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2-23
第 1 版
1. 外电报道: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抵北京
【美联社北京二月二十一日电】(记者:佩特)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今晚又到了共产党中国。晚上十点十六分,尼克松夫妇所乘中国航空公司的美制喷气机在北京着陆。 在机场迎接这位前总统的有据一位政府发言人说是“普通公民”的三百人,以及在一九七二年两国恢复关系后访问过美国的中国人五十人。 代总理华国锋率领一批中国官员在机场迎接尼克松夫妇。中国官员中有乔冠华外长。 尼克松夫妇走出机舱时面带笑容,挥着手。在他们从舷梯下来时,中国官员向他们鼓掌。 【法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一日电】(记者:弗利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今天抵北京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并且作为中国的一个“朋友”,受到了简单但却极其热烈的欢迎。 在已故总理周恩来在这同一个机场上迎接他以后,日复一日已经过了四年,今天深夜,前总统尼克松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受到了代总理华国锋的欢迎。 大约五十名曾在七二年到现在的这段时期中到美国去过的中国人,站在机场跑道上欢迎尼克松夫妇,好象是为了象征自尼克松于一九七二年进行的历史性访问以来,中美关系所经历的时间和取得的进展。尼克松在同各位高级人物握手时,重复着说“见到你感到高兴”,并对他能再次会见在他的首次访华期间曾见到过的那些人感到愉快。 【法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一日电】这里的观察家注意到,今天到机场欢迎尼克松的中国人比四年前他作为总统飞到这里时欢迎他的人多,那时到机场的只有二百人。 【路透社北京二月二十一日电】前总统尼克松今晚到达这里。 尼克松满面笑容地同中国新领导人华先生握手,然后同外长乔冠华和别的中国高级领导人一一相见。他慢慢地走着同一长排中国人握手,有时停步寒暄两句。 没有乐队,没有挂旗,没有铺张的场面。 尼克松不自然地、但是沉着地走向他的轿车,一直在微笑。他对站在看台上的美国记者连看也没看一眼。 第一次公开露面的华先生看上去很有信心,神情愉快。这位体格健壮的代总理在陪同尼克松接受欢迎和上车的过程中态度非常自然。 【路透社北京二月二十一日电】(记者:罗杰斯)前总统尼克松今晚抵中国进行一次有争议的访问,这次访问标志着他在隐居了几个月之后又成为公众注意的中心了。 【美联社北京二月二十一日电】(特派记者:佩特)尼克松夫妇被引导到国宾馆,这是他们在四年前曾住过的一所比较讲究的房子,福特总统去年十二月访问时也是住的这所房子。 在国宾馆里,他们在一间很大的客厅里同他们的中国主人闲谈了一会儿。 华国锋通过一位译员说,正好在四年前,尼克松采取了“勇敢的行动,来到了中国,在那个时期里,双方发表了打开发展两国关系大门的上海公报”。 这位前总统点点头。 这位代总理说:“二月二十一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忘的日子。”他接着追述说,这位前总统的女儿和女婿同党主席毛泽东一起度过新年,毛就是在那次对朱莉·艾森豪威尔说他将“欢迎你再来”。 华说:“但是你经过长途旅行一定是疲劳了。” 这位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说:“没有,没有。这是一次长途飞行,但是由于主人的安排,这架飞机很舒服。飞行员技术高超,起落极其平稳。我们到这里来感到非常荣幸。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我们特别感谢你们的邀请和你们派出飞机而给予我们的极大的礼遇,由于你们派出飞机,我们进行这次旅行就比较容易了。”
2. 法报文章:《尼克松回去比他去北京更加受人「注意」》
【本刊讯】法国《法兰西晚报》二月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一期,刊载题为《尼克松回去比他动身去北京更加受人“注意”》的文章,摘要如下: 美国总统福特的访问北京,肯定是一个重要事件。但是,前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问北京,却是一个异常重要的事件。 因为,一位美国试图遗忘的人物,今天却重演他一生事业中的最大凯旋:他为了结束美、中之间二十一年的冷战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此外,这一事件远远超过了尼克松其人。毛泽东邀请的不是他本人,而是福特所放弃了的那个政策的象征。那个政策就是美国看来是一个坚决的强大国家时期的政策,是美国人似乎想反对苏联在世界上的推进时期的政策。 一架中国飞机专门到加利福尼亚来寻尼克松;向他发出了特别隆重的、因而使他的继承人不快的邀请,最后,作了微妙细致的照顾,中国政府拒绝给《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的记者签证,此两家报纸透露水门丑闻乃是前总统垮台的根源。 由于要在周围的人中得到尊敬比在外人中得到尊敬困难,而且在目前情况下,尼克松长期以来就是这样,所以美国人对尼克松的旅行并不是很坦然的。福特用冷淡的语调声称,这次访问是“私人”性质的,因此毋需作任何评论。一位著名的社论撰写者克拉夫特指责尼克松“背叛”,认为他访问的目的是给福特造成困难。 但美国人毫无疑问将忘记一件事,不管他们多么烦恼和痛苦,这件事都会使他们关心尼克松的这次旅行:今天到达北京的美国前总统将会见一些领导人。尼克松将很好地处在能估计在这个既神奇又秘密的中国所发生的一切的地位。因此,那些在尼克松出发前不愿谈他的美国人,无疑将在尼克松回去时高兴地会见他。
3. 基辛格说希望了解尼克松访华情况
【美联社巴西利亚二月二十一日电】国务卿基辛格今天说,前总统尼克松将向福特政府报告他访问中国的情况,特别是如果他会见了新任命的中国代总理的话。 基辛格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尼克松回国时,我们当然希望了解他讨论了什么和他的印象。” 这位国务卿不愿说尼克松是不是将直接向福特或者向他报告。 国务卿的这番话同白宫原先说的话不一样。白宫发言人曾说不打算要尼克松报告访问情况。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二月二十二日报道: 基辛格国务卿说,国务院希望在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目前访问北京回来时同他谈谈关于“他讨论的情况和他的印象”。 基辛格在与巴西签署了一个协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一个问题时说,虽然尼克松此行不是美国政府主动提出的,但是美国政府赞成“各方的任何强调两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的行动”。 基辛格接着说,“我们当然希望了解他的讨论情况和他的印象”。他又说,“至于如何了解这些情况,将等尼克松返回美国以后再定。”
4. 美报专稿:《人们认为尼克松中国之行使福特感到尴尬》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二月二十一日发表詹姆斯·诺顿的一篇专稿,题为《人们认为尼克松的中国之行使福特感到尴尬》,摘要如下: 尼克松前总统今天启程访华,这迫使福特总统一直希望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共和党预选中同里根的不相上下和可能是严重的竞争中避免的一个难堪的问题,浮到面上来了。 福特的一个同事若有所思地说:“新罕布什尔州的共和党人可能同情总统,因为尼克松给了他职务。” 但是,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尼克松的新北京之行在这样一个受不起挫折的时刻进行,对福特的候选资格害多益少,在福特的竞选工作人员中间,普遍都有这种看法,普遍对此表示愤慨。他们说,在前总统的一行中包括了二十名记者,这几乎肯定会把北京之行的情况,在预选投票前的三天内发回来给新罕布什尔州的电视观众看。 研究对外政策的西方专家们得出结论说,中国人想利用尼克松一九七二年第一次访华四周年的机会,来强调北京要促使华盛顿推进关系正常化和减少它同台湾的联系的愿望。 据推测,中国人邀请尼克松所选择的时间——和尼克松愿意让报界充分报道他的访问这件事——不仅使福特总统感到尴尬,而且使苏联领导也感到尴尬,因为它即将在星期二(二十四日)召开共产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 莫斯科一直小心翼翼地不向公众暗示,正当苏联党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将要再次得到苏联共产党统治集团会议对苏联的缓和政策的赞同的时候,他的以前在缓和方面的伙伴尼克松去中国访问苏联的头号对手,勃列日涅夫对此可能会感到难堪。 驻莫斯科的美国外交官私下说,看来俄国人对尼克松的访问主要感到迷惑不解而不是感到不安,因为他们提出理由说,尼克松并没有被授权进行任何谈判。 然而,福特和他的助手们当前更关心的是尼克松的旅行在国内产生的政治上的影响。
5. 美中央情报局副局长沃尔特斯说:尼克松访华不会损害福特的竞选
【合众国际社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二月二十日电】美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弗农·沃尔特斯中将说,我认为邀请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不会损害福特总统在新罕布什尔预选中当选的可能性。
第 2 版
1. 西班牙《消息报文章》:《今日的苏联》
【本刊讯】西班牙《消息报》二月三日刊登该报记者法尔加斯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今日的苏联》,摘要如下: 众所周知,俄国不能满足其各民族的粮食需求。当气候不好的时候,差不多每两年或三年一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要勒紧腰带。于是,俄国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购了大批粮食。从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五年,它买过好几次粮食,几乎达三千万吨,差不多等于美国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另外,应该提起的是,世界上地面最广大的国家,把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八点五归集体种植,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俄国并不能满足其国民粮食的需求。其余的可耕地基本上归私人占有和归于市场经济。但是,景况是壮观的:百分之六十五的蔬菜、百分之三十四的肉类、百分之四十六的牛奶、百分之五十四的蛋类,总之,百分之三十二的纯农产品和百分之四十五的畜牧产品是在这极小的面积上获得的,这小块面积只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点五。我们可以说,这块土地的利用方式完全是西方式的。 从上述事实可以推断,中央的计划经济并不是那么有效。此外,如果认为只有农业才会产生这种情况,那就错了。远的不说,西方报纸最近宣传,在苏联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一九七六 ——一九八○年度),清楚地规划了它的目标:首先在工业化方面,要依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即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和合作。 生产上的不治之症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消费。从西方的一家杂志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一个市民的住房面积只等于西方发达国家市民居住面积的四分之一;百分之五十的苏联居民既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单独的卫生设施。在莫斯科郊区,人们只能从公用的水井中打水;在大学中上学的,每八个学生中才有一名农民的儿子,与此同时,每十个在大城市工作的政府官员的子女中就有八名可以保证受到高等教育。” 十分明显的是,处于极端贫困的苏联农民还要资助国家的工业化;产业工人的生活水平高一些,党的官僚政治机构中官员的生活水平最高。令人伤心的是,工业无产者剥削农业无产者;更坏的是,国家官僚政治集团毫无慈悲地剥削前者也剥削后者。 从一九七二年的情况来看,收入多的是:党的官员,每月四百卢布至一千多卢布;教授和研究机关的负责人,每月三百至七百卢布;官方报纸的主编,每月五百卢布;大企业的负责人,每月五百多卢布;苏联一个元帅,每月二千多卢布。但这只是基本的数字和表面现象。在这些情况的背后隐藏着真实的东西,即收入方面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远远超过上述数字。 在俄国,最高的工资已超过平均工资的十倍至十五倍,或者说已超过最低工资的十五至二十五倍,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们认为,苏联社会本身一些特点就助长了工资的悬殊,并扩大了这种经济差别。在城市或乡村中房屋的所有权对某些人来说是相当容易得到的。在银行有巨额存款和买大量公债的人是惹人注意的,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在一些村镇,小汽车并不是罕见的,私人有一艘高级游艇也不足大惊小怪。我们没有忘记,勃列日涅夫先生搜集小汽车,以作珍藏品,其中多数是美制汽车。 尽管如此,从这方面来看,当然整个俄国享有特权的人在获利上还不能同美国一些更富有的人相比。但是,我们认为,至少可以在它本国有钱的人中相比。首先,我们可以说,这些特权人物手中都有一笔巨款,不叫他们富翁,但可以称他们是很有钱的人。苏联党的政治官僚们好象时时念及怎么获得利益。不管怎么说,有利于所有特权人物的收入的两极分化愈来愈大。在“额外津贴”收入中,至少每年多领一个月的工资,并且有实行多种职业的可能性,以便拿双倍的工资。另一条路子就是,这些有特权的人为自己的夫人找高官显职,或者光拿工资不干事。另一种方式是拿很使人垂涎的“克里姆林宫的津贴”,因为可以领到金卢布和可以到外汇商店购买进口的高级商品。 我在一个名叫罗斯托夫的城市(八十万人口)住了一年,这里一直买不到肉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使人痛苦。在这种条件下,只能保证重要人物的一些定量供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应有点变化,但是今天又组织所谓“特殊分配”,只卖给一些有地位的政界人士,最多也就是一千来人,他们每人有一张特殊供应的卡片。在这些“特殊分配”点出售一等国产商品和西方的商品。价格实际上是象征性的。另外的供应渠道是,组织“受限制的出售点”,这种售货点比前者多,但是,买东西同样要出示专卡。这里不出售进口商品,但是,商品的质量比在一般商店看到的要高,其价格可能也低百分之五十。还有“小白桦树”商店,这里出售各种进口的消费品——耐用的或易耗的,价格相当于西方世界的半价。例如衣服,只等于苏联价格的百分之二十。外国人可以进出这种商店,有卢布兑换外汇证件的俄国人,如外交人员及其家属和有金卢布的人也可以出入上述商店。此外,我们当然不应忘记一般的市场,这种市场的价格很高,商品质量低。 在消费品的供应上高低不平,在疗养方面差别也很大。苏联的官员每年有三百卢布的疗养费、专门的医生护理、舒适的住房、免费乘车和文化娱乐等。 据说,在这个国家,享有特权的高级官员有二十五万来人,其中包括他们的家属。在这些人中,一直担任党的工作的高级官员占百分之三十八;担任国家重要职务的官员占百分之二十四;高级专家、教授、记者和艺术家占百分之十七;企业的高级负责人占百分之九;军、警高级军官和外交家占百分之十二。 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推断,在俄国,资本私人积累低于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由工资收入派生出来的消费方面,差距是相当大的,这远远超过了美国。最严重的是,这些差距导致两极分化,穷的很穷,富的相当富,而且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 另外,无可争论的是,苏联的领导阶级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窃用了形式上的民主,而苏联人民只有一点个人自由。我们现在要回忆一下,据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家积累金钱,首先是为了大肆挥霍,其次是为了垄断权势和指挥权(有权势的先生就是有钱的先生),因此得出结论,在苏联今天的情况是很类似的。我们已经看到,在直接和间接收入中的差别已足够保障富人在消费方面的最高优势。
2. 共同市场与经互会专家会谈结束
【法新社罗马二月十五日电】欧洲共同体的专家和东欧经互会的专家,今天在这里结束了讨论两个组织之间和成员国之间进行合作的可能性的两天会谈。 公报说,这次会谈「表明设想缔结松散的协议是可取的」,这些协议要规定两个机构相互给予法律上的承认,「但是仍将允许成员国直接地缔结同保护主要国家利益有关的特定安排」。 公报又说,专家们特别注意了对东西方之间进行工业合作的前景可能产生的影响。
3. 共同市场与南斯拉夫建立财政合作
【南通社布鲁塞尔二月十四日电】南斯拉夫使团负责人米列维奇大使,今天在这里欧洲共同市场总部得到了关于欧洲共同市场和南斯拉夫建立财政合作的决定的正式通知。. 管理着共同市场所有机构的事务的国家——卢森堡的多林格大使通知米列维奇大使,共同市场部长理事会决定接纳南斯拉夫加入欧洲投资银行。从而,南斯拉夫今后将能根据共同市场的条件获得该银行贷款,来兴建一些对双方有利设施。
4. 伦敦地下铁路失火 数千乘客困于隧道
【路透社伦敦二月七日电】伦敦的地下铁路昨天发生电线走火,数以千计的乘客被困在充满烟雾的隧道里。 相信其中一人被烟熏了三小时而死亡。一位安全地走出隧道的妇人说,每个人都在恐怖状态中。 约有三十人被烟熏晕,被送入医院。
5. 《勃列日涅夫政权内外政策存在着难题》
【时事社东京二月二十日电】题:勃列日涅夫政权下的第三次党代会迫近,内外政策存在着难题 时事社莫斯科二十日电: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将从二十四日举行。在这次大会上,将正式决定第十个五年经济计划(一九七六——一九八○年),也将确定今后五年的内外政策的基本方向。 目前,苏联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大会对此将如何回答?首先从内政方面来看,虽然宣布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七一——七五年)期间每个国民的实际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四,但勃列日涅夫不得不继续认真对待增产消费物资这一既老又新的课题。 我们向一位中年的苏联妇女询问说:“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大课题是什么呢?”她立刻回答说:“当然是提高产品的质量罗。”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之所以强调“第十个五年计划必须成为效果与质量的五年计划”,也大概是要回答群众这种不满和要求。然而,为了大量生产高质量的物资,就必须从西方进口现代化设备,而且还必须培养能熟练地使用这些新设备的工人,这对于苏联来说,已成一重大课题。 另外,有人指出,现在在苏联,生产设备的实际运转率的下降是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苏联当局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将要号召的,就是“克服懒惰和松懈的管理”。其次,据说由于去年干旱而造成了粮食严重歉收,因此苏联可能将从饲料不足发展到肉类、牛奶、鸡蛋等不足。 也有人说,只要到地方上去走一走,就可看到肉类不足的现象已开始出现。恢复可以说是苏联经济的“弱点”的农业,对于勃列日涅夫政权来说是一个紧急问题。因此在第十个五年计划草案中,把粮食生产指标规定年平均为二亿一千五百万——二亿三千万吨。据估计,苏联一年所需要的粮食是二亿——二亿零五百万吨,所以,勃列日涅夫政权保证,在新的五年计划中“稳定地增产粮食”,这是想要稳定动摇的民心。 大概党代表大会最关心的是党的领导人的新人选问题,这也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进退的问题。目前在西方记者中占上风的看法是认为“在这次大会上不会有大的人事变动”。 其次是外交。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党代表大会将成为颂扬过去五年期间搞缓和外交的成果的场所。但是,人们已开始私下议论说:勃列日涅夫外交在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和全欧安全合作会议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等方面取得了成果,但另一方面,在多极化的国际环境中,缓和体制是有限度的。 在美国国内,对苏不信任感已经增强,而且国民中认为同苏联实现缓和是一种幻想的看法增多了,这是事实。 另一方面,苏联在亚洲推行和平共处政策的核心是“亚洲集体安全保障设想”,但是,在亚洲的国际关系中,这是难以实现的。
第 3 版
1. 英国下院议员温·丘吉尔评苏联向非洲扩张的文章:《红老虎扑向非洲》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二月十九日刊登英下院议员温斯顿·丘吉尔的一篇文章,题为《红老虎扑向非洲》,副题为《在安哥拉之后,是西方团结起来的时候了》,摘要如下: 西方在安哥拉遭到了严重失败,西方盟国公开地受到了苏联和以雇佣身份替它行动的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古巴军队对一个非洲国家所进行的露骨军事干涉的挑战。 反应是什么呢?已使扎伊尔、赞比亚以及南非这些亲西方的政府相信,如果它们采取一条反对苏联干涉的坚定路线,它们就可以指望得到美国的支持,尽管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暗示这将涉及派遣美国部队。结果,由于美国国会决心一味地搞一场看来是无休止的自我诋毁和公开宣扬家丑的活动,因此,同古巴在苏联煽动和出钱的情况下而部署的军队比起来,美国及其盟国的反应是极其不够的。 威尔逊臭骂英国一小批前往安哥拉同苏联帝国主义部队打仗的雇佣军这一点,突出地说明了西方联盟在对苏联的这种挑战作出严肃的集体反应时所面临的困难。同时,苏联及其盟国远为严重的干涉只受到温和的谴责就过去了。 在争夺非洲的第一个回合中,苏联得手了。一些国家随后承认了人运。 当然,替苏联辩护的人曾说,一旦人运建立政权,俄国人和古巴人就将撤出,新安哥拉政府将奉行一项不结盟政策。这样一种假设是不能成立的,除非人们能够相信,苏古的干涉纯粹是以利他的动机作为基础,并且是由于苏联热爱非洲人民这一点而进行的。埃及人及其他阿拉伯国家肯定已从过去二十年的痛苦经历中了解到,不管苏联对中东的政策有什么别的动机,反正天生就热爱阿拉伯人民不是其动机。 在经过短暂的巩固阶段之后,预计不久将开始第二阶段。现在在西南非和罗得西亚西部边界的攻击距离之内的地方部署了拥有三百辆苏联坦克和装甲车的古巴军队,除此之外,在靠近罗得西亚东部边界的莫桑比克有一支约有一万五千名非洲人的游击队。 如果在苏联的支持下,对西南非洲或罗得西亚发动一场进攻,那将是对西方的甚至更为直接的挑战,除非采用纯熟的手法加以处理,否则这场挑战就会加剧西方联盟内部的分歧,而不会弥合这种分歧。 尤其是,它将首先给英国提出几个棘手的问题:英国政府将对苏联支持的对罗得西亚的入侵作出什么反应?英国政府毕竟仍然把罗得西亚看作是英国领地。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国务大臣恩纳尔斯二月十五日在一次接见电台记者时宣称:“不要认为,我们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作出保证,要营救那些在罗得西亚如此非同寻常地玩忽职守的亲友们。”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英国要是继续对罗得西亚实行制裁,那就等于是成了苏联帝国主义的帮凶。英国政府面临的一个进一步的困难是,大多数工党议员主要是想看到在南部非洲的欧洲人被推翻,而不是关心防止苏联帝国主义在这个大陆上的扩张。 西方能够有效地对付这一挑战的唯一办法是明白表示:当今非洲正在进行的是意识形态斗争,而不是种族主义斗争,因此,苏联及其卫星国的军事干涉是对每一个非洲国家的独立的威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已经向非洲独立国家发出了警告,他宣称:“强盗老虎带着它的极凶恶的虎崽正在从后门进来。” 已经没有什么时间了。西方必须采取紧急的、配合一致的行动,捍卫自己的利益,恢复它要抵抗苏联扩张主义的意志的可信性。第一步应当是迅速采取行动,支持赞比亚和扎伊尔两国的亲西方政府。美国已对这两个政府大拆其台,因此它们现在面临着受外界煽动的内部颠覆的威胁。西方应当立即向这两个政府提供重要的经济援助,预购铜和其他矿产。这些矿产的运输一直由于安哥拉的战事而陷于停顿。 第二,应当鼓励非洲统一组织呼吁从非洲撤走一切外国军队。 第三,把苏联和古巴军事干涉这一整个问题作为紧急问题在安理会中提出。假如曾有一支亲西方的军事力量在一个非洲国家飞扬跋扈的话,最近几周来联合国肯定不会讨论其他问题。然而,迄今为止,西方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使苏联和古巴的干涉受到谴责。 第四,西方现在应当不受限制地向南非、扎伊尔和赞比亚提供它们进行自卫所需要的一切武器,其中包括装甲车、反坦克武器和喷气式战斗机。 第五,向史密斯和罗得西亚政府施加一切压力,要他们早日同恩科莫先生达成解决办法。达成这样一项解决办法是最有利于西方国家政府对苏联扩张主义采取强硬立场不过的了。 第六,北约盟国,特别是美、英、法三国,应当在南大西洋集结一支重要的海上特遣力量,确保这一地区不会落人苏联海空力量的控制之下。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作为西方联盟中强大得足以以平等身份同俄国人讲话的唯一国家,早就应当向克里姆林宫的人非常明白地表示:他们扩充战争机器的程度已经完全超过了自卫的需要,他们在非洲进行的厚颜无耻的干涉,是同西方对“缓和”的理解不相容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为这一点的后盾必须下决心切断西方的粮食、技术和资本的供应,以便使他们深切认识到这一点。作为最后一手,还要有加强装备的愿望。 苏联最近的扩张趋势可以不放一枪而受到遏止,但是只有在美国及其盟国准备表现出过去证明是如此奏效的那种同样的决心和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这一点。
2. 《印度尼西亚时报》报道:《马科斯谈东盟首脑会议》
【本刊讯】印尼《印度尼西亚时报》二月十八日刊登一则题为《马科斯总统谈东盟巴厘首脑会议》的报道如下: 在东盟巴厘首脑会议前夕,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单独接见了安塔拉通讯社常务执行委员会负责人纳哈尔。 纳哈尔:你认为东盟自从建立以来在区域性合作方面的进展如何?除安全方面,也许还有政治方面而外,特别是你对建立东盟共同市场的计划有何看法? 马科斯:我们菲律宾人认为,安全问题同发展问题是一码事。只要我们还处于不发达状态,我们总是很容易发生国内冲突和紧张。所以,经济不发展就谈不上政治稳定。 问:对于东盟的地区性政策,特别是在越南战争结束后的政策,你有何设想?你认为东盟地区现在是否仍然受到外来的威胁? 答:东盟有机会成立一个和谐的经济集团,让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得以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潜力。这方面能取得多少成绩,对于实现地区稳定也就有多少助益。政治纠纷或动乱是继续还是停止,取决于这个地区的各国政府能不能为他们的人民提供令人满意的生活水平,整个地区能不能团结一致以便从区域所制定的计划和政策中共同得到好处。内部的危险仍然是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外部的危险来源于大国不能保持平衡的关系。然而,迹象表明,这种平衡正在巩固起来。 问:你对解决地区内部的安全问题有何看法? 答:我们始终认为,东盟内部的安全问题应该用亚洲的方式来解决,所以我们坚决主张订出一套办法来和平解决地区内部的争端。
3. 日记者述评:《中国对东盟首脑会议的想法,作为反对苏联霸权的防波堤》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二月十三日刊登该报驻香港记者林慧儿的一条电讯,题目是《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联盟首脑会议的想法,作为反对苏联霸权的防波堤》,摘要如下: 中国注视着将从二十三日起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首脑会议。中国似乎期待整个东盟的实质性活动能成为阻止苏联亚安设想的防线,以便导致反霸。 中国评价东南亚团结起来的动向归根结底是对苏联霸权的“防波堤”,据料,今后将继续对东南亚进行这种宜传。特别是,由于外长会议把友好合作条约和安全保障问题等重要案件已全部移交给首脑会议解决,因此,中国似乎采取了这样一种战术:通过具体地强调苏联的威胁来提高东盟的警惕。
4. 路透社记者评述:即将召开的东盟国家首脑会议
【路透社巴厘二月二十日电】(记者:麦金太尔)五个东南亚国家的外长明天将在这里开会以求在这些国家的首脑二十三日在这里开会以前消除彼此间的分歧。 这次东盟国家首脑会议是一九六七年东盟作为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合作组织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议。预料这次会议将签订一项宣言,宣布东盟也是一个政治合作组织。 促成召开这次会议的动力来自共产党在印度支那的胜利,也是因为东南亚国家内部的叛乱看来日趋严重。 据外交界人士说,外长们主要将考虑在东南亚建立和平自由中立区的主张,它将是“巴厘宣言”的基石。 拉贾拉南在帕塔亚会议以后对记者们说,这样的一个宣言就“像东盟的十诫一样”。 据这些人士说,有些会员国对中立的概念提出疑问,因为有些国家现在还有外国军事基地。另外一些国家担心不要被可能会妨碍将来同印度支那国家关系的政治路线束缚得太紧。 这些人士说,这样的一个主张必须得到超级大国的明确担保,才能确实有效。 外长们多半要讨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有人提出要缔结一个友好合作条约,这个条约将使盟员国有办法友好地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这些人士说,马来西亚担心菲律宾会把订入条约的仲裁条款应用到沙巴问题上去,(菲律宾长期以来一直说沙巴是它的),因此,缔结条约还有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因为把措词改变为“未来的争端”而解决了。 这些人士说,外长们多半也要讨论加强经济合作的主张,虽然新加坡提出的以立即削减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实现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的建议看来无法通过。 举例来说,印度尼西亚据说就害怕这样一种做法,认为此做法对发达的国家最有利,而使不发达的国家更加落后。雅加达政府在去年在雅加达开的贸易部长会议上提出一套复杂的办法:由各个国家同其他盟员国缔结经济协定,这样就可以照顾到发达程度不同的情况。但是据这些人士说,对这个建议反应寥寥。 有一个几乎可以肯定要在会上讨论但是多半不会在宣言中提到的问题是安全问题,特别是如何打击越来越甚的叛乱活动的问题。 不过,各盟员国看来一致认为东盟不该成为一个军事联盟,那样可能会被印度支那的共产党国家认为是挑衅。 在帕塔亚会议以后,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总结了大家一致的看法:“在安全方面的合作不应当在集体化的基础上固定化。”他又说,“菲律宾就不相信东盟军事联盟有什么好处。”
第 4 版
1. 梁厚甫撰文谈尼克松与基辛格的对苏政策
【本刊讯】新加坡《南洋商报》二月十九日刊登梁厚甫文章,题为《尼克松再度访华谈尼克松与基辛格的外交》,转载如下: 中国邀请尼克松再度访华,而且隆重其事,特派专机来迎迓,这不由得我们不问一句,此事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那当然是有着问题,要待我们来寻索的。 寻索这一件事不难,但要有先决条件。先决条件之一,是研究尼克松本人的历史;之二,是研究一九六八年以前及以后的史实,包括尼克松的著作和水门事件在内。 我们可以说,美国历史上,到现在为止,有两个人是彻头彻尾,诚心诚意的反共(苏式之共)与反苏的。一是已死的参议员麦卡锡,二是尼克松。当尼克松做参议员的时候,极力检举美国国内的共党,而众所周知,美共有史以还,基本上是追随莫斯科的。 尼克松既以检美共起家,及其做了副总统以后与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作厨房辩论,因而声名大著。到今日,在美国国内,如果有做梦吃饭如厕而不忘反苏反共的人,大概尼克松可以当之无愧。 尼克松做完了副总统,便在纽约当律师,律务之余,也写文章。一九六八年前在《外交》季刊上边写了一篇文章,主张要解除中共在世界上的孤立形势。这一篇文章颇有理论,亦算敢言。如果从政略上来分析这一篇文章,实际的用心,就是认为孤立苏联必须拉拢中共。尼克松无所爱于中共,实有所恶于苏联。 本来的尼克松,实际是这样单纯的。但是,有两件事情,我们对尼克松看得不太清楚。 第一件,是尼克松起用基辛格。据说,尼克松之看重基辛格,因为尼克松读过了基辛格所著的《核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这本书,开宗明义就指出,凡是结集力量最大的国家,就是美国的敌人。可能尼克松引基辛格为反苏的同志,而加以重用。事实上,基辛格的主要思想,并不在此。基辛格的主要思想就是今天所谓和解政策。这政策,分见之于他所著的《梅特涅与和平重建》、《抉择的必要》、《受困扰的伙伴》各书之中。也许尼克松因为太忙,没有看清楚。 我们可以理想:当年的刘备与诸葛孔明,思想上并不一致,尼克松要光明较著的反苏,基辛格纵使要反苏,但认为不妨笑面藏刀,虚与周旋。结果下来,两人各让一步。基辛格在巴基斯坦自称有河鱼之疾而飞到北京去,这是基辛格执行尼克松的命令,而不是主动的去拉中共,我们重读一下基辛格五本主要的著作,便可以证明。基辛格说过:中国人古往今来,包括国民党而至中共,都不知外交为何物,要就是自称华夏,要他人为夷戎,要就是俯首驯服,甘认外国人炮利船坚。这样的对中国的观念,实际未出老式中国通的范畴。基辛格不可能主动的走去北京,此行只是奉了命令。反之,尼克松也有曲徇基辛格的地方,尼克松就任后的国情咨文,大谈“谈判外交”,“伙伴外交”,这是基辛格著作的翻版。后来且受基辛格牵率而到莫斯科去。明眼人都看到,和中共交往,是由尼克松负责的,和苏联交往,是由基辛格负责的。这一个最雄辩的史实,有人却倒转来看,例如基辛格去完北京以后,香港方面有一些写副刊文章的人,把基辛格改成为周辛格,目的在隐藏一个贱字,实际基辛格应该叫冤的。 说了一大番的话,目的在表明一件事:中共有着重尼克松的理由。 第二件,尼克松和水门事件是分不开的,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如果尼克松不是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地反苏,也许没有水门事件。在尼克松第一任的时代,对越南的军事正殷,而国内的青年,反战也最烈,反战的思想蔓延到一些政客的身上。我们设身处地为尼克松来想,以下可能就是尼克松的思路,认为:(一)河内和越共的主要支持者是苏联。正因为苏联用尽全力支持,故美国和苏联,几于处在交战状态中。(二)美国国内青年人反战,亦有可能得着了外国的支持,特别是当时在青年人组织中,发生过一件大事,本来是反莫斯科的进步劳工党,一夜之间,就转向莫斯科了,如非卢布攻势,那能如此?(三)一九七二年的时候,美国进行大选,一些受青年人支持的政客,也曾提出了亲苏及减削国防预算的口号。为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可能就是水门事件的伏线。此后在白宫装设录音机、偷听电话以及列出对新闻记者的黑名单,均表明空穴来风,其源不是无自。 说了一大堆的话,是说明一件事情,尼克松与基辛格,实际是代表两条路线的思想,尼克松是彻头彻尾的反苏,而基辛格是隐隐约约的玩苏。反苏与玩苏之间,本身有着距离,此所以,尼克松在位的时候,连基辛格也不能不防。事实是:偷听电话,基辛格手下国家安全会议的成员也在其内;反之,基辛格虽是亲身起草上海公报的人,但对执行上海公报,却作龟步。为的是,太过将就中共就会触犯苏联。我们早已看出: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如果今天的当权者仍是尼克松,而不是基辛格,早就切断了。 明乎背景,且望将来。尼克松访问北京以后,对美国的政策,可能有影响,但影响并不太大。影响美国政策的在什么地方?依然在于整个形势。目前的形势有什么特点?曰:有的。主要有二: (一)以往美国人谈美苏实力的对比,大都说道:美国保持优势。现在说道:美苏是平势了。说这一句话的正是基辛格。上星期基辛格在洛杉矶演讲说:美国面对一个势均力敌的国家,是一件前此所未有遇的不幸的事情。势均力敌这四个字,翻译起来,就是平势。 平势不要紧,问题在于:基辛格的玩苏政策,基本上就出了问题。既然势均力敌,那能容你来玩弄?何况,今天苏联的舰队,已纵横于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没有锁链的巨熊,人家让你来玩吗? (二)尼克松时代,反苏政策的对立,存在于总统与安全顾问之间。水门事件以后,存在于国防部与国务院之间。去年十一月,施莱辛格去职,基辛格象是一时胜利了,料不到的,今年国防预算一出,没有施莱辛格而走施莱辛格路线的国防部,其部长正是当今总统的亲信拉姆斯菲尔德。 采取一个怎样的全球策略,那是美国人本身的问题,不容易受外国的影响。不过,就今天的形势而论,在国外,美国已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在国内,美国军事与外交两部门,已显然对立。看近来基辛格的言论,也颇似词穷。基辛格认为,美国和苏联,不能不作限核谈判,如果不谈判,双方在五年之内,都要多花二百亿美元。话说回来,一位国务卿,何以竟大谈财政?正如一位推销员转谈推销员成本,不但是侵占了会计员的权限,且启人疑其推销无成。 今天美国的全球策略,显然在转捩点上边。尼克松此行,一般来讲,影响虽不会太大,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一个天平,左右同在一个水平线的时候,一只苍蝇飞进去,身体虽轻,可能是有影响的。
2.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自民党“清党”的气氛高涨》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二月十六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洛克希德捐款问题,自民党“清党”的气氛高涨,保守政权的危机,也有人主张建立新党》,摘要如下: 发生“洛克希德旋风”以来,我国的政界和财界转瞬之间都完全被卷进了这个问题;而随着事态的发展,自民党内的混乱,表现出了更要长期、愈将扩大的状态。而且,这个问题有损于自民党政治的形象,这一点是难以掩饰的。因此,在一部分人中,“清党运动”的气氛高涨起来了。 在自民党内无论鸽派或鹰派,要求彻底弄清洛克希德问题真相的动向已经表面化。这是因为,十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由于不够法定人数而没有开成。以宇都宫德马为代表召集人的亚非问题研究会在同一天召开的紧急全体会议上商定,要求政府弄清真相。 青岚会(代表是中川一郎)也曾在九日和十日召开会议,反复地强调“如果不消除疑团就应该解散党”,会议决定,要求党的三领导公布“政府高级官员”的姓名,如果这个人是政治家,就要他立即退党,并要他辞职。另外,由昭和年代出生的议员组成的“昭和会”、以当选四次的议员志愿参加者为中心组成的“月并会”以及第一次当选的议员的组织“三三会”等等,都公开提出了“把多年的弊害一下子清除掉”的想法。 对于这种党内舆论高涨起来的状况,政府方面也已于十三日由三木首相、福田副总理及大平藏相进行会谈,从“模糊不清的状态是最糟糕的”这种判断出发,重申了要全力以赴弄清疑团的方针。特别是在事件发生的同时,首相就强调了刷新党风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在事件中首当其冲的田中派激烈地反驳说:“在这样的时期不许搞以清党为招牌的派系活动”;到在党内形成巨大潮流,似乎尚需时间。
3. 日本内阁召开临时会议讨论洛克希论德事件
【共同社东京二月十九日电】十九日下午,三木首相在首相官邸会见内阁记者团,表明了对处理洛克希德活动资金事件的决心和今后的基本方针。首相发言的主要内容如下: 当前,国民最关心的事情是摆脱萧条。但是,却发生了洛克希德事件,现在,日本的民主政治正面临着严重局面。 为了日本的政治声誉、为了民主政治的健全,这个问题是一个必须彻底查清事实真象的紧急课题。我认为,即使政府、自民党或日本的政治因此而一时受到损失,那也要查清楚。糊里糊涂地处理问题就会给民主政治带来致命的损失。 在整个战前和战时,我曾经经历过日本议会制民主主义在窒息时期的那种无所作为的情况。现在我感到,我命里注定要经受议会制民主主义的重大考验。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这次才决心为维护民主政治而贡献出一切。迄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在国内已开始调查包括偷税问题在内的情况,另外,包括提供政府高级官员的名字在内,要求美国政府为查清事实给予合作。 由于问题是多方面的。所以今天召开了内阁临时会议,设立了“洛克希德问题阁僚联络协议会”。而且在自民党内也成立了“洛克希德问题调查特别委员会”,现已开始工作。 我认为,日美关系不会因此而动摇。“基辛格发言”是善意的。查明情况会使损失小一些。 我想把弄清这一事件作为自民党实现现代化的契机。 首相还就解散国会的问题说:“由于目前考虑的全是预算审议和洛克希德问题,所以现在还没有考虑解散问题。” 【时事社东京二月十九日电】政府在十九日下午一时举行的内阁临时会议上,就洛克希德问题作出决定:为了从美国方面获得日本国内在调查时所需要的有关资料和建立双方协作体制,将由法务、大藏、警察三个省厅立刻分别派遣专门负责官员去美国。