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6-11

第 1 版

1. 法新社报道:尼国王结束对我川藏地区的访问回国

【法新社加德满都六月九日电】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结束了对中国的一周访问后,今天乘尼泊尔的727喷气机从拉萨经成都回到这里。    国王带回了中国总理华国锋和外交部长乔冠华接受访问尼泊尔邀请的喜讯。    【本刊讯】加德满都六月九日消息:陪同比兰德拉国王访问中国的尼泊尔外交大臣,今天在国王及其随行人员结束访华返回这里时,在机场向记者宣读一篇声明,摘要如下:    国王陛下和随同访问的人员,六月二日至五日在成都访问期间,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以国王陛下为首的尼泊尔方面同以华国锋总理阁下为首的中国方面举行了两轮会谈。会谈期间,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本着尼中两国关系中所保持的睦邻精神讨论了双边问题、区域问题和国际问题。友好地交换意见的双边问题有:中国支持国王陛下关于宣布尼泊尔为和平区的建议;最近尼中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飞行线开辟的可能性;尼中两国间的贸易问题——贸易的扩大和多样化。尼泊尔和中国方面对会谈结果都感到满意。以国王陛下为首的尼泊尔方面就它所受到的热情款待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感谢。    国王陛下从六月五日至六月九日对中国的西藏自治区的访问,是近代一位国家首脑所作的第一次这种访问。从古代起,尼泊尔同中国这个地区的关系一直十分广泛。    国王陛下在访问期间,亲自看到了中国西藏自治区正在发生的影响深远的社会和经济变化。这一地区在农业、工业和交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西藏在发展方面的经验对尼泊尔偏远地区的发展是重要的。尼泊尔同中国,特别是同中国的西藏地区存在着进一步增加双边贸易的可能性。

2. 阿拉伯联盟外长紧急会议结束

【美联社开罗六月十日电】阿拉伯国家外长十日上午在这里结束了他们的会议,结束前,达成了一项关于派遣一支象征性的阿拉伯部队去监督黎巴嫩停火的决议。    一位阿盟发言人说,会议一致认为,应该立即实行停火。    公告没有提到要提供部队的国家的名字。但是阿盟官员们说,这支部队将包括沙特阿拉伯、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军队。    一位发言人说,这支阿拉伯部队将“在黎巴嫩主权的范围内”去黎巴嫩。    今天的会议持续了五个小时,在此期间,叙利亚外长哈达姆对与会者说,他的国家是为了在内战纷飞的黎巴嫩实现和平而进行干预的。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团团长阿拉法特坚持说,在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的数量应该少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部队的规模,其他国家的外长们通过了这一决定。    这位发言人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向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捐赠一百万美元,以帮助巴勒斯坦人恢复在黎巴嫩的某些损失。    他们说,据信在阿拉法特和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会晤时,沙特阿拉伯也赠了款。    【合众国际社开罗六月十日电】阿拉伯外长十日凌晨一致通过了一项要求派一支六国参加的阿拉伯联合安全部队去黎巴嫩负责监督立即停火的决议和一项维护黎巴嫩主权的补充建议。    第一项决议建议的主要内容是敦促参战的各派立即停火和使休战巩固下来,并要求在阿盟秘书长的监督下,组成一支阿拉伯联合安全部队,其目的是要维护安全和稳定。    第二项决议共分两部分。决议说:    ——“象征性的阿拉伯联合安全部队的工作……应在黎巴嫩主权的范围内进行。阿盟秘书长根据需要和在征得参加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同意下将决定这支部队的人数。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将继续遵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黎巴嫩共和国之间达成的一切协议和附助性协议。”    【路透社开罗六月九日电】观察家们说,所报道的派遣其他阿拉伯军队一事表明,叙利亚政府可能屈从于巨大的阿拉伯压力,以便从黎巴嫩困境中脱身。    【法新社开罗六月九日电】阿盟人士说,叙利亚领导人今天同意关于派一支阿拉伯调解部队去黎巴嫩的阿盟的建议,但是对部队的组成和关于叙利亚撤军的技术性问题表示保留。    这些人士说,埃及和伊拉克也提出它们的部队参加,但是它们的建议被拒绝了,因为如果它们部队参加的话,就可能会导致反对。    【合众国际社开罗六月九日电】(阿盟)代表团人士说,已把理事会的决定立即通知了埃及外长法赫米,他是阿盟负责军事问题的副秘书长。他将指挥这支泛阿拉伯部队。    这些人士说,秘书处“要求他采取他所认为对于成立阿拉伯维持和平部队和使它在黎巴嫩进行活动来说是必要的措施”。    【美联社大马士革六月九日电】叙利亚政府一位发言人今天在这里宣布,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军队的“象征性部队”正在途中,前往黎巴嫩同在那里的叙利亚军队在一起。    他没有提供表明这些部队的兵力大小的任何情况。

3. 福特就黎局势发表谈话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九日电】福特总统今天说,他认为,叙利亚人“正在设法解决”黎巴嫩的“政治问题。”记者问福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去贝鲁特的“目的”何在。    他提醒这些记者说,他在五月三十日说过,美国反对对黎巴嫩的一切军事干涉。    当记者追问叙利亚采取行动的理由时,他说:“我认为他们正在设法解决”黎巴嫩的“政治问题。”    另外,白宫对黎巴嫩的战斗这个问题保持了相对的沉默。

4. 外电报道黎巴嫩九日战况

【美联社贝鲁特六月九日电】巴勒斯坦游击队及其左翼黎巴嫩盟军九日阻止住了叙利亚向贝鲁特的进军,并把叙利亚坦克赶出西顿。    据说,叙利亚向贝鲁特的进军在贝鲁特以东十二英里的山区胜地布汉敦遇阻。叙利亚派去控制首都以南二十五英里的港口城市西顿的坦克被击退三英里,退到附近的小树林里。    观察家说,目前据说在黎巴嫩国土上有一万二千人的阿萨德总统的军队显然低估了非正规的巴勒斯坦—左翼部队的力量。    【法新社贝鲁特六月九日电】本周早些时候的激烈战斗在今天停息下来,因为黎巴嫩交战各派等待着利比亚停火调解代表团的结果。    贝鲁特以东的山里,战斗已几乎停止,但各方仍然占据着他们的阵地。    叙利亚坦克牢固地占领了避暑胜地鲁埃萨特、索法尔和布汉敦,而左翼部队仍然占据着十公里以外的阿莱据点。    晚间,沿着赛伊达到贝鲁特的海岸线战斗很激烈。贝鲁特的南郊遭到大炮轰击数小时之久。这个地区的一些建筑物被打中,其中包括埃及大使馆,据说那里的一位工作人员被打死。    赛伊达现在短缺水、电和燃料的供应。

5. 塔斯社受权就黎巴嫩局势发表声明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九日电】题:塔斯社声明    塔斯社受权就黎巴嫩及其周围局势急剧激化一事发表如下声明:    最近,黎巴嫩事态的发展具有悲剧性。阿拉伯人同阿拉伯人骨肉相残的战争成为越来越严重的流血战争。    黎巴嫩发生的事件正在超出它本国的范围。例如,法国关于有可能向黎巴嫩派遣法国军队的声明就证明了这一点。美国海军仍然在黎巴嫩海岸附近游弋。    苏联已发出警告:如果不停止外国干涉黎巴嫩事务的做法,那么黎巴嫩和整个近东的局势就会更加复杂化。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不止一次地声明,它派往黎巴嫩的军队的使命在于帮助停止流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黎巴嫩还在流血,而且是在更大量地流血。    在黎巴嫩事件有变成更广泛的国际冲突的危险的时刻,苏联呼吁各国不要采取同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相违背的任何行动,以便使这些国际原则完全适用于黎巴嫩。    至于那些借口关心黎巴嫩目前的局势而扬言要对黎巴嫩事务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的国家,苏联不得不就此声明:近东地区同苏联的距离比同那些发出这种威胁的国家间的距离要近得多,苏联对黎巴嫩及其周围局势目前和将来的发展情况的关心至少不亚于它们。这点是任何人也不应忽视的。    【路透社莫斯科六月九日电】塔斯社发表的一项声明说,黎巴嫩危机现在不再是国内问题了。迄今为止,苏联一直不肯表示它在叙利亚部队与巴勒斯坦左翼联盟之间的战斗中支持哪一方。但由于这项声明说叙利亚军队没能实现其宣称的制止战斗的目的,它已接近于批评叙利亚的干涉了。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六月九日电】苏联今天这项声明看起来显然是要求叙利亚停止它的军事干涉。

第 2 版

1. 刘易斯就梅里的军事战略发表评论说:法国加入北约前线是法防务战略的最新变化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弗洛拉·刘易斯六月二日自巴黎报道:    法国参谋长已正式同意在战时法国加入北约组织前线。这一情况是与这里的各政治团体都有关的防务战略不断变化中的最新情况。    梅里将军在一篇文章中所发表的新政策声明,为政府最近决定在今后五年里,把它预算中的防务费用比例从百分之十七增加到百分之二十,提供了某种战略考虑。    这里的专家们对法国在集中加强核体系的这几年里削弱常规部队,表示越来越大的关注。    前戴高乐派领袖桑吉内蒂对德斯坦总统最近表示愿意派法国部队到黎巴嫩去所发表的评论,反映出了常规部队所削弱的程度。桑吉内蒂不仅批评了这一建议,而且说,法国将敌不过有“现代装备”武装起来的黎巴嫩反叛者。    梅里的声明今天遭到了左派和一些戴高乐党有影响的人物的普遍而激烈的批评。    一些共产党发言人说,他们的党将赞成这支核力量,因为现在应当认为它是法国独立的重要基础。这同共产党原先反对这支力量的态度是一个截然的转变。    社会党没有重新提出这个核问题,他们说,他们将保留这支核力量,但不予以扩大。但是,他们正慢慢地赞成大力扩大常规部队。    梅里的新提纲明确提出一项长期计划,以便在敌人到达法国边境前加入邻国(主要是西德)的防务。现在西德的两个法国师(共有六万人)恰好驻在来因河的对面、北约组织在捷克和东德边境前线的后面。    法国军队的这一部署在几年前成为辩论的题目,当时法国已生产了“冥王星式”战术核导弹。德国人本想把它移入它的领土,这样它就可以在受到攻击时对准东线。但这就需要达成某种“双重控制”协议,象美国对待使用它在德国领土上的核武器所做的那样。    经过长期谈判后,法国认为:如果同西德达成关于使用“冥王星式”导弹的协议,那将破坏对它的防务政策极为重要的“独立决定”。由于德国人抱怨说在法国边境部署这种导弹将意味着它只能打击西德境内的目标,这种导弹被部署在法国东北部很远的地方,只能打到边境地区。    这迫使法国在理论上作了改变,设想在战争情况下导弹和部队都迅速开入德国。这意味着在受到攻击时法国部队将是整个北约组织部署的一部分。    因此,梅里的政策声明——它之所以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如此明确地公开叙述过这一新设想    ——实际上批准了已逐步形成的这一事态。

2. 美总统预选结束 两党代表将选出总统候选人

【路透社华盛顿六月九日电】美国总统预选现在已经结束,出席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大会(分别于七月在纽约和八月在堪萨斯城举行,将选出本党参加十一月二日举行的一九七六年总统选举的被提名人)的代表票数分配情况如下:民主党人:    吉米·卡特一千三百七十    莫里斯·尤德尔三百三十二    杰里·布朗二百四十八    得到提名所需要的票数三千零八票中的一千五百零五票    (卡特得票的总数中包括亚拉巴马州长乔治·华莱士和芝加哥市长理查德·戴利让给他的代表票数。)共和党人:    福特总统九百五十六    罗纳德·里根八百六十八    得到提名所需要的票数二千二百五十九票中的一千一百三十票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九日电】卡特可望很快地在第一次投票中就取得总统提名,他在九日获得支持并可能得到足够的代表的选票,使他将会击败亚拉巴马州州长华莱士和芝加哥市市长理查德·戴利。    卡特八日在俄亥俄州大获全胜,这次胜利结束了一次时间最长的预选活动,并使他接近于拿到为获得民主党提名所需的票数。在共和党方面,福特总统和里根差不多打成平局,福特在俄亥俄州和新泽西州获得胜利,而里根在加利福尼亚州击败了福特。华莱士要在预选中并在各州的共和党代表大会上获得一百六十八名代表的支持,他在蒙哥马利宣布,他将让支持他的代表们随意投票,并敦促代表们下月在纽约举行的民主党代表大会上投票选举卡特。    戴利是中西部左右竞选活动的重要人物,控制着伊利诺斯州代表团中达一百张选票,他在九日表示他个人是支持前佐治亚州州长卡特的。戴利的一个助理人员说,卡特八日在俄亥俄州的胜利表明“大局已定”。    如果华莱士、杰克逊和戴利所拥有或控制的代表全部投票支持卡特,那么他获得的票数将比为取得提名所需要的一千五百零五票还多了一百张以上。

3. 英《每日电讯报》报道《北约担心同俄国的航空母舰发生空中事件》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六月七日刊登海军记者韦特恩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北约担心同俄国的航空母舰发生空中事件》,摘要如下:    北约的担心日益增大,俄国以黎巴嫩内战为借口,把它的第一艘四万吨级航空母舰“基辅号”开进地中海,这使美苏飞机发生事件的危险增大。    以这艘军舰为基地的俄国垂直起飞的战斗机的出现可能使美国人十分头痛。美国第六舰队的两艘航空母舰之一    ——七万八千吨级的“萨拉托加号”目前可能正在地中海中部的茫茫大海上。    到目前为止,美国航空母舰的飞机,只担心俄国以陆地为基地的远程巡逻飞机,而在地中海上空进行的这种飞行的次数已由于俄国人撤出埃及基地而受到影响。飞机经过试航俄国战斗机在美国海军飞机使用的同一个地区出现,这可能明显地增大发生事件的危险。众所周知,苏联海军总司令、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认为要扩大苏联政治影响就必须使用航空母舰运载的飞机。    据认为,“基辅号”能够载运二十五架垂直起飞的战斗机(类似正在为皇家海军制造的“海鹰号”)和二十五架防潜水艇或部队运输直升飞机。自去年秋季以来,它一直在黑海进行试航。    英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在鳕鱼战结束之后将重新进行研究。六千二百吨级的驱逐舰“德文郡号”预定在访问苏联港口敖德萨之后,于今天对海法进行礼节上的访问。

4. 盖莱克到西德进行访问

【德新社汉堡六月八日电】波兰共产党领袖盖莱克今天早些时候到达这里,对西德进行五天的正式访问。他说,这次访问标志着两国双边关系新阶段的开始。    盖莱克在汉堡机场受到了施密特总理、根舍外交部长和作为这个州总理的汉斯·乌尔里希·克洛泽市长的丰富多采的迎接。    【德新社波恩六月九日电】波兰共产党领袖盖莱克今天在这里同西德总理施密特和其他政界领导人举行了范围广泛的会谈。    施密特—盖莱克会谈的主要议题是双边关系的发展问题。一些人士说,波兰人表示,两国可以对欧洲的缓和作出有益的贡献。    盖莱克还会见了西德总统谢尔、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和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领袖科尔。    【合众国际社波恩六月九日电】政府发言人说,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对波兰共产党第一书记盖莱克说,不管谁赢得总统选举,美国将继续努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他对记者说,施密特向盖莱克保证,美国同苏联共同致力于缓和紧张局势的政策不会变。这两位领导人还讨论了经济问题、货币问题和经济衰退问题。

5. 美官员说美面临核导弹袭击威胁正研究人口疏散问题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七日电】美国官员说,五角大楼调查显示,在面临核子导弹袭击威胁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可从美国城市迁至比较安全的郊区和小城镇。    但是,这些仍在进行的调查,仍未能找到解决潜在的大难题——例如如何供应这群失去家园的城市人食物、住宿之地、医药照顾及其他方面的照料——的方法。此种研究六年前已开始,对象为美国四百处有“高度危险地区”,包括军事基地和城市工业人口稠密区,专家估计有一亿三千七百万人住在此等地区。    “在危机中重新安置”的概念是基于相信在可能发生核子袭击前,至少有数天时间是会增加紧张气氛的,而在这期间内,可有秩序地把人口迁出高度危险地区。居住在美国城市的人,将由火车和汽车疏散至人口较少的“主区”——官员们认为不会是苏联导弹的目标。有的美国人更可能被送至离开家园一百多哩的地区。    民事防卫局的特别调查是特别针对从波士顿伸展至华盛顿的人口众多的东北郊区走廊,以及包括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及其它城市。    该局根据一九七○年人口调查估计,在核子战争迫近的局势中,可能有多达四千七百万人从东北城市被重新安置至别的地区。    众议院武装部小组委员会最近的报告说:“迁移人口的能力,对于一旦阻击力量失败时,在阻击攻击及减少伤亡上是重要的。”    另一方面,武装部小组委员会说,它收到足够证据,显示苏联“维持严格民事防卫的努力是比美国大得多”,而苏联的计划是强调疏散人口和工业的。

6. 美一新落成的水坝坍塌 数百农庄遭淹

【美联社美国爱达荷州·爱达荷瀑布六月六日电】星期六一条新落成的土筑水坝坍塌,引致提汤河沿岸城镇、农庄遭淹的一场洪水,星期日已知最少有五人罹难,八十多人受伤和五十人失踪。    新坝上星期四已有若干裂痕,据填筑堤坝当局说,由于这是新落成堤坝的正常现象,所以没有发出告急讯号。但后来,星期六中午时分堤坝的北段坍塌,约三分之一坝面被冲走。    据联邦灾祸援助署西雅图地区办事处官员说,从空中俯瞰观察,四百五十个农庄、七百所房舍和二百间商店受损或被毁。同时,二千九百所房屋居民撤退。此外,铁路、桥梁和堤防受损严重。

第 3 版

1. 伊拉克派部队开赴伊、叙边境

【合众国际社开罗六月九日电】伊拉克政府今天派军队去叙利亚边界,并命令大学毕业生在四十八小时之内参加武装部队。    伊拉克采取这一行动的目的显然是要迫使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出其一些军队,把他们引向伊拉克—叙利亚边界。中东问题专家说,这就可以减轻叙利亚目前对在黎巴嫩的受困的巴勒斯坦人的军事压力。    但是这一行动也增加了伊拉克和叙利亚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    【德新社开罗六月九日电】据中东社报道,伊拉克武装部队正在“向叙利亚前线挺进,在阿拉伯战场上进入阵地和执行他们的任务”。    首先召集入伍的是伊拉克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服役期已被延长。    这里的政治观察家把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和提到“阿拉伯战场”理解为这是对叙利亚施加压力和阻止大马士革在黎巴嫩采取任何更进一步的单独行动的一种迹象。    【法新社开罗六月九日电】在巴格达宣布说伊拉克军队已在“阿拉伯前线”进入阵地之后,埃及总统萨达特今天同伊拉克的使者穆斯塔法进行了磋商。穆斯塔法是伊拉克贝克尔总统派去的。

2. 《巴基斯坦时报》记者布尔基自喀布尔报道《布托和达乌德在全力对付实质性问题》

【本刊讯】《巴基斯坦时报》六月九日刊登该报记者布尔基从喀布尔发回的报道,题为《布托和达乌德在全力对付实质性问题》《喀布尔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顺利进行”》,摘要如下:    达乌德总统和布托总理八日上午在这里的古尔哈纳宫又举行了两小时会谈。据一项简短的联合声明说,会谈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虽然双方对整个事情都不予公布,但是阿富汗人士还是告诉了西方记者说,达乌德和布托的会谈在顺利进行。看来,两位领导人现在已确实在全力对付实质性问题,而且对彼此的观点有了更好的了解。预料,等他们同各自的高级助手协商后,十日将举行第三次会谈。考虑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过去令人不安的关系,双方非常敏感地意识到讨论的微妙性质,因此任何一方都不敢贸然谈论哪怕是所讨论的问题。但是,阿富汗方面谨慎地作了广播,给人的印象是,它正在采取一种积极的做法,并对这次对话抱有希望。    在过去,在较平静的时期里,阿富汗领导人设法消除人们认为它对巴基斯坦领土有任何要求的看法。相反,他们强调他们对西北边境省的巴克同人感到关切。看来,目前讨论的气氛是友好的,以至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在达乌德总统也采取类似的立场。    当然,巴基斯坦对于兄弟的阿富汗人民也始终抱有充分的手足情谊,对他们的幸福是明智地关切的。但是巴基斯坦决不会干涉阿富汗的内政。同样,巴基斯坦决不会赞成会导致干涉自己的内政或以任何方式损害自己的主权的任何方案。    【法新社喀布尔六月八日电】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今天在这里同阿富汗总统达乌德举行了第二次会谈,双方都说会谈是友好的。    布托昨天同他的东道主举行了第一次会谈,全面讨论了两国有分歧的问题,尤其是阿富汗不承认英国在十九世纪末划定的“杜兰线”这一问题,“杜兰线”是当今两国的边界线。    两国元首计划在十日上午再会谈一次,但是一位巴基斯坦人士今天在这里证实,访问结束时不会发表公报。    观察家们说,会谈是保密的,用巴基斯坦高级官员的话说,这是由于会谈进行得“很伤脑筋,很困难”,同时也有这种考虑,即目前可能最好是由双方商定一项“和解计划”。    双方如果达成一项基本协议,而不具体说明事先作了什么让步,就可以避免舆论大吃一惊,舆论毫无准备,尤其是阿富汗方面对于两国关系改善没有准备。    阿富汗报纸昨天和今天首次以友好的语言评论了布托的访问。《喀布尔时报》昨天发表社论说:“阿富汗人民和阿富汗政府友好和衷心地欢迎巴基斯坦总理。”    因为这家报纸象阿富汗其他报纸一样,也是政府控制的,与不久前该报发表的反巴言论形成鲜明对照的这些语言,看来是意味深长的。    布托昨晚出席了阿富汗总统的宴会,今天,阿富汗副总理穆罕默德·哈桑·沙尔克邀请他到喀布尔附近去赴午宴。宴会上既没有讲话也没有祝酒,人们认为,这是另一个迹象,表明两国领导人决心在公开场合就仍然极为脆弱的两国关系发表讲话时持极其慎重的态度。

3. 苏出版英·甘地文章和演说集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四日电】英迪拉·甘地文章和演说集在这里以俄文出版。文集是由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编辑的。    该书的第一部分题为《印苏友谊与合作》。其中第一篇是英迪拉·甘地在十年前即一九六六年六月十四日在莫斯科群众大会上的讲话。在讲话中,印度总理强调指出了苏印友好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对向殖民主义开展有效斗争的意义。    英迪拉·甘地在一些讲话和谈话中对一九七一年签订的苏印条约的国际意义作了深刻而全面的评价。一些讲话谈到了苏印关系中的一个极其重大事件——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对印度的访问。    文集的第二部分题为《印度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问题》。    英迪拉·甘地关于不结盟运动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必须通过集体努力来保障亚洲和平的讲话证明,苏印两国对当代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立场是多么相近。    《消息报》在评论这本文集时指出,印度的亿万苏联朋友欢迎英迪拉·甘地即将对苏联进行的访问,正兴致勃勃地阅读这本光辉的给人以强烈印象的书。

4. 弗朗吉亚致函阿盟秘书长

【德新社开罗六月九日电】黎巴嫩总统弗朗吉亚断然拒绝了阿拉伯外长们作出的关于派遣一支阿拉伯维持和平部队去黎巴嫩的决定,并警告阿盟不要试图把这个决定付诸实施。    据开罗电台报道,弗朗吉亚在致阿盟秘书长里亚德的信中说,“我们警告在没有得到黎巴嫩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作出同黎巴嫩有关的任何决定,因为这样一个决定将会无效,并且不可能付诸执行。”    “我将以一切全国性和国际性手段来对付这样一个行动,以维护黎巴嫩主权。”

5. 美报专稿《莫斯科为甘地夫人大造舆论,印度领导人的访问通过报刊电台大事渲染》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六月八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莫斯科的一篇专稿,题为《莫斯科为甘地夫人大造舆论,印度领导人的访问通过报刊电台大事渲染》,摘要如下:    苏联报纸、电台和电视,对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这个国家的访问大喊大叫地造舆论。她的品格和政策用可能是最友好的语调加以描绘。    看来,这种意图是为了突出她八日开始的访问以显示印苏关系的坚实基础,和这种关系对苏联的全球形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俄国人特别急于向亚洲表示,同苏联建立友好关系是有好处的。    也够奇怪的是,虽然几乎所有世界领导人最近几年都来过莫斯科,但甘地夫人的这次访问却是她一九七一年九月以来的第一次。因为当时孟加拉国的出现引起的日益严重的危机是她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访问了新德里,这是勃列日涅夫迄今所访问过的唯一的一个亚洲非共产党国家的首都。甘地夫人的这次访问是对勃列日涅夫的访问所作的回访,虽然是一次推迟了的回访。    虽然预料这次访问不会有许多突破,但是访问的重要性是不容否认的。自从勃列日涅夫访问新德里以来,在印度次大陆发生了许多变化。孟加拉国(它的最初的乐观情绪遭到猛烈冲击之后消失了)在过去一年发生过三次军事政变,最近就双边关系问题同印度闹翻了。巴基斯坦经过分治的打击之后变得更加稳定了。    首先印度和中国正在朝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方向前进,这是一件莫斯科十分关心而又感到不安的事情。    因此甘地夫人此行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在这一点上重新向莫斯科作出保证。她还需要让莫斯科了解印度在这一地区面临的问题。    当然,关于这一点在公开场合或者在会谈结束时发表的最后文件中什么也不会说。但是对双方来说,在这个问题上取得谅解是十分重要的。    莫斯科的新闻机构迄今为止还没有告诉苏联公众:中国和印度已经决定恢复大使级关系。从这件事就可以推断出这件事对莫斯科来说是多么重要。    诚然,印度也没有受到批评。但是苏联的评论员们一直在说,如果一些亚洲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向北京作出和解姿态来使中国放松它要达到的目的,那他们就错了。显然,莫斯科不能肯定甘地夫人没有犯这种错误。    这次会谈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很可能是定于今年八月在斯里兰卡召开的不结盟国家最高级会议。总的来说,苏联领导人希望知道印度对不结盟国家最高级会议将出现的种种复杂的问题打算持什么态度。

6. 苏丹总统尼迈里去美国访问

【路透社喀土穆六月八日电】苏丹总统尼迈里今天启程前往美国进行他自从一九六九年执政以来对美国的首次正式访问。陪同他的有财政、教育、工业和运输等部部长以及其他政府领导人。    尼迈里总统在他昨晚发表的每月一次的广播和电视演说中说,他将在美国讨论非洲大陆和阿拉伯世界的问题。他还将探讨利用美国的科学技术以促进苏丹的发展的可能性。    【合众国际社开罗六月八日电】苏丹总统尼迈里在去美国作正式访问途中于今天在开罗停留两个半小时。    埃及官员说,在尼迈里抵达埃及时,萨达特总统迎接他并陪他前往库贝赫宾馆。他们在宾馆就黎巴嫩内战和其他阿拉伯问题进行了会谈。    【法新社喀土穆六月八日电】苏丹总统尼迈里昨晚又表示愿意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分裂主义者之间进行调解。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九日电】苏丹总统尼迈里今天下午飞抵华盛顿,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三个星期的访问,此行的目的在于鼓励美国企业界到苏丹投资。尼迈里将在华盛顿呆三天时间。他将于明天上午在白宫会晤福特总统。

第 4 版

1. 夏季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宣布:一百多国家将参加蒙特利尔奥运会

【美联社蒙特利尔六月三日电】夏季奥运会组委会的官员们今天宣布,已有一百一十五个国家表示,它们的运动员将参加七月十七日至八月一日举行的奥运会。    这个数字比派运动员参加一九七二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的国家数目多两个。    已有猜测,可能有多达一百三十一个国家在这里露面。    组委会主席罗杰·鲁索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些参加国表示,它们将派最多九千二百四十六名运动员和三千二百三十五名官员前来蒙特利尔。    但是,鲁索和组委会体育秘书长沃尔特·西伯强调指出,各个国家奥委会提供的这个运动员和官员数字是个大概数目。

2. 台湾《中国时报》社论透露:台北「市政建设」进一步扩大贫富差别

【本刊讯】台湾《中国时报》一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评蒋帮市政建设的社论说:    在台北的人,谁都可以看到,台北市的“两端”的对照,愈来愈鲜明了。我们可以分之为“富区”与“贫区”。富区层楼耸翠,飞阁流丹,日异月新,贫区则一片脏乱,数十年如一日。    以公共汽车为例,台北市各地固然都有四通八达的公车路线,但如仔细观察,贫区的公车,因为搭乘者众,每班挤得如沙丁鱼一样,常常因为挤不上去而等第二班或第三班,有些肩挑负贩者因为带了他们生活所资的工具,而被摈于门外。但是反观富区的公车,则平均载客率要少得多,所以很容易搭乘。这形成了贫区的路线津贴富区的路线的现象。贫区的乘客搭车多为了谋生,延误搭车,足以影响其生计,而富区的乘客,搭不到车,改坐计程车,在他们也是轻而易举的事。然则又为何不设法增加贫区的班次,也不愿减少富区的班次呢?    再就环境和医药卫生方面来说,贫区的居民,住处简陋,人口拥挤,营养不良,环境脏乱,所以最容易患病,也就最需要医药卫生机构。但是我们的医院,却尽往富区开,私立的不必说了,栉比林立,公立的也是如此。贫区的居民患了病,附近找不到医院,到远处去,既花时间,又花车费。于是只得去找密医、找私人医生,其所负担的医药费,可能比富区的居民还要重。    受教育的机会情形如何呢?那些名牌的私立学校,都设在富区,使富区的子女有优先的机会入学,而公立学校也不甘落后。师资、校舍、设备、种种方面,也使富区优于贫区。所谓明星学校,都在富区。    政府固然也在兴建国民住宅,可是为数少得可怜,而即使这少数的国宅,其付款条件等也非真正的贫户所能承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违章建筑之发生,是因为那些低收入者要住在交通便利的区域,一方面便于找工作,一方面也可节省花在交通上面的时间和金钱。但对先建后拆下的违建户,却要他们搬到交通不便、谋生不易的地区去,使低收入者收入更低。    在富区,路灯辉煌夺目,贫区却依然黯淡,但贫区宵小出入的机会远较富区为多。大台北的瓦斯,专通往富区,贫区的民众只能烧液体瓦斯,所以他们又要多付出燃料费。    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对于低收入者的生活的照顾,是不足的。这一现象,也可以适用于台北市与台湾省,城市与乡村的情况。

3. 台湾《人间世》月刊报道说:台湾医疗费用的昂贵使人心惊胆战

【本刊讯】台湾《人间世》月刊三月号刊登一篇报道台湾医疗费用昂贵的文章说:    “穷人无病便是福”、“穷人不能生病”这两句话在我们社会上是人人皆知的口头语,而且是常常用得上的“格言”。这两句话反映了医药费用的惊人,说明穷人是不能生病的。可是,穷人不仅仍然要生病,而且生病率比富人还要高。因为他们营养不如富人,卫生环境不如富人,保健防疾不如富人。    穷人免不了生病,生了病又怎么办。对付小病的办法是拖。待小病变成大病,只有告贷医治,等告贷无门时,只好听天由命。因此穷人一旦患上急病或大病,结果不是债台高筑,就是一命归天。为了免除子孙后代的累赘,用一条不值钱的穷命去换取免筑债台,还是值得的。所以,笔者认为,在我们的社会上应该是,“穷人生病没有命”,或者是“穷人生病应该送命”。    谈到医药费用,真使人心惊胆战。生一个小病,住上五、七天医院,各项费用算下来,绝没有以千元计的道理,动则万元以上。我岳母在三军总医院割治子宫癌的全部费用高达六万多元,就是一例。若公教人员的眷属患了此病,其薪水收入应付日常的生活开支已嫌短绌,如果靠借贷支付这笔医药费,恐竭终生之力,也无法偿清债款。    虽然是军公医院,如果仅仅赚取合理的利润,也还可以容忍。可是目前各军公医院所获利润之高,即使冒生命危险贩卖毒品的暴利料想也难与之相比。一千CC百分之五的葡萄糖,在三军医院售价是一百元(注射费在外),而在市面上售价二十元。一间设备很简陋的病房,每天收费四百多元。    高雄某总医院使用氧气费,每分钟索价一元,一天计时收费一千一百四十元,而氧气每桶才一百元。    台北某大医院供售氧气则以桶计费;某总医院则规定一天收费二百元。由这三家医院收费的差别来看,可以断定各大医院根本没有收费标准,他们高兴收多少,你就应该付多少,否则他们就拒绝为你治病、救命。换句话说:“要省钱就不要命,要命就干脆付钱”。象这样的收费法与敲诈勒索有什么不同。

4. 旅泰华侨吴继岳畅谈祖国之游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六月六日、七日刊登一篇专访,题目是《旅泰华侨老报人吴继岳畅谈祖国之游》,摘转如下:    (《文汇报》编者按:泰国《新中原报》编辑主任、泰国老华侨吴继岳偕女儿到祖国旅行五十天后,于日前经港返泰。在港期间,吴继岳接受了本报记者访问,谈述了他重返祖国的观感。)    这次回国旅行,最大的感受是体会到新旧社会强烈的对比。    记得在一九四八年,我随海外华侨代表团返上海参观国民党搞的“第七届全运会”,那时,国民党政治濒于崩溃,经济濒于破产。官员们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歧视和冷落华侨。我记得,我们一行到达上海飞机场后,“全运会”主办当局驻机场接待组一点也不理会我们,结果,我们要靠在上海朋友的带路,才到达目的地。当时是三月份,春寒料峭,温度徘徊在十五度左右。但国民党却叫我们住在连一些设备都没有的“江湾体育场”,使我们冷得要命。后来,我们自己找旅馆,才安顿下来。在运动会进行期间,国民党工作人员更处处刁难我们。    这次,我回到社会主义祖国来,遇到的都是热情和亲切的接待。我们父女二人一踏进国境,便有中国旅行社的男女工作人员,满脸笑容,热情地带我们到海关检查。检查时,海关人员的态度诚恳和蔼。他那亲切和真挚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    我们所到之处,无论是大小城市,或是工厂农村,都受到热诚的接待,使我们有回到自己的家的感觉。    在经济方面,新旧社会的对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一九三六年及一九四八年回国的时候,我到过广州、武汉、上海和南京。那时,这些城市都是半殖民地的消费城市,工业雕零。    国民党统治阶级的官僚政客、大买办资本家,在这些城市里过着花天酒地和荒淫无耻的生活,而广大的劳动人民则在水深火热中,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加上货币大幅度贬值,物价不断高涨,劳动人民都为每天的生活而苦恼。    但这次重回祖国,发觉工农业飞快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人民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祖国人民在这二十多年来,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今日的祖国向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途中迈进。    在参观工业的过程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参观大庆油田。纵横交错的输油管源源不绝地把原油输到北京、长春、沈阳和大连的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输到秦皇岛出口到外国去。    我也曾到过大庆的炼油和石油化工厂参观,这间厂已能生产四十多种石油产品,包括十多种燃油。    目前,大庆油田正以每年增产三成的速度快速发展。    但是,最令我感动的,不单是油田的物质成就,还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来创业和发展的大庆精神,及建成一个人口达四十万的城乡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型矿区。而大庆的精神,已在全国厂矿企业中开花结果。    在农业方面,新中国二十多年来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旧中国贫穷雕敝的农村,今天已变成能供应八亿人民温饱的社会主义农村。更令我感受深刻的,是参观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光辉榜样——大寨。    我参观大寨那天,大寨的天气还很寒冷,温度在十度左右,站在虎头山上,强劲而凛冽的寒风差点儿把我吹倒,但我见到大寨的人民若无其事,坚持辛勤劳动,负责替我作介绍的,是大寨的革委会副主任。她是一位身体结实的中年妇女,也是二十多年来不断战天斗地的女英雄,从她那褐黑色的皮肤,一双粗壮的手,可以看出参加改造大寨河山的经历,握着她的双手时,不由我不对这位劳动女英雄肃然起敬。    从大寨的发展经验,我看到中国农民的新形象,看到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农民正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看到了中国农村怎样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也看到了中国农村的灿烂前景。难怪很多外国朋友到大寨参观以后,都深为大寨农民那种人定胜天的革命气概所感动。一位外国朋友赞叹说:“这些人正在创造人类的未来!”他这句评语,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除了到各地参观外,我还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广东梅县参观。回到家乡后,我发觉经过二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家乡巨大的变化使我差点儿也认不出来。    我记得,一九四八年回梅县探亲时,梅县非常贫穷落后,农业一片衰败的景象。那时,梅县山多田少,毫无水利可言,严重的缺水情况使农田经常闹干旱而失收,要从外面输进米粮。    但今天,以前荒废的山坡已变成连年丰收三造的水稻田,不少农田的亩产已达一千六百斤,不能种田的山坡也种满了果树。大大小小的水库及灌溉渠更不可胜数。现在,梅县的粮产不但能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    在工业方面,梅县在解放前只有一间小型发电厂,其余甚么工业也没有。    现在,梅县已建成了近一百家的包括轻重工业的工厂,我参观了钢铁厂、汽车配件厂、氨肥厂、造纸厂、纺织厂等。    今天,梅县人民安居乐业,教育普及,青少年健康成长。最近,全国少年足球赛分区赛在梅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