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8-06

第 1 版

1. 尼报赞扬我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气概

【本刊讯】尼泊尔《廓尔喀报》八月一日就我国人民开展抗震救灾斗争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中国人民表现的坚韧不拔和大无畏的精神,对付当前灾害的英雄气概,确实是了不起的。事实上,这次地震是对中国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在一系列的战争中,在对饥荒和灾害的斗争中获胜后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大的国家。整个行政机构和人民对当前的危机无所畏惧,共同投入对付自然灾害的工作,救济地震受害者等等。可以认为这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的另一个光辉范例。在发生灾害的这个时刻,尼泊尔人民对受灾的中国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祝愿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早日完成救灾工作和恢复正常生活。    【本刊讯】苏丹《新闻报》八月三日刊登塔·阿·拉赫曼(他是今年四月访华的苏丹新闻代表团副团长,现任喀土穆一家政治杂志《未来》的主编)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我在大寨所看到的中国人民征服自然和自力更生发展农业的种种情况,使我相信中国一定会胜利地经受住地震的痛苦考验。她一定会在整个受灾地区把一切建设得更漂亮、更坚固、更能抵抗各种自然灾害。    在中国当时的“最亲密的朋友”,一夜之间突然撤走了他们的所有专家、撕毁了两国之间的一切合作协议企图把中国置于死地的时候,西方世界以为混乱和饥荒会使强大的中国人民招架不住。但是,相反,已下定决心的中国人民加倍努力搞生产,并自行设计制造了许多新的机器设备。他们经受了考验,结果更加富裕、更有经验、更有信心。    中国受过许多考验,她向世界表明,她能克服各种困难和自然灾害。    向不屈不挠、沉着地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中国人民致敬。

2. 澳新美会议结束并发表公报

【美联社堪培拉八月四日电】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今天表示,它们三国决心一致行动,防止苏联对南太平洋的渗透。    这三个国家因为俄国人对太平洋上一些新独立的岛国提出的建议感到吃惊,一致认为有必要对南太平洋增加经济援助。这些决定是在澳新美理事会第二十五次年会上作出的。    会后,美国副国务卿罗宾逊(美国代表团团长)在全国新闻俱乐部的一次午餐会上说,美国认为俄国在太平洋拉关系的行动是“严重的威胁”。    澳新美会议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公报,赞扬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打算把南太平洋置于更优先注意的地位的做法。    澳新美会议对南太平洋加强注意是因为俄国提出了愿在汤加修建一个国际机场,作为向俄国渔船提供港口设备的交换条件的建议。这种建议使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和新西兰总理马尔登吃了一惊。    罗宾逊表示,美国也感到不安。    澳新美公报也对“印度洋苏联军事力量和能力的增长”表示关切。    公报欢迎美国关于“在迪戈加西亚建立适度的设施以支持美国在本地区的部队”的决定。它也欢迎澳新两国政府准许美国的核动力军舰进入它们的港口的决定。    它还支持澳大利亚扩建它在澳大利亚西部的海军基地。这一基地将供美国驻印度洋军舰使用。    【路透社堪培拉八月四日电】美国和它在太平洋的伙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今天宣布在苏联在这一地区加强军事力量的情况下,必须在印度洋达到“军事力量的大体平衡”。    澳新美理事会的公报说,它“认为,军事力量的大体平衡,再加上各方都知所克制、不进行挑衅行动,是印度洋所必须的先决条件”。    公报注意到中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作用。

3. 共同社报道:《恢复工作进展顺利,地震后物价也未上涨》

【共同社东京八月五日电】题:恢复工作进展顺利,地震后物价也未上涨。    特派记者伊藤北京四日电:河北省东部的地震给唐山市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在受灾地方的恢复工作和对付余震的措施方面,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和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基层组织好象正在极其有效地进行工作。    在全体市民继续过着户外生活的北京,秩序井然得令人惊讶,无论什么地方也看不到生活上感到不安的情况。    七月二十八日,大地震发生后不久,党中央就给受灾最重的唐山市发去了慰问电,并且派出以华国锋总理为团长的慰问团开赴唐山、天津、北京三地。慰问团三十日到达受灾地区,转达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慰问。而且,党中央从地方上抽调了大批解放军和医疗队,他们一直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恢复现场和营救负伤的人。    救援活动从空中、陆上两方面进行,在从唐山周围各城市通往唐山市的公路上,载运救援部队和物资的军车往来络绎不绝。在空中,大型军用直升飞机不断在唐山、北京之间飞来飞去,把救援物资从北京运往唐山,把负重伤的人从唐山运往北京。    在唐山市,解放军陆续修建了简易住房,收容灾民,恢复工作好象正在以超乎预料的速度进行着。    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人们更加重视的是防止余震造成损害,而不是恢复。市民们在马路旁搭起简单的窝棚,过着营地生活。市民虽然担心余震,但在生活上一点也不担心。最重要的水和粮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自地震发生后,卖有关食品和粮食的商店继续营业。在街上的帐篷群中,开设了一些卖食品的小铺子,此外还有不少流动货车。市内的饮食店成了大量生产主食馒头的工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物价同地震前丝毫没有变化。    在长期帐篷生活中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是卫生医疗方面,北京市内到处都设立了临时卫生救护所。这些救护所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街上的卫生站多是由各医院派出的医生组成。    据说,这种有秩序的避难对策得到了从中央到基层的党的指挥和领导的保证。虽然没有宣布,但是在党中央设有“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似乎还在北京、天津及唐山等地设立了由市的党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和部队组成的指挥部。指挥部进而扩大到了各地区和街道。    指挥部是党、政、军三位一体的,党掌握着指挥的责任。    总之,同外观的混乱形成对照的井然有序的北京市民的生活,可以说能够支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通过抗震救灾,党的一元化领导得到了彻底的贯彻,人民对军队和革命委员会的信任进一步提高了。可以说这对今后同地震作斗争有着巨大的意义。

4. 英报社论:《赫尔辛基的大骗局》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八月二日刊登一篇社论,题为《赫尔辛基的大骗局》,摘要如下:    在赫尔辛基协议签订一周年之际,撒切尔夫人重新谈起俄国的军事威胁不断地日益增加。她这样做是对的。由于我们国内有许多问题——不仅有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有根本性的宪法方面的牵涉到基本自由的问题,人们很有可能忘记,全部自由都是取决于对侵略或压制的防御的。西方许多人认为赫尔辛基会议巩固了“缓和”,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对这样一种政策的严峻考验,他们认为这种政策越来越片面,导致俄国的强大,使西方由于幻想而在军事和政治上麻痹起来。结果是,西方从这个巨大的马拉松式的三十五国会议上所得到的只不过是:苏联谨慎地答应,在同外界的情况交流和人员来往方面作极其有限的增加。    持怀疑态度的人的最坏的担心实现了。俄国的让步是勉强的和小气的,伴随而来的往往是加紧进行恫吓和对那些要求实现其诺言的人们进行迫害。它的军事努力——等于西方的三倍——一直在无情地加紧着。俄国人还在西方的鼻子底下挥动这样的胡萝卜:“你们必须先来参加我们的赫尔辛基会议,然后我们将使维也纳裁军会谈取得进展,而不是相反。”不过,我们还没有尝到这种胡萝卜的味道。安哥拉是一个不祥的新发展。俄国的东欧卫星国——西方对它的实际上的承认,是俄国在赫尔辛基会议上的巨大收获——的集权化和加强的过程正在迅速进行。    如果指责撒切尔夫人好战的话,那将是效法俄国及其支持者的做法。她只不过是在赫尔辛基会议一年以后有克制地提及一些事实而已。    如她所说的那样,战争总是降临在那些没有准备的人的头上,而且是在最坏的情况下。某些人可能宁愿采取投降的做法,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不会赞成的。在精神上和经济上无比强大的民主国家必须向俄国显示:它们是吓不倒,骗不了的。

第 2 版

1. 美刊文章;《东西方:权衡赫尔辛基会议》

【本刊讯】美国《时代》周刊八月九日一期(提前出版)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东西方:权衡赫尔辛基会议》,摘要如下:    在促进“各国之间的更好的关系”的热烈保证下,三十五个国家政府首脑一年前的这一周聚集在芬兰首都,签署了二项文件,这项文件是一大批谈判代表花了两年时间准备的。今天,被大吹大擂的赫尔辛基协议仍然是开始时那样,即礼仪多于实质。在东西方关系的改善方面可归功于这项协议的东西极少极少,以致赫尔辛基精神越来越令人沮丧了。    苏联非常热烈地在纪念赫尔辛基会议一周年,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纪念文章。俄国人毕竟是赫尔辛基会议的倡议者,赫尔辛基协议使他们对东欧和对波罗的海国家的统治(这是一代多时间的事实)合法化。这种半司法性的批准,长期以来一直是克里姆林宫对外政策的一个重大目标。没有根据的担心。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在那里,福特总统已从他在竞选年的词汇中排除了缓和这个词),赫尔辛基会议周年纪念几乎被忽视了。一个原因是,北约组织最初的一些疑虑证明是有道理的:南欧共产党人取得的成就部分是由于赫尔辛基会议以后的那种情绪所致,在那种情绪中,国际共产主义的威胁似乎进一步减少了。但是西方的主要担心,即害怕赫尔辛基会议使人产生的安乐感会导致北约国家大大削减防务开支,截至目前为止看来是没有根据的。    赫尔辛基协议最明显的失败在于它未能使东西方在减少或者限制它们的军备水平方面接近一些。例如,自从福特总统和苏联党魁勃列日涅夫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会晤以来,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几乎完全陷于僵局。十二个北约国家和七个华约国家在维也纳进行了三年之久的共同均衡削减军事力量的会谈,也没有什么进展。北约谈判代表的双重目标是,减少中欧驻军的数目和使东西方在该地区的力量保持平衡。但是正当在共同均衡削减军事力量的会谈在进行期间,该地区的武装力量也在增加——几乎全都是苏联人的增加。    一些观察家认为这是一个进展的迹象,即莫斯科首次公布了华约在中欧的驻军数目:九十六万五千人,而北约组织是九十七万七千人。这意味着,驻军数目已经是平衡的了。然而,北约专家对苏联的这个数字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华约在该地区的实际驻军数目约为一百一十二万五千人,在双方就华约的驻军数目取得一致意见之前,共同均衡削减军事力量的谈判可能不会取得什么进展。为了使限制武器及时表现出进展以便举行明年六月的贝尔格莱德会议,莫斯科可能想要很快作出一些让步。除非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和共同均衡削减军事力量的谈判取得进展,苏联对人权问题的处理有所改善,否则,“贝尔格莱德会议的调子将不会很高。”

2. 安德雷奥蒂向议会提出意新内阁的施政纲领

【法新社罗马八月四日电】安德雷奥蒂今天向议会提出了他的政府的纲领,并警告说,国家面临着“紧急和严重的”经济问题。    安德雷奥蒂说,在议会的支持下,天民党政府将克服困难,“再次使意大利人享有和平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安德雷奥蒂说,政府的第一批步骤之一将是于下月开始就五千万美元的备用信贷问题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行谈判。    他说,政府还将谋求西德联邦银行续订二十亿美元的贷款合同,该合同将于九月份到期。    安德雷奥蒂说,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将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他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将谋求欧洲经济共同体支持为减少意大利农业和粮食方面的逆差而作的努力。    他说,同通货膨胀作斗争的问题也将占这个纲领的大部分,要整顿这个国家的贸易分配制度和修改定价办法。    安德雷奥蒂说,今后几年,将通过增加公用事业的价格和修订税率来减少国营部分的赤字。    政府保证向失业开战,并说,它将特别优先考虑贫穷的南方。    总理说,将整顿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一些法律要修改。他说,在同国际恐怖活动作斗争方面,意大利将同欧洲共同体合作。    将出版一本关于武装部队的未来的白皮书,将改组这个国家的情报机构。    【德新社罗马八月四日电】安德雷奥蒂总理的施政纲领要求大大削减国家开支,冻结高级文官的薪金,对逃税者采取新的打击行动。    【安莎社罗马八月五日电】意共众院议会党团在深夜结束其会议时,一致通过了党的领导机构关于对安德雷奥蒂政府信任投票时投弃权票的建议。已决定由贝林格在议会说明党的立场。

3. 美联社说施政纲领是一个严厉计划

【美联社罗马八月四日电】安德雷奥蒂总理今天公布了一项既针对意大利人又针对他们的政府的严厉计划,并且获得共产党人同意在进行信任表决时弃权。    由于社会党人、共和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作了类似的投弃权票的保证,因此这位五十七岁的天民党总理的一党少数政府便有了生存下去的保障。    共产党投弃权票将标志着共产党第一次不投票反对统治意大利达三十年之久的天民党。

4. 查尔方特文章:《为什么俄国可能认为它会打赢核战争》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八月二日刊登查尔方特勋爵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俄国可能认为它会打赢核战争》,摘要如下:    我承认,战略优势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概念。事实上,基辛格博士曾说,从彼此肯定会使对方毁灭这一点来说,这种优势是毫无意义的。然而它反映了一种简单的和无可辩驳的论点,那就是,只要一方认为它已有能力对另一方进行有效的核袭击而又能经得起随着而来的报复,核平衡就不复存在。我的论点是,苏联决心在最近的将来获得这种能力。    如果我的论点不错,而且俄国人确实已决定奉行一种打一场核战争而又使自己生存下来的战略,他们就必须满足两个主要条件。他们的“第一次打击”必须能够摧毁一大部分美国打击力量,以减少报复力量;当报复来临时,必须保护俄国在第一次打击中没有使用的那些核武器,必须使平民的伤亡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因此,我们应当镇静而又客观地考虑,现有的证据是否已表明苏联正在满足这些条件。    第一个条件总是大大影响俄国的战略的;他们很大一部分核武器是对准美国以陆地为基础的导弹的。(正因为如此,美国根据限制战略核武器协议可以建立的一个导弹防御体系,就是为了保卫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而俄国人的防御体系则是为了保护他们的首都。)正是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考虑下述事实:自从一九六七年以来,俄国人在核力量方面已逐步超过美国(这是真实的,不管所用的标准是导弹的数目还是导弹的总破坏力);除非美国对其政策进行根本性改变,否则,他们到一九八○年甚至会拥有在战略轰炸机方面的优势。无可逃避的结论是,因此他们拥有了在第一次打击中摧毁美国一大部分打击力量的能力。    那么,他们经受所剩下的美国报复力量进行的打击的能力又怎样呢?有迹象表明,他们一直在“加固”他们的发射场,那就是说,保护他们自己的导弹,使导弹免受核袭击。他们还违反限制战略武器协议改善他们的庞大雷达体系以提高他们早发警报的效能。但是,所有这一切不管是多么令人不安,都不意味着核平衡发生了真正是决定性的改变。    列昂·古尔是一九四○年移居美国并成为美国政府的民防顾问的一名俄国人,他最近发表了一份权威性研究报告,报告表示,苏联现在每年在民防方面花费十亿多美元。它已经有系统地努力把主要的工业撤离大城市;建立谷物、燃料、水和原料的秘密紧急储备的作法已扩大。还有周密的经过仔细预演的撤退计划,有一个广泛的不怕炸的掩蔽所网,这包括莫斯科的全部地下铁道,其设备足以收容一百多万公民。    这个政策的意义在于,它把它的一直是苏联军事思想的核心的一种信念贯彻到符合逻辑的地步,这种信念就是,与西方进行的任何战争都将是核战争。他们现在显然认为,美国关于“有把握的毁灭”的威胁是没有内容的,是不可信的,苏联能够打赢这样一种战争。核讹诈现在成为一种非常真实的威胁;然而西方继续以自以为是拿破仑的一个精神病人的那种无可动摇的信念相信,“谁都打不赢核战争”,因此,核战争决不会发生。当俄国人冷静地使他们的人民在心理上、精神上和物质上为“最后的冲突”作好准备的时候,西方政治家却满足于对他们的人民洗脑,使他们相信在狂人的发热的脑子以外是不存在威胁的;他们相信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赫尔辛基声明是有效的战略的充分代替物。真实情况是,“恐怖平衡”,正象人们非常喜欢讲的另一个口头禅“缓和”一样,已成为弱者的借口,胆小者的药物,残暴者的武器。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对外政策和防务政策是一个危险的自欺欺人的行动。

5. 西德外长根舍就欧安会一周年发表谈话

【本刊讯】波恩八月二日消息:西德外长根舍今天答德意志电台记者问,摘要如下:    问:部长先生,东方集团认为赫尔辛基是一项以所谓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增长的实力为基础的政策的胜利。西方认为欧安会是个巨大的成功。谁对?    答:我们认为欧安会是一种机会——不多也不少。我想,每个人都将看出来,西方在赫尔辛基根本没有放弃任何东西,而东方却承担了义务,例如在有关人道的事情方面,在情报方面以及在贸易接触方面。现在重要的是,东方要履行这些义务。    赫尔辛基会议的结果必须经受考验,而东方国家必须容人问它们,它们缓和意愿的认真程度如何?    问:部长先生,在西方,赫尔辛基导致了在北约、在欧洲共同体内以及同中立国家的协作和密切合作。但是,过度的期望是否会松懈西欧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防务努力?    答:我在联邦议院关于欧安会的辩论中说过,真正由赫尔辛基产生的唯一危险是错误的安全感。最近一次北约奥斯陆会议证明,所有北约伙伴都看到了挑战,都同意西方进行防务努力的必要性;因为事实上我们面临着另一方的仍然不断增强的军备努力,必须以适当的形式回答这种军备努力,同时,我认为问题不仅在联盟保护地区内部,而且也在其外部,这是由于苏联也在世界其他部门努力赢得影响和势力。而缓和是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联盟内外部的总的条件来判断我们的安全。

第 3 版

1. 南通社自科伦坡报道: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已准备就绪

【南通社科伦坡八月三日电】即将举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一切技术和组织准备工作今天已经就绪。    各代表团的先遣人员已经开始来到。预料十七国协调局的代表将在周末到达这里,下星期一(九日)举行会议。许多国家的外长预料也将在周末到达,在八月十一日举行全体会议。    政治观察家们对科伦坡会议越来越注意,特别是因为有人预言这次会议将取得具体的、主要的结果。关于这一点,报界特别指出了铁托总统和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总理的讲话。据当地“观察家”评论,这些讲话构成了“不结盟国家为改组国际关系而进行努力的现实的基础”。    【法新社科伦坡八月三日电】当一些国家和政府首脑驱车从机场前往科伦坡市区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时,沿途将看到一些巨大横幅,上面书写着宣传不结盟概念的口号。    这些横幅长四十英尺、宽四英尺,在浅蓝色的底色上书写着金色的口号,这些横幅将悬挂在从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上以及从饭店到会场的路上。    其中有些横幅上写着:    “集团和联盟产生紧张和战争”。    “不结盟是小国独立的保障”。    “我们的要旨——合作而不是对抗”。    “独立、和平、公正——不结盟国家致力的目标”。    这些横幅将用斯里兰卡的两种文字——僧伽罗文和泰米尔文,以及会议的四种文字——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书写。    除了悬挂这些横幅外,在代表团经过的途中还挂着八十五个与会国的国旗,路旁和拐弯处按传统方式装饰着椰子树的嫩叶。    从机场通往科伦坡市区的二十四公里的通道已改建成了专供会议用的时速五十英里的高速公路,花费了五千三百九十万卢比。

2. 瓦尔德海姆将出席会议

【萨马查尔通讯社新德里八月三日电】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将出席八月十六日在科伦坡开幕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瓦尔德海姆将于十五日到达科伦坡,十八日离开。

3. 菲律宾将参加筹备会议

【法新社马尼拉八月三日电】外交部长罗慕洛今天说,菲律宾将参加在斯里兰卡举行的科伦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筹备会议。    他说,菲律宾自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以来,一直积极促进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了解和互利的关系。

4. 香港《大公报》文章:《劳动力改向流中东》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八月三日以《劳动力改向流中东》为题刊登一文,摘转如下:    世界劳动力的流动方向有了新变化。过去二十几年的趋势是科技人员流向美国,廉价劳动力流向西欧。但现在出现了新集合点——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吸引了大批人前往。    人们一看这地名,便知道这是石油生产引致出来的结果。说起来也真难使人相信,据估计有二百五十万外国人目前正在中东、北非的产油国家工作。    就是这个庞大的数目,也并不意味着已经到达饱和点。在今后数年中还会有大幅度的增长。甚至有一条消息说,中东某些国家已经在汉城、马尼拉和台北设立了人员招募处,招募劳工前往中东进行生产。沙特阿拉伯的工业、电力部长自称,“沙特阿拉伯已经无法自己供给本身所需要的劳动力。”    中东国家所需要的外国力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单纯进行体力劳动的工人,另一方面则是受过高度训练的行政人员和工程师。劳工的缺乏,是产油国的石油生产量越来越多所带来的结果。在科威特,已无法找到一个当地人愿意接受肩扛担挑、弄脏双手的工作。在沙特阿拉伯,几乎也找不到人愿意干力气活。    在管理人员方面,则这些国家的本国人缺乏这种人材。某些国家的政府里,要邀请美国人或西欧人充当顾问。较低级的白领工作,由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和苏丹人来承担。石油国家对这些职位出的薪水比这些国家为高,因此,美国、欧洲国家以及印度次大陆印巴两国的人,被吸引到这些日与沙漠、石油为伍的国度里工作。    据估计,中东北非石油国家今年的收入可以拿到九百亿美元,比去年还要高出一百亿美元。这些巨大数额的收入,有一部分就转到公共建设上,新城市、港口、飞机场、公路、学校、医院和工厂就建设起来了。    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一项统计报告指出,“人力的缺乏构成了经济的主要瓶颈。现在的问题不在于缺钱,而在于缺人。”卡塔尔经济和商业部长说,“人力不足问题,是波斯湾国家的普遍现象。”    这些人到了中东和北非国家,也为这些国家带去了一些新问题。例如,他们的高薪加剧了通货膨胀,他们的大量和长期居住加剧了房屋荒。    另一个问题就是新的思想——文化思想和政治思想传入这些国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政府的某些官员就表示,他们为此感到头痛,不愿意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任何新的体系和新的变化。话虽如此,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是躲避不开的。例如,伊朗去年就有一场大罢工,要求改善工作环境。参加罢工的人之中,有好几百名直升飞机驾驶员,而这些驾驶员,绝大部分是美国人,他们是被聘请而来训练伊朗空军的。    伊朗也的确因为害怕外国工人流入太多而发生新问题,减少了原有的雇用计划。政府人员原来估计,到一九七八年时,要雇用七十二万名外国工人。现在,他们只打算雇用九万人,一下子把人数斩掉了八分之七之多。这一变动,也是根据自给自足的思想而来的,希望能在这几年之内,尽量训练伊朗人来填补这些空缺。    即便如此,最新的统计显示,伊朗现有五万外国人在国内各地工作,其中以美国人占有最大比例。此外,还有一大批西德人在那里工作。德黑兰有一家德国学校,有一千六百人上课。    与此成为对比的,则是沙特阿拉伯越来越依仗外国工人。据最近估计,沙特阿拉伯目前一共有三十五万名工人,这还不包括也门人在内,因为也门人一向被视为“邻国”人,而不同于外国。沙特阿拉伯目前正在执行的五年计划,如果想要成为现实,那么,它就要增添五十万名外国工人。    前往中东、北非石油国家工作的劳工,职务比较专门,其本国尚无此需要。至于受过教育的美国人和欧洲人,则其所得薪金远较在本国时为优渥。一名美国工程师、经理或大学讲师,在中东所得的待遇,一般比美国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这就难怪,在中东、北非石油国家中,大约有六万名美国人在那里服务。    最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出招聘广告,为沙特阿拉伯的铝厂寻找一名财政稽核。这项工作的待遇是三万镑以上一年,另付汽车津贴、公费房租。这样的待遇,就今天的英国国内主管级人员来说,简直是天高地远,可望不可及。    当然,中东和北非的工作条件也并不见得尽如人意。前往工作的人并不怀有什么理想,而只是私人钱财的追逐,因此,中途离职回国,而不能将合同履行期满者大有人在。    美欧技术人员前往石油国家寻求出路,亚洲非洲劳工不再流向欧美而流向中东,这是世界经济构造大变化的一种反映。

5. 铁托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会议

谴责某些大国在不结盟国家之间制造混乱,破坏团结;说绝大多数国家没有感到缓和带来益处,某些大国仍在竭力利用缓和作为建立势力范围、进行干涉和侵略的幌子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七月三十一日电】题:铁托总统向南通社发表谈话(本刊已加删节)    如果希望持久的世界和平和合作的话,那末,除不结盟政策外,是没有别的选择的。这番话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铁托同南通社社长和南通社总编辑谈话时说的。    问:您认为,使不结盟政策对世界大部分地区有吸引力并使这一政策得以有力确立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    答:不结盟政策的吸引力从一开始就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相信,它们奉行独立政策的愿望和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平等主体地位之所以能够最好地得以实现,恰恰是因为它们属于不结盟运动。    很清楚,这种发展会引起来自各个方面、特别是来自世界集团划分的倡导者的反对。他们首先企图贬低不结盟。其次就是攻击它是不道德的,因为它不倾向于任何一个集团,而是据说在建立自己的某种特殊的集团。接着出现的就是另外一些指责。一些人说,不结盟国家不够中立,另一些人说,它的缺点是把集团等同起来。还有一些人说,如果说不结盟在冷战时期有意义的话,那末在当今缓和时期就没有理由存在了等等。    无需强调指出,这些指责是多么没有根据。但是,施加压力和进行讹诈的作法并没有停止。随着科伦坡会议的接近,这种压力和讹诈还在加强。某些大国得以在某些不结盟国家之间制造混乱。有人企图以各种方式破坏不结盟国家的团结。有人提出各种条件,提出要会议采取的立场。    问:今天不结盟国家对缓和的成果感到非常失望,其原因是什么?    答:不结盟国家对缓和紧张局势的政策抱有巨大的希望。但是,绝大多数国家迄今没有感到它所带来的益处。令人遗憾的是,缓和仍然局限在某些大国的关系和世界某些地区。某些大国现在仍在竭力利用缓和作为建立势力范围、使干涉别国内政合法化乃至直接干涉和侵略的幌子。    因此,从许多方面听到的对缓和的批评是理所当然的,感到不满是有道理的。但是在这方面也还有人抱有幻想,认为某些大国确实愿意考虑其他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利益。因为这些大国首先从本身利益来看待世界,并企图保留和加强其特权地位。    问:您如何看待一些不结盟国家之间出现的困难?这些困难对不结盟运动的团结和行动能力有何影响?    答:诚然,一些不结盟国家之间也存在分歧甚至争端。    那些希望不结盟政策归于失败的人力图涣散我们的队伍,说什么这些分歧是不结盟国家的特点,是所谓不结盟国家之间占统治地位的、与日俱增的现象。他们企图以此来证明他们的下述武断说法和内心愿望:即整个不结盟运动注定归于失败。无需特别指出,这些“预言家们”已有多少次大失所望了。    不结盟国家一旦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看法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它们总是能通过民主协商和相互尊重各自立场这种特有的作法在共同纲领和基本战略问题上找到共同语言。    我们希望,这次科伦坡会议将象历次会议一样,大家将会集中注意实质问题和共同利益的问题。我确信,会议将会对原则问题给予极大支持,尤其是一些不结盟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生存和一些人民解放运动受到威胁时,更应如此。

第 4 版

1. 日报文章:《中国的地震与预报》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八月四日译载日本《读卖新闻》科学版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地震与预报》,摘要如下:    中国六级以上的大地震,每年约发生五次。因为国土辽阔,与我国(日本)比较,平均面积的地震发生率较低。但我国的大地震主要是在海中引起,并在深达几十公里下发生,即使级数较高,受害仍较少。中国是在内陆部分深二、三十公里的浅地发生,所以六级地震也会有很大的损害。    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发生于中国。一五五六年陕西省发生的关中大地震(八级)受灾面积达一百一十万平方公里,波及十个省。    中国本土的地震,地域集中。这次发生地震的华北地区有大小甚多的断裂层经过,是地震集中发生的地方。    中国地震是由什么动力引起的呢?还不十分清楚。根据最近流行布烈特·特古德里古斯学说(大陆飘离学说),认为二、三亿年前的从非洲大陆分离出来而向北移动的印度次大陆正把中国大陆块向北推压;另一方面,东太平洋的海底岩盘把中国大陆块向西推压。这些力量使地壳部分产生破坏,因而引起了中国的地震。    北京、唐山等市所处的华北地区,自公元前二百三十一年以来,平均每三十年就发生一次六级以上的大地震,中间有休止期。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局的调查,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在一九四四年以后,曾一度静止。    这次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期,始于一九六六年三月。当时,在北京西南约三百公里的邢台市发生两次地震,这两次地震揭开了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帷幕,具有历史意义。这两次地震受害都很大,但当地居民在其后却对井水水位的变化、家畜的异常行动等开始予以注意,以后每日向有关机关报告。这些群众观察的数据和地震专家对地壳变动的观测以及微小地震的观察数据是一致的,在以后几年持续的余震中,不少预测成功。    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自邢台地震以后,六级以上的地震有六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北京以南一百多公里的河间地震(六·三级)、六九年七月十八日渤海湾地震(七·四级),并有预测、预报成功而闻名世界的海城地震。这次唐山地震亦是这一系列地震活动中的一环。    国家地震局在邢台地震以后,即注意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活跃化,并建立了观测体系。    中国地震的预测、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震前等四个阶段。虽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但以海城地震为例,长期是“数年或数年以上时间内,在一个省内发生”;中期是“一、两年内,在二、三百公里范围内发生”;短期是“半年左右时间,在数十公里范围内发生”;震前是“数日内,在二、三个城市的范围内发生”等等。    唐山地震在“长期”范围内被预测到。    但是中国对地震预测尚未达到绝对成功的阶段。    中国地震的预测,主要依靠群众参加,将井水的异常和动物的行动、地电流等的变化以至地壳变动、微小地震、地磁观测、地下水流量等作为观测对象,同我国(日本)大学、气象厅一样。但我国以首都东京为首的人口稠密地带,因汽车、工厂的振动、地盘抽取地下水等人工的变动,造成了观测的困难,大概中国也是一样。

2. 港报关于奥运会的文章:《苏联十二大丑闻》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八月三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十二大丑闻》,摘转如下:    蒙特利尔奥运会已告曲终人散。在这届奥运会中,苏联创下了丑闻最多的纪录,从揭幕后开始比赛的“蛊惑剑”被揭发,直至闭幕前的因一名泳员要求政治庇护而向加拿大发出最后通牒,并恐吓要抵制剩余下来的比赛项目及闭幕式为止,丑闻共达十二宗之多。奥运要是有“丑闻奖牌”的话,苏联应受之无愧。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到处称王称霸,在国际体坛上也不例外,它长期推行修正主义体育路线,用“奖章”、“称号”毒害、腐蚀运动员,而且不择手段,以达到取得大会奖牌的目的。这次闹出的丑闻,再一次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其腐朽面目。    以下是十二宗丑闻:七月十九日上届奥运金牌得主、四届世界赛冠军的苏联选手奥尼斯钦科,参加现代五项的击剑比赛时,使用“蛊惑剑”事败,被取消资格,逐出奥运村。    奥尼斯钦科是在五项中的重剑第二轮与英国的选手霍斯交锋时,奥尼斯钦科刺出一剑,霍斯闪身避过,可是裁判的纪录器却亮出了击中的信号,霍斯立即提出抗议,指出对方剑尖完全没有触及他的身体。裁判检查奥尼斯钦科的钝剑,查出其剑尖巧妙地安设了一个电子装置。二十日一公里自行车追逐赛,曾两度夺取世界冠军的苏联选手艾德·韦伯,原是该项大热门人物。出发时先偷步,离开起点一码时,便调转头来,自称自己偷步,所以停下,裁判把他作为淘汰之列。苏联队提出抗议,要求让韦伯重赛,被上诉委员会否决,维持原判。二十一日苏联女子体操队教练拉提尼拉,在女子体操比赛中,因鉴于罗马尼亚十四岁的女选手科马内奇演出卓越,威胁苏联,有取代苏联体操冠军的可能,竟然通过莫斯科官方通讯社塔斯社的访问,抨击裁判在比赛中的评分太过慷慨,给予科马内奇满分。二十二日苏联水球队今届作“卫冕”战,但在分组初赛中,无法获得晋入前六名,与金牌绝缘,苏联竟以“伤”、“病”为理由,对古巴争名次时,竟然不派队出场,并函交赛会,中途要退出比赛。国际业余游泳联会负责人声言要采取纪律制裁,苏联才被迫恢复出赛。翌日,苏联出战墨西哥时,受到观众嘲笑,被指为极端缺乏体育精神的队伍。    同日,美国跳水领队岗普夫大爆内幕,指责苏联人员私下与他接触,企图收买跳板跳水裁判员,骗取奖牌。二十四日帆船比赛中,澳洲队抗议苏联选手毕尼哥夫所驾驶的帆船滋事,结果被罚停赛。这在帆船赛中是罕有的先例。    同日,美国体操协会委员弗兰克·贝尔指责苏联首席裁判员察哈林在体操团体决赛中,企图更改分数,并向赛会提出抗议。察哈林是平衡木的首席裁判,一名日本选手从四名裁判处的得分为:九·九,九·九,九·八,九·七。依照规定除去最高和最低分数,平均应为九·八五分。但察哈林竟然要一名东德裁判把他所给分数由九·九降至九·八,使日本运动员的平均分减至九·八。    当苏联选手在平衡木上表演时,察哈林又企图迫使一名法国裁判把他所给的分数由九·六提高至九·六五。二十五日苏联短跑选手波索夫在一百米径赛卫冕失败后,竟借词腿部肌肉受伤退出二百米比赛,但有人目睹波索夫在选手村依然十分“生猛”,后来还参加接力赛,因而引致舆论哗然。二十八日女子一百米跨栏初赛,苏联选手科洛洛娃跨栏时跌倒,竟诬告被罗乌尼亚选手史蒂芬斯古所撞,赛会初判罗选手犯规,后来经过重审,翻看录影带后,发现苏选手自己跌倒,却“恶人先告状”,因此判予重赛,取消苏联选手科洛洛娃的比赛资格。二十九日苏联队长、女子铁饼选手默妮克在掷饼时犯规。本来,默妮克获得银牌,经上诉委员会陪审员重新检视录影带后,即取消她的银牌资格,改判为第四名。    同日,足球准决赛苏联对巴西,苏联卫将罗特斯坚在完场前三分钟,因蓄意伤人被裁判驱逐。三十日苏联游泳选手涅姆查诺夫叛离苏联奥运队,向加拿大政府要求政治庇护,以难民身份申请在加拿大定居。苏联代表发言人企图否认,其后不得不承认该选手不知所踪。三十一日苏联奥运会人员就涅姆查诺夫事件,横蛮无理地向加拿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声言如不把涅姆查诺夫在八月一日交出,苏联将抵制今届奥运会余下的项目和拒绝参加闭幕仪式。苏联人员甚至指涅姆查诺夫是被“绑架”的。后来,苏联眼看威胁不成,才继续派选手参加比赛及闭幕式。

3. 时事社报道:《自民党内部争夺政权的斗争重新爆发》

【时事社东京七月三十一日电】题:自民党内部争夺政权的斗争重新爆发,福田副总理对于接替三木执政劲头十足,三木主流派提出早日解散国会论    田中前首相的被捕给自民党内的主流派、反主流派都带来了空前的冲击。    首先,反三木阵营和中间派重新提出了对三木首相直到逮捕田中为止的态度的批评。这些批评的内容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是批评逮捕田中这一做法的,譬如船田中说:“由于别的事件的嫌疑而突然逮捕处于前首相地位的人,这种做法是过火的。”也有的是批评主流派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批评的底流是对三木首相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    在这种情况下,深受椎名、福田两位实力人物信任的滩尾总务会长,最近半公开地唱出了三木首相要负责的论调。    另一方面,以和椎名、滩尾两人关系接近的三原朝雄为中心的志同道合议员恳谈会,也正要再次突出地主张人心一新论。    好象和这种动静相呼应似的,最近,提倡“从头做起的改革”的福田副总理的言行,已经开始加快了党内脱离三木的速度。尤其是他三十日和三木首相的会谈,围绕改革党的问题事实上已经以意见分歧而告终。这个情况使得党内产生了这样的看法:过去是椎名—三木的对抗结构,而现在可能将变质为福田—三木的对抗结构。人们现在认为,福田派对大平、田中两派和各中间派的工作正在迅速进展,福田肯定已经朝着在国会临时会议之前转变政局的方向去正式地创造转变政局的环境了。    在田中派的年轻议员中间,反三木的情绪已经高涨到了异乎寻常的地步。    反三木阵营的目标已经集中到“逼三木在国会临时会议以前下台”上。但是,三木首相并没有改变在召集国会临时会议以后看准时期断然解散国会,设法突破政局难关的强硬态度。

4. 美联社报道:日本人担心日本发生破坏性地震

【美联社东京八月三日电】中国华北东部上周发生的地震,在有地震意识的日本引起了新的担忧。    地震学家们星期二说,过去一周,他们没有观测到日本列岛周围有异常活动。但是地球物理学家竹内均是这样概括的:    “在日本和日本周围,没有观测到地球活动增加,但是从统计和地理方面来看,如日本现在发生一次大地震,我们不会大为吃惊。”    官员们说,在日本,平均每天记录到国内三次地震。这里发生的上次大地震是在一九二三年。    《读卖新闻》社论说:“日本在不太远的将来发生里氏震级七·五级左右的大地震,这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