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2-10

第 1 版

1. 广大人民支持改革并努力解决新问题

【纽约《美洲华侨日报》十二月七日文章】题:美对华政策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改革(原编者按:本报特约记者若思,最近就中国经济改革问题采访了大西洋协会的高级研究员韦尔海姆。大西洋协会是美政府外交和经济政策的“智囊”机构,最近刚发表《今后十年的对华政策》,受到美政府的重视。韦尔海姆是该文件的组织人。)    在采访时,韦尔海姆对中国目前进行的经济改革表露了信心。他认为这场改革在中国国内已得到包括军队、政府、工商界以及广大人民的支持。他补充说,中国大多数人已接受了这场改革,并把它看成是历史的必然性。    韦尔海姆在谈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当注重教育的民族。它能迅速地适应一个新秩序对教育所产生的迫切要求,而其他一些缺乏教育传统的民族则不然。    这位中国问题专家说,中国很善于通过教育程序来实行改革。他认为,中国社会能够自行演变以适应历史的需要,虽然这种演变过程中免不了会有痛苦。    在谈到军队对经济改革的态度时,韦尔海姆指出,中国的军队自四九年以来始终是忠实于中国的政权的。支持新的开放政策显然是符合军方的利益的。    “当我翻阅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履历时,”韦尔海姆说,“我发现他们都曾在某个时刻为国家作过战。他们是极其精忠报国的。他们希望看到中国强盛,而国家强盛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军力强大。”    韦尔海姆认为,中国的改革将会继续下去,因为社会各阶层,包括军界、政界和工商界,都因之而受益。    他认为如果利远远大于弊,那么极少一些消极的方面不足以构成反对的势力。    在回答改革是否会因物价上涨与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才而受挫时,韦尔海姆说,“当你提出这个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没有别的路可走。如果你不喜欢新的改革,难道你希望回到旧制度去吗?”    韦尔海姆认为,大多数中国人宁愿面对新问题,努力解决新问题,而不是回到旧状况中去。    韦尔海姆说,在他近几年来对中国进行的三次访问中,他看到了各界人士态度上的变化。    他认为人们对正在进行的变革感到异常的振奋。

2. 日报希望中苏扩大交流对亚洲稳定产生好影响

【日本《朝日新闻》十二月八日社论】题中苏领导人往来的影响    苏联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决定今年内访华。这是自一九六九年柯西金总理访问北京以来时隔十五年之久的苏联领导人访华。    中苏两国的社会制度虽与我国不同,却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两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修复关系,是件好事。我们希望它在国际政治上引起良好的反应,并对亚洲的稳定产生好影响。    中国政府当局人士已经表示希望苏联副总理访华有助于扩大两国在贸易、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关系。    中苏贸易近三年来连续迅速增加。中苏两国在十一月底已就明年度的贸易额达成协议,为三十六亿瑞士法郎(约合十六亿美元),比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六。    双方还将研究增加记者交流人数问题,也将增加留学生和文化交流。就是说,中苏两国虽然在政治上互相严厉地指责,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扩大交流却符合双方的利益。似乎可以认为,这也是为改善政治关系作准备。    中苏通过经济交流进一步搞活两国的经济,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并不是不利的事情。中国已经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路线,它以日美等西方国家为经济交流的主要对手的结构,目前不会改变。    我们希望中苏扩大交流也有助于缔造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是完全可能的。    阿尔希波夫在五十年代曾以经济顾问的身份住在北京,帮助中国建设经济。现在身为苏联经济工作最高领导人的阿尔希波夫,同中国领导人陈云等有亲密的交情。对中苏蜜月时代有共同回忆的这些人,将一面重叙旧好,一面畅谈将来的交流。这一点象征了目前中苏关系的一个侧面。    据说,苏联副总理还预定到中国首都以外的地区旅行。阿尔希波夫将如何对待中国因实行生产责任制和改革经济体制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现实呢?    工作效率低和市场经济死气沉沉,拖住了苏联经济的后腿。熟知这一点的阿尔希波夫对过去亲自提供过经济合作的邻国的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呢?这是耐人寻味的。    我们希望,中苏接近有利于两国的民众,也有助于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3. 日共反对召开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二月七日电】出席《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编辑部在布拉格召开的会议的日共代表团团长、日共中央政治局副委员长村上弘在布拉格会议上代表日共表示:“日共原则上反对在目前情况下召开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他还表示,布拉格会议不应讨论召开世界共产党会议的建议。    村上弘说,“日共仍然支持一九五八年创办《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所遵循的决议精神:杂志应当成为各国共产党交流思想和经验的共同刊物,而不应当成为发布指示的机关报”。村上弘表示,日共主张取消《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解散杂志的编辑部。

4. 克里姆林宫的愤怒和失望

【路透社莫斯科十二月七日电】苏联《真理报》今天报道了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共产党高级官员会议上发生的愤怒的争执。外交官们认为,这篇报道表明克里姆林宫感到愤怒和失望。    西方外交官说,《真理报》对这些争论的报道坦率得异乎寻常,这表明克里姆林宫对一些较小的外国共产党不准备缩小它们同莫斯科之间的分歧感到恼怒。    这家党报说,这次历时三天的党的理论工作者会议已于昨天结束了,会议谴责了日本共产党代表的发言,该党代表在东西方加强军事力量和阿富汗问题上抨击了莫斯科。    该报还表明,英国共产党代表在发言中对苏联正统的思想提出了异议。    举行这次会议是为了讨论《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月刊的工作,该月刊登载各共产党的文章,但是,却一直恪守莫斯科的政治路线。    西方外交官说,《真理报》的这条消息大概还旨在向苏联的党员暗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召开世界共产党或欧洲共产党会议。    《真理报》说,日本代表村上弘反对会议起草的最后文件,因为其中有几点与日本共产党的看法不一致。《真理报》指出,他坚持认为莫斯科应对国际紧张局势负部分责任,他抨击苏联干涉阿富汗。《真理报》说:“他的立场引起许多与会者的坚决反对。”    外交官们说,莫斯科希望召开一次新的国际会议以努力团结共产主义运动,但是《真理报》表示目前这样做是没有希望的。

5. 印度毒气泄漏事件引起欧洲一片恐慌

【美《纽约时报》十二月七日报道】题:毒气泄漏引起欧洲紧张(记者塔利亚布发自波恩)    本月二日,印度一家杀虫剂工厂的毒气泄漏,造成大规模死亡。这事在欧洲引起一片恐慌,因为欧洲的规模巨大的化学公司所属工厂,每日生产大量的剧毒药物,而这些工厂又往往建在人口稠密地区。    涉及毒气的灾祸通常都会使西欧人紧张不安。年迈的人会回忆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使用毒气而造成的惨剧。再者,苏联集团和西欧武装部队都在欧洲贮存着大量的军用毒气,而旨在削减或禁止化学武器的谈判又毫无结果。拜尔公司是西德一家大化学公司,它在欧洲的两家工厂就生产在印度的博帕尔泄漏出来的那种甲基异氰酸盐。    本月五日,关心生态平衡的绿党要求氨基甲酸酯的生产和运输全部冻结。    绿党说,博帕尔发生的灾难突出说明“追求利润”的化学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危险”,并抨击多国公司把基本化学品的生产转移到第三世界的一些地点。    法兰克福的化学工业界负责人说,拜尔公司看来是生产甲基异氰酸盐的唯一一家欧洲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贝齐埃尔的公司利用甲基异氰酸盐制造杀虫剂,不过它是从美国得到这种化合物的。贝齐埃尔是法国南部一座拥有八万五千人的城市。    联合碳化物公司在意大利办了两家工厂,一个在意大利北方的卡莫尼卡,一个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卡塞塔。不过该公司说,它在那两家工厂里只生产供电炉用的石墨。    当博帕尔工厂出事的详细情况传到欧洲后,化学工业界的专家们倾向于怀疑所造成伤亡是否完全由于甲基异氰酸盐所致。    西德专家们说,所说的受害人的症状似乎表明,甲基异氰酸盐、碳酰氯和盐酸都起了作用。    碳酰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用作军用毒气,若干欧洲化学公司都生产这种产品,以便用来制造杀虫剂。据说,在苏联集团和西欧各国武装部队贮藏在欧洲一些场地的化学武器中,就有这种物质。

6. 西方外交官认为:契尔年科对美态度有变化

【路透社莫斯科十二月五日电】(记者:伍德)西方外交官今天说,苏联主席契尔年科似乎已作出重大努力恢复同美国的缓和,并可能旨在使这一点成为自己执政的特点。    他们在评论这位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就东西方关系发表的一系列和解讲话中最新的一次讲话时说,苏联对华盛顿的态度有重大变化,而且似乎是契尔年科本人亲自这么做的。    一位外交官说:「契尔年科现在所做的一切是谈论同美国的关系,并使苏联在谈论这个问题时采用了明显友好的新调子。」    契尔年科在会晤美国实业家哈默时发表了对华盛顿关系的最新一次讲话,当时他表示,如果武器控制取得某些进展,他赞成尽早同里根总统举行首脑会谈。    一些外交官说,苏联显然是在今年十月里根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举行会谈以后的某个时候决定改变其政策的,这个行动可能是说明苏共领导集团内部存在不和迹象的原因。    外交界军备控制专家说,克里姆林宫改变主意的主要原因是,希望阻止里根尚未成熟的「星球大战」太空武器计划的实施,因为莫斯科可能担心,在这个方面,苏联在技术上可能敌不过美国。

第 2 版

1. 希望增加《外国人看中国》的报道

张家口读者孙长贵同志最近给本报来信说:“我是《参考消息》的长期订阅者。我阅读贵报最重视、最关心的是外国人对我们祖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评价,每当我读到外国人对我国各项成就赞扬并表示钦佩的文章,总有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觉得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实在了不起。如果《参考消息》没有这方面的报道,肯定大为减色。我想,贵报的大多数读者都有我这样的心理。因此,希望贵报从激发人们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的角度来考虑,适当增加有关外国人评价中国的报道。”    本报经常收到像孙长贵同志这样的来信,对《外国人看中国》专栏在人民群众中所起到的良好作用,给予积极肯定和热情赞扬,并建议多刊登一些这方面的材料。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本报决定从明年起适当增加这一栏目的稿量。

2. 中国城市为改革之风打开了门窗(上)

【美国《新闻周刊》十二月十日文章】在中国农村,几乎处处可以听到人们提起他的名字,几乎处处可以看到农民的笑容。邓小平重又恢复了中国的家庭农业,给了占中国十亿人口中五分之四的仍以土地为谋生手段的人一个深受欢迎的致富良方。现在,这位政治家正在将他的注意力转向中国的城市。这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然而或许也是一项最终会得到更大报偿的工作。    邓小平两月前在一些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即兴的讲话中所概述的“这类革命”,很可能预示了中国将实行自北京升起五星红旗三十五年以来影响最为深远、持续时间最长的改革。邓小平讲话后没有几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改革作了详细说明的经济计划。    “贫穷决不是社会主义”——目前官方就是这么说的。几十年关得死死的、堵得严严的中国城市,突然向彻底变革之风打开了门窗。    北方港口大连,是半年前北京指定的率先吸引外资、外贸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四十一岁的大连副市长说:“我们的产品全是老产品。一个城市必须高速和有效地生产出质量最好的产品。”这位副市长和其他大连官员已制订出规划,    将一片三十平方英里荒芜的沼泽地和农田变成工业区,区内将修建五百家采用先进技术的工厂,六家旅馆,从业人员将达五十万,占大连目前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    新近宣布为“开放城市”的所有十四个城市,都是以前外国设立过“租界”的地方。但是谁也不愿意让象上海一家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的时代重现。    当然,所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一个衰落无能的帝国,而是一个受到严密控制的国家。这些沿海城市根据北京于一九七九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经验制订的新法规,提供了一些令人满意的好处——降低公司所得税率,特殊机械和原材料免征关税,以及有限地开放中国的国内市场。但是,他们不会让人们白占便宜。湛江一位官员说:“是的,法国人又来了,但他们现在是在互利的基础上工作。”如今法国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正在附近的东京湾油田勘探石油。    上海欢迎你来参观、采买和销售,或者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开办你自己的工厂或餐馆。这种邀请出现在中国各地。而在三十年前,除了极少数幸运者外,对于所有人来说,一个基本规则就是:(上)

3. 旧金山近年来大大加强同中国的联系

【英国《金融时报》十一月十五日报道】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正利用北京政府放宽外贸政策的机会,来加强它作为美洲同中国进行贸易的重要门户的地位。    由于旧金山市有大批中国血统的居民,加上它濒临海洋的地理位置,近年来它同中国的联系已大大加强了。旧金山商会的官员们指出,近年来该市已建立了许多有关中国事务的咨询机构。旧金山的几家大银行和其他国际机构目前都设有专门与中国作生意的部门。    旧金山市长黛安·范斯坦率领代表团去中国访问的一个因素,就是旧金山早已同上海结成姐妹城。她此次访问是请上海在旧金山建立对美贸易总部。广东省已同美方签订了一项合同,规定广东省在旧金山设立一个永久性贸易中心。    旧金山港口当局还同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上海分公司签订了一项为期四年的合同,以便扩大这两个港口之间的航运业务。

4. 中国农民掀起淘金热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二十四日消息】自从一九七八年政府允许个人开采金矿以来,中国农民掀起了淘金热。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各省和自治区,有四万多农民从事个体淘金工作,还有大约四万农民在地方政府和集体经营的小规模金矿劳动。    八万农民淘金的结果,使过去几年中国黄金的产量大大上升,年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十点二。另外,淘金不仅吸收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而且也使许多农民短期内富裕起来。辽宁省营口县的一个村庄,从事开采金矿的七十六户农民在去年一年就开采出大约六十八公斤黄金,年人均收入三千元,是全省农民平均收入的大约十倍。    允许农民个人开采黄金的一个目的,是缓和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国家的财政困难。另外,政府打算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使黄金的产量达到一九八○年的两倍。不过,问题是由于允许自由开采黄金,黄金走私的情况增多了。在过去三年里,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的海关扣压的黄金超过四百六十公斤。    【时事社十一月二十三日消息】由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一些地方的中国农民掀起了淘金热。    中国当局说,近几年中国的黄金产量增长很快。今年到十月底就已经超过了全年指标。    在到本世纪末的现代化计划中,能够在短期内赚取一笔钱的淘金热,今后将会进一步高涨起来。

5. 坦桑尼亚电影公司总经理姆博托表示:希望中坦加强电影合作

【本报讯】达累斯萨拉姆消息:坦桑尼亚电影公司总经理埃里·姆博托最近表示希望同中国加强电影合作。    姆博托曾两次访华,一九六七年曾在坦桑尼亚驻华使馆任文化参赞半年。他认为中国电影的特点是健康和富有教育意义。    他谈到坦中两国电影合作可以采取的形式很多,如坦桑派人到中国电影制片厂,帮助把中文对白译成斯瓦希利文并配音;中国也可派人到坦桑尼亚电影制片厂,帮助把坦桑影片从斯文翻译成中文。    他说,一些欧洲国家,包括苏联的电影工作者曾到坦桑合作拍片,希望中国也来合作拍片,其中在坦桑的费用由坦方负责,拍成后送到中国去洗印。    他说,坦桑刚开始自己生产影片。他希望能从中国进口一些影片。

6. 漫话花粉及其医疗效果

【香港《文汇报》十二月四日文章】题:花粉与花粉食品(作者:徐玲珠)    七十年代初,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在从事花粉商品性研究和生产。以后,只不过间隔几年时间,国际上就掀起了一股花粉热潮,花粉食品在许多国家问世。瑞典皮肤学家把花粉食品用于美容,日本把花粉食品用作营养佳品,法国国立研究中心将花粉用于抗衰老和延年益寿,巴黎防痨院报道花粉是助长儿童发育机能的好食品……花粉的神秘作用,犹如一种强大的诱力,吸引着人们去揭示它的奥秘。奇妙的物质    其实,人们对花粉并不陌生,且不说几乎人人都见过花粉,不少人一定还吃过花粉干菜中的金针菜,实际上是百合科植物萱草的花蕾,内含有大量花粉;蜂蜜中也有许多花粉;用菊花泡茶,茶中也有菊花花粉;芳香的桂花、玫瑰,蔬菜中的油菜花、韭菜花,都含有花粉。可见,花粉作为食物,在我国早就存在。    花粉含有哪些物质?自古以来,人们虽有研究,但直到发明了显微镜,人类才第一次看到千姿百态的微小的花粉粒。之后,研究人员采用各种分析手段对花粉的组成进行测定,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已初步认识到花粉中含有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活性酶。近十年来,花粉研究进入了开发应用阶段。根据各方面的报道,蜜蜂采集的混合花粉含有以下物质维生素B1、B2、B6、B12、C、D、E、K、叶酸和泛酸:色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等二十一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钙、磷、铁、铜、钾、铝、锌、锰、钠、镁、锑、硒、矽和硫等十四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五十种以上的天然酵素酶和辅酶(如淀粉酶、葡萄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以及生长素、抗生素和糖分。其中有些物质至今还未搞清。    法国国立研究中心的某研究员曾将花粉中主要氨基酸的含量与常规营养食物进行了比较,证明花粉中主要氨基酸的含量竟是牛肉、鸡蛋的四至六倍。更奇怪的是,若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模拟花粉的各种成分进行人工组合,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人工组合物达不到天然花粉的生物效应,通俗地说,即不能为人体所吸收,在内不能参与或大部分不能参与代谢。专家们经过苦心研究,了解花粉中的活性物质——酶和辅酶,积极参与了人体的代谢活动,但对其作用机理至今知之甚少。广泛的疗效    不少研究人员把花粉用于临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二十五届世界养蜂会议上,有人报道,花粉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脂症患者服用花粉,每日三次,每次一匙,连服二十天后,血清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含量均有降低。    罗马尼亚一九七五年第十期《蜂产品》杂志报道:花粉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良好,患者食后头痛、心不在焉的症状消失,睡眠、记忆和精神状态好转,生活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增强;轻度的精神抑郁综合症患者食用花粉后,自觉症状好转,忧郁情绪改善,生活能力恢复。    《蜂产品》杂志还报道,有人在运动员的普通食物中加入花粉五十克,然花粉前后的代谢水平,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及各器官的功能状态。测定结果,运动员服用花粉后,身体状况明显改善,训练欲望、运动量和做功量均有提高,心理和生理的疲劳极限也有提高。    巴黎防痨院给营养缺乏症和身体虚弱的患儿服用花粉,一至二个月后,红细胞数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血红蛋白含量平均增加百分之十五。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隆德大学的医疗所给前列腺功能紊乱的患者长期服用花粉,发现能帮助改善前列腺功能,防治前列腺肥大和尿潴留。    奥地利维也纳妇科医生用花粉治疗一般药物不能奏效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后测定服用症,也获得较好效果。    花粉为什么会有如此广泛的疗效呢?科学家们发现,花粉除了具有高度平衡营养和生物学效应,以及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外,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和特种抗菌素,这些物质是产生药效的根本因子。    专家们还对各类花粉所含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它们各自的药效。山楂花粉可作为强心剂,是一种神经系统平衡剂和止痛剂,可医治头昏、忧虑、心悸,又可缓和血液循环功能紊乱。荞麦花粉有防治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能防治中风,保护毛细血管。洋槐花粉是一种健胃剂和镇静剂,可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静脉曲张。苹果花粉能预防心肌梗塞,有抗衰老作用。水飞蓟花粉有保肝作用。栗树花粉有补血作用。矢车菊花粉可利尿、抗风湿。欧石楠花粉对膀胱炎,尤其是前列腺炎有良好作用。油菜花粉对静脉曲张性溃疡有效。虞美人花粉可治咳嗽、支气管炎,它也是一种镇静剂。橙树花粉有强壮健胃作用。蒲公英花粉能用于利尿,百里香花粉可加速血液循环。椴树花粉有镇静作用……    有人也许担心,医学上有一种因花粉而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人吃了花粉食品后,是否也会过敏呢?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花粉研究已有相当长的时间,花粉作为一种新的食物源开发,没有大量的动物模型和临床统计数据是不会投入商品性生产的。再说迄今还未发现有人因食花粉而引起过敏,至于由风传播引起的过敏,是通过人的呼吸道而发生的。

第 3 版

1. 日科学技术厅长官岩动道行文章:《科学技术政策的课题与展望》

【日本《新国策》半月刊十月十五日一期文章】题:科学技术政策的课题与展望作者:日本科学技术厅长官岩动道行日本科学技术的现状    一九八二年度,日本科研投资的总额为五万八千八百亿日元。顺便提一下,美国为十九万二千五百亿日元,苏联为七万一千七百亿日元。    从科研人员的数目来看,日本为三十四万二千人,每一万人当中有二十八人从事科研工作。而苏联每一万人当中有五十三人从事科研工作。在美国每一万人当中有三十人从事科研工作。由此看来,科研人员的比率仍然是美国和苏联的高。    科研投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日本是百分之二点七左右,与美国基本相同。我认为,科研投资至少要占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三,而且要把它作为第一目标来努力实现。    在日本,民间的科研投资占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六。也就是说,国家的科研投资占百分之二十四。我们必须尽量增加国家科研投资的比率,特别是必须把重点置于基础领域。在欧美国家中,民间科研投资和国家科研投资的比例各占二分之一。今后的政策方向    日本因引进科学技术而达到了今天这样的水平。但是,现在已不是引进科学技术的时代,而已进入了创造的时代。    与此同时,日本的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是必须由自己设想、自己实践的时代。今后必须以这种认识来推进科学技术政策。    今后必须把科学同哲学、科学同宗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已成为在自然科学同人文科学密切合作的情况下发展尖端的、具有创造性的崭新科学技术的时代。关于原子能开发工作    日本以和平利用原子能为前提,而且以安全性为大前提,推进原子能发电,并把它作为开发脱离石油和代替石油的能源的重要支柱。    关于原子能发电,正在建设中的核反应堆有十一座;供电能力为一千一百二十一万千瓦,另外,正在筹建的核反应堆有六座,其供电能力为五百万千瓦。并计划在下北建设使铀的浓缩加工、再处理、处理放射性核残料等三个环节集中到一处来进行的设施。关于宇宙开发    前不久已决定,在本世纪内约发射五颗人造卫星,这些卫星要以本国技术为基础来进行研制。    关于火箭,不久将制造出两吨级的。在明年度的预算中要以此为开端。今后研制火箭,将以百分之百地实现国产为目标。关于海洋开发    科学技术厅已建成“深海二○○○”号勘探船。目前“深海二○○○”号正在相模湾和三陆海面进行基本调查。今后还将在冲绳海域进行调查。但是两千米这一深度还不够,必须建造能潜入六千米深的海中进行作业的船只。    目前正在建造“海洋”号海中作业船,并已开始进入扫尾工作。乘坐“海洋”号,人类本身就能进入三百米的深度。它有助于建造海中各种建筑物和海中牧场等设施。已决定从明年五月开始使用“海洋”号海中作业船。关于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是本世纪最后的而且是最重要的革命科学技术。它包括生物工程、遗传基因重组和细胞融合等。农业也应通过有效地运用生物工程来开创新局面。对于生命科学来说,重要的是保护和研究资源。

2. 两位法国女作家分获两项最高文学奖

据港报报道,法国龚古尔和雷诺道奖评审团,十一月十二日宣布把两项法国最高文学奖颁发给两位法国女作家。一位是小说《情人》的作者、七十岁的玛格丽特·杜拉斯,另一位是小说《地位》的作者、四十四岁的阿妮·埃尔诺。    《情人》一书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殖民时代的印度支那,描写一位少女同一名富有的中国人之间的一段情史。《情人》实际上是玛格丽特本人自传体的回忆录。    作者的原名是玛格丽特·多纳迪欧,一九一四年四月一日生于越南西贡附近。她出身于一个与贫困挣扎的教师家庭,年仅四岁父亲就去世了。她于十八岁返回巴黎后,在法国殖民部工作,一度加入法共。    雷诺道文学评奖团又认为《地位》是一部优美动人的小说,文字朴实、纯洁、流畅、富有诗意。该书旨在描述社会上令人心碎的景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作者家庭及个人生活的自述。书中人物有她的父亲——他省吃俭用,从农业工人转到城市的工厂,后来还开了一个咖啡店。他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女儿终于成为现代文学的教师,但竟然否定了养育她的双亲。她父亲一九六七年去逝。(肖)

3. 莫扎特十二岁谱写的交响曲将第一次在丹麦演奏

【美联社丹麦欧登塞十二月一日电】在一首失踪的交响曲在一份古老的城市档案中发现差不多三年之后,丹麦的这个城市准备让世人欣赏一下这首乐曲。一些专家认为,这首交响曲是莫扎特十二岁时谱写的。欧登塞将邀请全世界研究莫扎特的专家和音乐评论家,在十二月九日到这个城市的现代音乐厅,欣赏二百五十年来第一次演奏的这首长达十五分钟的交响曲。    该市官员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次音乐会和出售这首交响曲的录音以及出售关于发现这份没有署名的手稿的一部电视片,能给这个城市的默默无闻的管弦乐队带来好处。

4. 英国电影院生意每况愈下

【美联社伦敦十一月二十七日电】虽然英国的电影业日益兴旺,可英国电影院的生意却每下愈况。    英国电影业现在每年摄制五十部电影,电影院现在正在接近每周放一部新电影的水平。    在二十年代初,英国人是世界上最爱上影院看电影的,而现在差不多是一年才去一次。在一九八三年,去电影院的人数为六千四百四十万人次。而今年头四个月的统计数字表明又比去年减少了百分之二十,这个数字对于有五千六百万人口的英国来说,还到不了平均每人一年去电影院一次的水平。    独立电影院联合会秘书廷·帕特纳说,电影院之所以赔钱,是因为现在百分之三十的英国人自己拥有录像机,再则就是英国的经济危机使人们手头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加上美国的电影发行者对《星球大战》和《外星人》这些影片向英国电影院索价过高。

5. 波向个人和集体颁发万达·华西列夫斯卡奖

【本报讯】华沙十二月六日消息:据波兰《共和国报》今天报道,波兰五日向三十多个个人和集体颁发了万达·华西列夫斯卡奖金和奖章。华西列夫斯卡是波兰当代著名女作家。这是波兰第一次颁发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这种奖。    这个奖是由波苏友协总理事会颁发的,用于奖励“有助于加强波苏友谊和普及苏联知识的科学活动、艺术创作、政论和社会倡议”。这次获得奖金的有作家、文学翻译家、雕塑家、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等。此外,还有一些图书出版单位获得了华西列夫斯卡奖章。华西列夫斯卡(一九零五年——一九六四年),在一九三九年希特勒军队进入波兰后到苏联,以波兰语写作。二次大战时领导苏境的波兰爱国者联盟。她的著名中篇小说《虹》早在一九三四年就由曹清华翻译出版,在中国出过多种版本。    她的女儿埃娃·华西列夫斯卡也是作家,现任《苏联文学》波文版总编辑,也被授予华西列夫斯卡奖章。她从莫斯科来此参加了授奖仪式。

6. 法苏重申对南极条约所承担的义务

【路透社巴黎十一月三十日电】法国和苏联今天重申了它们对南极条约所承担的义务。法国对外关系部的一位发言人称这一条约是对“世界和平的一项杰出贡献”。    在莫斯科,苏联的官方日报《真理报》说:“根据南极条约而建立的和平与合作区域,可作为一个良好范例,同时也可促使在地球上的其它地区达成类似的协议。”    这项于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日签署的条约中止了人们对这块冰冻大陆的领土要求,并保证该条约的十六个签约国——其中包括法国、苏联、英国和美国——只在那里进行和平的科学研究。

7. 里根称赞南极洲条约是一个极成功的条约

【美新署华盛顿十一月二十八日电】美国总统里根今天称赞南极洲条约是抱有「不同政治观点」的国家如何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能够通力协作的「一个杰出的榜样」。里根在该条约鉴定二十五周年(十二月一日)之前写给在南极洲工作的科学家和考察站人员的信中说,所有的国家都能「为这个重要的条约系统取得的成就及其表现的生命力而感到骄傲」。里根的信中称这个协议是一个「极成功的条约」。

8. 苏将派出第三十一个考察团去南极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十六日电】第三十个苏联南极考察团已经准备就绪。首批成员不久将乘三只内燃机船离开列宁格勒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部分考察队员将从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乘飞机前往南极。    一大批科学家将继续做以前在靠近韦德尔海的南极西部广大地区已经开始的工作。

9. 挪威组成大型南极考察团

【苏联《消息报》十月二十五日报道】挪威人再次准备向南极挺进。这一次,是最近二十五年来头一次由一大批科学家和专家进军南极。考察团由一百多名挪威人组成,由著名的极地考察家奥拉夫·奥尔海姆率领。他已是第十一次在南极洲登陆了,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国际考察小组。现在,他要领导一个最大的挪威考察团。

10. 南极洲正成为世界争夺的重要对象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一月十九日专稿】第七大陆南极洲(比美国和墨西哥加起来还大)正在迅速地成为国际争夺的重要对象。    联合国连续两年把注意力转向南极洲的所有权的问题。最近制定的《海洋法条约》促进了主要由马来西亚领导的有关南极洲的运动。    利害关系是很大的:人们认为南极洲是矿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宝库。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苏联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他们决心要使这块巨大的、冰封雪冻的、战略地位重要的、矿藏富饶的不动产不受联合国管辖,如果可能的话,不受联合国的监督。    自从一九五九年以来,这块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面积五百一十万平方英里,即地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一直由《南极洲条约》十二个最早的签订国管理着,后来又加入四个新“俱乐部成员”。    这项条约的基本内容是使南极洲非军事化,规定、协调并监督该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    不过,这项条约没有解决南极洲的法律地位问题。它只是简单地冻结了各种各样的领土要求。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挪威、澳大利亚、法国以及英国已经对南极洲提出了领土要求。    苏联不承认任何领土要求,并保留它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美国也否决了全部现有的领土要求,并主张它自己可以自由进入整个南极洲。    《南极洲条约》也没有解决由谁来开发南极洲矿藏的问题和谁能从中受益的问题    下一次协商国会议预定于明年三月在巴西利亚召开。观察家们可能会看到这个组织中那些想敞开论坛的国家(鸽派)和那些不想敞开论坛的国家(鹰派)之间发生公开分裂。迄今为止,鸽派(挪威和新西兰)及鹰派(智利、美国和苏联)尚未能商定他们是否应接纳其他国家。南极洲造就了奇怪的伙伴,因为苏联与美国、英国与阿根廷都象亲密伙伴一样行事。    预计中国在近期内将成为第十七个正式的协商成员国。许多非洲人不信任这个特别俱乐部,它至今只接受了一个非洲国家:南非。秘鲁很快将成为放弃其非协商成员地位的第一个国家。以表示它对非协商成员不参加决策过程的不满。

第 4 版

1. 两霸争夺拉·甘地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十二月三日电】英·甘地总理被害几周以来,美国和苏联都在抢夺有利位置来讨好她的儿子和继任人拉吉夫。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虽然英·甘地之死是一个悲剧,但它为美国在拉吉夫确立起自己的政策之前改善同印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机会之窗。”    美国官员们希望,甘地总理预定一九八五年访美之行。这也将给两国关系来一个推动。    苏联则正想方设法把这个窗口关死。    外交界人士说,美国国务院正在研究同印度“改善关系的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办法”。    在先后顺序清单上居于优先地位的是一项关于技术转让的协议。一些人士说,这个协议已非常接近于达成了。    据认为,在西方受过教育的拉吉夫对这项协议很感兴趣。他对于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使他得到了“计算机先生”这个绰号。    在拟定这个协议的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是美国担心这些高级技术机密(其中包括有关计算机的技术机密)会传给苏联人。    美国也期望增进美印贸易,据信甘地和他的顾问班子也赞成更多地依靠自由企业来发展经济。    美国今年已超过苏联,成为印度的第一贸易伙伴,预计,双方的往来贸易将超过四十亿美元。美国在印度的投资正在增加,目前已超过五亿美元。但是,官员们说,为了给西方实业家到印度访问、工作和投资提供更大方便,可能要对一些规定进行修改。    另一方面,印度官员也希望看到美国对印度纺织品和其他商品所加的限制有所改变。    已经任命但尚未上任的外交秘书罗梅什·班达里最近在印美联合贸易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说,“如果期望我们放宽政策,那么发达国家不仅应该在口头上而且应该在行动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印度官员说,他们希望美国支持世界银行这样一类的国际金融机构增加对印度的贷款。    但是,长期同印度友好的苏联也在奋力保持它的地位。    苏联还通过盛赞拉吉夫死去的母亲来争取拉吉夫的好感。    尽管印度争取尽可能多地在国内生产防务装备,但它仍然认为,苏联是向它提供军事装备的最经济,最可靠的国家。    根据最近达成的一项协议,允许印度生产先进的米格29型飞机,这种先进飞机在苏联军队中还没有使用过。    印度防务分析家认为,苏联的支持是一个重要的砝码,可以用来对抗美国对印度在这个地区的两个主要对手——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支持。    外交人士说,美国不大可能会走到牺牲巴基斯坦来同印度改善关系的地步。

2. 苏《真理报》一些读者不同意称苏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

【苏联《真理报》报道】《真理报》的许多读者一再要求报纸解释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一部分读者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反映了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困难。    基辅的一名工人别洛乌索夫说,在书籍中,「社会主义」这个词经常与「现实的」、「发达的」和「成熟的」定语连用。他问道:「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定义如此之多?」    「发达社会主义」和「成熟社会主义」,是意义相同的两个概念,但是,从一些来信可以看出,对它们的理解常常遇到较大的心理困难。克拉斯诺达尔市有五十年工龄的宣传员特鲁索夫来信说:「我认为,把「发达的社会主义」、「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写进苏共纲领新修订本是不合适的。任何正式文件或纲领都无法对社会主义这个阶段的建设作出规定。」莫斯科读者伊格纳坚科写道:「是否可以认为,在我国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如果说我们的社会还处在这个长期阶段的起点的话?」    编辑部不能同意上述观点。第一,对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都不做任何限制。第二,「发达社会主义」概念本身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它是由列宁第一次提出来的。在苏共二十四大、二十五大、二十六大的决议中,发达社会主义概念成为苏共对内政策方面的现行方针的理论基础。在近几年来的党的文件中作出了重要的结论:我们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长期历史阶段的起点。

3. 埃塞俄比亚寻求西方援助

【法新社亚的斯亚贝巴十二月二日电】国际上对埃塞俄比亚饥荒所作出的反应,使这里的马克思主义政府开始同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美国突然成了世界上对这样一个其意识形态不受美国欢迎的国家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    除了美国以外,还有几个欧洲国家和日本的部长、议员和其他高级官员络绎不绝地来到亚的斯亚贝巴,前往受灾最重的提格雷省和沃洛省的一些地区进行视察。    意味深长的是,会见埃塞俄比亚的国家元首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已经成了例行公事的一部分,这位国家元首过去以很难见到而著称。    美国一个国会代表团的访问第一次导致出现了将使华盛顿和亚的斯亚贝巴之间消除争端的可能性,这场争端就是要对一九七四年埃塞俄比亚革命后实行国有化的美国财产赔偿大约三千八百万美元的问题。这里的一位可靠人士说,埃塞俄比亚打算继续作出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话,美国除了紧急救灾外,还可能在其它方面提供援助,埃塞俄比亚还打算明年发动一场广泛的“外交攻势”,特别是在欧洲。    然而,尽管埃塞俄比亚希望扩大国际接触,它还是希望仍然是苏联的一个忠实的马克思主义盟国,关于这一点,这里的官员们感到高兴的是,华盛顿并没有为紧急提供差不多一亿美元的粮食援助而提出任何政治条件。

4. 意大利金融界大丑闻

【安莎社米兰十二月三日电】今天在米兰开始对金融家米凯莱·辛多纳进行第一次审讯。据认为,辛多纳是近十年来意大利发生的最大一次金融丑闻的中心人物。对他的指控是,制造意大利私人银行一九七四年无力支付二千五百八十亿里拉(相当于当时三亿零四百万美元)的假账,使该银行因违法而倒闭。    辛多纳今年六十四岁,曾因使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破产而服刑二十五年,在罗马和华盛顿签署引渡罪犯的新条约后,他被从美国引渡到意大利。    辛多纳原是一个精于搞不动产投机的小小税务员,六十年代初迅速成为一个拥有庞大经济帝国的人物,在国际金融界颇有名气。    他的慷慨大方和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使意大利政界人士和梵蒂冈人士刮目相看,他还通过秘密手段资助各党派,轻而易举地博得了它们的青睐,与它们结成一团。    辛多纳的垮台同他的上升一样快速。一九七三年,他开始倒霉。当时,银行稽查员发现他好些违反银行法规的行为,他挪用两家信贷银行的资金,通过其在卢森堡和瑞士的公司对外投资,搞交易所投机活动,在国际市场上开展汇兑业务,使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发生倒闭。他逃到美国。

5. 美陆军拟销毁过时化学武器

【美《纽约时报》十一月二十二日文章】题:要求陆军销毁化学武器    一个科学和技术专家小组今天表示赞成正在拟订的销毁陆军的绝大部分过时化学武器的计划。但是该小组要求尽可能早日销毁,以便减少渗漏或爆炸的风险。    该小组估计,要销毁百分之九十的过时化学武器,可能需要花费二十亿至四十亿美元和十至二十年的时间。    这些战剂至少有十六年之久,是在一九六八年停止生产化学武器之前生产的其中一些战剂已有四十多年。最危险的化学品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的持久神经毒气和非持久性的沙林毒气。这两种毒气杀伤力都很大。这些化学武器还包括引起严重糜烂的各种芥子气毒剂和催眠毒气。    该小组说,现有存货中“最危险的武器”是M55火箭,主要是因为它装有致死的神经毒气并且已经有导火索、爆炸装药和发射药。    该小组说,试验表明,如果一个火箭爆炸,那就可能引起在同一个圆顶弹药库的其他火箭爆炸,因此有可能增加也许会释放出来危害工人或公众的战剂的数量。    该小组赞成陆军把销毁作为一种处理方法的抉择,因为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并且可以用来销毁所有化学战剂。它指出,国会不准向海洋里倾倒,化学中和程序复杂,每种武器需要的程序都不一样,核爆炸会在“严重的地理和政治方面造成很大障碍”。

6. 更正

本报十二月六日第四版《西德将用三十亿美元搞军事现代化》一稿的标题及文内题目、导语中的数字系误译,均应为“三百一十亿美元”,特此更正。

7. 图片新闻

印度总理拉甘地的第媳玛尼卡在北方邦竞选集会上(美联社图片)

8. 世界和务天气和报纸要目(十二月九日)

波恩(阴2—7℃)《总汇报》:希腊否认阻拦欧洲共同体会谈    莫斯科(雪-7—-5℃)《消息报》:美国反对比勒陀利亚政权的抗议浪潮日益高涨    伦敦(晴间多云7—10℃)《星期日泰晤士报》:劫机犯在飞机停飞时扬言要杀死更多的人质    巴黎(阴2—5℃)《世界报》:外交部中的一场麻烦重重的人事更迭    (合众国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