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01-08
第 1 版
1. 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说:邓副总理回答记者的谈话异常巧妙和机敏
【美联社北京一月五日电】(记者:约翰·罗德里克)邓小平副总理今天表示,工业现代化是一项要全力以赴来实现的计划,因此,中国不会分散力量在台湾或者柬埔寨搞军事冒险。 这是这位七十四岁的中国领导人为来访的美国记者举行的首次记者招待会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邓表示,中国人在打算同台湾人会谈之后,就会探索各种机会同他们会谈,也包括同国民党总统蒋经国会谈,来实现这个岛同大陆的政治统一。 他说,“就我个人来说,我希望今年就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邓说他倾向于寻求和平解决,同时也为通过其它办法来解决留有选择的余地。他没有说这意味着使用武力,而是采用了异常巧妙的做法。往常他是比较直率的。他解释说,他必须使中国留有这一手——即便是不使用这一手——因为否则和平解决的前景就会受到阻碍。他说,“我们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把我们的手捆起来。” 这里的人们对邓希望台湾归回祖国的速度之快——就如他所说的速度——的乐观估计感到有些吃惊。 人们之所以对这个一九七九年的时间表感到吃惊,是因为蒋经国并没有公开表示希望同共产党人对话。但是,这里的分析家说,中国人多年来一直表示出能够作出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寻常的妥协。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都进行过合作,所以不能把任何事情排除在外。 在邓小平同二十七个美国客人的一小时的会谈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邓一心想着使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成为一个工业先进的国家。他强调了最近签订的中日和平条约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他说,这两件事情为展开对大家都有益的贸易和交流带来了机会。他还特地指出不会由此而出现莫斯科所担心的三国联盟。 看来,也就是这种对和平发展的考虑,这使中国人感到自己花不起援助柬埔寨所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 从邓的远非坚决的支持他们的讲话中,柬埔寨人一定得不到什么安慰。看来,他的意思是说局势是令人遗憾的,但是柬埔寨得自己去对付去。这是中国报纸近来的评论要旨。他们责骂越南对在越南战争中帮助过他们的人忘恩负义,但是,那些话决不是一个盟友准备去保卫另一个盟友时要发表的强硬的富有战斗性的讲话。 邓显然希望在他访问美国之前在美国人民中树立这样一个形象:他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对宿敌国民党人的态度通情达理,在他最近访问过的东南亚也不打算采取好战的态度。 邓穿着烫得很平的深灰色毛式服装和浅色袜子。在记者提问时间里,他架着腿,显得心情舒坦。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左手总是拿着一支烟。他脸色红润,显得很机敏。 会结束后,他同周围的人握了手,并为一些美国杂志签名,兴致很好。
2. 香港《大公报》报道:周恩来同志的诗作已出版英文译本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报道: 周恩来总理功盖天地,名垂千古,举世钦敬,他毕生尽瘁,为革命为人民不知立下多少丰功伟绩,然而在他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逝世之前,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位诗人。 原因之一是,总理生前早就搁下诗笔,而他早年的作品,既因年深月久而流传极少,更由于总理素不图名,从不让知道情况的老战友,对此作任何宣扬。 总理的诗,是在他逝世后才发表的。《周恩来诗选》(《InQuccstPoemsOfChouEn-1ai》)一书就是他这些诗的英文译本,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全书共收诗十四首,年代是自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二年,前后共八年。这些诗,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忧国忧民的青年革命家发展、成长的过程。 本书是总理十四首诗的英文译本,译者林同端女士是专攻美国文学的,中英文的造诣之深自不待言。她深深敬爱周总理,在她的译作上,倾注了心血。读者在对照原作阅读英译时,可处处发现用词之严谨妥贴,既保存了原意,又是晓畅优美的英文。 林同端女士的丈夫李耀滋是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化教授。李氏夫妇曾于今年夏天前往中国探亲访问。 本书还载有宋庆龄副委员长悼念周总理的文章,转载自《中国建设》杂志英文版一九七七年四月号。这篇文章,对于进一步理解这几首诗,是很好的帮助。
3. 外电评西哈努克亲王途经北京去纽约
【路透社北京一月六日电】(记者:麦肯齐)柬埔寨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今天晚上到达北京,首席副总理邓小平到机场迎接。 西哈努克亲王穿着黑色衣服,他在走下舷梯时大笑着,走在后面的是他的夫人莫尼克和前首相宾努。 在受到邓先生和中国其他高级官员的迎接后,柬埔寨一行人登上汽车进入北京。 一位消息灵通人士说,预料西哈努克将在明天启程去纽约。 【法新社曼谷一月六日电】今天这里纷纷推测,随着越南支持的军队在柬埔寨境内造成了威胁,西哈努克亲王可能即将再次出面。 然而,观察家们感到意外的是,在柬埔寨目前出现这种戏剧性情况下,柬埔寨电台并没有广播这位亲王的讲话,有些推测也集中于他“沉默”的问题上。 有些观察家说,他是自愿保持沉默的,旨在表示他不同意金边红色高棉政策中的某些粗暴方面。 有些人认为,在目前印度支那冲突中他对各方——中国、柬埔寨和越南——是唯一可能的调停人。 他到达北京(如果得到了证实的话)无论如何只能是把他投入中国阵营。 【法新社北京一月六日电】(记者:德隆)外交人士今天在这里说,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今天又在北京出现一事反映了中柬对柬越冲突的政策的新转折。 在前不久看来,如果这位柬埔寨前国家元首出面干预的话,还可能使冲突缓和下来,但是,现在冲突已经严重到如此程度,以致连西哈努克亲王是否可能成功也成了问题。 这些观察家说,西哈努克亲王能重新出现主要是北京的成绩,这一点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由于现政权在西方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大概不利于金边,所以,柬埔寨似乎有必要通过象西哈努克亲王这么一位在国外还有点名望的人在联合国代表柬埔寨发表意见。 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在联合国讲台上,西哈努克亲王似乎仍旧是最有资格把北京对军事局势的看法“传给大家知道”的政治人物。中国领导集团认为,军事局势不仅对柬埔寨,而且对中国本身的安全说来也是严重的。 【美联社北京一月六日电】(记者:罗德里克)西哈努克由他的妻子莫尼克和曾流亡在这里的柬埔寨前首相宾努陪同。 许多中国官员到机场迎接。唯一到机场迎接的外交使节是美国联络处的一位官员。 伍德科克大使现在在曼谷,将于星期日回北京。 【南通社曼谷一月六日电】关于柬埔寨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将率领柬埔寨政府代表团出席预定下周初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的消息引起了这里的外交界的很大兴趣。 据信,由于西哈努克的出席,安理会即将就柬埔寨对越南提出的指责进行的辩论的重要性肯定将增加。在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时候,西哈努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增加了声望。 【德新社汉堡一月六日电】柬埔寨前领导人西哈努克亲王重返国际政治舞台了。 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亚洲最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 在金边王宫里被软禁了几年之后,现年五十六岁的西哈努克现在要到联合国去为柬埔寨向越南说理了。
4. 柬埔寨傀儡组织要求参加联合国有关柬问题的辩论
【法新社曼谷一月六日电】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今晚要求参加联合国任何有关柬埔寨问题的辩论。在柬埔寨新闻社昨晚发表的声明中,这个阵线再三宣称它是柬埔寨事实上的政府。 与此同时,在柬埔寨境内,争夺对磅逊深水港的控制权的战斗据说尚在继续。消息灵通人士说,一直为这个港口供应物资的中国货船现在均已离去。 官方的柬埔寨之声电台说,已经查明在柬埔寨境内有越南军队十四个师。 这个电台已经证实,越方已占领了茶胶省省会茶胶。该城市位于金边南面五十公里的二号公路上。
5. 泰一高级军官说越南不敢占领金边
【本刊讯】泰文《民众之声报》一月六日报道:陆军一高级军官一月五日向本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据军方获得的情报估计,越南不敢占领金边。从越南的经济、军事实力和生产能力来看,它还不能这么干。如果说越南在战争中获胜,那也只会加重它的负担。” 他说,越南此次攻打高棉,系试探高棉的军事实力和中国的反应,没想到攻势竟这么猛,这么快。 这位军官还说:“一旦金边沦陷,必将有大批高棉难民涌进泰国,给泰国带来新的问题,这是政府必须考虑的。” 他说:“在泰柬、泰老边界上,我们已部署了足够的力量,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事件。”
第 2 版
1. 美刊文章:《从克里姆林宫往外看:又甜又酸》
【本刊讯】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一月八日一期刊登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报道,题目是《从克里姆林宫往外看:又甜又酸;这些天莫斯科和华盛顿的关系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副题是《克里姆林宫的政策反映出妥协和冲突》,摘译如下: 当提到美国的时候,苏联领导人显然抱有矛盾的情绪。 积极的一面是:尽管美国国务卿万斯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十二月底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谈遇到了障碍,但相信可以在短期内同美国签订一项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这对华盛顿和莫斯科在一些棘手问题上的谈判可能是一个吉兆。消极的一面是:对美国同俄国的头号敌人中国建立的新关系的军事含意疑心重重。这可能会加剧苏联的军事集结。 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在苏联首都这里,研究克里姆林宫看法的专家告诫人们,不要对签订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之后抱太大的期望。他们说,美苏关系将不会出现大跃进。据一位高级的西方外交官说:“我们不要自欺欺人,认为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敌对关系确实在发生变化。” 美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比任何其他哪一项国际事态发展,都更加刺激莫斯科的神经。 勃列日涅夫担心的是美国已默许其他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售军事装备。莫斯科的一位有见识的分析家评论说:“俄国人看到英国和法国一个接一个地向中国人出售武器。他们认为,华盛顿有权阻止这样做,但是没有加以阻止。所以他们认为,美国有一项没有说出口的促进中国军事能力的政策。”在今后几个月,苏美关系肯定要继续发生摩擦是有其他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美国和苏联的基本政策是敌对的。 ——对于缓和一词的意思的解释仍然相距十万八千里。莫斯科保证要继续进行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斗争。 ——一项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将不会影响俄国加强其常规武装部队的决心。 ——克里姆林宫没有发出任何信号,表明它要节制其在中东、非洲和亚洲的捣乱行为。 ——苏美贸易这个莫斯科喋喋不休地谈论的问题,在一九七九年的一大部分时间里仍将不景气。勃列日涅夫的选择。一九七八年六月,卡特让勃列日涅夫在对峙和合作两者之间作一选择。莫斯科的回答是 ——同美国合作,但是,是根据克里姆林宫提出的条件合作。 在作出如让较多的犹太人离开俄国这种姿态的同时,对持不同政见者严重判刑。 这种妥协和冲突的格局看来可能将继续到一九七九年年底。 莫斯科的一位西方高级外交官说:“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除达成协议之外,我们必须料到还有更多的不愉快的事情。”
2. 美报文章:《戈德华特争取对台湾条约的支持》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月三日刊登该报记者斯珀林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文章,题为《戈德华特争取对台湾条约的支持》、《参院将对卡特同北京的协定进行辩论》,摘译如下: 在戈德华特带头指责的情况下,参院在台湾问题上反对卡特总统的声势越来越大。 参院现在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已经同这位亚利桑那州共和党人站在一起。他整天打电话,努力争取参院有更多的人支持他的下列立场: 1、按宪法规定,总统不经参院三分之二的同意,不能废除同台湾的防御条约。 2、总统事实上已经废除了这项条约,而不是象卡特所讲的那样,只是按条约本身规定的终止了这项条约。 3、总统废除这项条约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4、总统失信于台湾,从而使他自己和美国处于这样一种地位:同美国签有条约的其他国家再也不能指望条约会得到履行。 与此同时,参议员戈德华特还对总统提出控告,对于宪法是否规定卡特有权不经参院同意就“废除”一项必须由参院批准才能生效的条约提出质疑。在华盛顿,人们的“看法”是,总统同大陆中国关系正常化的行动是一个既成事实——既然已经做了,那就算了。 但是参院的反对派认为,如果这里的美国地方法院作出有利于戈德华特的判决,那么这种判决会使防御条约立即重新生效。预料这一方或那一方的上诉最终会把这个问题提到最高法院。 国会在台湾问题上的反对情绪是很强烈的。但是由于一些共和党人,其中包括前总统福特,表示支持卡特正常化的行动,这种情绪稍微冲淡了一些。另外,一些强硬派认为,改善美国同北京的关系会加强美国在同莫斯科关系中的地位。 不管怎样,一场关于总统对台湾的行动的大辩论已经近在眼前。由于参议员戈德华特正在纠集持不同意见者,看来很可能出现一场热烈的、甚至怒气冲冲的挑战。
3. 伦敦毒伞杀人案揭秘 马科夫死于篦麻蛋白
【美联社伦敦一月二日电】验尸今天判定,伦敦“雨伞杀人案”死者保加利亚叛逆者马科夫,是死于蓖麻子衍化出来的烈毒。这种毒比眼镜蛇的毒液更为致命。 验尸官宣布,马科夫是遭“不法杀害”。至于凶器是否一如这位广播员在九月十一日临死前所说,是一把雨伞,目前还未断出。 苏格兰场反恐怖主义特警组的负责人尼维尔供证,这种致命烈毒蓖麻蛋白,藏在一个只有针头那么小的细金属球内,注射入马科夫的右上腿。但是他又说:“至于这是谁干的,这个小球怎样打入他体内,我们还未有头绪。” 这个小球直径长一点五二毫米,是由飞机工业所用的合金所制成的,它的成份百分之九十是白金,百分之十是铱。小球中央对角有两个直径只有零点三五毫米的微细小孔。
4. 美试制一种同时可以击毁三辆坦克的炮弹
【本刊讯】日本《军事研究》杂志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一期报道一条消息,标题是《美国陆军的同时击毁三辆坦克的SADARM》,译载如下: 一发炮弹发射出三个发射体,击中炮塔部分,从而同时击毁三辆坦克。按照这种要求设计的SADARM系统,是具有“触发”感觉的散弹炮兵系统,正在继续试制。 SADARM的意思是感觉到以后就击毁装甲。可以用现有的武器发射, SADARM,据说成本低廉,可以和现有的炮弹一样封装,储存,使用和填装。不需要目标瞄准和发射体的外部诱导控制。散弹各装有转环降落伞、感触器、计算处理机、弹头、动力供应机、安全与装甲装置。 发射角度和到达目标的距离一经确定,就可以安装主信管,填装适当的足以使炮弹达到目标上空地区的推进炸药。 这个新装置是相当独特的。其原因是,弹药内用低空高速旋转式的无源毫米波辐射仪传感器。而且由于使用保持下降速度和恒常旋转率的转环降落伞而特别稳定,运送有穿甲能力的小弹头。
5. 美陆军纳蒂克开发中心发明储备口粮的新方法
【本刊讯】日本《军事研究》杂志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一期以《美国陆军的新式野战携带口粮》为题报道: 食品和药剂管理局批准了便于保存、储藏、加热并保持食品新鲜状态用塑料和铝封装的携带口粮,不久的将来就会向战斗部队提供立即可以食用的食品。 据美国陆军纳蒂克开发中心说,该中心发明了储备口粮的热放射处理法,不用冷冻,食品的营养价值、色、香、味、外观就能保持几年。 这种新的作战用的食品,可以直接食用,或者原封泡进热水中加温食用。在可以热处理或者可以直接食用的菜单中,还增添了新的食品,有冷冻干燥的水果和蔬菜,这些都能用水来恢复原状。
6. 美报文章:《英国人找到了苏联反犹太人的证据》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刊登诺西特发自伦敦的一篇文章,题为《英国人找到了苏联反犹太人的证据》,摘译如下: 犹太人事务研究所在这里新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搜集了苏联新闻机构系统地开展反犹太人运动的证据。 这个小册子长达一百零五页,里面有从日报、周刊、书籍和广播中摘录下来的几百条经过翻译的引语。为这个反犹太人引语汇编贡献材料(不是自愿地贡献)的有《真理报》、《消息报》和《文学报》这样一些著名的机关报。所有引语都选自一九七五年以来所发表的材料。 引用的材料把犹太人说成是玩世不恭者、罪人、剥削者、阴谋者和反犹太行动的蓄意鼓动者。他们被说成是控制着美国的报界、跨国公司,尤其是生产武器的公司。苏联的宣传品把犹太人与种族主义纳粹分子相提并论,并认为俄国人在历史上屠杀犹太人是正当的。 下面就是该研究所的题为《苏联反犹太的宣传》的报告中的一些段落。 “如果从现代文明和共产主义道德的观点来考虑犹太教的全部经文,那末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残忍好杀、虚伪、叛逆、不忠和道德堕落——人类一切最坏的品质——的教科书。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伪君子们对这些都保持沉默。”(引自贝贡的题为《不用武器进行的入侵》的文章) “在三十年代,以匪徒本尼·兰斯基为首的犹太帮控制了纽约罪恶的地下世界……当以色列成立时,兰斯基成了罪恶世界的头目……这个杀人犯成了秘密团体的‘主管’和‘杀人公司’的领导人之一。” “美国匪徒对犹太复国主义作出的贡献显然很大,所以,特拉维夫不仅毫不犹豫地给兰斯基,而且还给美国秘密团体的其他干将以公民权……要是考虑到以色列现在已成为犯罪、卖淫和腐败的‘天国’的话,那末,对以色列军队中有很多类似的军官,就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了。”(引自《星期副刊》刊登的科尔涅耶夫的文章《领导人—匪徒》) 研究所的脚注解释说,兰斯基在一九七○年是以旅游签证进入以色列的,在一九七二年,耶路撒冷高等法院结束了长期的法律行动之后,他才被迫作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外国人而离去。 “在美国出版的一千八百一十一家报纸中,犹太复国主义者控制了将近一千家,其中包括《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报。犹太复国主义者对象《泰晤士报》、《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这样有影响的杂志施加压力。”(引自莫斯科《真理报》的文章《在犹太复国主义者控制下的美国》) “十八世纪,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剥削,剥削的典型代表就是贪得无厌的犹太租地人、租税包收人、放债者和旅馆老板。”(引自《不用武器进行的入侵》)
第 3 版
1. 泰总理江萨结束访老回到曼谷
【路透社曼谷一月六日电】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对邻邦老挝进行了正式访问之后今天回到泰国。他说,两国一致同意,湄公河国界应当成为和平友好之河。 江萨将军在谈到他今天在万象同老挝总理凯山·丰威汉签署的联合公报的内容时说,两国有同等权利为了各自的利益利用湄公河。 他在结束为时三天的访问回到这里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形势好转以后泰老两国舰艇在湄公河的巡逻就不那么必要了。但是他说,将来可能为防止走私而进行联合巡逻。 江萨将军说,泰国和老挝还确定要维护以前的联合公报中提到的原则,这些原则是两国一致同意尊重对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我们商定我们不用武力对付另一方,不允许第三方干涉我们的内政或对我们进行侵略或颠覆”。 这位总理还说:“双方还商定决不允许第三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去进攻别的国家。” 他说,两国政府领导人一致认为,两国间的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将会增加和扩大。 江萨总理说,他没有同老挝领导人讨论柬越战争,“因为这不是我们的事情。” 他说,他希望柬埔寨和越南能自己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 【本刊讯】曼谷一月六日消息:泰国副总理汶猜·班伦蓬今天向记者发表谈话说,泰国仍然支持以波尔布特为总理的民主柬埔寨政府。 汶猜说:“波尔布特政府是柬埔寨的合法政府。泰国和柬埔寨已经决定在两国的首都建立大使馆。”汶猜是在机场迎接访问老挝后回国的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时向记者讲这番话的。 他说:“我们正在密切注视这场冲突的发展趋势,下星期高级政府官员将要开会,对这个地区的形势作出判断。”
2. 外电报道:越军侵占柬埔寨湄公河以东地区
【法新社河内一月六日电】非官方人士今天在这里说,柬埔寨叛军现在已差不多完全控制了湄公河以东的全部柬埔寨领土。 这些人士又说,在这个地区的省份中仍掌握在政府手里的唯一地方是金边以北在湄公河与十五号公路之间的一个小小的狭长地带。 除了一条公路外,叛乱分子的“革命”军也已切断了通往金边的所有公路,其中包括四号公路。这样就使金边与暹罗湾的深水港磅逊隔绝了。 还能通往金边的唯一公路是连接金边同磅清扬和马德望的五号公路。 【美联社曼谷一月五日电】看来越南军队和柬埔寨叛军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已经夺取了柬埔寨四分之一的领土,据今天的消息说,他们还在继续深入以包围金边。 叛乱分子的一家秘密电台声称,昨天又攻占了两个省会,这里一些可靠的分析家说,在越南发动的多路攻势中,第三个省、即金边以南六十公里的茶胶省也已被攻占。 这些分析家正在密切注视着柬埔寨迅速发展的事态,他们说,叛乱分子关于已经攻占了柬埔寨东部大部分地方的这种说法基本上是确实的。这些分析家说,越南人现在已经把他们十万军队的大部分兵力开进了柬埔寨,到了湄公河西岸,接近柬埔寨的心脏地带,在西南部沿暹罗湾以三个师的兵力又开辟了一条战线。 越南军队向金边的北面、南面和东面挺进,这使某些分析家得出结论,认为越南人是想通过切断金边的陆上生命线的办法来卡死首都。欧洲国家一位外交官今天猜测说:“如果金边很快撤空、政府转移到乡下去(继续战斗),我并不会感到意外”。 【路透社曼谷一月六日电】柬埔寨今天说,在占这个国家领土三分之一的东北部和东部辽阔地域,战斗仍在进行。越南支持的叛乱分子已宣布控制了这些地区。官方的金边电台说,在西南部的茶胶省和贡布省,战斗仍然很激烈。
3. 日外务省对越侵柬表示担心并要求越南克制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一月六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外务省将向越南表明,对(越南)介入柬埔寨纠纷感到担心》,摘译如下: 外务省人士五日表明强烈关注最近的柬埔寨形势,并透露出下述想法,即看今后的发展情况将向同柬埔寨救国民族统一战线有联系的越南政府传达日本政府的担心。上述发言,是日本政府围绕最近的柬埔寨形势的首次反应。 外务省认为,不得不向越南政府表示(日本)的担心并要求越南自我克制。 另方面,关于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提出柬埔寨形势的问题,外务省人士说,“那将只会是双方各述己见”,表明了对联大安理会讨论的前景持悲观的看法。 【美联社雅加达一月六日电】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库苏马阿马查今天说,印度尼西亚对柬埔寨和越南之间日益加剧的争端感到忧虑。 他对记者说,印尼赞同联合国安理会采取步骤,把柬越冲突列入其议程。 【本刊讯】《巴基斯坦时报》一月五日发表社论说: 正如去年这个时候一样,现在战争突然升级了。据说,越南军队已首次越过湄公河,一路向金边打去,现在离金边只有三十五英里。 这看起来已远比仅仅是边界冲突严重得多了。推翻波尔布特的目标看来是十分当真的。 作为第一步,安理会应要求立即停火和全面脱离接触。
4. 日报述评《随着柬埔寨争端的加剧美进退两难 想阻止成立“联邦”》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述评,题目是《随着柬埔寨争端的加剧,美国进退两难,想阻止成立“联邦”》,摘译如下: 越南和柬埔寨互相纠缠而陷进更深的战争泥坑。越南终于明确地承担了打倒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的义务。由于越南下了这个“决心”,如果最后能够导致在金边成立亲越政权,那么,再加上已经完全处于河内势力之下的老挝,事实上,“印度支那联邦”就将诞生了。 美国最不希望在柬越战争中发生的事情就是事实上成立这个“印支联邦”。因此,无论如何都想防止越南或者受越南全面支援的柬埔寨救国阵线控制柬埔寨大半领土,在金边成立亲越政权。
5. 丰田生产方式(十五)
为了不使这种恶性循环发生,就要使生产汽车底盘的工厂的生产均匀地进行,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要尽量使最后一道工序——丰田汽车公司成车装配线上的活不要堆积,同时也尽量不要使活供不应求。丰田生产方式把这种做法叫作“生产均匀化”。 理想的做法是,使最后一道工序成车装配线上没有堆积现象,实现“均匀化”,但是,这是极难办到的。 这是因为,丰田公司的几个成车装配工厂装配出去的汽车,每月超过二十万辆。而且,可以说这些汽车种类繁多。 仅说大小、车身样式、发动机的排气量、车规格、变速办法的配合等的变化,就达几千种。如果再把车的颜色和种种选择的配合考虑进去,实际上是很少生产完全相同的汽车的。 象征当今这个时代的人的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多样化直接反映在汽车的“多样化”上。说句实话,这种“多样化”成了削弱汽车工业量产效果的因素。 但是,从适应现在“多样化”的情况来看,丰田生产方式,较之美国研究出来的福特式的计划生产的量产体系,效率高得多。 本来,丰田生产方式是从多品种少量生产这种典型的日本式的情况中创造出来,并以这种思想为基础,建立起生产体系的。因此,这本是一种对“多样化”适应性强的体系。 说对“多样化”适应性强,是因为那种传统的按计划生产的量产体系不适应变化,而丰田生产方式是非常灵活的,有适应“多样化”这种困难条件的余地——或者说纵深。 在石油冲击以后,丰田生产方式在社会上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原因大概就是它对不增加数量的时代也具有强大的抵抗力。在这里想说明一下,产生这种抵抗力的动力之一就在于对这种变化有机动灵活的适应能力。向“均匀化”挑战 现在举些具体事例来谈谈生产的“均匀化”问题。 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堤工厂(设在爱知县丰田市)实行的均匀化是这样的。这个厂有两条生产线,生产花冠牌、卡丽娜牌和塞丽卡牌等轿车。在一条生产线上,花冠牌和卡丽娜牌交替地传送着。上午生产花冠牌,下午生产卡丽娜牌,不采取集中生产的办法。这就是为了保持“均匀化”。 这种生产办法,就是要密切注意,使同类产品的批产量尽量少,以免对前一道工序造成堆积的坏影响。 另一条生产线是生产量大的花冠牌汽车。在这条线上更是谋求实现细致的均匀化。例如,一个月工作二十天,生产一万辆花冠牌汽车。如果其中分为轿车五千辆,硬盖轿车二千五百辆,四轮小汽车二千五百辆的话,那末,一天就要生产二百五十辆轿车,硬盖轿车和四轮小汽车就要各生产一百二十五辆。 生产线上怎样传送呢?传送一辆轿车后,接着就要传送三辆硬盖轿车和三辆四轮小汽车。这样,就能将批量控制在最少的状态,就是说能使产品的堆积处于最少状态。 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量产工序,即成车装配线,就是这样精细地进行生产的。 缩小批产量,尽量不持续地传送同样部件的“均匀化”想法,当初对冲压部门来说,是一种过于苛刻的要求。 这是因为,长时间以来,生产现场的常识是,冲压机尽量用一个模子持续冲压,这样会降低成本。一般的常识是,把批产量尽量汇总起来,以便使冲压机不停地持续工作。 在采用丰田生产方式时,要实行生产的“均匀化”,就是要求尽量缩小批产量。必须完全采取反常识的行动。(十五)
6. 南通社说苏报刊登越报批评金边控告越的文章预示了苏在安理会议上将要采取的立场
【南通社莫斯科一月六日电】苏联报纸今天第一次提到柬埔寨政府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控告。这里的报纸刊登了越南《人民报》上的一篇文章,激烈地批评金边的控告。 人们认为,这预示了苏联在即将召开的安全理事会会议上将要采取的立场。
第 4 版
1. 《穿着人民服的旧满洲国皇帝之弟-----溥杰》
文章援引溥杰夫妇的话:周总理对于我们的事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就连看不到的小事他都想到了;在他去世的时候,我们大家恸哭不已,一两个月后还依然想超总理的音容笑貌 【本刊讯】日本杂志《中央公论》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号刊登共同社国际部副部长横堀洋一的文章,题为《穿着人民服的旧满洲国皇帝之弟——溥杰》,摘译如下: 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之后,于今年八月底我作为访华团的一员访问了中国的东北。 能够访问这个“满洲国”的旧地,并亲切地会见了皇帝的弟弟溥杰先生夫妇,对于我这个出生在此地,并对其历史抱有特别兴趣的人来说,真是感慨万千。 身穿草绿色人民服的身材矮小的溥杰先生同身穿简朴的西服的浩夫人一块儿进来了。 不知是不是由于镶了牙的原因,溥杰日语的声调非常低沉,但措词很有礼貌,日语讲得非常熟练。日后,我又拜访了他的私人住宅,进行了畅谈。在这里让我归纳其要点,再现出当时一问一答的气氛吧! 首先谈到的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一事。 “……缔结和平条约是我老早的心愿,但总认为到正式签订不是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时间。可是比预料的来得还快,真叫人高兴啊。今后日中之间的交流比现在将更加频繁,往来也将更加自由。今后如有机会,我个人也一定再去日本。” ——您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具体地都做些什么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务就是把人民代表召集在一块儿,由大家共同讨论现在中国的国家建设。与日本(的国会)不同,我们能够参与制定法律,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您好象一直也在从事政治协商会议的工作…… “是的,在政协会议的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每周上两次班,搜集和整理各种历史资料。” ——前皇帝的陵墓现在…… “在八宝山。起初,周总理等人曾对我说是不是要建一座漂亮的陵墓,但作为一个市民,我予以拒绝了。” ——好象周恩来总理特别下达了指示,让从抚顺收容所释放出来…… “周总理对于我们的事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就连看不到的小事他都想到了。就象买东西这些事情他都予以安排,让我们能够在友谊商店里,以比对一般外国人还便宜的价格购买东西。现在居住的护国寺街的房子也是他让新修的,他还说是不是建个日本式房间,但我们不得不谢绝了。现在房子有十六间,从东京来的客人也可以住得下。还给配备了服务人员,并筑起了一个院子。周总理去世的时候,我们大家恸哭不已,在一个月、两个月后还依然想起总理的音容笑貌。只要一听到他生前的故事就要挥泪… …” 同溥杰夫妇愉快的谈话永远是没个完的。第二天,当我同驻北京的H特派记者在国际俱乐部吃饭的时候,偶而再次见到了在一个角落里喝茶的夫妇二人。我很不礼貌地提出了能不能同摄影记者一块儿去看一看由已故周总理曾经亲自关怀照料过的住宅和日常生活情况,他们慨然应允说:“请,请吧!”当天晚上,我们拜访了位于护国寺街一角的中国古式的寓所,并再次推心置腹地进行了坦率地交谈。听说有十六间房子,我还满以为是多么豪华的寓邸呢,结果是出人预料地简朴。在四周被旧式民房围起来的院子里种植着桃树和梨树等。在书斋里,周恩来总理的照片却是挂在毛、华两位主席“画像”的另外一个地方,显得非常幽雅。
2. 日报消息:《美国:一九七九年是「中国年」》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刊登该报驻纽约记者为田的一条消息,标题是《美国:一九七九年是“中国年”,可能出现欢迎邓小平先生的热潮,希望去中国旅游的陆续增多》,摘译如下: 二十四日发行的美国《时代》周刊,已把中国的邓小平副总理选为一九七八年“今年的人物”。对美国来说,一九七九年多半是“中国年”。以拟议中的一月下旬邓先生访美为开端,有掀起一种热潮的趋势。即便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这之前来美国,但其影响很可能不知不觉地也会消失。 《时代》周刊例行的选“今年的人物”选了亚洲人,这是一九三八年以来第一次。和去年选埃及总统萨达特不同,这次选出的邓先生按中共党内的排列是第三号人物。可以认为,美国国民是多么寄希望于这位副总理的个性,也就是他的灵活性、民主路线和现代主义。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也能看到中国热的征兆。日本航空公司驻纽约分公司的柜台,最近不断有美国人来询问,说是“想去北京参观旅行”。日航公司有中国政府批准的分配名额,可以在一年内送一千几百名美国人去中国。这样,美国人很快就围绕座位问题发生了争夺战。 当然,美国的航空公司也已开始猛烈展开开辟航线的活动。泛美航空公司在美中关系正常化正式开始的一月一日,开始了从旧金山到北京之间的营业,并正在向美国民航委员会进行工作。但感到只这些还不够,打算分别开辟包括纽约在内的美国国内九个城市联结北京、上海、广东、西安四个城市的航线。环球、联合以及具有飞往台湾航线的西北等航空公司也要硬挤进来,开始围绕着获得批准而展开“空战”。 从制造计算机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到制造清凉饮料的可口可乐公司,产业界已急于前往北京和上海。 “即便想从现在开始发展,也赶不上日本和西德的先进企业”;“不能对缺少外汇的中国抱天真的想法”。在出现这种消极论的另一方面,也有这样的意见:“可以期待今后的中国,能有日本战败后重新站起来时的那种活力。”促使专家也要分成两方的争论即将开始。 据说在有约三万名中国血统居民居住的纽约唐人街,当我去采访时,他们的回答是:“过去那种状态是不自然的。”无论是老人、青年、妇女,都这么说,没有一个是感到迷惑不解的。
3. 港报报道西德体育记者勒治评中国田径
说中国田径队在这届亚运会上成绩很好,但对运动员的训练欠科学性,没有注意运动原理,容易使运动员受伤而影响成绩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刊登该报记者的专访文章,报道西德《田径杂志》记者勒治谈对中国田径的评价,转载如下: 亚运会集亚洲的体坛精英于一炉,优秀运动员不少,享誉国际的西德《田径杂志》亦专程由西德科隆派出记者勒治来曼谷采访田径赛事。 在亚运会田径赛的最后一天,比赛较早结束,我与勒治谈起了亚洲的田径运动。他肯定地说:“现在亚洲的田径水准还不很好,与世界纪录还有距离,但它正向世界纪录挑战。” “这次田径赛没有一项能破世界纪录,但这不能只怪运动员,而要考虑到场地设备。 虽然如此,中、日、泰等国的选手都创下了很接近世界纪录的成绩。” 接着转入读者们较为关心的中国田径水准问题。勒治说:“中国田径队这届成绩很好,但以我看,这还是一个开端,在未来的几年间将会涌现出更高水准的运动员。我对中国田径教练是很崇拜的,他们很善于培养创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因此有人问我,中国需要外国教练前往任教吗?我说不需要。你看陈家全等,他们不是闻名世界的田径好手吗?他们都是由中国人自己培养出来的。中国人在这方面很善于学习先进的技术。例如黄健——世界上我最崇拜的跳高教练。经他手训练出来的好手有用剪式打破女子世界纪录的郑凤荣,以俯卧式打破男子世界纪录的倪志钦。现在他又训练出跳背越式的郑达真,正向新的高度进军。这说明黄健对跳高研究很有心得,摸透了跳高的原理。 “中国队在这次亚运田径赛中夺去了最多金牌,但我发现一个问题,中国的田径选手在初赛或准决赛时,很容易受伤,尤其是短跑选手,我要问为什么。我想,可能是这些选手还欠缺科学的训练程序,没有注意运动原理。因为在这样高级的比赛中一刹那掌握得不好,就会出错,一有错就容易伤。这对创好成绩影响很大,希望下次看他们比赛时能改变过来。”
4. 美国电影界希望同我发展关系
【法新社纽约一月一日电】纽约的一些贸易周刊认为,美中外交关系正常化生效后,中国的市场应该逐步向美国的电影业开放。 美国电影业的第一个代表团将应中国当局的邀请在二月十三日到十八日访问中国,调查这种可能性。 美国的专业人员说,中国在电影和电视方面的技术同美国在四十年代的技术差不多。 美国的专业人员还说,中国摄制的影片也是为数不多的,七家制片厂每年各生产十部影片。情节往往是千篇一律的。有三十多年没有放映美国的电影了,在中国,一般人都不知道好莱坞的明星。 电影协会(美国电影界最重要的专业组织)主席杰克·瓦伦蒂应中国官员的要求在一九七八年同他们谈过几次。他们谈到了销售美国影片的问题,但是没有达成协议。瓦伦蒂大概不久要去中国,他强调,要猜测可能同中国达成的协议会有什么商业意义为时尚嫌过早。 专家们经常提到中国现在的市场很狭窄。
5. 台湾《联合报》短文:《吴锦云谈美国长跑训练》
【本刊讯】台湾《联合报》一九七八年九月十七日刊登一篇短文,题为《吴锦云谈美国长跑训练》,转载如下: 田径教练吴锦云前不久到美国考察,发现美国一些田径俱乐部的做法,以及长跑选手的训练方式,值得我们借 镜。吴锦云在美国参观了不少田径俱乐部,印象最深刻的是洛杉矶“里尔图俱乐部”,它以训练长跑选手著称。 通常,这个俱乐部的训练是分组进行的,不同年龄的选手跑不同的路线,距离当然也不同,每天从三公里到七公里不等,有时候也安排竞走。 里尔图俱乐部的长跑训练每星期六天。吴锦云说,这六天的训练地点每天改变,经常在野外进行,以免索然无味,其中只有一天是在运动场,这种方式跟国内有很大区别,国内不管短距离或长距离训练,多半是在运动场,很少跑野外。吴锦云认为,练长跑是很辛苦的,要让长跑选手不因感到乏味而停练,经常变换训练环境的做法是可取的,这么做,或许可以激发长跑选手的兴趣,使长跑风气更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