一运动不断发展。我们想给予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当今的问题是,推动文化的发展“需要有合法形式,因为必须保持社会价值”。这些讲话合情合理,它带来了一些希望,让人们觉得戈尔巴乔夫的访问会使春天重返布拉格。

6. 丹麦人挫败亚洲人的挑战

【合众国际社伦敦三月十五日电】在第七十七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上,弗罗斯特和拉尔森挫败了亚洲人的挑战,为丹麦夺得两项冠军。    弗罗斯特自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以来未曾战胜过苏吉亚托,他在今天的比赛中把对手的每一个球都回敬过去,使苏吉亚托成为不幸的失败者。这位住在伦敦的二十八岁的丹麦人在这场比赛中,战术运用得当,技术发挥正常,使苏吉亚托处于被动。    在比赛中,双方经常打出高远球,抑制对方扣杀,有一次两人击球次数竟达九十七次之多。但是,身高一点八五米的弗罗斯特显得更为沉着,攻击力更强,他自始至终保持场上优势,并利用苏吉亚托反手网前球差的弱点,连连得分。    弗罗斯特赛后说,「我今天打得沉着冷静,耐心地寻找机会,只要一有机会就抓住不放。」    苏吉亚托说,「弗罗斯特打得很出色,而且打得很稳健。这是一场比耐力的比赛,遗憾的是,我不能象他那样扣杀,他在第一局把我的每一个击球都回敬过来。」女单比赛在钱萍受伤之前也是一场比分接近的较量。这位身高一点八○米的丹麦人很好地利用了她的身高手长的优势。拉尔森在钱萍因受伤退出比赛后说,「比赛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令人遗憾,但我对能夺魁感到满意。」今年是一九六五年以来首次由欧洲人捧走两项单打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