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07-21

第 1 版

1. 美苏军队指挥官现状如何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七月九日一期发表两篇文章,对比美苏武装部队指挥官的状况,其主要内容如下:他们能打现代战争吗?    美国仍然需要一些顽强而又足智多谋的战役领导人,但各军种培养出来的却是一批军队经理。    老话说,年轻的士兵的战斗力,主要要靠其指挥官的素质。今天,如果这句话还有点道理的话,那么美国军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有一批更顽强更机灵的战士军官。正是那句老话引起了美国各军种有史以来最活跃的内部辩论。辩论的问题是:美国培养出那种能打赢战争的军官了吗?    自从进入核时代以来,大多数人一直忽视了这个问题。在长崎投了原子弹以后,美国的战略一直陶醉于原子弹的力量。军方人员已变成了核工程师或者是巨额武器系统的采购员。    有一种想法总是使美国军方领导人感到安慰,他们认为,纵然战略失败了,美国的技术和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到头来仍然能战胜任何敌人。改革派的浪潮已冲击了旧的现实。事实真相是,旧现实消亡了。目前,战略家们正乞灵于一个由打仗出色的指挥官所指挥的快速灵活“机动战”的新时代。这是“仿效成吉思汗、德国闪电战和几乎所有以色列进攻的作战”方式。    美国各军种已开始探索怎样培养这种新式战士军官。陆军最新的作战教义规定士兵要“当机立断、主动和善于进攻……指挥官必须特别强”。空军正在大力纠正飞行员中“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与战斗无关”的倾向。海军首脑沃特金斯上将已下令猛砍技术课程,增加军事学院的“海战艺术”课程。海军陆战队已抽出第二师进行机动战试验。    里根对军队指挥官甚至更为重视。今天的将军们至少能感到自己比十年来的任何时候更为有用。里根的预算给军官增加了薪饷,并充实了他们的武库。    美国武装部队仍然作好大规模动员的准备。事实上,高级军官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始终没有真正遣散。多余的将领分散在美国阵亡将士纪念碑委员会、军法处和其他较次要的机构工作。苏联人是怎么做的?    莫斯科的将领们年迈、顽强而且非常富于进攻性。苏联的军官十七岁时就开始服兵役,在一百四十所军事院校(美国只有三所)之一接受训练。这些军事院校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毕业生补充到全国已有七十二万至九十六万的军官队伍中去(约三倍于美国军官的人数)。苏联军官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旧俄国对入侵的蒙古人、土耳其人、波兰人甚至日本武士毫无办法的时代。前美国驻苏武官、空军上校斯科特说,“苏联军官研究和考虑战争的时间比我们的军官多得多。他们是认真研究战争的研究人员。”苏联军官还担任每年应征入伍的二百万年青人的短期教员。但是许多西方分析家认为,苏联的下级军官和士兵是毫无创新精神的,尤其是在本国以外作战的时候。    反之,苏联的将领则一向被称为“杰出的”战术家。大多数高级军官有充分的实践机会。有的已经八十多岁,许多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在服役。美国的高级将领往往在五十多岁退役。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总政治部主任叶皮谢夫、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都已七十五岁左右。军官队伍总的说来则相当年轻。    苏联的战略还使人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武装部队始终处在动员状态,随时准备在欧亚大陆打一场大规模战争。战略计划首先要求进攻性攻击,实际上苏联人已采取了蒙古人的奇袭硬攻的作战方式。苏联人还主张攻入敌方领土的纵深地带。去年,空降部队与地面部队合并,增加了攻击作战能力的速度和打击力量。空降部队也许将配合前线的地面攻击,进攻敌人的后方梯队。因此,美国的制订计划人员已被迫研究“纵深战”。这种作战方式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战线,而是在一片地域广阔的战场上展开一些迂回战。

2. 南通社报道蒙代尔将于九月访苏

【南通社莫斯科七月十九日电】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蒙代尔将于今年九月访苏。    上述未经证实的消息是莫斯科的消息灵通的报界人士于今天上午透露的。    这些人士说,蒙代尔已接受莫斯科的正式邀请,并同意今年九月进行访问,但具体日期尚未确定。    【路透社莫斯科七月十九日电】苏联人民今天被告知,美国民主党答应改善同莫斯科的关系,并注意到克里姆林宫所提出的关于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要求。    塔斯社报道了蒙代尔被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消息,未加评论。但是《真理报》说,民主党的政纲注意到美国公众要求改善美苏关系的愿望。    《真理报》旧金山消息报道:“民主党了解美国人的情绪,答应如果自己当选,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苏美关系和削减武器竞赛。”    过去苏联报纸关于民主党政纲的评论曾赞扬蒙代尔采取了比里根较温和的调子,但是又说,在真正重要的问题上两党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在美国初选阶段,莫斯科表明,它支持哈特或杰克逊,而不支持蒙代尔。

3. 路透社评法共不参加社会党新内阁

【路透社巴黎七月十九日电】法国共产党今天把它的政治前途押在了退出同社会党人达成的参政契约这一引人注目的决定上。    法国共产党一度曾是苏联集团外最强大的共产党之一。    法国分析家说,共产党采取这一方针显然是要扭转该党在民众中的威望迅速下降的局面。此举可能使法共获得很大好处,但也可能使法共重新处于在野地位。    从表面看,不派部长参加社会党政府的新总理法比尤斯的内阁是因为法共不赞成他坚持推行紧缩政策的做法,因为这种政策导致失业率上升。    但接近法共的人士说,这标志着强硬派的一个胜利,强硬派一向对同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党人结盟感到不快。据这些人士说,法共强硬派确信,过去三年中法共在选举中得票数大幅度下降,几乎完全是由于同“资产阶级的社会党人”结盟的结果。    分析家们说,虽然法共今天说,它将支持政府,但这种支持很可能只是象征性的。这些人士说,一些比较务实的党的官员认为,法共退出参政契约,因而有在人们心目中成为谋求已久的左翼团结的破坏者的危险,这就可能使他们的声誉进一步削弱。

4. 马来西亚成立中国问题工作委员会

【法新社吉隆坡七月十八日电】此间今天宣布,马来西亚已成立一个中国问题工作委员会,以研究促进双边关系的可能性。    副外长阿卜杜勒·卡迪尔在议会说,该委员会是在前外长加扎利·沙菲上月访华后成立的。    但是他又说,虽然两国要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加强双边合作,但政府保证不让同中国的关系危及国家安全。    阿卜杜勒·卡迪尔说,北京和吉隆坡对各种世界问题的看法相似。但他又说,由于两国在一些政策上有分歧,特别是由于中国继续在道义和政治上支持被取缔的马来亚共产党,两国不得不舍弃人民间的关系。    他还说:“这是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由于这一原因,我们认为中国仍然是对马来西亚安全的一种威胁。”    他指出,政府一向鼓励私营部门到中国寻找市场,为此马来西亚派了一些贸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    中国是从马来西亚购买橡胶、木材和棕桐油的最大主顾。

5. 科威特国防大臣对访苏结果表示满意

【科威特通讯社莫斯科七月十八日电】科威特国防大臣萨利姆·萨巴赫及其军事代表团在结束对苏联的十天访问之后离开苏联首都前往伦敦。    这位国防大臣在临行前对苏联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和科威特通讯社记者发表声明,强调他同苏联负责人的会谈是「非常积极的」。萨利姆说,他同苏联国防部长的会谈是「富有成果的,积极的」。    萨利姆强调,「对于反映苏联朋友感情的对话和会谈,我衷心地感到满意。我认为,这次访问不仅是成功的,而且还从中看到在两国各个领域合作的模式。特别是苏联朋友所表示,准备加强科威特武装部队的能力,向它供应它为保卫科威特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所需要的东西,我们一致的崇高目标只是在一个充满正义的世界上的全面持久和平」。

6. 里根严厉指责苏古和尼加拉瓜

【美联社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七月十九日电】里根总统今天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制止了「一个共产党大国在该地区攫取权力」,但是他告诫说,苏联和古巴仍在花「大量人力物力…….破坏我们的民主和独立」。    总统还以本届政府迄今为止最强硬的语言斥责定于十一月份在尼加拉瓜举行的选举是「一场苏联式的骗局」。    里根飞抵这里是为了和十五个加勒比国家和领地的代表一道参加由南卡罗来纳大学组织的一次会议。一位白宫官员昨天私下里说:「我们并不想抢任何人的新闻或做任何戏剧性的事情。」但是,里根的讲话严厉批评了苏联、古巴和尼加拉瓜。

7. 下周国际要闻预报(7月23日----7月29日)

23日以色列举行大选23日—24日欧洲共同体十国外长在布鲁塞    尔举行会议24日—25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第二阶段第    十九轮会谈在北京举行24日—29日泰国外长西提正式访问中国26日北约组织秘书长卡林顿访问希    腊27日西哈努克亲王到埃及进行两天    访问27日—31日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访问    中国28日—8月12日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在洛杉    矶举行    (辛济之)

第 2 版

1. 在美华人将举办第三届祭孔典礼

【中央社洛杉矶七月四日消息】一九八四年孔子纪念典礼将于十月二十七日在洛杉矶城举行,届时将有华人举办的十项文化活动。    据纪念典礼筹备委员会称,这将是在美华人举办的第三届纪念这位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的典礼,前两届分别于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三年在旧金山举行。该委员会主任说,参加筹备工作的华人团体已逾二百个。一些祖先是中国人的美籍朝鲜人和美籍日本人也渴望参加这一盛典。

2. 圣地亚哥的华侨餐馆

圣地亚哥来讯    旅智华侨主要集中在首都圣地亚哥和北部海滨城市伊基克。据估计,智利全国总计约一千华侨。华侨中广东人最多,他们多数经营中国餐馆。    近年来,智利华侨饭馆数量剧增,仅圣地亚哥已从一九七五年的七、八家猛增到七、八十家,其中有圣地亚哥最豪华的华侨饭馆「杏花村」和「龙凤」酒家,还有被智利人称为经营正宗中国菜的「中华饭馆」以及「南京」、「中山」、「月宫」、「东方」、『百福」、「多宝」、「东宛」和「香港」等酒楼饭馆。    华侨饭馆是在智利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一年期间迅速增加起来的。    华侨饭馆在智利名声颇佳,一是因为中国菜质量好,色香味俱全,智利人评价很高,二是价格较合理,经济实惠。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华侨饭馆生意都较好。    最近,记者应「杏花村」之邀,出席了该饭馆庆祝创建二十五周年盛大招待晚宴。这天晚上,「杏花村」张灯结彩,在座的四百多名宾客中,有智利皮诺切特总统的代表(一位陆军中校),还有现任财政部长路易斯·埃斯科瓦尔,圣地亚哥市长因故不能出席也发来了贺信,智利三家电视台和各大报纸记者也到现场采访,大家围坐在桌旁品尝着北京烤鸭、糖醋排骨、古老肉、肉丝炒绿豆牙、怪味杂碎和红烧鸡块等数十道中国菜。在晚宴开始之前,传统的中国狮子舞的精彩表演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大家不时鼓掌喝彩。饭馆陈老板告诉记者,彩狮道具是不久前从广东佛山空运到智利来的。两名从未表演过中国狮子舞的智利青年是一边看狮子舞录像,一边模仿,经过整整两个星期的训练才学会的。此外,几名智利模特还穿着中国历代古装做了表演。    席间,陈老板向记者介绍了「杏花村」的发展史。「杏花村」创建于一九五九年,是圣地亚哥最早的华侨饭馆。这一年,陈老板在香港的几个亲戚来圣地亚哥探亲,他打算找一家中国餐馆宴请客人。    可是,他们寻遍圣地亚哥,竟一处也没找到。这时,陈老板自忖:中国菜在世界许多国家受欢迎,难道智利会例外?于是,他与几个老华侨商量在圣地亚哥试开第一家中国餐馆。为了摸清智利人对中国菜的态度,他们先有意识地请一些智利人到家里做客,请他们吃中国菜,结果智利人对中国菜反应很好,于是他们就买了一家奥地利小饭馆办起了中国餐馆。就这样,「杏花村」由小到大,生意越来越兴旺,目前已发展成为可同时接待四百多人的大饭馆,设有单独宴会厅、酒吧间等,可做数十种中国菜,还有小吃炸馄饨、春卷和烧麦以及中国名贵的鱼翅汤和燕窝汤等。

3. 港刊文章:大陆新移民在美国

说中国的自费留学生和新移民在美生活有三大压力:经济压力、心理上的压力和环境压力    【香港《华人》月刊一九八四年第六期文章】题:大陆新移民在美国(作者:陆生)    自从中美两国间交流的大门打开以来,来美的大陆新移民和留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他们背井离乡,抵美后遭遇也自然不同。有些人学有专精,或是有一技之长,或是有得力的亲友和好的机遇,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生活,进入稳定发展的状态。但是绝大部分人都在过着典型的“新移民”生活。    首先是经济上的压力。无论是新移民还是留学生(主要是自费留学生),大多是从走下飞机,刚踏上合众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处在经济压力的阴影之下。他们在大陆上工作有保障,每月固定的收入总是有的,不像到了美国之后,随时担心失业。这种“朝不保夕”的滋味儿,许多大陆来的新移民过去是没有尝过的。    这些新移民大多数有直系亲属在美国,但在这里除了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之外,长期依靠任何人都是不现实的,也是绝对行不通的。为生计所迫,许多人不得不“投笔从厨”,饱受那些无知但又有钱者的白眼和欺辱。    至于自费留学生,比移民又多了一层学费上的压力。谁不想念书?可是,水涨船高的学费实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半工半读写起来只有四个字,可是哪一个半工半读的自费生没有一本血泪账?搞不好还会弄得两头落空。    笔者认识一位自费生,抵美三月后即放弃学生身份,跑到郊区和偏远的乡下餐馆去打工,四处流浪,甘作“黑户”。    当然,克服一切困难,拼命读书,立志要在美国闯出一番事业的也大有人在,但在年龄较大的自费生中间确是凤毛麟角。不少人是混一天算一天,何日是尽头,自己也茫茫然。    第二是心理上的压力。从一个多年封闭的社会骤然进入到一个文化、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截然相反的开放社会里,大陆新移民在心理上,甚至包括生理上,都面临着种种严峻的考验。    在举步维艰的过渡期,茫然、寂寞和无根的感觉是最普遍的。下班时分,站在十字街头如潮般的人流里,望着“酒绿裙红楼接天”的十里洋场,常常会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袭上心头。楼再高,汽车再多,全是人家的,与我何干?“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是许多新移民共同的感受。    对于自费生来说,半工半读这个概念本身就构成心理上一种沉重的压力。因为留学生在校园以外打工是违反美国法律的,每当移民局搜捕非法移民时,总会在这些半工半读者中间引起一阵不大不小的震动和恐慌。    大陆新移民第三个大的困难是环境的压力。这其中有社会的,也有人为的。许多大陆人找工作时常被拒绝,理由是大陆人不能吃苦,爱争辩又不肯虚心求教等。某些人所以不愿雇用大陆人,一方面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偏见,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陆青年在国内多是习惯了相对平等的工作环境,因为无须对上级卑躬屈膝。    至于不肯虚心求教的说法不过是大陆人不甘心受人压榨欺侮罢了。    笔者的一位福建青年友人来美不过五年,凭着苦干和自己的智慧,已经买下一家快餐店,生意蒸蒸日上,出入名车代步,俨然一位成功的事业家。像这样的大陆新移民,肯定会越来越多。

4. 中国西装的缺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作者:梁厚甫)一天,我和一个青年人前往一家茶室喝茶。他是我朋友的儿子。在路上,碰见了六七个中国青年人。    朋友的儿子说:“不用问,前头那几个中国人,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    我说:“你何以见得?”他说:“我是专家。”    朋友的儿子何以自称为专家?因为他的父亲原是在香港开西服店的,来到美国重操旧业。儿子念完中学后,就在他店中做学徒。    这位专家说:“光是看衣服,谁是来自日本的,谁是来自香港的,谁是来自中国的,逃不过我的眼睛。判断的方法,是看他们西装的式样。”    他说,日本的西装,在款式上比较接近美国,但有露马脚的地方。日本的料子,其花式与美国的花式不同,上衣一般都裁得短一点。    香港的西装裁成以后,没有用高压力的机器来压过,所以,香港最名贵的西装店所做的西装,穿起来也不贴身。    他说:“中国西装有一个顶大的缺点,就是两只衣袖,总是缝得不贴切,穿起来总有一些象是往日穿马褂的感觉。中国人到美国来,穿西装本来是要和美国人求同,结果适得其反,变成为求异。”    西装之所以难于缝制,其主要原因是,西装有两种穿法,一是把钮扣起,二是把胸前来敞开。扣起钮好看时,敞开胸便不好看。如果要两者都好看,就不能不借助于一部价值约三十万美元的领肩加压机。这些加压机,日本只得四五部,香港、台湾一部都没有,中国更不必问。由于没有这样的加压机,在香港、台湾和大陆所制的西装,无论如何都不会顺眼的。    西装还有一个坏处,那是胸前两个内袋所装的东西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限度,就不好看。穿西装,一定要用长形的英式钱包,如果用方形的美式钱包,就不好看。美式钱包是用于裤子后袋的。

5. 民航机上的公共电话

今年夏天,美国一些大的航空公司在商用飞机上安装供乘客使用的公共电话。一天当中大约有一百万人在空中旅行,现在他们可以在离地面35,000英尺的上空与办公室或家里通电话。从包括阿拉斯加、夏威夷在内的美国任何地方上空,直拨美国各地。空中电话是一种无塞绳电话,不管距离长短,都不需要话务员转接。乘客使用电话时,首先把一张信用卡插进电话机内,然后就可以把电话手机移到自己的座位上或飞机上任何地方,使用完毕,把电话放回原处,信用卡自动退出,类似城市中使用的付费自动电话。空中电话使用的功率很低,不受飞机无线电设备干扰,音质和地面长途电话差不多。    这种电话是由空中电话有限公司从一九七四年开始研制发展并提供服务的,该公司已经和联合、东方、西北、德尔它、亚美利加、泛美等十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其中有四家公司要求在每架宽体客机上安装这种电话。使用空中电话的优点是高效率利用旅行时间,同时可以在旅途中保持和家庭、朋友的联系。    目前,这种新设备只能从飞机上往地面拨电话,还不能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摘自《华盛顿邮报》)

6. 中国的宽沿白布凉帽很吸引人

【香港《南华早报》七月八日文章】从时装的观点来说,最近的中国之行是很有趣的。现在街上流行的服装款式一改七十年代男女都穿式样单调的毛式服装。妇女穿的是色彩鲜艳的衬衫和漂亮的花布衣服,因此妇女的气质又重新显示出来。    大街上骑自行车和步行的人川流不息,但是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戴着白色帽子。这种帽子都有宽大的帽沿,用白色亚麻布或棉布(今年国际上流行的时装面料)做的,把带子结在下巴。    这种帽子不但可以有效地遮住炎热的太阳,而且透过阳光看上去也很吸引人。在室外任何场合或在海滩上,穿上布衣服,戴上这种帽子是极其漂亮的。    这种宽沿圆帽子有其别致之处。但后来我发现这种帽子还有另一个好处,即可以折叠起来,放进旅行包里。当你从旅行包里取出来的时候,帽沿上金属丝的弹力立即使帽子恢复原状。    今年的帽子又成了大家谈论的新闻。在世界时装首府,妇女们又时兴戴帽子。但戴帽子(特别是宽沿的)的不便之处是旅行的时候很难打进行李包。    现在,中国很可能已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我把在友谊商店买的两顶帽子带回来,每顶相当于十港元,我让香港最漂亮的模特儿戴给大家看看。当她拿到这种帽子的时候,也象我当时拿到帽子时一样激动。    任何有胆识的服装制造商,只要向世界市场提供大批的这种帽子,一定会赚大钱的。

第 3 版

1. 《宫泽喜一全貌》一书简介

日本政治评论家清宫龙所著《宫泽喜一全貌》一书,已由日本行政问题研究所出版社出版。宫泽喜一曾任三木内阁外相,不久前还来中国访问过。    据该书介绍,宫泽一九一九年十月八日生于东京。他的仕途经历,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他于一九三九年毕业于武藏高等学校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同年又赴美参加日美学生会议。日本投降后,他与大平正芳同任东久迩内阁藏相津岛寿一及吉田内阁藏相池田勇人的秘书。    一九六○年池田勇人上台,宫泽历任自民党经理局长,参议院营运委员长,后任经济企业计划厅长官。以后到一九七四年,任三木内阁外相。一九七七年和一九八○年,又出任福田内阁经济计划厅长官和铃木内阁官房长官。宫泽英语造诣颇深,曾充当吉田茂——艾森豪威尔;池田勇人——罗伯逊;池田勇人——肯尼迪等会谈翻译。    宫泽出身于达官显贵家族,其父系战前官僚。许多亲属现在地位都十分显赫。他本人从一九五三年当选议员后,即追随池田,成为池田“心腹中的心腹”。然而,他与大平正芳的关系一直格格不入。舆论界认为,他的政治倾向是保守的。人们称他为“新右翼的旗帜”、“保守派的希望”、“正直的现代派政治家”。    宫泽一直反对修改宪法,并认为“现行宪法的前九条所规定‘彻底的和平主义精神’,是赌注全民族的大实验,必须继续努力使外国予以理解”,“直至外国认为‘战争是愚蠢的,应该制止’为止”。军事上,他主张“独特的防卫论”。认为世界“已进入单靠一国难以完全保卫国家的时代”,必须“谋求大集体的集团防卫”。    对苏联,他的鹰派倾向较强。他说:“日本国民对中国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但对苏联就不可能有这种感情”。    (席)

2. 美《时代》杂志前记者论述尼克松的著作《流放》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七月十二日电】“时刻憧憬未来,从不缅怀过去”,这是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赖以生活下来的哲学。十年前,尼克松在水门丑闻闹得不可开交时很不光彩地挂冠而去。    《时代》杂志前记者罗伯特·萨姆·安森新近出了一本书,名为《流放》。它以大量的材料论述了尼克松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并寻求成为政界元老的经过。    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记述了尼克松如何下定决心摆脱全国对他的蔑视,同时又绝不承认在水门事件中有何过错。    这本书相当详细地记述了迅速赦免尼克松,为此向其继任者杰拉尔德·福特施加压力以及福特本人也倾向了结此案等一系列内幕。这本书还披露,福特在一九七六年同吉米·卡特竞选总统时听取了尼克松的指点,尽管当时福特矢口否认。作者还指出,尼克松在罗纳德·里根竞选时帮过他的忙,里根入主白宫以后仍征询他的意见。

3. 美著名作家夏伊勒发表新著《恶梦般的年头》

美《时代》周刊六月二十五日发表文章评介八十高龄的美国著名作家威廉·夏伊勒新著《恶梦般的年头:一九三○—一九四○》。    文章说,这是夏伊勒继《柏林日记》和《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后又一部描写希特勒德国的著作,但是这部回忆录式的著作,绝不是把人所共知的材料炒冷饭。作者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在第三帝国兴起过程中身历其境的美国人之一。最初,他是报纸的记者,一九四○年贝当政府投降时,作者随希特勒一行从柏林到巴黎。他的资历使他得以参加阿尔弗雷德·罗森贝格为记者举行的酒会。他同希特勒集团的接近使他得到许多关于纳粹德国的内部情况。    在这部自传体的著作中,夏伊勒叙述了自己是如何追踪战争风云,提醒人们注意战争危险的。他想让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注意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危险,但他的上司却要他准备一套儿童合唱节目。他录下了枪炮的声音和同作战者的谈话,但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拒绝播放。后来作者又受到德国新闻检查的种种阻挠。夏伊勒在这本书里搜集了一些记者的趣事,用不少篇幅描写了个人的经历。(任美芬)(本刊编者注:新华出版社已在组译《恶梦般的年头》)

4. 《德布莱特一九八四年手册》问世

据英新处报道,以专门介绍贵族著称的英国德布莱特出版社,最近推出《德布莱特一九八四年手册》。这部手册厚达二千余页,共收二万多个条目,以传记形式介绍了古今英国贵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所有爵士及其他英联邦国家的大部分爵士,书后附有爵士名次表、勋章和勋位一览表及英国王室系表。    此外,该手册还罗列了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官、欧洲议会议员、工业巨头和大公司经理的详细情况。(岳)

5. 玻璃门电冰箱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七月七日报道】西友公司同美国西尔斯公司共同研制并销售一种可看见箱内物品的冰箱RT—100号。    这种电冰箱的门由三层玻璃和一层塑料板组成。冰箱内装有荧光灯,开关在外面,在冰箱门关闭的情况下可点灯。    另外,散热片不露在外面,便于保洁。冰箱背面和侧面一样,所以可不选择放置处所。

6. 水果保鲜新法

【苏《在国外》二十五期译载英《光谱》文章】题:为了使水果能存放长久    英国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新的和效果更好的保存苹果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保存许多其他水果和蔬菜,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质量几乎不变。    问题在于有些水果和蔬菜不好保存,因为它们释放出乙烯。这种气体促进成熟过程。    肯特研究站的生物化学家米克尔·多弗研究出的新保存法是用不断清除保存水果的仓库空气中的乙烯的办法来阻滞成熟过程。他们设计了乙烯清除系统(乙烯气体清除器)。仓库里的空气通过系统不断循环。这里主要功能部件是一个催化变换器——陶瓷蜂房状结构,让空气在二百摄氏度温度下从它中间通过。由于催化剂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工作最佳,因而仓库内的空气必需用电热器件预热。蜂房形结构覆盖一层薄膜可保证以很大的接触表面使仓库空气中含有的乙烯氧化。

7. 塑料结晶体处理的衣料

美国农业部一位纺织专家,发明了一种化合物,叫“塑料结晶体”,布料经它渗过以后,能够吸收热,在外界温度下降时也会放热。用此布料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冬暖夏凉。这位专家在最近的一次实验中证明,用“塑料结晶体”处理过的料子,比一般的料子多吸收二至四倍热量。布料的物理形态不会改变。    塑料结晶体能使衣料冬暖夏凉的原因是结晶体的分子结构。当外界气温上升时,晶体分子便组成正立方形空间结构,因此可吸收热。当气温下降时,分子恢复原来的四面体结构。因此可以保暖。    (泽明)

8. 传递彩色照片的扫描器

以色列西特克斯公司计划在今年夏天拿出第一台传递新闻彩色照片的扫描器。这台机器可以把彩色照片在几秒钟内传送到全世界。使用这种机器,出版社将能够收到几千几万英里之外发来的彩色新闻照片,哪怕是在印刷机开印前几小时发生的事件。在现场工作的摄影师只需把胶片冲出,然后把想要用的负片或幻灯片贴到机器的取景器上,底片的形象将出现在一个六英寸的彩色观察器上,观察器还能调节焦距,把底片上不想用的部分删去。随后,摄影师就可以朝目的地传递照片了,按动按钮,扫描器便把底片上的形象转变成数字符,然后通过与总部相连的任何一条传送线路把彩色照片发到出版社。    这种扫描器装在一只能消震的铝壳箱子内,净重一百一十磅。这样重的机器虽然不能轻便地携带,但是可以安放在旅馆房间里或办公室里。

9. 图片新闻

合众国际社东京六月二十日传真图片:可编制程序的机器人玩具最近在东京玩具展览会上展出。这是日本人新一代的「灵巧」玩具之一,从一台便携式电子计算机接受指令。

10. 能翻译五种文字的电脑

最近,美国犹他州电脑公司研制成一种能将英文翻译成五种文字的新型电脑系统。它可以在自己的软件字库内逐字寻找拼音和短语,然后组合成系统的语言显示在屏幕上。但是这种电脑翻译的语句还欠准确优美。因为有些单词有几个意思,必须有一名翻译人员在旁修改有关句子的结构,提高翻译质量。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11. 英出版苏格兰古生物学家迪克逊新书《人类之后》

英国最近出版苏格兰古生物学家多格尔·迪克逊写的一本新书,名为《人类之后》。他在书中预言,五千万年以后,人类将从地球上消失。    迪克逊认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地球上的万物在不断进化。恐龙之所以从地球上消失,就是因为它没有赶上其他生物进化的步子,成了进化的牺牲品。人类曾经在进化中战胜其他生物,取得统治地位,成为万物之灵。但是,由于人类不遵从自然进化规律,现在不是进化,而是退化,它存在的基础已经完全动摇,五千万年以后,在其他生物不断进化的条件下,人类将不复存在。同人类一起消失的,还有人类豢养的马、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    但是大自然不会真空。进化了五千万年的动物将取代人类和家禽家畜的位置:小老鼠将进化成大食肉兽,胆小的兔子会进化成大如山羊,蚂蚁也会变得象现在的鳄鱼。到那时,地球将是一片绚丽多姿的景色:不断增长的喜马拉雅山山崩石裂,夷为平地;沙漠变成美丽的花园;珍禽异兽在林间游荡嬉戏……然而到那时,却没有画家用神奇的彩笔描绘大自然这美丽的景色,也没有歌唱家用甜美的歌喉来歌唱美妙的生活,因为“人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    三十七岁的古生物学家迪克逊精通地质学、物理学和动物学,从幼年时起,他便对古代世界产生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研究,他写出这本《人类之后》,提出了人类将消失的惊人论断。此书立意新颖、富于想象、多幅彩色插图,是英国畅销书之一。(建国)

第 4 版

1. 未发表过的格瓦拉日记

去年发生伪造希特勒日记的丑闻后,欧洲再也没人敢冒这种失败的风险了。然而,伦敦索恩比拍卖店宣称,它在几个月前收进了古巴著名游击队员切·格瓦拉的日记原本,并经逐页鉴定,证明是真品。    索思比拍卖店邀请我去看看这些文件,想让当年的见证人验证一下。因为,我在一九六七年作为玻利维亚报纸派往游击区的第一名记者,在战场和格瓦拉死亡现场采访过。    原来保存在玻利维亚陆军司令部的格瓦拉日记,将于七月十六日和一些零散文件及格瓦拉副官的日记一道拍卖,要价四十万美元。    格瓦拉每天下午把他在玻利维亚的经历记在日记本上,封面上有格瓦拉手书的“日记”二字。同卡斯特罗的电报往来    日记本有十五张纸是两面写字的,背面的内容过去没发表过,都是格瓦拉抄录的他同卡斯特罗电报往来的内容和他想寄给玻利维亚人民和报界的文稿。这就是它成为玻利维亚军事秘密的原因所在。    现在参加政府的玻利维亚共产党跟格瓦拉的关系很糟。格瓦拉认为,他的行动是全南美解放战役的开端,而不是玻利维亚的国内游击战,因此反对玻共总书记蒙赫来领导。过去发表的日记里已有披露。然而,过去不知道的是,切认为蒙赫同当时的玻利维亚总统一样是他的敌人。    从切摘记的往来电报看,卡斯特罗为谋求切与玻共对话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月二十三日格瓦拉在致卡斯特罗的电报中说,蒙赫“已是敌人。他抓了三名新派去的人,还企图派他的人打进来。他们寄的信(玻共领导给卡斯特罗的信)包含明显的背信弃义……”    卡斯特罗坚持努力。他在几封电报中谈到了同玻共中央执委雷耶斯、科利和工会最高领袖莱钦的会晤。他说,“已向莱钦解释了游击战的战略意义和你的领导地位。他将派人帮助你”。    五月十八日,切写道:“没有三人(蒙赫、科利、雷耶斯)的消息。我也不相信他们,他们把支持我们的青年人开除了。”这一天,他还向卡斯特罗报告了为把斗争扩大到玻利维亚南方和阿根廷而作的努力,他说:“我作了接触,以便在南方建立根据地,募集阿根廷人。”    他们之间的电报还透露了有关德布雷在游击队中作用的一些新情况。德布雷是法国人,当时充当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的联络员,现任法国总统拉美事务顾问,他著的《革命的革命》一书详细阐述了格瓦拉的游击中心主义。    德布雷离开游击队被政府军俘虏后,卡斯特罗和格瓦拉就营救他的问题交换了电报。五月十三日,卡斯特罗致电格瓦拉说:“关于德布雷,我们将开展宣传,营救他。关于他被捕、塔尼娅和光头的情况,我们无情报。”他在第三十七号电报中说:“出版商马斯佩罗去你处,以告你德布雷情形,对国防部施加影响。他将与科列接触”。    七月,电台联系中断。从那时起,切在日记里只写一些打算寄给玻利维亚人民的信件,但显然都没寄出去。谁是盗贼?索思比拍卖店宣布拍卖格瓦拉日记后,立即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玻利维亚政府五月三十日承认,格瓦拉日记于一九八二年发现失踪。    那么,窃取格瓦拉日记的是谁呢?索思比拍卖店官员说,日记现在的所有者不是玻利维亚人。    格瓦拉是一九六七年十月八日下午被玻利维亚政府军枪杀的。十月十日,当时的陆军司令奥万多将军在特雷西塔饭店向记者展示了这两本日记和其他文件。后来,这些文件标上“军事秘密”和“国家秘密”,锁入陆军司令部的双重锁保险柜。    实际上,在日记原件被窃前,首先窃取这个“军事秘密”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当时的玻利维亚内政部长阿格达斯六月十四日对玻利维亚《现状报》发表谈话承认,他作为中央情报局特务,砍下了格瓦拉双手,连同中央情报局交给他的日记照片,送给了卡斯特罗。    一九六八至八四年,玻利维亚政局动荡,政府和军队首脑频繁换人,有机会接近机密的人很多。玻利维亚报界认为盗窃者很可能是最高层身居要职的军政官员。英国一名记者说,“赃物上有路易斯·阿尔塞上校的指纹”。阿尔塞一九七九——八二年期间任军事安全首脑和内政部长。一家玻利维亚报纸的专稿说他和前些年在玻利维亚作军事顾问的阿根廷军官可能是重要的嫌疑分子,但阿尔塞本人已矢口否认与日记失窃案有牵连。(沈安摘译自哥伦比亚《时代报》六月二十四日温贝托·巴卡弗洛尔专稿)

2. 漫画(二)

布什:告诉我,什么事?答:现在是让女人担任掌权和负责职务的时候了。现在是女人走出厨房去当副总统的时候了!

3. 「美国在许多方面令人失望」

【本刊讯】英国《观察家报》不久前刊登该报记者米里亚姆·格罗斯访问斯大林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的谈话录,题为《在两个世界之间》,摘译如下:格罗斯(以下简称格):十七年前,您刚抵达西方时曾写道,这里的人们「对于一个从来都是在沉重的桎梏下生活的人,突然能够像鸟儿般自由飞翔时的感受,是无法理解的」。您现在是否仍然这样认为?斯维特兰娜(以下简称斯):我认为,每个叛离苏联的人,当他刚出来时都有这样的感受。他会把自由言过其实,把自由世界理想化。我们那一代人,则是把美国的一切理想化。起初,他沉醉在兴奋和满足之中,但后来就明白现实是怎么回事了,在许多方面就令人失望了。    今天,我希望对每一个可能的叛离者都进一忠言:务必要记住,在大洋彼岸的也是同样的人类——那里也有有缺点的人,呆板的人,不称职的人,邪恶的人和愚笨的人。    十七年前,我全然没有意识到,两个超级大国是如此相似,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现在我看到,两个核大国对于彼此的认识是建筑在完全陈旧的宣传上,建筑在四十年以前的概念上。    格:对克格勃和往昔的劳改营如何看?    斯:是的,在苏联发生过许多可怕的事情。我不是说劳改营不是事实,但是从索尔仁尼琴的书(《古拉格群岛》)问世以后,人们就以为苏联除了劳改营之外,别无其他。    说到底,在苏联这个社会里,千百万人享受着免费教育,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也享受着公费医疗。您不能否认这对于人民来说是改善。不然,我们怎么会拥有那么些象棋选手,舞蹈家和音乐家,还有宇航员,科学家以及运动员呢?同时,千百万苏联公民怎么能够在战争中为他们的国家奋起战斗而不是反对她呢?    格:您对决定到西方来是否后悔?    斯:我的信仰是对命运决不追悔,但有时这是很难做到的。我已经有十七年之久没见过我的儿子和女儿,还有从未见过面的孙子和孙女。有时,我简直想扔下这里的一切,跑去买张飞机票,上路去看他们。我有时不想再顾及什么政治制度了,只是想见见我的儿孙们。这是很困难、很残酷的。    刚到美国时,我不幸成为大名鼎鼎的人物。我在大型记者招待会上抛头露面,被局限在一个苏联问题专家、克里姆林宫问题专家和俄国历史专家的狭小圈子里。我后来结了婚,两年后又离了婚。我不再受人欢迎,就可以隐居在自己的家里,和孩子呆在一起了。十七年前我不曾料到,美国国务院并不真正希望我留在美国。他们不愿和苏联有任何冲突,当时柯西金访美正在计划中。在商量对策的过程中,他们先把我送到瑞士,但对外却宣称我要在那里「恢复」一段,这实际上是谎言。后来他们给了我一个六个月的旅行签证,但又不通知我本人。我误以为我被欢迎永久居留。我处在一种虚情假意之中。这使我意识到,美国国务院在说谎方面绝不比克里姆林宫逊色。    一年以后,当美国人明白我对他们不会造成任何威胁时,才给予我侨居的资格。但是,这仍然不能使我摆脱掉那种从一个牢笼进入了另一个牢笼的感觉。    格:您决定移居英国是出于什么原因?    斯:我来这里的主要原因是想让我的女儿在英国上寄宿学校。她出生时我四十五岁了,我在苏联的孙子比她还大一岁。我需要独居和安静。以便进行我的工作。我到英国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和两个超级大国保持距离——从政治上,也从地理位置上。    (晓苏译)

4. 美国副总统的权力有多大?

争取提名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蒙代尔七月十二日正式宣布,他选定女众议员费拉罗女士作为他的竞选伙伴,引起美国舆论的强烈反响。    美国的副总统在美国政府中是否起作用,是否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是权力仅次于总统的美国第二号人物?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美国人在谈起自己的副总统时常常称之为“美国最没有权力、但又随时可能变成最有权力的人”。    美国虽自称是民主国家,但军政外交等大权,都集中在总统一人手里。    据美国《世界百科全书》介绍,副总统的重要程度完全由总统决定。副总统几乎没有什么政治权力,除非总统征求他的意见。甚至副总统在内阁中该起什么作用,也完全由总统决定。    副总统通常从事的都是些礼仪性活动,为公共工程的启用剪彩,主持体育比赛的开幕式,为优胜运动员授奖,到机场迎送外国贵宾,出席外国元首的葬礼(如布什副总统出席苏联主席安德罗波夫葬礼)等。    按照宪法,美国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但不得参加参议院辩论,也没有投票权,除非是在赞成和反对的票数相等时,这种情况在美国参议院历史上很少发生。    据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记载,艾森毫威尔自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经常在社交场合和政治上怠慢副总统尼克松。在白宫事务的安排中,尼克松被认为是个不重要的人,以致他身居白宫八年,这幢二层楼房内有许多地方连看都没看见过。艾森豪威尔有两三次病重,但也没有认真想到这位副总统。有人问艾森豪威尔,“副总统参与了政府的哪些重大决定?”他回答,“如果给我一星期时间,我也许能想出一件。”    但是,一旦总统任期末满就离职而由副总统继任,副总统一下子就变成了美国权力最大的人。这种情况在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八次。一、哈里逊一八四一年在任上病死,副总统泰勒继任;二、林肯一八六五年遇刺身亡,副总统安德鲁    ·约翰逊继任;三、加菲尔德一八八一年遇刺身亡,副总统阿瑟继任;四、麦金利一九○一年遇刺身亡,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继任;五、哈定一九二三年因病死于任上,副总统柯立芝继任;六、富兰克林·罗斯福因病死于任上,副总统杜鲁门继任;七、肯尼迪一九六三年遇刺身亡,副总统林登·约翰逊继任;八、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副总统福特继任。    (陈亮)

5. 漫画(一)

图上卧轨的妇女说:“除非你挑选一个女人去当副总统,否则我们躺在这里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