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6-12
第 1 版
1. 美报文章:《缓和只不过是俄国的一种工具》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先驱考察者报》五月三十日刊登赫斯特报系编辑金·史密斯发自伦敦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人们认为缓和只不过是俄国的一种工具》,摘要如下: 在整个自由欧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苏俄不是在本着缓和的精神行事,而是在利用这个据认为是使紧张局势松弛下来的运动以达到它自己的自私目的,并哄骗西方,使其产生一种实际上是虚假的安全感。 挪威首相奥·努尔德利在奥斯陆同赫斯特报系的主编小威廉·赫斯特和笔者的一次单独谈话中说:“我们看到今天的缓和状况,是不很愉快的。我们挪威人必须说,现在正在发生的许多事情不能称之为缓和。他们(苏联人)在高原上建立了缓和,但是却正在高原的地层下面做许多与缓和精神不符合的事情。” 在伦敦,工党政府的新任外交大臣克罗斯兰本周说:“我们不能无视摆在我们眼前的证据。我们正是在苏联鼓吹缓和的这些年头,目击了苏联武装力量的稳步增加。我们必须要有力量对付这种挑战。” 欧洲各国领导人,虽然对苏联决心在缓和的幌子下,对西方民主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感到失望和忧虑,但是他们并不想放弃改善东西方关系的努力,以免再度引起冷战的紧张气氛。然而,看来他们现在都一致认为:西方必须对俄国的赤色统治者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并保持强大的防御态势。 克罗斯兰说:“没有安全就不可能有缓和。” 努尔德利首相虽然深信解决东西方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实现真正的缓和,但是却对我们说,除非西方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持强大并在军事力量方面同俄国保持平衡,否则,“谈论缓和就是胡诌”。 赫斯特先生说,美国许多人已得出结论,认为俄国一面用缓和哄骗西方,一面却无情地试图在全世界扩张它的牌号的共产主义。
2. 中东社报道:黎巴嫩局势十日晚激化
【中东社开罗六月十日电】今晚九时许,黎巴嫩的局势突然激化了。 法塔赫驻开罗办事处的一位负责人发表声明说,叙利亚军队已开始从贝鲁特机场附近的阿尔蒙地区向贝鲁特地区进行火箭袭击。 他说,叙利亚的机械化部队开始在黎巴嫩山的布鲁尼亚和穆鲁基以及黎巴嫩东部的布加阿地区大规模活动。 这位负责人士说,叙利亚部队在今晚十点一刻用密集的火箭袭击贝鲁特郊区的布拉杰奈堡难民营。 他还说,大批叙利亚步兵正朝着这个难民营方向前进。 他还讲到在贝鲁特南面的哈勒迪地区有大批海军的小艇。 【路透社开罗六月十日电】法塔赫巴勒斯坦突击队组织今晚说,叙利亚的装甲部队和步兵今晚又开始了射击,并向贝鲁特郊区的一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前进。 一位发言人说,大批的海军部队已停在贝鲁特南端的哈勒迪地区。 上述的叙利亚军队的活动是在黎巴嫩主要的战场上出现了一天的平静之后发生的。 【美联社贝鲁特六月十日电】自六日以来在贝鲁特发生的野蛮的炮战已经平息,传统性的穆斯林—基督教战线和巴勒斯坦游击队和叙利亚闪电突击队之间的战斗已停止。 保安官员说,在白天只有三人被狙击手打死,这是四个月来一天中最少的伤亡数字。 利比亚总理贾卢德仍在设法使巴勒斯坦游击队和他们的黎巴嫩左翼盟友,同意阿拉伯联盟外长们在开罗决定的组织一个阿拉伯各国停战监督小组。 巴勒斯坦人士说,交战双方会谈的第一个结果是同意撤出被包围在贝鲁特南郊的两千名闪电和叙利亚军队。 这些人士说,这两千人将在五天之内撤回到叙利亚在黎巴嫩东部控制的地区,把它们在贝鲁特机场、一所学校和附近的山坡上的阵地移交给正规的游击部队。 尽管在表面上取得了进展,关于那支泛阿拉伯维持和平部队的作用,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观察家们怀疑叙利亚是否将愿意撤出以便为联合部队让出地盘。
3. 阿尔及利亚利比亚苏丹部队进入黎巴嫩
【路透社大马士革六月十日电】正当出现叙利亚和伊拉克之间发生新的冲突的迹象时,两营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部队今天进入黎巴嫩维持对十四个月内战的停火。 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部队估计大约有一千人,来自苏丹、沙特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部队将加入这支部队。叙利亚军队已有大约三个旅在黎巴嫩。 【路透社贝鲁特六月十日电】贝鲁特电台报道,一百名苏丹部队今天到达贝鲁特机场以便组成在黎巴嫩的一支阿拉伯维持和平部队的一部分。 据这里的阿拉伯外交人士说,阿拉伯外长们本周在开罗举行的会议上同意建立这支维持和平部队,预计这支部队最多将达二千人。 【合众国际社开罗六月十日电】阿拉伯外长紧急会议一致同意成立阿拉伯联合部队来监督黎巴嫩的停火,阿拉伯联盟今天开始就此进行安排工作。 但是,阿拉伯外交官们担心这项维持和平计划可能会遇到严重困难,因为怕叙利亚拒绝作出将目前在黎巴嫩国土上的叙利亚军队撤出的保证。 会议委托阿拉伯联盟秘书长里亚德负责监督成立维持和平部队事宜。 据阿拉伯联盟官员们说,里亚德今天同他的军事助手、埃及参谋长穆罕默德·阿里·法赫米中将进行了磋商,指示他为组织这支部队制订计划。这些官员说,里亚德还同提供军队的国家进行了联系。
4. 布朗说美正密切注视着黎巴嫩事态的发展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十日电】美国国务院今天拒绝对派遣一支泛阿拉伯的维持和平部队去黎巴嫩的可能性表态,而只是说,它正“密切注视着”由于这种事态发展而采取的“行动”。 同时,国务院发言人布朗看来比美国最初反对外界干涉黎巴嫩内战的态度又进了一步。 布朗说:“我们的一贯的目标……是帮助找到一个能维护黎巴嫩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解决办法。” 这位发言人说,凡是能够促进这些目标的行动都将受到欢迎。虽然如此,他不愿说明叙利亚的入侵和派遣泛阿拉伯部队是有益的还是危险的。 布朗确实还说,美国继续“提出警告:外界的军事干涉会带来使黎巴嫩的内战升级为区域性冲突的危险”。 在黎巴嫩开始发生战斗时,美国断然反对任何外界干涉。当叙利亚在几周前第一次进行干涉时,美国的这种反对态度缓和下来了,因为大马士革的行动看来可能会使局势稳定下来。 由于国务院拒绝谴责阿拉伯国家外长们的决定,它的态度看来是,如果外界干涉会导致结束战斗和取得某种政治妥协,它将同意外界进行干涉。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十日电】阿拉伯国家的外交部长决定派遣一支多国部队前往黎巴嫩以监督那里的停火。 布朗在谨慎地评论这个决定时表明了美国在表示赞成或不赞成阿拉伯国家的这个决定之前将持观望态度。
5. 勃列日涅夫同英·甘地继续会谈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十日电】题:勃列日涅夫同英·甘地会晤 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同印度总理英·甘地今天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会晤。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详细地讨论了苏印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极其重要的国际问题。 双方强调了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的重大意义,表达了双方继续寻找新的合作形式的愿望,这种形式应当促进苏印友谊的进一步加深和全面联系的进一步发展。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六月十日电】英·甘地和勃列日涅夫今天举行了三天来的第三次会谈,塔斯社称这次会谈是“友好的和亲切的”。 外交人士们说,他们预料,经济问题和印度最近同中国加强关系的问题在讨论中占了重要地位。 他们说,甘地夫人大概已向苏联领导人担保,她的同中国互派大使的计划根本不会影响同莫斯科的关系。 【印新处新德里六月九日电】萨马查尔通讯社报道,印度总理六月八日开始对苏联进行为期六天的正式访问,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两小时的会谈,讨论了双边问题和同两国有关的国际问题,如双边合作、印巴关系、孟加拉国问题、西亚和中国问题。勃列日涅夫率领苏方参加会谈。 【萨马查尔通讯社莫斯科六月九日电】总理英·甘地今天在克里姆林宫同苏联领导人举行了第二轮会谈,会谈持续了两小时零一刻钟。 今天的会谈大部分时间是听取勃列日涅夫先生对范围广泛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回顾。
第 2 版
1. 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
【法新社布鲁塞尔六月十日电】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国防部长今天开始举行为期两天的理事会会议,会议预定研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力量对比。 防务计划委员会要讨论的议题还包括:北约武器的标准化;一九七七年——一九八二年的总政策和可能购买波音七○七改成的军用飞机的问题。 法国和希腊没有参加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约瑟夫伦斯的主持下召开的。 【合众国际社布鲁塞尔六月十日电】北约的一份情报报告今天说,一度依靠闪电战略的俄国现在可以在欧洲打一场时间比较久的地面战。 提交北约国防部长春季会议开幕会议的这份报告说,苏联的海陆空三军的实力有了增长,苏联在非洲的存在也有了加强,并挡住了西方的海运通道。但报告说,苏海军在海上要求得到空中和后勤支援的能力却存在着弱点。 这个报告的一份公开发表的不保密的文本说:“华沙条约部队的持续力在继续改进。据信,苏联的后勤系统过去主要是为了打一场短期战争。据现在的估计,它是按准备打任何种类的战争来组织的。” 【美联社布鲁塞尔六月十日电】北约高级军官今天警告北约说,苏联海空袭击可能破坏联盟从非洲海岸运出的石油和原料这些必不可少的供应。 联盟军事委员会主席、海军元帅希尔—诺顿是在联盟国防部长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希尔—诺顿元帅说,在北回归线以南有一个危险的真空。 “十年前,由于在这些地区有占绝对优势的友邦或盟邦的海军力量,苏联舰队很少进入大海。但是你们知道,目前的情况已颠倒过来了。 “他们在非洲东西海岸新得到的基地使他们有能力对我们的供应线路进行海空袭击,在他们选择的任何时候,他们都可以有效地破坏我们最需要的石油和其他原料供应,不仅我们的战斗能力,而且我们的经济、甚至我们的生存都要依靠上述供应。” 希尔—诺顿是在国防部长两天会议的第一次会议上说这番话的。这次会议是秘密举行的,但他的讲话摘要已发给记者。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其他部长们还听取了北约情报机构负责人富尔奈斯少将的报告,并对他说,可能会出现象安哥拉那样的军事活动。 【美联社布鲁塞尔六月十日电】美国官员说,在北约十二国国防部长召开的一次限制性会议上,安哥拉和其它非洲国家是讨论的主要问题。“限制性”一语的意思是,每个国防部长只带几个顾问参加会议。 【法新社布鲁塞尔六月十日电】英国国防大臣梅森今天在这里对大西洋联盟其他国家的国防部长说,苏联的巨额军事开支表明了它要增加军事力量的“坚强决心”。 当国防部长们开始举行半年一次的两天会议时,这里北约组织总部里,充满着对苏联领导的华沙军事联盟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抱有的不安情绪。
2. 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华盛顿的展望 毫无作为的六个月》
【本刊讯】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六月十四日一期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华盛顿的展望》《毫无作为的六个月》,摘要如下: 目前美国面临的是华盛顿以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来处理国家事务的漫长时期。 可以预料到,今后几个月白宫和国会仍然是犹豫不决,在外交事务方面不会采取什么主动行动,处处都会显示出缺乏强有力的领导。 掌权的人们是一心专注于竞选运动,以致从现在起到十一月二日,他们能做的事,仅仅是使行政机关继续运转。然后到大选以后,将会出现一段空白时期,届时获胜者将为白宫和国会制定计划。 简言之,美国至少要经过六个月的政府无所作为的时期。 美国已经笼罩着一片毫无生气的景象。现在国会和政府采取重大的新行动是罕见的情况,除了应付紧急情况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利用政治机会外,各种决策都被延期了。政府官员开始离开看来是没有保障的工作,要找到代替的人员是很困难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政府和国会山的高级官员及政府内外其他方面的总的看法。 在白宫,人们认为政府在福特总统竞选新的任期时,“处于一种踏步不前的状态”。 总统本人公开地表示,不同意认为竞选运动正在使他的政府陷于瘫痪的任何看法。 在对外事务方面,福特的竞选顾问们相信,任何重大主动行动都涉及到不值得去冒的风险。 例如,今年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上同俄国达成协议的可能几乎已被排除,这是出于这种担心:这么作可能损害福特争取得到共和党提名的竞选活动。 在中东问题上,国务院的官员们称美国可能采取新的和平行动的消息是“极不现实的”。原因是:福特在竞争激烈的竞选运动当中是不会进一步向以色列施加压力要它作出任何让步的。
3. 北约国防部长欢迎葡萄牙对北约的军事支援
【合众国际社布鲁塞尔六月十日电】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国防部长,今天欢迎来自一个老盟国葡萄牙的新军事支援。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乘飞机经里斯本到达这里来参加每年一度的北约国防部长春季会议。他说,葡萄牙准备在美国武器的支援下,为西方防务提供一个两千五百人的旅。 拉姆斯菲尔德在到达这里时说,他发现里斯本的领导人之中有一种愿望,就是“使他们的武装力量适应该联盟的需要”。 第一个步骤是组成一支步兵、炮兵和工程兵的联合兵种旅,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奔赴北约组织地区内的任何地方。美国提供的训练武器——五辆M—48坦克和二十辆装甲人员输送车——将是预定在本月送到的第一批美国援助的一部分。 当国防部长们研究直到一九八二年的北约组织部队的计划工作时,预定将在这里谈到葡萄牙的局势。
4. 南通社报道:《提出最强烈抗议》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六月九日电】题:提出最强烈抗议 联邦外交部长助理贝尔纳尔迪奇,今天召见美利坚合众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代办卡瑟曼,代表南斯拉夫政府就南斯拉夫在华盛顿的大使馆最近遭到恐怖行动一事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联邦部长助理十分尖锐地指出,最近时期以来,在美国连续发生了一系列反对南斯拉夫外交—领事机构和代表的恐怖行动,他要求美国政府制止在美国领土上发生的这类恐怖行动,对肇事者坚决加以缉捕并予以惩罚。他强调指出,他感到忧虑的是,从前进行过恐怖活动的肇事者还没有任何人被捕并受到惩罚。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六月九日电】南斯拉夫政府今天强烈谴责最近对南斯拉夫驻华盛顿大使馆进行的一次野蛮的恐怖行动,这是对南斯拉夫驻美国的外交机构、领事机构和其他机构进行的一系列恐怖行动之一,这是一次反对南斯拉夫的行动,是一次反对南斯拉夫和美国发展友好关系的行动。 南斯拉夫政府决定,通过外交部和驻华盛顿大使馆向美国政府提出最强烈抗议,要求缉捕和惩处肇事者,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南斯拉夫驻美国外交—领事等机构,使之能够从事正常工作。
5. 意共和罗共领导人会谈欧洲党会议等问题
【法新社罗马六月八日电】意大利共产党今天在这里宣布,意大利共产党和罗马尼亚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会谈刚刚在米兰结束,他们除了讨论其他问题外,还讨论了欧洲共产党最高级会议的准备问题。
6. 意共总书记贝林格赞扬南对外政策
【南通社罗马六月九日电】意大利共产党今天重申,他们对邻国南斯拉夫的政策非常关切。他们说,这是因为南斯拉夫的政策是稳定和和平的一个因素,也是欧洲特别是南斯拉夫和意大利之间的合作和松弛紧张关系的一个因素。 这一估价是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贝林格在都灵一次群众集会上作出的。
7. 南斯拉夫副外长结束访菲前往泰国访问
【美联社马尼拉六月八日电】昨天发表的一项联合声明说,南斯拉夫和菲律宾已同意两国互派贸易使团并努力争取建立「纠正」不发达国家和工业国之间贸易「不公平」现象的国际贸易制度。 这项声明是在南斯拉夫外交部副部长莫伊索夫进行两天访问结束时发表的。 莫伊索夫还表示支持菲律宾关于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八月将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召开的不结盟国家会议的要求。 【法新社曼谷六月九日电】南斯拉夫联邦外交部副部长莫伊索夫今天拜会了泰国总理社尼·巴莫和外交部长披猜·拉达军。 据披猜说,南斯拉夫副外长表示他的政府希望同泰国进行经济合作。 外长指出,莫伊索夫先生访问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各个国家,泰国是最后一程。
8. 外电评苏报攻击梅里的军事战略理论
【法新社莫斯科六月九日电】克里姆林宫今天第一次猛烈地,直接批评法国武装部队参谋长梅里将军上周概述的“法国的新的战略理论”,认为这个理论放弃了戴高乐将军的独立的“全向防务”战略。 苏共党报《真理报》主要攻击梅里的这一主张:一旦东西方开战,法国军队就进入西德东部边界上的一个“前沿阵地”。 该报文章的署名是亚历山德罗夫,这个笔名通常意味着,此文得到苏共中央的赞同。 《真理报》说,梅里的文章是“得到法国政府领导层的赞同”之后写的。该报追述,梅里以前是德斯坦总统的高级军事顾问。 该报继续说,“法国在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个军事机构时不止一次地说过,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驻在西德黑森林和法尔茨地区的法国军队,不应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统帅部视为他们自己的军队,这些部队驻在那里只是为了确保在希特勒的入侵中吃了很大苦头的法国的国防。”这里的某些外交观察家认为最后一句话表明,苏联领导人担心法国在一九六六年引人注目地退出北约以后又要重新进去。 【路透社莫斯科六月九日电】共产党报纸《真理报》今天对一位法国将军最近概述的法国防务政策的明显改变进行了攻击。这是苏联对梅里的观点(据信法国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也持这种观点)作出的第一个重要反应。
第 3 版
1. 法新社评论:《黎巴嫩:莫斯科发怒了》
【法新社巴黎六月十日电】题:黎巴嫩:莫斯科发怒了 苏联刚刚对所有对黎巴嫩冲突感兴趣的沿岸的或相距遥远的国家表明,近东是它的“市场”之一。 观察家们指出,莫斯科在这个看来是苏联式的“门罗主义”中,使用了一种特别庄严的语调,以强调苏联是这个冲突地区的近邻。 观察家们指出,苏联对这些“外国干涉企图”的谴责,是在苏联在地中海的舰队得到十五艘军舰的增援从而达到七十六艘的创纪录数字的时候发出的。这支舰队比美国第六舰队的舰只多一倍。 巴黎对苏联发表的声明作出了反应,它提到,法国对它可能进行的军事干涉提出过三个条件,即:首先有一个停火,这一干涉应由黎巴嫩本身提出请求,并需要征得有关各方的同意。对于法国来说,根本谈不上赞同叙利亚为恢复黎巴嫩秩序而使用的手段。 看来可能令人惊奇的是,莫斯科批评叙利亚干涉黎巴嫩,而叙利亚军队大举入侵这个国家正是在柯西金来到大马士革的时候进行的。的确,这一行动并不是人们所能设想的“简单的军事散步”,而且在叙利亚武装力量与巴勒斯坦抵抗力量之间进行的浴血战斗,已使这一行动失去了各大国可以无视的简单的“绥靖行动”的性质。 华盛顿没有搞错这一点。六月九日上午,国务院告诉人们,叙利亚没有通知国务院它派部队去了。美国担心大马士革控制不了由于它出兵黎巴嫩所造成的局势。国务院官员们是脱口说出这番话的,在此之前,他们总是一味缩小叙利亚派往黎巴嫩的军队的人数。 【本刊讯】法国《世界报》六月十一日刊登一篇题为《“默许”结束了吗?》的社论,摘要如下: 虽然苏联目前是公开批评叙利亚干预黎巴嫩的唯一的大国,但它完全不是逐步承认几个大国上周末对大马士革的行动给予的“默许”的唯一大国。美国的“消息灵通人士”现在也宣称,华盛顿不知道叙利亚又派部队到黎巴嫩去——其正规军人数估计为一万人,他们还对阿萨德总统可能作出的决定表示不安。 实际上,使得形成“大国默许”的因素,今天已开始不存在了。只要叙利亚的干预被认为是旨在调停交战者和确实有助于恢复平静的绥靖行动,那么无论是华盛顿还是莫斯科便都准备装作没看见。 苏联领导人还有另外一些他们特有的、要对大马士革表现得更为严厉的动机。在埃及背弃苏联和改善了美国在近东的地位之后,黎巴嫩左翼力量和特别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巴勒斯坦人便在这个地区成了他们的主要盟友。莫斯科必须注意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它所有在阿拉伯世界中的朋友对叙利亚的行动表示的激烈反对,并远离用苏联武器来进行的行动。
2. 外电评塔斯社关于黎巴嫩局势的声明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六月十日电】塔斯社昨天发表的一篇正式声明,宣布黎巴嫩对苏联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它敦促停火,并且发出了莫斯科首次对叙利亚干涉的明确批评。 西方外交人士说,苏联出于超级大国对中东的雄心宣布这个地区对它有利害关系,这是正常现象;但是一位外交官说,“这篇声明更多的是雄辩性的,而不是进行威胁或者是炫耀武力。” 然而,他又说,这篇声明的语气比苏联早些时候就黎巴嫩危机发表的类似声明要强硬一些,当时美国大使布朗正在设法调解这场冲突。 【法新社莫斯科六月十日电】苏联由于对叙利亚军队在黎巴嫩的行动感到为难,对那里的巴勒斯坦人的命运非常关切,同时担心中东这场冲突可能扩大到国际范围,因而已经要求大马士革立即停止它的干涉。上述这番话就是这里的外交观察家们对塔斯社昨晚发表的重要声明所作的解释。 观察家们指出,这项声明同以往发表的有关中东局势的所有声明不同,它一次也没有提到以色列国,也没有提到“犹太复国主义干涉”的危险。
3. 叙宣布将采取紧急措施对付伊拉克部队调动
【法新社大马士革六月十日电】叙利亚今天宣布,它将采取“紧急措施”对付所说的伊拉克军队向叙利亚边界的调动一事。 一位官方发言人说,叙利亚有责任对伊拉克此类行动表示强烈保留。伊拉克的这种行动是不符合叙利亚、伊拉克或阿拉伯民族的利益的。 叙利亚外长哈达姆今天召见驻大马士革的外国外交使团负责人,向他们通报“伊拉克调动大批军队到叙利亚边界”的情况。 哈达姆说,叙利亚将采取措施对付由于这种军队调动而出现的情况。“在目前的关键时刻,这些调动的目的是值得怀疑的。” 【路透社大马士革六月十日电】据悉,叙利亚空军已奉命监视伊拉克边界,伊拉克昨天派出一些陆军部队到一个未透露的地方去“以便在阿拉伯战场上进入阵地和执行他们的民族任务”。 叙利亚政府对伊拉克的行动表示怀疑和持保留态度,这里人们越来越担心伊拉克可能试图派它的部队通过叙利亚进入黎巴嫩。
4. 以色列正密切注意一些阿拉伯国家派部队去黎情况
【德新社耶路撒冷六月十日电】在阿盟决定派一支泛阿拉伯维持和平部队去黎巴嫩后,以色列政府人士今天对黎巴嫩局势可能激化表示关切。一位发言人证实说高级阁员们曾在夜间召开特别会议讨论这一形势。在那些出席会议的人中有总参谋长古尔、总理拉宾、国防部长佩雷斯和外交部长阿隆。 【美联社特拉维夫六月十日电】(以色列)外交部今天说,有消息说一支联合的阿拉伯部队将被派去监督黎巴嫩内战的停火后,以色列加强了对黎巴嫩的注意。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说,“我们正提高警惕,研究这种局势。”他说,“但是我们对所传的联合的阿拉伯停战监督部队一事既不采取积极的也不采取消极的态度。”
5. 英《 泰晤士报》刊登:埃及总统萨达特的一次谈话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六月四日刊登该报主编威廉·里斯—莫格不久前在开罗采访埃及总统萨达特时双方进行的一次谈话,摘要如下: 问:总统先生,你是否认为在今年剩下的时间内还有什么机会在使中东走向和平方面取得进一步的进展,或者,我们现在是否已陷入僵局? 答:实在遗憾,我们本来是可以在今年有所成就的,但是不幸的是,妨碍这一点的是阿拉伯人的立场,而不是两个超级大国的立场。因为,你知道,假如我要求明天在日内瓦开会,两个超级大国会同意的。我们在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开过会。我是说,日内瓦会议召开过,开始了工作,但是由于叙利亚不到会,我们没有把那个会继续开下去。在那以后,出现了埃及战线上的第一次脱离接触,和叙利亚战线上的第一次脱离接触。 不管我们和苏联之间有什么分歧,他们却和我们一致认为谋求和平的恰当地点是日内瓦,美国的意见也一样。但是,由于叙利亚玩弄党派权术,看来他们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们一会儿说他们愿意,过一会儿又说不想去。他们一向是搞的两面政策。 由于一九七六年是美国的选举年,而且我们都了解美国的制度,我们知道,在选举结束之前,美国政府将始终处于瘫痪状态。没有美国方面的谅解和真正的努力,我们就不可能达成一项和平解决,这是由于以色列人的傲慢态度。你知道,美国给以色列人提供每一样东西,从面包和奶油直到大炮。美国甚至还弥补以色列的预算赤字。 等美国的选举结束以后,到一九七七年初,我想美国就可以开始作出这样的努力,帮助我们大家作出这样的安排。在这一点上,我还说过,而且苏联不久前在今年二月的党代表大会上也同意过,让英国和法国也参加(中东和平的)保证。以前苏联向来拒绝这一点。苏联和美国过去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跟它们一起参加这一保证。但是,突然之间,在今年二月苏联党代表大会上,我发现勃列日涅夫说他丝毫不反对英国和法国也参加这一保证。 问:你和苏联的关系是不是已经变得十分疏远和非常紧张? 答:紧张,很紧张。 问:你和中国建立了新关系。你认为,同欧洲、美国和中国关系密切而同苏联关系紧张的这种趋势,可能是继续下去还是会发生转变? 答:实际上我是在尽力而为。甚至在我的五一讲话中我还说过,我不想使我和苏联之间的任何紧张局势升级。我对苏联的要求只不过是:按照我们的实际样子来对待我们,而不要按照他们希望我们变成的样子来对待我们。不久前,我的贸易部长去过苏联。当我们非常尊敬的格列奇科元帅去世的时候,我们的国防部长去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正在尽最大的努力,不让我们同苏联的紧张关系有任何升级,我认为会收到效果的。他们应当按照我们的实际样子来对待我们。我们拒绝接受监护,我们也拒绝接受任何别的干涉,我们要求平等相待。我们希望建立最好的关系。但是埃苏条约和其他的设施都取消了。这是已经完全结束了的一章。我并不打算向你们或法国或美国提供设施或者签订象同苏联人签订过的那样的条约。我想要告诉苏联人的就是这一点。我不希望同任何国家发生纠葛,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那是根本不符合我们利益的。 【中东社开罗六月七日电】埃及总统萨达特接见法国《发展》杂志主编基佩尔。他们的谈话如下(本刊有删节): 问:埃及同苏联打交道的经历是不顺利的。缓和在中东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答:我不认为缓和已应用在这个地区,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没有缓和,彼此都想超过对方。 埃及和苏联人之间有误解,但我试图不使一九七二年我让苏联专家离开埃及时开始出现的那些问题升级。我们对两点有分歧:重新安排债务和武器。 问:埃及同苏联的关系是否是同美国的关系的本钱? 答:我在我们的外交政策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我们不会迷恋超级大国的政策。美国表示了友谊和谅解,他们已经从我们这儿得到了更多的东西;如果苏联人也这样做,他们将得到友谊。 问:你怎样评述埃及同美国的关系? 答:同美国的关系现在十分友好。我没有要求美国断绝他们同以色列的特殊关系,我要求的是客观的理解,我得到了同情,现在我要求给予同情。 问:在已经得到C—130飞机后,你们还希望在美国大选后从美国得到防御性武器吗? 答:当然,我希望如此;但如果得不到,我不会进入一场对抗,因为我在西欧有其它来源。 问:鉴于南斯拉夫是一个不结盟国家,铁托总统能否在埃及和苏联人之间进行斡旋? 答:我在布里俄尼同铁托总统讨论了这个问题,我要求他告诉苏联人,我们准备成为他们的朋友,如果他们把我们的政策置于它应有的地位上。
第 4 版
1. 共同社报道:《藤山向三木首相汇报,中国希望早日缔结条约》
【共同社东京六月十日电】题:藤山向三木首相汇报,中国希望早日缔结条约 三木首相十日上午邀请访华后回国的自民党议员藤山爱一郎到首相官邸,听取了藤山以中国方面对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问题的态度为中心进行的说明,并进行了交谈,历时大约一小时。 藤山根据会见中国总理华国锋等情况,说明了中国方面的基本态度: (一)中国方面希望尽快地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二)但是,无意从日中联合声明的原则后退; (三)关于反对霸权,日本方面提出了种种要求,这是违反原则的,这样,就要一直等待(直到日本方面同意中国的主张为止)。这就是中国的态度。 会谈后,藤山向记者发表谈话如下: 一、我认为有必要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因此应首相的要求我同意了举行会谈。 二、首相没有特别发表什么意见,但是热心地听取了汇报。他对缔结条约抱着比以往更大的关心听取了说明。 三、首相说“反对霸权”是“一般原则”,但是,中国方面认为日中联合声明的第六、七条的反对霸权条款是最“一般的原则”,中国的态度是“没有必要特别说明是一般原则”。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六月十日报道: 藤山爱一郎十日上午到首相官邸会晤三木首相,以同华总理会谈内容为中心进行约一个小时会谈,藤山还汇报了中国的形势。 藤山述说了中国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中写进反霸条款问题上,丝毫未改变坚持原则的严峻态度。同时,藤山判断说,“中国并不主张把谋求霸权的国家——苏联等的具体国名写进条约”,要求三木首相早日缔结条约。 据藤山说,三木首相自始至终热心地听取了这个说明,没有表明首相本人的想法,但是,他的印象是首相在缔约问题上,好像比过去更向前看了。 三木首相在这之后对记者说,“在反霸权问题上,日中两国间的想法没有根本分歧。日中联合声明是原则。” 【共同社东京六月十日电】藤山爱一郎今天在同三木会见后对记者说,看来中国认为并不一定要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写进任何专门反对苏联霸权的条款。 关于经济问题,他说,他得到的印象是中国的经济正在取得虽说是稳定的,但却是明显的进展。 他说:“我在北京看见有那么多卡车和轿车,真使我惊奇。就象东京一样。”
2. 《日本经济新闻》社论:《认真进行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六月十日刊登一篇社论,题目是《认真进行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摘要如下: 现在有一种感觉,因洛克希德事件引起的政局的混乱,日本内政和外交的重要课题全被抛到角落里去了。这中间,围绕日本的国际环境,无论是东西关系还是南北问题,都进一步严峻起来。特别是如果集中谈外交上的课题的话,在政治上,人们正要求日本认识到对建立包括美中两国和其它各国在内的亚洲太平洋「反霸权」的新秩序应起的作用和责任;在经济上,日本怎样在认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贸易结构正在变化的情况下,使日本的产业经济管理去适应变化的形势,这正在成为问题的核心。其中,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是关系到政经两方面的主要课题之一,自民党的藤山爱一郎(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同中国华国锋总理七日在北京的会谈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华总理同藤山会谈时表明,即作为批判邓小平而展开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告一段落后,中国的对外路线,包括对日外交也不会变化。 在这次藤山和华国锋会谈中,中国方面认为,美中关系正常化正在稳步地进展。关于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动向,通过美国政府首脑及外交当局人士的言行,已经事实上公开了。福特总统在祝贺华总理就任的贺信中已经表明了「完成美中关系正常化」的意思,派遣盖茨为新任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并于四月十四日举行宣誓仪式。总统当场主动声明:「美国政府不改变基于上海公报恢复邦交正常化的决心」。这已经不单单是「外交礼节」的措词。在一九七二年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是美国提出在上海公报中写明「反霸条款」的。美国要以在越南的挫折为转机,在亚洲摆脱政治上的过多许诺和军事上的过剩存在,要把其许诺和存在缩小到必要且可能的范围,它认为抑制取而代之在这一地区登场的新的霸权,这正是新太平洋主义的核心。美国正在基于这一基本战略采取行动。 作为把日美安保看作是自己安全保障的基础的日本,恐怕也不能无视美国的战略观。特别是,日中复交时发表的联合声明,由于它的目的是要打开结束战争状态这个历史留下来的民族课题,所以其内容当然也不仅仅在于表明政策意图。政府和自民党首脑应该重新认识「反霸权」所具有的历史性战略意义,为缔结条约而确立扎扎实实的步骤。
3. 路透社评华国锋总理会见盖茨
【路透社北京六月十日电】中国总理华国锋今天会见了美国驻北京联络处新主任托马斯盖茨,会见的时间长达一小时三刻钟。 美国外交官员们拒绝透露会谈的细节,只说“讨论了共同关心的问题”。 华先生还接见了其他一些新到的使节,但是会见盖茨的时间之长是表明北京对同华盛顿的关系非常重视的又一迹象。 盖茨先生今年七十岁,以前是银行家,并出任过国防部长。他是一个月之前来这里就任的。观察家们说,这次会见很可能是见面性的拜访,不大可能讨论什么新的外交倡议。
4. 日《记者同盟报》文章:《中印新时代和苏联外交的后退》
【本刊讯】日本《记者同盟报》一九七六年五月号刊登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长田满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印新时代和苏联外交的后退》,摘要如下: 印度政府在四月十五日宣布,任命外交部秘书纳拉亚南为自一九六一年以来空缺了十五年的驻中国大使;同一天,中国的外交部副部长也向印度方面转告了中国方面同意的意见。这作为中印新时代的开端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印度为什么不得不作出这种外交政策的转变呢? 可以举出第一个原因是,印度在次大陆外交上孤立了。自从拉赫曼政权在一九七五年八月发生的孟加拉国政变中垮台、新登上政权宝座的艾哈迈德总统开始采取“脱离印度”的政策以来,次大陆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印度失去了可以信赖的友邦。虽然印度一直向亲拉赫曼派的人开展的游击活动提供资金和武器,却仍然未能具备足以动摇赛义姆政权的力量。特别是从一九七六年二月以后,由于围绕分配恒河河水的“法拉卡水坝”问题,孟加拉国国内的反印情绪非常高涨,印度随之不得不改变了历来依靠力量控制孟加拉国的方针。 另一方面,中国、巴基斯坦向害怕印度的核试验及其大国主义统治的斯里兰卡、尼泊尔做工作,进行了孤立印度的部署。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应中国总理的邀请访问中国的西藏自治区,这也是尼泊尔脱离印度、实行自主外交的努力的一部分。印度的另一个友邦阿富汗,在苏联的影响下,一直同印度协调起来支援居住在巴基斯坦西部边境的帕坦族独立运动;但是,最近由于伊朗政府采取调停次大陆纠纷的工作,阿富汗未必在按照印度的意图行事。可以说,印度已被西面的巴基斯坦,北面的尼泊尔、中国,东面的孟加拉,南面的斯里兰卡所包围,成了次大陆上“伟大的孤儿”。印度被迫需要通过同中国关系正常化来冲破这种对印度的包围圈。 可以举出第二个原因是,印度对苏联外交的评价尤其是从埃及和苏联的关系恶化以来发生了变化。预定今年八月在斯里兰卡举行不结盟首脑会议。然而,自从一九七一年印度和苏联缔结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以来,它的不结盟政策已经退色,在第三世界内越来越失掉了发言权。印度以为可以靠苏联的帮助来弥补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事实上,在围绕孟加拉国独立问题的一九七一年印巴战争中,印度在苏联提供庞大军事援助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但是,付出莫大牺牲而获得独立的孟加拉国却采取了脱离苏联和印度的政策,阿富汗也因为得到伊朗的经济援助而不再如苏联之愿以偿了。巴基斯坦也没有解除对苏联的戒心。苏联的南亚政策没有取得成果,“亚洲集体安全设想”当前是不可能实现的。特别是,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的埃及废除了和苏联的友好合作条约之后接受了中国的军事援助,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向印度施加压力,禁止它向埃及提供苏制武器和零件,这对印度政府来说,结果是明白了苏联所说的“友好”、“合作”意味着什么,这些对印度的国家利益有什么好处。近几年来,印度处在苏联的压力下,越来越感到苦恼。可以说,英·甘地政权看到了埃苏关系的变化和苏联外交在南亚的失败,同时加深了对苏联外交的本质——大国主义的实力统治——的不信任,终于强烈地意识到了修正对苏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第三个原因是印度的内政问题,是要巩固在预定一九七七年三月举行的大选中的地盘。自从去年六月一齐逮捕在野党领导人、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以来,英·甘地政权一直在千方百计巩固国内体制。它已在强化治安法、大幅度限制言论和出版等强权的基础上建立了强有力的统治体制,实现了“独立以来最强大的中央政府”。在经济方面,一九七五年的粮食生产由于风调雨顺而增产,停滞不前的工业生产也转为上升了。因此,物价也开始稳定下来。英·甘地政权正想通过加强支持它的基础来迎接一九七七年的大选。为此,就必须压缩军费开支,把这部分资金用到发展经济上去,而且,还必须为弥补严重的外汇不足而引进外国的开发资金援助和粮食援助。只要印度向苏联一边倒,这些援助就不能指望从美国得到,也难于从中东阿拉伯的产油国引进资金。不能指望苏联提供巨额开发资金援助。至于粮食,目前苏联本身就缺粮,只会要求印度还清向它借的小麦,而不会有余力提供粮食援助。大概可以说,这种经济状况也是促使印度政府下决心改变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虽然在空白十五年之后又迎来了中印新时代,但是,要解决两国对峙的边界问题是困难的,印巴关系方面也存在着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和孟加拉国之间的恒河河水分配问题也不是一个双方能轻易妥协的问题。苏联邀请英·甘地总理访苏,想要阻挠中印关系的改善。必须指出,通往印度次大陆稳定的道路是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