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03-25
第 1 版
1. 美报文章《巴尔干地区再度掀起风波》
说巴尔干国家领导人极力维持的三十年稳定局面可能行将结束;罗、南、保、阿四国相互之间或同苏联愈来愈不和,使得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大国的角逐再度兴起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三月十八日刊登迈克尔·多布斯发自贝尔格莱德的一篇文章,题为《民族不和、大国角逐在巴尔干地区再度掀起风波》,摘译如下: 巴尔干地区正蹈历史之复辙,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这样说虽然为时尚早,但新一代的而今已经年迈的共产党领导人极力维持的三十年稳定局面可能行将结束。 由于巴尔干地区的四个共产党国家相互之间或同苏联愈来愈不和,使得巴尔干地区爆发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富于爆炸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大国的角逐再度兴起。 与此同时,巴尔干地区的共产党人都在忙于向南边的邻国、资本主义的希腊献情求爱。 这些国家注意同北约成员国希腊改善关系反映了过去一年中巴尔干地区所暴露出来的多种神经紧张的情况。罗马尼亚在外交政策问题上多次同苏联发生分歧;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之间的旧仇宿怨再度爆发了出来,而阿尔巴尼亚则无可挽回地结束了它同中国的十七年的联盟。 这里的外国分析家认为目前巴尔干地区出现的某些风波是由于中国领导人华国锋主席去年八月对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访问。此次访问激起了莫斯科的激烈批评,莫斯科指责中国人插手它自己的势力范围。 目前每一个巴尔干国家的统治者都在玩弄某种折衷手腕,既发泄民族主义情绪,又顺从在这个地区起支配作用的大国苏联。 保加利亚的民族利益同它对莫斯科的矢志不渝的忠诚是一致的。保加利亚九百万斯拉夫居民对母国俄国的热爱被官方描绘成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这种永恒的热爱能维持多久是一个问题,但现在它对这对伙伴都是有益的。 在齐奥塞斯库的领导下,罗马尼亚继续谋求对莫斯科保持更大程度的独立性,同时它也认识到,从政治上和军事上讲,它独立于苏联集团之外是没有前途的。 苏联对于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一而再的违抗姿态,尤其是他公开拒绝同其他华约成员国一道增加军费一事所作的相当温和的反应使一些观察家感到惊讶。一种解释是说罗马尼亚同苏联有着八百三十英里的共同边界。这条边界实际上是没有防御的。一旦发生苏联带头的入侵,用旧式苏联坦克和战斗机装备起来的罗马尼亚军队是无法予以抵抗的。 克里姆林宫采取宽容态度的另一个原因是,同一九六八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一样,不能说社会主义在罗马尼亚受到威胁。 铁托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天才在于利用内部的压力来对付外部的压力,利用他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唯一还活着的缔造者的威望。由于一九四八年他顶了斯大林,他在南斯拉夫国内大得人心,这有助于树立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团结统一的国家的形象。苏联进行干涉的可能性仍然是促使南斯拉夫团结的强烈的刺激因素。 若在领导艺术不如铁托高明的接班人的手里,同样的政策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当南斯拉夫官员们认为同苏联保持良好关系符合他们国家的最高利益时,他们算是说了心里话。这一点说明了为什么铁托必定迟早要同莫斯科解决目前的争吵而重归于好,即使贝尔格莱德怀疑克里姆林宫仍然试图颠覆不结盟运动。 看来完全自行其是、不在乎苏联压力的巴尔干的唯一共产党国家是阿尔巴尼亚。在战略位置上,它像一个楔子在亚得里亚海的出口处插在南斯拉夫和希腊之间。 然而奉行这种独立所付出的代价是阿尔巴尼亚二百五十万公民几乎全然陷入孤立境地。霍查显然觉得,他的堡垒一旦受到外部影响,就会迅速垮掉。在阿尔巴尼亚动荡的历史中,它有时严格奉行独立的方针,有时则依赖一个外国。两种现象轮番出现。 巴尔干四个共产党国家的领导人掌权的时间一共有一百零九年,平均每人二十七年多。 他们得以继续掌权而未下台是由于他们对苏联既顺从又违抗。他们在一个以局势不稳而声名不佳的地区各自建立了至少从表面看来是团结的社会。然而,这几个国家都没有解决接班的问题。这四位领导人过于卓越超群,乃至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的去世或被撤换都可能造成难于填补的危险的权力真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巴尔干这几位共产党领导人成功地保持自己的权力这一点将会对这个地区未来的稳定带来最大的威胁。
2. 伊朗政府下令阿富汗使馆一秘离开伊朗
【合众国际社德黑兰三月二十二日电】伊朗政府已命令,阿富汗的外交使团的负责人在四十八小时以内离开伊朗,这显然是对喀布尔驱逐一名伊朗领事一事的报复。 德黑兰电台今天广播的一项政府公报说,在这个公报所谓的阿富汗政府作出的“仓促而又不合乎逻辑”的决定之后,阿富汗驻德黑兰大使馆的一等秘书阿尤比已被要求离开伊朗。
3. 塔斯社从越南海防报道:苏一百五十多名“志愿人员”到海防
【塔斯社海防三月二十一日电】题:兄弟般的援助 “奥丽加·安德罗夫斯卡娅号”内燃机船已抵达这里,它给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送来了苏联志愿码头工作者队伍。 其成员有一百五十多名技术熟练的港口工作人员、工程师和专家。他们来到越南是为了帮助他们兄弟国家的同行把海防港的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 在向越南提供的海运货物中几乎有三分之二是经过海防这个港口的。坚固的海上友谊之桥从这里开始,它把社会主义越南同许多国家联在一起。在美国侵略的年代,在和平的创造性的建设时期以及现在,当英雄的越南反击中国统治集团所发动的罪恶侵略的时候,苏联船只都定期地给斗争中的越南人民运送货物。
4. 贝京抵达纽约
【合众国际社纽约三月二十三日电】以色列总理贝京今天抵达美国,以便签署以色列和一个阿拉伯国家之间所达成的第一个条约,他警告说,如果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首脑阿拉法特试图破坏这个条约的话,那将「自找苦吃」。 贝京是乘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飞机从伦敦到达这里的,他对卡特总统为达成这项条约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这位以色列总理将在纽约一直逗留到星期日(三月二十五日)。 他说,这项条约将于星期一(三月二十六日)签订,在这之后可能在耶路撒冷和开罗举行签字仪式,「但这种签字仪式主要是象征性的」。
5.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早日举行中越会谈是无望 的》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三月二十三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发回的消息,题目是《早日举行中越会谈是无望的》,摘译如下: 二十二日夜的北京广播单方面公布了李先念副总理同越南总理范文同于一九七七年六月十日在北京举行会谈的内容,回溯到当时,强调了中越边界争端的责任在越南方面。本月十六日宣布中国撤军完毕以后,由于双方相互责难对方没有诚意,两国之间边界会谈依然尚未找到开始进行的线索。由于两国之间相互不信任日益加深,所以,早日举行会谈已变得毫无希望。 这一会谈的内容,是作为中国方面的备忘录于二十三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公布的。在这一备忘录中,李先念副总理谴责越南从一九七五年全国解放前后就开始采取反华的态度,透露出从那时起两国之间在边界线、两国间铁路、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领有权、东京湾领海以及旅居越南的华侨问题等方面已处于严峻的对立之中。 据认为,中国方面打破通常的外交惯例采取这种行动,显示了中国对越南在开始举行边界会谈问题上的态度是极不信任的。另一方面,越南也表示对中国宣布撤军完毕抱有疑虑。有人认为甚至连实现会谈一事也变得靠不住了。
6. 马修斯报道《河内加强了越中边界上的防卫力量》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三月二十三日刊登该报记者马修斯发自香港的一则报道,题为《河内加强了越中边界上的防卫力量》,摘译如下: 越南向中国边界地区派遣了二万到五万军人以加强防卫,但是这里的分析家说,还没有迹象表明越南准备大举进攻中国。分析家说,在边界中国一侧,在中国入侵越南期间供运输军事装备使用的铁路线最近恢复了正常使用,但是,大批中国军队仍然呆在边界上。 这里的分析家证实了下述消息:越南正在积极修建几个防御工事,其中包括中国人所指责的“数万名越南军民……在同中国交界的谅山省修建防御工事”。 一位分析家说,“我认为越南人已受到了教训,即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如果受到挑衅将给予还击,所以他们下次需要准备得好一些。”他没有排除越南对中国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但是又说,迄今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准备发动进攻,并认为越南人可能希望避免惹起中国再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分析家们说,越南人似乎已从柬埔寨、老挝和南越调出大约六个师,这显然是为了加强边境的力量,虽然很难确定到底已把多少军队调到作战地带。人们看到许多军队开往边界上的越南一侧,而在中国一侧,除了为数不多的一些部队返回这个地区的省会时受到了隆重欢迎之外,看来没有从边境上调走大批部队。 分析家们说,苏联又向越南提供了军事装备,其中包括米格—21飞机和防空导弹。
第 2 版
1. 国际交流署报道:《霍尔布鲁克否认改变了东亚政策》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三月二十二日电】题:霍尔布鲁克否认改变了东亚政策 一位国务院官员在国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上说,把冲突局限在共产党国家间的新的“隔离战略并不是我们的官方政策的一部分”。 《纽约时报》上周刊登一则消息说,正在制订这样的一项政策。助理国务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就是在三月二十二日当记者问及这个问题时讲上述这番话的。他是在众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外交小组委员会上讲话的。 霍尔布鲁克回顾说,三月一日他已向参院外交委员会详细介绍了美国的亚洲政策,并且他说这种介绍仍然有效。 他在回答一位国会议员的问题时又说,美国关于霸权的立场是明确的:“我们反对任何外来力量对那个地区的控制,而且确实这样做了。” 这位美国官员前几天刚访问日本和南朝鲜回国。他说,今后几个月对美日关系将是特别重要的。 他说,就安全意义来说,美国和日本今天的共同目标比过去二十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多。“在经济和贸易方面是存在着紧张关系的。但是不能设想,我们可以不把我们的亚洲政策建立在日美强有力的关系的基础之上,而建立在别的什么上。” 霍尔布鲁克在回答其他问题时说,美国现在不支持而且将来也不会支持柬埔寨的波尔布特政权。然而,他指出,该政权拖住了“大量的”越南军队。霍尔布鲁克在谈到他的南朝鲜之行时说,他认为南北朝鲜会谈不会早日取得成果。
2. 西德一新闻社报道:《在华沙条约国首脑会议上发生严重分歧》
【本刊讯】西德施普林格国内新闻社一月二十七日播发一篇报道,题目是《苏联想把华沙条约组织扩大到亚洲吗?》,副题是《在华沙条约国首脑会议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全文译载如下: 苏联和它的在华沙条约组织中结盟的欧洲盟友之间的矛盾,显然比迄今西方所设想的还要深刻得多。根据现在才从外交界人士中透露的消息,罗马尼亚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三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最近一次会议上以退出该联盟来进行威胁,如果苏联坚持其要把与中国接壤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越南也接纳到该军事条约组织中去的观点的话。 外交界人士还进一步透露,在这次“爆炸性的会议”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曾出来进行调解。它们强调自己同克里姆林宫的愿望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时提出了它们的理由,它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反正是越来越密切。鉴于这种情况,所以必须考虑,对共同事业来说是否罗马尼亚退出华约组织的弊多,而华约接纳两个新的亚洲成员国则利少,因为华约与这两个国家又有了最紧密的关系。这个观点终于胜利了。 迄今,只有一个国家,即阿尔巴尼亚,在一九六八年苏联人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声明退出这个由莫斯科领导的联盟。裂痕正在不断加深 事实上,苏联和罗马尼亚之间激烈的矛盾还在这次历时两天的东方首脑会议结束之前就由于布加勒斯特拒绝签署一项反华决议而变得很明显了。然后,罗马尼亚党和国家的首脑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在他从苏联首都返回后又公开声明,苏联人所希望的更高的军备负担实际上是不必要的,他的国家将不承受这些军备负担。而对克里姆林宫打算把迄今只局限在欧洲的军事联盟扩展到亚洲的企图,齐奥塞斯库则只字未提。 蒙古的面积有联邦共和国的六倍那么大,但只有一百六十万人口,迄今它已作为观察员参加华沙条约组织的会议。苏联在这个伸入到中国里面去的国家里至少部署了三个师——相对来说,比部署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苏联部队还要多一些。自一九六二年以来,蒙古已经成为经互会这个东方经济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而越南则在一九七八年六月才是该组织的正式成员国。 罗马尼亚和由莫斯科控制的欧洲国家之间深刻的裂痕还可以从下面这些问题上看出来,例如在一月二十六日,东柏林的宣传工具根本就没有提齐奥塞斯库诞辰六十一周年这件事。德国统一社会党的机关报《新德意志报》也没有报道关于苏联驻布加勒斯特大使瓦西利·德罗兹坚科向齐奥塞斯库递交克里姆林宫首脑勃列日涅夫的——通常外交礼仪的——贺电的消息。 去年,东柏林的宣传工具还大量地报道有关这位罗马尼亚国家元首诞辰的消息。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首脑甚至曾授予他“卡尔·马克思勋章”。
3. 卡特邀请大平正芳五月二日访美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三月二十三日电】白宫今天宣布说,卡特总统已邀请日本首相太平正芳于五月二日访问美国,以讨论两国关系和其他国际问题。
4. 美刊报道《到外边吃饭:一种不受经济衰退影响的活动》
【本刊讯】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二月十九日一期以《到外边吃饭:一种不受经济衰退影响的活动》为题报道: (原文提要:从出售牛排的小摊到漂亮的饭馆,餐馆营业繁荣昌盛,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有:家庭人口减少了,参加工作的家庭主妇在不断增加和在家用餐的费用增加了。) 担心经济衰退是许多美国人感到苦恼的事情,但是对那些经营饭馆和快餐摊的人来说,一九七九年是具有光明前景的一年。 在最好一年过去之后,这一行业再次预言将会获得巨大的利润,并且正在制订雄心勃勃的扩充经济的计划。 它感到乐观的原因是美国社会中发生的重大变化: ·双职工家庭有了迅速的增加,已婚妇女现在在外面工作的大约为百分之五十。 ·在过去十年期间单身家庭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许多单身汉喜欢去外面吃饭而不愿在家做饭。 ·家庭的人数减少了,这样就可以拿出更多的收入到饭馆去吃饭。 ·在家做饭的费用在不断上升,这种情况使得去外面吃饭更具有吸引力。 在过去一年中,家用食品价格的上涨超过了在饭馆吃饭的费用的上涨。 在饭馆业中挣钱最多的是快餐食品摊。饭馆总销售量一九七八年增长了百分之十四,这一成绩使他们想在今年再扩大营业。 几乎所有的快餐饭馆都在扩大它们的菜单。 这些变化中的很多变化都是为了同受欢迎的家庭式饭馆进行竞争而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这些受欢迎的家庭式饭馆提供了品种较多的膳食,价格在四美元到六美元之间。 对厨师的需求量是那么大,以致设在纽约海德公园的美国烹饪学院的毕业生,平均每个人有五处地方聘请,这所烹饪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厨师学校。
5. 《东京新闻》报道《在美国快餐业呈现盛况》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一月十四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大江立夫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在美国快餐业呈现盛况》,摘译如下: 在景气衰退的“黄色信号灯”隐约可见的美国,现在开始受欢迎的是快餐业。据美国商务部最近发表的统计说,在全美国现在以三百一十五个商业联号为主,出售汉堡牛肉饼、油炸小鸡、炸鱼、意大利大众面包的商店达六万家,一九七八年的总销售额不低于二百亿美元,全美国西餐馆的销售额是一千亿美元左右,所以占百分之二十。一个人每月平均吃九次据总部设在纽约的全美新闻广告协会调查,美国市民平均一个月内要到快餐店用餐九次。据计算,十二岁以上的市民中有百分之九十三的人,半年内起码要吃一次快餐。 盖洛普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是,去年全美国不在家中就餐的人,平均每天四千五百七十二万八千人。其中用快餐的人占百分之二十八。早饭在外面就餐的人当中有百分之二十四、午饭有百分之二十五、晚饭有百分之十八的人,是靠快餐填饱肚皮的。 这些招徕顾客的简易餐馆有着共同的营业方针,即:(1)重点突出一种商品;(2)让男女老少的普通菜谱有所变化;(3)合适的价钱(据盖洛普研究所调查,平均每人用于快餐的开销是,午饭一美元九十一美分,夜餐也要一美元九十九美分);(4)饮食以外还提供零食(如苹果点心等);(5)参加大型的商号联盟等。 另外,全美新闻广告协会去年进行的调查表明,消费者一方对快餐也是持好感的。对于为什么利用快餐这个问题的答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位的原因是:简便省时;其次,饭店清洁卫生;第三,味道香甜可口;第四,价钱适宜。劳动妇女的增加也是一个原因有人指出,比上述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状态所发生的变化,维持着快餐业的兴隆全盛。 据编辑部调查研究报告(情报服务机关)说,劳动妇女的人数增加是个大的原因。在美国的劳动人口中,妇女占的比率,去年九月达到百分之四十点九。希望就业的妇女也将增加,这样一来,在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就会超过男性。大部分劳动妇女下班回到家里以后,都不乐意到厨房去作饭。单身的不必说了,就是成了家的妇女也拖儿带女和丈夫一起到外面去用餐。这种事例已经增加。被酷爱快餐的孩子所诱惑小孩是迷于快餐馆的顾客,父母亲被小孩拉到快餐馆的事例也是常见的。在美国的电视广告中,以熟悉的麦克唐纳为主,对孩子进行的快餐宣传节目是极为显眼的。 许多快餐馆还采取每天向过生日的孩子提供点心的经商方法。这种招待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强求父母到快餐商店去。企业界的如意算盘是,到这些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固定顾客的人数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加。 不过,快餐仅仅是简便而又价格低廉,在营养方面,确实还有欠妥之处。
6. 要求对劫持行动采取控制措施
【合众国际社阿姆斯特丹三月二十日电】国际民航驾驶员协会联合会今天同意:如果不采取对付劫持行动的完备控制措施,任何客机不得从机场起飞。该联合会的一名发言人说,在来自五十个国家的二百五十名驾驶员出席的六天大会会议结束时,驾驶员们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在各起飞点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他说,这项决议要求在所有机场(包括主要为国内航线服务的机场)对飞机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控制。
第 3 版
1. 英刊文章《亚洲的政治危机视柬局势而定》
说越军十五个师被陷在柬,这对越是极大的消耗;柬军游击战术十分成功,越南人看来没有力量呆下去 【本刊讯】英国《新政治家》周刊三月十六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亚洲的政治危机视柬埔寨局势而定》,摘译如下: 由于报界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斗争,柬埔寨局势同吸引人们主要注意的这场战争相比处于次要地位。但是越南进攻柬埔寨是中国进攻越南的催化剂,越柬战争的结果对中越战争的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显然,早在去年夏天,越南人就决心推翻红色高棉政权。红色高棉对于这次入侵是作好充分准备的。好几个月以来,红色高棉“集团”就把供应物资转移到丛林和山区的隐藏所里。一九七五年四月他们正是从这些地方出来的。当越南人抵金边时,金边什么供应品都没有。越南入侵者发现,他们不仅需要为他们自己进口粮食,而且还得为他们所控制的这部分柬埔寨人民进口粮食。越南人在匆忙占领金边时,不可避免地绕过了一些红色高棉阵地。他们的交通线马上受到猛烈袭击。看来,这种袭击一直继续到现在。没有人知道这儿现在究竟有多少红色高棉部队。曼谷人士估计是一万五千至六万人不等。但是,自今年一月以来,越南军队约有十五个师(十五万人)被陷在柬埔寨,这对越南的武装力量和虚弱的经济都是极大的消耗。 香港和曼谷的外交家说,红色高棉游击队的战术一直是十分成功的,还说在有些地方,他们还能使用装甲车和重炮。据说,他们经常袭击金边的波成东机场,缴获补给物资。但是,他们取得的成绩有些被夸大了。泰国人不希望看到越南人在他们的东部边界站住脚跟。有些美国官员对于越南人最终“遭到痛打”的情况感到一定程度的高兴。 在越南人同他们的为数不多的高棉合作者韩桑林的部队逼近一个村庄时,红色高棉通常就不战而走。 但是,越南人看来没有力量呆下去。他们几乎总是占领一些村庄后不久就撤走,有时因紧急集合而把收音机丢下。在他们走后,红色高棉就回到村里,从他们离开时留下的密探那里了解所发生的事情。 从长远来看,柬埔寨傀儡——不管是韩桑林还是其他人——大概不会总是跟着越南的调子跳舞。
2. 法新社报道:老挝军队准备同柬伪军联合作战
说柬伪军有五千到六千人,编成约十五个营,得到越南军队的支持 【法新社曼谷三月十九日电】老挝军方电台今天说,老挝正在加强其在老中边界上的军队,并且准备同(亲越南的)柬埔寨军队展开联合军事行动,同老柬边界地区的被赶下台的红色高棉政权的军队作战。 消息灵通人士说,老挝人民解放军有五万人,有约六万越南人支援。 这里的外国军事观察家说,老挝北部边界上不存在中国的威胁,虽然有几千名起源于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的高山瑶族人已经拿起武器同万象政府展开了斗争。 消息灵通人士说,自上个月以来,巴特寮部队一直参加对红色高棉游击队的作战。 这家电台说:“老挝武装部队必须加强同越南和柬埔寨武装部队的战斗团结。尤其是在老柬边界上,我们的武装部队必须同柬埔寨武装部队进行合作,赶走和消灭隐藏在这个地区的反动派。” 与此同时,柬埔寨新政权的柬新社今天报道,正在征集男青年入伍,以“扫除红色高棉军队的残余”。 消息灵通人士说,柬埔寨军队有五千到六千人,编成了约十五个营,这支军队得到越南大约十二个师的军队——总人数为十万人——的支持。 据可靠人士说,最近,越南的两个师从磅逊港乘苏联的船调到了越南的海防和岘港。
3. 苏发努冯同韩桑林签署联合声明后离金边
【越通社河内三月二十三日电】据柬新社报道,以苏发努冯主席为首的老挝高级代表团结束了对柬埔寨的三天访问,于昨天离开金边。 【越通社河内三月二十三日电】据柬新社报道,韩桑林主席代表柬埔寨革命委员会和苏发努冯主席代表老挝政府于三月二十二日在金边就老挝高级代表团访问柬埔寨签署了联合声明。此外,双方还签订了经济、文化、教育和技术合作协定。
4. 江萨在莫斯科记者招待会上讲话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三月二十三日电】泰国总理江萨今天重申泰国在东南亚冲突中保持中立,他否认柬埔寨提出的中国通过泰国领土向波尔布特政权的游击队提供物资的说法。 他说,拟议中的结束中国和越南冲突的会谈显然有良好的前景,但是他又说,这将取决于双方为会谈提出的条件。 江萨二十一日抵达莫斯科进行会谈,他呼吁各有关国家促进印度支那的和平。他说,苏联和中国在这方面都能起建设性的作用。 他要求在这个地区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和中立的地区。 江萨说,“泰国和其他东盟国家一起坚持中立的原则。” “我们希望保持世界上这个地区的和平和中立。我们认为我们不应当偏袒谁。” 他说,“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能袖手旁观,眼看着这个地区的局势恶化。对于使用武力解决这个地区的争端,我们已经表示了我们的担心。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国家侵略另一个国家。 “我们希望看到各方停止敌对行动,撤退到以前的边界。” 江萨谨慎地避免指名入侵越南北部省份的中国,或者指名帮助推翻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并且有军队驻扎在那里的苏联盟国越南。 江萨是用泰语发表讲话的。一位苏联翻译先把它译成俄语,然后江萨自己的翻译把它译成英语。这两种译文看来并不总是完全吻合的,特别是当江萨谈到中国和苏联在东南亚起的作用时。 根据泰国的译员所作的翻译,江萨说,苏联和中国“在促进这个地区的和平方面可以起建设性的作用”。苏联的译员所作的翻译是,苏联可以起“建设性的作用”,但是他把江萨的讲话译成“至于中国在这个地区可能起的作用嘛,我们认为,中国也应首先争取和平。中国应当表现耐心,在谈判方面应当更积极,以便同各国合作来确保各国的和平。”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二十三日电】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将军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苏联在东南亚的作用在于促进维护地球这一地区的和平。 总理在谈到北京企图对泰国施加压力时强调指出,他的政府不容许利用泰国领土去干涉柬埔寨的事务。 江萨·差玛南指出,北京在东南亚推行自己的政策,在解决争执时诉诸武力,而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则主张通过谈判来解决产生的问题。
5. 伊拉克通讯社等报道:阿拉伯各国对埃以将签订和约的反应
【伊通社巴格达三月二十二日电】伊拉克外交部昨天在这里召见了阿拉伯和其他国家驻这里的外交使团团长,向他们通报了“萨达特主动同犹太复国主义敌人签订解决协议的严重后果”。 外交部次长阿·侯·贾迈利在会见阿拉伯和不结盟国家大使时说,“萨达特的目的是要取消巴勒斯坦人民重返家园和自决的权利。这是侵犯叙利亚、约旦和黎巴嫩主权的一种尝试”。 他强调说,“签订这个协议是违背阿拉伯意愿的行动,是同联合国和不结盟国家的决议背道而驰的,这种行动将危及阿拉伯地区的形势。” 【法新社安曼三月二十二日电】侯赛因国王在对沙特阿拉伯访问了二十四小时之后今天回到约旦。他在沙特阿拉伯同哈立德国王和政府其他成员就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签署后的中东前途举行了会谈。 这个和平条约订于二十六日签署。 【德新社贝鲁特三月二十二日电】据此间今天获悉,沙特阿拉伯国王哈立德和约旦国王侯赛因在利雅得举行的会谈中商定继续反对埃及—以色列条约。他们坚持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全面解决”中东冲突。 【法新社突尼斯三月二十二日电】突尼斯政府二十二日在一项公报中说,“尽管卡特总统为(近东的)和平解决作出了努力,埃及—以色列协议正走向可悲的误会。” 公报还说,“突尼斯政府特别重申,没有巴勒斯坦人民的参加,任何解决办法都将是无效的,巴勒斯坦人民是寻求和平的根本因素。”
6. 塔斯社称埃以和约威胁着普遍和平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二十一日电】塔斯社政治评论员谢尔盖·库利克写道:以色列总理贝京厚颜无耻地声明,他的国家“什么时候也不会回到一九六七年以前存在的边界”,因而今后它仍将继续非法占领阿拉伯领土。许多政治评论家把这看作是开罗和特拉维夫最近单独交易的直接后果。 萨达特同特拉维夫在华盛顿的庇护下作成的这笔反阿拉伯交易,正在近东引起新的问题并对近东地区的其他国家孕育着危险,威胁着普遍和平。
7. 谴责苏加紧向阿富汗空运武器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三月二十三日电】国务院今天坚决驳回了苏联提出的关于美国干涉阿富汗内部事务的指责,认为这些指责是“捏造的和挑衅性的”,并且谴责俄国人在增加对这个亚洲国家空运的武器。 国务院发言人霍丁 ·卡特说:“用捏造的和挑衅性的材料说明外部干涉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苏联在阿富汗加强活动的时候。” 他说,苏联报纸上的一些“权威性评论”暗示,美国介入了反对阿富汗的亲苏政府的活动,他的这番话是针对这些评论而说的。 这些指责是苏联政府报纸《消息报》提出的,这家报纸还指责巴基斯坦、伊朗、中国和英国帮助训练现在反对喀布尔政权的穆斯林叛乱分子和持不同政见的部落人民,并且给他们提供武器。 卡特强调说:“美国没有干涉阿富汗的内部事务。”在讲到俄国人的指责时,他说:“我们倒要怀疑他们(苏联人)的用心何在”。 这位发言人说,华盛顿收到一些消息说,“苏联在过去几天中大大增加对阿富汗的(运输)飞行和加紧运送装备”。 卡特又说:“苏联在那个国家的军事顾问的数目增加了,虽然这还是同过去几个月的情况比较后得出来的。”
第 4 版
1. 《乱学时髦、洋人屁香》
【本刊讯】纽约《美洲华侨日报》三月二十一日发表评论员毕锋的一篇题为《乱学时髦、洋人屁香》的文章,全文转载如下: 周一,北京出现几个西方模特儿。据说,她们还穿上光着肩背、露出大腿的时装,随着西方热门音乐,在四百中国人面前扭扭跳跳。又据说,女观众见状,双手掩面,男观众目瞪口呆,望着天花板。这样的所谓“时装表演”,称之为闹剧,殊不过份。 安排这出闹剧者是何许人也?原来是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目的何在?据称是邀来巴黎一流时装专家向中国纺织界介绍世界先进的时装,以便使中国纺织品打进世界市场。这番“道理”还有这样一个逻辑:制造的服装要追上“时髦”可以赚外汇,外汇有助四个现代化。奉劝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在搞另一次类似闹剧之前,最好先行化点心思调查研究,了解一下模特儿时装表演在西方服装市场的价值如何?有多少大批制造的布料或成衣是根据模特儿所表演的服装去制造?时装表演在时下西方文化生活中代表了什么?不要听见“时装表演”,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别人一声“时髦”,就自叹不如。这样的态度,与认为洋人放个屁也是香的,并无分别! 中国当局最近强调整顿社会风气,疾呼青年不要忘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北京、上海的报章多次出现读者投书,抨击社会风气败坏。不料此际,在北京竟出现几个穿着奇装异服的西方模特儿,在众目睽睽的场合,大扭大跳,这难道又是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需的东西吗?一方面刊登工人指责青年人只学时髦、不务正业的文章,另一方面却公然引进“超时髦”的表演,华侨们对此等现象感到痛心!外国人将这种自打嘴巴的政策引为笑柄! 中国要搞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非资本主义现代化。敬请与这次闹剧有关的当事人不要忘记这么一段话:“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在全中国上下大搞四个现代化之时,这样的话显然特别宝贵。
2. 香港《明报》报道《大陆货在港销路渐降原因甚多》
【本刊讯】香港《明报》二月十八日以《大陆货在港销路渐降原因甚多》为题报道: (原编者按:大陆货渐渐不受港人欢迎,销路日趋下降,原因是缺乏市场调查,忽略了港人生活水平提高的各种因素。但大陆公司仍其门如市,这是因为海关放宽限制,大陆货内运增加所致,并非港人用大陆货增加。) 有些厂商忧虑大陆货会抢去产品的市场,特别是一些以本销为主的厂商,更显得忧虑,但是当他们看到一些市场调查的报告书后,才发觉这种忧虑是多余的,他们又满怀信心了。 事实上大陆货来港推销,一向缺乏市场调查,他们运来香港的货物,只有粮食、中国药材和副食品是最畅销的,其余的商品的销路,已从高峰上下降,但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是缺乏市场调查的结果。 最近一家市场调查公司,发表了部分大陆商品的调查报告,据指出:就啤酒而言,大陆啤酒只占全港啤酒销路的百分之十五。售价虽廉,而且花了很多广告费,还有奖品,而销路却无法与本港的生力啤对抗,亦比不上其它外来的啤酒。 其它的酒类,在烈酒方面,更无法与白兰地竞争市场。这类属于“土炮”的酒,在抽样调查中,只有百分之九酒徒是饮“大陆土炮”的。 其它日用品如洗衣粉、肥皂,牙膏、朱古力、饼干、化妆品等,竞争力更微弱,而且销路是下降,而没有上升迹象。 中共负责外贸的官员,已开始注意到市场调查,他们希望扭转销路下降的趋势,曾和本港一家市场调查公司接触。调查规模相当庞大,费用极为昂贵,但中共官员亦愿意考虑。可见中共外贸部已重视本港的市场调查。 上述的市场调查报告只是其中之一,照记者所知,另有一份调查报告,是关于纺织品方面的。据指出:大陆的成衣货品,品质已追不上香港货,而规格却又不尽符合港人的需要。 国货商人只从款式方面模仿香港时装及日本时装,提供生产部门参考,却忽略很多重要的细节,例如包装方面,品质方面,腰围和胸围臀围的比例方面,都不符合港人的身材,穿起来不及港货和日货的舒适和大方。 有一件非常细小的事,大陆时装竟然十年来完全没有改善,亦足证他们没有做过市场调查。没有广泛和消费者交谈及询问消费者的意见。这是传统中国服装的钮扣,这种扣多用于男女装的对胸棉袄,一边是钮(俗称钮公)一边是钮耳(俗称钮乸),这种钮扣不是太紧,就是太松,紧的在扣钮时非常难扣,松的则只轻轻一转身便钮扣打开,使用者慨叹不已。 大陆服装的主要顾客是上了年纪及朴素型的人物,因此传统性的服装较为畅销,而这些服装已是本港制衣厂所不生产的,因此不足以威胁本销的厂商。近年来在售价方面,大陆服装亦渐减弱了廉宜的优势。小贩认可区内出售的本港时装已达到价廉物美款新的三大优点,吸引了本港的年青一代的消费者。小贩认可区无形中成为香港人用香港货的主要市场,政府认可这些贩卖场所是非常明智的,这些小贩区所出售的本港产品,在晴朗的日子里,每天的营业总额,都超过任何一家大百货公司的营业额。虽然,小贩认可区出售的纺织品亦有大陆货,但比例是很少的,主要货品仍是香港货。 另据记者所知,大陆货品在本港市场上销路下降,是和港人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有关。十年前是大陆货品销路最全盛时期,当时的生活水平不高,人们利其价廉,用大陆货的最多,但时至今日,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者宁买较贵而品质较佳的货品,因此大陆货在港的销路渐渐下降。 但是,大陆货销路下降并不等于说大陆公司的营业不如前,事实上大部分大陆公司都是赚钱的公司。原因是大陆公司懂得向外来游客做生意,工艺品的销路比前增加,而最主要的是回乡人士增加,海关放宽了,大陆货品经港内进的数量增加,令到这些公司其门如市。
3. 美国《新闻周刊》登载霍尔格·詹森的访华文章《上海探家记》
说上海空气污染十分严重;街上挤满了自行车和人群,人行道上熙熙攘攘,交通秩序很差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二月五日一期刊登霍尔格·詹森的一篇访华文章,题为《上海探家记》,摘译如下: 中国航空公司的一位女服务员广播说:“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正飞经扬子江上空,很快就要在上海着陆。”朝下看,中国最大的河流象一条黄色的泥蛇,弯弯曲曲地从我的出生地上海的旁边流过。这是一次怀乡之行,我为此等待了三十年。但是,我到底还记得些什么呢?我的出生证上写着,我于日本占领时期出生在上海市立医院。我最初能够记起来的是一座漂亮的红砖瓦房,外面是一个大花园。家里有一群中国佣人,他们对我娇生惯养。我出生后的头五年是在那里度过的,直到共产党夺取了政权,毛泽东命令外国侨民必须离开后,我才离开那里。现在,由于卡特和邓小平的努力,我得以回家来了。 随着飞机的降落,我竭力回想着关于这个城市我的双亲曾对我讲过些什么。他们总是说,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的黄金时期。 我的双亲时期的上海是一个有外国租界的优雅的城市,侨民们住在殖民地的公寓里,周围筑有高墙,与中国老百姓隔开。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同那个早已过去的时代进行比较,因为那是属于另一代人的。我是来看看中国最近发生的巨大的变化的——摆脱了激进的毛主义,打开了竹帘,开始寻求外国的资金和技术,等等。但是我发现,要完全不理会那些经常使你想起上海的殖民地痕迹的东西是很难的。 已经有八十到一百年历史的堂皇的旧房子依然存在,只是现在住满了中国人的家庭,四口人住一间。上海外滩还是老样子,这是黄浦江边一个著名的休憩地。豪华的原上海俱乐部现在是一个旅馆,供各省来沪的人住。我下榻的锦江饭店备有纯银餐具,上面刻着这家饭店原先的名字:“国泰旅馆”。我房间对面是原法国俱乐部的花园,现在这里是政府宾馆。 我的父亲是丹麦的化学工程师,当时是芬兰驻上海的名誉领事——这大概是由于那里没有芬兰侨民的关系。他在中国住了二十五年,同我的俄国母亲结了婚。他们一起在上海和汉口开办了一家詹森 化学实验室。日本入侵时,业务停止,我的父亲成了丹麦亚细亚制曲厂的董事,搬到了上海西郊。 我没有地址,只记得那是在苏州河边的兆丰公园附近。“别担心,我们能找到”,上海市外办的一位翻译对我说。“这一带还有很多老住户,他们知道这座房子在哪里。”果然,他用了半天时间就弄清楚了,兆丰公园现在叫中山公园,我的房子在光复路,工厂现在叫上海制曲厂。 当我回到我儿童时代的家里时,上海制曲厂的全体职工都放下工作来欢迎我,厂长带我参观了房子。房子的底层现在是托儿所,楼上是办公室。花园不见了,盖起了新厂房。只有两个工人还记得我。 当天下午,我同这两位老人聊天,给我儿童时代的家拍了几张照片。 上海是中国的纽约,是最国际化的都市,最大的工业中心,最繁忙的港口,也是烟雾最多的地方。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有时甚至遮天蔽日。我看到许多中国人象东京的日本人一样戴着面纱。翻译解释说,市政当局最近才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要求工厂都要安装控制污染的装置。 上海有一千零八十万人口,按不同的班次上工,工厂生产的东西从鞋到汽车,什么都有。街上总是挤满了自行车和假日出来逛街的人群,他们在南京路上从一家商店走到另一家商店,在人行道上熙熙攘攘,根本不理会坐在主要十字路口岗亭里用扩音器大声发号施令的警察。驾车的人、卡车司机、汽车司机也不遵守交通讯号,逆向行驶和随意停车。上海现在是中国最轻松和最少政治色彩的城市之一。这里的宣传栏和标语牌比较少,而在北京,华而不实的共产党宣传仍然很流行。我的翻译说:“我们把空洞的口号取下来了,现在我们要多干少说。” 我在上海的三天中没有看到一张毛泽东的像。同我谈过话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提到“四人帮”。他们现在更感兴趣的是,我在哪里买的羊皮大衣。他们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每个美国人都有汽车。他们还热切地打听国外东西的价格,如一架电视机、一辆自行车以及在饭馆吃顿饭要花多少钱等。在摆脱了政治上的限制以后,上海人民看来准备实行放纵的消费主义,只是由于南京路上商店里的商品有限才受到限制。 上海也象北京那样有“民主墙”,居民们在那里发表他们的意见。但这里没有要求人权的大声疾呼。我在那里时贴出的一些大字报谈的都是些小事。 上海人民看来对他们新得到的自由是很满意的,而且他们显然赞同政府对西方开放门户的政策。 我在去广东前在机场候机室等候时,一个蓄着小胡子的老头走过来练习他的荒废已久的英语,他对我说:“又一次见到外国人,很好。希望你们有更多的人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