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05-07

第 1 版

1. 国际交流署报道美国商务部长来华途中的谈话:《美国谋求同中国签订贸易协议》

【国际交流署阿拉斯加州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五月四日电】题:美国谋求同中国签订贸易协议(记者:乔恩·谢弗)    由美国商务部长率领的美国谈判代表团,希望能消除使美国出口商在分享中国市场的竞争中远远落后于欧洲出口商的某些障碍。    商务部长朱厄妮塔    ·克雷普斯在去北京的途中对记者说:“如果我们能在一系列非常复杂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我们就能草签一项贸易协议,以带回来让国会批准。”    这位商务部长对记者说,美国看到其它一些迹象,表明中国人急切地希望着手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签订这样一项协议之后,美国出口商就能开始设法赶上日本和一些已经同中国签署贸易协议的欧洲国家。如果得到国会批准,那还可以使中国得到官方的信贷。    最惠国关税地位    ——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的货物将征收它对任何第三国所征收的最低的关税——将是这项协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北京政府把它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要是给予最惠国待遇,那将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大降低现在对来自中国的进口货物征收的关税。    当有人问到卡特政府是否将要求国会只给中国最惠国关税待遇,而不给苏联时,朱厄妮塔·克雷普斯回答说:“我们期望能在这两个问题上都有所进展,但是我应当强调说明,我们同中国就这项协议所进行的谈判是单独进行的。”    她说:“我们不想把一个问题同另一个问题不必要地联系在一起。”    最后,在贸易协议可能成为现实以前,朱厄妮塔·克雷普斯部长必须设法争取中国签署今年三月二日在北京草签的一项协议,根抿这项协议,中国将对美国提出的一亿九千一百万美元产权赔偿要求的每一美元支付四十一美分,而美国也将解除对美国扣留的约六千万美元的中国资产的冻结。    在这项协议签署以前,向中国提出财产赔偿要求的美国人可以要求美国法院下令没收进入美国的属中国所有的货物。    给贸易提供方便的协议对美国出口商也同样重要。美国谈判代表将竭力要求中国人提供商业的方便、多次入境签证、通讯设备、商务办事处、贸易展览及据认为对不受阻碍地进行贸易所不可缺少的一切条件。    除了贸易协议外,朱厄妮塔·克雷普斯部长还打算签订一些海运和航空协议以及科学技术协议。    除了公开宣布的使贸易关系正常化的任务以外,朱厄妮塔·克雷普斯这次旅行还将给中国带去一些美国经营管理的技术——这是中国人要求的。    【美联社北京五月五日电】(记者:维·格雷厄姆)美国商务部长朱厄妮塔·克雷普斯今天将到达北京,对贸易谈判、签署科学技术协定和产权协定是乐观的。    克雷普斯在十一天的访问里将同中国的外贸部长李强以及财政、交通和农业等部的部长广泛交谈。    她将拜访中国银行行长,会见科学界代表和中国民航局的领导人。

2. 外电报道: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

【路透社北京五月五日电】(记者:格·厄恩肖)马来西亚总理达图·侯赛因·奥恩今天说,最近马来西亚向中国出口棕榈油有了很大增加,他预计,今后两国贸易还会进一步增加。    侯赛因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三天来他同中国官员就增加贸易的问题进行的会谈是令人鼓舞的。    侯赛因说,他同包括高级副总理邓小平在内的中国官员讨论了印度支那局势,他对这个地区的局势可能会升级和把其它国家卷进去表示不安。    这位总理说,还就开辟马来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航线的可能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的会谈,但他没有表示何时能建立航线。    侯赛因说,马来西亚已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发展橡胶和棕桐油工业。    他说,会谈中没有提到马来亚共产党(在马来西亚马共已被取缔,但中国承认它)问题。    【法新社北京五月五日电】来访的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在今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马来西亚已邀请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去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    关于东盟在解决印度支那冲突中能起什么作用的问题,侯赛因重申这个五国集团将不惜为此作出一切努力,但是他说,谈不上充当“斡旋者”,尽管东盟和冲突双方都有关系。    在被问到中马双边关系时,马来西亚总理说:近五年来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一直在不断发展,他说,他此次在北京举行的会谈中,已决定“在已故的(马来西亚总理和中国总理)拉扎克和周恩来(一九七四年签署的)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加强我们两国的关系”。    侯赛因说,他在北京同中国领导人就贸易、体育和文化关系进行的会谈是“卓有成效的”,我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高兴。    【美联社吉隆坡五月五日电】马来西亚的国家通讯社今天自北京报道,中国华国锋主席已接受访问马来西亚的邀请,但是尚未确定日期。    这家通讯社说,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昨天在人民大会堂同华国锋主席进行一小时会谈中,发出了这项邀请。

3. 基辛格在香港谈美中关系等

【合众国际社香港五月四日电】(记者:理查德·埃利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今天说,美中关系是“出于需要而建立的”,因为两国都需要保持均势    。    他今天还会见了以色列外长达扬,但是否认这次私下会晤同耶路撒冷经常表示的希望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事有关。    基辛格、夫人南希及十名随行人员昨天由广州乘火车到达这块英国殖民地作两天停留,这是他自一九七一年以来第十次访华。    基辛格在航运业大资本家包玉刚为他举行的、港督麦理浩也出席的午宴上发表了讲话。他说,美苏不管达成什么军事协议,都不能对国际上各个多事地点“无休无止地施加压力”。    他说,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规模是无法想象的”。    基辛格对中国的十天访问据称是“私人”访问,在访问期间,他会见了北京所有重要领导人,但是他几乎不谈会谈的情况。    他说,在访问了一个有二千六百万人口的省份后,他对中国日益增多的人口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美国历史比中国大多数朝代都短。”    这位前哈佛大学教授说,华盛顿同北京之间的关系是“出于需要而建立的”,“我们两国都希望保持均势。我们两国都希望中国实现现代化。”

4.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为什么时机可能对撒切尔夫人有利?》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五月五日刊登该报政治编辑马尔科姆·拉瑟福德的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时机可能对撒切尔夫人有利?》,摘译如下:    撒切尔夫人获得了多数,这个多数足以使她平安度过议会的五年任期。这是一个巨大的个人成就。谁都不怀疑这是她的胜利。她对如何取得选举的胜利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而与此同时,却有许多别的人,甚至是她自己那方面的人,却希望她能更谨慎一些,而且直到投票前夕还估计她会失败。    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主张至少在目前是占了上风。要是她能象竞选那样来治国,看来今后的问题是不大的。然而,正当这位新首相今天上午研究国家的情况时,应当清楚地看到,沿袭老的做法尽管是可取的,但却不无缺点。在英国,除了政府之外,一切都没有改变。    首先看看选举结果是什么情况。这是一次实打实的全面胜利,但是各地的情况却并不平衡。单是苏格兰一地的结果就应当成为对今后发出的一个警告。工党把苏格兰民族党打垮而再度得势这个事实提醒我们:苏格兰与英国其它地方不同。作为专有名词的“民族主义”可能在退却,但这并不是说苏格兰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了。    劳资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确实可能成为引起新政府注意的最大的一个问题。保守党保证要减少国家的干预。这方面的政策总是显得很重要,但各地区选举的结果却给这一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所有这一切都与新政府同工会的关系这个难以处理的问题有关。    然而,撒切尔夫人有一个人们普遍没有预计到的压倒一切的有利条件。她取得了这样大的多数,这意味着她可以制定整整五年的计划,从而也就排除了保守党可能在其政策来得及奏效之前就面临另一次大选这样一种危险。    这也就意味着,保守党上台后有时间进行筹划。六月的紧缩预算将是一个表明良好意向的标志,此后,在政府安排轻重缓急和研究各种可能性的时候,会有一段磋商的时间。保守党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到秋天是足以拿出一些重大的主动行动来的了。    如果说在这样一次胜利之后还有教训可总结这种说法不算冒昧的话,那么撒切尔夫人应当记取的教训就是:这个国家是一个分裂得很厉害的国家。新首相是主张国家统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她是主张这一点的。第一项任务是要治愈创伤。

第 2 版

1. 美报报道:《卡特希望同苏建立较密切的关系》

【本刊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五月四日刊登该报驻华盛顿分社记者特里惠特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报道,题为《卡特希望同苏联建立较密切的关系》,摘译如下:    卡特总统希望通过他即将同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举行的会谈不仅能达成一项新的控制武器条约,而且也能普遍改善苏美关系。    据说,卡特总统的目的是在这次最高级会议上就控制战略武器以外的其他一些问题达成有限的协议,以便突出两国关系气氛的改善。现在有待解决的问题中有:关于禁止空间截击卫星问题的协议,可能还有给予苏联最惠国待遇的问题。    卡特昨天说,他和勃列日涅夫将“讨论一系列范围广泛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大家来说都很重要,因为将来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很可能取决于(我们两国的)这种关系”。    在白宫为妇女选民同盟领导人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卡特曾预料会早日缔结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卡特没有告诉她们的情况恰恰是在什么时候缔结条约和他将在哪里同勃列日涅夫会谈。    国务卿万斯同苏联大使多勃雷宁昨天在谈判中再次未能完成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一位国务院发言人说,他们星期一还要试一下。    卡特总统已经宣布他基本上支持给予中国和苏联最惠国贸易地位的待遇,一旦它们的移民政策达到美国标准的话。他不能在没有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在这次最高级会议上给予苏联这种待遇,但是他可以宣布他打算要求国会批准这件事。    除了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以外,美国是在两国关系出现一段长时期的紧张之后为改善两国关系的气氛作出这种努力的。美国和苏联首先是在苏联在非洲和中东的作用和苏联的人权问题上发生争执的。然而,在这次最高级会议上可能取得的成果显然是有限度的。

2. 台报译载文章:《美国人寿保险业的黑幕》

【本刊讯】台湾《经济日报》三月十日译载一篇题为《美国人寿保险业的黑幕》的文章,摘转如下:    (原文提要:美国有许多人寿保险业务员,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诱使老年人购买保险。)    故事发生在一个美国的家庭里:一位保险业务员被人请进至某个人家里,一位老妇温和地跟他打招呼,老妇人的兄长请他评估健康保险的项目。旁边地板上,坐着一位心智有障碍的人,显然是老妇人的儿子,玩弄一架已破损的照相机。这位保险业务员心中暗喜,这笔生意就要做定了。    保险业务员一一翻阅这位老妇人为了补足医药保险所另外投保的各种保险单,并加以批评“我们做得比这个还好”、“我们保险的范围是最广最完全的”。老妇人的哥哥在旁边胡乱涂鸭,心智障碍的家伙拿着相机对着掮客咔擦咔擦地按,这位保险掮客却不太注意。    这位业务员费尽了唇舌,老妇人只肯买一项保单,于是他就更卖力地推销。他强调说:“假如你今天心脏病发作该怎么办呢?”“你一付支票,我们的保单立刻就生效。”到最后,他好像不是在推销而是在抢劫。结果怒气冲冲地离开,边走边嚷:“你会后悔的。”    这位老妇人和其他两位人士都是美国众议院老年特别委员会的秘密探员。这个委员会在去年秋天完成了一项为时六个月的调查,探讨六十家以上的保险公司如何把健康保险推销给老年人。根据该委员会的报告,保险业里那些骗人的保险掮客导致人们的公愤及职务上的困难。    该特别委员会主席克劳德·匹伯表示,这项调查的重点特别注意到“医疗差距”。这种差距就是老年人所领的医疗救济金与实际支付于医疗费用的差额。他说:“由于医疗救济金只占他们实际医疗费用的百分之三十八,大部分的人们只好购买健康保险以应需要。同时,我们发现,许多不肖的保险代理人利用老年人的恐惧心理,以近乎掠夺的方式卖给他们三种、四种、五种,甚或三十种的保险单。令人伤心的是,这些保单大部分都没有用,因为它们里面附加了一项条款:只有一项保单有效。”    有一点值得注意,即是在美国境内,此种健康保险大部分是由著名的大公司所销售的。匹伯及其幕僚们指出,此种情形也许是他们的高度销售技巧所造成的。据该委员会的估计,美国的两千三百万老年人中,约有一千五百万人购买此种补足性的健康保险。每一年之中,大约售出二千万份的健康保单,以每件保险费两百元美金计算,总值高达四十亿美元。在某些公司的诚意配合下,该项调查获得一个结论,即众多的退休者,每年花了七亿五千万至十亿美元的数额在不必要或者不适当的健康保险项目里。    由于各州的保险监督机构具有监督保险业的任务,因此众院特别委员会送给他们一份表格,列出他们调查到的各项弊端,征询他们所遭遇到的情形。结果除了阿拉斯加与夏威夷两州之外,其他各州的保险监督员都发现了许多共同的违法经营方式。其中较普遍的有:    一、转移:即使顾客已经买了足够的保险,保险业务员敦促他们取消既有的保单而另买新的。其目的是增加公司的业绩,同时可多拿佣金。    二、光单:被保险人有不能参加投保的项目时,保险业务员并不拒绝他投保,并隐匿被保险人的健康情况。因此当被保险人提出索赔时,公司以条件不合的理由加以拒付。    三、乱卖:或销售超过被保险人所需要及能负担的保险单。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这种情形:伊利诺斯州有一位七十六岁的老寡妇,在不到两年的期间内竟然买了六十种人寿及医疗保险。她每年须付出一万五千美元的保险费,最后不得不卖掉她的农场以为支付。    四、恐惧性的战术:为了尽速达成交易,保险业务员会说这类的话:“此时不买,以后就得不到保险了。”    五、收支票不给保单:业务员要求顾客开支票给他,但是却不把该项交易报告给公司。结果是销售员马上获得进账,但顾客却得不到保险。    六、乱打高空:业务员随意曲解保单上的各项名词,诸如:“不用等待,立即可以获得保险金”,或是“发生任何事情这张保单都会付钱给你”。    为了要确定上述各种推销方式造成的影响,匹伯领导的委员会接受老年人的申诉。其中有位八十四岁的得州老妪,买了二十三张保单,每年支付一万五千元的保险费,结果这些保单之中有数张根本就没有价值。在其他情况里,曾经发现某些业务员捏造他们公司的保险项目,或要求顾客给他们代理的权力,甚或在保险申请书上伪造顾客的名字。    去年十二月,众院特别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当时的证词足可说明某些保险业者实在该受责备。一位戴着滑雪面罩、名叫约翰·唐的保险业务员出现于听证会上,作证说:“公司很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教业务员各种妙方以促进销售。这些老年人通常在白天才找得到,因此这些业务员整天疲于奔命,替公司拉更多的保险费。”约翰·唐描述,那些公司如何把老年人的问题告诉他们,然后利用老年人的恐惧心理而把保险推销给他们:“为了要给那些老年人施加压力,公司教你如何使他生病,使他躺在床上,甚或使他进医院。”

3. 合众社介绍撒切尔夫人的简历

【合众国际社伦敦五月四日电】“富有战斗精神的女战士”、“新的冷战战士”和“铁夫人”等,都是对手们强加给玛格丽特·撒切尔身上的一些称号。    她对这些称号统统置之不理。    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一位非常难对付的夫人。四年前——四十九岁,她已胜过所有男仕劲敌,成为保守党党魁,并使用了她的正式衔头——皇室陛下在野党的领袖。    撒切尔夫人于一九二五年出生,名叫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是林肯郡格兰瑟姆小镇一名杂货商的女儿。她在格兰瑟姆女子中学念书,考得牛津萨默维尔大学的奖学金,毕业时取得化学系理学士衔头,后来又取得文科硕士学位。    离开牛津以后,她曾任研究药剂师四年,并在业余攻读法律。她在一九五四年获得律师资格。    经两次失败后,她在一九五九年获选进入国会,成为中产阶级的伦敦北部芬乞累地区的代表,以迄于今。    她的第一个重要职位是一九七○——七四年希思主持的保守党政府的教育大臣。因为在任这一职位时她曾取消每天免费配给学童的牛奶以资节约,工党攻击她是“玛格丽特·撒切尔抢——抢奶人”。    撒切尔夫人在一九五一年和丹尼斯·撒切尔结婚。他是石油公司经理,现已退休;在她竞选中一直伴随着她。他们有一对孪生子女,现年二十四岁。

4. 格韦茨曼专稿:《美国认为英新政府的对外政策不会改变》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五月五日刊登格韦茨曼发自华盛顿的一篇专稿,题为《美国认为英国新政府的对外政策不会改变》,摘译如下:    卡特政府的官员今天说,他们预料英国新政府的对外政策马上不会改变,并说他们将同这个新政府接触,以便就一系列问题安排举行高级会谈,这些问题当中包括商定对罗得西亚及其新选出的政府采取的共同态度这一重要问题。    卡特总统今天打电话向玛·撒切尔首相表示祝贺,他说国务卿万斯将在英国任命一位新的外交大臣之后立即同这位大臣取得联系,并将讨论协调两国政策的作法。国务院说,它相信英美两国政府在大多数问题上将继续密切地合作。双方对内部计划反应冷淡现在还不能肯定,伦敦和华盛顿过去对罗得西亚观点一致的状况是不是可以保持下去。卡特政府和卡拉汉首相的工党政府在大多数国际问题上都是采取相同的政策,它们过去一直在密切地合作谋求一项解决罗得西亚问题的办法。    两国政府对于史密斯总理(他是个白人)和罗得西亚三个黑人领袖制订的“内部解决”方案反应冷淡。    虽然英美两国政府都拒绝同罗得西亚上月举行的选举发生任何关系,但是这两国的舆论对于这次选举似乎采取比较支持的态度。    撒切尔夫人的竞选纲领对于内部解决办法采取可以商量的态度,对于工党所持的态度却提出了批评。因此保守党纲领暗含着对卡特政府所持态度的批评。    美国政府的官员们说,同卡拉汉政府比较起来,玛·撒切尔政府对于索尔兹伯里政府固然会采取较为同情的态度,但是它不大可能迅速改变政策。    美国官员们说,英国新政府对于苏联大概会采取一种比较倾向于强硬方针的态度,但是不会强硬到会给华盛顿造成任何问题的地步。

第 3 版

1. 李光耀对美刊记者谈越南等问题

【本刊讯】美国《时代》周刊五月一日刊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对该刊高级编辑普拉格和该刊香港分社社长克拉克的谈话,题为《李光耀说:“和平,我的希望”》,摘译如下:    问:有人说一九七五年南越的陷落使东南亚出现了一个强权真空,你有何看法?    答:一个中等强国想填补这个真空,这就促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苏联和中国在东南亚争相扩大势力的情况。越南自认为是个中等强国。它有五千万人,同法国或英国一样多。河内的这种看法在较大的强国之间引起了尖锐的紧张局面,具体地说是中国,中国认为越南是苏联势力的延伸。不然的话,争夺原会以较有节制的速度进行的。越南人加速了争夺。他们本来可以采取较正统的办法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原可以自然而然地搞印度支那集团。    问:为什么河内不选择这种较为缓慢的演变过程?    答:我认为似乎最有道理的推测是三十多年来在领导层中有一批人一直抱在一起。他们不会再活三十年了。他们都是六、七十岁开外的人了,他们希望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问:如果一九七五年是东南亚的分水岭的话,鉴于柬埔寨和中国边界上的事态,一九七八——七九年是又一分水岭吗?    答:谁也拿不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和一九七九年二月的转折点到底多么重要。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这个地区再也不会象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设想会出现的那种状况了。我们曾经设想会同越南扩大贸易,会有更多的经济来往。当时看来是有希望的。现在情况完全变了。    问:由于同越南的边境战争,中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它在东南亚的形象。    答:中国已表明它很有可能会甘冒风险。他们已表明他们不是很容易吓破胆的。我们得注意这一点。    问:另一方面,苏联显得非常谨慎,未站在它的被围攻的盟国方面进行干涉。    答:但是这个盟国并未受到围攻。    问: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办法是什么?也许是召开一次国国会议?越南人在被弄得严重失血之前很可能离开吗?    答:我非常钦佩越南人对痛苦的忍耐。他们的领导人不是在一旦开始一项历史性任务后会轻易半途而废的人,除非事情已很明显,代价比他们预计的高出太多。    问:这会使东南亚其他国家处于何种境地?    答:我希望处于和平之中。如果战斗只限于亚洲共产党国家,那么,东南亚其他国家就能继续设法生存下去并改善人民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事情会取得最好结果。我认为我们应当更好地利用这一喘息机会,来使我们的社会现代化,消除会导致颠覆和革命的不忠和不满因素。    问:越南如何适应东南亚的这一新的心理状态?    答:我认为一个时期中,越南人不得不集中力量于柬埔寨问题和其北面同中国边界的问题。要进行新的冒险可能要耗去更多的人力物力。    他们不可能获得成功,除非其他国家的内部情况适合于他们采取那种军事行动。在最近的将来(五年),情况是不会有利(于越南人再搞扩张)的。但是,如果情况变得有利了,那时,捣乱的可能性确实是存在的。

2. 外电评中越谈判第三次会议

【路透社北京五月四日电】(记者:普里切特)中国今天对越南说,它必须撤出驻在柬埔寨和老挝的二十万军队,“做点切实有益的工作”来恢复同北京的关系。    中国副外长韩念龙在河内举行的中越和平谈判第三次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措词尖锐的讲话中,要求越南证明它不想统治东南亚。    韩先生在会谈中采取了强硬态度,坚持说,河内应该改变态度,同时在越南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之间打进了一个楔子。    这里的外交官员说,越南不可能接受韩先生的意见,谈判要么很快以失败告终,要么无止境地拖下去。    【法新社河内五月五日电】(记者:让—皮埃尔·加卢瓦)中越两国昨天在这里举行了第三次谈判之后,似乎能比过去更清楚地看到,战争将是两国争端的唯一合乎逻辑的结果。    观察家们今天发表评论说,双方的立场都已经得到了澄清,他们的立场变得更加激进了。    北京决不容忍出现一个与中国相敌对的联合的印度支那。但是越南却愿意为联合印度支那    ——被认为是生存下去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目标    ——付出任何代价。在昨天的谈判中双方的相互污辱和争论,同这些事实比较起来只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些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谈判下去只能是玩弄策略而已。如果越南已经准备不仅在自己的边界上,而且还准备在柬埔寨和老挝的边界上对付中国的话,那么越南领导人知道,推迟战争将能赢得时间来作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在军事上也同样作好了准备,但是它可能希望有时间来使世界舆论相信,中国有权利、也有义务给予“应有的惩罚”。    第三次谈判证实了人们的预料——那就是,这里的会谈并不是通向和平的大厅,而是走向战争的休息室。战争将在“适宜的”时候爆发,这是中国有权利作出决定的事情。    昨天,越南首席谈判代表潘贤流露出了紧张而果断的神情。这种神情完全反映了一个准备打仗的有充分情报的越南人既焦虑又下了决心的心情。

3. 曼谷获得一份文进勇签发的越军内部文件

【法新社曼谷五月四日电】据最近这里获得的越南的一份文件说,一千二百万越南人已被编入战斗部队,为可能在明年初同中国发生新的武装冲突作好准备。    供军队干部学习的由越南军队总参谋长文进勇签发的一份学习文件透露,在最近同中国发生冲突之后,越南的国防计划已经作了全面的调整,而且已经开始实行新的战略。    题为《国防和人民战争的基本问题》的这份学习文件说,新战略是建立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的:“敌人将试图绕过越军的正面阵地。”    现在,每个省都被看成是一个自治的经济“堡垒”,得到由正规军、地方部队和民兵组成的完全在一名指挥员指挥下的部队守卫。    在这些“堡垒”之间,正规军中的机动部队或者调去加强薄弱环节,或者从侧翼进攻敌人。文件说,当机动部队歼灭敌人时,这些“堡垒”将试图瓦解敌军。

4. 日本《世界经济评论》月刊文章:《中进国家问题和日本的对策》(中)

中进国家的产业和贸易政策经济增长的原因新兴中进国家经济发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呢?很多发展中国家尚停滞在低速发展的状态之中,其原因又何在呢?    亚洲新兴中进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可举出以下几点:    (1)巧妙地利用外资和依靠出口为中心搞工业化取得了很大成绩;    (2)积极地扶植产业资本,给它以生命力,大大推动技术转让;    (3)政治上的稳定性和高度的行政管理能力,以及实行巧妙的经济政策;    (4)通过积极的社会改革鼓励科研。    当然,这些原因是相对的。相反,停滞在低速发展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原因上没有取得成功。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新兴中进国家均在亚洲,这些国家拥有低廉丰富的劳动力,引进了外国企业,使工业化的程度和出口大幅度地提高了。然而,无论劳动力多么低廉丰富,仅是这一点,外资企业是不会进来的。外资企业之所以用冒险的精神带着资本、技术和出口市场来开办工厂,除了这些国家优良的低廉丰富的劳动力之外,还因为从国内市场的增长率、有利的厂址条件和稳定的经营环境来看感到了获得巨额利润机会的魅力。中进国为了创造出利用外资企业发展经济的外因条件,准备了引进外资的基础。把这个基础同发展的内因结合起来,就成为扩大发展的因素,利用这个扩大发展的因素,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诚然,这些国家在上升为中进国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外资,加速技术转让,有效地实行经济政策。但往往被忽略的是:第一,正如教育改革和社会各种制度的改革那样,进行积极的社会改革,提高了发展的积极性;第二,不论哪个国家都是在稳定的政治体制上发挥了高超的行政管理能力。要实现前者,后者也是必要的。台湾和韩国进行了数次土地改革,实行了农业现代化。    虽说是中进国,可是比起先进国来还有很多尚未现代化的部门和结构上的弱点。亚洲新兴中进国家在工业化和国民收入上取得了高速增长。但它是以依靠出口的工业化为牵引力的,而依靠出口的工业化是大大依赖于外资企业、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依赖于跨国企业的。因此,具有双重的结构问题。一是具有脆弱性: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受对方的经济动向所左右;二是具有从属性:工业化受跨国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影响很大。几乎所有国家的出口和接受外资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只有韩国,日本的投资占第一位。产业和贸易政策不论哪个亚洲中进国都是实行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发展计划的。并且,在工业化也是依靠出口的工业化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可以认为,这些国家重点采取的产业和贸易政策有以下几点:    (1)在工业化的计划中,也设置出口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通过优待建设工厂的政策来扶植产业资本和采取雇佣对策;    (2)积极吸收外资,引进外国企业,奖励产业转让,对外来企业给予各种优惠待遇;    (3)采取振兴出口的政策,如:减少有关出口收入的税收,减免对出口贸易的高税收,免除出口产品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低利的出口贷款;    (4)在推进工业化时采取必要的扩大人力来源的政策;    (5)采取有利于出口的汇兑政策,等等。    象现在这样,情报的国际交流非常兴盛,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采取同样的政策。台湾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取得了很大成绩,世界发展中国家知道后,就都向台湾学习;先进国和印度建立工业区的消息一报道,就传遍了全世界;另外,拉丁美洲一采取外资企业当地化的政策,也传遍了全世界。如果是好的政策,普遍采用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既有象新兴中进国家那样取得很大成绩的国家,也有未取得显著成绩的国家。一般说来,中进国采取新政策比经济停滞国还快。    (中)

第 4 版

1. 英《苏格兰人报》刊登利兹·泰勒的两篇访华文章:《在北京要好得多》《尝尝中药的味道》

【本刊讯】英国《苏格兰人报》四月十八日刊登利兹·泰勒的一篇文章,题为《利兹    ·泰勒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到中国后头昏眼花》、《在北京要好得多》,摘译如下:    这次旅行并非始终一个样儿,但是在整个旅行中,我们受到“北京将会好一些”这个口号的鼓舞。    然而,与多数鼓舞人的口号不同的是,事实证明这个口号是真确的。我们终于到了北京这里,北京也确实是比较好的。    我们一越过蒙古和中国间的边界,情绪就轻松了,车厢里响起了一阵欢快的声音,我们听到中国扩音器里用英语说:“我们欢迎英国朋友。”    。    他们欢迎我们!俄国人板着脸,采取敌视态度,蒙古人狡诈地咯咯发笑,在经受了这些对待之后,中国人的欢迎是令人陶醉的酒。    在中国,我们发现搬运工人给我们扛行李,没有什么护照限制,所作的安排实际上是奏效的,人们可以微笑。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一出去,便有人群围着我们,又是点头,又是微笑,领着他们的天使般的孩子,严肃地说“HELLO”(哈罗!)。    旅馆是斯巴达式的,但是舒服。    我们高兴的最大原因是,食物还可以吃。在此之前,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吃的是一大份一大份狗食似的东西。由于没法子“都吃光”,因而使俄国服务员大为恼火,俄国火车餐车上的女服务员嘟嘟囔囔,我可以肯定,这些嘟囔的意思是:“如果你们不把盘子的东西吃完,你们就别想再得到别的东西。”    俄国的食品无疑是世界上最低劣的。从来没有水果、蔬菜或牛奶。    蒙古的食品也好不了多少。除了早餐可口的酸奶酪例外。其他食品都是羊肉垫底,甚至汤也是如此。    但是在中国,可以吃到姜焖鱼、肉丝或者栗子鸡、蘑菇、白菜、青椒、豆腐、菠菜——我从来不曾想到过看见一盘菠菜会使我流口水。    当我们到达大同——我们在中国的第一站    ——时,为我们举行了一个宴会,宴会上,最可口的两个菜是松花蛋和海参。在蒙古吃了羊肉以后,再吃松花蛋和海参,味道格外香。我所发现的中国饭的唯一缺点是在早餐时供应一种生日蛋糕式的大冰糕。    但是,当说到饮料这个题目时,我为自己是一个苏格兰人而感到自豪,因为,在这次令人惊异的旅行中,我所到之处,都可以喝到我们国家酿造的这种酒,即使在贝加尔湖也是如此。    有的地方你喝不到咖啡,有的地方你喝不到茶,有的地方人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杜松子酒或白酒,但是任何地方都有威士忌酒。的确,通常只在一些用外汇买东西的商店,如俄国的小白桦树商店、蒙古的美元商店和中国的友谊商店才能买到威士忌。而如果没有威士忌,苏格兰人肯定是熬不过西伯利亚春季严酷的气候的。    【本刊讯】英国《苏格兰人报》四月十八日刊登利兹·泰勒的文章,题为《尝尝中药的味道》,摘译如下:    贾尼内一度变得越来越苍白。虽然我们中的几个人注意到这种情况,但是我们以为这是由于乘火车横越西伯利亚的辛劳和蒙古令人怀疑的好客造成的,我们以为到了中国,她的不适之感就会消失。    结果正好相反。我们一到北京,她的身体完全垮了,她病情发作。显然,需要就医。    在我们向英国大使馆打了电话以后,一位名叫麦凯布的金发苏格兰护士急忙来到了我们旅馆门厅。麦凯布护士已经在北京工作一年了。她瞧了贾尼内一眼,便叫了一辆出租汽车把我们送到欧洲人看病的首都医院。    她说:“贾尼内挺幸运。如果她注定要生病的话,那么这是最好的生病地方,首都医院是中国最好的医院之一。”    她这番热情赞扬使我们对首都医院门诊部外貌不扬的情况没作好思想准备。    首都医院门诊部看起来象一座很不整洁的办公大楼,在二条熙熙攘攘的大街的旁边,附近是百货商店和餐馆。在灰色水泥门厅内,有个电梯,把我们大家送上楼,走廊两边有许多小办公室。在这里他们治妇科病,照心电图和开传统的中药。    麦凯布护士警告贾尼内说:“如果他们给你中药,你可不要大惊小怪。我不知道这些药里边都是些什么,但是看来对许多病的确有效。”    在西方人看来,中药看来可能是原始的,但是对突然来的病人的照料是无微不至的。护士们赶忙跑在贾尼内身边,轻轻地脱下她的大衣,赶忙把她送到一个小室,在那里,有两三个健壮和慈母般的女医生,脖子上挂着听诊器,开始对她进行一系列检查和化验。在国内可能需要好几天的检查和化验在那里很快就作完了——血和尿、心脏和血压。    麻烦的是妇科,在她们诊断她的病情时,她们发出了同情的咯咯声。    外边走廊上,一个身材瘦小、脸上有皱纹的护士,耐心地用一块湿抹布擦走廊的洁白的墙壁。我和她搭话,她用很棒的英语回答,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她说起话来酷似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中产阶级妇女。    我问:“你是在什么地方学的英文?”    这位老妇人说:“在学校。”她一定是许多年前受的教育。结果发现这位擦墙壁的妇人也是这所威严的医院的护士长。除了中国外,哪里还有一家市医院的护士长用业余时间擦走廊的墙壁这种事呢?    三小时以后,医生们作出了诊断。需要给贾尼内立即作手术。她们怀疑她的病是子宫外孕。她们认为她不宜继续和我们一起旅行了,甚至不宜乘坐第一班飞机飞离北京回伦敦。情况非常紧迫。由于好几天默默地忍受痛苦,她还严重贫血,因此需要在手术前输血。贾尼内吃惊地说:“但是我是RH阴性血型。”    医生惊呆了。中国人没有阴性血型,结果发现北京只有一个这样的献血者。他是德国人,他们必须赶快找到他。当她们考虑这个问题时,中国医生和麦凯布护士彼此微笑着亲密地聚在一起,看到她们那种关心的样子,我们大家都放心了,这表现了热情、仁爱、乐观和诙谐。    这次危机是在我们预定要坐火车离开北京前往南京之前几小时突然发生的——危机往往就是这样。    贾尼内和她丈夫被急忙带到另一座大楼的一间病房。我们向他们告别以后就赶火车去了。他们虽然不再和我们一起旅行了,但是我们心里还是惦记着他们,不时地谈到他们。    我们坐火车旅行了一天一夜就到南京了,我们的服务员给首都医院打了电话。她打完电话回来说:贾尼内已经作过了手术,“挺好的,虽然身体虚弱。”那位德国献血者又给她抽了一些血,准许她丈夫住在医院离她近些。

2. 香港《明报》文章:《美国的文学奖》

【本刊讯】香港《明报》四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美国的文学奖》,摘要如下:    世界各地,早就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文学奖,有大有小,比方美国,文学奖的种类就很多,分为全国性和地区性,其中最为权威的,是包括文学、历史著作、传记、新闻和翻译的普立兹奖,今年还新设立了一个“高夫曼处女作小说奖”,由明年开始颁发奖金一千美元,每年颁发一次。这项奖金的设立,在于鼓励新进作家,使他们由于这项奖金的获得,而为文学界所重视。小说家高夫曼女士,因为一生中扶掖了不少新进作家,这项奖金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她的精神。她于一九七七年逝世。    至于美国的短篇小说,近年已经较少发表的机会,原因是许多过去经常刊登短篇小说的杂志接连结束或改变编辑方针,紧缩经济开支。    较有内涵的短篇小说,《哈泼斯》、《大西洋》和《纽约客》杂志还有刊登,最近且结成了两个短篇小说集出版,并且受到一定的注意。    这两本选集,一本是《一九七八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主编人本该是玛莎·佛里,因为她主编这种每年一本的选集,一连编了三十七本,至一九七七年逝世,去年的选集,才换了新编辑。去年的选集中,一般认为最好的两篇,其一是以纽约蓝领阶级为主角的短篇,另一篇是写波兰犹太人在二次大战时的遭遇。    另一个选集,是以美国短篇小说大师奥·亨利命名的得奖作品选,名为《奥·亨利奖——一九七九年得奖作品》,得奖的作品中,竟有三篇是以婚姻失败为主题的作品。

3. 香港《明报》文章:《改变历史的书》

【本刊讯】香港《明报》四月十六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改变历史的书》,转载如下:    《改变历史的书》是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唐斯博士所编著的一本专门讨论“书”的书,自一九五六年由纽约的新美国图书馆出版到现在,已有十种外文译本,行销达百万册以上。    唐斯博士在本书中,共介绍十六册书。其中社会科学部分:自马基维利的《王者论》至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有十册;自然科学部分: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六册。为甚么只选这十六本书呢?据唐斯博士在原书的序文中说:因为这些书对于人类的思想行动、政府的决策和国力的发展,都曾经发生过重大而持续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仅限于某一个国家,而是及于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由于这十六册著作,确实改变了天下大事的发展方向——有时是向好处变化;有时是往坏的转变,所以作者称之为“自文艺复兴时期(公元十六世纪)以来‘改变历史’的书。”    十六册书中,除了少数几本比较容易阅读外,大部分是属于极枯燥乏味的学术性论著。但是,以博学闻名的唐斯博士介绍这些书时,却能以深入而浅出的通俗笔法,从各书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书的动机和经过,谈到该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具体影响。让有意追求知识的青年朋友,从中了解十六册名著的精华与价值;同时也让读者们,由此而对近代西方文化之演变和发展,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    除此之外,本书还有一大特色,即是唐斯博士从各书出版时的报章杂志,及抱反对意见的学者们,对那本书所作的反应与评论中,或是历史学者、传记作家的记述中,找出各种具体事例和数目字,说明该书的影响力如何强大。    例如本书第十篇《希特勒及其我的奋斗》中,作者引用了著名的批评家库辛斯所说的一段话:《我的奋斗》乃是“二十世纪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为了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字,有一百二十五个人丧失了生命;每一页,四千七百人;每一章,死亡的人数在一百二十万以上。”因为,自一九三二年起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在德国内部以及欧洲、北非战场上所毁灭的生灵,推本溯源,莫不由此书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