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09-28
第 1 版
1. 日本报纸评论说:中英协议具有深远意义 和平方式值得大书特书
【本刊讯】东京九月二十六日消息:日本各大报今天的晚刊都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中英草签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消息,有的报纸还发表了评论。 《每日新闻》说,归还香港谈判的结果,在世界殖民地解放史上产生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在一百年的历史中,英国官吏与中国群众发生冲突,流的血并不少。在最后完全以和平的方式商定把殖民地交出来,这将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可以说,正因为社会主义中国培育了强大的力量,才使这个困难的问题和平地得到了解决。 文章说,在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实现了主权的恢复,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这件事情的办成功,对邓体制以及邓小平本人所期望的建国方向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 《东京新闻》说,中国避免了单独发表香港政策的事态。在归还香港问题上,中国最大的目标在于归还主权和行政权,其他问题并不拘泥,英国方面也作出了让步。对中国来说,归还香港后的下一个政治目标是台湾的统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必要让台湾看看在归还香港的中英协议书中是怎样为维持香港的现状费尽了心血。 《朝日新闻》说,谈判不到两年时间,就解决了归还主权的问题,这是因为香港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性,良好的中英关系;中国的现代化政策起了作用。中英双方一致认为动摇香港的地位在国际上是一个损失,这成为促进归还香港谈判的动力。如果说,归还主权谈判的最大因素是“相互尊重互让的精神”也不过分。撒切尔夫人作出归还主权的决断,邓小平保证五十年内维持现状,在这种让步的背后,有一种大局的判断,即繁荣的香港的存在,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是非常有利的。
2. 英外交大臣说协议能经受时间考验
【法新社伦敦九月二十六日电】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爵士今天说,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草案,是英国从中国那儿“可能得到的最好协议”。 杰弗里爵士在纽约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电视采访时说:“对香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协议,是符合中国政府和我们自己政府利益的。” “这是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协议。” 杰弗里·豪强调指出:“我认为抱有信心的真正原因,不仅是因为这是一项非常详尽的有国际约束力的协议,而且首先是由于这个事实,即它是一项符合双方利益的协议。”
3. 南斯拉夫报纸说:中英协议在国际关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南斯拉夫《政治报》九月二十六日报道】题:香港回归中国 人民大会堂里的今天上午十点是一个历史时刻:草签了中国和英国达成的协议,即关于英国把对香港的主权移交给中国的“联合声明”。 关于移交香港主权的协议,对中国来说是重要的。这一协议自然是以类似的方式更迅速和更容易地使台湾和平回归祖国的模式。 【南斯拉夫《战斗报》九月二十六日报道】在北京隆重草签中英协议这一事件在国际关系史、尤其在中英关系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一百四十年前,当中国特别软弱和闭关自守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武力和入侵开始使它“开放”的时候,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关于收回香港的协议是在中国强大和向世界开放的时候才有的。
4. 西方分析家说中英协议是大陆台湾统一行得通的样板
【路透社伦敦九月二十六日电】(记者:斯图尔特)人们认为,今天草签的关于资本主义的香港归还共产党中国的协议是英国外交的胜利,使北京的地位提高,对台湾来说则是一个预兆。 西方分析家们一致认为,这是英国能够期望的最好的协议,这表明了北京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地采取行动,这是台湾和大陆中国重新统一的行得通的样板。 他们说,如果中国人想争取一千八百万西方化的台湾的中国人的话,他们通过表明资本主义同共产主义可以共处能够得到既得利益。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远东部部长布里奇斯博士说:“中国人希望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发挥重要的作用。 “香港将是他们的橱窗。他们要表明,他们是可以信赖的,他们缔结协议以后是会恪守的。” 分析家们说,香港于一九九七年归还中国的谈判获得成功,这可能对关于英国另两个前哨基地直布罗陀和福克兰群岛的争端产生影响。 西方外交官说,人们将认为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对于英国首相玛·撒切尔来说是对外政策方面的一个胜利;这项协议可能会促使她在直布罗陀和福克兰群岛问题上采取较为通融的态度。 英国官员说,这些问题是不可相互比拟的,直布罗陀问题和福克兰群岛问题是两个单独的、与此无关的问题。 西方外交官们说,鉴于——用一位欧洲国家使节的话说——“英国人手中可打的牌不多”,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做的这笔交易比大多数人所预料的好。 另一位分析家说:“这是外交上的一个胜利,没有动用炮舰,没有哪一位政治家发出威胁,只是使用了平常老一套的秘密外交而已。” 有些分析家怀疑,香港繁荣的资本主义能否在中国人的统治下持续五十年。 不过,如果中国想说服台湾与大陆共命运,它将不得不使这两种制度完好地保持到下个世纪。 布里奇斯说,他认为,北京在商定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时是顾及到了台湾的。 布里奇斯说,邓显然相信,那些在台湾生长的人对北京的敌意将比他们的先辈少一些,并且会比较容易接受统一。 西方外交人士说,北京不希望吓跑在香港的中国人,引起难民出走。英国已明确表示,它将不会接受大量来自香港的难民。
5. 英政治家普遍欢呼英中协议草签
【美联社伦敦九月二十六日电】题:英国政治家普遍欢呼协议草案的草签 英国议员普遍欢呼中英达成的关于香港前途的协议草案的草签,虽然有些议员对关于保留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保证是否能够得到遵守表示怀疑。 英国中间派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前外交大臣欧文说,这项协议的条款是“所能制定出来的最好条款”。但是他又说:“这项国际协议是否能坚持下去、香港是否能继续保持繁荣的决定性因素,是英中关系的深度和力量。” 各党组成的香港议会党团主席布莱克说,他相信他在执政党保守党内的议员同事将会欢迎这项协议。布莱克表示相信这项协议不会被违反。 布莱克说:“政府终于取得一项将对联合王国和中国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我想,这项协议将成为一项在国际法上具有约束力的有效的协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间派自由党的外交发言人约翰斯顿欢呼中国同意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政治制度,说这是“很大的、确实具有历史意义的让步”。
6. 英国人对英中草签协议反应平静英报说协议大大超过预期成果
【共同社伦敦九月二十六日电】英国国民对草签归还香港协议文件反应平静。他们担心中国方面今后有可能“改变态度”,也担心有可能从香港逃出大批难民。但大多数人对英国政府经过坚韧不拔的谈判,为在一九九七年归还香港之后得到各种具体保证而作出的努力,对中国方面显示的灵活性,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星期日泰晤士报》说: 长达两年的对华谈判引起了国民的关注,但作为其结论的协议文件,“大大超过了开始谈判当初所预期的成果”。 英国方面所以给予如此肯定的评价,主要是因为英国已成功地使中国方面把它作出的归还主权后的香港,同现在一样自由这样一种笼统的口头保证,尽可能地变为具体而又个别的保证。 人们对中国国内有些人叫嚷要以武力夺回香港的那场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对此,英国政府采取的态度好象是说,“只有相信中国的诚意”。
7. 西方外交官说台湾当局心神不安 担心协议对台湾人产生吸引力
【美联社北京九月二十六日电】(记者:葛锐克)中国作出的关于在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之后还要保护香港自由经营制度的保证,使得共产党对另一块他们想收回的资本主义飞地——台湾承担了执行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的义务。 外交官说,中英关于香港在英国过十三年租借期满之后归回中国的协议,是北京为驱散台湾人对“一国两制”概念的疑虑的战略的一部分。 这位西方外交人士说:“中国报纸的评论表明中国正在采取一种开明的态度。这既是对香港,也是对台湾说的。” 一位亚洲的外交官说,中国想让协议对台湾起到一块磁铁的作用。那里的人们仍对中国的意图存有疑虑。 北京的外交官推测,国民党对协议的否认为的是掩盖他们的一种担心:担心共产党会把协议兑现,会证明“一国两制”的概念是正确的。 一位外交官说:“国民党心神不安,担心这一种做法也会对台湾人产生吸引力。”
8. 台湾“行政院长”和“外交部”扬言不承认中英香港问题协议
【中央社台北九月二十六日电】行政院长俞国华今天恳切的告诉港九侨胞说,“黑暗之后,必见黎明”,只要侨胞们提高警觉,勿为中共所愚弄,更要团结奋斗,与我们同声相应,港九地区一定会回归中华民国的怀抱。 俞院长今天代表中华民国政府与人民,对英国与中共就所谓香港前途达成“协议”,沉痛表示了我们“绝不承认”的立场。同时对港九侨胞也发表关切的谈话。 【路透社台北九月二十六日电】台湾说,它不承认今天在北京草签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 外交部在一项关于香港一九九七年回归北京的协议的声明中说:“中共是个叛乱集团,没有权利同外国缔结任何协议。” 今天发表的声明说:“我们感到痛心的是……英国和中共在不顾香港人民希望保持其经济繁荣和民主制度的情况下达成了一项关于香港未来地位的协议。” 外交部说,已经组成一个政府高级特别委员会来制定措施,以帮助香港的中国人保持他们自由的生活方式,帮助那些拒绝共产党统治和想在台湾定居的人。
第 2 版
1. 香港报纸纷纷就中英草签联合声明发表社论
《明报》说,中英对协议均感满意,中英会谈本身就表现了中国的诚意和合作;《新报》说,我们以兴奋的心情,期待协议草签带来好日子;《华侨日报》说,二十六日是中英两国历史上一块重要记程碑,香港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本刊讯】香港九月二十六日消息:香港各报今天就中英草签协议纷纷发表社论,分别摘要如下:《明报》社评:《揭开新娘头上的霞被》中英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今天上午十时在北京草签。中国方面对于这个协议是很感满意的,赞扬英国的诚意和合作。 英国方面也感到满意。他们认为中英会谈本身,就是中国方面诚意和合作的表现。在会谈过程之中,中国方面表现得很有耐心和节制。最重要的是,协议中详尽的列明了香港人的各项基本要求。 香港虽没有作为谈判一方而参加会商,但港人的利益是全面照顾到了。 今天是揭开新娘头上霞帔的日子,我们虽还没有见到新娘的真面目,但双方家长和媒人不断声称“包你满意”。我们当事人自然盼望一见之下也果真满意。《新报》社评:《中英开创香港历史的新页》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是香港脱离英国重新回归中国的决定性日子。中英两国代表约定今日在北京签字,整个香港嗣即进入回归祖国的新时代。 我们应特别指出,中英达成香港协议,固然基于两国一种良好的友谊关系及更好的合作前景,但协议生效后能否保持香港稳定繁荣,将在很大程度上有赖香港人对前途的信心和努力。因此,九七前后,中英两国须加强合作;尤其是北京,要以更多实际行动来信任港人及证明中国要使香港现状确保不变。 我们今日实应以兴奋的心情,期望协议草签后带来好日子,并为中英两国以友好精神共同洗脱香港那段可憾历史及开创合作的新局面而举杯庆祝。《华侨日报》社论:《历史记程碑·命运转折点》今天是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在中英两国历史上是一块重要记程碑,在香港历史上更是掀开了一篇新页。 这一项中英有关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虽然仍有待于中国人大与英国国会通过始能作正式签署,但解决了中英之间一百多年的一个历史问题,亦决定了香港居民今后的命运。 故今天无论中英两国与香港居民都是一个大日子。 至于五百多万香港居民在今天的感受,在会谈的两年内,经过中英两国领导人的解释、表态与保证,已能以期望、审慎与冷静的心情,迎接今天的来临。《快报》社论:《历史转折的时刻》中英双方今日上午十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有关香港前途的“中英联合声明”的草签仪式。这既是香港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也是香港投向中共的倒数开始。由此而引起的深远影响与真正效果,只有留待未来事实加以确证。 但五百万香港人的自由、民主、人权与福祉,却因此而面临政治冲击与现实考验。
2. 奥地利《新闻报》报道:香港经济繁荣 当地人对前途乐观
【奥地利《新闻报》九月二十五日报道】题:香港经济的繁荣(记者:埃·霍尔发自香港) 尽管经过几乎一百五十年之后,英国人将于一九九七年把香港的主权交还中国,但这块英国直辖殖民地目前的经济增长达百分之八是相当可观的,人们一直还在造摩天大楼。 奥地利也在分享这种繁荣:今年奥地利的出口可能增长不少于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人们估计今后的前景也是很好的。 专家们指出,特别是欧洲人加强了在香港投资并以此部分地弥补了资本外流。他们显然不担心在一九九七年之后,他们的财产会有什么损失。如意大利和法国刚开办了一家生产玻璃玛赛克瓷砖地板的合资公司。欧洲人也企图从香港出发进一步打入红色中国市场。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身最近也在香港经济中投入了大量的钱。中国银行不久前提供了一笔约合七亿先令的贷款(约合三千三百六十万美元)用于扩建香港的地铁。日本人也继续在香港投资,美国企业不想从香港撤走。总的说来,香港的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前途是乐观的,因为它对北京有着巨大的意义。在中国的出口统计中香港居第四位。一九九七年后,香港可能仍然是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和金融场所之一。 目前,香港的气氛很好。股市有了回升,但地价仍然受遏制。港币在一九八二年秋天受到过很大的削弱,现在有了恢复。
3. 港投资市场对中英草签联合声明反应良好
【香港《文汇报》九月二十六日报道】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草签前夕,本港投资市场预早作出良好反应,股市经过两日调整后,掉头上升,恒生指数重越一千关口,并创出今年五月初以来的最高纪录,而港元冒着美元在国际汇市大幅反弹,兑美元继续上升,近七点八官定汇价,并达致近月来的最高水平。 股市昨日先稳后升,恒生指数重返一千大关,升一九点四一,报一○一○点二三收市,创今年五月二日以来的最高点,交投保持畅顺,全日四会总成交额是二亿五千八百六十一万元。 昨日,每百美元兑港元汇价大部分时间贴近联系汇价水平,徘徊于七八○点五至七八一之间。 在美元兑其他外币回升的带动下,港汇指数昨日急升零点四,报七十四点零。
4. 香港同胞对中英草签联合声明反应热烈
【美联社香港九月二十六日电】对于中英两国关于英国在一九九七年撤出这块殖民地之后,坚决保证维护它的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的协议,香港今天反应热烈。 香港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姚有庆说,这项协议“既现实又好”。他说:“这是在目前情况下,我们所能够希望的最好协议。”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讲师彼得·陈博士说,这项协议表明了中国保持香港繁荣与稳定的“诚意和决心”。 市场分析家马克·蒂尔说,这项协议“肯定会增强”香港的信心并预示着外国公司的资本投资会增加。 【路透社香港九月二十六日电】(记者:布朗)香港居民今晚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公布了事关他们前途的中英协议草案,从而结束了他们焦急地希望知道一九九七年英国离开香港后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一位办事员说,“我们现在可以松一口气了。当事情没有定下来时,人人为前途担心。现在事情至少清楚一些了。” 一位家庭主妇说,“我宁愿持乐观态度。看来协议是再好不过的。他们还会提出什么别的要求呢?我相信中国要采取的,正是香港希望它采取的行动。” 实业家们说,中英协议中没有什么出人意料之处。一位房地产巨头说,“人们对协议的总的反应是持赞同态度。这项协议有助于恢复房地产市场。” 非官守议员李鹏飞说:“这是一项非常好的协议,是香港人可以接受的协议。”
5.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的历程(下)
从第七轮会谈起,会谈在良好的基础上进展。中国代表团表现最大的诚意,英方也持认真的态度,双方逐项讨论各有关问题。除了不能容许把香港变为独立的政治实体,不能侵犯国家主权之外,中方对九七年以后香港的各项安排,都采取了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合情合理态度,英方代表团亦采取明智的态度。 会谈有了良好的基础。一九八四年四月中旬,英外相豪首次访华,中英会谈取得了重大进展。豪访京后在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会上明确表示,“期望九七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在香港的管治,那是不切实际的。”这也显示,会谈最大的障碍扫除了。 从第十二轮会谈起,会谈内容集中到十三年过渡期的安排问题。为了保证过渡时期香港的稳定繁荣,为了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能顺利交接,中方建议在协议达成后成立一个常设机构——中英联合小组。经过双方讨论,至八四年七月底,豪再度访华,双方达成了成立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协议。会谈再一次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八四年八月起,双方代表团主要是就土地、国籍、民航问题进行会谈,同时各自成立了工作小组,增加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加紧对两国联合声明及附件的文本作最后的修改审核工作。 由于中英双方工作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待解决的问题亦一一寻求到了解决方案。转瞬又到第二十二轮会谈,双方最后终于订定于八五年中,互换批准书。九月十七日,双方代表团就全部文件达成协议,并正式呈交双方政府审阅。 剩下来的,就是协议的签署了。九月二十六日草签,明年初正式签署。明年六月互换批准书之后,中英联合声明及其附件就会正式生效。 香港问题,终于在双方本着友好精神的基础上寻求到妥善的解决。主权回归,繁荣自当更胜今昔,中英关系也在香港问题获得解决的基础上进入新的高潮。(下)
6. 香港《文汇报》就香港问题答读者问(二)
问:英国侵占香港岛的经过是怎样的? 答: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其根据是一八四二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这个条约是英国侵华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 英国夺占中国沿海岛屿,蓄谋已久。十八世纪末年,英国使节就向清朝提过割让海岛的要求,遭到严正拒绝。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十九世纪初对华鸦片走私贸易的扩大,英国侵占中国海岛的要求更加强烈了。首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于一八三四年就提出夺占香港岛的主张。鸦片走私商人如威廉渣甸(怡和洋行创办人之一)等,更是侵占香港的狂热鼓吹者。 一八四○年,英国为了破坏林则徐等所主持的禁烟运动,悍然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入侵中国。次年一月,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威胁广州。清朝大臣琦善在恐吓下擅自与英国订立《穿鼻草约》,答应割让香港及赔款。但是,中英双方的政府都没有承认《穿鼻草约》,清廷还下令将擅自割地的琦善革职锁拿。英方一方面推翻《穿鼻草约》,另一方面却于一八四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强行武力占领香港岛,在岛上升起英国国旗,随后便张贴布告,硬说香港岛已归英国所有。 一八四二年,英国继续扩大侵略战争,英军直迫南京城下。清政府屈辱求和。这年八月二十九日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第三款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但这已是在英军强行占领港岛一年半之后了。 问:英国侵占南九龙的经过又是怎样的? 答:南九龙,指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英国侵占南九龙是又一次侵华战争的结果。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已夺得的利益还不满足,于一八五六年发动新的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且联同法国一起出兵,于一八五八年一月侵入广州。 英国为了适应其扩大侵略的需要,早就觊觎水深港宽的南九龙。港督包令于一八五九年三月写信给英国殖民部,强调占据九龙的必要,要英政府“采取措施获得这块土地的割让”。于是,英政府重施先武装占领再迫签条约的手法,于一八六○年三月以“找寻住宿营地”为借口,派英军开驻尖沙咀一带。随后,身在英法联军占领下的广州的清朝两广总督劳崇光,被迫签字将南九龙“永租”给英国。 但英国政府还不罢手,于这年七月初,密令英方全权代表额尔金,要他取得“九龙半岛的完全割让”。英法侵略军接着进兵北京城下,清政府在武力胁迫下,于十月二十四日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额尔金根据英政府指示,在谈判中提出了割取南九龙的要求,清政府屈辱接受。根据该约第六款的规定,南九龙由租借地变为割让地。(二)
第 3 版
1. 法报介绍西欧三个科研合作机构
【法《世界报》八月二十九日文章】题: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合作的样板 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欧洲航天委员会,以及欧洲原子能委员会是三个地理范围完全不同的大合作系统,它们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也截然不同。还有不少小范围的合作,它们常常局限在两、三个国家的范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成功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创建于一九五三年,座落在日内瓦的郊区,它是由反对国家色彩问题的科学家们建立的。 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使十三个成员国花费了很多钱。这十三个成员国有联邦德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西班牙、法国、英国、希腊、意大利、挪威、荷兰、瑞典、瑞士。它在一九八四年的预算为七亿零一百万瑞士法郎,是按各成员国的国民总产值分摊的。 但是,这些开支也带来了成果。战后,在欧洲是没有粒子物理研究的,现在它已可以和美国相比了。一九八三年有两项重大的发现,这就是W和Z粒子。 现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正在建造电子学和应用物理学实验所。该所的费用达十亿瑞士法郎,将在八十年代末可以工作。欧洲原子能委员会的困难欧洲原子能委员会是根据罗马条约建立的,由布鲁塞尔的官员管理。它的主要研究中心设在意大利的伊斯普拉,它的名声不好,既费钱又不出成果。 现在,欧洲共同体的这个研究机构总算时来运转了,它可能将在JET计划方面取得成功,它是欧洲研究热核聚变的装置,一年前它在英国牛津南面的卡勒姆开始工作。JET计划是在预定的期限内建成的,没有过多地超支,它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样板进行的,它的开端很好。它每年的预算大约在七亿五千万法郎。航天委员会的灵活性欧洲航天委员会也是在一次失败之后诞生的。它的预算在一九八四年为五十五亿法郎。在一九六七——一九七一年期间试验的各次“欧罗巴”火箭从未把一颗卫星送入轨道。 一九七三年解散了研究这种火箭的欧洲空间飞行器发射装置研制组织,并决定把一个航天研究机构——欧洲空间研究组织改组成欧洲航天委员会,其活动范围扩大到空间的各种利用领域。组织的结构是非常灵活的。 其他的计划都可以自己选择:它们一般都是出自于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愿望,它们主要由这些国家出钱并且负责管理。例如阿丽亚娜火箭的研制,法国出了百分之六十的资金。 另外,联邦德国倡议了空间实验室计划,出资百分之五十四。第三项大计划是通讯卫星计划,它主要是英国人出钱搞的。 除了这些大规模的行动之外,欧洲各国还在一些临时的和花钱不那么多的计划方面进行合作。例如法国、德国和英国搞了一个劳厄——朗日万研究所,它在格勒诺布尔有一座高流量的中子反应堆。 此外,还有六个欧洲国家(联邦德国、芬兰、法国、英国、挪威和瑞典)结合在一起建造和使用EISCAT,这是一种旨在研究电离层的强大雷达。 一九七九年成立了一个法—德毫米分度无线电天文学研究所,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天线和一部干涉仪以研究星际之间的情况。 还有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研究中心,雇用着二千二百六十人。还有建在联邦德国的海德尔堡的生物分子实验室。
2. 苏考古学家发现二千五百年前的雕像
【塔斯社杜尚别九月八日电】塔吉克考古学家在巴克达利亚的塔赫季—桑金古城遗址发现的雕塑品,可能会成为令人难忘的陈列品。巴克达利亚工匠们制作的十二尊泥雕像和石膏像在地下沉睡了二千五百年。它们镀着一层薄金,因此保存得十分完整。 头戴金制皇冠的巴克达利王统治者的雕像特别有趣。作品脸部的精致刻画令人叫绝。发掘出来的其他作品有:古希腊诸神雕像、象牙小雕像。这些都具有巴克达利亚的独特风格。考察队队长鲍里斯·利特温斯基博士说,「新发掘物证明,塔吉克遥远的祖先同其他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包括同古希腊人」。
3. 滑铁卢战役模型
【苏联《消息报》八月七日报道】在法国贡比涅新博物馆的搜集品中总共有十万个小锡兵。那里以大量的模型极其准确地再现历史性战役和会战。 博物馆工作人员夏尔洛·洛朗为了在面积为二十六平方米的玻璃橱窗里仿造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的全景花了十八年时间。为此,他不得不把一万二千个身着法国军服、英国军服和普鲁士军服的小锡兵、小步兵、小骑兵和小炮兵区分开来,加以精磨和上色。《柏林日报》写道,拿破伦的形象是他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身穿近卫军军服骑在马上的姿态。
4. 东盟外长会议建议把吴哥窟作为不设防城市
【路透社曼谷九月八日电】联合国柬埔寨问题会议主席今天呼吁把古代城市——吴哥窟宣布为两个对立政府打仗的中立区。 奥地利前外长维利巴尔德·帕尔说,应该把这个佛教的遗址变成一个不设防城市,并且作为人类的遗产加以修复。他说,他将把这个想法向越南提出。 东盟外长会议已经通过这项建议。 帕尔说,吴哥窟急需修复,如果听任不管,吴哥窟将不复存在。
5. 为了同美国和日本竞争西欧共同体国家加强科研合作
【中央社巴黎九月十九日电】题:欧洲人将携起手来同美日展开技术竞赛 西欧共同体正共同努力加强它们的技术研究和发展,以防止美国和日本在高级技术领域居统治地位。 几天来,西欧共同体负责科学发展的二十三名部长一直在巴黎开会,制定一项宏伟的战略,即集中它们的人力物力,以实现团结一致同美国和日本竞赛的目标。 在由二十一国组成的欧洲委员会,共有人口三亿五千万,约有六十万名科学技术研究人员。这些国家每年用于发展技术的总开支达五百亿美元。 这些欧洲国家现在正考虑在它们的大学、研究中心和研究所之间制定共同的研究计划,目的是要减少重复和重叠的现象,以便提高效率、快出成果。 这些国家在通讯卫星和飞机研制方面已取得了实际成果。 最近,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决定购买欧洲空中公共汽车,而不购买美国造的波音飞机。这项决定将使欧洲航空工业获得一百多亿美元的收入。 欧洲阿利亚娜卫星是另一项将同美国卫星计划在全世界争夺顾客的计划。 最值得指出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欧洲成员国目前正着手共同研制新武器,而不再依赖美国为它们提供常规武器。
6. 苏发现一座五层木结构城堡遗迹
【塔斯社利沃夫电】塔斯社记者康斯坦丁·恰瓦加报道:乌克兰科学院考古队在喀尔巴阡山北部发现了一座五层的木结构城堡的遗迹——图斯坦。 这座城堡存在于十至十三世纪。它曾保卫着这个东斯拉夫国家的西南疆界以及从基辅罗斯通往巴尔干的商道。考古学家考察了在岩石上开凿的三千五百条各种不同的沟壕,带有高高塔楼的十五米高的围墙与其相连。他们还断定,在图斯坦的繁荣时期,其木结构建筑物的高度有将近一百米。这个小庭院的内部曾有在岩石上凿出的储藏室和住室以及水井和两个储水池。其中之一是在六十米高处开挖的,在被围困时可以向五十名军人组成的驻防部队供水达三周之久。 考察队领导人米哈伊尔·罗日科指出,这座五层的住宅建筑群和复杂的供水系统证明,基辅罗斯喀尔巴阡山区的古俄罗斯建筑技术和物质文明是高水平的。除图斯坦之外,在东喀尔巴阡山地区已经发现一系列类似的用岩石凿成的多层建筑物。 古俄罗斯建筑术的这一古迹现在受到国家保护。建筑学家和修复家们已经开始修复这座举世无双的木结构建筑物的工程。
7. 欧洲核物理实验所成立三十周年
【安莎社日内瓦九月二十二日电】欧洲核物理实验所昨天在日内瓦附近的研究设施庆祝成立三十周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主持了这次仪式。该实验所属欧洲核研究中心所有,经费来自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西班牙、法国、希腊、意大利、挪威、荷兰、西德、英国、瑞典和瑞士等十三个国家。 这个实验所拥有三千五百名科学家和专家。他们在研究物质的力量和结构方面得到二千多名客座学者的协助。 该实验所目前配备有几台粒子加速器和一台质子同步加速器,后者能把质子加速到十亿电子伏特,并使质子直接撞击二百七十八千兆电子伏的反质子。欧洲一百五十所大学和实验室至少有二千六百名物理学家利用这个中心的发现从事进一步的研究。
8. 尼泊尔大量文物外流
【法新社加德满都八月二十八日电】(记者:克达尔·曼·辛格)有钱的游客、手头拮据的嬉皮士、拼命捞钱的村民、甚至还有外交官都被指责为应对这里所说的“盗窃尼泊尔文化遗产”负责。 这里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尼泊尔拥有的古庙和遗迹比它的一千五百万人口还要多。但是随着二十世纪行将结束,这种说法再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每天都有人向警察和地方当局报告在全国各地的历史遗迹有石雕和木雕失踪。三年前,一些坦陀罗手稿“不见了”,它们是晚期印度教的经文,以神秘和法力著称,属于尼泊尔最珍贵的财宝,人们认为它们的法力是无边的。 警察认为是欧美有钱的商人付了大笔的钱,让人把一部分手稿从尼泊尔偷运出来。 就在三周前,警察报告说一个十五世纪的名叫“玛吉帕·拉凯”的魔鬼的面具被窃,这个面具每年在庙会的舞蹈中使用一次。据信这个魔鬼有特别的法力袪除霍乱、天花和其它疾病。研究坦陀罗的专家们认为,这个面具的失窃同那些手稿的失踪是有联系的,因为倘要唤起法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少的。一位要求不披露姓名的高级警官说,走私者为了得到这些文物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有时还滥用外交豁免权”。警察说当地人也卷入了这些行窃勾当,因为艺术爱好者们给他们高得出奇的价钱,使他们一夜之间发了横财。 一些导游人员还指责手头没有多少钱而来尼泊尔旅行的嬉皮士盗窃庙宇中的珍贵文物。他们说,这些人晚上露宿在庙宇外面,等到人们入睡以后潜进庙里去偷文物。 除了坦陀罗手稿和佛像以外,最早早到六世纪的石雕和木雕,也是盗窃走私的主要目标。 尽管人们把发生这种盗窃的罪责大多归咎于旅游业,但政府不大可能对旅游业采取行动,因为去年到尼泊尔旅游的十七万四千名游客给尼泊尔带来了大约五千万美元他们十分需要的外汇。旅游业还向二十五万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9. 法国总理法尤斯强调:集中力量发展电脑和电子产品
【中央社巴黎九月二十一日电】法国将集中力量发展电子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并把它们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 自从洛朗·法比尤斯于七月份担任法国新总理以来,便指示政府使法国的工业实现现代化,在信息工业和电子技术方面将特别努力。 到一九八七年,法国所有学生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方面都将受到一定的教育,以便使信息工业成为法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一部份。 据认为,要把传统的工业社会改造成为着眼于信息的社会是世界上任何政府迄今作出的最富有雄心的努力。 此间社会学家说,除了信息工业的经济方面以外,法国还必须作出调整,以便使其人民在文化上和心理上适应这种新的信息社会。 光是明年一年,法国各级学校将安装二万五千多部电子计算机。与此同时,为了适应信息科学人员日益增长的需要,培养电子计算机工程的高等学校应当扩大百分之十至十五。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法国选择美国和日本作为样板。
10. 格陵兰发掘出四千年前的人骨
【瑞典《斯德哥尔摩新闻》八月二十三日报道】考古学家在格陵兰迪斯科布克滕的一个古居民点经过三年的挖掘,发现三块四千年前格陵兰萨尔卡克时代的人的骨头。 这三块骨头是肱骨和胫骨,根据分析,这三块骨头是一个身长约一米六○、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的女子身上的。 另外,还挖掘出保存很好的钓鱼用具的木柄。这三块骨头将送到丹麦作进一步研究。
第 4 版
1. 法国驻乍得部队开始全面撤军
法国对外关系部发言人九月二十五日宣布,驻乍得的部队正常地开始了全面撤军。 他说,国防部负责这次撤退的管理情况。 (法新社)
2. 保外交部长说日夫科夫将访西德
此间可靠人士说,保加利亚外交部长彼得·姆拉德诺夫九月二十五日向西德外长根舍提出保证说,保加利亚国务委员会主席日夫科夫将访问西德。 这些人士还说,尚未确定访问日期。 (法新社)
3. 葛罗米柯会见法国对外关系部长谢松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九月二十五日与法国对外关系部长克洛德·谢松举行了会晤。 (塔斯社)
4. 葛罗米柯会见沙米尔
【美联社联合国九月二十六日电】以色列一位发言人说,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昨天同以色列外长沙米尔进行了三年来的第一次会晤,再次提出召开中东问题国际和平会议的建议。 以色列和美国拒绝过联合国提出的召开有两个超级大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加的国际会议的类似建议。 发言人德兰杰说,葛罗米柯“提出了召开有两个超级大国和阿拉伯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的建议”,沙米尔回答说,以色列的政策要求直接同以色列的阿拉伯邻国谈判,这种态度“已经获得成功”——她指的是一九七九年的以埃和约。
5. 埃及决定退出埃利叙三国联邦
据开罗的《金字塔报》九月二十五日报道,埃及政府准备颁布一项正式决定,退出已经冻结的十三年前宣布成立的埃及、叙利亚、利比亚三方统一体。 (科威特通讯社)
6. 葛罗米柯同舒尔茨会谈
【路透社纽约九月二十六日电】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今天会谈了三小时,一位美国官员说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互相作出了让步”。 这位以不透露姓名为条件向记者介绍情况的官员说,这次会谈在为葛罗米柯二十八日在华盛顿同里根总统的会谈奠定基础方面作出了“良好的开端”。 他说,会谈进展顺利,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互相作出了让步。这表明在会谈中没有象过去有时发生的情况那样,一方对另一方发表长时间的说教。 这位官员不肯估价葛罗米柯对里根二十四日联大讲话的反应。里根在讲话中要求改善同莫斯科的关系,没有使用他通常使用的刺耳的语言。 一些官员曾告诫人们不要期望今天的会谈会出现突破。 自从今年一月在斯德哥尔摩欧安会上见面以来,舒尔茨和葛罗米柯今天是第一次会谈。 这位美国官员说,在今天的会谈中,双方提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武器控制和安全、地区性问题、双边关系以及人道主义和人权问题。 他说,会谈的气氛是“平静的、慎重的”。 会谈在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处举行。葛罗米柯在会谈结束后出来时看来情绪很好,他对记者说:“我们讨论了许多问题。”
7. 美国会总审计局说:美数千枚空对空导弹都有缺陷
【美联社华盛顿九月十九日电】美国总审计局的一名调查人员昨天在国会说,数千枚响尾蛇和麻雀空对空导弹由于存在的缺陷或维修问题而变得毫无用处。 这些导弹是美国空战武器中的主要部分。 据调查人员弗兰克·科纳汉说,在最近对海军武器情况记录的检查中发现,四分之一的响尾蛇导弹和三分之一的麻雀导弹‘‘没有战斗能力”。科纳汉是总审计局负责国家安全和国际事务部门的负责人。 科纳汉是在国家安全政府工作小组委员会作证时发表这些看法的。 现在,已为美国和北约的部队生产了数万枚AIM—9响尾蛇导弹。这是一种超音速寻热导弹。
8. 里根说美正促使外国部队撤出黎巴嫩
【美联社俄亥俄州鲍灵格林九月二十六日电】美国总统里根今天说,美国正在同叙利亚、黎巴嫩和以色列进行谈判,以促使外国部队撤出黎巴嫩。 他说,助理国务卿理查德·墨菲在贝鲁特、安曼、大马士革和特拉维夫之间的活动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里根说,中东的“基本问题是阿拉伯国家不肯承认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权利。我们将继续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提到以色列同埃及的和平解决办法,呼吁“多出现几个埃及,那么我们就能给中东带来和平”。 里根说,美国正在设法“使其他阿拉伯国家在那里发挥影响”。 白宫副新闻秘书斯皮克斯接着这个话题对记者说,里根已给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打电报,祝贺他们恢复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他引述电文的部分内容说:“看法相似、富有远见的中东国家为该地区实现持久的和平而共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路透社耶路撒冷九月二十六日电】以色列总理希蒙·佩雷斯今天说,国防部在制订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的计划,内阁将在几周内就这个问题作出决定。 佩雷斯在犹太新年的前夕向各报记者和以色列国家电台记者发表讲话说,一旦内阁作出决定,以色列军队将要在六到九个月的时间内全部撤出黎巴嫩。 佩雷斯对国家电台记者说,“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在几周之内把有关撤军的计划提交政府,政府将能就这一计划作出最后的决定。 “同样,我深切希望这一决定能在几个月内付诸实施。” 佩雷斯在接见《晚报》记者时说,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已经开始制订撤军计划。
9. 英报说苏正在压华约盟国加紧实现武器现代化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九月二十三日报道】题:俄国压它的华约盟国使武器现代化 据驻东欧国家首都的一些外交官说,苏联敦促它的正在用陈旧的武器系统进行训练的华约盟国,加紧更新军队设备和实现现代化。 波兰拥有三十四万军队,是华沙条约组织中除苏联之外拥有军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它受到的压力也最大。华沙政府一直承受着财政困难的压力,它不得不至少部分地用硬通货或者用本来可以销售以换取硬通货的商品来支付苏联提供的武器。据西方估计,波兰拥有三千五百辆坦克,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几十年前设计的T—54型和T—55型坦克。而现代化的主战坦克T—72型坦克只有几十辆。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东德看来却拥有好几百辆已部署好的和储存起来的T—72型坦克。波兰本应按照许可证生产T—72型坦克的,但是,波兰工厂生产的这种坦克少得可怜。 巡航导弹和潘兴Ⅱ型导弹部署在西欧,促使华约在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也部署新的中程导弹。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这两个国家是勉强同意部署新导弹的。由于这两个东欧国家同意部署导弹,苏联在一定程度上不再象过去那样强迫它们搞常规部队的现代化。这样一来,主要是波兰成了搞军备现代化的重点国家。据官方承认,波兰在靠近波兰—东德边界的地方安装了新的雷达设备,这种设备是波兰国内制造的,因而不牵涉微妙的财政上的交易,还有迹象表明正在逐步搞现代化。旧式的巡逻飞机正在逐步淘汰;履带式装甲运兵车随处可见。 除了处于前线的东德之外,华约其他国家的军队所处的地位同波兰差不多。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说,匈牙利如果不是连一个“一级战备”师也没有,那也是只有极少数这样的师。 所有这些都给了那种认为华约机器具有威胁性和效能极高的思想以某种打击。整个集团的燃料供应短缺,从而导致训练次数的减少。至少有两个华约成员国把空军训练次数减少了百分之五。在波兰的军队报刊上,经常有军官们所写的关于节约燃料的必要性的文章。
10. 「硅岛」掠影(完)
“IC殖民地”的出路在对九州 ——硅岛的一片宣传声中,人们或多或少也可听到一些对它的尖锐批评。比如,九州大学名誉教授清山哲郎对我说:“九州的IC生产额达全国的30%,这并不值得夸耀,因为IC的研究开发功能依赖于中央,九州不过是提供廉价的工厂用地和劳动力的‘IC殖民地’”。另一些九州的经济学者也认为,当前有关硅岛的某些宣传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 为什么说某些关于硅岛的宣传带有夸张呢?因为一提到硅岛,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美国的硅谷,好象硅岛也象硅谷一样,是一个IC的研究、开发、生产基地。然而,硅岛的IC工厂仅仅是生产、组装工厂,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乃至销售等方面,都得接受远在东京等大都市圈的公司本部、研究机构和开发工厂的“遥控”。 对此,有志于九州建设的人士提出了种种建议和对策。清山教授认为,“当然,今后我们不仅应当诱致IC生产工厂,而且应当诱致IC开发、研究机构。不过,更重要的是,地方应该奋起发扬自立、自主、自助精神,建立各种官学民三位一体的新技术开发机构。” 福冈市郊的博多湾,据说就是一千多年前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船”的出发地。站在古代遣唐使船出发的地方,我不由得想起五十年代东渡太平洋去美国学习半导体技术的日本的“遣美使”。每当一批人学成回国,总要详细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下一批人就带着前一批人未解决的问题再次东渡。为了学习、追赶美国的技术,人们废寝忘餐地学习、讨论、实验、交流信息,连节假日也不休息,以至于被称为“半导体狂”。 正是这些五十年代的“半导体狂”们,开拓了日本的半导体、IC产业,并使日本以二、三十年的时间,在半导体、IC方面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半导体技术的故乡——美国。(完)
11. 世界各地天气和报纸要目(九月二十七日)
波恩(多云10—16℃)《世界报》:约旦打破阿盟对埃及的孤立 伦敦(阵雨5—16℃)《泰晤士报》:众人齐赞香港协议 莫斯科(阵雨13—18℃)《真理报》:苏芬会谈在莫斯科举行 纽约(晴11—17℃)《纽约时报》:舒尔茨会晤葛罗米柯美苏会谈开始 里约热内卢(雨)21—34℃)《圣保罗州报》:阿根廷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协议 华盛顿(晴17—29℃)《华盛顿邮报》:美国发誓继续留在贝鲁特 罗马(晴8—22℃)《时代报》:结束英国统治香港的协议草案发表(合众国际社)
12. 美官员说古巴在安哥拉驻军伤亡率不断上升
【美联社华盛顿九月二十日电】美国官员们说,古巴在安哥拉驻军的九年中,据信大约有三千名古巴人在安哥拉死伤,而且其伤亡率一直在不断上升。 自从古巴军队于一九七五年秋介入安哥拉战事以来,古巴的伤亡人数一直是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外界所知的安哥拉内战的一个方面。古巴军队最初是为了保护安哥拉的马克思主义政府免遭南非侵略而派往安哥拉的,但是在过去的十八个月中,卡斯特罗主席的军队却越来越深地介入了安哥拉的内战。 这些官员强调说,他们对于古巴人员伤亡的估计是不精确的。 这些官员说,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古巴在安哥拉的伤亡是有限的,但是伤亡人数自一九八三年初以来就增加了。一位官员说,今年的伤亡人数估计有「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