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02-28

第 1 版

1. 台撤换国民党内一批高级官员

据中央社二十五日报道,被撤换下来的官员有:副秘书长郭哲,邵恩新,组织工作会主任宋时选,社会工作会主任许大路,青年工作会主任高铭辉,台湾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关中。两个副秘书长职务将由宋楚瑜和高铭辉担任。

2. 意人士透露克拉克西将于下周辞职

路透社报道,接近意大利联合政府五党调停工作的人士二十六日说,克拉克西在参院发表讲话后对副总理福拉尼说,他打算下周辞职。

3. 以色列内阁在中东和会问题上的分歧可能导致联合政府解体

以色列总理沙米尔二十六日说,内阁产生分歧的责任在外长佩雷斯,因为他在总理任期期满前不久提出了召开中东和会的建议,他的行动与政府的计划背道而驰。

4. 苏印将就柬问题出共同倡议

法新社二十六日报道,它们的建议可能是对苏提出的设立一个定期对话机构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方案稍作修改的产物。

5. 苏刊文章:现代世界中的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各党都要考虑本国特点。苏共原则上支持召开世界共产党人会议,但目前条件尚不成熟。建立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中心是不必要的    【苏联《武装力量共产党人》1987年第1期文章】题:现代世界中的共产主义运动(作者苏共中央国际部第一副部长、哲学博士扎格拉金教授)    共产主义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各国共产党人所处的新条件是十分不同的。各兄弟党的战略和策略也是非常不同的。每个党都既要考虑到本国的形势,也要考虑到本国国际地位的特点。这种多样性本身并不算是消极现象,而恰恰相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共产党人更好地考虑民族特点和具体的历史形势,制订出更为准确的行动方针。    要注意的另一方面是,条件的不同自然而然地造成了各党观点上的不同与分歧。在看待这些分歧时,应当想到,在象共产主义运动这样广泛的运动中,对所有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然,分歧也是各种各样的。我党认为,在个别问题上发生分歧时,应当进行同志式的讨论,努力产生大家都能接受的评价,这是因为许多问题将由生活本身和斗争实践来解决。    的确,在一些党内,分歧已经达到了导致分裂的地步。结果一系列国家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产主义组织(如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西班牙、哥斯达黎加等国)。    在一个国家里产生几个共产党,这不能算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一种脱离工人运动需要的临时现象。    许多党提出了召开世界共产党人会议的具体建议。我党原则上支持这一主张。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要实现这一主张是复杂的。这是因为,一系列党,包括一些大党(如意大利、法国、日本、南斯拉夫等国的党)对一部分共产党人的国际会晤的主张采取了否定态度。还有的党尽管支持举行国际共产党人会晤的主张,但认为举行会晤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需要事先采取步骤来改善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气氛并创造条件在共同的原则和协议的基础上来举行会晤。    有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在没有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而过去这样的中心存在过,它的活动也带来过好处?    共产党人的国际合作和这一合作形式的发展取决于形势。选择兄弟党的这种或那种协作形式,取决于具体的历史形势、革命运动的水平与广度、共产党的实际独立水平和行为能力。在这方面,国际范围内的力量配置和力量对比起着很大作用。兄弟党认为,存在一个统一的组织中心是不必要的。

6. 南朝鲜:一座正在冒烟的火山

【美国《纽约时报》2月23日文章】题:南朝鲜,一座正在冒烟的火山(记者爱德华·波伊特拉斯)    南朝鲜的政治对抗看来正在逐渐变成另一次危机,美国应该努力防止它愈演愈烈。    4个月内南朝鲜已两次动用警察部队来防止示威游行。政府一直力争在大学于3月份开学以前摆脱这种不愉快的局面。看来,全斗焕总统及其助手们对下一步该怎么办有些举棋不定。    美国官员意识到继续支持一个不稳定的政府可能要冒政治风险,因而最近开始表示支持民主改革。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西古尔在本月早些时候的一次讲话中赞成进行民主选举,而且他直截了当地提到了合法性问题,这使反对全斗焕总统的人受到了鼓舞。    为了这个地区的长期稳定,华盛顿必须公开鼓励自由发表意见,甚至投票推翻现政府。这意味着,不仅全斗焕不再担任总统,而且要结束军人的政治统治。年轻军官将支持这种做法。    如果不能通过选举很快发生变化的话,暴力对抗将继续升级。

7. 托尔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对里根及其顾问提出尖锐批评

【美联社华盛顿2月26日电】托尔调查委员会在今天提出的关于向伊朗出售武器并将部分所得款项转交尼加拉瓜反革命分子事件的报告中谈到‘‘失职”问题时,对里根总统和他的许多亲密顾问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下面是这一报告的若干结论:    △里根“似乎并不知道这一活动的执行情况,也不知道美国参与此事的全部后果……既然这一活动是如此错综复杂,又是如此事关重大,总统本应设法确保国家安全委员会系统不会辜负他的希望”。    △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和其他人一样,本应坚持要求遵循有条不紊的程序……他必须对白宫所出现的混乱局面负主要责任”。    △在向伊朗出售武器时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的海军中将约翰·波因德克斯特,没有考虑到把所得款项转交给得到美国支持的尼加拉瓜反革命武装的严重性,这是“令人痛心”的。“他显然没有认清或者说是忽视了这样做在法律上和政治上所包含的严重风险。”    △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证据表明他在消息透露出来之前近一个月就得到了可能已把所得款项转交尼加拉瓜反革命武装的情报。他也没有迅速把这件事向总统提出来。”    △国务卿舒尔茨和国防部长温伯格“不过问事态发展情况”。    △这项报告中几乎没有提到副总统乔治·布什。报告说他支持向伊朗出售武器。布什已承认这一点。

8. 共同社说这将给日中关系带来很大影响

【共同社东京2月26日电】题:外务省为判决对日中关系的影响而苦思焦虑    在关于京都中国学生宿舍“光华寮”的民事诉讼中,大阪高等法院再次承认“台湾”名义的不动产所有权一事,似将给今后的日中关系带来很大影响。    对这次判决,外务省的立场是“这是司法部门的判断,行政没有介入的余地”,这将使外务省在今后的对华外交上苦思焦虑。    中国方面对于这一诉讼的看法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承认“台湾”名义上的土地所有权违反日中联合声明,将导致“两个中国论”;第二,根据国际法,司法也应受日中联合声明约束。    中方在对日本国内亲台派国会议员的活动活跃和日本与台湾在经济上牢固结合感到不安的背景下,坚持日中联合声明的原则立场,不作任何让步。    最近的日中关系由于长期的贸易不平衡造成中方不满,并且由于教科书问题和前文部大臣藤尾讲话而不断发生摩擦,在北朝鲜船员事件的处理中,日本政府使用官方飞机和派外务省高级官员去台湾使中国的反对更加强烈。    不可否认,大阪高等法院的判决有可能成为日中关系中新的火种。外务省今后将进一步做出努力以缓解中国的不满。    【时事社东京2月26日报道】题:大阪高等法院驳回中方上诉,判决光华寮所有权属于台湾    关于光华寮所有权一案26日下午由大阪高等法院民事首席法官上田次作出判决。    光华寮一案最大的争执点,是中国政府能否根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日中联合声明,继承台湾的在外资产。而上田首席法官说,“光华寮不是外交财产和旨在行使国家权力的财产,即使承认的政府更迭,所有权也不能继承”。    判决书说,“寮的所有权能否依承认(国家政府的)更迭而继承,应根据建筑物取得的经过、性质和使用的目的等个别情况来判断”。其结论说,光华寮“是战后台湾当局为了救助经济困难的留学生而买下的财产,没有寄宿生对此也拥有所有权的含意”。    寄宿生方面主张,中国政府曾要求日本政府变更光华寮名义。判决书驳回了这种主张,称“既然(光华)寮不因承认政府的改变而由中国政府继承,因而(这一主张)不能成为推倒判断的材料”。

9. 里根长女第二次访台

【台湾《联合报》2月26日报道】题:中美向政党外交更上层楼    美国总统里根的长女莫琳女士,已于昨天晚间飞抵台北访问,这是她6年来第二次访华。    莫琳表示,她此行系以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席的身份,应我执政党及政府部门的邀请来访,将停留7天。    莫琳于1981年6月曾以私人身份来华从事商务旅行两天。    据外交界人士分析,莫琳行前曾与里根总统晤面,今天起将拜会行政院长俞国华及执政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马树礼等人。

10. 美国西德对苏联恢复核试验保持缄默

【美联社纽约2月26日电】(记者布赖恩·怀尔德)26日传来了苏联在自己实行暂停核试验19个月之后恢复试验的消息。华盛顿官方对此保持缄默,别的地方则表示关注。    美国国务院对苏联这次核试验不肯发表评论。在苏联暂停核试验这一段时间里美国曾进行过几次核试验。    在伦敦,英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说:“苏联恢复试验这件事清楚地表明,它在暂时停止试验期间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它进行这次试验的方式证实了我们的看法:原先提出暂停核试验的建议主要是为了达到宣传目的。”    正在日本广岛访问的联合国大会主席拉希德·乔杜里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苏联暂停核试验曾给我很大鼓舞,但现在我大失所望了。”    西德政府也对这次核试验保持沉默。

11. 台湾对判决表示欢迎

【共同社东京2月26日电】台湾驻日机构亚东关系协会的驻日代表马纪壮,26日对大阪高等法院就“光华寮”事件作出的判决表示欢迎。他说:“这是作为法治国家的司法机关真正有勇气的公正态度。我们对此表示敬意。”    谈话指出,光华寮是在中国的新政权成立之后,台湾方面买下来的学生宿舍。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国际法学者普遍认为这种在第三国的产权是理应归原所有者台湾的。

第 2 版

1. 顾客现身说法做广告

【香港《明报》2月19日报道】罗娜在纽约开设的‘‘寻人公司的”职责不是寻找失踪者,而是找人拍广告。所找的不是模特儿或明星,而是寻常人,但他们必须是该产品的用家,现身说法地在广告上表达自己对产品的看法。    13年前,罗娜成立了这间冷门的公司,替电台及电视提供“可信赖顾客”来拍广告。多年来,由她发掘人选而拍摄完成的广告多达450个,现身说法的消费人多达3000。    这是一种很具说服力的广告手法,在美国十分流行,因为卖广告者都是那种产品的用家,由他们把个人的经验说出来,更有说服力。    现年37岁的罗娜,每年有32个星期驾着汽车,拖着载着摄影器材的拖卡,周游美国各地,找寻“可信赖顾客。”    她的年收入高达25万美元以上。那些给她发掘的顾客,会获得初次出镜费15—25美元不等,第二次的出镜费为20元,若给广告商选中决定用来刊登广告,酬劳会十分高。有一个替朱古力糖果拍广告的顾客,目前已收到1.5万美元的出镜费。    罗娜通常在商场、超级市场或人来人往的地方物色理想人选。她有灵敏的触觉去挑选合适的人,而且有一流的口才令这些人回答她的问题。她的秘诀是“使对方自觉是专家”,当她问话时,附近的隐蔽摄影机会录下过程,罗娜把胶片播放给广告公司看,由公司决定聘用那位顾客。    有一次她替一种牛油奶拍广告,在洛杉矶一间高级的餐厅里物色人选,她问每一个客人是否愿意替一种商品做调查,愿意的客人被安排坐在隐蔽摄影机前的台子。罗娜问客人对牛油奶的看法,客人说:“难吃死了”及“不能忍受”等,毫不掩饰对这种产品的厌恶。跟着侍者奉上一碟沙拉,酱汁是用牛油奶来制的,当然客人并不知道。他们吃过之后,再接受访问及告知真相,客人的反应是“呀,那是牛油奶吗?味道真好呢!”这个广告的效果十分理想。

2. 超导奇才朱经武

【香港《申报》2月21日文章】题:研究超导体·开拓科技新纪元奇才朱经武·助手十九是华人(记者沈梅)    “我是在台湾台中县的清水长大的。清水现在可有名了,因为那是蒋孝武太太的故乡。”谈起童年,朱经武兴致不亚于谈超导体或磁性材料。    他是广东人,却出生于湖南,7岁时随家人迁到台湾,一直住在台中县清水镇,直至高中毕业,在家中7个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成功大学物理系。在成大,他对固态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一往情深至今。朱于1963年来美,其后并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取得物理博士学位。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日前宣布,朱经武和吴茂昆所领导的两个团体对物理学做了重大突破——发现在绝对温度98度时即可成超导体的物质。这个发现将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    朱经武研究小组的成员泰半为华人,他们有来自台湾的及来自中国大陆的。    共同完成这项突破的吴茂昆是朱经武的学生。    朱经武最受学生、同事推崇的是渊博的学识、沟通的技巧和不吝于把成果归功于共同工作的人。    和大多数成功者一样,朱经武是一个工作狂。10年来每个星期工作7天,每天上午7时到办公室,一直到下午7时才离开。除了身任休斯敦大学物理系教授、太空商业化研究中心主任外,朱经武还是位于华府的美国国科会的材料研究组计划主任。因此,他每隔两个星期就需飞往华府工作一星期,来回奔波,他并不以为苦。    朱经武现年45岁,太太陈璞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女儿。    陈璞是休市即将开幕的首都银行的筹备人之一。    他们育有一女一子。朱经武同时是休市最大中文学校——长青中文学校的董事长。

3. 母亲对我的熏陶和影响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2日报道】杨振宁教授最近应陈嘉庚基金会的邀请前来我国讲学。在逗留新加坡期间,本报记者刘培芳访问了杨教授。    问:你这次来新访问,短短一星期行色匆匆,把高龄91岁的母亲也带来了。你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流露无遗,请你谈谈你和母亲的关系。她对你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答:我母亲在一年半前,从上海移居到香港。虽然她已91岁,但精神还很好。由于她从来没到过热带,所以这次我带她来新加坡走走。    我在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在10个月大的时候,父亲(著名数学家杨武之,已在10年前逝世)就到美国教学,前后共5年。所以,从我出生到6岁这段期间,就只有母亲和我两人相依为命,关系非常密切。    我母亲没有受过新式教育,旧式教育也受得很少。她的中文阅读能力是自学而来的。我头6年对中文字的认识也是母亲教的。她虽然没有真正受过教育,但她的意志非常坚强,个性也比父亲强,家里的一切都由她决定。抗战期间,我们一家人住在昆明,前后10年。父亲虽是一名大学教授,但收入不多,那时,最小的弟弟还在念初小,一家生活十分困难。父亲抗战前的积蓄,因为通货膨胀的关系,到了40年代,都荡然无存。家庭经济条件非常恶劣,全家就靠母亲一人支撑。    母亲克勤克俭持家,给我们亲戚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1945年春天,当我还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念书时,曾经为一群美国军官和士兵教中文。一个星期教3小时,每个月可赚到100美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对家里的经济很有帮助。    就在那一年,我到美国留学。1948年,父母亲全家搬到上海住。30多年来,母亲一直保持她一贯刻苦勤俭的作风,为一家大小操劳。她是到了80多岁之后因为精力比较不够才休息下来。真是80年如一日。    我本人的个性和作风,受到父母的影响都很大,也许可以说,明显的影响(如学术知识)是来自父亲,而不明显的影响(如精神气质)是来自母亲。    到现在我自己年纪大时,从我和子女的接触中,我才深深体会到母亲对我的成长所给予的熏陶和影响。    我总觉得,中国旧社会里成长起来的妇女,往往比男人意志坚强。    也许,这是因为旧社会对妇女施予太多约束所造成。在今天的社会里,老太太们比丈夫意志坚强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觉得这种社会现象是很值得研究的。    这种特点的形成必定有其社会背景。    问:你所流露的孝道精神是得自东方的价值观念,长久的西方社会生活,是否会使这种观念有所改变?    答:孝顺美德是华人传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孕育的道德观念。西方也有,但是和东方不一样。    所有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也有很浓的孝道精神。    1983年我们全家人在香港团聚,在一家餐馆吃饭时,看到每一桌几乎都是三代一同吃饭的,这种现象在美国很少见。    我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作风,是受到东方传统的影响,因为我是在中国社会长大的。我觉得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熏陶,对他一生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而且也是不知不觉的。    我在美国已住了40多年,对西方的做人方法也有了解并受到影响,但是我处世做人,仍旧是从我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观念出发。    对我来说,因为通过对另一个传统(即西方传统)的了解,使到我对自己的传统又增加更深一层的认识。    有了比较,才能使人对自己原来的优点有更多的认识。有些人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而产生不谐调和冲突。    我也许是比较幸运的,在这种冲击下,我一切还觉得很好。

4. 方便面之父:吴百福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1日文章】题:快熟面之父(作者张皓灵)    今年76岁的吴百福由于在日本发展企业,取名安藤百福,而为人熟知的也是安藤这个名。    1910年在台南县出生的安藤,有一段不幸的童年。双亲早逝,孑然一身只赖祖父母照顾。从小遍尝人间冷暖,养成他坚强的独立性格,对他往后的事业影响甚巨。    少年的他,一有空便到祖父的织布厂汲取新知识,锲而不舍。结束了学生生活的安藤,先是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可是内心那股难抑的冒险和创业精神,终于使他在22岁那年,在当时台北市设立了“东洋针织品”从事纺织纤维的买卖。    1933年,他将业务移向日本,在大阪成立了“日本商会”。当时,他一面指挥十几位员工,一面就读于立命馆大学的经济系。    1941年,战况吃紧的日本公布了“物资统制令”,纤维成为管制品的一部分。安藤便改行做幻灯片和机器零件。不料,因在承包军方飞机零件的过程中出了纰漏,含冤入狱。45天的牢狱生活使他体认出食物对身体的重要性,萌发将事业转向食品界的念头。更因为眼见百姓三餐不继而面黄肌瘦,心中大恸,决意把一生奉献给食品业。    1949年,他设立“中交总社”,从事营养食品的研究。他用高温高压将炖熟的牛、鸡骨头的浓汁抽出,制成营养剂,结果相当成功,也显露未来开发快熟面的先兆。    事业的顺利加上购入了大笔土地,安藤成为当时日本最有钱的富翁。可惜树大招风,遭人陷害再度入狱,随后还宣告破产。    出狱后,他带着一身韧劲与勇气孤注一掷,执意于快熟面的开发。1958年8月,“鸡汁面”终于成功问世。同年12月,安藤将商号改为日清食品,改弦更张,5年内便使日清茁壮,席卷速食业,国内市场趋之若骛,国外订单亦连绵不绝。    1966年,安藤动身前往美国、欧洲调查速食市场,把筷子变成刀叉以配合外国人的习惯。然后,他又以新式的容器材料和铝箔包装克服了袋装快熟面的麻烦而改成方便的杯装面食。    1970年,他正式在美国和味之素、三菱合股投资,设立日清工厂。他还亲自走向消费大众,实地介绍快熟面的吃、用方法,深获好评。    杯装面食的开发成功,带来了更广的海外市场。除了美国之外,日清在欧洲、新加坡、巴西等地设厂实地生产,另外还对5个国家提供技术援助,食品风行全球80余国。    1979年12月安藤因病入院,感慨于人世无常多变。于是他在1981年将棒子交给长子安藤宏寿,84年又由次子安藤宏基接掌,自己退居幕后,担任会长。    安藤对食品界的卓越贡献与成就使他在1982年获颁勋二等瑞宝章的殊荣。    一生波折,安藤仍以其坚韧的生命力与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成就了今天的日清。

5. 田小凯获美国罗兹学者奖

【纽约《世界日报》二月二十二日报道】西点军校学生旅旅长华裔田小凯,最近又获得美国大学生最荣誉的罗兹学者奖。他将在本年五月西点军校毕业后,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两年。田小凯在西点军校主修工程,牛津大学的人文教育将会更充实他的教育背景。罗兹学者奖是由全美国二十四所大学,推荐一千一百四十三名优秀学生申请,仅有三十二名被录取,田小凯为其中之一;他也是西点军校唯一的录取者。华人青年学子不仅在西屋奖和普通大学里屡创佳绩,在军事教育上,田小凯的大放异彩,更为华人社区增光。田小凯是历史上第一位担任美国陆军西点军校四千名学生旅旅长的华裔学生;名将潘兴、麦克阿瑟、魏摩兰等,以往均担任过这项职务。祖籍中国东北吉林省扶余县的田小凯,家学渊源,父亲为哥伦比亚大学冶金系的田家凯博士,是享誉世界的合金与喷射引擎专家。田小凯的祖父,是中华民国前粮食部副部长、立法委员田雨时教授,祖母李田林亦曾任立法委员。田雨时教授夫妇对田小凯的杰出表现极为欣慰,认为是中华文化熏陶的结果。二十二岁的田小凯,生在康州纽黑文,在西点军校中,除领导才能及学科成绩上表现优异外,亦曾接受法国突击队训练,并有空降伞兵资格,而且在最后一学年代表西点到空军官校做访问学生时,取得了滑翔机飞行员证书。运动方面他是西点军校划船队队员。在担任学生旅旅长之前,亦曾出任西点军校二年级学生训练营的卫兵司令。

第 3 版

1. 美国黑人现状(中)

内城的贫穷使家庭破裂    在曼哈顿中心地区一所高中附近的地铁车站,一帮十几岁的黑人学生正等车准备回哈莱姆区。问问他们家里的情况,每个人讲的都差不多。一个16岁的女孩说:“我同我母亲和姐妹住在一起。”“你的父亲呢?”“我不知道。我和我姐妹不是一个父亲。我9个月时我妈与我爸离婚了。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再见过他。”    一个男学生说,“我和我母亲与4个兄弟住在一起。我们不是同父所生。我的父亲已去世。我母亲同另一个父亲离婚了。不过我同我父亲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我问,“你喜欢那一段生活吗?”“喜欢,有父亲在,生活要好些,尤其是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些话你能同你父亲说——男人同男人的谈话。”    一个女生说:“我同母亲、外婆和小弟弟住在一起。我的父母没有结婚。偶尔我能见到我父亲。”“你的父亲做什么工作?”“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我母亲同我继父结了婚,但是他们现在又离婚了。我的继父挺好。我的生父从没管过我。”在全国各地低收入的黑人社区,听到这种不完全家庭的情况是不足为奇的。经济问题是黑人社区家庭解体的主要原因。一个黑人男子说:“你知道,当我的收入非常非常低时,我的妻子就不高兴,我也不高兴。家里的关系很紧张,有时简直过不下去。得要非常坚强才能忍受得了。”犯罪:青年人犯罪是因为他们赶时髦    待人友善的迈克现年22岁,住在哈莱姆区,在商业区当信差。他说:“你得赶时髦。要是我穿的运动鞋的价钱在30美元以下,我就不会有任何朋友。”    许多观察家说,伙伴的压力是贫穷的十几岁黑人青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另一些人则提到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念。在消费社会里,电视把富裕和暴力的形象带进了许许多多并不富裕而且对暴力几乎没有任何约束的家庭。人们还提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青年没有正面的榜样可学,而反面的榜样却比比皆是。一些专家说,要是青年人看到的穿着时髦昂贵的衣服、驾着豪华漂亮的汽车的人都是贩卖毒品或拉皮条的人,那么他们就可能希望成为那种人。(中)

2. 家庭幸福方程式(上)

【苏联《星期》周刊1986年第52期文章】法国大作家安德烈·莫洛亚有一句名言:“在婚姻中,最困难的是:学会从爱情过渡到友情,而同时又不损害爱情。”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家庭幸福与二者(爱情与友情)共存的程度成正比。当然,人们心灵的亲近才是幸福的源泉。但是,当幸福的春天行将结束时,幸福的夏天能否到来?这将取决于夫妇二人的共同努力。    爱情是感情之王。但是,家庭并不总是这位帝王的宝座。是否由于爱情与家庭不能相容呢?或者说让家庭依靠爱情是人们的严重错误呢?    应该说,爱情与家庭既有相容的一面,也有非相客的一面。其好的一面是,增加了相互的关心,对亲人象对待自己一样。因为每一方再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有了固定的属性。在这一属性中,整个人的优缺点暴露无遗。    然而正是在这个爱情与家庭的至高点上,二者开始分化。开始暴露其不相容的一面。爱情只展示人的优点方面。而家庭既展示优点,也展示缺点。我们的优点可以加深爱情,而缺点则会破坏爱情。而家庭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显影剂。    夫妻之间愈是充分地公开(爱情和家庭的顶峰),其每个人的缺点就愈刺痛自己的亲人。结果是,在爱情与家庭的联盟中,美好的东西使二人心灵结合,而不好的东西使爱情之火渐渐熄灭,家庭关系冷淡。有没有跳出这个魔圈的出路呢?古代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医生对病人说:“我们三个——你、我和病。如果你和病在一起,病会更重,如果你和我在一起,我们就会战胜它。”当爱情和家庭结合的时候,也会出健康力量和病。这二者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就看当事人去帮助哪一方了。    在爱情和家庭的联盟中,能否避免出现其不良方面呢?能否使夫妇的相互公开性不给爱神泼冷水呢?    可以。但是,为此就要使这种极端公开有个限度,就要向亲人尽可能多地展示你的优点,尽可能少地展示你的缺点。这是爱情心理学最简单、最基本的常识。这门学问的妙诀(也是最通俗、最实际的妙诀)就是使亲人之间的日常的、细小的接触尽可能成为愉快的接触,避免使其成为痛苦的或不关痛痒的接触。给对方以尽可能多的欢乐,尽可能少的烦恼——这是保护爱情的、唯一正确的接触模式。(上)

3. 儿童健康十诫

【香港《文汇报》2月19日文章】小孩子总会有生病的时候,如果预先得到儿科专家的指点,以及对孩子的体能有初步认识,到时候就不用手忙脚乱,以下是美国儿科医学会提供孩子健康的十诫:    一、发热——热度高当然危险,但发热时间长久不退,才是最危险的。四岁以下的婴儿热度高,同时有不进食、呕吐、颈项僵硬症状,便要迅速找医生。    二、退烧药——不要随便给孩子吃退烧药,除非得到医生指示,因为某些退烧药不适合用在一些特别的流行性感冒症上的。    三、服药份量——不要以为服药的份量越多,孩子的病便会早些复元,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在没有医生指导下,给孩子过量服药,会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四、维生素药——亦不宜擅自给孩子吃市面上的维生素成药,一个健康的孩子是绝对没有服食维生素药物必要的,随便给孩子吃维生素,会令孩子将来发展成乱吃药的习惯。    五、氟化物——很多城市的水已加氟,所以不需特别给孩子吃氟化维生素药物,氟化维生素药物令某些孩子感到不适。    六、吸烟问题——家中有成员吸烟,孩子的气管比其他孩子容易患病,有孩子的家庭,应避免在孩子跟前吸烟。    七、情绪——孩子情绪一旦突然转变,总是有问题的,也许这是生病的先兆,家长应特别留意孩子情绪的变化。    八、进食——不要太过担心孩子吃得太少,只要他健康正常,保持活跃,进食多寡应随孩子喜爱。    九、人造糖——糖份是成长的新陈代谢必须的东西,所以不应给孩子吃代糖。    十、运动——孩子的发育未完成,不要强迫他们做成年人的运动,这样对他们的体格发展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4. 图片新闻:“霸道”

西德这群天鹅每天都慢条斯理地横过一条海旁大道,简直视汽车为无物。(法新社传真)

5. 牛仔画家拉塞尔

【美国《交流》杂志一月号文章】题:牛仔画家拉塞尔    那是在百年前,也就是1886至1881年间蒙大拿州多灾多难的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俄亥俄牧场的一所寮屋里有个22岁的牛仔从一只盒子上撕下一块明信片大小的硬纸板,在上面画了一幅水彩画。    今天,这幅画几乎和当年的年轻牧童一样闻名。查尔斯·马里恩·拉塞尔的艺术生涯就是由这幅画开始的。    拉塞尔生于1864年3月19日南北战争期间,出生地是密苏里州的热闹城市圣路易斯市附近。从19世纪初期起,他的家族就向西发展,开煤矿,烧砖窑,家道就这样兴旺了起来。    从懂事起,小拉塞尔就决心要到西部去。他10岁那年就能骑小马“吉甫”和用泥捏小人了,不久,他就能用他那不成熟的画技去画印第安人,还学会了逃学。鉴于上陆军学校也未能使他改变,父母只得把15岁的拉塞尔送去西部一家牧羊场干活,相信严酷的现实会使他醒悟过来。    这少年从列车车窗向外望,第一次看到了大草原,到了他换乘驿站马车后,景物就更真切,视野也更广了。大草原无边无际,一片金黄,直伸展到天边才给群山抹上了蓝色。当马车歇站时,拉塞尔头一次拾到了牛头骨,那是一副带角的野牛头骨,已经被阳光晒得垩白了。(野牛头骨对拉塞尔来说有特殊意义。在他早期的绘画中,他都会在画的前景画上一副牛头骨;后来他把一个牛头图案和自己的签名连用;再后来他就以此作为注册标志。牛头骨是他用来警惕自己的东西——“毋忘人生有尽头”。)    远在拉塞尔尚未成为职业画家的少年时代,他的素描本领早已在蒙大拿人中间传开,人们于是着手收藏他的作品。正因如此,今天参观博物馆的人还能看到拉塞尔从一个毛孩子,怎样长大成人,学得手艺,终于成为一位画艺超卓的艺术家。首先是拉塞尔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感,给了他毕生的创作素材。他的牛仔生涯始于1882年春寒料峭之日,起初当值夜牧人,照管大约400匹马,不久又在夜间照管起牛群来了。这在牛仔活儿中是最凄苦不过的:拿人代替兽栏。夜牧人要使牛群在黑暗中不惊不散,就得用人声使它们安定下来。拉塞尔就这样在黑夜里吆喝着,与牛度过了11个年头。夜牧诚然苦,但这样他可以利用白天的时间去观看其他牛仔活动,并有时间去画画了。他什么都画:装烟草的小筒、鞋盒、饼干盒子、镜子、呢帽的衬里、桦树皮、鹿皮、银行保险库的门,乃至一条绿色的丝衬裙。    拉塞尔用一块大约2英尺宽4英尺长的画布画了一幅以尤蒂卡全城为背景的一场驱集牲口的壮丽情景。人们能够认出画中的牛仔谁是谁,一个个都能叫得上名字。有个老人说:“甚至还认得出牛仔骑的马和马鞍上的商标呢。”    1888年下半年,拉塞尔研究起印第安少女的生活方式来了。他在加拿大旅行了一段日子,同阿尔伯塔省的血族印第安人生活了一段时间,有人说他曾经打算娶印第安人为妻。至少他的一些最珍贵的绘画是以印第安少女为题材的。    1889年春天,拉塞尔穿着鹿皮靴,披着布,回到了蒙大拿州,以放牧为生,以作画为乐。有时为构思布局而煞费心思。为了充实画面,他会加上一棵倒树或是一块巨石;色彩的运用则更趋成熟。    1893年,拉塞尔放弃了孤寂的生活,移居大瀑布城,靠不时卖一两张画,来维持简朴的生活。大瀑布城周围的胜迹——例如活象锯割而成的四方山,又如河道纵横的密苏里河,都一一进入了拉塞尔的画面。稍居上游的喀斯喀特一带的风光也都尽收入画。拉塞尔在喀斯喀特过冬时遇上了17岁的金发少女南茜。他比她大14岁。他追求南茜,并向她求婚,但她不答应。拉塞尔费了1年时间才使她回心转意。南茜后来回忆,他们结婚时,手上只有75美元,另外在喀斯喀特有一间简陋的木屋。他们住了1年以后搬到了大瀑布城,来往的旅客可以观赏和选购拉塞尔的画。南茜主持家政之后,他们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    回到大瀑布城后,拉塞尔夫妇可以优游自在地生活。在南茜监工下,一所座落在庭院里的圆木建筑的画室落成了。从此,拉塞尔不再在饭厅作画了。在这间圆木筑成的画室里,他创作了使他名闻全国的作品。    在那里他还用荷兰烤炉做风味食品(如干苹果甜点心,有时还有鹿肉),款待旧日的牛仔老友。正如他所说,这所画室是“老朋友们前来闲坐,聊天,抽烟的地方,而我则照旧画我的画。”他的作品上似乎都带有他们谈话的内容,他用画去讲述故事:有冒险经历、荒诞故事、催人泪下的悲剧、讽刺小品,等等。这时,拉塞尔正走向他创作的全盛期。他不仅从事绘画,也搞起雕塑来了,许多是用青铜材料铸造的。    由于南茜多方努力,评论家们开始注意拉塞尔,社会名流也出来捧场了。    西奥多·罗斯福买下了一座题为《吸烟人》青铜塑像。在1916年卡尔加里牧人竞技会上,威尔士王子亦获得大会赠送一幅拉塞尔的作品。蒙大拿州议会拒绝了许多有名望的艺术家,而委托拉塞尔为海伦娜议会大厦绘制壁画。这幅油画高25英尺宽12英尺,描绘著名探险家刘易斯和克拉克2人在今天的蒙大拿州与扁头族印第安人的历史性会面。    由于健康状况越来越不稳定,拉塞尔的调色板上经常出现绚烂的秋色。这是日暮和曙光的怀旧色彩。1926年10月24日拉塞尔死在大瀑布城的房子里。他长眠之所是在山顶,可以眺望蒙大拿广阔无垠的风景。他的墓碑是一块大而圆的鹅卵石,与艺术同样经久不朽。

第 4 版

1. 高科技在粉碎人的隐私

【《亚洲华尔街日报》文章】题:高科技在粉碎人的隐私    电子监视正进入一个先进的新时代,人们受监视的方式行将改变。    既可监视又能分析人的行为的电脑和人工智能软件已研制成功。不久之后,监视人员可借此从一大批人当中自动找出有某种行为的人。    据1983年一本关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书《迷宫》说,这个机关正用超级电脑同时从50万个国际电话和数据传送中,识别出特定话音和关键字。    在今天的高科技环境中,这种说法决不是不可置信的。例如,电话窃听器的窃听方法几乎无法被侦查出,因为它完全没有在电话线中窃听时出现的那种启人疑虑的杂声。如同在其他领域的电子监查一样,“收听”的困难已由自动化解决。今天的监查人员,用话音启动的录音机,可以同时记录40到50个电话,大大提高了窃听能力。为了防止电话遭窃听,一些公司研制了“保密电话”,把电话传送数字化。    此外,花1万到3万美元,便可买一个激光系统,可以分析出窗门玻璃上的话声振荡。这样,坐在室外,也可以听到室内的对话。利普塞特的窃听工程师布鲁斯·比尔曼说,他发现,只有指甲般大小的窃听器可以安装在冷气机的管子、自动灭火机的恒温器和室内植物上。比尔曼说,他在一个装在天花板上的自动灭火系统喷嘴上发现了电视摄象机的镜头。窥视者通过它对室内景物一览无遗。同时,反间谍的技术也一日千里。比尔曼说,他最近从西德订购了一部新的手提无线电波频谱分析器,只需30分钟便可扫描一间房,找出使用各种窃听器的所有无线电频道。    随着电脑威力越来越大,跟踪设施突飞猛进。美国各地的细胞电话公司设立的天线系统,非常有助于在广大范围进行汽车跟踪,流动电话系统把信号传送给散布各地的“细胞”天线,再送往中央电脑,电脑于是跟踪着每个流动电话的活动。    比尔曼这位反间谍工程师说,“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些‘‘细胞’的出现很可能就是跟踪个人行踪的开始。”

2. 与美国流浪汉一夕谈

【香港《大公报》2月15日文章】题:美国流浪者的哀鸣(该报驻美记者    姜国元)    “噗”的一声,我下意识地知道是踢翻什么东西了。脚下踏着一个喝光了盛咖啡的白胶杯,五分钱和一分钱硬币撒得满地都是。    正想要找寻谁是物主,一双大手已起劲地把这些薄得不起眼的零钱拾起来。那是一双青筋暴现的手,但这双手的主人,却有一张近乎没有血色的青脸。他不发一言,把地上的硬币都拾完后,还努力的搜索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看到他身后的一个背囊,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个街头流浪者。他身前挂着一张纸牌,上面写着“无家可归,失业”。我和他攀谈起来。    他叫丹·端纳,今年刚40岁,原是南加州一家汽车零件厂的工人,失业两年。他说,“这年头工作难找了。还好这里人多,讨口饭吃也不是太难。”他说,失业整整两年,申请过无数的工作,寄出去的信有如石沉大海。失业后一年,妻子提出离婚,把两个孩子带回娘家去。他就来北加州碰运气。有一晚实在囊空如洗,到市政府前去坐坐,发现好几十人已在那儿钻进睡袋里寻梦去了。自此之后,他就成为这“集团”的一分子。    我问他旧金山象他这样子的人大概有多少?    “总有上千吧。据说全美有近300    万。”不过他说最多的还是越战退伍军人。在他认识的流浪者中,约1/3甚至1/2是退役军人。    流浪者只是到有大节日,例如感恩节、圣诞节、新年或复活节、国庆日,社区中心总会搞一次免费餐。吃完之后,各人又默默的收拾行囊,好好的睡一觉。    人们对端纳这样的流浪者是抱着敬而远之的心理的。可端纳的心里,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感,特别是谈到晚上。流浪者黑夜无故惨遭杀戮,也不算是什么大新闻。    “就这样一直下去吗?”    “那很难说。找工作我不敢想了,就是有了工作,说不定三两天后又失业,还是跟现在差不多,省点精神算了。”说完,把帽子一拉,又倚在那墙角了。

3. 法国《晨报》记者描述:真主党如何对贝鲁特实行恐怖统治

【法国《晨报》2月9日文章】题:真主党如何对贝鲁特实行恐怖统治(作者让·布特罗斯)原编者按:各种不同的亲伊朗的地下组织,如伊斯兰圣战组织和争取巴勒斯坦解放伊斯兰圣战组织,都越来越象是真主党的“行动小组”。它从霍梅尼那里得到力量和经费,从黎巴嫩的什叶派中吸收人员。    今天,贝鲁特西区一谈到真主党就感到毛骨悚然。这个亲伊朗的什叶派组织无疑比黎巴嫩舞台上的任何其他组织更令人可怕。    真主党从来没有失败过。相反,近几年来,它的影响已从贝鲁特南部发展到市中心。它的武装人员在一些聚礼场所扯下黎巴嫩国旗,换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国旗和霍梅尼的画像。    据专家们说,真主党在贝鲁特有最好的情报部门。有一次,真主党的民兵在一夜之间就绑架了30名黎巴嫩共产党成员。如何处置呢?真主党自己进行审判。它在一年前曾秘密处决了11名被它绑架的男女。审判和处决都是秘密进行的,尸体从来不交给家属。当一位被绑架者的家属知道她半年前认识的一位餐厅服务员是真主党的“亲信”时,大吃一惊。    真主党几乎是一个地下组织。它的发言人易卜拉欣·阿明曾说:“我们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和政治范围狭隘的政党。我们是一个民族,同全世界穆斯林有着牢固的宗教关系,服从霍梅尼的命令。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士。”    真主党是1982年底开始成立的。它的出现与伊朗伊斯兰革命是密切相关的。它又是随着第一批“革命卫队”来到黎巴嫩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从1984年起,它不仅包括它原来的党员,还包括侯赛因·穆萨维的伊斯兰阿迈勒运动、伊马姆侯赛因的敢死队和伊拉克呼声党的成员。它的最高委员会由13名宗教人士组成,其中多数是原教旨主义者。因此,真主党实际上是一个宗教领袖的组织,每个宗教领袖都是“伊朗一个阿亚图拉的联系人”。从表面上看,真主党没有领导人,52岁的侯赛因·法德拉拉实际上是伊朗伊马姆驻黎巴嫩的代表和真主党中央领导机构的副主席。这个领导机构设在德黑兰。真主党的公开目标是在黎巴嫩建立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印有这个共和国图案的邮票已经在贝鲁特发行。真主党在一些社会组织、学校和医院中很活跃,伊朗提供的经费达数百万美元。

4. 维护妇女权益 倡导顺应时势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月十六日电】题:塞姆拉·厄扎尔:维护土耳其妇女利益的战士(作者艾里斯·克拉斯诺)    土耳其总理厄扎尔的夫人塞姆拉·厄扎尔不同于许多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夫人,她并不埋头于繁忙的秘书事务,也不局限于只在纯粹的礼仪场合露面。    一九八五年四月,厄扎尔夫人当选为承认土耳其妇女地位促进基金会主席。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她的领导下,该基金会正在对条件较差地区的妇女进行某种专业训练。    尽管土耳其妇女早在一九三四年就被授予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不发达,妇女一直未能行使这种权    利。    厄扎尔夫人说:「在土耳其,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农业领域,妇女都有工作干。因此,问题并不是把她们圈在家里,而是个人权利问题。    「农村妇女和城市妇女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同的。东部地区的妇女不久前还没有可供她们就读的大学。如今,东部和东南地区已开设了数所大学。」    她说:「把妇女看成二等公民,为争取妇女的权利而斗争,这种事在土耳其是没有的。」    至于伊斯兰妇女所受到的种种宗教限制,厄扎尔夫人认为,宗教不是前进的障碍。她说:「教规没有变,但我和我的朋友都是土耳其的现代妇女,是我们顺应时势,而不是教规因人因事而异。」

5. 美刊报道苏政治笑话一则

【美国《新闻周刊》1月5日文章】题:“公开性”:莫斯科新的争取民心的口号    一个特别可笑的笑话把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方针与苏联过去的政策相提并论。这个笑话是:    有一天,俄国革命后的几位领导人同乘一列火车去某地,当列车行至中途时,铁轨突然到头了。这时几位领导人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斯大林:把犯人从劳改营拉来修铁路。    赫鲁晓夫:只需把列车后面的铁轨移到列车前头。勃列日涅夫:把车箱的所有窗帘都拉上,坐在位子上前后摇动。    最后戈尔巴乔夫说:每个人都走出车箱,高喊:“没有铁轨了,没有铁轨了。”    就象这种幽默所表明的那样,如果戈尔巴乔夫在高喊实行公开性方针的同时只对苏联体制进行很小的修改,他将什么也改革不了。如果他想进行真正的改革,那么,实行公开性方针只能被视为这种改革中的审慎的第一步。现在仍然无法说他能把这项方针推行到什么程度。

6. 国际公务员

【新加坡《联合晚报》2月6日文章】题:国际公务员——访联合国翻译员李静雯(作者潘星华)    “在联合国工作,跟在一般大机构里工作,没什么两样:朝九晚五,一年30天假期,忙起来得加班,随时准备出差等等。”    一脸素净的已是35岁的李静雯,平淡而舒缓地为她的工作作了简单平实的陈述。    这位已在联合国秘书处任翻译工作有10年经验的朋友,又加了一句:“联合国雇员,算是国际公务员。不象普通公务员,只为本国人民服务,而是替联合国160多个成员国服务,以天下为己任!”    李静雯197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第一等荣誉学位毕业,其后在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谈起到联合国谋职,李静雯禁不住笑了起来。她说,1976年是美国建国200周年,她随着旅游狂潮,也到纽约联合国去了一转。    参观了联合国,她突然对它发生了兴趣,觉得何不试试向这有趣的机构申请工作。    她说,联合国秘书处5000多名雇员里,分有三类雇员,一种是政治委任,由各国政府委派,这些都是外交官。    另一种是专业职员,由联合国向世界各国征聘,包括各种范畴的技术专家,如水利专家、电脑专家、农业专家、经济专家及翻译6种文字的语言专家。    联合国的6种正式语文是:华文、英文、西班牙文、俄文、法文、阿拉伯文。其中英文及法文是工作语文。    联合国招聘译员的要求,是除了母语外,尚需掌握另外两种语文。    联合国第三种雇员是一般性雇员,如文员、打字员,联合国向导、清洁工人等等,在纽约当地征聘。    李静雯说,有许多人为了能在联合国工作,以为先成为一般性雇员后,就可顺利成为专业职员,其实不然,为一般性雇员准备的晋升考试,非常严峻。    联合国翻译员基本上是24小时服务,除了朝九晚五外,其他时间他们都要轮值,不过人数少多了。    每年9月至12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为了应付排山倒海似的文牍,他们除了全体不能请假外,也得随时加班。    她有5天加班40小时的经验,许多紧急议决案,在会员国表决前,他们必须立刻把全部议决案内容翻译出来,时间紧张,和记者赶新闻没有两样。    联合国许多重要组织,都设在纽约以外的地方。    如日内瓦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地方,他们作为翻译员,也就经常得离开纽约,到外出差。    有些出差也带有生命危险,例如联合国驻黎巴嫩和平部队的翻译同事,就是在枪林弹雨下工作,出生入死,有时候真的是出去了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