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05-17

第 1 版

1. 哈希文章:《华盛顿重新研究世界》

说万斯和布热津斯基五月初讲话承认当今世界的基本前途是,二次大战后由两个超级大国控制全世界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世界上出现了许多能自己解决区域性问题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美苏仍是世界大国,但同样有困难,力量下降,走向衰退,它们都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专横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它国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五月十日刊登约瑟夫·哈希的一篇评论,题为《华盛顿重新研究世界》,全文译载如下:    (美国国务卿)万斯和(白宫对外政策助理)布热津斯基使得他们的行动一致起来,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前些天他们同时发表了两次讲话,讲话的地方不同,但是内容在事先是经过协调的。万斯五月一日在芝加哥讲话,布热津斯基五月二日在纽约讲话。把两次讲话放在一起来看,说明这是对美国在基辛格以后时代的地位作了许多认真的思考。最后的结论不是令人泄气的。    两次讲话的中心论点是当今世界上有两个有困难的大国而不是一个。它们是同样有困难的。    人们可以谈到美国的力量下降,就象基辛格习惯做的那样,确切说来是这样,如果人们也注意到苏联的力量下降得同样多的话。在某些方面苏联的力量下降得还要多。    用万斯的话来说:“世界再也不是由传统的力量中心来支配了”,而且“我们不能独自指挥一切”,但是“认识到我们不是有无限权限这一点不应该使我们担心,我们已经失去我们的力量,或者是失去使用力量的意志”。    万斯认为,今天的世界要美国加强领导,而不是削弱领导。布热津斯基断言,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有这种需要,西欧和“第三世界”过去欠发达国家也同样有这种需要。    由于他们所处的官方地位,他们不能详细说明他们说的话背后的意思,但是把这些没有说的话补上去是很容易的。    布热津斯基说,世界上所有的“变化和动乱”并不都是“外来捣乱”的结果,也就是说,不都是莫斯科造成的。有的时候是“内部的动力”造成的,这是指伊朗,那里发生的变化没有给莫斯科扩大势力以任何新的好处,虽然美国的核查能力削弱了。    万斯说莫斯科和华盛顿控制事态发展的势力下降的一个理由是“全世界许多国家”出现了“新的和更有力量的民主体制”。    我对于在这里使用“民主”这个词要打上一个问号。在我看来,延缓和限制大国扩大势力是因为出现民族主义体制而不是民主体制。但是这些大国都受新“体制”的重大限制,这是没有疑问的。事例是很多的。    例如,虽然我们西方人对美国力量的有限性都非常了解,特别是自从我们对北越无法为所欲为之后,但是,我们并不是那么经常地知道莫斯科遇到新的限制的时间和地点。下面是部分情况:    一、莫斯科在进行了约三十年的尝试之后,至今仍然未能迫使南斯拉夫回到莫斯科的纪律管制下。    二、莫斯科没有能够迫使罗马尼亚谴责中国或避免同美建立额外的关系(对一个共产党国家而言不应建立的关系)。    三、莫斯科完全失去了对中国的控制。事实上,它正在倾其全力在中国的周围建立由它的保护国组成的包围圈来抵销中国的力量。    四、莫斯科暂时控制了阿富汗,但是没有能够在那里呆很久的保障。    五、莫斯科在南也门有一个军事上的立足点,但是南也门可能象埃及和索马里曾经做过的那样轻易地和突然地摆脱苏联。    六、莫斯科在越南处于有利地位,而越南目前控制了老挝和柬埔寨。因此,莫斯科似乎已经把通常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的全部地区置于它目前的势力范围之内。但是,要保持这个势力范围就意味着继续同中国保持紧张关系。此外,已经成功地把美国的势力逐出他们的国土的越南人不大可能愿意长期当别国的傀儡。他们利用苏联人来帮助他们摆脱中国人的控制。但是,他们真正希望的可能是美国的帮助,以使他们摆脱北京和莫斯科的控制。    实际上,万斯和布热津斯基已经承认了当今世界的基本前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两个超级大国控制全世界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美国和苏联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两个全球大国,但是,在它们之间存在着能够自己独立思考和行动——甚至在没有大国的帮助的情况下能够解决它们自己的区域性和地方上的问题的许多国家和国家集团。    绝对来说,大国仍然是和以往任何时候一样的大国。但是,相对而言,它们已经在衰落。别的国家仍然需要它们、征求它们的意见和恳求它们。但是它们再也不能够象从前那样专横地把它们的意志强加于它国。

2. 柯西金接见瓦尔德海姆

【塔斯社莫斯科五月十五日电】题:在克里姆林宫的谈话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今天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他们在友好气氛中进行了交谈,讨论了有关联合国活动的问题以及其他国际问题。    柯西金表示,苏联坚决支持联合国及其秘书长按照联合国宗旨和宪章原则为保障国际安全和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所作的努力。

3. 时事社报道:《日苏事务级协商结束》

【时事社东京五月十五日电】题:日苏事务级协商结束,确认对修复关系的积极态度    十五日,日苏事务级协商最后一天,就此前没有谈到过的国际问题和日苏双边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关于缔结日苏和平条约以及北方领土等问题,由于双方都重申了过去的立场而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但是,关于今后修复日苏关系的问题,双方都表示了积极的态度。双方决定,下次协商将在莫斯科举行,具体日程未定    。    此外,日本方面要求举行日苏外长定期协商以及苏联首脑访日,但苏方只回答说“准备在整个日苏关系的发展方向中来考虑”,没有进一步具体协商。

4. 南通社评述:苏报最近发表有关苏南关系的文章

【南通社莫斯科五月十五日电】苏联公众和外国观察家们都在以注视的眼光和关切的心情等待着铁托总统即将对苏联进行的友好访问,他们对于南斯拉夫和苏联最高领导人之间以及两党之间的会谈一向是注意和关心的。    苏联报纸近几天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南斯拉夫的文章,它们在这些文章中强调说,铁托总统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之间早些时候就发展南苏关系举行的会晤是很重要的。苏联报纸还着重谈到了南苏最高级会晤在对国际问题的意见交换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文章特别重视两国在发展经济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去年,南苏贸易额超过了三十亿美元,预计到一九八○年将达到一百四十亿美元。工业合作在继续加紧发展,同时,其它形式的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也在予以考虑。文化、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合作情况也是可喜的。    外国观察家们对即将举行的南苏会谈普遍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正在回顾作为南斯拉夫和苏联之间的关系的基础的著名原则,即尊重独立和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的原则以及承认两国在国内发展方面的区别和国际立场方面的不同特点的原则。    实践不断重申一九五五年贝尔格莱德宣言和一九五六年莫斯科声明以及其它一系列南苏文件中所包含的这些原则是重要的。实践已明确表明,始终不渝地履行这些原则才能保证南苏合作顺利发展。

5. 英报文章:《弥合越来越大的裂痕,铁托访问莫斯科》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五月十五日刊登鲁宾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弥合越来越大的裂痕,铁托访问莫斯科》,摘译如下: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似乎是不知疲倦的人,他将于明天去莫斯科同病魔缠身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举行两天会谈,随后去克里米亚作短暂度假。    这次最高级会谈原定在去年夏天举行,但由于中国主席华国锋去年八月对巴尔干国家和伊朗的巡访激怒了苏联,这次会谈被不定期地推迟了。从那以后,发生了东南亚事件,南斯拉夫认为,苏联在顽固地利用其盟国古巴来颠覆不结盟运动并使之成为苏联在第三世界施加影响的工具,因而两国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了。    表明苏联不满的一个间接的,然而是明显的迹象是,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重新就马其顿民族的生存问题展开争论,而这场争论已酝酿好长一段时间了。保加利亚是苏联在东欧最亲密的盟国,过去的经验使南斯拉夫人认识到,重新争论这个问题(意味着南斯拉夫的主权受到威胁)总是伴随着南斯拉夫同苏联的关系恶化而来。    由于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对外政策问题上存在着根本的意见分歧,两国双边关系可能进一步变冷。    这一前景似乎已使双方都在设法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谈,以就分歧交换意见。    可以预料,铁托总统将强调南斯拉夫有权在对外事务方面采取独立立场,对马其顿问题上的争执表示关注,考虑到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当前正在努力重新实施巴尔干地区合作的主张,铁托总统还将就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希腊三国之间今后的合作前景,向这位苏联领导人进行试探。    此外,还可以预料,铁托将对中国和越南再次交战的可能性表示关注,并敦促苏联首先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进而在东南亚发挥起缓和作用的影响。    据料,巴尔干国家、不结盟运动以及同中国的关系问题将占去会谈的大部分时间。与此同时,会谈还将涉及到中东问题。鉴于美苏已达成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双方还将讨论大国关系问题。

第 2 版

1. 北约欧洲国家国防部长研究美苏新协议给欧洲带来的问题

【路透社布鲁塞尔五月十四日电】(记者:兰伯林)西方联盟人士说,北约欧洲国家的国防部长,今天研究了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给欧洲带来的问题。    这些人士说,英国新任国防大臣皮姆在这个欧洲集团会议上强调了保守党政府对欧洲范围内的合作的重视。他就这样首次登上了北约的讲台。    欧洲集团的部长一一除法国和冰岛外,所有北约的欧洲国家部长都出席了会议——还讨论了这个问题:必须使它们的核武器现代化,以对付苏联已经增长了的能打击欧洲任何目标的军备能力。    这些人士说,问题在于确定西欧是否普遍认识到有必要使核武器现代化,如果有必要,如何做好这一点。    北约的两个小组目前正在研究“灰色区”武器的问题。一个小组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技术和军事方面,另一个小组在研究政治和武器控制方面。这些人士说,预计在今年秋天某个时候作出决定,然后在大西洋理事会冬季会议期间正式宣布。但是,北约也有可能举行最高级的特别会议。    【法新社布鲁塞尔五月十四日电】会议人士说,北约欧洲成员国的国防部长今天在这里探讨了战区核力量现代化的问题。    战区核力量主要是由在欧洲(主要在西德)的短程和中程(七百公里以内)导弹组成的,包括长矛式导弹、美国的F—111和英国的火神式喷气式飞机以及配备原子武器的炮。    【美联社布鲁塞尔五月十五日电】北约组织的情报人员为部长们准备的一份报告说,苏联现已生产了一百枚SS—20弹道导弹(每枚可携带三个核弹头),并把目标对准了欧洲。    这份报告还说:“非常明显,华约组织的武装部队正在逐年和逐步变成苏联政策的一个力量更强大、用途更广泛、更灵活、装备更精良、更具有进攻性的工具。”

2. 日刊驻苏记者中泽孝之文章:《五年半后我再次见到的苏联》(下)

第一频道每天下午都有叫“时代”的新闻节目。在这些节目中,我第一次注意到克里姆林宫的要人们轻松地进入“饭厅”的情形。在电视上出现部长和著名政治家,这在日本和西方进入电视时代以来,早已不足为奇了。然而,在苏联,至少在五年半以前,苏斯洛夫、基里连科、格里申等政治局委员,是什么表情,什么打扮,用什么样的声调说话,一般群众是不知道的。就连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在大型集会上的演说也不转播。大都是由广播员念讲稿。政治家的活动完全以枯燥无味的“宣布”形式来报道。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审判和社会事件也加以报道在提供消息方面,采取了空前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审判和对劫持飞机事件等社会现象的处理上也能看得出来。当然,只发表适合当局胃口的部分,提供的消息,也总是把西方记者需要的部分弄得含糊不清,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总算最低限度地公布了审判的事实、罪行和判决等。西方大众音乐的渗透我这次重新注意到,以恋爱和爱情为主题的大众音乐非常之多。其旋律也与西方没有多大差别。有摇摆舞曲、叙事曲,完全吸收了西方大众音乐的所有技巧。    在去埃里温的国内客机上听到的音乐中,有美国电影《日瓦戈医生》的主题曲。在回来的飞机上,扩音器里播送了有点陈旧的《忆情人》等日本大众音乐中的流行乐曲的录音。    就在一周前,我到加里宁大街出售唱片的“旋律”商店去了一趟,那里的情况使我大吃一惊。推门进去,店里挤满了人。人们排成长队,我挤到前面一看,原来是出售路易·阿姆斯托隆哥、卡翁托·佩西和奥斯卡·皮塔松的唱片。    上次我来莫斯科时,商店里只出售两、三种苏制盒式音乐录音带。而这一次种类增加了许多,有西方音乐,还有詹姆斯拉斯特乐团演奏的乐曲。总之,使人感到,大众音乐领域已率先取消了国界。日用品剧增和五年半以前相比,普通市民的生活怎样了呢?    最近出现了男用化妆品,开始出售男用肥皂和雪花膏等。这是要使生活用品多样化的一个事例。    但是,质量管理至今仍然不十分严格,灯泡用久了,一拉开关就立刻爆破。这次我宿舍的灯泡炸碎,碎玻璃落了一地。这样的事我已经历过三次。    过去柜台上根本看不到的电池,现在随时都能买到。但是,与日本和西德的相比,质量很差。    食品确实说不上丰富多彩。外国人,特别是从我们日本人的角度来看,总的来说,苏联人在吃的方面是很简单的。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但是,应该承认,质量有所提高。尽管很难经常吃到他们喜好的肉和香肠,仍然要常常花时间去排队。但选择的余地增加了。    面包、牛奶和其他乳制品等基本食品敞开供应,而且,价格便宜,一直保持在一九六二年的水平。售货员依然冷若冰霜但是,这个国家也存在着物价全面上涨的倾向。虽然它们标榜说没有通货膨胀,但是,从国际经济角度看,就不能这么说了。    去年一月和今年三月曾两次对零售物价作了部分调整。虽然也有些商品降价了,但出租汽车费、汽油、咖啡和巧克力等都大幅度提了价。其幅度超过了工资的上升率。虽说不是必需品,但肯定成了家庭负担增加的一个因素。    特别使我吃惊的是,自由市场上出售的蔬菜和水果都涨价了。集体农庄的农民在完成上缴任务后,把剩下来的蔬菜拿到自由市场上去出售。那里能买到在普通国营商店里买不到的东西,对市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自由市场的价格比国营商店的价格平均高三、四倍。这里,大部分出售者都是笑容可掬的。与此相反,国营商店的售货员,特别是年轻女店员的态度冷若冰霜,毫无改进。让顾客等着,而她们却无动于衷,大谈个人私事。外国人很难长期住下去外国人在莫斯科的生活怎样呢?和过去一样,外国人被塞进外国人公寓,公寓的一角设有民警岗楼。民警的存在特别刺眼。    莫斯科设有专为外国人服务的商店。这次的变化是,商店减少了,而且,东西的价格贵多了。食品平均上涨了两倍半到三倍。冬季用的毛皮制品和餐具等上涨了四、五倍。房租也上涨了一倍。    总而言之,我们外国人很难住下去了。这是一个容易积怨的地方。为了家庭团聚,为了购买东西或换换空气,每年都要到西方去几次,这种情况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下)

3. 英报报道:《苏联的力量将在八十年代中期达到高峰》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五月十四日刊登该报驻布鲁塞尔记者霍林沃思的报道,题为《苏联的力量将在八十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全文译载如下:    据为明天在布鲁塞尔开会的北约国防部长们起草的报告说,苏联的军事力量在八十年代初期至中期将达到高峰,那时,莫斯科将构成对西欧的巨大威胁。    在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所处理的战略方面,俄国洲际弹道导弹总的“投掷重量”那时将达到一千二百万磅,为美国的四倍。运程轰炸机此外,美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井将容易受到苏联的第一次打击的破坏。    俄国人也差不多已经完成了发展一种新的核潜艇的工作,这种核潜艇是为运载装有预先确定目标的分导核弹头的远程导弹而设计的。    在空中,北约专家们预料“很快”就会看到俄国人为接替过时的“熊式”和“野牛式”飞机而生产的新的远程轰炸机。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在一九六二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一场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使俄国人在七十年代初期达到了军事上(与美国)“平等”的地位。他们已经部署了九百多枚现代化的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和一千枚洲际弹道导弹。    在六十年代后期,美国人单方面停止部署弹道导弹发射架,并把轰炸机的数目从七百五十架减少到目前的三百二十架的水平。    此外,美国已经把对付轰炸机威胁的防御力量减少到只有几百架截击机,而且还拆除了几乎所有的雷达和防御性导弹。    苏联拥有七千多个雷达警报装置、二千五百架截击机和一万枚地对空导弹。    俄国用于战略力量的钱仍然以二对一的比例多于美国。然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将要求俄国人拆除二百至三百个战略系统。无人驾驶飞机与此同时,在积极方面,美国人正在发展一种名叫MX的新的机动导弹,同时他们打算改装许多B—52轰炸机,以使它们可以运载多达二十枚射程为一千三百多英里的巡航导弹——无人驾驶飞机。    此外,预料美国的新的“三叉戟式”潜艇明年将可供作战使用。    但是北约觉得非常容易受到攻击,因为它没有任何东西来对付俄国的新的机动中程导弹    ——SS—20,这种导弹象“逆火式”轰炸机一样,没有被列入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因为它没有越过大西洋的能力。

4. 西柏林报纸报道《美国驻德国部队又增加八千人》

【本刊讯】西柏林《柏林晨邮报》五月九日以《美国驻德国部队又增加了八千人》为题报道:    自一九七七年以来,美国在德国的驻军又增加了大约八千人。昨天美国驻欧洲武装力量总司令部的发言人在斯图加特证实了这一点。在欧洲的土地上,总共有大约四十九万名美国士兵和文职人员。

5. 英外交大臣卡林顿谈英对外政策

【美联社伦敦五月十四日电】(记者:佩珀特)外交大臣卡林顿勋爵今天明确表示,保守党新政府将比其前任工党政府对东西方缓和抱有更大的戒心,对罗得西亚的内部解决办法持更为同情的态度。    卡林顿在他从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赢得大选后执政以来举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笼统地概述了保守党在对外事务方面可能采取的方针。    他说,同苏联搞缓和,这“是这个国家和其它别的地方的任何头脑健全的人都想促进的事情”。但他还说:“这必须是双边的。”    卡林顿说,“在我们看来,在各种情况下,也许在多数情况下,苏联并未表明它希望推动”真正的缓和。    【南通社伦敦五月十四日电】英国新上任的外交大臣卡林顿说,埃及和以色列单独签约不是中东危机的最后解决办法。他认为,应当继续在该条约基础上寻求一项全面的解决办法。    卡林顿批评苏联近些年来不总是愿意为缓和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第 3 版

1. 关于印支难民问题的国际会议在印尼举行

【合众国际社雅加达五月十五日电】河内今天在讨论印度支那难民问题的会议上说,这个问题是越南战争的后果。    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讨论印度尼西亚一项建议的细节的,印度尼西亚建议用它的一个岛建立一个费用为一千八百五十万美元的难民转运中心。    印度尼西亚主张把新加坡东南四十英里的加朗岛变为难民转运中心,条件是其他国家同意接受通过这个岛转运的所有难民。    菲律宾也建议使它的一个岛成为第二个难民转运中心。    美国已同意支付这个印尼难民中心的百分之五十的费用,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奥克利说,美国政府已同意再接受七千名印度支那难民。    东盟成员国表示欢迎建立一个难民转运中心,但是,受难民出流影响最大的国家的代表说,建立转运中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日本代表宣布,日本将“向这个建设项目提供大笔捐助”,但是他没有说明具体数字。他还说,日将再接受五百难民,并将提供技术知识以使这个岛的转运中心能很快开始工作。    澳大利亚代表说,澳大利亚将继续欢迎难民去,澳大利亚政府将向联合国难民事务最高专员办事处提供二十五万澳元,帮助修建岛上设施和维持这个中心。    【美联社雅加达五月十五日电】接待来自二十四个国家的官员们的印度尼西亚主人说,今天开会讨论为印度支那难民设立新的转运中心的二十四国官员,不应该把时间花在研究造成难民出逃、甚至花在设法确定“难民”的定义这样一些比较大的问题上。    外交部长库苏马阿马查竭力主张这两天的会议只限于讨论把加朗岛作为转运基地的问题。    库苏马阿马查还宣布,菲律宾昨天已正式表示愿意提供他们的一个岛作为类似的中心。他说,现在在这里大概不会全面地分析这一建议,但是可能确定一个日期在马尼拉再举行一次会议讨论这个问题。    库苏马阿马查在谈到建立这个中心的目的时说:“这并不是说把目前在东盟成员国的所有难民都送到印度尼西亚提供的这个岛上来,因为这样的处理办法对印度尼西亚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个转运中心将只收容接收国已答应在其国家定居的那些难民。”    他说,这个中心一次最多能收容难民一万人。这个位于苏门答腊以东的廖内群岛的加朗岛有一百六十四平方公里。    大约九十名官员参加了开幕仪式。工作会议已经结束。    出席会议的代表除了东盟五国外,还有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丹麦、法国、西德、英国、意大利、日本、南朝鲜、荷兰、新西兰、挪威、瑞典、瑞士、美国和越南。    会议举行时,有消息说,成千上万的难民逃出印度支那,他们大多数前往邻国的已经很拥挤的难民营。    泰国已经有印度支那难民二十万,其中十四万五千名住在难民营里,其余的作为非法移民呆在边境上。马来西亚表示愿意暂时收容大约六万五千名印度支那难民。一位官员说,印尼接收一万三千人。    菲律宾在难民营和至少两艘海军舰只上收容了大约三千五百名。新加坡收容的难民不到一千人,而且坚决奉行拒收大多数船民的政策。香港收容了二万八千五百五十八名难民。

2. 日报述评 :《中越谈判 越南走投无路》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五月九日刊登该报驻曼谷特派记者近藤紘一的一篇述评,题目是《中越谈判,越南走投无路》,摘译如下:    越方要求把采取措施缓和边界军事紧张局势放在最优先位置,中国方面则想先讨论两国间的“基本问题”,双方的态度完全合不拢,一部分人早就担心中越谈判“决裂”了。    且不说今后讨价还价的结局如何,在这次谈判中,最大的特点大概是越方的态度。河内政府的谈判手腕早就有定评。大概不妨说,它的传统手法是“为了得到三个而要求十个”。突出的例子是“巴黎会谈”。    “巴黎会谈”也是一次“业务”与“原则”的较量。美国主张进行各种业务讨论,越方则自始至终顽强地坚持原则。    然而,在这次的对华谈判中,看起来河内政府把这种“过高的要价”和“重视原则”的传统手段一起放弃了。    越方三项建议的支柱是两国边境地带的“非军事化”。对于无论如何也要防止中国军队再次入侵的河内政府来说,可以说这是让到不能再让的真心话。    看来,越方这种“柔软”的态度,如实地反映了河内政府在这次对华谈判中的困难地位。    不管怎么说,“对手”不同了。和把“合理”作为讨价还价的基础的欧美人,尤其是和直来直去的美国人不同,对于东方式谈判术的老师,的中国人,“过高要价”是行不通的。“力量对比”的差别也十分明显。在物质上,对河内来说,美国也是可怕的强大国家。但是,综合起来看,似乎可以说中国是比美国更强大的对手。不只是国家规模和地理关系不同,而且北京的政治素质与华盛顿的政治素质完全不同。北京不是多少用点“舆论”就能吓倒的对手。    把同这样难对付的对手进行的谈判搞得更加难办的,在目前情况下更加感到需要进行谈判的,不是别人,正是越南自己。从客观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越南今后内外政策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消除北方沉重的军事压力。正因为如此,受“侵略”的河内才把“原则”和“面子”都弃之不顾,同意谈判了。对越南来说,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棘手的事了。如果对方今后反复搞那样的行动,哪怕搞带演习性质的行动,越南就无法建设国家。

3. 尼泊尔首相说:如有必要将对煽动闹事的人实行制裁

【法新社加德满都五月十二日电】尼泊尔首相比斯塔今天警告说,如有必要,他的政府将毫不犹豫地对试图不适当地利用学生运动的并不真是学生的人实行制裁。这位首相说,他的政府对付这些人决不“软弱”。比斯塔指的是最近在学生抗议处死前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之后所出现的骚乱。    【路透社加德满都五月九日电】尼泊尔前首相柯伊拉腊和他的被取缔的大会党其他领导人在获释后对记者说:“一次小规模的学生运动所以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危机,是因为不代表人民的愿望和意志的政府的愚蠢造成的。”    柯伊拉腊说:“如果目前的局势继续保持下去,其危险性在于下一阶段的局势将更为激烈,甚至国王也不能逃脱。如果国王认为他单凭武装部队就能保住他的王位,那是妄想,因为有些拥有更强大的部队的更了不起的国王都已被赶下王位。”

4. 日刊文章:《中越冲突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反应》(上)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杂志四月二十四日一期刊登该刊驻新加坡记者金重紘的文章,题目是《在安全保障政策上步调紊乱——中越冲突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反应》,摘译如下:    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印度支那半岛的剧烈动荡给周围的东盟各国以很大的震动。那是因为,从“西贡陷落”后四年,一直蕴藏在地下的各种矛盾连锁性地一举迸发出来的缘故。    对于担心“多米诺理论”发生作用的东盟各国来说,本来对于共产主义国家之间的角斗,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是高兴的。所以,中国对盗取了柬埔寨的越南进行制裁的行动从整体来讲是受到了欢迎。印支半岛争夺战中越冲突决非单纯是中国和越南两国间的冲突。可以说,它是以中苏对立这个全球性的,以强权政治为背景的印支半岛争夺战。    对于东盟各国来说,阻止东南亚的“军事大国”越南的影响力向印支半岛扩展的安全保障战略是基础。东盟明知会招致越南和苏联的不高兴,但还是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提出了把中国进攻越南和越南向柬埔寨派兵联系起来,以“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为中心内容的决议案,这也可以说是当然的归结。    实际上,今年一月,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被打倒,亲越政权建立,已经使越南的势力在印支半岛得到了飞跃的增长。由于拥立了等于是越南傀儡的韩桑林政权,于是也就彻底除掉了梦寐以求的实现“印支联邦”设想的障碍。    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通过一个个的双边条约而加强了关系,实质上已经结成了“印支联邦”。只能靠中国东盟国家从整个来讲,对中国军队进攻越南表示好感。东盟各国的安全保障战略的核心就在于如何遏制越南的影响力量。从某种意义来说,在东南亚,拥有最强的军事力量的越南是东盟国家“第一号假想敌国”。    从去年年中起,越南敌视东盟的政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把与东盟和平共处的政策推到了前台。这可以说是越南、柬埔寨冲突和越南、中国对立的副产物。是越南苦于同北面的中国和同西南的柬埔寨两面作战而施展的苦肉计。    东盟同中国,在对越南和对印支的战略上,在基本点上已有了共同的利害关系。在当前的东南亚形势下,只有中国才能够削弱越南在印支半岛的压倒优势。美国并不打算改变印支战争败北以来的“摆脱亚洲”的政策,在军事方面也无法依靠经济大国日本。邓小平副总理二月初对美国进行历史性的访问时曾说要“制裁越南”,从那以后,在东南亚国家中甚至有一种期待这句话成为事实的气氛。    当中国军队按邓小平副总理公开宣布的那样,于二月中旬发动对越南进攻时,在东盟国家的反应中也全然没有谴责中国的气氛。东盟当时最担心的还是中国军队进攻越南,会不会诱使越南的“盟友”苏联介入。    即使不发生苏联为支援越南而直接采取军事行动的事态,但如果越南允许苏联呆在越南,特别是不得不允许苏联使用金兰湾的话,东南亚的军事力量的均势将发生重大改变。东盟的这种想法,导致了在中国军队进攻越南问题上,形成“倾向中国”的态度。五国反应的微妙差异在制止越南势力向印支扩展这个大的战略上,东盟各国的意见是一致的。    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东盟五国的反应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把五国的对策大致划分一下,可能是下述情况:新加坡和泰国对越南的戒心很强,而对中国有好感。同这两国相反,印度尼西亚对中国抱有戒心而对越南有好感。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显然是同中越保持等距离,或者说是严守中立的立场。    在新加坡,一般的国民边读着报道了中国军队在越南境内的战况的报纸,边表现出喜悦。当然,新加坡对越南戒心的增强不是由于种族的构成,而是因为它位于与印度支那大陆相接的马来半岛的最顶端,同这个地理的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上)

第 4 版

1. 国际交流署报道:《中美贸易协定草签但还没定局》

【国际交流署广州五月十四日电】(记者:乔恩·谢弗)题:中美贸易协定已经草签,但还没有定局    虽然美国官员们认为可以因草签美中贸易协定而感到乐观,但是他们告诫说,签署一项贸易协定和它将带来的成果还得取决于一个复杂的立法程序。    美国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理查德·库帕对记者们说,由于协定已经草签,两国首都的官员们将要求获得机会来认真审查这个协定。他说,这项贸易协定是在“可怕的压力下”谈妥的,如果这个政府或那个政府在经过认真审查之后发现其中某个条款不能接受,这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另一方面,库帕说:“我们可能象对资产要求协定那样只需要作一些小小的改动——不是实质性的改动。”    库帕说,在这个“考虑和检查”时期,卡特政府将小心地同国会磋商。库帕还说,假定两国对所起草的协定都没有任何重大的反对意见,将贸易协定提交国会讨论的过程仍然会因另外两个问题而复杂化。    他说,首先,卡特政府知道,除非达成一项令人满意的纺织品协议,否则贸易协定不大可能得到国会的通过。库帕说,如果预定于五月二十一日在北京恢复的纺织品谈判成功的话,他“预料协定可能在五月底或六月初签字、并将于六月中旬提交国会。”    他说,第二,根据一九七四年贸易法的杰克逊一瓦尼克修正案,总统必须断定中国的移民政策是在走向自由移民。如果不作出这种判断,既不能提供最惠国待遇,也不能提供官方信贷。    有人问及美国对中国和苏联是否将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库帕说,政府正在“设法平行地通过两个渠道进行,虽然并没有着重考虑把它们(对中国和苏联提供最惠国待遇和不援用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在同一天提交国会。    在立法方面,这种情况需要分别提出四项法案,即对两国各就贸易协定提出一项法案,各就不援用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提出一项法案。看来没有多少人会反对作出可以不对中国援用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的判断,但是一些国会人士表明,不对苏联援用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将比较困难。    商务部长的顾问霍默·莫耶说,即使贸易协定得到通过,中国人在能够获得他们所谋求的进出口银行信贷之前,还会进一步遇到复杂的情况。他解释说,中国拖欠四十年代后期的贷款——四个工程项目的大约本金二千六百万美元和利息二千六百万美元——必须清理,然后他们才会获得进出口银行的信贷。中国说,那些贷款是向现在已经不执政的政府提供的,因此不该由北京政府偿付这些债务。    此外,进出口银行的一些人士说,进出口银行必须要求国会授权拨出额外的款项,才能拥有充分的资财向中国和苏联提供贷款并继续执行它在其他地方的贷款计划。虽然谈判程序仍然复杂,但一些迹象表明,美中贸易正在不断发展。

2. 美报报道:《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将同北京讨论美中电话业务》

【本刊讯】美国《华尔街日报》五月十四日刊登该报记者从华盛顿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将同北京讨论美中电话业务》,摘译如下: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已接受北京发出的邀请,它期望于下月同中国官员讨论美中之间来往电话迅速增加的问题。    准备进行会谈的消息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负责海外长途线路的副总经理理查德·尼科尔斯透露的。他说,几年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一直在谋求进行这方面的会谈。尼科尔斯率领的一个五人小组预计将于六月六日抵达北京。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要关心的是,它可以期望美中来往电话会以多快的速度发展。据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估计,在今年头三个月,两国之间通电话六千四百次,比一九七八年同期的一千五百次增加了百分之三百多。    尼科尔斯说,如果公司断定来往电话可能继续以高速度增长,它就要扩大通讯卫星公司的加利福尼亚州詹姆斯堡地面站的国内微波线路,现在所有美中通信业务都是通过这个地面站进行的。    尼科尔斯说,除此以外,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小组还将要求中国人考虑在两国之间铺设海底电缆作为卫星通信的补充,而且同这家美国公司谈判一项有关电话问题的正式协议。    根据粗略的公开资料,人们认为中国只有四千万台电话,而美国有一亿六千二百万台,全世界有四亿二千三百万台。另外,除了中国的北京和上海设有卫星地面转播站以外,外国同中国其它城市的通话音质都比较差。    然而,尼科尔斯在这里接见记者回答他们的问题时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预料中国人不会请它帮助改善国内的电话事业。这位经理又说,如果中国人向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小组提出这种要求,它很可能建议中国人同那些专门改善电话系统的公司联系。    卫星通讯是一九七二年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以后建起来的,在这以前,美中电话业务只是依靠一条高频无线电线路。卫星通讯开始时有两条线路,今年先扩大到四条线路,后来又扩大到六条线路。尼科尔斯说,预料到今年年底至少会使用十条卫星通讯线路,而通话量的增加主要显然是由于美国企业的通话量增加。

3. 巴西《阅读》周刊文章:《冷酷无情的预见》

【本刊讯】巴西《阅读》周刊二月二十一日一期刊载一篇文章,题为《冷酷无情的预见》,摘译如下:    联合国的科学家们已经做出了他们的判断:七十年代将做为这样的十年载入历史,即在这十年中气候变成了世界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显然,他们得出如此令人忧郁的结论,不仅仅是根据水旱灾害在巴西正在造成的浩劫;使他们警觉的也不只是洗劫葡萄牙的近四十年来最凶猛的洪水;或者,也不单单是为目前正在惩罚北欧的大雪而忧心忡忡。    事实上,这些现象仅仅是出人意外、接二连三和生动地证实了导致联合国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第一届世界气候会议的原因。在气象学家们的忧虑的后面,是对于这些令人讨厌但毕竟是短暂的现象可能掩盖着一个远为更大、更全面和更持久变化的担心,或者说,地球气候的一个深刻变化。变热还是变冷在日内瓦与会的代表五十个国家的四百位科学家和专家中的大多数人都一致承认,人的行为对气候的影响比过去所想象的要大。有很多迹象说明这一点。最近确定了有一个巨大而奇异的雾团在北极附近浮动。其光泽异乎寻常。美国科学家鉴别出其组成是风从北半球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带到北极去的硫酸和硫酸氨。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也在以一种使人焦虑的比例增长着。据估计,近一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百分之十五。由于工业的更大发展,由于那些吸收世界上的二氧化碳的森林遭到毁坏,上述比例未来将会出现一种危险的几何级数的增长。仅仅那些热带森林就确保吸收地球上空的百分之四十二的碳,而这些森林一直在遭受木材工业大规模的破坏。    然而,迄今为止,气象学家们尚未能够阐明一个困惑不解的问题:频繁的变动预示着一个新的冰河时期的来临呢?还是气温下降?或是更加炎热,旱情加剧和沙漠扩大呢?对此,没有一致意见。人们只知道,生态的破坏将产生后果。而为数不少的人都大胆指出,不管前景如何,生态的破坏将使八十年代呈现出农业遭受重大损失和饥馑严重加剧的景象。新的平衡最悲观的人解释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在将引起温度上升的同时,还可能造成灾难性水灾。比如,南极温度上升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解冻,海平面因此会上升五米——其结果可能是无数港口和沿海城市被淹没。存在着表明最坏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具体而雄辩的例证。比如,以色列把其国土上的干旱地区改造成了一个拥有大片绿化面积的风景区。而那里的气候近三十年来也明显好转。三十年前,今天由以色列人占有的这块土地曾是一块只有四百万株稍多一点树木的沙漠。现在,在同一地域上的森林储备为一亿三千多万株栽植树木。    在出席这次国际气候会议的专家们中,巴西只有一名代表。他把目前在巴西出现的洪水看作是异常现象。但是,在对《阅读》杂志驻波恩记者卡洛斯·斯特卢夫谈话时,他警告说:“受灾地区生态越脆弱,这类灾害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产生消极影响就越大。”出席会议的科学家相信,生活和生产方式中的某些东西必须改变。不然,目前生态恶化的过程及社会和经济上的后果将达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4. 苏联《文化与生活》文章:《地球上的气候在变化吗?》

【本刊讯】苏联《文化与生活》杂志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地球上的气候在变化吗?》,摘译如下:    电传打字机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恒河流域的几百万公顷土地被淹没;强大的龙卷风席卷了孟加拉的萨特霍拉城;越南、列宁格勒等地都发生了水灾……天气怎么了?为什么这样变幻无常、这样不稳定?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气候开始变化。例如,最近二十年来,北大西洋的年平均水温从摄氏十二度降到十一点五度,并发现冰山在向南移动(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度的冬天,这些冰山到达了与里斯本同纬度附近的地方,也就是说比往年的冬天南移了四百公里)。与此同时,北半球冰川和浮冰覆盖的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十二,极圈内出现了二百年来最低的冬季气温。已经感到了天气变冷带来的后果。例如,冰岛干草收获量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英伦三岛上的谷物生长期缩短了近二周。    近年来的一个冬天,在阿根廷、印度和南非竟出现了三百年来最低的气温。    对此,苏联院士叶    费奥多罗夫有如下看法:    同本世纪初相比,北极地带的冰帽缩小了,某些北方港口的平均通航期延长了一倍。四十年代起,天气开始变冷,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种变化的原因究竟何在?目前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还比较困难,因为气候的数量论还没有建立起来。看来,起主要作用的是我们地球的大气中和海洋上的各种变化过程,虽然地球以外的因素也会有某些作用。比如说,太阳辐射的变化。    那么,今后一百    ——二百年的气象通报将告诉我们什么呢?苏联一些气候学家认为,从二十世纪末(八十    ——九十年代)气候可望普遍转暖。这种现象将会持续到第三千年的开端。格陵兰岛、新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大陆冰川的融化过程将会加剧。这也会造成世界海洋的水位增高。科学家们认为,在二千三百——二千四百年期间气候的转暖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第三千年的后半期又可能转寒。当然,类似的气象通报都只不过是粗略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