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3-04
第 1 版
1. 美报评勃列日涅夫报告的社论:《苏式现实政治》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二月二十九日发表一篇社论,题目是《苏式现实政治》,摘要如下: 勃列日涅夫先生在他的党代会上所作的“苏联国情”报告,证实西方现在对苏联政策方针感到更加忧虑的情绪是有根据的。现在管理俄国的少数几个老人看来准备要看到他们的国家进入到一个帝国主义的新阶段。勃列日涅夫吹嘘说,苏联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强大而深刻”。他说这样的话是赞扬苏联战略力量和海军力量——还有政治胃口——增加的局面,近年来,这种局面使苏联的势力扩展到象安哥拉这样遥远的一些地方。在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后的一段时期,克里姆林宫主要关心的是维护它在苏联集团的权威。现在它希望抹掉它在对外政策利益方面的任何地理界线。在这方面,它也不承认其他种类的界线。正如勃列日涅夫先生在概括他的苏式现实政治时所说的:“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事情就是有道德的。” 如果苏联公民想从这次党代会中看到一些改善生活的迹象的话,他们肯定会感到失望的。无论是在影响生活水平的新的资源方面,还是在也许可以消灭分散资源的弊病的经济和管理上的改革方面,勃列日涅夫先生除了重弹老调外,拿不出任何新东西。他的眼睛盯着美国目前的困难,说资本主义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社会”。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表面上前途无量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却使生活在这个制度中的千百万人过不上好日子。 在勃列日涅夫先生看来,苏联力量的扩张与缓和并没有什么不协调的地方。但是美国人不应匆忙得出结论,说缓和问题已被否决了。必须既要看到言词,也要看到事实,并且要看到所有的事实,而不只是挑选出的一部分事实。莫斯科在安哥拉得了一分,但是,它前不久在日本遭到的一次打击却要严重得多,它在日本下了一年的功夫,但是未能阻止日本向北京靠拢一大步,这一点人们却几乎没有注意到。葡萄牙本来是苏联的一个有机可乘的目标,现在看来苏联无能为力了。在中东,苏联虽有能力制造事端,但是却不是一种支配力量,何况中东问题的解决对它也有一定的好处。苏美达成一项战略武器协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即使达不成这样一项协议,美国也不会不采取适当地维护它自己的利益的手段。 总之,正在一面考虑美国的不肯定的局势,一面炫耀自己的新的实力的俄国人,看来正在走向奉行一种令人讨厌的、武断的政策,但是如果美国有清醒的领导,未尝不能顶住这种政策,并且在合理的限度内遏制这种政策。
2. 美新处报道:尼克松将向美国务院提出访华报告
【美新处华盛顿三月二日电】白宫(内森)三月二日新闻发布会尼克松报告访华情况在回答记者反复提出的问题时,内森承认这位前总统已表示他将向国务院提出一份(关于访华的)书面报告。“是在昨天深夜或今天早晨打给白宫的电话中”作这样的表示的,但是这位发言人不肯透露这位打电话的人的姓名或这位传信人的姓名,而是说,不是尼克松打的电话,传信的人“仅仅是白宫的一名官员”,而不是“话务员”。 内森称最近这次圣克利门蒂和华盛顿之间的联系“仅仅是工作人员之间的事”,“是个小事”。 【美新处华盛顿三月二日电】国务院(芬塞思)三月二日新闻发布会 芬塞思说,前总统尼克松告诉白宫,“他愿意”就他最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行“提交一份书面报告”,而不愿意亲自作汇报。这位发言人说,书面报告“将交给国务院”。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诺顿三月二日报道: 白宫今天透露,前总统尼克松已表示愿意就他访华八天的主要内容向国务院提出书面报告。 白宫新闻秘书内森在透露这位前总统的计划时小心谨慎,这着重表明福特总统对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在政治上产生的复杂情况感到不快。 内森说:“如果国务院里的人认为报告中有什么事情是我们通过日常的外交接触还不知道而需要提请总统注意的,那么我肯定我们会这样做。” 内森强调指出,自从尼克松星期日访华回来后,总统和他的高级助手以及国务卿基辛格都没有和他谈过话。总统的这位发言人用下结论的神气说,是尼克松主动表示要提出书面报告的。
3. 英《约克郡邮报》文章《俄国人冷待小小的挪威》
【本刊讯】英国《约克郡邮报》二月二十三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俄国人冷待小小的挪威》,摘要如下: 俄国人正在进行一次新的努力来夺取对北极的斯皮茨伯根半岛的军政控制权,这个半岛现在是在挪威的主权之下。 挪威政府已经几次拒绝考虑放弃它对斯皮茨伯根半岛的主权。但是来自莫斯科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挪威没有任何手段进行任何有效的实际抵抗。 根据一九二○年巴黎条约的条款,位于欧洲最北部海岸和北极之间的中点的这个地区的主权由一些强国交给了挪威,因为这些强国自己未能商定它们当中的哪一个强国应该占有这个地区。 但是莫斯科现在正在通过使斯皮茨伯根半岛殖民化来逐步吞并它。 巴黎条约规定,这些强国有权通过它们的任何一个私营企业开发斯皮茨伯根的任何自然资源。除俄国人以外,无人愿意开发。 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他们就从荷兰所有者手里购买了煤矿。现在,那里有二千多名俄国煤矿工人。 俄国人已经在巴伦支堡修建了一个机场和行使行政管理权,就好象挪威的主权不存在似的。当挪威首相布拉特利去年八月想访问这个地区的时候,俄国人不让首相的直升飞机着陆。 但是愤怒的布拉特利不理会俄国从这个机场发出的无线电报而干脆着陆了。他受到在场的一小撮苏联官员的冷淡的接待,就好象他在俄国着陆,而不是挪威的土地上着陆似的。 俄国人在那里保持着六架直升飞机,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从空中巡视整个半岛。 俄国人利用摩尔曼斯克和斯皮茨伯根之间的巴伦支海来进行火箭演习。实际上,他们控制了整个巴伦支海,虽然按照公认的国际法准则,这个海域的一半应该由挪威控制。
4. 时事社报道:《外务省提醒苏联注意难以理解勃列日涅夫报告》
【时事社东京三月一日电】题:外务省提醒苏联注意,难以理解勃列日涅夫报告 外务省欧亚局长桔正忠一日把苏联驻日临时代办请到外务省,就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二月二十四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的对日关系部分说:“这如果是批评我国关于缔结日苏和平条约问题的态度,就难以理解。”提醒苏联政府注意,同时重新强调了日本政府对条约谈判的态度没有改变。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三月二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外务省就勃列日涅夫演说,提醒苏联注意》,摘要如下: 外务省欧亚局局长桔正忠一日下午在外务省召见了苏联驻日本大使馆临时代办采霍尼亚,就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五大所作的演说中说“在日本有一部分人时而对苏联提出没有根据的非法的要求”,指出“演说如果是批评日本政府对包括归还北方领土问题在内的日苏和约谈判的态度,那是违背事实和难以理解的”,从而提醒苏方注意。对此,该临时代办对日方指出的几点没有加以特别的否定,答应把日方提醒注意的内容向苏联政府转达。 外务省所以重视勃列日涅夫演说,并采取了这样的外交措施,据认为,是因为勃列日涅夫的演说,是在党的大会这一场合面向国内讲的,它表明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想法,而且是无视日本以往主张的一揽子归还北方四岛的要求,从而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再次向苏方转达日本的方针,明确日本政府的立场。 欧亚局局长桔正忠在这次会谈中对该临时代办说,“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演说的内容虽不明确,但是,如果是批判日本政府对和约谈判的态度,那是难以理解的”,并强调了下述两点:一、国后、择捉、齿舞、色丹的北方四岛,无论在法律上或历史上都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二、只有实现一揽子归还北方四岛才能缔结日苏和约是日本政府的方针,这一点苏方应该是清楚的。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二月二十八日刊登一条消息,摘要如下: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二十五大所做的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在暗示北方领土问题的情况下,指责日本的态度说,“(要求归还北方领土)是没有根据的非法要求”。 据日本政府人士二十七日透露,对此,日本政府同一天决定了如下方针,即:下星期初将通过苏联驻日本大使馆,提醒苏联政府注意。
第 2 版
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文章:《勃列日涅夫大声疾呼----------给委员们打气的讲话》
【本刊讯】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三月八日的一期(提前出版)刊登一篇分析文章,题为《勃列日涅夫大声疾呼——给委员们打气的讲话》,摘要如下: 在俄国共产党人正在举行他们的第二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地方,在宣布伟大成就的庄严仪式和表面上充满信心的热闹场面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有一种独特的气氛。踏步不前。几乎不加掩饰的、有时甚至是突出表明的东西,是对于同美国和其他外国打交道持有一种半守势的、几乎是抱怨的态度,在国内则有一种明白无误的踏步不前的气氛。 共产党最有势力的领导人们觉得,他们自从上一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当中确实是大有成绩的。但是在最近几个月里,世界其余地方的所作所为一点也不符合克里姆林宫的心意。在国内,“勃列日涅夫之后的时代”已经在占据党员们的心思,尽管苏联领导人的名单仍然同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 党魁勃列日涅夫在二月二十四日抱怨“美国的那些既不热心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也不热心缓和国际局势的有影响的势力”,这番话实际上就是突出表明,这里的官员们日益认识到,美国对于缓和的现状感到幻灭的情绪,正在逐渐代替一九七四年莫斯科最高级会谈所引起的过分乐观的心情。 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向代表大会清楚表明,克里姆林宫认为缓和是一个可以有竞争存在的舞台。苏联明确地希望继续同美国搞缓和,并且同样明确地坚持说,缓和的条件对双方都是公平的。 这一切并不是说,每件事情的结果都恰好象苏联领导满怀信心地期望的那个样子。虽然勃列日涅夫的种种内外政策几乎都没有遭到完全彻底的失败,可是几乎没有哪一件事情收到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成效。 去年夏季三十五国签署的赫尔辛基“欧洲安全和合作”协议,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赫尔辛基协议并没有使克里姆林宫关于欧洲政治前途的观点变得更强有力,相反,却给西方的批评家提供了子弹来攻击苏联的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的做法。这使得莫斯科的领导人们感到沮丧。 在其他方面,勃列日涅夫坦率地承认在意识形态方面同欧洲一些共产党有分歧。他批评了苏联的消费品制造业,并告诫共产党地方官员要“更多地倾听人民的呼声”。这些话突出表明了两点:这位苏联领导人对自己的政治地位有信心;他又一次决心对经济管理实行改革。肯定是党魁。这次党代表大会相当可观地展示了勃列日涅夫目前的身体健康和政治健康。在一九七六年二月的时候,公开的形象就是如此。可是从私下来说,而且再往前看一点,情况就是另一个样子了。保险统计员的统计表几乎肯定表明,勃列日涅夫以及统治了这次代表大会的另一些人将不会再在下一次的代表大会上出现了。 随着党代表大会的欢欣的消逝,在苏联的事务中到处弥漫着的情绪就正是这种感到时间在无可回避地前进的心情。尽管勃列日涅夫现在还有权,还掌握着政策,但是他几乎根本不可能做到指定他的继承人或者保证“勃列日涅夫纲领”将执行下去。这两点是苏联任何一个领袖都没有做到的。 领导的更迭一旦来临,将可能是带根本性的。下一批真正在克里姆林宫当权的人将是新的一代。这些人在一九一七年革命的时候还没有出世,同农业集体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些苏联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也没有多大联系。 在这种更迭即将脱颖而出的时候踏步不前,正是为了发生这种更迭的时候不致走乱步子而采取的一种办法。
2. 美联社报道:柯西金作报告时勃列日涅夫不在场
【美联社莫斯科三月二日电】(记者:克里姆斯基)苏联一发言人今天证实,昨天(一日),当柯西金在二十五次党代会上作经济报告时,勃列日涅夫不在场。 西方人士立即猜测发生了分歧。但是,每天向新闻界介绍代表大会简要情况的《共产党人》杂志主编阿法纳西耶夫却向前来询问的记者说:“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对你们的报刊来说也许是重要的。” 阿法纳西耶夫一日说过,勃列日涅夫在柯西金作关于国内经济的报告时在场,虽然人们没有看到他。 但星期二当有人问他时,他说勃列日涅夫没有在克里姆林宫大会堂听这个报告,因为他正在同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贝林格进行会谈。 记者们指出,贝林格在克里姆林宫会晤勃列日涅夫是在星期一上午,而柯西金却是在当日下午作的报告。这时,阿法纳西耶夫说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这位新闻界发言人(他对任何关于分歧的说法都表现无所谓)说,勃列日涅夫看过柯西金那篇在事先已取得党中央同意的报告。 西方人士推测,在这两位苏联领导人之间存在着分歧。他们注意到,勃列日涅夫表扬党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而把经济方面的缺点归罪于政府各部部长和计划人员。 他们还说,他们发现,柯西金星期一的报告用了一种辩护性的语调。例如,在谈到柯西金的部长会议中的计划人员没有尽到他们的责任时,他把这一点归咎于任务太重。
3. 美农业部说苏冬季谷物遭到比往常更严重的损害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二十七日电】美国农业部今天说,苏联冬季谷物遭到了比往常更为严重的损害。 这项估计是在下述报道得到证实后作出的,即俄国人就退出美国粮食市场三个月后,要重新进入该市场购买一九七五年的近四百万公吨小麦和玉米中的大部分(这是福特政府希望它购买的)的问题一直在同美国官员和粮商进行谈判。 美国农业部今天发表的声明说,本月上半月的寒冷而干旱的气候使俄国人对本季获得比往常多的粮食收成所抱有的希望破灭了。
4. 合众社评美副国务卿英格索尔和西斯科辞职并说基辛格由于同国会关系不好他的前途捉模不定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月二十九日电】对基辛格可能辞职的猜测,比对在政府中比他任职时间(七年多)长一倍的大部分官员的猜测更多,而基辛格国务卿还是没有辞职。 然而,现在他已失去了或者将要失去他的两位高级助手,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第二号和第三号人物都辞职的时候,第一号人物的前途究竟怎样? 基辛格的高级助手、副国务卿罗·英格索尔,据报道他打算不久就辞职以重返企业界。国务院的第三号人物、副国务卿约·西斯科已辞职,将担任美利坚大学校长。 西斯科在过去几年中曾几次想返回学术界,但是基辛格把他挽留下来。这一次西斯科提出的辞职被接受了。作为国务卿的左右手和以国务卿为靠山的人,他的命运是和基辛格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基辛格由于同国会的关系不好,因此他的前途捉摸不定。 这位国务卿自己在最近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一项至今仍然保密的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报告,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因此他曾考虑过辞职。但是他断定,如果他辞职的话,将会使“不负责任的”批评者认为,他们拥有决定由谁来施政的权力。 现在,基辛格被攻击者刺痛了,而且又不能采取新的大胆行动,因此人们认为,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议一旦签定或者被放弃,基辛格可能继第二号和第三号人物之后提出辞职。
5. 美联邦调查局正对莱尔德进行安全检查
【合众国际社威斯康星州麦迪逊三月二日电】麦迪逊的《首府时报》今天报道说,联邦调查局正在对前国防部长莱尔德进行安全检查,显然是为福特总统任命他为国务卿作准备。 《首府时报》说,福特认为,现在国务卿基辛格是他在击败里根,“争取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竞选中的一个政治累赘”。 执行编辑埃·马拉尼斯写道,正在对莱尔德进行安全检查。莱尔德是福特在华盛顿和在威斯康星州的老朋友,并且是他任国会众议员时的同僚。 这篇报道引用一些人士的话说,福特急于“尽快换掉基辛格,补上莱尔德”。 五十三岁的莱尔德,现在是《读者文摘》月刊国内和国际事务的高级顾问,并被提名担任菲利曾斯石油公司的经理。
6. 英报文章:《外国同志是怎样打乱克里姆林宫的交响乐的》
【本刊讯】英国《卫报》三月一日刊登一篇发自莫斯科的文章,题为《外国同志是怎样打乱克里姆林宫的交响乐的?》,摘要如下: 在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主义的“秘密”谴责震惊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整整二十年之后,这种党的信徒五年一次经过小心排练的聚会仪式,又一次被深深地扰乱了。这一次受到攻击的是占统治地位的苏联党的领导集团,这个攻击不是来自苏联党的队伍本身,而是来自应邀的客人——一些兄弟共产党的领导人。 他们的行动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为了克服苏联的限制,意大利人、法国人、南斯拉夫人、罗马尼亚人,甚至英国共产党都作了相当大的努力,让采访这次党代会的西方记者知道他们到底讲了些什么。 除了电视全文广播了勃列日涅夫的报告以外,苏联听众只能知道每天经过细心排练和配合的许多小时讲话的简短摘要,这种做法旨在强调勃列日涅夫在主要报告中提到的要点。 只有《真理报》刊登了这些讲话的全文,虽然如此,意大利人愤怒地发现《真理报》对他们的讲话作了些修改,歪曲了他们同莫斯科的整个分歧。南斯拉夫人比较狡猾,他们把自己译的多兰茨讲话的俄文译文交给苏联人,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会出现“误解”。 苏联发言人在意大利人讲话之后,然后在法国人讲话之后,再次故意强调这种“团结和欢乐的场面以及我们自己的发言者和外宾们所创造的令人鼓舞的气氛”。 但是几位目睹者说,一直动也不动地注意静听的代表们在听到贝林格和法国代表普利索尼埃宣称独立时,就开始交头接耳议论开了。四千九百九十八名苏联代表应该在每一篇讲话的开始和结束时予以鼓掌,对于勃列日涅夫或卡斯特罗讲话中有关正统观念的主要段落也报以鼓掌,但是对于其他人的讲话是否也这样做还不知道,不过没有听到鼓掌。
第 3 版
1. 英·甘地称印度“正进入强盛繁荣的时代”
【印新处新德里二月二十五日电】英·甘地总理在结束对马哈拉施特拉邦三天的视察返回新德里前,二月二十四日在那格浦尔的一次大规模的公共集会上说,“不合作运动”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正进入一个使国家强盛繁荣的遵守纪律的时代。 她说,尽管政府一再作出尝试来改善人民社会的经济境况,但是某些利益集团却还是搞“不合作运动”,其借口是圣雄甘地也是采取这种做法来实现某些要求的,他们不过是照他的办就是了。 她说,“在我国,我们可以自由选举,政府了解人民的问题,部长们一直同人民保持联系,因此就没有理由搞不合作运动。” 关于政治体制,她说:“我们将有政党存在,将举行选举,并按照规则和法典办事。” 总理还说,有一些外国在印度处于危急的时候拒绝给予援助。但是印度人民显示了团结、力量和决心,在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的情况下成功地克服了困难。 总现在那格浦尔的集会上还说,无疑反对党有权在一个民主国家里提出要求,但是它无权使在议会或邦议会中占多数的政府停止行使职能。居于少数的政党在使民主国家发挥作用方面的责任决不亚于居于多数的政党。 甘地夫人说,反对党是可以用言论和文字来批评政府的,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一个民主国家里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一点决不能忘记。 政府迄今所采取的任何步骤都是符合宪法精神的。 甘地夫人说,也许需要对宪法作些修改。近来全国的知识分子都在议论这个问题。政府特别切望听到普通人民的看法。 甘地夫人对听众说,实现合人心愿的社会变革有很多办法。认为暴力是改变社会的唯一方法的日子早已过去了。 【路透社新德里二月二十四日电】总理英·甘地今天指出,眼下还不会结束印度的紧急状态或释放政治犯。 正在印度西部奥兰加巴德视察的甘地夫人在一次集会上说,如果反对派遵守纪律、停止消极的抵抗运动,政府就考虑取消紧急状态。 她说,根据她得到的情报,各反对党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改变立场。 她说:“如果反对党在这些问题上表明了态度,我们就能考虑取消紧急状态。但是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如果他们一有机会,又会再开始鼓动骚乱的。” 这里的政治观察家们认为,甘地夫人的话的意思是将继续实行紧急状态和拘留人。 甘地夫人说,她知道人们要问,既然已有了纪律,对穷人的帮助也在进行,为什么还没有取消紧急状态。 她说,之所以要宣布紧急状态,是因为反对党搞的罢工和暴力活动以及推翻民主选出的政府的图谋使国家的团结和纪律受到了威胁。
2. 印度政府颁布新的计划生育法
【路透社新德里二月二十四日电】印度政府今天颁布了新的计划生育法,这项法律规定,对有超过两个孩子的夫妇不给提供公共贷款、工作、住房和其它福利。 在这个限制印度人口膨胀的新的运动中,超过两个孩子的夫妇将得不到市里的贷款、免费医疗、教育津贴、公共住房和政府部门的工作 。 印度人口有六亿,每年增加约一千三百万。 在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邦政府领导人上周说,他们正在制定一些新的法律,这些法律可能规定,已超过两个孩子而又拒绝绝育的父母要被关押二年。 在德里政府的这个一揽子计划中,奖励方面的规定有:对那些只生一个孩子的公职人员将在住房方面予以升级,在一年中绝育最多的乡村将优先考虑给予饮水、灌溉便利以及更多的学校福利和保健福利。 对那些一年里给人做了五十次以上绝育手术的医生、护士和准医务人员颁发奖状和额外增加薪水。
3. 香港《大公报》刊载美联社消息:《印度「扫除贫穷」妙法》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二月二十八日以《印度“扫除贫穷”妙法》为题登载美联社二月二十七日发自新德里的一条消息,摘转如下: 在印度政府所称的“世界最革命化的土地安置计划”中,洗衣工人拉珍特拉便是那寥寥可数的受益者之一,但他一点儿也不感到快乐。 拉珍特拉在市镇中心“霸王地”上搭盖的残陋茅舍以及数以千间类似的木屋,最近已被铲除,他在郊区十二个安置村中的一个,获分配了一小块地皮。 政府说,拉珍特拉以及约二十五万名其他走投无路的洗衣工人、园丁、仆人和贫苦大众,现在能够在远远好得多的环境下开始新的生活,而且工作机会也增加了。 政府同时又说,拥有五百万人口的印度首都,已在中等阶级住宅区内清除了贫穷肮脏的环境,现在大可展开“伟大的计划”,使新德里成为一个样板的现代化城市。但拉珍特拉的看法与政府并不一样。 他看到的一切是,一间使用从旧茅舍拆下来的烂板搭成的新房子,现在远离他工作的中等阶级住宅区九点三英里,每次骑自行车要花二小时。四十年来,他一直在中等阶级住宅区工作,挨家逐户为人洗衣裳,辛辛苦苦才赚到生计。 拉珍特拉的新村称为“卡里安布里安置计划”,位于雅穆纳河旁边的低洼平地。每当干旱季节,沙尘滚滚;遇上雨天,即成泽国;此外不论干湿季候,蚊蝇都很猖獗。 “我们大家现在都失业了,这里没有工作做。”拉珍特拉通过翻译,代表在新村内一排木屋的十多位无事可做的人向记者申诉。 这位洗衣工人继续说:“政府说过,这里会有工厂,我们全部会有工作做。但是,兴建工厂得花几年时间,这期间,我们通通要饿死了。 “一九七一年选举时,政府夸下保证,要扫除贫穷。它们不能扫除贫穷,便将穷人赶绝。” 拉珍特拉和他的邻居说,他们已向当地检查员投诉卡里安布里的一系列问题,由卫生条件恶劣和公共汽车客多车小,以至政府配粮店的米麦供应不正常,这个至少有一万人的新村,只有几个市场。 在卡里安布里巡视过后,发现每五十个家庭有八个沟形厕所。那里的人说,他们从未见过一个社会工作人员。 拉珍特拉又说,他的生活环境并不好过以前,他说,他并不以为是“一个地主”。
4. 印联合新闻社总经理因反对通讯社合并被解职
【美联社新德里二月二十日电】即将离职的一家印度通讯社的总经理今天指控说,他失去工作是由于他反对将印度的私人通讯社合并,从而受到了政府的压力。 G·G·米尔线达尼说:“我不得不为我的反对意见付出代价。”在过去八年中,米尔线达尼一直负责这家通讯社的工作。
5. 孟买一高级法院反对印政府的新闻检查法令
【美联社新德里二月二十二日电】孟买一个高级法院对政府说,决不能利用新闻检查使印度报纸成为“给公众洗脑的工具”。 由两人组成的法庭说:“新闻检查官的作用不是使所有的报纸和期刊顺着一个方向扬帆、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或是唱一个调子。” 法官没有对政府实行新闻检查的权利提出异议,但是他们十分抱怨检查官的所作所为。 预计这种裁决对今后的新闻检查会有影响。新闻检查是英·甘地总理实行到现在已有八个月的紧急状态统治的基础之一。 一些刊物接连向法院起诉,说新闻检查官超越了权限,严格限制对政府的批评,即使这种批评并不影响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国家的安全和防御。 孟买法庭说:“根据新闻检查法令(它是在紧急状态开始时发布的),检查官的职责是作民主的卫护士而不是民主的掘墓人。”这个法庭规定,检查官不应只是由于有些文章批评了政府而禁止其发表。 法庭接着说:“对多数人的意见和观点表示异议、对执政党采取的措施提出批评和表示反对能造成健康的气氛,新闻检查官不应用强制的一致使这种气氛变得死气沉沉。” 法院接着裁决说,新闻检查官去年七月禁止甘地夫人的反对者马萨尼所办的一家月刊上发表九篇文章是错误的。法院表示支持新闻检查官禁止发表其他两篇文章的决定。 政府在辩护时对法院说,不能对新闻检查官的决定提出法律起诉,因为印度宪法中保证言论和表达意见自由的条款在紧急状态开始实行时就暂停生效了。 新闻部没有立即对此裁决作出反应,现在还不知道政府是否将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德新社新德里二月二十二日电】印度司法部长戈卡莱最近证实,近期内将对印度宪法提出的一项修正案的主要目标是对司法作出改革。 国大党领袖德夫·坎特·巴鲁阿已经要求不要再让司法作为完全独立的“第三力量”,而要使司法置于行政权力之下。
6. 印度《爱国者报》报道:《将拒绝附有条件的美援》
【本刊讯】印度《爱国者报》二月二十二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的一篇文章,题为《力争自力更生》、《将拒绝附有条件的美援》,摘要如下: 印度在即将到来的财政年度里将加强争取自力更生和把净外援数字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努力。 在目前年度的预算里,在总共估计为九十二亿八千四百七十万卢比的外援中,象征性的美援只预计为一亿零六百二十万卢比。 曾有一度,看来美国可能在其一九七六年六月份结束的财政年度期间恢复对印度的援助。但是,美国政府领导人最近发表的政策声明表明,他们决不向不支持美国政策的任何一个国家提供经援。 大概是考虑到这一点,英·甘地总理才在 些时候以前对一位西欧记者说,“印美关系取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考虑以及其在各地区扶植他们能接受的领导人的努力。” 据合众国际社的一则消息说,就在最近,在二月八日,美国总统福特说:“我们仅承认印度政府。我们既不支持也不维护它的意识形态。”他接着说:“这纯粹是注重实际的外交承认,丝毫不意味着我们支持印度国内出现的情况。” 因此美国对经援的态度是看别国对美国政策的支持与否。换句话说,“援助完全是有条件的。”印度宁肯不要援助也不要附有这种条件的援助。 印度经济决策人在拟定印度的发展政策时得记住这一点。因此,他们已经强调必需自力更生,不依赖外援。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把净外援数字减少到计划之前的一半——在一九七二至七三年度在大体上实现了。但是,在一九七四——七五年度又上升到八十八亿八千三百二十万卢比。
第 4 版
1. 《纽约时报》评中美关系文章:《中国表明它更喜欢上届总统》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二月二十九日刊登鲁奇发自北京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表明,它更喜欢上届总统》,摘要如下: 理查德·尼克松受到了同他对中美关系所作的贡献(这是官方的提法)相称的欢迎。 这种热情欢迎背后是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以及他想发出一个信号的愿望。这个信号说,中国对世界事务的方针没有变,美国最好还是回到四年前由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国务卿制定的路线上来,当时华盛顿曾认为它的利益在于同北京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同莫斯科搞不可靠的缓和。 无论中国政府最近的变化的意思是什么,北京对莫斯科的政策不会改变。北京的文章和讲话指出,欧洲仍然是苏联对外政策的焦点。 因此,中国仍然希望欧洲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联合起来。虽然中国和美国之间有共同利害的方面在扩大,但是社会制度不一样,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仍然存在。这一点已写进四年前签订的上海公报中,但是中国人强调共同的意志,也就是已经明确表示的要抵制在亚洲和太平洋称霸的任何企图这一点。美国现在似乎已不再感到苏联扩张造成的危险。在中国人看来,华盛顿现在力求同莫斯科搞缓和的幻想是错误的。只要苏联着着进逼而美国不予抵抗,中国的选择看来是有限的。中国很可能是通过邀请尼克松而发出表明有危险的信号,希望人们注意。
2. 《纽约时报》刊登读者来信:《北京可能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二月二十九日刊登一封题为《北京可能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的读者来信,摘要如下: 不管我们许多人对前总统尼克松再次出现于政治舞台一事感到多么遗憾,可是决不能把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看成无足轻重的事,看成是最近的历史事件的一次毫无意义的。 应当认为中国人有重要的话要说,而他们愿意利用这次大大出人意料的邀请来引起世界的注意,保证使那些态度严肃的观察家认真听他们发出的信号。 四年以前,由基辛格和尼克松主动同中国建立了联系,据中国人看来,其所以建立这种联系,是为了使美中两国开始就限制威胁到双方利益的苏联侵略和扩张倾向进行有限的然而是有意义的合作。中国领导人认为,只要美国继续奉行一项抵制苏联侵略行动的经过认真考虑的政策,同美国修好就是可取的。 麻烦在于中国看来越来越相信美国正在把它同中国的新关系作为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以促进美国单方面的利益,这种利益同中国在安全方面的需要是很难协调的。美国看来是在安抚苏联,而不是施加压力遏制它的强大的对手。 北京特别难于接受的是美国在赫尔辛基欧洲安全会议上的表现,这次会议不仅把东欧各国永远划为苏联帝国的附庸,而且还鼓励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离心倾向,加强了西欧各国奉行同苏联妥协的危险倾向。 中国是不是想要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情愿或者不能够以更大的决心抵抗苏联的扩张,“正常化”和“重新修好”就不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北京可能就要认为更明智的作法是寻找另一种更有希望的政策。 F·刘易斯·雷维
3. 印度实验用“非焦”煤炼钢
【萨马查尔通讯社丹巴德二月十六日电】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们为一种新的炼钢技术奠定了基础,第一次在实验室里用“非焦”煤而不是用传统的“焦”煤生产了一块扁钢坯。 这块扁钢坯只有几公斤重,但是它象征着能够潜在地改变这个国家的工业面貌的新技术。 全世界都是把铁矿石与众所周知的从焦煤中所获得的“硬焦”混合起来放在高炉里炼出铁来。 印度有大约八百三十亿吨煤,但是其中只有百分之二是炼焦煤。 据这里的燃料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说,换句话说,到公元二○○○年时,印度的全部冶金焦煤将用尽,炼钢将停止。 但是据说,燃料研究所的这项新技术能够使炼钢放出新的生命光彩,因为它实际上能够利用印度可得到的各种非焦煤。
4. 合众社报道苏联科学家制造出一种金属氢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二月六日电】苏联科学家们以一种炼金术成功地把普通的气体氢变成金属形式。 据科学刊物上的文章说,迄今为止,他们只能在巨大的压力下产生少量的金属。而压力一旦清除,这种金属就变回成气体。 但是高压物理学研究所所长维列夏金教授说,他抱着希望,把这种金属与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能够使这种金属稳定下来。 他预言,其结果可能是科学家们梦想的一种理想的超导体——一种对电没有什么阻力或实际上没有阻力的材料——可能引起工业革命。 苏联之所以强调超导体的研究,是因为它需要把遥远的西伯利亚和中亚细亚的电厂的电能越过很长很长的距离输送到人口稠密的地区。 目前,很大一部分能量在输送过程中失去了。此外,现有的材料所能承担的电荷也有限制。 维列夏金在一次谈话中说:“现在要确切地说出我们的研究将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还为时太早。但是我们把氢变成了一种金属状态——不是一次、而是数百次——这件事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为了使研究进一步搞下去,该研究所计划建造世界上最大的专门用于科学研究的水压机。 维列夏金说,这台压力机单气缸的五万吨的力将集中在一个大拇指甲大小的面积上,产生从理论上说能够超过十兆巴的压力,即超过正常大气压的一千万倍。 他说,该研究所用一台一万吨的压力机在三兆巴的压力下生成了金属氢。 这台新压力机竖立在它自己的十层楼的建筑物里,建筑物的一半是在地下。 承受压力的“铁砧”的力量使产生大得足以能重新排列原子的压力受到限制。 俄国人所使用的材料——在压力之下由普通石墨形成的人造金刚石——是该研究所发明的,而且现在在工业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油井的钻头上。 该研究所说,这种人造金刚石象天然金刚石一样硬,但是不那么易碎,而且便宜得多。 维列夏金说,压力试验所用的原理是一种俄国的“玛特柳什卡娃娃的原理(一种娃娃套娃娃的玩具——本刊注),或中国的盒子里套盒子的原理。第一个容器是由人造金刚石制成,第二个容器是由金刚石合金制成,第三个容器是由碳合金制成,第四个是由强力钢制成,最后一个是由普通钢制成。 维列夏金说,这样就使研究人员能把压力加大到比地心压力还大,而且保持住它。这个方法不仅因它的工业副产品是宝贵的,而且对地球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也是宝贵的。 有人要求他预言能指望从新的水压机取得什么成果,他提到了硬度钢和“或许还有超过我们的想象力的材料”。 他例举了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说,所有的物质在足够的压力下都能变成金属。他说,该研究所甚至已经把普通的冰变成了一种能的金属导体。
5. 美国生产一种新型钢
【美联社夏洛茨维尔二月二十一日电】弗吉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说,他们已经生产了一种新型的钢,比现有的任何其他金属或合金都要硬。 材料科学系主任威尔斯多尔夫说,这种新钢是他在该大学十二年中“在冶金方面最有意义和激动人心的发展”。 这种新钢是用这样一种方法冶炼的:把含铁的气体分子放在一个经加热的表面上分解,把微细的、但是强度极其大的钢丝粘合在一起。这种方法不同于通常制成大多数金属所用的熔化和浇铸的操作法。 构造钢丝的这个方法是法国慕尼黑的施拉迪茨创造发明的。 威尔斯多尔夫说,对钢丝的研究是于去年初在这里开始的,钢丝有一根头发的十分之一粗。 工作之所以进展迅速,是因为施拉迪茨与大学科学家们具有大约三十年的研究经验和他发展钢的独特的方法。威尔斯多尔夫说:“试验表明,这种钢丝每平方英寸有至少八十七万四千磅的强度,这比任何现有的商业用钢,或者事实上比其他金属的强度大两、三倍。”
6. 史密斯评尼克松访华
【合众国际社广州三月一日电】(记者:史密斯)中国共产党人从四十年前完成著名长征以来,从未忘记同他们交过朋友的外国人。 在诺尔曼·白求恩的家乡,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他是谁。但是在中国却受到崇敬。几乎每一所中国学校的学童都知道他是三十年代末期在中国牺牲的一位加拿大医生。 已故的埃德加·斯诺是中国共产党人结交的第一个美国朋友,他是第一个记载他们的革命斗争的外国记者。他们从来没有忘记他。今天,他的一部分骨灰就葬在北京大学校园里。 理查德·尼克松是中国最新的美国“朋友”。 在他下台后的日子里,毛还是决心要给这位前总统荣誉,邀请他在他一九七二年作为总统访华四周年的时候再次访问中国。 据悉,中国人对福特总统上台以来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某些方面感到不快。 他们尤其对美苏缓和感到不安。但他们还表示,他们认为福特没有尽最大努力,象他所应该做得到的那样,推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他们邀请尼克松虽然也许是要强调他们对福特政策的不满,但是,他们大概也不是有意以此来大大地侮辱一下总统。 毛在会见尼克松的时候向福特表示问候。 虽然华国锋代总理在欢迎宴会的讲话中没有提到福特,但是他在告别宴会上为这位美国总统和中美友谊祝酒。 所有这一切归纳起来说明了中国人在努力表示,他们无意以尼克松此行来污辱福特。他们的意图是: ——对尼克松这位新的“中国朋友”表示敬意。他们赞扬他一九七二年访问中国,签订了上海公报的“果敢行动”。 这个公报规定了中美正式建交以前两国关系的指导方针。 ——重申:在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中国政府要继续发展中美关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