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04-04
第 1 版
1. 比彻文章《苏联人在阿富汗骑虎难下》
说阿富汗现在可能也出现了穆斯林狂热,从而给苏造成一种可怕的进退维谷局面 【本刊讯】美国《波士顿环球报》三月三十日刊登威廉·比彻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人在阿富汗骑虎难下》,摘译如下: 伊朗曾发生一阵穆斯林狂热情绪,把伊朗国王赶下了宝座,现在阿富汗可能也出现了一些同样的穆斯林狂热情绪,从而给苏联造成了一种可怕的进退维谷的局面。 如果这个国家的种族叛乱有增无减,威胁喀布尔的亲苏政府的统治,俄国人就可能面临这样的选择:或者让一个盟友垮台,或者派入军事力量使它继续掌权。 一方面,采取大胆行动会在全世界传达这样的信息:一旦苏联人对一个国家承担了义务,他们就坚决加以支持——这同人们看到的美国在伊朗优柔寡断的形象形成对照。 但是它也将冒同一些穆斯林国家(以伊朗、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叙利亚、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开始)对抗的风险,而俄国人现在是不愿意激怒这些国家的。并且这样一次行动还可能引起在他们国内的数百万穆斯林的深深不满。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前景,所以最近苏联说,外部的人正在阿富汗把水搅混和武装一些部族,而美国则警告说,看来这越来越象是一场正在不断加剧的内战,苏联人不得直接插手这场内战。 一位分析家说:“俄国人现在是骑在阿富汗的虎背上。他们害怕从背上下来,也害怕如果继续骑下去会被带到什么地方去。” 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根子是去年四月推翻达乌德政权的血腥政变。塔拉基夺取了总统职位,并且立即得到苏联承认,之后不久签订了一项二十年友好条约。苏联顾问、援助和武器向南流入喀布尔,帮助塔拉基和他的同事清洗军队、警察和政府机构,因为他们企图立即把阿富汗社会、经济和教育制度改成马克思主义模式。 但是这场清洗异常残酷,甚至那些被怀疑不忠的人的家族成员也常常遭到杀害或监禁。 在全部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中央政府曾有效地控制过道路崎岖的农村,那里有剽悍的保持独立的帕坦族、乌兹别克族、哈扎拉族、土库曼族、俾路支族和诺马迪克族。 在阿富汗,没有一条铁路,也几乎没有公路。因此,往往谁控制了步枪和得到部族的效忠,谁就控制了农村。 但是塔拉基并不满足于这种传统的安排 ——毕竟他是进行一场革命。他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在各地改变一切情况,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武装冲突。有些时候,苏联顾问连同新政权的军人和行政管理人员一起被抓去绞死——这是野蛮的西部做法。部族的非正规部队不想浪费宝贵的子弹。 最近几天,暴力行动已扩大到这样的程度,即阿富汗民族解放阵线(一个在巴基斯坦设立流亡总部的穆斯林组织)宣布,它的军队已经控制了赫拉特城,这是靠近伊朗边界、在喀布尔以西的一个城市。 迄今为止,苏联的反应只是派遣大型军用运输机,运去诸如装甲运兵车和直升飞机之类的东西。这些显然是要使军队得到战术的机动性,以对付在崎岖的地区坚持战斗的叛乱分子。有迹象表明,俄国人最近可能已把在这个国家的一千名军事顾问增加了一倍,以便向塔拉基的薄弱的领导层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战术援助。
2. 美政府预算二月份赤字五十一亿美元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三月二十七日电】财政部今天报道,上月美国政府预算出现五十一亿美元的赤字,比一月份的赤字几乎增加一倍。 据财政部每月联邦开支和税收分析,二月份的赤字比前个月增加二十三亿七千万美元从而使一九七九财政年度的头五个月赤字达到三百十六亿美元。政府曾经估计一九七九财政年度全年赤字三百三十一亿七千万美元,而一九七八财政年度的实际赤字是四百八十八亿美元。
3. 美《纽约时报》专稿:《台北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同北京会谈的时候了》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四月一日刊登亨利·斯科特—斯托克斯三月二十八日发自台北的专稿,题为《台北有些知识分子认为,现在是同北京会谈的时候了》,摘译如下: 台湾有些知识分子认为,现在是同中国会谈的时候了。他们不同意政府采取的不对北京的“和平攻势”——关于进行贸易、旅行、通邮等联系的建议作出回答的立场。 这些台湾人在表示这种观点时所用的措辞是微妙的,而且常常是间接的,因为他们对国民党人在一九四九年后粗暴对待背离蒋介石确定的反共路线的人的传统是提防的。但是,舆论界的领袖们多年来第一次对蒋经国审慎地鼓励的这种开放气氛作出了响应,一点一点地使这种不准同共产党人接触的禁令失去作用。 台湾中央社长期来驻东京的记者李嘉最近接见了《东京新闻》记者时呼吁台湾和中国“宣布互不使用武力”。 台北一位著名的学者、台北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C·S·沈提出了一项同李先生的建议很相似的建议。他在二月二十八日的《亚洲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台北和北京时写道,“双方中哪一方都不应试图以武力实现时机尚未成熟的统一,也不应同与对方敌对的第三方进行积极的或消极的合作”。这是同蒋将军的视为神圣的政策完全相违背的。 这位现任总统前不久开始不那么强调这种不大可能实现的梦想了。政府的一位重要官员说,“让我们正视它吧——我们不会进攻他们”。“有些事情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唯一很有可能的是,他们可能会侵略我们或者是进攻象金门这样的沿海岛屿”。 很多知识分子不相信中国将会渡过一百海里宽的台湾海峡发动进攻,他们是在私下这样说的,这是又一个小小的变化。 官方仍然限制发表这样的观点。这里的报纸上是不发表象李先生和沈博士所发表的这些意见的,而且对新闻自由仍普遍加以限制。
4. 江萨同凯山开始会谈
【法新社曼谷四月二日电】泰国和老挝领导人今天在老挝总理凯山·丰威汉到此进行四天正式访问的第二天开始举行会谈。 老挝总理同他的东道主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之间的会谈约在上午十时开始。泰国外长乌巴蒂和老挝代理外长坎派·布法参加了会谈,讨论了印度支那局势、泰老贸易以及技术合作和边界问题。 【路透社曼谷四月二日电】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今天在同老挝总理凯山·丰威汉会晤之后说,两国愿使它们的一千四百公里长的边界成为和平区。 江萨将军是在结束同凯山先生一天的会谈后同记者谈话时讲这番话的。 江萨将军今天说:“我们现在谈到要使包括湄公河在内的整个边界线成为和平区。” 凯山今天对记者说:“我来泰国是为了加强泰老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团结。” 江萨将军说,他们今天的会谈还涉及在泰国的十二万多老挝难民的问题。江萨将军说,这些难民是否回老挝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愿。 江萨说,凯山证实老挝副总理富米·冯维希仍在万象。 【路透社曼谷四月一日电】老挝总理凯山·丰威汉今天在这里表示,在河内同中国的冲突中老挝坚定地站在越南一边。 凯山今晚在政府为他举行的欢迎招待会上发表讲话时没有点中国的名。 但是,他说,“正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现在(东南亚)这个地区各国的和平、国家独立和稳定正在受到威胁”,几乎没有疑问,他的话是指中国对越南北部边境省份的入侵。 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在讲话中也避免点名,但他说,“已发生的所有冲突都必须通过和平手段加以解决”。
5. 美国务院发言人说:巴格达会议作出的决定是消极的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四月二日电】(记者:吉姆·安德森)国务院今天认为阿拉伯国家要对埃及进行经济制裁的决定是“消极的,没有助益的”,但是它说,美国要到仔细估计了这种情况之后才会采取行动。 记者们得知,尽管沙特阿拉伯是参与阿拉伯联盟作出的制裁埃及的决定的,但是美国政府仍不相信沙特阿拉伯会设法损害埃及总统萨达特的地位。 记者们得知,据政府了解,沙特还会继续保持很高的石油产量,足以在伊朗减少石油出口量的情况下满足美国的需要。 国务院发言人霍丁·卡特第三说,美国仍然认为埃以条约是朝着中东“实现更广泛的和平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他在答复记者的问题时说:“在巴格达作出的这种决定是消极的,没有助益的。我们正在研究这些决定,在我们尚未研究完毕时,我们是不愿发表更具体的意见的。” 他说,“没有其他国家提出过真正可能起作用的建议”,对于“一种纯粹只提批评而未提建设性解决办法的政策”,美国是无法接受的。 卡特说:“我们理解那些参与巴格达会议的国家的强烈情绪。我们将先进行仔细的试探,然后才对我们要采取什么行动作出明确决定。” 记者问政府是否仍然支持向叙利亚和约旦这两个参加巴格达会议决定的国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的计划,卡特说,“我不知道这一政策有何改变”。 美国一些官员指出,沙特阿拉伯等所有阿拉伯国家向埃及提供的经济援助在过去一年大大减少了。
第 2 版
1. 苏法宣布德斯坦推迟到四月下旬访苏
【路透社莫斯科四月二日电】(记者:罗伯特·埃文斯)苏联和法国今天都宣布,法国总统德斯坦将于四月二十六日到二十八日对苏联进行被推迟了的访问。 德斯坦本来订于上星期四(三月二十九日)访问苏联,但是突然推迟了,苏联政府对法国官员说,苏联主席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患了流行性感冒。 今天的声明似乎表明,七十二岁的勃列日涅夫病得并不厉害。 苏联安排新的具体访问日期说明,勃列日涅夫的医生并不担心他不能接待法国总统。 关于推迟访问的声明曾说,这次访问将推迟三周,但是新选出的最高苏维埃将在那时举行会议,而勃列日涅夫将出席这次会议。 这位克里姆林宫首脑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三月二十二日,当时他接见了来访的泰国总理江萨。 【法新社莫斯科四月二日电】题:德斯坦访问苏联:克里姆林宫公布的新日期 克里姆林宫经法国政府的同意,确定了德斯坦总统访问莫斯科的新的日期,从而制止了有关勃列日涅夫健康状况的传说。本应于上星期(三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进行的这次访问,推迟到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举行。 这是一次工作访问,主要是就国际重大问题和双边关系进行一系列会谈。如果重新实行最初预定的那种计划,那么,实际上,仪式只限于举行两次晚宴,一次是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另一次是在法国使馆举行。 这次访问将主要是签署一项声明、一项公报和一系列有关发展两国间贸易和合作的协定。
2. 英国保守党人尼夫被爱尔兰共和军暗杀
【路透社伦敦三月三十日电】(记者:帕特里克·科里)政治家和战斗英雄艾雷·尼夫今天在下议院被一个放在汽车里的炸弹炸死。爱尔兰共和军游击队声称,这枚炸弹是他们安放的。 尼夫现年六十三岁,是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该党可能在五月三日举行的大选中勉强获胜)的北爱尔兰事务发言人。 一位评论家今晚写道,尼夫也是撒切尔夫人的亲密助手之一——“一个几乎类似父亲般的人物”。但是,他由于要求绞死那些被俘的游击队而使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感到愤怒。英国现在没有死刑。 当尼夫把他的车从议会的地下停车场开到一个斜坡上时,一颗炸弹在车里爆炸了。 这位政治家的双腿被炸断了,他在汽车的残骸里躺了半个小时,一位医生和护士尽最大的努力抢救他。 自从一八一二年斯潘塞·珀西瓦尔首相在下议院遭到枪杀以来,还没有一个政治家在那里遭到过暗杀。 在即将进行竞选时,尼夫的死对撒切尔夫人和保守党来说是一次打击。尼夫是保守党的一位战略家。撒切尔夫人在一九七五年争夺该党的领导权时,他曾替她出谋划策使她取得了成功。 【美联社伦敦三月三十日电】(记者:埃德·布兰奇)即将卸任的首相卡拉汉说,对尼夫的这种“胆怯的谋杀”使他感到“震惊”。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给尼夫的遗孀黛安娜发了一封慰问电。撒切尔夫人取消了原定今晚通过电视和电台发表使保守党开始竞选的广播讲话。
3. 美众院通过十七亿美元的对外军援法案
【路透社华盛顿三月二十九日电】美众院今天通过了十七亿美元的对外军事援助法案,其中以色列受援最多 ——法案在援助约旦方面附加了一个条件。 众院宣布:预定拨给约旦的某些武器援助将取决于安曼政府对实现中东和平解决办法的态度是否真诚。 今天众院外委会批准的一项经济援助法案对约旦和叙利亚也附加了同样的条件。 这两个法案不包括卡特政府在以色列和埃及于三月二十六日签署这项和平条约之后计划要给予两国的援助。 但是今天的这个为期两年的军事援助法案确实向以色列提供了十亿美元的军事贷款——其中有一半是赠款,不需偿还。 约旦获得了九千万美元的赊购军火贷款,黎巴嫩获得三千二百五十万美元。 今天外委会通过的一项经济援助法案中对约旦和叙利亚也采用了同样的措施。 菲律宾获得了五千万美元的军事贷款,这笔军事贷款和最近缔结的一项新的允许美国继续使用那里基地的协议有关。 泰国将获得四千万美元的贷款,比政府要求的贷款总数多一千五百万美元。该委员会说,作出这种增加是考虑到泰国的战略地位。 这项法案授予总统转让一月一日以后仍然留在台湾的战争物资和其他财产的权力,一月一日美国已撤消了在外交上对台湾的承认并与北京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在欧洲,这项法案还向土耳其提供了二亿美元的军事贷款,向希腊提供一亿五千八百万美元和向西班牙提供一亿二千万美元的贷款。
4.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指定苏亚雷斯组织新政府
【合众国际社马德里三月二十八日电】胡安·卡洛斯国王今天指定中间派的阿·苏亚雷斯首相组织民主宪法制定以来的西班牙第一个新政府。 国王在萨尔苏拉宫举行的一次简短会议上宣布他希望挑选前司法大臣兰德利诺·拉维利亚为众议院议长。 接着,拉维利亚要求众院各政党的代表一起确定举行信任投票的时间表。
5. 美苏准备联合修建从核聚变中生产热能的研究站
【美联社蒙特利尔三月十七日电】《蒙特利尔公报》报道,美苏准备联合进行一项从核聚变中生产热能的事业。 该报引用渥太华和华盛顿没有透露姓名的人士的话说,正在考虑选择蒙特利尔附近的场地修建一个大型研究站。 星期六发表的这篇报道说,两个超级大国已经秘密商定联合进行这项工程,但是由于担心可能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暂时没有宣布。 该报引用这些人士的话说,这项工程为了纪念将要使用的托卡马克聚变反应装置而用托卡马克为代号,可能是现在正在进行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副产品。 利用核聚变可能使世界摆脱能源问题,但是科学家一直没有办法解决同所要求的高温和高压有关的问题。燃料是很容易从水中提取的氢同位素。 报道说,美国和苏联都不愿意把研究站设在对方的国土上,因而它们正在加拿大和芬兰寻找地点。 一个可能的地点是蒙特利尔东面不远魁北克省的瓦伦,这是一个重要的高压、高能研究设施的地址。在核聚变实验中需要放出大量的能量。报道说,这个美苏研究站的直接投资费用至少要十亿美元。
6. 美刊报道苏开始生产三种新式战斗机
【法新社华盛顿三月二十六日电】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今天报道,苏联在着手生产和部署三种新式驱逐机。 其中一种飞机是双座可变翼飞机,美国人称之为“公羊K”。这种飞机总的性能和武器装备同美国格鲁曼公司生产的F—14“熊猫式”飞机相仿。这种飞机据说和F—14一样,配备有对地面监视雷达,并且可以同时制导导弹发射。这种飞机显然是米格—25的改进型。 该杂志说,第二种新飞机是单座高性能“苏霍伊式”驱逐机,称为“公羊L”。这种飞机特别象美国诺思罗普公司生产的F—18“大黄蜂式”飞机,携有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 第三种是美国人称为“公羊J”的一种先进的单人战术支援飞机。这是一种亚音速飞机,同诺思罗普公司已经停止生产的A—9式和费尔柴尔德公司生产的A—10式飞机相似。据说这种飞机已投入生产,很快就会交给苏联空军使用。据说这种飞机配备两门二十三毫米或三十毫米的反坦克炮,可载五吨炸弹和火箭。
7. 香港《镜报》文章《好莱坞七十五岁了!》(上)
说好莱坞的电影业在美国二十世纪工业中是一门老行业了;几年前美电影业似乎已濒临死亡境地,现在它已恢复繁荣;当前的好景象可能持续下去 【本刊讯】香港《镜报》月刊三月号刊登一篇题为《好莱坞七十五岁了!》的文章,摘转如下: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四日,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城建立七十五周年纪念日。目前好莱坞的电影业,在美国二十世纪工业中,是一门老行业了。几年前,美国电影业似乎已经濒临死亡境地,但是现已恢复繁荣。假如各大电影公司好自为之的话,当前的好景象可能会持续下去。 一块长达一百五十公尺,拼成“好莱坞”字样的新标志,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即好莱坞电影城七十五岁生日之前三天,在一座俯视着整个电影城的山丘上揭幕。这个标志,取代了原来那个摇摇欲坠,英文字母残缺不全的旧标志。许多知名人士,其中包括《花花公子》杂志的发行人休·海夫纳,每人都捐赠了二万七千七百七十七美元,这等于这个标志上一个字母的价钱。好莱坞在一九○三年举行投票,决定成为一个城市之前,曾经有大批要到洛杉矶铁道去的羊群,穿越过它的街道。许多年来,羊群已经让路给英国“劳斯莱斯”等名牌豪华轿车了。曾经点缀在当地的一些柠檬树和桔子树,也已经被电影制片厂摄影棚的阴暗墙壁所取代。夜里,在大街上闲逛的人,既有同性恋者,更有为数众多的妓女。制片商以外,电视商和唱片商、专营黄色书刊的书店老板、以及色情影片贩子们也都助长了这个电影城的声势。 美国政府在一九七八年拨款九千万美元,好莱坞这个由羊城而一跃成为美国电影艺术工业中心、曾执世界电影业牛耳的城市,兴建或整修该城八百所住宅。许多住宅,将由建造布景的工人、控制弧光灯的工人,或者那些打扫摄影棚的清洁工居住。好莱坞电影业在一九三○年代,曾经蓬勃发展,盛极一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几百万美国人都留在家里看电视,电影业受到影响,开始走下坡路,现在则又再度兴旺起来。 近年,美国人重新进电影院。电影院的票价,虽然涨得比通货膨胀年率更快,可是买票入场的人却越来越多。一九七七年,美国全国电影院卖出的电影票共约十亿张,票房收入多达二十四亿美元,估计一九七八年的收入更会增加到二十八亿美元。美国电影发行公司在本国市场上收到的影片租金,在一九七○年代增加了一倍,现在每年达八亿六千二百万美元,而在国外市场上则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现在每年高达六亿美元。除此之外,影片发行公司还可以获得把影片租给电视网、独立电视台(与电视网没有联系的电视台)和电缆电视台的大笔租金。这方面的市场日益增大。家里装置了电缆电视机的人,每月多付十美元,就可以在家里看到刚出笼问世的新影片了。(上)
第 3 版
1. 台湾《中国时报》文章《苏俄的野心与印度洋风云》
说苏美在印度洋的竞争方兴未艾。据印度洋战略家米拉尔的看法,苏在印度洋活动的主要目标为:①寻求南疆之领土安全;②图在印度洋建立一支独立舰队,以维护联络苏东西领土交通的安全,并阻绝西方航路;③包围并压迫中国的侧腹 【本刊讯】台湾《中国时报》三月二日刊载该报记者卜大中的一篇文章,题为《苏俄的野心与印度洋风云》,摘要如下: 伊朗局势的剧变,反映出阿拉伯世界中各类形式的纷扰和冲突。这一情形,结合着列强对印度洋地区日益增加的觊觎与争夺,更加使这片回教世界笼罩在紧张与焦虑的气氛中。权力真空引俄觊觎印度洋地区,大约居住了十五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资源蕴藏非常丰富,地位重要。而它在国际政治上的特征,除了资源与地缘外,主要的是:①沿海各国没有一个或数个强权,全属发展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②此区仍是列强尚未达成“势力范围”分赃的新“肥肉”。③回教在国内政治与国家关系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因而使列强难在此区进行文化濡染。④人口结构与教育不良,政府能力不强,无法抗拒列强对此区资源的野心。但近年来,油国已能运用石油作为武器,在国际政治上谋取有利自己的态势。 自英国于一九六八年宣布退出印度洋后,此一区域立刻成为所谓“权力真空”地带。传统上,美国远离印度洋,且向有大英海军巡弋该区,美国便对印度洋不甚重视,故在英国退出时,美国一时间还未做出任何反应。但苏俄已看出在英国撤走后向印度洋发展将不会与西方任何国家发生直接冲突,于是利用政治、经济与海军的力量,开始了向该区的进军行动。 如果今后苏俄在印度洋的力量能与本土的力量泉源和补给供应联成一气,并在战时亦可确保此补给线有效的话,而同时还突破了达达尼尔海峡、东地中海的西方海权和苏伊士运河的障碍,那么苏俄在印度洋的“海事位置”就能进一步进升为海军“战略位置”。至此,苏俄就可控制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的海权了。苏俄积极扩张海权其实自沙俄时代起,俄人就极思在南方获得出海的不冻港。彼得大帝曾说:“每个统治者若只有陆军,就只有一只手,再有了海军,才有两只手。”而马汉(美国海军军官兼历史学家,曾任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院长,著有《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等书——编者注)早就认为海权是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且大部分可用和平手段来行使。因此戈尔什科夫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地球的财富和地球本身。” 苏俄这些年来迅速地扩张它的海军、商船队和渔船队,目前商船已有二千多万吨,居世界第六位,海军仅仅是海上核子潜艇战略武力方面,就有九百零九枚潜艇发射的导弹装置在八十二艘潜艇上(其中六十二艘为核子动力,美国则只有四十二艘)。渔船方面(具备监听、侦察、追踪能力),全世界二千吨以上拖网渔船共九○二艘,苏俄即占六四三艘,万吨以上共一三九艘,苏俄占一二二艘。其海权扩张之速,实令人咋舌。由于苏俄海洋能力大增,它对印度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也愈加有兴趣。马汉曾说:“谁控制了印度洋,就能控制亚洲。印度洋为七海之钥,二十世纪世界的命运亦将决定于印度洋。”怀有三项主要目标根据印度洋战略家米拉尔的看法,苏俄在印度洋的战略运用主要是基于麦金德与马汉两种理论特殊的综合,亦即主张以大内陆为地理轴心来控制周边地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并加强海权,以制有海上通路,同时掌握国外政治时机,确保海上商业优势,以为防卫屏障。由此可推论苏俄在印度洋活动的主要目标似为:①寻求南疆之领土安全。②图在印度洋建立一支独立舰队,以维护联络苏俄东西领土交通的安全,并阻绝西方航路。③包围并压迫中共的侧腹。 由于苏俄的海军被隔离在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三处,力量分散难于集结使用,故苏俄若图将这三个海域的海军集结运用势必要通过印度洋,亦即大西洋、黑海——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南中国海——太平洋的弧形无冰航路的形成,对苏俄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对付西方与中共之时。因此苏俄已与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索科特拉、布累尔港、桑给巴尔、塞舌尔、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友好关系,目的在构成一个囊括从印度安达曼之布累尔港横跨孟加拉湾,穿越印度洋到达索科特拉与亚丁之全部海域的“印度洋苏俄帝国”。 此外,一九七四年苏俄学者多尔哥波洛夫在其编著《印度洋地理》一书中也指出要利用印度洋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而控有了印度洋又可向东鼓励亚洲发展中国家组成反帝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如此太平洋亚洲与印度洋亚洲联成一气,西方便失去了它们的资源大后方。当然,像石油、橡胶、矿产及海空航线的必经地,也是苏俄与西方争夺印度洋的主因。就围堵中共而言,印度洋靠近中共腹地的导弹发射场,苏俄在该洋的舰艇导弹,可以在短时间内击中大陆西北、西南及中南部的任何基地。此外,印度洋的经纬度也是从事太空情报侦察的理想区域。企图控制回教势力苏俄在印度洋的扩张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其有利之处是目前阿拉伯国家普遍有反西方的气氛存在。美国的苏俄文化问题专家巴洪教授认为:在印度洋地区苏俄较美国有利之处为:①在中东某些知识分子心目中,认为苏俄人较美国佬诚实。②苏俄本身的多民族多宗教,对中东的纷乱自易有深刻的了解。③由于西方对中东政策的缺陷(犹疑不决、太重视金钱交易关系忽略可兰经的伦理影响等),使苏俄反而有利。而对苏俄不利的因素则有:①苏俄文化大异于中东文化。②马列主义宗教对中产阶级的文化采冷漠态度,引起中东中产阶级及教会的不满。③中东各国的知识分子传统上对来自西方和北方力量的反感。这些都是苏俄难以推广影响力的原因。 目前美苏双方因核子吓阻不致轻启战端,但在印度洋的竞争却方兴未艾。美国战略系根据斯派克曼教授的海洋理论,喜在海上建立基地以控扼陆上敌人而避免深入大陆。因此美国已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岛建有大机场及海军基地,用以对抗苏俄势力。苏俄则喜在陆地上找寻立足点以供扩张。再配以海军的“平衡”与“阻绝”的战略来威胁西方航路。据估计,美国进口石油总额的四分之一,天然橡胶与锡的百分之八十,须经印度洋。西欧三分之二与日本五分之四的石油输入也经印度洋。再根据“伦敦战略研究所”的调查称,每天约有二百艘油轮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驶往日本及西欧,此航线一旦受到“阻绝”,将对日本及西方形成致命的打击。 苏俄海军的出没于印度洋已构成了西方的隐忧。好在由于苏俄海洋经验不足,苏俄在印度洋的海军亦有遭来自马六甲、苏伊士、澳洲及南非的西方舰队反封锁的危险,因此若战争于此时爆发,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是如果苏俄的海上“三波系统”结构完成,而西方尚无相应的措施,则面对苏俄由守势到攻势的海军,将是难以匹敌的。而所谓三波系统,是指第一波为载导弹的轰炸机先行攻击敌方海军,第二波复以潜艇打击之,第三波则以导弹巡洋舰及驱逐舰歼灭之。重视世界心脏地带近年来,印度洋国家已深深了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痛苦。一九七○年九月在“第三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上,通过了“印度洋和平区”的决议,并于次年经联合国通过,但是美苏却在投票中弃权,使此区成为和平区的期望,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因此还有待印度洋国家自己的觉悟与图强。诚如美国海军学院教授罗可·佩恩所言,“印度洋是最新的世界心脏地带”。鉴于苏俄扩张日甚,美国应即加强其执行力量的“意志”,来维护西方国家的安全,并妥善地改变对回教世界的政策,使能博得反西化的新兴回教民族主义者的好感。毕竟,美国所缺的不是力量,而是“意志”和“善意”啊!
2. 港报文章《杀人的镉》
说一个日本少女在自杀一年之后经过检验查明凶手是镉,因此保护环境是应注意的大问题 【本刊讯】香港《镜报》三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杀人的镉》,摘转如下: 在一九六九年八月一位名叫中村高子的日本年青女工自杀了!她是一间锌提炼厂的女工。最初人们把它当作是普通的自杀事件,于是在埋葬之后,也把她忘掉了。在日本,每年自杀的人不少,又有谁会太注重这么一个普通女工的死亡呢? 可是当地的警官却怀疑她并不是自杀,因为有一些迹象表明这位少女是中毒死亡。一年之后,棺材重新打开,尸体被病理学家检验。 凶手终于找到了!你知道杀死她的凶手是谁吗?是镉!原来在她的肾脏里聚集了22,400ppm的镉,她是中了镉毒,她的骨头变得非常脆,即使她轻微地咳嗽一下,她的胸骨也会受到震动而碎裂。她由于受不了长期痛苦的折磨,结果自杀了! 镉是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在自然界里常和锌矿在一起。但它的藏量是比锌少,锌在矿石中藏量比镉多二百倍。在提炼锌时,镉通常在灰渣里出现,所以它是提炼锌的副产品。 世界出产镉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秘鲁、塔斯曼尼亚及一些非洲国家。 这金属是一八一七年斯特罗梅耶在锌的碳化物样本中发现的。纯镉是很难找到,通常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现,这些化合物及溶液是剧毒的。因此一些用镉处理过的金属盘不能用来装食物或放在电炉里烤肉。人们吃喝含有镉的东西之后,这些金属就会聚集在人体内的肝、肾、心脏,结果人的血压会增高、会哮喘。正在发育的青少年会停止增高,肝、肾的功能受到损坏,神经痛的现象会产生。 日本由于工业高度发展,受到镉污染的公害病成为世界最多。早在一九五○年时,日本政府对镉中毒现象还不怎么重视。后来一位在乡下工作的医生发现,他医治的三百五十个中镉毒的人,在短时间就有一百一十九人死亡,于是他写信呼吁政府注意这个问题。一九七○年,公众要政府通过反公害的法律。可是在工业界的压力下,该法律无法通过。 日本中部的谷仓地带的神奈川,自从在它的上游歧埠县开设了「三井金属矿业」之后,矿场含有大量镉的废水流进河流,农民则用这些水来灌溉庄稼,稻米就含有高量的镉化合物。饮食这河的水及鱼,人的身体逐渐累积了大量的镉毒。 在这里,出现过轰动全国的「痛痛病」。得这种病的人,手、脚、腰会疼痛,逐渐身体各部位的神经痛加剧,全身骨痛,行路感到困难,然后出现了骨软化、弯曲、萎缩、骨折的现象。 患这种病而死亡的人,骨裂折现象很严重,有些多到七十二处。身体的萎缩现象非常惊人,竟缩到三十二公分! 这种现象并不是孤立地在日本发生。一九七二年,英国南达利的铅矿工厂工人的孩子,血液中的铅及镉含量很高,这说明孩子们接触了从工厂回来的爸爸,于是受到了污染。同时这也意味着,工人平日都工作在剧毒的环境里。 一个国家,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受污染的机会就更大。因此,保护环境,照顾人民的生活安全,是政府应注意的大问题。
第 4 版
1. 香港《七十年代》月刊刊登小船义男的访华文章:《中国宾馆闻见录》(二)
有个在东京外语大学中国文学专业毕业的同事,中文讲得不错。这回他是第一次到中国,想当然地把日本的习惯带到了中国,打电话时也先来个问好。不巧,事情正好出在这上面。有一天早上他想打个长途电话,刚接上总机,他就先说了句“早上好!”不知是他的中文发音人家听不清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女电话员马上一声吼叫:“干什么?”这一喊可把我的这个同事吓了一大跳,他迅速挂上电话忙问:“我说错了吗?”“我不能问好吗?”“中国人不说早上好吗?”……看他那个又吃惊又伤心的样子,谁都会觉得可怜而又无言以对。 我还听到过同样的故事,在沈阳,有一个日本客人去买东西,进了商店,先跟柜台旁边站着的女服务员说了一声:“你好,晚上好!”那女服务员听懂了,但却把眼一瞪,厉声问道:“想干什么!?”这一责问,把这个日本客人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看见她那副凶样子,解释也不是,只好扭头拔腿就跑。 老实说,在一般日本人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而又有高度文化和修养的伟大民族,而且日本文化也始于中国文化,因此日本人对中国人总是自然地怀着一种敬意和仰慕的心情,按现代俗话来说,就是一种友好和友谊的感情,对于这种感情,双方只有精心维护、巩固、加深和发展的义务,而绝没有丝毫损伤它的权利!所以应该告诉大家,特别是会接触到外国旅客的各种服务行业,日本人是很讲礼节懂礼貌的民族,他们当然希望他们的真心诚意也会获得同样的真心相待。“请勿打扰”过去,在中国住饭店,饭店的服务员有个坏习惯,就是特别喜欢时不时的到你的房间去,当然他们总是借着本职上的方便 ——多少有点事而自由进出,比如最多的是送开水,那时,不管你是否已发出请求,或者不管你是否许可,他们总是“冬冬”两声就推门而入,有时甚至是不声不响地悄悄进来了。谁都知道,这种“好事”并没有多少好报,原因是客人要休息,你随便进进出出必然影响休息。有必要的话,客人自然会招呼。 这回去中国,上述的现象不能说已完全消失,但比以前毕竟少得多了。可是中国饭店每层楼配备有相当多的男服务员,这一点和过去完全一样。每一层楼配备那么多的服务员到底有没有必要,我不知道,但是日本的饭店无论哪一层客房,都没有特定坐柜台的服务员。而他们的饭店一样办得很出色,管理得有条不紊。 这次住北京饭店,发现了有“请勿打扰”的中、英文牌子,可以让你随意挂在门外的门把手上,这和外国的饭店一样。只是,在中国只有北京饭店才有这种为旅客着想的牌子。希望中国各地的所有饭店也向北京饭店看齐,赶快准备受旅客欢迎的“请勿打扰”的牌子。 另外,尽管中国的社会治安很好,但是住房应该要有锁,这就更有安全感,象北京饭店和其它别的饭店一样,但是天津饭店和上海的锦江饭店就没有锁的。上海的饭店一层楼一把万能匙,服务员拿在手里,他们为方便起见,所以总不锁。天津饭店则里里外外都不能上锁,晚上睡觉,非得拉几把椅子堵上,否则不能入眠。为什么不能给装上锁呢?为什么要给出门在外的旅客增加精神上的负担呢?是不是对旅客不相信,或是便于随时突袭检查?你说你的社会治安非常好,可是人家有顾虑,按常规装上锁配上钥匙,问题就全解决了。凭窗的自由和友谊凡是有过旅行经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出门在外,总不如在自己家中舒服自在。因此国外一般所谓一流的饭店或好的饭店,他们的经营者就能紧紧地抓住旅客的这种心理,首先在服务态度和服务措施上动脑筋,以便尽可能地减少旅客的不适之感。 中国的饭店在这方面可以说已稍有注意,但还是有相当的距离。比如上海有一个大饭店,饭厅很讲究,不失为第一流的气派,而且从饭厅里还可以居高临下,远眺上海街景和茫茫的黄浦江。旅客们总是喜欢临窗而席,以便就餐之时还可欣赏上海美景。这种心情,饭店的服务员想必是明白的,特别是对新来的旅客,更应该主动上前引导和介绍(在外国的饭店,这是服务员的一项服务常识)。但与我们所想的完全相反,他们还没等我们站定,就指示我们离窗隔着两桌的地方坐下来。同伴们虽然没说什么,但都时不时地向窗口张望,并等待着紧邻两桌的“幸运儿”的到来。想看看他们到底是谁?但到我们吃完饭离开时,两张邻桌的“幸运儿”始终没有出现,倒是服务员们三三两两不时到那儿一坐,望街休息一会,也许那是专为他们留下的吧! 第二天,我们学聪明了一点,还没等服务员下达指示就走到窗前坐下,真是视野开阔又凉快,看看远处的街景和工厂,又有微风轻轻吹来,对没有冷气设备的饭厅来说,实在是上好的享受,这一顿饭吃来胃口自然好,话题一多,心情也舒畅起来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从第三顿饭开始,不管你同不同意,服务员早用一块纸皮牌子,写上我们的姓氏,把我们“钉”死在只能看到窗外一小块天空的角落里的一张饭桌上。这一下想换换地方也不成了,其他的外国旅客看来也和我们差不多,都被“钉”死在固定的地方。我们又不会跳楼,为什么不让靠窗入座呢?(二)
2. 西德《明报》画刊文章:《陈旧的装备,众多的士兵》
【本刊讯】西德 《明星》画刊三月八日刊载一篇文章,题为《陈旧的装备,众多的士兵》,副题为《德国军事专家霍斯特·京斯特·托尔迈因访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文译载如下: 在革命前的中国,军人没有好名声。自毛以来才改变了这种状况。拥有四百三十万之众的“人民解放军”,今天是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之一。虽然兵役法规定年满十八岁的男人和妇女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但是九亿中国人中的百分之四十九都在二十岁以下,从十八岁到二十岁的青年人中,每种同年龄的人中都有六百万至八百万适合于服兵役的人。如果把他们都征服三年兵役,这就是说至少有一千八百万中国人在当兵——而且指挥人员还不算在内。但是兵营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因此人民解放军实际上是一支纯粹的志愿军,它可以从大量的应征者中挑选最优秀的人。人民解放军没有军阶,只有“战士”和“军官”。 使我感到惊讶的是特别严格的武器训练:对武器的运用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罕见的巧妙办法排除装填弹药故障。战术演习是十分机械的。在我看来,中国的士兵缺乏参加思考问题和独立行动的训练。 单兵随机应变的才能(这种才能大受鼓励)却是使人吃惊的。我在一个修理连里看到,撞针怎样淬火,又怎样把它作击发器安装在卡拉什尼科夫式自动步枪上。 武器装备实在是太陈旧了。我参观过第三师炮兵团的一次射击训练。由七个人操纵着(陈旧的苏制)一百二十二毫米野战榴弹炮,进入发射阵地就用了一分到一分半钟的时间。但炮手很少进行实弹射击:为的是不磨损炮膛。五十七毫米的高射炮列(有雷达操纵)虽然只用了一分半钟就进入了阵地,但敷设连接八门炮的雷达和操纵仪器的电缆则用了十分钟时间。此外炮兵连还不能跟随在战场上作战的坦克部队去保护它免遭空袭。 火箭炮——十二个管,口径一百零七毫米 ——十分落后,在战后的苏联武器中根本就不再有这种武器。在反坦克武器方面,第三师的炮兵团拥有一个装备八十五毫米反坦克炮营,这些反坦克炮必须由牵引车拖入阵地——要用来对付现代化的快速坦克实在是太少而又太不够灵活了。 中国的标准坦克T—59(是早已过时的苏联T—54坦克的仿制品)速度太慢,并且不能够象所有的现代化坦克那样在行进中射击。步兵没有装甲车。少数几个师配备有少量装甲运兵车。 训练的重点仍是拚刺刀的近战。重点放在夜战和在坏天气情况下的作战。用载重汽车运送步兵。 与越南军队不同的是,中国部队还十分缺乏战斗经验:朝鲜战争时的老兵现在都已年过四十,并且都担任较高的指挥职务。但是人民解放军的士气却是很高的。他们——归功于长期的思想灌输——深信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据我观察,没有把越南人当作假想之敌,而完全把“北极熊”当作想象中的敌人。同时 ——至少在我也经历过的政治课中——又是把苏联人民和苏联领导仔细地区分开来的。讲课的排长教给他的战士瓦解入侵者士气的诀窍。要他们“优待俘虏、照顾伤兵和不许掏俘虏们的腰包。要教育敌兵,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为非正义的事业在作战,因为他们被自己的政府蒙蔽了。可以把由于相信我们的事业而转变过来的敌兵吸收到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中来”。 在我看来,从训练方面来看,至少是人民解放军的步兵更适于进行丛林战,而不是适于打现代化战争——单是由于缺少武器这一点,就迫使它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打伏击战。 除了人民解放军之外,还有西方几乎不知道的“生产建设兵团”,这就是定居在边境省份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其成员在新建立的军垦区和城市里从事非军事职业,但是仍同过去一样按军事编制,并且是作好迅速应征准备的。在新疆驻有三百万名这种预备役军人。此外还有“民兵”,人们把它设想为游击队,有基干民兵,凡二十五岁到四十五岁的人当中愿意干的,都可以当基干民兵。总共算起来,中国在必要时可以把一亿多武装人员投入一场战争。换句话说:每两个苏联公民就要对付一个中国军人。
3. 西德《世界报》报道:《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开放过》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三月十四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开放过》,全文译载如下: 发展中国,使之现代化,已成为能吸引所有力量的主要目标。在最近几个月里,完全放弃了自给自足的政策,代之以在经济上大大向西方世界工业国开放的政策。 德国驻北京大使魏克德就这样说。魏克德就杜塞尔多夫工商会所签订的一系列协定问题,向二百名听众作了题为《变化着的中国同我们的关系》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自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方针完全改变了。虽然目前的发展水平还很低。据世界银行一九七六年估计,在这个有八亿三千六百万人口的国家,社会总产值约达三千四百五十亿美元。但迄今农业方面的生产能力毕竟够满足人们吃饭的要求。工业方面也令人吃惊地从一九七六年因政治原因而受到的挫折中迅速恢复过来。 在最近几年里,在交通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这个国家大部分地区——该国面积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约有四十个联邦共和国那么大——仍象以前一样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这个国家有大量的煤和石油资源,还有锑和钨矿,也有铁矿、锡、铝、锌、氧化铝和菱镁矿。魏克德大使说,进一步发展和加强联邦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前提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