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06-19

第 1 版

1. 里根为了竞选 苏估计里根会连任

【美国《纽约时报》六月十七日文章】题:“准备,愿意并能够”?(赖斯顿十六日发自华盛顿)    里根总统在前几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准备,愿意并能够”在首脑会议上或者在任何其他地方同苏联领导人会晤。    且不谈他是否“准备”或者“能够”同契尔年科讨论错综复杂的核武器、中东和世界贸易问题,里根已明确表示,他“愿意”听取他的助手和进行民意测验人的意见,他们告诉他说,同俄国人的这种相持不下的局面是对竞选不利的做法,他还愿意听取盟国的意见,它们告诉他说,不同莫斯科进行会谈是笨拙的外交。    不久前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田纳西州的贝克和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伊利诺斯州共和党人珀西同总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公开表示说,也许总统应该改变调子,同意同苏联领导会见并谈谈问题。    里根总统在最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反应是公开外交活动和总统竞选的杰作。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向他提出的三十五个问题中,有二十一个问题问到他同莫斯科会谈的条件是什么。他对这些问题统统避而不答。他说,他愿无条件地前往任何地方,就任何问题进行会谈。    莫斯科对所有这一切作出的反应是很有趣的。克里姆林宫精明的宣传家扎米亚京突然象里根一样迅速改变了调子。扎米亚京把他过去说的话都忘在脑后,他现在正用一种不同的腔调讲话。    这是莫斯科的转变,而问题是莫斯科是如何转变的。此间猜测,俄国人无可奈何地断定里根大概会在十一月份重新当选,他们将不得不再同他打四年的交道,因此现在应该同他开始进行会谈。同样,里根似乎已经认定,他同俄国人的对抗开始使盟国和美国人民感到恐慌,因此他应当考虑和解问题。所以他至少开始谈论会谈问题了。    所有这一切与过去几个月华盛顿同莫斯科之间进行的恶意宣传大不相同,现在的问题是今后怎么办。    俄国人希望利用民主党人来对付里根,因为里根不是他们中意的人,而蒙代尔无疑会愿意利用里根同俄国人搞僵这一点进行竞选。但是,由于总统现在表示愿意同契尔年科举行会谈,对方也有此愿望,因此,尽管民主党人过去一直指责里根拒绝谈判,现在里根接受了,就不能再指责他了。    但是,里根真的“准备并能够”进行谈判吗?他玩了一个漂亮的政治策略花招。他的处境是困难的,这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政策错了——甚至盟国对他在欧洲部署导弹以保持力量均势的做法都没有表示怀疑,而是因为他的措词太刺耳了。他现在纠正了这一缺点,在最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好象几乎是在乞求俄国人结束僵持局面,并可以在任何地方谈任何问题,这种愿望显然会在他竞选连任活动中对他有帮助。

2. 表示了实现世界和平的愿望

【西班牙《阿贝赛报》六月十七日文章】中国最终实行了一项同华盛顿和莫斯科保持相等距离的国际政策,显然这是对付超级大国的一个新方式。北京展开的积极外交活动(最近几个月世界各国的一些重要政治家访问了紫禁城),最后以赵总理的出访而得以完善,这种外交活动丝毫不带进攻性,而是想给人一个新中国温和的形象。    赵紫阳和他的政府,以及邓小平为首的目前北京领导人认为,一个团结的欧洲,特别是一个成为中国盟友的欧洲,将可能是使两个超级大国伤脑筋的地区。    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种团结都是从很平常的经济合作开始的。在意识形态方面可能存在分歧,甚至立场对立,但是,在贸易方面,在推动发展    的互相帮助方面,合作是必要的。    中国总理在欧洲的每次谈话中都表示了对世界和平问题的关注。    如果说北京目前有所渴望的话,那么,它渴望的是远东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和平与安定。如果说中国对目前的形势有点不能容忍的话,那是因为它认为这是卷入一场军事冲突。中国国内的稳定取决于这种国际局势安定,中国可能深入进行它的实际从六十年代中期「文化革命」开始后就中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恢复任务,也取决于这种安定。    在访问六国中,赵紫阳总理都表示了实现世界和平与和睦的愿望。

3. 共同社说:赵紫阳西欧之行取得一定成果

【共同社北京六月十七日电】题:宣传开放政策取得成果,赵总理访问西欧后回国    访问了西欧六国的中国总理赵紫阳,十七日下午乘专机离开最后的访问国意大利,回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    在这次访问中,赵总理向各国领导人强调了中国和欧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实行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强烈要求他们向采取开放政策的中国投资。看来,这次的访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为实现现代化,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同外国进行经济合作的态度给欧洲国家留下了印象。在同各国首脑的会谈中,赵总理说明了中国对和平、裁军问题的立场:一、希望美苏两国停止部署新导弹,尽快举行认真的核裁军会谈;二、如果美苏带头大幅度削减核武器,中国赞成召开世界裁军会议。他呼吁在美苏之间摇摆不定的欧洲“奋起”。他说,如果中国和欧洲在各个领域进行合作,将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有助于维护和平。    另外,他强调指出,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欧洲同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还不多。他呼吁双方努力扩大合作。

4. 西方外交官说:苏向盟国提出苛刻要求

【路透社莫斯科六月十六日电】今天,西方外交官说,苏联本周在莫斯科经互会首脑会议上强迫其盟国接受苏联提供石油的新的苛刻条件。这大概会给盟国的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这次会议发表的经济宣言说,东欧各国一致同意整顿自己的工业以便向莫斯科提供优质成品作为今后能源供应的支付手段。一位外交官说:「这的确是苛求,这种说法表明,如果它们不满足苏联的要求,它们就得不到石油和天然气。」    苏联领导集团现在要求东欧国家的消费品和设备达到符合苏联要求的「国际标准」。    一位外交官说:「苏联的盟国将被迫把正在西方出售的商品运往苏联。其结果将会减少同西方的贸易,削弱了自己进口新技术的能力。」

5. 苏报就中越边境局势对我进行攻击

【苏联《红星报》六月十七日文章】题:谁煽起冲突(评论员戈尔茨)    观察家们不能不发现,中国(对越南)的武装挑衅正是在美国总统访问北京的四月底活跃起来了。    北京清楚地告诉里根,按中国领导的意见,美国和中国在什么地区有“相吻合和并行不悖的利益”。之所以并行不悖,是因为北京同华盛顿一样把印支国家的原则性对外政策视为实现自己在东南亚计划的障碍。很能说明问题的是,目前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正在美国访问的时候,越中边境的挑衅加强了。    苏联方面坚决谴责中国当局反对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敌对行动。

6. 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对安德罗波夫的赞扬揭示了权力之争》

【英国《每日电讯报》六月十六日评论】题:对安德罗波夫的赞扬揭示了权力之争(记者韦德发自莫斯科)    俄国一些报纸昨天对已故主席安德罗波夫进行了异乎寻常的赞扬,这表明克里姆林宫内的“勃列日涅夫”元老派和安德罗波夫掌权时期所培养的“有希望当权的少壮派”之间,仍在进行着斗争。    一家报纸说,安德罗波夫克服了俄国“从七十年代进入八十年代时”所面临的困难,这显然是指勃列日涅夫主席当权的最后几年里所出现的不景气局面。    这话等于是对契尔年科主席本人进行旁敲侧击的指责,因为契尔年科在勃列日涅夫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去世之前的那个昏暗时期,一直是这位俄国主席的第一副手。昨天,在安德罗波夫诞生七十周年之际,报纸载文赞扬安德罗波夫,这表明这种做法是得到较年轻的领导人的鼓励的,这些领导人在少数年迈领导人的缺乏想象力的统治时期仍然忠于安德罗波夫的现代派思想。    契尔年科在他五个月前接管权力时曾保证要继续奉行安德罗波夫的各项政策,可是他在开展一场真正的改革运动方面,显然缺乏意志或活力。    较年轻的政治局委员显然利用纪念安德罗波夫诞生七十周年的机会让人们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他们在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曾经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现在仍然迫切希望进行改革。

7. 罗马尼亚《火花报》说:罗为经互会会议取得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罗马尼亚《火花报》六月十七日编辑部文章】题:为了相互的利益和社会主义与和平事业的利益在建设新制度的事业中加强合作    经互会国家最高级会议研究了有关经互会国家经济发展和合作的最重要的问题,包括维护和平与国际经济合作问题。    由齐奥塞斯库率领的罗马尼亚代表团,按照本国的一贯原则立场,本着建设性的精神,为开好这次会议和制定会议文件,使它能取得最好的成果和符合各成员国和人民的期望,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次会议是在十分重要的时刻举行的。生活和现实表明,尽管世界经济中存在着某些消极的现象和趋势,但经互会成员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加强合作,已经成功地大力加强了自己的社会发展计划,保证了人民福利的提高    。    这使得这些国家在许多方面明显地减轻了世界经济、贸易、金融和财政危机的影响。    尽管如此,正如从会议通过的《关于继续发展和加深经互会国家经济和科技合作的主要方针的宣言》中所看到的,在加强相互合作,加深生产专业化和生产协作,发展贸易,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各成员国的生产能力和科技力量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召开这次会议,以及所达成的措施,正是为了挖掘这些潜力。    会议十分重视必须改进生产协作和专业化的机制,以便及时和迅速地解决每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同时鼓励这些国家发展相互合作。    可以说,会议所达成的所有措施,对发展和完善经互会的合作、协作和专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 2 版

1. 《亚洲华尔街日报》说:中国今年大力推行经济改革是前所未有的

【《亚洲华尔街日报》六月一——二日文章】中国信奉用榜样教育人。例如,它多年来要求人们“向雷锋学习”。今天,中国领导人力图使该国的工业摆脱混乱状态,取得现代化的效率,提出的新口号是:“一切权力归厂长”。    步鑫生就是一个模范厂长。上海附近的海盐县海盐衬衫总厂的这位厂长,因为提高了生产率,改进了产品质量,破除官僚主义和向国家交纳超额利润而在全国各地受到赞扬。《人民日报》在头版赞誉他为“有创造精神的厂长”。    虽然中国放松了严格的中央控制的政策,在农村获得了非凡的成功,但零敲碎打地进行的工业改革只是造成了混乱。中国的一些工厂仍然苦于亏损、产品质量低劣和产销不对路。    因此,中国总理赵紫阳,今年在全国人大上宣布了一个内容广泛的计划,要把更多的权力直接下放到工厂的厂长手里。    厂长们在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后,可以自行生产任何产品,并可在任何地方出售。他们可以购买原料,出租多余的机器,自行招收工人,自己决定工资形式,并且可以解雇人员。由于政策早先已有了变化,在给予厂长们的这种种特权中,有许多从理论上说早已不存在什么问题,但象今年这样大力推行改革则是前所未有的。

2. 联合国的调查报告认为:缅甸印度等度过了全球经济衰退关

【路透社联合国五月十八日电】联合国发展规划委员会为昨天开始举行的为期五天的会议提出的一份报告说,亚洲有七个国家比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较为轻松地度过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关,原因之一是它们自一九八○年以来在经济政策上作了调整。这七个国家是:缅甸、印度、南朝鲜、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兰卡和泰国。    这个报告说,这些国家从一九八○年到去年,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了百分之二点五,是“较稳定的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对外联系性质特殊,由过去的政策带来的国内产值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及一九八○年以来实行了多种调整政策。”    报告说,在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家里,工业产品在出口中占主要部分。工业产品出口的收益不象初级产品的出口那样易受衰退的影响。    报告说,新加坡和大韩民国都已努力把它们的工业结构转向生产出口前景较好、国内增值较多的产品。这些国家在通过出口劳务增加外汇收入方面都做得比较成功。印度和南朝鲜注重在海外参加土木工程建设,新加坡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进一步发挥它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作用上。    这项调查报告认为,这一类国家之所以能搞得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国家都及早采取了调整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包括紧缩财政和货币,还包括调整生产结构,改变税率、补贴和垄断价格。

3. 越通社说苏越公司发现油田

【美联社曼谷五月三十一日电】越通社今天报道,一家苏越合办的公司在越南的大陆架首次找到了油田。    这则消息说,油田是在五月二十六日发现的。曼谷收听到的越通社的消息说,在今后几个月内还要钻若干油井以确定储量规模。这则消息没有具体说明油田的位置。

4. 美经济学家雅各布森认为:今后十年世界钢铁不会短缺

【美国《商业日报》五月三十日文章】题:预计到一九九五年都不会出现钢铁短缺(作者:小里普利·沃森)    据大通数理经济学公司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目前世界钢铁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从现在起到一九九五年都不大可能会得到改善。    据这家公司研究钢铁业情况的部门负责人约翰·雅各布森说:“极少或不存在会出现钢铁普遍短缺的可能性。”    他说:“到目前为止对钢铁产量进行的削减是必要的,但是减少的数量仍不足以使钢铁的供应量同预计的需求量趋于一致。”    他说,不幸的是,非社会主义世界钢铁的消费量在一九八○和八三年之间平均下降了百分之三点六。这同某些分析家在一九八○年所作的估计相距甚远。他们当时根据需求将每年增加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二点五这一情况,估计到一九八四年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性会出现钢铁短缺情况。    这位经济学家指出,自一九七九年以来,美国、西欧甚至日本的钢铁厂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削减设施、人员和原料的需要方面,而不是决定在什么地方建一座新钢厂。    他说,要使美国钢铁设备利用率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水平,从现在起到一九八六年需要将美国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减少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吨。他说,在类似的情况下,经济共同体国家从现在到一九八六年,必须减少生产能力三千五百万到四千万吨,以便使设备利用率保持在百分之七十五的水平;日本要减少钢铁生产能力五百万到一千万吨,才能使设备利用率维持在百分之七十的水平上。    雅各布森先生指出:“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欠发达国家在一九八三和一九八六年之间将增产钢铁近两千万吨,到一九九○年时将增产钢铁三千多万吨。”

5. 蔡省三在香港《新报》撰文说:大陆如开辟「大学特区」必将带来教育大发展

【香港《新报》六月一日文章】题:“大学特区”(作者:蔡省三)    中共领导人万里、胡启立等,日前在北京邀请近二十位教育、科技界的专家、教授,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听取对于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    据报与会者发言踊跃,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很赞赏安徽省副省长杨纪珂教授所提的两项建议:其一,目前加强扫盲是中国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全国统计,文盲与半文盲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五。应该引起严重关注,这是智力现代化的大障碍,政府非采取紧急而有效的措施不可。    其二,杨教授建议在大学开辟“特区”,允许外国基金会、财团投资办学。第一为基础教育的普及问题,第二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与提高。普及与提高双管齐下,确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中心目标。    杨教授提出“大学特区”的设想,更有新意,是颇富创见的大胆建议。邓小平曾指出,深圳应办一个“新大学”,用西方的方法办,由外国实业家或华侨来办。可见原来的深圳大学,满足不了经济开放与发展的要求。我曾表示希望邓的构想实现,给予“教育小放”。现在见到杨教授的“大学特区”之建议,当局如果采纳,那就大可象扩大十四个经济特区一样,准予开放一批“大学特区”,广为吸收外界的资金与人才来独立创办多所新大学。这将是教育大开放,为教育“松绑”。它带来的必定是教育大发展、知识大增进、人才辈出、科技发展,对于推动现代化将起到巨大作用。当前先进地区,莫不注重“智力投资”。开辟“大学特区”,正是引进外来的“财”“智”两资,用以扩大“智力投资”的上策,何乐而不为!

6. 保加利亚《祖国阵线报》说:交通运输业是中国经济薄弱环节

【保加利亚《祖国阵线报》六月四日专稿】目前,中国年产机动车二十五万辆,其中约百分之八十是载重汽车,其余部分为大客车、吉普车、小轿车和专用汽车。中国的汽车生产集中在两家大工厂,另有几家大厂和一百家小厂生产汽车设备,有两个科研所提供设计和技术服务。在汽车工业部门就业的人员总数为七十万人左右。    中国同联邦德国、美国、日本、法国和奥地利的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并同这些公司签署了联合生产和技术转让合同。    但在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机动车辆的需要。目前,中国的城市交通平均每年缺少六千辆公共汽车,约有半数的城市尚没有计程出租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中的载重汽车以及旅游部门的大客车、面包车和出租汽车也是供不应求。    总的来说,中国的交通运输业仍然是该国经济中的薄弱一环。

7.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假发业因中国减少原料出口而苦恼

【日本《朝日新闻》六月四日报道】日本假发业因中国减少头发出口而苦恼    做假发原料用的头发最近进口量明显减少,原因是最大的对日出口国中国似乎已改变方针,认为把头发作为原料出口不如加工成半成品假发出口合算。日本的假发业目前正在向越南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寻找供给源。    日本假发的原料从战前开始就一直依靠从中国进口,因为中国人同日本人的黑发无论是颜色还是质量都十分相似。    最近大藏省统计,在一九七九年和八○年以前,中国每年向日本出口三千多吨头发,而一九八一年以后减少到二千吨左右。然而,假发的进口量从一九八一年以后剧增。据认为,把头发做成半成品出口,比未经加工的头发单价要高。另外,在中国由于流行烫发,中国妇女的头发倾向于变短,头发原料的来源难以保证。假发业认为,今后中国原料的出口很可能会越来越少。    为了预防适合做假发的黑发原料供应不足时代的到来,日本一家大型厂家说:“必须研究合成纤维的利用和改善植毛技术。”

8. 罗马尼亚鼓励居民储蓄的十种形式

【本刊讯】据罗报报道,罗马尼亚为了鼓励居民积极储蓄,共采用了十种储蓄形式:有息储蓄、有息有奖储蓄、有奖无息储蓄、低息汽车奖储蓄、建筑材料奖储蓄、旅游储蓄、购买住房储蓄、发行有奖储蓄券、个人活期存款账户和转账储蓄。    有息储蓄。分活期和定期两种,年息为百分之四点五和百分之六。    有息有奖储蓄。年息为百分之四点五,其中百分之一为实物奖励,最高奖为五万列伊(约合四千五百五十美元)。每季度开奖一次,季度存款少于五十列伊的储户不能参加开奖。    有奖储蓄。这种储蓄没有利息,储蓄所用百分之四点五的年息以中彩的形式发奖金,每季度开奖一次。每一千储户中能有二十户中奖,共设五等奖,最高奖为五万列伊。    低息汽车奖储蓄。这种储蓄的年息为百分之五,其中百分之二点五用作奖励小汽车,每季度开奖一次。存款结余不少于五千列伊的储户才有资格参加开奖。    建房储蓄。年息为百分之四点五,中奖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储户,每季度开奖一次。每个储户的定期储蓄金额不得少于五千列伊。    奖励建材储蓄。年息为百分之四点五,以奖金形式发放,每季度开奖一次。得奖储户的定期储蓄金额不得少于一千列伊。奖金包括存入的一千列伊。获奖者可以优惠价格购买建材。    旅游储蓄。年息为百分之四点五,其中百分之二用于组织去国外旅游的奖金。季度存款结余不少于三千列伊的储户参加开奖,奖金额包括本人的存款。    购买住房储蓄。年息为百分之六,如果中途改变存款的用途,则年息降为百分之四。    发行有奖储蓄券。奖金从百分之五的年息中发放,每月开奖。    转账储蓄。按定期储蓄的百分之六计算年息。职工每月填写存款单据,通过所在工作单位转账存入银行。目前罗马尼亚有四十万人参加这种储蓄。    储蓄所还专门为少年儿童设立储蓄窗,对孩子们,一、两个列伊(约一、两角)也可存入。各类学校普遍建立了学校储蓄所,由学生自行管理,学生存折只能在本校范围内使用。发展居民储蓄,有利于居民购买高档和耐用商品,也有利于他们建造个人住宅或购买房产。(朱有智)

第 3 版

1. 从石油残渣中提炼天然气

【英国《金融时报》五月二十九日报道】英国一项将残存的桶底油转化成代用天然气的技术由英国天然气公司和日本大阪瓦斯公司试验成功。    九百万英镑的试验费用由大阪瓦斯公司和欧洲经济共同体联合提供。    制作工序是把来自炼油厂的差不多是固体的石油残渣放在一个焦粒子流化床内,用高温高压使油残渣气化。    这项试验由英国天然气研究人员在奈利哈尔的米德兰研究站进行,那里有一个以雾化石油和氢气为燃料的化学反应器。赤热的焦炭流化床冒着气泡不断把石油残渣转变成一种富氢的气体,这种气体很容易提炼成天然气。    根据这些试验设计的商业工厂的整个热效率可达百分之八十。英国天然气公司说,和其他天然气制造工序相比,这种工厂的成本是不高的。

2. 美日两国发展新技术的特点

美日都在采取建立研究工业复合体方式发展高级技术和工业,但两国的作法有许多不同,美以民间为主导,日以国家为主导;美以大学为核心,日以企业为主体    美国和日本都在采取建设研究工业复合体的形式发展高级尖端技术和工业。    据报道,目前在美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计划之中的研究工业复合体共五十余处,如“硅谷”、“一百二十八号公路”(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附近)、“研究三角公园”(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等三市之交)“康奈尔工业研究公园”(纽约州)、“黄金三角地带”(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周围)、“硅山”(科罗拉多州丹佛和科罗拉多斯普林斯两市附近)、‘“技术走廊”(阿肯色州小石城附近)等等。日本虽然学习和采纳了美国的经验,但没有照搬。它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建设十九个“技术城”计划(通产省)。此外,各地也提出诸如“技术公园”(长崎县)、“新产业区”设想(琦玉县)等。    美国的研究工业复合体有多处已经建成,日本则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筑波科学城虽然科研力量强大,但它境内绝少有高级尖端工业,因此还不能叫做研究工业复合体,只能算是一座科学城。    九州岛虽设有许多半导体工厂,但是九州岛之大包括福冈、佐贺、长崎等七个县(相当于我国的省的行政单位),那些半导体工厂散布在大分、熊本、鹿儿岛等几个县境内,和美国“硅谷”中的半导体工厂星罗棋布是无法同日而语的。因此,称九州岛为“硅岛”实在有点勉强。日本的研究工业复合体    ——技术城要在一九九○年前后才会出现。    美日两国的相同之处是,加强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即科学、技术和工业的结合,促进新的工业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开发。    但美国和日本有不少不同之处,例如:    一、美国的研究工业复合体,如“硅谷”、“康乃尔工业研究公园”等等,是民间(学者、教授、企业家等)倡导创立的,地方政府虽然给予积极的合作与支持,但是联邦政府却不直接插手干预。日本则不然,“技术城”设想由通产省首先提出来,继之由法律形式确定为国家的计划。换句话说,日本的技术城的建设是以国家为主导的,虽然它也强调要发挥民间企业、大学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二、美国的研究工业复合体是以大学和科研机关为核心发展、形成的。“硅谷”的核心是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工业研究公园”则以康奈尔大学为中心,北卡罗来纳州的“研究三角公园”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州立罗利大学等三所高等教育机关和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州政府的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等。日本的“技术城”计划,顾名思义是要兴建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为核心的新工业城市。它虽然也强调政府科研机关、企业和大学三者之间的联合,但是其主体是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    三、在美国的研究工业复合体中,有为数众多的研究开发型企业(即风险企业),它多由大学教授、博士等兴办。在日本,办企业的是所谓的“企业家”、“经营者”教授、学者,改行办企业的,却不常见。    研究工业复合体、技术城等这些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地区,有可能成为今后信息社会的城市楔式。由于它分散了人口和产业,因此,也将为解决目前严重存在的大城市问题提供有益的经验。(张可喜)

3. 美试验煤水混合燃料

【《纽约时报》五月十日报道】它看起来象一种黑色胶状油漆,可以象石油一样进行处理或象石油一样燃烧。但是它实际上是煤粒,水和使煤粒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的添加剂的混合物。越来越多的美国研究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认为这种煤—水燃料可以成为代替数十亿桶进口石油的一个途径,同时还可以使陷于困境的美国煤炭工业有很大的新销路。    这种燃料比煤—水浆更适宜于通过管道输送。稀浆状的煤在管道里犹如砸碎的冰块,为所用的煤水燃料中的微粒的几千倍,它的稠密度也太低,体积也过大,因而难以在液态下燃烧,如果不进行连续搅动,也不能长时间地保持悬浮液状态。    研究人员使细煤粒悬浮在水中,就象把粉末制成涂漆颜料一样。但是同制成涂漆颜料很不相同的是,在保持混合燃料始终处于完全均匀的悬浮液状态的情况下尽可能大量地把固体物质加进混合物中。    大西洋研究公司在经过几百次不同配方的试验后,配制了一种燃料,其成分是,百分之七十的煤,百分之二十九的水和百分之一是拥有专利的一种添加物。    但是,迄今为止,美国的几家企业所研究的煤—水混合燃料都还没有达到商业性生产和燃用的规模。在技术上的问题有:锅炉的效率降低、腐蚀、磨损和清理炉渣,引起煤灰增多以及在燃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含硫的煤净化问题。    正在进行这种混合燃料试验的佛罗里达电力和照明公司副总经理迈克尔·库克估计凡具有二万兆瓦发电能力的公用事业公司和具有一万兆瓦发电能力的工业公司都可以使用这种混合燃料。    这种新燃料的价格为进口石油的一半到三分之二。他估计,加上增添的设备的费用,成本与使用石油的开支大致相等。

4. 防止露天煤炭流失的技术

【据日本《日经产业新闻》报道】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和栗田工业公司最近研究成功了防止堆积在露天的高炉用煤在下大雨时流失的煤炭围场包被技术。    煤堆的新包被是这样形成的,即:首先用辊子把煤堆表层压实四十到六十厘米厚,然后撒上正离子系统的特制丙烯酸树脂,以防雨水渗透。压实形成包被的煤堆不仅使煤中含水量减少百分之零点六,而且,即使月降雨量达到二百二十九毫米也能防止流失。    另外,焦炉用煤进去空气就氧化变质,新包被方法能有效地防止这种现象。据说,鹿儿岛制铁所用这种方法以后,温度高的煤堆比以前减少了四分之三。

5. 民主德国的褐煤利用和现状

褐煤是民主德国最主要的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百分之六十七。为了减少进口,已制定凡可用褐煤代油和烟煤的地方,一律改用褐煤的方针,预计近年内褐煤比重将提高到百分之七十左右。一、褐煤的加压气化技术    民主德国的褐煤气化工艺主要采用PKM型加压气化炉,黑水泵煤气联合企业的造气车间共有二十四台直径三点六米的PKM型加压气化炉。以煤砖为原料,炉内操作压力为每平方厘米二十五公斤。炉体高度,从煤锁下法兰到灰锁上法兰约八点六米。煤气出口设于炉壁上侧,其中心线距炉顶法兰约二点一米。灰渣自灰锁减压后排入水封式常压灰箱,经刮板运输机排出系统之外。气化炉系统全部采用液压传动,集控操作于中心控制室,且带有联锁报警装置。全厂年产煤气三十亿立方米。经过低温甲醇洗涤装置处理后的净煤气进入煤气管与一部分进口的天然气混合,再加入部分氮气稀释后送往全国八百公里干线附近的工农业用户。    气化厂的含酚污水用醋酸丁酯萃取脱酚。再经生物进一步处理,可使污水含酚量降至每升三至四毫克。再以十倍的清水稀释后即可排放入附近的天然湖泊内,对环境无害。二、褐煤发电技术    民主德国的褐煤电厂目前普遍为坑口电厂。如科特布斯市郊的约斯瓦尔德褐煤电厂的装机总容量达三百万千瓦,采用附近露天矿的褐煤为燃料。褐煤的全水份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灰分为百分之十一左右。发热量每公斤约一千八百大卡。电厂用的风扇磨煤机粉碎褐煤到一毫米以下,在磨碎过程中,同时向机内吹入烟道废气进行干燥,这样磨成的粉状褐煤水份即可降至百分之十五以下,喷入锅炉内即可正常燃烧。燃烧废气经除尘器三级除尘处理后,飞灰量只占烟气的百分之零点一,再用三百米的高大烟囱排放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不大。收集的飞灰供制造水泥用。由锅炉底部排出的灰渣用水冷却后运回露天矿回填。三、褐煤的高温炼焦工业民主德国所产褐煤的特点是灰分硫分低、水分高,煤化度低、质软、比重小。由于该国没有炼焦煤资源,因此发展钢铁冶金企业所需的焦炭大部靠本国的褐煤进行高温炼焦。    先把褐煤粉碎到一毫米以下,再用回转式管状干燥炉干燥到含水量百分之十左右。干燥后的粉状褐煤经冲模压力机在每平方厘米一千四百公斤的压力下压制成煤砖,每块重约二百五十克,强度可达每平方厘米二百公斤。    褐煤高温炼焦炉为直立式,炭化室高六米,长三米,宽三十厘米。每个炭化室装入煤砖二吨。每组焦炉有六个炭化室。煤砖在入焦炉前先经两段炉干燥到含水量为百分之一到三。焦炉的火道温度为一千一百摄氏度。炭化室温度九百至一千摄氏度。结焦时间三十小时,连续加料出焦。出焦后用氮气使焦炭迅速冷却到一百二十摄氏度左右,再送到贮焦仓。    每吨煤砖能生产高温焦炭四百六十公斤,粗煤气三百五十立方米,焦油三十公斤,中油十五公斤、轻油十公斤。焦炭经筛选分级后分别供应高炉炼铁、烧结、炼制硅铁、铁含金和制造炭素材料等使用。四、提取褐煤蜡的工艺技术    民主德国提取褐煤蜡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其阿姆斯多夫褐煤蜡厂是世界上最大的蜡厂,年产蒙旦蜡三至四万吨。该厂共有十五台褐煤蜡萃取器。萃取器长八米,直径一米,密闭性好,能连续加料萃取。采取电视集中、计算机自动控制。每提取一吨蜡的耗苯量仅为四十公斤。蜡厂在选择原料煤时采用了分采、分运的方法、用轮斗挖掘机单独采出作为提蜡的原料。    原料煤先经粗碎,再细碎到零点五至二毫米后加入萃取器。在细碎过程中同时通入高温高压蒸汽。萃取用的溶剂以苯为主,为八十二摄氏度的温度下常压连续萃取褐煤蜡。残煤排出后供发电和制煤砖用。萃取液用泵抽放到蒸发分离器中,在一百五十摄氏度下蒸发除去苯后即为液状的褐煤蜡。热蜡再自动流入铁模成型,再冷却到六十摄氏度以下。把模自动翻滚后,蜡即从模中脱出。这种粗蜡是由一系列含C23—C33的链状脂肪酸组成。经过精炼、脱色后,可制成多种不同用途的精蜡。(何力)

6. 从生物量中提取乙醇

【美国《新闻周刊》五月二十一日报道】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试图把生物量作为一种能源加以利用。专家们已成功地设计出几个烧木屑和榨糖之后剩下的蔗渣的小型发电厂。但是直到最近为止,还没有人能研究出一种把生物量转换成易于运输的燃料的真正有效的方法。现在,东京的日立公司和石油代用品研究协会共同合作,提出了一种从生物量中提取乙醇的试验方法。这种方法有希望成为一种商业上批量开发这种丰富资源的可行方法。    这种新办法解决了科学家们多年来感到为难的问题:如何去掉木质素,木质素是形成难以穿透的植物细胞壁的植物纤维中的一种坚硬的物质。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前靠有毒的化学品除掉纤维中的木质素的方法,他们发现,可以用通过放电很容易生产的臭氧除掉纤维中的木质素。去掉木质素的纤维素然后经过酶处理,产生出葡萄糖,糖经发酵成为可用作燃料的乙醇或者制造无铅汽油。    这种方案表明,从植物废料中生产乙醇,而消耗的能源少于生产的能源是可能的。但是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困难。生物量体积庞大,运输费用高,而且使用这种方法的发电厂不得不建在靠近有生物量来源的地方,例如靠近糖厂。然而,研究人员说,这种工厂可以以每升八十美分的比较经济的成本生产乙醇。

第 4 版

1. 联合国秘书长下周访美下月访苏

【合众国际社联合国六月十四日电】外交人士今天说,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打算开始进行重新沟通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通话渠道的雄心勃勃的尝试。这些人士说,他将在下周访问华盛顿,七月上半月访问莫斯科。他们说,估计这个消息不久将正式公布。    这些人士说,联合国秘书长在美苏两国首都都将“表示他对两个超级大国中断在限制核武器和减少战争危险问题上的对话一事十分关心。”敦促两国尽早恢复谈判。    他们说,秘书长计划在七月十二日至十三日对莫斯科进行的访问之所以被认为重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访问期间可能有一些迹象表明能否朝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方向前进。

2. 奥刊说苏由于国内困难拒绝同美谈判

【奥地利《侧面》周刊第二十一期评论】题:一种冷和平(作者:汉斯·劳舍尔)    苏联由于国内虚弱决定对西方采取拒绝政策。    苏联首屈一指的美国问题专家阿尔巴托夫最近作出非常不安的模样,说美苏关系是“有史以来最坏的”。    自从契尔年科掌权以来人们就再也不会怀疑,把里根公开提出的关于举行谈判的建议当作宣传而最终予以拒绝,是预谋的又一次侮辱行动。他们让持有里根给契尔年科亲启信的退役将军、安全问题高级专家本特·斯考克罗夫特(他是总统任命的军备问题委员会主席)静坐在莫斯科饭店并拒绝接受这封信。苏联向阿富汗急速增兵并朝着武力解决的方向前进。在里根在北京把俄国人说成是共同的敌人以后,副总理阿尔希波夫对中国的访问在临行前不久突然取消了。对持不同政见者的镇压开始升级了。里根及其一伙也的确触到了苏联领导的痛处    ——不论是在心理方面还是在事实上。如果说现实的政治家尼克松或基辛格以及卡特的政策是,无可奈何地承认苏联帝国是既成事实,那么里根的班子出自内心深处的信念便否认这种统治的合法性。    美国大规模的军备计划和特别是刚刚开始显示出来的在未来技术(“星际大战”)方面的优势,是对苏联人提出的一个冷酷的挑战:现在我们想看看,你们能否跟得上……    一方面,苏联领导环视一下苏联巨大的军事力量,其自信心便不正常地过份高涨。另一方面,就连克里姆林宫最高领导中那些对西方及其能力基本上无甚了解的人也感觉到,他们的国家除了军事方面以外,在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是何等的落后——而且今后也仍然如此。    这产生那样一种自卑感和侵略性混杂的心理,使得人们同苏联人交往常常是困难重重。    至今,苏联的拒绝战略(这种战略通过抵制奥运会达到了其迄今的高潮)收效很少,甚至根本没有。    基辛格前不久曾在维也纳说过,苏联有以下两个重要目标:第一、促使里根在十一月份失败,第二、切断西欧人同美国的联系。    在竞选获胜以后他们是否可能继续拒绝他呢?基辛格在维也纳说过,十五个月内将开始举行谈判,因为超级大国不可能有别的作为。理智态度的逻辑看起来要求这样做。但是这种假设可能没有考虑到苏联内部在此期间会发生的事情。    不能排除:苏联人由于国内困难(而不是由于强大)而决定采取拒绝态度;对他们来说除了筑墙防守和等待其他时机之外别无他法。    毫无疑问,契尔年科不是可以指望向新岸突破的人。    在内部,苏联有足够多的问题。从前较高的增长率下降了,东欧卫星国的动乱层出不穷。事实上,在契尔年科的议题清单上,让拴在锁链上的东欧人守纪律一事高居首位。遵命经常向苏联汇报情况的雅鲁泽尔斯基将军,在莫斯科不得不赞同最终将导致波兰经济同苏联的经济长期融为一体的协议。    估计大概不会发生新的冷战,因为现在的克里姆林宫领导缺乏斯大林的那种毫无顾忌的决心和赫鲁晓夫的冒险精神。但是,对于一场僵冷的和平,西方恐怕是能作好应付准备的。

3. 法新社说契尔年科显得身体虚弱

【法新社莫斯科六月十五日电】外交界人士今天说,在十二日举行的经互会最高级会议开幕式上,苏联主席、共产党总书记契尔年科显得身体不好,在发表讲话时中断了两次。十三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胡萨克时,显得身体不适。上个月,他不得不在两名警卫员的搀扶下会见西班牙国王卡洛斯。西方医学专家认为,契尔年科得了肺气肿。这种病使人呼吸困难,经常影响讲话。

4. 两伊同美苏进行一系列外交接触

【德新社麦纳麦六月十五日电】伊朗和伊拉克在相互进行边界炮击的同时,同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接触。驻海湾地区的西方外交人士今天称这是值得注意的新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四小时内,发表了克里姆林宫五点建议,与此同时,伊朗和苏联在莫斯科进行了接触。克里姆林宫的五点建议意在保证海湾的中立和防止美国在那里的存在。这一计划于一九八○年首次发表过。    美国国务院负责政治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阿马科斯特十四日同印度驻华盛顿大使馆负责照管伊拉克利益的使团团长哈姆敦举行了首次会谈。    国务院发言人休斯在阿马科斯特和哈姆敦会谈结束之后说,会谈是“同伊拉克持久性对话的一部分”。

5. 日报报道《埃塞俄比亚饥馑使游击队复活》

【日本《每日新闻》五月三十一日报道】题:埃塞俄比亚饥馑使游击队复活(记者:伊藤芳明)    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由于连续两年干旱,有二百万人挣扎在饥饿线上。    厄立特里亚等省的反政府游击队趁居民不满之机,扩大了势力范围。门格斯图政权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而让年轻的士兵回农村,那就会削弱政府军的战斗力,使反政府游击队抬头。    以居民因饥饿而产生反政府情绪为背景,今年以来游击队活动又活跃起来。    据说,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卷土重来,打到厄立特里亚省北端的纳克法周围,上个月占领同苏丹接壤的据点特塞内。

6. 漫画

美国报纸漫画:图中人带着四个沉重的皮箱奔向经济首脑会议,四个皮箱自上而下分别为「利率」、「预算赤字」、「第三世界贷款」和「贸易赤字」。

7. 世界各地天气和报纸要目(六月十八日)

莫斯科(雷阵雨9—19℃)《消息报》:以色列:最严重的贫困    罗马(晴14—28℃)《时代报》:意大利共产党人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得票大大增加    波恩(晴20—25℃)《世界报》:美国准备就空间武器问题举行会谈    纽约(晴间多云20—33℃)《纽约时报》:执政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受挫    贝鲁特(晴9—27℃)《安瓦尔报》:侯赛因准备派军队帮助伊拉克作战    (合众国际社)

8. 马科斯说他希望访华但因国内问题离不开

据菲律宾总统府说,马科斯总统六月十五日说,他希望到中国访问,「那怕一天也好」,但是由于国内存在着一些紧迫问题,他离不开菲律宾。(法新社)

9. 乌斯季诺夫最近曾到贝卡视察叙利亚部队

黎巴嫩一家周刊六月十六日说,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上周曾到黎巴嫩中部的贝卡谷地视察驻在那里的叙利亚部队。这位苏联军事领导人是在部署在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和以色列的部队间的紧张局势加剧后去那里视察的。(科威特通讯社)

10. 安哥拉军官对苏联的训练和物资援助不满

据驻罗安达和里斯本的外交人士说,安哥拉武装部队的高级军官对他们从苏联得到的训练和物资越来越不满意。苏联的军事顾问的战术不适用于安哥拉进行的丛林战。(美国《新闻周刊》)

11. 穆萨的游击队员接管贝卡地区基地和办事处

巴勒斯坦游击队人士六月十六日说,忠于反对派的军官阿布·穆萨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员接管了对所有贝卡谷地基地和办事处的控制权。这些基地和办事处以前是由去年反叛巴解组织领袖阿拉法特的联合领导人之一阿布·萨利赫控制的。(路透社)

12. 印尼两部长接受访苏邀请

苏联贸易代表波利亚科夫六月十六日说,印度尼西亚经济统筹部长阿里·瓦达纳和贸易部长拉赫马特·萨勒已接受访问苏联的邀请。(法新社)

13. 法报文章:《两个亚洲巨人与第三世界》

【法国《十字架报》六月十四日文章】题:两个亚洲巨人与第三世界(作者:让—吕克·多梅纳克)    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是被新闻界所忽视了的议题之一,但是这两国的关系却影响着世界的未来。因为它们所涉及的问题是很重要的,首先是经济问题:它们分别拥有十亿和七亿人口,人均年收入分别为三百和一百五十美元,它们是两个发展中国家:都已获得了工业独立,并已使大多数人民摆脱了生理方面的苦难。这两个国家已成为第三世界其他国家的榜样,一个提供了在外交上保持中立的榜样,另一个则提供了独立于莫斯科的共产主义的榜样。    中、印关系的大问题是由于相互不理解所致,两国间的互不理解使两国的相似之点变成了对立的因素。喜马拉雅山妨碍了两国间的贸易,英国殖民者所遗留下来的边界争端问题在法律上是难以解决的。    由于两国相互不信任,由于存在着已受感情支配的边界争端,特别是由于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和战略分歧,这一缓和两国关系的进程减慢了速度。甚至连今天已经平静下来的中国也不能完全接受印度的那种战略。印度的战略就是把充当地区霸主和第三世界领袖的双重愿望建立在苏联支持的基础之上。    中印间的纠纷至少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它反映和加强了有利于大国在该地区插足的地区分裂。苏联在印度具有重大影响,新德里把苏联看作是对付中巴威胁的唯一真正可靠的保护人。苏联入侵阿富汗仅仅使这种看法略受影响。    但是,苏印合作对莫斯科来说却具有一些实质性的好处:它不仅为苏联自六十年代末以来在亚洲发动的连续攻势打了掩护,而且也使它妄称的同第三世界保持的特殊关系合法化了。    两个亚洲巨人的对立也是第三世界外交脆弱的无情表现。如果说不结盟运动成了一个莫斯科可以从中渔利的争吵不休的场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运动的天然领袖印度已经同莫斯科结成了巩固的联盟。不结盟外交的振兴,事实上取决于共产党中国同民主印度能否事先重新修好。

14. 奈温访问西欧

仰光国家电台六月十四日说,执政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十四日离开仰光到国外去访问。    这家电台没有报道这位缅甸领导人出访的目的地是哪里,但是西德大使和法国大使都到机场送行,这表明他将出访西欧。(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