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3-15
第 1 版
1.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强调必须保持战略核均势
【美新处费城三月十二日电】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美国空军上将乔治·布朗在联合勤务组织全国委员会的讲话摘要如下: 到今天为止,我国的战略核部队仍然保持着能够遏制一次全面核进攻的强大而可靠的能力。同时有两件事使我们感到很不放心。第一件是,我国的潜水艇和轰炸机部队日益陈旧,而苏联人则正在改善他们的反潜作战能力和对轰炸机的防御。第二件是,如果苏联人把他们目前的战略计划继续搞下去——即使是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许可的范围内搞下去,那么不出十年他们就可能成为对我国“民兵”导弹部队的重大威胁。如果我们允许这种事情发生,那么战略稳定就会消失。事实上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国就会受到核讹诈。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核均势——现已提交国会的国防预算会使人们解除这两个忧虑。 今天我国海军是能够执行其任务的。我们认为,我国舰队能够控制通往欧洲的北大西洋海路,但是航运方面却首先要遭受严重损失。太平洋舰队能够使通往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海路保持畅通,但是由于缺少水面舰只,不能保护进入西太平洋的海路。随着苏联核攻击潜艇的增加,这个局面将变得更为严重。 至于战略核部队,总统的国防预算将开始扭转这些不利趋势——但是没有经费,这些趋势是扭转不了的。我并不是说,我们必须一师对一师、一舰对一舰、或者一颗导弹对一颗导弹地与苏联人相比。但是我确实是说,我们必须保持,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话来说,“大致均等”。 参谋长联席会议认识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可以通过实行武器控制和武器计划来加强——这两方面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准备好万一武器控制实行不了就保持军事均势。但是,不管是不是实行武器控制,我国基本的国防问题仍然是一样的:我们必须投入必要的财力以确保我国的军事力量能够遏制战争;它们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可以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相比。 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连贯的、协调的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参谋长联席会议认识到,国家利益的几个方面都在争取多分配到一点必须用在防务上的经费。然而我们认为,美国的经费首先应当用在加强我国的安全和维护我们能够保住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得以繁荣的国际大家庭方面,不仅在我国建国两百周年的今年应当这样做,而且将来也应当这样做。
2. 黎多数议员要求弗朗吉亚辞去总统职务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三月十三日电】议会今天投票要弗朗吉亚总统下台,但这位基督教领导人说,“只有在他们把我的尸体抬出去的时候”,他才会离开总统府,与此同时,他开始把仍然忠于他的军队聚集在被包围的总统府周围。 议会举行了长达十二小时的马拉松会议。下午九点半投了第六十六票也就是决定性的一票,使得要弗朗吉亚下台的请求得到了九十九人议会的三分之二的多数的拥护。 据政界人士们说,在投票结果揭晓之际,一个议会七人代表团仍呆在位于贝鲁特东南方向七英里的巴卜达总统府,试图“最后一次”说服这位六十五岁的总统和平辞职,以改变新的军政府要以武力迫使他下台的意图。 弗朗吉亚尚未作出最后答复,但迹象表明,他将始终拒绝服从这次贝鲁特政变领导人、陆军准将阿赫达卜于四十八小时前向他发出的最后通牒。但据消息灵通的官方人士们说,阿赫达卜在得到黎巴嫩最高指挥部的拥护,同时又显然得到空军的支持的情况下,看来准备向总统府进军。在六十六人的签名中,没有长枪党领袖、弗朗吉亚的长期盟友杰马耶勒的名字,但杰马耶勒对记者说,如果弗朗吉亚仍然拒绝议会代表团的最后一分钟的请求的话,他就要提笔签名了。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三月十三日电】当议会会议继续拖下去的时候,亲弗朗吉亚的军队支持这位总统。他们夺取了法亚迪耶的一座军营。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三月十三日电】据说包括有一个坦克旅的忠于弗朗吉亚的部队被号召在巴卜达总统府周围摆好阵势。 一些外交人士说,弗朗吉亚最多只可能依靠忠于他的百分之二十五的军队。阿赫达卜的贝鲁特卫戍部队有二千人,也许不足以夺取总统府。
3. 基辛格谈美国对外政策
【美新处波士顿三月十一日电】国务卿基辛格三月十一日对波士顿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的讲话全文如下(本刊作了删节): 本届政府许多个月以来一直在准备向美国人民提出它的对未来的政策、前提和计划。总统经常谈到我们对世界的关切和希望。 对于要在这个复杂和危险的世界上奉行的政策,当然是会有分歧的。但是那些对目前的政策提出挑战的人有义务不限于批评、口号和谩骂,而应当详细地提出他们的前提和办法、可能的代价、机会和危险。 美国正经历着困难时期——我们的制度受到了挑战,我们的目的受到了怀疑,我们的意志也受到了怀疑。作为一个国家,我们面临着新的危险和机会,两者都不会等待我们在十一月作出决定,两者都可能会受到我们在这段时期内的言行的深刻影响。平衡与和平自从核时代开始以来,世界对灾难的恐惧和对和平的希望取决于美苏之间的关系。在一个两国有力量在几小时内完全毁灭世界的时代,最紧迫的事情莫过于确保有效和合理地处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任务。从历史上看,意识形态和地理政治利益的冲突(就象当前国际舞台上的那种冲突)总是会导致冲突。但是在一个热核武器和战略平衡的时代,这种历史的重演会使人类遭到毁灭。不管讲了多少强硬的话,都无法改变这些现实。 因此,我们需要一项双重政策:我们必须防止苏联的军事力量用于政治扩张;我们将坚决地遏制和反对冒险主义的政策。但在同时,我们不能让每一政治争执都升级为重大危机。我们也不能把对外政策同处理危机等同起来。我们在反对压力和不负责任的行动的同时,必须作出关切的努力来建立一个更加合作的世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代时间内,慕尼黑的经验给政治家和各国留下了创伤;他们认为,历史证明,让一个对手取得优势力量是愚蠢的。这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以后的一代受到了越南的经验的惩戒。他们断定,美国决不再应直接卷入没有明显的战略意义的遥远的战争,以致把自己的力量分得太散和搞得精疲力竭。这也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但是同样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是前一代获得的教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力量实际上是平衡的。由于接连发生危机,各国走向了对抗,然后又回到了妥协。一个接着一个的国家进入了一次它们不知其原因的战争,但是他们却无法摆脱这次战争。 如果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我们不能挑选那些我们从中受到鼓舞的教训。 本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 ——力量的不平衡会鼓励侵略; ——建立在不断的对抗的基础上的平衡最后会导致灾难。 苏联的实力是不平衡的;苏联制度的种种弱点和遭到的挫折是明显的,而且是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案的。尽管苏联的力量不可避免地加强,然而在对军事、经济和技术力量进行任何总的估计时,苏联仍然远远落后于我们和我们的盟国;苏联要对工业化的民主国家进行挑战,那是十足的轻举妄动。 的确,我们不能当全世界的警察。并不是所有的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都会影响全球的稳定或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是如果一个超级大国有条不紊地利用这些冲突来满足它自己的利益,并通过进行干涉使天秤决定性地倾向一边的话,总的平衡慢慢就会受影响。如果让冒险主义在局部危机中取得成功的话,那就会成为一个会带来较广泛的后果的不吉祥的先例。(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但是我们的义务不仅在于维持均势。以均势作为我们遥远的将来的基础,是太不可靠了。 因此,我们谋求同苏联把核灾难的阴影推回去,办法是解决象柏林这样具体的问题以便使对峙的局面松弛,并就限制战略武器进行谈判以便使武器竞赛放慢。我们提出了在经济和其他方面建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如果政治条件允许建立这种关系并进一步发展这种关系。 不用说,这个进程要求实行对等原则。如果要是不断地试图谋求单方面的利益,这个进程是无法继续下去的。具体地说,要是再出现任何安哥拉那样的局势,这个进程是无法继续下去的。如果苏联准备实行真正的共处,我们准备尽一切努力来形成一种克制和互利的格局,这种格局将使共处具有一种较为可靠和积极的性质,从而使双方都意识到实行对抗会有什么损失,进行合作可以得到什么好处。我们确信,在需要对苏联的侵犯行为作出强有力的反应的时候,总统将会得到美国人民——以及我们的盟友们——的支持,使他可以证明这种危机是强加于我们的;它不是由于我们错过增进和平前景的机会造成的。 没有任何政策会很快地结束美国同苏联之间的竞争和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可调和的分歧。而且它也不会使一切利益都并行不悖。我们是在致力于一种旷日持久的进程,不可避免地要有起伏波折。但是除了采取对冒险行为给以惩罚、对克制态度给以鼓励的政策以外别无其他办法。 简单地说,我们必须奉行我们对待苏联的两重政策:在面临压力时采取坚定态度,同时又要有眼光来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好的未来。主要民主国家在道义上的团结三十多年来美国和我们的盟国保持了全球和平和支持了世界经济。因此,我们同主要的工业民主国家的联系并不是出于权宜之计的联盟,而是为了保卫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形成的原则性同盟。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北约组织国家政府由共产党执政——或者分享权力——的可能性感到关切。当然,归根结蒂,决定必须由有关国家的选民作出。但是谁也不应预料美国政府不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关切。 我们认为,主要的工业民主国家的团结对于我们在世界上进行的一切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谋求把我们的合作扩大到我们共同防务以外的领域。国内的辩论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代都有机会来确定一个新的国际秩序的。但是我们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实现我们的希望。我们遇到的挑战都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对外政策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国内的分歧。我们对外政策中最大的需要是全国团结一致和重新认识到对外政策是我们大家从事的一项共同的全国性活动。全世界惊奇地注视着,我们的敌人是兴高采烈地注视,而我们的朋友是抱着日益不安的心情注视着——美国如何通过疯狂的互相指控,似乎在决心削弱它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并摧毁它在世界事务中取得的成就。 他们看到我国对非洲、东地中海、拉丁美洲、东西方关系的政策由于国会的武断的行动而遭到破坏,这是可能要用几十年时间来补救的。 他们看到我们的情报系统由于无情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而遭到严重的损害。 他们看到,对美国公司在国外的不法行为的揭露,使得友好国家的政治结构受到严重损害。 他们看到一些批评者突然假惺惺地认为,苏联人都是身高十英尺的巨人,而美国正沦为第二流国家,尽管一切迹象表明情况是相反的。 他们看到本政府由于它对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的扩张主义作出坚决反应而受到一批批评者的指责,但在同时又被另一批反对者指责为容许苏联单方面取得好处。 他们看到,本政府的国防预算在过去七年内被国会削减了大约三百九十亿美元之多,但在同时遭到说它忽视美国防务的指责。 美国人民也看到所有这些情况,他们不知道这种状况将在何时终止。 一部分批评者破坏武器控制的谈判并损害我们同苏联建立更富于建设性的关系的前景;同时另一部分批评者却在削减我们的国防预算、破坏我们的情报工作和挫败美国为反对苏联的冒险主义所采取的行动,这两批人士结合起来,不论他们的意图是不是这样,其结果将是破坏美国执行一项有力的、创造性的、温和的和深谋远虑的对外政策的能力。结果将是使国家陷于瘫痪状态,不论是谁在十一月取得胜利。如果美国不能采取行动的话,其他国家将采取行动,我国以及全世界的自由人民将为此付出代价。 【美联社芝加哥三月十二日电】基辛格昨天在波士顿为政府的对外政策辩护,并且讲明他是答复共和党的里根和民主党杰克逊的攻击。 福特的竞选班子负责人霍华德·卡拉韦对记者们说:“竞选运动没有要求他(基辛格)这样做。”白宫的新闻秘书内森说,福特并没有“批准”基辛格的讲话,但是承认总统曾在基辛格发表讲话之前看过他的讲稿。总统显然对讲话的内容没有什么异议。
4. 威尔逊召见苏驻英大使并发表声明
【合众国际社伦敦三月十二日电】威尔逊的办公室说,威尔逊首相今天亲自对苏联大使隆科夫说,英国对外国干涉南部非洲感到不安。一项声明说,威尔逊今天上午把隆科夫召到他的唐宁街十号的办公室举行了会谈。外交大臣卡拉汉也在座。 声明说:「首相向隆科夫先生重申了政府对外国在安哥拉进行的干涉感到的不安,但是这次的会谈目的特别是为了强调英国政府的下面这样一个强烈的信念:对南部非洲的一切外国干涉,不管来自何方,都很可能破坏在走向民主自由方面的进展,造成不必要的流血和痛苦,特别是在包括罗得西亚和它的紧邻的那个地区。」 声明又说,威尔逊和卡拉汉还同隆科夫讨论了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为举行外交会谈而预定对伦敦进行三天访问的准备工作。声明说,他们还讨论了英国对苏联的出口的前景。 提供消息的外交界人士说,首相亲自召见一位外国大使来向其提出这样一个强硬的警告,是罕见的。
第 2 版
1. 美《华尔街日报》文章:《基辛格走进死胡同》
【本刊讯】美国《华尔街日报》三月十日发表欧文·克里斯托尔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基辛格走进死胡同》,摘要如下: 很明显,亨利·基辛格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艺术大师的引人注目的生涯快要结束了。他受到政界各个方面的批评有增无已。 福特总统已宣布把“缓和”一词从他的政治词汇中勾销,并指示国务院在它的公报中不要用这个词。 萨达特总统在访问中东的时候曾宣称,基辛格为该地区制定的“逐步解决”政策已经完蛋了。 叙利亚人进入了黎巴嫩;古巴人进入了安哥拉;俄国人开始在东欧加强军事实力;“力量对比”突然间好象完全在朝着不利的方向转化。 必须为基辛格先生说句公平话,针对他的批评有许多是动机不纯的,有的是背信弃义,有的是搞党派斗争方面的最卑劣的手法。水门事件之后,美国新闻机构一直在对他进行小规模的政治迫害。 国会中自由派里的新孤立主义分子一味鼓吹削减军事预算,限制政府在对外事务方面的行动自由,而且总的说来执行了一条愚蠢的姑息方针,同时却把由于他们自己的行动而造成的无可避免的灾难性结局归罪于基辛格。 但是在承认这一点以后还应当指出,基辛格面临的危机主要是由自己造成的。 他死抱着不放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在最初是有用的,但在最近这几年已变得毫无意义。几乎可以说,他早期的成就已束缚了他的手脚。 这些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在世界上引起的喝采使他相信他走的道路是正确的。尽管近来这条道路把他引进了一个又一个死胡同,他并没有改道而行。历史的教训人们推测,他比较喜欢责备批评他的人,却不愿意重新检查他自己所走过的道路。他是个很骄傲的人,而历史往往提醒我们,处于显赫地位的人如果骄傲,就容易堕落到顽固,从而毁了自己。 基辛格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概念是把越南战争引起的极度痛苦作为它的出发点,尤其是把这样一个事实作为它的出发点:这种极度的痛苦已使在对外政策方面取得一致意见的可能性化为乌有。 换句话说,他认识到,虽然从种种表象看,美国仍然是一个大国,但是由于缺乏意志,它不能够执行人们通常同一个大国联系起来的那种强有力的和始终如一的对外政策。 人们认为这种想法有些道理。 应当指出,他对越南战争以后美国的情绪的估计是十分准确的。在对外政策方面,的确是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然而基辛格的任务是制订一种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将能够保护美国的利益,同时又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基辛格的精力和虚荣心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同他的那种风格的个人外交紧密融合在一起了,因而他不能够使自己承认从事这种个人外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对外政策方面的风格不再能够代替对外政策方面的实质内容了。一种不对头的信念?在发生安哥拉事件之后,他决定孤注一掷地继续推行他已确定的“穿梭外交”方针,而不是大胆地对付国会中的新孤立主义分子,并向舆论法庭说明自己的态度。对于他的这个决定只能作这样一种解释,就是他担心——简直是确信——美国舆论仍由于对越南战争记忆犹新而乱作一团,因此是不能依靠的。 他的这种信念则可以说明在其他方面无法说明的东西,即对可以称之为“莫伊尼汉影响”的东西作出的自相矛盾的反应。一方面是新孤立主义分子,他们觉得他对于向我们提出批评的人和国外的敌人没有做出足够的让步。 另一方面,美国舆论界有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的但是显然强烈的情绪在抬头(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它叫作美国民族主义),这种情绪就是认为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行动防止全世界变成一个蔑视美国的准则和低估美国的力量的地方。基辛格先生实在无法在这两种力量中作出选择,而这两种力量却在汇合起来毁灭他。
2. 美报文章:《如果国会阻挠基辛格美国将会受到挫折》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月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人们看到如果国会阻挠基辛格美国将会受到挫折》《人们认为同立法机关关系紧张、泄密和停止武器援助会招来麻烦》,摘要如下: 如果国会继续阻挠基辛格国务卿的政策,美国势将在中东、非洲和也许世界上其他地方遭到外交上的挫折。 上述警告是一位曾经陪同这位国务卿旅行的高级官员发出的。 这位高级官员在一次同记者们举行的早餐会上说,如果国会拒绝批准向埃及出售六架C—130军用运输机,从而使埃及从美国获得其他军事补给品的希望化为泡影,埃及可能被推回到苏联的怀抱中。 这位高级官员还担心的是,国会是否会支持政府作出的这样的努力:防止苏联和古巴的扩张主义继续发展到在非洲或甚至在中东进行新的征服。 这位官员说,根据国务院获得的消息,世界各国的领导人的印象是,“美国已经迷失了方向”——不是由于就对外政策问题进行了公开的辩论,而是由于我们的国家在下列三个领域里的表现: ——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瘫痪; ——无法保守官方秘密; ——象国会拒绝支持安哥拉的反共力量和停止向土耳其提供武器那样的表现。 这位官员把基辛格与国会之间发生的麻烦,归咎于近年来国会领导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虽然基辛格把他在华盛顿的百分之四十的时间花在国会山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在那里找不到可以与之交谈的人”,因为过去有一个固定的领导集团,而现在“处理每个问题有不同的集团”。 然而这位官员对基辛格的前途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他现在所面临的反对意见和批评将在选举过后“烟消云散”。这位官员还认为,在选举之后在对外政策方面可能恢复一定程度的全国性团结,因为,“到那时,我们的领导人将不再互相竞争而开始对付问题了”。
3. 日本《产经新闻》通讯:《波兰:「在修改宪法问题上的对立」将持续下去?》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三月三日刊登一篇通讯,题目是《波兰:“在修改宪法问题上的对立”将持续下去?》,摘要如下:追求良心和言论的自由盖莱克政权在这次修改宪法时,曾谋求加强波兰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和“同苏联的团结”。但由于遭到了国内知识分子和天主教势力的强烈反对而放弃了最初的意图。 盖莱克政权曾打算在新宪法中写上:一、规定波兰的国情是社会主义;二、加强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三、同苏联的友好关系是牢不可破的;四、推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等等。 但是,其中盖莱克政权最希望实现的加强党权和强调同苏联团结的方针,立刻引起了国民的强烈反对和抗议。学者和学生等不断提出抗议,指出规定“党的领导作用”将使现行宪法承认的“(以复数政党制为基础的)民主受到破坏”,在对苏联的关系上,批评“兄弟般的团结”将侵犯波兰的主权,是“自己降低自己的国际地位”。这种党和知识分子的严重对立,可以与一九七○年底搞垮哥穆尔卡的规模相匹敌。国民避讳苏联是一个危险信号东欧国家现在已进入改组对苏关系的时期,而波兰国民“避讳苏联的感情”,对盖莱克政权来说,无疑是不吉利的危险信号。因此,盖莱克政权的“让步”将给东欧国家带来不少的影响。
4. 意报文章:《穿过竹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弊病”:劳动者的不出工在波兰引起不安》
【本刊讯】意大利《时代报》一月五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穿过竹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弊病”:劳动者的不出工在波兰引起不安》,摘要如下: 波兰的工人不想干活。最近一个时期,华沙的各种宣传工具以惊奇和忧虑的心情这样说。这种惊恐是波兰统一工人党即共产党的官方机关报《人民论坛报》表现出来的。这家报纸在分析波兰国家银行提供的一些统计数字时说,去年因为疾病,使提供的社会救济金比一九七三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八,而原计划规定是增加百分之五点六。这家报纸写道,由于最近一个时期在波兰没有发生过任何大的传染病,显然,大部分劳动者所说的疾病是假的。总之,波兰的工人们发现了不出工这个办法。《人民论坛报》说,去年一至五月,由于不出工而损失了百分之七的正常工作时间。最高达到百分之三十。据波兰电台的广播说,显然,不出工成了向缓慢进展的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沸腾的瓶子里倒进去的凉水。 另一家华沙报纸《华沙生活报》最近也谈到了不出工的原因,报纸证实,大量不出工是由于波兰工人的恶劣劳动条件造成的。实际上,至少有二百六十万工人在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对他们的健康有害的环境里进行生产。有七十四万人被迫在“非自然场合”进行劳动,八十万人在震动和噪声过大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六十五万人不得不忍受高温,五十七万人被迫不断吸入矽尘和石棉灰尘。不仅是所有这些造成了一系列的确确实实的疾病,而且工人们常常以一种假想的疾病为借口请几天假,借以摆脱一下这种不利的环境。 使许多工人不关心生产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共产党政权就是在工厂以外给居民提供的生活条件也是不好的。左倾的天主教运动帕克斯协会的机关报《普世言论报》,在轻工业部门的劳动者中间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报告说,在被询问的人当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每天至少有三个小时花费在购买东西上面。商店少,消费品匮乏,再加上恶劣的销售网,这就是著名的“排长队”的主要原因,排长队占去了居民们的大部分业余时间。 最后,不出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酗酒,这也是造成工伤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伏特加和其他含有酒精的饮料的消费量在波兰象在苏联一样是极大的。在这些国家里,伏特加成了名副其实的“穷人的毒品”。 《人民论坛报》在八月初写道,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十八的工伤事故是由于工人酗酒造成的。 为了对付不出工,制定了一些社会保险措施,如改善医疗条件,但也采取了一些镇压措施。 从今年一月一日起在波兰已开始实行新的劳动法。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波兰工人对建立在共产主义原则基础上的生产制度的“恶感”不但没有减轻,甚至常常比他们的西方同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恶感还大。至于说到“镇压”,这个“工人和农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次于任何别的国家的。
第 3 版
1. 美报报道:《伊朗为在海湾地区发挥军事作用而花了太多的钱》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二月二十七日刊登该报外事记者刘易斯·西蒙斯发自德黑兰的一篇报道,标题是《伊朗为在海湾地区发挥军事作用而花了太多的钱》,全文如下: 伊朗国王为了使他的军队成为波斯湾最强大的一支军队,已花了数十亿美元。他所购买的先进武器,数量似乎太多,速度也似乎太快。 伊朗国王虽然曾经扬言,如果美国不降低武器价格或购买更多的伊朗石油,他将减少购买武器的数量。然而,他并没有真正表明要放慢他狂购乱买军火的做法,反而开始在海湾之外的印度洋更大的区域内谋求军事影响。 这里的某些观察家认为,这位野心勃勃的统治者把武装他那支未经实战考验的军队的工作做得过了头。他们认为,如果伊朗在加强军备方面停顿一下,这对伊朗或西方的安全是没有害处的,它也正是伊朗国王试图用来压华盛顿让步的一种做法。 一位西方军事专家说:“伊朗人搞到的武器已经超过他们目前的使用能力。如果他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不买武器,那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实际上,这样做对他们反而会有好处,他们可以喘一口气。” 伊朗人是否也这样看,这还难于断定。原因之一是,伊朗国王对加强军事力量深感兴趣,购买些什么武器都是他亲自决定的。 人们对伊朗国王为伊朗制订的全面发展计划所作的最基本的批评之一是:两年前,当时石油收入增加四倍,政府没有作充分准备就狂购乱买起武器来。结果是,二十五万人的军队和民政当局都没有为引进这些新式武器和技术作好准备。 胡韦达首相向记者发表过一次谈话。记者要他谈谈伊朗目前在离同巴基斯坦接壤的边界只有六十英里的查巴哈尔建立新的海军基地的意义,他说:“伊朗不仅是一个波斯湾国家,而且也是一个印度洋国家。我们在印度洋当然有我们的利益。波斯湾是通往印度洋的门户。因此,我们作为一个印度洋国家,就必须要有一个基地。” 美国显然正在鼓励伊朗分担保卫印度洋的责任。虽然这里的官员拒绝谈论美国参与在查巴哈尔建设海军基地的具体情况,但他们证实,美国正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上扩大海空设施,查巴哈尔将成为“补充性质的”。 一位西方外交官在解释美国支持伊朗国王大力加强军事力量的基本原因时说:“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伊朗对于美国、以色列和西方一直是很重要的。”伊朗在过去两年中向美国购买了大约六十亿美元的武器,另外还定购了一百亿美元的武器。这样,伊朗就成为五角大楼主要的买主,也是美国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然而,这些支持美—伊出于战略上的原因而进行军事合作的专家和外交官中的某些人承认,伊朗若放慢购买美国武器的速度,对于伊美两国都是没有害处的。 一位专家说:“伊朗武装部队应继续发展,但是,美国和伊朗最好以慢一点的速度这样做。他们打算在今年或明年购买F—16(伊朗目前正在考虑购买的一种新式的喷气战斗机)都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最好先改善公路、港口和其他交通设施。” 纯粹从军事角度来看,据说,一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迫使这位五十七岁的伊朗国王要把伊朗建成为中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副国防大臣哈桑·图法尼安将军最近在同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当国王陛下差不多在三十五年前即位时,伊朗被俄国人和英国人所占领。共产党人也正企图分裂我们的国家。他永远忘不了这个情况。” 胡韦达首相以更流行的词句阐明伊朗国王在防务问题上的立场,他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并不是以稳定而闻名的地区,……对我们来说,防务是我们生存下去的保障……由第三者提供保障,就等于没有我们的防务。我们的防务必须是有全面保障的防务。这就是国王在防务问题上的立场。” 有人问:伊朗同美国结盟是否减少一点伊朗象它目前在做的那样建立一支强大武装力量的必要性?胡韦达回答说:“同其他国家签订条约,签订军事条约是没有害处的。不过,到了需要朋友的时候,得到的常常不过是动听的词句。” 一位西方军事专家在对胡韦达的讲话发表评论时说:“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绘伊朗人,那就是‘没保障’。”不过他承认,在许多场合,美国都未能援助这地区的盟国、主要是巴基斯坦和土耳其,这就使伊朗国王进一步坚信,他必须自力更生。 虽然胡韦达强调伊朗要同西方和共产党大国保持友好关系,但是,伊朗显然认为苏联是它最严重的威胁。伊朗同苏联有一千五百英里长的边界。 不管伊朗继续储存武器是否有作用,但这是出于实际的经济原因和战略原因。整个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武器价格日益猛涨,这显然使伊朗国王认为,他目前购买武器留着以后使用的做法是经济的。 在伊朗于三月中旬开始的下一财政年度中,四百五十亿美元的预算中就有二十一亿美元的赤字。唯一最大的一笔支出就是八十二亿美元的军费开支。
2. 法新社评述英国拒绝干预罗得西亚局势
【法新社伦敦三月六日电】随着英国坦率地拒绝在军事上干涉罗得西亚,放弃它对它的前帝国所起的警察作用,英国在它的历史上揭开了重要的一页。 在过去几天中,索尔兹伯里日益恶化的局势促使威尔逊首相政府中的一些大臣明白表示,将不向罗得西亚派遣英国部队。 国防大臣梅森最近说,如果英国在世界上出事的地方发挥军事作用的话,那将是“不负责任的”。 英国在最近几年中殖民野心的减弱,已在其放松军事努力这一点上反映出来。放松军事努力已使英国在海外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更成问题了。 伦敦的《泰晤士报》说,即使假定英国想干涉罗得西亚,它是否具有进行干涉的军事手段,是值得怀疑的。 虽然《泰晤士报》的意见也许是逆耳的,但却是现实的。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英国逐步地放弃了其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和要求。 一九五二年,英国陆军的兵力为八十七万五千人。但到废除征兵制两年以后的一九六二年,这个数字下降到四十二万五千人。 一九七四年英国陆军的兵力总共为三十六万人。到一九七九年将减少三万八千人。 对军事预算的削减甚至更能说明问题。一九六五年,国防部的预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从百分之七点二减少到百分之六点三,后来又减少到百分之五点五。 英国政府决心在今后十年中把这个数字进一步减少到百分之四点五。英国现在每年的军费开支为四十七亿英镑(约九十四亿美元)。到一九八○年将削减五亿三千四百万英镑(约十亿六千八百万美元)。 这样,主要出于经济上的原因,英国正开始减少在大西洋联盟以外所承担的义务。大西洋联盟对英国的安全依然是至关重要的。 英国在马耳他仍有一个军事基地,但英国部队将于一九七七年开始撤回。 英国在香港还有五个步兵营、一个炮兵团、一个装甲侦察中队和一艘护卫舰。英国将从今年开始逐步减少在那里的驻军。 另外,英国在塞浦路斯、直布罗陀和东南亚驻扎部队。英国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决心在这些地方维持象征性的军事存在。 在西德,有五万五千名英国士兵驻扎在来因河畔。西德是英国完整地保持其军事力量的少有的几个地方中的一个。 即使在这里也存在着财政问题。英国的装甲车出动进行演习的次数比以前少了。因为仅仅这些装甲车每年就要使英国向西德农场主补偿二百六十万英镑(约五百二十万美元)。 英国后备部队兵力的不足由于北爱尔兰的局势而进一步突出了。现在北爱尔兰局势是对英国政府的沉重压力。 英国政府为了控制在该地区的冲突进一步采取了行动。它最近向北爱尔兰派遣了增援部队。在北爱尔兰,英国现在有一万五千名常驻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设想英国军队怎么能找到为支持在南部非洲的武装干涉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
3. 伊朗国王巴列维结束对巴基斯坦的访问
【法新社拉瓦尔品第三月十二日电】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获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他赢得了伊朗国王礼萨·巴列维对他最近提出的对外政策倡议的几乎是无条件的支持,而且国王还重申伊朗准备保证巴基斯坦的领土完整。 然而,在伊朗国王昨天结束对巴基斯坦的五天正式访问时发表的公报中没有说伊朗要增加对巴基斯坦的援助。 巴基斯坦当局以十分满意的心情欢迎伊朗国王对巴基斯坦事业的完全的支持。巴基斯坦最近曾对印度和伊朗的和解以及新德里和德黑兰经济关系的明显发展感到不安。 一位巴基斯坦高级官员说,布托和国王讨论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现已陷入僵局的关于关系正常化问题的谈判、最近两国间的和解情况、布托关于在南亚建立无核和平区的建议以及反对核武器扩散的斗争。 这位官员说,布托向国王谈到印度暂时拒绝恢复关于重新建立印巴航线的谈判。 他说,巴基斯坦领导人还向国王“证明”,所谓伊斯兰堡和达卡和解是直接针对印度的担心“完全没有根据”。 关于这两个问题,看来伊朗国王已相信布托说的话,因为公报指出,“国王陛下表示欣赏巴基斯坦为履行西姆拉协定的条款而作的努力。”该协定是一九七二年七月由布托和甘地夫人签订的,要求两国逐步实现关系正常化。 公报还说,国王“欢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建立外交关系作为走向南亚和平和稳定的重要的一步,并希望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之间建立正常的睦邻关系”。 关于目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由于建立独立的巴克同尼斯坦的可能性问题而存在的紧张关系,国王没有走得这么远。观察家们说,这可能是因为他不愿损伤他的政府和喀布尔之间的特殊关系,由于阿富汗领导人很敏感,保持这种关系是困难的。 公报简单地谈到“总理重申了他愿意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同阿富汗进行对话的建议”。 【路透社伊斯兰堡三月十二日电】伊朗国王今天支持巴基斯坦提出的使南亚成为一个没有核武器的和平区的建议。 观察家们认为,这是声援巴基斯坦的一个重要姿态。关于使南亚成为和平区的建议是巴基斯坦在联合国提出的,主要矛头是针对这个地区唯一的核国家印度的。 观察家们说,这还有助于减少这里认为伊朗正在渐渐远离巴基斯坦和靠近印度的任何疑虑。
第 4 版
1. 日本《产经新闻》文章:《中国接近欧洲共同体,贸易量年年增加》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三月六日刊登了塚本一的文章,题为《中国接近欧洲共同体,贸易量年年增加》,摘要如下: 在中国被批准加入联合国以前,欧洲共同体各国和中国之间多次缔结短期贸易协定,维持着彼此之间的贸易。但是,中国和欧洲共同体之间的贸易额是逐年增加的。欧洲共同体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工业设备机械、运输机、工业品、化学制品占百分之九十。 另一方面,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食品占将近一半,但是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三年期间,工业品的比例在逐年增加,由百分之三十点六增加为百分之四十四点九。 从欧洲共同体来看,这一贸易额只占欧洲共同体整个贸易额的百分之零点八;而从中国来看,占中国的整个贸易额的比例是百分之十二点三(一九七三年)。欧洲共同体是仅次于日本(百分之二十二点八)和香港(百分之十三点一)之后的第三位,超过了美国(百分之八点六),等于苏联(百分之二点七)的四点五倍。欧洲共同体在中国的贸易中已经占居重要地位。可以了解到中国是重视欧洲共同体的。增产石油以克服外汇缺乏 中国的外汇不足是扩大同欧洲共同体的贸易的一大障碍。中国同苏联及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一样,除进口部分大宗设备使用了延期付款以外,不依靠长期借款,而采取尽量“不借款”的政策。为了增加进口,首先要增加出口。因此,中国注意到了任何国家都迫切地希望得到石油,着手增产石油。今后,中国将积极地向欧洲共同体国家推销石油。 湛江港是连接欧洲共同体和中国之间的一个港口,它距欧洲共同体最近。可以认为,最近这个港口建设的供五万吨油船使用的泊位,就是向欧洲共同体发动石油攻势的一个布局。也有利于欧洲共同体对付东欧 中国同欧洲共同体的会谈在顺利地进行,不可忽视其政治背景。苏联和东欧各国都没有承认欧洲共同体并且避免与其接触。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同欧洲共同体频繁地进行重要人物的互访,而且每有机会便发表讲话,表示坚决支持不同超级大国为伍、奉行独立路线的欧洲共同体。 为了牵制苏联,中国在一九七二年年底在外交部设立了西欧司,一九七三年在布鲁塞尔设立了新华社分社,在欧洲共同体总部派有两名常驻记者,并先于东欧各国承认了欧洲共同体,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此,经互会方面虽然行动迟缓,但也由于十六日提出建议而事实上表明了要承认欧洲共同体。经互会的态度,今后将对在同欧洲共同体的关系上领先一两步的中国,产生心理上的影响,促进它关于协定的谈判。 对于欧洲共同体来说,也是有利可图的:可以在一切国际舞台上增强发言权,例如,如果在同政治大国中国互相作出外交承认以后再签订贸易协定,那么就能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尚未正式承认的东欧各国。拥有八亿人口的中国,作为一个将来的潜在市场,是有很大魅力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是个难题 但是,在欧洲共同体和中国之间并不是没有问题了。在东西方贸易日趋发展的形势下,尽管有人说巴黎统筹委员会实际上正在变为有名无实的东西,但是它仍在活动。这是一个对今后整个东西方贸易产生影响的问题,因此最终怎样处理,值得注意。
2. 美记者怀特尼评中国同西德的关系/德新社报道
【本刊讯】《纽约时报》三月八日刊登记者怀特尼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一直在同西德政府中和反对党内的领导人拉关系,其办法是邀请他们访问、呼吁建设一个更强大的欧洲以及让他们到离中苏边界不远的地方去参观军事设施等。 西德是西欧力量最强的军事强国。中国人一直鼓励西德政治家加紧努力,争取使欧洲实现一个军事、经济和政治联盟,以便抗衡苏联在这个大陆上的力量。施密特总理去年十月访问了中国,他的研究和技术部长汉斯·马特霍费尔上周也到北京去了。他听到了「为德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的干涉、压迫和威胁的斗争而干杯」的祝酒词。 中国驻波恩大使馆密切注视着本地的政治状况。今年又是西德的选举年。因此,他们没有忽略西德基督教民主党人。基民党反对施密特的对苏缓和政策。施密特在十月份的选举中的对手科尔于一九七四年九月在中国进行了十一天访问。保守的巴伐利亚州领导人、反对西德的搞缓和的「东方政策」的主要人物施特劳斯,去年一月访问了中国,去年九月再次对中国进行了六天访问。 上个月,当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北京时,他并不是同代总理华国锋举行会谈的第一名外国人。这位代总理首先与之会谈的外国人是西德基督教民主党人马克斯和德雷格尔。 他们在二月十日至二月二十四日访问中国期间,参观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附近的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设施。 马克斯是他的党在议会中的对外政策发言人。他说:「中国人强调,他们愿意同欧洲加强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合作。」 【德新社波恩三月七日电】题《马特霍费尔说:同中国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前景》 联邦研究部部长乌特霍费尔对加深德—中在科技方面的合作给予积极评价。他在对中国东北进行了三天的访问返回北京后对德新社记者说:「我确信,联邦总理施密特在他去年访华时表示的加深这种接触的希望经过双方细心的准备工作是可以实现的。这样一种合作将符合相互的利益。」 马特霍费尔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越来越感到要解决许多在联邦共和国出现的那种许多问题的紧迫性。这包括环境保护、对癌症研究、认真利用和重新利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