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1-13

第 1 版

1. 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登费罗姆的文章:《武器差距:俄国如何悄悄抢到美国前面》

【本刊讯】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十一月十二日一期刊登该刊助理主编约瑟夫    ·弗罗姆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武器差距:俄国如何悄悄地抢到美国前面》;《华盛顿曾以为克里姆林宫会满足于居第二位。这一错误代价惨重——不仅仅是增加军费》,摘译如下:    美国在十五年内错误地估计了俄国在军事上的意图,现在正吃苦头。    这是一些高级防务分析家得出的结论,他们在关于美苏限制战略武器新条约的辩论中发表了这样的一致看法。他们的意见是:    华盛顿自从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所奉行的战略方针,一直是以自己对克里姆林宫的目标所作的错误估计为依据。结果,美国放弃了巨大的武器优势,而为苏联争取在八十年代取得战略优势打开了大门。    现在的结局是对美国的国防态势进行深入的重新估计。专家们几乎一致的意见是:无论参议院是批准还是否决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都迫切需要大幅度改变美国的战略和大大增加五角大楼的经费。    有些人警告说,如果不这样做,今后十年可能发生灾难,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士之一。    专家们列举了现在被莫斯科的行动所打破的美国三点基本估计,这些估计导致了危机性的局势。第一点估计。美国决策人在六十年代得出结论,认为克里姆林宫会满足于永久的战略劣势。肯尼迪政府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说过:“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苏联人企图建立同我们一样大的战略核力量。”于是,麦克纳马拉的五角大楼“神童们”就单方面地遏制了美国与俄国的竞赛。七十年代,官员们修改了这一估计。他们的结论是;俄国也许会弥合导弹差距,但是美国只要有战略均势,即现在所谓的“基本均等”,就可以完全无虞。事实。俄国人摒弃了永久的战略劣势——甚至也摒弃了战略均势。相反,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充军备,因而在十年当中已经消除了美国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所曾拥有的巨大领先地位。现在,克里姆林宫正在大力争取在八十年代占优势。第二点估计。俄国会象美国一样关心保持战略稳定。美国官方的理论是:无论美国人或者俄国人都不会想去制造一种有可能把对方核力量一举击毁的武器系统。如果出现那种威胁,就会在一场危机中造成危险的、一触即发的局面,而这样的局面是两个超级大国都要设法避免的。    在六十年代,美国官员们还估计俄国人会接受美国的另一个概念,即“保证同归于尽”的理论。美国的防务领导人认为核战争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不考虑如何进行核战争的问题。唯一的目标是通过威慑防止核战争,办法是保证使侵略者遭到大规模的报复。    从六十年代以来,美国一直遵守这些规则,既不去制造能够用来对俄国导弹力量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的武器,也不去建立民防体系,却以为苏联人会认为遵守这些规则符合双方的利益。事实。俄国人对美国的战略稳定概念并不感兴趣。他们现在正建立一支强大的洲际弹道导弹力量,到一九八四年,它将可以通过一次先发制人的打击一举敲掉美国一千个民兵导弹中的百分之九十。    在其他方面,莫斯科也是集中力量策划怎样进行核战争。例如,他们把大量的资源用于民防,以便在发生核交锋时保护居民。第三点估计。美国官员们以为,有强大的因素促使俄国人与华盛顿合作来谈判减慢军备竞赛、削减国防开支和减少核战争的危险。这个强大的因素是:由于美国在技术方面大大领先,国民生产总值比俄国多一倍,因此,一旦无限制地展开竞赛,苏联就会远远落在后面。    华盛顿官员们还认为同俄国的武器谈判是超级大国缓和的基石,这一缓和会保证苏联的良好行为。事实。以两次重大协议为标志的武器谈判历时十年了,俄国人却始终进行着和平时期史无前例的扩充军备。直到不久以前,中央情报局一直低估了这种扩充军备的规模和速度以及苏联军费的数量。现在,中央情报局估计莫斯科的军事开支比美国多百分之四十五。    无论在鹰派或鸽派人士中间,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感到幻灭的情绪都是明显的。一些人主张美国采取更有力的行动来加强防务,他们指出,苏联利用了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来争取优势。他们认为,俄国人不过是把这一谈判当作战略计划的另一个工具加以利用而已。    美国防务计划人员对他们所说的八十年代初期的“危险时期”提出了警告。(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到八十年代初期,苏联将取得战略核优势,加上在欧洲拥有常规优势,还拥有远洋海军和能够把军队运到世界各地的空运能力。    这些官员认为,危险在于,莫斯科将会情不自禁地要在美国能弥合差距之前就利用它的军事优势而在政治上占便宜。不久前接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的伯纳德·罗杰斯将军说:“我们即将到达—个危急时期。我们必须准备经受考验。”    美国打算怎样对待这一危险——以及怎样看待带来了这一危险的对苏联人作出错误估计的十五年呢?    大体说来,经过对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辩论以后,似乎正在出现一种新的一致意见,即赞成对莫斯科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建立比较强大的美国国防态势。    对于这种新的一致意见,直到不久前曾在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是这样说的:“美国的老百姓对他们所看到的美国在世界上的力量的下降,是不高兴的,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比较坚定的态度,特别是对苏联。”参议院起波澜。在参议院也表现出类似的情绪,一些参议员要求大大增加五角大楼的经费,把这一点作为批准美苏新武器条约的代价。    卡特政府通过近来一系列决策,也表现出正在对国民情绪的变化作出反应。    一项决策是计划用三百三十亿美元建立强大的MX机动导弹系统,这种导弹可以隐蔽在一种跑车轨道周围的一系列掩体中。建立整个这一支力量的目的是要经受得住苏联发动的第一次打击。    政府的另一项决策是计划在欧洲部署将近六百个中程导弹,以抵消苏联核导弹力量在欧洲的扩充。这项决策的目的在于加强美国核保护伞的信誉。    第三项决策是打算改变美国今后对美苏武器谈判的做法。总统的一项指示提出要把军备控制政策同战略计划工作结合在一起,而苏联一向就是这么做的。军费保证。与此同时,卡特总统向参议院保证,在扣除了通货膨胀以后,国防经费将增加百分之三。他还说,如果情况证明有必要,他还准备更多地增加军费。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防务专家们仍然警告说,美国在八十年代初将面临一个危险时期。他们说,要弥补十五年来战略上错误估计俄国所造成的损失,将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2. 伊朗代外长说将召见外国使节要求对美施加压力

【合众国际社德黑兰十一月十一日电】伊朗代理外交部长巴尼萨德尔今天说,他不久将召集外国大使来开个会,以便对美国施加压力让它把国王交出来。    巴尼萨德尔在外交部的一次集会上说,美国“硬是留住国王不放,同时鼓励世界上其他独裁者,这样来嘲弄我国人民”。    这位代外长是霍梅尼的大权在握的革命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他说这番话时,是穆斯林学生在被占领的美国大使馆里面扣留了六十多名人质的第八天。    代外长说:“我们要求不高,我们只要那个国王。”    他说,“我们准备在德黑兰举行一次国际公审。如果证明他没有罪,他们可以带到他们愿意让他(国王)去的任何地方”。    【法新社巴黎十一月十一日电】关于占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巴尼萨德尔星期日(十一月十一日)说,“不可能有任何妥协、进行任何谈判。即使发生军事干涉,人质也会得到良好待遇”。    巴尼萨德尔在对法国国内电台和欧洲第一电台发表的讲话中说,“扣押人质的是学生,而不是伊朗政府”。关于这一问题,他指出,他不能下令向人民开枪,让他们撤出使馆。    巴尼萨德尔说,“目前,我们没有考虑同美国断绝关系”。他指出,法国可以起作用,要求美国接受一个国家人民的合法要求。    巴尼萨德尔说,“美国接受伊朗国王是侮辱伊朗”。他说:“如果伊朗国王死在美国,如果他被驱逐到另一个国家,伊朗将组成一个法庭。我们将审判美国人从推翻摩萨台的政变起到今天在伊朗犯下的罪行”。    他说,“伊朗发生的一切情况,不是王宫,而是美国使馆决定的。这不是一个大使馆,而是一个真正的政府中心”。巴尼萨德尔提到美国可能驱逐一些伊朗人时说,“美国不让伊朗航空公司的飞机降落,攻击领事馆和伊朗人,但在正义的事业中,必须忍受这些困难,不让步”。    他在解释伊朗人为什么希望在伊朗审判伊朗国王时说,“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法庭不仅使人民,而且使后代和全世界知道系统破坏了一个国家的所有主要因素”。

3. 巴列维的发言人否认巴列维可能前往埃及的消息

【法新社纽约十一月十一日电】前伊朗国王的一位发言人昨晚在这里说,开罗有消息说,现在正在纽约一家医院治疗癌症的被废黜的国王,可能前往埃及,这个消息是没有根据的。    发言人克里斯·博德克说:「那条新闻是没有根据的……此刻还没有这样的计划。国王关心的是恢复健康,如此而已。」    开罗日报《金字塔报》在今天的社论中引用了埃及驻美国大使阿什拉夫·古尔巴勒早些时候所说的话说,一旦康奈尔医院的医生允许国王出院旅行时,他就可能到埃及去疗养。

4. 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务院对苏就伊朗局势进行反美广播感到恼火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十一月电】国务院对苏联就伊朗局势进行反美广播感到恼火,它今天对莫斯科说,这种活动是“毫无益处的”。    一位发言人说:“对加剧一种已经就非常紧张的局势产生影响,或者可能产生影响的任何广播、刊物和言论都是毫无益处的。”    “我们要求所有——国内外——处于负责地位的人都不要这样做,这种要求适用于苏联,也适用于任何其它国家。”    发言人霍丁·卡特说:“这种要求对任何企图利用或加剧一场已经就非常紧张而且涉及到约六十个美国人的生命的局势的人来说,都是适用的。”    自从由于伊朗扣押人质而出现已达八天的危机以来,这是华盛顿第二次清楚表明,它对苏联就伊朗问题直接或者间接进行的宣传广播感到不高兴。    国务院在星期五(九日)说这种广播是“不能接受的”,并且说,它还把这种意见告诉了在华盛顿的苏联外交官和莫斯科的苏联当局。    最近在星期六(十日)晚上,苏联又作了两次这样的广播。    其中有一次是莫斯科电台用英语向全世界广播的,它说:“白宫的一位发言人暗示可能空运美国军队去伊朗,并可能把美国军舰派到伊朗海岸。”

5. 西德外交部发言人说:西德要求西德人的家属和工人准备离伊

【法新社波恩十一月十一日电】外交部发言人今晚在这里说,西德驻伊朗大使格哈德·里策尔已要求现在伊朗工作的西德人的家属以及此刻“不是”工作“离不开的”西德工人准备离开伊朗。    这位发言人说,他对近二千五百名西德人说,伊朗局势紧张,需要谨慎。

第 2 版

1. 港报文章《苏联:没有热气的经济改革》

【本刊讯】法国《费加罗报》十月十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没有热气”的经济改革》,全文译载如下:    今年夏天在莫斯科爆炸的这枚“炸弹”,仍然引起人们的种种解释。让我们回忆一下事实:首先从背景来看,正象国家计委主席巴伊巴科夫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所说的那样,苏联经济的增长不大,不是加速增长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一九七六——一九八○年)的总目标不可能实现。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预计应达百分之四点七。只有弥补了在这个五年计划的头几年积累下的差距,这个目标才能实现。即使一九七九年的计划能够实现,也应该在一九八○年把增长率提高到六十年代以来从未见到过的百分之六点七的水平。    事实上,自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以来,形势一年比一年恶化。现在越来越清楚,苏联经济面临的不是短时间的不利形势,而是经受深刻的危机。苏联领导人似乎想借助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九日公布的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的一项决议,来结束他们的经济体制所陷入的困境。    在《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的决议公布之前,并没有进行真正的辩论;但继之而来的却是大量的评论。    尽管可以对这项决议进行分析以便从中得出可能的结论,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如果进行改革的话,那么考虑一下这样一项改革的社会一政治背景肯定更为有益。    那么让我们看一看这方面的情况吧。正在发生的一切,就象是决定人想对事态发展保持绝对控制一样:不要造成使事态扩大的任何危险。勃列日涅夫在二十五大上不是说,“在剪裁之前不是象俗话所说的七次,而是八次,甚至十次量衣”,还说过“中央委员会反对仓促地、轻率地改组管理机构和已经形成的管理方法”。这是三年前的事。过了一些时候,《真理报》总编辑、经济问题负责人瓦洛沃伊,批评了由于未全面实行一九六五年改革而形成的混乱的管理体制,目的是要求进行更大胆的改革。但他的呼吁没有得到响应。    如果苏联当局的审慎态度使西方观察家感到不舒服的话,那么它对苏联人来说就更为痛苦。最近在莫斯科充满“传闻”和“否认”的气氛中就看到了这方面的证明,购买者已患了一种真正的危机病态心理。在消费者看来,经济改革是与研究“价格的真谛”联系在一起的,“它的本质就在于取消国家对首要必需品的补贴,并通过提高价格来让消费者自己负担这种补贴”。不得不发表一次电视讲话来结束这种混乱状况。    如果说权力集中或新目标和指标旨在改变各部官僚主义者和企业干部的精神面貌的话,那么新措施更多针对的还是苏联经济的主要毛病:劳动者的涣散。由于物质(奖金在市场上没地方花)和精神方面的原因,有生产能力的人普遍存在不满情绪。    但长期以来,社会学专家们注意地观察了瑞典汽车工业工人在生产的各阶段中集体劳动和共同负责的经验。    以“兹洛宾工作法”命名的苏联“自管”的经验就这样产生了。它将通过新措施而得到普及,但似乎在苏联仿照它这样作以后,集体劳动的组织就只保留了它的压制作用:制裁那些使产量下降的人。    相反,却不让集体讨论指标、投资等问题。在东欧所搞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改革,其目的是把那些生产效率最低的人员“裁减”出班组,而在发生这些事情时,工人并不是没有反抗的。苏联当局在这方面有更多的理由谨慎行事。    因此,这种社会情况(这些新措施是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制定的)自然就证实了唯一的一种假设:即国内的经济困难以及国际危机对苏联的影响越大,那么使体制变得健全的工作就更加紧迫。    就象当局对外国记者神经质一样,最近关于“改进维护法律秩序工作”的决议可能出自于苏联领导人不要在此时失掉对局面的控制的那种考虑。    无论如何,最近经济方面作出的选择与东欧国家通常称之为改革、而以自由化为必然结果的那种东西是不一样的。对经济的挽救工作是通过一些手段来进行的,这些手段与一九六五年改革相比是倒退了,但对政权的稳定来说看来是更为保险的。

2. 英《卫报》文章《呆滞的东欧,兴旺的中国》

【本刊讯】英国《卫报》十一月六日刊登伊恩·格斯特发自日内瓦的一篇文章,题为《呆滞的东欧,兴旺的中国》,全文译载如下:    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秘书处昨天在这里发表的一九七八——七九年世界贸易年度研究报告说,东欧各国经济去年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呆滞最严重的一年,而中国从西方的进口却猛增了三分之二,达到七十亿美元。    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有:尽管石油生产削减了,但是石油价格提高了,呼吁节约能源,但是北美和欧洲的汽油消费增加了四千九百万吨。    报告指出,东欧一九七八年(现行五年计划的第三年)的国民收入只增加了百分之四,主要是由于工业方面的问题。估计,一九七九年上半年的增长率更低,“部分原因是,冬季天气异常寒冷以及难于得到充足的能源供应”。    尽管如此,苏联的石油出口价值去年提高百分之十六,占全部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    报告还说,东欧继续限制从西方进口,以减少在一九七五年就达到了一百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也减少了百分之十二,结果,东方对第三世界的贸易顺差现在达四十五亿美元。    报告表明,允诺的扩大同中国的贸易已经开始,但是,这个共产党巨人只在市场上购买重工业产品和粮食。中国一九七八年从西方的进口达到七十亿美元(其中百分之四十是钢,百分之二十三是机械,百分之十三是粮食)。由此造成的三十亿美元的贸易逆差部分通过同香港的贸易、部分通过从西方银行贷款来筹措。    中国的出口增加八亿四千万美元,纺织品占百分之二十五——差不多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    报告对不生产石油的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描绘了一幅暗淡的图景,这是由于东方市场缩小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造成总共四百亿美元的逆差。    但是,西方对粮食和制造品贸易的控制至少是同样大的:西方一九七八年向第三世界出售的粮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八(四十亿美元),制成品方面的盈余达到一千二百亿美元,这是空前的。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收入今年可望增加到一千八百五十亿美元,即使石油出口量减少百分之二也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这项报告指出,所有主要石油产品的消费都大幅度增加了。报告还说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的增加(百分之七)主要是石油产品方面的增加,而不是汽油方面的增加。但是,西方恰好相反:北美汽油消费增加三千八百万吨,欧洲增加一千一百万吨,这有助于说明下述一点: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油价的上涨要么是以实际价值计算减少了,要么是增加的幅度不到百分之十。

3. 英政府从经济考虑要求广播公司取消七种外语广播

【路透社伦敦十一月一日电】英国政府今天要英国广播公司取消七种外语广播,作为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在经济上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    政府命令取消的外语广播有:对欧洲的法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土耳其语和西班牙语广播,缅甸语广播和英国广播公司广播时间最少的广播——每天只广播五分钟的马耳他语广播。    英国广播公司立即发表声明,对这一行动表示遗憾。所有政党的一百多名议员签署了一项动议,声明不应该减少外语广播。    减少外语广播早就在预料之中。不过,具体做法是在政府一九八○年到八一年财政年度的公共开支计划公布后才宣布的。    为英国广播公司对外广播提供基金的外交部说,它要把给这家公司的拨款削减二百七十万英镑(五百六十万美元)。    外交部官员说,英国广播公司的主要对外广播(对全世界的英语广播)将不受影响。    布什大厦(英国广播公司对外广播部所在地)的一位发言人说,这家公司仍然希望议会的压力会迫使政府改变主意。    他说,英国广播公司不知道会在全世界失掉多少听众,如果按计划于明年四月一日取消这些对外广播的话。    外交部官员说,取消这七种外语广播能节省一百七十万英镑(三百七十五万美元)。其余部分节余来自支持费用、节目安排和录音方面的削减。他们还宣布,作为保守党政府经济努力的一部分,还要从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预算中削减三百万英镑(六百五十万美元)。英国文化委员会是向国外介绍英国艺术和文化的机构。    英国广播公司为了阻止这次削减而活动了几个月。有一段时间,它曾担心会从它对外广播预算中削减四百万英镑(八百七十五万美元)。    目前,英国广播公司有四十四个语种的广播,而莫斯科电台有八十五个语种。    布什大厦的一位发言人说:“你想一下,中国、甚至北朝鲜都有法语广播,而英国广播公司却没有法语广播,这真有点可笑。”

4. 西德不来梅海运研究所谈产油国产量

【德新社不来梅十月二十三日电】不来梅海运研究所今天在这里说,产油国今年上半年的原油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四点五。日产总量为六千一百三十八万八千桶。    该研究所说,伊朗和美国今年上半年的产油量下降了。而西欧增加了北海的石油产量,从日产量一百六十四万二千桶增至二百一十八万七千桶,也就是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三点二。单是英国的产油量就从九十八万四千桶增至一百五十万桶,即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二点四。世界最重要的产油区中东产油量略有下降,从日产量二千○五十三万六千桶降为二千○一十六万一千桶,光是伊朗的产油量就下降了百分之六十六点三。    最大的产油国仍是沙特阿拉伯,而美国从第二位降至第三位,伊朗从第四位降至第九位。

5. 英外交大臣卡林顿强调欧洲今年应一致同意加强自己的核防务

【美联社伦敦十一月九日电】英国外交大臣卡林顿勋爵昨天晚上说,欧洲今年应当一致同意加强自己的核防务。他警告说,欧洲的一些中程核武器现在已过时了,这会使欧洲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卡林顿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电台记者采访时说,苏联要求西方不要使自己的核武器现代化,而要讨论限制军备,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我认为,十分重要的是,欧洲今年应当作出使自己的核武器现代化的决定。    「依我看,如果在今年十二月还不作出按照美国建议的方针进行武器现代化的决定的话,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可信性确实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裂痕。」

第 3 版

1. 霍梅尼发表讲话攻击卡特

【美联社德黑兰十一月十一日电】表示完全支持学生拘留美国使馆一百名人质的阿亚图拉·霍梅尼今天在电台说,卡特总统是人类的敌人,应该受到弹劾。    这位伊朗革命领导人是在回答教皇保罗要他释放人质的呼吁时,发出这种指责的。这些人质中包括六十名美国人,现已关了一个多星期了。    保罗驻德黑兰大使布尼尼,是昨晚在圣城库姆的一次会议上向阿亚图拉·霍梅尼转达教皇的呼吁的。    今天伊斯兰革命电台反复广播了霍梅尼的回答。霍梅尼对美国总统卡特进行了迄今为止最激烈的攻击,他说:“我愿意告诉你们,如果耶稣基督今天还活着,他会弹劾卡特的。”    卡特总统昨天扬言,要把现在留在美国的违反了美国移民法的伊朗学生驱逐出境。    霍梅尼在提到伊朗国王时对教皇保罗的大使说:“……你应该问一问卡特,他为什么要让一个有三十五年叛国和谋杀历史的人去避难……。”    霍梅尼说,被推翻的伊朗国王必须被引渡到伊朗受审判。    【法新社德黑兰十一月十一日电】扣留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伊朗学生将从明天起开始为时五天的绝食行动,“以表明伊朗人是愿意为了达到目的而忍受一切可能的牺牲的。”    这些学生在宣布绝食的声明中,要求他们的政府废除与美国签订的一切协议,并完全停止向国际卡特尔提供石油。这些占领者还说,卡特总统决定驱逐住在美国而没有合法签证的伊朗人,并不会“使事情发生变化。”

2. 伊朗和巴黎学生占领美驻黎使馆后被赶走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十一月十一日电】大约一百名伊朗和黎巴嫩学生,今天占领美国大使馆大院九十分钟,后来就被叙利亚维持和平部队赶走了。    学生们拿着霍梅尼的像在下午四点十五分涌进大使馆前院,撕下了美国国徽,烧了一面美国国旗,然后面向麦加做祈祷。学生涌进大使馆时,里面没有美国工作人员。    在他们跪在地上,朝着麦加齐声高唱“真主伟大”的时候,这座变化莫测的黎巴嫩首都负责安全的叙利亚维持和平部队包围了这个大院。

3. 新加坡去年接待二百余万旅游者

【法新社新加坡十一月一日电】据这里今天发表的新加坡旅游促进局的年度报告说,去年,到新加坡游览的游客达二百零四万七千二百二十四人。这个数字是创纪录的。游客突破二百万大关在新加坡还是第一次。    去年,新加坡从旅游业赚了十一亿九千万新加坡元(合五亿四千五百万美元),比前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饭店的游客率也从一九七七年的百分之八十三点三提高到了百分之八十六点五。到去年年底,新加坡有七十二家供游客用的饭店,有一万一千五百零五个房间,还有三千三百四十八个房间正在建筑中。    据旅促局主席陈似桐估计,今年,新加坡的旅游业可能会搞得更好一些。

4. 《印度经济出现呆滞迹象:粮食、工业产量下降》

【本刊讯】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华尔街日报》十月二十五日刊登休曼·杜贝发自新德里的一篇专稿,题为《印度经济出现呆滞迹象;粮食生产、工业产量下降》,摘译如下:    印度的经济正呈现出呆滞的迹象。与刚刚过去的前四个好年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到一九八○年三月截止的本财政年度的头半年中,大多数经济指标有了下降。    在农业方面,这种对照是最明鲜的,印度北部大多数传统的余粮区以及别的重要的经济作物地区遇到了三个月的干旱。    据估计,秋季作物或称越冬作物比去年少收了一干至一千二百万吨。今年全年产量可能要减少六千八百万吨。    夏季的几个月是经济作物黄麻和茶的成熟期,可是干旱使这些作物减产了。尽管迟迟降下的雨水有助于提高黄麻的产量,但是今年黄麻的总产量不大可能超出七百万包(每包三百九十六磅),将低于去年的八百三十万包的创纪录水平。    当前茶叶产量比去年低百分之十二。今年一至七月的茶叶产量为五亿二千二百三十万磅,低于去年的五亿九千二百五十万磅。    干旱还影响了这些作物的质量。    今年工业的情况也不是太好。一些重要工业部门的生产情况表明,今年工业几乎没有什么增长。政府的经济学家说,“今年(工业增长)能达到百分之三到四就算是走运了。”而到一九七九年三月截止的上个财政年度的增长率是百分之七到八。    今年四月到八月,官方公布的工业生产指数几乎没有提高。    今年四月到九月,钢材产量从去年的三百一十七万吨下降到二百八十五万吨,在同期内煤产量从去年的三千九百三十万吨下降到三千九百一十万吨。    能源部长帕伊最近估计,印度的发电量比实际需要少百分之十二点六。他把这归咎于干旱(干旱使得水力发电受到影响)和缺煤。    近几个月来,罢工和停工现象增多,这说明在举行下次大选之前的这几个月内,政局日益不稳和使用手段谋取权力的活动有了增加。今年一至六月,劳资纠纷使印度损失了二千二百五十万个工时。    工农业生产不能顺利发展,使印度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之一。目前,官方规定的批发价格指数比去年上升了百分之十八点五。民间的经济学家预计,到一九八○年三月为止的这一年里,通货膨胀率将达百分之二十五。    印度的对外贸易也反映了经济普遍呆滞的局面。尽管今年四月至七月输出额增加了大约百分之二十,可是进口额增长得还更多。结果造成了四亿三千五百万美元的贸易赤字,比一年前增加近百分之二十五。预料印度今年将出现多年来头一回出现的外汇储备下降的现象。

5.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越南飞行员「被雇」去伊拉克》

【本刊讯】香港《南华早报》十月三十一日刊登一篇题为《越南飞行员“被雇”去伊拉克》的报道,摘译如下:    据情报机构人士说,深深卷入柬埔寨战争并面临来自中国的严重威胁的越南,将派七十五名作战飞行员去伊拉克,作为对伊拉克提供一笔七千万美元贷款的酬答。    这批飞行员将在伊拉克呆一年,但是如果需要,可以延长他们在伊拉克的期限。    这些研究亚洲、中东和欧洲局势的人士说,这项协议是在越南总理范文同上月底访问莫斯科之后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作了一次事先没有安排的访问时达成的。    据说,范文同同他的苏联东道主讨论的三个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派越南飞行员去伊拉克。在此之前,伊拉克当局曾含蓄地请求莫斯科给予援助以加强其空军。    俄国人一方面对越南在柬埔寨问题上以及越南同中国的关系上遇到的困难表示关心,另一方面又指出,派“几十名”飞行员去中东对于拥有数千名的空军人员来说,影响不大。    越南显然认识到了这笔交易的有利因素。    越南将如此深地卷入另一国的事务还是第一次。尽管对“外国雇佣兵”有各种各样的指责,但是,此举将大大提高越南将来在第三世界的地位。    范文同及其代表团是九月二十一日到达苏联的。这些人士说,几天后,他飞往巴格达,并参观了伊拉克的空军基地,然后就达成了一项派遣飞行员作为提供“贷款”的酬答的协议。

6. 美各地群众继续示威抗议伊学生扣留美使馆人员

【美联社纽约十一月十一日电】尽管要求冷静和禁止游行,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领一事今天还是在美国触发了更多的示威游行。    在华盛顿,有一百五十到两百人——显然是首都各大专院校的学生——在伊斯兰中心外部冒雨举行集会,并在伊朗大使馆附近游行。    在这个中心的隔街对面,一批示威者放火烧了一面伊朗国旗。人群中爆发出了欢呼声,一齐喊“打倒霍梅尼”,路过汽车鸣喇叭表示支持。其他的抗议者齐声喊“驱逐,驱逐,驱逐”,这显然是指驱逐在美国的伊朗学生。    在华盛顿,官员们禁止对政府机构举行示威,巴里市长命令该市官员不得向亲伊朗或反伊朗的示威者发出游行许可证。    弗蒙特圣迈克尔学院的约一百五十名学生星期六晚上举行了一次反伊朗集会。这些大学的示威者烧了一个伊朗最近的革命的穆斯林领导人霍梅尼的一个模拟像。    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估计有两千名伊朗人在大专院校学习,其中有人说,他们遭到了美国人的奚落和干扰。    【德新社华盛顿十一月十一日电】这里附近的一位企业家乔·劳伦斯对着进行游行的伊朗学生愤怒地高喊说:“如果霍梅尼是一个精神领袖,那么希特勒是一个圣人了。”    其他的美国人现在对伊朗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以及那些走上美国街道的伊朗学生都感到愤怒。他举的标语是:“驱逐伊朗人”、“火烤阿亚图拉(霍梅尼)”。    哪里出现伊朗青年支持阿亚图拉的示威,哪里就有人咒骂他们:“婊子”、“杂种”、“猪猡”。    在加利福尼亚到贝弗利希尔斯,他们遭到殴打,在华盛顿,有人向他们扔鸡蛋,在其他地方,人们当着他们的面焚烧伊朗国旗。美国人觉得他们的“灵魂”被德黑兰的那个大胡子糟塌了。    抱有这种情绪的不仅仅是普通公民,在国会里,已经发出更强烈的要求,要把住在美国的伊朗人统统赶走,卡特作出的反应是,下令驱逐所有非法住在美国的波斯人。    同时,东海岸的码头工人拒绝替装有伊朗货物的船只卸运。有影响的劳工领袖格利森在谈到霍梅尼时说:“这个家伙是个疯子。”    卡特政府并不反对美国人声援在德黑兰的人质,但是它告诫不要采取鲁莽行动,因为这种行动可能引起灾难。    卡特总统继续进行悄悄的外交活动,并同全世界与美国有关的方面联系。他首先关心的是使人质获释,然后再考虑下一步。    主张报复的要求不再遭到反对,看来对于可能丧失伊朗石油的前景也不害怕了。财政部长米勒的话也说到这个程度,他说,没有伊朗石油,美国照样能够生活。    【路透社丹佛十一月十一日电】警察当局说,一名伊朗学生今天用一支动力很大的步枪打死了一名美国青年,打伤了另外两名美国青年。    伊朗人同由于大使馆被占领而激怒起来的美国人之间的冲突在美国到处出现。

第 4 版

1. 《英国电影学者谈中国大陆电影》

说中国电影界有很多出色的编导、演员和技术人员,他们应该得到西方电影历史学者的重视;丰富的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是应该占有重要地位的    【本刊讯】香港《明报》月刊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刊登一篇英国电影学者汤尼雷恩访问记,题目是《英国电影学者谈中国大陆电影》,摘转如下:    (原编者按:汤尼雷恩是英国著名电影学者,在剑桥大学念书时便开始编辑《电影》杂志,自一九七○年起在伦敦撰写电影评论,并在大学教授电影课程及从事实验电影制作。他曾为英国电影剧院主办过德国荷索、日本小津安二郎及沟口健二回顾展,并对中国电影特别感到兴趣,他现在可能是看过最多中国电影的西方电影学者之一。最近中国电影公司曾邀请他往北京观看影片,我们特别安排这次访问,请他发表一下此行的观感。)    问:听说你最近获邀请往北京观看中国电影,你怎样得到这个机会的呢?    答:主要是通过在英国我的朋友史葛·米嘉的关系,他在英国电影学院属下的国立电影馆负责剧情片的搜集。一九七六年,伦敦的国立电影院曾举办了一周的新中国电影展览,展出七部可以说是四人帮时代的影片,包括《红雨》、《决裂》等。近数年来,西方对中国大陆的兴趣可谓过去三十年所未见,四人帮下台之后,我们希望能够举办更大规模的中国电影回顾展,包括解放前的作品,从西方电影学者的观点来看,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电影,我们都有机会研究,只有大量的中国电影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这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我们很想加以了解和研究。我老早便对香港电影有兴趣,亦曾经向史葛推荐中国电影,故当中国方面答应举办回顾展而由中国电影公司(负责发行)邀请史葛往北京选片时,史葛便邀请我同行。在中国,两周之内,我们看过三十多部影片,挑选了十九部参加回顾展。解放前的我们看到三部——《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乌鸦与麻雀》。    问:在香港我们只看过《一江春水向东流》,另外两部片怎么样?    答:《乌鸦与麻雀》在四九年来说,与世界上任何电影比较,都是一部杰作。史东山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则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相似,但却缺乏后者的气魄和细密处,比较上是逊色的。    问:据你所知,电影博物馆的收藏怎么样?    答:很可能没有人真正知道,因为自文革起,博物馆的工作已经停顿了十二年。文件资料亦散失不少。更困难的是所有一九五一年以前的胶片都并非安全影片,而是硝酸银所造,不但容易起火,而且会腐化,除非把它们改印在安全影片上。现时对早期电影实在不可能作学术性的回顾展,第一是因为缺乏纪录,例如你查不到某部三十年代的电影放在那里,第二,就算找到这部电影,但由于破烂,或易于起火,也是不能放映的。    问:博物馆收藏的影片大概有多少?    答:有三千部,其中约一千部是中国电影。    问:那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七万部),苏联(四万多部),英国(三万部)和法国(三万五千部)的收藏相比实在太少了,但比日本国立电影中心的二千部又较多。其中是否有些不错的默片呢?    答:积·莱特所撰中国电影一书里曾经提到有些默片,但实情如何,因为没有机会看,实难确切知道。我听说中国收藏的旧影片有些已经开始腐烂,不能再映,这方面必须从速抢救,不然在文物的损失上是无可补偿的。英国国立电影收藏馆在处理硝酸银影片方面的技巧和经验现时可以说是世界最先进的,希望中英在这方面可以合作及交流经验。    问:你提到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极出色。但他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表现还很不成熟。似乎到第二部影片他进步得很快?    答:我们是在上海看到《乌鸦与麻雀》的。积·莱特在《电影》一书中亦对该片备极赞赏,虽然我们都知道《电影》一书谬误极多,而积·莱特的影评观点亦不大可靠。所以读到他誉《乌鸦与麻雀》为精彩之作,我们都不过姑妄听之,但看过之后,却发觉积·莱特这次是说对了。我认为《一江春水向东流》深受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作品影响,对四十年代末期的影片来说,手法落后。但该片把重庆后方奢华腐烂生活和沦陷区的困苦生活对比,却是典型中国电影的手法。比起《八千里路云和月》来,该片在模仿好莱坞影片的戏剧手法却是很成功的。难怪在当时是卖座电影。《乌鸦与麻雀》则有强烈的中国电影风格,并不模仿外国片。《龙须沟》是一九五一年改编自老舍舞台剧的影片,亦是属于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及中下层生活的出色影片。    问:一九五九年的《林则徐》亦是郑君里的影片,该片在香港被禁了,你认为它怎样?    答:我不觉得该片有什么特出之处。    问:难道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吗?    答:这部历史电影跟好莱坞的历史片确有不同处。西方的历史片通常以故事为主,历史事件只是背景,只在故事中带出来。林则徐和不少中国历史片,却是以历史事件为主,故事和人物次要,这是主要的分别。以西方观点来看,林则徐这名中心人物实在缺乏有深度的心理刻划,变成是历史事件的陪衬,或许在中国观众眼中有不同看法,这我不知道。    问:西方是否对《马路天使》、《祝福》、《早春二月》这些有浓厚中国风格的小品,比《林则徐》这样的历史宫闱大制作远为重视呢?    答:对。因为在西方,电影观众的结构已经产生了大变化。在香港和中国,电影还是普遍的重视娱乐性,尤其是对工人阶层来说。在西方,四、五十年代的广大工人观众到六十年代因受电视的打击已经大量减少,七十年代更不存在,尤其是在西欧和美国的大城市,唯一例外是意大利和西班牙。所以现在西方经常看电影的,尤其看外国影片的,通常都是口味较高的观众,他们要求的绝非过去那种侧重娱乐性和动作多的影片,他们现在比较着重影片的艺术性或企图借电影认识一下外国的文化,所以他们不喜欢外国片配上他们本国的语言,他们宁可看字幕,觉得自然。中国似乎未体会到西方电影观众这些转变,因此在西方应该发行那些中国电影,应该送甚么影片去参加那些影展,都还搞不清楚。希望这种情况能够改善。    问:那亦可能是经过十年文革的封闭,对西方的情况缺乏认识的缘故吧?    答:我和史葛在北京看到一部极出色的黑白影片《李时珍》,是《万家灯火》的沈浮导演,赵丹主演,摄于一九五七年,这部传记片是同类影片中最佳的。该片唯一的社会意识或许是他的医学主张不为朝廷所重视,结果他深入民间,搜集医疗及草药资料,为广大人民服务。这点可以说反映了一些中国的现代政治情况,不过影片并无一般的政治口号,反而历史气氛和人物都刻划得精妙入微,引人共鸣。该片表现出自然主义的风格,无论在编、导演和配乐上都具有一种尊严的认真态度,而且风格统一,这点在我看过的中国影片中实在是极为少有的。我们在北京看到的拷贝,英文字幕做得极佳,这亦是中国片所少见。在我们看过的三十多部影片之中,《李时珍》毫无疑问是一部可以在西方参加重要影展和作为艺术电影广泛发行的作品。该片不但各方面都很优美出众,而且题材亦是现时西方观众最感兴趣的——象植物药物、自然物理治疗法等。如果英、美、法等艺术电影院的人士看到这部影片,他们必定会立刻争取来上演,但很奇怪,中国在这部影片拍好二十三年以来,从没有想到向西方推介,可能他们认为西方没有人会看一部黑白中国草药影片罢。但其实这正是一部西方观众最感兴趣而且又可以为中国电影争取国际声誉的影片,在明年伦敦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中,我一定会尽力推介这部影片在全英艺术院线发行。而且我深信这部影片在西方会很成功。    问:郑君里六一年的《枯木逢春》虽然政治口号多,但其实技巧不错,是吗?    答:对。尤其是拍解放前那段地狱般的大地,影像有德国表现主义的味道,气氛很够。但将解放前后在内容和风格上加以对比,是大陆电影一个重要的政治和艺术取向,好象谢铁骊最新的作品《大河奔流》就是如此。但这种对比往往很肤浅表面,缺乏深入探讨,在我看过的中国片,比较好的还是专讲解放前或解放后的那些。解放后的场面还是沿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老套    ——金黄禾穗上的拖拉机、明媚的阳光、花香鸟语等,实在用得太滥了,而且亦难使人共鸣。(待续)

2. 所传美摇摆舞乐队访华事不确

【本刊讯】本刊十月三十日刊登《美摇摆舞乐队将访问中国》的消息后,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话表示反对。经本刊向有关方面查询,情况是:该乐队曾要求访华,但我方未予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