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02-02
第 1 版
1. 中美签订科学合作、文化交流等协定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三十一日电】美国总统卡特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宣布“蜜月将继续下去”。他们今天签署了科学和文化交流协定,这标志着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展开一个新时代。 在白宫东厅举行的签字仪式使邓对华盛顿的三天正式访问达到了高潮。仪式开始前不久,邓在一次向全国播送的电视谈话中谴责苏联是今天世界上“主要的战争温床”。 卡特和邓都赞扬签订这些协定,认为这是两国在经过三十年互相猜疑和敌视之后而建立的新关系方面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开端。 卡特说他一心一意想在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与美国同中国的关系中奉行一项平衡的方针。 今天签署的协定中有两项是在邓于星期日到达这里后谈成的。一项协定将允许中国购买一台高能物理实验用的大型原子粒子加速器,价值二亿美元之多。美国官员说,这台将在北京兴建的加速器无法直接用于军事方面。 根据第二项协定,中国将在旧金山和休斯敦设立领事馆,美国将在上海和广州设立领事馆。这些都是除了三月一日左右在北京和华盛顿互设大使馆之外要增设的领事馆。 这两位领导人签署的其它协定规定:美国援助建立一个中国国内卫星通信系统、在农业和能源研究方面进行合作、互派留学生和学者,以及扩大两国之间的文化计划、艺术、刊物、影片和其它情报的交流。 卡特和邓热情地谈到了他们的工作成果,这位副总理说:“这不是结束,而是开端。”卡特说:“我们已经制定了一项不可改变的新方针,以便建立一种比目前更牢固、更富有建设性和更充满希望的关系。” 【路透社华盛顿一月三十一日电】美国和中国今天签订了三十年来的第一批政府对政府的协议,规定双方进行科学合作、文化交流和设立保护各自侨民的领事馆。 卡特总统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白宫举行的仪式上签署了两个协议,从而结束了邓对华盛顿的正式访问。 人们预料,由于国务卿万斯和中国外长黄华签署了关于领事关系的协议,两国的领事关系不久就会得到改善。另外,双方还同意放宽对家庭团聚和双重国籍的人访问的限制,准许外交官探望被对方国家关押的公民。 文化协议规定在艺术、人文学、新闻、体育和其它方面进行交流。它还要求交流书籍、杂志、电影、录音带和相互举办展览会。 科学技术协议附有几项议定书。 今天签订的四个协议的谈判是在邓访问华盛顿期间结束的。另外三个附加的协议是在早些时候谈妥的。官员们说,预料在今后几个月里,华盛顿和北京还会签订有关航空、海运关系和科学的具体方面的协议。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说,总之,“这些协议是重要的,它们会使得中国强大、自给自足和不依靠他人,而这样一个中国又会使得世界处于稳定状态”。
2. 邓副总理同美国记者共进午餐时的谈话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三十一日电】(记者:罗伯特·安德鲁斯)邓小平副总理今天敦促美国、中国、西欧、日本和第三世界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苏联在世界各地进行的侵略。 这位中国领导人在他住的宾馆同记者共进午餐谈到一系列范围广泛的问题时,还指责古巴人在非洲代表俄国人进行捣乱,并且批评苏联支持的越南人入侵柬埔寨,说他们是“东方的古巴人”。 邓说:“我们认为,战争的危险来自苏联。” 邓在今天中午同记者谈话时,兴高采烈地开玩笑。但是当话题转到世界事务时,邓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他通过翻译说:“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这位副总理说,他并不反对办美两国签订一项新的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但是他又说:“世界人民不应该抱有幻想。他们不应该由于这样的协议而麻痹大意。现在需要的是比较实际的措施。” 邓号召美国、西欧、日本和欠发达国家“联合起来”。他说,“每个国家都应该为遏制”俄国人“作出努力”。 当记者向邓问及他是否号召进行合作,他回答说:“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一月三十一日电】邓小平副总理今天建议在美国、中国、日本同西欧之间建立一个非正式伙伴关系以“挫败苏联对和平的威胁”。 邓在他为记者们举行的一次午宴上用手指在空中打着手势,连续不停地发表了关于俄国威胁的讲话,并且轻蔑地谈及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协定的前景。 在谈到古巴人在非洲的活动和得到苏联人支持的越南对柬埔寨的入侵时,他说:“你如果不给他们以必要的教训,那是不行的。” 当话题转到国际政治斗争问题的时候,他变得很严肃,情绪很激动,一再回到苏联威胁的话题上来。 他的论点包括: ——中国不反对美国同苏联人签订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但是不应受骗。不应当存什么幻想”。 ——中国军队的确集结在越南的北部边界一带,一如外间所报道的那样。他说:“的确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军事调动,你们是知道的。”关于那些军队可能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他说:“我们得等着瞧。” 他在谈到一个问题时说:“苏联人是信不过的。你不能袖手旁观,因为苏联人是国际紧张局势的根源。” 这位七十四岁的中国领导人除了在翻译时稍可休息外,他几乎是连续不停地谈了八十分钟。当他离开午宴去同美国官员们举行一次会晤时没有显示出劳累的迹象。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三十一日电】中国的邓小平今天主张美国、中国和西欧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以使苏联无法在世界上各地得到战略基地和资源。 邓在回答美国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还谈了另外几点: ——中国正在运送武器给波尔布特政府用来抗击越南侵略者。记者问这些武器是否是通过泰国运送的,他说:“现在唯一的路线是通过泰国。” ——中国对伊朗局势是关切的,但是无能为力。 他又说,“我们希望美国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做法”,但是他没有具体解释。 ——中国不久将准许美国新闻组织设立办事处,但是他没有说北京将在什么时候采取这一步骤。邓说,食宿方面存在问题。
3. 卡特认为邓副总理直率果断说话算数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一月三十日电】一位白宫发言人今天说,卡特总统喜欢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因为邓“想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说了就算数”。 新闻秘书鲍威尔说,这两个人在六小时的认真会谈和一晚上的外交活动中相处得很好。关于卡特对邓的评价,鲍威尔说:“他喜欢邓。他认为邓是一个非常直率和果断的人,他想什么就说什么,说了就算数。” 鲍威尔还说,这两个人从前没有见过面,现在“关系很亲切,彼此很谅解”,并且能够坦率地交谈,不用担心会产生误会。 鲍威尔说,讨论进展得很快,因为在有些问题上,都只是希望说明各自的立场观点,而没有努力去争取对方同意他的观点。 当会谈结束时,鲍威尔说,卡特给了邓一份关于他要向新闻界发表的讲话内容的纲要——说会谈是和谐和有益的,并为未来的关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邓说:“好。”“我一切都赞成。”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一月三十日电】题:白宫认为卡特和邓的会谈取得“进展” 白宫一月三十日说,卡特总统和中国邓小平副总理“几乎在讨论的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进展”。 卡特的新闻发布人鲍威尔在两位领导人的第三次、即最后一次讨论问题的会议之后对记者说,“这两个国家第一次坐下来进行建立正常关系方面的基本工作……今天上午是真正开始关系正常化了。”鲍威尔又说,从美国角度来看,这些讨论是“相当有成果,相当积极的”。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一月三十日电】卡特总统向邓小平保证,他可以随便一口口猛喷他的熊猫牌香烟而不用担心触犯美国法律。 中国副总理在抵达华盛顿后不久进行的一次开头的闲谈中问总统:“美国国会有没有通过一条会谈中禁止吸烟的法律?” 卡特回答说:“没有。”“只要我任总统,他们不会通过这样的法律。你知道我的州种植大量的烟草。” 邓微笑着说:“好。”他取出了一包熊猫牌香烟,并点燃了烟。
4. 普雷斯谈美中科技协定
【法新社华盛顿一月三十一日电】总统科学顾问普雷斯是整个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设计师。他说,两国之间在这方面的有关协定数目今后大概将增加。 他说,中国需要西方技术来实现现代化计划和确保其独立。普雷斯说,美国感到,她帮助中国从事这方面的努力就是帮助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事业。 普雷斯还宣布,除美国财政部长迈克尔·布卢门撒尔和商务部长胡安尼塔·克雷普斯外,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长约瑟夫·卡利法诺也将在今后几个月之内到中国去。他的访问看来意味着中美两国在医学和生物方面的协定即将问世。
第 2 版
1. 美《纽约时报》社论:《邓先生和三角关系》
说邓副总理向《时代》杂志记者发表的谈话是给美带去信息;在白宫草坪上的讲话虽比较含蓄,但表达的信息仍一样。它突出说明了美同北京建立的新关系带来的希望和危险以及这种三角外交给美带来的困难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三十日刊登一篇社论,题为《邓先生和三角关系》,摘译如下: 这位中国领导人带着一个信息来到美国,这个信息虽然决不是出乎意外的或不适宜的,但是仍然是令人吃惊的。邓小平说,苏联是一个国际上的暴徒,它会夺取它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并且可能引起一场世界大战,虽然它已经施展阴谋和外交活动战胜了它的对手。邓先生建议作为对策,采取一种新的范围更大的遏制政策。根据这个政策,美国、中国、日本和西欧将联合起来(即使不是结成正式联盟的话)对付克里姆林。他说美国眼前可以做的贡献应当是增加武器开支,减少对于同莫斯科搞缓和的依赖程度。 这些意见是这位副总理在访问前夕向《时代》周刊记者发表的,在他在美国各地旅行的过程中,很可能要再次重复。邓先生把苏联称为北极熊。上述这些意见和以前中国人就北极熊发出的警告比起来,并没有那么气势汹汹。邓先生是中国最高领导集团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他在白宫草坪上向卡特先生第一次发表的讲话是比较含蓄的。他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过两国关系的范围。”但是所表达的信息仍然是一样的。它突出说明了同北京建立的新关系带来的希望和危险,以及这种三角外交给美国带来的困难。 我们指出这些困难,并不是要冲淡邓先生这次访问的盛况或美国对他的欢迎。两国互相疏远了一代人之久,对此两国都应当负担责任。经过这种疏远之后,现在出现了合作的大好机会。一个谋求改善其人民生活的向外看的中国是不会对美国形成任何威胁的。相反,它可能促进美国仍然对之承担义务的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中国在美国帮助下和在同美国进行贸易的情况下从事发展工作,会使两国的经济都得到好处。美国提供这种帮助,不应当取决于中国攻击苏联的激烈程度;确实,要是北京同莫斯科之间建立一种现在所谓比较“正常”的关系,那也将是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的。 然而目前最好是要记住,中国的政治局和卡特政府是从大不相同的角度来考虑它们自己的关系的。美国政府意识到苏联的疑虑,谋求同莫斯科和北京都保持良好关系,认为自己作为这三国中唯一能够同另外两国进行积极交往的国家是有明显的好处的。 国务卿万斯的看法就代表了看来是华盛顿目前普遍存在的看法。他认为同中国逐步发展关系会产生某些模糊的战略利益。与此适成对照的是,邓先生却急于干下去。他敦促说:“如果要扼制北极熊的作用,对我们大家来说唯一现实的事情就是联合起来。” 因此,卡特先生在同他的精力充沛的客人在一起的时候大概既会感到兴奋,也会遇到困难。由于总统不同意邓先生对于控制武器和同苏联搞缓和采取的蔑视看法,他将不得不努力把现实和中美的新关系的前景协调起来。为了这项工作而经历这种困难是值得的。 邓先生希望能根据现实性的条款取得进一步的技术和发展方面的帮助,美国是急于要提供这种帮助的。作为回报,他不仅表示愿意作生意,而且还表示愿意逐步实现中国同台湾的“统一”,其中包括尊重它的自治和让它保持非共产党的生活方式。在此同时发展中国同日本的关系。有足够充分的理由保持通过这次访问来庆祝的这种和解,而又不采纳邓先生对俄国人的看法。让这种三角关系继续保持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吧。
2. 美报记者自莫斯科报道:《克里姆林宫的所有眼睛盯着邓的访问》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月三十日刊登该报记者戴维·威利斯发自莫斯科的一则报道,题为《克里姆林宫的所有眼睛盯着邓的访问》,摘译如下: 在一些象征性的现象后面,实质是什么?在邓小平的美国之行的电视灯光和微笑下面,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关系的密切到了何等程度?克里姆林宫还不知道。当它扒在美国肩膀后面眼巴巴地望着这位中国高级副总理受到的欢迎时,捉摸不定的情况使它甚至更加不安了。 苏联的官员、最近几天的报纸、电台和电视评论以及研究这些宣传材料的西方外交官都提供了这个主要印象。 克里姆林宫如要研究这次访问的气氛以及预料将签订的一些协定,那是要花一些时间的。这些协定从可能设立新的领事馆到科学和技术交流不等。 这里的某些西方人士相信,到二月底,苏联人将完成他们的初步估计,然后决定什么时候就悬而未决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采取下几个行动。这些人士认为,新的美一中联系使得达成一项限制战略武器协定列苏联人来说甚至更加重要了。他们估计,在苏联人对邓的访问作出评价之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就要马上飞往华盛顿同卡特总统签订这样一项条约。 大家都有这样的看法:苏联人已决定等到邓回国之后再采取下几个行动,一方面是出于自尊心,另方面对他们认为卡特在十二月于日内瓦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期间和之后采取“匆忙”的做法很生气。 某些观察家认为,苏联人感到担心的不是美国可能卖武器给中国(卡特政府说过它不会卖武器给中国),也不是北约卖武器给中国(苏联人迄今对北约卖武器一事在私下很可能是无可奈何),而是今后一个未知时代将产生的广泛的影响。 到本记者写此报道时,苏联报纸还没有直接评论邓的访问。 但它们摆出了一幅广泛的、间接的宣传背景,其目的是要提请人们注意它们自己的利害关系。胡萝卜和大棒行动宣传背景还显示对华盛顿搞胡萝卜和大棒在外交上是怎么做的。 胡萝卜:正如这里的报纸所强调的,莫斯科是一个可信赖的伙伴,它准备达成一项适当的限制战略武器协定。 它把北京描绘成一个既不可信赖,也不可预言的盟友,说北京在玩“美国牌”来反对苏联人。 这里的西方人士认为,如果美国国会竟然决定在今年晚些时候对中国降低贸易关税,而对莫斯科的货物又征收高额关税,那么苏联人就会感到大大不安。 大棒:据苏联报纸说,在一个亲中国的柬埔寨政府被推翻以后,有人真可能要对越南发动武装攻击。 中国人就是那号人物。 西方人士认为,然而苏联人在这里的处境困难。 莫斯科真的不想激使中国采取任何武装行动,从而使中苏在边界上直接发生冲突的危险性增长。 据认为,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苏联报纸就中国边界行动提出的警告和发表的评论的调门一直比较低。 迄今苏联报纸这样做的形式主要是由官方塔斯社对外国报纸消息作出分析,它们只是偶而直接提到所传的中国的攻击。
3. 美报报道:《据说尼克松打算访问中国》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三十日刊登一篇题为《据说尼克松在出席为邓举行的宴会上打算访问中国》的专稿摘译如下: 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二十九日晚上回到了白宫,自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他含泪告别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当时他在受弹劾的威胁下辞去了总统职务。 尼克松参加了为邓小平副总理举行的一次国宴。 中国代表团的一位成员对记者说,尼克松和前国务卿基辛格(他也参加了这次宴会)接受了今年三月访华的邀请。 尼克松的表情显得有些轻快。他在到达白宫时对记者说:“我期望再次见到总统和总统夫人,期望见到邓副总理,以前我从未见过他。一九七二年我访问北京时他没有担任职务,一九七六年我访问北京时也是如此。显然,由于我在这里是总统和总统夫人的客人:所以关于这次访问或者任何其他问题,我不想发表任何其他看法。” 人们认为,尼克松一九七六年应中国人的邀请以一名普通公民的身份进行的访问,是中国人为巩固他们的反苏战线而作出的一次努力,这是他们向西方开放的明显的象征。 卡特总统邀请尼克松一事被一些国会议员和一些记者攻击为努力“恢复”这位前总统的名誉。国会山的人们认为,邀请尼克松和前总统福特参加国宴是为了减弱共和党保守派对正常化协议的批评和得到共和党对同苏联谈判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支持。 卡特总统说,邀请他们“完全是正确的”。
4. 美联社报道说:邓副总理同美议员的会见是友好和轻松的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三十一日电】(记者:卡伦)邓星期二访问国会山显然使很多国会议员印象深刻,这可能会使卡特政府作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一部分提出的一揽子立法行动获得通过变得容易一些。 反对政府此举的保守的共和党领袖保罗·拉克索尔特参议员说,“总的来说,他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华盛顿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说,“他沉着镇静而有自制力。” 纽约共和党参议员雅各布·贾维茨预言,参议院将会批准“可以使我们同中国建立关系”的法律。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三十一日电】(记者:亚当斯)邓小平副总理说中国谋求同台湾“和平统一”但是他不能对美国国会承诺不使用武力。 邓星期二在一次私下会见中对参议员们说,“和你们一样,我们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据参议员们讲,邓说:“我们中国人有耐心,但是,中国不能保证不采取其他方式。” 在整个这一天,邓同议员们在一起时是友好和轻松的,尽管意见不一致。有一度众议员们排列成一行请他签名。 这些国会议员说,邓还表示反对已在国会中提出的如下议案,这些议案指令卡特总统以一个外交联络处来取代美国驻台湾大使馆。 麦科马克援引邓的话说,这种做法等于美国把北京和台湾作为分开的两个中国继续与它们保持关系。
第 3 版
1. 外电报道:伊朗武装部队上街游行显示力量
【路透社德黑兰一月三十一日电】(记者:理查德·沃利斯)今天,伊朗武装部队由坦克开路,开上大街,出乎意外地显示它的军事力量。 在政府和伊斯兰反对派运动之间在立宪问题上即将出现摊牌的前夕,武装部队举行了戏剧性的示威游行,满载着武装军人的卡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过。 在反对派英雄霍梅尼结束十四年的流亡生活即将回国之前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候,至少有七路长纵队的士兵在城里游行。 霍梅尼的目标是要取消伊朗已存在数百年的王朝,并在这个富于石油的国家建立一个“伊斯兰共和国”。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站在目前在国外的伊朗国王一边,虽然大部分士兵是站在国王一边的。 精锐的皇家卫队和警察对国王显然极其忠诚。但是,有一支空军纵队的卡车上却贴着霍梅尼的像。 卡车上的空军挥动着霍梅尼的像并同像亲吻,他们向狂欢的人群高呼“处死国王”。 今天上午九、十点钟,当部队出现在街头时,首都出现了发生军事政变的谣传。 但是,几小时后,官方的伊朗电台只是说,这些部队一直驻扎在城里,而没有作其他任何解释。 队伍中的一位军官告诉本记者:“这仅仅是显示一下力量。” 有些士兵说,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是要表明对国王的支持,国王仍然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但是,其他士兵却使眼色说:“我们是同人民站在一起的。” 目睹者说,在德黑兰大学附近,士兵曾开枪驱散拥护霍梅尼的示威者,这些示威者高呼:“士兵是我们的兄弟”。 【美联社德黑兰一月三十日电】载有身穿战斗服装的军队的军用车辆星期三(一月三十日)隆隆地驶过德黑兰街头。这显然是在反对派领导人宗教领袖霍梅尼预定从国外流亡回国的前夕所作的一种显示力量的行动。 目击者们引用士兵们的话说,这次游行的目的是要人民不要忘记伊朗军队的力量。这支军队已保证忠于沙普尔 ·巴赫蒂亚尔首相符合宪法的政府。 今天的军事游行包括由平板卡车拖着的首领式坦克和大批高射炮。穿着伪装服的士兵在他们乘着三四吨重的卡车行进的时候,紧握拳头,高呼口号。 今天的游行使市中心的交通处于停顿状态。外交官们说,游行的部队至少包括一个旅,或者说有几千人。记者们注意到其中有军校学员和正规军。
2. 巴赫蒂亚尔发表广播讲话
【美联社德黑兰一月三十一日电】巴赫蒂亚尔在霍梅尼即将结束十四年的流亡生活而回国的前夕向全国发表广播和电视讲话说,他“将不允许侵犯人民的生命与财产”。 这位六十二岁的文职首相在显然提到霍梅尼宣布的以伊斯兰共和国来代替巴赫蒂亚尔和君主制的计划时说:“除了中央政府之外,政府将不允许任何人来掌握国家的权力。” 在巴赫蒂亚尔的讲话中响着和解的调子。他为霍梅尼的回国向全国表示祝贺。 但是他继续说,政府“将正确地执行它的合法的职责,并将抵抗混乱和可疑的分子”。 首相说,他的政府所发起的民主改革以及他批准霍梅尼回国的行动排除了继续举行反政府示威的必要性。 他警告说,“那些阴谋在军队和人民之间策动一场对抗的人,那些受过滥用政府和平精神的训练的人,都将对所流的每一滴血负责”。 他要求人民“保持安静,以便政府能成功地解除军事管制并让士兵们回到军营中去”。 他说,伊朗“在经历着一个非常危急的危险时期。政府关心的主要是国家的统一和主权的问题”。 他要求他的同胞们要有远见而不要受那些外国煽动家的挑拨。
3. 路透社报道:柬军重新组织起来向敌军发起反攻
【路透社曼谷一月三十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在柬埔寨境内被越南人为主的攻势所打散的红色高棉部队已重新组织起来,并对仍然控制着所有重要据点的敌对者发起了反攻。 他们说,越南人为主的部队过去几天中重新占领了金边南面的茶胶市,该市上周曾落入红色高棉之手。 这些人士说,忠于波尔布特的部队仍然在茶胶市附近,并控制着茶胶省内越南人为主的部队还不敢去占领的广大地区。 他们还说,看来红色高棉最大的一支部队正在茶胶省作战。 这些人士说,忠于波尔布特的电台广播的战报所说的地点同情报机构发表的关于战斗的消息相符,但是,这些战报似乎把战斗的规模夸大了。 但是,他们说,他们认为,该电台二十八日广播的关于红色高棉部队已收复西北部的吴哥窟古庙的消息是属实的。 该电台今天还报道了在金边西面的磅士卑的战斗情况,据它说,那里的一支越南驻军被包围,五天前在附近的两个村子里发生的战斗中打死大约八十名越南人。 【本刊讯】英国《卫报》一月三十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高棉部队在反击战中试用神风突击队战术》,摘译如下: 红色高棉的军队依然有能力向越南支持的柬埔寨新政府的部队发动有力的反击。但是,据曼谷情报机构的人士说,他们的伤亡是很大的,一些部队为了夺取一些战略据点看来准备不顾死活地采取当年日本神风突击队同归于尽的办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越南人打美国人时成功地使用了游击战术,这次则恰恰相反,越南的军队在帮助他们的柬埔寨盟友夺取政权时则采用了正规战的进攻方法,使用装甲纵队夺取交通枢纽,避开红色高棉军队集中的地方,而现在正是这些军队骚扰着他们的供应线。 一位观察家说:“看来,越南人在过去三、四年中把游击战忘了。他们现在占据的是点,而红色高棉人则占据着面。” 民主柬埔寨电台说,越南军队已被困在贡布港和海滨胜地白马市内,从金边通往深水港磅逊港的四号公路也处在忠于波尔布特的军队的控制之下。 这里的观察家们认为,由于越南支持的部队在火力上占优势,红色高棉部队的伤亡是极其惨重的。一方拥有飞机对地面部队的掩护和远程大炮的支持,另一方只有小型的自动武器,双方力量是悬殊的。
4.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文章:《亚洲的婚姻习俗》(四)
吉利的日子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挑选一个吉利的日子举行婚礼。这在整个亚洲地区,没有一个地方是掉以轻心的。人们怀着焦急的心情付了很高的费用去请教占星家,请他们算双方出生的日子,翻历书,查命星。中国人最喜欢在农历十二月办婚事。农历三月是专门祭祖宗的,很少有人家在这个时候结婚。日本的情况也大致相仿。 这样,现在是吉时来临。东西已经到手。仪式就要开始了。饥肠辘辘的客人在急切地期待着。在比较严格的穆斯林社会里,对新人来说也是初露真容的时刻。在此以前,严守教规的巴基斯坦新郎还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新娘。新娘的头盖,要到结婚后的第二天才在新房里当着新郎的面揭去。 但是人终究是人,何况伊斯兰教规还规定必须双方同意才能结婚,所以新郎在结婚以前早就说服家里人至少给他搞到一张未来新娘的照片。如果照片搞不到,他的姐妹们也会到女方的后院去进行一次“交际性”的拜访,希望回来时能给他作一番叫他高兴的介绍。马来人没有盖头法的约束,但过份性急却是不允许的,男女间有别的规定,禁止未婚男女彼此接近。在现代的城市环境中,要实现这条法律确实不大容易,但谁要是被当场捉住,那可是总要照例送到法院,处以罚款的。 保持新娘的贞操,在大多数社会里仍旧是一个需要严密防范的问题。日本的婚礼有些婚姻习俗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黎明期。但在日本广泛流行的神道结婚仪式是从明治时代开始的,还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种仪式给了财主们夸耀自己区别于下层阶级的机会。现在神龛的供应跟不上大众的需要,特别在吉庆日子更是如此,所以旅馆、饭店和商业性结婚礼堂都在宴会厅旁边的屋子里设置了神道教坛祭,供来客使用。 新人在互相起誓以后,马上就被领到宴会厅的首席就坐。这时客人们就有礼貌地鼓起掌来。从这时开始,一切都按礼节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由一位地位较高、最受尊敬的客人——通常是新郎的雇主——致词,介绍新婚夫妇的经历、教育程度和造诣。接着是新人的好朋友们讲话,讲些个人的小故事和幽默的笑话,调子比较轻松。开始递米酒的时候,亲戚朋友们就唱起歌来,第一阶段的仪式到此就结束了。宴会结束的时候,要给客人分发礼物,对他们参加庆祝表示感谢。 日本结婚典礼的越来越商业化,加上通货膨胀,使结婚费用在过去五年中涨了两倍。 在香港结婚,只需100元港币。但这仅仅是缴给政府的钱。对新婚夫妇来说,这不过是一项巨大开支的第一笔账。在新加坡早就非穿不可的西式结婚礼服,现在在香港也比较受欢迎了,因为华丽的织锦缎中式结婚礼服就是租钱也是很贵的。节省下来的钱就用到了美容师身上,美容师这个重要角色,愈来愈象是把他的“作品”主要是为了供给摄影师照相,从而把这桩喜事载入家史。按照习惯,新娘必须设茶点亲自招待所有年长的亲戚。但是在发结婚宴会请帖的同时分送喜糕的传统做法,正在迅速地西化。男方由于不用付嫁妆费,必须向将来的岳父母提供一笔补偿费,以报答多年来为了准备女儿出嫁而化去的费用。这种补偿常常采用付给现款和一次体面的宴会的形式。12个人一桌的酒席起码要400元港币,这种“补偿”是相当可观的。(四)
5. 霍梅尼乘飞机离法回伊朗
【美联社巴黎一月三十一日电】结束了十四年多的流亡生活将要返回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乘坐的飞机,在二月一日一时十七分(格林威治时间零时十七分)离开戴高乐机场,飞往德黑兰。 【美联社德黑兰一月三十一日电】一个穆斯林欢迎委员会说,宗教领袖霍梅尼明天一早将从巴黎到达这里。但是有人士说,霍梅尼的回国可能进一步推迟。 负责安排欢迎仪式的组织委员会发言人说,这位什叶派穆斯林领导人将在本地时间上午九时到达麦赫拉巴德国际机场。 预料到时候将有数百万他的追随者为他的抵达聚集在机场和这个城市的贝海什特扎赫拉公墓,霍梅尼将在那里宣布他的使伊朗成为一个伊斯兰共和国的计划。国家电台宣布,五万名“伊斯兰警察”已同意负责从机场到公墓这十八公里沿途的安全。 电台说,军队将维持机场的安全。 【法新社德黑兰一月三十一日电】德黑兰电台报道,德黑兰军事长官今天同意从明天起进行三天的“进军、游行和集会”,以庆祝宗教反对派领导人霍梅尼结束流亡生活回国。
第 4 版
1. 香港《明报月刊》文章:《大建筑家----贝聿铭》
说在美国的新闻界和建筑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贝聿铭这个响亮的名字,他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贡献已被美国学术界所公认,历年来他所受的奖状、奖章和荣誉博士计有二十余种 【本刊讯】香港《明报月刊》一九七八年八月号刊载一篇题为《大建筑家——贝聿铭》的文章,摘转如下: 在美国的新闻界和建筑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贝聿铭这个响亮的名字。他所精心设计的国家艺术厅于本年六月初在华府开幕的时候,美国许多最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都竞相刊载他的照片、访题和赞词。《纽约时报》在一篇指明为《评价》的文章里,曾赞扬贝氏的工程说:“东厅代表一种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常见的品质……它的确是华府现代建筑中最优美的作品,同时我们可以很武断地说,它是贝氏公司近年来设计中最特出的建筑。简言之,这个建筑物可以称为当代博物馆建筑中最杰出的。”大约同时的《时代》周刊在一篇题为《广场上的杰作》的艺术专栏里也说:“在近代人们的记忆里,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物,特别是博物馆的建筑,曾经受到这样最高的推崇与赞美。照一般常情说,这样的推崇应该会激起大家的反感和疑心。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实地去参观过东厅的人,都会同意,对于大量的赞语,这个建筑是当之无愧的。用句最惯用而无可避免的俗话来表达,我们认为贝聿铭现在的确创造了一件‘杰作’——一幢经过长久精心设计和高度分析的建筑物,能够与当地的面积和周围的环境互相融洽,同时却表现出一种极辉煌的独特性,高贵而不趾高气扬。” 除了这两个极有权威而不轻易赞扬的人的报刊评语外,其它也都分别有专文或专栏介绍贝聿铭先生。对于一位留美的华裔建筑家来说,真可谓“赞誉满天下”。难怪纽约一家中文日报的社论要指出:“在曾对美国文化提供重大贡献的伟大人物名单中,现在添上了贝聿铭,这使所有的华人都感到光彩。” 事实上,在华人社会中,包括台湾和大陆在内,真正知道贝聿铭其人其事的恐怕并不多。 贝聿铭先生于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出生于广州。他的父亲——现年高寿八十五岁的贝祖贻老先生——当时在广州主持中国银行业务。不久他们全家迁往香港小住,于一九三○年前后,搬回他们的老家——苏州——附近的上海。 他初到美国,进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时(一九三五年),并没有固定的理想和抱负,只是在学习中,逐渐发现个人的兴趣所在,锲而不舍的加以追求,最后才决定专修建筑设计。 贝氏于一九四○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学士后,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能立即从事建筑事业,他于是进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服务。由于他是东方人,据说当时该委员会指派贝氏的任务,主要便是提供破坏日本建筑物的有效方法。贝氏回忆这段往事,颇有歉疚之感,但在当时,由于中、日互为敌国,他却间接地对祖国有了贡献。这一点是颇值得现在留外华人和留学生们考虑的。 一九四二年,贝氏与陆书华女士结婚。陆女士原籍广东,生长在天津,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威尔斯莱女子学院。他们夫妇有三子一女:定中、建中、礼中和莲,都以中国习惯取名,他们虽然生长在美国,却没有采用西洋名字,据说这也是贝祖贻先生的家教所赐,显示不忘中国文化。三公子中除定中原学社会学,现在纽约一家法人经营的都市建设公司服务外,建中和礼中都是哈佛大学建筑系毕业的高材生,早已参加贝氏自己创立的建筑公司工作。其女公子莲仍在纽约一家私立中学就读。贝氏尚有两弟及一姐一妹,都早已成为美国移民,分别在美国中西部从事科学方面的工作。 贝氏个人对中西社会习俗的看法,可由他自己的话中看出。他在一次访问中对笔者说:“我在中国渡过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一种‘中国气质’,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这不仅从我的面貌上,或行动谈吐上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在我的思想里。总之,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不过,从另一方面说,我也不否认过去这四十多年,在美国这个环境里我也吸收了许多西洋社会所给我的影响。”贝氏认为,这种“双重文化”的背景和影响,对他事业上的成功,有很大贡献。 “我于一九七三年和美国建筑界的朋友们一同去大陆参观,停留了三个星期。中共统治下的社会,虽然经过彻底的改变,我却并不曾感到有适应上的困难。我可以用不同的方言和他们交换意见,决没有感到自己象外国人一样的陌生。这种情形,在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就思想文化及语文的沟通方面说,当然更不成问题。”谈到这里,贝氏对中国现在分治的情况,表示“迟早总会达成统一的”。他的这个愿望,似乎颇能代表一般留居海外华人的理想。虽然贝氏不愿进一步加以申述,但从他的语气里,可以看出他是语重心长的。 贝聿铭先生的事业,如果可以用一句俗语来形容,那就是:“只问耕耘,不计收获。”从贝氏每设计一栋建筑工程的精神上看是如此,就贝氏对名利的态度上看也是如此。在美国各报刊对他的报道中,详细介绍解说他在建筑设计时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几乎每篇都有;但表现他以现有的成就而感自满自足,或讨论他在每栋建筑物完工后应得的物质代价或精神报偿,却绝无仅有。由于这种风度,使得贝氏更受各界尊崇。他的建筑物,不仅已在短短不到十年内遍布美国各大都市,而且在其他国家,如伊朗、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都逐渐留下他设计的纪录。 贝氏的建筑设计,不限于高楼大厦。诸如大学的研究中心、博物馆、飞机场的管制塔、大都市的公寓、商业交易中心,甚至平面的广场,也都是他发挥高度艺术天才的好机会。 贝氏最大规模的最著名最成功的建筑设计,目前为止,当推华盛顿新开幕的国家艺术馆东厅。这座工程浩大、建筑宏伟的博物馆,正当华府的市区中心,面对国会大厦,成三角形,接一九四一年修建的国家艺术馆正厅,占地约一万六千平方英尺,用粉红略带灰色的大理石砌成。“东厅”内包括两部分:一个三角形的展览大厅,专供各种艺术品的展览之用,一个艺术研究中心(也呈三角形)专供艺术家或学者研究或开会之用。展览大厅里,又分内院及面积不一的展览室,由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复杂桥梁、台阶、电梯和斜坡连接,使参观者得以经常保持高度注意力和兴趣,加上蜘蛛网似的天窗,使阳光自不同的角度射入,反映在不同形象的墙壁上,实已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研究中心,共有七层,最下面是阅览室,有艺术图书馆,存书约三十五万余册,同时还有近一百万张的艺术照象,以及用电脑控制的艺术资料库。这研究中心内,也有供艺术馆职员专用的办公室、会议室和餐厅。每间房都有玻璃窗,可以向外看到极其优美的画面或自然风景,使得室内工作人员,不致有闭塞之感。 全部“东厅”的场地及修建费,计九亿○五百万美金。由贝聿铭公司负责设计,经过七年的时间才把这个艺术馆的“东厅”建筑成功。今年六月一日正式由卡特总统亲自剪彩开幕时,据《华盛顿邮报》六月二日的记载,他赞美该建筑工程,说它是贝聿铭的“建筑杰作,有永久纪念性,庄重有气魄,绝不显得粗犷”。 从贝先生的言行与事业方面看,他的“中国人气质”,表现在对人接物方面,使他深为多方面的人所尊崇。他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贡献,现在已被美国的学术界所公认。历年来,他所受的奖状、奖章和荣誉博士,计有二十余种。最可贵的,就是在他达到事业的高峰时,不仅虚怀若谷,对于访问他的记者或学人、学生,也都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凡是和贝氏有过交往的人,没有不感觉到他是近代海外华人中不可多得的一位伟人。
2. 德新社自汉堡报道:一种超级鼠在世界各地大量损耗粮食
【德新社汉堡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电】有一种能经受住大量有毒的杀鼠药而活下来的“超级鼠”,现正在严重地损耗西德和联合国主办的粮食及农业计划拨给发展中国家的粮食。 它们已对杀鼠药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免疫力,并能继续繁殖和生存,从而损耗了第三世界几个地区急需的大量谷物。 象西德技术合作协会这样一些组织感到严重不安的另一个问题是,第三世界的农民得不到有关杀虫剂的现有技术知识,而这些资料首先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据最近的估计,由于缺乏知识而接触了杀虫剂,结果每年约有五十万人死亡或得了严重的病。 西德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专家认为这种大鼠(在东南亚最多)为害最甚,比其他种类,如挪威鼠都更有破坏性。 人们知道,这两种老鼠每天要吃的东西为它们的体重(比方说,二百五十克)的约百分之十,每只老鼠每年往往损耗十公斤的谷物。 折合成每年的统计数字,专家们估计,经常在某一粮仓一起“活动的”一群约二百只横冲直撞的老鼠,一年可损耗约四千公斤粮食。 据说这一数字包括在这一过程中被吃掉和被糟蹋的谷物。 除了“超级鼠”和其他老鼠损耗的粮食之外,第三世界的农民由于不知道有杀虫剂,或者是太穷而买不起这些药品,每年也损耗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的粮食。 为了对付老鼠造成的粮食损耗,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同成员国一起制定了一项世界性的合作计划,以训练专家们学会如何控制老鼠以及今后如何监督地方生产杀虫药。 这场对付老鼠运动的一些中心环节是设在仰光的缅甸老鼠控制实验站(这是同世界卫生组织合办的机构)和设在巴格达的伊拉克中东老鼠生态和控制训练中心。 这些中心以及在西欧和第三世界有关的小组,正在全力以赴地确定老鼠对各类杀鼠药的易感性。
3. 苏鱼类学家确定鱼群有相当强的电场
【塔斯社莫斯科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电】苏联鱼类学家确定,几乎所有的鱼类,无论是海鱼和淡水鱼,都能在自己的周围产生电场,这种电场可以在远处记录到。 鱼类学家们已经弄清,淡水鱼在受到侵扰时所发出的电场强度增加几倍。科学家们注意到,一群鱼的电场加起来就会变得很强,可以协调各体鱼的运动。科学家们正是用这一点来解释鱼群运动特别一致的原因。 渔人以及控制论学家和仿生学家对于鱼类的电场都感到兴趣。仿生学家希望通过模仿鱼的这种特性,从而进一步改善他们正在制造的一种装置。
4. 菲儿科学会说儿童吃含有味精食品可能使发育迟钝
【路透社马尼拉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三日电】菲律宾儿科学会警告说,不要把用味精调味的食品给儿童吃,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儿童发育迟钝和脑神经受损。 菲律宾儿科学会主席帕拉·桑托斯—奥坎普,昨天在联合国为筹备明年的国际儿童年而发起的工作讨论计划会上,发出上述警告。 中国食品和日本食品大都用味精来调味,在菲律宾,味精已被普遍应用。 桑托斯—奥坎普医生说,菲律宾儿科学会准备推行一次全国性运动,呼吁不要给儿童喂食那些含有味精的食品,因为根据研究所得,味精可能使儿童的脑部受损和发育迟钝。(转载香港《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