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5-27

第 1 版

1. 萨达特谈埃及对中东及非洲问题的政策

表示反对外国干涉黎巴嫩局势;主张厄立特里亚实行自治;强调不结盟集团的作用;主张建立巴勒斯坦实体    【中东社亚历山大五月二十五日电】萨达特总统今天会见了非洲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会的成员。萨达特回答了非洲新闻工作者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黎巴嫩问题及其最新发展。总统回答说,对我们阿拉伯民族来说,黎巴嫩的局势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开始埃及就明确地说,不应插手黎巴嫩,不管这些手是阿拉伯的还是外国的。    我们现在重申:不要插手黎巴嫩,因为只有黎巴嫩人自己完全根据自己的意志才能这样做,而不受任何阿拉伯的或外国的影响。    至于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再次说,黎巴嫩人应该同巴勒斯坦人坐下来决定这件事,因为这是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    关于非洲、解放阿拉伯领土、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人民争取从少数白人剥削下解放出来、以及埃及在援助独立运动方面的作用等问题。萨达特强调说,首先我们以作为非洲人而自豪,从七月二十三日革命、即二十四年以来,埃及的政策过去是、今后仍将是站在世界上所有地方的一切解放运动一边,我们也必须同那些同我们一起同属一个大陆的兄弟们站在一起。    关于厄立特里亚、吉布提和西撒问题以及关于乌干达总统阿明行将进行的访问。总统说,我们对撒哈拉的立场,我认为是明确的。穆巴拉克副总统去过那里,我们得以制止了一场实际上马上要发生的军事冲突。至于问题的其余方面,我们没有偏向哪一方,而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处于能够帮助双方的地位,道理很简单,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同我一起进行过战斗。我们希望使他们和好。    关于吉布提问题,最使我们感到荣幸的是:吉布提取得自己的独立,我们看到它在非洲统一组织内、在联合国、在象我们参加的这种会议上同我们坐在一起。关于厄立特里亚问题,去年在坎帕拉我曾同军委会主席谈到召开非洲最高级会议,我劝他必须给厄立特里亚自治。今天我们听说正在准备打一次仗,这将是一件十分令人痛心和严重的事情,我趁此机会要求我们的埃塞俄比亚朋友不要搞这种事情,即对厄立特里亚发动一次进攻。    关于阿拉伯—非洲合作,萨达特说,毫无疑问,我们是支持非洲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强大团结的。我们肯定地同意每个能够加强这一团结的事情。    关于即将在科伦坡举行的下届不结盟会议以及埃及对其的立场。总统说,关于不结盟会议,我荣幸地首先明确一个事实,即埃及和纳赛尔本人是不结盟运动的四个奠基人之一,他们是铁托、尼赫鲁、纳赛尔和苏加诺。    很遗憾,三个人已去世了,剩下了一个铁托。为此,上个月我曾同他在南斯拉夫进行了一次会谈,我们讨论了科伦坡的不结盟会议,我们一致认为,在不结盟在冷战中开始或兴起后世界正在经历的这个阶段,不结盟集团的作用是重要的。根据埃及的看法,我们要不结盟集团起一种基本的作用,而不是它现在正起的次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要有一些固定的组织,当不结盟国家遇到事情时,它还要有一些牙齿。他们拥有能量和原料,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多数。世界政治将发生变化,控制世界的两个集团将发生变化。上月这个时候,我还在贝尔格莱德同班达拉奈克进行了讨论,我同她讨论了这些观点,我可以说,我同铁托和班达拉奈克达成了谅解。    在解释阿拉伯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战略时,总统说有些事实应该说清楚:第一个事实是我们说不讨价还价,不是不搞谈判,第二个事实是巴勒斯坦、特别是它进行的活动过去和现在一直存在于被占领土上,这证明巴勒斯坦人有资格负起他们国家的责任,有资格承担责任。据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完全地、百分之百地有资格负起这种责任,我们认为必须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实体。

2. 苏联──安哥拉会谈结束勃列日涅夫会见多纳西门托

【塔斯社莫斯科五月二十五日电】题:会谈结束    苏联—安哥拉会谈今天已在克里姆林宫结束。    参加会谈的,苏方有:柯西金、葛罗米柯、乌斯季诺夫以及其他官员;安哥拉方面有:多纳西门托以及由他率领的代表团成员。    对涉及到苏联和安哥拉各方面合作的情况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方针问题的讨论已告结束。    会谈是在友好和完全相互谅解的气氛中进行的。    【塔斯社莫斯科五月二十五日电】苏联—安哥拉会谈已在克里姆林宫结束。双方重视巩固国际和平与各国人民的安全、进一步发展缓和进程的问题,重视非洲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残余、争取加速获得解放的国家的社会进步的斗争。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五月二十五日电】外交官们说,苏联代表团中包括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这表明军事问题在会谈中占重要位置。    【塔斯社莫斯科五月二十五日电】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天同多纳西门托举行了会晤。    勃列日涅夫和多纳西门托指出,苏共和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在国际关系的基本问题上存在着共同的观点。    他们强调指出了世界社会主义同民族解放力量的团结以及他们为进一步加深缓和使之有利于巩固和平、民主与各国人民的自由而进行的斗争的历史意义。    勃列日涅夫和多纳西门托表示彼此希望尽力加强苏共同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的多方面联系,促使苏联同安哥拉之间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3. 基辛格到达英国

【路透社伦敦五月二十五日电】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今天从卢森堡抵达这里,出席于明天开幕的为期两天的中央条约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    【美联社伦敦五月二十五日电】国务卿基辛格在欧洲之行的这个最后一站,既要同英国一些领导人举行会谈,又要努力解决同土耳其的问题。    基辛格特别希望报告他的北欧之行,报告的重点放在东西方关系问题上。    【美联社斯德哥尔摩五月二十五日电】瑞典外交部一位官员今天说,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对帕尔梅首相说,正从安哥拉把古巴军队撤回本国。    这位官员说,古巴总理写来的一封信上说,古巴军队有一半人将在一九七六年底以前撤出安哥拉,但是他没有表明,其余的军队将在何时撤退。    基辛格在前往卢森堡途中对记者说,这封信(向他宣读了这封信,但未拿给他看)说,古巴军队一直以每周两百人的规模撤出安哥拉。    基辛格说:“我们想要不依赖他人地核对这个报告。如果证明是事实,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事态发展。但是部分地撤退并未满足我们的要求。”    这位美国官员接着说,他保留对卡斯特罗这一行动的评价,他说:“对于他本来就该做的一件事情,我们将不会认为应当给予什么评价。”    基辛格将从瑞典人那里得到这封信的副本。    这封信是五月二十一日送交帕尔海的,信上附注应该让基辛格看看这封信。    【路透社卢森堡五月二十五日电】基辛格在这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部分撤军是不够的,我们希望向我们提出的撤军速度能够加快。”    记者招待会是在基辛格与卢森堡首相托恩会谈后举行的。基辛格在招待会上说,古巴完全撤军是改善美古关系的一个先决条件。    【合众国际社伦敦五月二十六日电】据国务卿基辛格说,古巴总理卡斯特罗宣布他将从安哥拉撤出他的部队,是美国的强硬压力和新非洲政策的一个胜利。    “我认为,古巴已不得不承认它同美国的关系正恶化到极点,我们已决心防止再出现任何军事冒险行动,以及其他一些非洲国家也赞成我们的政策:非洲的发展应由非洲国家自己来决定,而不应由外界势力来决定。”    基辛格——在伦敦参加今天的中央条约组织理事会——在昨晚的电视谈话中说:“我认为所有这些因素都汇合到一起了。”    当有人问福特政府的非洲新政策是否有助于促使卡斯特罗宣布撤军时,基辛格说:“我认为,新非洲政策起了重要作用,而且肯定使我们在非洲得到了大量的支持。”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二十五日电】美国的情报报告说,没有迹象表明,古巴人已开始撤出安哥拉。    这些初步的报告是应国务卿基辛格的要求而提出的。    美国情报人士说,古巴军队虽然由于轮换部队而在数额上有些微小的变化,但是仍然保持在一万五千人左右。这些人士一直在严密注视在安哥拉的古巴军队。    美国官员们说,他们得到的印象是,卡斯特罗在他给帕尔梅的信中谈的是今后的撤军问题,而迄今一批也没有撤。    【法新社罗安达五月二十五日电】安哥拉权威人士今天证实了古巴总理卡斯特罗在给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信中所宣布的将从安哥拉撤走所有古巴军队的计划。然而没有进一步的详细情况。

第 2 版

1. 西德《波恩评论报》评苏联政府声明:《莫斯科的告诫书》

【本刊讯】西德《波恩评论报》五月二十四日刊登拉特的评论,题为《莫斯科的告诫书》,摘要如下:    克里姆林宫现在选择了不寻常的政府声明的形式来阻止德国公众舆论对东方政策的态度进一步变硬。外表是用棉花包着,但实质是硬的,如果联邦共和国对莫斯科的政策在公众的压力下改变,并重新制订的话,那么,一切消极的后果都指出来了。    在莫斯科,人们想防止在联邦共和国竞选期间双方关系搞得太僵。此外,看来人们真的担心,秋天可能修改东方政策。    因此政府声明包含了一系列明显的、很露骨的暗示。对经济界中所有的政治集团说,贸易的增加取决于政治的连续性。用下面的话谈到了敏感的柏林问题,即只有波恩和莫斯科之间缓和了的关系,才能确保四大国协定发挥作用的能力。    联邦共和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被说成有陷于孤立的危险,如果与东方的关系搞坏的话。最后是向德国居民说,从根本上说这甚至是涉及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问题。    没有提到根舍外长这个事实也说明,这个声明是针对联邦政府内执行根舍路线的那些人的。迄今对美国只限于在《真理报》上发表几篇半官方的文章,以表示对公众改变看法的不满。显然对联邦共和国内的发展是给予更加认真对待的,因为已进行的长期合作的项目少多了,莫斯科希望这些项目有一种稳定的政治和心理的基础。    另一方面象所预料的那样,苏联政府的声明再次使人们理解到,苏联的政策不为任何批评所左右。声明是一封有力的告诫书,如果人们仔细地阅读它,并看到字里行间的意思,那么也能把它理解成是从侧面掩护勃兰特的论点,这个论点认为,反对党及其同情者的强硬核心是对安全的风险。    在莫斯科可能也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即由社民党领导的联邦政府在勃兰特下台之后,今天在公众中维护东方政策的论据太无力了,因此苏联提出帮助是有益的。

2. 西德《总汇报》的评论《错误的估计》

【本刊讯】西德《总汇报》五月二十四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错误的估计》,摘要如下:    德国的外交现在必须进行检验,看一看在这些相当广泛的言论后面还隐藏着什么具体的意图,以及党的首脑勃列日涅夫是否可能准备不久接受提出的邀请飞抵波恩进行这方面的会谈。    如果更仔细地观察一下,那么自然会出现一些疑虑。这份内容广泛的文件的绝大部分是攻击所谓西方的缓和的敌人的。文件最后集中到这样一个奇怪的,即联邦共和国的德国人考虑把他们的力量放到天平秤的和平一端,还是放到战争一端。这个声明发表的时间和形式也不适于赋予它的建设性因素以重要性。    苏联的策略是众所周知的,这就是向群众说话,以便产生对政府的压力,以及通过舆论界推行政策。各政府间的充满信任的交往并不能因此得到促进。如果莫斯科关心的仅仅是具体的政策,那么其他的方法,如交换照会和外交会谈,则更适用。这样苏联政府就遭到了有理由的怀疑,即企图有力地干涉联邦议院的竞选。    但是莫斯科对于正确地估计联邦共和国的心理状况一直是有困难的。    这次它也不能希望取得所期待的作用。鉴于联邦议院所有政党在此期间都赞同了东方条约这一事实,莫斯科的一目了然的意图,即促使选民们在关系正常化的赞同者和反对者之间作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选择,这种意图几乎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    舆论界大部分人对缓和的希望也已让步于清醒的头脑,但这种清醒的头脑也显然被克里姆林宫忽视了。

3. 日报社论《苏联正在东欧搞什么?》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五月二十一日刊登社论,题为《苏联正在东欧搞什么?》,摘要如下:    在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共产党相继出现“脱离苏联”倾向的情况下,苏联抛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个武器,是值得注意的。    的确,不管哪里的共产党都不能反对无产阶级国际团结这个观念。因此,不能不认为,苏联的目的在于借助这个观念,加紧控制那些正在出现超意识形态苗头的西欧共产党的队伍。    但是,如果西欧共产党回答说,无产阶级国际团结,可以用各自的做法予以表明。苏联大概就再也没有更多的办法了。西欧共产党做出这种答复,就可避开苏联的矛头。    那么,为什么在赫尔辛基欧安会后的这个时期,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问题呢?这只要看看现在在东欧搞些什么就能得出答案。    苏联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质,是最神圣的义务”,它认为高举这个口号,除去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走独立道路的共产党以外,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不得不随声附和。可它超过了这个限度,要求波兰等国修改宪法,把这项内容写进宪法。因此,今年春季引起了知识分子的骚动。    东德去年十月也同苏联缔结了基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强调同苏联友好的新条约。现在,东德正在召开党代表大会,会上也强调了以苏联为中心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四月召开的捷克党代表大会上也大声疾呼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是不言而喻的。    从这些情况看来,可以看出,苏联使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张王牌,并不只是为了要同西欧共产主义的邪说相对抗。不消说,其最大企图,是要通过迫使接受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主义,防止西欧共产主义的邪说传染给东欧。但是,不仅如此,甚至还可以认为,它企图以此为武器,在东欧建立永远不能脱离苏联的社会主义共同体。

4. 美报文章《苏联借债以抵销贸易逆差》

【本刊讯】美《华盛顿明星报》五月七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苏联借债以抵销贸易逆差》,摘要如下:    据美国政府专家们说,苏联已安排从西方获得足够的财政贷款以确保其创纪录的贸易逆差不会给它近期内的对外贸易带来重大的影响。    两年以来,莫斯科已获得将近一百一十亿美元的贷款(这笔贷款比它一九七五年的贸易赤字高出一倍多),但这笔贷款几乎没有动用。同时,苏联政府在对外采购中更加谨慎,虽然它仍继续进口大量的粮食和机械。    苏联去年的粮食产量从原计划的二亿一千五百万吨下降到公布的一亿四千万吨,这就大大增加了一九七五年的贸易赤字,并且也会增加今年的贸易赤字。过去一年内,莫斯科从国外买了三千一百多万吨粮食,从美国就购买了一千六百五十万吨左右。    在粮食作物长势显得良好的一九七四年年中,苏联就开始安排借入大笔新的贷款。这笔贷款可能是准备用于第十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    美国一家进出口银行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给苏联提供的贷款至今仍有一半以上没有动用。这部分款项将近二亿九千五百万美元。    据一位美国专家说,几乎没有什么迹象表明苏联人最近想获得大笔新的贷款,可能是由于利息不断上涨所致。然而其他人士说,近几个月来,苏联人又进行了一些借取贷款谈判。    苏联过去通常是以支付百分之七的利息得到贷款的。这在一些国家引起了如下的抱怨:这些国家的政府以低于私人企业所付的利息率和低于通货膨胀率的利息率来资助苏联的贸易。

5. 苏公布去年外贸逆差近三十六亿美元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五月六日报道:根据苏联五日公布的初步贸易数字,由于大量购买粮食和机器,苏联对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外贸赤字已高达四十八亿美元。    这个不平衡情况使莫斯科总的贸易赤字将近三十六亿美元,急剧地扭转了俄国人享受数年的对外贸易顺差的趋势,这种顺差的大部分原因是石油价格提高。石油是莫斯科赚取硬通货的主要商品。    苏联和西方一九七五年贸易的逆差比西方专家们原先在莫斯科贸易情况开始出现不妙的迹象以后所预料的五十亿美元略少一点。苏联和西方的贸易占其世界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一,和去年的比例是大致相同的。    莫斯科以向西方银行借款、或者以出售黄金的办法弥补赤字,出现这笔赤字不仅仅是因为进口粮食和机器,而且还因为西方由于经济衰退对苏联出口的原料的需求减少了。    苏联去年粮食歉收后向西方大量购买粮食,这一点是造成贸易不平衡的重大原因。用硬通货购买粮食对苏联经济的全部影响尚未被觉察到,它很可能促使今年出现新的赤字。    上星期苏联又买进近五百万吨粮食,这就使得它从目前美国粮食中购买的粮食总数达到一千六百五十万吨。这里的一些西方经济专家认为,这反映出由于去年粮食歉收,国内仍需要粮食,而不是因为估计今年会发生新问题。    苏联政府谨慎地避免告诉俄国人民苏联购买西方粮食一事。但是,星期三刊登的外贸部高级官员克洛契克写的报告不言自明地证实,尽管同西方的外贸赤字在增加,但这种做法还将继续下去。    克洛契克写道:“购买我国国民经济所需要的原料、购买为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所必需的消费品的做法将继续下去。现行的新的五年计划还包括继续买进西方的技术,这将不断地耗费苏联的硬通货储备。”    苏联总理柯西金在党的二十五大上曾透露,莫斯科对于它的贸易逆差感到关切并且正在寻找增加出口的办法。五年中翻了一倍以上的对外贸易现在占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十四。    但是,只要苏联继续依靠西方的粮食和技术,要使其贸易情况在最近的将来大大改善好象不大可能。    【美联社莫斯科五月五日电】从今天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来看,苏联去年同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赤字达到四十七亿七千万美元。    《经济报》周刊上刊登的数字说明,一九七五年苏联对西方的出口价值为六十一亿卢布,进口价值为九十七亿卢布。根据目前官方的兑换率,一点三二美元为一卢布,这就是说,出口总额达八十亿五千二百万美元,进口总额达一百二十八亿四百万美元。    赤字显然反映了从西方购买二千多万吨粮食的费用,尽管刊登在这家官方杂志上的报道没有这样说。    这个国家将继续致力于从西方大量进口,这些进口多多少少将通过向工业化国家增加出口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抵销。为了努力制止现金外流,苏联对外贸易官员们最近已经强调,他们打算同资本主义的公司达成补偿性协议,根据这些协议,将用商品偿还这些公司所提供的技术。

第 3 版

1. 伊朗首相胡韦达到巴黎正式访问

【法新社巴黎五月二十四日电】伊朗首相阿米尔·阿巴斯·胡韦达今天到达巴黎,前来进行为期五天的正式访问。    【法新社巴黎五月二十五日电】题:吉斯卡尔·德斯坦—伊朗    伊朗首相胡韦达在法国总统为他举行的午宴结束后离开爱丽舍宫时透露,德斯坦将在今年十月初正式访问伊朗。    胡韦达拒绝说出这次访问的确切日期。    伊朗首相在午宴结束后和德斯坦举行了会谈。他指出,他们在会谈中主要讨论了法—伊双边关系。胡韦达对记者们说:“两国经济关系很好。它还可以变得更好。”伊朗首相还说,法国是有特权的经济对话者。他强调说,法国和伊朗的贸易总额一年内增长了一倍。“如果我们下一年再使它增长一倍的话,那将是十分可观的”。    胡韦达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又谈到了与法国签署的关于建设两座各发电二百兆瓦的核电站合同。胡韦达说,这两个电站的建设可能“在几个月后开始”。    伊朗首相还对记者们说,在他们会谈期间,德斯坦曾说明了他对黎巴嫩问题的立场。人们知道,如果黎巴嫩的合法当局要求他派一支法国军队去,以便协助巩固停火,那么法国是准备着的。胡韦达说:“我认为,他提出了一项很一般的建议。这要由黎巴嫩政府来回答。”    伊朗首相指出,伊朗自己曾提供过“联合国军”,他认为,法国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合理的”。“所有那些可以带来和平的东西都是好的。如果各国政府希望这样的话。我们认为,黎巴嫩应当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统一的国家、如果所有国家都协商一致,以便使这种独立得以保持,那么,这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法国和伊朗在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    【法新社巴黎五月二十四日电】伊朗首相胡韦达与希拉克进行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第一次会谈。胡韦达在会谈后向记者们说,他和希拉克讨论了双边问题,双方考虑了能导致伊朗和法国之间的交往、经济交往进一步发展的事情。    在反驳说法伊贸易没达到预定水平的某些评论时,胡韦达说:“不要相信这些。你们(法国人)想建德黑兰的地铁,你们得到了;你们想要‘塞康’彩色电视合同,你们得到了;你们想要铁路电气化合同,你们得到了;你们想要修建高速公路合同,你们得到了;你们想要修建住宅合同,你们也得到了。这不错呀,是不是?”    在胡韦达访问期间,他将与希拉克再次谈到法国—伊朗的贸易前景,估计一九七六年贸易额将达一百多亿法郎(约合二十一亿美元)。

2. 日报文章《印度回到了不结盟外交》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五月十八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印度回到了不结盟外交》,摘要如下:    关系冷却了十五年的中印两国于四月中旬达成了互派大使的协议,接着,被称为命里注定的对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也时隔四年半之后宣布复交了。看来,一直动荡不定的印度次大陆形势也开始迎来了新局面。但是,孟加拉国五十万人围绕着恒河河水的分配问题于十六日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印度的骚乱,正给印度次大陆的“解冻”投下了阴影。    从中印关系开始正常化的这一个月来以印度为中心的匆忙行动,是继次大陆形势出现这种暗流的变化的结果;它制止了印度偏向苏联。这一点,从恰范外长在印度人民院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出来,当时他说:“改善对华关系是印度采取的主动行动。”印度自从同中国发生边界争端以来,加深了对苏联的接近程度;在它说来,改善中印关系是印度外交政策的转变。    可以认为,其背景第一是国内的安定。    第二,为了不再依赖苏联越来越少的援助,填补石油危机以来贸易收支的赤字,不得不修正对苏联的倾斜。这是它去年以来接近美国的最大原因。    第三是为了在八月中旬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召开的不结盟首脑会议上起领导作用。    但是,虽然中印、印巴关系已走向正常化,却不能说它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友好关系。许多年来围绕印度次大陆的争端和对立,仍然存在着不少难题。中国同意对印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恐怕是要离间印苏关系。但是,成为一九六二年中印争端的起因的划定边界问题,连谈判的线索都还没有找到。对巴基斯坦来说,克什米尔问题仍然是印巴两国悬而未决的问题。    围绕着恒河河水的分配问题,孟加拉国居民在十六日举行了抗议示威,不妨说这个骚乱出人意料地暴露出了印度次大陆形势的暗流中存在着的复杂问题。    这一河水之争,除了印度方面在取水量问题上作出妥协以外,似乎没有别的解决办法。过去一直不肯谈判的印度,态度也开始有所缓和。从朝着对华、对巴关系正常化动起来的印度来说,如果现在同孟加拉国弄僵关系,也就很可能眼睁睁地失去在改善中印、印巴关系上取得的“外交成就”。正因为如此,印度陷入了困境。    同样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五月底到六月,印巴两国首脑将分别访问苏联和中国。鉴于新的形势,印巴两国首脑都必须改变访问的内容,同过去的访问有所不同。    拿印度来说,可以认为,它将在下决心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寻求苏联的谅解。    从苏联来说,虽然要避免干预印度独自作出的决定,却由于这个决定是在前不久埃及废除对苏友好条约,接近中国和传说从中国取得了军事援助之后作出的,所以,最为警惕印度对苏联倾斜的往回动摇将导致“脱离苏联”。

3. 阿拉法特对法提出向黎派兵表示严重关切

【南通社贝鲁特五月二十四日电】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今天对法国总统德斯坦主动提出派法国军队去黎巴嫩的讲话包含的危险表示严重的关切。阿拉法特在今天举行的阿拉伯国家驻黎巴嫩的大使会议上强调指出,从黎巴嫩危机开始爆发起,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就一直在告诫,要警惕“最终”外国军事干涉的“危险”。阿拉伯巴勒斯坦通讯社今晚报道,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已要求阿拉伯各国大使将此事报告他们的政府,以便他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国家在对待黎巴嫩人民和巴勒斯坦革命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和阿拉伯的责任,“采取柏应的措施”。    巴勒斯坦之声电台今天播发了一篇措词严厉的评论,谴责法国总统提出的建议。评论说,这一主动提议,“更清楚地表明了帝国主义反对巴勒斯坦革命和黎巴嫩的民族运动的大阴谋开始新的一环”。评论又说:“法国总统这一得到美国支持的主动建议不是出自法国对黎巴嫩的所谓关心,相反是一个可疑的行动,它的背后有美国以及美国假手法国来完成这一阴谋的新周期的努力。”    巴勒斯坦之声电台最后说,巴勒斯坦革命和黎巴嫩的民族运动准备,一旦必要的话,用武力进行还击,并挫败法国的任何干涉。

4. 布迈丁致函不结盟国家领导人:谴责法国拟向黎巴嫩派兵

【本刊讯】据阿尔及利亚新闻社五月二十四日报道,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总理兼不结盟国家执行主席布迈丁二十四日给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发了一封信,信中说:    法国政府为对黎巴嫩进行军事干涉而作的准备是一件特别严重的事件,它只是效法了过去的殖民远征。    这个前殖民大国考虑的这种前景在这方面具有它的一切意义。在黎巴嫩各政治力量正在进行对话以便在严格的黎巴嫩范围内为黎巴嫩危机谋求一种民族解决的时刻,在美国宣布派遣一支法国远征军暴露了打算干涉的本性和目的。法国发出的干涉黎巴嫩的威胁企图重演一九五八年美国登陆的故伎,并说明了帝国主义计划的一贯性。    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奠基成员国的黎巴嫩今天面临着外国干涉的威胁,这种威胁危及到黎巴嫩的民族统一和领土完整,同时给整个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又增添了一个严重的因素。    不结盟国家忠于自己的团结传统和坚持指导自己运动的原则,面对这一新的严重局势不能无动于衷。我相信,贵国将象过去在涉及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时一贯所做的那样,定将提供帮助以挫败外国干涉黎巴嫩的威胁和保卫黎巴嫩人民在没有任何干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寻得符合黎巴嫩人民的愿望、最高利益的解决基础的权利。

5. 英·甘地谈印度节制生育问题

【本刊讯】印新处新德里五月二十一日报道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五月十二日接见《堪培拉时报》主编时的谈话,当问到印度节制生育问题时,英·甘地回答说:    过去十年中平均出生率已从千分之四十一下降到千分之三十五。在某些经济发展、教育和农村卫生工作有进展的邦里,现在已降到千分之三十以下。由于这些邦的增长率较慢,因此我们的平均出生率下降;除此之外,有一些小块地区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们希望在今后十年内使出生率下降到千分之二十五。许多国家的人口密度比我们大。扩大灌溉和提高农业生产率还有很大余地。我们可以使我国人民都有饭吃,现在还可以增加一点人口。但是如果人口象现在那样不断增加,人民就无法指望提高生活水平。

6. 印粮食部长说本年度印粮食产量可达一亿一千六百万吨

【路透社新德里五月五日电】粮食部长今天向议会说,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在今年七月底之前粮食储存能达到一千五百万吨的创纪录数字。    政府曾预言,目前这一季的庄稼收割以后,本农业年度的粮食产量将能达到一亿一千四百万吨到一亿一千六百万吨的创纪录数字。目前还在有限的进口粮食。

7. 印将从苏进口一百多万吨石油

【萨马查尔通讯社孟买五月十五日电】印度一九七六年将从苏联进口一百三十万吨石油产品。    印度在一九七五年期间从苏联进口了一百二十一万吨石油产品。

8. 印度那加邦当局释放政治犯

【法新社新德里五月八日电】那加邦当局今天释放了全部政治犯,这些政治犯是由于和谋求这个很小的东北边境邦脱离印度而独立的地下运动有关系而被拘留的。    消息说,叛乱分子代表和印度政府代表达成了一项协议,这项协议实际上结束了二十年之久的那加人的斗争。    据正式宣布,这个地下运动接受了印度宪法。

9. 世界银行向印度提供贷款

【法新社新德里五月五日电】世界银行今天宣布,已向印度提供为期二十五年的一亿四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以帮助印度安得拉邦的一项水利工程筹集资金。    这一工程预定于一九八二年完成,可望大大提高该邦粮食产量。

第 4 版

1. 港报报道《中国气象观测获得很多成就》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五月二十三日刊登一篇访华后过港的澳大利亚气象学家艾什顿的专访,题目是《中国气象观测获得很多成就》,转载如下: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艾什顿,昨日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形容中国在气象观测上“取得很多方面的成就,并且作出了不少成功的新尝试,加强了气象观测的准确性”。他特别欣赏我国气象人员把传统的气象观测方法与新的技术结合,认为这“有效地测断天气的变化,而能作好预防措施,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艾什顿前曾为澳大利亚气象局副局长,于年前退休。他访问了我国观测气象的单位,并与有关人员进行学术交流。    艾什顿说:“中国的观测气象的组织,基本上分中央及地区两个方面。中央的气象台,是一个主要收集全国以至世界的气象资料,加以分析,然后把有关报告提供给全国各地的气象台、气象站参考。中国各省都有较具规模的气象台,各地区更有大大小小的气象站、数量是很难估计了。这样就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气象观测网,有效地预测天气,作好预防措施,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他说,中国采用气象观测的设备和仪器比较先进。今天,中国气象人员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探测到的资料,准确地观测气象。观测气象用的气球,也设有相当精密的无线电仪器。他们已经使用自己制造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所收集得来的有关资料。艾什顿特别谈到北京所见的人造地球卫星,气象接收仪器及电子计算机。他说:“气象接收器除了接收人造卫星拍发回来的资料之外,还负责把资料输往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分析,再把资料和图片发至全国各省,以及收集各省的气象情况。电子计算机的作用是分析和贮藏资料。为了适合发展和形势的需要,目前中国正在制造出运算速度更高和更大型的电子计算机。令人感到兴趣的,是中国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己设计和制造出这些具有水平的气象接收仪器和电子计算机等,满足自己的需要。”    艾什顿还兴致勃勃地谈到了中国的地方性气象观测工作。他说,中国各地都很重视依靠农民的帮助,观察当地的气象变化,这有利于各地的农业发展。地方性的气象观测大致上是在于:(一)对付自然灾害;(二)研究有突变性和有灾害性的天气的转变;(三)控制随着天气的转变而大量繁殖的害虫,祸害农作物。气象站还很紧密地与老农民联系,汲取他们一代一代传留下来的传统经验,加以分析采用,结合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设备加强观测工作,很有成效。    他举了一个动人的例子,说明了新技术和土方法可以成功地结合使用。他说,“在广西参观的时候,我曾到过离南岭不远的一个人民公社,了解到当地气象站人员与农民联合观测天气,共同战胜了多年难得遇上的寒露风。事前,有关人员留意到当地的动物、家禽有异常的表现,又发觉到一些植物的生长有异态,于是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测算到自北方突然南下的塞露风。    这寒露风很寒、很干,对于秧苗的生长有很大影响。由于及早观测,农民得以及时对农作物施肥、加水,增强了秧苗的抵抗力,战胜了自然灾害。”    艾什顿又称,该公社过去有一块被人认为不可种植的荒地,在气象站人员的努力下,根据天气观测所得的资料和当地的独特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完全可以种植荔枝。如今,公社已出现了千千万万株荔枝树。这也是气象观测的一种成就。    艾什顿最后说,中国的气象研究是成功和进步迅速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在气象上的观测,有力地帮助人们做好预防措施,保障生产建设。而新技术与传统经验的结合应用,也取得很理想的成果。

2. 美国《革命》月刊刊登美工人代表团访华观感《中国:取得了革命的新胜利》

【本刊讯】美国革命共产党机关刊物《革命》月刊在最近一期刊登最近访华回国的美国工人代表团一些成员的访问记,题目是《中国:取得了革命的新胜利》,摘要如下:    问: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答:我们代表团全体成员去中国学习中国工人的经验,我们看到一个工人阶级掌权的国家的情况确实很振奋。    关于中国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这一点,你甚至在这个国家着陆之前就会强烈地感觉到。你在广阔的田野上空飞行时,可以看到土地的使用情况是你过去从未见到过的。首先,每一寸土地都耕种上了。耕地的界线按土地的轮廓划分,而不是按保护某些富有资本家利益的围墙划分。    在我们超出原定时间而在那里逗留期间,这个首先得到的印象大大地加深了。    无论你走到那里,到处都在建设。医院、住房、新的工厂和商店等,不胜枚举。    你看到一个正在前进中的新社会,它同革命以前相比发生了令人注目的变化。不管我们走到那里,人们都对我们表现尊敬、深厚的情谊和战斗的团结。    问:这次访问使代表团中的工人对全世界和美国的工人阶级争取自由的整个斗争的看法有什么改变?    答:对这个问题可以谈很多,但是,有几点非常明显。    第一点是,作为工人,我们是决心要获得自由的。我们将解放我们自己。我们从中国经历的过程中看到一系列的统治者上台下台,那里有奴隶主、地主、军阀、王朝、帝国主义侵略者和中国资本家。现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大多数人对少数人、过去的奴隶对过去的奴隶主的统治。    中国工人阶级正在过去留下的瓦砾堆上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睡大觉,而是继续进行反击一切复辟阴谋的斗争,朝着完全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迈进。    第二点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认真学习,并应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中国,想推行一条代表资本家利益的路线并使它长期处于支配地位是非常困难的。最后,代表中国一个石油钻井队队长一生的一句话,是我们代表团每个成员将永记不忘并将始终设法在斗争中效法的。他说:“有条件就抓紧时间上,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上”。    世界是我们的,如果他们敢于斗争以取得全世界的话,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改造它以解放自己和全人类。中国阶级斗争的经验使我们更加相信:在每个国家由自己的革命政党领导下,不管道路如何曲折,国际工人阶级必将战胜一切敌人。

3. 日报报道《马契欣事件-----冰山的一角?巨大的暗斗-------美苏间谍战》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五月十六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马契欣事件——冰山的一角?巨大的暗斗——美苏间谍战》,摘要如下:    苏联新闻社东京分社记者马契欣被警视厅公安部逮捕了。被揭发出来的苏联间谍事件,继一九四六年的科诺诺夫事件以后,这是第二次。马契欣记者的目的是窃取有关美国“中途岛”号航空母舰的电子装置和雷达装置的“机密”。但是,他不但未能得逞,而且,自他从事“间谍活动”之初起,就被当局盯上了。赫赫有名的新闻记者作为“间谍”被捕,在日本还是在大战期间发生佐尔格事件以来的第一次,暴露出在“美苏缓和”的背后展开的险恶的美苏暗斗的一个侧面。另外,看事件的处理方法如何,也不能保证不导致日苏关系的恶化,比如彼此限制记者的活动等。    几乎世界的所有地区都是美苏间谍战的“战场”。主角是苏联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此外,还有苏联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和美国国防部情报局,或者合作,抑或是交错从事活动。    克格勃是一个庞大的秘密警察和情报组织,干部有九万人,加上工作人员,共约达四十万人。而中央情报局的正式工作人员为一万五千人,每年的预算为七亿五千万美元,美国全部情报机关的预算总额为六十二亿美元,工作人员达十五万人——这是美国参议员普罗克斯迈尔于一九七三年在一次全体会议上说的。    因为是如此庞大组织之间展开的暗斗,所以,似乎可以说,当然有时会以乌契欣事件这种形式暴露出“冰山的一角”。据《华盛顿邮报》说,自六十年代初以来,克格勃有近三百名工作人员被四十多个国家驱逐出境。    不管是中央情报局也好,还是克格勃也好,它们在外国的活动据点都是大使馆、(总)领事馆和政府的派驻机构。因此,美苏使馆的工作人员中肯定有某些人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对于掌握包括中国和苏联在内的亚洲的动向来说,东京是一个理想的场所。一位专家指出,日本有六、七十个中央情报局人员,有五十来个克格勃人员。如果说嫌疑属实,马契欣记者不是从事“采访”,而是从事“窃取机密”活动的话,那么,似乎也可以指出,披着记者外衣的间谍也是存在的。    据说,美苏间谍卫星整天整夜地互相监视着对方,抄收被称为“电子情报”的“电子基地”的电讯,美国的普韦布洛号间谍船到处游弋,苏联定期派遣侦察机“直飞东京”,分析洪水般的宣传报道和正式发表的材料,通过凡是能想得到的“合法”手段和方法,美苏双方目前都能获得百分之九十九的必要情报。    那么,为什么还继续进行马契欣事件那样的“难堪”的个人工作呢?一位情报问题专家解释说:“最后这百分之一是决定其余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报能用不能用的关键。对于一种武器,不仅想弄到图纸,还渴望弄到实物和操作人员的感想。对于一个事件,不仅需要卫星拍摄的照片,也希望了解目击者的感想。”有人说,不管“间谍科学”如何进步,机器也不能钻进人的脑袋里去,这种由“人”进行的间谍活动,将来大概也不会取消。    但是,象这次采取逮捕的强硬措施,还是破例的。这种“激烈手段”会使苏联方面今后采取怎样的“对抗措施”,很难预断。对于这种情况,苏联历来采取“报复主义”的措施。苏联的外交官和记者被西方国家驱逐,苏联也相应地把对方国家的驻莫斯科人员驱逐出境。令人担心在日本驻莫斯科记者中,可能有人会成为“牺牲品”。

4. 共同社报道《美国驻日海军司令部发表声明说,美二级准尉没有过错》

【共同社东京五月二十三日电】题:美国驻日海军司令部发表声明说,美二级准尉没有过错    美国驻横须贺海军司令部二十二日晚,就苏联新闻社驻东京记者事件发表了下述声明:    隶属美国航空母舰“中途岛”号第一五五轰炸机联队的二级准尉迈克尔·B·施米特已承认被卷入了马契欣记者的间谍活动。虽然有迹象表明马契欣记者是以间谍的目的接近这位二级准尉的;但是,调查的结果,证明这位二级准尉是没有过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