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10-12
第 1 版
1. 外电评述我两报一刊社论:《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法新社北京十月十日电】(记者:弗利波)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今天对那些想“背叛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篡改毛主席指示”的人提出警告。 这次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后不久发出的警告,给北京的外交界和新闻界的许多观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个警告是在《人民日报》、理论杂志《红旗》和《解放军报》的头版联合社论里发出的。 社论说:“任何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社论说:“历史的经验证明,要搞垮我们的党是不容易的。” 社论要求中国人民“最紧密地团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并提醒他们“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在斗争中学,在斗争中用”。 社论强调,当前任务之一是“深入批邓,继续反击右倾翻案风”。 社论要人民注意毛泽东的指示——“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今天的社论是为中国当局最近的决定而发表的: ——在北京建立安放毛泽东遗体的纪念堂,遗体放在水晶棺内; ——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和以后各卷并出版《毛泽东全集》。 【路透社北京十月十日电】(记者:罗杰斯)分析家们对《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社论对右的或“左”的机会主义分子企图分裂党的阴谋发出的很强硬的警告感到很引人注目。 社论说:任何背叛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篡改毛主席指示的人……任何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社论号召人们最紧密地团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周围,并有力地强调了团结、纪律和听从指挥。 【合众国际社香港十月十日电】(高级编辑:查尔斯·史密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杂志《红旗》和武装部队报纸今天说,中国共产党以华国锋为首。 社论号召大家在毛主席逝世后团结起来。 社论说:“我们要最紧密地团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一切听从党中央的指挥”。
2. 外电评述我报道:全国军民热烈拥护中央两项重要决定
【法新社北京十月十日电】新华社今天报道,中国人民支持星期五(八日)晚作出的关于将把安放在水晶棺里的毛主席遗体移入在北京建立的纪念堂内,让人民群众瞻仰的决定。 【路透社香港十月十日电】新华社今天报道,中国当局关于建立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和出版《毛泽东选集》和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决定,受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说,“广大共产党员、人民群众、解放军指战员热烈欢呼这两项决定充分反映了全国八亿人民的心愿”。 消息还号召中国人民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周围。 这家通讯社说:“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建立,将使我国人民和子孙后代永远能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消息还说,在北京,各级党团组织和工农兵举行了学习这两项决定的会议。 这家通讯社说:“他们说……两项决定的发表,充分表明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心连着心。” 新华社说,“全军指战员”保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紧密团结在以华总理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美联社东京十月十日电】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今天说,全中国人民表示决心紧密地团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 新华社说,“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热烈拥护关于建立毛主席纪念堂和出版毛泽东著作的决定。 它又说,人民决心“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3. 斯《兰卡之光报》社论说:毛主席是一位彻底的革命家
【本刊讯】斯里兰卡《兰卡之光报》九月十一日发表题为《毛泽东主席》的社论说: 毛泽东主席的逝世使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是一位彻底的革命家。他是一个不以宣传理论为满足的革命家,而是一个把理论付诸实践,同千百万人民并肩斗争并且给这种斗争以领导的革命家。 在中国从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的手里解放出来以后,他的革命活动从未停止。他的革命精神始终是坚定旺盛的。 毛泽东不但是中国人民的领袖,还是一个无可比拟的导师、哲学家和开路人。毛泽东将属于改变了世界历史的伟人之列。
4. 《毛主席功绩永存于世》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九月二十六日刊登美籍教授何炳棣在芝加哥华侨举行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追悼会上的讲话,题目是《毛主席功绩永存于世》,转载如下: 今天芝加哥爱国侨胞举行的毛泽东主席追悼会,不过是海内外万千个追悼会里面的一个。 毛主席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决不是万千个追悼会所能一一尽述的。我们只能指出其中最基本的贡献。 毛主席将一盘散沙、各自为谋、忍辱待毙、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变成为艰苦卓绝、勤朴武健、自力更生、受到全世界尊敬的新中国。这主要是由于他虽然以马列主义作为革命建国的理论动力,但他一生不断地以理论与实践互相印证,不断地就国内外情势因时因地制宜的决策,将引进的马列主义逐步变成为适合国情的革命建国理论和实践的光辉体系。 从一九二七年起,毛主席就了解大都市不是革命的适当根据地,就着眼于组织农民军队,就从事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换言之,这一系列基本政策已经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开端。 虽然五四运动以后,由于几亿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要求,中国向进步的方向演变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很怀疑中国的革命和建国会如此迅速、全面、成功。延安期间,陕北民间创造的一首现已闻名世界的歌曲的开头两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正是说明历史上的必然和偶然、时势与英雄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毛主席对中国以外大部分的人民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人类史上很少有象毛主席这样兼通理论实践而又高瞻远瞩的思想和政治领袖。毛主席,从二十年代直到目前,在整整半个世纪之中,不断地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而且自解放以来更着眼于占世界大部分人口和资源的第三世界的现在与将来。 虽然第三世界的某些国家一时或许不易充分了解毛主席的全部理论与实践体系,但新中国的若干原则和政策,如反霸、反侵略、反剥削,以农业为基础、经济上两条腿走路、自力更生等等,都已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不少第三世界的国家。毛主席在人类史上的地位,必会随着第三世界的继续解放和进步而日益崇高。 毛主席出生于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除了最初的六年,他完全生活在二十世纪里。他生前对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影响既已如此巨大,今后的影响自然更有增无减。从客观历史观点看,毛主席毫无疑义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人物。 当我们痛切哀悼这位伟大领袖逝世的时候,我们情不自禁地会连带对周总理发生无限的感念。周总理毕生献身于革命建国,是“毛泽东思想”最忠实、最练达、最成功的执行者。 周总理在病中还是尽瘁于加强党、政、军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我们深深相信中国八亿同胞必能化双重的悲痛为更进一步的团结和力量:在毛主席亲自遴选的新的最高领导之下加速争取内政、外交、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更大的胜利。
第 2 版
1. 北约组织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路透社意大利中部皮安迪斯皮莱海滩十月八日电】北约联盟在它的重要的地中海侧翼举行的具有极大雄心的军事演习,今天在这里达到高潮,数以百计的美国和意大利海军陆战队在假想的两栖攻击中登陆。 这次攻击是代号为“表示决心”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的一部分,它是在黎明以后不久在罗马以北七十公里的这个无人海滩进行的。 北约欧洲最高盟军司令黑格将军说,这次演习是为了表示联盟能够在必要时迅速加强它的南翼,利用常规火力来制止敌人的威胁,而不用求助于核武器。 南欧盟军总司令特纳海军上将对记者们说:“这是沿四千公里的北约南翼全线举行的第一次全面演习。” 演习计划规定假想从南斯拉夫入侵意大利北部。人们知道西方担心苏联在铁托元帅逝世后可能对南斯拉夫进行干涉。演习就是在西方有这种担心的时候举行的。 今天的演习的目的在于在意大利海岸建立桥头堡,打开一条向北方盟军运送给养的通道,这些盟军在敌军向前推进的道路上掘壕据守。今天由英国海军陆战队突击队扮演敌军的角色。 【合众国际社意大利蒙特罗马诺十月九日电】据欧洲盟军司令黑格将军说,北约进行非核战争的能力是有缺陷的,这迫使联盟过分依靠核威慑力量。 黑格是来意大利监督北约代号为“表示决心”的演习的,这是一次历时十九天的演习。 黑格昨天在演习期间在前进指挥所对记者们说:“目前我们常规力量与华沙条约不平衡的情况是我所担忧的。这些演习的目的是要使我们具有今天西欧所缺乏的那种常规(非核)力量。” 有记者请他详述这句话,黑格说,北约进行常规战的相对弱点正迫使它过分依靠核武器来制止可能发生的侵略。加强北约进行常规战的能力就可纠正这种不平衡的情况。 黑格说,进行“表示决心”和历时一年的北约演习(“表示决心”是这种演习的一部分)是因为“华沙条约的威胁越来越大”。 他说,尤其是苏联武装部队正在“无情地增长”。
2. 美又向苏联出售近九十万吨谷物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六日电】农业部说,据今天报告,苏联购买三批玉米和小麦,这样苏联就超过了根据特别协议所允许购买的最低限额的美国粮食。 农业部说,一些没有透露名字的私商在过去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已出售两批总数为七十万吨的玉米和一批十七万八千吨冬小麦。 这些交易使出售给苏联的在自十月一日开始的一年中装运的玉米和小麦的总数达六百万吨。 根据一项去年秋季为了使俄国人进入美国市场的情况稳定化而签定的协议,苏联人同意在今后的五年中每年至少购买六百万吨数额相同的美国玉米和小麦。
3. 苏为苏斯洛夫铸造半身铜像
【塔斯社乌克兰扬诺夫斯克十月三日电】题:在米哈伊尔·苏斯洛夫的故乡铸造半身铜像 两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米哈伊尔·苏斯洛夫半身铜像的隆重揭幕式,今天在乌里扬诺夫州(伏尔加河畔)沙霍夫斯科耶村举行。 根据苏联现行规定,两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在世时,在其故乡为其铸造半身铜像。
4. 苏再次授予库纳耶夫「过去英雄」称号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六日电】题:给丁穆罕默德·库纳耶夫的奖赏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哈萨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丁穆罕默德·库纳耶夫第二次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今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他一枚列宁勋章和第二枚「镰刀和锤子」金质奖章。 库纳耶夫荣获崇高奖赏,是为表彰他在动员共和国共产党员和全体劳动人民顺利执行苏共二十五大关于发展农业的各项决议以及完成向国家交售谷物和其他农产品方面的崇高的社会主义义务方面所建树的功勋。
5. 美《纽约时报》刊登发自波恩的新闻分析:《欧洲广泛欢呼施密特的胜利》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月五日刊登弗洛拉·刘易士从波恩发回的一篇新闻分析,题为《欧洲广泛欢呼施密特的胜利》,摘要如下: 整个欧洲——包括东欧和西欧——今天都对施密特的社会民主党—自由党联盟重新当选一事表示欢迎,因为各国政府几乎总是喜欢继续同它们所熟悉的班子打交道,而不喜欢同新班子打交道。这个反应究竟是强调施密特的多数大大减少了呢,还是强调他的继续当权,这要取决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 这种反应的内向性并不是来源于对西德事务的漠不关心。相反,欧洲人都把波恩视为带头羊,这反映了下述事实:大家都承认西德是西欧的头等大国。极有价值的顾客除了政治因素外,西德的经济对其他各国也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一个极有价值的顾客。当西德的经济向前发展,可以随便购买东西的时候,东西方的贸易伙伴就受惠,而当西德勒紧裤带的时候,他们就受害。 西德马克已成为一种标准货币,别人用它来衡量自己货币的价值。施密特意识到别人对波恩的意图十分关切,所以在选举以后的第一次谈话中有意识地宣布马克的现行比价维持不变。而通常政治家们在选举以后的第一次讲话中总是只限于表示谢忱和高兴而已。 不管是在野的基民盟上台,还是现在的联盟继续掌权,对外事务中都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欧洲人认为这同共同市场或北约的决定没有什么关系。就对外政策而言,东欧比西欧更对选举结果感到关切。 西德政治家说,他们认为这一次美国是中立的旁观者,丝毫没有想对这次选举施加影响。莫斯科比过去克制苏联这回也比过去对西德的选举克制得多,虽然它显然是喜欢社民党继续当权执政的。 波兰的一位高级官员把东方的观点、特别是波兰的观点说得更加露骨。他说,我们并不怎么担心基民盟会改变现行政策或者变为共产党国家曾经长期反对过的好战的复仇主义者。但是他接着说,同社会民主党打交道要比同保守派打交道顺手些。社会民主党开始执行了同东方交往的政策,并同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东德谈判缔结了条约。 人们认为这番话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不多年以前,东方集团还经常骂西方的社会民主党人是它的死敌。现在不仅放弃了那个方针,而且迫不及待地——虽然是悄悄地——依靠社会民主党统治的西德的贷款并同它做生意。 对西方来说,下面这种看法反映了西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日益互相依赖,这种看法就是:随着西德的前进,它的选民也将前进。这也许是一个幻想,但却是欧洲政治家们所极力赞同的。 不多年以前,西欧对西德选举关注的是:它将做什么——它会不会丧失对共同市场和北约的兴趣、倾向于中立、破坏盟国的努力和愿望。 这次没有产生这样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西德选民对自己国家将如何治理的看法会不会影响别人对执政党或在野党的支持。 虽然巴黎持谨慎态度,但是下述情况在法国是十分明显的:施密特和德斯坦一年左右以前大肆吹嘘的“老兄老弟”的关系,现在已经让位于更为紧迫的国内问题了。当地的问题和人事这次选举几乎完全是围绕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虽然提得很含糊、狭隘)以及人事与当地问题展开斗争的。如果说这次选举向整个欧洲政界显示出什么方向和趋势的话,这似乎就是:要求稳健,怀疑政府的能力,选民决心不让政治家当政的时间太长。
6. 英报评哈里曼访问苏联和南斯拉夫
【本刊讯】英《卫报》十月二日发表一篇报道,题为《哈里曼:武力只能辅助外交》,摘要如下: “美国的幻想破灭了”,但这位州长(哈里曼仍然喜欢别人这样称呼他)又大显身手了,现在又大发议论了。他建议卡特和勃列日涅夫实行“竞争性的共处”,他认为,武力只能辅助外交,而不能代替外交。 前不久,哈里曼决定转向卡特。现在他过分谦虚地说,他属于“卡特的外交政策顾问班子”,他不愿意对这位总统候选人对国内事务的看法发表意见。 但在所有这些引人注目的顾问中,唯独哈里曼碰巧登上飞机前往莫斯科和贝尔格莱德,向勃列日涅夫和南斯拉夫领导人解释卡特的意图。 哈里曼在伦敦作暂短停留时,他还挤时间强调了卡特决心要同西欧盟国协力合作,而不是只同苏联搞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交易。他对英国经济的困境感到悲观,而他清楚地认为,共产党分子在起作用,想要“破坏英国经济”。 他痛惜抓欧洲事务的詹金斯离开英国政界。他不大赞成英美两国的超级鹰派,这些人喋喋不休地叫嚷增加防务预算和警惕俄国人。 有人问他最喜欢卡特的哪一方面,哈里曼立即说,这位民主党候选人理解制止核武器竞争和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必要性。这是他对勃列日涅夫讲的第一点。要不是哈里曼这样及时地出现在莫斯科,勃列日涅夫显然对卡特是“一无所知的”。 哈里曼州长显然认为,苏联人同他一样感到失望的是,还没有就缔结一项新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达成一致意见。他清楚地表明,他建议卡特,不应把这样一个条约同东西方其他问题联系起来,不管苏联在其他方面搞什么鬼,都应该缔结这项条约。他还希望卡特不要理睬所谓的索南费尔特主义 ——即认为美国应把共产党国家当作一个集团来对待。 现在是分别对付各个共产党国家的大好时机。当然,苏联将继续控制它的帝国,而自在柏林举行共产党最高级会议以来,苏联又加紧了对这些国家的控制。但这不是西方接受这种局面的理由。赫尔辛基宣言中的有名的第三篮子使西方有相当大的余地在共产党世界搞建设性的活动。这一点目前还未实现。 哈里曼认为,他能使南斯拉夫略微放心:美国将不鼓励克罗地亚人和其他右翼持不同政见者,卡特对铁托的不结盟政策当然相当尊重和理解。总而言之,听听哈里曼所说的——勿宁说是卡特倾听哈里曼的意见,可以保险地说,如果他取胜,美国将对共产党世界采取灵活的、现实主义的政策。
第 3 版
1. 路透社报道:古巴加紧在加勒比地区活动
【路透社哈瓦那十月五日电】在经过长期的政治隔离后,古巴目前正在活动,以便在加勒比海地区及拉丁美洲争取朋友和影响人民。 古巴特别同其邻国牙买加发展了密切的关系,据说华盛顿很忿怒。 这里的政治观察家们说,共产党古巴正在采用其新的拉美政策。 同早些时候试图“输出革命”大不相同,它现在支持民族主义政府,并试图通过双边合作和促进排斥美国的地区经济集团的办法抵消美国的影响。 古巴和牙买加之间的政治联系和技术合作日益增加,说明了这项新的政策。 反对派工党的直言不讳的反共领导人爱德华·西加指责说,曼利想把牙买加变成古巴式的国家,尽管他保证要搞“民主社会主义”。 在四年前,由于美洲国家组织在一九六四年实行制裁,古巴同其南部邻国几乎完全隔绝。墨西哥是同古巴保持外交关系和航空联系的唯一国家。 这意味着,古巴人要到牙买加去,必须先到墨西哥城,然后去金斯敦,到古巴以南不到一百英里的一个岛去,要走二千五百英里路程。 在一九七二年四个讲英语的加勒比国家(巴巴多斯、圭亚那、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同卡斯特罗的政府建立关系后发生了突破。自那时以来,巴拿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也仿效它们。 在这个地区,古巴现在同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牙买加、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有航空联系。 经过几年的隔离后,古巴现在在地区性组织中很活跃。 据说,它在加勒比发展和合作委员会(联合国主办的通过传授技术和筹集资金在农业和运输方面协调成员国的政策的组织)中发挥主要作用。 它也是拉美经济体系的活跃的成员。 古巴在加勒比共同市场中还取得观察员地位。 这里的一些外交官说,古巴想成为走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之间经济一体化的桥梁。在古巴学校里教的首要外语是英语。 古巴将密切地注视牙买加即将举行的选举。如果曼利总理再次当选和牙买加—古巴的合作继续下去,那么这里人们期望牙买加成为古巴和讲英语的加勒比海地区其余国家之间的联络环节。 如果曼利的人民民族党输给西加的牙买加工党,古巴将失去“南部的友邦”,美国将在加勒比海地区赢得一分。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十月一日刊登发自金斯敦的一篇通讯,题为《古巴训练铁腕的牙买加人》,摘要如下: 牙买加治安部队的关键人物和古巴之间正在暗中建立密切的联系。 牙买加的高级警官以及牙买加总理曼利的警卫队成员,在同卡斯特罗政权签订的一个隐蔽的协定的掩盖下,一直在上某种训练课程。 这只是越来越左倾的曼利政府中的一个事态发展,这个事态发展使牙买加的政治反对派和反对古巴式的共产主义在加勒比海地区扩展的华盛顿决策人感到不安。其它事态发展包括:派遣数百名牙买加青年突击队队员去古巴受训练和受思想教育,几百名古巴专家和技术人员在牙买加工作,曼利拥护卡斯特罗的政策,他的政府无故反美。 六月份在牙买加宣布了紧急状态,十三名至二十名治安官员到古巴去受训。
2. 巴西报纸报道:《拉丁美洲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本刊讯】巴西《圣保罗州报》九月二十三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拉丁美洲经济增长速度减慢》,摘要如下: 在一九七五至一九七六财政年度中,拉丁美洲经济增长速度减慢。据昨天公布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年度报告的材料,生产和出口的增长都低于一九七三到一九七四年度。这份报告说:“欧洲和北美工业国家的经济衰退是拉丁美洲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 拉丁美洲各国总的出口额也大幅度下降。据这份报告说,出口下降是由于许多重要农产品价格下跌,例如牛肉、糖、大豆和棉花。与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财政年度相比,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总额下降了百分之十八。 这份报告还说:“巴西经济增长率从一九七四年的百分之九点六降到一九七五年的百分之四点二。哥伦比亚从百分之五点九降到百分之四。秘鲁从百分之六点六降到百分之三点九。安第斯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也下降了很多。”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文件说,最穷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亚洲和南部非洲国家的增长率仅为百分之二点八。报告说,这种低增长率有深刻社会原因,因为当前在这些国家中生活着十亿人。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直面临着世界经济衰退造成的问题,它们努力克服经济衰退,对农业生产施行各种鼓励,实行浮动汇率,进行调整,以对付石油和粮食涨价造成的影响。但是,尽管如此,这些国家仍没有解决人民的粮食供应问题。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报告指出,到一九八五年,可能缺少七千七百万吨粮食来弥补生产和人民需求之间的差额。 一九七四年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几乎增加了三百亿美元。总的外债达到一千五百一十亿美元。
3. 墨西哥遭受严重风灾
【合众国际社墨西哥拉巴斯十月二日电】州政府官员今天表示利萨号飓风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达一千人。利萨号飓风风速高达每小时二百零八公里,夹着一阵暴雨,于九月三十日晚上袭击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尖端部分。 【美联社墨西哥拉巴斯十月二日电】官员们说,据初步估计,飓风在下加利福尼亚造成的损失为:伤一万四千人,四万人无家可归。仅在拉巴斯市就有二万人流离失所。
4. 乌拉圭官方报纸指责美国停止对乌的军援
【拉丁社蒙得维的亚十月七日电】乌拉圭《晨报》今天在这里严厉指责美国停止对乌拉圭的军事援助,否认美国对拉美平等相待,并说,华盛顿确实是本大陆政策的主导者。这家官方晨报在一篇题为《我为什么叫狮子》的长篇社论中说,「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拉美逐渐加强了依附美国的地位」。 该报接着说,「说拉美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相待的说法是不符合现实的,实际上,我们拉美各国人民的政策和主导者是华盛顿」。
5. 香港《七十年代》文章:《黎巴嫩内战的来龙去脉》(下)
因此,叙利亚大举增兵,首先引起穆斯林和游击队的反对。他们除了组成联合指挥部,统筹抵抗叙军外,再次呼吁阿拉伯联盟,紧急制止叙军入侵。 六月九日,阿拉伯联盟召开紧急外长会议,通过四项决议。迄今为止,决议仍然无法实现。关于各方停火,虽一再实现,但却又一再遭到破坏。关于叙利亚撤军,更未见实现。据报道,叙利亚军队所占领的黎巴嫩领土,已从八月初的百分之五十,扩大到九月初的百分之六十了。 《纽约时报》六月二日引用美国官员的谈话说,美国“默许叙利亚最近军事入侵黎巴嫩”,但是,美国警告大马士革当局,“不要将它的军队增加到超出以色列的容忍程度”。 在阿拉伯国家中间,有些表示支持,有些表示反对,有些表示沉默,出现了相当混乱的局面。 更引人瞩目的是苏联的态度。 叙利亚大举增兵的当天,正是苏联总理(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抵达大马士革访问的日子。他在抵达时没有谈及增兵一事,只是表示他的政府将加强与叙利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 第二天,苏联的《真理报》就黎巴嫩局势发表评论,认为叙利亚的出兵,已使大部分敌对行动停止了。看来,这是表示苏联赞成叙利亚的军事干涉。但是,过不了几天,事情似乎有变化了。苏联的官方通讯社——塔斯社,奉克里姆林宫之命,就黎巴嫩局势发表声明。这是苏联提出的一项不许别人干涉黎巴嫩的警告,它不仅是警告美国和法国等国家,而且是第一次公开表示苏联对叙利亚出兵的毫不含糊的批评。四、美国大使被绑杀就在苏联的声明发表后一个星期,即六月十六日,美国驻黎巴嫩大使在驱车前往会晤黎巴嫩新当选总统萨尔基斯的途中,遭到伏击、绑架和杀害。 第二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谋杀美国大使等人的凶手已经被捕。当地左翼人士说,有五人被捕,其中两人据说是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共产党组织的成员。 谋杀事件使得黎巴嫩局势更加动荡。六月二十日,苏伊士运河当局宣布,两艘美国驱逐舰当天由红海经过苏伊士运河驶入地中海,加入美国第六舰队。第六舰队已经取得靠近黎巴嫩海岸的阵地,同时,一艘美国登陆舰成功地从海面撤退黎国的数百名外国人。 同一天,土耳其新闻社从伊斯坦布尔报道,一艘载有大批海军陆战队、坦克和装甲车的苏联运兵船,当天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驶入地中海。 七月十三日,贝鲁特的穆斯林电台说,苏联已准备采取紧急行动,协助巴勒斯坦游击队。 叙利亚不仅拒绝撤兵,而且加紧向游击队及其盟友进攻。到了这个时候,基督徒在以色列军火的装备和叙利亚军队的支持下,已经从战场上的劣势,明显地转为优势了。 左翼联盟处境日益困难,在某些地方,缺乏粮食和燃料的情况十分严重,但是,仍然顽强抵抗,使得战况变得更为炽烈。五、三管齐下的和解活动八月初,黎巴嫩的战局大体上呈现三分天下的形势,其中叙利亚占有东部和极北部,基督徒占据西北部,左翼联盟占据南部。叙利亚和基督徒占黎国土地的六成半,而左翼联盟仅占三成半。 九月初,叙利亚和基督徒占领的地方继续扩大,而左翼联盟所占地方则进一步缩小。 到了八月底、九月初,通过谈判解决战斗的活动,显著增加。 这是三管齐下的和解活动。三管者,一是黎国交战各方;二是叙、黎、约三国;三是阿拉伯联盟,而以前两者的活动最为频繁,最为积极。 观察家们认为,就黎巴嫩本身的局势而言,由于左翼联盟的处境愈来愈困难,只要基督徒方面作出较大的让步,双方在短期内达成妥协性协议是可能的。(下)
6. 拉丁社报道墨西哥阿根廷外交关系变冷
【拉丁社墨西哥城九月二十八日电】当地报界今天也认为阿根廷和墨西哥间的外交关系所谓「变冷」,这是由于墨西哥政府给阿根廷政治避难者提供方便造成的。 据消息说,两国间的关系由于在墨西哥驻阿根廷外交机构驻地有一批逃亡者在避难而停滞,并且由于为这些避难者获得通行证遇到困难而变坏。据消息说,在墨西哥使馆避难的人中有前总统坎波拉和他的大儿子,还有几位前庇隆主义众议员。 内政部长莫亚说,在墨西哥避难的人不超过一千六百人,包括儿童、妇女和家属。
第 4 版
1. 时事社报道:《藤山会见谷牧副总理中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态度没有变化》
【时事社东京十月九日电】题:藤山会见谷牧副总理,中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态度没有变化 北京九日电:正在北京逗留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代表团(会长藤山爱一郎),九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谷牧副总理,就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日中贸易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藤山先生个人自四日到达北京以来至九日,同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等对日有关人士进行了三次会谈,包括九日同谷牧副总理的会谈在内,都证实了中国方面对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态度在毛主席逝世以后同以往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在同廖承志的会谈中,中国方面说,“我们曾经宣誓,在毛主席逝世以后将继承毛主席路线”,因此强调在对日政策方面没有任何变化。关于和平友好条约,再次表明了中国方面的一贯主张,即在条约的正文中必须写上日中联合声明的第六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第七条(霸权)。此外,中国方面对小坂外相就任后的发言提出疑问说,“过多地作各种解释,不是反而使人难于理解吗?”据说,中国方面还坦率地表明了这样的方针:必须将第六、第七条作为谈判的起点,直到能够得到日本方面的理解为止,即使假以时日也等待缔约谈判。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十月十日刊登该报记者冈田发自北京的一条消息说: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藤山爱一郎自四日访华精力充沛地同中国首脑进行了会谈。 这一系列的会谈是以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日中政治、经济关系为主题进行的。关于悬而未决的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问题,中国方面强调指出应当把日中联合声明的第六条和第七条写进条约正文作为前提,日方既然不接受这个意见,那末谈判推迟是不得已的。对小坂外相六日在众议院外务委员会上所作的取消关于霸权问题的“宫泽四条件”的讲话,好象并没有给予特别的评价。看来,许诺要尽早缔结条约的三木内阁的处境将是困难的。但是关于进一步扩大日中经济交流问题中国方面表现了向前看的姿态。
2. 《日本经济新闻》社论《朝着早日缔结日中条约前进》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十月八日发表一篇题为《朝着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前进》的社论,摘要如下: 在日中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出现了围绕缔结和平友好条约问题的活动。 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本来是一件很容易实现的事情。日中联合声明中的第六条关于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和第七条的关于反霸权的原则,不仅明确了两国之间、而且明确了日中两国面对国际社会的基本姿态。在这一基础上,第八条规定要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第九条规定要进行缔结政府间的各项实际业务协定的谈判。在这里,应当重新加以确认的一点是,联合声明中的第六条以下的各条款,都是作为日中双方都同意了的事项加以宣布的。现在的问题是,基于联合声明第八条的缔结条约的谈判,为什么长期拖延简直象陷入死胡同一样处于停滞状态的问题。为了使今后的谈判能够顺利进展,也需要对这一期间的经过情况冷静而严肃地加以玩味。 如果下结论来说,使谈判陷于挫折的基本原因之一,是日本方面对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和世界形势已处于结构性的变动期欠缺认识。 政府首脑和外务当局,不仅犯了缺乏信义的重大错误,而且想以敷衍了事的小动作来渡过这一难关。有一种议论就是一个例子,说什么联合声明只不过是表明政策意图的,而条约因为是要明确写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把反霸权这样生僻的语言明文写上是不好的。但是,日中联合声明,第一、并不是由派驻大使及政府代表单单为了表明政策意图的东西,而是作为一国的最高权力者总理签署的东西。第二、宣告结束战争状态和邦交正常化,本来是要通过缔结和约,至少是经过批准手续的重大的决定,正因为是这样,才明确写上了中国方面放弃向日本提出赔偿的要求的。靠区别联合声明和条约的一般的法理解决不了问题也是当然的。 在日本国内,有一种浓厚的迹象,这就是拼命想要把一种印象肯定下来,即,反霸条文似乎是中国方面在进入条约谈判阶段才突然提出来的。 然而,反霸权原则,是在恢复邦交时的联合声明中,由日中双方共同宣布的。日中复交后不久,作为传达日本的真意的政府特使访问了东南亚各国的爱知揆一,作为说服对日本持有警戒心的各国的最大的根据,曾经列举了(日中联合声明)第七条,说明“不谋求霸权的日本的立场”。更为基本的是,最先提出反霸权原则的,是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松访华时美国要求在美中《上海公报》中明确写上的这一事实。 对于在安全保障方面重视日美关系的日本来说,应当充分考虑到这样的美中关系以及亚太地区同美国的关系。如果说三木内阁成立后在对华轨道上留下祸根的话,那就必须彻底扫除这一障碍。
3. 日《产经新闻》社论:《要坚韧不拔使中国接受日本的道理》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月六日发表一篇题为《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日本要坚韧不拔使中国接受日本的道理》的社论,摘要如下: 小坂外相和中国乔冠华外长的会谈在纽约联合国中国代表团驻地举行。 这次会谈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因为这次是继去年九月宫泽和乔冠华会谈之后的第二次会谈,是毛泽东主席逝世以来的日中高级官员的首次接触。同时,由于正是围绕米格25逃亡事件日苏关系恶化的时候,它可以看出日本对华外交的方向。但是,处于中苏对立的峡谷中间的日本外交最重要的是坚持日本的自主,使中苏两国接受道理。 在对华外交方面,关于日中和平条约谈判的焦点霸权问题,重要的是要花费时间,坚韧不拔,说明并使其接受我国立场。对华外交所以需要使中国接受日本的道理,是因为日本不能卷进中苏对立,站在平等互惠的立场上,同中苏两国建立真正友好亲善关系,这是不可缺少的。关于米格25逃亡事件,我国对苏外交既然坚持了道理,在对华外交上,为了明确因中苏对立日本不卷进任何一边的立场,应该始终坚持日本的自主性。 所谓日本在对华外交上的自主性,那就是贯彻宫泽外相就霸权问题向乔外长表明的四项原则。这四项原则是我国针对中国的立场而贯彻日本和平外交立场上不容退让的条件。 然而,要让中国方面承认日本方面的立场,恐怕需要坚持不懈的外交方面的努力。
4. 马克斯韦尔文章:《西藏僧侣的变化》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八月三十一日译载英国作家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访问我国西藏后发表在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通讯,题目是《西藏僧侣的变化》,全文如下: 在西藏发生急剧和全面的变化之前,僧侣支配了整个社会,正如宗教支配了西藏人民的生活一样。在这个旧秩序里——它存在到一九五九年 ——西藏人口每四人中便有一个僧侣。 当西藏仍然是一个神权社会时,一些到过西藏的西方人士就根据僧侣比例高为根据,证明“世界屋脊”的性灵之光比其他地方照耀得更加明亮。 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些僧侣都在作超凡的默祷。这种种观感,渐渐就变成西藏的商标,使旧西藏披上一层“世外桃源”的迷纱。 但是,西藏的僧侣社会结构,正好反映了这个封建社会的实质。贵族把儿子送到寺院是为了保持手中的政权。穷人送儿子到寺院,则是因为他们被迫这样做。在寺院所属土地上耕作的农奴,不但欠下寺院的劳务,而且还欠下儿子。有些人为逃避债务及不胜负荷的封建劳役而进入寺院,有人则因养不起儿子而把他们送进寺院。 在寺院里,除了少数高僧处理政务及管理宗教外,广大的其他僧侣都是为这一小撮服务的。当我与拉萨一间工厂的领导干部交谈时,发觉他自九岁进入寺院,到了二十岁这段期间,还是目不识丁时,我不禁表示意外。他答道:“我只不过是一个奴隶而已,我只有干活的份儿,无人教我半点东西”。这个工人的遭遇,是广大的低级僧侣所遭遇到的典型。他和母亲因为逃荒来到拉萨,他母亲找到一份工,但不足以维持两口生活,因而不得不把儿子送进寺院。进入寺院后,他发觉寺院生活,比农奴更象奴隶。 在寺院里,有种种繁琐的条例以使奴隶僧侣贴服。在尊者面前把眼睛抬高过尊者的膝头,不但看作是对尊者的冒犯,更被看作是犯罪。鞭笞是司空见惯的事。在哲蚌寺正殿旁边就设有一所牢房,管理牢房的“僧侣”说,凡俗的农奴们所熟悉的惨无人道的体罚,如砍断四肢等,也用来对付寺院里的奴隶僧侣。 西藏寺院的影响当然远及寺院围墙之外。例如哲蚌寺,它拥有一百八十五个大庄园和二百多块牧地,有二万人为寺院服劳役。共产党指出,迄一九五九年,农奴欠下哲蚌寺的实物债务总达十四万吨谷物,另外货币债务相当于今天的一千万人民币(约五百万美元)。 在共产党到西藏前,宗教决定了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它强烈地影响着工作和生活、疾病和健康、痛苦和快乐。但是,在喇嘛的统治下,并没有坦途可通往圣境。本世纪初一个旅客曾这样描述:“祈祷并不是西藏穷人保卫自己的办法。只有在高僧批准后,人民才能挂起祭旗、转动念经轮。在付出费用之前,半支旗也不能竖起,半个轮也不能转动”。 现在,红旗取代了以前遍插山头、关隘的祭旗。刻着经文的祷告墙,现在改写上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西藏人民所喜爱的歌舞,不再由僧侣演出寺院的神话,而是由青年人跳出歌颂新生活的作品,例如女子采矿——这在以前是受到禁止的——和培育良种。 哲蚌寺在全盛期间曾居住了七千七百个僧侣。一九五九年达赖叛变时,还有五千六百人。敉平叛乱后,共产党果断地打破了西藏旧秩序的权力——神权和封建政权。现在哲蚌寺还留下了约三百人。其余的僧侣已大部分还俗。 那些仍然留居寺院的僧侣,则要自食其力了。哲蚌寺的土地尽是果园菜地。这些都是僧侣的农业成就。他们现在耕作十六亩地,一万二千株果树。这些僧侣尽是上了年纪的人。青年人不再做僧侣了。当维系旧社会的政权和神权一旦被打破后,旧社会的解体便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