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01-04
第 1 版
1. 邓小平领导第二次革命(一)
【本报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时代》周刊今年第一期把邓小平推选为“一九八五年的风云人物”(前译新闻人物,见十二月三十一日本报)。这一期《时代》周刊以邓小平像做封面,还以二十四页的篇幅(约合中文三万余字)介绍中国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领导下,各方西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文间穿插了十八八幅图片。该杂志编辑部还专门发表了《告读者》,说明评选邓小平为“风云人物”的原因和经过。现将该杂志的《告读者》和介绍文章摘登如下:告读者 自一九二七年以来,《时代》周刊每年都选出在前一年中对世界事态发展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个人和事件。在今年选择第五十九位“当年风云人物”时,编辑部考虑过诸如强有力的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等重要风云人物。编辑部最后决定超脱日常新闻而考察对历史具有巨大潜在影响的现象:中国彻底的经济改革。这场改革向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观念提出挑战并解放了十亿人民的生产活力。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由于实行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而成为《时代》周刊“八五年风云人物”。 《时代》周刊自邓执权以来曾多次发表介绍邓的文章,在把他定为“七八年风云人物”时曾介绍他采取的大胆措施。自那以来,本刊曾数次发表封面报道,介绍他领导的改革的范围之广和所产生的影响。 今年作出这一选择的一个因素是今年十月份山市民、学术界和企业界领导人以及《时代》周刊主编组成的《时代》新闻代表团对中国进行的五天访问。在参观中国的一些试验并同邓会谈了一个多小时后,代表团成员一致认为,这个国家所取得的变化大大超过了他们原先的估计。高级编辑亨利·马勒说:“除了物质空间——工程建筑和交通——外,官员们的坦率和务实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丝毫没有向我们谈论在苏联或东欧即便是最开通的官员也不会不谈的意识形态问题。” 在马勒领导下,三十三名编辑、撰稿人、记者和从事报道和研究的人员负责论述和分析中国正在进行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报道是高级撰稿人乔治·丘奇撰写的。邓小平领导第二次革命 在一九八五年,邓拿出最新的证据,证明他决心把改革进行到底,而不管结果如何。在基本完成农村的改革,使农民按自己的心愿耕种和开办私营企业以后,邓把力量集中到更为艰巨的工作上,即进行城市改革。 邓要在本世纪末使中国摆脱仍然非常落后的状态,这场改革如果成功,那就可能给全世界造成深远巨大的影响。 苏联历来害怕它东南边界一侧众多的中国人。如果中国的改革成功,它就会面临一个大大加强的邻国。其他地区、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共产党人也会看到一种取代失败的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办法。中国在远东的许多邻居,会发现政治上的敌人变成了贸易伙伴,一个经济弱小的国家变成了强有力的竞争者。 邓使中国公民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超过世界其他任何一位领导人。仅仅相隔几年重访中国的外国人简直不相信他们访问的是同一个国家:丰富多采的食品自由市场、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的整洁小屋和充满生气的乡村工业、接受计算机技术,这些都是他们以及他们的东道主没有见过的。《时代》周刊把邓小平选为一九八五年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不断对中国和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改革比这年其他人和事更有希望改变历史进程。 然而,在所有这些来势凶猛而又重大的事件和现象中,只有戈尔巴乔夫晋升到苏联领导层这一点就对世界产生深远的重要意义来说,最后能够与邓在中国实行的全面改革相比。可是,尽管戈尔巴乔夫在接管权力时表现出一副了不起的样子,尽管他和里根在举行最高级会晤时垄断了各报的大字标题和电视广播时间,但是戈尔巴乔夫在年底前对历史的影响仍然是潜在的影响,而远非实际影响。他那充满生气和活力的个人作风远远超过了他在苏联内外政策方面实行改革的重要性。虽然戈尔巴乔夫也象邓那样将振兴国家经济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作为他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戈尔巴乔夫一开始所采取行动的那种谨慎性只能衬托出邓已在中国实行的改革远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更激进,更带有根本性。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在华盛顿于一九七九年同中国恢复正式外交关系时是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他说:“在邓这一类人中间,世界上现在没有哪位领导人正在做象邓这类人正在做的事情。”(一)
2. 莫斯科人欢迎里根新年祝词
【路透社莫斯科一月二日电】今天被采访的莫斯科人对里根向苏联人民致新年祝词表示欢迎。他们说,他们希望这预示着两国关系实现解冻。 但是,其中一些人说,他们对里根呼吁和平和裁军是否出自真心表示怀疑。 一位退休老人说:“迄今为止,里根一直言行不一致。如果他所说的是真心话,我们当然高兴。但是,我们怎么能不怀疑呢?” 大多数人说,他们对昨晚播放里根的新年祝词感到惊讶。这是美国总统十三年来第一次在电视台向苏联人民发表讲话。 一位机关工作人员说,他认为,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互致新年贺词预示着两国关系将有突破。他说,对话是和平的基础。 另外一个人有点持怀疑态度。他说:“我认为去年我们没有争吵,希望今年也不要争吵。” 【美联社莫斯科一月二日电】克里姆林宫对里根致苏联人民的新年贺词没有正式发表评论,但苏联老百姓希望里根说的致力于实现和平的那番话能说到做到。 一位四十岁的工程师说:“老实说,在电视上看见里根使我颇感意外。但是我认为,由于已在日内瓦举行过首脑会谈,人们现在可以指望在电视上看到他。” 但是,本社记者在大街上询问了一些苏联人,其中许多人说他们不知道两国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 苏联没有预告两国领导人要发表电视讲话,尽管莫斯科上星期五在记者招待会上把这项计划通知了外国记者。 本社记者采访的苏联人都表示希望两国关系更加和睦。 一些莫斯科人承认,改善两国关系不象说说那么容易。
3. 美国人不大注意戈尔巴乔夫的讲话
【路透社华盛顿一月二日电】一些对外政策分析家今天说,克里姆林宫允许里根总统在苏联电视上露面是超级大国关系解冻的象征,但不会减少双方在太空武器问题上深刻的意见分歧。 白宫方面一直要求莫斯科允许里根向苏联人民讲话,去年十二月底莫斯科同意双方通过电视互致简短的新年祝词,美苏两国都在昨天播放了这个节目。 两位领导人保证要在一九八六年谋求和平并用诚挚的语言掩盖了他们的分歧。 布鲁金斯学会的苏联问题分析家约翰·斯坦布鲁纳说,莫斯科能允许里根彬彬有礼地发表同克里姆林宫的正统观点相冲突的看法本身就说明苏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在人们可以更为公开地表达不同观点的美国,戈尔巴乔夫的讲话不那么引人注目,特别是那天电视播放了新年游行以及美国橄榄球锦标赛等节目,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华盛顿邮报》以《美苏领导人要求和平》为题报道了他们的祝词并以三栏宽的版面刊登了里根凝视着在电视屏幕上的戈尔巴乔夫以及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同其妻子在莫斯科观看里根讲话的照片。 今天的《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都没有在其社论中提到这次讲话。 美国其他一些大城市的报纸,包括《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以及《波士顿环球报》在其头版位置上报道了美苏领导人这次讲话。
4. 宋双发言人重申“救国委员会”为非法组织
【美联社曼谷一月二日电】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内一个持不同政见的集团经过同该阵线领袖的一场争权夺势的斗争以后,声称已完全控制柬埔寨这个居于关键地位的非共抵抗组织。 人们普遍认为,这次内讧对柬埔寨抵抗力量来说是一次挫折。 这些持不同政见的人二日向报界发表的一项公报中声称,他们集团是“局势的唯一主宰者,它完全控制了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武装部队和非军事行政机构”。 宋双追随者的发言人桑瓜尔 ·德洛佩斯说:“我认为该委员会是非法的,因此他们所发表的一切也被视为无效。 “宋双希望把此事当作家庭内部事务,并且希望在一家人的气氛中解决这件事。” 桑瓜尔说,他要重申宋双仍是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主席和三方联合政府总理,他还继续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5. 阿富汗非正式提出让苏军撤出时间表
【路透社华盛顿一月一日电】美国官员们今天说,阿富汗政府已非正式地提出一项让苏联军队在一年内撤出阿富汗的时间表,作为一项全面解决办法的一部分。 这些官员说,华盛顿对这项计划持怀疑态度,因为计划中只字未提开始撤军的具体日期,因为计划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举行直接会谈为条件。 一位官员称阿富汗这项建议“相当含糊”,他对本社记者说:“我们要等到二月份看看建议中究竟有多少实质性东西。” 这位美国官员说,阿富汗提出的时间表是由阿富汗外交部长多斯特在上个月举行的一次会谈时透露出来的,这项时间表准备让苏军在一年内逐步撤走。 这位美国官员说,多斯特告诉联合国副秘书长迭戈·科多维斯,如果巴基斯坦同意举行直接会谈,这项时间表将作为一项具体的建议正式提出来。
6. 要闻简讯
△苏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二日给英国大伦敦委员会负责人利文斯通复信,重申只有在美放弃星球大战计划的条件下,苏美日内瓦核裁军谈判才能取得进展。他还说,苏准备在近期内同美英谈判,就暂停核试验问题寻求相互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美国务院发言人雷德曼二日再次呼吁国际社会对利比亚实行经济和外交上的制裁。他指责利领导人卡扎菲支持巴解组织的分裂分子阿布·尼达尔和向上周袭击罗马和维也纳机场的恐怖分子提供活动基地。 △据突尼斯《晨报》二日报道’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对该报记者说,他认为叙利亚与约旦和解会损害约旦和巴勒斯坦的关系。他说,叙搞和解的目的不仅是在约巴间「制造裂缝」,而且还是针对约旦同埃及和伊拉克的关系。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元旦发表编辑部文章重申,阿现在和将来都不同美苏建立任何关系。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日说,到今年年底,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任期将届满,他已表示不愿再干,但在大多数会员国的要求下,他很可能继续再干一个任期。
第 2 版
1. 「以学经商」--中国办学不良风气
【新加坡《联合早报》十二月十五日文章】题:“以学经商”——中国办学不良风气(作者文珊) 在重庆举行的全国第五次职工高等教育协作会、的代表反映,中国一些非教育部门和个人,以办学为名捞取钱财,造成很坏的后果和影响,希望上级部门加以纠正。 这个呼吁稍嫌迟了一些,因为,“以学经商”的坏风气已盛行了一段时期,虽经各界批评却无多少收敛,在某些地区和部门,倒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自一九七八年开始,文化知识在中国被提高到一个突出的位置,纠正了文革十年动乱忽视教育、歧视知识分子的做法,这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为了解决数百万无法升入大学的青年求学要求,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从一九七九年开始举办“电视大学”,聘请最好的教员讲课,让学员脱产或半脱产学习,合格者发给“电视大学”文凭。一九八○年开始,各省电视台也组办省级电视大学,同时,由教育部门(主要是大学)举办的夜间业余大学和函授大学也应运而生。但是,一九八一年开始,出现了不顾质量,只求赚钱的各种“函授大学”。 在改革的潮流下,中国出现了片面的鼓励人们致富的倾向,这就刺激了一部分发财欲强而又无门路的人投机钻营了。有人看准了办“函授”一本万利,便经营起“函授”来了。山西省的一家文学刊物首先办起“函授”。他们拉名人作顾问,挂出几位大学教员的牌子,又借学员中的影视演员作广告,果然,金钱滚滚地流到了编辑部去。 另一些人看得眼红了,纷纷效尤,他们未经教育当局批准,挂出大学牌子’什么“语言逻辑函授大学”、“华南文学院”、“电脑管理函授大学”等等,举不胜举。可是查一查他们的底牌,有多少教员是够资格的呢?不少“函授讲义”,尽是东家抄西家,或者剽窃书中章节。改头换面,错误百出,不只骗钱,且误人子弟。更有甚者,中国的某些离休干部借声望到处当此类“大学”的顾问,只求坐收优厚津贴,至于是否误人子弟,则在所不顾。
2. 厦门特区引进外资步子慢
【日本《朝日新闻》十二月十七日文章】(记者鲛岛晋助)福建省厦门市是中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特区的面积扩大,国际机场也已经开始使用,并正在整备港湾设施等,但为特区最重视的「外资」却很难引进,步子很慢。 据海港当局人士说,海港的货物吞吐能力为每年二百万吨,但是,海港的利用率只达到百分之七十,这么好的港口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湖里工业区,等待外资企业进去的五层标准厂房林立。 但这些厂房几乎全是空的,因为同外商的谈判没有最终达成协议。 去年十一月同美国系统的华侨资本——王安电脑公司签订了在厦门建设生产个人电子计算机工厂的合同,至今已过去一年了,但还没有安装机械。据说,这是因为受世界性的电子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再加上今年春季以后对进口外资企业的零件实行了严格的使用外汇方面的限制,所以合同的具体内容迟迟定不下来。 日本企业一家也没进入厦门。虽然准备同日本企业合办福建省特产乌龙茶的浓缩工厂,但是还没有实现。
3. 台美关系的三道难题
一是美对台军售每年减少;二是台对美贸易大幅出超;三是台在美形象由“中上”变为“中下” 【台湾《中国时报》十二月四日文章】题:台湾对美关系的三课题(作者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吕亚力) 自从一九七九年中美正式外交关系中断以来,两国“人民”的实质关系’虽未曾大幅增进,但也未显著下降,表面看来,这一关系还算差强人意,比当初断交时悲观人士所预测的,似乎要好得多了。这一实质关系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本文仅就三项课题——军售、贸易逆差与我国的“形象”——略加述说。“八一七”公报影响美对台军售《与台湾关系法》规定美国出售防卫性武器给我国,此为其履行保证我安全的一部分,也是最具实质意义的邮分。由于我国仍缺乏大规模生产高级武器的能力,此项规定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一九八○年以后,美国曾售我大量武器,如一九八三年(会计年度)即达八亿多美元,比一九七九会计年度超过二亿美元。然而,我国对军售一事仍需提高警觉,其理由有三项: 第一、《与台湾关系法》为美国国内法,其诠释与实行,纯由美国政府单方面决定,我国对之仅能运用某些影响。我们应特别注意两点:①此项决定,行政部门尤其国务院与国防部之角色特别重要,国会的影响不大,虽然其军事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与预算委员会的重要成员的意见,也许会受到国务院与国防部决策人士的参考;②此项决定涉及一些重要概念,如“防卫性”、“防卫需要”等,都可能随时间、环境等因素而变更其内涵。目前中共在美国作“和平统战”,到处展示“笑脸”,其动机之一即意图使美误信台湾海峡已是“风平浪静”,台湾不需要过份精良的武器。 第二、美国与中共签订的“八一七”公报’可能发生若干影响。尽管中共与美国对该公报的确切含义见解并不一致,但是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即美国对我军售将不会超过一九八三年的数量。此外’“八一七”公报开了一个恶例:中共在美国对我的军售问题上插了一脚,而这种“干预”,美国虽然相当程度地加以抗拒,然而已不可能完全不加理会了。事实上,自该项公报签署后,美国对我军售,似已在以每年减少美金二千万的速度降低(如一九八四年之七亿八千万元较八三年减少二千万,而本年的总数将不超过七亿六千万元)。 第三、美国远东问题专家对于军售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有些人赞成给予台湾相当数量的军售,但另一些人士则认为对台军售应视为现阶段的一项措施,不是永久性的政策。后一种意见认为:“台湾的安全基本上不是军事方面的努力所能确保的,而必须运用政治与外交的手段来达到,也即以这些手段来‘劝服’中共不诉诸武力。”因此’美国必须以更有效的行动协助中共“现代化”,但这些协助必须以其不使用武力为条件,而台湾方面也应采取更具弹性的对中共之政策。基于此一看法,美国的军售应在相当时间内中断,除非中共表现出“好战”的姿态,否则不予恢复。因为无限期的军售,将危害美国与中共间“互信”的建立。远东问题专家对于政策的执行之影响力,我们不能不予以重视。我国面对这一情势,必须高度地注意。不可以为凭籍关系法,军售就可高枕无忧地获得。对于军售,也不宜为安定国内民心而作过分的宣传,美国当局最忌我们大施宣传,因为这必招致中共与美国国内部分人士的强大压力,我们不能不察。对美贸易须作合理调整让步目前美国人在两件涉外事务上似具有举国一致的“共识”——对抗恐怖主义与平衡贸易逆差。任何政客欲争取选票与民心,都不会放过这两个题目。尤其美国国会对这两件事都相当关心。 近年来,我国对美贸易一直出超,如今每年出超已达八十九亿美元,美方对此确实甚为重视。由于我国在处理此问题上,一向都比其他国家(如日本)留意,并且主动满足美方若干要求,因此迄今美国政府并不曾对我表示不满。日后的问题是:美国的逆差情形不易改善,今后他们势必千方百计使我国作更多让步。我国为维护中美邦交与整体外交利益,固然不能不考虑作合理的调整与让步,然而,为自己的经济利益与人民的心理着想,我国应发展一套更周密的政策来应付这一情势。对于美方合理的要求,我们应毫不犹豫地“让步”,但对“不合理”的要求,也应以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从事三项努力改善国外形象 我国在美国的形象,多多少少影响美国人民对我们的好恶,而这些情愫,对美国政策会有相当重要的间接影响。我国在美“形象”两年多以前为“中上”,如今因刘宜良案与竹联帮而变成“中下”。李亚频案的影响不如想象之大,但在加州一带仍有影响,幸亏政府明快地处理,未造成更大伤害。 我国的“形象”固然会影响一般美国民众对我的态度,但一般民众比较健忘,对外交事务也较不关心。我们最应注意者为两种人,一为在美的“新侨”,也即教育较高、职业较佳的旅美人士,这些人的总人数已达四十万人,他们有相当社会地位,足以影响一般美国人;另一为对远东具有较高兴趣的人士,如学术界及政府中的远东问题专家。 欲维持和改善我们在国外的形象’必须注意三件事:(一)改善国内政治,建立“民主法治”的进步形象;(二)在人权保障上,更加努力;(三)避免任何“丑闻”如刘案的发生。我国国内政治,最受国外人士注目者,计有两项问题:一为省籍问题,另一为执政党与党外的关系。我们对这两项问题’应妥善处理。在人权与丑闻的避免上,执法与治安机关的作为,颇有重要性,我们期望这些机关与人员摒除本位观念与作风,审慎地执行其任务。
4. 中国为实现法制而斗争(下)
许多法盲都是无法无天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参与闹事而被拘捕。在法庭上,都不知道触犯了什么法律。上海一家医院有位新来的护士搞恶作剧,给三位同事的男朋友写很带刺激的信。结局是,这三位男青年差点自杀,三对人中有两对告吹。三位护士后来发现真相,把这位恶作剧的护士告到法院。当法院判她一年徒刑时,她都惊呆了。这位法盲说:“我以为道歉一下就行了呢?” 党政干部无视法律。一些干部对群众搞惯了家长制,他们认为,法律制度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限制了他们的权力。有些人懒得去熟悉法律。另一些人则搞“土政策”,唱对台戏。 就拿某些干部对《婚姻法》的歪曲来说吧。许多大厂为了给上级部门留下一个工人中出生率低的印象,就在结婚年龄上自立“政策”,横加阻拦。某工厂一位官员说:“《婚姻法》无足轻重,在我们这里不管事。” 官员们搞土政策的另一个常见例子是赞助。就是说,一些政府机构从乡镇企业强制敛钱。工厂办得越好,“捐助”给公共事业的钱就越多,从社会福利到体育项目都要予以赞助。农村干部则习惯于向每家每户“摊派”,或让他们出公差。 法律机构不完善。中国的执法机关很不健全。派出所是司法系统中的第一道防线,但许多派出所的警察对法律十分无知。江苏省某县一位公安干部承认:“我们总认为自己代表法律,主宰人们的命运……我们习惯于发号施令,有时搞土政策,而不是依法办事。” 许多观察家对司法人员是否够格和公正无私表示怀疑。中国没有律师协会和法学会式的机构,来考察律师的水平。任何政法学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两年之后就可登记为律师。那些并没经过正式培训’但却有丰富的公检法工作经验的人也可充任律师。法官也是如此。北京的法官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持有法律系毕业的文凭。 中国的法律制度是由陪审团进行审讯。陪审团由一名法官和两名陪审员组成,在高级法院,则由二至四名法官和三至五名陪审员组成。 刑事案件的判决便由陪审团全体人员作出。然而陪审员往往是社会政治机构的成员。 北京在为这个国家构筑一个法治的框架和使人民熟悉法律知识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法律现代化的记分牌上,成绩令人鼓舞,却仍还不尽如意。例如,自一九八二年来,山东省益都县的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和个体家庭签订了四十五万个合同、土地征用书和技术合作协议。 然而一家杂志的记者最近作的一次调查表明,许多协议都没得到切实执行。违反合同的情况也屡有所见。 专家们指出,目前,中国司法和宣传部门正在制定大搞法制教育的五年计划。为了真正收到成效,就不能象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和反右运动那样,搞成徒有其表的政治运动。 他们认为,不要只让老百姓听命于制定出来的又一套新的要求,而要给他们独立思考的自由,弄清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应该让他们懂得,在为维护法定权利的斗争中,地位最低下的农民也是能告倒违法而专横的干部的。 但是,即使制定和通过的法律越来越多,中国显然也缺乏与之相应的机构——公安局、法院、无畏而又公正的律师机构——来保证公正的裁决。(下)
第 3 版
1. 观指甲 知健康
【新加坡《联合晚报》十二月二十一日文章】有多种生理及内脏器官的疾病,可以经由观察双手及指甲的情况获知征兆。美国马里兰大学家庭医学中心一位教授华德高华列夫斯基博士,在一部专门研究指甲诊断法的著作中指出,人类的双手和指甲,是一个极度准确的天然健康测量仪,如果懂得如何去观察和判断的话,将可获得疾病的示警,或得知健康是否正常。以下是该书中提出的几种较简单而普通人均能学习使用的诊断法。 (一)将十指的指甲放在强光之下进行观察,最理想的光源是阳光。将手指在强光之下上下移动,如果指甲的表面对强光作出闪耀的反射,那就显示整体的健康处于极佳的状态之中,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完好正常。 (二)健康正常的人,指甲的色泽,应呈现粉红色。假如指甲表面’出现棕色的纵纹,由指尖向甲跟部位垂落,那就显示可能患上发炎性的肠道疾病。又假如指甲表面,出现白色之横纹,是肝脏有病的征兆。另外一种略带棕黄色的线纹,如横过甲尖部位的话,那是肾脏有病的警号。不过,有一点应该留意,就是此类警告性的条纹如果出现的话,将会同时显现在十只手指的指甲上。单独出现在某一指甲上的条纹,并不能作准,它们可能只是由外伤所造成。 (三)指甲上如果出现轻微内陷的坑纹,可能是干癣病的初期病征。 (四)如果指甲顶端及指尖部位,呈现向横扩展的现象,即指尖变得粗阔,那可能是肺部有病的征象。多种内脏方面的病变,亦会有此现象。 (五)留意一种称为“匙羹甲”的指甲内陷现象。指甲的中部向内凹陷,形同一柄茶匙。此种情况,可能显示已经患上糖尿、贫血及营养不良等症。要测试指甲是否内陷,可以将一点水滴在指甲表面,假如水滴停留,而不向旁边流泻,便是“匙羹甲”。 (六)检验一下双手是否震颤。将双手向前平伸,掌心向下,然后把一张薄纸复盖在手背上。如果纸片出现抖动而且震幅强烈的话,那显示可能患上多数性硬化病、伯金森氏症或酒精中毒症。当然一些遗传性的震颤现象,则与该等疾病无关。 (七)要测验血液循环是否有问题,可以把双手浸入一盘冷水之中约一分钟,然后提离水面。通常双手被浸后需要约七分钟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色泽和温度。但假如发现双手复原的时间,较正常为长的话,那就显示血液循环出现问题。
2. 长征新记(八)
蓄意不让毛泽东参加决策过程尚不是问题的全部。这个时期就同其他一些艰难时期那样,毛泽东生病了。 从一九三九年仲夏到那年十月,他都因为得了疟疾而卧床不起,或者没有康复。他的精神很差,而且可能情绪一直很低沉。 这看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主要由他缔造的革命运动,他和朱德创建的军事力量,他在五、六年前开辟的共产党地区,在他主持下建立起来的整套机构,全已落入莫斯科共产国际所派来的那位神秘莫测的代表李德和博古手中。博古骨瘦如柴,戴着厚厚的近视镜。毛泽东已被剥夺了一切重要的权力。政治局反对他。中央委员会也是如此。各种军事机构也由于冷落他而把他排挤在外。他表面上表现得很平静,但内心却象开了锅一样。他并不是不了解力量对比状况,他知道有一股反对李德和博古的强大暗流。当两位重要指挥员——他亲自培养的林彪和长期忠实地拥护他的聂荣臻 ——悄悄走进他在于都的小院,在凳子上坐下来,表示他们是来听取他的意见的时候,他是懂得这意味着什么的。当他们小心翼翼地问他“我们去哪儿”的时候,他是明白他们的意思的。他知道该如何用含义同样隐晦的言语来回答他们。他说:“命令要你们去哪儿,就去哪儿。”他知道命令要他们去哪儿,他也知道这些命令是军事机密。他不愿违背保密规定。此刻还不是说话的时候。那样的时候是会来到的,而且他确信这个时刻不用很久即将来到。 将近五十年以后,聂荣臻回忆了他和林彪那次如何急切地希望打听新行动的消息,特别是打听他们将转移到何处去;而毛泽东又如何坚决不跟他们谈的情形。毛泽东不希望引起人们对他在同原在自己手下的将军策划阴谋的猜测。他不再往下谈了,却提议一同去看一个新办的图书馆。(八)
3. 莫斯科人爱读书
莫斯科人爱读书。在游人如织的公园里,在穿梭往来的地铁车厢中,甚至在买香肠的长队中,到处都有人读书。难怪苏联人自豪地说:“俄国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人。” 在莫斯科的八百多万居民中,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受过高等教育,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受过中等专业教育或不完全的高等教育。因此,读书便成了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崇尚读书 莫斯科是全国的出版发行中心,这里集中了近七十家出版社。莫斯科是个广告不多的城市,然而书籍广告却随处可见,电视和广播平均每天发一次书籍广告,介绍十种新书。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专为爱读书的人举办的知识竞赛节目“何事、何地、何时”。主持节目的是一位有丰富的图书工作经验的老太太,她结合青年读者的特点,提出有关书籍的知识性问题,参加竞赛的人限时当面解答,电视观众也可通过直拨电话参加竞赛,优胜者可获得几本畅销书。 苏联读者于一九七四年成立了“爱书者协会”,仅莫斯科分会就有四十多万会员。分会下设许多“爱书者俱乐部”,举办读者日、文艺晚会、书展、读者与作家会见等活动。每年秋季,各俱乐部联合搞一次大型集会,评比“本年度十本好书”。新旧并重 书店是联系读者与书籍的枢纽。莫斯科有二百三十多家书店’其中综合性书店占一大半,其余的是二十家专业书店、十七家旧书店和四家“邮购书店”。此外,还有直接为图书馆服务的四家中心图书配发处:科学图书馆、大众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配发处。全市书店营业额每年都在一亿卢布以上。 莫斯科市中心有几家有名的书店。加里宁大街上的“书籍之家”是全国最大的书店,年营业额达八百多万卢布,其次是基洛夫街的“书籍世界”,营业额超过六百万卢布。铁匠桥街和阿尔巴特街是莫斯科图书事业的发祥地,普希金、高尔基和卢那察尔斯基等文化界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这里至今仍有不少旧书店吸引着读者。 所有书店都开架售书,并设旧书部,收购、定价和出售都有统一标准,十年以上的算“古书”;十年以下的算旧书,以原价五分之一的价收购。全市旧书部年营业额达一百万卢布。全市还有三十七家以书换书的图书交换站,一年交流十多万册书。书荒严重 苏联出的书虽多,但书荒仍很严重,尤其是文艺书籍和儿童读物,尽管这两类书占出版的书籍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五,有些紧俏书的发行量已达几百万册,如《普希金全集》一次就印一百万册,仍满足不了需要。 莫斯科人平均每人每年购书十五本,百分之九十五的家庭有私人书库,藏书量比国家图书馆总藏书量高好几倍。 莫斯科人的买书经验是:一旦看见书店有人排队,甭去问书名,排队就是了,准是人人抢的畅销书。 (海晏)
4. 巴黎亚裔侨民中文报《欧洲日报》
【法新社巴黎十二月五日电】这里的报界出现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出人意料,它竟是一家中文报纸《欧洲日报》。该报出版三周年,报道独家新闻和国际新闻。 该报已经发展到每天发行一万五千至二万份,每周出五期,读者为法国、英国与荷兰的亚裔侨民。 该报在伦敦、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的唐人街设有重要的办事处,报社的活动首先是从那些地方不声不响开始的。 消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以前的“船民”,许多记者和编辑是从东南亚的共产党国家逃出来的,他们目前在欧洲开出租汽车或在餐馆干活。 该报社长尼古拉斯·德鲁兹说,他们提供有价值的、可靠的内幕新闻。一些独家新闻登在头版,如一位前红色高棉领导人在巴黎遇害的消息就见诸一版。 这家报纸用两家通讯社的消息’还雇了十几名记者,每期出十二至二十页,内容侧重国际新闻、体育、娱乐和金融等方面的消息。 法国新出版的刊物大多数要过五年才能盈利,但是《欧洲日报》社长说,该报收支竟在一年之内平衡了,目前亏损不大。 这家报纸很有些名气,伦敦、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等地要争取亚裔侨民的选票的政治家都讨好该报。报社的一条走廊上挂着里根、撒切尔夫人和手持该报的前法国总统德斯坦的照片。
5. 铁的新性能--流动性
【塔斯社莫斯科十二月二十六日电】对铁这一金属似乎已进行过全面的研究,而且自古至今被人类所利用,然而苏联冶金专家发现了它的新性能:具有类似液体的能力——流动性。现已成功地查明,如果掺入氢气,铁便开始流动。 同时铁能长时间流散,直至出现熔化温度。专家们学会了用改变室内氢气的压力和建立一定的温度差的方法来控制金属的“自发”流动。
6. 拉美国家盗窃文物成风
【厄瓜多尔《新闻日报》十二月十六日报道】收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珍贵文物成了许多人的嗜好,有些收藏家不惜制作假文件、走私和窃取这类珍宝。 纽约市是陈列、拍卖和收集文物的神秘世界,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过不准非法进出口珍贵文物的声明,但人们可以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地随意出卖。 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盗窃文物成风,一到夜晚,许多人就带上铁铲、铁锤、小锯等去名胜古迹、博物馆行窃,秘鲁印加帝国时的大量稀有文物被盗。 买者并不在意文物来路是否正当,唯一关心的是真假。 最近在纽约拍卖了厄瓜多尔古代纯金战士像,卖价十万美元,而金像价值四千至六千万美元。
7. 罪犯脚印取样新法
英国一家公司研究出一种取下残存在地毯等物上的罪犯脚印的新技术——「静电取样法」。对于罪犯作案后残留在木板、金属、塑料等表面上的脚印,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用该法仍能取下来。 这种方法的原理很简单:电荷能吸引薄棉花纸碎片。 取样时,把一层塑料薄膜铺在与脚印一起残存下来的尘埃的痕迹上,再在薄膜下面插上一片金属板,然后,给塑料薄膜通以高电压,在薄膜上取下脚印的结构形状。 目前,英国国内的几个警视厅已开始应用这一新技术破案。
8. 过滤有害粉尘新技术
瑞典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能消除石棉及其他有害粉尘的高性能过滤装置。该装置的中心部分是过滤器,也是采用国内发明的产品。 该装置是一种完全封闭式的细微粉尘处理系统,它通过旋风器实现高速流通,并用与旋风器组合一体的稳定器来消除百分之九十八的粉尘。
9. 伤残人用塑料车椅
澳大利亚制出一种伤残人用的新式塑料车椅。它由内藏电池作动力,可以上下调整座位的高低。 这种折叠式车椅根据塑料挤压成形的特点设计而成,具有坚固、量轻和造价低的特点。用两把改锥就能调整座椅的位置。(徐新明编译自日本《最新技术情报志》一九八五年第十二期)
第 4 版
1. 约婉卡和铁托遗产
据南通社和南斯拉夫报纸报道,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通过《关于与约·布·铁托生活和工作有关的公物管理法》。该法规定,凡铁托总统生前任职期间所接受的礼品和使用过的其他公物均属于社会财产,这些财产将由联邦法律指定的专门机构管理。 南斯拉夫联邦司法部长博·克拉伊纳在联邦议会作说明时说,议会之所以通过这项法律,是因为铁托遗孀约婉卡提出,“与铁托的生活和工作有关的大部分公有财物都是铁托的个人财产,应由继承人处理”。约婉卡提出的继承对象几乎包括铁托生前所使用的一切:诸如贝尔格莱德铁托总统宫邸、布里俄尼铁托官邸以及其他官邸中的一切什物、万加岛上的葡萄园和果园、国内外授予铁托的勋章、铁托使用过的汽车、汽艇、马车、藏画以及国内外赠给铁托的全部礼物等。为对这一切取得继承权,约婉卡已向有关法院提出诉讼。 联邦议会通过的上述铁托遗产法规定,铁托生前“作为赞扬和荣誉的象征赠予约·布·铁托的颂书、奖状、按力棒、档案材料、馈赠礼品、纪念品、铁托的狩猎物、收藏的艺术品以及铁托履行国家和社会公职时使用过的其他物品,均属公有财产”。据南通社和库姆罗韦茨铁托高级党校校长伊·拉仓称,铁托生前曾表示,他的‘‘一切物品均属于社会”。他唯一的作为布罗兹家族的私产传下去的愿望就是买回过去他父亲卖给别人的一小片葡萄园。 一九八○年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按照宪法规定已指定专门委员会管理铁托生前使用过的德迪涅铁托总统官邸以及其他官邸、别墅、休养地中的财物。德迪涅铁托官邸已辟为“铁托纪念中心”,其中包括铁托生前的工作间、住宅、工具房、铁托墓和礼品陈列馆。铁托去世后,在联邦主席团的建议下,从一九八○年七月起约婉卡即领取相当 于联邦主席团主席工资的月薪(十七万二千第纳尔,约合六百美元)。同时在约婉卡的要求下,从一九八四年开始已为她建造一所新的住宅,造价约三十三万美元,将于最近竣工,供其终身使用。联邦政府还决定,除约婉卡的个人支出外,其住所的一切费用,包括取暖、照明、电话、服务员、汽车、司机、警卫等,都从联邦预算中支付。 此外,约婉卡还有权使用铁托总统官邸中的衣物、鞋类、皮毛物品、地毯、首饰、器皿、电视机、收音机、照相机、打字机、绘画、雕塑、书籍、家具等。 关于铁托的私人财产问题已由贝尔格莱德有关法院审理。经铁托遗产调查委员会断定,属于铁托个人财产的有现款、版权和私人动产。 关于版权的审理已经结束,铁托著作的版权已由铁托财产继承人约婉卡及铁托的儿子扎尔科和米绍分享。继承人还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有关出版社补偿价值达数千万第纳尔的版权。(王森)
2. 英首相仪容顾问因功封爵
英国女王的元旦授勋名单中,有一个人是多年为撒切尔夫人当仪容顾问的戈登 ·里斯。 君王授勋,奖赏有功于国的臣民,本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但在现今英国,一年两次(元旦和君王生日)的授勋名单,决定权在首相,仅用君王名义而已。 里斯有“撒切尔风度塑造师”之称。人们评论说,撒切尔夫人十年前曾象一位上了年岁的家庭主妇,而如今虽年过花甲,却依然风韵焯焯。雍容而又不过度华贵,庄重但不显老相,内心是“铁娘子”而谈吐却温善柔和,这一切都是与里斯的贡献分不开的。 现年五十三岁的里斯,十年的以“公共关系专家”(即宣传专家)的身份,给刚刚当上保守党领袖的撒切尔夫人充任顾问。他让她改掉高嗓门尖叫的习惯,保持稳重拖腔和适中调门,辩论中从容沉着,对付新闻记者不窘不急,在电视摄像机面前不要仰靠沙发,而要身躯向前微倾,含笑收颌。他为她的演讲稿润色,连遣词造句也处处留心效果,例如,马岛战事期间,在他建议下,首相不称“我军将士”而说“我们的孩子们”,以示亲切。 在里斯的总调度下,一批美容专家为撒切尔夫人精心效力。她每四个月烫发一次,微曲后梳,成为人时的“达拉斯发型”。眼睑整容以除去皮肤松弛,但逗点式眼角已成特定标志,不宜更改。换上一副门牙,以免一笑嘴瘪,笑时不要大张嘴而露牙龈。化妆,用“柔和秋色”作基调。珍珠项链下系一个松软蝴蝶结,保持女性魅力。服装用深色,式样大方而又优美,如此等等。 仪表姿态,是西方政治家一大要素。撒切尔夫人已宣布要三次连任首相,自然还有倚重这位顾问的时候。 里斯功勋卓著而封为爵士,似乎应是顺理成章,但持反对意见者争辩说,爵士者,应功在国家,不应功在某一个人。话是这么说,其实翻开历年授勋名册看看,在位首相为那些替自己当权出过力者请赏,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本报特约记者程克雄伦敦来讯)
3. 瑞士未来女总统
【新加坡《联合晚报》十二月二十三日报道】一九八五年的十月二日,当伊莉莎白·屈巴被选为瑞士的议会议员并进入联邦委员会后,便奠定了她有朝一日成为瑞士总统的基础。瑞士的政制是这样的:联邦委员会由七位议员组成,任期四年,任满后自动续期,直至自动退出为止。他们也是不同部门的首长,管理不同范围的国家事务,总统的任期为一年,由这七位议员轮流担任,换言之,每位议员都会有坐上这高位的一天。 伊莉莎白的政治生涯始于十多年前,她初任一处只有四千七百人口的小镇的议会成员,她的业绩彪炳,替小镇争取到地下铁路线,由苏黎世直达,还兴建了中央暖气工厂,每年节省五十万吨的燃料。很快,她就被选为市长。 这位现年四十九岁,语气温柔及外貌平易可亲的未来女总统,处事的态度冷静而圆滑,在清一色男士的瑞士政坛,她聪明地运用了女性天赋的温婉,平息争执,她擅长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在瑞士政坛,这是有利条件。 这位瑞士女性,在瑞士的说德语区长大,修读法律,能说英语、法语,丈夫汉斯·屈巴,是商业律师,年收入高达九十万瑞士法郎。伊莉莎白现任司法及警务部长,目前她急于要处理的,是难民事务。她的执政格言是:“亲民比处理部门工作还重要。”这句话,可猜出她的亲民政策,便是她赢得支持的原因之一。
4. 诗琳通:多才多艺的公主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题:多才多艺的盖珥——记泰国公主诗琳通(记者刘培芳) 「我并没有刻意去找对象,也没有刻意不去找。我目前的生活很充实,很有安全感,并不觉得需要结婚。」 「我每天清早五时便起床,时辰一到好象总有一种力量把我推下床,然后我便有做不完的事情要做。每晚很迟才入睡,这是个坏习惯。睡眠不足常使我在会议中打瞌睡。」 「我不觉得自己的身份和任务有什么与众不同。就象一个生意人的子女需要帮忙父亲料理业务一样,我也协助父母分担各种任务。」 这是在我国访问的泰国公主诗琳通对自己的婚姻、日常生活与工作以及自己身为公主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言谈间,自然流露了她的活泼、坦率、趣致和平民化作风。 三十岁的诗琳通公主虽然体格比一般女性壮实,而且有点男儿气概,但她谈吐斯文雅静,气质秀逸温婉。 诗琳通公主是泰王普密蓬的次女。由于普密蓬的大女儿数年前嫁给美国一位平民,不再成为皇室的一员,诗琳通便被升级为大公主。她也是一位嗣位公主,在泰国目前的宪法下,假设她的哥哥王储哇集拉隆功不继承王位,她身为大公主有权继位。 泰国是个农业国,泰王与泰后致力于泰国农村的生产改革工作,并关心农民福利的改善。诗琳通已成为他俩的得力助手。她说,多年来,她经常陪同双亲到泰国各地农村考察。大部分的时间里,她都不在曼谷的王宫,一而是在泰北,东北和泰南农业区的行宫中度过。 诗琳通说,泰国农民人口很多,农村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种植稻米最重要的就是水利灌溉的问题。她参与由王室组织的医疗工作队,为贫穷的农民提供免费医疗卫生服务。此外,她也负责农村辅助基金计划,协助训练农民的子女掌握美术工艺的技能。 诗琳通公主在朱拉隆功大学念书时,是一位非常活泼和杰出的学生,主修历史考获文学士荣誉学位时,因成绩卓越获得金奖章。后来,她又继续进修东方语文,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她还兼职在朱拉隆功大学和陆军训练学院讲授东方语文的科目。 这位公主爱好阅读和写作。她每到一个国家访问回国后,必振笔自书,记下对那个国家的观感。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踏访龙的国土》(中国印象记)和有关印尼、马来西亚、日本和欧洲各国的访问记。目前,她正执笔写有关澳大利亚的观感。她还计划写一本新加坡的印象记。 她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顽皮透顶的盖珥》深受泰国儿童欢迎,中国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将这本书译成中文时,诗琳通还亲自执笔以中文写前言。盖珥是诗琳通的笔名,即「玻璃镜」的意思。书中所写其实是她自己的童年生活记趣,书中的彩色插图还是诗琳通自己画的呢。 想不到诗琳通竟会说起华语来。她是在一九八一年访问中国时,开始学习华语的,只不过四年时间,她便对答如流。她的华文老师是曼谷中国大使馆的一位官员。 公主云英未嫁,大家当然关心她的婚事,问她有没有结婚的计划。她说:「一个人怎能让别人安排应该和这个某某人、或是那个某某人结婚?」 「你的意思是说,你将自己决定找谁作你的生活伴侣?」我这样问公主。 「我并没有去找,也没有不去找。」公主心直口快又一次逗得我们大笑起来。 她说:「一般来说,女人结婚是为了寻求安全感,我有数不尽有意义的工作与我作伴;更有许多美好的理想占据我的思维,这些不但使我不觉得寂寞,而且感到活得很充实,很有安全感。所以目前我不觉得有结婚的需要。」
5. 充满感情的女权斗士
【美联社达卡十二月二十八日电】艾尔沙德夫人新近成了孟加拉国最有影响的女权运动斗士。 电视屏幕上,人们看到艾尔沙德夫人站在一个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少女后面说,她丈夫的军政府将为妇女伸张正义。 这位举止优雅的第一夫人说:“罪犯将要受到严惩。我们必须保护妇女的尊严,不然,我们的国家就谈不上繁荣昌盛。” 这一讲话意在表明,对于孟加拉国军法首席执行官艾尔沙德将军来说,穷人和被蹂躏的人是很重要的。这一讲话还想表明,艾尔沙德夫人是该国最有影响的女人,这一点谁都能看得出来。 艾尔沙德总统说:“她是一位充满感情、很有心计的母亲。但凡她认为必要,就会动手去做。”他还说:“她不去时装展览,而到百姓中去。回来后就向我讲述所见所闻。” 艾尔沙德夫人作出安排,帮助被污辱的受害者,主持孤儿的婚礼,谴责勒索彩礼的恶习。她主持地区性节日的开幕仪式,发起宣传宗教美德的运动。 本月初,她正式担负起第一夫人在政府中的职务。总统府内设立了办公室,并配备了工作人员。孟加拉国第一次为它的第一夫人安排了这一职务。 第一夫人过去在这个穆斯林国家很少露面,几乎从未为人听说。 她在乘坐直升飞机巡视全国的时候,提出要搞计划生育。 五月份,一场吞噬了一万一千多人的旋风过后,她向灾民分发衣服、药物和食品。 穷苦妇女几乎天天都去她家中拜见她。她把衣服送给那些衣衫褴褛的请愿者;有时给他们一台缝纫机,帮他们赚钱维持生计,或者给予一些钱钞,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或让孩子不致失学。 四月前,艾尔沙德夫人发起一项运动,来对付那些使人破相的罪犯。结果,孟加拉国制定了一项新的法律,对此类罪犯要判处徒刑、无期徒刑,宜至死刑。 艾尔沙德夫妇对于谣传她梦想成为政治人物的说法坚决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