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08-25

第 1 版

1. 卫星革命席卷亚洲

【合众国际社香港八月六日电】科学特稿:卫星革命席卷亚洲,但并非没有分歧(记者:施韦斯伯格)    二百年来一直停泊渔船的小海湾上面的山坡上,一面熠熠闪光的圆盘,从今年夏天起从太空接收图象,从而使香港能够观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实况。    今年四月,从北京向北京西面一千五百英里的乌鲁木齐通了一次电话,作了一次电视广播,从而开通了中国的一条最新的电讯联系通道。当地的一位官员看了一次关于大熊猫的节目而惊异不已。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偏远地区,村民每天夜晚集聚在用汽车蓄电池当电源的电视机前,而印度政府不久将从外层空间预报旋风。卫星革命正在席卷整个亚洲,改变着亿万人的生活,因为它把一些落后的国家抛进了空间时代。    有些国家,它们的一些偏远角落处在陆地电缆和海底电缆达不到的地方,于是就通过太空向它们传送电视图象、电话和数据。    中国、日本和印度已经发射了卫星,印尼正在使用它自己的卫星。甚至一些穷国也为卫星通讯作广告,以使自己在工商业前景方面具有吸引力。    虽然国际卫星通讯联系早已在这个地区投入使用,但是当政府和实业界吵嚷着要求得到大量快速信息的时候,对卫星通讯的需求突然增加了。    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对于国际竞争、高级技术的控制和通讯手段的获得这些问题却存在争议。在辩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各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竞相打入亚洲每年达二十五亿美元的电信市场的电子窗口大赚其钱。    香港的一家国际通讯公司——大东通讯系统有限公司负责商业经营的经理哈曼说:“这是信息大爆炸一部分。”他说:‘‘信息销售业的公司多起来了,很显然,响应时间越短,他们的服务就越能吸引人。”    亚洲的这场革命的一个首要因素是地理状况。    从亚洲内部来说,象中国这样的多山的幅员广大的国家同象日本那样的岛国相距很远,如果敷设电缆则耗资太多或者从技术上做不到。    卫星通讯能够消除地形上的障碍,因而它特别适用于象印尼这样的群岛国家。现在,卫星电视已经在为印尼的分布在三千四百英里长的海域内的一万三千五百个岛屿服务。    从亚洲同外部的联系来说,把太平洋地区同全世界连接起来的十三条海底通讯电缆,都经由檀香山、关岛或菲律宾,这就是说有一个中心出问题,整个地区的联系就会中断。    卫星处在对地静止轨道的一点上,数据、声音和电视信号可以发到卫星上,经卫星中转再发回地面,仅仅需要四分之一秒或二分之一秒的时间。    目前轨道上的通讯卫星超过一百个。有十五颗关键的通讯卫星组成世界主要的国际通讯系统“国际通讯卫星”系统,到本月为止,它投入使用已满二十年。    “国际通讯卫星”系统,通过六百个地面站把一百七十个使用国联结在一起。其中三个卫星是为亚洲服务的,两颗在印度洋上空,一颗在太平洋上空。    这些大“鸟”已带来了巨大变化。亚洲的航空公司、商业部门和科学技术公司现在能够以每秒成千上万比特的速度传送数据。    《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和《国际先驱论坛报》通过卫星把版页转送到亚洲各个印刷中心。    银行家们使用电子汇款、电子信用证和数据存取,赚取利润达数十亿美元。

2. 蒙古命运取决于身利益和苏战略利益的协调

【南斯拉夫《政治报》八月二十四日评论】题:乌兰巴托易人(作者:兰契奇)    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特别全体会议的决定,使泽登巴尔离开了党的领袖岗位。提到的理由是六十八岁的蒙古领袖的健康状况,同时还提到泽登巴尔自己同意解除职务。    从蒙古不经常传出消息,一般来说,这种消息也不大被人注意。但是,如果一个长期领导党和国家的人离开政治生活,这对蒙古来说将是具有头等政治意义的事件。    由于迄今还没有关于泽登巴尔生病的消息,因而特别全体会议的决定必然引起关于蒙古最高领导人更迭的可能的政治原因的猜测。    政治原因,如果有的话,可能是内部的,或者是外部的,也可能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兼有。    蒙古国内政治活动很少为人所知。但是,人们知道,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根据这个人烟稀少的草原国家的自然条件和在经互会的分工,制定了今后十至十五年的经济发展计划。有可能,泽登巴尔的健康状况不容许他继续肩负起在国家发展的复杂条件下加重的责任。    外部条件,既是简单的,又是微妙的:蒙古在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冲突中,倾向苏联一方。    同苏联的友谊和联盟,是泽登巴尔的事业。过去,他对中国持十分消极的观点。五年前,当苏联也密切注视中国发展的时候,他尖锐地批评自己南部邻国是“大国霸权主义”、“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把日本纳入反苏战略”。    当中国就同苏联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性举行会谈并要求苏联从蒙古撤军时,乌兰巴托作出了强烈反应,说关于军队问题由蒙古人决定,只有当中国“放弃大汉族霸权主义”和“开始尊重蒙古的国家主权”时,才能会谈这一问题。    最近有一条消息引人注意:蒙古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建议,而莫斯科同中国人恢复论战后没有明显提到这一建议。但是,泽登巴尔的离去不大可能引起蒙古政治生活或对外政策的重大变化。蒙古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取决于它自己的特殊利益同苏联战略利益的协调。

3. 蒙古新班子不会改变亲苏战线

【共同社莫斯科八月二十三日电】据塔斯社发自乌兰巴托的消息说,蒙古人民革命党二十三日举行了中央委员会非常全会,泽登巴尔总书记被解除职务,全会一致选举巴特蒙赫继任总书记。    决定解除这位总书记职务的全会新闻公报,高度评价和赞扬了他在任职期间的功绩,因而人们认为,他被解职并不是出于政治上的理由。据此,人们估计,新的政权班子不会改变亲苏路线。    不过,有消息说,泽登巴尔七月二十六日曾到苏联休养,但却没有关于他回国的报道,因而,他是否出席了这次全会尚不清楚。    泽登巴尔从一九四○年到一九五四年任党的总书记,其后,在一段时间内被解除总书记职务,但一九五八年复职,其间,他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七四年还兼任部长会议主席。从一九七四年起,他兼任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名副其实地成为蒙古的第一号人物。    泽登巴尔一贯实行亲苏政策,允许在本国内驻扎两万五千苏联军队,与中国的关系并不那么好,例如,中国要求苏联从蒙古撤军,作为改善中苏关系的条件之一。

4. 南通社说莫斯科非官方人士对泽巴尔被解职感到意外

【南通社莫斯科八月二十三日电】解除泽登巴尔党主席职务的决定,使莫斯科的非官方人士感到意外。以前这里未听到关于泽登巴尔健康有问题的任何消息。从官方公报中,看不出他是否出席了蒙古党中央今天举行的特别全体会议。

5. 苏共电贺巴特蒙赫并表示支持

【塔斯社莫斯科八月二十三日电】苏共中央委员会衷心祝贺姜巴·巴特蒙赫当选为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贺电中说,苏联人清楚地知道,姜巴·巴特蒙赫是兄弟蒙古的著名的党和国务活动家,是国际主义共产党人,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的牢不可破友谊的彻底捍卫者。他们高度评价同蒙古人民的团结与合作,过去是,今后仍将是蒙古人民可靠的朋友与盟友。贺电中说:“您可以相信,您在为达到崇高目标所作的努力中,将永远得到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的完全支持。”

6. 沿着九月达成协议的规定轨道前进

【路透社北京八月二十二日电】中国和英国在关于香港问题的第二十一轮正式会谈今天结束的时候,看来是在沿着九月达成关于香港前途协议的规定的轨道上前进。    一项联合公报称会谈是「有益的和建设性的」。    双方的谈判代表一致同意九月五日和六日再次举行会谈,从而保持会谈每两周举行一次。    西方外交官们说,这可能是倒数第二轮会谈,最后一轮会谈在九月二十日前后举行,然后宣布达成协议。    【美联社北京八月二十二日电】英国和中国双方的谈判代表今天再次使用「有益的和建设性的」措辞来描述他们关于香港在一九九七年之后的前途的最新的两天会谈。    由两国的专家组成的一个工作小组本周一直单独举行会谈并将继续全日工作,以便争取对剩下来的问题达成协议,其中包括香港持护照的人今后的国籍、航空权利和一九九七年之前的土地出售问题。    【合众国际社北京八月二十二日电】西方分析家们说,伦敦和北京将于下个月发表关于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归还中国的一项联合声明。

7. 下周国际要闻预报(8月27日─9月2日)

27日—30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    团主席久拉诺维奇访问印度28日—29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六国的石油    部长在卡塔尔首都开会讨论石油市    场形势28日—31日文莱外交大臣博尔基亚对泰国进行    正式访问    29日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在卡纳维    拉尔角发射    9月初华沙条约国联合武装部队六万人在    捷境内举行代号为“盾牌—84”的    军事演习(辛济之)

第 2 版

1. 华人在美国“高科技心脏”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南湾区圣何塞一带,纵深超过三十英里,开阔的道路却看不出“谷”的样子。沿途一栋一栋独立的两层或三层楼房,门前矮矮地竖着每家公司的牌子。宁静掩盖着这个“全球高科技心脏”狂热的跃动。三十年前,硅谷以半导体发迹,现在仍以电子工业领先世界潮流。大大小小公司上千个,中国人当老板的约有百家,称得上海外华人高科技活动的汇集地。    市场行销的便利,使许多工程师选择硅谷落脚。制造新型电脑磁碟机的高智公司副总经理梁金龙说:“高科技工业的变化太快,硅谷既然是变化的源头,当然有任何风吹草动,这里发现得最早,最清楚。”他指出,“要赚钱,不说比别人快一步,也至少要快半步。”中国人经商失败,就常败在没能对产品方向掌握时机。    各公司都会对研究发展小心保密,但消息还是常走漏。制造积体电路的积体设计技术公司副总裁黄复说,比如离职员工总难免带走些情报,而硅谷里的跳槽、挖角也相当盛行。    研究电脑辅助设计软体的ECAD公司负责人黄炎松说,在这里电脑软体业的“地利”尤为明显。他强调,电脑的应用软体一定要跟着客户的需要开发,绝不能关门凭想象设计再拿到市场兜售。    人才是这些创业科技家考虑的另一个因素。硅谷里有六千位博士,流动率很高。黄复说,在这里,不内行的企业管理者,可以轻易地找到美国的专业公司代理,自己人在一边学。梁金龙说,目前,南朝鲜的三大企业集团已在硅谷设立研究中心,并且受到政府的支持。但硅谷的创业华人还不太感觉到当局的注意。    有人认为,硅谷的心脏地位将逐渐被美国其它新兴的高科技中心取代,但事实上硅谷还在扩张,中国人的势力也在扩张。象黄炎松、梁金龙、黄复,本来都在美国人的公司做事,长期作嫁激起创业的冲劲。    他们相信,还会有更多中国工程师投入创业行列。    今年农历年初,硅谷六十位中国老板曾经联合举办一次盛大的高科技展览,明年还要办。主持这次展览的是硅谷兰姆研究公司负责人林杰屏。他很早就从香港赴美念书,但仍关心中国,他说:“我总是中国人哪。”    (摘自台湾《联合报》海外版)

2. 旧金山唐人街今昔

【香港《华人》月刊八四年第五期文章】(作者:尽燮)旧金山市华埠主要的大街是杜邦街(DupontS-treet,是一九○六年大地震前的名称,现在改为格兰街,但华人仍然称它为杜邦街),它是旧金山最古老的街道。    华人在旧金山做生意,最早的集中地点是唐人街一带(一八五二——一八五三年)。在其后十年中,许多华人从事开矿和筑路,旧金山便成为一个集散中途站。在美国内战期间,华人更从事加利福尼亚州新兴的轻工业生产,如制鞋、雪茄和缝衣业。旧金山的华人商店大多出售中国的货品,或者经营服务业。华人日增,华埠的商业区也跟着扩大。    中国人为了互助自保,组织强有力的社团,如同乡会、中华总会馆等,来调处纠纷和抗议排华法例。    一九○六年大地震,原来的华埠被摧毁殆尽,但很快就在原来的地点重建起来。重建的楼宇采用中国人特异的模式,来显示华埠的特点。用鲜艳的红、绿、黄颜色粉饰楼宇,杜邦街一带与加利福尼亚街交界处的楼台瓦面尽是中国色彩,有些是宝塔高耸。这种建筑形式是吸引外人来光顾中国人经营的手工艺品商店和酒家。    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美国改订移民法,年轻的华人家眷陆续移民来美,华埠和旧金山市其他地区的华人人口大增。    到一九八○年,华埠人口共有一万零六十四人,许多是独居的,百分之四十的住家只有一个人。    住在华埠的老年华人,只会说中国语。华埠人口百分之七十五是在外国出生的,百分之五十七英语说得不大好,甚至完全不懂。成人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七是高中程度。他们的收入甚低,百分之二十五处于贫穷标准之下,百分之三十的收入靠社会养老金,另百分之二十居民靠其他公众救济。百分之五十有工作的居民多数从事服务性行业。    华埠的居屋多是古旧狭小的,租金较为便宜。华埠居民很少使用汽车,他们都是徒步上工的。

3. 美海军少将钱勇杰获杰出成就奖

美亚协会于六月十九日颁赠杰出成就奖给华裔的美国少将钱勇杰。钱勇杰少将,祖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一九四六年到美国,大学毕业后,于一九五六年入罗德岛新港美军官学校受训,曾任舰长、美军第三舰队参谋长等职,一九八三年二月出任美巡洋、驱逐舰第二舰队司令至今。他是美海军中唯一的华裔高级将领。

4. 华盛顿成立华人联合会

华盛顿华人各界联合会于六月二十日宣告正式成立,任之恭教授当选为会长,李振鉴、张仲为副会长,范令云为总干事。

5. 渥太华华商会成立

一年前在加拿大组织的「渥太华森玛锡华商会」最近正式定名为「渥太华华商会」,该会宗旨是以维护渥太华华人商业之利益、福利为前提。(摘自香港《华人》)

6. 李瑞蓉完成新片《食在中国》

曾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环境设计硕士学位的李瑞蓉,最近拍成了一部系列短片《食在中国》。这部短片分四集:第一集介绍滋养身体与精神食粮;第二集介绍特级厨师如何制备一个有二十八种菜的筵席;第三集是绍兴水乡;第四集是比较四川农村与杭州城中的两个家庭。    李瑞蓉还拍过《北京》、《西安》、《苏州》等片,其中《苏州》一片曾获全美电影展“蓝带”奖。    (转载八四年第七期香港《华人》)

7. 卑南族的猎首祭

台东市的南王村,居住着三百多户、共有一千八百多人的卑南族山胞。从前,该族的男孩长到十三岁时,就要接受一种特别训练,时间长达八年。当这种叫做“会所训练”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已是二十岁的小伙子了。他们再经过一次“猎首祭”,在亲友们的祝福下,便成为象征成熟、独立、稳重、负责的“万沙浪”(卑南族语,意为好青年)。从此,走上社会,开始独立的生活    。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卑南族的“会所训练”习俗已不复存在,但作为标志着卑南族儿童成长为成人的“猎首祭”依然沿续下来。不过,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它已由原来的一年几次,演变成一年一度的“四天大狩猎”了。    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早晨,南王村的全村大狩猎活动拉开了序幕。只见二百多名由年方弱冠的青年和身体强健的壮年人组成的狩猎远征队,有亲友的夹道欢送下,向山林中进发。途中,那些二十岁的“万沙浪”,每人要在队伍中各拜一位长老为师,并在他的引导下,在深山中通过抵抗饥饿、不睡觉、长途跋涉和夜间巡行等意志和气魄的磨炼,来达到卑南族对青年人的要求。这种训练要进行两天。然后,再进行一天翻山越岭,穿过密林、攀登悬崖峭壁,寻找猎物的训练。不过,由于现行法令禁止打猎,他们最终只能在山中买一头猪去充数。    十二月三十一日,是狩猎队返回的日子。卑南村的妇女、小孩们,用黄白菊花、鸡冠花和柳条编织成一个个花环,并准备好鸡、鸭、鱼、肉等丰盛的佳肴。女人们还特别要打扮一番:她们面施粉黛、头插鲜花、身穿节日盛装、项挂金链,等着去迎接亲人。中午时分,全村人便奔向村外的南王桥畔等候。一点左右,狩猎队伍出现在桥头,走在前面的是十几个精神抖擞的“万沙浪”。这时,母亲、姊妹、女友激动地拥上前去,口喊“万沙浪”、“哥哥”、“弟弟”,并将手中的甜食送给他们。满面汗流的“万沙浪”们却不能停步,必须一直奔向村中的会所。跟在青年人后边返回的,是百余个身穿卑南服饰的壮年人,他们在“噢……哟……吆嗬”和有节奏的铜铃声中,以小步前进,每走大约一百米就围绕着排成一列的长老们转一圈,表示敬意。当他们到南王桥畔时,乡亲们蜂拥而上不断送给槟榔,一个个花环套在长老们的手臂和头上,以感谢他们对青年人的培养。    大约两点半左右,人潮移向村内会所,“万沙浪”们上身赤裸,腰系黑布裙,头戴绿草环,在长老们低缓平抑的歌声引导下走出会所,随着乐拍和老师母娴熟的示范动作,跳起欢乐的舞来。女朋友们也一个个加入“万沙浪”们的行列,他们互相交叉着拉起手来跳舞,庆祝男友踏入成年人行列。    晚上六点,长老们又带领全体“万沙浪”在全村挨门逐户拜访,向乡亲们推荐这群南王村的新生代。每到一家,长老们先要在一曲嘹亮、雄壮的卑南民歌声中向主人问候,然后再以拿手情歌,道出“万沙浪”的活泼、勇敢和聪颖。一遍又一遍的歌声直唱到夜尽天明。(林木)

8. 台湾基隆中元节

台湾基隆市的“中正公园”内有一座楼阁,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前夕,经过张灯结彩之后,变得更加富丽堂煌了。尤其当夜幕低垂之际,从远处眺望,俨然一座海市蜃楼。这座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彩楼,就是基隆市中元节的表征    ——主普坛。    据传说,中元节这天是地官大帝诞辰,祖先归家。所以无论贫家或富户都要祭祖先。    中元普度对居住在基隆的人而言,是一年一度的大节日。每年由张、吴、刘、陈等姓氏,依次轮流担任主普。轮到主普的姓氏,就要在这座阁楼上,装饰五颜六色的小灯泡,并聘请和尚前来打坐诵经。由于这座主普坛的设立,每年都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前往观赏。    中元节前夕,即十四日晚上,人们要举行盛大的“水灯”游行,游行队伍往往延续数百米。街道两旁的观赏者更是不绝于途,把基隆几条主要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游行队伍的最前边,展示着由主普姓氏所设计的各种灯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给;彩灯之后,是由主普姓氏提供的“水灯头”,一些由真人扮演的天上“神仙”夹杂其中。    在历时数小时的游行结束后,随即将各姓氏所准备的水灯头投入基隆港中,任其随波逐流,俗称“放水灯”。它的意思是希望那些无家可归的“好兄弟”,从此能居有定所,不必再四处漂泊流浪。    十五日,由主普姓氏将宰杀的大公猪,妆扮后陈列于主普坛前的空地上,任人品头论足,看谁家的猪能夺得冠军。整个活动十分精彩有趣。(戈风)

9. 台湾的选牛大会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选美大会。    它们全都是牛!    黑白混色的荷兰乳牛、一般人称做「赤牛」的杂种肉牛以及灰黑朴拙的台湾水牛,统统到齐。仔细再分,还可分成「小母乳牛」、「母乳牛」、「肉用公荷兰牛」、「公杂种牛」、「母杂种牛」、「公水牛」及「母水牛」七类。「七十三年度台湾省牛只选美大会」正是分成这七组去品头论足的。漂亮的荷兰乳牛,嘴巴要大、鼻孔要开、眼睛亮、后腿长、脖子不能太粗或太短,最好摸起来光光滑滑,再有点细细的皱纹;母乳牛的脸可得秀气,如果长得像「男生」,出乳量一定少;至于公的荷兰牛,那就要讲究粗犷了,因为是当肉牛用的。    杂种牛则要强悍、丰满,毛必须既软且亮,皮肤最好有松松的皱纹;水牛的角很重要,粗大且向上内弯的最漂亮,身体要强壮,但性情却得活泼、温和,容易牵引。    所有竞赛牛只,赛前都得到悉心整治,有的牛全身上油,用吹风机把毛吹得光滑服贴。三月二十三日下午,这场在台中县丰原体育场举行的选美大会圆满结束,各级牛王、牛后们分别领到了从一千元到八千元不等的奖金。

第 3 版

1.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和它的作者

《第五代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日本计算机对世界的挑战》。作者:爱德华·费根鲍姆和帕梅拉    ·麦科达克。一丸八三年一月初版,同年九月再版。第五代电子计算机:一种新类型的超级电子计算机,其运算速度非常快,甚至能比现在的机器快一千倍;其效能非常高,甚至能在思考问题方面超过人类。这是科学幻想小说吗?不完全如此。    日本已向全世界宣布:它打算在十年后研制出并销售第五代电子计算机,即人工智能机,既能推理,得出结论,又能作出判断,甚至能理解书面和口讲语言。根据一项可与美国的太空探索相比的紧急计划,日本已把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集中在一位有魅力的领导人之下,并用大量资金支持这项事业。    要把这件事说成只不过是日本的又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是很容易的。不过,据作者爱德华·费根鲍姆和帕梅拉·麦科达克说,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仅限于此。知识是国家的新财富,在最近的将来,知识将成为力量。第五代电子计算机将使我们社会的基础发生变化,它将影响我们生活的基本质量,它将会改变我们把自己看作是有智能的动物这个看法。但是极其重要的是,它将决定世界上新的力量对比。正象我们在七十年代依靠中东的石油一样,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九十年代也许会在知识上依靠日本,除非现在就行动起来。    在这部发人深思的书里,费根鲍姆(人工智能的开拓者之一)和麦科达克(杰出的科学作家)探讨了未来的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这种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样子?它将如何运转?为什么日本人下了这么大的决心要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他们怎样才能取得成功?两位作者向美国和西方发出响亮的呼声,他们深信,美国有研制出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的能力,但是却没有决心。面临日本的这个新挑战,我们是起而应战呢,还是袖手旁观?我们的行动将产生什么后果?这些问题也许会成为本世纪最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作者简介爱德华·费根鲍姆:斯坦福大学电子计算机学教授。人工智能的开拓者之一,知识库系统(即使用存储的知识来作出通常由专家人作出的决定的电子计算机)概念的创立者之一。这些系统成为日本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费根鲍姆是几十篇科学论文的作者,他编辑和与别人共同撰写了几部书,最近的一部书名叫《人工智能手册》。他曾帮助创立技术公司,即第一家知识工程公司,这家公司向其他公司出售电子计算机“专家”系统。他还曾帮助创立智能遗传公司,它是一家咨询公司,向分子生物学家推销这种电子计算机系统,用于帮助拼接遗传因子。上述两家公司都设在费根鲍姆所住的波洛阿尔托。帕梅拉麦科达克:她是在一九六○年当人工智能还被认为是一门边缘科学的时候对这门科学发生兴趣的。她已发表过两部小说。她最近的著作是一部人工智能的历史,书名叫做《会思考的机器》。她还为专业杂志和通俗杂志撰写科学题材的文章,并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讲习班上讲授如何撰写科学文章。美国报刊和学者的评论《纽约时报》:有些书说日本现在的情况比我们美国好,因此要不断鞭策我们提高生产率。《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这部书远远不仅止于此。它以一个颤抖着的手指指向日本要在十年内生产新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决心,这种电子计算机的功率将是非常高的,它们实际上将成为一种崭新形式的财富。……《第五代电子计算机》是值得一读的。《旧金山纪事评论》:这篇关于电子计算机革命的令人迷惑的未来的报告是紧迫的,引人入胜的,文采斐然的。这篇报告也是一场论战,是对美国的公众和决策者发出的前途危险的警告……这部书一定会而且也应该使许多人为之震动。《纽约杂志》:这部论点鲜明的书详细叙述了日本研制下一代电子计算机的主导计划……事实也许会证明,这部书是一九八三年真正重要的书籍之一。《居于第一位的日本》一书作者埃兹拉·沃格尔、美国哈佛大学日本学科研究教授埃德温·赖肖尔:费根鲍姆是能够对日本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计划的进展情况作出判断的极少数美国人之一。他同麦科达克一起写出了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书,这部书会使对美国技术能力过份自满的人感到不安。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所长威廉·米勒:这是一部准确地描述日本这一挑战性行动的现状、决心和前景的书。费根鲍姆和麦科达克把这个挑战清清楚楚地摆在美国的面前,并指出美国获得应战的重大机会的途径。这是向美国和西方世界发出的重要信息。    本刊编者注:这本书八三年九月版的全译文收在《参考消息专辑》之五《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挑战》中,十月出版,订阅办法请看本刊最近的征订启事。

2. 介绍孔子思想的《圣人的四书》

【中央社巴黎七月二十三日电】一部关于孔子思想的巨著最近在法国出版,以纪念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导师诞辰两千五百周年。    这部书的名字叫《圣人的四书》,是迄今世界上印刷得最好看的书之一。在硬书皮上,印有金色的孔子像和线条图案;在书内,法国艺术家们经过数月的勤奋工作画了许多珍贵的画。    出版这部著作是作为一种收藏品献给法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人民。    法国出版家让·德博诺在向公众介绍这部著作时说,孔子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圣人和思想家,在人类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可以同释迦牟尼、穆罕默德或者耶稣基督相比。    这部关于孔子的著作的书用中文和法文两种文字印刷,全书共六百八十页。    这部书在这里出版以来,人们称它是一件“艺术品”。

3. 美国出版陈独秀传记

据《亚洲周刊》七月二十七日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叫《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传记。    该书作者在评价陈独秀时,说他是个折衷主义学者,新的孔门学说儒生,信奉佛教禅宗,主张无政府主义,相信基督教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学说。他赞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维护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信条,并进而向其同胞灌输雨果、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泰戈尔的哲言。    作者说,陈独秀与列宁主义者不同,他意在循循善诱,在提高工农大众的觉悟,促成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变革,而反对毛泽东等人深入农村进行鼓动,进而举行武装暴动的做法。他并且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认为那是危险之举。作者指出,陈独秀认为革命是圣徒的工作。因此他要求共产党员个个都是儒家君子,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引导群众。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乏内部斗争和操纵大局的残忍性。作者最后认为,如按陈独秀的办法去搞政治,本来是可能使党走上一条更加开放、更加民主的道路的。(泉生)

4. 现代英语版本的莎剧全集

【香港《南华早报》六月七日文章】为纪念莎士比亚诞生四百二十周年(一五六四——一九八四),美国大学出版社今年五月出版了一套《当代莎士比亚丛书》。这套丛书收有莎氏所有的三十七个剧本,但语言风貌已经焕然一新,二十世纪明白流畅的现代英语取代了古奥难懂的十六世纪英语。这是莎士比亚翻译史上的一大创举。这套丛书的译者是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家罗思教授。罗思教授是世界著名的莎学专家,同时也是一个勤于耕耘的诗人。他在谈到为何要用现代英语翻译莎氏剧作时说:「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对中学生很有价值。因为我曾听说在一些班级里,学生是通过故事梗概和注释来学习莎士比亚的。    对于罗思教授的这一创举,世界各地的莎学专家和戏剧家毁誉不一。    莎剧演员理查德·伯顿、纽约莎士比亚节负责人乔·佩普和历史学家巴巴拉。杜奇曼等人对罗思教授把莎剧从艰涩的语言和繁冗的注释中解脱出来的尝试表示热烈赞赏。    有些观察家称罗思的译本为「普及本」,有些则标之为「不负责任之作」。    美国《莎士比亚季刊》编辑约翰·安德鲁斯认为罗思译本抹掉了原作的精微含义,减少了韵味,把诗歌降为散文。    在罗思教授看来,那些指责者对待莎剧的态度不啻博物馆收藏家的态度。他说,「我要让莎士比亚活在世上而不能老是让人把他搁在冰箱里。」    (文岳)

5. 描写世界涉临毁灭的《灾变》

【路透社伦敦七月十六日电】时间是一九八七年。世界濒临毁灭。南非白人政府被推翻。以色列扬言要使用核武器。    美国和英国由于种族冲突而满目疮痍。世界经济结构分崩离析,发生以富有的北方国家为一方和发展中的南方为另一方的两极分化。    这是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威廉·克拉克,在通过伦敦西方威克——杰克逊出版公司出版的一部名为《灾变》的新书中描写的情景。这位英国作者在书中充分阐述发挥了他的信念:“这个地球可以被贫穷炸弹所摧毁,其毁灭程度同原子弹同样彻底。”    克拉克以小说的形式,根据真实生活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突出地强调了他心目中富国和穷国之间经济上的日益两极分化及西方改善第三世界命运的意志的衰退所带来的危险。

第 4 版

1. 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台湾主要报纸对大陆选手报道介绍

【本刊讯】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期间,台湾报刊、电视对大陆选手的报道变化,引起人们的议论。    据报道,奥运会开幕后的前五天,台湾的电视台在转播奥运开幕实况时,删掉了大陆代表队入场的镜头;在大陆举重选手陈伟强和台湾举重选手蔡温义同时登台受奖的画面中,陈伟强被遮住。报刊上对大陆选手的成绩,只是轻描淡写,所以篇幅不多,在版面上也尽量不使人注意。    据八月九日出版的台湾《前进》周刊说,“在奥运会揭幕前一周,国民党文工会和行政院新闻局,早已召开过秘密会议,对于处理中共获胜的新闻报道做成决议,此项决议内容乃是全面封杀大陆选手的图片、画面、奏国歌场面、谈话等等。”“八月二号之后,华视受到了观众的强大的压力,不断的电话、投书指责华视不播出中共队的画面,报纸境遇也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从八月三日起,台湾的电视台开始播出大陆选手的镜头,各报也开始将原报道中所用的“中共”称谓,改为“中国大陆”或“大陆”。自此,台湾新闻媒介对大陆选手的报道才多了起来。    下面是台湾主要报纸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十三日对大陆选手报道的主要标题和有关内容。一般报道时带贬意七月二十九日《中国时报》:《海峡两岸选手明起竞技》。《联合报》:《中共游泳难与各国抗衡,派农家女参加跳水比赛》。七月三十日《联合报》:《男排:日本击败中共》。刊登李宁吊环动作彩照一幅,约二寸,说明“李宁是体操好手”。《民生报》社论《观奥运开幕典礼有感》:“中共的镜头被略去一事,似乎还值得再思考,今天民智已大开,消极的掩遮画面似乎无甚意义。”《自立晚报》:《奥运男篮预赛四场角逐,美国大胜中共,意队轻取埃及》;《自由手枪比赛,中共夺得金牌》。七月三十一日《联合报》:《男篮美国力挫中共》。刊登郎平扣球彩色照片一张,约二寸,图片说明为“‘铁锤’郎平杀球威力无穷”。《中国时报》:《第一面金牌高悬,许海峰神射中的》:“中共射击代表队员许海峰,获得本届奥运开赛以来颁出的第一面金牌,这也是中国人参加奥运以来的第一面金牌。”《美国拿手好戏,中共男篮不敌》;并刊登曾国强与台湾选手钟永吉站在一起的照片,曾国强胸前的“国”字被涂,照片说明为“中国大陆的曾国强在五十二公斤级得到一块金牌。”《民生报》:《用弹弓打鸟得金牌,许海峰夺魁很意外》;《男篮:美国防守滴水不漏,97:49轻取中共》;《跳高就要不惧高!朱建华的教练细说诀窍》。《自立晚报》社论《海峡两岸中国人在奥运会大竞技》:“台湾选手若在某一比赛项目胜过大陆选手,似不必刻意宣扬;大陆选手若在某一比赛项目赢了台湾,亦不必刻意‘冷却’。海峡两岸参与奥运大赛,孰优孰胜,我们都乐观其成。台湾选手在奥运会上扬名吐气,是中国人的光荣;大陆选手在奥运会上榜上挂名,亦是中国人的光荣。”八月一日《联合报》:《瘦骨仙熬成大力士,吴数德举重得金牌》;《中共女篮小胜澳洲》;《谁将取代体操霸业?美国不甘示弱,中共悄悄窜起》;《文珊刷新全国超亚运,比大陆最高纪录好得多》。《民生报》:《五十六公斤级举重赛,瘦骨仙吴数德获金牌》:“吴数德在中学时被吸收到举重队,他的父母为了让儿子有好成绩,每餐都把菜盘里有限的肉丝全扒到他的饭碗里给他添营养。”《自立晚报》刊登一幅中国女篮陈月芳比赛中的照片,约二寸,胸前“中国”字样可见,图片说明为“中共女篮长人”。八月二日《联合报》:《中共男篮险胜法国队,女篮战加输掉五分》。《民生报》:《举重金牌,中共捞得三面》;《男子体操,美国击败中共》;《美国男女篮球双告捷,中共栽在加国女将手下》。《中央日报》:《美男体操金牌赢得不易,全力推展后来居上,未能得胜中共失望》:“亮分刹那,美国选手拥抱、雀跃。升旗时刻,又是情不自禁眼泪、鼻涕不停。而站立在旁的中共队似乎美梦成空,升起美国旗刹那,中共大陆选手们伤心地哭了。”“中共”称谓改为“大陆”八月三日《中国时报》:《大陆女排胜西德》。《民生报》:《大陆又添一面举重金牌》。八月四日《联合报》:《朱建华跳高有强劲对手》;《中国时报》文章《为中国大陆选手正名》:    “大会开始之日,我大众传播媒体差不多一直把来自中国大陆的运动员,统称为‘中共选手’,而在积分总表上,更以‘中共’代表中国大陆。本人看到、听到这一类称谓之后,不但觉得不是味道,甚至认为多所不妥。主要因为:    “大陆上的人民仍是中华民国的子民。中共所派出的选手决不代表中共。中共最多只是一个党派名词,当然不可能是奥会的一员。    “见到今日报导此类消息时,或称‘大陆代表队’,或称‘大陆女排’,个人心中的块垒才放下来了。”《民生报》:《大陆吴小旋女子步枪夺标》。《自立晚报》评论《大陆政策的考验》:“当台湾地区的观众在电视上看不到中国大陆选手颁奖或比赛的实况时,普遍产生失望的感觉。    “如果中国大陆的选手,多拿了几面金牌,那是中国人共同的光荣,在台湾的中国人也应该分享这种光荣。遗憾的是,这些选手的新闻,常被电视公司所删掉,甚至用手影把它从银幕上遮掉。”八月五日《民生报》:《女排四强明起交叉决战,大陆队预赛中输给地主美国队》;《大陆左撇子女击剑选手栾菊杰获得钝剑金牌》:“栾菊杰是江苏省运动员,长得甜美可爱。”《中央日报》:“曾得到世界女排冠军的中国大陆队,以相当接近的比分败给地主美国队。大陆队虽然输球,但不影响晋级,两队在稍后决赛中将会再度较量。”八月六日《联合报》:《奥运获奖最多的选手,李宁得三金牌一银牌》:“大陆男子体操选手李宁表现优异,使他成为目前奥运获奖最多的选手。一九八二年当选大陆十大最佳运动员。”《中国时报》:《李宁夺得世界体操王》:“李宁个人包办地板操、鞍马、吊环三项目金牌与跳马银牌,成为今年奥运的风云人物,也是第一位得到三面金牌的中国人。”《民生报》:《一斤斗翻上国际体坛,李宁体操动作国际争相模仿》:“李宁优异的体操技巧震惊国际体操界,他的高难动作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动作目前流行于国际体操界,为其他外国选手所模仿学习。”八月七日《联合报》:《女排:美与大陆将争金牌》;《女篮:韩国演出超水平,击败大陆流热泪》。《民生报》:《大陆女排擒服日本,八日与美一决雌雄》;《美国观众声势惊人,大陆女排尚待考验》;《女子跳板李艺花领先》;《韩国女篮叱咤风云,大胜大陆威风八面》。八月八日《联合报》:《艺花艺太花?奖牌远离她!跳水难度高独步全球,风格太华丽求荣反辱》:“大陆选手李艺花所能作的高难度动作,是目前全世界其他女子跳板选手没有人能比得上的。李艺花在五日的合格赛中获得第一,但在六日的决赛,她仍表现高难度的动作,尤其是空中翻转的技巧无人能及。但在起跳、入水及动作的优美程度上,露出了破绽,无法得到高分,只获第四名,甚为出人意外。”《中国时报》:《只顾赢大陆选手,吴清锦未入决赛》。《民生报》:《李艺花“花”得过份!华丽艰难有余,精准稳定不足》;《自立晚报》:《大陆女篮获得铜牌》。突出褒扬溢于言表八月九日《联合报》:《大陆女排夺得金牌,苦练崛起,泪的结晶》:“大陆女子排球队今晚以直落三局胜美国得到奥运女排金牌,同时也完成在三年内连得三项世界大赛第一名的‘三冠王’霸业。    “大陆女排队得到奥运金牌,并且继日本队以后成为排球史上第二支完成女排三冠王的东方球队,显示东方人足以在女排和欧美球队争胜,这种趋势值得我排球界注意!”《中国时报》:《大陆女排夺三冠后,决赛轻取老美,报了一箭之仇》:“大陆女排队第一次为中国人赢得奥运球类比赛的金牌,在场上的六名球员曾经激动欢喜得拥抱着哭成一团。”《民生报》:《冠亚军争夺战直落三局胜美国,大陆女子排球队获奥运冠军》:“昨天面对美国表现最佳的郎平被评为‘世界第一攻击手’。队长张蓉芳跳起扣球的一刹那可以轻易转动手腕改变扣球方向,球迷叫她‘怪球手’。大陆队年纪最大的周晓兰长得甜美可爱。大陆女排这支以中国人优异体能揉合日本及各国长处的球队,从成长茁壮到出名,意味亚洲运动员很适合在女排运动发展!”    《女排争霸悲喜互见,你哭她哭哭成两团》:“获胜的选手,他们历经艰苦的训练,再经过一连串的奋斗,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得到了金牌,他们所牺牲、付出的一切,似乎都在这一刹那得到了报偿,这不是金钱可以买得到的。”《台湾新生报》:《女篮美国夺魁,女排大陆称后》。八月十日《联合报》:《跳板跳水四个满分,美国好手赢得金牌,大陆选手谭良德得银牌》。《民生报》:《抄捷径、急就章训练出银牌,谭良德跳水从最难的做起》:“大陆在一九七○年开始训练跳水选手,在游泳基础不健全的情形下,能在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批批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运用的是‘走在世界难度表尖端’的抄捷径做法。绰号叫‘小谭,的谭良德,就是在这种办法下培养出来的选手。”八月十一日《中国时报》:《女子跳水大陆领先》;《大陆射箭女高手李玲娟暂居第一》;《民生报》:《朱建华今天登场》;《中央日报》社论《洛杉矶奥运会的启示》:“大陆选手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他们在奥运中的精彩表现,我们也乐观其成。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中共决不能代表中国,大陆同胞也决不是中共的代表。对大陆选手,我们除本着‘不回避,不退让,的原则外,更应主动的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慰问。我们不关怀,谁来关怀他们?”八月十二日《联合报》:《女子跳台跳水,美与大陆争霸,周继红一跃成名得金牌》;《男子跳高好戏登场,朱建华合格赛轻松过关》。刊登朱建华跳高彩照一幅,约四寸。《中国时报》:《跳水皇后易人,大陆周继红抱金牌入水,芳龄仅十九老将吓一跳》;《女子神箭美誉谁属,大陆选手希望甚浓》。《民生报》:《平台跳水周继红称后》;《二公尺二四轻易通过合格赛,朱建华近况佳今抢金牌》。八月十三日《联合报》:《朱建华只跳过二公尺三一,表现失常得铜牌令人失望》。    《朱建华受盛名之累,无形压力影响演出》。《中国时报》:《朱建华跳高马失前蹄,两公尺三一仅得铜牌》;《大陆男子跳水,首日分居二三》。《民生报》:《奥运田径场上最大意外!朱建华跳高二公尺三一仅得铜牌,令人失望》:“朱建华的实力在与赛选手中最突出,但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远超过其他选手,这些压力主要是来自十多亿中国人对他的殷切期望,没想到竟因此拖垮了朱建华。”《自立晚报》文章《我看奥运》:“也愿一提的是,我对于大陆选手在排球场上痛打日本队,也使美国队称臣的表演,甚觉好看。尤其对那报载号称世界最佳攻击手,扣球力量有六十六公斤重的郎平,很想多看两个动作,可惜她的镜头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