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2-11

第 1 版

1. 日本《读卖新闻》记者评大平访华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二月七日和八日刊登两篇总题为《日中首脑会谈结束》的文章,摘译如下:访华意义:提供日元贷款,开展独立外交记者:荻野    大平首相访华的目的,在于确立八十年代的新的日中关系。日中首脑会谈已于六日结束。不只限于经济这次首相访华的意义何在?一言以蔽之,在于决定了对中国的日元贷款。这笔贷款在第一年度是五百亿日元,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将来对国际的影响巨大。这从受到各国注意这一点就看得很清楚。不仅对日中间的经济问题会产生影响,而且可能对两国的政治关系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产生不小的影响。    总而言之,日中友好关系的纽带更粗更长了。到达今天这个地步,两国的友好关系就不会破裂了,也不能破裂了。如果破裂,双方的损失就太大了。西欧和苏联担心我国所以决心同中国建立这种关系,是因为认为这样做有助于亚洲的和平与安定。但是,对此西欧各国担心日本会垄断中国市场,东南亚各国也担心日本会因此而减少对它们的援助。    另外,苏联认为“中国领导要求借款是为了增强战斗力量和准备战争”。可以预料,苏联今后会更加紧批评日本同意向中国提供贷款。    但是,美国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原则上是赞成我国向中国提供贷款的。    中国本身从八十年代起,要争取在二十一世纪摘掉“伟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帽子。由于日中关系进入了新阶段,“苏联对日美中三国”的格局定型,美中苏三大国构成的世界三极结构,也可能出现一个新局面。经济合作:由民间改为国家记者:柴田奠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北京的三天会谈,以国际形势这种“政治问题”开始,以资源这种“经济问题”结束。通过这次大平首相访华,两国的经济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从“以民间为主”飞跃到“政府级”。    可以预料,今后中国会以顺利而扎实的经济发展为杠杆,要求我国以及欧美各国提供长期低利的政府贷款。中国准备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促进同外国资本合办企业,扩大补偿贸易    ——创造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政府参与支援中国实现现代化,在我国来说,意义很大。很明显,对中国实行经济合作,正在成为我国对外“资源战略”的一根强有力的支柱。    以首相这次访华为开端,日中经济关系将日趋紧密。今后的课题是,考虑到世界经济的协调,逐步而踏实地对中国实行经济合作。

2. 美国务卿万斯飞往欧洲访问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二月九日电】(记者:安德森)国务卿万斯今天飞往欧洲,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伊朗的外交和经济压力,以便使在德黑兰的美国人质获释。    国务院的官员说,万斯在这次旅行期间将谋求欧洲帮助增加由美国发起的对伊朗的经济和外交压力。

3. 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说:美期望各国逐渐增加对伊朗的经济压力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九日电】(记者:罗伯特·卡伦)美国总统的顾问布热津斯基今天说,美国政府期望世界各国逐步增加对伊朗的经济压力,除非它释放被扣留在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里的五十名人质。    布热津斯基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同全国见面》的电视节目中说:“我希望,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迅速解决的话,世界各国将开始逐步以更加明显的方式表示不满。”    布热津斯基说,美国并不要求立即对伊朗实行彻底的禁运,因为美国想摸清楚,世界各国是否一致反对伊朗。    他说:“如果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如果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明确,那末伊朗最后将不得不认识到它是在自己拆自己的台。”    布热津斯基说,如果伊朗象它所威胁的那样审讯人质,美国“就不可能无动于衷。但现在还很难预言我们将会采取什么行动”。    布热津斯基不愿谈论美国希望它的欧洲盟国考虑采取什么特别的经济步骤。他只是说:“生活中的现实是,如果伊朗坚持违反公认的国际准则,那末正常的国际交往就无法保持下去。”    政府官员们曾说过的正在考虑采取的步骤,包括停止民航往来和比较一般的禁运等。

4. 伊朗外长说伊也许不会派代表出席国际法院的听取会

【法新社德黑兰十二月九日电】德黑兰报界今天引用外交部长戈特布扎德的话说,伊朗也许不会派代表出席海牙国际法院明天关于伊朗—美国危机的听取会。    报界引用戈特布扎德在八日参加革命委员会会议后发表的谈话说:“由于我们不承认这个法院的权限,因此我们大概不会参加。”    然而,戈特布扎德对报界说,这并不是正式决定。    美国曾要求联合国最高法律机构——法院研究它的要求,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被德黑兰的伊朗学生扣押的五十名美国人质。    【美联社纽约十二月九日电】伊朗外交部长戈特布扎德今天说,“几乎”在伊朗的五十名美国人质“都”将受到伊朗政府将要设立的一个国际调查委员会的审查。    戈特布扎德在德黑兰通过卫星向国家广播公司记者发表谈话说,他希望在十日内选出委员会成员。    他在谈到委员会的成员时说,“他们将是愿意参与的世界各地人士,但不是政府。”伊朗政府十二月八日晚宣布:这个委员会将要建立起来,“以审查美国政府”自从现在被废黜的国王在一九五三年登基以来“在伊朗所作的坏事”。

5.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自莫斯科报道:《克里姆林宫在柬埔寨身上花的钱额是浩大的》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十二月七日刊登迈克尔·比尤扬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报道,题为《克里姆林宫在柬埔寨身上花的钱额是浩大的》,摘译如下:    柬埔寨的饥馑是克里姆林宫十分关切的问题。苏联是越南人支持的金边政权的教父,它意识到它对柬埔寨是负有政治义务的。柬埔寨疏远了好几个东南亚国家,使俄国人在联合国败北,恶化了苏联同中国的关系,并使莫斯科付出了数以百万美元计的援助。    在过去一个月里,俄国人反复指责西方利用这个国家的饥馑作为烟幕来掩盖它们对波尔布特部队的直接援助。与此同时,俄国人一直在向韩桑林政府空运大量的供应品。    据俄国人自己发表的统计数字,他们今年已向柬埔寨提供了十六万吨粮食、四百六十万平方米布匹,以及拖拉机、载重汽车、药品、医疗器械、肥皂、婴儿食品和其他急需的供应品。    苏联的援助若以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相当于一亿美元。这些援助是每天由伊柳辛86巨型运输机运去的,或者用轮船运送到磅逊。这个港口每天总共卸下大约一千五百吨由苏联和它的共产党盟国提供的援助物资。    俄国人同越南订有条约,只会希望迅速结束柬埔寨的战斗,他们担心柬埔寨可能成为越南的“越南”——一个将会耗竭他们这个具有战略地位的盟国的人力、财力和士气的泥潭。    苏联报刊很早以前就宣布,波尔布特已被打败,这是不成问题的,为什么他们还能继续战斗呢?《消息报》上月解释说:“这个国家没有武装冲突。现在的情况是人民政府正在彻底歼灭受到某些外国集团支持的几股匪徒。”    苏联对红色高棉继续抵抗的担心的下面,蕴藏着它对越南卷入柬埔寨对东南亚各国和联合国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担忧。    苏联同越南的联盟已经成了苏联在东南亚的全部政策的基石。    但是,俄国人不能通过对越南的直接或间接的援助而继续无止境地承担柬埔寨战争的负担。他们希望迅速地结束战斗,而且认为,任何援助,甚至是对老百姓的援助,如果不是通过金边这条渠道,只会延长战争。

6. 波尔布特接见一批日本记者

【合众国际社曼谷十二月十日电】一批日本记者今天说,柬埔寨神秘的领导人波尔布特很健康,并且正在谋划战胜越南军队。    波尔布特在他在丛林里的隐藏处对这些记者发表谈话时说,为了把越南人赶出他的国家,他“甚至愿意同朗诺的军队”合作。    这批记者中有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工作人员、以及报纸和通讯社记者。    这位前总理对记者说:“这场战争是柬埔寨人民历史上最大的悲剧。”    同波尔布特呆在“柬埔寨西部某地”的一间茅屋里的有英萨利和他的妻子英蒂丽。    在这次一天的采访中拍下的照片表明这位红色高棉领导人身体健康,精神很好。

第 2 版

1. 反对北约部署新的核武器计划

【路透社布鲁塞尔十二月九日电】成千上万的西欧人今天在布鲁塞尔举行示威,反对北约部署新的核武器计划。    来的最多的外国人是坐长途公共汽车来的西德人,一千名土耳其移民工人同大约三千名西德国民一起来到这里。    这次示威是由一个反对原子武器的行动委员会组织的。它要求北约不要实施它的计划,要与莫斯科举行谈判。    这个三公里长的游行队伍包括来自挪威、瑞典、芬兰、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和荷兰的人。    【美联社布鲁塞尔十二月九日电】(记者:加弗向)一些高级外交官今天说,美国的三个主要盟国打算不管北约是否取得一致意见都要部署数百枚美国的新核武器,以此来赶上苏联在欧洲的力量。    英国、西德和意大利的这一协调一致的行动得到美国总统卡特的支持。    但是,将在历时五天的北约国防与外交部长会议举行前夕,公众与议会反对部署核导弹的声浪越来越高。    来自十二个国家的约四万名示威群众汇集在比利时首都,他们冒雨游行表示反对美国的这些计划。    部署这些核导弹的费用约为四十亿美元,美国已经答应承担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费用。    美国人、英国人、西德人和意大利人本来希望,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们在十二日起举行的特别会议上至少达成支持着手进行部署导弹计划的一致意见。但是,由于他们的几个小伙伴不是犹豫不决就是反对,因此现在看来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可能性。    官员们说,为防备起见,北约的四个大国已经事先一致同意,这项计划必须实现,即使必须在联盟范围以外作出安排也行。    提供消息人士(他们不愿披露身份)说,因此,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已经决定分别直接同美国人商谈允许部署巡航导弹和潘兴Ⅱ式导弹的协议。协议达成以后,上述三个有关的欧洲国家政府就分别通知北约的最高司令:这些新武器在紧急情况下可供北约使用。    打着标语在布鲁塞尔示威的群众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大多数欧洲盟国。这是从斯堪的纳维亚到意大利席卷整个欧洲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示威。    在北约内部、在十五个成员国的几个政府中,也有反对这项计划的迹象。各个盟国以前从来不曾在欧洲部署能够打到苏联境内的核导弹。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已经初步同意分别部署一百六十、一百一十二和九十六枚巡航导弹。此外,施密特总理领导的西德已经同意接受一百零八枚潘兴Ⅱ式导弹。    荷兰与比利时应各部署四十八枚巡航导弹,但是荷兰议会上星期投票反对这一主张。    丹麦、挪威、冰岛、卢森堡和土耳其要求在同华沙条约的共产党成员国举行新的控制军备谈判取得结果以前,北约推迟作出任何决定。法国和希腊没有正式参与,因为它们退出了北约的军事机构。    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领导的英国一直为美国人大声疾呼,英国人在幕后竭力反对推迟作出决定,原因之一,他们担心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西德明年全国选举的一个问题,这可能造成进一步的耽搁。

2. 美一研究报告谈世界矿产资源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一日电】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除了石油以外,世界矿产资源并非即将用尽。然而它还说,工业国在保证原料有可靠的供应方面遇到了重大困难。    这项报告说,一些危言耸听者预言,许多资源很快将被用尽。他们没有考虑到某些因素,“例如,物价可以产生影响,以鼓励新的发现以及使迄今在开采方面一直代价太高的蕴藏的资源成为可以节约的资源……”。    这项研究报告说:“这种预言还忽略了再循环、代用和保存资源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已被证实的能力:工艺技术可以使逐步减少的蕴藏量生产更多的产品。”    这项报告是在十一月三十日发表的,是由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际资源计划的行政负责人阿莫斯·乔丹,以及该中心的企业和国防研究的负责人罗伯特·基尔马克斯准备的。    作者在以《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的依赖:储存的困难》为标题的一卷中说,在工业国消费的二十四种主要的非燃料矿产之中,美国目前大量依赖进口的就占二十一种。美国进口的锰占百分之九十八,进口的铂占百分之九十五,进口的铬占百分之八十九。    这项报告说:“缺少锰可能使美国的钢铁工业倒闭。铂和铬由于具有独特的和必要的特性,在工艺技术方面有特殊用途。”报告指出,南非和津巴布韦罗得西亚掌握着全世界的铬的供应,而锰和铂的供应主要是苏联和南非控制着。    对于美国来说,南非还是锑、石棉、铜、工业用的钻石、黄金以及钒的主要来源。西德和日本则更依赖于从南非进口这些东西。    对于其它稀有的重要矿产,美国大量地依赖于发展中国家,例如铝土矿依赖牙买加和苏里南,钴依赖扎伊尔和赞比亚,锡依靠马来西亚以及锡和钨依靠泰国和玻利维亚。

3. 加拿大宣布禁止苏联记者贝格洛夫人境

【法新社渥太华十二月六日电】据这里宣布,加拿大坚持禁止苏联记者斯帕尔塔克·贝格洛夫入境的主张,因为他可能参与了间谍活动。    贝格洛夫是为几家报刊撰写关于裁军问题的文章的。他应邀来这里参加一次裁军会议。一九七二年,特鲁多政府第一次拒绝给他签证入境。据苏联《消息报》驻这里的分社报道,他是第二个作为苏联的会议发言人被拒绝入境的。

4. 苏方对外散布对中苏会谈的乐观情绪

【美联社莫斯科十二月五日电】(记者:托马斯·肯特)据报道,克里姆林宫的谈判代表对同中国签署一项新的“原则宣言”持乐观态度,虽然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轮中苏会谈取得的进展极小。    据苏联人士说,克里姆林宫的谈判代表认为,到四月十一日两个敌对国家的三十年“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时,将签署一项宣言,大体上用莫斯科建议的措词。    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第一轮“正常化会谈”于十月十七日开始,十一月三十日结束。苏联人士说,下一轮会谈将于明年初在北京举行。    在莫斯科整个这轮会谈期间,中国代表团的非官方发言人强调会谈没有取得进展。他们坚持认为,苏联一方面企图迫使中国签署一项关于未来关系的原则宣言,另方面却不肯讨论造成中苏敌对的基本根源。    在会谈进行期间,苏联一直对会谈进展情况公开保持沉默。但是,鉴于这轮会谈已告结束,苏联人士便开始散布远比中国发言人提供的要乐观的有关事态的说法。    散布这种说法显然是出于对外的需要,他们说,签署新宣言这件事必然会取得进展。散布这种说法也许还旨在对中国进一步施加压力,因为中苏仍在接触。    苏联人士说,他们认为,出于声誉的考虑,中国可能愿意在北京签署新宣言。因此,据报道,克里姆林宫乐观地认为,即将来临的一轮会谈将具有决定性意义,尽管这些人士承认,在莫斯科的这轮会谈几乎无甚成效。

5. 美联社说美苏在各个使馆都安插谍报人员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六日电】(记者:特·亨特)所有的大使馆都收集情报。美国同它的大多数敌对国家和盟国一样,也用许多外交职务来给间谍打掩护。    但是,各个大使馆收集的情报主要是由外交雇员进行汇编和分析的,他们同德黑兰的激进分子所议论的那种身穿大衣,腰别匕首的间谍形象完全不同。相反,他们按常规并且公开地工作,通过每天的报刊,当地的学术杂志这些消息来源或者在同驻在国政府的官员们公开接触的过程中搜集情报。    对一个外交官来说,他的部分工作就是要研究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趋势。有些消息来源就象苏联坦克游行通过莫斯科红场一样明显。这里的外国外交官也曾挤进国会,听取关于军事预算的听证会的情况。    众所周知,美国、苏联和其它各国都按惯例在各个大使馆安插谍报人员进行间谍活动、秘密行动和反间谍活动。    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一九七六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第一手材料和在同其它各国政府进行官方接触中得到的情况在“我们外国情报中是最有用的部分”,“通过秘密的和技术手段得到的情况提供补充情报,这些情报的相对重要性,是随着所搜集的情报的性质和取得情报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变化的”。    这份报告是在对十五个月的情报活动进行检查之后总结出来的,它对外交官和大使馆的雇员以及谍报人员作了以下的区别:    “国务院的驻外机构在收集由人提供的情报方面同中央情报局的间谍部门相互竞争,但它们公开进行活动,而且不付钱给提供情报的人。    这份报告还说:“在当地,大使们一般是知识渊博的,并且经常参与重大的秘密活动计划。”但与此同时,“国务院和美国大使们对于针对外国政府的间谍活动或反情报活动基本上都不知情”。    自从六十年代初以来,中央情报局还一直担负着传送美国大部分外交电报的任务。人们也都知道,一个窃听海外通讯的秘密机构——国家安全署也在美国的驻外使馆中活动。    另一方面的情报是由武官来搜集的,他们在大使馆的任务是搜集有关国防力量方面的情报。美国的武官按期向国防情报署汇报情况。    许多关于情报活动的消息,都来自对中央情报局持批评态度的美国人,例如约翰·马克斯,他是一位作家,以前也是国务院的一名情报分析人员。    马克斯曾经作过估计,国务院在海外工作的人员中有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人实际上都是中央情报局的人。    对比之下,参议院一九七六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常驻美国的一千名苏联官员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是克格勃的成员或者是苏联军事情报机关——情报总局的成员。    这份报告说,在全世界,在苏联驻外机构(执行军援和经援任务的使团不算在内)中工作的一万名苏联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克格勃和情报总局的人。    中央情报局的一名叛逃者、作家艾吉说,中央情报局的特务经常以大使馆政务参赞的身份出现。他说,有时候他们被派到高参处或领事馆工作。    中央情报局的情报站通常很少设在有美国军事设施的地方。马克斯说,在德国、日本和其它美国驻军很多的国家,情况就是这样的。    马克斯和其他人都说,要认出美国大使馆的中央情报局雇员是有可能的,因为国务院不允许中央情报局的人成为国务院驻外机构的成员。因此,他们被指定为驻外机构中的后备人员而不是驻外机构的正式成员。

第 3 版

1. 路透社报道:伊朗阿塞拜疆省长办公室再次占领

【路透社大不里士十二月九日电】(记者:德布斯曼)反对派示威者今晚仅仅在这个叛乱的省府的省长办公室落入忠于革命领袖霍梅尼的部队之手几小时之后又占领了它。    穆斯林人民共和党总部的人士说,该党的追随者正在向该城市的电台——它于今天早些时候陷落给忠于政府的示威者——进发。穆斯林人民共和党带头发起了在西北部阿塞拜疆的造反行动。    省长办公室被好几千名反对派示威者重新占领了,而今天早些时候调来的亲霍梅尼的武装卫队却没有放一枪。    在马达里的支持者们采取行动,要从霍梅尼的支持者手中再次夺取大不里士广播电台时,在电台周围地区爆发了激烈的枪战。    据穆斯林人民共和党发言人说,至少有三人受伤,这个党是大不里士暴动的领导。    数千名马达里的支持者们在数小时后回到这里,高喊着“真主伟大!”的口号,这时,电台内霍梅尼的支持者们便用冲锋枪和步枪开火,使他们不得前进。    当夜幕降临时,冲锋枪声(显然是对空射击的)夹杂着小型的武器枪声。    在圣城库姆,一些亲霍梅尼的宗教领袖打电报给马达里,要求他发表声明与穆斯林人民共和党脱离关系,并下令解散该党。    但是,这位持不同意见的阿亚图拉的儿子在电话中对路透社记者说,他的父亲并不想这样做。    这位阿亚图拉的总部对路透社记者说:“他支持并赞同穆斯林人民共和党。”    枪声是从电台内的部队发出的,距电台不远的一些地点常常进行回击。    人们还听到离电台不远的大学校园中发出的射击声,并且从离主要现场至少两公里的地方,有一些红色曳光弹划过夜空。

2. 马达里要霍梅尼严格执行双方达成的协议

【法新社德黑兰十二月九日电】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今天指责占领大不里士地方电台—电视台的人是“敌特”。    他还指责五日在阿塞拜疆发生的反政府示威是他们煽动的。    霍梅尼在同伊朗国家电台和电视台的五名负责人磋商时说,这些占领者是“有意或无意的敌特”。    他说,极右派和左派组织都煽动了对大不里士的电台—电视台的占领。占领者一直在广播呼吁书,要求阿塞拜疆居民起来反抗霍梅尼政权。    【路透社大不里士十二月八日电】伊朗多事的阿塞拜疆地区的非官方领袖今天警告说,这个北部省可能成为象库尔德斯坦一样的危机地区。在库尔德斯坦,谋求自治的造反者一直在同政府军作战。    这一警告是阿亚图拉沙—马达里发出的。    他就这个东阿塞拜疆省省会的紧张局势发表了迄今最强硬的声明。他说,伊朗的宗教和行政当局必须严格实现昨晚达成的阿塞拜疆问题协议。他的声明说:“甚至最小的错误都可能为出现象在库尔德斯坦那样的危机打开大门。”    根据协议,伊朗执政的革命委员会已许诺就有关阿塞拜疆的一切问题同阿亚图拉沙里亚—马达里磋商。    他的支持者希望修改这个国家的新宪法,因为新宪法将使宗教总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在伊朗有总揽一切的大权。

3. 库尔德宗教领袖表示支持阿塞拜疆人民

【美联社大不里士十二月八日电】官方的波斯通讯社说,库尔德少数民族领导人已表示声援沙里亚—马达里。    库尔德宗教领导人伊兹丁·侯赛尼打电报给沙里亚—马达里说,对他的房子的袭击是“一些腐败堕落的人”干的。    电报原文说:“库尔德人民宣布支持英雄的阿塞拜疆人民。”

4. 海牙国际法院审理伊朗扣押美人质一案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九日电】(记者:休·厄尔布)白宫宣布,美国总统卡特已指派司法部长本·西维莱蒂今晚去荷兰,亲自陈述美国要求释放伊朗扣押的美国人质的理由。    白宫女发言人克劳迪亚·汤莱说,应美国的要求,在海牙的国际法院定于十日审理美国人质一案,届时西维莱蒂将要出庭。    白宫说,美国已要求国际法院作出一项临时决议,要伊朗立即释放自十一月四日以来在德黑兰被扣作人质的那些美国人,并确保他们的安全。    国务院的法律顾问罗·欧文也将代表美国出庭。

5. 老挝一批官员因指责越南和拒绝反华而被捕

【法新社万象十二月九日电】(记者:让—皮·加卢瓦)据此间收集到的种种消息说,几名老挝官员或者由于同情中国,或者由于他们对越南被认为小心过度而于上月中在这里被捕。    一些人士说,这些逮捕在官员们中间造成了一阵小小的惊慌,其中许多人仓促逃往泰国。    老挝新闻部长西沙纳·西山说,只有四名高级官员由于是“北京的爪牙”和“散布亲华宣传”而被捕。    他说,有“几十个人”逃到了泰国。    另一位要求不要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有七人被逮捕。因为他们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说,越南将“同中国打仗打到连一个老挝人也不剩”。    这位人士说,在进行了这些逮捕之后,约有一百人逃到了泰国。    通常消息灵通的外交人士说,五、六十名官员由于被认为“不热心”支持越南而被捕。    这些人士中的一个人说,“这些被捕的人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爱国者,他们对同越苏友好的政策没有提出疑问,但是由于他们想要维持平衡而拒绝参与对中国进行的口头攻击。”    “这是自一九七六年以来第一次进行了这样规模的逮捕,看上去象是一场真正的清洗。”    此间外交观察家认为,这一系列的逮捕事件是一种迹象,表明越南对老挝政治事务的影响增加了。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十二月七日报道:    据提前出版的十二月十四日一期《远东经济评论》发自万象的一则消息报道,老挝一位重要官员——党报《人民之声报》兼官方通讯社——巴特寮通讯社总编辑席萨南·塞南努冯,已经逃至泰国后转往中国。    跟随他的还有一批报人,包括官方报章《万象报》副总编辑比萨·特立昌。    报道说,万象还掀起了另一个拘捕官员的浪潮。    最近被捕的官员包括:教育部次长康宝·冯桢和教育部一名局长康丹·钱塔拉,另有教育部、财政部和农业部一些官员。    据报道,一些观察家指出,大部分被捕的人都是属于由副总理富米·冯维希所领导的教育部。人们普遍认为,老挝(共产党)七人政治局中,副总理富米·冯维希、总统苏发努冯和外长奔·西巴色等三人,并非如其他成员那样采取完全与越南结盟反对中国的立场。

6. 黎下令边防哨所和海关加强防范

【德新社贝鲁特十二月八日电】黎巴嫩安全部门,今天命令所有边防哨、机场和码头检查站,阻止不持有驻德黑兰的黎巴嫩大使馆所发签证的任何伊朗公民进入黎巴嫩。    与此同时,据今天宣布,黎巴嫩所有驻外使馆均得到命令,只有在先得到贝鲁特安全部门的同意之后才能发给伊朗人签证。    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防止数以千计的伊朗“志愿人员”去黎巴嫩南部同巴勒斯坦游击队一道打以色列。    据右翼的贝鲁特报纸《觉醒报》今天报道,巴勒斯坦人士证实,第一批二百名伊朗人已经到了黎巴嫩。    【路透社德黑兰十二月八日电】一位极端主义的穆斯林教士曾说,他打算派兵力为一万人的志愿军去黎巴嫩南部打以色列,如今,他的办公室今天说,他把首批一千人动身的日期推迟到下周初。    据霍贾特伊斯兰办公室说,志愿军将于十日或十一日动身。如果贝鲁特机场不准他们进去的话,他们将去叙利亚并且“如有必要,通过动用武力”进入黎巴嫩。

7.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大城市的运输和地下铁》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一月九日刊登东京都营高速交通公团总裁山田明吉就大城市交通和地下铁的问题对该报记者发表的谈话,题目是《大城市的运输和地下铁》,摘译如下:    问:世界的地下铁的状况如何?    山田:现在世界上有三十五个国家,六十一个城市有地下铁。美国和苏联共七个城市,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法国的巴黎和马赛……。有地下铁的城市,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比较多,最近在北京、汉城和圣保罗等地也修起了地下铁。    问:最初有地下铁的是伦敦吗?    山田:是的,在明治维新前五年的一八六三年一月十日,在伦敦中心地区修成了一条长六公里的地下铁。当初是用蒸汽机车,因而隧道中充满了浓烟,评价似乎不怎么高,但是改为电动机车后便成了伦敦的新名胜。从营业的公里数来讲,纽约最长,约四百公里;伦敦次之,三百八十公里;巴黎二百七十五公里;东京一百八十公里……东京占第四位,但是在运输量方面,莫斯科每天是五百八十万人,东京是五百二十万人,居第二位。    问:各国的地下铁同日本的地下铁具有同样的作用和使命吗?    山田:面临汽车大众化的时代,世界的主要城市都为慢性的交通拥挤而苦恼,作为缓和这种拥挤现象和节省能源的对策,乘地下铁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各国似乎都在修地下铁方面下功夫。    问:反应如何?    山田:他们似乎都对早晚高峰时,六节到十节车厢组成的电车满载乘客以两三分钟的间隔奔驰不息感到惊讶。    问:象修公路和航空设施那样,用公共投资的形式不行吗?    山田:是的。人口如果集中到大城市,那就要对周围地区进行开发,消除拥挤,分散居住人口。如果汽车交通量剧增,国家就要修筑公路。机场和港湾也是这样,然而只有铁路要自力更生地建设、运营和偿还等。如果仅仅算经济账,那么还是不修招致经营恶化的新干线为好,但是不能这样干吧。

第 4 版

1. 日报记者报道《中国外交的转折点,关心“太平洋”联合,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大国》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二月九日刊登该报记者船桥发自西安的一篇报道,题为《中国外交的转折点,关心“太平洋”联合,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大国》,摘译如下:    大平首相同华国锋总理等首脑会谈日程已全部结束。在北京的三天期间,表明了日中两国的关系在世界中的份量增加到迄今为止所没有的程度,同时还可以看出,反映出动荡的国际形势,扩大了各自国家的外交的罗盘,尤其是日本方面好象感到了中国的外交现在正处于巨大的转折当中。试从首脑会谈的断面探讨一下中国外交的新的轮廓。评价:据说在会谈中间,中国方面周密地研究了世界各国的新闻论调。外务省首脑说,“很注意各国对会谈的看法”。现在,中国外交对于过去那种以意识形态进行判断的“评价”很敏感。其背景在于中国已经不能依靠独自的力量的这个现实。    的确如此,正如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向首相所说的,也许“即使遭到包围也不可怕”。但是,这个中国必须接受日本的日元贷款。中国也要进入这个政治和经济混为一体的实力竞赛的世界。一千美元:邓小平副总理又说,“希望把中国每人的国民所得提高到一千美元的水平”,谈到了现代化的将来的情景。挖掘一千年:就印支形势和日元贷款等十个项目交换意见的第二次首脑会谈,实际上,约一半时间成了华总理就中国的丰富资源问题向大平首相作“讲演”的不寻常的会谈。不看材料列举出数字,华总理信心十足地说,“中国的煤炭埋藏量已经肯定的有五千到六千亿吨。每年挖出五亿吨,也够挖一千年的”。还讲述了历访西欧时各国首脑异口同声地说“今后是煤炭的黄金时代”的故事,表明了世界第三位的煤炭大国——中国在稳定供给日本能源方面大有余力。中国把自己放在“资源大国”的位置上,要把资源最大限度利用于外交方面,即用资源来补充贫弱的经济和技术。太平洋:黄华外长提到最近基辛格前美国国务卿送给他“回忆录”一事,并且介绍了这本“回忆录”中的一段:已故毛泽东主席会见基辛格国务卿时曾说“已经到过几次日本了。要重视日本”。评论说,“我认为那次讲话影响了美国的对日本的看法”。日本同美国的坚强的纽带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更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了。因为眼看着苏联海军力量在太平洋地区的增强、在印支半岛对越南控制力量的加强。    使人感到,现代化时代的中国的对外门户,既不是对北方也不是对西方,而是对太平洋大大开放。黄华外长对于首相建立“环太平洋联合体制”一事表示“正在注意”,表现出有很大兴趣。实现世界上最有生气的经济发展的太平洋地区经济和如何能联合起来?从“世界”走向“地区”的这种关心的钟摆好象已经开始摆动。

2. 日报记者就大平访华谈日中关系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二月八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中田发自北京的一条消息,题目是《日中关系到长期稳定仍有曲折》,摘译如下:    大平首相七日结束了寻求日中关系的“深度和广度”的正式访问。对于这次访华,大平首相称赞说“取得了日中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成果”。是否值得大书特书,不看今后日中关系的发展,还难以判断。不过,首相这样说,是有一定理由的。    第一个理由,中国领导人对大平首相很信任。日中两国立场不同,要互相理解。日本方面认为这是首相这次访华的最大目的。不过,中国方面却表示了这样的态度:“立场不同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这对大局没有影响”,并反复强调了两国之间是特殊关系:“两国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    第二个理由是,感到现在华邓体制下的中国领导层是稳定的,现代化路线即现实路线将相当长期地继续下去。    过去对华邓两人的关系以及新体制有些担心。但是,通过会谈,华总理在谈今后的治国、出访西欧四国的印象以及有关苏越等国际形势时,给人的印象是,他极其自信。关于同邓副总理的合作也是如此。    大平同邓副总理会谈的内容,在此之后大平与华总理会谈时已经转告给了华总理。由此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超乎预料的密切。在北京的外交官中很多人指出:“中国国内问题堆积如山。现在的体制、现在的路线是决定中国未来的最后机会。”    随同访问的外务省人士也说:“中国曾由于搞意识形态斗争、文化革命等运动成了非生产国家,现在已转而采取颇能同西欧共处的体制。”    但是,正如大平首相所说,这次访华的成果主要有赖于其良机。这是因为,中国目前正举国一致搞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为此,正把谋求资本主义国家的协助作为国策。    但是,在这次访华中产生和遗留下来的问题还很多。    正如大平首相所承认的那样,重申了在朝鲜半岛、越南和苏联问题等与我国的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上两国的想法大不相同。

3. 美《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西欧担心日本抢走别国生意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二月五日刊登罗伯特·特朗布尔发自东京的一篇专稿,摘译如下:    日中正在发展的关系中眼下最重要的内容,是日本打算在五到八年内提供总额约为十五亿美元的贷款。大平将应北京的请求,表示愿意以优厚的条件提供这笔贷款帮助中国发展经济。这项安排中包含的刚刚萌生的经济伙伴关系,引起其他一些同日本和中国有关国家的极大关注和某种惊恐。东南亚国家感到担忧据外交人士说,由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政府,将密切注视中日两国总理会谈的结果。    这五个非共产党国家的经济部长表示担心日本向中国大规模投资,会导致东京减少为他们几国的发展计划提供援助。大平设法打消这几个亚洲国家的部长的担心,但是,他们回国时没有带回任何比较具体的东西。    据说,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则担心,东京和北京间越来越密切的经济关系会发展为日本控制中国市场,抢走别国商人的生意。    日本想打消这种担心,已保证说日本向中国提供的贷款将供中国从日本以外的国家购买材料、机器和中国发展计划所需的其他东西。

4. 美报文章《苏联的一项发现震动数学界》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一月七日刊登马尔科姆·布郎的一篇文章,题为《苏联的一项发现震动数学界》,摘译如下:    一个不出名的苏联数学家的一项惊人发现,震动了数学界和计算机分析界,专家们已经开始探索它的实际应用方面。    数学家们说,L·G·哈奇安的发现,是计算机能够用来有保证地解一类很难的问题的方法,对于这些难题迄今为止一直是在一种偶然碰巧的基础上解的。    这项发现除含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之外,它也许还可以应用于天气预报、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炼油、大工厂工人排班、密码和其它许多方面。    一位研究计算机方法的著名专家、斯坦福大学的乔治·丹特齐克博士说:“实际上政府各个部门都纷纷要求我阐明这项发现的重大意义。”    计算机解数学题必须分成一系列的步骤。有一类题的解题步骤有时异常繁重,可能需要计算数十亿年。    俄国的这项发现提供了大大减少解题步骤的一种方法。它还使数学家可以迅速判明一道题是否有解,而不必做完所要求的全部大量的演算。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这项发现在今年一月份的苏联《学报》上首次作了报道。然而,当时它没有引起西方的注意,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篇文章是俄文的,部分原因是因为文章作者在数学界是个无名之辈,他也许是个研究生。    终于,俄国这篇论文引起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尤金·劳勒博士的应有的注意。自那以后几个月来,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的两名数学家匈牙利塞格德大学的拉斯洛    ·洛瓦斯和罗彻斯特大学的彼得·高奇分析了俄国这篇论文,而且在他们自己发表的论文中作了阐述。丹特齐克博士说,近几天来向大学索取这篇论文的要求象潮水般的涌来。    俄国的发现提出了一个用计算机解与“货郎担问题”(TRAVELINGSALESMANPROELEM)有关的一类问题的方法。“货郎担问题”是数学上最有名的难题之一。    这个问题研究的是:推销员要走几个城市,在不走重复回头路的情况下如何确定一条最短路线。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简单,而事实上,计算机日常的工作就是对这类问题的实际应用提供工作答案。    用现有的一些数学方法,常常有可能出一些这样没有解的问题。    在数学上,很难解的问题和无法解的问题在理论上的区分是一个重要的区分,它可能对编制密码这样的实际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保护计算机数据若干年前,有一个计算机专家小组建议,用货郎担问题的系统进行编码来保护计算机数据的秘密。这项建议的提出,在科学界和政府中引起了一场大争论。    这项建议的基本思想是,据信对因子为素数的大数进行因子分解实际上是解不开的。素数就是只能被本身和1除尽、而不能被任何其它整数所除尽的数,如3、5、7、11。把一个数进行因子分解就是把这个数分解成若干较小的数,它们相乘的积就是原来那个数。例如,12的因子可能是2和6,或3和4,或2和3。    如果能够证明:计算机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破译根据把大数分解成素数因子的办法编制的密码,那末,这种编码方法大概将变得不那么安全了。这个编码理论终将受到俄国这一发现的影响,而这个事实对各国情报机构来说则有着明显的重要性。据信没有一个政府现在使用这样的密码。    哈奇安先生提出的所谓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看来是那样简单,使好几位美国数学家为之叹服。悟出了极其重要的教训据美国著名计算机专家之一、新泽西州霍尔姆德尔贝尔实验室的罗纳德·L·格雷厄姆说:“这里面有一条重要的教训。有一些事情,不要仅仅因为你解决不了,就以为那有多难。也许一个容易的解就近在眼前,可是你却失之交臂。”    格雷厄姆说:“就我们所知,还没有人把哈奇安的思想用于实际的计算机程序中,但是已经开始积极进行实验了。”    他说,对哈奇安的思想表现出强烈兴趣的政府组织中,有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了解天气和气候机制的一些问题非常非常复杂,许多问题在当前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没有数十亿世纪的时间是算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