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1-08
第 1 版
1. 《开辟了中国同西欧关系的新时代》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五日电】(特派记者:龟山)题:华总理结束了对西欧四国的访问,开辟了中国同西欧关系的新时代 作为中国的第一号领导人首次访问了西欧的华国锋总理,将于六日从访问的最后一站罗马启程回国。在伦敦,绝大多数人认为,华总理对四国历时二十三天的访问是极其有意义的。 英国的周刊杂志《经济学家》(十一月三日一期)高度评价说,一九三九年由希特勒和斯大林结成的同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而这次华总理的访问使中国和西欧的合作得到了加强,这可能起到防止战争的作用。即使这种评价有点言过其实,但是,西欧四国同中国的合作,从牵制苏联这个意义来讲,对双方来说都是有益的交易。由于这次华总理访问,继建立对美、对日关系之后,中国同西欧的关系又进入了新时代,其意义非同小可。 华国锋总理在法国、西德、英国和意大利发表了相当强硬的反苏演说,强调西欧各国要加强军事力量,包括实现武装现代化。据说对于这些演说,除了对苏同样持强硬态度的玛·撒切尔首相领导的英国之外,甚至使各国政府内部也在某种程度上感到不知所措。可是,这四国首脑非常清楚,欧洲和平的基础,即军事的平衡,正是因为中国执行反苏路线才勉强得以维持。苏联军队共有一百六十八个师,其中有四十五个师部署在中国边境沿线,如果发生苏联把这些兵力全部调到欧洲的事态,那么对欧洲来说,这就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尽管不想同中国一起高唱反苏的调子,以免过份刺激苏联,然而,对于欧洲的安全保障来说,中苏对立是不可缺少的前提。
2. 时事社报道:《自民党首脑说八日完成组阁工作》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六日电】题:自民党首脑说八日完成组阁工作 自民党首脑六日晚就党的领导人和阁员人选问题说:“决定人选,是明天晚上还是后天,不清楚,但是,从首相的心情来说,希望明天晚上结束。最迟到后天就可以结束全部程序。”这话表明要在八日前完成第二次大平内阁组阁工作。
3. 日报社论:《华总理访欧打开了对话的渠道》
说华总理之行会使欧洲同中国关系向着稳定化的方向发展,将给世界政治带来巨大影响,中国将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一月六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华总理访欧打开了对话的渠道》,摘译如下: 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正式访问西欧,这在四千年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可以认为,它也将给今后的世界政治带来巨大影响。 这次的出访成果,恐怕在于确认了中国同西欧的友好关系,围绕着今后共处和合作关系的格局基本上达成了协议。由此,中国将在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支持下,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战后西欧同中国的关系,整个说来比日、美建立得早。但是,后来由于以文化大革命为顶点的中国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双方的关系僵化和停滞下来。西欧对华总理这次访欧表示欢迎,说是“欧中之间第一次打开了真正对话的渠道”。之所以如此欢迎,原因就在这里。 华总理在访欧期间,态度冷静。这也受到了西欧政治领导人的欢迎。西欧宣传机构对面前的“华国锋其人”总是面带微笑的和蔼态度极力赞颂。 华访欧的目的之一肯定是针对苏联,但华总理并没有不顾对方的立场而谴责霸权主义。尽管西欧同苏联关系紧张,但不会同中国一起指责苏联。对西欧来说,最重要的是同苏联和平共处,在任何场合也要谋求缓和。 倘若华总理性急地谋求在政治上得分,全力攻击苏联,那不仅会使西欧感到难办,而且西欧可能不得不限制同中国友好。 从这一意义上说,华总理采取的态度是明智的,在对苏关系感到敏感的西德,华总理也只是作了一次反对霸权主义的发言。恐怕这反映了最近中国的外交,即原则是要坚持,但要重视灵活地对待现实。 如果追溯一下中国的这种现实主义态度,就会发觉中国深刻地认识到了单靠大声地谴责苏联,已经不可能开展世界规模的外交。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和早先日美两国热烈地欢迎邓副总理的情形不同,西欧对华总理的欢迎莫如说是平淡的。但是可以肯定,这种事实会使得欧洲同中国的关系向着长期化和稳定化的方向发展。 关于中国的现代化,华总理在各国并没有拘泥于眼前的利益,而是强调长期合作。我们希望,双方对相互立场和欧中合作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能成为走向世界稳定的重要一步。
4. 卡特同万斯等研究伊朗局势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六日电】(记者:吉姆·安德森)白宫新闻秘书鲍威尔今天说,卡特总统迄今为止排除美国将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使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的人质获释的可能性。 白宫陷入了一种极端微妙和为难的国际局势,白宫还发表声明,要求伊朗政府保护这六十到六十五名被扣人员。 记者问到卡特对于采用军事行动是否态度冷淡,鲍威尔的回答用了个简短的字眼:“是”。伊朗学生占据着大使馆,他们威胁说,如果采取军事行动,他们就杀死人质。 卡特今天同万斯国务卿和其他高级顾问会晤了四十五分钟,白宫后来发表的声明说:“美国曾得到伊朗当局的保证,说美国人的安全和健康将受到保护。 “美国指望这些保证是能实现的。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尽一切可能使我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获释。我们认为在作这样的努力时,公开评论这些做法是不恰当的。” 国务院的一位官员说,使这些人质获释的努力由于伊朗首相巴扎尔甘辞职而搁置下来。
5. 外电报道霍梅尼同意巴扎尔甘内阁辞职
他还命令革委会接管权力,要求伊朗学生停止一切反对或拥护美国的示威游行 【路透社德黑兰十一月六日电】伊朗革命领导人阿亚图拉·霍梅尼今天接受巴扎尔甘总理和他的内阁的辞呈,并命令革命委员会接管治理这个国家的任务。 他命令该委员会就一部新宪法举行公民投票,组织下议院和举行总统选举。 看来,高级教士支持接管使馆的做法是导致巴扎尔甘下台的最后行动,尽管自从二月当政以来后者曾多次威胁要辞职。 据国家电台说,阿亚图拉·霍梅尼对革命委员会说:“虽然我对他(巴扎尔甘)在过渡时期的劳动、贡献和辛勤工作等表示赞赏,并且相信他的尊严和善意,但是我接受了他的辞呈。” 【法新社德黑兰十一月六日电】伊朗电台报道,伊朗革命委员会今天要求所有即将卸任的伊朗政府官员在继任官员任命之前,坚守岗位。 革命委员会是下午在圣城库姆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作出这个决定的。 【法新社德黑兰十一月六日电】在巴扎尔甘和他的内阁辞职之后,伊朗已经改变了它的路线:阿亚图拉·霍梅尼今天指示犹如影子内阁的革命委员会去管理这个国家。 巴扎尔甘说,他是由于自己和这位阿亚图拉之间的严重分歧和政见不和而辞职的。巴扎尔甘在一篇简短的讲话中说:“管理国家事务要求团结,但是在伊朗领导阶层中,团结已不复存在。” 巴扎尔甘辞职在占领美国使馆的学生中引起了反应,他们告诫美国不要企图用恩德培式的闪电袭击去使美国人质获释。 这些学生威胁说,如果面临军事行动的话,他们将立即处决这些人质。 学生们透露,霍梅尼的儿子艾哈迈德·霍梅尼在今天早些时候已拒绝美国国务卿万斯今天早些时候要求他帮助使那些美国人获释的要求。 【法新社德黑兰十一月六日电】伊朗领导人阿亚图拉·霍梅尼今天呼吁学生停止不管是拥护还是反对美国的“一切示威游行”。
6. 英《金融时报》自罗马报道:《华欢呼欧洲之行的成功》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十一月七日刊登鲁珀特·康韦尔发自罗马的一篇报道,题为《华欢呼欧洲之行的成功》,摘译如下: 昨晚,华国锋主席在宣称他的西欧之行“圆满成功”之后,离开意大利回国。他还签署了旨在加强中意两国之间得到增进的关系的三项新协定。 给人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罗马和北京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 中国人已确认意大利国家控制的石油能源机构——埃尼公司是参与中国打算进行的石油勘探工作的主要外国集团。 中国方面对于他们的国家和政府首脑这次访问欧洲取得的成果显然很高兴。 华主席在同意大利总理科西加举行最后一轮会谈之后发表的书面声明中宣称,他的四国之行是圆满成功的,取得了看法上的广泛一致。 在中国领导人在罗马逗留期间,最重要的富有特色的事件之一是他同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的第一次接触。意大利共产党的官员们昨天强调了这些诚挚的——尽管必然是短时间的 ——会谈的意义。
第 2 版
1. 美报报道:《欧洲人把独创性和福利结合起来对付通货膨胀》
【本刊讯】美国《华尔街日报》九月七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国外的对付办法:欧洲人把独创性和福利结合起来以对付通货膨胀》《保健费用和住房费用比美国低;假期具有很大意义》《“谈判”税收率》,译载如下: 在英格兰,格利尼斯·本包(伍尔沃思商店的一位检查员)发一封密封信要花二十美分。但是,她同她母亲向政府租一个有三间卧室的舒适住宅,每周只交十三点七七美元。 在西德,钢铁工人迪特里希买一加伦汽油要花二点五○美元以上,但他到医生那里看病却不花一个钱。 在法国,石匠洛迪纳买一磅碎牛肉约花四点六○美元。但他缴的所得税却是低的。 普通欧洲人就是这样——在这里开支,在那里节省——来对付一个看来没有国界的问题:日益高涨的生活费用。 由于美国的通货膨胀年率约为百分之十三,许多美国人也许看不到这里生活费用同其它地方一样高或者还要高一些。走遍欧洲大部分地方 ——的确,在工业化世界的大部分地方,物价是十分高的,以致比较起来,美国往往看来是最后一批生活费用低的国家之一。东京生活费用最高国际商业公司(日内瓦一家企业)最近对七十个主要城市的生活费用所作的分析表明,西欧主要城市中只有罗马、都柏林和里斯本的生活费用比纽约低。这项分析报告说,伦敦的生活费用比纽约高百分之七点五,巴黎高百分之二十一点一,法兰克福高百分之二十九点三。 欧洲生活费用最高的城市是苏黎世和日内瓦,这两个城市的物价比纽约的要高百分之四十六点五。(东京的生活费用甚至更高。) 欧洲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绝大部分都比美国的低。 西德的通货膨胀率约为百分之三点九,法国是百分之十点一。但是,物价一般却比美国的高,工资也常常比较低,而且用实得的工资买的东西比在美国买的少。 在欧洲生活或旅游的美国人,常常为这种物价所震惊,近几个月美元比值在海外下跌,就尤其是如此了。生活费用在普通欧洲人看来也是高的,尽管他们并不因美元每日的波动而特别受影响。伦敦一家顾客自理洗衣店的服务员说,物价“涨得惊人”。 但是,这个问题还有另一面。许多欧洲人得到政府对住房的补贴,大多数人也享受政府出钱的保健服务。他们花钱的习惯往往与美国人的不同。一次美好的休假也许比买第二辆汽车更重要,而新衣服也许不如黄油重要。欧洲人的用具往往比美国人的少。而且,许多家庭吃的不如美国家庭吃的好。 为了用个人情况来说明这一切,人们可以看看三个国家的家庭。英国的本包一家本包及其母亲住在阿什当大街的一座宽敞的二层楼红砖房。这座房子是二十年代造的,有三间卧室、两个浴室、一间起居室、一间餐厅和一间厨房。前院盛开着玫瑰花,还有一个宽敞的后院。每周房租为十三点七七美元,房地产税、水费和煤气费一周共为十一美元左右,住房费用一周总共约为三十六美元。 本包一家在这座两层楼房住了四十三年。这座房子是“地方当局的住房”——由地方政府住房管理局营造的。在联合王国,任何人,不管其收入多少,都可以申请住地方当局的住房;住房是根据申请人对住房的需要和家庭人口的多少这类标准来分配的。 本包小姐在伍尔沃思商店担任的职务,以及本包夫人在地方邮局担任的职员职务,每周所得的收入约为一百九十一美元。不过,她们的预算比这笔收入要小。本包小姐——每周总收入约为一百一十二点五美元,而净收入约为七十九美元 ——每周付给她母亲膳宿费二十二点五○美元整。本包夫人付水电和煤气费等。 这两个妇女各人所得的收入比英国上全班的女工每周平均收入——约为一百四十六美元——要少。 但是,本包一家说,她们的预算安排并不紧,也不很周密。例如,本包夫人说,她不知道她在食品方面花多少钱——食品是她每周开支中的最大项目。 然而,她们在用钱上还是仔细的。本包小姐说:“如果我买不起,我就不要它。如果我有钱,我就买它。”她在衣服方面用不着花很多钱。 象所有英国公民一样,她们从全国健康保险计划中获得了好处,这个计划支付她们的全部医疗费用。本包夫人因为有六十多岁,所以甚至不必付处方费。 本包一家这两位妇女没有汽车。如果她们需要到外面去,本包小姐的兄弟布雷恩用他的车送她们去。法国的洛迪纳一家洛迪纳是一位三十四岁的石匠,每周通常工作四十八小时。为了纳税,他说他每周所赚不到二百美元,这样一年约为一万○三百五十美元。他的妻子安妮在巴黎一家医院里搞理疗工作,她一年约赚七千六百六十美元。 今年二月,洛迪纳一家(住在巴黎西北部三十英里的梅齐埃尔农村)觉得需要过一个寒假,于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到靠近瑞士边界的上萨瓦滑雪胜地。度假十天花了一千八百四十美元,即几乎占这一家纳税前的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洛迪纳一家舍得花这笔钱度寒假——代价之高也许使很多高薪经理都不敢去度这个假——这一点使人可以看到法国家庭优先考虑的事情是什么。不过,它也使人可以看到一点法国税收制度的运转情况。 作为一个个体经营的手艺人,洛迪纳先生可以选择他缴税的办法。他可以按他的实际收入纳税,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收入和开支都必须有证件和发票。或者,他也可以按他和税务当局所商定的他的“估计”收入预先纳税。 如果他的收入超过了这个估计的数字,那么多出的这份钱就是他自己的,而且可以免税。洛迪纳先生说:“设法缴尽可能少的税,而设法赚尽可能多的钱。这是一种把戏。” 许多法国人都用某种办法玩这种把戏。 洛迪纳一家生活过得不错。他们每周在食品方面约花一百三十二美元,家用开支花五十七美元。一个女仆每周帮助工作六小时。他们家里有在美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法国家庭却并不常见的一切东西:一架彩色电视机、一个洗碗机、一个洗衣机、一个大冰箱和一间现代化的厨房。 然而,他们凡是能节省的都节省下来。例如,为了节省汽油费,洛迪纳先生工作使用的小运货车兼作家庭汽车使用,而且一切修理工作都由洛迪纳先生自己干。德国的迪特里希一家波鸿是在西德富饶的工业心脏区杜塞尔多夫东北五十英里的一座钢城,它是典型的德国城:例如,啤酒卡车往家里送啤酒,牛奶卡车却不往家里送牛奶。 但是,迪特里希(克虏伯钢铁厂的电炉钢铁工人)不向停在他公寓门前的啤酒卡车买啤酒。他到超级市场买啤酒。这样,他买一箱啤酒约花六点五○美元,而买送到家里的一箱啤酒则需花八点一○美元或八点六五美元。 到商店买便宜货,精打细算地花钱,这就是这位大腹便便的迪特里希先生及其妻子埃迪特用他的约一万六千二百美元的年薪(这比产业工人每年平均一万三千六百三十美元的工资略为高一点)过日子的办法。他们也自己做一些事情。 迪特里希夫人给迪特里希先生和他们的十二岁的儿子拉尔夫理发,这样就节约了四点三二美元的理发费。这一家人所穿的衣服的大部分也是她做的。迪特里希一家所吃的蔬菜的一半以及大部分水果,是靠自己在一块附近的园地里种植的,他们租这块地一年约花三十二美元。 迪特里希夫人对家庭开支要记账,预算编得很仔细。她说,每月总开支——不包括房租和保险费,但包括约三十二美元的煤气及水电费——约为五百四十美元。迪特里希一家向克虏伯工厂租的有一间卧室的一套房间每月要花一百一十三美元。再加上保险费和杂费,他每月的实际工资(通常是七百五十美元到八百一十美元之间)就剩不下多少了。(象英国的本包一家一样,迪特里希一家几乎不付医药费或看牙费,因为政府和公司实行有免费医疗计划。) 迪特里希夫人说,当物价上涨或收入下降,“我们唯一的替代办法就是在食品方面节约” ——因为其它大多数开支多少是固定的。她总是很仔细地选购食品,通常是走二、三个超级市场以购买最便宜的东西。 尽管迪特里希先生要与日益增长的费用作斗争,但他享有大多数美国钢铁工人会羡慕的职业福利。 根据他的工会合同,除非提前六个月通知,否则是不能解雇他的。一旦他过了五十岁,就根本不能解雇他了。如果他在体格上不宜于干他的工作,克虏伯钢铁厂必须替他另外安排一个拿同样工资的工作。当他到五十七岁,他就有资格几乎拿全薪退休了,而且他的年金将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
2. 美国老记者古尔德因病厌世杀妻自杀
【合众国际社加利福尼亚州米尔瓦利十月二十七日电】退休新闻记者古尔德在留下遗书,表示因健康衰退而沮丧之后,本星期突然开枪枪杀其妻子并自杀。他现年八十一岁,其妻的年龄没有发表。 在一九二五年,古尔德被委任当时在中国上海的美联社经理,并为该通讯社担任其他工作。 此外,古尔德在四十五年新闻记者生涯中,还在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九年担任过前上海一家晚报的编辑和出版人。他还为在旧金山、芝加哥、纽约、丹佛、檀香山、日本和菲律宾的报纸工作过。 (原载香港《大公报》)
3. 埃菲社自伦敦报道《发动购书运动》
【埃菲社伦敦十月七日电】题:发动购书运动 今天在这里公布的一份调查材料中透露,在英国,近百分之五十一的成年人从未踏进书店或图书馆的门槛。图书市场研究委员会进行的这次调查报告中说,在英国,连一本书都没有的家庭为数不少,所占百分比很高。 尽管在英国每年出版许多书,而且年年增多,但销售量一直停滞不前。拥护上述调查的人主张发动一场鼓励购书和读书的运动。 上述委员会建议在全国举办售书周,向公众介绍出版的新图书,并设专门供应书摊。
4. 瓦尔德海姆说联合国考虑在纽约建立广播电台
【路透社联合国十一月一日电】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今天说,联合国正在考虑在纽约建立自己的广播电台,以对付它认为这个城市的一些新闻机构对它采取的不理睬和敌视态度。 瓦尔德海姆说,这个计划是为了“对付减少或者不那么客观地报道联合国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最近在联合国总部是很明显的”。 他在一份关于联合国新闻活动的书面报告中说,正在审查这个计划是否可行,需要多少开支。 由于财政上的考虑以及在美国影响减弱而第三世界多数国家崛起之后,美国新闻界对联合国活动的兴趣淡薄,因此美国新闻机构在联合国的专职代表减少了。
第 3 版
1. 英报文章:《对阿富汗领导人前途产生怀疑》
说阿富汗军队内和人民党内支持阿明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外交官认为反对势力已增加到今年年底可能把阿明推翻的程度 【本刊讯】英国《卫报》十月二十九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对阿富汗领导人的前途产生了怀疑》,摘译如下: 看来阿富汗军队内以及人民党内支持阿明主席的人越来越少。驻喀布尔的大多数外交官一致认为,反对势力已经增加到到今年年底可能把阿明推翻的程度。 自从阿明在六周前发动推翻他的前任塔拉基的宫廷革命后夺取政权以来,外交官们一直估计,已有三百至五百人被处决。 苏联是这个政府的主要支持者,因此据外交官们说,如果出现任何想搞掉阿明先生的行动,那可能就是苏联搞的。苏联已经表示,它对阿富汗的革命不会撒手不管,而且现在已经在公开对现领导表示怀疑了。 随着这次政变的细节在喀布尔传播开来,苏联直接卷入这次政变的这一点已变得更清楚了。这项计划显然事与愿违,把不该打死的人打死了。 外交部长沙阿·瓦利最近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大使的一次集会上透露,九月十四日那天,俄国大使亚历山大 ·普萨诺夫同塔拉基一起在总统府里。塔拉基打电话召见阿明,当前总理阿明不愿意去时,普萨诺夫向他保证人身安全。在接着发生的开枪事件中,打死了大约五、六十人,塔拉基负了致命伤,阿明先生控制了局势。 喀布尔的市民相信,塔拉基先生是在总统府里发生枪战后一天死的。 瓦利在大使们集会时还说,被阿明清洗的、塔拉基的三名重要部长,现在都在苏联的保护之下。阿明已经要求俄国召回大使。 如果阿明下台,那么可能是在俄国人策划的再次发生的一次宫廷革命或者军人政变中下台。在喀布尔,最大的问题是由谁来接替他的位置。 苏联在武装部队的影响已经增加,外交官员们确信,苏联控制着阿富汗空军。人们还认为,驻在喀布尔边上普尔查尔希的重要的装甲兵团也不在阿明的控制之下。 外交官们认为,两个月来,俄国的非军事和军事顾问增加了一倍,已达八千至一万人。 据信,他们是负责作战的后勤工作以及维修军用卡车。有些消息说,在阿富汗正在贮存补给物资,俄国作战部队驻在阿富汗穆夫蒂。 阿明看来知道他本人的危险处境。自从他接管政权以来,一直没有见他走出过主席府,而且他周围始终跟着一批忠于他的全副武装的铁杆分子。
2. 玻政变当局宣布实行戒严法、宵禁和新闻检查
玻首都群众不断与军队发生冲突;工人仍坚持罢工 【埃菲社拉巴斯十一月四日电】题:玻利维亚:非常措施 玻利维亚今天在阿尔维托·纳图什·布什上校的文人军人政府规定的非常措施下迎来了黎明。 今天凌晨,纳图什本人通过国家电视网向全国发表的措施,主要是实行戒严法、宵禁和新闻检查。 据电视台播发的一则官方公报说,纳图什昨晚得到陆军司令部的支持。 反对玻利维亚新政府的人在本城市的市中心和郊区制造混乱,迫使军事巡逻队进行了干预。 【法新社拉巴斯十一月五日电】据法新社记者证实,战车今天早晨对本首都市中心几批老百姓的袭击造成六人死亡。同时,直升战斗机边飞边扫射这些人。 另外,来自拉巴斯各区的消息表明,在同军队的武装冲突中又有一些人死亡,即维多利亚镇两人死亡,加里塔德利马三人,高地地区六人。同时,狙击手继续在老百姓居住区进行活动。 法新社记者在场看到,几辆战车袭击几批老百姓,这些战车行驶一千米在拉巴斯市中心发射重武器。受伤者的人数超过十二人。 总罢工在拉巴斯是完全实现了的。有些工人今天前往工作地点,但是玻利维亚总工会领导人在场,要求他们回家去。 文官一军人政府提醒说,全国实行戒严法,因此,全体公民应该重返其工作岗位。 但是,工厂今天仍然关门,在某些工厂内,配有精良武器的士兵守卫着工厂的设施。 在坦克和战车支援下的部队继续在本市各地区巡逻。在许多地区听到轻重武器的射击声,每次都听到坦克炮在全市的轰鸣声。 【法新社拉巴斯十一月五日电】据此间今天认为,玻利维亚总统纳图什上校结束玻利维亚总工会的总罢工的第一个企图失败了。在拉巴斯罢工是全部的,没有任何国营和私营企业开工,与此同时,公共交通和铁路运输都已停顿。
3. 英报报道:《阿富汗主席拒绝莫斯科邀请》
说阿明对俄国人的意图有戒心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十一月五日刊登记者贝格发自喀布尔的报道,标题是《阿富汗主席拒绝莫斯科的邀请》,摘译如下: 阿富汗主席阿明拒绝了要他去访问莫斯科的邀请。这次访问是为了讨论日益扩大的穆斯林叛乱活动和其他问题。 据可靠人士说,莫斯科一直提醒阿明主席:他在九月的流血政变中把塔拉基主席推翻之后不到三十天时曾保证实现的稳定,看来还是遥遥无期。 阿明主席对俄国人的意图有戒心,主要是因为他把俄国人指定的领导人塔拉基赶下了台。 凭他个人的经验,他不愿离开阿富汗,以防俄国人乘他不在国内的机会“象他搞掉塔拉基那样”搞掉他。 为了预先防止俄国人搞鬼,阿明主席匆忙改组了他的中央委员会。他已吸收了十一名空军和陆军军官以及四十四名人民党党员。 阿明在把中央委员会成员由二十五名增至八十名,并感到他的力量已有所加强之后,认为他已强大得足以拒绝莫斯科的邀请了。
4. 反对政变的帕迪利亚等军官被软禁
【路透社拉巴斯十一月四日电】军方人士今晚说,反对政变领导人纳图什上校统治的前玻利维亚武装部队司令帕迪利亚和其他军官被软禁。
5. 美联社报道:百万穆斯林教徒在麦加朝觐情况
【美联社贝鲁特十月三十日电】大约一百万穆斯林教徒三十日云集在麦加的阿拉法特山上,使为时四天的一年一度的宗教仪式达到高潮,他们当中许多人在请求真主“使耶路撒冷摆脱犹太人的桎梏”。 尽管由于最近石油价格提高,飞机票价上涨,但是,沙特阿拉伯通讯社说,朝觐的人数空前的多。 这家通讯社说,一共有八十六万二千五百名朝觐的人从各国抵达沙特阿拉伯,其余的人则来自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王国本国。 这家通讯社说,规模最大的一支朝觐队伍来自伊拉克,有九万九千人,最小的来自阿富汗,有九百人,伊朗派来了七万四千人,巴基斯坦约七万人,土耳其五千人,尼日尔二千人。 一家阿拉伯电台说,“如果情况许可,人数将一年年增加。”十年前,朝觐人数有四十万人,其中百分之六十是来自沙特阿拉伯各城市。 人们穿着没有缝的白色大袍和便鞋,念着经,请求真主“带领我们走上伊斯兰的团结和圣战的道路”。 圣战是对不信仰宗教者发动的战争,按照目前的伊斯兰说法,这些不信仰宗教者是指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占领军。 沙特阿拉伯国王哈立德和约旦国王侯赛因三十一日黎明时将要在阿拉法特山主持传统的宰羊仪式。 哈立德二十七日发表讲话时提出了“挽救耶路撒冷”的主张。 世界上大约五亿穆斯林都承认哈立德是伊斯兰最神圣的圣人,即用黑色幕布遮盖起来的卡巴(座落在麦地那的穆罕默德先知的墓)和在耶路撒冷的玄石的保护人。 在耶路撒冷的玄石和阿克萨清真寺是受穆斯林尊敬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穆罕默德骑着天马开始升天的地方。 凡是有经济能力的人一生中至少必须朝觐一次。 根据古兰经,朝觐是伊斯兰教规定的神圣的五个支柱之一。
6. 香港《大公报》文章:《印尼龙目岛的抢婚习俗》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印尼)龙目岛的抢婚习俗》,转载如下: 印尼龙目岛的沙萨克族人,迄今仍盛行的风俗主要在婚姻方面,有:童婚、逼婚、抢婚三种形式。 本文要介绍的是关于抢婚。此种婚俗,其实与巴厘人的婚俗相似,因龙目与巴厘两岛仅一水相隔,龙目岛上又有不少巴厘人。顾名思义,抢婚是男子先抢走相恋的女子,然后才行婚礼,结为夫妻。 抢婚习俗的产生,据说因古代社会有等级之分所致,那时男女双方家庭各异的社会地位,金钱财富,宗教信仰,名望声誉等等,往往成了男方向女求亲的障碍,故此有“抢走再说”、“既成事实”方行婚礼的习俗。 在龙目岛,那些双方有亲戚关系的家庭,男婚女嫁通常亦采用求亲方式。但是有时表兄弟众多,且都爱上一个貌美的表妹,为了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其中与她感情最好者唯有先下手抢婚。这大概也是造成抢婚习俗的另一原因。 抢婚一般均于夜间进行,若环境和条件允许,也可在白天采取行动。 “逃走”的男女,通常藏匿在不向别人透露的村庄。事先只告知该村的村长。 抢婚的过程,并非总是风平浪静,不时会发生殴斗的流血事件;因女子的家人会四处寻觅,倘若他们在途中相遇,势必激烈争夺。在这场“争夺战”中,要是男子抢得女子并躲藏起来,则可万事大吉;如果不幸女子又被其家人抢回,婚姻即予取消。 然而,事情不会就此结束。男子不甘心其失败,再抢婚又会发生。即使第二次抢婚成功了,女方若不同意的话,就会出现一些棘手的事,有时罚男方赔偿二十头牛,再加上其他物品。一般而言,女方是通情达理的,问题容易解决。 假如一次抢婚便成功,这对情人便由藏匿而公开向众人宣布,遵照风俗规定行婚礼。不论婚宴在哪家举行,其费用均由男方承担。 男方给女方的礼金以金钱为主,还有除了黄金以外的其他物品。送礼金的仪式,也就是准许新郎新娘依照沙萨克习惯法正式成为夫妻。 “新娘洗礼”是沙萨克族婚礼的顶峰。所谓“新娘洗礼”。即分别在两处将新郎和新娘打扮一番,穿戴传统服饰,然后抬着走街串巷,常常搞到人人筋疲力尽才抬至婚宴的地方。
第 4 版
1. 南《战斗报》就黄华外长将访南发表评论说中南两国高水平的关系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
【本刊讯】南《战斗报》十一月六日以《黄华访问》为题发表一篇评论,译载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对南斯拉夫的正式访问,是两国友好关系的又一个体现,是对这一关系朝着互利的方向继续发展的又一个推动。 当然,由于南斯拉夫和中国具有特殊的和十分突出的国际地位,由于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在促进和平、合作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我们高水平的关系还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 象中国和南斯拉夫这样互相开放,这样相互信任和这样相互尊重的国家是少见的。这导致了十分频繁的、开诚布公的和真诚的对话,即使当两国的立场出现分歧时也是这样。应该指出,迄今的会谈已使对某些重要的国际问题的立场相互接近,同时还发现许多观点是接近的或者一致的。 铁托总统和华国锋主席给这一进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和开辟了灿烂的长远的前景。两年多以前在北京和去年夏季在贝尔格莱德,他们两人进行的会谈开辟了中南双边关系的新纪元,同时给历史打上了向欧洲和世界开放的烙印,这一开放是和平、均势和普遍进步的宝贵因素。在这两次访问中,不仅表现出相互尊重和谅解,而且还表现出对国际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的高度一致,对不结盟政策的积极作用赋予了特殊意义。 铁托和华国锋是在各种级别上发展很快的互访和十分多样化的合作的先锋。当然,我们期望在经济交流和合作中取得相应的成果,我们知道,我们还没有把所有可能性充分利用起来,也没有充分满足所有期望。 很清楚,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现代化的形式丰富我们的经济合作,譬如工业协作、共同投资、科学研究等。 中国和南斯拉夫特别重视促进世界关系的发展。有理由期望黄华和东道主弗尔霍韦茨的会谈将涉及双方积极参与解决的全局性的世界问题。其中置于首位的肯定有:与进一步加强缓和和裁军有关的问题,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某些危机和战争温床问题,以及加强积极的和平共处问题。根据以往的作法,这一次也必定会详细地介绍双方在过去一个时期和现在从事的主要活动,譬如,第六次不结盟国家最高级会议,进一步加强欧洲的和平、安全和合作,以及充满各种矛盾的远东局势的发展。 不结盟国家在反对各种形式的外来统治和干涉、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斗争中,特别是在维护不结盟政策和不结盟运动的自主性和非集团作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加强了世界的稳定,加强并积极改变着国际关系的方向。中国最近的经验也说明对世界变革的观点是接近的,使世男变成一个没有集团划分和外来统治的世界。 这是使南斯拉夫和中国能够为加强世界积极进程作出新的努力的坚实基础,尤其是因作为两国出发点的原则是接近的,即独立、平等、不干涉、相互尊重和尊重客观存在的分歧,同时遵循不损害同第三国关系的互利原则。
2. 埃及《金字塔报》社论:《埃及同中国的关系》
说中埃关系有着牢固的基础 【本刊讯】埃及《金字塔报》十一月五日发表一篇社论,题目是:《埃及同中国的关系》,摘译如下: 据中国认为,西欧代表一个全面的合作关系的新广泛前景,这符合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中国看来,埃及也是“在各个方面进行合作的范围”。因为埃及属于第三世界(而中国认为自己是第三世界的一部分),更不用说埃及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举足轻重及其国际作用了。中国副外长的讲话就体现了这些意思,他说,在萨达特总统领导下的强大人民的继续存在是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与利益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同埃及政府、人民和总统之间合作的发展也是符合两国人民和中东人民利益的。 除了上述埃及在巩固它同中国的关系时所考虑的共同点之外,埃及同中国关系年鉴也说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采取的可尊敬的立场。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也许是中国向埃及提供特殊类型的武器所需要的零件(苏联人拒绝向埃及提供这种零件)。在这方面,中国并不是象军火商那样,提出这样那样的付款条件,也不是象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国家那样,依某些条件来作出自己的决定,它的那些条件就是破坏同一个为恢复自己权利而战的国家的兄弟合作问题的主权。因此,中埃关系是有着牢固基础的,这个基础促进这种关系朝着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方向扩大和发展。
3. 美《全国地理》杂志文章:《淘气的海豚》
【本刊讯】美国《全国地理》四月号发表爱德华·莱因汉的一篇文章,题为《淘气的海豚》,摘译如下: 在拉丁美洲巴哈马群岛海域下青绿色的世界里,除了我呼出的气泡浮动上升以外,一切都长时间地静止不动。那只美妙的动物和我面面相对只有一手之隔,相互聚精会神地凝视着:一个人(潜水员)和一只海豚。我伸出手去弥合我们之间的巨大鸿沟。 这是一条光滑的有斑点的灰色海豚,长六英尺多一点。看得出它是一条年轻的雄海豚。它热切地与潜水员为伴,由于这里离圣萨尔瓦多很近,潜水员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萨迪”。一年来,“萨迪”在圣萨尔瓦多岛沿海游来游去,经常同兴致勃勃的潜水员玩耍,然后,就象来时一样,突然地游走了。无影无踪。海豚为什么喜爱与人为伴一直还是一个谜。 我发现,这些聪明的海豚惹人喜爱,它们爱嬉戏、好奇、敏感、喜群居、不可思议地和人类有近似的地方,富有感情而且始终是令人捉摸不透的。 著名的鲸目动物研究权威诺里斯以科学的证据证明了海豚有一种惊人的本领,它发出阵阵声波来“探视”水下的东西。他曾把一只海豚的眼睛蒙起来,发现它能在水下布置的金属迷宫中巧妙地迂回前进。一系列高频率的声音通过前额的脂肪“透镜”聚焦,就象音响“探照灯”一样。迅速分析回声,海豚能准确地找到在大水池尽头扔下的一粒维生素胶囊。 诺里斯说,“我认为,我们总有一天会发现,海豚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构成声象的精巧本领。已经弄清楚,它们能‘探听出’周围事物的内在结构和特征。然而矛盾的是,海豚竟没有外耳,只在眼睛后面有个针眼大的小孔。声音是通过下颌骨中的一个纤细的‘窗口’传送的”。 他说,“海豚会想法捉弄你,淘气地设法把东西拿走。我们把它的口部盖住,它会在池子里倒退,坐起来,把盖的东西甩掉,然后叼起盖布,把它送还给你,好象在说,‘真会捉弄人,还要搞什么名堂呢?’”每一个训练海豚的人都能说出关于海豚如何聪明,如何机灵的故事。 海豚象牛、羊一样有好几个胃。它们需要的睡眠时间和牛差不多——一天也许只睡两三个小时。奇怪的是,它们睡时能睁开一只眼睛,脑子有一半仍在工作。 美国海军海洋系统中心的著名研究兽医里奇韦对海豚做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海豚的潜水生活的研究。在这个中心的夏威夷实验所,另外一些科学家从实际应用出发研究海豚。据该实验所生物系统的负责人理查德·索尔说,“我们的现代电子设备赶不上海豚的能力,相差何止十倍。美国海军希望仿效海豚的自然器官制造仿生水声测位仪来缩小这个差距。” 海豚发射出许多探测的回响定位声,其频率大大高于我们人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但是现在美国海军科学家能够用电子方法重现海豚的声脉冲,把它发射到水中,用电子计算机把回声“伸展”到人类能听到的音域,从而使蒙着眼睛的潜水员也能象海豚一样识别目标了。 当然最终的目的是制造仿生探测器,这对于夜间的潜水员,以及对鱼雷制导系统来说,都有极大的价值。美国海军当局不愿谈论其可能的用途,但索尔说,这将把“侦察和保密工作大大推进一步。” 在卡内奥赫湾的一个海豚围栏边,生物学家默奇森进行了一场令人惊讶的智力测验,他向一只名叫凯伊的雌海豚提了二十个问题。 我戴上耳机倾听,这时默奇森在一系列试验中把大小不同和形状各异的物体在离凯伊三十英尺远的地方放入水中。默奇森在水下发出一种音调问凯伊:“那里有什么东西吗?”于是海豚向围栏四方发出回响定位声。一种特有的断断续续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鼓。海豚转过身来满意地作了回答。它轻推一个红圆球,意思是说,“有”,轻推蓝球则意味着“没有”或“不是”。答复后随即吞食了一条小鱼。 在凯伊回答第二个问题:“这物体是不是圆筒形的?”时,它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默奇森每次放下一个圆筒形物件时,不管这个物件大小如何,不管是用木做的、钢做的、铜做的,也不管是空心还是实心,凯伊都能靠它的声纳作出估计,并正确地作出答复。当默奇森悄悄地把一块三角形的铁放入水中时,凯伊轻蔑地从鼻孔喷出一个水泡,并且回答“不是”。很明显,这只动物现在理解物体圆筒形态的概念了。 默奇森说,“下一步我们可以试提这样的问题:‘这是不是金属的?’然后也可以问,‘这个物体在移动吗?’得到简单的‘是’或‘不是’的回答,我们就可从海豚用它的声纳‘探视’物体的本领解答许多问题。” 在狂风大作的一天,我同索尔观看了对海豚的另一个生理限度的试验:看它能潜游多深? 我们的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卡内奥赫湾外几英里的地方颠簸着,放下一条长长的电缆,系着一个电子声波发射器,它在水下七百五十英尺的地方发出不变的音调。数码以外,一只漂亮的黑色太平洋海豚“利伊”注视着这只小船上的训练者。 一见信号,海豚就破浪紧急下潜。根据记秒表,六十二秒五以后,声波发射器的单调音响突然停止,这是利伊到达了那个黑暗的压力很大的深处,推动电钮,把发射器关掉了。在七百五十英尺处,它那可伸缩的胸腔被压扁了,空气全部从肺部压了出来,这样就防止了氮气被吸入血液中去,这有助于说明海豚为什么不会得潜函病。三个月后,在这次测验结束之前,我获悉利伊已经能潜游到深达一千七百英尺的海底。 一般说,语言牵涉到有无能力利用规定的符号——字——在适当的句法中来表达思想。科学曾告诉我们,只有人类才有这种能力。现在,令人震惊的是,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事例证明,人以外的其他动物也能学会语言。海豚也许有同样的智慧。我观看了研究生兰鲍尔和好几个同事在给一对海豚上语言课。在檀香山海边的一个海上实验所里,类似的一项计划进展神速。夏威夷大学心理学教授赫尔曼博士和他的学生们感到极其兴奋的是,他们的一只海豚相当迅速地掌握了十二个字的话。赫尔曼说,可能很容易地增加到五十个字,或者更多。“看得出它懂得简单句子的意思,例如,‘拿球来’或‘打铃’。下一步就是人和海豚互通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