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02-04

第 1 版

1. 美国通讯社报道:邓副总理到休斯敦参观访问

【美联社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二月二日电】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今天抵达休斯敦,他将参观美国的一些最先进的宇航技术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钻井设备制造厂之一。    邓从亚特兰大抵达这里后直接前往约翰逊航天中心,并且由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克拉夫特陪同用四十分钟的时间参观了该中心的博物馆。在场的还有第一个环绕地球飞行的美国人、俄亥俄州的参议员约翰·格伦。邓通过翻译说,格伦是“不朽的”。    这位副总理在同航天部门的官员举行一次工作午宴之前,还乘坐了用于航天的飞行员训练模拟装置。    乐队演奏了歌曲《嗨,仔细看我》,克莱门茨向邓送了一大篮子给中国儿童的玩具。克莱门茨州长说:“这是得克萨斯州早期开发边疆的日子的玩具。我们的儿童欢迎你到得克萨斯来。”    邓在清新的凉风中站在讲台上说,他希望在休斯敦了解石油生产的情况和“你们的其他工业”的情况。    【合众国际社休斯敦二月二日电】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今天小心地避开了反共示威者,愉快地在登月器和航天飞机中进行模拟飞行,并接受了得克萨斯州的礼物一付银踢马刺。    邓在空中实验室中了解宇航员在宇宙中是如何进食、睡觉和进入浴室的。他坐在登月车的指挥台,他的夫人卓琳轻轻地按了一下轮胎,邓驾驶着航天飞机进行从十万英里和三万英里高空模拟性着陆。    这位七十四岁中国领导人在宇航员艾伦·比恩的指导下戴上耳机,改变了平时的严肃态度。比恩五年前曾在月球呆了两天,在空中实验室呆了五十九天。    比恩说:“我请阁下看我手一指便按(着陆装置的)按钮”。    邓伸出左手大拇指要按按钮,但是比恩指出,他们还在莫哈维沙漠,按钮太早了。邓缩回他的大拇指。过了一会,到了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上空”,邓便着陆了。    能源部长施莱辛格在航天中心的禁烟区喷着他的雪茄烟,他说他和邓在从亚特兰大飞抵这里的途中讨论了能源政治问题,包括苏联的行动以及控制波斯湾的斗争,自由世界的石油供应有一半来自波斯湾。    【合众国际社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二月三日电】昨天当中国的邓小平副总理走过去的时候,一个等待在人群中的徒手的三K党党员猛然冲向这位在这里访问的共产党要人,但是他很快被扭倒在地。邓没有受到伤害,很快被引进了一辆等待着的汽车。负责保卫这位副总理进行全国范围的友好访问的大约八名官员制服了路易斯·比姆,特工人员说这个人是这个种族主义团体的地方成员。警察说,比姆将被控破坏治安。他们说,他没有带武器。    在这个事件发生以前几小时,大约有二十名共产党的革命大队的成员拿着要求打死邓的印刷品,与警察发生了冲突,警察逮捕了他们。

2. 美国之音自亚特兰大报道:邓副总理谴责霸权主义博得听众鼓掌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二月一日电】美国之音的马克·霍普金斯从亚特兰大报道,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星期四从华盛顿飞到美国南方城市亚特兰大。在卡特总统的家乡佐治亚州,他开始对美国的三个城市的访问。    报道说:    邓副总理星期四在南方也发表了他的反苏讲话,与此同时赞扬了美国的进步。邓副总理在亚特兰大的午餐会上对经过选择的听众讲话时告诫人们警惕霸权主义(中国人称呼苏联的代词)。    邓副总理的讲话博得亚特兰大听众的鼓掌。他说,中国九亿人民正开始新的长征——一项宏伟的工业化计划。    邓副总理说,近三十年来美国南方取得的经验有许多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这番话又博得了鼓掌。    【美联社亚特兰大二月二日电】(记者:约翰·罗德里克)美国总统卡特已消除了这样一种说法,即他对于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这里访问期间继续批评苏联扩张主义政策一举感到恼火。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的抨击昨天在两条阵线上引起了苏联人的恼怒。苏联的塔斯社在一则华盛顿消息中说,美国关于邓此行的言论并未表明美国对邓提出的批评的态度,塔斯社要求美国作“澄清”。白宫的官员说,苏联大使多勃雷宁也向美国国务卿万斯表示愤怒。    一些报纸一直表示担心邓对莫斯科的不断抨击可能触怒了卡特,其他报纸则说,国务院特别担心邓的强硬讲话会损害战略武器会谈的顺利结束。    如果卡特真的认为这样,联合公报就不大可能包含针对苏联在全世界扩大势力的企图时用语了。    在这一天晚些时候,邓在亚特兰大七十层楼的桃树广场饭店中对实业界和民间领袖讲话时,如人们所料,继续对莫斯科施加压力。    邓追述说,共同反对苏联的政策是实现美中关系完全正常化的目的之一。    邓是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他在整个访问过程中一直说,虽然他不反对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但是不能相信俄国会信守这一协定。他坚持说,现在需要的是想法相同的国家——共产党国家和非共产国家,穷国和富国——结成一个统一战线,以告诉莫斯科:如果它蚕食其他国小块地方或整个地区,它们是不会坐视的。归根到底,这是许多美国人都广泛共有的一种看法。邓这个人觉得他怎样想就应怎样说,而且在还有时间的时候把话讲出来。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在美国会有人不同意他的意见。    【法新社亚特兰大二月一日电】中国老资格的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不理睬莫斯科就他在美国发表的讲话对华盛顿提出抗议,再次指责苏联“霸权主义”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3. 美联社评论说:邓副总理访美争取人心取得胜利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二日电】(美联社新闻分析员:巴里·施米德)邓小平在一次旋风式访问中要达到两个目的:加强美国对中国的友谊和加深美国对苏联的不信任。    这位副总理凭着他的魅力和杰出的政治手腕,已经使得卡特总统要执行他所宣布的在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奉行不偏不倚的方针较前困难了。    邓吸引住了国会和群众。他宣扬在台湾问题上抱有和平意图,这势必使美国人对美国同共产党大陆建立的新关系增加好感。    他斥责苏联,而许多美国人无论如何是猜疑苏联的。    邓机智而巧妙,他的争取人心的运动取得了胜利。当他到了国会山,国会议员一个接一个地请他签名。共和党参议员杰西·赫尔姆斯抱怨这种乱哄哄的情况不象样,但是欢呼邓的声音淹没了他的疑虑。    这位中国领导人在美国期间签署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领事协定,对美国的企业管理方式取得了直接的印象,在同美国公司进行有利可图的交易方面取得了进展。    邓和卡特为将出现的一个邓所说的长期蜜月奠定了基础。这一点至少对中国也是同样重要的。与此同时,邓不断公开提出的关于不能相信俄国人的警告,可能使卡特争取国会批准即将同莫斯科缔结的一项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的工作更加困难。反对这项协议的参议员在批准问题上的斗争中除了提出他们自己的论点以外,还可能拿出邓的论点来。    关于这次访问对同苏联的勃列日涅夫主席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议的影响,现在还不能断定。    勃列日涅夫可能打算加紧缔结这项协议以便能够很快地来美国访问并且设法抹掉邓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这位苏联领导人也可能决定等到邓留下的一些反苏烟雾消散时再来美国。    【法新社纽约二月二日电】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和《纽约时报》举行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美国人民喜欢中国而不喜欢苏联。    这次民意测验刚好是在中国高级副总理邓小平目前访美以前举行的,这次民意测验表明,在那些被问及的人中有百分之二十六的人赞成“大陆中国”,而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人赞成苏联。

4. 共同社记者述评:《美中在世界战略问题上疏通了意向》

【共同社东京一月三十一日电】(记者:松尾)题:美中(两国)在世界战略问题上疏通了意向,巩固了友好的基础    北京一月三十一日电:中国的邓小平副总理的历史性访美向世界宣告,现在,中国同美国已经完全合拍。北京的外交人士观测:通过邓副总理同卡特总统的会谈,两国在合力对抗苏联这一世界战略上完全疏通了意向,在贸易、科技、文化和其它领域中,美中两国的紧密化将很有可能以远远超过预想的速度加深。    美中两国现在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相互需要对方的存在。美国对邓副总理的盛情款待,邓副总理同卡特总统宛如旧友般地相互欢谈使人们感到美中关系的基础已经完全巩固。    (人们)所说的“友谊的金桥架设在太平洋上”,恐怕这是美中两国国民的真实感情。对在粉碎了四人帮,提倡发扬民主,并在前所未有的开放性的气氛中迎来了春节的中国人来说,邓副总理继美中建交之后访美的成功,似乎是喜上加喜再添喜。    (美中)不仅在为了对抗苏联的军事力量的扩张的世界战略上利害一致,而且,在发展经济上,也处于能够加深相互弥补关系的立场。隔太平洋相望的两个国家的紧紧握手清楚地表明了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可以预想,估计今后急速积极起来的两国间的贸易、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尤其会给中国以重大影响。美国有关能源开发、航空宇宙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对促进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将起决定性作用。

第 2 版

1. 史密斯专稿:《邓在访问中是一位自然而然的轰动人物》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二月一日刊载赫德里克·史密斯发自华盛顿的一条专稿,题目是《邓在访问中是一位自然而然的轰动人物》,《人们看到了改善关系的新势头》,摘译如下:    不管具体协定是多么有限,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本周为了争取美国政府、国会和报界而进行的三天旋风般的活动,已经迅速使美国与中国的和解过程出现了新的势头。    从政府的观点看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的第一次访问已经在持怀疑态度的国会议员中促进了关系正常化的事业,并在不致打乱美苏之间微妙的均势的情况下,使美国全球外交进入一个新时代。    从中国的观点来看,这次访问进一步敝开了引进美国资本、技术和专门知识的大门,为了使中国现代化,邓先生非常需要这些东西。而且,这次访问把中国警惕苏联的观点直接注入了这里正在进行的战略辩论之中。    这位七十四岁的副总理既赢得了共和党人也赢得了民主党人的赞扬,他们都认为他是一位老练的政治家。一些人说,邓运用熟练的手腕、幽默和机敏,已经设法在消除过去三十年的猜疑和敌对情绪。    虽然他在一群记者面前谦虚地说他是一个乡下人,而“不是一个城里人”,但是他在国会山却是一个如此自然而然的轰动人物,以致国会的一些议员都去请他签名,这是一种惊人的现象表明时代在改变,对中国和它的领导人的态度也在改变。    参议员雅各布·贾维茨(纽约州共和党人)说:“他很聪明。他给你的感觉是,他率直和坦率,但他不说任何他不想说的事。他在台湾问题上并没有使自己作出保证,但是他所说的话足以使我们可以着手实现正常化关系。”一种安抚作用不论在政府内部还是在国会山人们都有这样的看法:由于邓先生谨慎地进行政治活动,他已帮助政府安抚那些担心同北京实现关系正常化会使美国不光彩地抛弃台湾的人。这位中国领导人并没有放弃使用武力来保证同台湾重新统一的意思,但是他表示,如果台湾当局同意台湾是北京统治下的中国的一部分,他愿意作出种种让步。    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爱达荷州参议员弗兰克·丘奇说:“他全说了,就差说这么一句话:如果台湾人把他们的旗降下来,并且承认北京是中国的合法政府,他们就能够享有自治权、保持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武装部队和他们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不知道还能要人家怎么说。据我看,他在参议院露面是非常有帮助的。”所关心的问题“并不是一致的”正如卡特总统今晚所表示的那样,虽然中国和美国对世界的事务有某些“共同的看法”,但是两国“对安全的关心显然”是不一致的。这是以微妙的方式来表明华盛顿很珍视它和苏联的关系并打算继续设法控制武器。    此外,一位制定政策的高级人士说,有另一个世界强国采取比华盛顿强硬的路线来大肆反对苏联、越南和古巴卷入非洲和亚洲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冲突中去,这最终还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2. 《不眨眼的邓只盯着一个东西:俄国》

【本刊讯】美国《每日新闻》一月三十日刊登詹姆斯·维格哈特发自华盛顿的一篇电讯,题为《不眨眼的邓只盯着一个东西:俄国》,摘译如下:    邓是一个态度坚决的人,他的使命有两项,一项是设法取得美国的科学、技术和资金,并同美国做生意,以促进他的现代化计划,一项是使中国同美国、日本和工业化民主国家给成联盟,以“遏制北极熊”。他在动身来美国进行历史性访问以前不久曾向《时代》杂志总编辑再次谈到这种使命。    卡特在欢迎词中强调两国关系正常化将扩大两国的文化和贸易联系,并表示希望两国关系正常化将“产生”一种实现亚洲和太平洋和平的“气氛”。但是卡特和他的顾问闭口不谈苏联的威胁,因为他们很想同时改善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因而一心想不让莫斯科把邓的访问解释为一项反苏阴谋的一部分。    邓很懂得策略,他在到达时发表的讲话中没有提到苏联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径这样一个不愉快的问题。但是大家都清楚地看到,他曾间接提到中国担心苏联一心想称霸世界。在邓看来,苏联通过其在非洲的古巴代理人和在东南亚的越南盟友,使中国和未同苏联结盟的其余国家受到一种很实在的威胁。他对俄国的担心是他决定迅速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卡特知道,有一个对西方友好的现代化的、稳定的中国作为亚洲的一个反对苏联扩张主义的屏障在战略上是有很大价值的。    但是他决心走一条在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同时同苏联实现缓和并进行限制军备谈判的绷索。    但是邓是一个坚信这两个目标不可调和的态度坚决的人。他的访问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设法使卡特相信这一点,并使美国和它的北约组织盟友和日本盟友同中国结成反苏联盟。邓的访问的真正意义在此,而不在于迎风招展的旗子、肯尼迪中心的盛会和邓到全国各地选购技术设备的旅行。

3. 泰《民族评论》社论:《邓的访问能在亚洲开辟新天地》

【本刊讯】泰国《民族评论》一月三十一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邓的访问能够在亚洲开辟新天地》,摘要如下:    中国的资深的副总理邓小平今天在华盛顿结束了同美国总统卡特的正式会谈。他们得出的结论和他们很可能取得的口头协议将对亚洲、特别是对东南亚忧虑的领导人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邓以讲话率直和直截了当而闻名于全世界,但是他在华盛顿正式访问的第一天表现了中国的文雅和外交上的细腻作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没有讲他最恨的“霸权”这个字。但是:他说世界战争的危险不断增加。他对卡特讲的话是:苏联是一个国际恶霸,贪得无厌,不管是搞阴谋或通过侵略,要攫取它能得到的一切。邓公开表示他不相信莫斯科的任何承诺,他也不相信第二阶段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但是他理解美国人极欲签订这个条约。    我们深信邓同卡特在会谈中将着重讨论东南亚问题。因为邓已经指责越南是亚洲的古巴,中国甚至对越南人在干的征服柬埔寨的勾当更为忧虑。任何这样的讨论必然涉及东盟成员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安全对中国和美国都越来越重要。    美国必定要促使中国现代化,包括它的军队的现代化,这不会成为对美国的威胁,只会有助于加强美国有重大的战略利益的太平洋地区的安全。

4. 越通社报道:《邓小平先生访问美国》

【越通社河内二月一日电】题:邓小平先生正式访问美国    据外国消息,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及其老婆一月二十八日抵达华盛顿后,受到美国总统卡特的“热烈欢迎”。一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两天,卡特先生和邓先生会谈了三次,会谈涉及国际问题、区域性问题、主要是亚洲问题和中美关系问题。    尽管美国总统卡特的新闻秘书鲍威尔不愿透露各次会谈的情节,但是新闻舆论认为这次访问的目的和中国在一些问题上的观点,邓先生已经在一月二十九日答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记者问中谈及,邓先生毫不掩饰地说:“中美关系正常化将导致一个反苏的美中和其它国家的联盟。”    尽管如此,据英国伦敦广播电台报道,在上述各次会谈中,“卡特总统尽力避免触及苏联”。

5. 塔斯社报道:《关于美中会晤》

【塔斯社华盛顿二月一日电】题:关于美中会晤    在白宫举行了一系列美中协定签字仪式。但吸引报刊关注邓小平访问的却不是这一点。    英国《卫报》公正地认为,邓小平利用访问华盛顿的机会进行的活动“远远超出了外交礼仪范围”。这是一些包含着对苏联及其政策的诽谤的活动和言论。邓小平宣布苏联是“战争的主要策源地”,号召“联合起来并共同对苏联采取强硬行动”等等。所有这些话不是在会外的某种场合,而是在国会的会晤和正式接见过程中说的。还为发表这种言论举行了专门的记者招待会。    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白宫新闻秘书对记者们提出的关于他如何看待邓小平昨天在国会的讲话中对苏联政策粗暴攻击的问题避而不答。美国方面对邓小平的访问已经说了不少话。但是从中却看不出美国政府对白宫的这位中国客人的教唆性言论、对缓和紧张局势政策的诽谤,对谴责限制军备竞赛的努力以及号召建立“反苏统一战线”等持何种态度。    所有这些都要求加以解释。因为在美国方面的讲话中也说到:同邓小平的会谈表明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前途”,双方能够对实现“相似的目标”起促进作用,甚至还说双方已就“共同关心的战略性问题进行定期协商”达成协议。

6. 在美国的苏外交人士说苏美将举行最高级会谈

【路透社华盛顿二月二日电】苏联一位外交人士说,卡特总统和勃列日涅夫之间进行一次美苏最高级会谈是肯定的,尽管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这里发表谈话时对苏联进行了攻击。    这位人士昨天晚上说,“将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议”,但时间和地点现在还没有商定好。这大概取决于解决有碍达成新的限制战略武器协定的一些未了问题的进展情况。    苏联最初的估计是,总起来说,卡特总统“谨慎地”处理了邓的访问,虽然俄国人批评这次访问的时间选择在美中建交之后仅一个月。    在谈到邓先生批评苏联的讲话时,这位人士说:“邓在国立美术馆攻击苏联的情景不会有助于美苏关系。”    “这也会使美国执行自己的对外政策更加困难。”    这位人士说,苏联认为中国从邓先生此行中所得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美国。    他说,“中国人成功地支配了同美国发展关系的速度。从这次访问中,他们所得到的东西多于你们美国想要得到的东西。”    塔斯社说,美国应当澄清在邓先生发表“煽动性的讲话”之后自己的态度。    但是,美国一位高级官员说,美国本周已经作了澄清,因为卡特总统明确表示,美国并不具有中国对其共产党敌手的那种观点。

第 3 版

1. 英刊文章:《苏联在东南亚孤注一掷》

【本刊讯】英国《苏联问题分析家》一月二十五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苏联在东南亚孤注一掷》,摘译如下:    看来,关于越南在进攻柬埔寨的过程中大量使用苏联顾问的说法是有充分证据的。前波尔布特政府驻老挝大使桑森一九七九年一月十七日在曼谷发表谈话,声称,他有一些照片和其它文件,可证明苏联卷入了柬越冲突。不管这些证据能不能说明实际情况,但毫无疑问,长期以来,苏联卷入了这场争端。    众所周知,莫斯科绘了河内至关重要的后勤和外交支持,而河内是需要这种支持来实施其计划的。最明显的是,在一九七五年对南越发动的攻势中提供了这种支持。然而,在过去,越南和苏联结盟的具体性质一直不清楚。一九七八年七月,苏联的影响迅速增长了。两国高级代表团进行了互访,这一地区的苏联顾问人数也引人注目地增加了。    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九日,越南被接纳进入经济互助委员会,从而成了苏联实际上的盟国。苏联首先是为了帮助越南搞好困难重重的经济,它们的军事联系很快也变得明显了。此后不久,苏联就向越南运送包括进攻性火箭在内的大量军火,数月之内,苏联在越南的军事人员就达四千人之多。    但是,苏联走向这个战场的决定性行动是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三日同越南签署的“友好合作条约”。条约的军事含意不久就大白于天下了。虽然条约明确指出,该条约不是针对任何第三国的,但条约第六条却保证,两国“积极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中国的代名词——“的一切阴谋和军事行动”。    这一条款实际上已经肯定,不允许中国积极支持柬埔寨政权。在友好合作条约签订的同时,越南军队的总参谋长文进勇和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紧接着,苏联便加紧向越南运送军火,莫斯科向河内提供了新式米格—23飞机和两艘二千吨级护卫舰,这种舰只虽然陈旧,但却比柬埔寨所拥有的任何舰只都要先进。    去年十一月底,苏联在华沙条约组织最高级会议上要求该军事联盟的其它成员国“共同支持”越南。

2. 美联社说中越紧张关系在升级

【美联社曼谷二月一日电】(记者,丹尼斯·格雷)中国和越南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在升级,同时柬埔寨境内的战争在继续进行,而且莫斯科和北京都向交战双方送去军援。    现在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发表预兆不祥的讲话,谈及中国在同邻国越南的争吵中可能被迫“适当作出反应”。    越南最近指责中国进入越南境内进行袭击,星期二它谈到已细心策划出了反对河内的“华盛顿—北京”轴心,并说中国是“一个有某种力量的新敌手”。    越南人并没有在柬埔寨迅速搞出一个“既成事实”。河内的十万左右军队遇到了忠于被推翻的波尔布特总理的军队的抵抗,曼谷的西方分析家说,它将不得不依赖苏联从海上继续运送军需品    。    邓小平星期三在华盛顿向美国记者发表谈话。记者问道,中国是否在给波尔布特军队运送武器?这位中国领导人回答说:“我们一直在这样做,我们将继续这样做”。    曼谷的分析家向本记者谈到中国可能设法从海上往柬埔寨的西南角运送补给品。    邓说,中国在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来支援波尔布特。    他对美国参议员说,关于越南“我们可能被迫做我们所不愿意做的事情”。    邓在指责莫斯科时说,苏联和越南在入侵柬埔寨行动中是配合一致的。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三十一日刊登一篇题为《河内在北部边境集结军队以应付中国》的专稿说:    美国情报部门官员今天说,近几天来越南已开始在它同中国交界的边境一带集结军队,并且把许多军用飞机调到河内地区以防御中国可能发动的空袭。    这里美国政府的高级分析人员都担心越中两国可能在边界一带发生冲突,但是承认他们不了解双方的意图。    据中国人说,他们在边境一带集结的力量是防御性的,只有在越南人挑衅的时候,他们才会进攻。    美国分析家们无法提供许多有关越南集结军事力量的具体细节,不过一个官员说,这是越南在这个地区的力量“大规模”增加。在河内地区调动飞机的作法显然是一种要迷惑中国人的行动。

3. 泰国总理江萨去英美访问

【路透社曼谷二月一日电】泰国总理江萨    ·差玛南今天乘飞机离开这里前往伦敦,他将在伦敦停留两天,然后去华盛顿进行十三天正式访问。    预定他将同英国首相詹姆斯·卡拉汉和其他大臣举行会谈。    他在机场对记者们说,他将要求美国加速已经定购的武器的交货,其中包括一批F—5E战斗机。    预计,江萨总理在伦敦和华盛顿都会表示:泰国担心邻国柬埔寨的战事。看来,他就购买武器所讲的话显然是同他的这种担心联系在一起的。

4. 美国《华盛顿明星报》报道:《西哈努克会晤邓 他将重新参加斗争》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明星报》二月一日刊登达德曼的一篇报道,题为《西哈努克会晤邓,他将重新参加斗争》,摘译如下:    西哈努克亲王在这里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会晤后改变了主意,他将于下周返回北京,为他所认为的把越南人赶出柬埔寨的长期斗争出力。西哈努克说,他昨晚同邓一同进餐时,邓没有再坚持要他重新同共产党结合,他就软下来了。    他说,中国救了他的命,而且正在为恢复柬埔寨独立的斗争中起着主导作用。    他说,他希望最后能回金边生活,也许是再度当国家元首,也许是当普通公民,但是,只有等到柬埔寨摆脱红色高棉和越南统治之后他才返回金边。    西哈努克是在本记者家里共进晚餐时谈到他的这一决定的。    西哈努克表示相信,柬埔寨人民在中国、美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下最后一定能够赶走侵略者,但是,他说,这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    一些美国官员说,他们认为西哈努克一直在谨慎地打他的牌,以使再次获得独立取得一种使他能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再次成为国家元首的地位。这位亲王常常谈到他在柬埔寨人民中间,包括柬埔寨国内的人民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难民中所享有的威望。他表示深信,如果许可,他可以商谈越南人撤出的问题。

5. 共同社报道:《东盟对美在经济上倾向中国感到不安》

【共同社东京二月二日电】题:东盟各国对美国在经济上倾向中国感到不安    通过邓小平副总理访美这种形式具体地显示美中恢复邦交,对此东盟各国虽然基本上表示欢迎,但从中国市场价值之大来看,对美国过度倾向中国多少也感到不安。另一方面,现在名副其实成为印度支那盟主的越南,在对美接近的竞争中,遭到被当前的敌人中国领先的这一外交的失败,在表面上将保持不理会的态度。    一个时期以来走在东盟外交前列的泰国总理江萨,将继邓副总理接踵访美,以柬埔寨的改变为杠杆要求美国回到东南亚。    泰国的外交人士认为:“从政治上看,美中接近将牵制苏联对东南亚的影响力,并起到把开始从亚洲离开的美国重新拉回来的作用。但是,这同时又将进步增加苏联的反抗,三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冲突将进一步加剧”。    但是,这位人士认为,从经济方面来看,“尽管美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在短期内将会扩大,但从长期来看,当把中国同东南亚的市场价值加以比较时,美国将认为中国更具有魅力。何况从它将成为培育对抗苏联的力量这一意义上来说,在政治上也是美国所欢迎的”,从而对前景并不感到乐观。

6.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文章:《亚洲的婚姻习俗》(完)

新娘穿着只有缅甸公主才穿的十分漂亮的礼服,上面缀着许多宝石,这些宝石通常是专门从有钱的亲戚那里借来的。新郎则穿着缅甸有身份的男人穿的那种庄重的服装。录音机放送着缅甸的古典音乐,在音乐声中,客人们取出礼物,赠送给新人。    吉时一到,职业司仪便宣布婚礼开始,用赞扬的口气向大家介绍新郎、新娘的简历。接着,他背诵着宗教经文一类的东西,把新娘的手放到新郎手中,表示两人已经结为配偶。婚礼结束时,新人手拉着手在家里走一圈,向客人致意。可能会给每个客人都发一支缀着纸花的特大号缅甸雪茄烟。客人送的贺礼一般都不足以弥补结婚费用,但是举行婚礼有一个很可取之处,那就是新郎、新娘可以从国营商店以优待价格购买某些家庭用品(别人没有这种权利)。    在印度的结婚季节,就是梵文中所说的Uttarayana时期(太阳在赤道以北的那半年),在北方经常可以看到印度新郎局促地跨着一匹母马、在吹吹打打的铜管乐队伴送下到来的景象。新郎是由等着吃喜酒的亲戚朋友们护送着到女家的。在北方,宗教礼节被限制到最小限度。新郎在新娘的脖子上系上一个金盘,然后领着她围着一个火堆转上七圈,婚礼就完成了。但是如果不行七圈礼,这项婚姻就可以被认为是无效的。南方人喜欢在寺庙的场院上或是在根据习俗必须设置的大帐篷下举行一些比较复杂的仪式。在仪式的结尾,娶亲的行列穿街过巷,举行“入镇式”。此后,眼泪汪汪的新娘就离开她父母亲的家到她丈夫家里,成为他家的永久成员。    由于越来越多的受过较多教育的城市姑娘都有收入不错的工作,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了非议。德里高等法院最近作出的一项判决规定,丈夫无权单独决定妻子该住在谁家。过去寡妇(主要根据风俗而不是法律)不许重新结婚,现在已经可以了。旧的偏见正在逐渐克服,但是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讲,印度妇女离西方所说的解放还是相差很远的。    斯里兰卡的新郎,过去按照习俗要踩着白布地毯走到新娘的家里,然后让人替他洗脚。现在更多的是新郎乘一辆出租的梅塞德斯牌汽车到新娘家,而且只需在门口伸一个指头到一碗水里蘸一蘸,不用再脱下价格昂贵的皮鞋了。    斯里兰卡佛教徒结婚,毋需举行宗教仪式。但是和亚洲其他地方一样,总要作出某种安排,使新人们感到这是个不同一般的日子。他们坐到宝座上,在他们向祝贺的人们致意时,有人便把一个椰子摔到地上。长辈们说,如果椰子摔成大小相同的两片,这头亲事就是好的。(完)

第 4 版

1. 英刊文章:《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和中国在一起》

文章援引美科学促进协会当选主席博尔丁的话说:“中国的政策是烧煤卖油,从经济上看也许是有道理的,但这样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已经很明显了”    【本刊讯】英国《新科学家》一月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和中国在一起》,摘译如下: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正处于和中国热恋之中,热恋的具体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和技术协会。在这个新关系中是中国科协首先采取主动的,去年十一月它要求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派遣一个代表团访问中国。美国科学促进协会非常热切地接受了邀请,派出其理事会的大多数成员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科学和技术机构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达达里奥显然高兴地指出,在美国政府十二月间宣布中美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之前两周,中国科协和他自己的组织就商定了建立正式联系。    自从毛去世和共产党内部政治上人事调动之后,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希望赶上西方的科技知识水平。中国的副总理对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代表团说,他的国家的目标是到二○○○年赶上西方,到一九八五年就要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虽然这些目标远非容易达到,但是显然并不是不现实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行政官员威廉·凯里对中国的决心和资源有很深的印象。他说:“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中国将在科学方面取得杰出的成就。”    中国人为自己规划了他们打算发展的四个领域: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因此中国希望与水平高的科研机构建立联系,作为弥补损失的一个途径。同有声望的科技组织建立密切的关系——通过互派代表团、互派人讲学和互派留学生来具体实现,这样,中国将能够按其宏大的愿望在科技知识方面赶上去。    然而,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作后盾,各种打算和科技知识就会毫无用处。中国幸运的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煤和石油。为了顺利进行这整个发展过程,政府已经决定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拨出三千五百亿美元到六千亿美元投入这项计划。凯里说:“我的印象是中国急于要赶上去。他们正在为自己制定一项应急计划,而且准备冒一些风险。”    凯里提到的风险是涉及社会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所考虑开展的那种技术运动肯定会使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生活之布拉得很紧,如果布拉得这样紧而不撕裂将是令人惊奇的。由于急切要发展,就没有什么余地注意环境保护了。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当选主席肯尼恩·博尔丁指出,中国的政策是烧煤卖油。    从经济上看,这听起来也许是有理的,但这样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已经很明显了。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代表团虽然了解(这个计划)可能遇到社会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障碍,但显然赞佩中国正在进行的努力,并且几乎是以一种令人难堪的热情欢迎同以前是黄祸的国家建立正式的联系。凯里解释说:“我们把这种联系看作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交换安排。”

2. 香港《快报》文章:《引进西方技术的取舍》

【本刊讯】香港《快报》一月二十三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引进西方技术的取舍》,转载如下:    美国《石油》月刊曾作过一项统计,全美国每年发电所用的石油,等于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每年石油消费量的总和。而发电用油只占美国石油消费量的半数,另外半数之中的绝大部分是汽车用油。    这项统计,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生活方式的特色。一方面是人民生活的高度电气化,即使穷乡僻壤的农舍,在冬季也用电力取暖,至于煮食、洗濯等等都用电力,更是不在话下,而美国在上世纪末期和本世纪初,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在这段时期建立的所有发电厂都使用先进的石油燃料,煤在美国是可有可无的。另一方面是在美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在美式生活中如果没有汽车就简直像个跛子,但当石油恐慌来临时,这种「吃油恐龙」就成为每个家庭的沉重负担,也成为美国经济的累赘。    电气化生活,不论在资本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理想,但直到现在为止只有美国、日本和几个西欧国家真正进入了全面电气化。    现在中国大陆开始趋向现代化,北京当局不遗余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目前中国大陆仍非常落后,只是在摸索用什么方法最简捷而有效地走向现代化。在和美国建交后,中共科技学习和引进的主要对象已由西欧和日本而转向美国。邓小平访问美国时,随行人员中的大部分是科技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长、副总理方毅,并将在华盛顿签订科技合作协定。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中共为了自己国家的发展和前途,早就应该向最先进的国家学习。但是「最先进」并不等于十全十美,在向美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去芜存菁,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而同时预防重蹈美国的覆辙,才有可能使将来的中国比美国更先进。石油发电和汽车代步这种生活方式是不足为法的。据《石油》月刊所曾作过的分析,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的石油将在三十年内完全枯竭,英国北海油田和苏联巴库油田不到三十年就会枯竭,而美国石油资源已被开发殆尽,那些所谓石油大王们现在所做的不是石油开发而是石油买卖。只有中国的石油开发现在是方兴未艾,估计在三十年后,中国将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石油供应者。如果中共采取石油发电和汽车代步的美式生活方式,则届时将会象今天的美国一样,庞大的石油资源要自给自足尚嫌不够。反之,如果中共大规模发展煤力发电和城乡之间的集体运输体系,则在三十年后不但全面进入现代化,而且有巨量石油可供出口,而不愁继续向高度现代化发展所需的资金。    中共去年的煤产量是六亿吨,超过英法德三国的煤产总和,而且西方已公认中国是煤矿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有这样的基础,千万不要乱学「先进」而引进美国式的石油发电技术。美国现在发展原子能发电和研究太阳能发电,是在无可奈何中的不惜工本措施,中共完全没有必要走这条路。

3. 卢森堡首相回国后谈卢中关系

【美联社卢森堡一月三十一日电】卢森堡首相兼外交大臣托恩昨晚从北京回来后表示,小小的卢森堡准备参加西方新的争取同中国做生意的竞赛。    托恩说,他的国家的三张经济大牌——钢铁、货运航空公司和银行不久可能在中国发挥作用。    他说,阿尔贝德钢铁公司(欧洲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将研究使中国钢铁厂现代化的计划。    托恩说,中国人已原则上同意给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的飞机以在北京和广州着陆的权利。    该公司在欧洲到亚洲的货运航空公司中名列第一,在世界货运航空公司中排第三。

4. 香港《大公报》文章:《英国足球圈种族歧视》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一月二十三日刊登龚念年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英国足球圈种族歧视》,摘转如下:    英国从“足球王国”沦落到连阿根廷的世界足球大赛最后十六强都没有份,总有原因在内,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也。    许多人认为,这与英国足总的歧视与倾轧有关,技术上的落后,战略思想的僵化还是次要的事。    今年的英国甲组足球联赛爆出一个大冷门。遥遥领先的西布朗维治城艾尔邦队,一般人就是搬着手指数上十个足球队,也轮不到它。但偏偏就是这个队,现在冒出来了。就连英国足总也未料到有这么一回事。    英国本季足球联赛已打了一半有多,西布朗维治城艾尔邦队在过去十九场中从未输过一场。上周末,它与士气低落的打吡郡足球队碰头,过关斩将,凑足二十场。    这个球队能在英国足球联赛中领先,打破了二十五年纪录。对于利物浦队和诺丁翰森林队都构成了极大威胁。利物浦队自去年联赛开赛以来还未输过,诺丁翰森林队则是去年联赛冠军。    诺丁翰森林队本来也自开赛以来未曾输过一场,而且连同上届,保有四十二场联赛中不是打赢就是打和的纪录。这个纪录,直到去年十二月以○比二输给利物浦队,才告打破。    有一个英国不愿意为外人道的秘密,一直被英国足总保持着,而不多加渲染。那就是西布朗维治城艾尔邦足球队赢球的关键在于它的中锋——一名黑人。    这名黑人叫作塞里尔。里吉斯,父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移民英国的西印度群岛人。里吉斯入球纪录一直领先,而且凡是与艾尔邦队作赛后的球员都推崇他为英国当前的最佳中锋。但是,正当有才难之叹的英国足总却始终不把他选入国家队。    里吉斯也并不是第一个遭此歧视的黑人球员。在英国国家队中,也有一名黑人球员,他是诺丁翰森林队的守将,本来早已蜚声球坛,却是直到去年十一月英国出战捷克时才告入选。只此一事,英国足总的种族歧视已经暴露得很清楚了。    英国有许多足球评述员早已预测,黑人足球员的兴起已是“不可避免的事”。《观察家报》球评家罗拔特·劳写道:“今天的球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代移民的子弟们。他们已经显示出足球的天赋,这是多民族社会的国家,像巴西、秘鲁和葡萄牙足球水准提高的原因。”    不过,《观察家报》也承认,责任并不在英国足总,而在于英国社会。“黑人足球员想出人头地,还得跨过球迷的种族排斥,英国社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这种排斥。”    英国足总在处理问题上的专断,在上个月的两件事中,完全暴露了出来。    一件事是英国足总决定的:禁止英国国家足球队前任领队唐利威在一九八七年前与英国足球界再有任何关系。这件事引起了相当大的骚乱。    唐利威本来是利兹联队的领队,赫赫有名,在一九七四年时,英国国家足球队了无生气,在国际地位日趋下坡时,应邀出任国家队领队。但是,英国足总没有两三年就对他皱起眉头了,嫌他师老无功,连阿根廷世界杯赛的最后十六强都告名落孙山。于是,唐利威挂冠而去,接受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足球队的教练职位,年薪六十八万美元。这一下子,英国足总吃醋了。它既不信任和重用唐利威,却又不许他出国任职,只想让他坐冷板凳。英国足总这种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手法,引起了无数抗议。    唐利威事件刚刚过去,一名领队又出了问题。著名球队曼彻斯特联队的领队汤米·杜彻蒂不仅被解职,而且因为声名狼藉,恐怕今后连足球界都混不下去了。英国足球圈仍处于多事之秋,各球会把足球运动当作生意来办,而英国足总委员们故步自封,不思进展,再加上思想顽固,歧视排斥,屡见不鲜,就艰难有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